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牛蛙解剖-专业文档

牛蛙解剖-专业文档

牛蛙解剖

牛蛙解剖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通过对牛蛙的解剖,了解两栖动物的基本结构和生理特点,掌握基本的解剖技能,加深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

二、实验材料

1.实验动物:牛蛙

2.实验器械:解剖刀、解剖剪、镊子、培养皿、解剖盘、生理盐水等。

三、实验步骤

1.实验前准备:将牛蛙处死并固定在解剖盘上,用生理盐水湿润其皮肤,以保

持其湿润状态。

2.外部观察:观察牛蛙的体型、体色、皮肤等特点,记录其外部特征。

3.解剖腹腔:用解剖刀沿牛蛙腹部正中线切开皮肤,分离皮下组织,暴露腹

腔。观察腹腔内的器官,如肝脏、脾脏、胰腺等,记录其位置和大小。

4.解剖胸腔:用解剖剪沿牛蛙胸部正中线剪开皮肤,分离皮下组织和肌肉,暴

露胸腔。观察胸腔内的器官,如心脏、肺部等,记录其位置和大小。

5.解剖神经系统:用解剖刀和镊子分离牛蛙的头部,暴露脑部。观察脑部结

构,记录其位置和大小。

6.解剖肌肉系统:用解剖剪沿牛蛙四肢的肌腱剪开皮肤,分离皮下组织和肌

肉,暴露肌肉系统。观察肌肉系统的结构,记录其位置和大小。

7.清理和整理:清理解剖现场,将器官和组织分类整理好,放入培养皿中保

存。

四、实验结果

1.外部特征:牛蛙体型短而宽,背部呈绿色或棕色,腹部呈白色。皮肤湿润,

有明显的皮脂腺。

2.腹腔器官:肝脏位于腹腔的右侧,呈暗红色;脾脏位于腹腔的左侧,呈暗红

色;胰腺位于肝脏和脾脏之间,呈淡黄色。

3.胸腔器官:心脏位于胸腔的左侧,呈椭圆形,有心室和心房之分;肺部位于

胸腔的两侧,呈暗红色,有明显的气囊。

4.神经系统:脑部位于头颅内,分为大脑、小脑和延脑三部分。大脑位于最前

端,负责感觉和运动功能;小脑位于大脑后方,负责平衡和协调功能;延脑位于最后端,负责呼吸和循环等基本生命功能。

5.肌肉系统:四肢肌肉发达,尤其是后肢肌肉更为强壮,适合跳跃和游泳。

五、实验结论

通过对牛蛙的解剖实验,我们了解了两栖动物的基本结构和生理特点。牛蛙的体型短而宽,皮肤湿润适合在水中生活;腹腔和胸腔内的器官结构与哺乳动物相似,但肺部发育不完善,需要通过皮肤辅助呼吸;神经系统和肌肉系统的结构与哺乳动物也有相似之处,但相对简单。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基本的解剖技能和方法,对生物学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用牛蛙做实验材料的利与弊2

用牛蛙做实验材料的利与弊 摘要:牛蛙动物学及人体解剖学中常用的实验材料,在长期的学生实验过程中,我总结了用牛蛙做实验材料几点利与弊。 关键词:牛蛙实验利与弊 一:牛蛙的介绍 牛蛙输水栖类中的独居栖类,因其叫声宏亮酷似牛而得名。属蛙科,英文名为Bull frog。 牛蛙原产于北美落基山脉一带,1959年我国引进牛蛙驯养,1986年在我国中部和南部大量饲养。主要品种有:沼泽绿牛蛙、西方牛蛙、印尼牛蛙、非洲牛蛙牛蛙等。 牛蛙的形态特征:牛蛙体大粗壮,成蛙体长20厘米,重达1公斤。体背绿棕色,有暗棕色斑纹,腹部灰白色,雄蛙咽部体形与一般蛙相同,但个体较大,雌蛙体长达20厘米,雄蛙18厘米,最大个体可达2千克以上。头部宽扁。口端位,吻端尖圆面钝。眼球外突,分上下两部分,下眼皮上有一个可折绉的瞬膜,可将眼闭合。背部略粗糙,有细微的黄皮,皮肤粗造。有不明显的细棱,四肢粗大,有蹼。雄性个体第一趾内侧有一明显的瘤状突起,后肢强大,有蹼。肤色随着生活环境而多变,通常背部及四肢为绿褐色,背部带有暗褐色斑纹;头部及口缘鲜绿色;腹面白色;咽喉下面的颜色随雌雄而异,雌性多为白色、灰色或暗灰色,雄性为金黄色。鸣声很大,远闻如牛叫而得名。 二:牛蛙极好饲养,且产量丰富,因而常用作动物学及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各项实验下面介绍几个人解实验以说明用牛蛙做实验材料的利与弊。 三:牛蛙做实验材料 (一):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与坐骨神经标本的制备 实验材料与器械:牛蛙蛙类手术器械蛙板玻璃板锌铜弓小烧杯滴管纱布细棉线任氏液 实验原理:蛙类动物的某些基本生命活动,如神经的生物电活动,肌肉收缩等与哺乳动物相似。其离体组织所需的生活条件比较简单,易于控制和掌握,而且动物来源丰富,因此生理学试验中常用牛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和坐骨神经标本来观察组织的兴奋性、刺激与反应的规律以及骨骼肌收缩的特点等 实验步骤:1、双毁髓法获得双毁髓动物2、剥制后肢标本3、分离两后肢4、分离坐骨神经5、游离腓肠肌6、分离股骨7、检验标本8、制备坐骨神经干标本 注意事项:1、双毁髓时应注意使牛蛙头部前俯(不要挤压耳后腺),用纱布盖住而耳后大腺上,防止耳后腺分泌物摄入眼内。如分泌物摄入眼内,应立即用

