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结肠癌的早期表现为大便习惯和性状的改变

1.结肠癌的早期表现为大便习惯和性状的改变

1.结肠癌的早期表现为大便习惯和性状的改变
1.结肠癌的早期表现为大便习惯和性状的改变

1.结肠癌的早期表现为大便习惯和性状的改变

2.夏柯三联症是腹痛、寒战高热、黄疸

3.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典型的病理变化是蛛网膜下腔脓性渗出物堆积

4.门脉性肝硬化典型的病理变化是再生结节及假小叶的形成

5.十二指肠溃疡的典型症状是进食后疼痛可缓解

6.单纯左心衰的典型体征是双肺底可闻及中小水泡音

7.呼吸衰竭患者缺氧的典型表现是发绀

8.十二指肠溃疡的典型症状是进食后疼痛可缓解

9.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典型皮肤损害为面部蝶形红斑

10.纤维蛋白性心包炎典型体征是心包摩擦音

11.内痔早期的典型症状是无痛性、间歇性便后出血

12.上尿路结石的典型症状是活动后绞痛并有血尿

13.食管癌的典型临床症状是进行性吞咽困难

14.念珠菌性阴道炎典型的白带是凝乳块状

15.典型苯丙酮尿症是由于缺乏苯丙氨酸羟化酶

16.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典型实验室检查结果是T4下降,TSH升高

17.动作电位的传导特点呈双向传导

18.动作电位的传导特点是相对于突触传递易疲劳

19.实验中刺激神经纤维,其动作电位传导的特点是呈双向传导

20.特异性投射系统的特点是点对点投射到大脑皮质区域

21.体温昼夜变化的特点是昼夜间呈现周期性波动

22.条件反射的特点是后天训练而建立

23.蛋白质分子中α-螺旋的特点是靠氢键维持的紧密结构

24.急性病毒性肝炎(普通型)的病变特点是肝细胞广泛变性,坏死轻微

25.急性重症型病毒性肝炎的病理变化特点是广泛坏死

26.丁卡因的作用特点为亲脂性高

27.肝素的抗凝血作用特点为在体内、体外均有作用

28.异烟肼的抗菌作用特点是对细胞内结核杆菌也有杀菌作用

29.2型糖尿病的主要特点是大多存在胰岛素抵抗

30.第二心音听诊的特点是心底部听诊最清楚

31..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特点是血清胆红素日升高<85mmol/L

32.早产儿外生殖器特点是男婴阴囊皱褶少

33.早产儿跖纹外观特点是足底纹理少

34.早产儿指甲外现特点是指甲尖未达互指尖

35.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征是有缓慢的2期平台

36.肝硬化的特征性病理变化是假小叶形成

37.结核性病变的特征性细胞是上皮样细胞

38.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其特征性的休征是心尖区舒张期隆隆样杂音

39.符合室性早搏心电图的特征是提前出现的QRS波群,形态宽大畸形

40.符合中枢性瘫痪的临床特征是肌张力增高

41.急进性肾小球炎病理特征为肾小球有大量新月体形成

42.心包填塞的特征性体征是奇脉

43.房间隔缺损特征性的改变是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并固定性分裂

44.医学伦理学的3个特征是实践性、继承性、时代性

正常大便和9种异常大便的特点

正常大便的特点 正常大便的性状和喂养方式有关。吃母乳的婴儿大便呈金黄色,偶尔会微带绿色且比较稀;或呈软膏样,均匀一致,带有酸味且没有泡沫。通常在新生儿期大便次数较多,一般为一天排便2—5次,但有的婴儿会一天排便7—8次。随着孩子月龄的增长,大便次数会逐渐减少,2—3个月后大便次数会减少到每天1—2次。因此,吃母乳的婴儿如果出现大便较稀、次数较多等情况,只要婴儿精神及吃奶情况良好,体重增磅正常,家长就没有必要担忧。如果婴儿吃的是配方奶,那么大便通常呈淡黄色或土黄色,比较干燥、粗糙,如硬膏样,常带有难闻的粪臭味。如果奶中糖量较多,大便可能变软,并略带腐败样臭味,而且每次排便量也较多。有时大便里还混有灰白色的“奶瓣”。 9种异常大便的性状及处理: 1、粪便量少,次数多,呈绿色粘液状。这种情况往往是因为喂养不足引起的,这种大便也称“饥饿性大便”。只要给予足量喂养后,大便就可以转为正常。 2、大便中有大量泡沫,呈深棕色水样,带有明显酸味。这可能是由于婴儿摄入过多的淀粉类食物,如米糊、乳儿糕等,对食物中的糖类不消化所引起的,如果排除孩子肠道感染的可能性,那么父母就应该调整孩子的饮食结构。 3、粪便中水分增多,呈汤样,水与粪便分离,而且排便的次数和量有所增多。这是病态的表现,多见于肠炎、秋季腹泻等病。丢失大量的水分和电解质会引起孩子脱水或电解质紊乱,应该立即带孩子到医院就诊。 4、大便稀,呈黄绿色且带有粘液,有时呈豆腐渣样。这可能是霉菌性肠炎,患有霉菌性肠炎的宝宝同时还会患有鹅口疮,如果孩子有上述的症状,需到医院就诊。 5、大便恶臭如臭鸡蛋味。这是提示孩子蛋白质摄入过量,或蛋白质消化不良。应注意配奶浓度是否过高,进食是否过量,可适当稀释奶液或限制奶量1—2天。如果已经给孩子添加蛋黄、鱼肉等辅食,可以考虑暂时停止添加此类辅食,等到孩子大便恢复正常后再逐步添加辅食。还可以给孩子用点多种维生素制剂,以帮助孩子消化。 6、大便变稀,含较多粘液或混有血液,且排便时婴儿哭闹不安,应该考虑是不是因为细菌性痢疾或其他病原菌而引起的感染性腹泻,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 7、大便为淘米水样,排便无腹痛,婴儿快速出现脱水、抽搐、休克等症状。孩子患霍乱病的可能性比较大,必须立即到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8、大便呈白色或陶土色,且伴有黄疸、瘙痒等症状。首先考虑是胆道梗阻,应该及时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和治疗。延误诊断和治疗会导致永久性肝脏损伤。

