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项目6:淹溺病人急救护理教学设计

项目6:淹溺病人急救护理教学设计

项目6:淹溺病人急救护理教学设计
项目6:淹溺病人急救护理教学设计

西宁卫生学校教学设计

(二)院内救护

1.迅速安置于抢救室内,保暖。

2.维持呼吸功能:及早进行气管插管,应用自动人工呼吸机。可用呼吸兴奋剂。

3.维持循环功能:动脉压、尿量、CVP监测指导补液。

4.对症处理:主要并发症有脑水肿、肺水肿、ARDS、溶血反应、酸中毒、水和电解质紊乱、急性肾功能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三)护理措施

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1)神志、呼吸

(2)尿色、尿量、性质,并记录

2.保持呼吸道通畅

3.心理护理

4.输液护理点。

总结:常用的现场救护技术

小案例教学

PPT展示

利用图片资源给学生视觉冲击,激发学习兴趣。

考核项目考核内容分数评分标准扣分得分

概述病因及发病机制20 部分未掌握的扣5~10分,语言不流畅,扣5~10分,完全未掌握扣完为止。

护理评估健康史

身体状况

心理社会状况

实验室检查

40

部分未掌握的 10分,语

言不流畅,扣5~10分,

完全未掌握扣完为止。方

法不正确扣20 分。

急救原则与护理措施现场救护

医院内救护

40

现场救护不正确扣10分,

院内救护不正确扣10分,

淹溺急救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淹溺急救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淹溺是指人体淹没于水或其他液体后,反射性引起喉痉挛和(或)呼吸障碍,发生窒息性缺氧的临床死亡状态。如心脏未停搏则称近乎溺死。 【护理常规】 1.及时清除呕吐物和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协助医师给予气管插管、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使血氧分压维持在85~100mmHg。 2.无心搏、呼吸患者,立即给予心肺脑复苏及进一步生命支持。连接心电监护如为心室纤颤或无脉性室速立即给予除颤。 3.有心搏、呼吸,给予鼻导管或面罩吸氧,使指氧饱和度在95%以上。 4.持续心电监护、血压、氧饱和度监测。 5.开通静脉通路,静脉抽血常规、凝血功能、电解质、测血糖等。 6.换下湿衣裤,盖被子保暖。 7.及时处理心律失常。 8.必要时予留置导尿,做好导尿管护理。 9.记录24h出入量。 10.输液护理:正确控制输液速度,对淡水淹溺者应严格调节输液滴速,从小剂量、低速度开始,避免短时间内大量液体输入而加重血液稀释程度。对海水淹溺者出现血液浓缩症状的应及时保证5%葡萄糖溶液和血浆液体的输入,切忌输入0.9%氯化钠溶液。

11.心理护理:安慰鼓励患者,消除患者淹溺后的恐惧心理。 12.安全护理:两侧床档拉起,防止坠床。 【健康教育】 1.休息与运动急性期卧床休息,病情好转后,适当活动或锻炼。 2.饮食指导无消化道出血并发症者,清醒后可予清淡流食或半流食。 3.用药指导疾病主要药物治疗,观察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等。 4.心理指导给予患者心理支持,走出淹溺的恐惧心理。 5.康复指导做好呼吸道护理,预防误吸、呛咳。注意患者保暖,做好皮肤护理。 6.复诊须知告知疾病的预后,不适随诊。

急救护理学

《急救护理学》课程学习指导资料 编写负责人:李蓉琼 适用专业:护理专业 适用层次:大专 四川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二00四年3月

