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染料化学》习题参考答案

《染料化学》习题参考答案

《染料化学》习题参考答案
《染料化学》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名词2分)

1、染料(本题2分);

(1)溶解性(Soluable):染料溶于水或一般的有机溶剂,或者是在染色的过程中转变成溶于水的状态;而颜料不溶于水或一般的溶解溶剂。

(2)染着性或亲和力(Affinity):染料对被染物具有染着性或亲和力;而颜料对于被染物没有染着性或亲和力,它必须借助于粘合剂机械地固着于织物的表面或者内部。

(3)适用的对象:染料适用于纺织品的染色和印花,也可以适用于皮革和纸张等广范围的领域。

2、硫化还原染料(本题2分)

有一类硫化染料,化学性质很稳定,硫化钠或多硫化钠不能使其还原,需要借助于还原染料还原时所用的还原剂即碱性保险粉才能将其还原成溶于水的、对纤维具有亲和力的隐色体的钠盐,上到纤维上去后,再经氧化成原来的不溶性的硫化染料母体而固着在纤维上去。我们把这种硫化染料叫硫化还原染料。

3、偶合反应(本题2分)

答:芳香族的重氮盐与酚类、胺类、氨基萘酚磺酸类以及活泼的亚甲基相互作用,生成偶氮染料的反应叫偶合反应。

4、染料力份(本题2分)

答:指的是将一定浓度的染料作为标准,将它在规定的条件下进行染色,定该染料的力份100%,其它浓度的染料与标准染样进行比较,而定出其力份。如果的色浓一倍,该染料的力份就为200%,如果的色浅一倍,则该染料的力份就为50%。染料的力份是一个相对的浓度而不是一个绝对的浓度。

5、蓝移(本题2分)

答:染料的最大吸收波长向短波方向移动,染料的颜色变浅,叫浅色效应,又叫蓝移。6、克分子消光系数(本题2分)

答:表示的溶质对某一单色光吸收强度特性的物理量,当溶质固定时,ε只随着入射光的波长的变化而变化,当波长一定时,ε也是一个常数。

7、重氮化反应(本题2分)

答:我们把芳伯胺与亚硝酸作用生成重氮盐的反应,叫重氮化反应。可以表示成;

ArNH2 + NaNO2+HCl→Ar—N=N+Cl―+NaCl+2H2O+Q

8、阳离子染料(本题2分)

答:分子中具有四价胺盐正离子,与小分子的酸根形成分子内盐,溶于水,电离出染料的色素阳离子。

9、吸收光谱曲线(本题2分)

答:我们把克分子消光系数ε随着入射光的波长的变化而变化的关系曲线,叫人类的吸收光谱曲线。

10、物质的颜色(本题2分)

答:物质的颜色就是物质对于可见光选择吸收的结果,物质的颜色是它所吸收光的颜色的补色。

11、红移(本题2分)

答:染料的最大吸收波长向长波方向移动,染料的颜色变深,叫深色效应,又叫红移

12、三段法(本题2分)

答:即冠首-色称-字尾。冠首指的是染料所属于的应用分类类别,如分散、还原、直接等;色称指的是染料上到纤维上去后,在纤维织物上所呈现的颜色,如艳红、翠蓝、紫色等;字尾补充说明染料的色光、牢度、性能及用途等,通常用大写的英文字母来表示,字母前是数字越大,表示该项性能越强。

13、硫化缩聚染料(本题2分)

答:分子中具有硫代硫酸根的一类染料,溶于水,上到纤维上去后,在所谓的固色剂如硫化钠等的作用下,会将硫代硫酸根脱去,在染料分子之间发生缩聚反应,生成二硫键或多硫键,从而使染料最终转变成不溶于水的形式而固着在纤维上。

14、直接染料(本题2分)

答:(1)分子中具有磺酸基或羧基等水溶性的基团,是一种水溶性的阴离子型的染料;

(2)分子量大;

(3)分子的直线性和平面性强

(4)分子中具有许多能够形成氢键的基团。

16、分散染料(本题2分)

答:分子中不含有磺酸基或羧基等水溶性的基团,是一种具有较强疏水性和较高耐热性的非离子型的染料。其分子的最基本结构特征:

(1)是一种非水溶性的染料,与涤纶纤维具有相似相溶的性质;

(2)分子量小,适合于结构比较紧密的涤纶纤维的染色;

(3)分子中具有许多能够形成氢键的基团,能与涤纶纤维大分子之间形成较多的氢键;(4)具有较高的耐热性,是唯一的能够升华的染料。

17、酸性染料(本题2分)

答:酸性染料是分子中具有水溶性基团的一种水溶性的阴离子型染料,分子量小,分子结构较简单,而且分子中一般不含有独立的氨基存在。(本题2分)

18、不溶性偶氮染料(本题2分)

答:分子中不含有磺酸基或羧基等水溶性的基团,它是借助于重氮组分和偶合组分在纤维上发生偶合反应所生成的这么一类不溶性的偶氮染料,由首先应先使偶合组分色酚在碱性的条件下上染到纤维上,然后再在冰冷的芳伯胺存在的条件下进行偶合显色,由于显色时要用冰冷的芳伯胺重氮盐,所以把这类染料又叫冰染染料,所用的偶合组分色酚,译名又叫纳夫托,所以该类染料又叫纳夫托染料。

19、硝化(本题2分)

在分子中引入硝基的反应。

20、卤化(本题2分)

在分子中引入卤基的反应。

21、活性染料(本题2分)

答:活性染料分子中除了含有磺酸基或羧基等水溶性的基团,是水溶性等阴离子型的染料以外,分子中还具有能与纤维中的官能团如-OH、-NH2、-CONH等发生反应的活性基,是所有的应用类型染料中唯一的能与纤维形成共价键结合的染料,所以又叫反应性的染料。22、还原染料(本题2分)

答:还原染料又称士林染料,分子中不含有磺酸基或羧基等水溶性的基团,不溶于水,但分子种至少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羰基,染色时,在碱性保险粉等还原剂存在的时候,能被还原成溶于水的对纤维具有亲和力的的溶于水的隐色体的钠盐,上到纤维上去后(称隐色体的上染),在利用空气中的氧或其它的氧化剂如过氧化氢等的氧化的作用,再转变成原来的不溶性的染料而固着在纤维上去(称显色过程),我们把具有这种特征结构的染料,叫还原染料。

23、色基中的色称(本题2分)

答:色基名称中的色称指的是这种色基与它们适当的或常用的色酚偶合后所生成的不溶性偶氮染料的颜色来命名的

24、染料中间体(本题2分)

答:从苯、萘、蒽醌等基本原料出发,制成各种芳烃的衍生物,然后再合成染料,我们把这种不具备染料性质的各种芳烃的衍生物叫染料中间体。

25、配伍值(本题2分)

答:阳离子染料的配伍值反应的是染料上染速率的快慢,又称K值共有5个配伍值,上染速率大的染料的配伍值小,染料的迁移性和匀染性差;上染速率小的染料的配伍值大,染料的迁移性和匀染性好。只有当配伍值相同或接近的不同颜色的阳离子染料才能在一起混合拼色。

26、暂溶性的还原染料(本题2分)

答:又叫印地科素类的染料,它是还原染料隐色体的硫酸酯盐。

27、酸性媒染染料(本题2分)

答:它是一种特殊结构的酸性染料,分子中除了具有酸性染料的最基本的结构特征外,还具有能与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络合物的基团,这类染料叫酸性媒染染料

28、酸性螯合染料(本题2分)

答:酸性媒染染料的色谱较难控制,工厂上事先用金属将酸性媒染染料与金属离子络合制成酸性含金属染料,并且根据分子中金属离子与染料母体之间的比例将酸性含金属染料分为1:1型和1:2型酸性含金属染料。

29、快色素(本题2分)

答:色酚与色基的反式重氮酸盐按照一定比例所形成的混合物。

30、快磺素(本题2分)

答:色酚与色基的重氮磺酸盐按照一定比例形成的混合物;

31、快胺素

答:色酚与色基的重氮氨基或重氮亚氨基化合物的混合物。所使用的稳定剂为碱性较强的胺,需要在酸性条件下进行汽蒸才能完成显色过程。

32、中性素(本题2分)

答:碱性弱的邻羧基芳仲胺为稳定剂。来合成失去偶合能力的重氮氨基化合物与色酚进行混合,印到织物上去后,在中性条件下汽蒸,就可完成显色过程。

33、染料化学结构分类(本题2分)

答:根据分子中基本的发色基团、共同的基团、共同的制备方法及相似的化学性质进行分类。

34、染料应用分类(本题2分)

答:根据染料所适用的纤维和应用性质进行分类。

35、冠首(本题2分)

答:指的是染料所属于的应用分类类别,如分散、还原、直接等。

36、色称(本题2分)

答:指的是染料上到纤维上去后,在纤维织物上所呈现的颜色,如艳红、翠蓝、紫色等。37、字尾(本题2分)

答:补充说明染料的色光、牢度、性能及用途等。通常用大写的英文字母来表示。字母前是数字越大,表示该项性能越强。

38、日晒牢度(本题2分)

答:所谓的日晒牢度是指在日光的照射下,染色织物上染料颜色的改变程度。

39、皂洗牢度(本题2分)

答:所谓的皂洗牢度是指在皂洗的过程中,染色织物上染料颜色的改变程度。

40、摩擦牢度(本题2分)

答:所谓的摩擦牢度是指在摩擦的过程中,染色织物上染料颜色的改变程度。

41、粉碎(本题2分)

答:根据不同的染料和不同的应用要求,制成各种物理状态的商品染料。如细粉、超细粉或奖状。染料的物理状态将直接影响染料的染色性能和染色产品的质量。

42、标准化(本题2分)

答:合成染料由于条件控制批与批之间难免在色光、力份等方面有差异,标准化就是使每批染料都能达到复合规定的均匀一致的色调、色泽深度及其其它的物理性能。即靠加入稀释剂或扩散剂等助剂来调节染料的强度。商品染料中实际含有纯染料的量一般不超过10—20%,标准化使同种染料,相同用量时,可以染得相同的浓度。

42、深色效应(本题2分)

答:染料的最大吸收波长向长波方向移动,染料的颜色变深,叫深色效应。

43、浅色效应(本题2分)

答:染料的最大吸收波长向短波方向移动,染料的颜色变浅,叫浅色效应。

44、颜色的亮度(本题2分)

答:半带宽越窄,染料的颜色越亮。

45、颜色暗度(本题2分)

答:半带宽越宽,染料的颜色越暗。

46、补色现象(本题2分)

答:两种不同颜色的光加在一起产生白光的现象,就叫做互为补色现象。

47、光谱色(本题2分)

答:被物质吸收的那部分波长光的颜色就叫做光谱色。

48、光谱色的补色(本题2分)

答:被物质吸收的那部分波长光的颜色就叫做光谱色;而没有被物质吸收的反射回来的那部分波长光的颜色,就叫做该光谱色是补色。

49、助色团(本题2分)

答:染料的分子中助色团一般具有不饱和的基团,对染料的颜色贡献很大。

50、发色团(本题2分)

答:染料的分子中发色团一般具有非共用电子对的基团,对染料的颜色起着增深的作用,增强染料对纤维染着性的基团。

51、朗伯特-比尔吸收定律(本题2分)

答:朗伯特-比尔吸收定律:当一束平行的单色光照射到有色物质的稀溶液中时,部分波长的光被物质吸收,部分波长的光透过有色物质的稀溶液透过光的光强I与入射光的光强I0之间的比值与溶质的性质ε、溶液的浓度C、以及液层的厚度d之间的关系附和朗伯特-比尔吸收定律。可以表示如下:

I=I 0e 0-kcd

52、染料的最大吸收波长(本题2分)

答:吸收强度最大时所对应的波长称为染料的最大吸收波长。染料的最大吸收波长λmax标志着染料的最基本的颜色。

53、染料的最大克分子消光系数(本题2分)

答:最大克分子消光系数εmax标志着染料颜色的浓淡。

浓色效应(增色效应):指的是染料的克分子消光系数变大,染料的颜色变浓;

淡色效应(减色效应):指的是染料最大克分子消光系数变小,染料的颜色变淡。

54、染料的半带宽(本题2分)

答:半带宽标志着染料颜色的亮暗。半带宽越宽,染料的颜色越暗,半带宽越窄,染料的颜色越亮

55、光密度(本题2分)

答:我们把T=I/I 0叫透光度,其中I是透过光的光强,I 0是入射光的光强。

56、吸光度(本题2分)

答:把LgT-叫吸光度A(也称光密度D)。其中I是透过光的光强,I0是入射光的光强。

57、顺法重氮化(本题2分)

答:就是将芳胺加入稀酸中,然后边搅拌边慢慢地加入30%的冷的亚硝酸钠的水溶液(—15℃时也不结冰);适用于碱性较强或碱性较弱的芳胺。

58、逆法重氮化(本题2分)

答:就是将等分子的芳胺与亚硝酸钠的中性或碱性混合物倒入冷至3—5℃的无机酸中。具体的过程就是将胺类溶于热水中,调成浆状,再加入亚硝酸钠充分调匀,再慢慢地倒入无机酸中。适用于分子氨基的对位含有—COOH、—SO3H的芳伯胺。

60、亚硝酰硫酸重氮化法(本题2分)