大肠癌的早期症状有4表现

大肠癌的早期症状有4表现 当我们不幸患上了大肠癌这种疾病后,肠癌的症状有哪些,肠癌的早期症状有哪些表现,肠癌的治疗方法有哪些,肠癌能治好吗? 大肠癌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1、腹胀、腹痛。原因是由于肠道功能紊乱,或者肠道梗阻而致。部位多集中在中下腹部,多为隐痛或胀痛,还有渐渐加重的趋势。 2、便血,因病变距肛门较近,血色多呈鲜红色或暗红色,且往往是血便分离。只在出血量较多时,才可见大便呈棕红色、果酱样。右半结肠癌病人中有这种,肉眼可见的便血者占36。5%。这也属于大肠癌的早期症状表现。 3、贫血,当长期慢性失血,超过机体造血的代偿功能时,病人即可出现贫血这种,大肠癌的早期症状。肿瘤阻塞,当肿瘤长至相当体积,或浸润肠壁肌层时,可引起肠管狭窄,肠腔变小,肠内容通过受阻。 4、大便习惯和性状改变。直肠癌患者大便次数可增多,但每次排便不多,甚至根本没有粪便,只是排出一些黏液、血液,且有排便不尽的感觉。当大肠肿瘤相对较大且有糜烂、溃疡或感染时,才可能发生大便习惯、次数的改变,以及便秘或不明原因的腹泻。如果癌肿突出向直肠腔内生长,导致肠腔相对狭窄,则排出的大便往往变细、变形,可呈扁形,有时变形的大便上附着一些血丝。 大肠癌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呢? 肠癌的治疗方法1、外科治疗:大肠癌的治疗中的唯一根治方法是早期切除癌肿。探查中如发现已有癌转移,但病变肠曲尚可游离时,原则上即应将大肠癌切除,以免日后发生肠梗阻;另一方面,癌肿常有糜烂、渗血或伴有继发感染,切除后能使全身情况获得改善。对有广泛癌转移者,如病变肠段已不能切除,则应进行造瘘或捷径等姑息手术。 肠癌的治疗方法2、放射治疗:疗效尚不满意。有人认为大肠癌的治疗分为:1。术前放疗可使肿瘤缩小,提高切除率,减少区域性淋巴转移、术中癌细胞的播散及局部复发;2。术后放疗对手术根治病例,如肿瘤已穿透肠壁,侵犯局部淋巴结、淋巴管和血管,或外科手术后有肿瘤残存,但尚无远处转移者,宜作手术后放疗;3。单纯放疗:对晚期直肠癌病例,用小剂量放射治疗,有时能起到暂时止血、止痛的效果。 肠癌的治疗方法3。在大肠癌的治疗方法中还可以选择中西相结合的方式。“五行平衡缓控疗法”此特色疗法坚持中医五行相应、子午流注的整体观、时间观指导诊疗过程,中药与针灸及特色疗法配合,提高预防及治疗的效果。还根据患者体质、病情特点,综合运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以毒攻毒、益气健脾、扶正固本、疏通经络等多种治疗法则。使患者延长生存期限,提高其生存质量,还有缓解患者的症状,减少痛苦,建立自信心等特点。

结肠癌肝转移的典型症状

肝转移是结肠癌最好发的转移部位,有很多患者在初次诊断时就已经伴有肝转移。肝转移是结肠癌的一种特殊状态,且可能转移灶仅局限于肝脏,并不伴有其他地方的转移,所以结肠癌肝转移患者是可以采取手术切除的。 结肠癌肝转移的症状: 1、肠梗阻:左侧结肠癌常并发肠梗阻,时有腹部绞痛,伴有腹胀、肠鸣音亢进等。 2、腹部肿块:结肠癌肝转移晚期时腹部肿块多见于右腹部,提示已到中晚期,肿块表面可有结节感,一般可以推动,但到肿瘤晚期时则固定,合并感染时可有压痛。 3、不同程度的腹痛:常有糜烂、坏死和继发性感染,如发生在右侧则会产生右腹部钝痛,有时出现餐后腹痛。 4、进行性贫血:结肠癌肝转移晚期患者可出现进行性贫血,低热,进行性消瘦,恶液质,肝肿大、浮肿、黄疸和腹水等。 5、肝脏疾病症状:结肠癌肝转移症状会随着癌肿的进一步浸润,表现出一系列肝脏疾病,在一定程度上,结肠癌发生肝脏转移除了表现出肿瘤的普遍症状外,还会表现出转移部位的特殊症状。由于肝脏功能的特异性,也使得结肠癌肝转移的症状表现上会呈现出一定的独特性,如出现肝区疼痛、发热等。 肝转移是影响结肠癌患者预后和生存期的重要因素,虽然能够采用手术切除,但是手术会给患者带来比较大的气血损伤,如果不能及时调理,那么仍然达不到延长生命的治疗效果。所以对于结肠癌肝转移的治疗一定要采用中西医结合,尤其是中医的应用更应该及早贯穿于整个治疗的始终。 目前在临床上比较常用的中医疗法有三联平衡疗法,在治疗的过程中,三联平衡疗法能够扶正培本,调整已经因疾病和其他治疗所致患者机体内环境的失衡,重点治疗肿瘤患者气血不足、气滞血瘀、痰湿结聚等疾病本质,调整机体免疫平衡,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抗癌能力,增强抗病能力,达到延长生命,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治疗病例】 李来双,男,77岁,结肠癌,山西太原 李来双起初出现腹痛、腹胀,20天未见缓解,治疗期间一直在发烧,温度最高时达到38.8℃,经检查最终确诊为结肠癌。由于李来双身体异常虚弱,而且伴有低

通过大便的性状判断宝宝的健康情况

通过大便的性状判断宝宝的健康情况 初为父母如何知道自己刚出生的宝宝的喂食是否得当呢?从大便的性状便能判断宝宝的喂养情况。 吃母乳的孩子大便呈黄色或金黄色,均匀如软膏样,但无臭味,便次较多,一般每天2~4次,有的多达7~8次,这叫做生理性腹泻。父母不必担心,这都属于正常现象,到小孩长到一定时期这种腹泻会自动消失。用牛奶喂养的孩子大便较少,每天便次在1~2次,稍有臭味。 刚刚生下来的小孩,即使没有吃进一点东西,一般在生后10~12小时之后会拉黑绿色胎便。在喂奶3~4天后,大便呈黄绿色,这叫做过渡期的大便,之后是逐渐呈黄色粪便。如果婴儿生后24小时内没有胎便排泄,或4~5天左右仍无正常大便排出,应及时请医生检查。 有的婴幼儿大便次数多而量较少,又多呈绿色粘液状。其中奶瓣较少,说明孩子食量过大,应逐渐减少奶量。也有的减少奶量后仍腹泻,这可能就是饥饿性腹泻,应适当增加奶量。 用牛奶喂养的小孩如果出现大便过硬、臭味大时,表明牛奶喂量过多,糖分少,应在奶中加些糖;如糖分过量,则婴儿大便带泡沫,便较稀呈黄色,酸味重,则应适当减少糖量,增加奶量。 如果婴幼儿出生起一直排灰白色便,从没有黄色便,而小便呈黄色时,很可能为先天性胆道梗阻所致。婴幼儿肠道感染时,大便次数多,稀便或水样便,便臭带粘液,多出现呕吐、厌食、发热甚至脱水,均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检查。 婴幼儿大便的次数和质地常常反映其消化功能的状况,家长若能重视对婴幼儿大便的质地、色样和次数的观察,正确地识别正常和异常的大便,有助于早期发现宝宝消化道的异常,为诊断疾病提供有价值的线索。 正常大便 1、胎便胎便的主要成分是水,大约占了72%,由胎儿肠道脱落的上皮细胞、胆汁、浓缩的消化液及吞入的羊水组成,出生后几小时内(一般10小时内)首次排出胎粪,呈墨绿色、有点发亮,很像夏天路面上被烈日晒溶了的柏油,无臭味,进食后2_3日内逐渐过渡为婴儿正常粪便。 2、母乳喂养儿粪便呈金黄色,多为均匀糊状,偶有细小乳凝块,有酸味,每日2_3次。即使每天大便达到3_5次,但大便不含太多的水分,呈糊状,也可视为正常。 3、人工喂养儿粪便以牛奶(包括奶粉)、羊奶喂养的婴儿,粪便呈淡黄色,大多成形,

