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

1、公元1500年前后,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文明间的相互联系,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第一次工业革命成就了英国的世界霸权;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国抓住了机遇后来居上;20世纪30年代,为摆脱经济危机,美国实行了罗斯福新政;二战后,为实现欧洲复兴,各国摒弃前嫌,走上了联合之路;当今世界各国、各地区再生产、流通和消费等领域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使整个世界逐渐变成了一个小小的“地球村”。(4分)

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公元1600年前后使世界开始练成一个整体,并促进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0.5分)(2)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分别把人类带入了什么时代?(1分)

(3)为摆脱经济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实行了新政,其特点是什么?(0.5分)

(4)1993年在欧共体基础上,欧洲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是什么?(1分)

(5)当今世界经济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0.5分)为顺应这一趋势,2001年中国成功举办了APEC会议,还加入了哪一世界性的经济组织?(0.5分)

[参考答案] [11年江苏无锡中考]第38题

38.(1)新航路的开辟或哥伦布发现新大陆(2)蒸汽时代电气时代(3)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4)欧盟(5)经济全球化或全球化世界贸易组织或WTO

2、当今世界,发展中国家联合自强,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11年4月14日胡锦涛主席主持了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三次会晤。应邀请,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国家领导人参加了会议。会晤期间,金砖领导人就国际形势、经济、金融、发展等问题深入交换意见,并规划未来合作。据此请回答以下问题:

(1)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出怎样的趋势?(1分)

(2)为顺应这种趋势,我国采取了哪些重大的举措?(试举两例说明)(2分)

(3)这种趋势加大了发展中国家的金融风险,回顾历史,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繁荣”出现了危机,美国和德国是怎样应对这次危机的?哪国的应对措施对我们发展中国家有很好的借鉴作用。(3分)

(4)请你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两条合理化建议。(4分)

[参考答案] [11年青海中考]第14题

(1)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2)加入世贸组织。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在上海举办世博会等。

(3)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渡过经济危机,德国通过发动战争转嫁危机。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对我们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4)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制定符合国情的经济政策,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大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提高人口素质。

3、阅读下面材料及图片,探究相关问题。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由于东西方冷战结束,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和平发展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任何一个国家经济都不可能孤立地发展下去,于是,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

(1)根据材料和图片概述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的国际政治背景。(2分)

(2)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和生活实际,指出你知道的经济全球化的具体表现。(4分)

(3)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4分) [参考答案] [11年四川资阳中考]第36题

(10分)(1)东西方冷战结束,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和平发展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2分)

(2)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麦当劳、肯德基、法国的香水、服装等等在中国能买到;跨国公司越来越多,影响日益增强等。(答出两点即可,4分)

(3)机遇:有利于引进国外的投资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经

济管理经验;为对外贸易增长提供了广阔市场;中外合作领

美国的海尔大厦 中美合作生产的第一架MD

—82飞机 印度工人在日资公司工作

域日益密切等。(答出两点即可,2分)

挑战:由于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在国际竞争中常常处于不利境地;国际经济风险的影响进一步加大等。(答出两点即可,2分)

4、多数人认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中形成了三次浪潮。第一次发生在16世纪,第二次从19世纪初期到一战前,第三次从二战后到现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实际上,严格的全球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直到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进行远洋探险时才开始。在这以前,只有各民族的相对平行的历史,而没有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哪位航海家率领的船队首先完成了环球航行?(1分)

材料二 1814年,他(史蒂芬孙)研制的第一辆蒸汽机车“布拉策号”试运行成功……蒸汽机在交通运输业的应用,合人类迈入了“火车时代”,迅速地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

(2)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出现了许多新式交通工具,试各举一例。(2分)

材料三

(5)根据图片信息和所学知识,指出当今世界经济呈现怎样的趋势?(1分)

材料四“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不要像小脚女人一样。”“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

(4)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为我国建立什么经济体制指明了方向?图中表明国企改革的主要内容发生了什么新变化?(2分)

材料五 20世纪是经济和文明飞速发展的时代,但人类社会未能因此进入安宁太平的理想境界……全人类共同面临着众多危机与挑战。

(5)众多的危机与挑战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单独解决的,必须依靠国际社会的合作与共同努力。请举出国际社会合作解决人类危机的一个成功范例。(1分)

[11年江苏泰州中考]第22题

22、(1)麦哲伦(2)火车(汽船)飞机(汽车)(3)经济全球化(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5)二战中建立了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共同打败法西斯等

5、“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这首歌曲唱出了世界

人民的美好心声。

【文明共享的时代】

定居北京的加拿大琳达,早晨起床后,打开韩国制造的电视机收

看早间新闻,一边吃着面包,一边喝着巴西产的咖啡。然后开一

辆由世界最大经济体成员国所产的汽车去一中加合资企业上班。

⑴成立于1993年的当今世界最大的经济体是什么?琳达的生活与工作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4分)

【机遇与挑战的时代】

世界贸易组织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国际性贸易组织。自1986年期,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前身为关贸总协定)的谈判历经15年,“黑发人谈成了白发人”。2001年中国终于成为其正式成员。

⑵既然谈判如此艰难,中国为什么还要加入世贸组织?(4分)

【对话与合作的时代】

2010年11月17日,美国商务部公布对华铜版纸反倾销反补贴案税令,美海关将从税令公布之日起开始对华输美铜版纸产品征反倾销反补贴税。

⑶在国际经济交往中,作为发展中的大国——中国应该如何应对摩擦与分歧?请写出你的建议。(2分)

[参考答案] [11年安徽中考]第16题

(1)欧洲联盟;经济全球化。(4分)

