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2020年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必修4.2.1表格数据的处理公开课教案设计

2019-2020年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必修4.2.1表格数据的处理公开课教案设计

2019-2020年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必修4.2.1表格数据的处理公开课教案设计
2019-2020年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必修4.2.1表格数据的处理公开课教案设计

2019-2020年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必修4.2.1表格数据的处理公开课教案设计

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教科版)

第四章:文本和表格信息加工

第二节:表格数据的处理(4.2.1)

课时安排:1课时

【教材分析】:《表格数据的处理》是信息技术里面处理信息环节的一个重要内容,体现了用计算机处理数据的准确、快捷、智能,通过选择合适的软件对信息加工实现信息的可利用和增值的目的。本节是第四章第2节表格信息加工的第1堂课,要求学生能够选择合适的软件来对表格数据进行加工处理,主要体现在表格数据的计算、排序、筛选上,通过上面各项功能来对表格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实现信息的再开发,再挖掘,从而达到信息的再利用、增值的目的。

【学情分析】机房配置的是office2007,在前段时间已经学习Word2007,对于办公软件菜单栏的共性有认识,对格式和段落的编辑已经掌握。需要强调的是Excel2007独有的内容,包括单元格、工作薄等基本概念,计算(公式计算)、排序、筛选等功能。学生到这个年龄了,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在筛选的时候能够分析问题,找到筛选的关键字。

【学习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认识到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加工的重要性,能够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利用EXCEL 软件进行表格数据处理,揭示事物的性质、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挖掘表格数据所隐含的信息,具备基本的数据分析能力。

学会数据录入、排序、公式计算、筛选。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案导学、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对未知知识探索的能力及自学能力。

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及创新意识和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习信息技术的浓厚兴趣,感受此软件所带来的工作效率。

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协作与交流的能力。

培养学生关注环保、节约能源等意识与行为。

学习重点:1、数据的计算、公式和函数、排序、筛选

2、能对加工的数据进行分析,形成分析问题的基本思想

学习难点:1、数据填充的特点;Excel数据的特点(关联性)

【学法指导】:任务驱动和分组协作,同学们先自主完成三个基础任务,然后分小组讨论,解决个人完成任务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找到解决方法,然后独立各自完成自己的任务。小组合作完成探究任务,集思广益,完成任务。老师只需要指导和控制,遇到的问题同学们课相互帮助解决,形成课堂上多个“小老师”,大大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知识链接】教材P72——P76页

一、情景导入

最近学校刚进行了体育特长生的报名专业测试,面对这份成绩我们怎么实现以下操作?

思考:1、如何计算班内每一位同学的总分

2、根据学生总分,把总分进行降序排列

二、认识Excel

1、单元格:是表格中行与列的交叉部分,是组成表格的最小单位。(表示时应先字母和数字的表示方法)

2、工作表:是由若干行和列组成的表格,最多为 65536*256=16777216个单元格

3、工作簿:由若干个工作表组成的。

4、Excel和word都是office办公软件,具有类似之处。

三、表格数据处理

阅读课本P72-75页内容,打开“成绩.xls”,在记录工作表中完成下列任务任务1、计算出中每个学生的总分,改变其中的某个值,看看总分有没有变化。

任务2、按照总分给学生排名次。

任务3、利用筛选功能查看5班女生总分成绩最高的学生

任务1、方法1:选中要求和的区域,点击工具栏中求和按钮“∑”,参考教材P74数据的计算

方法2:求和:单击编辑栏中的“编辑公式——fx”按钮,从中选择一个函数sum,然后输入公式“=sum(F3:H3)”,单击“确定”按钮,即可得出结果。

任务提示:

再利用填充手柄完成所有数据的计算。注意:什么事填充手柄?

任务2、

选中要排序的区域,菜单栏:数据排序,参考教材P72数据的排序

任务3、选定区域,菜单栏:数据筛选自动筛选

取消筛选:数据筛选自动筛选(自动筛选前面的勾号去除)

任务4、以班为单位,按照学生的总分进行排名此部分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

【问题模块】

1、连线题

升序由小到大

降序由大到小

2、根据包含关系,将工作表、单元格、工作簿填入下列表达式:

————>————>————

3、计算C3:F3单元格中数据的平均值应使用函数()。

A..max

B.sum

C.average

D.count

4、有一行数值“168、251、188、82、166”,若统计这一行数据的个数,应使用的函

数是()。

A..max

B.sum

C.average

D.count

5、计算D3:D6单元格中平均值,如果在单元格D7已经得出结果“600”,那么D8单

元格计算平均值的公式是()。

A.sum(d3:d6)/5

B.average(d3:d7)

C.(d3+d4+d5+d6+d7)/4

D.d7/4

6、打开“成绩.xls”中的练习工作表,求每位同学的总分、平均分、最高分并排名

【当堂检测】

每位同学必须完成前三项任务的作品,作品的名称按照“班级号”+“组号”+“姓名”的方式进行命名,例如“1101张鹏.xls”表示“一(10)班一组张鹏”,然后把文件提交到教师机。任务四作为小组探究题目在课堂展示。

【课后反思】

信息教学设计表格数据的处理

信息教学设计:表格数据的处理 所属科目:《信息技术基础》(必修) 课时:1 适用年级:高一 课型:新授课、复习课 教学方法: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熟练掌握电子表格中处理数据方法及其图形化表示; 过程与方法:利用表格处理数据,并结合图形化表示,提示事物的性质、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良好的协作习惯。