生理实验报告牛蛙

生理实验报告牛蛙 生理实验报告:牛蛙 引言: 生理实验是科学研究中重要的一环,通过实验可以深入了解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本次实验的主题是牛蛙的生理研究。牛蛙是一种常见的两栖动物,其生理 特点和人类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被广泛用于生理实验中。通过本次实验,我 们将探索牛蛙的呼吸、循环和神经系统等方面的特点。 实验一:呼吸系统 牛蛙的呼吸系统与人类的呼吸系统类似,都是通过肺部进行气体交换。我们可 以通过观察牛蛙的呼吸运动来了解其呼吸系统的功能。实验中,我们将观察牛 蛙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呼吸频率和深度。结果显示,当牛蛙处于水中时,呼吸 频率较低,呼吸深度较浅;而当牛蛙处于陆地上时,呼吸频率较高,呼吸深度 较大。这是因为水中的氧气含量较低,导致牛蛙需要更频繁地呼吸来获取足够 的氧气。 实验二:循环系统 牛蛙的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为了研究牛蛙的循环系统,我们进 行了心脏解剖实验。结果显示,牛蛙的心脏有三个心房和两个心室,与人类的 心脏结构相似。通过观察心脏的跳动和血液的流动,我们可以了解到牛蛙的心 脏是如何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的。 实验三: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是生物体内部信息传递的关键系统。为了研究牛蛙的神经系统,我们 进行了反射实验。实验中,我们轻轻刺激牛蛙的皮肤,观察其反应。结果显示,

牛蛙对于不同刺激的反应速度和强度各有差异。这是因为牛蛙的神经系统能够感受到外界刺激并迅速做出反应。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牛蛙的神经系统是如何协调动物的行为和生理功能的。 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牛蛙的呼吸、循环和神经系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牛蛙作为一种常见的两栖动物,其生理特点与人类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可以作为研究生理学的模型动物。通过深入研究牛蛙的生理特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的生理功能,并为人类的健康和医学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总结: 生理实验是了解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次实验以牛蛙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呼吸、循环和神经系统的研究,我们对牛蛙的生理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些研究结果不仅可以为生物学和医学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身体和健康。生理实验的重要性不容忽视,通过实验的手段,我们可以掌握更多关于生物体的知识,为人类的生活和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人体生理学实验》牛蛙

人体生理学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学习蛙类动物双毁髓的实验方法; 2:掌握生理学实验手术常用器械的使用和基本操作方法; 3:学习制备具有正常兴奋收缩功能的蛙类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操作; 二、实验原理: 1:生理学实验中常利用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研究神经、肌肉的兴奋、 兴奋性、刺激与反应的规律和肌肉收缩的特征; 2:蛙的离体组织、器官保持活性所需的条件比较简单,易于控制盒掌握; 3:任氏液是比较接近两栖动物内环境的液体,可以用来延长蛙心脏在体外 跳动时间,保持其它离体组织器官生理活性等; 三、实验设备及材料: 对 象:牛蛙 设 备:常用手术器械(手术剪、手术镊、眼科镊、毁髓针、玻璃分针)、 玻璃板、锌铜弓、培养皿、滴管、任氏液、粗剪刀、蛙板、蛙 钉、粗棉线 药品与试剂:任氏液 四、实验方法: 1.制备离体蛙心 (1)取一只蛙,捣毁脑和脊髓,将蛙仰卧固定于蛙板上。从剑突下将腹部 皮肤向上剪开,然后剪开胸骨,打开心包,暴露心脏,分离左、右主 动脉。 (2)在左主动脉下方穿一根线,此头端结扎作插管时牵引用,在主动脉干 班 级 11应用心理 姓 名 张红 学 号 2011326670130 实验日期 2012.10.12 指导教师 胡信奎 实 验名称 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 制作

