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文献综述

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文献综述

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文献综述
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文献综述

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文献综述

酶是一种活性蛋白质。因此,一切对蛋白质活性有影响的因素都影响酶的活性。酶具有蛋白质样的一级、二级、三级、四级结构, 可由温度、离子发射、氧化剂、还原剂、光、酸、碱和有机溶剂, 生物作用等因素对其变性和降解, 酶的变性会引起其催化活性(即在特定的系统和条件下的反应速度) 的丧失, 现代分子学认为变性就是对蛋白质的二、三级结构的破坏, 下面从十一个方面说明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酶是生物催化剂,具有两方面的特性,既有与一般催化剂相同的催化性质,又具有一般催化剂所没有的生物大分子的特征。酶与一般催化剂一样,只能催化热力学允许的化学反应,缩短达到化学平衡的时间,而不改变平衡点。酶作为催化剂在化学反应的前后没有质和量的改变。微量的酶就能发挥较大的催化作用。酶和一般催化剂的作用机理都是降低相应的活化能因为酶是蛋白质,所以酶促反应又固有其特点:(1)、高度的催化效率. 其效率是一般无机催化剂的10的7次幂~~10的13次幂。(2)、高度的专一性.一种酶只作用于一类化合物或一定的化学键,以促进一定的化学变化,并生成一定的产物,这种现象称为酶的特异性或专一性。受酶催化的化合物称为该酶的底物或作用物。(3)、酶活性的可调节性.酶是生物体的组成成份,和体内其他物质一样,不断在体内新陈代谢,酶的催化活性也受多方面的调控。(4)、酶活性的不稳定性,酶是蛋白质,酶促反应要求一定的pH、温度等温和的条件,强酸、强碱、有机溶剂、重金属盐、高温、紫外线、剧烈震荡等任何使蛋白质变性的理化因素都可能使酶变性而失去其催化活性。

影响因素

1、温度

酶的催化作用,只有在一定温度下才能表现出来。酶对于升高温度十分敏感, 温度升高会对酶产生两种影响, 一方面酶的催化反应速度加大, 另一方面也加速了酶活性的丧失, 各种酶的热稳定性是不一样的, 都有各自的最适温度, 随着温度升高, 酶的反应速度成倍增长, 但达到最适温度后, 温度再升高, 反应速度又会急剧下降, 上述两种倾向维持平衡时, 酶的活性最大, 温度超过最适温度时, 酶的热变性造成的影响比升温引起的反应加速的影响更大。因此, 在酶解反应时, 只要能达到最大反应速度, 应尽量采用较低的温度。

2 、PH 值

pH值可改变底物的带电状态,从而影响底物分子与酶的结合。各种酶的特异性表明,酶的活动中心只能结合带某种电荷的离子,包括正电、负电或两性电荷。例如,胃蛋白酶只作用蛋白质的正电离子;胰蛋白酶只作用蛋白质的负电离子;而木瓜蛋白酶只作用蛋白质的两性离子,所以,木瓜蛋白酶最适pH值和它的等电点相同,pH值为5—6。酶分子具有两性电解质的性质,同时pH值也改变了酶分子的带电状态,特别是改变了酶活力中心上有关基团的电离状态。当在某一pH时,酶分子的活动中心,既存在一个带正电的基团,又存在一个带负电的基团,这时,酶与底物结合最容易;当pH偏高或偏低时,其活动中心只带有一种电荷,就会使酶与底物的结合能力降低。 PH 值是酶催化反应的重要环境条件, 酶是两性化合物, 其上分布着许多梭基和氨基等酸性、碱性基团, 对酸碱度极为敏感, 最适p H值因酶、底物的不同而异, 过酸和过碱时均会引起酶变性,从而降低酶活性, 导致反应速度下降, 酶反应速度最大的pH值是最适pH值,此时酶的活性最大。

3 、酶的浓度和底物浓度

酶与底物浓度的关系,一般来说,当酶的浓度较小,底物浓度大大高于酶,则酶的浓度与反应速度成正比;当底物浓度一定时,酶的浓度继续增加到一定值以后,其反应速度并不加快。由于上述关系,过大的增加用曲量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

4 、金属离子

某些金属离子对酶起着活化剂的作用,例如Cu+ , M n + ,等离子通常可以显著增加D 一

葡萄糖异构酶的活性, 相反地, 金属离子对酶也可能起抑制作用, 例如同样对D-葡萄糖异构酶, Cu + ,Fe +, Al + , Hg + , Zn + , Ca + 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催化活性的作用, 重金属离子如 Hg +, Pb + 等,对蛋白质具有变性作用, 故在酶洗液中应竭力避免铜、铁、铝等重金属离子进入, 应尽量在生产中避免使用铜器等设备, 或用赘和剂封锁, 但钾、钠、镁等重金属离子对酶影响不大。

5 、物理因素

许多物理因素和紫外线, 放射线, 超声波等都可能引起酶的失活。酶在存放中易失活, 一般酶最宜储存温度为。℃至10 ℃ , 一年内失活率15%, 冷冻干燥是保存酶制剂的一个好方法, 但也有一些酶经不起冷冻, 如梭肤酶A 。在生产操作时, 尤其是搅拌酶溶液时形成的大量泡沫会造成酶蛋白的变性, 这是由于表面张力的关系, 蛋白质的多肤链经常会在二相界面上松散, 特别是气液界面, 这就是表面变性。可加辛醇消沫剂消除泡沫。

6 、天然抑制剂

自然界中存在许多酶的天然抑制剂它们有些是非专一的抑制剂, 如植物中丹宁类成分具有强烈的结合蛋白质的能力, 易使酶失活, 动物体内的肝素, 青霉素等抗菌素也能影响很多酶的活性, 对纤维素酶而言, 植物体中的酚类即各种白色素则是其抑制剂。

7 、前处理用剂

纺织工业中, 织物前处理用剂对酶活性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用H2O2和NaCLO 对织物分别漂白后进行酶整理, 在相同酶整理条件下, 氧漂织物的整理效果明显, 而氯漂织物的整理效果较差,

说明CLO-对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 以纤维素酶为例, 次氯酸钠在浓度为2.5*l0-3M 时,可完全抑制其活性。

8 、添加物

各种添加物对酶整理的影响也不相同, 在相同的、酶洗条件下, 磷酸根对酶活性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 其它如CO 3 2,CL -, SO4-2, NO3-等酸根离子则影响不大, 有机物如尿素和孤等都可引起蛋白质变性, 但单纯由尿素引起的变性常常是可逆的, 化学试剂对酶影响各异, 能形成酶活性物质或酶抑制物质, 当形成酶抑制物不能再可逆复活时即为酶中毒, 对纤维素酶而言, 甲醛, 碘酸钾能造成其中毒失活, 但半胧氧酸, 重铬酸钾对其有激活作用, 能提高纤维素酶水解CMC的能力20%左右。

9 、表面活性剂

以纤维素酶为例, 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对其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如十二烷基硫酸脂(SDS)使蛋白质亚基解离, 也可能引起蛋白质变性。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则并不抑制纤维素酶的催化反应, 理论认为带电子的分子同纤维素酶通过静电而相互作用, 在处理液中甚至在作用基质上形成一个较不活泼的复合体.