《急救护理学》课程学习指导资料 编写:李蓉琼、曹钰 审稿(签字): 审批:(主管教学负责人签字):李继平、李晓玲 本课程学习指导资料根据该课程教学要求,参照现行采用教材《急救护理学》(周秀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年3月)以及课程学习光盘,并结合远程网络业余教育的教学特点和教学规律进行编写,适用于护理专科学生学习。 第一部分课程的学习目标及总体要求 【课程目标】 学完该课程后,学生应该能够: 1.熟悉急救护理学的范畴和意义。 2.掌握院外急救的特点及原则。 3.了解急诊科的设置与管理。 4.了解急诊重症监护技术及护理。 5.掌握心肺脑复苏程序及复苏后监测。 6.熟悉休克的分类与急救护理。 7.了解创伤的分类与评分。 8.掌握创伤的现场急救措施。 9.了解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病机理、监护方法及防治措施。 10.掌握急性中毒的机制、急救原则及救护措施。 11.熟悉中暑的病因及救护措施。 12.掌握淹溺的病理生理及救护措施。 13.熟悉触电的发病机理与救护措施。 14.掌握昏迷的病因及急救护理。 15.熟悉高血压、高血糖、低血糖、甲状腺功能亢进、重症肌无力危象的发病诱因及急救护理。 16.熟悉各种急救技术。 【课程总体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常见急危重症病人的病情评估、救治原则和护理,熟悉常用急救技术。 【评价方法】 本课程采用期末理论测验的形式进行学习效果的评价。

试题类型包括单选题、多选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五种类型。内 容涉及每个章节的教学内容。总成绩按百分制计算,60分为及格成绩。 【主讲教师】 李蓉琼:本科、讲师,课程负责人。 曹钰:急诊医学硕士,讲师。 第二部分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及重点难点内容分析 第一章绪论 【学习目标】 1.了解急救护理学的范畴。 2.掌握院外的现场急救原则。 3.熟悉抢险救灾紧急救护的工作程序。 4.了解急诊医疗体系管理。 【教学内容】 1.急救护理学的范畴。 2.院外急救的含义及环节。 3.院外现场救护的原则。 4.抢险救灾、战地救护的概念和方法。 5.急救护理人才的培训和科研。 6.急诊医疗体系的建立,急救网络形式。 重点: 1.院外急救是指急、危、重症伤病员进入医院前的医疗救护。 院外急救的环节现场对医疗救护的呼救、现场救护、途中监护和运送。 现场救护原则①立即使患者脱离险区;②先救命后治病;③争分夺秒,就地抢救; ④保留离断的肢体或器官;⑤加强途中监护并详细记录。 2.危重病救护是指受过专门培训的医务人员在备有先进监护设备和救治设备的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 ICU),接受由急诊科和院内有关科室转来的危重患者,对多种严重疾病或创伤以及继发于各种严重疾病或创伤的复杂并发症患者进行全面监护及治疗。 研究范围①危重患者的监护与治疗;②ICU人员、设备的配备与管理;③ICU的技术。 3.抢险救灾的工作程序①寻找并救护伤病员;②检伤分类,根据不同伤情给予不

最新急救护理学教案--休克

★编号: 07(第7次课) ★课题:第六章休克(Shock) ★课时:2学时 ★重点难点:院外急救的原则、各种急救技术的应用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目的: 掌握:休克的病因、分类、临床观察、病情判断、救治原则和护理重点。 熟悉:休克病理生理与临床的联系。 了解:休克时血流动力学监测。 第一节概述 一、概述 定义:由各种原因引起的有效循环血量锐减,以致重要器官微循环灌流急 剧降低,从而引起组织代谢及器官功能严重障碍的一种全身性的危急综合症。 有效循环血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心血管系统进行循环的血量。依赖于:充足的血容量、有效的心搏出量和完善的周围血管张力三个因素。 病理生理变化:微循环的障碍,细胞代谢及体液的变化,以及内脏器官的继发性损害。 病程分三期:休克早期、休克期、休克晚期。 主要临床表现:神志烦躁或淡漠、面色苍白或紫绀、皮肤湿冷、脉搏细速、血压下降、尿量减少和酸中毒。 二、休克病因 1、血容量不足 2、创伤

