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的客厅”——浅析城市生态广场设计-以“福州滨江市民广场”项目为例

“城市的客厅”——浅析城市生态广场设计-以“福州滨江市民广场”项目为例

“城市的客厅”——浅析城市生态广场设计-以“福州滨江市民广场”项目为例
“城市的客厅”——浅析城市生态广场设计-以“福州滨江市民广场”项目为例

10年【到2020年】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一、确定规划目标 1、范围与层次 市域:福州市行政区范围,面积11968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包括福州市区、长乐市、连江县和闽侯县南部11个乡镇(白沙镇、甘蔗街道、荆溪镇、鸿尾乡、竹岐乡、上街镇、南屿镇、祥谦镇、尚干镇、青口镇),以及永泰县葛岭镇、塘前乡,罗源县松山镇、碧里乡,规划区域面积4792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包括福州市5区(晋安区除寿山、日溪、宦溪),以及闽侯的荆溪镇、南屿镇、南通镇、尚干镇、祥谦镇、青口镇、上街镇和连江县的王官头镇,面积为1443平方公里。 2、期限 规划期限为2011-2020年,其中近期为2011-2015年,远期为2016-2020年,并对2020年以后做远景展望。 3、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福州城市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加强福州与台湾的联系与合作,提升福州城市在区域中的战略地位,坚持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重点关注教育、文化、医疗、住房、社会福利、等设施规划布局,建设和谐城市,继承和发展福州城市文化特色,提高城市建设品质和环境质量,建设宜居城市。

4、发展战略 区域协作策略、经济发展策略以及社会和谐发展策略 二、制定规划方向 1、发展总目标 将福州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的中心城市、生活舒适的宜居城市、环境优美的山水城市、人文和谐的文化名城。 2、市域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1)市域人口规模与城镇化水平 2015年市域总人口为800万人,城镇人口为527万人,城镇化水平为66%; 2020年市域总人口为890万人,城镇人口为642万人,城镇化水平为72%。 (2)市域城镇中心体系 到2020年,福州市形成1个特大城市(福州中心城区)、2个大城市(福清市、平潭岛)、2个中等城市(长乐市、连江县)、4个小城市(闽清县、永泰县、罗源县、闽侯县)以及若干个小城镇,并构建“一主一区两副”的中心体系格局。其中,“一主”包括福州中心区域,长乐市区-滨海新城和连江,是中心城建设用地拓展的核心地区;“一区”即平潭综合实验区,在科学发展和两岸交流合作上先行先试,开发建设为两岸人民的共同家园;“两副”即福清市区,罗源县城2个副中心城市,福清市区是福州南翼的中心城市,罗源县城是福州北翼的中心城市。 (3)市域空间结构 市域规划形成“一区两翼,双轴多极”的空间结构体系: 一区:中心发展区,即城市规划区的范围,打破行政区划束缚,加强福州中心城区与闽侯、长乐、连江、永泰等城镇合作,充分利用中心城区内部城市资源、空港资源、海港资源和滨海资源,打造具有区域竞争力的城市地区,共同承担海西经济区中心城市功能。 两翼:南翼发展区和北翼发展区,“南翼”即福清和平潭,由福清的中心城区、元洪投资区(海口城头)、江阴工业集中区(江阴渔溪)、龙田高山、镜洋东张等新城以及平潭岛组成,南翼地区应充分利用丰富的港口资源条件,发展港口工业及其它临海重工业,建设成为福州市乃至全省的重要产业基地。平潭岛是科学发展和两岸交流先行先试综合实验区、海峡西岸经贸合作实验区,是海峡两岸合作的重要前沿和两岸人民的共同家园。“北翼”即罗源和连江部分地区,由环罗源湾地区的主要城镇,工业区及罗源县城组成,北翼地区应依托台商投资区扩区的载体优势发展成为以能源工业为主的临港工业基地。 双轴:沿海发展轴和沿江发展轴,沿海发展轴北起罗源湾,经可门,大官坂,长安,琅岐、长乐国际机场、海滨新城、元洪投资区到江阴港区,通过建设沿海大通道将这些功能区联为一体,形成滨海经济走廊,沿江发展轴以福州中心城区为起点,以闽江,乌龙江为依托,向西拓展至甘蔗、竹歧、闽侯等地区,向东发展至长安、琅岐和机场周边地区,重点发展城市公共服务、旅游服务等产业,推动市域山区和沿海地区联动发展。 多极:福州市其他经济增长极,包括永泰县城以及福州西部山区(主要指永泰、闽清、闽侯)的中心镇,永泰县城承担一定区域内服务中心和经济增长极功能,中心镇重点承担镇域及其相邻地区服务中心和产业集聚区功能。 (4)市域产业布局 市域形成江阴湾临港产业基地、罗源湾能源原材料产业基地、空港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马尾-晋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松下港加工制造物流产业基地、玉田纺织物流产业基地、青口汽车产业基地、南屿-南通科学城科技研发产业基地、福清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共九大产业基地。 (5)市域城乡统筹 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强化福州中心城区的中心地位,鼓励沿海地区城镇率先发展,形成中心城区与中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格局;推进福州各类工业园区的空间整合,鼓励沿海地区工业向工业集中区域聚集,山区污染工业逐步得到置换,实现城乡产业空间统筹健康发展;以公共交通为主题,推进城乡交通一体化建设,加强农村文教卫生和基础设施建设,缩小城乡社会差别;打破城乡分割的制度壁垒,逐步建立统一的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重视城乡一体化规划,实现城乡各类资源的整合;形成城乡功能结构互补、城乡空间布局融合、城乡生态环境协调、城乡基础设施共享、城乡之间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社会服务统筹管理的统筹协调发展格局。