10 、染料

酶的催化反应速率不单显著地受到以上诸方面的影响, 而月还会受到处理液中或基质上同时存在的染料化学品的影响。以纺织工业中纤维素酶整理棉织物为例, 吸附于棉基质上的阴离子染料, 如直接和活性染料,能显著抑制纤维素酶的催化反应, 而非离子染料, 如还原染料, 并未有显奢的抑制作用, 理论认为,直接和活性染料形成染料一酶复合体, 没有游离酶活泼, 阻碍了纤维素酶向棉纤维素分子的1 , 4 一昔键的接近, 从而影响反应效果, 而还原染料似乎分子尺寸太小, 不足以阻碍纤维素酶, 以形成染料一酶复合体。如果染色后的棉织物经酶减量处理, 则不论其染料种类如何, 一般都出现酶整理效果降低的趋向, 理论认为经过染色后的棉纤维, 其表面空隙为染料所吸附固着, 影响了酶对纤维素的直接接触,导致催化水解作用难以进行, 亦或不同的染料对酶产生不同程度的中毒现象, 抑制了酶的活性效果。

11 、内源抑制剂

国外报导在木霉的培养液中发现能抑制纤维素酶的物质, 初步证明是真菌本身产生的一种抑制剂, 称为内源抑制剂, 这种微生物具有的能产生抑制某种酶的内源抑制剂的调节机制是酶学研究的又一课题。

12 、产物抑制

对于纤维素酶来说, 纤维二糖是其水解产物, 但当它积累到一定程度时, 反过来又抑制了酶的活性, 此现象为产物抑制, 又叫反馈抑制。

从上面这些论述,不难看出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 相当复杂的, 有些因素可以预计和控制,例如温度和pH值, 有些则难以完全弄清和控制, 故在进行实验和生产时, 应严格确定工艺条件, 谨慎使用各种化学品及金属设备, 确保酶制剂反应时的生物活化性能能够最大, 以最优越的反应条件获得最大的反应速度, 而其他影响酶的活性的因素今后会在酶学研究中渐渐发现和认识了解。

13、激活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凡是能提高酶活性的物质,都称激活剂,其中大部分是离子或简单的有机化合物。激活剂种类很多,有①无机阳离子,如钠离子、钾离子、铜离子、钙离子等;②无机阴离子,如氯离子、溴离子、碘离子、硫酸盐离子磷酸盐离子等;③有机化合物,如维生素C、半胱氨酸、还原性谷胱甘肽等。许多酶只有当某一种适当的激活剂存在时,才表现出催化活性或强化其催化活性,这称为对酶的激活作用。而有些酶被合成后呈现无活性状态,这种酶称为酶原。它必须经过适当的激活剂激活后才具活性。

14、抑制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能减弱、抑制甚至破坏酶活性的物质称为酶的抑制剂。它可降低酶促反应速度。酶的抑制剂有重金属离子、一氧化碳、硫化氢、氢氰酸、氟化物、碘化乙酸、生物碱、染料、对-氯汞苯甲酸、二异丙基氟磷酸、乙二胺四乙酸、表面活性剂等。

对酶促反应的抑制可分为竞争性抑制和非竞争性抑制。与底物结构类似的物质争先与酶的活性中心结合,从而降低酶促反应速度,这种作用称为竞争性抑制。竞争性抑制是可逆性抑制,通过增加底物浓度最终可解除抑制,恢复酶的活性。与底物结构类似的物质称为竞争性抑制剂。抑制剂与酶活性中心以外的位点结合后,底物仍可与酶活性中心结合,但酶不显示活性,这种作用称为非竞争性抑制。非竞争性抑制是不可逆的,增加底物浓度并不能解除对酶活性的抑制。与酶活性中心以外的位点结合的抑制剂,称为非竞争性抑制剂。

近几年来有好多多酶活性的研究,下面对几项研究进行介绍。

文献参考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实验报告 ()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一、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一)实验原理(注:市售a-淀粉酶的最适温度约600C): 1.淀粉遇碘后,形成紫蓝色的复合物。 2.淀粉酶可以使淀粉逐步水解成麦芽糖和葡萄糖,麦芽糖和葡萄糖遇碘后不显色。 (二)方法步骤: 1、取3支试管,编上号(A、B、C),然后分别注入2mL可溶性淀粉溶液。 2、另取3支试管,编上号(a、b、c),然后分别注入1mL新鲜淀粉酶溶液。 3、将装有淀粉溶液和酶溶液的试管分成3组,A和a试管放入热水(约600C)、B和b放 入沸水,C和c放入冰块中,维持各自的温度5min。 思考题1、不能只用不同温度处理淀粉溶液或酶溶液,这是为什么? 4、分别将淀粉酶溶液注入相同温度下的淀粉溶液中,摇匀后,维持各自的温度5min。 5、在3支试管中各滴入1-2滴碘液,摇匀后观察这3支试管中溶液颜色变化并记录。 思考题2、在试管A、B、C中分别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思考题3、通过上述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思考题4、在上述实验中,自变量是什么?无关变量是什么? 思考题5、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是否可以用斐林试剂来检验实验结果? 为什么? 二、探究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 (一)实验原理:思考题6、请依据下面所列实验操作步骤,写出该实验的实验原理。

(二)操作步骤:用表格显示实验步骤:(注意操作顺序不能错) 思考题7、请在上表中填入你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思考题8、通过上述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思考题9、在上述实验中,自变量是什么?无关变量是什么? 思考题10、在设计“影响酶活性的条件”实验中最关键的一步是什么? 附加实验:思考题11、能否用淀粉酶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课堂练习: 1.(多选)在证明酶的催化作用受温度影响的实验时,有学生取两支试管分别将淀粉溶液与唾