(2)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更好地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任答两点给4分,其它言之有理亦可) (3)熟悉世贸组织规则,在其框架内寻求解决;加强沟通与交流,实现合作与双赢。(言之有理即可,2分)

6、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两个主题。回答问题:

材料一欧洲的分裂所造成的影响像是灾难性的。20世纪前半期欧洲的两次分裂带来的只是生灵的涂炭、文明的衰退和地位的削弱。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里,被誉为“世界工厂”的“日不

落帝国”,在欧洲第二次分裂后不得不依附于美国。事实上,丘吉尔在1943年德黑兰会议期间,就已经意识到“英国是一个多么小的国家”,他说:“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做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

材料二二战后,复杂的政治局势和严峻的经济形势,使欧洲一些远见卓识的政治家们认识到欧洲合作的必要性。20世纪50年代,随着西欧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主张建立一个密切合作的联盟。……1967年欧共体正式成立;1993年欧盟正式建立,2007年欧盟拥有个成员国。

请回答:

两大敌对集团分裂

后果

战争性质

第一次分裂三国同盟和

世界

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③

第二次分裂和轴心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④

⑵据材料一,推动“日不落帝国”在19世纪中期取得“世界工厂”地位的主要动力是什么?1943年丘吉尔在德黑兰会议期间的言语,意味着战后国际格局将出现怎样的变化?(2分)

⑶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联合的区域影响和国际影响。(2分)

[参考答案] [11年湖北鄂州中考]第30题

(1)①三国协约,②同盟国,③帝国主义掠夺战,④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2)英国工业革命;两极格局形成(冷战的形成)。(3)加快了欧洲经济的恢复和崛起,提高了其国际地位,促使世界向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方向发展。

7、

经济全球化的本质

经济全球化的本质 经济全球化就是商品、资本、人才、信息等原材料在全球市场上的自由流动发展,各个国家发展都基于世界这个平台之上的,使得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了,各国之间的分工越来越细化、越来越明确。世界经济日益成为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一、关于经济全球化本质三种代表性的观点 近年来,从围绕经济全球化所取得的一系列研究成果分析,如何把握其本质成为科学认识经济全球化的内涵及特征、进程、影响等诸多方面的关键所在,若不能就此达成基本的共识,也就谈不上以客观科学的态度来分析经济全球化浪潮兴起的后果和影响,更谈不上能够制定出得当的应对政策与策略。尽管国内外学术界的研究成果比比皆是,各个国家、各位学者都有对经济全球化的不同看法,对它的本质如何看待存在反对和支持,关于经济全球化的本质,目前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全球化是指各种生产要素或资源在世界范围内自由流动以实现生产要素或资源在世界范围的最优配置,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经济市场化。这主要是因为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市场经济原则(WTO)在全球范围内得普遍认同和确立,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开始

从计划经济或混合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这使得世界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活的人口由65%一下子骤增到95%以上,世界市场得到了统一。由于世界市场同质性程度的提高,资本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和定位利润最大点,全球企业的概念开始诞生。这种观念只从纯粹的经济和技术现象方面来理解,同实践中的全球化根本不是一回事,特别是劳动这种生产要素或劳动资源却不能在世界范围内自由流动,受到了很大的障碍。 第二种观点认为,经济全球化的核心是私有化、自由化、放松调控。这就意味着减少政府审批,放松政府管制,但有些方面还是必须需要政府管制,如食品安全、城市交通等。还体现在政府应向社会提供服务,而不是管理。意味着公民自由选择权大大扩大了,我国的企业私有化的表现在:民营企业、股份制企业。 第三种观点是美国提出的人权国际化,上升到政治的高度。海牙国际法庭已经提出,基本观点是人权高于主权,全球有很多国家已赞同这个观点,但还有一些邪恶国家、流氓国家持反对意见。中国是选择性的接受,而不是全面的,不管怎么说已经承认了人权这个概念。 二、经济全球化从本质上讲,既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又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要求 从客观层面上观察,它是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世界范围

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经济全球化下的问题

经济全球化下的马克思主义分析 摘要: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马克思主义思想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总体方法论是一个系统。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包括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我们要利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理解和分析问题。当代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应该积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经济全球化科学方法论 经济全球化不是近年来才有的现象,但也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在工业革命和世界市场的形成浪潮中涌现出来的。经济全球化不是一种目标,甚至也不是一种稳定的状态,而是一种客观趋势和一个主观的过程。马克思主义思想对经济全球化现象有着独到而深刻的见解。马克思主义思想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思想体系,在漫长的岁月中,始终能清醒地应对不同时代的挑战,不断地破解各种课题,不断实现新的突破。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包括三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那么我们应当如何在这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来理解和分析现实中的问题呢? 一、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角度 对经济全球化的内涵、本质、过程及趋势予以明确界定,有助于认识经济全球化运行的本质、规律及发展趋向,从而对我国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及采取的对策进行准确把握和全面分析。从当前经济全球化研究的各种视角和方法来看,西方主流经济学倡导全球资本主义,为经济全球化大唱赞歌,认为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重要表现。归纳西方研究成果,国内外学者对经济全球化的理解主要有两种。一种观点认为,经济全球化是指资本、商品、劳动力、科技等经济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各个民族的经济由于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相互合作与竞争,从而形成一个整体。然而,这种定义只是从描述的角度或表象上对经济全球化内涵的界定,并没有抓住它的本质。另一种观点是从网络化的角度对经济全球化作出解释。这种观点认为,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为一种过程,这个过程就是网络化的增长。 事实上,当代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起源正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逻辑结果。要从根本上把握经济全球化的内涵、基本特征、影响和作用,就要从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生产方式与社会关系、理论与观念的相互联系上确立经济全球化对国际生产关系的研究,并且把这种对全球国际经济关系的研究置于“世界生产力发展—国际生产关系(国际经济基础)—国际上层建筑”为主要序列的社会结构当中,形成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社会和世界经济发展中现实与历史相统一的整体观念。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告诉我们,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活动的基本形式。在生产活动中,人类一方面与自然界发生关系,另一方面在人与人之间进行劳动交换。劳动过程的这两个方面就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以及由此而派生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主线,而在这条逻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专题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高考·考纲】 【专题·导航】 本单元的主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过程和趋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世界经济在经历了冷战前期的恢复和发展后,逐渐开始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这也是经济全球化的现实表现。 【单元·结构】方法一、按时间轴整理 方法二:按知识网络整理 【单元·归纳】 (一)全面认识经济全球化的形成