答:将亚硝酸钠粉末倒入10—13倍浓的浓硫酸中,产生很强的亲电质点,才能发生重氮化反应。适用于碱性极弱即芳环上含有很多强吸电子基的芳胺。

61、强酸浴染色的酸性染料(本题2分)

答:又叫匀染性的酸性染料:分子量小,水溶性基团的相对含量高,溶解性好,在常温的染浴中基本上一单分子分散状态的形式存在,对纤维的染色亲和力大,扩散性好,移染性好,可以在很低的PH值即2.5~4之间进行染色,染色时升温的速度可以快些,一旦造成染色不匀不透的现象,可以通过移染的方法来加以纠正,匀染性好,单产品的湿牢度差;

62、弱酸浴染色的酸性染料(本题2分)

答:介于上述的二者之间,染色的PH值在4~5之间进行,在常温染浴中基本上都是以胶体的状态存在,匀染性较差,单产品的湿牢度较好。

但无论哪种类型的酸性染料,由于它么都是水溶性,因此产品的湿牢度差,其解决办法于直接染料染色物的提高的方法大致相同。

63、中性浴染色的酸性染料(本题2分)

答:分子量大,分子中水溶性基团的相对含量低,溶解性差,在常温染浴中基本上是以胶体的分散状态存在,对纤维的亲和力大,扩散性能差,移染性差,应在较高的PH值即5~6之间的条件下染色,染色时升温的速度要慢,一旦造成染色不匀不透的现象,很难通过移染的方法来加以弥补,匀染性差,单产品的湿牢度好。

64、色基(本题2分)

答:是一类不含有磺酸基或羧基的芳伯胺。

65、色盐(本题2分)

答:是色基重氮盐的稳定形式。染料厂将一些色基预先重氮化成为重氮盐,再加入适当的稳定剂和稀释剂制成稳定的粉状色盐,使用时只需要把它们溶于水即可以与色酚偶合。

66、印花用的不溶性偶氮染料(本题2分)

答:所谓印花用的不溶性偶氮染料指的是将色酚与稳定化处理的重氮盐进行混合,常规的情况下不发生偶合反应,将其制成色浆印到织物上去后,再经过适当条件下的处理,使色盐重新恢复偶合能力,从而完成与色酚的偶合显色过程,我们把色酚与稳定的重氮盐按照一定比例的混合物,叫印花用的不溶性偶氮染料。

67、磺化反应(本题2分)

在分子中引入磺酸基的反应。

68、活性染料的固色率(本题2分)

答:我们把真正和纤维结合的染料占所投入染料量的百分比,叫活性染料的固色率。

69、硫化染料(本题2分)

答:分子中不含有磺酸基或羧基等水溶性的基团,分子中具有复杂的硫结构,以杂环形式存在的硫稳定,以链状形式存在的硫不稳定,在硫化钠或多硫化钠等还原剂存在的情况下,可以被还原成溶于水的对纤维具有亲和力的隐色体的钠盐,上到纤维上去后,再本氧化成原来的不溶性的硫化染料母体而固着在纤维上去。

70、染色牢度(本题2分)

答:纺织品上的染料在染整加工和服用的过程中,经受各种外界环境因素的作用能保持原来色泽的一种性能,叫染色牢度。

71、直接铜盐染料(本题2分)

答:即分子中具有能与金属离子形成敖合结构的配位基。主要有下面两种类型:(1)偶氮基的邻和邻‘位具有—OH、氨基、羧基等形成敖合结构的配位基,他们能与偶氮基一起与金属离子形成敖合结构。

(2)分子中具有邻羟基、羧基的形式。

72、对称靛类的还原染料(本题2分)

指的是两侧的杂环以及所含有的基团的种类、数量和位置完全相同;

73、菁染料(本题2分)

以甲川基(—CH=CH—)n作为发色体系的染料叫甲川染料。甲川链的两端连接含氮的杂环,就叫做菁类染料;

74、对称菁染料(本题2分)

甲川链的两端连接相同的含氮杂环的染料,叫对称菁染料

75、不对称菁染料(本题2分)

甲川链的两端连接不同的含氮杂环的染料,叫不对称菁染料。

76、半菁染料(本题2分)

甲川链一端连接一个的含氮杂环,另一端不连接含氮的杂环的染料,叫半菁染料。

77、氮杂菁染料(本题2分)

菁染料中的甲川链中的部分碳原子被氮原子来代替的染料。

78、氮杂半菁染料(本题2分)

不对称菁染料中的甲川链中的部分碳原子被氮原子来代替的染料。

79、染料的光敏脆损现象(本题2分)

有些染料在染色和印花产品上,在暴晒过程中会起光敏氧化反应,引起纤维的氧化损伤,这种现象叫染料对纤维的光敏脆损现象。

80、1:1型酸性螯合染料(本题2分)

答:又叫酸性络合染料。分子量比较小,水溶性基团的相对含量高,溶解性好,对纤维的亲和力小,扩散性好,移染性好,匀染性好,但染色物的湿牢度差;

81、1:2型酸性螯合染料(本题2分)

答:又叫中性络合染料:分子量大,水溶性基团的相对含量小,溶解性差,对纤维的亲和力大,扩散性差,移染性差,匀染性差,但染色物产品的湿牢度好。

82、歧化反应(本题2分)

答:络合的过程是一个释放质子的过程,因此1:1性的酸性含金属染料是在酸性的条件下合成的,应在酸性条件下进行应用,如果在中性的条件下进行应用,会生成1:2型;而1:2型是在中性的条件下形成的,就应当在中性的条件下进行应用,如果在酸性或碱性的条件下进行应用的话,会生成1:1或1:3型的染料,这些反应叫歧化反应。

83、隔离型的阳离子染料(本题2分)

答:四价铵盐正离子通过隔离基连接在共轭的发色体系之上的阳离子染料。

84、共轭型的阳离子染料(本题2分)

答:四价铵盐正离子直接连接在染料的共轭发色体系上的阳离子染料。

85、烃氨基化(本题2分)

答:是利用含有活泼基团的—Cl、—OH、—NH2的芳香族化合物与芳伯胺作用,在该芳香族化合物和芳伯胺之间生成亚氨基的连接而成的。

86、偶氮染料(本题2分)

答:凡是分子中含有偶氮基的染料都叫偶氮染料。

87、白色(本题2分)

答:光全部被反射回来的物体的颜色为白色

88、无色(本题2分)

答:光全部透过的物体的颜色为无色。

89、黑色(本题2分)

答:光全部被吸收的物体的颜色

90、黄色(本题2分)

答:吸收蓝色波段的光的物体的颜色为黄色。

二、简答题

1、染料的分类方法有哪几种?(本题2分)

答:化学结构分类和应用分类。

2、染料的应用分类的类型有哪些?(本题4分)

答:直接染料、分散染料、酸性染料、还原染料、硫化染料、不溶性偶氮染料、活性染料、阳离子染料。

3、染料与颜料的本质区别?(本题6分)

答:(1)溶解性(Soluable):染料溶于水或一般的有机溶剂,或者是在染色的过程中转变成溶于水的状态;而颜料不溶于水或一般的溶解溶剂。

(2)染着性或亲和力(Affinity):染料对被染物具有染着性或亲和力;而颜料对于被染物没有染着性或亲和力,它必须借助于粘合剂机械地固着于织物的表面或者内部。

(3)适用的对象:染料适用于纺织品的染色和印花,也可以适用于皮革和纸张等广范围的领域。

4、染料的三段法命名的含义?(本题3分)

答:主要采用三段法进行命名,即冠首-色称-字尾。

(1)冠首;指的是染料所属于的应用分类类别,如分散、还原、直接等。

(2)色称;指的是染料上到纤维上去后,在纤维织物上所呈现的颜色,如艳红、翠蓝、紫色等。

(3)字尾;补充说明染料的色光、牢度、性能及用途等。通常用大写的英文字母来表示。

5、染料的商品化加工过程如何?(本题4分)

答:(1)粉碎:根据不同的染料和不同的应用要求,制成各种物理状态的商品染料。如细粉、超细粉或奖状。染料的物理状态将直接影响染料的染色性能和染色产品的质量。(2)染料的标准化:合成染料由于条件控制批与批之间难免在色光、力份等方面有差异,标准化就是使每批染料都能达到复合规定的均匀一致的色调、色泽深度及其其它的物理性能。即靠加入稀释剂或扩散剂等助剂来调节染料的强度。商品染料中实际含有纯染料的量一般不超过10—20%,标准化使同种染料,相同用量时,可以染得相同的浓度。

6、衡量染色物的染色牢度有哪些?(本题2分)

答:一是消费牢度:主要包括水洗牢度、摩擦牢度、日晒牢度、耐汗渍牢度、熨烫牢度等。

二是加工牢度:如耐氯漂牢度、耐氧化物牢度等。

7、简述染色物水洗牢度的测试过程?(本题4分)

答:耐洗牢度的测试参照GB/T 3921.1—1997),是在耐洗色牢度试验仪上进行的。具体过程为:其测试的大致步骤为:试样为40mm×100mm,正面与一块40mm×100mm标准的衬布织物相接触,沿一短边缝合,形成一个组合试样。皂液的浓度为5g/l,肥皂应不含有荧光增白剂。耐洗色牢度仪的调试可以参照仪器说明书。

将组合试样放入耐洗色牢度试验仪配备的容器内,倒入所需要的皂液,盖紧容器盖,放入耐洗色牢度试验仪中,预热15分钟,温度到90℃左右时处理30min,用冷水洗两次,然后在流动的冷水中冲洗10min,挤取水分。展开组合试样,使试样和贴衬织物仅由一条缝线连接,悬挂在60℃的空气中自然干燥。最后用灰色样卡评定试样的褪色级数,用沾色样卡评定贴衬织物的沾色级数。也可以采用一些近似的测试方法。

8、简述染色物日晒牢度的测试过程?(本题4分)

答:(1)染料的日晒牢度可以用在一定条件下染色样品发生足以认辩的褪色现象所需的暴晒时间来衡量。

(2)但更为普通的是采用和不同日晒牢度的标样,在规定的条件下一起暴晒进行比较的评定方法;具体如下:

①“部颁蓝标准”:我国使用的标准样品是“部颁蓝标准”。它是按规定染成的八块羊毛织物。日晒牢度共分为8级,1级最差,8级最优。

②实验时,试样和8个标样一起在规定条件下暴晒,到试样发生一定程度的褪色时,看它和哪个标样的褪色速率相当,便可以评定出试样的日晒牢度等级。

9、简述染色物摩擦牢度的测试过程?(本题4分)

答:一般对于最终以不溶性的色淀染着在纤维上的染料,其染色物的的最重要的性能指标的测试就是摩擦牢度,其测试是在摩擦牢度仪上进行的,具体的测试过程为:其测试的大致过程:试样为50×200mm,经纬向各两块,分别测干摩擦和湿摩擦牢度,标准摩擦用棉布50×50mm。耐摩擦试验仪的调试可以按照使用说明书。用固定装置将试样夹紧在耐摩擦牢度试验仪底板上,使试样的长度方向与仪器的动程方向一致。

(1)干摩擦牢度(Dried Abrasion Fastness)测试:

将干摩擦布固定在耐摩擦试验仪的摩擦头上,并使摩擦布的经向与摩擦头的运行方向呈45 角,在干摩擦试样的长度方向上10s内摩擦10次,往复动程为100mm,垂直压力为9N。然后用变色用灰色样卡评定摩擦位置的干摩擦腿色级数,用沾色样卡评定摩擦布的干摩擦沾色级数;

(2)湿摩擦牢度(Wet Abrasion Fastness)测试:

先将摩擦布用蒸馏水浸湿,用耐摩擦牢度试验仪的轧液装置浸轧使摩擦布带液率达100%,然后将湿摩擦布固定在耐摩擦试验仪的摩擦头上,重负上述实验操作。

10、简述维持的发色理论?(本题4分)

答:维持的发色理论认为,一个有机化合物之所以具有颜色,其分子中必然存在着潜在的发色结构,这些基团叫发色团;含有发色团的芳香族化合物叫发色体。发色体一般颜色较浅,而且对于纤维的染着性较小。因此,必然在分子中进一步引入氨基、羟基等基团,它们对发色体起着增深的作用,增加染料对于纤维的染着性。我们把这些基团叫助色团。

11、简述近代的有机发色理论?(本题4分)

答:近代发色理论认为,一个有机化合物之所以具有颜色,是染料对于光选择吸收的结果,染料的颜色就是它所吸收的那部分波长光的颜色的补色。

12、物质的颜色的含义?(本题2分)

答:物质的颜色是物质对于光选择吸收的结果,物质的颜色就是它所吸收的那部分波长光的颜色的补色。

13、简述朗勃特—比尔吸收定律?(本题3分)

答:朗伯特-比尔吸收定律:当一束平行的单色光照射到有色物质的稀溶液中时,部分波长的光被物质吸收,部分波长的光透过有色物质的稀溶液透过光的光强I 与入射光的光强I 0之间的比值与溶质的性质ε、溶液的浓度C 、以及液层的厚度d 之间的关系附和朗伯特-比尔吸收定律。可以表示如下:

I=I 0e 0-kcd

14、简述染料吸收光谱曲线的作用?(本题6分)