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影响因素的文献综述

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影响因素的文献综述 会计研一20101311 黄晓纯 股利政策一直是理论界及实务界研讨的问题,现金股利又是股利分配的主要方式,对现金股利的行为研究非常重要,特别是自米勒和莫迪利安尼1961年提出股利与企业价值无关理论以来,学术界不断对他们的理论提出挑战。用代理理论解释股利政策是现代股利理论研究中的主流观点。学者对现金股利政策影响因素的研究大多集中内部因素、外部因素和股东意愿方面,其中在公司内部因素颇多,多采用实证研究,多选取一些可量化的指标上,如盈利能力、资本成本、现金流量、控股股东、上年的现金股利、资本结构、流动比率、市盈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等。 刘淑莲,胡燕鸿(2003)以上市公司派现能力和投资机会的角度分析现金分红决策的影响因素为切入点,以2002年6月深沪两地上市的1179公司中,按照25%的比例共随机选取了在2000年底以前上市的299家公司作为样本,并剔除该年已经被ST、PT的股票。提出派现能力假设和投资机会假设,选取了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每股经营净现金流量、每股股权自由现金流量、每股净现金流量、每股红利、股利与经营现金流量比例、股利与股权自由现金流量比例、资产负债率、非流通股比例、资产总额12个变量,分析了这些变量与现金分红的相关性,主要采用分类统计和回归分析方法,利用SPSS统计软件和EXCEL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加工处理,以验证我们提出的假设。首先对每股收益、股权自由现金流量、经营净现金流量、每股现金流量进行了描述性分析,又按照现金分红大小排序,分成11个子样本组,并且按照不同的股利支付比率(EPSR、FCFER)进行分类统计,发现上市公司是通过配股融资和发行新股解决分红现金不足的问题,最后将个样本的均值对个变量进行相关性检验,又得出结论中国上市公司现金分红一般不超过会计收益或账面利润,但相当一部分公司的现金分红超过其股权自由现金流量,其分红的现金来源于配股融资,且中国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和决策当期的每股收益和资产规模呈正相关,与资产负债率呈负相关。在与现金流量指标的关系上,现金分红和经营现金净流量的关系相对较密切,股权自由现金流指标的解释性很差,以及相对来说,高ROE、高ONCF和高分红的公司,大多为传统产业,高ROE 和低ONCF公司中分红较少的公司一般属于高科技行业,这表明现金分红与投资收益率和投资机会有关。 尹憬(2006)以沪市2004年度发放了现金股利的492家上市公司为样本来研究影响中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发放的因素,假设股权集中度、盈利能力、上年度现金股利的发放情况、公司规模、每股净资产、负债比率为主要因素,即假设股权越分散,每股现金股利越高,以及盈利能力越强,每股现金股利越高,上年度每股现金股利越高,当年每股现金股利越高,公司规模越高,每股现金股利越高,每股净资产越高,每股现金股利越高,负债比率越高,每股现金股利越低六大假设,选取了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和第二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之差来反映股权集中度,用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来反映公司的盈利能力,用03年发放过现金股利反映现金股利的持续性,用总资产的对数来表示公司的规模,每股净资产和资产负债率用相应的公式来表示,建立多元回归模型,运用多元回归方法,运用了多重共线性检验、异方差检验、以及自相关检验,在对假设作出判断的基础上,进行了原因分析,最后得出结论,接受假设盈利能力越强,每股现金股利越高,每股净资产与现金股利正相关,负债比例

路基强夯

路基强夯施工 技术指导梧环三工区徐义重 一、路基强夯施工技术指导 1、施工工序 2、施工方法 3、施工注意事项 4、质检工艺流程、检查项目及标准 5、工程质量通病防治

一、路基强夯施工技术指导 1、施工工序 施工准备→场地平整→标高测量→第一遍夯点放样→第一遍夯点施工→夯坑补填料整平→标高量测→第二遍夯点放样→第二遍夯点施工→夯坑补填料整平→标高测量→布点→满夯→整平→标高量测→质检验收 2、施工方法 1、施工准备 1)、夯锤:用钢板制作外壳,内部焊接骨架后灌注混凝土制成。夯锤底采用圆形,并设2~4个排气孔,孔径为250mm。 2)、起重机械:选用50t的履带式起重机,以满足夯锤起吊重量和提升高度,并设安全装臵,防止夯击时臂杆后仰。 3)、自动脱钩装臵:要求有足够强度,起吊时不产生滑钩,脱钩灵活,能保持夯锤平稳下落,挂钩方便迅速。4)、铲车、挖掘机:用作回填、整平夯坑和作业锚固。5)、检测设备:有标准贯入度、静力触探仪等设备及土工常规试验仪器。 6)、测量仪器:全站仪、水准仪 2、场地平整 1)、平整场地,施工放样,布臵夯击点。各夯击点用红绳绑小石块放臵与夯点的中心位臵即可。 2)、夯机就位,用50米尺量吊绳长度,按照起吊10米高度卡住吊绳,使重锤在起吊10米后能自动松开,自由下落。

3)、夯击前测量原地面标高(或相对标高),每击一次都记录本次夯击后的高程(或相对高程),并计算沉降差。测量人员应距离夯击点50m以外,防止溅石飞出造成伤害,同时保证夯击时水准仪受夯击振动影响较小。除记录高程外,一个点夯击完成后还应观察周围土的隆起状况,若隆起较大应及时分析原因,调整夯击参数。4)、夯击应从路基一端边夯边退,以免夯坑回填不及时影响夯击移动。重锤起吊要缓慢平稳,不要晃动过大,以免影响施工安全事故。挂钩工及测量立尺人员必须远离或站在吊机背后一定距离后方可起吊重锤,重锤下落过程中严禁人员靠近,应待落锤后进行操作。 5)、第一遍夯击完成后,采用同种路基填料进行回填,回填用装载机端料、铺平,整平碾压回填至设计标高,必要时可用挖掘机辅助。平整后继续放线,布设夯击点,夯机就位,按上述要求进行第二遍强夯。 6)、主夯完成后,夯击面平整度较差,表面松散,需进行满夯进行找平、密实。满夯要求基本相同,每点只夯1击,满夯完成后再整平,压路机碾压表面。 3、布点 1)、在路基行车道范围内布设夯点,梅花形布臵,同时做好点位点号记录。用白灰圈做好明显的标示。强夯区域周边做好施工警戒,由专人巡视。 2)、强夯控制要求每遍最后两击沉降量之差不大于5㎝,达到要求后进行下一夯点,周边土体隆起高度不大于10㎝。满夯完成后以压实度控制质量,行车道范围内压实度要求达到96%。

有关影响土壤酶活性因素的分析报告

关于影响土壤酶活性因素的研究 摘要:本文对国内外土壤酶活性影响因素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总结了土壤微生物、团聚体、农药、重金属和有机物料等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并对土壤纳米粒子与土壤酶活性关系的研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土壤酶活性;微生物;团聚体;重金属;有机物料 Study progress on factors affecting soil enzyme activity Abstracts:In this article,the study on factors affecting soil enzyme activity in recent years was reviewed. Several aspects such as microbial,aggregation,heavy metals,organic manure and so on were included.At the same time,the effects of the soil inorganic nanometer particle (SINP) on soil enzyme activity inthe future research was forecasted. Key words:soil enzyme activity;microbial;aggregation;heavy metals;organic manure 酶是土壤组分中最活跃的有机成分之一,土壤酶和土壤微生物一起共同推动土壤的代谢过程[1]。土壤酶来源于土壤中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细胞的分泌物及其残体的分解物,其中微生物细胞是其主要来源[1,2]。土壤中广泛存在的酶类是氧化还原酶类和水解酶类,其对土壤肥力起重要作用。土壤中各有机、无机营养物质的转化速度,主要取决于转化酶、蛋白酶磷酸酶、脲酶及其他水解酶类和多酚氧化酶、硫酸盐还原酶等氧化还原酶类的酶促作用[2]。土壤酶绝大多数为吸附态,极少数为游离态,主要以物理和化学的结合形式吸附在土壤有机质和矿质颗粒上,或与腐殖物质络合共存[3]。 土壤酶活性反映了土壤中各种生物化学过程的强度和方向[4],其活性是土壤肥力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同时也是土壤自净能力[1]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土壤酶的活性与土壤理化特性、肥力状况和农业措施有着显著的相关性[5]。因此,研究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因素,提高土壤酶活性,对改善土壤生态环境,提高土壤肥力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土壤酶活性影响因子的研究