下方穿一根线,在动脉圆锥上系以松结用于结扎固定蛙心管。 (3)左手持左主动脉上方的结扎线,用眼科剪在松结上方左主动脉根部剪 一小口,右手将盛有少许任氏液的大小适宜的蛙心管由此切口处插入 动脉圆锥。插管头到达动脉圆锥时,用镊子夹住动脉圆锥少许,将插 管拔出后退,并转向心室中方向,镊子向插管的平行方向提拉, 心室收缩期时将插管插入心室。蛙心插管进入心室后管内任氏液的 液面会随心室的收缩而上下波动。蛙心插管进入心室后,用预先准备 好的松结扎紧,扎线系在蛙心插管的侧钩上打结并固定。剪断主动脉 左右分支。 注意:勿扎住静窦脉,插管不可插入过深,以免心室壁堵住下口。 (画心室图,见26页) (4)轻轻提起蛙心插管以略高心脏,用一线在动脉干与腔脉交界处作一 结扎,结扎线应尽量下压,以防伤及动脉干,在结扎处外侧剪断所有 组织,将蛙心游离出来。 (5)用新制任氏液反复换洗蛙心插管内有血的任氏液,直至蛙心插管内无 血液残留为止。此时离体蛙心插管制备成功,可供实验。 (6)将蛙心插管固定在铁支架上,用蛙心夹在心室舒张期夹住心尖,并将 蛙心夹的线头通过滑轮连至张力换能器的应变梁上,调节此线张力至 1g,插管内加灌流液约1—1.5m,并在插管上标记灌流液的高度。在 此实验以后过程中,灌流液稳定于该高度。 2:制作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 (1)剥制后肢标本: 法一:将双毁髓的牛蛙背面向上放入蜡盘中。左手持手术镊轻轻提起 两前肢之间背部的皮肤,右手持手术剪横向剪开皮肤,暴露耳后腺后 缘水平的脊柱。用手术剪横向剪断脊柱。左手持手术镊提起断开的脊 柱后端,右手用手术剪沿脊柱两侧剪开体壁,再剪断下腹壁肌肉,自 基部剪断内脏。然后用蘸有任氏液的左手捏住断开的脊柱后端,右手

生理心理学:牛蛙实验报告

生理心理学:牛蛙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 不同强度和频率的刺激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一、实验目的 ①掌握基本手术器械的使用方法,学习制备具有正常兴奋收缩功能的蛙类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基本操作技术。 ②学习神经-肌肉实验的电刺激方法及肌肉收缩的记录方法。 ③观察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反应的关系。 ④观察不同频率的阈上刺激引起肌肉收缩形式的改变及关系。 二、实验摘要 肌肉组织的兴奋主要表现为收缩活动。一个刺激是否能使组织发生兴奋,不仅与刺激形式有关,还与刺激时间、刺激强度有关。用方形电脉冲刺激组织,在一定的刺激时间(波宽)下,刚能引起组织发生兴奋的刺激称为阈刺激,所达到的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能引起组织最大兴奋的最小刺激,称为最大刺激,相应的刺激强度叫最大刺激强度;界于阈刺激和最大刺激间的刺激称为阈上刺激,相应的刺激强度称为阈上刺激强

器械剥离后肢标本,依次分离两后肢,坐骨神经,股骨头,游离腓肠肌后使用锌铜弓进行检验,获得具有正常兴奋收缩功能的腓肠肌标本。 2、不同强度和频率的刺激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①材料:蛙、任氏液、常用手术器械、粗剪刀、蛙板、蛙钉、棉线、大头针、张力换能器、双凹夹、三角支架、保护电极、一维位移微调器、RM6240型多道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 ②方法:启动电脑与RM6240型系统软件,设置仪器参数与时间参数(仪器参数:通道模式为张力,采样频率400hz-1khz,扫描速度1s/div,灵敏度10-30g,时间参数:放大倍数100-200,耦合方式为DC,上限频率10HZ,采样间隔:1-5ms)。将腓肠肌跟腱的扎线固定在张力换能器的悬臂梁上,调节微距调节器(前负荷:1.5g),把刺激电极放在刺激电极上,保持接触良好。改变刺激强度与刺激频率(刺激强度实验:刺激方式单次,刺激波宽0.1ms,刺激强度从0.1v逐渐增大,强度增量0.05v,连续记录肌肉收缩曲线,记录阈刺激和最大刺激值,测量每一刺激强度所对应的肌肉收缩张力;测量最大刺激时肌肉

牛蛙的常见病及防治方法

牛蛙的常见病及防治方法 牛蛙的常见病及防治方法 牛蛙现在已经成为蛙类养殖中最重要的其中一种。在养殖牛蛙时,会遇到各种常见蛙病。下面店铺给大家带来牛蛙常见蛙病症状,希望对你有帮助。 牛蛙常见蛙病:暴发性出血败血症 1、病症:发病蝌蚪腹部有明显的红色出血点,咽部及肛门四周的出血现象更为明显,重症时,体表出现几近透明的溃疡斑,眼球突出、充血,时有烂尾现象,鳃因失血而呈灰白色,腹部鼓胀,腹水严重,肝、肠明显充血,死亡前有在水面打转的现象。 2、病因:水质恶化,放养密度过高是引发该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其病原目前尚不清楚。 3、危害:该病的发生表现为暴发性,且传染性极强。发病时间为5月中旬至9月下旬,水温一般在20℃以上。牛蛙蝌蚪从发病到死亡只有2-3天,严重者可在一周内使整个蛙场的蝌蚪全部死尽。主要危害对象是蝌蚪,以变态期内的蝌蚪发病死亡尤为严重,幼蛙也时有发生该病。此病1995年呈暴发性流行,从对海盐县官塘的近千亩养殖池的调查显示,约有80%的春季蝌蚪暴发了该病,死亡率达60-100%,危害极为严重。 4、防治对策:该病因具暴发性、病期短的特点,目前尚无显著疗效的治疗药物。减少该病的损失应以预防为主: (1)蝌蚪池在放养前应清池。清池的药物可用生石灰(50-100ppm)、蛙消安(10ppm)、强氯精(3-5ppm)等。 (2)加强管理,做好场地的清洁消毒工作。各养殖池的进排水应独立分开,工具在用前用后要消毒。蝌蚪入池前用20ppm的高锰酸钾进行消毒,杜绝外来病原的传染。 (3)定期换水,保持水质良好;合理放养密养,减少发病机会。 (4)在蝌蚪饲料中定期添加一些药物如“蛙用碘”、“SMZ”及“先锋霉素”等,池水用2-3ppm的高锰酸钾与乙酸的混合液消毒,