(二)经济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的联系与区别 【专题·训练】 1.(2011年1月清远市一模23题)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美国总统杜鲁门说:“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更强大了。”“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此时,为领导世界美国采取的经济措施包括() ①建立北约组织②推行马歇尔计划 ③推动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④推动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②④ D.③④ 2.(2011年1月湛江市高三模拟10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通过二十世纪上半期的震荡,人们开始认识到维护世界政治经济秩序稳定的重要性,由此诞生了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等一系列国际组织,整体世界开始制度化。下列有利于维护世界金融秩序稳定的国际性组织是()

A.联合国 B.欧共体 C.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3.(2011年3月汕头市一模21题)1944 年7 月,孔祥熙发给蒋介石密电:“英、美暗斗颇剧,美对基金必需掌握,英对国际银行颇欲主持,美可能将国际银行对英让步,其他各国则望基金与银行均告成功。”与这封密电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布雷顿森林会议召开 B.马歇尔计划实施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D.第一届联合国大会召开 4.(湛江市2012年普通高考测试)二战结束后,面对国际货币关系领域的自由放任与国际经济的发展要求,《经济学家》杂志指出:“迫切需要货币方面的国际协议。”此后建立了() A.雅尔塔体系 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欧洲共同体 D.布雷顿森林体系 5.(2014·广东佛山一模·22)它的签订,至少体现了三方面的意义,首先,制定了国际贸易活动的“行为准则”使国际贸易行为规范化、国际市场秩序化。其次,通过大幅度地削减关税和限制非关税壁垒,奠定了国际自由贸易的基础。最后,充当国际“商务法庭”,发挥贸易仲裁作用。“它”是指() A.布雷顿森林体系 B.雅尔塔体系 C.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D.欧洲经济共同体就是 6.(2014·广东茂名二模·23)“美国曾利用最惠国待遇原则的例外,取消过波兰的最惠国待遇;许多缔约国也常利用一般禁止数量限制原则的例外,大量采用非关税壁垒的措施。”该材料认为关贸总协定存在的弊端是() A.未起到国际经济组织的作用 B.规则不严密 C.不具有法律约束性 D.被美国操纵 7.(2010·广州高中毕业班测试)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为了提高本国商品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减少本国货币的含金量,贬低本国货币与外币的比价,掀起了一场激列的货币战。在整个危机期间,宣布货币贬值的国家一共达到56个。针对上述问题,二战后,在美国的主导下() A.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B.实施马歇尔计划 C.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D.建立世界贸易组织 8.(2011·江苏三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德法是西欧的两个大国,普法战争埋下了相互仇恨的种子,又经过了两次世界大战的屠杀,20世纪中期以后走向合作。两国最终走向合作说明了() A.国际形势是影响其关系走向的关键因素 B.区域集团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 C.意识形态相同的国家最终会达成谅解 D.大国竞争主要是综合国力的竞争 9.(2012年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文科综合试题23题)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到:“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厮杀后……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如此下去,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该材料可用来探究() A.世界一体化进程加快的原因 B.战后世界经济体系形成的原因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社会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必然要求企业在加强经营管理的同时,必须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因此建立和完善符合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理念的内部控制制度已成为当务之急,只有通过内部控制制度的变革与创新,通过内部相互牵制、相互制约,才能确保企业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内部控制制度是为了保障企业日常运作遵循产权利益归属而确立的一套规则,是企业降低交易费用的重要手段,是企业全面管理的策略。 一、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失效(特别是从会计工作层面)表现在很多方面:体制本身不够完善,执行起来又流于形式;会计人员本身素质很低,考核机制的不完善又无法促进人员本身的能力发展。 (一)企业内部控制体制不完善,造成多方工作不力 执行不力。会计岗位设置和人员配置不当,业务交叉过杂,会计人员兼职过多,职责不明;会计的事前审核、事中复核和事后监督流于形式;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没有建立内部审计机构,已建立内部审计机构的企业也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内部审计工作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支持。 人员不力。会计人员素质较低,无法满足完整内部控制体制的运行。近几年来,会计队伍迅速扩大,但对会计人员的思想教育、业务培训没有跟上,有些培训流于形式,根本起不到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的作用。突出表现在:一些根本不具备从业资格,靠人情关系混进会计队伍的人员,仍然呆在会计岗位上,这些人只凭长官意志办事,法律、准则、制度懂得不多,但却没有不敢造的报表,没有不敢花的钱;还有部分会计人员无视财经纪律,为了个人利益,顺从领导意图办事,甚至为讨好领导,在弄虚作假上帮着出点子,造成会计信息失真,财务报表被歪曲等。 (二)审计执业规则制订滞后,致使外部监管的缺失 监管体系缺失。对造假者而言,只要造假的预期收益远远高于造假成本,上市公司就有造假的充分理由和冲动。我国证券市场刚刚起步,目前普遍存在着监管法规滞后、监管手段落后和监管力度不够等现象,因此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造假被发现的概率非常小。 监管法规滞后。我国的证券监管与市场发展并不是同步的,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性,尤其是对上市公司利润粉饰行为的法制不健全。在证券市场发展的过程中,国家没有及时制定相应的法规和政策,表现出“先市场后规则”的特征。如市场设立以后,相当长的时间没有出台证券基本法,期间虽然出台了法规、规章达250余项,但大多属于临时应急性质,很不稳定。 监管模式残缺。我国目前采用的集中统一型监管模式,也称政府主导型模式,其特点一是强调立法管理,具有完备的证券法律、法规体系:二是设立统一的、全国性的证券管理机构来承担监管职责。与自律性监管模式相比,这种监管模式更具有权威性,更能严格、公平、有效地履行监管职责。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和市场发育程度,目前选择集中统一型监管模式无疑是明智的。但仅仅依靠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显然是无法搞好证券监管的。需要建立一个功能完善的,包括自律组织在内的监管体系。而我国目前的监管体系中,自律组织不健全、机构形同虚设,管理混乱,自律作用基本没有发挥。同时证券交易所一线监管的失灵,又使监管环节中断,无法预警和防范市场风险。 (三)配套制度的缺陷,引起了企业对内部控制的不重视 公司上市制度和配股制度存在缺陷。一方面,“上市”制度存在缺陷。我国上市公司多数为国有企业改组上市,存在一个资产剥离的问题。即企业在不能整体上市的情况下将原有资产中的一部分剥离出来折合成发起入股。公司在上市之前,会计人员将剥离出的资产假设为一个新的会计实体,且已存在3个或3个以上的会计期间,然后根据历史资料从原来的会计实体中剥离出“归属”虚拟会计实体在会计期间的利润,并编成虚拟财务报表。这给股份上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5单元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练习岳麓版必修2