答:可以找出标志着染料颜色的三个基本因素。

①最大吸收波长λmax 标志着染料的最基本的颜色。

深色效应(Bathochromic )(又叫红移Red Shift ):染料的最大吸收波长向长波方向移动,染料的颜色变深,叫深色效应,又叫红移;

浅色效应(Hyposochromic )(又叫蓝移Blue Shift ):染料的最大吸收波长向短波方向移动,染料的颜色变浅,叫浅色效应,又叫蓝移。

②最大克分子消光系数εmax 标志着染料颜色的浓淡。

浓色效应(增色效应):指的是染料的克分子消光系数变大,染料的颜色变浓;

淡色效应(减色效应):指的是染料最大克分子消光系数变小,染料的颜色变淡。 ③半带宽标志着染料颜色的亮暗。半带宽越宽,染料的颜色越暗,半带宽越窄,染料的颜色越亮。

15、简述染料上染百分率的测试过程?(本题2分)

答:依据朗勃特—比尔吸收定律,只有在该染料的最大吸收波长处测出染料上染前后染液的吸光度0A A i 和,利用公式%1001%0

?-=)(A A C i t ,就可以求出染料的上染百分率%t C 。 16、简述染料分子本身的结构对染料颜色的影响?(本题6分)

答:(1)共轭双键的数目对染料颜色的影响:共轭双键的数目越多,染料的颜色越深,这里所说的染料的共轭双键数目的增加,并不是简单双键的积累,而是单双键彼此之间形成的共轭体系的大小;

(2)分子的平面结构:分子的平面结构被破坏,染料的颜色变浅,将产生浅色效应。

(3)芳环上的取代基:芳环上含有取代基,取代基的极性越大,染料的最大吸收波长和最大克分子消光系数越大,染料的颜色越深越浓。

17、简述影响溶液中的染料颜色的因素?(本题4分)

答:(1)溶剂的极性:对于有色的化合物来说,若激发态的极性大于基态的极性,则溶剂的极性使激发态的能级降低的比基态的能级降低的大,导致激发能变小,最大吸收波长变长,染料的颜色变深;若基态的极性比激发态的极性大,则溶剂分子使基态 的能级降低的比激发态的能级降低的多,则染料的激发能变大,染料的最大吸收波长变小,染料的颜色变浅,产生浅色效应。

(2)介质的PH 值对于染料颜色的影响:一般有机化合物的颜色随着PH 值的变化而变化,例如三芳甲烷类的染料在碱性的条件下回变成无色的隐色碱而失去颜色。

(3)染料的浓度:染料的浓度越大,染料的颜色越深。

(4)温度的影响:一般有机化合物随着温度的升高,激发能变小,染料的最大吸收波长变大,染料的颜色变深,将产生深色效应。

18、简述直接染料分子的最基本结构特征?(本题4分)

答:(1)分子中具有磺酸基或羧基等水溶性的基团,是一种水溶性的阴离子型的染料;可以

按照孔道扩散模型完成染料的上染和扩散。

(2)分子量大;这样与纤维素纤维之间不但能形成强的范德华引力,而且利用染色时形成的单分子分散状态进入纤维无定形区的内部,染色结束后在纤维无定形区内部的聚集也可以使之很好地固着在纤维的内部;

(3)分子的直线性和平面性强;可以与纤维大分子之间的距离很近,从而产生很强的范德华引力,从而有利于在纤维上的固着;即范德华引力学说;

(4)分子中具有许多能够形成氢键的基团。可以与纤维素纤维的大分子之间形成更多的氢键,虽然单个的氢键比较弱,但当染料与纤维之间形成大量的氢键,也有利于该染料在纤维上的固着,即氢键学说。

19、直接染料的结构分类类别有哪些?(本题3分)

答:直接染料多数都为偶氮类的,偶氮类主要是二偶氮或多偶氮类,单偶氮类的品种很少。也有一部分为哦嗪类和酞菁类。

20、直接染料分子中常用的二次重氮组分有哪些?(本题4分)

答:由两个氨基不在同一个苯环的联苯胺、33‘—二甲基联苯胺、33‘—二甲氧基联苯胺、44’—二氨基苯酰替苯胺、以及44‘—二氨基芪22’—二磺酸重氮化后再与两个偶合剂进行偶合所生成的二偶氮染料或多偶氮染料。

(1)联苯胺类的偶氮染料

(2)二苯乙烯偶氮染料

(3)二芳基脲偶氮染料:

(4)三聚氰胺偶氮染料

21、直接染料分子中常用的二次偶合组分有哪些?(本题2分)

答:双J—酸和猩红酸等

22、直接染料与纤维素纤维的直接的主要作用力有哪些?(本题3分)

答:(1)范德华引力学说;

(2)氢键学说

(3)染料分子在纤维无定形区内部聚集学说。

23、直接染料按染色性能分为哪几类?并简述。(本题6分)

答:A类直接染料的分子量小,分子中水溶性基团的相对含量高,水溶性好,直接性差,扩散性和移染性好,匀染性好,但染品的湿牢度差。在温度比较低的情况下一般是60℃进行上染,温度高了反而会降低染料的平衡上染百分率。同时由于染料分子中水溶性基团的相对的含量大,染色时必须加入一定量的电解质如食盐进行促染,而且最好是分批加入,染后应进行固色的后处理。染品的湿牢度才能满足要求。

C类直接染料的分子量大,水溶性基团的相对含量低,水溶性差,直接性高,扩散性和移染性差,匀染性不好,但染品的湿牢度高。染色时的温度高一般是在沸煮的情况进行上染,温度低了反而会降低染料的平衡上染百分率。染色时盐的用量比较少,而且盐的用量应分批加入,防止产生染色不匀不透的现象。

而B类的染料介于两者之间。染色温度一般在80~90℃的情况下进行上染。

直接染料是以磺酸基或羧基的钠盐的形式存在,在水中会电力出,染料的色素阴离子和钠正离子。

24、简述不溶性偶氮染料一般的染色过程?(本题4分)

答:色酚的打底→脱液→烘干→重氮盐偶合显色→水洗→皂煮→水洗。

25、不溶性偶氮染料常用的偶合组分是什么?(本题2分)

答:不溶性偶氮染料常用的偶合组分主要是邻羟基芳甲酰芳胺类和乙酰乙酰芳胺类。

(1)色酚:即邻羟基芳甲酰芳胺类,一般是2—羟基萘—3—甲酰及其衍生物。结构如下:

(2)乙酰乙酰芳胺类及其衍生物:又称AS—G类,分子中具有活泼的亚甲基。

26、不溶性偶氮染料常用的重氮组分有哪些?(本题3分)

答:(1)苯胺及其衍生物

(2)对苯二胺N取代物

(3)氨基偶氮苯衍生物:

27、写出色酚AS的结构式?(本题2分)

答:

28、简述色酚AS的性质?(本题4分)

答:①溶解性:色酚不溶于水,呈弱酸性,在碱性水溶液能转变成溶于水对纤维具有亲和力的色酚的钠盐,可以上染到纤维上去。而且这个反应是可逆的。

②色酚的钠盐,在空气中酸性气体的租用下转变成为不溶于水的色酚,降低或失去偶合能力,影响以后显色的过程的正常进行;第二,色酚的钠盐,在碱性的条件下,可以被空气中的氧氧化,从而失去偶合能力,影响染色过程。

③色酚的钠盐不稳定。在显色时,如果重氮盐中有过量的亚硝酸存在时,会使色酚发生亚硝化反应。

④色酚与纤维的直接性:色酚分子中酰胺键与两边芳环间构成的共轭体系影响色酚对纤维的直接性。

29、为什么色酚打底后的纺织品不能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并写出相关的反应方程式?(本题6分)

答:色酚打底的纺织品不能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一般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为了防止布上的色酚的钠盐,在空气中酸性气体的租用下转变成为不溶于水的色酚,降低或失去偶合能力,影响以后显色的过程的正常进行;可以表示如下:

第二,色酚的钠盐,在碱性的条件下,可以被空气中的氧氧化,从而失去偶合能力,影响染色过程。可以表示如下:

30、什么叫色酚的打底?(本题2分)

答:将色酚溶解在纯碱溶液中溶解成色酚的钠盐,对纤维具有亲和力,从而上染纤维的过程,称色酚的打底。

31、写出色酚AS—G类的结构简式?并用箭头指出偶合反应的大致位置?(本题4分)答、

32、常用的色盐的种类有哪些?(本题4分)

答:(1)稳定的重氮硫酸盐或盐酸盐:

(2)稳定的重氮金属复盐:

(3)稳定的重氮芳磺酸盐:

(4)稳定的重氮氟硼酸盐

33、生产专门用于印花用的不溶性偶氮染料的意义是什么?(本题4分)

答:如果按照不溶性偶氮染料染色的工艺进行印花,不但工序复杂,而且容易造成色酚洗除不净,同时在驱除色酚的过程中容易损伤纤维。因此工厂上专门生产了印花用的不溶性偶氮染料。

34、简述快色素的组成、制备原理、显色条件和显色机理?(本题4分)

答:(1)组成:色酚与色基的反式重氮酸盐按照一定比例所形成的混合物;芳环上含有多个吸电子基的,在转变成反式重氮酸盐时的PH值低,需要的碱量少,容易制备色基的反式重氮酸盐。

(2)制备的原理:

(3)显色的机理:是上述反应的逆反应。

(4)显色的条件:酸性条件下进行汽蒸。

35、简述快磺素的组成、制备原理、显色条件和显色机理?(本题4分)

答:(1)组成:色酚与色基的重氮磺酸盐按照一定比例形成的混合物;芳环上含有供电子基的易转变成重氮磺酸盐。适用于二苯胺类的色基。

(2)制备原理:重氮化合物的中性或微酸性的条件下与亚硫酸作用,生成具有偶合

能力的重氮亚硫酸盐,在水溶液中很快会转变成稳定的重氮磺酸盐,再经过加热处理可转变成有偶合能力的顺式重氮亚硫酸盐,或被氧化成活泼的重氮硫酸盐。过程如下:

(不稳定)

。。。。。重氮硫酸盐重氮磺酸盐(稳定)。)(有)

(重氮亚硫酸盐不稳定)(在亚硫酸钠)存在下Na

NOSO N Ar O Na SO N N Ar Na OSO N N Ar CL N N Ar 3232=-→-=-?-=-=--+(3)显色机理;是上述反应的逆反应。

(4)显色条件:接热汽蒸处理或经氧化剂处理,均可转变成具有偶合能力的重氮盐而与色酚完成显色过程。

36、简述快胺素的组成、制备原理、显色条件和显色机理?(本题4分)

答:(1)组成:色酚与色基的重氮氨基或重氮亚氨基化合物的混合物。

(2)制备原理:在碱性条件下,重氮化合物与脂肪族或芳香族的伯胺和仲胺作用,生成无偶合能力的重氮氨基化合物或重氮亚氨基化合物。当在酸性条件下或在中性条件下汽蒸时,上述化合物会重新转变成具有偶合能力的重氮化合物和胺。其反应的过程可以表示如下:

R NH N N Ar RNH CL ArN Ar NH N N Ar Ar CL ArN --=-→+--=-→+222'

‘(重氮氨基化合物)

R NR N N Ar RNHR CL ArN Ar NR N N Ar ArNHR CL ArN --=-→+--=-→+''2'

''2(重氮亚氨基化合物)

(3)显色机理:是上述反应的逆反应。

(4)显色的条件了;酸性条件下汽蒸。

37、简述中性素的组成、制备原理、显色条件和显色机理?(本题4分)

答:(1)组成:色酚与色基的重氮氨基或重氮亚氨基化合物的混合物。

(2)制备原理:在碱性条件下,重氮化合物生产上通过选择碱性弱的邻羧基芳仲胺为稳定剂来合成失去偶合能力的重氮氨基化合物与色酚进行混合,印到织物上去后,在中性条件下汽蒸,就可完成显色过程。我们把这样的印花用的不溶性偶氮染料就叫做中性素。其反应的过程可以表示如下:

R NH N N Ar RNH CL ArN Ar NH N N Ar Ar CL ArN --=-→+--=-→+222'

‘(重氮氨基化合物)

R NR N N Ar RNHR CL ArN Ar NR N N Ar ArNHR CL ArN --=-→+--=-→+''2'

''2(重氮亚氨基化合物)

(3)显色机理:是上述反应的逆反应。

(4)显色的条件了;中性条件下汽蒸。

38、合成染料中间体常常借助的反应有哪些?(本题4分)

答:磺化、硝化和亚硝化、卤化、氨基化和烷氨基化、N —酰化、羟基化和烷氧基化、重氮化和偶合反应、成环缩合反应等。

39、磺化的目的是什么?(本题4分)

答:、(1)影响染料的性质并赋予其水溶性;

(2)通过磺酸基—SO 3H 可以转变为其它的取代基;

(3)利用磺酸基—SO 3H 占位,可以合成一些邻位产物。

(4)利用磺酸基的吸电性,有利于发生环上的亲核反应。

40、硝化的目的是什么?(本题3分)

答:(1)为了制备氨基化合物;

(2)增加染料颜色的深度;

(3)利用硝基的吸电性,使环上易发生亲和反应。

41、氨基化的目的是什么?(本题4分)

答:(1)由于它的供电性,可以使染料的颜色增深;