结肠癌的护理

结肠癌病人的护理 一、结肠癌的病因 结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仅次于胃癌和食道癌的。好发年龄一般在50岁以上,男性比女性多,男女之比为2:1。结肠癌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主要有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癌前疾病、及其他疾病有明显的关系。 一、环境因素结肠癌的发病与生活习惯饮食有关,特别是饮食。高脂肪饮食和食物纤维不足是发病的主要原因。高脂肪饮食,特别是含有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可促进肝中胆固醇和胆酸的合成,进入肠腔内增加,结肠细菌作用使之转变成胆固醇代谢物及次胆酸,有致癌的作用。 二、遗传因素遗传因素是结肠癌的发病原因之一。家族史:一级亲属得过结直肠癌的,其下一代在一生中患此病比普通人群要多。大约1|4的新发病人有结直肠癌的家族史。 三、炎症性肠病患溃疡性结肠炎的病人比普通人得结肠癌要高得多,多见于幼年发病病变范围广病程长的患者,癌变常发生在扁平粘膜。炎症的增生性病变的发展过程中,常可伴有息肉形成,进一步发展为肠癌;克隆氏(Crohn)病时,有结肠、直肠受累者也能引起癌变。克隆氏病或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会是常人的30倍 四、血吸虫病、血吸虫流行区和非流行区的结肠癌发病率与死亡率有明显区别,过去认为慢性血吸虫病患者,因肠壁血吸虫卵沉积与毒素刺激,导致大肠粘膜慢性溃疡,炎性息肉等,进而引起癌变。 五、息肉大部分结肠癌是从小的癌前病变发展而来的,发病的主要诱因是不良息肉。其中绒毛样腺瘤样息肉更容易发展成癌,癌变得发生率为25%左右;管状腺瘤样息肉恶变率为3%左右. 六、有关资料报道了胆囊切除术后结肠癌的发病率也在增高,有关学者认为与次级胆酸进入肠腔增加有关系。 二、结肠癌病理与分型 根据肿瘤的大体形态可区分为: 1.肿块型:肿瘤向肠腔内生长,好发于右侧结肠,特别是盲肠。 2.浸润型:沿肠壁浸润,容易引起肠腔狭窄和肠梗阻,多发生于左侧结肠。 3.溃疡型:其特点是向肠壁深层生长并向周围浸润,是结肠癌常见类型 显微镜下组织学分类较常见的为:①腺癌:占结肠癌的大多数。②粘液癌:预后较腺癌差。 ③未分化癌:易侵入小血管和淋巴管,预后最差。 三、结肠癌的转移途径\临床分期 主要有淋巴转移、血行转移和侵润与种植等方式: 1.大肠癌扩散的特点一般沿肠管横轴呈环状侵润,并向肠壁深层发展,沿纵轴上下扩散较慢,且累及肠段一般不超过10公分。癌侵及浆膜后,常与周围组织、邻近脏器及腹膜粘连。 2.结肠癌的淋巴转移 3.血行转移 4.侵润与种植 临床分期 Ⅰ期(Dukes A期):癌局限于肠壁内 A0期:癌局限于粘膜 A1期:癌局限于粘膜下层

结肠癌规范化诊疗指南.doc

结肠癌规范化诊疗指南(试行 )

1范围 本指南规定了结肠癌的规范化诊治流程、诊断依据、诊断和 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及治疗方案。 本指南适用于农村重大疾病医疗保障工作定点医院对结肠癌 的诊断和治疗。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 HNPCC):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综合征,又称lynch综合征。 3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指南。 CEA:(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癌胚抗原

4诊治流程图 拟诊结肠癌病例结肠癌门诊继续随访 气钡双重对比造影纤维结肠镜、组织或及 X 线摄片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 病理学检测 确定诊断排除诊断可根治性切除术前评估不可根治性切除有梗阻、出血、穿孔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再次评估可切除放、化疗姑息性手术 随访 5诊断依据 5.1病因 结肠癌的发病原因尚未完全阐明,导致结肠癌发生的因素可 归纳为: 5.1.1环境因素 饮食习惯、肠道细菌、化学致癌物质、土壤中缺钼和硒。 5.1.2内在因素 基因变异、腺瘤、血吸虫性结肠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5.2高危人群

5.2.1有便血、便频、大便带粘液、腹痛等肠道症状的人。 5.2.2大肠癌高发区的中、老年人。 5.2.3大肠腺瘤患者。 5.2.4有大肠癌病史者。 5.2.5大肠癌患者的家庭成员。 5.2.6家族性大肠腺瘤病患者。 5.2.7溃疡性结肠炎患者。 5.2.8 Crohn病患者。 5.2.9有盆腔放射治疗史者。 5.3临床表现及体征 5.3.1症状 右侧结肠癌患者临床上常表现有原因不明的贫血、乏力、消 瘦、低热等。早期偶有腹部隐痛不适,后期在60%~70%病人中可扪及右侧腹部质硬肿块。 左侧结肠癌患者早期临床上可表现有排便习惯改变,可出现 便频、便秘或便频与便秘交替。肿瘤生长致管腔狭窄甚至完全阻 塞,可引起肠梗阻表现,约10 %的患者可表现为急性肠梗阻或慢 性肠梗阻症状。 右侧结肠癌患者临床表现出现的频度依次以腹部肿块、腹痛 及贫血最为多见。左侧结肠癌患者则依次以便血、腹痛及便频最 为多见。 5.3.2 直肠指诊

大肠癌初筛工作总结

大肠癌初筛工作总结 局部征象尤应注意肠梗阻、腹块及腹部压痛体征。由于绝大多数大肠癌发生于直肠及乙状结肠,故直肠指检应必不可少。凡遇患者有便血、大便习性改变、大便变形等症状,均应进行直肠指检。检查时了解肛门或直肠有无狭窄,指套是否沾有血液,如触及肿块,应明确其部位、形态、病灶范围,基底部的活动及其二与邻近器官的关系。 (三)、大肠癌早期诊断及其人群普查的评价如前所述,大肠癌发病率逐年上升,死亡率高,5年生存率与Dukes分期密切相关。由于大肠癌的病因未明,因此生存率的提高有赖于二级预防,即早期诊断大肠癌。早期诊断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早期发现,二是早期确诊。目前由于纤维结肠镜的广泛应用,内镜病理组织取材活检变得十分简便易行,因此确诊癌前病变或早期癌并不十分困难。而大肠癌早期发现尚面临着多方面的障碍。主要是早期大肠癌常症状隐匿,前来就诊者往往癌肿已届晚期;此外,目前尚缺乏特异的早期癌诊断的实验室检查方法。通过对无症状人群进行普查或对有大肠癌家族史或确诊有癌前病变的患者进行监测是发现早期癌的重要途径。由于癌的确诊常依赖于纤维结肠镜检查和病理活检,因此,任何形式的普查必须考虑工作量、经济花费及社会承受力。进行初筛试验缩小高危人群可弥补纤维结肠镜在应用上的不足,即使单纯从筛检效率考虑,初筛试验亦能提高纤维结肠镜的检出效果,例如在万余人的普查中,我们对比观察了单纯乙状结肠镜及免疫潜血-肠镜序贯普查的结果,发现经初筛