关于影响师幼关系的因素的文献综述

关于影响师幼关系的因素的文献综述 09学前(2)邵冰青00915517 国内外学着对影响师幼关系的因素做了很多研究。幼儿自身特点、家庭、教师的特点以及幼儿和教师的互动环境都影响着师幼关系的形成。 一、与幼儿相关的影响因素 幼儿作为互动的主体,其自身的特点以及所处家庭的特点影响着互动的形成。研究表明,开朗、外向、行为积极地幼儿易与老师形成良好的互动。Fein,Gariboldi,Boni(1993)的研究结果表明,幼儿气质内向或是外向直接关系着他们和老师的互动情况。Brophy,Good认为,教师会格外关心那些与自己亲近的幼儿,而这些幼儿多是积极行动,成绩优异,能够表现自己的孩子。除了幼儿自身的气质外,幼儿与父母的亲子关系也影响着互动的结果。Erickson,Pianta(1989)指出,在进入幼儿园之前,幼儿与父母之间的情感依恋情况,影响着幼儿的学习与环境适应能力,从而影响到幼儿与教师之间的互动。 二、与老师相关的影响因素 师幼关系还受到教师自身的特征,教师的教育观念等地影响。Rimm-kaufman(2002)的研究显示,教师对儿童的敏感反应是与儿童在课堂的积极调节紧密相关的,并且儿童与更敏感的老师进行互动比与不太敏感的老师互动显示出更多的主动行为。此外,奉行“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观念的老师更能幼儿形成良好的互动。Kagan,Smith(1988)通过研究得出结论,奉行“儿童中心”的教师比奉行“教师中心”的教师进行互动的时间更长,频次更多,对幼儿行为更为敏感。 三、与互动环境相关的影响因素 国外新进研究表明,班额的大小会对师幼互动发生影响。Rimm-kaufman(2002)研究显示,初期被划分为勇敢的儿童在班额较大的课堂中更容易出现拒绝任务的行为,更可能讲话,更可能向教师提出请求。Blatchford(2003)研究显示,在小班教学中,教师与幼儿的互动更为流畅,更富有个性化,但在大班教学中,幼儿更可能与同伴进行互动,而与老师互动减少。此外,幼儿园处于的环境中的噪音,卫生情况也对师幼互动的形成有一定影响。贾克(2000)研究表明,幼儿园处于的地区往往噪音级别很高,容易影响幼儿的情绪,老师也更易产生怠倦感。

夯锤重量对强夯法施工参数的影响

夯锤重量对强夯法施工参数的影响 如何选择强夯处理工程地基中的有关施工参数,直接关系到地基的加固效果。通过对下落锤体对地基土体的冲力作用进行对比,在同一单击能量(机械提升能量)情况下,采用重锤低落距与轻锤高落距强夯方案处理地基工程的不同点。 1、问题的提出 由于强夯法处理地基基础具有效果显著、设备简单、施工方便、适用范围广、经济易行和节省材料等优点,因此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于变电站、电厂、工民建、公路等地基处理工程,但目前强夯法处理地基基础理论研究尚不成熟,实际工作中多凭经验或参照已建工程,对现场实际地基土质情况进行试验判定后,选择具有特殊和代表性区域进行试夯,来确定锤重和高度计算冲击能,拟定某一工程地基的强夯方案,由于一般要进过多次试锤,因而造成强夯施工成本增加不尽经济合理。本文通过阿克苏220千伏变电站基础强夯的施工实例,充分论证下落锤体对地基土体的冲击理论分析,并引入已有资料验证,提出了在基础加固条件允许且具有相同的单击能量(或提升机械能)

和加固影响深度的情况下,重锤由于对地基土具有更大的冲击力,加固效果优于轻锤,对更经济合理地应用强夯法加固基础工程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2、理论分析 目前,强夯法加固基础工程用以选择锤重和落距的基本依据为国内、外学者所提出的加固影响深度的梅纳公式: H=α√wh/10 ?(1) 式中 H――加固影响深度,m; w――锤重,kN; h――落距,m; α――与加固地基土类别有关的系数。 在式(1)中,当基础的加固影响深度选定后,我们即可由拟定的锤重确定相应的提升高度或由拟定的提升高度确定锤重。由于式(1)仅反映了夯击能量对基础的加固影响,而忽略了下落锤体对接触土体所产生的瞬间冲力效果评价,即动量的影响因素。因此,我们有必要在夯实机具设备允许且提升能量(单击能)不变的情况下,对重锤低落距和轻锤高落距对基础加固效果进行比较。为便于分析,现拟定两种锤重,即重锤W1和轻锤W2,相应的提升高度分别为h1和h2,并设

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a.温度: 温度(temperature)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很大,表现为双重作用:(1)与非酶的化学反应相同,当温度升高,活化分子数增多,酶促反应速度加快,对许多酶来说,温度系数(temperature coefficient)Q10多为1~2,也就是说每增高反应温度10℃,酶反应速度增加1~2倍。(2)由于酶是蛋白质,随着温度升高而使酶逐步变性,即通过酶活力的减少而降低酶的反应速度。以温度(T)为横坐标,酶促反应速度(V)为纵坐标作图,所得曲线为稍有倾斜的钟罩形。曲线顶峰处对应的温度,称为最适温度(optimum temperature)。最适温度是上述温度对酶反应的双重影响的结果,在低于最适温度时,前一种效应为主,在高于最适温度时,后一种效应为主,因而酶活性迅速丧失,反应速度很快下降。动物体内的酶最适温度一般在35~45℃,植物体内的酶最适温度为40~55℃。大部分酶在60℃以上即变性失活,少数酶能耐受较高的温度,如细菌淀粉酶在93℃下活力最高,又如牛胰核糖核酸酶加热到100℃仍不失活。 最适温度不是酶的特征性常数,它不是一个固定值,与酶作用时间的长短有关,酶可以在短时间内耐受较高的温度,然而当酶反应时间较长时,最适温度向温度降低的方向移动。因此,严格地讲,仅仅在酶反应时间已经规定了的情况下,才有最适温度。在实际应用中,将根据酶促反应作用时间的长短,选定不同的最适温度。如果反应时间比较短暂,反应温度可选定的略高一些,这样,反应可迅速完成;若反应进行的时间很长,反应温度就要略低一点,低温下,酶可长时间发挥作用。 各种酶在最适温度范围内,酶活性最强,酶促反应速度最大。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温度每升高10℃,酶促反应速度可以相应提高1~2倍。不同生物体内酶的最适温度不同。如,动物组织中各种酶的最适温度为37~40℃;微生物体内各种酶的最适温度为25~60℃,但也有例外,如黑曲糖化酶的最适温度为62~64℃;巨大芽孢杆菌、短乳酸杆菌、产气杆菌等体内的葡萄糖异构酶的最适温度为80℃;枯草杆菌的液化型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为85~94℃。可见,一些芽孢杆菌的酶的热稳定性较高。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降低酶的催化效率,即降低酶促反应速度。 最适温度在60℃以下的酶,当温度达到60~80℃时,大部分酶被破坏,发生不可逆变性;当温度接近100℃时,酶的催化作用完全丧失。 一般而言,温度越高化学反应越快,但酶是蛋白质,若温度过高会发生变性而失去活性,因而酶促反应一般是随着温度升高反应加快,直至某一温度活性达到最大,超过这一最适温度,由于酶的变性,反应速度会迅速降低。 热对酶活性的影响对食品很重要,如,绿茶是通过把新鲜茶叶热蒸处理而得,经过热处理,使酚酶、脂氧化酶、抗坏血酸氧化酶等失活,以阻止儿茶酚的氧化来保持绿色。红茶的情况正相反,是利用这些酶进行发酵来制备的。

