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认识分米毫米评课稿

认识分米毫米评课稿

认识分米毫米评课稿
认识分米毫米评课稿

认识分米、毫米评课稿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并且通过学生自己的实际测量,感悟并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从总体上来看,这篇教案设计重点突出,环节清晰,层次分明,巩固独特到位。下面就本节课的总体及细微之处表达一些个人的想法。

1.从这部分知识特点来看,长度概念在学生的思维发展中属于遗忘较快的一个知识点,学生因为日常应用较少,知识点空间想象能力需求大,固在教学本课时应充分挖掘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印象。黄老师在处理这部分知识特点时,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合理巧妙的情境引导,用最短的时间帮助学生回忆长度概念,并通过实践激发学生的长度的空间观念。通过猜想测量小纸条的长,将知识简单化,让学生在量的过程中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语言精练,使学生明白10厘米,还可以有另外一种表述方法。

2.从学生主体性,教师引导方面来看,长度概念的掌握论方法实践操作是优胜于其他任何教学手段。而本节课黄老师则充分考虑到这方面,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引导为辅;以学生动手探索为主,教师谈话传授为辅;以学生综合感悟总结为主,教师总结评价为辅。整个教学流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合理引导角色。

3.从知识内有特性来看,长度单位的表述应考虑细致。黄老师在引导学生掌握长度概念毫米时,充分把握每个细节。如数学书的厚度大约是1厘米,“大约”的表述,轻描淡写的告诉学生,为了测量的精确,我们需要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毫米,这一设计既不影响整个教学过程,也能把握知识的细微之处。

4.从差异思想的体现来看,教师多处体现出了差异教学的思想。多处学生的活动过程,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间的差异,采用互查,互学等形式,完美的体现出差异教学思想。应该说教学流程中体现出了差异教学思想,也不做作,不会油然感觉到差异的突出。

5.从多媒体应用方面来看,教师能够把握每次集体交流过程,通过实物展台呈现给每位学生,照顾了全体,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但是,如果能够再联系课件,相信效果会更明显。

6.从联系生活方面来看,长度单位和生活中的物体密切相关,所以学长度单位离不开生活中的物体。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及时、经常去巩固。黄老师在此教学环节上充分考虑到这方面,通过“问答”锻炼学生的推理能力。通过在身边数一数、找一找,长大约一分米一毫米的物体,像粉笔、磁卡、硬币这些物体的长度、厚度、高度都与分米和毫米有关,从而加强分米毫米表象的建立。

整个教学流程重点突出,层次清晰,可以感觉到黄老师在备课时下了一番工夫。教师通过量一量、画一画、数一数、找一找等实践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了知识,参与面广,活动量大,在活动中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并且课堂气氛融洽,学生联系生活,深化概念,过程不做作也体现了数学美、符号化,对于学生的后阶段的学习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毫米的认识说课稿

《毫米得认识》说课稿 南教场小学刘娟 一、说教材分析: 本课就是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量得第一课:毫米得认识。主要得内容有:毫米得认识,毫米与厘米得单位换算,毫米得估测与测量。 根据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就是按螺旋式课程编写得。测量这一单元就是属于空间与图形这一领域中得测量部分,而二年级上册教材得第一单元:长度单位也就是属于测量这一部分。 因此,我认为本节课作为测量这一单元得第一课,它就是二年级长度单位得学习与三年级整个测量单元得学习得重要衔接点。基于此,在本次课得教学中,除了新知识得传授,更需要注意使学生回忆并加深二年级得学习内容,以便为本单元后期得学习奠定扎实得基础,而如何使学生能尽快进入到空间与图形得学习中来,并很好地将新知识建构到原有图式中,保证学习得积极性,将成为本次教学得关键所在。 测量得内容实践性比较强,需要学生在操作中充分感知进行学习,因此,教材在编写中就注意呈现场景,提出问题,用红色背景凸现教学重点。在教学中我将充分利用课本中得这些特点,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二、说学情分析: 通过对二年级长度单位得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长度单位得重要性,认识厘米与米,初步建立长度观念与估测意识,认识线段并会用刻度尺画与量线段得长度,但这些都仅限于整厘米或整米。