重点难点: 、最大值、最小值、求和、求平均等函数的合作性掌握 2、选择分析数据的角度 课程标准:能够根据实际要求熟练的处理数据,表达意图。 教学媒体: .硬件:网络机房 2.软件:officexxxx,极域电子教室 3.在线资源:学校xxxx年高考成绩数据表、无锡市xxxx年度各地区季度用电表 学生分析: 学生通过初中的学习对Excelxxxx 已熟识,基本操作已掌握。函数的应用和数据图表表示较为陌生。 教材分析: 采用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四章文本和表格信息加工第二节表格信息加工。主要是对表格数据

处理。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向学生讲述一个故事:沃尔马零售公司(wal-mart)运用数据仓库技术和数据挖掘工具对积累的原始交易数据进行分析,竟发现跟尿布一起销售最多的商品是啤酒!经调查,数据背后是这样的事实:太太们常叮嘱她们的丈夫下班后为小孩买尿布,而丈夫们在买尿布后又会随手带回两瓶啤酒。既然如此,沃尔马公司就将它们并排摆放在一起,结果是尿布与啤酒的销售量双双增长。 二、教学过程 通过极域电子教室软件向学生分发学习档案袋(包含学习任务单和原始数据表(Excel)格式) 任务A:完成成绩统计 师:要求学生打开《学校xxxx年某

Excel电子表格中的数据处理(教案)

电子表格中的数据处理(教案) 教学科目:计算机应用基础授课人:何庆宇 教学地点:4号机房(四楼)教学对象:机电1201班 教学课题:电子表格中的数据处理教学时数: 2课时(两节连上)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并熟练的运用一般的函数公式; 2、掌握基本的数据排序功能,了解复杂的排序操作; 3、掌握数据的自动筛选,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筛选; 4、掌握数据的高级筛选。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综合实践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三、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应用科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1、数据处理中的公式应用 2、基本的数据排序 3、数据的自动筛选和高级筛选 教学难点: 1、数据的复杂排序 2、数据的多条件自动筛选 3、数据的高级筛选 教学方法:演示教学法、实践教学法、任务驱动法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对电子表格的行列、单元格格式、表格边框线、批注、打印标题等的设置,这些都是针对工作簿的基本操作,而接下来我们要学习的是如何对电子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处理。今天我们先来学习掌握公式应用、数据排序、数据的自动筛选和高级筛选这四个基本操作。 [讲授新课] (一)应用公式 1.常用函数公式 ①求和 ②平均值 ③计数 ④最大值 ⑤最小值 2.公式的创建 老师:结合教材中的例子7.1,通过教学平台中的广播软件向学生演示在电子表格教学课件7-1的sheet1中创建公式的过程,边讲边操作。 求和公式——演示步骤: (1)单击需要填充内容的单元格; (2)单击编辑栏中的倒三角按钮,选择“求和”后,选取所要求和的数据区域,按下enter键。 注意:当我们选取单元格区域C2:G3(如图:)时,Excel会默认所选取行区域的最后一个空白单元格作为放置接下来操作所得数据的位置,单击快捷编辑栏中的倒三角按钮,在下拉菜单中选取“求和”,此时出现的效果和上述是一样。 求平均值——演示步骤: (1)单击需要填充内容的单元格,如右图所示 (2)单击编辑栏中的倒三角按钮,选择“平均值”后,选取所要 求平均值的数据区域,按下enter键。 老师:请学生在电子表格7-1的sheet1中演示求和与求平均值的步

表格数据的处理”教学设计

《数据信息的加工》教学设计 贵阳市民族中学李娟 课型:新授课 授课年级:高一 课时安排:1课时 一、教材分析: 1、《数据信息的加工》是高中信息技术《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基础教材第三章第一节的第三部分内容。对信息进行表格化加工和处理,是信息处理中的一个重要技能,借助表格,可以对表格数据进行处理,从而发现数据之间的关系。 2、主要讲解怎样对表格数据进行常用几种函数的计算和简单的分析。本节内容在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个知识点在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也是Excel数据应用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能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 二、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表格处理软件的一些基本理论已有所掌握。学生在初中时已接触过了表格数据的处理,高中阶段的该内容学习,是让学生进一步学习更多的表格数据处理方法,而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这节课中主动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和生活的实际问题,而在我们这里就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让学生在感兴趣的问题情境中,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主动进行问题的探究,逐步领会表格信息加工的基本思想、方法和过程。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利用EXCEL处理数据的意义; (2)学会EXCEL常用几个函数的使用方法,并利用填充手柄复制公式; (3)掌握基本的排序、分类汇总、自动筛选等数据分析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学生自主实践,完成表格数据的基本处理,学习常用的基本函数、排序、分类汇总、自动筛选分析表格数据的方法,并进一步探究综合应用; (2)通过对学案的自学和探索完成任务一与任务二,锻炼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创新能力。