市民广场设计说明

市民广场设计说明 摘要:城市广场作为一个城市历史文化与发展的象征,作为城市景观的重要 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城市广场反映了城市悠久的发展历史文化和独特的魅力,同时也是城市外部公共空间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地域性景观设计是根据时代发展的特点以及地域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特点为基础,地域性景观设计中的设计与地域特色相结合,使一个城市的地域文化特色在城市广场的设计中得到表达和展示,使城市广场成为表现城市地域文化特色最集中的地方,成为真正的“城市的标志”。 关键词:地域性;文化;景观;特色 一、项目概况介绍: 基地位于中卫市文化中心,地理位臵十分显著。总面积约2.6公顷,东、南面紧邻城市道路,东部道路一侧为展览馆、科技中心,南部道路一侧为居住区,北部为少年儿童图书馆,西部为学校,基地地势平坦,西部有国槐等古树需保留。见基地附图。 通过规划设计,为广大市民提供一个集休闲、娱乐、运动、观演、交流为一体的综合性市民广场。 中卫市地处中温带干旱和半干旱气候区。具有冬寒长,夏热短,春暖快,秋凉早,干旱少雨,日照充足,蒸发强烈,风沙大,气象灾害较多等特点以干燥少雨,多风沙,四季分明,夏季干燥炎热,冬季寒冷漫长,昼夜四季温差大,降雨集中,蒸发强烈为特征。 年平均气温为8.1-8.6℃,多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6.2-39.3℃,极端最低气温为-23.7 --30.6℃,区内日温差较大,昼夜一般相差11-16℃。年平均降水量200mm左右,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年平均蒸发量在1600-2000mm,年平均风速1.8-2.7m/s,以偏北风为主,最大风速15-28 m/s,多出现在春季。年平均相对湿度55-58%,最大积雪深度4-10㎝,最大冰冻深度0.8-1.0 m,年日照时数3000小时左右,区内无霜期152-192天。 二、设计景观意义: 市民广场蕴涵着各种意义、象征还有使命,地域文化特色能够体现各个不同

福州城市发展展望

福州市区域发展介绍 一、构建福州大都市区 以福州为中心的海峡西岸经济区东与台湾地区一水相隔,北承长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是我国沿海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布局中处于重要位置。海峡西岸经济区与台湾地区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具有对台交往的独特优势。近年来,福州市围绕“富民强市、和谐宜居”的发展定位,大力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为进一步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区:一个中心区,指三环以内区域。主要承担市场行政、文化、商贸服务等中心职能。重点强化八一七中轴线和闽江轴线两条公共设施服务带,以及北江滨中央商务中心、海峡金融街商务区、会展岛、晋安中心、奥体中心、义序中心等六个公建中心。 三轴:传统城市服务轴、城市东扩发展轴、城市南进发展轴。 传统城市服务轴指沿八一七路、五一、五四路一直延伸至南台岛的南北向传统轴线,承担商业服务、行政办公、文化体育等综合服务功能,未来跨越闽江延伸至乌龙江沿岸。 城市东扩发展轴是基于闽江轴线向东推进至马尾新城,发展城市新中心,提高福州大都市核心竞争力。 城市南进发展轴指承接传统城市服务轴向南部延伸的发展轴,串联中心区、科学城新城,以科技研发、创意产业发展为主的区域科技发展轴。 推动城市东扩南进、沿江向海跨越式、组团式发展,加快建设福州大都市区。打破行政区划壁垒,统筹中心城区与周边闽侯、长乐、连江等县(市)的发展、适时推进行政区划调整,促进周边县(市)撤县改区,推进南台岛义序机场搬迁。 八城:建设包括东部新城、科学城、大学城、汽车城、马尾、晋安、荆溪-甘蔗、亭江-琅岐等8个新城。

图1-1 福州大都市“一区三轴” ?北江滨中央商务中心;?海峡金融商务区;?会展岛; ?晋安中心;?奥体中心;?义序中心。 图1-2 福州大都市“八城”

城市设计经典案例分析及启发

城市设计经典案例分析及启发 ——以巴尔的摩内港区改造案例为例2013级住建厅研究生班城市建设与规划专业张蕾 摘要:巴尔的摩内港区改造为城市滨水区设计经典案例,我们将通过对巴尔的摩内港区改造案例的分析与研究,从中找到对于城市滨水区设计新的启发。 关键:巴尔的摩内港区城市设计滨水区分析启发 1.项目背景 巴尔的摩是美国大西洋沿岸重要的海港城市,它位于切萨皮克湾顶端的西侧,离美国首都华盛顿仅有60多公里,港区就在帕塔帕斯科河的出海口附近。从这里经过海湾出海到辽阔的大西洋还有250公里的航程,但由于港口附近自然条件优越,切萨皮克湾又宽广,航道很深,万吨级远洋轮可直接驶入巴尔的摩港区。这个港口属于马里兰州,向来是美国五大湖区、中央盆地与大西洋上联系的一个重要出海口。 巴尔的摩现在是美国经济发达的东北区的著名海港之一,港区的自然、经济条件非常优越。它有纵深的港湾、口袋形的入口、很长的码头和适中的地理位置,港湾内潮差小,港区水深15米,航道深达20米,冬季最冷时也因受大西洋暖流影响从不结冰,不影响船只出入港口。目前港内已建成多处现代化防波堤和凸堤码头及深水泊位,密集的铁路线和公路线深入到港区,现代化、机械化作业水平相当高。

港区北面靠近巴尔的摩市中心区一带有一些高大的烟囱直耸云霄,这里有火力发电厂、化工厂和冶炼厂,港区南部和西南部是造船、军火、机械工业和铁路站场集中的地区。铁路干线将工厂区与码头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为工业生产和国际贸易提供了十分便利的运输条件。 巴尔的摩市中心和内港区地图 2.历史沿革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由于经济结构转型,重工业衰退,巴尔的摩市中心逐渐衰落。巴尔的摩港区日益萧条,码头仓库空闲,城区的楼宇空置,街道上呈现出颓败的景象。 从20世纪50年代到现在,巴尔的摩内港区一直不断地进行改建和重建,内港区的面貌也发生了惊人的变化,成为整个美国、乃至全世界的榜样。