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进入20世纪以后,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领域的全球化速度大大加快,出现了崭新的局面。为此,美国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全球杂谈》中指出:“跨国界的计算机网络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使电视、电话、计算机联为一体,将整个世界变成了‘地球村’。”经济全球化趋势大大加快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 ①科技发展②新型交通、通讯方式的出现③市场经济的普遍确立④跨国公司的推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科技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根本推动力,新型交通、通讯方式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手段,市场经济为全球化提供了制度保障,跨国公司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 答案:C 2.(2018·江西横峰、余干中学联考)在新科技革命的影响下,以劳动和资本密集型为特征的“大烟囱工业”“夕阳工业”比重逐渐下降,而电子、核能、激光、人工合成原料等“朝阳工业”则迅猛发展,这充分说明科技革命使( ) A.政府对科技日益重视 B.工业对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断减弱 C.工人的劳动条件和劳动手段不断改进 D.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解析:题干反映劳动和资本密集型企业向高科技产业发展的现象,说明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化,D项正确;A项无法从题干中体现;B项中的“不断减弱”说法错误;C项是新科技革命的影响,但无法从题干中体现。 答案:D 3.(2019·广东阳春一中月考)据保守估计,截止到1998年11月,在亚洲金融危机中被殃及的国家和地区,资产缩水50%以上,其中有7 000多亿美元流入美国。在非洲,金融、能源、电信、交通等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大多廉价落入西方之手。在拉美,从1990年到1996年,西方跨国公司抢占了57.3%的市场销售额。这说明( ) A.发达国家是世界性金融危机频繁爆发的元凶 B.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有百害而无一利 C.发展中国家应在全球化竞争中寻找更好机遇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以及对中国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以及对中国的影响 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一体化过程。 经济全球化是一场由发达国家主导的,以跨国公司为主要动力的全球产业结构大调整。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为贸易自由化、金融自由化和生产一体化。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资本的不断增殖推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向全球进行新的、急剧的扩张,使全球范围内的生产力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扩展到全球范围,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这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新现象,是资本国际化进程的新的高级阶段。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客观进程,是任何国家都无法回避的现实。经济全球化对各国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只有积极审慎,趋利避害,以积极的态度迎接全球化,才能在这一历史潮流中为自己找到适当的位置,增强自身的竞争力,赢得更多的发展机遇。中国在制定经济全球化战略时,必须考虑以下问题:(1)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必须以发展本国的经济为基础。作为发展中国家和世界贸易大国,中国理应积极参与国际多边经济组织的活动和国际多边经济规则的制定,加强多双边经贸合作,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中发挥积极、稳定和建设性的作用。 (2)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提倡和遵循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承认不同国家间的差异,注意处理好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的利益关系。 (3)科技的不断创新和进步,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和条件。中国将坚持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科技兴贸,不断提高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的科技含量和国际竞争能力,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只有加速科技创新,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运用先进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提高传统产业技术含量,才能不断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中国技术发展的跨越。 (4)只有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才能不断从生产关系方面为中国生产力的发展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20世纪80,90年代后,经济全球化成为支配世界发展的新趋势,全球化带来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巨大变化。从实质上说经济全球化是市场体制的全球化。经济的全球化必然给中国的政治经济带来影响。现代化的中国所面临的缺陷问题,单一的讲,就是自身的水源不足问题;所具有的优势就是制造也的发达。首先,水源问题;这是我国自身发展所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北方水源日益捉襟见肘,而单靠我国自身解决此事,是有点困难。内蒙,东北,华北,京津地,均可以感觉到严重缺水的窘态。由此带来的就是沙尘暴的日益强大,对整个世界环境也是大为不利的。其解决之道:从我国自身方面来看。一是海水淡化;一是南水北调。在我看来,海水淡化成本太高,而现实的可操作行又太差。这条路在现有的条件下是行不通的。南水北调,南水源于长江之系,南水本身并不充裕。且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来看,也并不可取。那解决的方案呢?就是引俄罗斯贝加尔湖水注入我国北方,这样我国整个北方就会有充足的水源,并且有利于全球的环境问题。《世界地理》显示“每年有60亿吨的高清澈高含痒的贝加尔湖天然矿泉水白白流入北冰洋化为海水。”在北极溶入亿万年的冰块,宝贵富足的水资源就这样为人类源源不断的制造着北极的极度寒冷,且贝加尔湖南引对西伯利亚不利于人类生存的极度寒冷状态也是大有好处的。对全球化的今天,是资源不浪费,是对环境问题也有利的。其次,中国自身的优势是制造业。1978年底,我国实行改革开放,这是我国与全球化的第一次接触。2001年,中国加入WTO,这是我国