最新整理高中信息技术421表格数据的处理.docx

最新整理高中信息技术教案4.2.1表格数据的处理 4.2.1表格数据的处理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信息的表格化、掌握表格数据的处理 2、选择恰当的软件加工表格信息(这里使用Excel2000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如何在教材现有的知识层次之外发掘新的知识点,拓展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寻找新旧知识的关联点,对有兴趣进一步学习的学生可以鼓励他们多分析和思考。 二、教学要点: 本课教学内容理论性与实践相结合,并且实践是本节课的重要教学环节。有一句名言:“没有实践就没有真知”。因此,实践是学好表格数据处理乃至整个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途径。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教师应采取少讲多练的教学方法,也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索,根据教材中所提供的数据制作,分小组探究学习,并完成任务。 三、教学组织: 组织选择合适的软件(Excel2000)加工表格信息,借助表格对数据进行计算、排序、筛选、汇总;掌握数据的计算、数据的筛选、数据的排序、数据的分类汇总和建立数据透视表。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概念:(略讲) 单元格:单元格是表格中行与列的交叉部分,它是组成表格的最小单位,单个数据的输入和修改都是在单元格中进行的。 工作表:工作表是一个由若干行和列组成的表格,一行和一列的交叉部分称为单元格。一般而言,数据处理都是在单元格内进行的。电子表格常常处理成批的数据,它一般包含大量的单元格,最多为65536(256)=16777216个单元格。 工作簿:工作簿一般由若干个工作表组成,并以文件形式存放在磁盘上。所以,工作簿是面向用户操作的一个概念,而文件则是面向计算机系统的一个概念。 二、处理电子表格(讲授知识点) A、表格单元格的地址(这里只讲解相对地址) B、数据的计算:让学生学会日常应中的求和公式sum(summber1:summber2)、平均数公式(average(summber1:summber2)、最大值max(summber1:summber2)、最小值min(summber1:summber2)。学生通过回忆、讨论并完成利用公式计算和自动计算完成表格《各门市一周内各品牌杀毒软件的销售数据》和自已设计一个自己班里的成绩表进行计算。 C、数据的筛选:学生对表格中的某一特定数据所蕴含的信息进行筛选处理。(简单通俗来说就是从表格中选中符合某个特定条件的数据来) D、数据的排序:对表格进行一般排序或进行自定义排序:有时候我们可能对数据进行排序,如对学生的成绩排名顺序来进行排序,那么如何对数据进行排序呢?学生完成一般排序和自定义排序的学习。 E、数据的分类汇总:有了排序的结果,我们可以对数据进行分类汇总(也

高中信息技术表格数据的处理教案教科版必修1(3)

高中信息技术表格数据的处理教案教科版 必修1(3) 表格数据的处理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理解信息的表格化、掌握表格数据的处理 2、选择恰当的软件加工表格信息(这里使用Excel20XX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如何在教材现有的知识层次之外发掘新的知 识点,拓展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寻找新旧知识的关联点,对有兴趣进一步学习的学生可 以鼓励他们多分析和思考。二、教学要点: 本课教学内容理论性与实践相结合,并且实践是本节课 的重要教学环节。有一句名言:“没有实践就没有真知”。 因此,实践是学好表格数据处理乃至整个信息技术课程的重 要途径。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教师应采取少讲多练的教学方法,也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索,根据教材中所提供的数据制作,分小组探究学习,并完成任务。三、教学组织: 组织选择合适的软件加工表格信息,借助表格对数据进 行计算、排序、筛选、汇总;掌握数据的计算、数据的筛选、数据的排序、数据的分类汇总和建立数据透视表。

四、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 一、概念: 单元格:单元格是表格中行与列的交叉部分,它是组成表格的最小单位,单个数据的输入和修改都是在单元格中进行的。 工作表:工作表是一个若干行和列组成的表格,一行和一列的交叉部分称为单元格。一般而言,数据处理都是在单元格内进行的。电子表格常常处理成批的数据,它一般包含大量的单元格,最多为65536=16777216个单元格。 工作簿:工作簿一般若干个工作表组成,并以文件形式存放在磁盘上。所以,工作簿是面向用户操作的一个概念,而文件则是面向计算机系统的一个概念。二、处理电子表格 A、表格单元格的地址 B、数据的计算:让学生学会日常应中的求和公式sum(summber1:summber2)、平均数公式(average(summber1:summber2)、最大值max(summber1:summber2)、最小值 min(summber1:summber2)。学生通过回忆、讨论并完成利用公式计算和自动计算完成表格《各门市一周内各品牌杀毒软件的销售数据》和自已设计一个自己班里的成绩表进行

江苏数学学业水平测试指导用书第13章数据表格信息处理.docx

第13 章数据表格信息处理 §13.1 数据表格、数组 【知要点】 1.数据表格 数据表格是反映数据信息及其关系、内在关系的表格。 成数据表格的格子叫做元格,元格中的数据叫做元素,一般用a, b,?表示。 数据表格通常由表号(表序)、表、表、目行、目列、表身成。表身中每个 元格所的数据信息都与所在的目行、目列相。 2.数 表格中,每一个目下一依次排列的数据叫做数,用黑体字母a,b,?表示,数中的每一个数据叫做元素,用下的字母a1, a2,?表示。 数常分文字数、数字数、混合数。 当且当两个数按序的元素相等,且元素的个数也相等,两个数相等。 数中元素的序不能改,但数中的元素可重复出。 【基】 1.下表是某位部分工的工表: 姓名基本工 (元 )位津 (元)励工 (元 ) 王1200600644 丁1000580500 吴1500640510 根据表格,分写出表示姓名、基本工、位津及励工的数. 2.下表是某班期中考部分学生的成表 姓名文数学英 甲908592 乙958991 丙898376 丁807583 上表中表示丙成的数()。 A . (90, 85, 92)B. (89, 83,76) C.(90, 95, 89, 80)D. (文,数学,英 )

3. 2012 年某次公考部分考生成表 姓名公共基知行政能力卷 任7866B 波5371B 胡俊8578A 依据上表,下列法的是()。 A . (53, 71, B)是数字数B. (66, 71,78) 是数字数 C.胡俊的分最高 D . 3 名考生的公共基知分216【能力】 1.下列法中正确的是()。 A .数中各元素的序可以改 B.数中的元素不可以重复出 C.数就是用列法表示的数集 D.构成数的元素可以是数字,也可以是字母 2.李明在超市了以下商品:①康傅方便面 4 桶,价 3.5 元/ 桶,打九折;②脉用水10 瓶,价 3 元 /瓶,不打折;③苹果 2 斤,价 4.5 元/斤,打八五折;④雕牌洗 衣粉 2 袋,价 5.5 元 / 袋,打八折。制作一物表,表中有商品名称、数量、价、折扣率、付款。 §13.2数组的运算 【知要点】 1.数的数 数 a= ( a1,a2,?, a n)中元素的个数n 叫做数的数,数 a 叫做 n 数。 2.数字数的加法、减法运算 于两个n 数字数a= (a1, a2,?,a n), b= ( b1, b2,?,b n),定:

表格数据的处理教学设计

赛格数据的处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信息的表格化、掌握表格数据的处理 2、选择恰当的软件加工表格信息(这里使用excelxx)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如何在教材现有的知识层次之外发掘新的知识点,拓展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寻找新旧知识的关联点,对有兴趣进一步学习的学生可以鼓励他们多分析和思考。 教学要点: 本课教学内容理论性与实践相结合,并且实践是本节课的重要教学环节。有一句名言:〃没有实践就没有真知〃。因此,实践是学好表格数据处理乃至整个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途径。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教师应采取少讲多练的教学方法,也可以让学生H主探索,根据教材中所提供的数据制作,分小组探究学习,并完成任务。 教学组织: 组织选择合适的软件(excelxx)加工表格信息,借助表格对数据进行计算、排序、筛选、汇总;掌握数据的计算、数据的筛选、数据的排序、数据的分类汇总和建立数据透视表。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概念:(略讲) 单元格:单元格是表格中行与列的交叉部分,它是组成表格的最小单位, 单个数据的输入和修改都是在单元格中进行的。 工作表:工作表是一个由若干行和列组成的表格,一行和一列的交叉部分称为单元格。一般而言,数据处理都是在单元格内进行的。电子表格常常处理成批的数据,它一般包含大量的单元格,最多为65536 (256) =16777216个单元格。 工作簿:工作簿一般由若干个工作表组成,并以文件形式存放在磁盘上。所以,工作簿是面向用户操作的一个概念,而文件则是面向计算机系统的一个概念。 二、处理电子表格(讲授知识点) a、表格数据的对齐方式、单元格的地址(这里只讲解相对地址) b、数据的计算:让学生学会日常应中的求和公式 sum(summberl: summber2)、半均数公式(average (summberl: summbe:r2)、最大值max (summberl: summber2)、最小值min (summberl: summber2)、及格率count if (summberl: summber2, ’ >=60/人数’等公式。学生通过回忆、讨论并完成利用公式计算和自动计算完成表格《各门市一周内各品牌杀毒软件的销售数据》和自己设计一个自己班里的成绩表进行计算。

Excel公开课教案(表格式)

E x c e l数据排序和筛选授课教案

复习提问1、在输入公式时应该注意什么 2、求和函数和求平均函数是怎样表示的 温故知新,为本课的学习准备 导入新课教师展示课件(学生成绩表和教师工资表)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掌握了Excel中数据的输入和计算,这些数据在表格中是按输入顺序排列的,也是没有 规律的,那么怎样从众多的数据中快速的找到我们需要的 数据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引出了本课题。 讲授新课讲授新课讲授新课讲授新课 一、数据排序 (一) 单列数据排序: 1、方法 把光标移到要排序数据列任意单元格,单击常用工具栏中 的“升序”按钮或“降序”按钮即可. 2、举列操作演示 成绩表中分别按“性别”升序、“语文”降序、“机械基础” 升序、“总分”降序单列排序 3、提示:注意观察每次排列后数据的顺序变化 【提问:当总分相同时我们怎么办呢】 (二)多列同时排序 1、方法 (1)单击【数据】|【排序】弹出如下“排序”对话框 这里的“关键字”就是排序的条件依据。 (2)按要求从“主要关键字”下拉列表中选择排序的主要依 据和排列顺序,从“次要关键字”下拉列表中选择排序的第 二依据和排列顺序。 (3)单击“确定”按钮。 (说明:当主要关键字出现相同数据时,就按次要关键字 的设置排序。如有必要,还可以设置“第三关键字”和排列 顺序。) 2、举列演示 (1)成绩表中,按性别升序排序,性别相同按数学降序 强调两按钮 的记忆方法 承上启下, 引入新知识 重点之一, 结合图示讲 解更直观 这里体现单 列与多列排 序的区别 理论联系实 际 操作中容易 出现的问题 特别提示, 引起重视 锻炼学生的 胆量和操作 能力 故设悬念, 勾起学下面 知识的欲望 重点之二 讲练结合 本课难点 详写 典型案例

表格数据的处理教学设计

表格数据的处理教学设计 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

《数据信息的加工》教学设计 贵阳市民族中学李娟 课型:新授课 授课年级:高一 课时安排:1课时 一、教材分析: 1、《数据信息的加工》是高中信息技术《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基础教材第三章第一节的第三部分内容。对信息进行表格化加工和处理,是信息处理中的一个重要技能,借助表格,可以对表格数据进行处理,从而发现数据之间的关系。 2、主要讲解怎样对表格数据进行常用几种函数的计算和简单的分析。本节内容在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个知识点在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也是Excel数据应用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能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 二、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表格处理软件的一些基本理论已有所掌握。学生在初中时已接触过了表格数据的处理,高中阶段的该内容学习,是让学生进一步学习更多的表格数据处理方法,而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这节课中主动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和生活的实际问题,而在我们这里就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让学生在感兴趣的问题情境中,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主动进行问题的探究,逐步领会表格信息加工的基本思想、方法和过程。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利用EXCEL处理数据的意义; (2)学会EXCEL常用几个函数的使用方法,并利用填充手柄复制公式; (3)掌握基本的排序、分类汇总、自动筛选等数据分析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学生自主实践,完成表格数据的基本处理,学习常用的基本函数、排序、分类汇总、自动筛选分析表格数据的方法,并进一步探究综合应用; (2)通过对学案的自学和探索完成任务一与任务二,锻炼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创新能力。

