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拉美文化简介

拉美文化简介

拉美文化简介
拉美文化简介

拉美文化简介

一、拉美文化的主要特点是:第一,与中国文化不同,美洲原有的土著文化的传统被中世纪末期欧洲殖民者对美洲的入侵和殖民所割断,欧洲殖民者打断了拉美印第安土著文化的发展,使印第安土著文化没能成为拉美文化的主体。移植来的欧洲文化成为拉美文化的主体,美洲印第安土著文化和非洲黑人文化则成为次要成分。如当今拉美大多数国家的官方语言是拉丁语系的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和法语,只有秘鲁、玻利维亚、巴拉圭等少数国家把克丘亚、艾马拉或瓜拉尼等印第安语同西班牙语一起并列为本国官方语言。第二,拉美文化是“杂交”文化或“混合”文化,是欧洲基督教文化、美洲印第安土著文化和非洲黑人文化的汇合和融合。第三,开放性和独创性。与中国传统文化相比,拉美文化极少保守性和排他性,善于引进和吸收其他文化的最新成果,具有很大的亲和力和很强的融合力。然而,拉美文化并不是生吞活剥,而是吸收、消化,变为己有,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创造出具有自己鲜明特色的拉丁美洲文化。开放和创新并举是拉美文化兴盛发展之根本。

二、拉美概况及各大国特色文化

种族:Ⅰ蒙古利亚人种Ⅱ欧罗巴人种Ⅲ尼格罗-澳大利亚人种

语言: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法语、英语、荷兰语、印第安语

宗教:拉丁美洲国家信奉同一个宗教:罗马天主教

巴西的狂欢节:巴西狂欢节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狂欢节,有“地球上最伟大的表演”之称。每年二月的中旬或下旬举行三天。在巴西的狂欢节上,每个人都不愿表现自我,而是想成全别人。有的男人希望自己拥有女性的特征;而有的平时内向的女人则大跳狂热的舞蹈,尽量地模仿他人的敏捷和有力动作。狂欢节中常常出现“易装癖”,这是历史的产物。巴西狂欢节对女性化的狂热程度在世界上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在巴西的狂欢节中,里约热内卢狂欢节是世界上最著名、最令人神往的盛会。

秘鲁的太阳节:世界上有五大太阳崇拜和太阳文化发源地,古中国、古印度、古埃及、古希腊和南美的古印加帝国。现在举办太阳节的国家很多, 最著名的是秘鲁的太阳节。

6月24日是秘鲁印第安人-克丘亚人最重要的节日。

阿根廷的烤牛肉:阿根廷的烤牛肉色、香、味俱佳。外表要烤成深棕色,而里面要保持鲜红,达到这样的火候时,烤牛肉最有营养。吃起来,感觉香嫩,余味无穷。据统计,阿根廷人平均每天要吃掉半斤牛肉,这个数字在世界也算是领先的了。为什么阿根廷的牛肉与众不同?这与阿根廷的自然环境有关。阿根廷人少地多,土地肥沃;且远离工业化国家,没有污染;常年气候宜人,雨量充足。特别是在潘帕斯草原生长的牛,其肉质更胜一筹。

智利的复活节岛:复活节岛是智利的一个小岛,距智利本土3600多千米。据说,1722年荷兰探险家雅可布·洛吉文在南太平洋上航行探险,突然发现一片陆地。他以为自己发现了新大陆,赶紧登陆,结果上岸后才知道是个海岛。正巧这天是复活节,于是就将这个无名小岛命名为复活节岛。1888年,智利政府派人接管该岛,说来也巧,这天又正好是复活节。

一提起复活节岛,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那矗立在岛上的600多尊巨人石像。石像造型之奇特,雕技之精湛,着实令人赞叹。人们不禁要问,这么多的石像是什么人雕凿的?雕凿如此众多的石像的目的是什么?是供人瞻仰观赏,还是叫人顶礼膜拜?近些年来,一些国家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和人类学家都曾登岛考察,企图弄个水落石出,结果虽提出种种解释,但也只能是猜测,不能令人信服。复活节岛上的石像,一般高7-10米,重达30-90吨,有的石像一顶帽子就重达10吨之多。石像均由整块的暗红色火成岩雕凿而成。所有的石像都没有腿,全部是半身像,外形大同小异。石像的面部表情非常丰富,它的眼睛是专门用发亮的黑曜石或闪光的贝壳镶嵌上的,格外传神。个个额头狭长,鼻梁高挺,眼窝深凹,嘴巴噘翘,大耳垂肩,骼膊贴腹。所有石像都面向大海,表情冷漠,神态威严。远远望去,就像一队准备出征的武士,蔚为壮观。面对这一尊尊构思奇巧的巨人石像,游客们自然会有一连串的疑问:石像雕于何时?如此高大的石像又用什么办法搬到海滨?一些尚未完工的石像,又是遇到什么问题而突然停了下来?为揭示这些谜,科学家们进行了长期调查研究,对于一些问题已有了初步的答案。

满汉文化交融视野下的《红楼梦》研究

满汉文化交融视野下的《红楼梦》研究 摘要:将满族文化与汉族文化两种视角加以整合,将《红楼梦》置于满汉文化交融的宏观视野下进行观照,多方位地审视与探讨《红楼梦》的文化背景、作者心态、文本内涵、读者接受等方面的特质;并由此反观学界在以往红学研究中,由于囿于单一的汉族文化视角,而造成某些问题在认识上的偏颇与不足,以期寻求更为合理的解释。 一 长时期以来,人们对于《红楼梦》这部作品的分析与研究,大多是从汉族文化这个视角展开的。近一二十年来,可以偶见海内外的学者撰文探讨《红楼梦》中所涉及的满族文化因素,但是这方面的研究始终没有形成气候。尽管目前在满学界,各类通史及工具书之撰写,都试图将曹雪芹定为满族作家,将《红楼梦》划归为满族文学,但是也没有真正从满族文化的角度对其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形成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曹雪芹汉族血统和满洲包衣的双重身份,使得学界对其民族归属问题存在重大分歧,将《红楼梦》纳入民族文学范畴加以研究,不能取得多数学者的普遍认同;二是《红楼梦》本身避免旗化的写法,使得不熟悉满族文化的学者,在研究中很难形成以满族文化作为背景参照的自觉;三是受历史文化传统中的大民族主义思想,尤其是辛亥革命以来的反满思想影响,相当一部分学者不敢正视曹雪芹及《红楼梦》所具有的满族文化意识。以上原因,造成长期以来红学研究中满族文化视角之缺失。 事实上,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周汝昌先生就将红学与满学相提并论,并且认为:不懂满学,即看不懂《红楼梦》此看不懂者,至少是指不能全部看懂。{1}这种看法是颇中肯綮的,但此后的红学研究并没有沿着这一思路进行。在此期间,虽然也有学者对《红楼梦》所蕴涵的满族文化因素投以关注,但绝大多数研究是集中在民俗学、语言学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基本不属于文学的本体研究。尽管不能否认此类研究对于深化红学研究也具有相当积极的意义,但是由于学界并没有将此成果作为进一步深入开掘《红楼梦》文本内在意蕴的有利前提,因此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红学研究中存在的种种困扰。这主要是由于研究视角的遮蔽造成的,因为人们往往更习惯于从自己现有的知识背景中去寻求问题解决的答案。这种思维定势对红学研究是十分不利的。解读《红楼梦》这部产生于清代乾隆年间、出自于旗籍作家之手的特殊作品,单一的汉族文化视角显然是不够的,有时难免会捉襟见肘、力不从心,因此必须将两种文化视角加以整合。 正如鲁迅先生所言: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2}如果从民族文化交融的角度来理解,这一论断更具有说服力。《红楼梦》是满汉两个民族文化交融过程中产生的一部具有特殊意义的作品,是两个民族文化激荡出的一朵绚丽奇葩。本文试将《红楼梦》置于满汉文化交融的宏观视野下进行观照,多方位地审视与探讨《红楼梦》的文化背景、作者心态、文本内涵、读者接受等方面的特质;并由此反观学界在以往红学研究中,由于囿于单一的汉族文化视角,而造成某些问题在认识上的偏颇与不足,以期寻求更为合理的解释。 二 从满汉文化交融的视野下观照《红楼梦》,首先需要对《红楼梦》产生的文化背景作进一步的界定。 研究《红楼梦》首先应研究清代文化,尤其是康、雍、乾时期的北京文化。清代是由满族入主中原与汉族地主联合共同缔造的封建王朝,这决定了清代文化有别于历代文化的特殊性质。清代文化具有多元文化的性质,它以汉族文化为主体,同时又融入了以满族为代表的少数民族文化。满族作为统治民族,一方面对汉族文化广泛吸纳,另一方面又凭借其政治上的优势