牛蛙骨骼标本的制作

牛蛙(附韧带)骨骼标本制作实验策划 一、实验目的 制作一份牛蛙的(附韧带)骨骼标本。 二、实验材料 牛蛙一只到多只。 三、实验器具与药品 1、解剖刀,解剖剪,解剖镊,毁髓针,解剖盘,大头针,电炉,硬木板,棉花团若干,三只大烧杯;0.8%NaOH溶液、8%福尔马林溶液、二甲苯、0.8%过氧化氢溶液、白乳胶。 2、解剖刀,解剖剪,解剖镊,解剖盘,大头针,电炉,硬木板,棉花团若干,三只大烧杯,一个可密闭的罐头瓶;乙醚、0.8%NaOH溶液、8%福尔马林溶液、二甲苯、0.8%过氧化氢溶液、白乳胶。 四、实验步骤 1、处死动物 双毁髓法处死牛蛙。 将浸有乙醚的棉花团放入盛有牛蛙的罐头瓶内,并密闭罐头瓶至牛蛙死亡。 2、剔除肌肉 将已经处死的牛蛙至于解剖盘上,腹面朝上,剥去皮肤,取出内脏;由于两肩胛骨无韧带与脊椎相连,所以在第2~3脊椎横突上将左右肩胛骨连同前肢与脊椎分离,使整个蛙骨骼分成两大部分。接着,将其放在开水中烫0.5~1min,时间不宜过长以免损坏牛蛙的软骨部分,然后,置于放有清水的解剖盘中,小心剔除附在骨骼上的肌肉,保留关节处的韧带(使整个骨架以自然的韧带相连)。 3、腐蚀 将骨骼用清水洗净,放入质量分数为0.8%的NaOH溶液中浸泡1天,注意时间不宜过长,以防止骨骼间韧带脱落。 4、固定 将骨骼用清水洗净。用解剖刀把残留在骨骼上的肌肉剔除干净。在各关节处要保留呈半透明的胶状韧带球,然后,置于8%的福尔马林溶液中固定2~3天,使韧带硬化。 5、脱脂 讲骨骼用清水洗净、晾干,置于二甲苯中脱脂2~3天。 6、漂白 将骨骼用清水洗净、晾干,置于0.8%的过氧化氢溶液中漂白2~3天。 7、整形 将蛙骨骼用清水洗净、晾干,置于一块硬纸板或塑料泡沫上。把分离的两肩胛骨(连

牛蛙解剖-专业文档

牛蛙解剖 牛蛙解剖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通过对牛蛙的解剖,了解两栖动物的基本结构和生理特点,掌握基本的解剖技能,加深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 二、实验材料 1.实验动物:牛蛙 2.实验器械:解剖刀、解剖剪、镊子、培养皿、解剖盘、生理盐水等。 三、实验步骤 1.实验前准备:将牛蛙处死并固定在解剖盘上,用生理盐水湿润其皮肤,以保 持其湿润状态。 2.外部观察:观察牛蛙的体型、体色、皮肤等特点,记录其外部特征。 3.解剖腹腔:用解剖刀沿牛蛙腹部正中线切开皮肤,分离皮下组织,暴露腹 腔。观察腹腔内的器官,如肝脏、脾脏、胰腺等,记录其位置和大小。 4.解剖胸腔:用解剖剪沿牛蛙胸部正中线剪开皮肤,分离皮下组织和肌肉,暴 露胸腔。观察胸腔内的器官,如心脏、肺部等,记录其位置和大小。 5.解剖神经系统:用解剖刀和镊子分离牛蛙的头部,暴露脑部。观察脑部结 构,记录其位置和大小。 6.解剖肌肉系统:用解剖剪沿牛蛙四肢的肌腱剪开皮肤,分离皮下组织和肌 肉,暴露肌肉系统。观察肌肉系统的结构,记录其位置和大小。 7.清理和整理:清理解剖现场,将器官和组织分类整理好,放入培养皿中保 存。 四、实验结果 1.外部特征:牛蛙体型短而宽,背部呈绿色或棕色,腹部呈白色。皮肤湿润, 有明显的皮脂腺。