《表格数据的处理》经典说课稿

《表格数据的处理》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要说的课题是《表格数据的处理》,它处在高一新教材,第四章第二节中的内容。 一、教材分析 地位:本章节主要介绍了数据的计算、筛选等功能及其图形化表示,并提出了多元性的观点。本节在本册占有重要地位,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学生掌握了信息的获取、 编程加工和智能加工,开始学习本章内容——文本和表格信息加工,为后续章节关于信息集成 和信息交流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课标要求:本节课要求学生能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基础之上,能够创造性地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这正符合大纲要求:培养青少年具有能适应信息社会需要的信息素养。 重、难点确立: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本节的教学设计时,我考虑了学生的原有基础、现有生活环境及某些学习心理特征,从而有针对性地确定学习的重点、难点及教学对策。对于EXCEL电子表格的学习,学生可以借鉴初中阶段学习的金山表格;再就是本章节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很高,而现在高二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尚在进一步形成中。考虑到这些,根据大纲要求,结合本章节的特点,我确立本文重点及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 1.数据的筛选与排序 教学难点: 1.数据的分类汇总

2.如何从不同角度对表格数据进行分析和加工 (说明:由于本节分三自然节完成,每节有它各自的难点,在下面的教学过程中,我将分别阐明。)怎样突破重点、难点,有效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是个关键问题。我决定从学生的现状出发,首先要把握两个原则:第一,低起点、高要求,先将基础知识落到实处,再循序渐进进行教学;第二,重视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的培养、因材施教;再是分解重难点,本节将分三课时进行,第一节课数据的处理,第二节课图形化与数据加工的多元性;第三节课主要是对前两节内容的复习巩固,使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还有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学习的内容确立课型。第一、二课时:下发任务后,学生自主学习与小组讨论相结合,穿插老师、学生的示范讲解;第三课时:以讨论、训练为主,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二、教学目标分析 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我坚持以人的发展为根本宗旨,将学生作为认识、发展的主体,不仅要注重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还要注重学生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 知识目标: 1.熟练掌握利用EXCEL电子表格处理数据的方法 2.学会用图表这一工具来形象地显示数据 能力目标: 1.能够通过表格的图形化表示,揭示事物的性质、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2.通过数据多元化加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挖掘表格数据所蕴涵的信息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注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 情感目标:

4.2.1表格数据的处理 公开课打印教案

4.2.1 表格数据的处理 实习教师:杜小春 一、教学内容分析 “表格数据的处理”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基础》中第四章第二节的第一课时。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信息的获取、编程加工和智能化加工和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章节又为后续章节信息集成和信息交流的学习奠定基础,在教材中处于承上启下的的地位。 本节课内容主要讲解怎样对数据进行计算、排序和筛选。这个知识点在现代办公中应用非常广泛,也是Excel数据应用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二、教学对象分析 信息技术基础(必修)课程面对的是高一年级的学生,该年级的学生思维敏捷、动手能力强,有独立的思维能力,接授知识能力较强,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虽然说初中课程有涉及到excel表格的学习,少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windows 的基本操作,熟悉了Excel的一些基本概念,这给我们逐步深入的学习本节内容打下了一个良好的知识基础。但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对于其应用还是处于不清楚的阶段。因此本节课还是得从基础教起,教学设计时,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并会运用计算、筛选、排序等方法对表格数据进行处理。 2、体会表格数据处理的意义和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能够根据任务需求,使用Excel工具软件来加工表格信息,表达意图,培养学生认识分析事物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数据的计算、筛选和排序的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数据的筛选、排序的理解和熟练运用。 五、教学策略 主要教学方法有创设情境法、讲练结合法、任务驱动法和分层教学法。 六、教学过程

高中信息技术_表格数据的处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搭建生活的舞台,演唱信息的好戏” ----《表格数据的处理》教学设计 【教学课题】表格数据的处理 (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第四章第二节) 【课题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 【设计思想】 生活中的课堂,课堂中的生活,把生活和课堂紧密联系起来;知识、能力与情感并重;充分运用新课程的教学理念,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自主探究,在做中学,在“合作中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全面提升学生的的信息素养。 【教材分析】 1、《表格数据的处理》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教育科学出版社)第四章第二节的第一部分内容。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了解了信息的表格化是结构化表达信息的一种方式,对信息进行表格化加工和处理,是信息处理中的一个重要技能,借助表格,可以对表格数据进行处理,从而发现和挖掘数据之间的关系,同时它也为后续章节关于信息集成和信息交流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本节内容主要讲解怎样对数据进行计算、排序、筛选和分类汇总。本节内容在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个知识点在现代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也是Excel数据应用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能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表格处理软件的一些基本操作,对一个具体的任务要求也基本能够根据自己的分析或小组协作寻找到解决的一般途径。表格数据的处理, 学生在初中时已接触了,但是实际操作经验并不丰富,因此,有必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学习更多的表格数据处理方法,而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这节课中主动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和生活的实际问题,而在我们这里就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决不仅仅是一些纯粹的技术。所以,让学生在感兴趣的问题情境中,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主动

初中信息技术《表格信息处理》教案、教学设计

第十二课时 教学内容:4.2 表格信息处理 本课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①了解表格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②掌握表格数据的求和、求平均数、排序、筛选以及图表转换的方法; ③能总结利用表格加工信息、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 技能目标: 熟练掌握电子表格的创立、编辑、修饰、图表转换等基本操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体验用表格加工数据信息的基本过程; ②在整理、挖掘、提炼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表格数据的求和、求平均数、排序、筛选以及图表转换的方法 教学难点: 图表转换的方法 教学过程: 【思考与导入】 七年级三班的秦老师做了一次检测,成绩录入如下,秦老师想请同学们帮忙处理本次测试的成绩,大家看一下表格能不能帮一下