(2)可以做重氮剂,与偶合剂发生偶合反应,合成,我们所需要的偶氮染料;

(3)由氨基可以转化位其它的基团。如转化成—OH、—Cl、—SH等。

(4)可以与纤维中的有关基团形成氢键,因此可以增强染料对纤维的亲和力;

(5)可以合成杂环化合物。

42、羟基化的目的是什么?(本题4分)

答:(1)引入羟基,对染料的颜色起着增深的作用;

(2)引入羟基,可以增强染料对于纤维的染着性。

(3)羟基具有媒染的特性。

(4)羟基化合物可以做偶合组分;

(5)通过羟基引入其它的基团

43、卤化的目的是什么?(本题4分)

答:(1)改善染料的色光和性能,增加染着性和牢度;

(2)增加染料对于纤维的亲和力;

(3)通过卤基水解、醇解哈氨基化引入其它的基团,主要是—OH、—OR、—NH2;

(4)通过卤基可以进行成环缩合反应;

44、胺的N—酰化、烷化的目的是什么?(本题3分)

答:(1)在染料的分子中引入烷基或芳基后,可以改善染料的各项坚牢度和溶解性能;

(2)在芳环的氨基或酚羟基上引入烷基或芳基,可以改善染料的色光和颜色;

(3)可以克服某些含有氨基或酚羟基染料在酸碱条件下发生取代基之间的相互转化,而影响染料的色光。

45、羟基烷氧基化的目的是什么?(本题2分)

答:(1)可以实现对羟基的保护

(2)可以改善染料的性质,使在碱性条件下变色的染料得到改善。

46、硝基还原制氨基所用还原剂有哪些?(本题4分)

答:(1)Fe加上HCl作为还原剂,还原彻底,能将环上所有—NO2的全部还原成—NH2。

(2)用Na2S、NaHS、Na2S2等作为还原剂,能将多个—NO2中的一个—NO2

还原成NH2。因为环上取代基之间的相互转化属于亲核反应,易将电子云密度比较大的位置上的硝基还原成氨基。

(3)SO2类:用Na2SO3、NaHSO3、Na2S2O4、可以将所有的—NO2转化为—NH2,但碱性保险粉会使偶氮基—N=N—破坏,产生—NH2。

(4)Zn+NaOH:还原硝基苯,硝基的对位没有取代基,最终的产物是硝基的对位连接,硝基变成氨基。最终生成联苯胺。

47、磺化所用的磺化剂有哪些?(本题2分)

答:(1)各种浓度的浓硫酸;

(2)不同SO3含量的发烟的浓硫酸;

(3)三氧化硫SO3;

(4)氯磺酸HSO3Cl。

48、硝化时所用的硝化剂是什么?(本题2分)

答:亚硝酸和浓硫酸的混合物,又称混酸。

49、解释重氮化的定义?(本题5分)

答:我们把芳伯胺与亚硝酸作用生成重氮盐的反应,叫重氮化反应。可以表示成;

ArNH2 + NaNO2+HCl→Ar—N=N+Cl―+NaCl+2H2O+Q

说明:

(1)反应的温度不能太高;

(2)亚硝酸在通常的情况下发生分解,因此我们用亚硝酸钠和无机酸产生和代替亚硝酸;

(3)反应是一个亲电反应,因此凡是有利于芳胺上电子云密度增大和有利于亲电质点的正电性增强的因素,都有利于该反应的进行;

(4)芳胺只有在酸性条件下,才能生成游离的可溶的可以发生重氮化反应的芳胺,可以表示如下:

Ar—NH2 + HX?Ar—NH3+X―? Ar——NH2 + HX

(5)HX代表HCl或H2SO4(稀H2SO4和浓H2SO4),在不同酸性介质中,甚至是在不同浓度的硫酸介质中,生成的亲电质点以及亲电质点的亲电能力不同,反应的速率也不同。

50、重氮化反应的机理是什么?(本题4分)

答:无论在哪种重氮化介质中进行的重氮化反应,重氮化反应的机理都分为下面两步:(1)游离的芳胺发生N—亚硝化,生成不稳定的中间产物即N—亚硝基胺。

ArNH2+ O=N—X?(- HCl很慢)Ar—NH—N=O

(2)不稳定的N—亚硝基胺化合物发生重排,生成最终的重氮化合物。

Ar—NH—N=O?(H+很快)? Ar—N=N—OH?(H+很快)Ar—N2++H2O

51、在溴化氢、盐酸、稀硫酸、浓硫酸介质中进行重氮化反应的质点各是什么?并按其亲点能力由小大到大进行排列?(本题4分)

无机酸稀硫酸盐酸溴化氢浓硫酸

亲电质点NO2-N=O O=N-CL O=N-Br ON-SO4H

亲电顺序最慢较快很快最快

52、常用的重氮化的方法主要有几种?(本题6分)

答:(1)顺法(直接法)重氮化;(2)逆法重氮化;(3)亚硝酰硫酸重氮化的方法。

53、简述碱性较强的芳胺采用顺法重氮化应注意的事项?(本题4分)

答:(1)酸的用量不能太大,胺:酸=1:2.5;

(2)亚硝酸钠的水溶液加入的速度不能过快。

54、简述碱性较弱的芳胺采用顺法重氮化应注意的事项?(本题4分)

答:(1)酸的用量应多一些,一般酸:胺=1:3.5,否则会产生不可逆的自偶反应:Ar —NH2+Ar—N2+X→Ar—NH—N=N—Ar↓;

(2)亚硝酸钠水溶液的速度加入要快,否则也会发生上述反应。

55、顺法重氮化适用的对象是什么?(本题2分)

答:适用于碱性较强或碱性较弱的芳胺。

56、逆法重氮化适用的对象是什么?(本题2分)

答:适用于分子氨基的对位含有—COOH、—SO3H的芳伯胺。这类芳伯胺能形成分子内盐,将其制成钠盐,才能溶于水,近而生成游离的可溶的可以发生重氮化反应的芳伯胺。

57、无机酸在重氮化反应过程中的作用有哪些?(本题3分)

答:(1)与亚硝酸钠作用。产生合代替亚硝酸:NaNO2+HX ? HNO2

(2)与铵盐作用产生游离的可溶的可以发生重氮化反应的芳伯胺:

ArNH3+X-? ArNH2+HX

(3)维持反应后的溶液保持强酸性,使生成的重氮盐能够稳定地存在。

58、无机酸的用量对重氮化反应有什么影响?(本题2分)

答:要比理论用量多,碱性较强的胺,酸用量要少一些,碱性较弱的胺,酸的用量要多一些。

59、一般的重氮化反应都在哪种无机酸介质中进行的?(本题3分)

答:(1)浓硫酸介质中,反应过于剧烈,只使用于碱性极弱的芳胺,对于其它的芳胺,反应难于控制;

(2)稀硫酸介质中,由于是三分子的反应,反应过于缓慢;

(3)因此通常的重氮化反应都是在盐酸介质中进行的。

60、无机酸的浓度对重氮化反应有什么影响?(本题4分)

答:ArNH2+H3O+? ArNH3++H2O (1)

HNO2? H++NO2- (2)

(1)无机酸的浓度很小时,(2)反应的影响是主要的,随酸的浓度的增大,反应速度加大;

(2)无机酸浓度很大时,(1)的反应影响是主要的,随酸浓度的加大,反应速度降低。

61、在重氮化反应的过程中,应如何控制亚硝酸的用量?(本题2分)

答:亚硝酸的用量;自始至终维持稍过量,使淀粉碘化钾试纸呈现微蓝色,它是由亚硝酸钠加入的速度来控制的。

62、在重氮化反应过程中,亚硝酸的用量对重氮化反应有什么影响?(本题2分)

答:(1)NaNO2加入的速度过快,会发生芳胺上的氧化分解以及其它一些副反应;

(2)NaNO2加入的速度太慢,会产生不可逆的自偶反应,生成黄色的沉淀。

63、简述反应的温度对重氮化反应的影响?(本题4分)

答:温度越高,反应速度越快。但由于受到生成的重氮盐的热稳定性的限制,一般重氮化发溺婴能够都在0—5℃左右下进行。

64、简述芳胺的碱性对重氮化反应的影响?(本题4分)

答:芳胺的碱性对重氮化反应速度的影响也是两个方面:

ArNH3+? ArNH2+H+

ArNH2+ O=N—X?(- HCl很慢)Ar—NH—N=O(亲电反应)

(1)当酸的浓度较大时,芳胺的碱性越强,重氮化反应的速度越慢;

(2)当酸的浓度较小时,芳胺的碱性越强,重氮化反应的速度越快

65、简述重氮化合物的性质?(本题4分)

答:(1)对PH值的稳定性:只有在PH值小于或等于3的强酸介质中才能稳定存在。

(2)热稳定性:重氮化合物受热发生分解,随所处的条件下不同发生C—N键的异裂或均裂。

(3)光稳定性:含有吸电子基的光稳定性好;含有供电子基的光稳定性差。

(4)对金属和金属盐的稳定性:在酸性的条件下,某些金属如铜、铁能加速重氮化合物的分解,因此一般重氮化反应都在木筒或陶瓷中进行,并在塑料容器中保存。

66、简述PH值对重氮化合物结构的影响?(本题6分)

答:(1)在当量碱作用下,重氮盐变成易电离的重氮氢氧化合物,它顺利地转变成顺式重氮酸,在过量碱合加热存在的条件下,就变成了失去偶合能力的反式重氮酸盐。

(2)在PH值大于3的条件下,。发生C—N键的均裂。生成氮气和卤代烃。

Ar—N2X-?Ar?+N2↑+X?

Ar?+X?? Ar—X

(3)在中性或在弱碱的条件下,会发生C—N键的异裂。生成生成氮气和酚。

Ar—N2X2-?Ar++N2↑+X-

Ar++H2O? Ar—OH+H+

67、简述光对重氮化合物结构的影响?(本题4分)

答:(1)含有吸电子基的光稳定性好;

(2)含有供电子基的光稳定性差。

68、简述温度对重氮化合物结构的影响?(本题4分)

答:重氮化合物受热发生分解,随所处的条件下不同发生C—N键的异裂或均裂。一般(1)含有供电子基的热稳定性好;

(2)含有吸电子基的热稳定性差。

69、重氮化合物通常保存在哪种容器中?(本题2分)

答:在酸性的条件下,某些金属如铜、铁能加速重氮化合物的分解,因此一般重氮化反应都在木筒或陶瓷中进行,并在塑料容器中保存。

70、常用偶合剂有哪些?(本题4分)

答:(1)酚类:苯酚、萘酚及其衍生物;

(2)胺类:苯胺萘胺及其衍生物;

(3)氨基萘酚磺酸类:H—酸、J—酸、γ—酸等。

(4)活泼亚甲基:如乙酰乙酰苯胺以及吡唑啉酮等。

酚类、胺类、氨基萘酚磺酸类以及活泼的亚甲基类是偶合反应常用的偶合剂。

71、偶合反应的机理是什么?(本题2分)

答:偶合反应是一个亲电取代反应,重氮盐正离子作为亲电试剂,进攻偶合组分羟基、氨基的邻对位或活泼的亚甲基上的氢,发生亲电的取代反应,因此凡是影响亲电取代反应堆因素也影响偶合反应的进行。

72、以酚类为偶合组分,偶合介质的大致PH值是多少?(本题2分)

答:以酚类为偶合组分,偶合介质的PH值为9—10左右。

73、以胺类为偶合组分,偶合介质的大致PH值是多少?(本题2分)

答:以胺类为偶合组分,偶合介质PH 值为4—7左右。

74、以氨基萘酚磺酸类为偶合组分,决定重氮盐进攻位置的因素是什么?(本题6分)

答:介质的PH值将直接影响到偶氮基做进入的位置,

(1)在碱性的条件下,偶氮基进入羟基的邻对位;

(2)在弱性的条下,偶氮基进入氨基的邻对位;且在羟基邻对位偶合反应的速度比在氨基的邻对位偶合反应的速度大,因为氧负离子的供电性大于氨基的供电性;

(3)有的氨基萘酚磺酸类能偶合两次,但应先在弱酸性的条件下进行偶合,再在碱性的条件下进行第二次偶合,才能合成二偶氮染料。如果先在碱性的条件下进行偶合,再在弱酸性的条件下不能进行第二次偶合,只能合成单偶氮染料。H—酸等;

75、以活泼亚甲基为偶合组分,偶合介质的大致PH值为多少?(本题2分)

答:以活泼亚甲基为偶合组分,偶合价值的PH值为7—9左右。

76、以酚类为偶合组分,偶合介质的PH值为什么在碱性条件下?(本题5分)

答:因为羟基的邻对位的电子云密度不足以能发生亲电的偶合反应,只有在碱性的条件下,羟基变成氧负离子的形成,才能使邻对位的电子云密度显著增加,才能被重氮盐正离

子进攻,发生亲电的偶合反应,但由于受到重氮盐性质的影响,碱性又不能过大,否则重氮盐会变成失去偶合能力的反式重氮盐。

77、以胺类为偶合组分,偶合介质的PH值为什么在弱酸性条件下?(本题5分)

答:以胺类为偶合组分,胺只有在酸性的条件下形成铵盐后才能电离出游离的可以发生反应的芳胺,因此以胺类为偶合组分的偶合反应一定要在酸性的条件下,但酸性又不能太强,否则由于重氮盐在强酸的介质中稳定性很好,会影响偶合反应的顺利进行。