拉美地区简介

拉丁美洲基本概况 拉丁美洲的概念含义: ?全称:拉丁亚美利加洲,是指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地处北纬32°42′和南纬56°54′之间,包括墨西哥、中美洲、西印度群岛和南美洲。因长期曾沦为拉丁语族的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现有国家中绝大多数通行的语言属拉丁语族,故被称为拉丁美洲。

?“拉丁美洲”这一名词的由来:由“美洲”和“拉丁的”组成,而“美洲这一名词的提出又经历了三个阶段:1,1492年10月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却以为到达亚洲的印度,将其称为”las Indias”;2,1501-1503年意大利航海家 Américo Vespucio奉葡萄牙国王之命曾航行至此并在叙述自己航海经历的信中写到:我们可以确切地称哥伦布发现的陆地为“新大陆”。”“新大陆” 的概念首次问世,哥伦布发现的新陆地不再被认为是亚洲,而是一块不同于其它大洲的新陆地。从而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美洲,但名称尚未确定;3,德国地理学家Martín Waldseemüller在地图上根据那位意大利航海家的名字将这块陆地命名为“America”(亚美利加),欧洲人普遍接受了这一概念,“亚美利加洲”(简称“美洲”)这一名词随流传于世。而“拉丁美洲”这一名词最早是在19世纪30年代时由法国人正式提出的。 ?“拉丁美洲”这一名词在国际组织和机构中一直沿用到20世纪70年代。60-70年代原英属的安的列斯群岛中的一些岛屿和圭亚那先后脱离英国独立,加勒比海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在国际上得到关注,遂国际组织和机构更名为“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以表明其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别于拉美其他地区的特殊性。

◆国家: ?一共有33个国家:墨西哥、危地马拉、伯利兹、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巴拿马、古巴、海地、多米尼加、牙买加、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巴巴多斯、格林纳达、多米尼加联邦、圣卢西亚、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安提瓜和巴布达、圣基茨和尼维斯、巴哈马、圭亚那、苏里南、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巴西、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智利、阿根廷、巴拉圭、乌拉圭。还有仍处于美、英、法、荷统治下的十多个殖民地。 ◆国体: ?拉丁美洲地区现共有33个独立国家。这33个国家中,古巴是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其余32个国家都是资本主义国家。 ◆政体:总统制、议会制、混合制: ?18个西语国家中16个国家采用总统制,0个采用议会制,1个采用混合制(秘鲁),一个采用人民政权代表大会制(古巴) ◆国家结构: ?拉美33个独立国家中,有29个国家采用单一制;其余4个国家即墨西哥、委内瑞拉、巴西和阿根廷采用了复合制中的联邦制。

中国和西班牙的文化差异

从身势语看中国和西班牙的文化差异 [摘要]身势语是非言语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交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国和西班牙两国由于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存在差异,身势语也不尽相同。对中、西两国身势语进行比较可以使中国的西班牙语学习者更好地了解两国身势语的异同,从而加深对中、西两国文化差异的理解,减少跨文化交际时因身势语而造成的障碍。[关键词]西班牙语身势语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 引言 身势语(kinésica)也叫身体语或体态语,指交际者通过身体各个部位的行为动作来表达一定的信息。身势语是非言语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交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在情感的表达手段中有65%是靠身姿、手势、表情等身势语完成的,正如david abercrombie所指出的:“我们用发音器官说话,但我们用整个身体交谈。”中国和西班牙两国由于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存在差异,身势语也不尽相同,同一手势在不同文化中所表达的意思可能差别很大,因此有必要对中、西两国的身势语作一比较,从而加深对中、西两国文化差异的理解,减少跨文化交际时因身势语而造成的障碍。 一、中国和西班牙身势语比较 身势语包括基本姿态、基本礼节动作以及人身体各个部分的动作所提供的交际信息。有些身势语行为是与生俱来的:无论是中国人

还是西班牙人在快乐时都会不自觉地微笑,悲伤时也会不自觉地落泪,害羞时会脸红,生气时会蹙眉,受到惊吓时眼睛会不自觉地睁大。也有很多身势语是后天习得的:如西班牙人吃饭时会用餐刀切割食物,再用叉子将食物送到口中,中国人则用筷子夹起食物再将其送到口中。身势语包括的范围非常广泛,我们仅从身姿语、手势语、表情语、目光语、身体接触等方面对中国和西班牙身势语的异同加以比较。 (一)身姿语(postura corporal) 身姿语主要包括交际者的身体动作、坐立姿势、头部动作等等。中西两国许多身姿语具有相似性,比如点头均表示对某观点的肯定和赞同,摇头则表示否定和反对,在正式场合中伸懒腰、打哈欠都是不礼貌的。也有许多身姿语所传递的意义是不同的。跷二郎腿是两国都有的现象,但是这在西班牙是一种自我戒备的姿势,而在中国则是比较普遍的坐姿。需要指出的是不管在西班牙还是在中国腿跷得太高、脚尖指向别人,或者不停地晃动都是不礼貌的行为。另外在中国,小辈或者下级在长辈和上级面前最好不跷二郎腿,否则给人一种不谦恭的感觉。 中国和西班牙人在非正式的谈话或者正式的会议时采取站立还是坐着的姿势也是不同的。比如在朋友聚会时中国人喜欢请客人坐下交谈,而西班牙人将客人迎到家里后,客人便可以随意走动、站立或是坐下,也可随意拿取主人准备好的餐前小点和饮料。在比较