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因素——文献综述

前言 本人毕业设计的论题是《后危机时代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影响因素分析》。早前有些国内外学者对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规划分析,但如今经济已经步入了“后危机时代”,国际贸易保护主义风险加剧,其波动情况值得关注,并且在美联储启动二次量化宽松政策和各国竞相压低本国汇率的外部情况下,中国人民币汇率问题再次被推到了漩涡中心。因此基于“后危机时代”这个大背景,本文的论述对今后把握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情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本文根据早前国内外学者对人民币汇率的研究成果,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大胆地将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情况置于“后危机时代”背景下来进行研究,对当前理论界和学术界的各种观点进行了全面梳理。本文主要查阅了近几年有关人民币汇率、汇率决定理论及人民币汇率理论的文献期刊。

1 后危机时代 1.1后危机时代的概念 所谓后危机时代(后金融危机时代),就是指随着危机的缓和,而而进入相对平稳期。但是由于固有的危机并没有,或是不可能完全解决,而使世界经济等方面仍存在这很多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是缓和与未知的动荡并存的状态。 2009年下半年以来,在全球大规模的经济政策刺激下,世界经济逐渐走出衰退,开始缓慢复苏。主要世界组织和预测机构对世界经济的发展趋于乐观,连续几次上调预测结果。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于2010年1月26日公布的《世界经济展望》中预测2010年全球经济增长3,9%,高于该组织2009年10月预计的3.1%;预计2011年全球经济会继续加速增长,预计增幅,预计增幅为4.3%,也高于上次预计的4.2%。其中,2010年美国增长2.7%,欧元区增长1.0%,日本增长1.7%。在金砖四国中,中国增长10.0%,印度增长7.7%,巴西增长4.7%,俄罗斯增长4.0%。全球经济正在进入好于预期的复苏期,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表现出不同的经济增长速度。预计未来几年,发达国家经济将保持平稳低速增长,发展中国家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报告中显示,2010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2.1%和6.0%,2011年增速将达到2.4%和6.3%。 1.2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发展趋势 一是世界市场比危机之前变得更加拥挤。一些主要发达国家在这次危机后会提高储蓄,减少消费。 二是新兴市场将成为世界经济的主体。危机之后,发达国家将有可能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美国、西欧经济不会衰退或者负增长,但会有一段时间的零增长。而发展中国家势头强劲,中国经济增长速度达到8%,印度明年要达到9%,拉美国家明年会有5%左右的增长。 三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都在回归实体经济。金融永远是和风险相联系的,过去片面强调金融,过度依赖金融。现在各国开始认识到,要积极保持和发展实体经济,才是经济的基础。

关于强夯振动影响范围

关于强夯振动影响范围 一、王铁宏主编 《全国重大工程项目地基处理工程实录》p38页 1、振动破坏区:一般距离夯点10m以内,该区域内的地面振动加速度大于0.5g,振动速度大于5cm/s,振幅大于1.0mm。这样的振动对一般建(构)筑物会造成一定的破坏,但具体对不同的结构形式所造成的破坏程度尚待研究。 2、振动损坏区:距夯点10~30m。该区域内的地面振动加速度大于0.1~0.5g,振动速度大于1~5cm/s,振幅1.0~2.0mm。这重振动对一般单层房屋和临时建筑不会产生破坏,但对正在施工的多层房屋或墙体砌体强度尚未达到设计要求的建(构)筑物可能有一定的损伤。尚待研究的是目前强夯能量越来越高。8000kN·m能量强夯已很普遍,高能级强夯振动的影响显然与低能级强夯振动影响的不同。 3、相对安全区:距离夯点30m以外。此处的振动加速度区小于0.1g,振动速度小于1cm/s,振幅小于0.2mm。这种振动对于精密仪器、仪表、机械、电子计算机的房屋会有一定的影响,可通过加速度测试结果与使用说明对照后进行综合评价,而对一般的建(构)筑物不会造成损坏。 二、江正荣主编 《地基与基础施工手册》p237页 据测试,当夯击能为1000kN·m时,垂直振动加速度为0.2g,建筑物距夯点保持不小于15m的距离,一般不会对建筑物造成损害,降低其承载力和使用寿命。 当夯击能为5000kN·m时,其安全距离为30m。 当夯击能为6000kN·m时,其安全距离为40m。 当受场地限制,不能避开时,靠建筑物的一侧,应考虑采取防振或隔振措施,如开挖深度大于建筑物基础埋深的防振沟等。 三、林宗元主编 《岩土工程治理手册》p59页 通过测试地面振动加速度可以了解强夯振动的影响范围。通常将地面的最大振动加速度为0.98m/s2处(即认为是相当于7度抗震设防烈度)作为设计时振动影响安全距离。但由于强夯振动的周期比地震短得多,强夯产生振动作用的范围也远小于地震的作用范围。所以,强夯施工时,对附近已有建筑物和施工的建筑物的影响肯定要比地震的影响为小。