78、以氨基萘酚磺酸类作为二次偶合组分,为什么要先在酸性条件下进行第一次偶合,再在碱性条件下才能进行第二次偶合?(本题5分)

答:因为先在弱酸的条件下进行偶合,虽然引入了一个弱的吸电子基—N=N—,但由于再在碱性的条件下,羟基能生成供电性很强的氧负离子,再在碱性的条件下,仍能在羟基的邻位发生偶合反应,能合成二偶氮染料;

但如果先在碱性的条件下进行偶合后,由于氨基的供电性较弱,再加上又引入了一个吸电子基—N=N—偶氮基,使氨基的邻位不能进行第二次偶合,只能合成单偶氮染料;79、简述重氮盐的性质对偶合反应的影响?(本题2分)

答:重氮盐上含有的吸电子基,吸电子基的吸电性越强,吸电子基的数目越多,重氮盐边端氮原子的正电性越强,亲电的偶合反应就容易进行。

80、简述偶合组分的性质对偶合反应的影响?(本题2分)

答:偶合组分上含有的供电子基,供电子基的数目越多,供电子基的供电性越强,偶合反应的速度就越大。

81、影响偶合反应的因素有哪些?(本题6分)

答:(1)重氮盐的性质对偶合反应的影响:重氮盐上含有的吸电子基,吸电子基的吸电性越强,吸电子基的数目越多,重氮盐边端氮原子的正电性越强,亲电的偶合反应就容易进行。

(2)偶合组分的性质对偶合反应的影响:偶合组分上含有的供电子基,供电子基的数目越多,供电子基的供电性越强,偶合反应的速度就越大。

(3)偶合介质的PH值对偶合反应的影响:以酚类为偶合组分,偶合介质的PH值为9—10左右;以胺类为偶合组分,偶合介质PH 值为4—7左右;以活泼亚甲基为偶合组分,偶合价值的PH值为7—9左右;以氨基萘酚磺酸类为偶合组分,介质的PH值将直接影响到偶氮基做进入的位置,在碱性的条件下,偶氮基进入羟基的邻对位;

82、为什么H—酸能偶合两次?(本题4分)

答:但应先在酸性的条件下,再在碱性的条件下。因为先在弱酸的条件下进行偶合,虽然引入了一个弱的吸电子基—N=N—,但由于再在碱性的条件下,羟基能生成供电性很强的氧负离子,再在碱性的条件下,仍能在羟基的邻位发生偶合反应,能合成二偶氮染料;但如果先在碱性的条件下进行偶合后,由于氨基的供电性较弱,再加上又引入了一个吸电子基—N=N—偶氮基,使氨基的邻位不能进行第二次偶合,只能合成单偶氮染料;

83、为什么γ—酸只能偶合一次?(本题4分)

答:先在碱性的条件下不能进行第二次偶合的原因同上;因为这类氨基萘酚磺酸类如果先在弱酸性的条件进行偶合,在氨基的邻位引入—N=N—后,偶氮基能与羟基形成分子内氢键,再在碱性的条件下,由于生成不了氧负离子,而羟基本身的供电性比氨基的供电性还要弱,再加上新引入的吸电子基偶氮基,再在碱性的条件下也不能进行第二次偶合,因此这类氨基萘酚磺酸类,无论先在弱酸性还是先在碱性条件下都只能偶合一次,只能合成单偶氮染料。

84、导致偶氮染料光致色变的原因是什么?(本题2分)

答:有的偶氮染料存在着顺式合反式两种异构体。如偶氮苯分为顺反两种异构体。反式偶氮苯在强光照射下,一部分会变成顺式偶氮苯。但放置暗处,它又恢复反式偶氮苯。这就是有的染料具有光致色变的原因。

85、导致偶氮染料在不同PH值的介质中呈现不同能够颜色的原因是什么?(本题2分)

答:(1)许多偶氮类指示剂在PH值之间的变色现象就可以用这种偶氮式和腙式之间的互变异构现象来解释。

(2)有的氨基偶氮染料可以继续进行重氮化,而有的则不能继续进行重氮化,也可以用这种现象来解释。例如下面的单偶氮染料就不能进行重氮化。

86、简述偶氮染料的溶解性?(本题3分)

答:(1)能溶解性的:含有磺酸基或羧基等水溶性基团的偶氮染料溶于水;例如直接染料、酸性染料、活性染料等

(2)能溶解的:不含有磺酸基或羧基的,但分子中的四价铵盐正离子与小分子的盐酸根等形成分子内盐的偶氮染料也能溶于水;例如阳离子染料。

(3)不能溶解的:不含有上述两种基团的偶氮染料,都不溶于水,例如硫化染料、不溶性偶氮染料、以及分散染料。

87、简述偶氮染料对于PH值的稳定性?(本题4分)

答:(1)含有羟基的偶氮染料,如果没有形成分子内氢键的话,在染料的分子中一般不能独立地存在,否则会引起染料染色色光的变化;

(2)含有氨基的偶氮染料,如果没有形成分子内氢键,在染料的分子中一般不能独立的存在,否则也会影响染色色光的变化;

(3)一般酸性染料的分子中不含有独立的氨基,否则在酸性条件下染色时,会转变成氨基正离子,由供电子基变成吸电子基,引起染料色光的变化;

(4)一般纤维素纤维染色用的染料分子中不含有独立的羟基,在碱性甚至在中性的条件下染色时会变成氧负离子的形式,由微弱的供电性转变成很强的供电性,而引起染料色光的变化。

88、简述偶氮染料对氧化剂的稳定性?(本题2分)

答:(1)在酸性强氧化剂的作用下,可以直接被还原成原来的重氮组分和偶合组分;

(2)在碱性强氧化剂的作用下,可以被氧化成三唑的衍生物。

89、简述偶氮染料对还原剂的稳定性?(本题2分)

答:(1)在碱性还原剂如碱性保险粉的作用下,偶氮类染料可以直接被还原成两个氨基。反应可以表示如下:

Ar—N=N—Ar‘→Ar—NH2+Ar’—NH2

在印花工艺上长利用这一性质进行拔染或拔白印花以及防染或防白印花。

(2)在酸性还原剂二氯化锡的作用下,偶氮染料可以被还原成原来的重氮组分和偶合组分。导致染料消色。

90、偶氮染料的性质从哪几个方面认识?(本题5分)

答:(1)互变异构:几何异构:有的偶氮染料存在着顺式合反式两种异构体。这就是有的染料具有光致色变的原因;许多含有羟基和氨基的偶氮染料都存在着这种互变异构,这是许多指示剂在不同PH值条件下变色的原因。

(2)偶氮染料的结构和酸碱稳定性:一般酸性染料的分子中不含有独立的氨基,纤维素纤维染色用的染料分子中不含有独立的羟基,否则会引起染料色光的变化。

(3)、溶解性:能溶解性的如含有磺酸基或羧基等水溶性基团的偶氮染料溶于水以及不含有磺酸基或羧基的,但分子中的四价铵盐正离子与小分子的盐酸根等形成分子内盐的偶氮染料也能溶于水;不能溶解的如不含有上述两种基团的偶氮染料,都不溶于水。

(4)对氧化剂的稳定性:在酸性强氧化剂的作用下,可以直接被还原成原来的重氮组分和偶合组分;在碱性强氧化剂的作用下,可以被氧化成三唑的衍生物。

(5)对还原剂的稳定性:在碱性还原剂如碱性保险粉的作用下,偶氮类染料可以直接被还原成两个氨基。反应可以表示如下:Ar—N=N—Ar‘→Ar—NH2+Ar’—NH2在印花工艺上长利用这一性质进行拔染或拔白印花以及防染或防白印花;在酸性还原剂二氯化锡的作用下,偶氮染料可以被还原成原来的重氮组分和偶合组分。导致染料消色

91、阐述染料分子的共轭体系的大小对染料颜色的影响?(本题2分)

答:由于共轭双键数目的增加,π电子云的流动性增强,由最高成键π轨道跃迁到*π轨道所需要的激发能变小,故一般随着共轭双键数目的增加染料的最大吸收波长变长,克分子消光系数也会增大,从而产生深色效应和浓色效应。

92、阐述染料分子的平面结构对染料颜色的影响?(本题2分)

答:我们知道,共轭体系中的所有原子只有在一个平面上P-原子轨道才有更大程度的重叠。若分子的平面结构被破坏。π—电子重叠的程度就要降低甚至消失。导致激发能变大,最大吸收波长变短,染料的颜色变浅。产生浅色效应。

93、阐述染料分子中的取代基的极性对染料颜色的影响?(本题2分)

答:分子的共轭体系增大或孤对电子与π电子轨道重叠,使π电子云的流动性增强,π电子越容易激发,激发能变小,染料的的最大吸收波长变长,染料的颜色变深,克分子消光系数变大,染料的颜色变浓。

94、阐述染液的浓度对染料颜色的影响?(本题2分)

答:染液的浓度越大,染料的聚集程度越强,染料在激发前首先要使聚集体解聚,会导致对光额外的吸收,导致激发能变大,染料的最大吸收波长变短,产生浅色效应。

95、阐述溶剂的极性对染料颜色的影响?(本题2分)

答:对于有色的化合物来说,若激发态的极性大于基态的极性,则溶剂的极性使激发态的能级降低的比基态的能级降低的大,导致激发能变小,最大吸收波长变长,染料的颜色变深;若基态的极性比激发态的极性大,则溶剂分子使基态的能级降低的比激发态的能级降低的多,则染料的激发能变大,染料的最大吸收波长变小,染料的颜色变浅,产生浅色效应。

96、阐述染料晶体颗粒的大小对染料颜色的影响?(本题2分)

答:染料晶体颗粒越大,激发之前会导致激发能的额外吸收,激发能变大,最大吸收波长变短,染料的颜色变浅。

97、直接染料染色的缺点及解决的办法?(本题5分)

答:直接染料染后存在着水洗牢度比较差的缺点。需要对染色物进行后处理,以提高水洗牢度等染色性能指标。

(1)采用金属盐后处理

(2)阳离子型的固色剂处理

2009复旦大学生物化学试题

2009年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招生试题 一、是非题(对○,错╳;每题1分,共30分) 1.一级氨基酸就是必须氨基酸。(错) 2.热激蛋白(Heat shock protein)只存在于真核生物中。(错) 3.某些微生物能用D型氨基酸合成肽类抗生素。(对)4.SDS能与氨基酸结合但不能与核苷酸结合。(对)5.Sanger的最大贡献是发明了独特的蛋白质N末端标记法。(错,还有测序)6.有机溶剂的电介常数比水小使得静电作用增强而导致蛋白质变性。(对) 7. RNaseP中的RNA组分比蛋白质在分子量和空间上都要大得多。(对) 8.有些生物的结构基因的起始密码子是GTG。(对) 少数细菌(属于原核生物)以GUG(缬氨酸)或UUG为起始密码。 最近研究发现线粒体和叶绿体使用的遗传密码稍有差异,比如线粒体和叶绿体以AUG、AUU、AUA 为起始密码子。 9. Pauling提出了肽键理论。(错,H.E.fischer)10.有证据表明大肠杆菌拥有第21个一级氨基酸的tRNA。(对) 11. 4-羟基脯氨酸是在胶原蛋白被合成后脯氨酸上发生的修饰。(对) 12.米氏方程最早是根据实验数据推导的经验公式。(对) 13.酶反应动力学的特征常数Km是指室温下的测定值。(错) 14.人体皮肤上的黑色素是通过氨基酸合成而来。(对,生物蝶呤和酪氨酸) 15.疏水氨基酸残基也会分布在球蛋白的表面。(对) 16. 红血球上存在大量糖蛋白,是为了防止相互碰撞发生融合。(对,负电性) 17. Edman降解是一种内切蛋白质的化学反应。(错,N端外切)18.P450是肝脏中负责解毒的一群酶,其活性的抑制会导致药物反应。(对) 19.α-amanitin只能抑制真核生物蛋白质的合成。(对)20.SDS是蛋白酶K的激活剂。(错) 21.离子通道蛋白通常以数个α螺旋成束状镶嵌在细胞膜中。(对)22.DTT让T aq DNA聚合酶保持活性是通过将所有二硫键打开来达到的。(错) 23. 脂肪酸生物合成的限速步骤是脂肪酸合成酶复合物催化的反应。(错,生物素羧化酶) 24. 胰岛素是抑制脂肪酶活化(抗脂解)的激素。(对) 25. 核苷酸补救途径的特征是所有核苷酸都可以用现成的碱基合成核苷酸。(错,C) 26. 人脑中的γ-氨基丁酸是由谷氨酸代谢产生的。(对) 27. 激素必须与靶细胞的受体结合才能发挥其生物化学作用。(对) 28. 人类有可能继续发现更多的维生素和具有新作用的现有维生素。(对)