2.腹腔器官:肝脏位于腹腔的右侧,呈暗红色;脾脏位于腹腔的左侧,呈暗红 色;胰腺位于肝脏和脾脏之间,呈淡黄色。 3.胸腔器官:心脏位于胸腔的左侧,呈椭圆形,有心室和心房之分;肺部位于 胸腔的两侧,呈暗红色,有明显的气囊。 4.神经系统:脑部位于头颅内,分为大脑、小脑和延脑三部分。大脑位于最前 端,负责感觉和运动功能;小脑位于大脑后方,负责平衡和协调功能;延脑位于最后端,负责呼吸和循环等基本生命功能。 5.肌肉系统:四肢肌肉发达,尤其是后肢肌肉更为强壮,适合跳跃和游泳。 五、实验结论 通过对牛蛙的解剖实验,我们了解了两栖动物的基本结构和生理特点。牛蛙的体型短而宽,皮肤湿润适合在水中生活;腹腔和胸腔内的器官结构与哺乳动物相似,但肺部发育不完善,需要通过皮肤辅助呼吸;神经系统和肌肉系统的结构与哺乳动物也有相似之处,但相对简单。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基本的解剖技能和方法,对生物学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解剖牛蛙朋友圈文案

解剖牛蛙朋友圈文案 1. 新的解剖实验体登场!顺利解剖完牛蛙小伙伴,感觉真是身心愉悦啊! 2. 快来围观!今天在实验室解剖了一只有趣的动物——牛蛙!发现了好多有趣的结 构和器官,科普知识都更新啦! 3. 今天参加解剖实验,解剖了一只牛蛙。哇,牛蛙的内脏结构真复杂!科学真是美 妙的! 4. 对牛蛙解剖了解更深了!发现了它奇特的骨骼结构和高效的循环系统,真是令人 惊叹! 5. 牛蛙解剖实验进行中,深入了解了牛蛙的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学到了不少新知识! 6. 今天参加解剖实验,解剖了一只牛蛙。不同于人类的结构,牛蛙的身体结构真是 独特不一样! 7. 牛蛙解剖实验进行中,解剖了牛蛙的皮肤和肌肉组织,揭开了它们如此迅速的反 射动作之谜! 8. 通过解剖牛蛙,给我了解了牛蛙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原来牛蛙的身体响应能 力如此之强! 9. 参与了一次非常有意义的牛蛙解剖实验,研究了它们的生殖系统和繁殖过程,更 加了解了生命的奇迹! 10. 对牛蛙的研究又迈进了一步!通过解剖实验,我了解了它们的骨骼和肌肉结构, 真是好奇妙的生物! 11. 今天解剖了一只牛蛙,发现了牠们身体的神奇之处,像是内脏器官的布局和功能,令我感到非常惊奇! 12. 参与了一次牛蛙解剖实验,揭示了它们优秀的跳跃能力背后的秘密!解剖真是探 索知识的一种方式! 13. 通过解剖牛蛙,研究了它们的呼吸和循环系统,对生命的运作有了更深的认识! 科学的力量真是伟大! 14. 牛蛙解剖实验进行中,发现了它们独特的消化系统和食物摄取方式,对食物的消 化过程有了更多的了解!

15. 解剖了一只牛蛙,观察了它们的心脏和血液循环系统,对于不同生物的生理性质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牛蛙的下肢水肿模型建立

牛蛙的下肢水肿模型建立 牛蛙是一种常见的两栖动物,它具有强大的游泳能力和适应水生 环境的特征。然而,在一些情况下,牛蛙的下肢会出现水肿的现象, 这对于牛蛙的生存和运动能力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为了更好地了解 牛蛙下肢水肿的原因和机制,科研人员开始建立牛蛙下肢水肿的模型。 首先,科研人员将牛蛙的下肢进行精细解剖,将血管、淋巴组织 和其他相关结构都纳入考虑范围。通过观察和测量,科研人员发现, 牛蛙下肢水肿的原因主要是涉及血液循环和淋巴系统的问题。 在正常情况下,牛蛙下肢的血液循环会通过动脉和静脉的交错网 络来完成。然而,在某些情况下,比如牛蛙遭受外界压力或损伤,静 脉回流可能会受到阻碍,导致血液在下肢堆积,从而引发水肿。这一 发现提示我们,在牛蛙下肢水肿的处理过程中,我们需要重点关注血 液循环的恢复和改善。 另外,科研人员还发现淋巴系统在牛蛙下肢水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淋巴系统是一种重要的排泄系统,它能够清除组织中的废物和多 余液体。与血液循环一样,淋巴系统也可能受到损伤或阻塞,导致下 肢水肿的发生。因此,科研人员提出,在治疗牛蛙下肢水肿时,我们 应该注重淋巴系统的修复和保护。 为了模拟牛蛙下肢水肿的情况,科研人员利用现代技术建立了一 套牛蛙下肢水肿的模型。他们通过植入微型传感器来实时监测牛蛙下

肢的循环和淋巴系统状况,以及水肿的程度和变化。这一模型的建立为对牛蛙下肢水肿进行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工具和参考。 通过对牛蛙下肢水肿模型的研究,科研人员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牛蛙下肢水肿的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同时,他们还可以尝试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比如通过药物、物理疗法或手术等手段来解决牛蛙下肢水肿问题。这不仅对于牛蛙的健康和生存具有指导意义,也为人类相关疾病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启示。 总而言之,牛蛙下肢水肿模型的建立是一项具有生动、全面、有指导意义的研究工作。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牛蛙下肢水肿的原因和机制,还为治疗和预防牛蛙下肢水肿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和方法。希望通过科研人员的努力,我们能够更好地保护和研究这些珍贵的动物资源,为生物科学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牛蛙骨骼标本制作