对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理论思考

对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理论思考 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再次成为支配世界发展的新趋势。这次经济全球化无论在发展的深度和广度上还是在推进速度上都超越了以往。本轮经济全球化与早期的经济全球化最重要的区别之一就是建起一套对全球市场开放的国际经贸规则体系:包括WTO的多边经贸规则体系IMF和世界银行主导的金融 开放与援助发展的全球规则体系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建立的跨境制度规则体系。其意义在于: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通过国际经济组织、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初步建立全球(地区)通行的国际市场规则和行为规范。本轮经济全球化的另一个特点是发展市场经济成为各国经贸联系的共同基础。从全球范围内看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中亚、中东欧等国家开始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体制转型;发展中国家通过对战后经济发展经验的反思开始了由国家动员和配置资源以启动发展的体制转向了以市场为基础的体制改革;即使是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为赢得全球竞争优势也开始对各自长期实施的市场管制、干预和保护体制进行体制结构调整。正由于世界各国对发展市场经济、加快市场化改革达成了广泛的共识经济全球化才可能得以顺利发展。和平与发展依然是当代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两大主题。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现有的以国际组织、多边协定、非政府组织和地区组织构成的国际体系长期以来一直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基础。但冷战后形成的一

霸多强的国际格局使和平的国际环境存在着诸多的不确定性。“9·11”事件之后反对国际恐怖主义成为一项主要议题使全球多极化发展加强国际合作出现了新的转机。在促进全球发展方面冷战结束后旧的国际经济秩序已明显不适应全球化发展的需要。要重建国际经济新秩序就必须建立全球权利和义务相平衡的约束机制(制约以实力替代规则和不遵守规则等问题)就必须确定危机发生时的全球调整责任和解决机制(全球预防危机的政策协调等问题)就必须管理和协调全球化发展中的不平衡、不稳定增长问题(全球的宏观调控)就必须建立促进发展和保护弱者利益的再调节机制等问题。这就需要建立一套新的全球经济协调体系。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早解决一旦各种矛盾交织激化到一定程度全球化进程仍可能会出现逆转和倒退。目前的主要问题之一是谁来主导国际规则的制定。过去全球利益矛盾的激化往往导致武力和战争。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当今的全球利益矛盾和冲突应更多采取谈判与协商的方式加以解决。即使如此当今的全球市场机制和规则并不能有效解决全球贫富差距扩大的问题不能有效解决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技术援助和国际合作问题;也不能有效解决全球发展机制中的政策协调问题。如果全球贫富不均的“马太效应”日益扩大被边缘化的国家、组织及弱势群体势必将成为经济发展不稳定的一个主要根源。因此在当代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一方面要逐渐形成一套国际通行的市场开放规则和规范另一方面在新规则制定时应充分考虑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根本利益同时制约用实力誊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近年来,国际会计协调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国家已加入到了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行列中。我们知道,到2005年,要求本国公司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编制财务报告的国家将达到65个,但是中国未在其中。作为目前世界上吸引国外投资最多的国家,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已呈一个日益加速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经济的发展实际上也迫切需要一个全球公认的、又易于操作的会计准则。因此,我们对国际会计协调的态度是积极的。但是,由于中国经济发展的特殊情况,还面临一些具体问题,中国会计准则走向国际化的道路仍然任重而道远。 中国对国际会计协调与趋同一向持积极态度 多年来,中国一直以十分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会计协调,并支持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在推动全球会计准则趋同方面所做的努力。 中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系统的会计改革始于1992年,当时我们发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项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该基本准则即是以当时的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概念框架作为蓝本起草的。随后,又先后发布了30多个具体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正式发布了16项具体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等,这些大多数都是以相应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为基础制定的,在内容上也与之相当接近,有些甚至基本相同。2001年国务院发布了《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对《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六大会计要素进行了重新定义,这些新的定义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概念框架中的相关定义基本一致。修改会计要素定义,促进其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相一致,是我国会计向国际会计惯例接轨所迈出的重要步伐。 在会计改革和会计标准建设过程中,我们认识到推动我国会计的国际协调对于改善我国投资环境、提高信息透明度、吸引外商投资、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我们也认识到,会计标准的国际化是大势所趋,潮流昕向。因此,在对待会计国际协调方面,我们一贯坚持:在立足于我国国情、立足于我国当前会计环境的基础上,除了那些相关国际会计惯例与我国的法律法规存在冲突或者明显不切合我国实际的情况之外,我们都努力促使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相协调或者一致。这一指导原则已经体现在我国现行会计准则、制度中,也将指导我国未来会计准则、制度的建设。 实现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协调与趋同是个渐进的过程 对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制定和发展,我们一贯高度重视,除一直把它作为我国会计准则制定的基础和参考蓝本外,我们还积极参与了相关事务。我们欣喜地看到,国际会计协调已经从强调协调进入到了制定全球公认会计准则、实现各国会计准则趋同的时代,这也是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内在要求。因此,从长远来看,我们认为,中国会计准则的未来发展方向将是努力实现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而趋同的步伐和进程则取决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步伐和进程。 我们注意到,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本身及其应用实际是个系统工程,它不仅要求准则本身的高质量,还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较为成熟的准则执行机制相配套。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制定基本上是基于一个较为成熟的市场经济环境的。而中国目前的经济环境则是从20多年