3、感染 4、过敏 5、心源性因素 6、内分泌性因素 7、神经源性因素 三、休克分类 1、按病因分类 低血容量休克、心源性休克、感染性休克、过敏性休克、神经源性休克、内分 泌性休克、伴血流阻塞的休克 2、按病理生理学分类 低容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阻塞性休克、分布性休克 3、血流动力学分型 低动力型休克(低排高阻或冷休克)、高动力型休克(高排低阻型或暖休克)。 四、休克的病理生理 1、休克早期 机制:有效循环血量锐减→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儿茶酚胺释放→微动脉、微静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收缩→灌入毛细血管网的血量减少。有效循环血量 锐减→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兴奋→血管紧张素Ⅱ增加→毛细血管收缩。 儿茶酚胺释放→血栓素 (收缩血管、促血小板聚积)的量大于前列环素(扩血管、抑制血小板聚积)→毛细血管收缩。 特点:毛细血管持续收缩,动静脉短路开放。外周阻力增加。微循环处于缺血 状态,灌注减少。 临床表现:去甲肾上腺素使网状上行系统活动增强→烦躁不安;交感兴奋→泌

《急救护理学》期末考试题(试题一)讲课教案

《急救护理学》期末考试题(试题一)

《急救护理学》期末考试题(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 1.大型事故基本信息的录入不包括(B) A.事故类型 B.事故发生当天天气 C.事故发生的地点 D.事故发生的原因 E.事故伤亡人数 2.心脏骤停的患者,在进行胸外近压时,频率诮为(B) A.80次/分 B.100次/分 C.60次/分 D.115次/分 E.120次/分 3.下列关于空中转运途中的救护,说法错误的是(D) A.注意缓解伤员出现的应激状态 B.密切观察伤员体腔压力的变化 C.观察固定患肢的血管神经情况 D.合并脑水肿的伤员应头朝机尾 E.合并呼吸障碍的伤员头朝机尾 4.脑水肿患者血压稳定后可抬高床头(B) A.5°~15°

B.15°~30° C.45° D.60°~75° E.45°~90° 5.下列哪种毒物中毒可使病人口腔中有蛋臭味(C) A.有机磷农药 B.乙醇 C.硫化氢类 D.氨 E.甲醇 6.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环甲膜切开术的适应征(D) A.严重面部损伤而无法实施经口或鼻气管插管 B.脊髓可疑损伤而无法进行有效通气 C.化学物质吸入性损伤 D.12岁以下儿童 E.过敏性反应 7.下列何种情况属于成人中度烧伤(B) A.2度烧伤面积在9%以下 B.3度烧伤面积在9%以下 C.烧伤总面积在30%~49% D.3度烧伤面积在10%~19% E.烧伤总面积超过50%

8.心源性休克最为多见的病因是(E) A.心肌炎 B.心肌病 C.严重心律失常 D.心脏压塞 E.急性心肌梗死 9.高热惊厥主要见于哪个年龄段的小儿(A) A.6个月~4岁 B.1个朋~1岁 C.4~6岁 D.6~8岁 E.3~5岁 10.急诊科救护属于EMSS的第几个环节(B) A.第一个环节 B.第二个环节 C.第三个环节 D.第四个环节 E.第五个环节 11.阿托品化可引起(A) A.瞳孔扩大 B.瞳孔缩小 C.流涎

急救护理_学课程

《急救护理学》课程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刚要》,以《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为指导,遵循《兰州科技职业学院课程标准制定原则性意见》,制定《急救护理学》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执行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纲领性文件,是编选教材、教学组织实施、教学评价和教学考核的基本依据。 一、课程标识 课 程 代 码 2023 适用专业《急救护理学》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必修课程之一,是高等学校护理学核心课程之一,因此适用于本院护理专业。 授 课时数本课程课时总计48学时,为必修课程,依据专业需求可用选

执 医学系专任教师: 笔 人 制 定 2014年9月 日 期 随着现代医学和护理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急诊医学和急诊护理学技术的发展也十分迅速。急诊护理工作是全部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部医疗护理服务工作的前哨,为此中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于1992年在国内率先开设了急诊护理学课程。 本课程秉持“生命第一,时效为先”的急救护理理念,以“培养能力”为目标,吸取欧美等国家先进的急救护理教学经验,不断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形成了特有的教学模式,使得我们在国内急诊护理学教学水平中处于领先地位。 二.课程概况 急诊医学在医学发展中仅有三十多年的历史,急诊护理学是在急诊医学和护理学的发展中诞生的,她是急诊医学与