牛蛙骨骼标本制作 制作牛蛙骨骼标本是一项相对简单但需要耐心和精确操作的任务。以下是一篇关于如何制作牛蛙骨骼标本的详细指南。 一、准备阶段 1.工具和材料 制作牛蛙骨骼标本需要以下工具和材料: •解剖刀、解剖剪、镊子 •放大镜或显微镜 •骨头清洗剂,如酒精或柠檬酸 •清水 •大的容器,如广口瓶或烧杯 •标签和写字笔 •泡沫板或海绵 •纸巾或干净的布 •大的纸箱或泡沫盒 •干燥剂,如硅胶或生石灰 2.安全注意事项 在开始制作骨骼标本之前,必须了解并遵守以下几点安全规定: •在成人监督下进行操作。未成年人必须在成人监督下使用解剖刀和其他锋利的工具。 •使用刀具时要小心,避免切割或刺伤自己或他人。 •在处理骨骼时,要戴上手套以避免划伤手部。 •在处理完骨骼后,要彻底洗手以避免细菌传播。 二、制作步骤 1.获取牛蛙

首先,你需要一只已经死亡的牛蛙。可以向水族馆或宠物店购买已经死亡的牛蛙,或者在公园或其他水域捕捉。牛蛙骨骼的制作并不需要牛蛙身体的其他部分,只需要骨骼。因此,只需要头部、四肢和脊椎骨。 2.清洗骨骼 将牛蛙的皮剥掉,然后清洗骨骼。使用解剖刀和镊子将骨骼从皮和肉中分离。尽可能小心地不要损坏骨骼。清洗完毕后,将骨骼放入装有酒精或柠檬酸的广口瓶中,以消除残留的肉和脂肪。这一过程可能需要数天或数周,取决于具体情况。 3.浸泡骨骼 将骨骼从清洗剂中取出,用清水冲洗干净,然后浸泡在清水中数天,直到完全浸泡柔软。每天更换一次水以保持清洁。 4.整理骨骼 当骨骼完全浸泡柔软后,就可以开始整理。使用解剖刀和镊子将骨骼从浸泡的水中取出,然后逐一整理。整理时要确保骨骼的完整性和正确的位置。这一步骤需要耐心和精确的操作技巧。整理完毕后,将骨骼放入广口瓶中,并加入足够的清水以完全淹没骨骼。 5.干燥骨骼 将装有骨骼的广口瓶放入一个大纸箱或泡沫盒中,然后加入适量的干燥剂(如硅胶或生石灰)。将纸箱或泡沫盒密封,并放置在一个干燥的地方。干燥过程可能需要数天到数周,具体取决于天气和环境条件。在此期间,要定期检查干燥情况,并适时更换干燥剂。当骨骼完全干燥后,就可以从纸箱或泡沫盒中取出。这时,你就可以得到一个完整的牛蛙骨骼标本了。 三、总结 制作牛蛙骨骼标本虽然需要一些耐心和精确的操作技巧,但一旦完成,将会获得一种深入了解动物身体结构的机会,并且可以作为教育、学习和研究的工具。此外,这也是一种有趣的爱好,可以锻炼精细动作和手眼协调能力。在制作过程中,要确保使用正确的工具和材料,遵守安全规定,并注意环境卫生。