秦老师?处理这个表格需要应用那些知识点?本节课我们共同学习第2 课《表格信息处理》,同学们共分成6 个小组,共同讨论完成。进入“一、表格数据的处理” 【学习与探究】 打开“成绩统计表.xls”,小组讨论完成其要求,推荐一位同学展示并讲解操作过程。 1、自动求和 当对一行或一列数据进行求和时,首先要在该行的右边或该列的下方选定一个空白单元格,然后单ft常用工具栏中的“∑”按钮,最后按回车键,结果就会出现在所选定的单元格中。 Excel 还具有即时计算的功能,使人们可以直接看到所选定区域数据的总和:当在工作表中选定要求和的单元格区域时,屏幕下方的状态栏就会显示“求和=xxx”的字样,其中等于号右边的数据就是所选单元格区域数值的总和。 2、插入求和函数 方法为:选定一个填入数据和的单元格(如E3),单ft工具栏上的“fx”(粘贴函数)按钮,或者执行“插入”菜单中的“函数”命令,打开“粘贴函数”对话框,选择“常用函数”中的“S U M”函数,单ft“确定”按钮,即可得到结果。 3、输入求和函数 方法为:在填人数据和的单元格(如E4)中输入“=S U M(B4:D4)”,然后按回车键。

[高中信息技术]表格数据的处理

[高中信息技术]表格数据的处理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针对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本,第四章第二节的第一部分内容进行教学的案例。在上一节已经了解了信息的表格化是结构化表达信息的一种方式,对信息进行表格化加工和处理,是信息处理中的一个重要技能,也是对数据进行整理的常用方法。为后续章节关于信息集成和信息交流的学习奠定基础。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能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创造性的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潜移默化的养成使用正版杀毒软件的良好行为习惯。 二、学生分析 高一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在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表格信息处理的简单知识,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所以考虑适当的分层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互帮互助,共同提高。 三、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目标:使学生能选择合适的图表处理软件; 使学生会利用表格进行数据的计算操作及分析;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鼓励学生与人合作,互相启发,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及处理思路 重点:对表格数据进行计算、筛选、排序、分类汇总等处理 (采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 难点:数据透视表的使用(采用演示法教学)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生活中我们常常用表格来处理各种各样的数据,譬如课程表、成绩表、学籍表、调查表,等等。对表格进行处理,可以帮助我们对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到我们所需要的分析结果,从而让

我们了解更多的事实、发现问题或者得到某些结论。下面我们就以某小组作的杀毒软件的调查数据为例,体验表格数据的处理过程。 (二)讲授新课: 让学生思考以前所学知识选择一个合适的工具处理软件 师:提出问题:我们用什么工具可以把这个表格在计算机屏幕上显示出来呢? 学生回答:可以用Word、Excel来完成。 老师强调:我们可以利用Word、Excel等软件来做,但是Word是一个字处理软件,表格处理功能有限,Excel是一个表格处理软件有强大的表格处理功能。 这样一对比就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上来。 电子表格除具有表格处理能力外,还具有数据处理的能力。那么如何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处理?(通过个别提问或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并利用提问和探究性方式导入新课,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参与教学活动。) 屏幕展示:表格数据处理是借助表格对数据进行计算、筛选、汇总、透视等处理,揭示客观事物随时间、地点及其他条件的不同而变化的规律,以帮助我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1、数据的计算(任务驱动法) 任务一:让学生尝试不同方法,计算出“杀毒软件的销售调查数据表”各个公司的总销售数据。 可以让学生自己探索实践,老师加以指导。 思考:修改表中的数据对计算结果有影响吗? (1)用公式计算: 各门市一周内各品牌杀毒软件的销售数据公式输入的一般方法是:选定要输入公式的单元格,键入等号(=),然后输入公式。 想一想:如果复制公式到其他单元格,看看显示结果是否正确?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清华大学版)课后答案第13章 数据库完整性

数据库完整性 练习题13及参考答案 1.什么是数据完整性如果数据库不实施数据完整性会产生什么结果 答:数据完整性是指数据的正确性、完备性和一致性,是衡量数据库质量好坏的重要标准。如果数据库不实施数据完整性,在用INSERT 、DELETE 、UPDATE 语句修改数据库内容时,数据的完整性可能会遭到破坏,就可能会存在下列情况:无效的数据被添加到数据库的表中,如:将学生考试成绩输入成负数;对数据库的修改不一致,如:在一个表中修改了某学生的学号,但该学生的学号在另外一个表中却没有得到修改;将存在的数据修改为无效的数据,如:将某学生的班号修改为并不存在的班级号。 2.数据完整性有哪几类如何实施它们分别在什么级别上实施 答:数据完整性分为以下3类: (1)域完整性:是指一个列的输入有效性,是否允许为空值。强制域完整性的方法有:限制类型(通过设定列的数据类型)、格式(通过CHECK 约束和规则)或可能值的范围(通过FOREIGN KEY 约束、CHECK 约束、DEFAULT 定义、NOT NULL 定义和规则)。如:学生的考试成绩必须在0~100之间,性别只能是“男”或“女”。 (2)实体完整性:是指保证表中所有的行唯一。实体完整性要求表中的所有行都有一个唯一标识符。这个唯一标识符可能是一列,也可能是几列的组合,称之为主键。也就是说,表中的主键在所有行上必须取唯一值。强制实体完整性的方法有:索引、UNIQUE 约束、PRIMARY KEY 约束或IDENTITY 属性。如:student 表中sno (学号)的取值必须唯一,它第 章 13