护理学的一门边缘学科,随着我校护理学院的建立,急诊护理学学科也经历了由无到有,逐步成熟的发展历程。 为加快急诊医学学科建设,1992年中国医科大学在国内首次与美国纽约《中华医学基金会》(CMB)合作开展了《急诊住院医师培训项目》,CMB资助该项目80万美元,拟在五年内完成。该项目培训内容包括医学本科生、护生的急救医学课程计划;急诊医师培训计划;急诊护士的培训计划;急救医学的普及性教育计划。随着项目的进行,CMB又后续提供资助资金20万美金,使该项目资助资金达到共计100万美元。在该项目资金的资助下,我科先后派出8名医护人员赴美国学习急诊医学实践模式进行师资培训。学成回国后在临床率先开展与国际接轨的急救分区模式,同时配备了高级心肺复苏全套先进的急诊教学设备及计算机、复印机、投影仪等先进的办公仪器设备,使我校急救医学教研室和急救护理教研室成为国内拥有一流急诊医学与急诊护理教学条件的教研室。此外CMB还同时资助40万美元用于我校附属第一院中毒防治控制中心的建设,在全国医院医疗卫生系统中亦属首创。这两个项目为急救护理学课程的开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雄厚的师资力量、现代化的急诊教学设备、良好的临床实践教学环境。 同年由于护理学院的建立发展,把急救护理学课程纳入必修课成为必然,我科于1992年开始承担本科层次的急救

有关淹溺的现场急救

有关淹溺的现场急救 【摘要】淹溺死亡的原因为呼吸道阻塞造成窒息,或血液电解质变化引起心室纤维性颤动,或急性肺水肿等。在现场急救时首先强调互救,同时要懂得自救。医务人员要掌握现场急救的要领,在做短时间倒水后,要坚持不懈地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不能轻易放弃。 【关键词】自救;互救;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 全世界每年淹溺者约14万人,发病年龄多见于15-29岁,男女比例3∶1,多夏季。但是近年来,自然灾害频频发生,洪涝灾害对人生和财产安全构成巨大的威胁。其中淹溺是造成洪水夺去生命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希望通过广大医务人员的努力,增强公民的保护意识,正确实施淹溺的急诊救护。 1 淹溺现场如何救护 1.1 淹溺的自救方法 不熟水性误入水者:可进行自救。首先,落水后不要心慌,应保持头脑清醒。方法是采取仰面位,头顶向后,口朝上方,则口鼻可露出水面,此时就能进

行呼吸。呼气宜浅,吸气宜深,能使身体浮于水面,以待他人施救。不可将手上举或挣扎,举手反而易使人下沉。 会游泳者:若因小腿腓肠肌痉挛而致淹溺,应保持镇静,及时呼救,同时自己将身体抱成一团,浮上水面;深吸一口气,把脸浸入水中,将痉挛下肢的拇指用力向前上方拉,使拇指翘起来,持续用力,直到剧痛消失,痉挛也就停止。一次发作之后,同一部位可再发痉挛,因此对疼痛部位要充分按摩,然后慢慢向岸上游去,上岸后可再按摩和热敷痛处。若手腕肌肉痉挛,自己将手指上下屈伸,并采取仰面位,用两足游泳。 1.2 淹溺的他救方法 现场救护:救护者应镇静,尽可能脱去衣裤,尤其要脱去鞋靴,迅速游到淹溺者附近。救援同时,应派人拨打120呼叫急救人员前来救援。对筋疲力尽的淹溺者,救护者可从头部接近。对神志清醒的淹溺者,救护者应从背后接近,用一手从背后抱住淹溺者的头颈,另一手臂游向岸边。如救护者游泳技能不熟练,则最好携带救生圈、木板或小船进行救护,或投下绳索、竹竿等,使淹溺者握住再拖带上岸。救援时要注意,防止被淹溺者紧抱缠身而双双发生危险。如被抱