试验后,可使乙状结肠镜对癌的检出率先0.14%上升到0.43%。作为大肠癌初筛试验不仅要求方法敏感、特异,而且必须是简单易行,经济实用。至今为止,已有多种方法已试用于大肠癌的实验诊断,但绝大多数难以符合上述要求,这是因为多数诊断指标只是在大肠癌患者与对照患者间有平均值的差异,但它们并不特异,难以确立癌肿的诊断阈值,对于早期癌往往不敏感。从世界范围内的大肠癌普查资料来看,目前用于普查的初筛试验主要为便潜血试验及近年开发的直肠粘液T抗原检测。此外应用单克隆抗体检测血液或粪便中大肠癌相关抗原正在小范围内普查人群中试用。便潜血试验方法较多。化学潜血试验方法简便,但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假阳性(如进食肉类、新鲜水果、蔬菜、铁剂、阿司匹林等)和假阴性(如粪便留置过久、肠腔内血红蛋白分解、服用抗氧化剂如维生素C等)。免疫测定法是继化学潜血试验后第二代大肠癌筛检试验,其突出优点是特异性强,不受食物及药物干扰。早期的研究是琼脂免疫扩散法,但我们在应用中发现该法的特异性虽好,但对癌检出的敏感性并不比化学法优越。继后我们相继比较了反向间接血凝试验、免疫胶乳试验及SPA协同凝集试验等。其原理都是将人血红蛋白抗体包被在载体上,结果发现SPA免疫潜血试验可大大提高潜血检出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我们在8233例普查中,发现阳性患者934例,其中检出4例大肠癌,3例为早期癌。值得提出的是SPA试验是以含A蛋白的葡萄球菌作载体,抗体标记无需纯化及复杂处理,操作时只需现场采粪液一滴与SPA 试剂混匀,在1~3min内便可出现稳定结果,因此十分适合普查。值

怎样辨别异常大便

初为父母如何知道自己刚出生的宝宝的喂食是否得当呢?从大便的性状便能判断宝宝的喂养情况。 吃母乳的孩子大便呈黄色或金黄色,均匀如软膏样,但无臭味,便次较多,一般每天2~4次,有的多达7~8次,这叫做生理性腹泻。父母不必担心,这都属于正常现象,到小孩长到一定时期这种腹泻会自动消失。用牛奶喂养的孩子大便较少,每天便次在1~2次,稍有臭味。 刚刚生下来的小孩,即使没有吃进一点东西,一般在生后10~12小时之后会拉黑绿色胎便。在喂奶3~4天后,大便呈黄绿色,这叫做过渡期的大便,之后是逐渐呈黄色粪便。如果婴儿生后24小时内没有胎便排泄,或4~5天左右仍无正常大便排出,应及时请医生检查。 有的婴幼儿大便次数多而量较少,又多呈绿色粘液状。其中奶瓣较少,说明孩子食量过大,应逐渐减少奶量。也有的减少奶量后仍腹泻,这可能就是饥饿性腹泻,应适当增加奶量。 用牛奶喂养的小孩如果出现大便过硬、臭味大时,表明牛奶喂量过多,糖分少,应在奶中加些糖;如糖分过量,则婴儿大便带泡沫,便较稀呈黄色,酸味重,则应适当减少糖量,增加奶量。 如果婴幼儿出生起一直排灰白色便,从没有黄色便,而小便呈黄色时,很可能为先天性胆道梗阻所致。婴幼儿肠道感染时,大便次数多,稀便或水样便,便臭带粘液,多出现呕吐、厌食、发热甚至脱水,均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检查。 婴幼儿大便的次数和质地常常反映其消化功能的状况,家长若能重视对婴幼儿大便的质地、色样和次数的观察,正确地识别正常和异常的大便,有助于早期发现宝宝消化道的异常,为诊断疾病提供有价值的线索。 正常大便 1、胎便胎便的主要成分是水,大约占了72%,由胎儿肠道脱落的上皮细胞、胆汁、浓缩的消化液及吞入的羊水组成,出生后几小时内(一般10小时内)首次排出胎粪,呈墨绿色、有点发亮,很像夏天路面上被烈日晒溶了的柏油,无臭味,进食后2_3日内逐渐过渡为婴儿正常粪便。 2、母乳喂养儿粪便呈金黄色,多为均匀糊状,偶有细小乳凝块,有酸味,每日2_3次。即使每天大便达到3_5次,但大便不含太多的水分,呈糊状,也可视为正常。 3、人工喂养儿粪便以牛奶(包括奶粉)、羊奶喂养的婴儿,粪便呈淡黄色,大多成形,含乳凝块较多,为碱性或中性,量多、较臭,每日1_2次。

大肠癌试题试题(含答案)

大肠癌试题 一、选择题 A1型题 1.结、直肠癌改良的Dukes B1期是指: A.癌肿局限于粘膜层 B.癌肿侵入肌层而无淋巴结转移 C.癌肿穿透肌层而无不淋巴结转移 D.癌肿在肠壁内淋巴结已有转移 E.癌肿已穿透肠壁,淋巴结有转移 2.直肠癌被误诊的主要原因是: A.早期症状不明显 B.可疑病例未作直肠镜检 C.可疑病例未作直肠指检 D.可疑病例未作钡灌肠 E.未经常作大便隐血试验 3.直肠癌最重要的诊断方法是: A.钡剂灌肠X线检查 B.CEA测定 C.纤维结肠镜检查 D.腹部B超 E.直肠指诊 4.关于结肠癌,下列哪项是错误的?C A.结肠癌可伴有贫血和发热 B.根据肿瘤形态,可分为肿块型,浸润型 .溃疡型 C.左半结肠癌以全身中毒症状为主 D.结肠癌的血行转移,多转移至肝 E.结肠癌淋巴转移首先转移到结肠旁淋巴结 5.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时,下列措施中哪项不恰当? D A.注意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 B.注意腹部情况,预计病变严重程度,早插胃管,进行胃肠减压 C.稍准备好便手术,先作横结肠造口术,二期再作左半结肠切除吻合术D.胃肠减压后,待梗阻解除便作左半结肠切除术 E.急诊作心电图.血生化等检查,应初步纠正酸中毒后手术 6.下列哪项不符合左半结肠癌的临床表现? C A.常发生低位急性肠梗阻 B. 肠刺激症症状可较早发生 C. 常伴有明显贫血 D.腹部可扪及肿块 E. 常便血 7.结肠癌Dukes分期中B期是指 C A.癌达粘膜下层 B.癌累及肠壁肌层 C.癌穿透肠壁,无淋巴结转移 D.有淋巴结转移,仅局限于结肠旁淋巴结