关于企业创新影响因素的文献综述

2018年5月西部皮革理论与研究 关于企业创新影响因素的文献综述 陈园园 (天津财经大学,天津30000) 摘要:创新是转变发展方式、提升科技生产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核心。这几年来,中国高度重视创新,提出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企业创新作为创新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相关研究已经成为了国内外学者关注的重点。本文通过总 结国内有关企业创新的研究成果,从影响企业创新的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两个角度总结了现有文献。 关键词:企业创新;宏观因素;微观因素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 - 1602 (2018) 10 -0051 -02 创新是转变发展方式、提升科技生产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国 民经济发展的核心。这几年来,中国高度重视创新,提出创新驱动 的发展战略。企业创新作为创新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相关研究 已经成为了国内外学者关注的重点。 1宏观因素 蔡竞和董艳(2016)使用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各 城市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的数据,结合中国工业企业在2005年- 2007年的数据,对区域银行竞争程度对企业创新行为是否会产生影 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银行业的竞争性市场结构对企业的 研发创新具有促进作用,而且这种影响在中小企业更为明显。同时,与国有商业银行以及城市商业银行相比,股份制商业银行可以 更好地推动企业进行研发创新。 史宇鹏和顾全林(2013)在建立理论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了国 家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情况对微观企业中创新投入的影响。结果发 现,公司中存在的知识产权侵权的程度会对公司的研发活动产生较 强的抑制作用,而且通过调查与查处并不能完全消除这种负面影 响。另外,知识产权保护的程度对不同公司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与 国有企业相比,非国有企业受知识产权保护的影响会更大;高竞争 行业的企业也是。 王文春和荣昭(2014)利用1999 -2007年间35个大中型城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数据,研究了房价上涨对新产品的产量和X&D 投入的影响。结果发现:如果房价上涨越快,那么本土企业创新的 趋势就越弱。 吴超鹏和唐莳(2016)对中国各省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执法力度 的不同对上市公司技术创新是否会产生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 表明:如果政府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大,那么可以提高企业的创 新能力,具体表现为企业专利研究的产出和研发投入增加;同时,加强知识产权执法是通过降低研发溢出损失以及减轻外部融资约束 着两种方式来促进企业创新的。 倪骁然和朱玉杰(2016)发现,加强劳动保护可以使企业的创 新创新活动增加。他们以2008年《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为基准,建立了双重差异模型。结果显示,在《劳动合同法》实施以后,劳 动密集型企业的创新投入大幅增加。同时,企业的创新产出也显著 增加。另外,本文的结论在创新需求和竞争程度较高的行业,以及 在民营企业中更为突出。 苏依依和周长辉(2008)吸收和整合了企业行为论与组织生态 学这两个理论,深入探讨了产业集群是否会对企业创新产生促进作 用。首先,从企业行为理论这个角度来看,集群预期为集群公司提 供了绩效评估的基准,这反过来影响了公司的创新决策。其次,从 组织生态学的角度看,集群生态系统的动态演化将影响集群企业对外部环境的感知,从而影响企业的创新决策。同时,他们实证分析 了基于2002 -2003年中关村科技园区高新技术的数据。结果表明,企业绩效低于集群预期,集群企业采用高强度研发的可能性较大。 林炜(2013)运用内生增长模型以及知识生产函数来分析了劳 动力成本上升是否会对公司创新能力产生影响。他利用1998 -2007 年间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进行研究,计算了制造企业的创新能力对 于劳动力成本的激励弹性系数。结果发现,公司的创新能力与劳动 力成本呈现出正向变动的关系。 张峰等(2016)根据2012年世界银行对中国民营制造企业的 调查数据,研究了非正规部门的灰色竞争是否会对企业创新决策产 生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非正规部门的存在以及其灰色竞争行为确 实会阻碍正规企业的自主创新,促使正规企业转向模仿。但与此同 时,企业间的合作创新并没有受到影响。同时,非正规竞争的抑制 作用在监管较严的地区更为严重,而在资源丰富或知识产权保护较 强的地区并不是很严重。 江轩宇(2016)结合实施创新驱动型发展战略和深化我国政府 分权改革的现实背景,讨论了地方国有企业金字塔结构对企业创新 的影响。结果发现,地方国有企业的金字塔结构与企业创新呈现出 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表明政府分权能够有效提高公司的创新能 力。另外,减轻政策负担,增加创新资源,放宽工资控制,增加创 新意愿等措施也是促进企业创新的有效方法。 2&观因 王姝勋等(2017)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以及双重查分法,检验 了2006 -2011年中国上市公司采用期权激励是否会对企业创新产生 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期权激励这一措施增加了公司的专利产量,而且增幅高达30/。进一步研究发现,这一效应在非国有企业以及 期权行权期较长的公司中更加显著。 余琰和李怡宗(2016)分析了以高息委托贷款为代表的影子银 行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年内从事高息委托贷款 使公司未来的专利产出水平和投资水平降低了,同时,未来营业利 润资产收益率较以前更低,而营业外利润资产收益率变得更高。 周黎安和罗凯(2005)运用1985年至1997年的中国省级面板 数据,研究了中国企业规模和创新的地域差别问题。结果发现,在 中国,企业规模能够对创新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但这种关系在非 国有 业更显著。这表明 业 与 业 的关系 立在一定的公司治理结构上。简单的规模化和集团化并不能保证公司 能够 。 鞠晓生等(2013)利用1998年至2008年的数据进行研究,发 现,由于存在较高的调整成本和比较 (下转第53页) 作者简介:陈园园(1994-),女,汉族,江苏盐城人,管理学硕士在读,天津财经大学会计学专业,研究方向:会计理论与方法。 51

强夯法地基处理有效加固深度的分析研究

强夯法地基处理有效加固深度的分析研究 摘要该文对强夯法地基处理有效加固深度的定义、影响因素、计算方法以及适用范围进行了讨论和分析,并对当前强夯法加固地基的有效深度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强夯法有效加固深度计算方法影响因素 1 前言 强夯法又称动力固结法,是法国梅那尔公司于60年代后期创造的一种地基加固方法。强夯法加固地基因其具有设备简单、施工方便、节省材料、经济易行、适用面广、效果显著等诸多优点而得到广泛应用。强夯法虽然在实践中被证实是一种好的地基处理方法,然而到目前为止现场检验有效加固深度的方法和标准还不一致,还没有一套成熟完善的理论和设计计算方法。本文主要讨论强夯法处理地基的有效加固深度的计算方法,对比分析了几种计算方法、关于强夯有效加固深度的主要影响因素。 2 有效加固深度的判别标准 有效加固深度也称有效影响深度,有效加固深度的标准根据不同地基不同加固目的而有所不同。对于以抗震液化为主要目的粉细砂地基,可以取经强夯后不再发生地震液化土层的最大深度;对于以消除湿陷性为目的的湿陷性黄土地基有效加固深度指的是消除黄土湿陷性的深度;对于其他以减小地基沉降为目的的地基,按建筑地基规范关于压缩层厚度的规定,取每米厚土层压缩量占强夯时地面平均沉降的 2.5%之土层深度。总而言之,有效加固深度是指不完全满足工程要求的地基经过加固后达到设计要求的深度,具体的控制指标及其临界值应结合工程要求和土质条件。 从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有效加固深度的判别标准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确定;从原位测试指标来定义,地基土工程性能有明显改变的深度;从现场测量来确定,地基土竖向变形(应变)比较明显的深度。具体指标因工程地质条件的不同会有一定差异。 3有效加固深度的影响因素 下面就几个主要的因素进行分述 (1)夯能的大小与传播方式。夯击能的大小对强夯的有效加固深度具有显著 影响。夯锤夯击产生震动波,震动波向各个方向传播,它是以振动能量体现的,能量越大传播的距离越大,强夯加固的范围就越大。 (2)夯击次数与遍数。夯点下土层的加固一般是由地表慢慢向下发展,同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实验报告(1)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一)实验原理(注:市售a-淀粉酶的最适温度约60 0C): 1 ?淀粉遇碘后,形成紫蓝色的复合物。 2 ?淀粉酶可以使淀粉逐步水解成麦芽糖和葡萄糖,麦芽糖和葡萄糖遇碘后不显色。 (二)方法步骤: 1、取3支试管,编上号(A、B、C),然后分别注入2mL可溶性淀粉溶液; 2、另取3支试管,编上号(a、b、c),然后分别注入1mL新鲜淀粉酶溶液; 3、将装有淀粉溶液和酶溶液的试管分成3组,A和a试管放入热水(约60°C)、B和b放 入沸水,C和c放入冰块中,维持各自的温度5min ; 思考题1、不能只用不同温度处理淀粉溶液或酶溶液,这是为什么 4、分别将淀粉酶溶液注入相同温度下的淀粉溶液中,摇匀后,维持各自的温度5min ; 5、在3支试管中各滴入1-2滴碘液,摇匀后观察这3支试管中溶液颜色变化并记录; 思考题2、在试管A、B、C中分别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思考题3、通过上述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思考题4、在上述实验中,自变量是什么无关变量是什么 思考题5、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是否可以用斐林试剂来检验实验结果 为什么 二、探究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 (一)实验原理:思考题6、请依据下面所列实验操作步骤,写出该实验的实验原理。