区域地理拉丁美洲知识总结

世界区域地理——拉丁美洲(2课时) 主备人:审稿人:时间: 【本讲教育信息】 一.重点难点:1、拉丁美洲的组成和位置2、西高东低,交错分布的多种地形3、湿热的气候特点(难点)4、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 二、知识结构: 二.内容讲解: (一)南美洲 1.自然特征: (1)熟悉地名:加勒比海、麦哲伦海峡、德雷克海峡、火地岛 ①位置:约30°N——53°S;40°W——110°W ②范围:墨西哥以南 墨西哥 中美地峡 西印度群岛 南美洲 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秘鲁、哥伦比亚、委内瑞拉、智利等33个。 (2)地形:呈“K”字 ①北部:墨西哥高原 ②西部:安第斯山脉(世界最长的山脉,是科迪勒拉山系的南段)——山间有盆地、高原,多火山、地震。 ③东部:高原、平原相间排列。圭亚那高原、亚马孙平原(世界最大的冲积平原)、巴西高原(世界最大——铁矿)、拉普拉塔平原(潘帕斯草原)、巴塔哥尼亚高原

巴西高原与拉普拉塔平原交界处,多急流瀑布,如着名的伊瓜苏瀑布。巴西和巴拉圭在伊瓜苏瀑布以北合作建造了迄今世界上最大的伊泰普水电站。 (3)气候: ①特征:湿热为主。热带雨林(世界最大),热带草原(广大),干旱区面积较小,没有寒带气候,温带气候区较狭窄。 地形影响大: 热带平原地区湿热 高原地区温和 高山地区气候和植被垂直变化 安第斯山南段西侧迎风坡多雨,东侧背风地区干燥少雨 ②类型: 东部——热带雨林气候(亚马孙平原)、热带草原气候(巴西高原)、(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巴西高原东南部、潘帕斯草原东部)、温带大陆性气候(巴塔哥尼亚高原);西部——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高山气候 (5)河流: 亚马孙河(世界河流之王)、巴拉那河、马拉开波湖(石油产区)、巴拿马运河 ①巴拿马运河:中美地峡最窄处。航运价值:一是重要的国际航运水道(81.3米,可通航5万——10万吨级轮船),通航后,使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航程缩短了5000~10000多千米,具有便捷、省时、安全、经济的效益;二是美国对内、对外贸易的重要航道,依赖性最大;三是它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战略的价值,巴拿马运河习惯又是南北美洲的分界线。 ②亚马孙河:世界上流域面积最广、水量最大的河流,长度仅次于尼罗河。洪水季节,有“河海”之称。流域有世界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占世界森林总储量的30%以上,植物种类和鸟类

西班牙美食及文化

世界美食论文 西班牙美食及其文化

西班牙美食概论 西班牙是美食家的天堂,每个地区都有不同的、著名的饮食文化。西班牙盛产土豆、番茄、辣椒、橄榄。它的烹调口味充满地中海风情,烹饪喜欢用橄榄油和大蒜的西班牙人以他们独特的地中海口味征服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美食家。西班牙的美食汇集了西式南北菜肴的烹制手法,其菜肴品种繁多,口味独特。美食主要有:派勒利、鳕鱼、利比里亚火腿、葡萄酒、虾、牡蛎、马德里肉汤等等。这主要源于西班牙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发展轨迹等诸多的因素。 关键词: 西班牙,地理位置与气候对饮食的影响,传统文化,饮食特色,当地美食 正文 1.西班牙的地理位置 西班牙(西语:Reino de España)是一个位于欧洲西南部的国家,西邻同处于伊比利亚半岛的葡萄牙,北濒贝斯开湾,东北部与法国及安道尔接壤,南隔直布罗陀海峡与非洲的摩洛哥相望。 2.西班牙的气候 西班牙各地气候差别很大。在全国的中心梅塞塔(MESETA)高原,属大陆性气候,多数地区气候十分恶劣,冬季又长又冷,冰冷的

寒风从山里吹来,时而骤雨,时而大雪,夏季干燥炎热,气候直线上升,经常摄氏35度。北部和西北部是海洋性气候。大西洋吹来的风,为冬、夏两季带来充沛的雨水,调节气温,使这里草木繁盛,四季宜人。南部以及地中海沿岸地区,约占全国面积3/4属干燥的亚热带气候,或地中海气候。 3.西班牙的历史 公元前9世纪凯尔特人从中欧迁入。公元前8世纪起,伊比利亚半岛先后遭外族入侵,长期受罗马人、西哥特人和摩尔人的统治。西班牙人为反对外族侵略进行了长期斗争,1492年取得“光复运动”的胜利,1516年卡洛斯一世建立了欧洲最早的统一中央王权的共主联邦的国家。十六世纪是海上强国,以后渐衰。1837年伊莎贝尔二世在通过君主立宪的法案之后将其正式合并为一个国家,决定用西班牙一词命名,自此结束了历经300多年的共主邦联模式。1931年王朝被推翻,成立共和国,1936年成立由人民阵线领导的联合政府。1947年宣布为君主国。 正是因为这种独特的气候、地理、历史文化各方面的多元性,成就了西班牙菜“美味多变”的特点。 4.西班牙觅食地点介绍 (1)海鲜馆子

区域地理之拉丁美洲地区练习题

区域地理之北美地区练习 未命名 一、选择题组 近年来,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南非五国经济发展迅速,被称为“金砖五国”。其中巴西是拉美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其绝大部分国土位于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是世界上占有热带面积最大的国家。读资料和下图后回答下面小题。 1.关于巴西的人口和经济的说确的是() A. ①区域由于地形平坦,所以是巴西人口稠密区,经济也比较发达 B. 巴西的铁矿储量大,其钢铁、造船、汽车等跃居世界重要生产国行列 C. 巴西利亚位于巴西高原上气候凉爽是全国人口最多重工业最发达的城市 D. 巴西有广阔的热带草原,绵羊特别多,是世界上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 2.巴西大部分地区位于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气候类型主要为() A. 寒带气候 B. 温带气候 C. 热带气候 D. 高原气候 下图所示M区域(阴影区),三十多年前曾经是一片荒原,在巴西政府的支持和科研人员的努力下,如今已变成可以实施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的世界新粮仓,有巴西“谷物带”之称。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M区域中部地带一般年降水最多的时间段是()