染料化学习题答案

染料化学习题答案 第一章染料概述 一.染料是能将纤维或其他基质染成一定颜色的有色有机化合物。成为染料需要具备以下两个条件:(1)可溶于水,或者可在染色时转变成可溶状态,对纤维有一定的亲合力。(2)能够使纤维着色,且上染后具有一定的染色牢度。二.纺织纤维按其来源可以分为3类,植物纤维,动物纤维,合成纤维;对于植物纤维,如棉,麻可用直接染料,活性染料,还原染料,不溶性偶氮染料,硫化染料,缩聚染料进行染色。对于动物纤维,如羊毛,蚕丝可以用酸性染料,中性染料,媒染染料,活性染料进行着色。合成纤维,常见的有涤纶,锦纶,腈纶,涤纶可以用分散染料染色,锦纶可以用酸性染料染色,腈纶可以用阳离子染料染色。 三.略 四.略 五.略 第二章中料及其合成途径 一.略 二.合成染料中料中常用的重要的亲电取代反应有磺化、硝化、卤化,烷化,芳化。 1)磺化反应的作用即是在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引入磺酸基。 磺化目的: 1.通过引入磺酸基赋予染料水溶性。 2.染料分子中的磺酸基能和蛋白质纤维上的-NH3+生成盐键结合而赋予染料对纤维的亲和力。 3.通过亲核置换,将引入的磺酸基置换成其他基团,如-OH、-NH2、-Cl、-NO2、-CN等,从而制备酚、胺、腈、卤代物、硝基化合物等一系列中间体。在染料中间体合成中主要是-SO3Na经碱熔成-ONa的反应。 2)硝化反应的作用即是在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引入硝基。 硝化目的: 1.作为制取氨基化合物的一条重要途径。

N O2[H] H+ N H2 N O2 Z n O H N H N H H N H2N H2 2.硝基是一个重要的发色团,利用它的极性,加深染料颜色。 3.利用硝基的吸电子性,使芳环的其他取代基活化,易于发生亲核置换反应。 3)卤化反应的作用即在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引入了卤素 卤化目的: 1.可改善染色性能,提高染料的染色牢度。如四溴靛蓝的牢度比靛蓝好,颜色更加鲜艳,牢度好。 2.通过卤基(主要是-Cl、-Br)水解、醇解和氨化引入其他基团,主要是-OH、-OR和-NH2 3.通过卤基,进行成环缩合反应,进一步合成染料 4)烷化的作用即在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引入了烷基或芳基。 烷基化目的: 1.在染料分子中引入烷基和芳基后,可改善染料的各项坚牢度和溶解性能; 2.在芳胺的氨基和酚羟基上引入烷基和芳基可改变染料的颜色和色光; 3.可克服某些含氨基、酚羟基染料遇酸、碱变色的缺点。 三.合成染料主要是由为数不多的几种芳烃(苯、甲苯、二甲苯、萘和蒽醌等)作为基本原料而制得的。常用的中间体有,苯胺,硝基苯,卤代苯,烷基苯,苯酚,萘酚,苯磺酸,萘磺酸等 四.萘的磺化随磺化条件,特别是随温度的不同得到不同的磺化产物。低温(<60℃)磺化时,由于α位上的反应速率比β位高,主要产物为α取代物。 随着温度的提高(165℃)和时间的推移,α位上的磺酸基会发生转位生成β-萘磺酸。(一)萘环上引入羟基的方法有(1)酸基碱熔反应:萘磺酸在高温下(300℃)与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共熔时磺酸基转变成羟基 O N a S O3H N aO H 270℃H+ O H 。

大学生物化学习题-答案

生物化学习题 蛋白质 —、填空题 1. 氨基酸的等电点(pl)是指—水溶液中,氨基酸分子净电荷为0时的溶液PH值。 2. 氨基酸在等电点时,主要以_兼性一离子形式存在,在pH>pI的溶液中,大部分以负/阴离子形式存在,在pH

染料化学考题范本

染料化学考题范本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合计20分) 1、互补色 2、深色效应 3、共轭型阳离子染料 4、快色素 5、光脆性

二、选择题(每题2分,合计20分) 1.染料有两种分类方法,其一是;其二是。染料主要有和二类主要化学结构。 2.涤纶纤维主要用染料染色。根据染料的升华牢度和染色性能,将其分为、、型,其中型适用于高温高压染色法,型适用于高温热熔染色法。 3.活性染料和纤维成键结合。染料分子由 等几部分结构组成,分子通式可以写成。影响含氮杂环活性基团的反应活泼性的因素主要有。4.酸性染料主要用于纤维的染色。按染料染色pH和染色性能的不同又可细分为、、;这些染料分别在、、条件下染色。 5.所谓浅色效应是指的效应;增大染料的吸收强度的效应称为效应。影响染料在溶液中的颜色的主要因素 。 6.在偶合反应的表示式E→D→E中,D表示;E表示。 7.当色酚As分别和重氮盐进行偶合反应时,若反应中逐步增加NaCl

的用量,则色酚As 和 的反应速率增加。 2Na O 3 S 2 C H 32SO 3Na Na O 3S - - 8. 按照分子轨道理论,分子对光产生选择吸收而发色的主要原因是染料分子价电子的________________跃迁。 1. π π* 2.σ σ* 3.n π* 4.π σ* 9.下列活性染料的反应性活泼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 N H Cl N N N Cl D N H Cl Cl D N H Cl Cl D N H N N N Cl N H R N N Cl N N F B A D C 10.下列分散染料的升华牢度大小次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 O N H 2 O H O O N H 2 O H O O N H 2 O H O O Cl A B C

习题七参考答案

习题七 一、用适当内容填空 1. 数据库技术是【数据处理】的核心和基础;数据库以【文件】形式存储在计算机系统中,主要由【数据库表】构成,此外,还包含索引、【表之间关系】、数据有效性规则和【安全控制规则】等信息。数据库表必须是【二维】表,是一种【结构化】、【有数据类型】的表格。 2. 计算机数据管理技术主要有【人工管理】、【文件系统】、【数据库系统】和【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四个阶段,【人工管理】阶段数据不能共享,【分布式数据库系统】阶段并行访问数据效率最高,【人工管理】阶段处理数据量最小,集中式数据库管理是指【数据库系统】阶段。 3.数据库系统的英文简称为【 DBS 】,它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和相关【人员】组成,计算机硬件搭建了系统运行和存储【数据库】的硬件环境;【软件】除用于管理、控制和分配计算机资源外,还用于建立、管理、维护和使用【数据库】。软件主要包括【数据库】、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 4.在DBMS中,通过【数据定义语言或DLL 】语言建立数据库中的表、视图和索引;用【数据操纵语言或DML】语言进行数据插入、修改和删除操作;用【数据查询语言或DQL】语言进行数据查询。 5.从用户角度来看,事务是完成某一任务的【操作】集合。多个事务并发更新数据容易引起数据【不一致性】问题。实现数据项互斥访问要求的常用方法是锁定数据项,常见的数据共享锁定方式是【共享型锁】和【排它型锁】。 6.在现实世界到数据世界的转化过程中,中间要经历【信息】世界;人们用【概念模型】描述信息世界中的对象及其关系,用【实体】表示事物,用【属性】表示事物的特征;用【数据模型】描述数据世界中的对象及其关系,用【一行数据或一条记录】表示事物,用【数据项、列或字段】表示事物的特征。 7.在数据安全性控制方面,DBMS所采取的措施有【用户标识和密码鉴定】、【用户分级授权】和【数据加密】。 8.在数据模型中,除了描述实体本身以外,还要对【实体间联系】进行描述;实体之间存在【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多】三种联系;对于学生实体而言,―姓名‖是【属性】,―李明‖是【值】。 9.在数据模型中,常见的数据模型有【层次数据模型】、【网状数据模型】、【关系数据模型】和【面向对象数据模型】,基本层次数据模型用于描述【两个】实体(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类型由它支持的【数据模型】决定。可能有多个根结点,每个非根结点可能有多个父结点,这是【网状】数据模型;有且仅有一个根结点,而每

染料化学习题集知识讲解

染料化学习题集

染料化学习题集 第一章染料的基础知识 1、下列染料名称中,哪一部分是染料的冠称、色称和字尾,字尾代表什么意义? ⑴活性艳红X—3B ⑵分散蓝2BLN ⑶还原蓝RSN ⑷阳离子桃红FG ⑸直接蓝2B 2、什么是补色?如果有三种物质,它们分别在λ= 492nm;600 nm;420 nm处对光有最大的吸收,那么这三种物质分别呈现什么颜色? 3、解释名词:染料;染色牢度;跃迁能;深、浅色效应;浓、淡色效应 4、光在不同的选择吸收情况下会产生什么现象? 5、试用量子概念,分子激发理论解释染料对光选择吸收的原因,说明染料的结构和外界条件与颜色之间的关系。比较下列各组染料颜色深浅,并说明原因。

1-N=N--NH 2-N=N--NH 2-NH 2-N=N-2 O O OH O O O O O O NH 2NHCH 3NHCH 2CH 2OH NHCO-NH 2NHCO-3(CH 3)2N--X==N (CH 3)2+X=CH X=N X=NH-N λ max=610nm λ max=710nm λ max=420nm 4+(CH 3)2=N -C=(CH 3)2N-Cl -Cl -(CH 3)2N--C==N ( CH 3)2+NH 2 第二章 重氮化与偶合 1、 讨论无机酸的性质和无机酸的浓度对重氮化反应的影响。 2、 说明顺重氮化和逆重氮化的实施方法及适用胺类,为什么要这样做? 3、 试比较下列芳胺的重氮化条件(用何重氮化剂、温度、重氮化方法)及它 们的重氮盐在偶合时的活泼性次序。 ⑴ 对甲基苯胺 ⑵ 苯胺 ⑶ 对硝基苯胺 ⑷ 2,6—二氯—4—硝基苯胺 ⑸ 对氨基苯磺酸 4、 酚类和芳胺类在偶合反应时,为什么要控制好pH 值?各控制在多少?为什 么?

线性系统理论历年考题

说明: 姚老师是从07还是08年教这门课的,之前的考题有多少参考价值不敢保证,也只能供大家参考了,重点的复习还是以课件为主,把平时讲的课件内容复习好了,考试不会有问题(来自上届的经验)。 祝大家考试顺利! (这个文档内部交流用,并感谢董俊青和兰天同学,若有不足请大家见谅。) 2008级综合大题 []4001021100101 1 2x x u y x ???? ????=-+????????-????= 1 能否通过状态反馈设计将系统特征值配置到平面任意位置? 2 控规范分解求上述方程的不可简约形式? 3 求方程的传递函数; 4 验证系统是否渐近稳定、BIBO 稳定、李氏稳定; 5 可能通过状态反馈将不可简约方程特征值配置到-2,-3?若能,确定K ,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6 能否为系统不可简约方程设计全阶状态观测器,使其特征值为-4,-5; 7画出不可简约方程带有状态观测器的状态反馈系统结构图。 参考解答: 1. 判断能控性:能控矩阵2 14161 24,() 2.0 0M B AB A B rank M ?? ?? ??==-=???????? 系统不完全可控,不能任意配置极点。

2 按可控规范型分解 取M 的前两列,并加1与其线性无关列构成1 1 401200 1P -?? ??=-?????? ,求得120331 1066 00 1P ?? ????? ?=-????????? ? 进行变换[] 1 1 20831112,0,2 2 26000 1 A PAP B PB c cP --? ? ?? ???? ????=-====???? ??????????? ? 所以系统不可简约实现为[]08112022x x u y x ?????=+???????????=? 3. 1 2(1)(1)2(1)()()(4)(2)(1) (4)(2) s s s G s c sI A B s s s s s --+-=-= = -++-+ 4. det()(4)(2)(1)sI A s s s -=-++, 系统有一极点4,位于复平面的右部,故不是渐近稳定。 1 2(1)()()(4)(2) s G s c sI A B s s --=-= -+,极点为4,-2,存在位于右半平面的极点,故系统不 是BIBO 稳定。 系统发散,不是李氏稳定。 5. 可以。令11 228,12T k k k k A Bk k +???? =+=??? ??? ?? 则特征方程[]2 112()det ()(2)28f s sI A Bk s k s k k =-+=-++-- 期望特征方程* 2 ()(2)(3)56f s s s s s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试题库完整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题库 第二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部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编制 2004年7月

第一篇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第一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一、单项选择题(A型题) 1.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是指下面的哪一种情况?( ) A、氨基酸种类的数量 B、分子中的各种化学键 C、氨基酸残基的排列顺序 D、多肽链的形态和大小 E、氨基酸的连接方式 2.关于蛋白质分子三级结构的描述,其中错误的是:( ) A、天然蛋白质分子均有这种结构 B、具有三级结构的多肽链都有生物学活性 C、三级结构的稳定性主要是次级键维系 D、亲水基团多聚集在三级结构的表面 E、骨架链原子的空间排布 3、学习“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理论后,我们认识到错误概念是()。 A、蛋白质变性是肽键断裂所致 B、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决定其空间结构 C、肽键的键长较单键短,但较双键长 D、四级结构蛋白质必定由二条或二条以上多肽链组成 E、蛋白质活性不仅取决于其一级结构,还依赖于高级结构的正确 4、通过“蛋白质、核酸的结构与功能”的学习,认为错误的概念是()。 A、氢键是维系多肽链β-折叠的主要化学键 B、DNA分子的二级结构是双螺旋,维系其稳定的重要因素是碱基堆积力 C、蛋白质变性后可以恢复,但DNA变性后则不能恢复 D、谷氨酸、半胱氨酸和甘氨酸三者组成GSH E、蛋白质亚基具有三级结构,而tRNA三级结构呈倒L形 5、“蛋白质分子结构与功能”一章学习,告之我们以下概念不对的是()。 A、氢键不仅是维系β-折叠的作用力,也是稳定β-转角结构的化学键 B、活性蛋白质均具有四级结构 C、α-螺旋的每一圈包含3.6个氨基酸残基 D、亚基独立存在时,不呈现生物学活性的 E、肽键是不可以自由旋转的 6、关于蛋白质分子中α-螺旋的下列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蛋白质的一种二级结构 B、呈右手螺旋