10年【到2020年】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 目录 规划范围与层次规划期限 规划指导思想发展总目标 发展战略市域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城市性质城市规模 中心城区发展方向与空间布局中心城区公共服务设置规划 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中心城区绿地系统规划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1、规划范围与层次 市域:福州市行政区范围,面积11968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包括福州市区、长乐市、连江县和闽侯县南部11个乡镇(白沙镇、甘蔗街道、荆溪镇、鸿尾乡、竹岐乡、上街镇、南屿镇、祥谦镇、尚干镇、青口镇),以及永泰县葛岭镇、塘前乡,罗源县松山镇、碧里乡,规划区域面积4792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包括福州市5区(晋安区除寿山、日溪、宦溪),以及闽侯的荆溪镇、南屿镇、南通镇、尚干镇、祥谦镇、青口镇、上街镇和连江县的王官头镇,面积为1443平方公里。 2、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09-2020年,其中近期为2009-2015年,远期为2016-2020年,并对2020年以后做远景展望。 、规划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福州城市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加强福州与台湾的联系与合作,提升福州城市在区域中的战略地位,坚持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重点关注教育、文化、医疗、住房、社会福利、等设施规划布局,建设和谐城市,继承和发展福州城市文化特色,提高城市建设品质和环境质量,建设宜居城市。 、发展总目标 将福州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的中心城市、生活舒适的宜居城市、环境优美的山水城市、人文和谐的文化名城。 、发展战略 区域协作策略:落实国家海西反战战略,强化榕台经济合作;加强福州与沿海及内陆的协作,提升海西的区域影响力;强化城市中心带动,推进区域一体化进程。 经济发展策略:大力发展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高新技术、汽车及配件、临港产业和装备机械等主导产业,形成产业集群优势;强化空港、海港带动,结合空港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结合江阴港、罗源湾港和松下港建设工业集中区;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大力发展和提升旅游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经济转型与提升。 社会和谐发展策略:加强社会公共服务配套,建立基本住房保障制度,完善社会福利保障机制,缩小城乡差距;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加大对公共交通建设的投入;保障城市公共安全,建立资源供应与公共安全保障机制。 、市域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1)市域人口规模与城镇化水平 2015年市域总人口为800万人,城镇人口为527万人,城镇化水平为66%; 2020年市域总人口为890万人,城镇人口为642万人,城镇化水平为72%。 (2)市域城镇中心体系 到2020年,福州市形成1个特大城市(福州中心城区)、2个大城市(福清市、平潭岛)、2个中等城市(长乐市、连江县)、4个小城市(闽清县、永泰县、罗源县、闽侯县)以及若干个小城镇,并构建“一主一区两副”的中心体系格局。其中,“一主”包括福州中心区域,长乐市区-滨海新城和连江,是中心城建设用地拓展的核心地区;“一区”即平潭综合实验区,在科学发展和两岸交流合作上先行先试,开发建设为两岸人民的共同家园;“两副”即福清市区,罗源县城2个副中心城市,福清市区是福州南翼的中心城市,罗源县城是福州北翼的中心城市。 (3)市域空间结构 市域规划形成“一区两翼,双轴多极”的空间结构体系: 一区:中心发展区,即城市规划区的范围,打破行政区划束缚,加强福州中心城区与闽侯、长乐、连江、永泰等城镇合作,充分利用中心城区内部城市资源、空港资源、海港资源和滨海资源,打造具有区域竞争力的城市地区,共同承担海西经济区中心城市功能。

城市开放空间的规划及设计(一)——广场设计

城市开放空间设计(一) (广场设计) 城市开放空间一般指室外的公共空间,包括街道、广场、公园和自然风景等。开放空间不但给城市居民提供了娱乐休闲的空间,也是交通、休憩、文化教育等多种职能的载体,同时有利于提高城市的防灾能力。开放空间景观上的价值也是不可忽视的,我们对一个城市风貌的印象大多数都是来源于城市的开放空间。本章主要从城市广场、城市公园、城市滨水区等方面进行景观设计的介绍。 城市广场设计 城市广场是城市道路交通系统中具有多种功能的空间,是人们政治、文化活动的中心,也是公共建筑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广场体系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开放空间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包括:城市广场体系空间结构;城市广场功能布局;广场的性质、规模、标准;各广场与整个城市及周边用地的空间组织、功能衔接和交通联系。本节主要讲述城市广场的概念、起源、分类、设计注意的问题、所需的资料以及设计最终形成的成果。 城市广场分类 按照广场的主要功能、用途及在城市交通系统中所出的位置分类可分为集会游行广场(其中包括市民广场、纪念性广场、生活广场、文化广场、游憩广场)、交通广场、商业广场等。但这种分类是相对的,现实中每一类广场都或多或少具备其他类型广场的某些功能。因此,城市广场的费雷从一定程度上描述了广场的功能。 集会游行广场。城市中的市中心广场、区中心广场上大多布置公共建筑,平时为城市交通服务,同时也供旅游及一般活动,需要时可进行集会游行。这类广场有足够的面积,并可合理的组织交通,与城市主干道相连,满足人流集散需要。但一般不可通行货运交通。可在广场的另一侧布置辅助交通网,使之不影响集会游行等活动。例如北京天安门广场、上海