A. 1—2月 B. 4—5月 C. 6—7月 D. 8—9月 4.以下对M区域农业生产条件评价不合理的是()A. 水热搭配较好,适于热带农作物生长 B. 地广人稀,有利于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C. 河流较多,水系发达,灌溉水源充足 D. 土层深厚,有机质丰富,土壤肥力高 5.近年来,M区域的很多农田生产实施了作物种植与牧草畜牧(牛)交替进行,下列地区中农业主要生产类型与M区域相似的是 A. 美国大平原 B. 刚果盆地 C. 华北平原 D. 墨累达令盆地 读“甲、乙两个国家轮廓简图”,回答下面小题。 6.下列选项中属于两国共有的地理特征是( ) A. 首都的气候特征相同 B. 都有丰富的铁矿资源 C. 图示河流的汛期相同 D. 自然带都以热带雨林带为主 7.关于两国人口集中于东南部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交通便利 B. 气候适宜 C. 旅游资源丰富 D. 开发时间较长 读巴西人口分布图,回答下面小题。 8.巴西北部人口很少,是因为() A. 海拔高,地形复杂 B. 气候温差大,潮湿闷热 C. 经济落后,资源贫乏 D. 分布热带雨林,开发晚 9.当前造成亚马雨林毁坏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人口增长和贫困——根本原因 ②世界木材的需求量上升——根本原因 ③过度的迁移农业、开辟大型农场和牧场——直接原因

清朝满汉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fd21647.html, 清朝满汉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作者:胡喜之郎 来源:《祖国》2019年第09期 关键词:文化交流; ;满汉文化; ;少数民族; ;清代 中国有着优秀的传统文化,而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正是由各民族文化共同交织而成的,清朝满汉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是其中浓墨重彩的靓丽一笔。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是少数民族建立的统治时间最长的全国性政权,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最顶峰,其执政者的文化态度对后世影响最大。满族发源于东北地区,之所以能够建立统一稳定的清王朝,与其对汉文化的包容、仰慕、吸收有著密切的关系。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是在文化差异性的背景下不断发展的,碰撞与冲突是难免的,甚至会以血腥和野蛮的方式进行。从文化差异性的角度来看,满族文化传统和汉文化传统有着显著区别,至少拥有尚武精神的游牧文化与汉族传统的农耕文化是冲突的,但是满族统治者为了统治和发展的需要,在保持满族文化的主体意识的同时,努力利用政治上的优势,吸收汉文化中的精髓。满族文化既没有被动的完全同化(汉化),也没有像元朝那样直接破坏汉文化,而是在保持自我的前提下主动地学习、借鉴,融入到汉文化的发展中,促使满汉文化在一个相对和谐的前提下形成深层次的沟通与交流,最终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任何一种文化的形成都有特定的地理、人文环境,并和特定的历史条件相联系,满族也 不例外。满族早期主要活动于东北地区,森林、草原、大河构成他们的生活环境,三千多年前是以游猎、捕鱼为生的少数民族,擅长骑射,骁勇善战,族名最早叫“萧慎”。由于东北地区历来是各民族频繁往来之地,满族族名也随朝代更迭而更名,到了唐初叫“女真”。11世纪,契丹族在东北崛起,建立辽国,女真族向契丹称臣。公元1115年,女真族统一各部并把契丹统治者驱逐,建立金朝,国号“大金”,这是女真族的第一次崛起,文化得到长足发展。从文化的起源来看,满族文化的基础是女真文化,从其表现特征上来看,包括了满语、骑射与服饰等内容。 1120年,北宋与金国结盟,不久灭了辽国,金国乘北宋空虚挥师南下。几经周折,金国于1127年灭了北宋,控制了淮水以北的汉人区。北宋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文化最繁荣的时代,儒学得到复兴,科技发展突飞猛进,政治也较开明。金国管辖原属北宋的汉人区,不但 壮大了实力,而且第一次全方位接触汉文化长达百年,促进了满文化的发展,对传播中原汉文化也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此外,高丽国对金国“奉表称藩”,女真人与高丽人交往密切,积极汲取新的文化养分。 公元1234年,蒙古灭了大金,女真人受蒙古族的政治控制和文化影响。历史上,女真与蒙古在政治上、文化上、血缘上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蒙古文化对他们产生了最大的影响,无论是国家制度统治体系的发展,还是官僚机构人员名称的使用,女真政权都效仿了蒙古。元亡后,许多元降将和遗民留在东北,与女真部落交错而居,互通婚姻。

拉美、东南亚、非洲、中东等地区

附件4: 拉美、非洲、中东、东欧和东南亚国家(地区)名单一、拉美市场 01 安提瓜和巴布达 03 阿鲁巴岛 05 巴巴多斯 07 玻利维亚 09 巴西 11 智利 13 多米尼克 15 古巴 17 多米尼加共和国 19 法属圭亚那 21 瓜德罗普 23 圭亚那 25 洪都拉斯 27 马提尼克 29 蒙特塞拉特 31 巴拿马 33 秘鲁 35 萨巴 37 圣马丁岛 39 萨尔瓦多 41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43 乌拉圭 45 英属维尔京群岛 47 拉美洲其他国家(地区)02 阿根廷 04 巴哈马 06 伯利兹 08 博内尔 10 开曼群岛 12 哥伦比亚 14 哥斯达黎加 16 库腊索岛 18 厄瓜多尔 20 格林纳达 22 危地马拉 24 海地 26 牙买加 28 墨西哥 30 尼加拉瓜 32 巴拉圭 34 波多黎各 36 圣卢西亚 38 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40 苏里南 42 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44 委内瑞拉 46 圣其茨--尼维斯 二、非洲市场

01 阿尔及利亚 03 贝宁 05 布隆迪 07 加那利群岛 09 中非共和国 11 乍得 13 刚果 15 埃及 17 埃塞俄比亚 19 冈比亚 21 几内亚 23 科特迪瓦 25 利比里亚 27 马达加斯加 29 马里 31 毛里求斯 33 莫桑比克 35 尼日尔 37 留尼汪 39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41 塞舌尔 43 索马里 45 西撒哈拉 47 坦桑尼亚 49 突尼斯 51 布基纳法索 53 赞比亚 55 莱索托02 安哥拉 04 博茨瓦那 06 喀麦隆 08 佛得角 10 塞卜泰(休达) 12 科摩罗 14 吉布提 16 赤道几内亚18 加蓬 20 加纳 22 几内亚(比绍) 24 肯尼亚 26 利比亚 28 马拉维 30 毛里塔尼亚32 摩洛哥 34 纳米比亚 36 尼日利亚 38 卢旺达 40 塞内加尔 42 塞拉利昂 44 南非 46 苏丹 48 多哥 50 乌干达 52 扎伊尔 54 津巴布韦 56 梅利利亚