急救护理技术电子教案

急救护理技术电子教案

急救护理技术 第一章绪论 急救护理学是以挽救病人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病人康复,减少伤残率,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以现代科学和护理专业理论为基础,研究急、危、重症病人抢救、护理和科学管理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 第一节急救护理学的形成和发展 1、急诊医学的发源地:美国 2、急诊医学的产生前提: ?人类疾病谱的改变:传染病下降,心脑血管意外等增加。 ?社会城市化:人均占有小汽车量急剧增加,交通事业飞速发展。 ?人口老龄化: ?社区医学发展,人们就医方式改变。 急救护理学始于19世纪南丁格尔的年代。1854~1856年英、俄、土耳其在克里米亚交战时期,前线战伤的英国士兵死亡率高达42%以上,南丁格尔率领38名护土前往前线医院救护,使死亡率明显下降,达到2%左右。说明有效的抢救及急救护理技术对伤病员的救护成功率是非常重要的。 20世纪50年代初期,北欧发生了脊髓灰质炎大流行,许多病人呼吸肌麻痹,不能自主呼吸,而辅以“铁肺”治疗,配合特殊护理技术,效果良好,这是世界上最早用于监护呼吸衰竭病人的“监护

病房”。到了60年代后期,现代监护仪器设备集中使用,促进了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的建立。 我国急救护理事业在早期只是将危重病人集中在靠近护士站 的病房或急救室,以便于护士密切观察与护理;将外科手术后病人,先送到术后复苏室,清醒后再转入病房。以后相继成立了各专科或综合监护病房。80年代,北京、上海等地正式成立了急救中心,促进了急诊医学与急救护理学的发展,开始了急救护理学发展的新阶段。我国急诊医学发展情况 ?1980年10月,国家卫生部在北京召开了建国以来第一次十城市(北京、天津、上海、南京、杭州、哈尔滨、长春、重庆和西安)急救工作会议。颁发了《关于加强城市急救工作的意见》,这是建国后正式颁发的第一个急救文件。 ?1980年成立中国急诊医学研究会。加强了急诊医务人员的联系和学术交流。 1986年12月,中华医学会正式批准成立了“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标志了急诊医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在我国正式确立。开创了我国急诊医学事业发展的新阶段。 我国近年来急救医学发展迅速,在全国各城市普遍设立了“120”急救专线电话的情况下,部分地区已开始试行医疗急救电话“120”、公安报警电话“110”、火警电话“119”以及交通事故报警电话“122”等系统的联动机制,一些发达城市还积极探索海、陆、空立体求援新模式。

急救护理学教学大纲

《急救护理学》教学大纲 学时:54 适用专业:护理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护理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主要内容是研究各类急性病、急性创伤、慢性病急性发作及急危重症病人抢救护理。 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急救知识和技能,能在紧急情况下对患者实施及时、准确的救治和监护,以提高救护的成功率。 前导课程: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护理学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1.学会有关急救的一般概念 2.学会常用的急救监护技术和常用的急救救护技术。 3.能对临床各科常见的急危重症患者提出护理问题并给以处理的能力。 4.认识和珍爱生命,初步养成自觉地关心、爱护、尊重护理对象,全心全意为护理对象服务的观念与行为意识,爱岗敬业,具有协作精神。 5.养成自觉按照护理程序工作的观念和认真、热情、主动地执行护理措施的工作意识,具有反应敏捷、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6.有学习、尝试临床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的创新意识。 三、教学条件 多媒体教室、护理实训室、教学医院急诊病房 四、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五、教法说明 1、采用讲授、多媒体、录像、示教、讨论、角色扮演、见习、自学等多种教学形式。 2、本课程系理论教学课,兼有一定的实践教学。教学中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树立“启发式”教学指导思想,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其潜能,从而培养学生具

有自主学习、独立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考核方式及评分办法 本课程采用期中考试、书写见习报告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期中考试占学期总成绩的25%;见习报告两份占学期总成绩的25%;期末考试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50%。 七、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 《急救护理学》周秀华主编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急救护理学试题集(内含答案).教学教材