三年级得学生得注意力集中能维持在30分钟左右,自制力与坚持性不强,思维方式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教学得过程中,我将注意将直观描述与学生操作感知相结合,保证教学顺利有效得进行。小学生得想象以再造想象为主,想象得目得性强,在教师得引导启发下,学生能对以前学习得内容进行联想、回忆、加工等,这有助于对原有知识得理解与新知识得学习。 三、说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观察、比划、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得实际意义,使她们初步认识新得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得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掌握毫米与厘米间得关系,进行简单得换算。 2、借助具体得测量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得动手操作能力,能估计一些物体得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四、说教学教法学法: 结合本节课得特点,我将教学教法与学法采用讲授法、练习法、讨论法、问答法、研究法,具体方法得应用将在教学实施中体现。本节课得教学只需要准备10到20厘米长度得直尺即可,当然有条件得学校也可适当借助多媒体教学。 五、说教学过程: 一、出示学习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 2、会用毫米作单位测量物体得长度。 二、想一想:您会用直尺进行测量吗?用直尺测量时应该注意什么?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分米和毫米的认识》 说课稿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说教材: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有了一定的用尺度量能力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的。 对于新的计量单位毫米,学生通过使用直尺,已经有了一些感性认识,计量单位分米虽然不常用,但它对学生理解长度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是很有必要的。新的课程标准的根本目的在于为个体的发展服务。个性的和谐,理性的培养,情操的陶冶,身心发展的平衡等都是新课标所追求的目标。基于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除了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这个知识目标外,

重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存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简单的推理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在操作中培养学生的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说教法和学法: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情感态度、培养能力的关系。在《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学中,为了不让学生一味的接受和积存知识,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我们注重借助直观教具和多媒体,运用多种方式,以学生为学习主体,让学生分小组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他们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在轻松的氛围中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一系列活动,互相合作,集体探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 三、说教学过程: 一、用自主探究,育实践能力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让学生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以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基于此,《分米和毫米的认识》中,对于分米的教学,我把空间留给了学生,让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自主探究。例如教师问:“关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使学生经历猜测、探索、验证的过程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 10毫米、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 2.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3. 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观点,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三、教学难点:在建立长度观念时,对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间的关系易混淆,故教学时应讲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比较它们的长短,使学生能正确、深刻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投影仪(或挂板)、米尺;学生准备直尺一把、一枚一分硬币、一枚一元硬币。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定向 播放课件:毫米和分米的认识——快乐学堂——由浙江大学网络信息系统有限公司提供

由学生测量的结果引入毫米。或者由下面的游戏引入。 测量游戏:同学们,你们每组桌上有一个篮子,篮子里有几种东西(“一元硬币、一分硬币”各一枚、一张纸条、一块橡皮),请你们看看分别是什么?谁能用尺子准确测量出它们的长度或厚度?(小组合作)然后小组汇报。 猜测:一元硬币的厚度。测量一枚1元硬币或1分硬币的厚度为什么不能用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来表示呢?(学生自由发言)一枚1元硬币(1分硬币)的厚度用米或厘米做单位都不合适,这时我们就要用到比厘米更小的新的长度单位——毫米。(板书:毫米) (二)、自主体验 1.认识毫米。 继续播放课件:毫米和分米的认识——快乐学堂——由浙江大学网络信息系统有限公司提供 观察自己的直尺,你有什么新发现?(同桌交流)

认识分米和毫米说课稿

《认识分米和毫米》说课稿 一、解析教材 《认识分米和毫米》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有了一定的用尺度量能力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的。对于新的计量单位毫米,学生通过使用直尺,已经有了一些感性认识,计量单位分米虽然不常用,但它对学生理解长度单位间的十进位关系是很有必要的。 新的课程标准的根本目的在于为个体的发展服务。基于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除了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1厘米=10毫米这些知识目标外,重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存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在操作中培养学生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并调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本次的教学过程主要分为两部分 1、教学认识分米时采用自主、合作、分层的教学策略。先通过小鸟的问题,学生了解到已学的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不能解决某些问题,从而产生认识新知的需求,再让学生实际测量铅笔盒的长度和宽度,知道10厘米长的线段可以用分米来表示,10厘米是1分米,20厘米是2分米;然后在直尺上用不同的方法找一找1分米和1分米里面有几个1厘米,揭示1分米=10厘米;紧接着让学生用小尺画出一分米的线段,再让学生在米尺上找出1分米,并数出1米里10个分米,揭示1米=10分米。最后让学生用手比划出1分米,感知1分米长的长度,并说出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2、教学毫米认识时利用直观操作,采用引导法进行教学。先让同学估测数学书的厚度,再实际测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发现问题,需要引进新的长度单位—毫米。通过找小格的方式认识1毫米有多长,再通过数小格的方式揭示1厘米=10毫米。最后,比划与找一找的环节中,体验1毫米,特别是学生用拇指和食指捏住数学书中的10张纸,可以直观得体会1毫米的厚度。 三、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侧重于: 1、注重自主探究,锻炼实践能力与合作能力。