中国古代各民族的文化融合

中国古代各民族的文化融合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爱国者同盟网 自东汉末年,由于政治的日益腐败,统一的多民族大帝国分崩离析。之后,历三国和西晋的短暂统一,又出现了东晋十六国并立和南北朝对峙的局面。在这政权分裂、战乱频仍的三百多年中,中国社会处于一个巨大动荡的旋涡之中。与此同时,由于民族大迁徙和民族大杂居,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二次空前的民族大融合。这一时期,与汉族及其前身华夏族有着密切联系的各族,他们出现在中原政治舞台上以后,骤然间加快了民族融合的过程,纷纷离散聚合。建立过政权的许多民族都纷纷与汉族融合。不论南方还是北方,民族之间双向或多向的迁徙、对流,是这一时期民族融合的特点。即一部分汉族往周边去,周边的少数民族往内地来。在北方,史称“五胡”的匈奴、鲜卑、羯、氏、羌等塞外民族纷至沓来,在黄河流域建立了许多政权。这些民族政权,一般不管哪个民族居统治地位,大都与汉族世族阶级相联合;同时,在政权的组合上又往往采取多种形式的联合。北方民族徙居中原,纷纷建立政权,一个最为直接的后果是:在中原地区形成了胡汉杂居的局面,为各民族的融合提供了先决条件。这些民族在与汉族的长期杂居相处与通婚中,互相依存、互相吸收,建立了千丝万缕的联系。渐渐地,他们与汉族在经济、文化、语言、服饰、姓氏、习俗乃至宗教信仰上的差异逐渐缩小,与汉族逐渐融为一体。如至北魏后期,匈奴、羯、氏、羌等少数民族已不见于史乘,柔然、吐谷浑、敕勒等也与汉族逐渐融合。到隋朝统一黄河流域,从北方迁入中原的少数民族差不多都被汉族融合了,连鲜卑族也最终完成了汉化。当然,在这一时期的民族融合大背景下,必须要提的重要事件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爱国者同盟网)q孝文帝建立北魏政权后,为了巩固统治,发展经济,增强国力,他顺应民族融合的发展趋势,模仿汉政权建立了封建政治制度,实行了三长制、均田制,改胡姓为汉姓,改胡服为汉服,提倡胡汉联姻。其中均田制的推行,使北方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有利于少数民族由游牧生活向农耕生活的转化,对民族融合产生了有力的促进作用。迁都洛阳,更可以直接地接受汉族先进文化,这大大加速了胡汉民族融合。在南方,自秦汉以来,就有不少华夏或汉族大批进入蛮族区、西南夷及岭南地区。进入魏晋南北朝时期,汉族为了逃避战乱和苛重的税役,或迁往河西陇右,或随晋室南迁而偏居江左,甚至在传统的蛮、俚、僚、爨等族聚居区,也能看到他们的踪迹。与此同时,豫州蛮、荆、雍州蛮向北推移,爨人被征调内地,成为南朝的编户齐民。通过这种双向的、对流式的迁徙杂居,以及不间断的武力征伐、联姻结盟和左郡左县的设置等多种渠道,南方地区汉族的夷化和夷族的汉化现象也日渐普遍。爱国者同盟 (二)辽宋夏金元时期自五代十国以后,历史又进入一个大分裂、大混乱之后的大统一的辽宋夏金元时期。这一时期民族融合有两个主要的特点:一是民族融合先在各民族政权统治区域内进行,亦即主要在边疆进行。二是在北宋——辽——西夏、南宋——金——西夏对峙、纷争、冲突与逐步走向统一的过程中,由于民族大迁徙而再次改变民族分别格局,从而促进了一次新的民族大融合,为元的空前统一奠定了基础。 在宋的北部,辽夏金北族王朝的建立,促进了这一地区的民族融合。 建立辽的契丹源于鲜卑。它是在东灭渤海,频繁征伐回鹘、新罗、吐蕃、党项、室韦、沙陀、乌古等民族和不断向南扩张而逐渐发展起来的。随着向南发展,辽

《西班牙-拉美文化欣赏》教学大纲

《西班牙-拉美文化欣赏》教学大纲 本课程为面向全校学生的公选课,向所有专业学生开放。通过内容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自学能力、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通过对西班牙语和拉丁美洲国家文化的学习,既能使学生了解这些国家的历史和社会现状, 又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多元化意识。 三、学时分配 以表格方式说明各章节的学时分配,表格如下: 教学课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一课、文化概况 (一)本单元教学目的 熟悉西语国家的迷信说;了解西语国家人名构成 (二)本单元主要内容 西语国家的迷信说;了解西语国家人名构成 (三)本单元重点、难点 西语国家的迷信说 (四)本单元参考文献 1)《西班牙-拉美文化概况》,朱凯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标准书号:ISBN:7 2)《拉美文化概论》,李多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 年,标准书号:ISBN:3 (五)分节主要内容 1.介绍南美洲、拉丁美洲和西班牙语美洲这三个概念; 2.介绍世界上常见的问候方; 3.讲解西语国家的迷信说; 4.拉丁美洲人种;

5.介绍西语国家人名构成 第二课、西班牙文化 (一)本单元教学目的 了解西班牙的文化。 (二)本单元主要内容 西班牙地理、历史,西班牙人的衣食住行 (三)本单元重点、难点 西班牙的民俗活动 (四)本单元参考文献 1)《西班牙-拉美文化概况》,朱凯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标准书号:ISBN:7 2)《拉美文化概论》,李多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 年,标准书号:ISBN:3 (五)分节主要内容 1.西班牙的地理位置 2.马德里简介与城徽 3.简要介绍西班牙历史 4.简要介绍西班牙政体 5.介绍西班牙的行政区划 6.西班牙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多种方言 7.西班牙人民的衣着特点、饮食习惯等 第三课、西班牙节日与人文景观 (一)本单元教学目的 让学生了解西班牙人民的文化生活。 (二)本单元主要内容 班牙人民的文化生活和交往禁忌。 (三)本单元重点、难点 西班牙主要节日与人文景观 (四)本单元参考文献 1)《西班牙-拉美文化概况》,朱凯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标准书号:ISBN:7 2)《拉美文化概论》,李多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 年,标准书号:ISBN:3 (五)分节主要内容 1.介绍西班牙特色食品和葡萄酒 2.西班牙住宅的特点

西班牙西红柿节

西班牙西红柿节 每年8月最后一个星期三,在西班牙巴伦西亚地区的布尼奥尔小镇都举行一年一度的民间传统节日西红柿节——“西红柿大战”(Tomatina - Tomato Fight)。“参战”和“观战”的人数达4万多人。 “西红柿大战”在布尼奥尔镇中心人民广场开始。“开战”前,市政府将西红柿用卡车运送到街道两侧,当作“大战”用的“弹药”。随着一声令下,成千上万的“战士”手抓熟透了的又大又红的西红柿,向身旁素不相识的“敌人”的头上或者身上其他部位投掷、搓揉,不一会儿就个个浑身上下都是红糊糊的西红柿汁,整个街道也成了一条“番茄河”。随着从一个阳台上发出的火箭信号,“番茄大战”宣告结束。此时,布尼奥尔小城市民和成千上万的志愿者纷纷投入另一场战斗--打扫街道。约1个小时后,整个广场和街道被打扫得干净如初,布尼奥尔城又恢复了往常的宁静。 布尼奥尔的“西红柿大