经济全球化的利弊

经济全球化的利弊 (一)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有利因素 1、可以充分地利用外资 2、资本的进入带来了实用技术、管理经验和企业创新精神 资本的进入有利于我国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4、外资进入有助于解决发展中国家剩 余劳动力就业问题5、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市场的完善,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货币化和金融深化6、资本的进入有利于非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转型 (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弊端 1、大量外资的进入容易造成债务负担,可能引发国际债务危机。女0 1995年墨西哥爆发了重大的国际债务危机。 2、外资进入对民族资本和民族工业冲击较大 3、经济全球化使发 展中国家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矛盾日益尖锐4、跨国资本的进入增大了金融市场的投 机性和风险度,容易给短期投机资本冲击较虚弱的发展中国家国内市场造成可乘之机5、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中国家经济转型充满了动荡和起伏6、经济全球化加速了发展中 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7、经济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发展中国家的 经济主权 利;1.使商品、服务资本等各种要素流动的技术性和政策性障碍大幅减少,加快了世界贸易自由化趋势。 2.促使各国参与国际分工,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生产要素的转移和资源的配置。 3.推动了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 4.推动了全球竞争,推动企业兼并重组等调整 弊:1.各国经济依赖性大幅度提高,经济危机一旦发生,其传导必定很快。 2.各国经济主权的独立性日益严峻。 3.竞争创造了效率,同时也使财富越来越向少数国家或集团集中祝您学习愉快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利弊分析 背景: 中国是世界只带文明古国之一,是世界人类发源地之一。很久以 前就有了劳动剩余,从而产生了商品交易,而中国也是世界商品交易 发展最早的地区之前。在古代,中国经济发展水平领先于世界很长 段时期,特别是在唐朝时期达到了繁荣的最顶峰,成为世界经济中心。 随着新航线的开辟,世界开始逐渐联系为一个整体,西方各国大力发 展外向型经济,促使西方经济的飞跃。而当时中国正处于清朝执政时 期,当时的清政府以天朝上国”自居,实习闭关锁国政策,致使中国

经济全球化

贺梅 一、说课程标准: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识记经济全球化及其主要的表现形式;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利弊影响;运用所学知识,初步分析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培养学生辨证的、全面的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整合知识的能力;切实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体现全球化的事例和经验出发,通过直观有趣的情境设置,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并使之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以问题(任务)驱动学生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并在探究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潜能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彰显。同时培养合作的精神,感受合作的快乐。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分析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激发学生树立起努力学习、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努力奋斗的伟大志向。并增强忧患意识;增强使命感。同时,通过回顾我国二十多年的对外开放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二、说教材分析: 1.所说内容在课标和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此框题是本单元的切入点,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模块中处于重要地位。 2.说教学的重点、难点 重点:准确理解经济全球化;全面掌握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及我们的应对策略。 难点:比较优势原理。 三、说学情: 由于学生每天都会感知全球化的气息,已具备了基本的认知和经验也对这一问题比较感兴趣。但寓于缺乏辩证的看问题的思维方法,有可能不能辨证地分析全球化的利与弊,这就形成一定的学习障碍。另外,比较优势原理理论层面比较高,对于学生会有一定难度。但我会因势利导,发挥长处,克服劣势,使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四、说方法和手段: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导学案 洛阳市第十五中学李芳芳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分析经济全球化趋势带来的挑战,使学生认识到,要应对这些挑战,关键在于我们自己的努力,让学生树立起努力学习、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努力奋斗的伟大志向,增强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树立开放观念。 2.知识目标: (1)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含义、载体和主要表现; (2)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和影响; (3)明确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和方式 3.能力目标: (1)通过搜集资料,发现经济现象。培养学生学会思考生活的能力,提高利用网络查阅资料的能力。 (2)通过对经济全球化表现的分析感悟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能力; (3)在分析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时,设计一个小小辩论赛,通过辩论,引导学生既看到经济全球化利的一面,又看到其弊的一面,既看到机遇又要看到挑战,以此培养学生辩证、全面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2.教学难点: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和方式 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1.经济全球化的含义 2.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3.经济全球化载体——跨国公司 (1)含义: (2)目的: (3)作用: 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1.积极影响 2.消极影响 学生以头脑风暴的形式分组展示。 1:生活中的外国品牌的商品有哪些? 2:国际上畅销的中国商品有哪些?