二年级下数学说课稿分米、厘米、毫米的认识_人教

《分米、厘米、毫米的 认识》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小学数学义务教材第四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长度单位米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长度单位的认识,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长度单位间的化聚和其他几何知识打下基础。教材先通过让学生用米尺测量黑板的长度引入新的长度单位,接着用认一认,量一量,看一看,想一想等方法,让学生认识这些长度单位,理解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练习的安排是这样的:T1、2、3、6是实际操作题,使学生掌握测量的方法,T4是填计量单位。T5是分米、厘米、毫米间的换算,以巩固单位间的进率。 2、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根据新课程的理念,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及情感态度几方面出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厘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厘米和毫米的正确表象。 (2)、让学生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3)、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4)、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估测的意识与合作意识。 3、本节课教学的重点、难点都是使学生建立分米、厘米、毫米的具体观念。 4、教学关键: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参与认一认、量一量、看一看、想一想、找一找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分米、厘米、毫米的具体观念。 5、根据本节课的特点,为使教学顺利进行,在教具上需要准备的是多媒体课件,学具需要准备大量的实物,如:图钉、铅笔、树叶、绳子、纸条、硬币等。 二、说教法学法。 “优化教学过程最根本的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学会学习,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本着这一理念,我在教法和学法上是这样设想的: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旨在扬弃满堂灌的教学,努力把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贯穿始终,运用观察、操作、讨论、归纳等多种教学方法,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在教学中,我准确把握知识的层次与深度,并让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索,通过认一认,量一量,看一看,想一想等实践操作活动,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从而认识长度单位的具体观念。 三、教学程序设计。 本着“以发展为主旨,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教材为主源”的素质教育课堂观,我特地设计了实践操作、以旧引新;自主探索,学习新知;总结全课,回顾整理;综合运用,深化巩固;”四个层次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努力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一新课程的理念。 先说第一层次,实践操作,以旧引新。 安排两个环节:1、复习长度单位米。同桌合作剪一条1米长的绳子。 2、请学生用这1米长的绳子测量铅笔的长度,觉得怎样?从而引起学生学习新的长度单位的强烈愿望。 (因为旧知是新知的基础,新知是旧知的延伸与发展。这样设计,旧知为新知的学习创造了条件,一方面通过剪1米长的绳子,复习了米,另一方面为下面建立四个长度单位的具

毫米的认识说课稿完整版

毫米的认识说课稿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毫米的认识》说课稿 南教场小学刘娟 一、说教材分析: 本课是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量的第一课:毫米的认识。主要的内容有:毫米的认识,毫米与厘米的单位换算,毫米的估测和测量。 根据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是按螺旋式课程编写的。测量这一单元是属于空间与图形这一领域中的测量部分,而二年级上册教材的第一单元:长度单位也是属于测量这一部分。 因此,我认为本节课作为测量这一单元的第一课,它是二年级长度单位的学习与三年级整个测量单元的学习的重要衔接点。基于此,在本次课的教学中,除了新知识的传授,更需要注意使学生回忆并加深二年级的学习内容,以便为本单元后期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而如何使学生能尽快进入到空间与图形的学习中来,并很好地将新知识建构到原有图式中,保证学习的积极性,将成为本次教学的关键所在。 测量的内容实践性比较强,需要学生在操作中充分感知进行学习,因此,教材在编写中就注意呈现场景,提出问题,用红色背景凸现教学重点。在教学中我将充分利用课本中的这些特点,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二、说学情分析: 通过对二年级长度单位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长度单位的重要性,认识厘米和米,初步建立长度观念和估测意识,认识线段并会用刻度尺画和量线段的长度,但这些都仅限于整厘米或整米。

三年级的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能维持在30分钟左右,自制力和坚持性不强,思维方式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将注意将直观描述与学生操作感知相结合,保证教学顺利有效的进行。小学生的想象以再造想象为主,想象的目的性强,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学生能对以前学习的内容进行联想、回忆、加工等,这有助于对原有知识的理解和新知识的学习。 三、说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观察、比划、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使他们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掌握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 2、借助具体的测量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四、说教学教法学法: 结合本节课的特点,我将教学教法和学法采用讲授法、练习法、讨论法、问答法、研究法,具体方法的应用将在教学实施中体现。本节课的教学只需要准备10到20厘米长度的直尺即可,当然有条件的学校也可适当借助多媒体教学。 五、说教学过程: 一、出示学习目标: 1.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