战”起源于1945年8月最后一个周三。当时,小镇举行游行活动,一名年轻人在人群中被推倒,起身后顺手拿起路边菜摊上的西红柿,砸向周围的人,结果大家打成一团。次年,一群年轻人带着西红柿到广场,又打了一场“西红柿大战”。此后,“西红柿大战”逐渐成为小镇居民一场约定俗成的活动。

小镇当局一度禁止人们互相投掷西红柿,但当地人举行大规模游行示威,当局终于在1957年同意将每年8月最后一个周三确定为“西红柿节”,并由当局提供西红柿。2002年,西班牙政府将“西红柿节”列入具有国际旅游价值的节日。 西班牙建筑 西班牙建筑

建筑风格: 人们往往习惯于将那些有庭院和纯白墙面的建筑称作西班牙风格建筑,而事实上,这些并不仅仅是西班牙建筑的特点,差不多地中海沿岸国家、中东地区乃至整个阿拉伯世界的建筑似乎都有着类似的特征。 那么,到底什么才是"西班牙风格"呢?或许我们并不能用一句话或者是一个定义来做为衡量标准,但综观经典西班牙建筑楼盘,我们不难总结出其中的8个重点细节,它们都表达 西班牙建筑 了西班牙建筑的共同之处,证实了这种建筑风格及形式的美观和宜居性。 1、海湾式布局:西班牙是海洋国家,所以"水"是西班牙风格的灵魂元素之一,一些西班牙项目通常在空间分割中使用水系、绿化带为分隔媒介,使社区与外部自然区分,由社区空间到生活空间,水岸气息散落每个角落,体现了建筑与水与人的完美和谐。 2、层级分明的规划设计:西班牙建筑通常以远高近低的层级方式排布,高低错落,符合人的空间尺度感。外立面设计着 西班牙建筑

西班牙民俗西班牙民俗风情

西班牙 西班牙这个伊比利亚半岛上充 满风情的国家,被人们誉为世界上 最令人神往的国度。高迪用其毕生 的精力在巴塞罗那尽情挥洒自己的 才华,留给世人童话般的美丽世界。 舞者衣着鲜艳,脚踩厚高跟鞋,随 着旋律急促的响板和吉他扭动身 躯,在木质地板上踢踏出西班牙的国粹——弗拉明戈。黄土漫漫的斗牛场和手舞斗篷的斗牛士,赋予了斗牛这项竞技运动以艺术美感,它是艺术的最初形式,更是力与美的完美结合……热情、狂野、神秘又有情调可以说是西班牙最好的代名词,但这个国家吸引人的地方,远远不止大多数人所了解的这些。 1.地理环境: 西班牙位于欧洲西南部伊比利亚半岛大西洋和地中海航道的咽喉处的多山(坎塔布、利牛斯、戈列多和瓜达拉马等山脉)、多河流、高源国家。中部梅塞塔高源区约占全国面积的60%,为大陆性气候。北部和西北部沿海地带为海洋性温带气候。南部和东南部为地中海式亚热带气候。大部分地区降水量为500~1500毫米之间。南部几乎全年无霜冻。西班牙总面积为5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为3871万多。大部分是卡斯蒂利亚人,少数民族加泰罗尼亚人、巴斯克人Valencia和加利西亚人。官方语言为西班牙语。94%居民信封天主教。 2.政治经济环境: 西班牙实行议会君主制,王位由胡安-卡洛斯及其直系后代世袭。国王为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最高统帅。政府为工社党一党政府,由议会监督政府工作。马德里为西班牙首都。西班牙是比较发达的资本主义工业国。因缺乏动力和工业原料,经济对外依赖性较大,所需的石油、铁矿、炼焦煤等均靠进口。出口有小汽车、钢材、水泥、船舶、纺织品、水银、肥料、酒类、橄榄油等。欧洲和美国是西班牙的主要贸易伙伴。 3、节日 a.三王朝圣节(Los Reys Magos) 每年的1月6日为西班牙的传统节日——三王朝圣节(Los Reys Magos)。原本是为了纪念东方三圣带着黄金、香料等礼物去马厩朝见圣婴,现在转变成类似于儿童节的日子。东方三王会带着礼物在1月5日的晚上悄悄来到每个小朋友

西班牙饮食文化

美食文化 传统与现代并进的饮食哲学 西班牙的烹调技术主要是口味丰富,追求口感和健康的平衡。西班牙菜品追求食材的品质,如伊比利亚火腿,橄榄油,葡萄酒和芝士。西班牙巴斯克地区以烤肉和鳕鱼砂锅闻名,加泰罗尼亚地区的香肠,卡瓦起泡酒和加泰兰奶油,加利西亚则以加利西亚章鱼和扇贝闻名,安达卢西亚地区则是西班牙凉菜汤,伊比利亚火腿,橄榄等。这些地区的一些知名菜式甚至风靡全球,如西班牙小食。因此,西班牙饮食因为不同的文化、历史、气候、土地变得更有富有多样性,充满了创造力和创新。 现代西班牙各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也同样丰富了西班牙饮食文化,基于传统的经典烹调技术和应用了现代创新技术的现代烹调。这些大厨贡献了许多创新的想法,推动了西班牙美食的蓬勃发展。美食文化在中国和西班牙都是一种艺术的表现形式,人们在美食中享受生活,与朋友分享。这两种伟大的美食文化互相交融,互相促进。 丰富多样的美食美酒产品 葡萄酒 葡萄酒如西班牙,正如威士忌于苏格兰,伏特加于俄罗斯。西班牙葡萄酒经过时间的雕琢和酿酒师的不断完美,成为了西班牙文化的重要部分,如同弗拉明戈的乐声,奔牛的鲜血一样,是西班牙的精髓,是热情,欢乐和信仰。 葡萄酒是西班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西班牙葡萄酒随着历史的不断变迁而发展,成就今天的品质。要完全理解西班牙葡萄酒,就必须穿越历史,追寻酒文化发展的脚步,领略葡萄酒的文化。

西班牙酿酒技术和葡萄栽培技术,如同葡萄酒本身,随着岁月的沉淀,品质越发精进。这让西班牙葡萄酒制作过程中可以完美和谐地将传统和现代创新结合起来。西班牙的葡萄酒酿制历史比澳大利亚,智利,南非和美国被发现的时间还早,这让西班牙的葡萄酒品质更优良,更卓越。 白兰地 白兰地是一种介于36度至45度之间的蒸馏酒,以水果为原料,经过发酵﹑蒸馏﹑贮藏后酿造而成,在橡木桶中进行陈酿。蒸馏酒的酒精浓度通常超过15%,由不同种类的农作物发酵而成。 以葡萄为原料的蒸馏酒叫葡萄白兰地,常讲的白兰地,都是指葡萄白兰地。葡萄采摘之后先被压榨,然后进行发酵。三周之后您就可以得到一杯酒精度、酸度适中的美酒了。 蒸馏是一种针对特定酒的自然分离过程(热处理与冷处理)。该过程需要特殊的技术才能让美酒的香味和气息达到最佳状态。 白兰地的陈酿方式分为无陈酿、木桶陈酿、叠桶法陈酿三种。 葡萄白兰地的品种分为:雪莉白兰地、干邑、雅文邑和美国白兰地。其中雪莉白兰地产自西班牙赫雷斯产区。