思考题7、请在上表中填入你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思考题8、通过上述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思考题9、在上述实验中,自变量是什么无关变量是什么 思考题10、在设计影响酶活性的条件”实验中最关键的一步是什么 1.(多选)在证明酶的催化作用受温度影响的实验时,有学生取两支试管分别将淀粉溶液与唾 液混合后,分别将试管放在冰水、沸水中5min后,待试管冷却后分别加入3滴碘液,结果两支试管都变蓝,证明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此实验的不足之处是

现金股利影响因素 文献综述

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影响因素 文献综述 学号: 姓名: 2017年 10月10日

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影响因素 文献综述 股利政策一直是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长期以来也是公司财务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难点。早在1976年被称之为“股利之谜”,围绕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研究结论层出不穷。 本文通过综合了国内外相关学者的观点,现将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综述如下: 1公司财务状况 Lintner(1956)[1]在分别属于不同行业的 600 家企业中挑选了28 家作为研究样本。他利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了高管们制定现金股利政策时所考虑的因素,最后得出的结论有:企业为了保持稳定的股利政策,在利润是暂时性的波动的情况下,经营者一般不会改变既定的股利政策,除非管理层预计利润的波动是长期的、持续性的,否则他们不会改变既定的股利支付水平。公司的财务状况对现金股利分配是有影响的。 刘星、李豫湘、杨秀苔(1997)[2]最早采用实证分析法深入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他们以 1992 或 1993 年的 30 家沪深两地上市公司为数据样本,运用典则相关分析法及因子分析法对影响股利政策的因素进行检验,认为影响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主要因素及其重要性排序为:公司投资价值、盈利能力、公司长远发展信心和公司资产流动性。在排序过程中,作者把公司的财务状况有关的盈利能力放在了第二位的位置。 吕长江和王克敏(1999)[3]选取了沪深两市 1996、1997、1998 年度支付现金股利的 372 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利用双步骤分析法(因子分析法和逐步回归分析法)进行分析研究,研究发现公司的所有者权益、盈利水平和财务数据指标,比如:流动性指标、资产负债率等因素对我们国家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有重要的影响。此外,现金股利的支付水平也会受股票股利金额影响。

强夯能击及夯后所能的技术指标

强夯能击及夯后所能的技术指标 1、夯击能1000kn.m : 承载力特征值:230Kpa~250Kpa 密实度特征值:0~ -0.4m 93%~95%; -0.4m~ -2m 90%~93%;-2m~ -4m 90%~86% ;-4m~-6m 86%~80% 有效加固深度:5m 有效影响深度:6m 变形模量:≥20Kpa 2、夯击能2000kn.m: 承载力特征值:230Kpa~250Kpa 密实度特征值:0~ -0.4m 93%~95%; -0.4m~ -2m 90%~93%;-2m~ -4m 90%~86% ;-4m~-6m 86%~84% 有效加固深度:6m 有效影响深度:7m 变形模量:≥20Kpa 3、夯击能3000kn.m: 承载力特征值:230Kpa~250Kpa 密实度特征值:0~ -0.4m 93%~95%;-0.4m~ -2m 90%~93%;-2m~ -4m 90%~86% ;-4m~-6m 86%~84%; -6m~-7m84%~80% 有效加固深度:7m 有效影响深度:8m 变形模量:≥20Kpa 4、夯击能4000kn.m: 承载力特征值:230Kpa~250Kpa 密实度特征值:0~ -0.6m 93%~95%; -0.6m~

-3m 90%~93%;-3m~ -6m 90%~88% ;-6m~-8m 88%~86%; -8m~-9m84%~80% 有效加固深度:8m 有效影响深度:9m 变形模量:≥20Kpa 5、夯击能5000kn.m: 承载力特征值:230Kpa~250Kpa 密实度特征值:0~ -0.8m 93%~95%; -0.8~-3m 90%~93%;-3m~ -6m 90%~88% ;-4m~-7m 88%~86%;-7m~-9m84%~80% 有效加固深度:9m 有效影响深度:10m 变形模量:≥20Kpa 6、夯击能6000kn.m: 承载力特征值:230Kpa~250Kpa 密实度特征值:0~ -1m 93%~95%; -1m~ -3m 90%~93%;-3m~ -6m 90%~88% ;-4m~-7m 88%~86%; -7m~-9m84%~82% ;-9m~-11m82%~-80% 有效加固深度:10m 有效影响深度:11m 变形模量:≥20Kpa 7、夯击能8000kn.m: 承载力特征值:230Kpa~250Kpa 密实度特征值:0~ -2m 93%~95%; -2m~ -4m 90%~93%; -4m~ -7m 90%~88% ;-7m~-9m 88%~86%;

实验报告-不同因素对酶的影响

实验报告-不同因素对酶的影响

成绩: 酶的基本性质实验一一底物专一性剂、激活剂和抑制、最适温度 实验名称: 实验类型: 分离鉴定实验 同组学生姓名: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 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 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 七、讨论、心得 I .酶的基本性质——底物专一性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 了解酶的专一性。 2.掌握验证酶的专一性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3.学会排除干扰因素,设计 酶学实验。二、实验基本原理 酶是一种具有催化功能的蛋白质。酶蛋白结构决定了酶的功能——酶的高效性,酶催化的 反应(酶促反应)要比相应的没有催化剂的反应快 103-1017倍。 酶催化作用的一个重要特 点是具有高度的底物专一性,即一种酶只能对某一种底物或一类底物起催化作用,对其他底物 无催化反应。根据各种酶对底物的选择程度不同,它们的专一性可以分为下列几种: 1. 相对专一性 一种酶能够催化一类具有相同化学键或基团的物质进行某种类型的反应。 2. 绝对专一性: 有些酶对底物的要求非常严格只作用于一种底物,而不作用于任何其他 物质。如脲酶只能催化尿素进行水解而生成二氧化碳和氨。如麦芽糖酶只作用于麦芽糖而不作 用其它双糖,淀粉酶只作用于淀粉,而不作用于纤维素。 3.立体异构专一性 有些酶只有 作用于底物的立体异构物中的一种,而对另一种则全无作用。如酵母中的糖酶类只作用于 D-型 糖而不能作用于 L-型的糖。 本实验以唾液淀粉酶、蔗糖酶对淀粉、蔗糖水解反应的催化作 用来观察酶的专一性。采用 Benedict 试剂检测反应产物。 Ben edict 试剂是碱性硫酸铜溶液,具有一定的氧化能力,能与还原性糖的半缩醛羟基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砖红色氧化亚铜沉淀。 Na 2CO+ 2H 2O 2NaOH + fCO CuSO+ 2NaOH Cu (OH ) ■ 2 + Na z SO 还原糖(一CHO or — C=O )+ 2Cu (OH ) 2 CU 2O (砖红色或黄色)+ 2H 2O +糖的氧化产物 在分子结构上,淀粉几乎没有,而蔗糖、棉子糖全无半俪基,它们均无还原性,因此它 们与Ben edict 试剂无呈色反应。 淀粉被淀粉酶水解,产物为葡萄糖;蔗糖和棉子糖被蔗糖 酶水解,其产物为果糖和葡萄糖,它们都为具有自由半缩醛羟基的还原糖,与 Ben edict 试剂共 热,即产生红棕色 Cu2 O 沉淀。本实验以此颜色反应观察淀粉酶、蔗糖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作 用。三、实验材料与试剂 1、实验材料⑴ 蔗糖酶(样品W ):⑵新鲜唾液(含唾液淀粉酶);2、实验试剂⑴ 蔗糖酶液 沖门七穿实验报告 课 程名称:生物化学实验(甲) 专业: 姓名: 学号: 日期: 地点: 指导老师:

强夯影响因素综述

强夯影响因素综述 摘要:本文就强夯施工中的土粒比重、土的含水率、土的密度、夯击面、夯锤重和落距等,做一个综合考虑,分析出各因素对地基处理效果的影响,以供以后施工参考。 关键词:强夯土的特性夯击能夯沉量

图1 各因素相互影响结构图 1.引言 近年来,很多大型土石方工程开始新建,在诸多工程中, 地基处理问题首当其冲,地基问题有很多种,处理方法也有 很多种,其中土基的湿陷性问题尤为常见,而其中的一种处 理方法:强夯,应用的也越来越广泛。湿陷性黄土的垂直大 孔性、松散多孔结构和遇水即降低或消失的土颗粒间的加固 凝聚力,是它发生湿陷的两个内部因素,而压力和水是外部 条件。地基处理的目的是改善土的性质和结构,减小土的渗 水性、压缩性,控制其湿陷性的发生。强夯法就是针对湿陷 性黄土的特性,采用起重机将大吨位的夯锤提升到一定高度,使其自由下落,通过 对地基施加很大的冲击能,使地基强度提高,土的压缩 性降低,消除黄土的湿陷性,以达到地基加固的目的。 重锤冲击致使土颗粒破碎或产生水间的相对移动,使微 结构破坏,从而使孔隙中气体迅速排出或压缩,孔隙体 积减小,从而形成较密实的土体结构。旁边的图2和图 3可以比较形象的给出强夯的效果。 有关强夯的论文有很多,地基土强夯加固的机理较 为复杂,现有的设计计算方法基本上都是经验性或半经验性的,至今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设计计算理论,目前很多工程实用中,通常根据现场试夯结果最后确定正式的强夯施工参数。比如在南水北调中线安阳鹤壁段的地基处理,强夯段的施工过程中,很多都是先选择一个典型处理带,也就是试夯区,进行试夯,试夯结束后,提取地基的相关指标,比如湿陷性系数等,看是否满足要求,如果不能满足要求,再在原有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每遍的夯击间隔一般为3到4周,整个做下来可能要两个多月,严重影响了施工的进度。强夯法在高速公路的修建,水利工程中,应用较为广泛,强夯法本身来说,设备简单,施工工艺简便,工程造价低,施工条件易满足,但是要想准确的把握其施工效果,并非易事。本文就影响强夯的各因素,做一个综合的考虑。 2.影响强夯的主要因素 2.1土的特性对强夯的影响

影响淀粉酶酶活性的因素

影响淀粉酶酶活性的因素 一、目的 了解淀粉在水解过程中遇碘后溶液颜色的变化。观察温度、pH、激活剂与抑制剂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二、原理 人唾液中淀粉酶为α—淀粉,在唾液腺细胞中合成。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淀粉水解,经过一系列被称为糊精的中间产物,最后生成麦芽糖和葡萄糖。 淀粉→紫色糊精→红色糊精→麦芽糖、葡萄糖 淀粉、紫色糊精、红色糊精遇碘后分别呈蓝色、紫色与红色,麦芽糖、葡萄糖遇碘不变色。 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为37-40℃,最适pH为6.8。偏离此最适环境时,酶的活性减弱。 低浓度的氯离子能增加淀粉酶的活性,是它的激活剂。铜离子等金属离子能降低该酶的活性,是它的抑制剂。 三、试剂和仪器 1.碘液:称取2g碘化钾溶于5ml蒸馏水中,再加1g碘。待碘完全溶解后,加蒸馏水295ml,混合均匀后贮存于棕色瓶内。 2.1%淀粉溶液:称取1克可溶性淀粉放入小烧杯中,加少量蒸馏水做成悬浮液。然后在搅拌下注入沸腾的蒸馏水中,继续煮沸1分钟,冷后再加蒸馏水定容至100ml。 3.0.4%的盐酸溶液 4.0.1%的乳酸溶液。 5.1%的碳酸钠溶液。 6.%的氯化钠溶液。 7.%的硫酸铜溶液。 8.仪器:试管试管架吸管玻璃棒白磁板烧杯漏斗恒温水浴量筒冰浴四、操作步骤 1.淀粉酶液的制备:实验者先用蒸馏水嗽口,然后含一口蒸馏水于口中,轻嗽一、二分钟,吐入小烧杯中,用脱脂棉过滤,除去稀释液中可能含有的食物残渣。最后将数人的稀释液混合在一起,再进行过滤,以避免个体差异。 2.pH对酶活性的影响 取4支试管,分别加入0.4%盐酸(pH=1),0.1%乳酸(pH=5),蒸馏水(pH=7),与1%碳酸钠(pH=9)各2毫升,再向以上四支试管中各加入2毫升淀粉溶液及淀粉酶液。混合摇匀后置于37℃水浴中保温。2分钟后,从蒸馏水试管中取出一滴溶液,置于白磁板上,用碘液检查淀粉的水解程度,待蒸馏水试管内的溶液遇碘不再变色后,取出所有的试管,各加碘液2滴,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根据观察结果说明pH对酶活性的影响。 3.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取3支试管各加入3毫升2%淀粉溶液,另取三支试管,各加入1毫升淀粉酶液。将6支试管分为三组,每组中盛放淀粉溶液与淀粉酶液的试管各1支。三组试管分别置于0℃、37℃、70℃的水浴中,5分钟后将各组中的淀粉溶液到入淀粉酶液中,继续保温。2分钟后从37℃试管中取出一滴溶液,置于白磁板上,用碘液检查淀粉的水解程度,待37℃试管内的溶液遇碘不再变色后,取出所有的试管,各加碘液2滴,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根据观察结果说明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4.激活剂与抑制剂对酶活性的影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