杭州市滨江区的总体规划

滨江区的总体规划 滨江区面积73平方公里,位于钱塘江南岸,是未来的杭州市城市副中心,目前正在建设成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骨干,集教育、商贸、居住等功能为一体的高科技、多功能、园林化的科技新城”。滨江区辖西兴、长河、浦沿3个街道、28个行政村、7个社区。 目前总人口约20万人,其中常住人口12万人,来杭创业者及流动人口约8万人。2010年滨江规划人口为23万;2020年钱江两岸包括滨江区和钱江新城的规划总人口,将增至92万。 从规划看,未来的滨江区将形成西、北部沿钱塘江边为公共服务设施、研发居住综合带,中部为产业园区带,南部为研发居住带和生态保护带的城市形态,呈沿钱塘江平行发展的城市空间形态,在用地布局上规划形成“一心、四轴、二区、六片、三基地”的布局结构。 “一心、四轴、二区、六片、三基地”的布局结构如下: 一个公共中心,即高新开发区(滨江)东部的区级中心。 四条发展轴,即沿钱塘江、中兴路、四季大道、彩虹大道四条发展轴线。 二个产业园区,即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江园区,浦沿工业园区。 九个居住片,即本域内的九大居住片。 三个研发中心,即以现状高新软件园为基础的研发中心,东部公共中心南部研发中心,沿白马湖西侧研发中心。 城市道路交通 1、快速路系统:中兴路~杭州萧山机场快速路、彩虹大道(东西向);四季大道、风情大道(南北向) 2、主干路系统:主干路:火炬大道、江晖路、中兴路、滨康路、滨兴路 3、次干路系统:闻涛路、东信大道、浦沿路、海纳路、信诚路、创业路、长河路、江虹路、西兴路、滨宁路。 4、公共交通发展战略:突出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优先地位,建立一个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公共汽电车为主体,其它公共交通方式为补充的方便、快捷、布局合理、设施先进、管理良好、环保舒适的多层次现代化公共交通系统,逐步改善居民出行结构。 一、三大主要商圈 (1)星光大道商圈,即以星光大道商业步行街和集团总部楼群、沿江景观带及周边高档住宅区为基础,以商业步行街大型百货店、超市为主体,鼓励发展品牌专卖店、专业店及中小型餐饮业,将购物与沿江景观旅游结合起来,打造一个成为领导杭州市场新潮流、新方向的现代都市商业圈。 (2)公建中心商圈,即在软件园周边、公建中心区块引入学校、银行、金融、保险及中介等服务性企业,利用较丰富的工业旅游资源,如UT斯达康、东方通信、华为三康等企业的产品展示厅及厂房,组织开展工业旅游,形成以贸易、商务、旅游共同繁荣的新商圈。 (3)白马湖休闲文化圈,即以白马湖区域杭州卡通城研发基地及卡通主题公园建设为重点,以山一村“联合国环境保护全球五百佳”为依托,建设山一村农家乐为特色的休闲区域,挖掘冠山寺文化,形成具有白马湖文化气息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休闲旅游主题。 二、10大规划商业项目

浅谈福州城市的形成与旧城保护

浅谈福州城市的形成与旧城保护 On the formation of Fuzhou City and the Old City Protection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the formation of FuZhou city, the transformation and protectionof the city asproposed. Based on the scientific theory of human- oriented environments, the strategic thinking of the future city's transformation and protection of Fuzhou city as probed. Key words: FuZhou; the formationof FuZhou City;protection 1 福州城市的形成 福州的城市建设始于汉初,闽越王在福州屏山南向约一公里的冶山周围建城, 取名冶城。冶城位于三山(屏山、乌山、于山) 之间,并且位于屏山与闽江的垂直线上, 其独到之处是,乌山和于山的对称轴恰好与此垂直线相重合,冶城作为福州的雏形,充分体现了古人的过人智慧, 确立了福州城市三山一水的格局, 明确了以现八一七路为城市中心主轴的主导思想。 西晋时期在冶城南侧中轴线上建子城。经多次拓修, 城区较冶城扩大了近三倍, 设置了6 个城门, 城外有护城河, 设桥与城外相连,当时的福州已逐渐发展成为我国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发达的都市。唐天复元年( 公元901年) ,威武军节度使王审知创建罗城,城廓近似圆形, 方圆约40 里, 北边冶山为罗城的制高点,南面以安泰河为界, 把子城包在其中。城墙中设有8个城门,罗城内整个城区规划仍然严格以中轴线对称布局,城北沿轴线布置衙署,城