三年级上册数学《毫米和分米的认识》

第1课毫米和分米的认识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使学生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 【教学重点】: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教学难点】:使学生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教学方法】:直观展示法: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等, 【学习方法】:活动体验法:通过调查和讨论交流等方法,进行体验性学习。 【教具准备】:学生尺、明信片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小朋友们,大家还记得上学期咱们学过的量长度的单位吗?你能用手指和胳膊比量一下1米和1厘米的长度吗?我们在什么时候用到米?什么时候用到厘米? 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关于长度单位的知识. 二、探究 1、认识分米

量一量:请你用自己的学生尺量一量,你手中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20厘米,10厘米) 看看自己周围还有什么是10厘米或20厘米的? 教师:(出示10厘米长的长方形的边)像这样长的一段线段我们可以用另外一个单位来代替“1分米”,你知道分米和厘米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吗?1分米相当于多少厘米?(汇报结果:1分米=10厘米) 10厘米是1分米,20厘米就是多少分米? 说说今天咱们认识的新朋友叫什么?(分米) 1分米是10厘米,你能在自己的学生尺上看看1分米到底有多长吗?比量给你的同桌看一看。 你的学生尺上有几个1分米?你是怎么知道的? 你能用自己的尺子画一条1分米的线段吗?你想怎样画?先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再动手试一试。 在米尺上数数,1米有多少分米?说说你是怎样数的,结果怎样? 1米=10分米 说说在我们周围,哪些东西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学生小组进行操作,汇报自己量的情况。 学生小组中自己进行一下测量,说说自己测量的什么大约是10厘米,什么大约是20厘米?汇报测量结果。 小组同学进行讨论,用等式的形式进行表示出来。学生汇报自己画的方法和步骤。 请一名同学用米尺量一量课桌凳子的高分别是多少厘米。再说说接近几分米 2、认识毫米 今天老师有一个小问题需要大家帮忙。你能量一量自己的数学书的厚度吗?

《分米、厘米、毫米的认识》说课稿

《分米、厘米、毫米的认识》说课稿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分米、厘米、毫米的认识》说课稿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分米、厘米、毫米的认识》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小学数学义务教材第四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长度单位米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长度单位的认识,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长度单位间的化聚和其他几何知识打下基础。教材先通过让学生用米尺测量黑板的长度引入新的长度单位,接着用认一认,量一量,看一看,想一想等方法,让学生认识这些长度单位,理解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练习的安排是这样的:T1、2、3、6是实际操作题,使学生掌握测量的方法,T4是填计量单位。T5是分米、厘米、毫米间的换算,以巩固单位间的进率。 2、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根据新课程的理念,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及情感态度几方面出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厘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厘米和毫米的正确表象。 (2)、让学生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3)、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4)、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估测的意识与合作意识。 3、本节课教学的重点、难点都是使学生建立分米、厘米、毫米的具体观念。 4、教学关键: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参与认一认、量一量、看一看、想一想、找一找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分米、厘米、毫米的具体观念。 5、根据本节课的特点,为使教学顺利进行,在教具上需要准备的是多媒体课件,学具需要准备大量的实物,如:图钉、铅笔、树叶、绳子、纸条、硬币等。 二、说教法学法。 “优化教学过程最根本的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学会学习,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本着这一理念,我在教法和学法上是这样设想的: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旨在扬弃满堂灌的教学,努力把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贯穿始终,运用观察、操作、讨论、归纳等多种教学方法,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在教学中,我准确把握知识的层次与深度,并让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索,通过认一认,量一量,看一看,想一想等实践操作活动,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从而认识长度单位的具