唯一标识了相应记录所代表的学生,学号重复是非法的。学生的姓名不能作为主键,因为完全可能存在两个学生同名同姓的情况。 (3)参照完整性:是指保证主关键字(被引用表)和外部关键字(引用表)之的参照关系。它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表数据的一致性维护。外键值将引用表中包含此外键的记录和被引用表中主键和外键相匹配的记录关联起来。在输入、更改或删除记录时,参照完整性保持表之间己定义的关系,确保键值在所有表中一致。这样的一致性要求确保不会引用不存在的值,如果键值更改了,那么在整个数据库中,对该键值的所有引用要进行一致的更改。参照完整性是基于外键与主键之间的关系。例如学生学习课程的课程号必须是有效的课程号,表score表(成绩表)的外键cno(课程号)将参考表course表(课程表)中主键cno(课程号)以实现数据完整性。 域完整性、实体完整性及参照完整性分别在列、行、表上实施。数据完整性任何时候都可以实施,但对己有数据的表实施数据完整性时,系统要先检查表中的数据是否满足所实施的完整性,只有表中的数据满足了所实施的完整性,数据完整性才能实施成功。 3.什么是主键约束什么是唯一性约束两者有什么区别 答:主键约束保证某一列或一组列值的组合相对于表中的每一行都是唯一的,这些列就是该表的主键。主键不允许有重复值,也不允许有空值。 唯一约束限制表中指定列上所有的非空值必须唯一,即表中任意两行在指定列上都不允许有相同的值。 唯一约束和主键约束的区别是: (1)唯一约束与主键约束都为指定的列建立唯一索引,即不允许唯一索引的列上有相同的值。主键约束限制更严格,不但不允许有重复值,而且也不允许有空值。 (2)唯一约束与主键约束产生的索引可以是聚簇索引也可以是非聚簇索引,但在缺省情况下唯一约束产生非聚簇索引,主键约束产生聚簇索引。 4.创建PRIMARY KEY约束或UNIQUE约束时,SQL Server创建索引了吗与创建标准索引相比哪个更好 答:创建PRIMARY KEY约束或UNIQUE约束时,SQL Server创建唯一性索引。与创建

Excel电子表格中的数据处理教案

Excel电子表格中的数据处理教案

电子表格中的数据处理(教案) 教学科目:计算机应用基础授课人:何庆宇 教学地点:4号机房(四楼)教学对象:机电1201班 教学课题:电子表格中的数据处理教学时数: 2课时(两节连上)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并熟练的运用一般的函数公式; 2、掌握基本的数据排序功能,了解复杂的排序操作; 3、掌握数据的自动筛选,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筛选; 4、掌握数据的高级筛选。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综合实践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三、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应用科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1、数据处理中的公式应用 2、基本的数据排序 3、数据的自动筛选和高级筛选

教学难点: 1、数据的复杂排序 2、数据的多条件自动筛选 3、数据的高级筛选 教学方法:演示教学法、实践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对电子表格的行列、单元格格式、表格边框线、批注、打印标题等的设置,这些都是针对工作簿的基本操作,而接下来我们要学习的是如何对电子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处理。今天我们先来学习掌握公式应用、数据排序、数据的自动筛选和高级筛选这四个基本操作。 [讲授新课] (一)应用公式 1.常用函数公式 ①求和 ②平均值 ③计数 ④最大值 ⑤最小值 2.公式的创建

老师:结合教材中的例子7.1,通过教学平台中 的广播软件向学生演示在电子表格教学课件 7-1的sheet1中创建公式的过程,边讲边操作。求和公式——演示步骤: (1)单击需要填充内容的单元格;(2)单击编辑栏中的倒三角按钮,选择“求和”后,选取所要求和的数据区域,按下enter键。注意:当我们选取单元格区域C2:G3(如图: )时,Excel会默认所选取行区域的最后一个空白单元格作为放置接下来操作所 得数据的位置,单击快捷编辑栏中的倒三角按钮,在下拉菜单中选取“求和”,此时出现的效果和上述是一样。 求平均值——演示步骤: (1)单击需要填充内容的单元格,如右 图所示 (2)单击编辑栏中的倒三角按钮,选 择“平均值”后,选取所要求平均值的数据区域,按下enter键。 老师:请学生在电子表格7-1的sheet1中演示求和与求平均值的步骤。 老师提问学生:还有没有更快捷的方法呢?

4.2.1表格数据的处理

4.2.1表格数据的处理 [教材分析] 《表格数据的处理》这一节中所用教材为教育科学出版社高中《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教材是在以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为主线,其中以对信息加工(如计算、筛选、排序)的方法为重点。 [学情分析] 经调查大多数学生在初中已经初学了excel中最基本的使用方法,对工作薄、工作表、单元格等概念已比较清楚,对数据的一般性处理操作也略有了解。但也有少部份学生是从零起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任务驱动、讲练结合的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分析信息加工的重要性;掌握如何利用excel处理数据;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挖掘表格数据所蕴含的信息。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协作交流,教师讲解和指导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对excel软件的学习与操作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学生勤动手、爱思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教学重点] 1、数据的分类计算 2、数据的排序 3、数据的筛选 [教学难点] 数据的分类计算 [教学课时]1课时 [上课地点]微机室 [教学设计思路] 教者在教学过程中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创设自主学习的情景、任务,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开展协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师的帮助下完成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信息素养。 [教学过程] 1、导入: 各位同学,相信大家已经经历过无数次考试了,下面是高一部分学生某次考试成绩表,但是这些数据只是反映的这部分学生的考试情况,有时候我们为了综合了解考试的结果,就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一定的处理。因此,我希望同学们帮助我完善好该表。 2、学习利用函数计算总分、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