城市规划设计案例分析

城市规划设计案例分析 一.济宁市北湖生态新城总体规划设计分析 1.规划定位为:济宁城市的主中心,全市的行政商务中心、科教文化基地、休闲 度假胜地、生态宜居新城。 2.城市总体定位为:一个以水为特色的城市中心区;城市空间定位为:一个城水交 融、生活生态和谐的城市生态新区。 3.主要职能:济宁主城的新城中心,以旅游度假为中心、行政服务及商务办公为 主线,居住生活为支撑的城市新区。 4.用地规模:北湖生态新城规划总用地约97平方公里,行政辖区用地面约57平 方公里,其中滨湖路以南的度假区用地约25平方公里,滨湖路以北的区域除去水域的建设用地约32平方公里。即除绿地面积9平方公里,其他建设用地23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06平方米。 5.规划的总体功能结构为:一轴一带系两区、四心绕一湾。 ?一轴:城市发展主轴:是沿北湖路由老城中心往北湖延伸的城市发展轴。是城 市核心发展轴,重点发展综合服务功能。 ?一带:是京杭古运河文化发展带。是济宁运河文化遗产和旅游产业的重要空 间,也是本片区的特色之一。 ?两区:北部的城市建设区与南部的北湖度假旅游区。 ?四心绕一湾:行政中心、商业中心、文体教育中心、旅游度假服务中心四个城 市中心围绕北湖湾布置,共同构筑济宁滨湖城市中心区。 6.片区发展策略 ?01片区:铁路北片区,规划范围日荷铁路以北,荷花路以西,梁济运河以东, 北到规划界限。规划用地面积1.4平方公里,规划人口0.9万人。该区是产业转移区,近期逐步将规划区的工厂转移到该区,适当发展无污染工业,作为近期的经济支撑。 ?02片区:荷花片区,规划范围东起北湖中路,西至济安桥南路,南起高压走 廊, 北至日荷铁路。规划用地面积3.7平方公里,规划人口4.2万人。由于该片区邻近老城区,是近期重点建设的居住区,包括安置和部分房地产开发。 ?03片区:文体片区,范围由东起北湖中路,西至梁济运河,南起外环路, 北至 高压走廊。规划用地面积5.4平方公里,规划人口5.1万人。该区以高教园区及文体中心为重点,建立济宁文化体育设施基地。 ?04片区:古运河西片区,规划范围东起京杭古运河,西至北湖中路,南至外 环路。规划用地面积2.4平方公里,规划人口2.7万人。本片区以运河文化为中心,建设济宁运河之都的风貌。 ?05片区:古运河东片区。规划范围东起洸俯河,西至京杭古运河,南起礼贤 路,北到规划边界。规划用地面积5.5平方公里,规划人口8.0万。该区是近期居住重点建设区域,沿古运河建设运河文化区。 ?06片区:南环片区,规划范围东起洸俯河,西至京杭古运河,北起礼贤路, 南到望湖路。规划用地面积2.1平方公里,规划人口2.6万人。是发展居住为主的区域。 ?07片区:北湖湾东片区。规划范围北起外环路,南至北湖北堤;东临洸俯河, 西至经北湖路。规划用地面积4.3平方公里,规划居住人口3.1万人。商业金融业为核心,完善配套居住。传承运河文化精髓,将石佛村打造为“江北

政务服务中心综合大楼(市民广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含设计图大学论文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报审表 工程名称:宿州市政务服务中心综合大楼(市民广场)工程工程编号: 致:宿州市峙恒建设监理事务 我方已根据施工合同的有关规定完成了宿州市政务服务中心综合大楼(市民广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并经我单位上级技术负责人审查批准,请予以审查。 附: 《宿州市政务服务中心综合大楼(市民广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承包单位(章) 项目经理 日期 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查意见: 专业监理工程师 日期 总监理工程师审核意见: 项目监理机构 总监理工程师 日期

施工组织设计审批表 CSCEC7B-BP-05-004-R01 No.20__161218_._01__ 工程名称宿州市政务服务中心综合大楼(市民广场)建设单位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编制单位宿州市政务服务中心综合大楼项目部合同编号 公司 技术质量部门 签字:日期:年月日 公司 总工程师 签字:日期:年月日制表人:日期:年月日

施工组织设计审核表 CSCEC7B-BP-05-004-R01-01 No.20__161218_._01_ 工程名称宿州市政务服务中心综合大楼(市民广场)建设单位 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 设委员会 编制单位宿州市政务服务中心综合大楼项目部合同编号 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情况说明 宿州市政务服务中心综合大楼(市民广场)位于宿州市汴阳三路和临溪路交口北侧,总建筑面积55077.40m2,其中地下 21921.17 m2;地上 33156.23m2;框架结构,地下2层、地上6层。 本施工组织设计按照施工图纸及相关规范标准编制完成。 总工程师签字:日期:年月日 项目部 项目经理 签字:日期:年月日制表人:日期:年月日

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案例研究分析

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案例分析

————————————————————————————————作者:————————————————————————————————日期:

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案例分析——重庆西部物流城规划及中心区城市设计

概要 重庆市是长江上游最大水陆空立体交通枢纽,初步形成的公路、水运、铁路、航空综合运输体系,为重庆市现代物流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市委市政府对重庆物流发展的高度重视,重庆发展大物流产业的计划正抓紧实施,物流已经成为重庆发展规划中的重中之重。而其中,水路与铁路运输是重庆大物流发展中的重点,大力发展水铁联运是提升重庆物流能力的重要手段。 一、设计背景 重庆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是我国十八个铁路集装箱节点站之一,同时更是铁道部所定中国五大铁路物流中心之一,它的开工建设,使西部现代物流产业园有条件成为重庆一个新的物流高地;市政府在重庆市主城区集装箱物流枢纽“一基地四港区”总体布局中,将西部现代物流产业园确立为“一基地”,在重庆物流体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在沙区城市格局“东中西西”四大板块中,西部新城是发展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是重庆市主城区向西拓展的主要城市空间。它实际上承载了沙区“一区三高地”定位中的全部三个高地,即中国西部教育高地、高新技术高地、现代物流高地。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迫切需要,对于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具有全局性的意义。

二、设计目的 对作为西部物流高地的现代物流产业城,在产业布局、空间形态、交通组织和风貌特色等方面进行深层次研究,提出物流城整体概念性规划构思,并对物流城产业链进行策划及规模预测,对用地进行合理布局。同时将物流功能及物流延伸出的商贸、居住功能三者有机融合,并妥善解决交通问题,使之符合现代物流高地的功能定位。 三、设计理念 物流顺畅统领商脉绿色环保生态宜居 四、设计构思 以缙云山、中梁山为绿化山体背景,物流城处于两山环抱之间,通过梁滩河水系以及一纵线、二横线、渝遂高速动脉,伸展、延伸,进而与重庆、西部、整个中国乃至世界相联系,使之成为全国中心现代物流基地。 通过打造特色的物流功能区,进而带动商贸功能、城市配套等功能,形成一个集物流、商贸、居住、服务、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现代生态综合物流城。 五、中心城区分析 5.1区位分析 重庆,位于长江、嘉陵江交汇处,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工商业重镇,也是中国西部唯一的中央直辖市。也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 “一个富有三千年巴渝文化底蕴的历史名城丰姿绰约!一个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正在催生无尽的现代神话!一个世界最大的内陆山水城正在不断创造人间奇迹!一个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新重庆正在开发中走向世界!” 本次规划重庆西部现代物流城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沙坪?坝区是重庆市的西大门和重要交通枢纽,是重庆市主城区、渝东北地区、渝东南地区通往渝西地区和成都市的必经之地,不仅是重庆市的科教文化中心,而且是重庆市的商贸和工业基地,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在经济社会各个方面都具有坚实的基础。