小学数学《毫米的认识》说课稿

小学数学《毫米的认识》说课稿 小学数学《毫米的认识》说课稿3篇 小学数学《毫米的认识》说课稿篇1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同仁: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量”的第一课时,“毫米的认识”。 一、教材分析 “毫米的认识”这部分内容,从知识方面来讲有厘米的认识做基础,从经验方面来讲,学生经常用到学生尺,也有用尺子进行测量的经历。这时,水到渠成的学习“毫米的认识”,能让学生对长度单位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因此,本节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二、教材目标 根据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和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毫米和厘米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用毫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2、使学生经历毫米的含义以及1毫米长度单位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3、使学生体会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 重点是:认识长度单位毫米,知道1厘米=10毫米。 难点是:让学生建立毫米的长度观念。 四、教学准备 1、电教媒体 2、为每小组准备一张估测记录单和一把没有毫米刻度的硬纸版做的尺子。 3、教师准备一把米尺、一枚一分硬币、一张电话卡等。学生自己准备常用直尺。 五、教学程序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教法学法的选择,我把本节课的教学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在这一阶段里,我按照谈话引入、复习旧知—→实践活动、引起冲突—→现实需要、引入新课这一流程开展活动。 1、谈话引入,复习旧知 我抓住这一节课是新学期开始的第一节课这个契机,围绕“学生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1.DOC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 一说教材: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有了一定的用尺度量能力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的。 对于新的计量单位毫米,学生通过使用直尺,已经有了一些感性认识,计量单位分米虽然不常用,但它对学生理解长度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是很有必要的。新的课程标准的根本目的在于为个体的发展服务。个性的和谐,理性的培养,情操的陶冶,身心发展的平衡等都是新课标所追求的目标。基于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除了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这个知识目标外,重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存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简单的推理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在操作中培养学生的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说教法和学法: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情感态度、培养能力的关系。在《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学中,为了不让学生一味的接受和积存知识,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我们注重借助直观教具和多媒体,运用多种方式,以学生为学习主体,让学生分小组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他们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在轻松的氛围中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一系列活动,互相合作,集体探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 说教学过程: 一、用自主探究,育实践能力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让学生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以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基于此,《分米和毫米的认识》中,对于分米的教学,我把空间留给了学生,让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自主探究。例如教师问:“关于分米你已经知道了些什么?”接着出示1分米的尺,让学生理解1分米在尺上的长度,并通过找一找、说一说、比一比、估一估、画一画、数一数、量一量等环节加深对一分米长度的印象,通过自已的操作来发现知识,学习知识。 二、以层层引入,导数学新知接受式的学习固然同样给了学生科学概念的结论,却没有给学生一个探索和探险的经历,学生随之失去了培养科学精神、科学观念、科学方法的机会。会发现学生把知识“抛”得很快,究其原因,是学生缺乏对教学知识主动的建构过程。因此,教学《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时,对于米、分米、厘米、毫米的进率关系,我们没有硬性灌输,而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经验出发对教师所讲的1小格就是1毫米,10厘米就是1分米,重新加以解释,重新建构起新的认知结构。 在比较、分析、推理之后,学生形成了新的知识体系,也就是不同单位的长度: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从而真正地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某些实际问题。在认识毫米时,教师先让学生量一量数学书的厚度,问:“你发现了哪些有关毫米的知识?”当学生说出直尺上一小格就是1毫米时,教师立刻出示课件并引导问:“那么1厘米有多少毫米呢?”让学生来数一数,得出1厘米=10毫米。教师继续问:“那么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毫米呢?”请学生量一量,了解生活中一毫米厚的物体有哪些,加深对毫米的认识。

二年级数学下册 认识分米和毫米说课稿 (新版)苏教版

《认识分米和毫米》说课稿 一、说教材 《认识分米和毫米》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有了一定的用尺度量能力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的。对于新的计量单位毫米,学生通过使用直尺,已经有了一些感性认识,计量单位分米虽然不常用,但它对学生理解长度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是很有必要的。新的课程标准的根本目的在于为个体的发展服务。个性的和谐,理性的培养,情操的陶冶,身心发展的平衡等都是新课标所追求的目标。基于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除了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这个知识目标外,重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存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简单的推理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在操作中培养学生的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说教法 1、教学分米的认识时采用自主、合作、分层的教学策略。先测量吸管的长度,再通过牛奶盒的吸管,知道10厘米长的线段可以用分米来表示,10厘米是1分米,20厘米是2分米。然后在尺上找一找1分米里面有几个1厘米,揭示1分米=10厘米。再让学生用手比划出1分米,感知1分米长的长度,紧接着让学生画出一分米的线段,最后说出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是1分米。 2、教学毫米认识时利用直观操作,采用导学法进行教学。先让学生测量卡的厚度,硬币的厚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发现问题,需要引进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在体验1毫米时,让学生用拇指和食指捏住硬币或磁卡,感觉1毫米的厚度,然后用心体会。最后,教师让学生说出日常生活中能用毫米表示单位的实物来。 3、教学单位进率时采用引导发现法进行教学,如教学1厘米=10毫米时,让学生观察学生尺,引导学生知道1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再数一数有几小格,从而得出结论。 三、说学法 1、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过程,实质就是给学生的学习金钥匙。因此在这节课里要向学生展示学习思路:建立1分米的观念—理解米、分米、厘米的进率、建立1毫米的观念——理解毫米和厘米的进率——米、分米、厘米、毫米相邻单位的进率——毫米、厘米、分米、米的实际测量。 2、本节课要让学生学会利用学具在找、数、量的自主实验、自主探索过程中,自主地建立起毫米和分米的观念,在建立观念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的应用能力。 3、通过分组学习,分组讨论,分组测量,让学生有了自主动手操作的机会。在同学合作学习中,既让学生学会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又培养了学生合作能力。