染料化学

一、名词解释练习题 1、染料:有色的有机化合物,能溶于水或其他介质以制成溶液或分散液,并能直接或经媒染剂作用使纤维着色,染后具有一定坚牢度及鲜艳度的物质。 2、力份:是指染料厂选择某一浓度的染料为标准,而将同种类不同批次的染料产品与它相比较而言,用百分数表示。即同种染料,在相同条件下用相同用量,染出颜色的浓淡程度比较。 3、颜料:是不溶于水和一般的有机溶剂的有机或无机有色化合物。颜料本身对纤维没有染着能力,使用时主要靠高分子粘合剂的作用,将颜料的微小颗粒黏着在纤维表面或内部。 4、互补色光:一定波长的光与另一定波长的光,以适当的强度比例混合得到白光,这两种有色光称为互补色光。 5、中料:将不具备染料特性的芳烃衍生物叫做染料中间体,简称中料。 6、重氮化反应:芳伯胺与亚硝酸作用生成重氮盐的反应称为重氮化反应。因亚硝酸不稳定,通常使用亚硝酸钠和盐酸或硫酸,使反应生成的亚硝酸立即与芳伯胺反应。 7、偶合反应:芳香族重氮盐浴酚类和芳胺作用,生成偶氮化合物的反应。 8、染色牢度:是指染色产品在使用过程中或染色以后的加工过程中,在各种外界因素的作用下,能保持其原来色泽的能力。 9、加法混色:加法混色指的是不同颜色的光的混合。在人眼视网膜的同一点上同时。射入两束或两束以上颜色的光,产生与这些光的颜色不同的另一个颜色的感觉,它是把色光叠加起来的混色方法。 10、单色光:在光谱上看到的颜色叫光谱色,不能分解的光谱色称为单色光。 11、深色效应:通过改变染料结构等可改变染料的最大吸收波长,即改变染料色泽的深浅。凡是能使染料的最大吸收波长增大的效应称为深色效应。 12、浅色效应:通过改变染料结构等可改变染料的最大吸收波长,即改变染料色泽的深浅。凡是能使染料的最大吸收波长减小的效应称为浅色效应。 13、浓色效应:通过改变染液浓度等可改变染料的最大摩尔消光系数,即改变染料色泽的浓淡。凡是能使染料的最大摩尔消光系数增大的效应,称为浓色效应。 14、淡色效应:通过改变染液浓度等可改变染料的最大摩尔消光系数,即改变染料色泽的浓淡。凡是能使染料的最大摩尔消光系数减小的效应,称为淡色效应。 15、Lambert-Beer-吸收定律:单色光透过理想的染料溶液时,吸光度等于摩尔吸光系数、溶液浓度以及单色光经过的光程长度之积。

第7章 习题参考答案

习题七参考答案 7.1 什么是异常?为何需要异常处理? 答:在程序运行时打断正常程序流程的任何不正常的情况称为错误(Error)或异常(Exception)。在程序设计时,若对程序运行可能出现的错误或异常不进行处理,程序运行发生错误时程序将终止运行,这种处理方法的优点是程序设计比较简单。但是,对程序错误一概地采用终止运行办法,显然过于简单化,因为有些情况下,完全可以通过其他途径保持程序继续运行。比如,由于文件名不符合要求而无法打开文件,那么,可以提示用户输入一个新的文件名,从而使程序继续往下运行。在程序中使用了异常处理,就可以在解决问题之后使程序继续运行,提高了应用程序的健壮性和容错能力。 7.2 列举5种常见的异常。 答:被零除、数组下标越界、引用空对象、文件不能打开、数据格式错误。 7.3 Java中的异常处理主要处理哪些类型的异常? Java处理的异常分为3种:Error类、RunTimeException类和其它Exception类。 Error类错误与程序本身基本无关,通常由系统进行处理。RuntimeException类异常主要是程序设计或实现问题,可以通过调试程序尽量避免而不是去捕获。有些异常在程序编写时无法预料,如中断异常、文件没有找到异常、无效的URL异常等,是除RunTimeException 类异常的其它Exception异常(非运行时异常)。在正常条件下这些异常是不会发生的,什么时候发生也是不可预知的。为了保证程序的健壮性,Java要求必须对可能出现的这类异常进行捕获并处理。 7.4 如果在try程序块中没有发生异常,那么当该程序块执行完后,程序继续执行什么地方的语句? 答:如果一个try程序块中没有发生任何异常,那么就跳过该块的异常处理程序,继续执行最后一个catch块之后的代码。如果有finally程序块的话,就执行finally程序块及其后的语句。

厦门大学生物化学多年真题

厦门大学 2004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生物化学 一、填空题 1、纤维素分子是由()组成,它们之间通过()键相连。 2、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III转录的是()。 3、糖原合成中,葡萄糖单体的活性形式是(),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氨基酸的活性形式是形成()。 4、糖肽键的主要连接键有()和()两种。 5、卵磷脂是由()、()、()和()组成。 6、snRNA主要参与()的加工成熟,真核生物tRNA的加工,成熟过程包括()、()、和()等。 7、用碱水解核酸,产物主要是()和混合物。 8、DEAE-纤维素是一种()交换剂,CM-纤维素是一种()交换剂。 9、蛋白质分子中的生色氨基酸是指()、()和()三种。 10、糖酵解和糖异生作用是相反的两个过程,各自的调空酶协调作用,防止了()是形成。 11、酶活力是指(),一般用()来表示。 12、DNA测序的解决得益于哪两种技术的应用:()和()。 13、羽田杀菌素是()的结构类似物,可以强烈地一直腺苷酸琥珀酸合成酶的活性,从而抑制了腺苷酸的合成。 14、常用3.613-螺旋(n=3)来表示蛋白质二级结构中的α-螺旋,其中的3.6指(),13表示()。 15、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每增加一个氨基酸残基要消耗()个高能键。 二、选择题 1、环状结构的己醛其立体异构体的数目有几个? A、4 B、16 C、32 D、64 2、真核生物mRNA的帽子结构中,m7G与多核苷酸链通过三个磷酸基联接,联接方式是A2’-5 B3’-5’C3’-3’ D5’-5’ 3、下列哪种糖不能形成糖砂? A、葡萄糖 B、乳糖 C、蔗糖 D、麦芽糖 4、下列物质中,不是高能化合物的是: A、琥珀酰CoA B、1,3-二磷酸甘油酸 C、SAM D1,6-二磷酸果酸 5、下列化合物中哪个不属于脂类化合物? A、甘油三丁酸酯 B、胆固醇硬脂酸酯 C、羊毛蜡 D、石蜡 6、每分子血红蛋白所含铁离子数为几个? A、1 B、2 C、4 D、8 7、煤气中毒主要是因为煤气中的一氧化碳的什么作用? A、抑制琉基酶,使失活琉基酶 B、抑制胆碱酯酶,只乙酰胆碱堆积,引起神经中毒 C、抑制其它酶的作用,导致代谢紊乱

染料化学习题集

染料化学习题集 第一章染料的基础知识 1、下列染料名称中,哪一部分是染料的冠称、色称和字尾,字尾代表什么意义? ⑴活性艳红X—3B ⑵分散蓝2BLN ⑶还原蓝RSN ⑷阳离子桃红FG ⑸直接蓝2B 2、什么是补色?如果有三种物质,它们分别在λ= 492nm;600 nm;420 nm处对光有最大的吸收,那么这三种物质分别呈现什么颜色? 3、解释名词:染料;染色牢度;跃迁能;深、浅色效应;浓、淡色效应 4、光在不同的选择吸收情况下会产生什么现象? 5、试用量子概念,分子激发理论解释染料对光选择吸收的原因,说明染料的结构和外界条件与颜色之间的关系。比较下列各组染料颜色深浅,并说明原因。

1 -N=N- -NH 2 -N=N- -NH 2 -NH 2 -N=N- 2 O O OH O O O O O O NH 2 NHCH 3 NHCH 2CH 2OH NHCO- NH 2 NHCO- 3 ( CH 3) 2N- -X= =N ( CH 3 ) 2 +X=CH X=N X=NH-N λ max=610nm λ max=710nm λ max=420nm 4 + ( CH 3 ) 2 =N -C= ( CH 3) 2N- Cl -Cl - ( CH 3) 2N- -C= =N ( CH 3 ) 2 +NH 2 第二章 重氮化与偶合 1、 讨论无机酸的性质和无机酸的浓度对重氮化反应的影响。 2、 说明顺重氮化和逆重氮化的实施方法及适用胺类,为什么要这样做? 3、 试比较下列芳胺的重氮化条件(用何重氮化剂、温度、重氮化方法)及它们 的重氮盐在偶合时的活泼性次序。 ⑴ 对甲基苯胺 ⑵ 苯胺 ⑶ 对硝基苯胺 ⑷ 2,6—二氯—4—硝基苯胺 ⑸ 对氨基苯磺酸 4、 酚类和芳胺类在偶合反应时,为什么要控制好pH 值?各控制在多少?为什 么?

信息光学习题答案

信息光学习题答案 第一章 线性系统分析 1.1 简要说明以下系统是否有线性和平移不变性. (1)()();x f dx d x g = (2)()();?=dx x f x g (3)()();x f x g = (4)()()()[];2 ? ∞ ∞ --= αααd x h f x g (5) ()()απξααd j f ?∞ ∞ --2exp 解:(1)线性、平移不变; (2)线性、平移不变; (3)非线性、平移不变; (4)线性、平移不变; (5)线性、非平移不变。 1.2 证明)()ex p()(2x comb x j x comb x comb +=?? ? ??π 证明:左边=∑∑∑∞ -∞ =∞-∞=∞-∞=-=??? ???-=??? ??-=??? ??n n n n x n x n x x comb )2(2)2(2122δδδ ∑∑∑∑∑∑∞ -∞ =∞ -∞ =∞ -∞=∞ -∞=∞ -∞ =∞ -∞ =--+-= -+-=-+-= +=n n n n n n n n x n x n x jn n x n x x j n x x j x comb x comb ) () 1()() ()exp()() ()exp()()exp()()(δδδπδδπδπ右边 当n 为奇数时,右边=0,当n 为偶数时,右边=∑∞ -∞ =-n n x )2(2δ 所以当n 为偶数时,左右两边相等。 1.3 证明)()(sin x comb x =ππδ 证明:根据复合函数形式的δ函数公式 0)(,) () ()]([1 ≠''-= ∑ =i n i i i x h x h x x x h δδ 式中i x 是h(x)=0的根,)(i x h '表示)(x h 在i x x =处的导数。于是 )() ()(sin x comb n x x n =-=∑∞ -∞ =π δπ ππδ

习题及答案7

第七章遥感制图习题及参考答案 习题 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波谱分辨率是由传感器所使用的波段数目,也就是选择的通道数,以及波段的波长和宽度所决定。 2.TM1绿波段:对无病害植物叶绿素反射敏感。 3.TM4红波段:对叶绿素吸收敏感,用于区分植物种类。 4.TM5远红外波段:作温度图,植物热强度测量 5.只有具有较多种类的时间分辨率的遥感信息,才能比较容易的挑选出满足要求的理想时相,不会因为诸如气象等因素的影响而得不到所要求的时相信息。 6.把遥感数据提供给编制专题图之前,必须经过纠正处理,包括粗处理和精处理。 7.光学图像增强处理主要是为了减小不同地物影像的密度差。 8.数字图像增强处理的主要特点是借助计算机来加大图像的密度差,常用的方法有反差增强、边缘增强、空间滤波等。 9.计算机自动识别,又称模式识别,是将经过精处理的遥感图像数据,根据计算机研究获得的图像特征进行的处理。 10.监督分类是事先并不知道待分类点的特征,而是仅根据各待分点特征参数的统计特征,建立决策规则并进行分类的一种方法。

二、名词解释 1.遥感技术 2.时间分辨率 3.空间分辨率 4.卫星影像镶嵌图 5.卫星影像图 6.卫星影像地图 7.监督分类 8.非监督分类 三、问答题 1.遥感信息的主要特点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2.卫星影像图的产生和编制过程包括哪些? 3.遥感系列制图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四、填空题 1.遥感平台主要有飞机、()和()。 2.遥感按传感器的工作波段不同分为:()遥感、()遥感、()遥感。 3.按遥感仪器搭载的工作平台不同分为:()、航空遥感和()。 4.我国目前经常使用的信息源主要有美国的Landsat-TM、()和法国的()。

第七章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七章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提法正确的是() A.只有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预见了未来社会 B.只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了未来社会 C.只有唯心主义思想家预见了未来社会 D.许多思想家都预见了未来社会 2.“通过批判旧世界来发现新世界”是( ) A.空想社会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B.马克思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C.唯物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D.唯心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3.“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条件”。这是( ) A.《共产党宣言》中的一段话 B.《共产主义原理》中的一段话 C.《哥达纲领批判》中的一段话 D.《资本论》中的一段话 4.“人的依赖性关系”是( ) 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C.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5.“物的依赖性关系”是( ) 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C.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6.实现了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是( ) 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的生存状态 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 C.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 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 7.“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 ) A.是矛盾的 B.是两回事 C.是有着内在联系的