E.有淋巴结转移,至系膜和系膜根部淋巴结。 A2型题 8.男,45岁,右中上腹持续性隐痛3个月,逐渐食欲不振,消瘦乏力,近1个月来解稀 便2-3次/天,贫血。查:中腹可扪及可移动的肿块,血红蛋白80g/L,大便隐血试验(++)。 首先考虑的诊断是: A.肠结核 B.胆囊癌 C.结肠息肉病 D.克隆病 E.右半结肠癌 9.女,50岁,右下腹隐痛月余。查:右下腹可扪及一移动性肿块,钡灌肠示该处充盈缺 损,血红蛋白85g/L,大便隐血试验(++)。可诊断为: A.结肠癌 B.结肠巨大息肉 C.克隆病 D.回盲部结核(增殖型) E.直肠癌 10.男,28岁,近半年来腹泻与便秘交替发生,近3个月来腹部隐痛,近2天解鲜血便, 腹部触诊和直肠指诊末发现肿块,钡灌肠示降结肠肠壁僵硬,可见充盈缺损。应诊断为:A.乙状结肠癌 B.直肠壶腹癌 C.肠结核 D.溃疡性结肠炎(增殖型) E.降结肠癌 11.男,55岁,阵发性腹痛月余。经常便秘,大便偶带血或粘浴液,以往曾有腹部手术 史,体查:腹膨隆,全腹轻压痛,未扪及肿块,肠鸣音增多,直肠指诊阴性。X线检查:乙状结肠段局限性充盈缺损,粘膜破坏,肠壁僵硬。应诊断为: A.直肠癌 B.慢性痢疾 C.乙状结肠癌 D.肠粘连 E.溃疡性结肠炎 12.男,72岁,因乏力,消瘦近一年而来院就诊,查体:贫血貌、消瘦,右下腹可扪及 一4cm×3cm大小的肿块,界清,质硬,无明显压痛,纤维结肠镜检查提示为盲肠癌,对该患者行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应包括下述范围,除了 A.右半横结构 B.升结肠 C.盲肠 D.左半横结肠 E.长约15~20cm的回肠末段 13.女,60岁,解脓血便2个月。近3天后腹胀、腹痛,呕吐1次。腹部检查:满腹压 痛,无明显肌紧张与反跳痛,有气过水声。立位腹部平片有3个液平面,肠管胀气,钡灌肠示降结肠有充盈缺损区。应诊断为: A.肠套叠

最新肿瘤学试题库大肠癌

大肠癌 1.结、直肠癌改良的Dukes B1期是指:B(3. 2.1) A.癌肿局限于粘膜层 B.癌肿侵入肌层而无淋巴结转移 C.癌肿穿透肌层而无不淋巴结转移 D.癌肿在肠壁内淋巴结已有转移 E.癌肿已穿透肠壁,淋巴结有转移 2.直肠癌被误诊的主要原因是:C(5.2.1) A.早期症状不明显 B.可疑病例未作直肠镜检 C.可疑病例未作直肠指检 D.可疑病例未作钡灌肠 E.未经常作大便隐血试验 3.直肠癌最重要的诊断方法是: E(5.1.1) A.钡剂灌肠X线检查 B.CEA测定 C.纤维结肠镜检查 D.腹部B超 E.直肠指诊 4.关于结肠癌,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C(3.2.1) A.结肠癌可伴有贫血和发热 B.根据肿瘤形态,可分为肿块型,浸润型 .溃疡型 C.左半结肠癌以全身中毒症状为主 D.结肠癌的血行转移,多转移至肝 E.结肠癌淋巴转移首先转移到结肠旁淋巴结 5.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时,下列措施中哪项不恰当?D( 6.3.2)A.注意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 B.注意腹部情况,预计病变严重程度,早插胃管,进行胃肠减压 C.稍准备好便手术,先作横结肠造口术,二期再作左半结肠切除吻合术D.胃肠减压后,待梗阻解除便作左半结肠切除术 E.急诊作心电图.血生化等检查,应初步纠正酸中毒后手术 6.下列哪项不符合左半结肠癌的临床表现? C(3.2.1) A.常发生低位急性肠梗阻 B. 肠刺激症症状可较早发生 C. 常伴有明显贫血 D.腹部可扪及肿块 E. 常便血 7.结肠癌Dukes分期中B期是指 C(3.3.2) A.癌达粘膜下层 B.癌累及肠壁肌层 C.癌穿透肠壁,无淋巴结转移 D.有淋巴结转移,仅局限于结肠旁淋巴结 E.有淋巴结转移,至系膜和系膜根部淋巴结。 A2型题

结肠癌

结肠癌的护理 摘要 本文通过了解结肠癌的定义与分期、发病原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疾病检查、疾病治疗及照护重点,来更好的指导临床工作,使临床更完善、对病人的护理更优质化。 前言 结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好发年龄41-50岁。是西欧、北美等发达国家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我国九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在过去30多年的时间里,包括我国在内的多数国家或地区结肠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在我国,因结肠癌死亡者,男性居恶性肿瘤死亡的第5位,女性居第6位。从流行病学的观点看,结肠癌的发病与社会环境、生活方式(尤其是饮食习惯、缺乏体力活动)、遗传因素有关。年龄、结直肠息肉史、溃疡性结肠炎及胆囊切除史也是结肠癌的高危因素。 文献查证 一、结肠癌的定义与分期 (一)、定义:结肠上皮黏膜细胞因长期处在不正常内在环境,或外在环境的刺激下,导致基因多重突变,易引发结肠癌,通常是腺癌。 (二)、分类: 1、根据肿瘤的大体形态可分为: (1)、肿块型:肿瘤向肠腔生长,易发生溃疡。恶性程度较低,转移较晚。好发于右侧结肠,尤其是回盲部。1] (2)、浸润型:肿瘤沿肠壁呈环状浸润,易致肠腔狭窄或梗阻,转移较早,好发生于左侧结肠,特别是乙状结肠。1]