牛蛙不同体部皮肤的组织学研究

牛蛙不同体部皮肤的组织学研究 宋晶;陈祎宁;刘晓玲;刘少贞 【摘要】通过制作石蜡切片,并利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进行染色,对牛蛙不同部位的皮肤进行组织学观察;利用图像处理软件Image J 4.21测量皮肤厚度,运用SPSS 17.0软件对不同部位的皮肤厚度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镜下观察组织切片可见,牛蛙的皮肤分为表皮和真皮,表皮由外向内可分为3层:角质层、颗粒层和生发层,真皮由疏松层和致密层组成.疏松层主要由网状结缔组织构成,也包括一些色素、颗粒腺和黏液腺.色素主要分布于表皮下的结缔组织中,颗粒腺和黏液腺的间隙的结缔组织中也有少量色素.鼓膜皮肤厚度显著小于其他部位皮肤厚度(P<0.05),前肢、后肢、泄殖孔的皮肤厚度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部位皮肤分布的色素细胞、颗粒腺、黏液腺数量也不同,内侧的黏液腺多于外部,而颗粒腺在表皮分布多,在深层分布少.【期刊名称】《畜牧与饲料科学》 【年(卷),期】2016(037)001 【总页数】4页(P24-27) 【关键词】牛蛙;皮肤;组织学 【作者】宋晶;陈祎宁;刘晓玲;刘少贞 【作者单位】山西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山西太谷030801;山西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山西太谷030801;山西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山西太谷030801;山西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山西太谷0308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54.6-33;S917.4 牛蛙(Rana catesbiana)属两栖纲、无尾目(Anura)、蛙科(Ranidae)、蛙属(Rana),原产于中北美,是世界著名的大型食用蛙类。牛蛙肉肉质鲜美,是 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食品。自我国从古巴引进牛蛙以来,牛蛙养殖行业便开始迅猛发展。然而,近年来一味地追求高密度养殖导致了牛蛙病害频发,在造成经济损失之余,也影响着水产品的安全。牛蛙的皮肤对维持其自身生存和适应栖息地多样化的生态环境起着重要作用,牛蛙的皮肤能为其生存提供必需的呼吸作用。作为变温动物,牛蛙的体温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当外界温度低于15℃时, 牛蛙会匍匐在水底或水底软泥中冬眠,其间依靠皮肤呼吸水中的氧气和体内积蓄的营养维持基础代谢[1]。牛蛙的皮肤还具有调节水分、抵御捕食、抗微生物入侵、排泄、生殖等功能。此外,利用牛蛙皮加工的皮革,具有光滑、耐磨、弹性好、透气、防水、花纹美观等特点,是制作皮鞋、皮包等的极好原料[2],也可以炼制鱼胶。 皮肤承担了牛蛙的多项生理功能,与其生态适应性密不可分,推断蛙类不同部位的皮肤会因执行生理功能的差异而显示出不同的组织学特征。关于牛蛙皮肤显微结构[3]及组织化学[4]方面的研究已有报道,但皮肤的比较组织学研究仍鲜见报道。该研究通过制作牛蛙皮肤组织的石蜡切片,并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对牛蛙6个部位皮肤进行组织学观察,以期为丰富两栖类动物皮肤比较组织学研 究内容提供资料,也为牛蛙疾病的防治和皮肤活性物质的利用提供形态学依据[5]。 1.1 实验动物实验用牛蛙购自山西省太原市某水产市场,雌雄各 5 只,体重(240.0±15.3)g,健康状况良好。 1.2 主要试剂的配制波恩氏液:苦味酸饱和水溶液(约1.22%,按略有不溶物确定)75 mL,加入冰乙酸5 mL和福尔马林25 mL,混合即可。水溶性伊红液:称

雌雄牛蛙骨骼标本改进制作

雌雄牛蛙骨骼标本改进制作 摘要:牛蛙由于形体较大,取材方便,作为制作骨骼标本是中学动物学教学较 为理想的教具。本文对制作骨骼标本过程中进行了一些改良,利用医用注射器清 除骨髓内部残存脂类,并且用黄粉虫幼虫参与吞噬辅助脱脂;改进了蛙类头部皮 肤的剥离方法;采用了车蜡对成品骨骼标本进行上蜡保护,同时使得标本更加美观,也增加了标本的保存时间。在对雌雄不同个体的骨骼进行对比时,发现同等 质量的雌雄牛蛙个体之间。 关键词:牛蛙;骨骼标本;制作;雌雄差异 两栖动物骨骼标本是生物标本的一种常见类型,它在生物教学中具有较重要 的地位[1]。骨骼标本在动物学教学过程中,在学习动物的演化,以及理解它 们之间的同源或同功能器官,雌雄个体的差异性比较上更具直观和形象的意义, 可使学生利用掌握的动物学知识,更好的了解自然生态,学习动物的演化,以及 理解它们之间的同源和同功能器官的变化。制作骨骼标本通常分为剥皮剔肉、腐蚀、脱脂、漂白以及模仿动物的正常自然姿态连接整装几个步骤[2-3]。对学生的感知和理解能力的提升具有较大的作用。在制作一种动物骨骼标本前,应先熟 悉或了解此种动物的骨骼位置和形态。在这些步骤中,对个别用具用品进行改良,使之能较为广泛的应用到骨骼标本制作当中,以期为骨骼标本的制作积累基础资料。 1材料 1.1试验动物 成年等质量的雌雄牛蛙各三只,编号♂-1,♂-2,♂-3;♀-1,♀-2,♀-3。购自洪雅县家家乐超市。 1.2主要器械 解剖盘、解剖剪、解剖刀、注射器5ml、镊子、棉线、大烧杯(1000mL)若干、中烧杯(500mL)若干、培养皿若干、天平、量筒(10~1000mL)、脱脂棉、毛刷、乳 胶手套、502胶水、车蜡、细铜丝、木板、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 1.3主要试剂 氢氧化钠分析纯,95%乙醇溶液,30%过氧化氢溶液,草酸分析纯,乙醚, 纯净水。 2方法 2.1处死 为避免后续去脂时,部分血液残存于骨骼之中,因此在用适量乙醚麻醉牛蛙 之后,切断牛蛙下颈动脉圆锥,使血液先行流出。 2.2剥皮与去内脏 对牛蛙腹部皮肤进行纵切,剥去皮肤。由于牛蛙头部的皮肤较难剥离,因此,可用少许沸水浇淋其上下颌边缘,再从嘴角连接处动刀,用解剖刀将其剥离。取 下全部内脏,用清水冲洗掉血渍等。 2.3剔除多余肌肉 先将牛蛙进行70℃左右的水浴加热,加热约半小时,剔除大部分的肌肉组织。之后用大约30只黄粉虫幼虫对残余肌肉与脂质进行吞食处理。处理时间约2天,具体看黄粉虫幼虫的吞食进度。