认识分米和毫米说课稿

认识分米和毫米说课稿 The pony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

《认识分米和毫米》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二年级数学下册第52——53页的《分米和毫米的认识》。下面我通过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及教学板书等方面,来进行说课。 说教材分析 《认识分米和毫米》这部分内容教学对象是小学二年级学生,是在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有了一定的用尺度量能力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的。对于新的计量单位毫米,学生通过使用直尺,已经有了一些感性认识,计量单位分米虽然不常用,但它对学生理解长度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是很有必要的。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并能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比较分析,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情感目标: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使学生体会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学习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对身边事物长度的关注,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说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概念;由于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对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的理解难度大,所以,教学难点是学生对物体的估测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 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 在情景导入的时候采用谈话方式,述说方式。 教学毫米认识时利用直观操作,采用导学法进行教学。 教学分米的认识时采用自主、合作、分层的教学策略。 教学单位进率时采用引导发现法进行教学。 学法: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过程,实质就是给学生的金钥匙。 本节课要让学生学会利用工具在找、数、量的自主实验、自主探索过程中,自主地建立起毫米和分米的观念,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的应用能力。 通过分组学习,分组讨论,分组测量,让学生有了自主动手操作的机会。在同学合作学习中,既让学生学会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又培养了学生合作能力。 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小学三年级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

小学三年级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 》教案范本三篇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分米和毫米不仅是认识长度单位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学生逐步掌握测量方法和技能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三年级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范本,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 ①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长度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②引导学生探索米、分米、厘米、毫米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知道分米、毫米这二个长度单位和掌握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教学教法: 1.直观教学法。教学时利用直尺,观看分米、毫米标准的长度,观察1毫米、1分米的长度,在脑中建立表象,并让学生用生活中典型的长度帮助学生感悟用心体会。 2.练习法。学生巩固知识和形成各种学习技能需要反复的练习,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种主要的实践活动。在教学认识分米、毫米时,让学生去找生活中的典型例子做为参照物。

教学学法: 1.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和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在建立观念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的应用能力。 2.学会与人合作养成良好习惯。在估计测量中,由于毫米相对较小,容易出错,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分工完成,在课堂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1 / 9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回忆学过的二个长度单位是什么?比划一下1米长度和1厘米的长度吗?二、教学新知 1、认识毫米,感受毫米的必要性。 2、建立毫米的表象。请你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里到哪里是1毫米? 用手比划一下。 师提问:生活哪些物体的长或厚约为1毫米? 3、学习厘米与毫米的关系追问:通过刚才比划和观察,你发现什么? 毫米是相对较小的长度单位,通过观察你发现。 (1)厘米与毫米有什么关系?得出1厘米=10毫米。师:拿出数学书,让学生观察其厚度,你觉得数学是多厚? (2)分米的认识 ①分米

认识分米和毫米说课稿

《认识分米和毫米》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二年级数学下册第52——53页的《分米和毫米的认识》。下面我通过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及教学板书等方面,来进行说课。说教材分析 《认识分米和毫米》这部分内容教学对象是小学二年级学生,是在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有了一定的用尺度量能力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的。对于新的计量单位毫米,学生通过使用直尺,已经有了一些感性认识,计量单位分米虽然不常用,但它对学生理解长度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是很有必要的。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并能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比较分析,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情感目标: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使学生体会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学习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对身边事物长度的关注,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说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概念;由于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对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的理解难度大,所以,教学难点 是学生对物体的估测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