%80%94—义乌市旧城改造暨市民广场建设规划

万方数据

———硼城市规划与设计uRBANPLANNING&DEslGN总平面 同类最大的精品零售商场(共设有860余间店面及大型超市等)。市民广场的地面景观由南往北依次为北部绿地花坛景区、中部旱喷、水景及露天观演景区、南部世纪生态之门景区、东部大剧院环境绿化区。通过广场地面景观与地下功能的组合,体现了市民广场的政治文化中心、市民休闲娱乐、综合商业服务三大功能,反映出了城市特色和城市品位,并成为体现义乌形象的重要窗口和市民公共生活的重要场所。 B区——绣湖公园(占地约7.5hm2)。是一座开放性的城市中心绿地,按理中国山水园林手法进行设计,地形按照自然起伏变化态势进行改造,其东北部为千年古塔——大安寺塔,两者交相辉映,形成“湖光塔影”风景线。公园内还布置了一组风格独特的民居博物馆,力求营造~座具有良好生态环境、延续历史文脉的休闲公园。 C区——商贸及市政公建区,该区块共由Cl、C2、C3、C4四个区组成。C2区布置特色商业步行街,将义乌老商业街中有传统特色的老店、名店引伸至此,反映城市历史遗留下来的传统商业文化;C3区为书 建筑学报2006f2^月cHfT盯丁u开^LJ0uR ̄^‘画院、书店、工艺美术馆等文化用房;C1、 C4区为沿城中路布置的高层建筑群体,东 南角为义乌百货大楼(伊美国际大酒店),西 南角为五星级望湖宾馆及雪峰高级商务写 字楼,中间为宽带中心都市花园等,共同组 成了城市中心的标志性建筑,丰富了现代 城市的空间形态轮廓。 D区——步行街商业区,该区块是本 项目主要的商品开发用地之一。步行街采 用一间一铺的传统形式进行布置,开间为 3.6m,进深为12m。底层及二层均作为商 业店铺(通过过街楼及骑廊连系成一个整 体),三、四层为一个单元,可作为居住或 周转仓库。平面形式和结构布局简洁,是义 乌传统的商贸形式。 E区——市政府办公区。市政府大楼及 市政府广场为已建成的,本次改造在市政 府广场的东西两侧加建了部分办公用房, 形成围合式的整体,该区块与A区块位于 同一条主轴线上,市政广场和市民广场有 机地结合,共同组成政治、文化中心。 F、H、G区——均为商住区,由于地 处城市道路两旁,底层安排为商业营业用 房,楼层为单元式商住楼。 I、J、K、L区——位于城中路东南侧, 将布置商业用房及市级公建。 M区——位于F区西南侧,为西门街 民居保护区。 三、历史文脉的延续 1.在旧城改造中要注重历史文脉的延 续,要留下市民的情感与城市的历史痕迹, 对代表着老城区的文化积淀与人文情怀的 民居、古建、街道等予以完整保护,赋予这 些景观以新的功能,注入新的活力。将老城 区的改造与市民的情感适应性~致,与市 民生活的节奏相协调,通过有机、理性的新 老更替形成城市新的历史,塑造城市魅力。 2.义乌市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名人 辈出,旧城区范围遗留有许多具有人文和 历史价值的建筑、景观等。在本次旧城改造 范围内,义乌市级文物有大安寺塔、黄大宗 祠、怡园及部分文物点,另有一些有特色、 有价值的民居建筑主要集中在西门街、朱 店街一带。这些建筑周围大多都是破旧房 屋,且较分散,如原汁原味原址保护不利于 万方数据