非洲和拉美地区的重点禁忌风俗

非洲国家和地区的重点禁忌风俗 撒哈拉以北地区的主要居民是阿拉伯白人,信奉伊斯兰教,包括苏丹、埃及、利比亚、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六个国家。撒哈拉以南地区主要是黑人居住,还有不少的欧洲殖民后裔,大都信奉原始宗教、伊斯兰教,原始的土著宗教文化保存比较完好。少数信奉天主教或基督教。 打招呼忌用左手;与非洲人握手不要有气无力,他们认为越用力越友好;非洲人自尊心很强,切勿随意乱拍落后脏乱的镜头;非洲人普遍忌讳照相,人、房屋、家畜一律不可随意拍摄。 埃及 伊斯兰教是国教。 1.进清真寺务必脱鞋,穿背心、短裤和短裙的人不能进寺。 2.星期五是伊斯兰教休息日,不要在这天安排公务;忌讳在斋月期间进行拜访。 3.送别人东西或接受别人礼物时千万不能用左手;忌讳左手取食。 4.招待埃及人不能用酒精饮料。 5.异性之间问候通常是握手,只有亲戚才可行贴面礼;男士不要主动与女士握手;异性之间不能相互拜访;禁止公开接吻。 6.握手时不要四人交叉握手呈十字;男士握手时必须从座位上站起来,女士可不必;使用手势语言时自己两手尽量不要碰在一起。 7.忌讳就座后足底朝外或朝向对方;讨厌打哈欠,忌讳当众吐唾沫。 8.在穆斯林家中忌向女主人问候或打听女主人情况;茶馆很多,但禁止女人入内;忌讳称赞女子苗条。 9.衣着保守,女子禁穿短、薄、透、露的服装,男子也不能穿背心和短裤,即使是婴儿也不能无掩无盖。 10.忌讳黑色和蓝色,也不喜欢紫色和黄色。 11.禁穿有星星图案的衣服,有星星图案的包装也不受欢迎;禁忌猪、狗、熊、猫图案。 12.忌食猪肉、狗肉、骡子肉,也不吃虾、蟹、龟、鳖等海味以及动物内脏(肝脏除外)和鳝鱼、甲鱼等,忌食动物内脏及血、自死之物。 13.正式用餐时忌讳交谈,喝汤或饮料时不能发出声响。 14.大都忌讳针,下午3-5点绝不买卖针。 15.避谈中东政治。 16.忌讳数字13。 南非 民族成分复杂,信奉基督新教、天主教、印度教、伊斯兰教和一些原始宗教,黑人和白人所遵从的礼仪不同。 1.忌讳13和星期五。 2.忌讳外人对自己的祖先言行失敬。 3.在南非,不能强调肤色不同,不能为白人评功摆好。 4.不能称黑色人种为AFRICAN(非洲人)。 5.不要为对方生了男孩而表示祝贺,不要表现出重男轻女。 6.不习惯吃生食,爱吃熟食。 7.去南非人家中做客,主人会拿出如宝茶,奉上刚挤的牛奶或羊奶,或自制啤酒,客人一定要多喝,最好一饮而尽。 8.忌讳妇女接近他们认为的神圣宝地,如火堆、牲口棚等。

拉美民族

拉美民族 现代拉丁美洲的居民成分极其复杂,说其复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居民的种族构成复杂,除了汇集了历史上早已形成的三大人种外,还有大量具有不同混血情况和混血程度的各种混血种人;二是居民的民族构成复杂,除了保留了原有的美洲土著民族和大量外来各族移民外,还有在拉美殖民地时期逐步形成的众多新兴民族。 种族和民族代表了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之间虽然有着干丝万缕的联系,但毕竟都包含了各自独特的含义。种族应属生物学的范畴,而民族则更多地从社会学的角度来对人类进区分和识别。各个人群长期生活在一定的地域,为了适应当地的白然环境,逐步形成了具有某些共同遗传特征的体质形态(肤色、体态、鼻型、唇型、脸型、毛发、齿状、血型等),现代人类学家根据这些生物学范畴的综合标识,把世界人口分为蒙古、欧罗巴、尼格罗—澳大利亚等三大人种,有时也把尼格罗人种和澳大利亚人种分开。这些不同种族的人相互通婚或同居后产生的后代即为混血人种。而民族则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人们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文化心理素质的稳定共同体。一般来说,只要具有上述形成民族的诸要素,不论组成这个共同体的成员是否都属相同的种族,也不论他们原来是否都属同一个民族,都可能为了适应社会历史发展的需要而逐步形成一个新的民族,这种重新组合产生的新民族我们称它为新兴民族。 拉丁美洲现代居民主要由新兴民族、印第安民族和外来移民三大部分组成。印第安人现约有600个部落,分布在美洲22个国家和地区,总人口约4000万,约占拉美总人口4.47亿(1990年)的12%,主要分布在墨西哥、秘鲁、危地马拉、玻利维亚、厄瓜多尔等国,其中以墨西哥、秘鲁的印第安人最多,约占印第安人总数的一半。印第安人属蒙古人种的不同类型,具有黑头发、高颧骨、小眼睛、扁额头、中等短粗的身材等类似蒙古人种的人种特征。印第安人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土著语言,使用人数最多的印第安语有阿兹特克语、玛雅语、克丘亚语、瓜拉尼语等。超过百万人以上的印第安民族主要有克丘亚人(约1300多万),分布在秘鲁、厄瓜多尔、玻利维亚等国;艾马拉人(约170多万),分布在玻利维亚和秘鲁;阿兹特克人(约130多万),分布在墨西哥;基切人(约100万)主要分布在危地马拉。 抗美现代居民的第二个组成部分是外来移民,主要指从19世纪初独立战争爆发以后新近迁入拉美的移民,不包括已被融合在各个新兴民族中的各种移民。据估计,从1801年到1950年迁入拉美的欧洲移民总数达到1200万,主要是德、意、西、葡、英、法等国的移民,迁入的国家主要是阿根廷、巴西、乌拉圭、智利等南美国家。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数以万计的中国人、印度人、日本人、朝鲜人等被西方国家以契约劳工等形式拐骗到拉美。据统计,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本世纪60年代末,在拉美的华侨已达16.5万,主要分布在墨西哥、巴拿马、古巴、秘鲁等国。日本入主要集中在巴西,印度人和印尼人主要集中在