3:我国知名的跨国公司有哪些? 4:国外知名的跨国公司有哪些? (一)基础知识自主学习 活动1:2分钟速记 经济全球化的含义、表现;跨国公司的含义、目的、作用 活动2:自我检测 (1)经济全球化是指() A.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B.各国经济全球范围内的完全融合 C.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不受限制地自由流动的趋势 (2)经济全球化产生的根本原因() A.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B.生产关系发展的必然结果 C.资本追逐利润的本性要求 (3)国际上有一种说法,“美国的消费,中国的投资”。中国 的投资拉动对全球经济增长非常重要,一旦中国投资减缓, 世界经济很可能就要出问题。这反映了当今世界() A.生产的全球化 B.资本的全球化 C.贸易的全球化 (4)日本著名的索尼公司生产的相机,并不是全部生产过程都在日本完成。 其零部件产地如下:芯片来自美国,外壳来自印度,部分零件来自韩国,组装在马来西亚,最后贴上日本制造的标签,销往世界各地市场。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A.生产的全球化和贸易的全球化 B.经济全球化的载体是相互竞争与合作的国家或地区 C.经济全球化有利无害 (5)下列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错误的是() A.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B.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普遍受益 C.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 (6)下列对对跨国公司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它是指在本国或本地区拥有一个总部,并在其他国家或 地区拥有子公司的国际性企业②经济全球化是通过跨国 公司实现的③跨国公司推动了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④跨 国公司的最大利益是实现经济全球化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经济全球化的利弊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利弊分析 背景: 中国是世界只带文明古国之一,是世界人类发源地之一。很久以前就有了劳动剩余,从而产生了商品交易,而中国也是世界商品交易发展最早的地区之前。在古代,中国经济发展水平领先于世界很长一段时期,特别是在唐朝时期达到了繁荣的最顶峰,成为世界经济中心。随着新航线的开辟,世界开始逐渐联系为一个整体,西方各国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促使西方经济的飞跃。而当时中国正处于清朝执政时期,当时的清政府以“天朝上国”自居,实习闭关锁国政策,致使中国的经济开始落后于世界的发达水平。从此开始中国很长的一段时间处于抵抗外来侵略的抗战时期,而经济也发展缓慢。直到建国初期,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实行计划经济,计划经济在对于恢复歹势中国的经济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在中国的经济水平发展到一定的水平,发展却又缓慢起来。直到1978年,中国政府开始改革开放,对内改革,转变成市场经济,对外开放,也多国建立毛衣关系;真是这一历史性的政策,促使了中国经济的从此的飞跃。而正在中国经济飞跃时,世界经济逐渐联系为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经济全球化在90年代以后快速发展。它是人类发展进步的表现,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经济全球化对每个国家来说,都是一柄双刃剑,经济全球化给各国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也付出了相当的代价;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特别是对经济实力薄弱和科学技术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面对全球性的激烈竞争,所遇到的风险、挑战将更加严峻。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应该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 正面效益: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技术、劳动力、自然资源和市场在全球范围内按照更有方式的重新配置。发达国家因为或得更多的资源和市场而受益,弱势国家则很有可能会丧失原有的资源和市场而被边缘化。而美国作为经济势力最强、技术进步领先的国家是最大受益者,而中国目前是仅次于美国的受益国。融于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国既可以发挥廉价劳动力和市场潜力等方面的比较优势,也可以弥补自然资源相对匮乏和就业压力大等方面的劣势。中国作为人口第一大国有着极其明显的优势。 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了诸多利益,一、人口众多曾是长期困扰中国经济的最大障碍,从而引发的就业问题也一直困扰着中国,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跨国公司来国内建厂,大大增加的就业岗位,为中国的就业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二、经济全球化对于中国这类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对于改进国类的生产技术带来了很大帮助,在经济全球化的席卷中,也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管理技术与优秀的人才资源。三、世界经济联系为一个整体,扩大了中国的对外贸易,一系列的对外贸易也开展了起来,特别是对沿海城市的飞跃创造了契机。四、经济全球化提高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品,世界各国生产的物美价廉的商品也出现在中国的市场上供中国消费者选择,享受到更优质的服务。 负面效益:

世界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世界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世界经济全球化对各国来说都是机遇和挑战,但在其进程中,各国得到的机遇和利益是不同的。经济一体化无疑可以增进全球福利,但是这种福利在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分配却是很不平等。因此经济全球化扩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在20世纪60年代,富国比穷国富30倍,而到了90年代差距却扩大到150倍。据美国《外交》季刊1995年冬季号载文指出,目前在世界上有20多个富国,有10多个新兴国家同富国的差距在缩小,还有140多个国家同富国的差距在继续扩大。 世界经济全球化导致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是:第一,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平等的地位,虽然世界经济全球化通过资本流入和技术转移给发展中国家带来机遇,但是,多数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由于受国内自身条件的约束而处于不平等的地位。而且,一国经济的发展,除了资本、技术和劳动力之外,还取决于其他因素。经济一体化虽然能够给发展中国家快速地带来其欠缺的资本和技术,但它却不能快速地带来良好的制度、管理经验和知识。因此,发展中国家往往疲于应付经济一体化所带来的挑战和风险。第二,国际“游戏规则”不利于发展中国家。这些规则基本上是由发达国家主导并制定的,是按照发达国家的市场体系建立起来的,反映了发达国家的经济利益。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加深,许多发展中国家自觉或不自觉地卷入了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发达国家处于制高点上,居高临下,在国际经济交往中所获得的利益必然多于发展中国家。第三,经济一体化使发展中国家在高新技术产业和科技进步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更大,随着产业结构在国际范围内的调整,特别是发达国家利用产品的技术梯度差异,把过时的技术和产品生产转移到发展中国家,造成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技术依赖。同时,为了保持技术优势,发达国家对高、精、尖技术采取严格的保密措施,使发展中国家无法获得高新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由于发展中国家的财力和能力有限,更是拉大了二者之间的距离。第四,经济一体化使一些最不发达的国家越来越“边缘化”,难以在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无法在经济一体化中得到利益,因此,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应成为全球必须解决的重大而严肃的问题。随着一体化的发展,这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现象将越来越明显,从而影响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作为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应加强政府对经济的调控能力,为本国经济的发展建立法律框架,强化执行力度;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综合利用其优势,制定经济发展战略、产业政策、金融政策等;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协调,有步骤地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去。另外,还要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密切协调和配合,以增强在国际中的地位和讨价还价的能力,争取参与制定国际规则。