雄性牛蛙与雌性牛蛙坐骨神经干兴奋的最适刺激强度的比较

自由设计性实验报告 课程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 实验项目雄性牛蛙与雌性牛蛙坐骨神经干兴 奋的最适刺激强度的比较雄性牛蛙与雌性牛蛙坐骨神经干兴奋的最适刺激强度的比较 1.实验目的及意义 1.学习电生理学习电生理实验方法。 2.要求学生熟悉生理信号采集、记录与处理方法。 3.掌握动作电位的特点,了解蛙的神经干动作电位与刺激强度的关系及雌雄蛙之间的神经干的刺 激强度的关系。 2.实验原理 神经细胞(纤维)受到有效刺激(阈刺激,阈上刺激)后,产生了动作电位,即兴奋,它是“全或无”的; 神经干由许多不同的神经纤维组成,众多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组合即形成复合动作电位;不同神经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的阈刺激不同,当刺激强度过小时,不引起任何神经细胞产生兴奋,此时的刺激为阈下刺激。当刺激强度达到兴奋性较高的神经细胞的阈值时,可以记录到幅度较低的动作电位,随着刺激的增强,不同兴奋阈值的神经细胞会相继兴奋,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幅度会逐渐增大,当神经干中全部神经纤维产生兴奋时,这时的临界刺激强度即为最大刺激或最适刺激,之后,再增大刺激强度,神经干动作电位幅度不再加大。 将两个引导电极置于正常完整的神经干表面,当神经干的一端兴奋后,兴奋波会先后通过两个引导电极,可记录到两个相反方向的电位偏转波形,为双相动作电位。如果两个引导电极之间的神经组织有损伤,兴奋波只能通过一个引导电极,不能传导至第二个引导电极,则只能记录到一个方向的电位偏转波形,为单向动作电位。 3.实验材料 雌雄蛙、生理信号采集器、电脑及其相关设备、解剖器材等

4.实验方法步骤 1、如何从外观分别牛蛙雌雄 一、蛙声: 雄蛙声音高亢, 雌蛙声低。二、看外表: 雄蛙较雌蛙体型小, 雄蛙的前趾非常发达, 往往长有肉疙瘩, 背部有暗绿色和暗褐色斑点; 雄蛙的咽喉呈黄色, 雌蛙则呈白色, 并有淡褐色斑点。 三、看鼓膜: 雄蛙鼓膜比眼睛大得多, 雌蛙则大小相差不大 2、用双毁髓法将两只牛蛙处死 取牛蛙一只,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左手握住蟾蜍,用食指压住头部前端使头前俯,右手持刺蛙针从枕骨大孔向前刺入颅腔,左右搅动捣毁脑组织,然后将刺蛙针退到枕骨大孔,不拔出而是将其尖转向后插入脊柱管中捣毁脊髓,插入椎管时,牛蛙后肢立即失去紧张性,多数情况出现尿失禁。若脑脊髓破坏完全,可见蟾蜍四肢松软,呼吸消失。 3、制作牛蛙坐骨神经干 a腰部皮肤环切,去下肢皮肤。 b剖开腹腔,去掉内脏,在坐骨神经发出的脊柱上方1cm处剪断躯干部,仅留下后肢、骶骨、后端脊柱及紧贴于脊柱两侧的坐骨神经。 c分开两腿,耻骨联合剪口,注意不要碰到从脊柱发出的神经。 d在大腿部的半膜肌与股二头肌之间找到坐骨神经的大腿部分,注意分离时要用玻璃分针,并且要顺着肌肉的走向游离, e剪去尾骨干及多余的脊柱骨,只保留发出坐骨神经的脊髓节段,剪去大腿部分的肌肉,保留膝关节与部分股骨(约2.5cm)。制作好的标本包括坐骨神经发出处的脊椎骨、坐骨神经。 注意:在解剖过程中应注意不要用手或铁器触碰神经和试验要用的肌肉,应边解剖边加0.75%的生理盐水 4、最适刺激强度的测定 a、将雄性牛蛙的神经干放入盒内。 b、设备连接好,打开电源,打开Pclab-ue生物信号采集系统 c、“新建”文件,在新建实验对话框中选择实验模板,按“确定”键。出现“实验信息”对话框,输入本次实验相关的信息,然后按“确定”键。打开刺激面板,可用“切换”键选择刺激面板或通道功能设置面板。 d、选择“单刺激”方式,将波宽及波幅(幅度大小)调至最小,延时调到10ms左右。启动“刺激”图标,观察骨骼肌收缩反应;逐渐增大刺激强度(调节波幅和波宽),观察是否有Ap图像及图像的变化,直到记录Ap幅度不再随刺激强度的增强而增大,填好实验现象记录表(刺激强度与Ap关系表)。找到最大刺激强度,记下波幅(v)和波宽值(ms)。保存整个实验(所有实验数据保存)。 e、取出雄性牛蛙的神经干,放入雌性牛蛙的神经干并重复以上操作并进行保存。 5、取出神经干,退出Pclab-ue生物信号采集系统,关闭采集系统设备电源,正常关闭电脑。收拾整理好实验仪器。 A B 图2 留下蛙的下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