(3)、溃疡型:肿瘤想、向、肠壁深层生长并向四周浸润,早期可有溃疡,边缘隆起,中央凹陷,表面糜烂,易出血或穿孔;转移较早,恶性程度高,是结肠癌最常见类型。 (三)临床病理分期: A期:癌肿局限于肠壁,可分为三个期:A1:癌肿侵及粘膜下层;A2;癌肿侵及肠壁浅表肌层;A3:癌肿侵及肠壁深肌层。 B期:癌肿穿透肠壁或侵及肠壁外组织、器官,尚可整块切除,无淋巴结转移。C期:癌肿侵及肠壁任何一层,但有淋巴结转移。 D期:有远处转移或腹腔转移,或广泛侵及邻近器官无法切除。 二、结肠癌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一)饮食和运动:与高脂高蛋白低纤维食物有关。 1.脂肪刺激胆汁分泌,胆汁和脂肪酸在肠道厌氧菌的作用下,形成致癌因子。 2.动物蛋白中的氨基酸分解后产生致癌物。低纤维饮食导致形成粪便的物质减 少,肠蠕动减慢,增加了粪便和肠粘膜的接触时间。 3.过多食入腌制食品可增加肠道中的致癌物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缺乏均可能 增加大肠癌的发病率。 4.缺乏适度的体力劳动,导致肠蠕动功能下降,肠道菌群改变,肠道中的和胆 盐含量增加,以致引起或加重肠粘膜损害。 (二)遗传因素:20%-30%的大肠癌病人存在家族史,常见的有家族性息肉病和家 族性息肉结肠癌直肠癌综合征。 (三)癌前病变:多数大肠癌来自腺癌病变,其中以绒毛状腺瘤及家族性息肉病 变率最高;近年来大肠的某些慢性炎症改变,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 病及血吸虫肉芽肿也被列入癌前病变。 三、结肠癌的临床表现 早期多无明显的症状,随着病程发展可出现一系列症状: (一)排便习惯与粪便性状的改变,常是最早出现的症状。多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腹泻、便秘、便中带血或脓、粘液。

肠癌的晚期症状

肠癌的晚期症状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各式各样的美食都会出现在百姓的餐桌之上,但是吃的太好也不是件很好的事情了,随之而来的就是肠癌的发病率的提高了,尤其是四五十岁年龄的人,大肠癌的发生与饮食有着很大的关系,高脂肪的食物吃的太多,低纤维素的食物吃的太少,另外不规律的生活方式和遗传也有一定的关系。 肠癌分为直肠癌和结肠癌,每一种的病症表现都不太一样的,肠癌一般在早起时候没有什么明显的症状,很多人发现的时候都是晚期了,只能通过手术,放射,或者其它的辅助治疗才能控制住病情,所以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大肠癌在晚期的症状都有哪些吧。 ★临床表现 大肠癌早期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仅感不适、消化不良、大便潜血等。随着癌肿发展,症状逐渐出现,表现为大便习惯改

变、腹痛、便血、腹部包块、肠梗阻等,伴或不伴贫血、发热和消瘦等全身症状。肿瘤因转移、浸润可引起受累器官的改变。大肠癌因其发部位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及体征。 ★1.右半结肠癌 右半结肠的主要临床症状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贫血、疲劳、腹痛。右半结肠癌导致缺铁性贫血,表现疲劳、乏力、气短等症状。右半结肠因肠腔宽大,肿瘤生长至一定体积才会出现腹部症状,这也是肿瘤确诊时,分期较晚的主要原因之一。 ★2.左半结肠癌 左半结肠肠腔较右半结肠肠腔窄,左半结肠癌更容易引起完全或部分性肠梗阻。肠阻塞导致大便习惯改变,出现便秘、便血、腹泻、腹痛、腹部痉挛、腹胀等。带有新鲜出血的大便表明肿瘤位于左半结肠末端或直肠。病期的确诊常早于右半结肠癌。

★3.直肠癌 直肠癌的主要临床症状为便血、排便习惯的改变及梗阻。癌肿部位较低、粪块较硬者,易受粪块摩擦引起出血,多为鲜红或暗红色,不与成形粪便混和或附于粪柱表面,误诊为“痔”出血。病灶刺激和肿块溃疡的继发性感染,不断引起排便反射,易被误诊为“肠炎”或“菌痢”。癌肿环状生长者,导致肠腔缩窄,早期表现为粪柱变形、变细,晚期表现为不全性梗阻。 ★4.肿瘤浸润及转移症 大肠癌最常见的浸润形式是局部侵犯,肿瘤侵及周围组织或器官,造成相应的临床症状。肛门失禁、下腹及腰骶部持续疼痛是直肠癌侵及骶神经丛所致。肿瘤细胞种植转移到腹盆腔,形成相应的症状和体征,直肠指检可在膀胱直肠窝或子宫直肠窝内扪及块物,肿瘤在腹盆腔内广泛种植转移,形成腹腔积液。大肠癌的远处转移主要有两种方式:淋巴转移和血行转移。肿瘤细胞通过淋巴管转移至淋巴结,也可通过血行转移至肝脏、肺部、骨等

发生结肠癌的五大症状

结肠癌是肠道的常见癌症,影响着不少人的健康生活。想要更加深入地了解结肠癌,除了知道结肠癌的发生原因之外,其表现症状也是需要关注的。那么,结肠癌的发生有哪些症状?接下来就跟着成都新世纪肛肠医院一起来了解一下。 五大症状提醒你发生结肠癌 1、大便出血:直肠癌主要的临床表现为便血及排便习惯改变。便血是直肠癌患者最常见的症状,多呈鲜血或暗红色血液。排便习惯改变同样是直肠癌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之一。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的增多,每日数次至十数次,多者甚至每日数十次,每次仅排少量的血液及粘液便,多伴持续性肛门坠胀感及排便不尽感。大便常变细、变形,甚至有排便困难及便闭。 2、贫血、腹痛、全身乏力与消瘦:右半结肠癌常表现出腹部肿块、贫血、腹痛、全身乏力与消瘦等症状。腹痛亦是右半结肠癌患者就诊的主要症状之一。便血与贫血是右半结肠癌的较常见的症状。 3、大便有粘液或脓血便:便血是左半结肠癌最常见的症状,约占75%。常表现为粪便表面带有暗红色血,易被患者发现而引起重视。也可出现粘液便或粘液脓血便。 4、肛门肿物脱出:肿物脱出是指肛缘有肿物隆起或肛管直肠内肿物脱出肛门外,有的便时脱出,便后能自行回纳入肛门内;有的则便后不能回纳或经常性在肛门外。很多人会把它当成痔疮,其实很多疾病都有可能引起肛门肿物脱出,例如直肠息肉、直肠肿瘤等。

5、长期腹泻:在多数人看来,腹泻不算个病,但事实上,长期不愈的腹泻背后,可能隐藏大肠、胃、肝及胰腺四个部位的恶性肿瘤危险。大肠肿瘤1/4患者存在腹泻症状,有此症状后,一定要及时就医。 在临床上被划分为早、中、晚三期,不同时期的肠癌具有不同的临床表现。 1、肠癌早期症状: 早期肠癌患者在临床上以便血为主,其次是大便习惯改变、排便不尽感、里急后重等,此外还极易引起梗阻现象,产生肠道刺激症状等。肠癌有很多突出的临床表现,患者在生活中还需多加注意。 2、大便习惯改变是中晚期的肠癌的症状: 由于直肠肿块及其产生的分泌物,可产生肠道刺激症状,导致患者出现便秘频繁、排便不尽感、里急后重等症状,此时粪便形状也发生了改变,大便越来越细。 3、全身恶质病变是晚期肠癌的症状: 肠癌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长期患病,患者最易出现的症状便是全身恶质病变,除此之外,患者还极易出现不明原因的贫血、消瘦、乏力、食欲减退等病症,在出现这些症状或者这些症状加重的时候,一定要尽早到医院进行检查,以便对疾病进行确诊。