重庆南岸滨江地带城市设计要素分析

万方数据

为主题,用公园、广场、建筑及环境营造滨江活力水岸的城市 新景。 2.3休闲步道 将滨江休闲带和南山风景区及城市中心、城市阳台最便捷地联系起来,步道宽度3~5米。共有12条步道,分别是:铜元局步行道、菜园坝大桥南桥头步行道、黄桷渡公园步行道、黄桷古道、上新街步道、涂山步道、慈云寺步道、弹子石游园步道、大佛段步道、后堡步道、玛瑙步道、重庆游乐园步道。 2.4水岸门户 水岸门户是进入南岸滨江休闲带的重要门户。分别采用植物、花卉造景、标志性建筑、历史文化复兴等方式加强各城 市入口的可识别性,强化门户景观。注重对码头设施及周边环 境的景观设计,结合江岸护坡建设,布置人流集散广场。 (1)水岸门户分布 共有13处(旅游码头3处,水上巴士站4处)。分别是:鹅公岩大桥南桥头、菜园坝大桥南桥头、长江大桥南桥头、东水门大桥南桥头、王家沱大桥南桥头、大佛寺大桥南桥头、黄桷渡码头(含巴士站)、海棠溪码头(含巴士站)、弹子石码头(含巴士站)、上新街巴士站、玄坛庙巴士站、猫背沱巴士站、铜元局巴士站。 (2)重点门户 菜园坝大桥南桥头、长江大桥南桥头、东水门大桥南桥头、王家沱大桥南桥头、黄桷渡码头、玄坛庙码头6个重点门 遮挡观景视线的构筑物。用地主要为江岸护坡绿地、广场用 尸。 地、公园绿地。 (3)花园之门 (2)滨江断面形式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休闲宽松型”、“集长江大桥南桥头、东水门大桥南桥头以大面积的花卉、绿约型”、??紧凑型’’等不同形式。‘‘休闲宽松型’’是最好的亲水泊 化和具有特色的主题雕塑、建筑小品等景观设施,构成赏心悦崖 目的花园之门,重点突出山水园林特色。 (3)在局部地段结合人行道布置自行车、电瓶车道。3.城中之山 (4)点缀由囤船改建的水上餐饮娱乐城。2.2黄金岸线 城中之山是指南山外连山,是滨水城市景观构成中最具《1)黄金岸线主要分为三段,中段从长江大桥南桥头到王特色的元素。保护未进行建设和建设量很少的自然山体和陡家沱大桥南桥头,长约8.3公里,以商业服务、写字办公、文化岩,主要按绿地性质控制,且保证朝江面的视线通廊和大部分娱乐及休闲功能为主。观渝中半岛、江北嘴风貌最佳的滨江山体立面的展现,充分体现山水城市风貌,营造宜人的滨江生段,土地价值最高。南北两段以居住功能为主。 态环境。展现“青峰列屏障,翠峦出大江”的画意。 (2)滨江路中段内侧将建设公园绿地、海洋生物馆、宾馆南山位于南岸区一侧,自然形成整个城市的绿色屏障,是饭店、购物广场、写字楼、美术馆、博物馆(陈列馆)、咖啡屋、酒整个滨江地带的城市背景。文峰塔、老君洞、涂山、老金鹰、铁吧、健身房、娱乐场、停车场等,内侧50米原则不布置居住建 桅杆、一棵树观景台等一系列的人文景观为南山更添秀色。隔籍 江观渝中半岛,山地城市所特有的城市景观成为滨江地区的 (3)以“黄桷晚渡”、“海棠烟雨”、“龙门浩月”、“字水宵灯” 又一景观。 城中之山共有13处,分为绿化山体和绿化陡岩二类。其中 第6期2003年-重庆建筑7 万方数据

福州城市经济结构特点

城市经济结构直接关系到城市经济乃至整个城市长远的健康发展,也决定着城市经济效益的形成,更制约着城市经济功能的发挥。一个城市的经济结构可以分为城市的生产关系结构和城市的生产力结构这两大类。下面我就将通过这两个部分来分析福州城市经济结构的特点。 一、城市生产力结构 福州的产业结构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产业轻型化特征较为突出,近年来,福州的支柱重点产业发展加快,以水产业、电子信息业、机械工业、轻纺工业、房地产与建筑建材业、旅游业等六大支柱重点产业为重点的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全市经济出现了可喜的变化,国民经济在国内外趋紧的环境中仍然保持较快的增长。初步形成了三次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水平基本协调,重点突出,具备一定产业优势和市场竞争力,外向度较高的产业体系。 1、以水产业为重点的农业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农业产业化成为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四业生产力布局也显现出区域特色化。 2、工业支柱产业发展态势良好,成效明显 工业结构开始向重化方向发展,工业经济的主导作用增强。二业集中度有所提高,支柱产业地位显现。新的优势产业正在形成中。企业有较大发展,区域布局有所改善。 3、高新技术产业增长迅速,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福州市在“发展科技,实现产业化”政策引导下,高新技术产业在“九五”期间实现了新的跨越,2000年,福州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270亿元,占全省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四分

之一强,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20%,其中信息技术和软件产品产值占70%以上,是福州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4、旅游业发展良好,假日经济推动作用日趋显现 福州市是历史文化名城,具有多层次、高品位的人文景观,海、山自然景观遍布城区及八县(市),形成福州独特旅游资源,台湾80%为福建籍,福州籍遍布世界的十邑同乡就有2 50多万人,具有巨大的旅游客源市场“九五”期间福州接待境外旅游者80.65万人次,旅游创汇近3.81亿美元,接待国内游客1315.24万人次,收入达40.27亿元,为我省旅游业连续九年全国创汇、接待人数名列前四位作出了贡献,是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产业结构 福州市三大产业结构由1978年的26.8:47.2:26调整优化为2012年的10.9:46.7:42.4,已初步形成以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纺织服装化纤、汽车及配件、塑胶制品、光电、文化创意等为重点的产业体系。但2012年福州市工业产品市场销售收入增速明显放缓,增长率为2008年以来最低。电子信息、交通运输、纺织化纤、冶金是福州四大主导产业,产品市场销售形势同样不容乐观。2012年出现“一升三降”的态势,其中,纺织化纤和制造业销售收入比2011年增长13.3%,稳居行业之首,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冶金、冶金制品制造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这三大产业销售收入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而且福州的产业结构仍然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产业轻型化特征较为突出,即使在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领域也多为技术含量较少、附加值较低的加工组装环节,难以起到对传统产业提供技术支援和改造作用,对传统产业以及整体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有限。 福州与周边城市经济联系强度不均 城市是由人口、资本、技术等要素组成的一个巨大磁场。同处于一个区域内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城市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宁昌以经济联系轻度衡量区域经济中心经济拉动能力的程度