第一、二章院外救护 A型题 1. emergency medicine是(D ) A. 院前急救 B. 重症监护 C. 急诊科 D. 急诊医学 E. 急救护理学 2.急救医疗服务体系是(B ) A. emergency medicine B. emergency medicine service system C. department of emergency D. nursing in emergency E. prehospital emergency medicine care 3.院前急救主要经常性任务(A ) A. 病人呼救 B. 灾害遇难者急救 C. 救护值班 D. 紧急救护枢纽 E. 以上都不是 4.下列哪一项不属急诊科的设置(C ) A. 预检分诊处 B. 急诊诊查室 C. 急诊抢救室 D. 急诊换药室 E. 急诊观察室 5.下列哪一项不属急诊护理观察技巧(D) A. 问 B. 听 C. 触 D. 教 E. 看 6.ICU是EMSS中的第几个环节(C ) A. 第一环节 B. 第二环节 C. 第三环节 D. 第四环节 E. 第五环节 X型题 1.急救护理学的范畴(ABCDE ) A. 院前急救 B. 危重病急救 C. 抢险救灾

D. 战地救护 E. 急救护理人才培养和科研 2.EMSS主要参加人员(ABCD ) A. 最初目击者 B. 急救医护人员 C. 急诊科医护人员 D. ICU医护人员 E. 以上都不是 3.EMSS包括(ABC ) A. 院前急救 B. 医院急诊科抢救 C. ICU D. 抢救室 E. 监护室 4.院前急救的特点(ABCDE ) A. 社会性、随机性强 B. 时间紧急 C. 流动性大 D. 工作环境条件差 E. 病种多样复杂 5.院前急救的紧急救护要点包括(ABCD ) A. 舒适符合病情的体位 B. 迅速有效建立静脉通道 C. 正确松解病人衣服 D. 初步急救 E. 途中监护 名词解释 EMSS 院外急救 反应时间 生存链 急救半径 简答题 1、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组织体系如何构建? 2、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主要参与人员有哪些? 3、院外急救的特点有哪些?

最新《急救护理学》期末考试题(试题一)教学内容

《急救护理学》期末考试题(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 1.大型事故基本信息的录入不包括(B) A.事故类型 B.事故发生当天天气 C.事故发生的地点 D.事故发生的原因 E.事故伤亡人数 2.心脏骤停的患者,在进行胸外近压时,频率诮为(B) A.80次/分 B.100次/分 C.60次/分 D.115次/分 E.120次/分 3.下列关于空中转运途中的救护,说法错误的是(D) A.注意缓解伤员出现的应激状态 B.密切观察伤员体腔压力的变化 C.观察固定患肢的血管神经情况 D.合并脑水肿的伤员应头朝机尾 E.合并呼吸障碍的伤员头朝机尾 4.脑水肿患者血压稳定后可抬高床头(B) A.5°~15°

B.15°~30° C.45° D.60°~75° E.45°~90° 5.下列哪种毒物中毒可使病人口腔中有蛋臭味(C) A.有机磷农药 B.乙醇 C.硫化氢类 D.氨 E.甲醇 6.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环甲膜切开术的适应征(D) A.严重面部损伤而无法实施经口或鼻气管插管 B.脊髓可疑损伤而无法进行有效通气 C.化学物质吸入性损伤 D.12岁以下儿童 E.过敏性反应 7.下列何种情况属于成人中度烧伤(B) A.2度烧伤面积在9%以下 B.3度烧伤面积在9%以下 C.烧伤总面积在30%~49% D.3度烧伤面积在10%~19% E.烧伤总面积超过50%

8.心源性休克最为多见的病因是(E) A.心肌炎 B.心肌病 C.严重心律失常 D.心脏压塞 E.急性心肌梗死 9.高热惊厥主要见于哪个年龄段的小儿(A) A.6个月~4岁 B.1个朋~1岁 C.4~6岁 D.6~8岁 E.3~5岁 10.急诊科救护属于EMSS的第几个环节(B) A.第一个环节 B.第二个环节 C.第三个环节 D.第四个环节 E.第五个环节 11.阿托品化可引起(A) A.瞳孔扩大 B.瞳孔缩小 C.流涎