左右半结肠癌症状特点不同

结肠基于胚胎发育、血液供应、解剖和功能等的差异,可将其分为右半结肠(盲肠、升结肠和横结肠右半部)和左半结肠(横结肠左半部、降结肠和乙状结肠)。结肠癌由于发生部位不同,临床症状及体征也各异,应当注意鉴别。 右半结肠发生于胚胎的中原肠,血液由肠系膜上动脉供应,静脉血经肠系膜上静脉主要回流入右半肝,故右半结肠癌多转移到右半肝;而左半结肠发生于胚胎后原肠,血液由肠系膜下动脉供应,静脉血经由肠系膜下静脉进入脾静脉,再经门静脉到左半肝,故左半结肠癌比较易发生左半肝转移。 右半结肠肠腔较大,肠壁薄易扩张,生理功能是吸收水、电解质及部分葡萄糖,肠内容物多呈液态或半液态,所以右半结肠癌不易发生肠梗阻;而左半结肠肠腔狭小,生理功能主要是吸收水分及贮存大便,所以肠内容物成形且较干硬呈半固态。 原发癌肿多为浸润型硬癌,环状生长,故左半结肠癌临床上有近一半的病人表现为肠梗阻。而这种肠梗阻的出现往往是渐进性的,病变早期仅有大便习惯改变,随着病情的发展,环状生长的肿瘤导致肠腔缩窄而出现便秘症状。尔后缩窄上端肠腔积液增多,肠蠕动增强,故便秘后又可出现腹泻,常为两者交替出现。肿瘤再进一步发展引起完全性肠梗阻,临床上表现为恶心呕吐、腹胀、痉挛性腹痛、肠鸣音亢进及无排便排气等症状。 右半结肠血供丰富,结肠癌肿生长快,瘤体大,故80%的病人可于右腹部触及肿块,回盲部肿块尤为常见。由于癌肿侵及血管,常发生中央性缺血性坏死脱落,导致溃烂出血,早期出血不多时表现为大便隐血,以后出血渐多大便呈暗红或酱色。 癌性溃疡继发感染,致肠粘液分泌增加,临床上出现粘液血便及贫血。而左半结肠患者因肿瘤坏死继发出血,可出现粘液血便或血便,但量一般较少,且血与大便相混合,色泽呈暗红或鲜红色,大出血者少见。 右半结肠癌早期70%-80%的病人常有饭后右侧腹部隐痛和胀痛,活动加剧,偶尔为阵发性,出现类似慢性胆囊炎或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阑尾炎等症状,易造成误诊。癌肿中心性坏死继发感染,毒血症状显著,临床上常表现为消瘦、虚弱、食欲减退、发热等全身中毒症状。而左半结肠癌在早期就可出现大便改变及梗阻症状,且比右半结肠癌多1倍左右,因此该类病人就诊往往较右半结肠为早。

怎样辨别异常大便

初为父母如何知道自己刚出生的宝宝的喂食是否得当呢从大便的性状便能判断宝宝的喂养情况。 吃母乳的孩子大便呈黄色或金黄色,均匀如软膏样,但无臭味,便次较多,一般每天2~4次,有的多达7~8次,这叫做生理性腹泻。父母不必担心,这都属于正常现象,到小孩长到一定时期这种腹泻会自动消失。用牛奶喂养的孩子大便较少,每天便次在1~2次,稍有臭味。 刚刚生下来的小孩,即使没有吃进一点东西,一般在生后10~12小时之后会拉黑绿色胎便。在喂奶3~4天后,大便呈黄绿色,这叫做过渡期的大便,之后是逐渐呈黄色粪便。如果婴儿生后24小时内没有胎便排泄,或4~5天左右仍无正常大便排出,应及时请医生检查。 有的婴幼儿大便次数多而量较少,又多呈绿色粘液状。其中奶瓣较少,说明孩子食量过大,应逐渐减少奶量。也有的减少奶量后仍腹泻,这可能就是饥饿性腹泻,应适当增加奶量。 用牛奶喂养的小孩如果出现大便过硬、臭味大时,表明牛奶喂量过多,糖分少,应在奶中加些糖;如糖分过量,则婴儿大便带泡沫,便较稀呈黄色,酸味重,则应适当减少糖量,增加奶量。 如果婴幼儿出生起一直排灰白色便,从没有黄色便,而小便呈黄色时,很可能为先天性胆道梗阻所致。婴幼儿肠道感染时,大便次数多,稀便或水样便,便臭带粘液,多出现呕吐、厌食、发热甚至脱水,均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检查。 婴幼儿大便的次数和质地常常反映其消化功能的状况,家长若能重视对婴幼儿大便的质地、色样和次数的观察,正确地识别正常和异常的大便,有助于早期发现宝宝消化道的异常,为诊断疾病提供有价值的线索。 正常大便 1、胎便胎便的主要成分是水,大约占了72%,由胎儿肠道脱落的上皮细胞、胆汁、浓缩的消化液及吞入的羊水组成,出生后几小时内(一般10小时内)首次排出胎粪,呈墨绿色、有点发亮,很像夏天路面上被烈日晒溶了的柏油,无臭味,进食后2_3日内逐渐过渡为婴儿正常粪便。 2、母乳喂养儿粪便呈金黄色,多为均匀糊状,偶有细小乳凝块,有酸味,每日2_3次。即使每天大便达到3_5次,但大便不含太多的水分,呈糊状,也可视为正常。 3、人工喂养儿粪便以牛奶(包括奶粉)、羊奶喂养的婴儿,粪便呈淡黄色,大多成形,含乳凝块较多,为碱性或中性,量多、较臭,每日1_2次。

142系统精讲-肿瘤-第五节 大肠癌病人的护理

1.结肠癌的普查方法是 A.超声检查 B.直肠指检 C.乙状结肠镜 D.大便潜血试验 E.X线钡剂灌肠 【答案】:D 【解析】:考察大肠癌的辅助检查。粪便隐血检查可作为大规模普查时或对高危人群作为大肠癌的初筛手段,阳性者再做进一步检查。 2.患者男性,58岁,经结肠镜检查确诊为右半结肠癌。下列哪一临床表现其最不可能出现 A.贫血 B.乏力 C.消瘦 D.腹部肿块 E.肠梗阻 【答案】:E 【解析】:考察结肠癌的临床表现。一般右侧结肠癌以全身中毒症状、贫血、腹部肿块为主要表现;左侧结肠癌则以慢性肠梗阻、便秘、腹泻、血便等症状为显著。 3.患者男性,58岁,确诊为直肠癌。行Miles手术,术后人工肛门开放初期,病人宜采取的体位是 A.左侧卧位 B.右侧卧位 C.平卧位 D.俯卧位 E.仰卧中凹位 【答案】:A