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 在情景导入的时候采用谈话方式,述说方式。 教学毫米认识时利用直观操作,采用导学法进行教学。 教学分米的认识时采用自主、合作、分层的教学策略。 教学单位进率时采用引导发现法进行教学。 学法: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过程,实质就是给学生的金钥匙。 本节课要让学生学会利用工具在找、数、量的自主实验、自主探索过程中,自主地建立起毫米和分米的观念,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的应用能力。 通过分组学习,分组讨论,分组测量,让学生有了自主动手操作的机会。在同学合作学习中,既让学生学会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又培养了学生合作能力。 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了哪些长度单位,(米,厘米),你用手势表示一下,1米和1厘米分别是多长吗?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1米=100厘米) 这一复习导入环节可以引导学生回忆米和厘米的知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要学习的新单位。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解读

分米毫米的认识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简析: 《毫米与分米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有一定的用尺度量能力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安排了以学生估测数学书宽和厚,在测量时不能得到整厘米数时,自然地感悟毫米产生的需要,对于新的计量单位毫米,它是属于量与计量中的知识,也是几何教学中所必需的。这样的编排启示我们,教学这些计量单位时,要关注几何直觉、几何想象、几何测量。分米的编排与毫米类似,计量单位分米虽然不常用,但它对学生理解长度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是很有必要的。因此学习好这课对今后学生从事的几何测量等活动是十分重要的。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对几何教学的基本精神,本着把计算几何、证明几何转变为直观几何、发现几何的想法,把今天要学习的与几何知识有关的分米、毫米的认识的教学目标定为 ①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 1毫米长度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②引导学生探索米、分米、厘米、毫米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对实物的估测过程中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简单的推理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操作中培养学生的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3.教学重难点: 在今后学习中,常用到这几个长度单位,它是学习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的基础,非常重要,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知道分米、毫米这二个长度单位和掌握

1米=10分米、1分米=10 厘米、1厘米=10毫米。由于学生处身心发展阶段的特点,原来对米和厘米的长度观念比较淡薄肤浅,现在要求他们建立分米毫米等长度观念是较难的。故此认为教学难点是建立分米、毫米的长度单位的观念。 二、说教法 本课我拟采用以下教法: 1.直观教学法。教学时利用直尺,观看分米、毫米标准的长度,观察1毫米、1分米的长度,在脑中建立表象,并让学生用生活中典型的长度帮助学生感悟用心体会。在估测中,把估测对象与标准长度反复对比,再测量。在整个教学中,给学生正面刺激,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表象。 2.练习法。学生巩固知识和形成各种学习技能需要反复的练习,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种主要的实践活动。在教学认识分米、毫米时,让学生去找生活中的典型例子做为参照物,在估测物体长度时,有效帮助学生估测准确些。为了达到估测相对准确,课堂上采用让学生去估测不同物体的反复练习,以帮助学生形成估测长度方面的技能。 三、说学法 根据对教材的认识和已制定的目标,我在学法培养方面做到: 1.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和培养学生操作能力。本节课要让学生在找、摸、量、摆的自主实验、自主探索过程中,自主地建立起毫米和分米的观念,在建立观念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的应用能力。 2.学会与人合作养成良好习惯。本课教学比较重视观察发现,估计测量,让学生有了自主动手操作和交流观察发现的机会。在交流中学会倾听他们的发言,取取长补短;在估计测量中,由于毫米相对较小,容易出错,采用同学合作学习,分工完成,在课堂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小学三年级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

小学三年级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 经典备课教案三篇本节课的重点是知道分米、毫米这二个长度单位和掌握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引导学生探索米、分米、厘米、毫米间的联系。 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三年级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经典备课教案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三年级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经典备课教案一 教学目标: (一)知识点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二)能力点 1.能正确运用毫米、分米表示xx。 2.能用手势表示1毫米、1分米。 (三)德育点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形成表象,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并应用概念正确表示物体的长度。 教具、学具准备:学生尺、分xx、xx。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导入:我们学过长度单位米、厘米,也会用米和厘米测量长度,请同学们测量一下教学教科书封面的长是多少?宽是多少? 2.学生操作,测量后汇报 书的封面长20厘米多,不到21厘米。书的封面宽14厘米多,不到15厘米。 3.继续测量书的厚度,学生汇报:书的厚度不到1厘米。 4.教师概括:同学们测量得到长20厘米多,不到21厘米;宽14厘米多,不到15厘米;厚不到1厘米,20厘米多,多多少?不到15厘米,差多少?不到1厘米,那是多少?20厘米多,不到15厘米,不是一个准确的长度,是否能用米、厘米那样的长度单位表示呢?有目的,分层次进行铺垫,为学习新知识打下基础,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毫米,教学例1。 1.启发学生观察测量得到的20厘米多,14厘米多,不到1厘米,从尺子上看,你们发现了什么?互相议论一下。学生回答:有许多小格;长是20厘米还多7个小格;宽是14厘米还多5个小格;厚是8个小格。 2.教师讲述:这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比1厘米小,它的名字叫1毫米。请同学们数一数,1厘米中间从0到1有多少小格,又叫多少毫米?从2~3、5~6、9~10等每一厘米长中又发现了什么?互相交流一下。学生在初步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认真观察、交流,从而知道每一厘米长度内都有10个小格,都是10毫米。3教师板书:1厘米10毫米 3.请同学们想一想,1厘米和10毫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可以互相议论一下。 总结归纳:1厘米10毫米板书:1厘米10毫米是引导学生观察讨论自己感知的,学生感到高兴。这也体现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自己学会知识。 4.借助手势,帮助学生建立xx观念。