优质教学设计心肺复苏术护理学基础急救护理学教案

优质课评比参赛教案 心肺复苏 基础生命支持术 (BLS) 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心肺复苏基础生命支持术 学科专业护理学基础授课学时1学时 授课类型理论+实践授课教师胡文茜 心肺复苏基础生命支持术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掌握心肺复苏基本生命支持术的关键步骤; (2)熟练掌握BLS的注意事项 2、技能目标:(1)能以正确的方法进行人工呼吸; (2)能以正确的方法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3)能正确的评估患者状况 3、情感态度:学生能够迅速正确的判断问题 为患者准确有效的实施急救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正确的开放气道; 2、正确的进行人工呼吸; 3、正确的方法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教学难点1、胸外心脏按压; 2、人工呼吸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资源 教具教材、课件 教学支持资源多媒体、网络资源 教学参考文献《基础护理学》主编李小萍人卫版 《护理学基础》主编王静宋建华龙亚香华中科技大学出版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

(一)案例导入(2min) 案例: 小李是我校11级的学生,现在医院心内科实习,工作认真,经常主动巡视病房,观察病人情况。2013年10月3日,小李在巡视病房时,发现1床的王义先生躺在床上,面色死灰、呼喊无反应,心跳、呼吸停止。 请问:1.该患者出现了什么情况? 2.此时,小李应该如何实施急救?运用案例教学法,通过身临其境的临床案例,引入新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 (二)新课内容 一、心肺复苏(CPR)3min 定义:是指由于外伤、疾病、中毒、意外低温、淹溺及电击等各种原因,导致呼吸、心跳停止,必须紧急采取重建和促进心脏、呼吸有效功能恢复的一系列措施。 定义:心跳骤停原因+心跳骤停症状表现+解决方法 解决方法即BLS 和ACLS。 二、心肺复苏基本生命支持术(BLS) 1.定义 2.急救黄金时间——4min内 3.操作步骤简介(分配学习任务) 胸外心脏按压(C) 开放气道(A) 人工呼吸(B) 强调要点: 1、发现病人异常,如何判断病情? 2、心肺复苏前,如何安置病人体位? 3、开始徒手心肺复苏: 如何正确实施胸外按压(C)? 如何进行(A)开放气道,请演示三种方法。 如何进行(B)口对口人工呼吸 4、5个循环后,如何进行复苏后的效果判断? 三、操作步骤实施(示教)15min 2.第二次示教(计时)学生观看整体的操作过程,体会操作的快速。学生:了解定义 教师:进行系统解析定义的内涵。 3min 教学手段:通过观察数据,学生讨论总结出急救黄金时间的问题,以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师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分配学生学习任务。 学生活动:

急救护理技术教学大纲

《急救护理技术》课程实施性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急救护理技术》 课程编码:ISBN978-7-117-20553-5/R.20554 英文名称: Emergency Nursing 学时: 54学时,理论27学时,实践27学时 开课学期: 第四学期 适用专业:护理,助产专业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程 先修课程:《护理学基础》、《生理学基础》《解剖学基础》《内科护理》《外科护理》等 建议教材:《急救护理技术》王为民、来和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年6月第3版 1、前言 1. 1课程性质 《急救护理技术》是中等卫生职业教育中护理、助产专业的一门专业(技能)方向课程。本课程主要包括院前急救与护理、医院急诊科工作、重症监护、临床常见急症救护、急性中毒救护、意外伤害救护。课程主要任务是通过对急救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使学生在各种急救工作情境中,能够对急危重症病人进行快速护理评估,并能正确有效地运用急救护理技术配合医生完成急救工作任务,为今后从事或参与急救护理工作奠定基础。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有解剖学基础、生理学基础、药物学基础、内科护理、外科护理等专业核心课,开设于中职护理专业第四期,后续是临床教学实习。 1.2 设计思路 探讨根据临床病例设计急救护理实验,综合应用各项急救护理技术进行实验教学的教学效果。方法:先有理论教学为指导,由学生设计意外灾难或伤害事故现场及各种类型伤员;教师准备学生所需要的各种现场急救用品;让学生对现场进行处理。主要包括理论学习与实践技能,理论共:27学时,实践27学时,共54学时。