计算机-电子表格中的数据处理(第十九课)

第七章电子表格中的数据处理(三) Excel 2010提供了多种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管理,可以查找和替换数据,也可以对数据进行排序和筛选,使用合并计算来汇总数据。 本章主要内容 ●数据处理与分析 ●公式的使用 ●数据透视表的使用 一、数据透视表的使用 数据透视表是一种可以快速汇总大量数据的交互式方法。使用数据透视表可以汇总、分析、浏览和提供汇总数据,以便简捷、生动、全面地对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在数据透视表中,源数据中的每列或每个字段都成为汇总多行信息的数据透视表字段。 7.1 创建数据透视表 1,创建数据透视表 若要创建数据透视表,必须连接到一个数据源,并输入报表的位置。创建一个数据透视表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单击单元格区域中的一个单元格。 若要将工作表数据用作数据源,则单击包含该数据的单元格区域内的一个单元格。 若要将Excel表格中的数据用作数据源,则单击该Excel表格中的一个单元格。 (2)在“插入”选项卡下的“表格”组中,单击“数据透视表”下拉按钮,然后选择“数据透视表”选项,打开“创建数据透视表”对话框,如图所示。 (3)选择需要分析的数据,选中“选择一个表或区域”单选按钮,或者单击“折叠对话框”按钮国进行单元格区域引用。 (4)选择放置数据透视表的位置。“ (5)单击“确定”按钮, Excel会将空的数据透视表添加至指定位置并显示数据透视表字段列表,可以从中添加字段、创建布局以及自定义数据透视表,如图所示。

2,创建字段布局 创建数据透视表后,可以使用数据透视表字段列表来添加字段。如果要更改数据透视表,可以使用该字段列表来重新排列和删除字段。如图和表所示。 (1)添加字段。 要将字段添加到报表,只需右击字段名称,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相应的命令:“添加到报表筛选”、“添加到行标签”、“添加到列标签”和“添加到值” ,以将该字段放置在布局部分中的某个特定区域中,如图所示。

初中信息技术Excel数据处理——《使用图表》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Excel数据处理——《使用图表》教案 一、教学内容设计背景与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采北理工版信息技术初中第二册第二单元《Excel数据处理》第6节《使用图表》为教学依据。在本课教学中,将数学课有关知识融入到信息技术课中来,通过观察、思考、想象,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本课的教学对象八年级学生在学习Excel图表的过程中,我发现图表可以直观地反映各数据的分布变化情况及对比关系,而学生在数学课(初二)《统计的初步认识》一章中学会如何用统计图表示各部分数量的大小、百分比结构、变化趋势和规律等知识,因此,我利用Excel的创建图表功能来快速地绘制出各种类型图表,帮助学生分析处理数据,做出合理的决策。这样把学科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与其它学科的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解决各种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并掌握信息技术,同时也使信息技术潜移默化地融入学生的知识结构中去。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结合教学统计图的知识,能学会利用Excel创建图表的方法;能掌握各种图表类型的特点。 2、技能目标:运用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解决数学知识; 能选用合理的图表类型分析数据,做出合理决策。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及用于创新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根据实际问题选择适当的图标类型 2、创建图表的源数据的选择 四、教学策略 以主体教育理论为指导,在教学中以学生的学习为本,贯穿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合作学习的教学要求,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同时要发挥教师的引导、辅导、组织参与、评价等主导作用。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解决数学知识。整个教学可按照以下模式进行: 教师示范引导——学生实践反馈——教师评价分析——学生巩固、提高练习。 五、教学媒体 教师: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系统的配合使用 学生:计算机的配合使用

电子表格的数据处理——公式计算

第三节:电子表格的公式运算 一、学习目标 1、了解EXCEL公式的基本概念、学会输入公式 2、会用公式计算数据 3、填充柄的使用 4、通过学习公式计算,提高学生利用电子表格对数据处理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认识运算符与运算公式 2、输入EXCEL公式进行数值计算 三、学习过程 (一)情景导入: 电子表格能被广泛的运用,必然有他强大的功能来吸引人们,除了能录入数据还能对输入的数据进行运算,本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如何利用表格自身功能进行数据计算。 1、计算机中的数学运算符与普通的数学运算符有一定的差别: 2、请同学们在键盘上找一找“+ — * /”这二个符号。 自主尝试一 请同学们在A1单元格中输入:10*2+3 后按ENTER。 在B1单元格中输入:=10*2+3 后按ENTER,观察结果有何不同。 自主尝试二 请同学们在C3单元格中输入:=1+2 后按ENTER。

在D3单元格中输入:= A3+b3 后按ENTER,观察结果有何不同。 (1)观察C3 D3两个单元格的结果. (2)用填充柄,填充C4:C6, D4:D6 思考:填充的数据有没有什么变化? 公式总结: 1、公式必须以_______开头。 2、公式格式: =代数式(单元格地址与运算符、常数、函数) 3、在公式中要用单元格地址,实际上在用公式计算时会自动调用单元格地址中的数据。 请打开“理财表.xls”,将C3改为2000,D4改为2400,并观察“平均月收入”列的数据有什么变化? 激活E3、E4单元格,观察“编辑栏”的内容,你能看出什么门道呢?(二)左右查,互助帮 任务探究一: 请打开“家庭收支情况账目表.xls”,完成下列问题: 1、计算合计支出。 2、如果家庭月工资收入是8160元,请计算出每月的节余额。 3、将三月份的生活费改为2860,观察“合计支出”和“节余”的变化任务探究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