分米毫米的认识说课稿

分米毫米的认识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简析:《毫米与分米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有一定的用尺度量能力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安排了以学生估测数学书宽和厚,在测量时不能得到整厘米数时,自然地感悟毫米产生的需要,对于新的计量单位毫米,它是属于量与计量中的知识,也是几何教学中所必需的。这样的编排启示我们,教学这些计量单位时,要关注几何直觉、几何想象、几何测量。分米的编排与毫米类似,计量单位分米虽然不常用,但它对学生理解长度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是很有必要的。因此学习好这课对今后学生从事的几何测量等活动是十分重要的。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对几何教学的基本精神,本着把计算几何、证明几何转变为直观几何、发现几何的想法,把今天要学习的与几何知识有关的分米、毫米的认识的教学目标定为 ①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长度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②引导学生探索米、分米、厘米、毫米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对实物的估测过程中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简单的推理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操作中培养学生的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3.教学重难点: 在今后学习中,常用到这几个长度单位,它是学习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的基础,非常重要,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知道分米、毫米这二个长度单位和掌握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由于学生处身心发展阶段的特点,原来对米和厘米的长度观念比较淡薄肤浅,现在要求他们建立分米毫米等长度观念是较难的。故此认为教学难点是建立分米、毫米的长度单位的观念。 二、说教法 本课我拟采用以下教法 1.直观教学法。教学时利用直尺,观看分米、毫米标准的长度,观察1毫米、1分米的长度,在脑中建立表象,并让学生用生活中典型的长度帮助学生感悟用心体会。在估测中,把估测对象与标准长度反复对比,再测量。在整个教学中,给学生正面刺激,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表象。 2.练习法。学生巩固知识和形成各种学习技能需要反复的练习,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种主要的实践活动。在教学认识分米、毫米时,让学生去找生活中的典型例子做为参照物,在估测物体长度时,有效帮助学生估测准确些。为了达到估测相对准确,课堂上采用让学生去估测不同物体的反复练习,以帮助学生形成估测长度方面的技能。 三、说学法 根据对教材的认识和已制定的目标,我在学法培养方面做到

小学三年级数学《毫米的认识》说课稿

小学三年级数学《毫米的认识》说课稿 《毫米的认识》说课稿 一、说教材 毫米的认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节。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厘米、米以及怎样测量物体长度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会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因此本节课的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能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条件。 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本节课可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实际测量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 2、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认真细心的学习习惯。 3、使学生感悟到知识源于生活。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知道1厘米=10毫米。 教学难点: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形成表象。 二、说教法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新大纲也明确指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

与者。因此为了全面、准确地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我将注意: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老师。一旦学生对知识产生了兴趣,就会主动探索、积极学习。在教学中,我抓住了小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课堂开始,就设计了猜一猜老师手中两本书哪本比较厚,哪本比较薄这一活动,一下子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学生自然的全身心的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和探究中。 2、给学生充分的空间 传统的教学老师包办过多,恨不得把许多知识瞬间都灌注给学生,留给孩子时间和空间过少,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这节课中,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在动手测量的基础上,感受到1毫米有多长,通过观察找到毫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这一切,都需要给学生留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运用自己的感官,运用自己的智慧去发现和获取知识,享受成功的喜悦。 3、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联系生活创设问题是新课程精神的体现。在教学中设计了联系生活实际,寻找生活中大约是1毫米的物体;在练习中设计了改一改小马虎的日记,使学生觉得数学和生活是紧密相连的,建立了一定的生活常识,从而培养他们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热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