D.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8.“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 ) A.时间性概念 B.空间性概念 C.历史性概念 D.物质性概念 9.马克思主义认为,消灭“三大差别”的关键在于( ) A.消灭工业与农业的差别 B.消灭城市和乡村的差别 C.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 D.消灭利益差别 10.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 ) A.原始社会的分配方式 B.阶级社会的分配方式 C.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 D.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 11.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 ) A.前者是个人的理想,后者是社会的目标 B.前者体现了个人价值,后者体现了社会价值 C.前者和后者是彼此独立的历史发展过程 D.前者和后者互为前提和基础 12.江泽民说:“忘记远大理想而只顾眼前,就会失去前进方向,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就会脱离实际。”江“远大理想”是指( ) A.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个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D.个人对将来职业的向往与追求 13.下列属于自由王国社会状态的是( ) 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共产主义社会 14.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社会发展的( ) A.两种不同的状态 B.两种不同的选择 C.两条不同的道路 D.两种不同的理想

大学生物化学习题集,答案

生物化学习题 蛋白质化学 1.单项选择题 (1)在生理pH条件下,下列哪个氨基酸带正电荷? A.丙氨酸 B.酪氨酸 C.色氨酸 D.赖氨酸 E.异亮氨酸 (2)下列氨基酸中哪一种是非必需氨基酸? A.亮氨酸 B.酪氨酸 C.赖氨酸 D.蛋氨酸 E.苏氨酸 (3)下列关于蛋白质α螺旋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分子内氢键使它稳定 B.减少R团基间的相互作用可使它稳定 C.疏水键使它稳定 D.脯氨酸残基的存在可中断α螺旋 E.它是一些蛋白质的二级结构 (4)蛋白质含氮量平均约为 A.20% B.5% C.8% D.16% E.23% (5)组成蛋白质的20种氨酸酸中除哪一种外,其α碳原子均为不对称碳原子? A.丙氨酸 B.异亮氨酸 C.脯氨酸 D.甘氨酸 E.组氨酸 (6)维系蛋白质一级结构的化学键是 A.盐键 B.疏水键 C.氢键 D.二硫键 E.肽键 (7)维系蛋白质分子中α螺旋的化学键是 A.肽键 B.离子键 C.二硫键 D.氢键 E.疏水键 (8)维系蛋白质三级结构稳定的最重要的键或作用力是 A.二硫键 B.盐键 C.氢键 D.范德瓦力 E.疏水键 (9)含两个羧基的氨基酸是: A.色氨酸 B.酪氨酸 C.谷氨酸 D.赖氨酸 E.苏氨酸 (10)蛋白质变性是由于 A.蛋白质一级结构的改变 B.蛋白质亚基的解聚 C.蛋白质空间构象的破坏 D.辅基的脱落 E.蛋白质水解 (11)变性蛋白质的特点是 A.不易被胃蛋白酶水解 B.粘度下降 C.溶解度增加 D.颜色反应减弱 E.丧失原有的生物活性 (12)处于等电点的蛋白质 A.分子表面净电荷为零 B.分子最不稳定,易变性 C.分子不易沉淀 D.易聚合成多聚体 E.易被蛋白酶水解 (13)有一血清蛋白(pI=4.9)和血红蛋白(pI=6.8)的混合物,在哪种pH条件下电泳,分离效果 最好? A.pH8.6 B.pH6.5 D.pH4.9 (14)有一混合蛋白质溶液,各种蛋白质的pI分别为4.6,5.0,5.3,6.7,7.3,电泳时欲使 其中四种泳向正极,缓冲液的pH应是多少? A.4.0 B.5.0 C.6.0 D.7.0

高鸿业微观第七版第,,,章习题参考答案

第四章生产函数 第一部分教材配套习题本习题详解 一、简答题 1. 如何准确区分生产的短期和长期这两个基本概念? 生产的短期:指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固定不变的时间周期。短期不可调整的生产要素称不变生产要素,一般包括厂房、大型设备、高级管理者、长期贷款等,可调整的生产要素成为可变生产要素,一般包括原材料、燃料、辅助材料、普通劳动者等。生产的长期:指生产者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的时间周期。生产的短期和长期是相对的时间概念,不是绝对的时间概念,其与企业所属行业、所用技术设备和规模等因素有关。 2.下面是一张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短期生产函数的产量表(表4—1): (1)在表中填空。 (2)该生产函数是否表现出边际报酬递减?如果是,是从第几单位的可变要素投入量开始的? — 解答:边际报酬变化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一种可变要素投入量每增加一个单位时所引起的总产量的变化量,即边际产量的变化,而其他生产要素均为固定生产要素,固

定要素的投入数量是保持不变的。边际报酬变化一般包括边际报酬递增、不变和递减 三个阶段。很显然,边际报酬分析可视为短期生产分析。 规模报酬分析方法是描述在生产过程中全部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均同比例变化时所 引起的产量变化特征,当产量的变化比例分别大于、等于、小于全部生产要素投入量 变化比例时,则分别为规模报酬递增、不变、递减。很显然,规模报酬分析可视为长 期生产的分析视角。 区别:①前提条件不同,边际报酬变化生产要素分为不变和可变生产要素,生产要素 比例发生变化;规模报酬分析研究生产要素同比例变动。②考察时间长短不同。边际 报酬变化分析的是短期生产规律;规模报酬研究长期生产规律。③指导意义不同。边 际报酬变化指出要按比例配置生产要素;规模报酬指出要保持企业的适度规模。④由 于前提条件不同,两规律独立发挥作用,不存在互为前提,互为影响关系。 联系:随着投入要素增加,产量一般都经历递增、不变和递减三个阶段。 4.假设生产函数Q=min{5L,2K}。 (1)作出Q=50时的等产量曲线。 (2)推导该生产函数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函数。 (3)分析该生产函数的规模报酬情况。 解答:(1)生产函数Q=min{5L,2K}是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其等产量曲线如图所示为直角形状,且在直角点两要素的固定投入比例为K:L=5:2。 当产量Q=50时,有5L=2K=50,即L=10,K=25。相应的Q=50的等产量曲线如图所示。(2)由于该生产函数为固定投入比例,即L与K之间没有替代关系,所以,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 LK=0。 (3) 因为Q=f(L,K)=min{5L,2K} f(λL,λK)=min{5λL,2λK}=λmin{5L,2K},所以该生产函数呈现出规模报酬不变的特征。 5.已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Q=ALαKβ。请讨论该生产函数的规模报酬情况。 解答:因为 Q=f(L,K)=ALαKβ f(λL,λK)=A(λL)α(λK)β=λα+βALαKβ 所以当α+β>1时,该生产函数为规模报酬递增;当α+β=1时,该生产函数为规模报酬不变;当α+β<1时,该生产函数为规模报酬递减。 6. 如果一个生产函数呈规模报酬不变,那么,该生产函数的边际技术替代率是否一定是不变的?为什么? 【答案】规模报酬和边际技术替代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规模报酬这一概念是用来分 析当全部生产要素同比例变化时导致的产量变化情况。如果产量变化的比例等于全部 生产要素变化的比例,这种情况被称为规模报酬不变,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在产量给 定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种要的数量。事实上,在生产函数呈规 模报酬不变的性质时,其边际技术替代率可以不变,也可以递减。 例如线性生产函数Q=f(L, K)=aL+βK,具有规模援酬不变的性质,它的边际技 术替代率是不变的常数,对柯布道格拉断生产数Q=AL a Kβ来说,当a+β=1时, 也具有规模报酬不变的性质,但它的边际技术替代率是递减的。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 数Q(L.K)= min{ aL,bK },也具有规模振酬不変的性质,但在其等产量曲线的 水平部分有MRTS=0,在等产量曲线的垂直部分, MRTS=∞。 由此可见,规授酬不变与边际技替代率是渉及生产技术的两个不同概念,两者之间没 有直接的联系。 7. 如何区分固定投入比例的生产函数与具有规模报酬不变特征的生产函数? 【答案】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又称里昂惕夫生产函数,其反映了这样一种生产技术,即在任何产量水平上,各种生产要素使用量之间的比例是固定不变的。在两种生产要

线性系统理论多年考题和答案

2008级综合大题 []400102110010112x x u y x ????????=-+????????-????=& 1 能否通过状态反馈设计将系统特征值配置到平面任意位置? 2 控规范分解求上述方程的不可简约形式? 3 求方程的传递函数; 4 验证系统是否渐近稳定、BIBO 稳定、李氏稳定;(各种稳定之间的关系和判定方法!) 5 可能通过状态反馈将不可简约方程特征值配置到-2,-3?若能,确定K ,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6 能否为系统不可简约方程设计全阶状态观测器,使其特征值为-4,-5; 7画出不可简约方程带有状态观测器的状态反馈系统结构图。 参考解答: 1. 判断能控性:能控矩阵21416124,() 2.000M B AB A B rank M ?? ????==-=???? ???? 系统不完全 可控,不能任意配置极点。 2 按可控规范型分解 取M 的前两列,并加1与其线性无关列构成1140120001P -????=-??????,求得1203311066 001P ?? ?? ?? ??=-?????? ???? 进行变换[]11 20831112,0,22260001A PAP B PB c cP --? ??????? ????=-====???? ???????? ????

所以系统不可简约实现为[]08112022x x u y x ?????=+?????????? ?=? & 3. 12(1)(1)2(1) ()()(4)(2)(1)(4)(2) s s s G s c sI A B s s s s s --+-=-= =-++-+ 4. det()(4)(2)(1)sI A s s s -=-++,系统有一极点4,位于复平面的右部,故不是渐近稳定。 12(1) ()()(4)(2) s G s c sI A B s s --=-= -+,极点为4,-2,存在位于右半平面的极点,故系统不 是BIBO 稳定。 系统发散,不是李氏稳定。 5. 可以。令11228,12T k k k k A Bk k +???? =+=???????? 则特征方程[]2 112()det ()(2)28f s sI A Bk s k s k k =-+=-++-- 期望特征方程*2 ()(2)(3)56f s s s s s =++=++ 比较上两式求得:728T k -?? =??-?? 6. 可以。设12l L l ??=????,则11222821222l l A LC l l --?? -=? ?--?? 特征方程2 2121()(222)1628f s s l l s l l =+-++-- 期望特征方程*2 ()(4)(5)920f s s s s s =++=++ 比较得:103136L ???? =????????

第7章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7章习题及参考答案 7.1 命名下列化合物。 OH OH O C H 3CH 3 Ph CHCH 2CH 2CH 3OH C 2H 5OCH 2CH 2O C 2H 5 (7) (8) (9)(10) CH 3OH NO 2 O CH 2OH CH 3O CH 2CH 3 CH 3 CH 3 H O H O CH 3(11) (12) (13) (14) 解:(1) 4-丙基-4-庚醇 (2) 2-甲基-3-戊炔-2-醇 (3) 3-氯-2-溴-1-丁醇 (4) (E )-2,3-二甲基-4-溴-2-戊烯-1-醇 (5) (2R ,3R )-3-甲基-4-戊烯-2-醇 (6) (E )-2-丁烯-1,4-二醇 (7) 4-环戊烯-1,3-二醇 (8) 3-甲基-5-甲氧基苯酚 (9) 1-苯基-1-丁醇 (10) 乙二醇二乙醚 (11) 2-硝基-1-萘酚 (12) 4-甲氧基环己基甲醇 (13) 1,2-环氧丁烷 (14) (2S ,3R )-2,3-二甲氧基丁烷

7.2 写出下列化合物的结构式。 (1) 3,3-二甲基环戊醇 (2) 肉桂醇 (3) 环戊基叔丁基醚 (4) 3-环己烯基异丙基醚 (5) 顺-1,2-环己二醇 (6) 2,3-二巯基-1-丙醇 (7) 4-丁基-1,3-苯二酚 (8) 二苯并-18-冠-6 解: CH CH CH 2OH OH C H 3C H 3(1) (2) O O C(CH 3)3 CH(CH 3)2 (3) (4) SH SH CH 2CH CHOH (5) (6) OH OH C(CH 3)3 O O O O O (7) (8) 7.3 将下列化合物按沸点降低的顺序排列成序。 (1)丙三醇,乙二醇二甲醚,乙二醇,乙二醇单甲醚 (2)3-己醇,正己醇,正辛醇,2-甲基-2-戊醇 解:(1)丙三醇>乙二醇>乙二醇单甲醚>乙二醇二甲醚 (2)正辛醇>正己醇>3-己醇>2-甲基-2-戊醇 7.4 将下列各组化合物按与卢卡斯试剂作用的速率快慢排列成序。 (1)1-丁醇,2-丁烯-1-醇,3-丁烯-2-醇,2-丁醇 (2)叔丁醇,正丁醇,环己醇 (3)对甲氧基苄醇,对硝基苄醇,苄醇 解:(1)3-丁烯-2-醇>2-丁烯-1-醇>2-丁醇>1-丁醇 (2)叔丁醇>环己醇>正丁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