高中历史必修二学练测练习:第5单元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第26课

第五单元第26课经济全球化 的趋势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进入20世纪以后,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领域的全球化速度大大加快,出现了崭新的局面。为此,美国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全球杂谈》中指出:“跨国界的计算机网络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使电视、电话、计算机联为一体,将整个世界变成了‘地球村’。”经济全球化趋势大大加快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①科技发展②新型交通、通讯方式的出现③市场经济的普遍确立④跨国公司的推动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③④D.①③④ 解析:科技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根本推动力,新型交通、通讯方式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手段,市场经济为全球化提供了制度保障,跨国公司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 答案:C 2.(2018·江西横峰、余干中学联考)在新科技革命的影响下,以劳动和资本

密集型为特征的“大烟囱工业”“夕阳工业”比重逐渐下降,而电子、核能、激光、人工合成原料等“朝阳工业”则迅猛发展,这充分说明科技革命使() A.政府对科技日益重视 B.工业对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断减弱 C.工人的劳动条件和劳动手段不断改进 D.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解析:题干反映劳动和资本密集型企业向高科技产业发展的现象,说明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化,D项正确;A项无法从题干中体现;B项中的“不断减弱”说法错误;C项是新科技革命的影响,但无法从题干中体现。 答案:D 3.(2019·广东阳春一中月考)据保守估计,截止到1998年11月,在亚洲金融危机中被殃及的国家和地区,资产缩水50%以上,其中有7 000多亿美元流入美国。在非洲,金融、能源、电信、交通等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大多廉价落入西方之手。在拉美,从1990年到1996年,西方跨国公司抢占了57.3%的市场销售额。这说明() A.发达国家是世界性金融危机频繁爆发的元凶 B.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有百害而无一利 C.发展中国家应在全球化竞争中寻找更好机遇 D.经济全球化致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明显加剧 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西方发达国家抢占了优势资源、市场份额,它们利用手中雄厚的资本,对发展中国家进行巧取豪夺,使其损失惨重,因此经济全球化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D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出发达国家是世界性金融危机频繁爆发的元凶,故A项错误;B项说法太绝对,排除;从材料只能看出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挑战,而不是机遇,排除C项。 答案:D 4.2016年中国股市开市第一天上证指数暴跌7%,触发熔断机制,并带动

如何看待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深入发展最终版

如何看待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深入发展最终版

如何看待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深入发展 摘要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格局演变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经济生活国际化发展的新阶段,是生产力和国际分工高度发展的客观结果,经济全球化趋势和世界多极化趋势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科技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世界经济生活日益国际化,各国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依存日益加深。世界经济活动的规模不断扩大、速度加快,跨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经济全球化使各种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优化组合和资源优化配置,从而促进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有利于全球各个国家的发展。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联系日益紧密经济迅速发展发展中国家中国

目录 前言 (3) 一、什么是经济全球化 (3) 二、经济全球化的具体表现 (4) 三、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的意义 (4) 四、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 (5) 五、中国如何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 (6) 六、结论 (7) 参考文献 (8)

前言 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正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展开,世界格局演变的一个重要背景是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趋势和世界多极化趋势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征是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全球化。科技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世界经济生活日益国际化,各国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依存日益加深。世界经济活动的规模不断扩大、速度加快,跨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经济全球化使各种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优化组合和资源优化配置,从而促进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发展中国家在扩大开放时应根据本国的具体条件,循序渐进,注意提高防范和抵御风险的能力。经济全球化趋势使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日益加深。一旦某些国家和地区发生经济危机,不仅发展中国家会受害,发达国家也难以置身其外。因此,全球化的经济需要全球性的合作。各国应本着责任与风险共担的精神,加强国际合作,共同维护国际经济稳定发展。国际社会还应共同努力,推动国际经济秩序向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构建互惠共赢的多边经济体制,以有利于各国共同发展。我们需要的是世界各国平等、互惠、共赢、共存的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下的马克思分析

经济全球化下的马克思分析 经济全球化不是近年来才有的现象,但也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在工业革命和世界市场的形成浪潮中涌现出来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对经济全球化现象有着独到而深刻的见解。马克思主义思想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思想体系,在漫长的岁月中,不断地破解各种课题,不断实现新的突破。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包括三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下面我们就从这三方面对经济全球化进行分析: 一、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角度 对经济全球化的内涵、本质、过程及趋势予以明确界定,有助于认识经济全球化运行的本质、规律及发展趋向,事实上,当代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起源正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逻辑结果。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告诉我们,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活动的基本形式。在生产活动中,人类一方面与自然界发生关系,另一方面在人与人之间进行劳动交换。劳动过程的这两个方面就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以及由此而派生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主线,而在这条逻辑主线上,生产力是首要的因素。 二、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角度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总体方法论是一个系统,不能作简单化理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总体方法论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而“经济全球化研究中的非社会性、非制度性和非历史性的倾向,是当前阻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发展和创新的主要根源之一”。③因此,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总体方法论对经济全球化的宏观认识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方法论启迪。 (1).对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必须从总体上而不是从某一方面进行理解。从历史发展中揭示经济全球化的概念和本质以及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和发展前景,这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总体方法论视域下的世界历史、世界市场理论等丰富思想的当代价值及给予我们的重要的方法论启迪。 (2).经济全球化具有二重属性,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马克思主义奠基人的世界历史理论不仅揭示了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发展方面所体现的自然属性,而且揭示了其资本扩张的社会阶级内涵或它的社会属性。 (3).经济全球化不是一种目标,甚至也不是一种稳定的状态,而是一种客观趋势和一个主观的过程。从一定意义上讲,现代社会主义是全球化的产物,社会主义具有世界选择性。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不仅在于它明确地把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建立在物质资料的生产之上,第一次从一切社会关系中划分出生产关系,指明它是一切社会中最根本和最本质的关系,更重要的是第一次明确指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