【解析】:结肠造口护理,应保护腹壁切口:手术后2~3日肠功能恢复后,结肠造口排出粪样物增多。一般宜取造口侧的侧卧位,并用塑料薄膜将腹壁切口与造口隔开,以防流出的稀薄粪便污染腹壁切口而引起感染。此病人左侧人工肛门故应左侧卧位。 4.患者男性,68岁。经直肠镜检查确诊为直肠癌。其手术能否保留肛门取决于 A.肿瘤的大小 B.左半结肠的长短 C.肿瘤有无远处转移 D.肿瘤距肛门的距离 E.肿瘤是否已侵犯肠管周围 【答案】:D 【解析】:考察直肠癌的治疗原则。直肠癌的手术方式主要取决于肿瘤距肛缘的距离。 5.结肠癌的好发部位,多见于 A.降结肠 B.盲肠 C.升结肠 D.乙状结肠 E.横结肠 【答案】:D 【解析】:考察大肠癌的流行病学特点。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是胃肠道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仅次于胃癌。好发于40~60岁。在我国以直肠癌最为多见,乙状结肠癌次之。 6.大肠癌最主要的转移途径是 A.直接蔓延 B.腹腔内种植转移 C.腹腔内播散 D.淋巴转移 E.血行转移

结肠癌早期症状哪些最为常见

结肠癌早期症状哪些最为常见 结肠癌早期症状哪些最为常见?结肠癌发病率高,中老年人是结肠癌的高发人群。了解 和发现结肠癌的早期症状对于结肠癌的及时治疗很关键,以下是结肠癌早期常见症状: 1、结肠癌主要表现为消化不良、右上腹不适、大便不规则、腹痛及腹部肿块,病情逐渐发展,出现进行性贫血、消瘦、发热等,常易误诊为结肠炎、肠结核、慢性阑尾炎、克罗恩病及胆囊炎等。 2、早期症状主要是大便习惯的改变,即便秘、腹泻交替。粪便表面常有少量血液和粘液附着。随病情发展,便血逐渐增多,并有里急后重感。体重减轻、贫血等症状呈进行性加重。晚期可出现黄疸、腹水、肝肿大、腹块、肠梗阻、恶病质、骶尾部持续性疼痛、大便失禁等症状。结肠癌一般生长较慢,转移较晚。 3、肛门癌主要表现为便血及排便时疼痛。癌肿侵犯肛门括约肌,可引起大便失禁。 4、结肠癌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有排便不清感觉。粪便变细,并带有血液及粘液。如癌肿侵犯骶丛神经,可出现剧痛,晚期可出现肠梗阻。癌肿可累及膀胱、前列腺及女性生殖器而出现血尿、尿频及排尿不畅。 结肠癌早期症状常见的有哪些?以上就是相关介绍。发现结肠癌的早期症状要抓紧时间 积极治疗。 “秦氏御医消瘤法”以“千金不与世人传”和“秦氏秘笈六法纲要”治病精髓为基础,结合中医的八纲辨症理论和现代肿瘤综合治疗理念,更超越了西医手术、放疗、化疗三大常规治疗的局限性,采用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局部与整体相结合、扶正与祛邪相结合等,排除毒邪的同时调节人体内环境、修复基因,铲除癌细胞滋生的土壤。该法包含八大子方法,每个方法又包含若干药方组合,共计72方,真正做到分病分治,对症用药。该法治疗癌症采用吃,贴,敷,针灸四位一体治疗癌症。 “秦氏御医消瘤法”能够消瘤、抑瘤、强免疫、防复发、抗转移,辨证施治,标本兼治。它为无数疼痛难忍、吞咽困难的患者;全身多处转移的患者;忍受不了放化疗毒副作用的患者解除了痛苦、延长了生命,让无数濒临破碎的家庭重拾了团圆,创造了一个个生存十年以上的抗癌奇迹。 结肠癌早期症状哪些最为常见?以上就是相关内容介绍。祝患者早发现、早治疗,早日摆脱结肠癌的困扰!

结肠癌病理知识

病理 (一)大体形态分型 1.肿块型结肠癌 2.浸润型结肠癌 3.溃疡型结肠癌 1.肿块型(菜花型、软癌)肿瘤向肠腔生长、瘤体较大,呈半球状或球状隆起,易溃烂出血并继发感染、坏死。该型多数分化较高,侵润性小,生长较慢,好发于右半结肠。 2.侵润型(缩窄型、硬癌)肿瘤环绕肠壁侵润,有显著的纤维组织反应,沿粘膜下生长,质地较硬,易引起肠腔狭窄和梗阻。该型细胞分化程度较低,恶性程度高,出现转移早。好发右半结肠以远的大肠。 3.溃疡型肿瘤向肠壁深层生长并向肠壁外侵润,早期即可出现溃疡,边缘隆起,底部深陷,易发生出血、感染,并易穿透肠壁。细胞分化程度低,转移早。是结肠癌中最常见的类型,好发于左半结肠、直肠。 (二)组织学分型 1.腺癌大多数结肠癌是腺癌,约占四分之三,腺癌细胞可辨认,排列成腺管状或腺泡状,按其分化程度可分为三级,Ⅲ级分化最差,细胞排列为片状或索条状。 2.粘液癌癌细胞分泌粘液,在细胞可将细胞核挤到一边(状似戒指,有称作印戒细胞癌),在细胞外可见间质有粘液以及纤维组织反应,癌细胞在片状粘液中似小岛状。分化低,予后较腺癌差。 3.未分化癌癌细胞小,形状与排列不规则,易侵入小血管及淋巴管,侵润明显。分化很低,愈后最差。 (三)临床分期 Ⅰ期(Dukes A期):癌局限于肠壁

A0期:癌局限于粘膜 A1期:癌局限于粘膜下层 A2期:癌侵及肠壁肌层未穿透浆膜 Ⅱ期(Dukes B期):癌侵润至肠壁外 Ⅲ期(Dukes C期):伴有淋巴腺转移 C1期:近处淋巴转移(肠旁) C2期:远处淋巴转移(系膜) Ⅳ期(Dukes D期):已有远脏转移 (四)扩散转移 1.大肠癌扩散的特点一般沿肠管横轴呈环状侵润,并向肠壁深层发展,沿纵轴上下扩散较慢,且累及肠段一般不超过10公分。癌侵及浆膜后,常与周围组织、邻近脏器及腹膜粘连。 2.结肠癌的淋巴转移淋巴转移一般依下列顺序由近而远扩散,但也有不依顺序的跨越转移。 (1)结肠淋巴结位肠壁脂肪垂。 (2)结肠旁淋巴结位邻近结肠壁的系膜。 (3)系膜血管淋巴结位结肠系膜中部的血管旁,也叫中间淋巴结组。 (4)系膜根部淋巴结位结肠系膜根部。 癌肿侵入肠壁肌层后淋巴转移的机率增多,如浆膜下淋巴管受侵,则淋巴转移机会更大。 3.血行转移一般癌细胞或癌栓子沿门静脉系统先达肝脏,后到肺、脑、骨等其它组织脏器。血行转移一般是癌肿侵犯至毛细血管小静脉,但也有由于体检时按压瘤块、手术时挤压瘤体所致,甚至梗阻时的强烈蠕动皆可促使癌细胞进入血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