西班牙特色文化

西班牙是个热情开朗的民族。他们非常健谈,喜欢聊天,话题涉及范围广泛,既可议论政治,又可大谈斗牛,既可议论生活琐事,又可高谈艺术文学。西班牙的社交活动大多习惯于安排在晚上9点以后,用餐也在很晚才进行。 扇子是西班牙妇女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的媒介物,她们用扇子做出各种动作来表达自己不便说出口的话:当女士们打开扇子,遮起下半部脸时,这表明她在问你:“你喜欢我吗?”,或者说:“我爱你”。如果女士们不停地扇扇子,那意思是:“请离开我”。扇子在女士手里一会打开,-会合上,那是说:“我非常想念你”。如果她把扇子在手中翻来翻去,那是在告诉你:“你太讨厌了”。如果她把扇子收起来,那意思是:“你这个人不值得一爱”。如果她把扇子扔在桌子上,那表明:“我不喜欢你,我爱的是别人。”女士在男友面的打开扇子支着下巴,意思是“我希望下次同你早点见面。 每逢除夕夜晚时,西班牙人用一种特殊的方式祈求幸福。午夜钟声一响,每个人都要吃下几粒葡萄,预祝自己在新的一年里诸事如意。逢年过节时,西班牙人习惯在手中拿一枚金币,认为这样有福气,没有金币的人,会拿枚铜币来代替。 西班牙人最喜欢石榴花,认为石榴花是富贵和吉样的象征,并尊其为国花。西班牙人喜欢红色,视其为吉祥、热烈的象征;喜欢黄色,视其为高贵和明朗;喜欢黑色,以黑色象征庄严。西班牙北部的加利西亚地区,

男女地位-反常态,在参与社会活动、决定事情、发表演说等方面,女人有绝对权威,遗产的继承权亦归属女人。 西班牙的官方见面礼节是行握手札,而亲朋好友间相见,男人们要互相抱一抱肩膀,女人们要轻轻搂一搂,并亲吻双颊。 西班牙92.2%的人信奉罗马天主教。在与西班牙人交往时,要尊重他们的宗教信仰。 西班牙人视家庭问题及个人工作问题为私人秘密,在与西班牙人交谈时,最好避开此类话题。斗牛是西班牙的传统活动,他们崇尚斗牛士,外来人士最好不要扫他们的兴,不要说斗牛活动的坏话。 西班牙人最忌讳“13”和“星期五”,认为这些数字及日期都是很不吉利的,遇其会有厄远或灾难临头。元旦之日,西班牙的小孩最得宠,因为,西班牙人认为小孩在这一天打架骂人和啼哭都是不吉利的,是不祥的征兆,所以,大人们在这一天里满足孩子们各种的要求,以使孩子们开心快乐。 外来人士若送花给西班牙人,千万别送大丽花和菊花,他们视这两种花为死亡的象征。另外,在西班牙,女人上街要戴耳环,否则要被人耻笑。 西班牙人以西餐为主,也品尝中国菜肴。对午餐极为重视。他们讲究菜肴的营养成分,注重花色和质量。他们喜爱酸辣口味,不喜欢太咸。其主食以面为主,以米为

西班牙文化风土人情介绍

西班牙文化风土人情介绍 西班牙是一个集浪漫与激情于一身的国度,它的历史,它的艺术,还有它的气质不断地吸引着好奇的人们。斗牛、舞蹈、吉它。 ① 地理环境: 西班牙位于欧洲西南部伊比利亚半岛大西洋(Mar Cantabrico)和地中海(Mar Mediterraneo)航道的咽喉处的多山(坎塔布、利牛斯、戈列多和瓜达拉马等山脉)、多河流(埃布罗河R.Ebro、杜罗河R.Duero、塔霍河R.Taje、瓜达尔基维尔河R.Gualguivir)、高源国家。中部梅塞塔高源区约占全国面积的60%,为大陆性 气候。北部和西北部沿海地带为海洋性温带气候。南部和东南部为地中海式亚热带气候。大部分地区降水量为500~1500毫米之间。南部几乎全年无霜冻。西班牙总面积为5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为3871万多。大部分是卡斯蒂利亚人Castilla,少数民族加泰罗尼亚人Catalu?a、巴斯克人Valencia和加利西亚人Galicia。官方语言为西班牙语。94%居民信封天主教。 ② 政治经济环境: 西班牙实行议会君主制,王位由胡安-卡洛斯及其直系后代世袭。国王为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最高统帅。政府为工社党一党政府,由议会监督政府工作。马德里为西班牙首都。西班牙是比较发达的资本主义工业国。因缺乏动力和工业原料,经济对外依赖性较大, 所需的石油、铁矿、炼焦煤等均靠进口。出口有小汽车、钢材、水泥、船舶、纺织品、水银、肥料、酒类、橄榄油等。欧洲共同体和美国是西班牙的主要贸易伙伴。 西班牙城市与名胜古迹 ① 马德里 西班牙首都马德里是欧洲著名古城。马德里坐落在伊比里亚半岛的中心,瓜达拉马山耸立于它北面,地处梅塞塔高源,海拨670米,是欧洲地势最高的首都。曼萨内罗斯河R.Manzanalis绕城流过。交通发达,四郊湖泊众多,树木成阴,气候宜人。马德里中心由“太阳门广场、中心广场、西班牙广场”形成三角地带。“太阳门广场”—是马德里的中央广场,从这里向四面辐射出条条大道,形成它密如蛛网的城市结构。在广场中间的花坛,竖立头着一只攀依在莓树上粗壮雄健的棕熊雕塑,这是马德里的城微。这只粗壮雄健的棕熊显示着马德里人民不屈不挠的倔强性格。从太阳门通向四面八方的大街上可以看到许多古代和中世纪的宫殿、教堂、雕塑,这些建筑和艺术作品有哥特式的、阿拉伯式的、还许多形式汇集于一体的。特别是用各种石子和玻璃镶嵌的壁画,鲜艳夺目,十分美观。 “哥伦布广场”—航海家哥伦布塑像坐落在广场中央,手指南美方向,似乎象他1492年月日10月发现巴哈马郡岛时的精神,圆形喷水池围护着塑像,喷射几米高的水柱,夜晚映射出红、绿紫各色灯光,格外迷人。在地下建有哥伦布博物馆,供人们参观。 “西班牙广场”—西班牙广场有西班牙17世纪著名作家塞万提斯(Cervantes) 的塑像和他的著名小说《唐.吉诃德》中的两个主人公——拉曼骑士唐.吉诃德和他的忠实于他的仆人桑科.潘沙铜像。 “中心广场”—市中心大广场是16、17世纪文艺复兴式建筑,于1619年完工。科米拉斯广场附近的基督教主教堂也是文艺复兴式建筑(建于1535年)。现在的市立博物馆、图书馆、普罗温西亚广场附近的外交部大厦以及横跨曼萨内罗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