城市规划案例分析

《城市规划案例解析》 课程作业 城市的扩张与规划——南京 姓名:安刚 班级:建筑学1103 学号:12 指导老师:彭凯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迅速飞升,中国的城市建设进入了空前繁盛的时期,在满足了经济发展的需求基础,同时带来了不可避免的许多问题。城市扩张的弊端在当今社会发展中愈发凸显,困扰着城市向更高层次的健康发展,制约着城市功能的发挥。本文以南京这一个历史名城为例,概括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南京的城市规划方案,对规划进行多方面的论述,通过研究南京在面对城市扩张进行总体规划设计手法,并对其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城市扩张、空间结构、城镇结构、城乡差距、绿地规划 一、背景:中国城市化进程 城市的迅猛“长大”,正成为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一个突出特征。来自卫星遥感图像的数据相当惊人---整个国家的城市建成区面积在过去20年中增加了2倍以上,一些城市的建成区更是扩张了20倍以上。这些数字再次印证了中国正在进行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市化进程。在这种扩张背后,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诸多问题仍未达成充分共识。 1、很多城市建成区的平均海拔都在明显下降。这说明两个问题,第一是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下降,在灾害面前更加脆弱;另外说明城市越来越多地占用了更好的耕地。迅猛的城市扩张背后,是20年间有1.7万平方公里耕地被城市化。而另一方面,从2000年开始,全国城市建成区的使用效率开始下降。它表现为,单位面积内GDP的数字增势有所减缓。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大国,国土面积总是

能够支撑城市建设所需的土地。但是,是否能够节约高质量的农地、避免高质量农地被城市化,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 2、资源环境约束的趋紧、城乡差距拉大、区域竞争加剧、环境恶化。 3、中国各地城市化水平不尽相同:西部处于初步阶段,中部进入快速发展期,而像北京这样的东部大城市已进入了后工业化的时代,城市化基本完成。 二、南京概况 历史: 南京历史源远流长,原始村落在6000年前就逐步形成;有“十朝之都”的美誉;与长安、洛阳、燕京合称“中国四大古都”。 区位: 1.南京,江苏省省会,地处华东区域长江下游,北临淮安市,东接常州,南靠安徽和浙江,西连安徽。

福州市总体规划及重点区域规划基本情况

福州市总体规划及重点区域规划基本情况 [规划局] 字体显示:大中小发布时间:2011-08-18 城市总规:疏解老城、开发南台、拉开框架、发展新城 根据在编的《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草案)。城市规划区包括了福州市区、长乐市、连江县以及闽侯县南部11个乡镇、永泰县葛岭镇、塘前乡,罗源县松山镇、碧里乡,面积4792平方公里。其中,中心城区为福州市辖5区(晋安区除寿山乡、日溪乡、宦溪镇),以及闽侯的荆溪镇、南屿镇、南通镇、尚干镇、祥谦镇、青口镇、上街镇和连江县的琯头镇,面积1447平方公里。 至2020年全市规划总人口将达到890万人,城镇人口650万人,城镇化水平73%,形成1个特大城市、2个大城市、2个中等城市、4个小城市以及若干个小城镇的规模 等级结构和“一区两翼、双轴多极”的空间结构,“一区”即福州中心发展区,“两翼”即北翼发展区和南翼发展区,“双轴”即沿海发展轴和沿江发展轴,“多极”即市域其它多个经济增长极。 在中心城区空间布局上,我市将按照“疏解老城、开发南台、拉开框架、发展新城”的思路,规划以“结构开放、轴向发展、核心多极、服务沿江、工业沿海、生态渗透” 为空间发展策略,推动中心城区“东扩南进、沿江向海”。规划至2020年城市人口达410万人,建设用地达378平方公里。 产业布局:中心城区将有七个产业集聚区 作为海峡西岸省会中心城市,经过多年发展,我市工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已形成了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纺织服装化纤、轻工食品、冶金建材等五大产业共同支撑,石油化工、新材料与能源、生物医药加快发展的产业格局。 在新一轮规划的产业布局上,我市市域将形成江阴湾临港产业、福清电子信息产业、松下港粮油食品加工制造产业、玉田纺织物流产业、长乐空港高新技术产业、青口汽车产业、海西高新技术产业、马尾-长安高新技术、先进制造产业、罗源湾能源原材料产业等九大产业基地。 中心城区则规划形成马尾高新技术产业、长安先进制造业、晋安高新技术产业、海西高新技术产业、青口汽车产业、福州西部创意创新产业、荆溪先进制造业等七个产业集聚区。

城市中心区规划(中英文)

城市中心区规划 (City Center Area Planning) 要做好一个城市规划,就要充分了解规划用地的信息,并把规划用地的优势发挥出来,而一个城市规划最重要的就是其中心区的规划.一个好的中心区规划,往往可以使整个城市规划变得出彩。所以我写个这个关于城市中心区规划的文章。 To do a urban planning, we need to fully understand the information of the planning land, and to exploit the advantages of planning land. The most important one of urban planning is its central area planning, a good central area planning, often the make whole the urban planning become excellent. So I write this articles about the City Center planning . 规划用地位于新安江沿岸,傍山依水,风景宜人,其周围有优秀的旅游资源,所以建设一个以旅游为城市性质的城市是个很好的选择。 The land of planning is near the Xin'anjiang it coast hillside and surrounded by water,the scenery there is very beautiful, it has excellent tourism resources around, so the city to build tourism as its nature is a good choice. 在以旅游为城市性质的前提下,城市中心区位置的考虑应以满足居民使用需求的同时兼顾旅游及因旅游而拉动的商业发展。 under the urban nature of tourism,the location of urban centers should be not only consi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residents but also consider to the commercial development which made by the tourism. 所以,城市中心区位于设计地块的几何中心偏南处,城市中心区以政府大楼为中心周围建造有医院,体育馆,市民中心,住宅及商业区,同时有一条由江边延伸而来的绿化带为这片忙碌的中心区到来生机。 Therefore, the city center is located in the south of the geometric center,there are hospitals, sports, community centers, residential and commercial areas surround the busy city center.A green belt which extension from the river make the city f ull of vitality. 城市中心区占地约0.5平方公里绿化率40%,以打造新时代的城市中心为目标,贯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宗旨,中心区的改建把原有的工业园区整体剥离出去,并将江水内引,沿山边贯穿整个中心区,创造山,水,人,的和谐场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