2、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达到下列要求: 职业素养目标 具有良好的急诊护士职业素质、行为习惯和职业道德修养。 具有良好的护患沟通和团队合作精神。 专业知识和技能目标 掌握我国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概念、组成、管理和任务。 掌握院前急救护理原则。 掌握急诊科工作任务、护理工作流程。 掌握临床常见急症病人的病情观察、救治原则和急救护理。 熟悉院前急救的概念、任务、管理。 熟悉急诊科设置、工作特点及管理。 熟悉灾难现场的医护救援。 了解急救护理学范畴和发展史。 了解重症监护病房及病人的各系统功能监护。 熟练掌握心肺脑复苏术、非同步电除颤术,并能在不同急救情境中正确实施。熟练掌握创伤急救技术,并能针对模拟病例正确实施救护。 熟练掌握气管内插管术、气管切开术操作中护理配合与术后护理。 学会各项基本监护技术。 学会临床常见急症救护措施。 3、课程内容和要求

急救护理教学内容

A型题 1. emergency medicine是(D ) A. 院前急救 B. 重症监护 C. 急诊科 D. 急诊医学 E. 急救护理学 2.急救医疗服务体系是(B ) A. emergency medicine B. emergency medicine service system C. department of emergency D. nursing in emergency E. prehospital emergency medicine care 3.院前急救主要经常性任务(A ) A. 病人呼救 B. 灾害遇难者急救 C. 救护值班 D. 紧急救护枢纽 E. 以上都不是 4.下列哪一项不属急诊科的设置(C ) A. 预检分诊处 B. 急诊诊查室 C. 急诊抢救室 D. 急诊换药室 E. 急诊观察室 5.下列哪一项不属急诊护理观察技巧(D) A. 问 B. 听 C. 触 D. 教 E. 看 6.ICU是EMSS中的第几个环节(C ) A. 第一环节 B. 第二环节 C. 第三环节 D. 第四环节 E. 第五环节 X型题 1.急救护理学的范畴(ABCDE ) A. 院前急救 B. 危重病急救 C. 抢险救灾

D. 战地救护 E. 急救护理人才培养和科研 2.EMSS主要参加人员(ABCD ) A. 最初目击者 B. 急救医护人员 C. 急诊科医护人员 D. ICU医护人员 E. 以上都不是 3.EMSS包括(ABC ) A. 院前急救 B. 医院急诊科抢救 C. ICU D. 抢救室 E. 监护室 4.院前急救的特点(ABCDE ) A. 社会性、随机性强 B. 时间紧急 C. 流动性大 D. 工作环境条件差 E. 病种多样复杂 5.院前急救的紧急救护要点包括(ABCD ) A. 舒适符合病情的体位 B. 迅速有效建立静脉通道 C. 正确松解病人衣服 D. 初步急救 E. 途中监 A型题 1. ICU的床位应是医院床位数的(B ) A. 1%~3% B. 3%~4% C. 5% D. 4%~6% E. 6%~8% 2.属于ICU收容范围是(A ) A. 急性心肌梗死

《急救护理学》教学大纲

《急危重症护理》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330505 适用专业:五年制护理专业 学时数:68(其中理论56学时, 实验实训12学时) 前言 【课程性质与任务】 急危重症护理是一门重要的临床护理学科。急危重症护理是护理专业学生常见疾病护理方向的一门必修专业课,包括院前急救、重症监护、常见急危重症的病情评估、救治原则和护理以及常用的急救技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掌握急救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护理基本操作;初步学会对各科危急重症病人的初步应处理和配合抢救;按操作规程,正确实施急救护理技术;在面对急危重症患者时,能及时无误地做出判断和救护;对常用急救技术和国内外新进展等知识有所了解和提高。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在为急救病人提供急救护理的过程中,应用急救护理技能,满足病人的基本需求,为病人提供及时的护理,并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和观察能力,为今后从事和发展急救护理工作奠定基础。本课程在第八学期开设,总时数为68学时。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达到以下的目标: 1.掌握急救护理学的概念、范畴。 2.掌握常用的急救技术,增强急救意识,提高应变能力。 3.掌握其病情评估、急救原则及护理措施。 4.熟悉临床常见急危重疾病如心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创伤、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急性中毒、昏迷等的病因、诱因、发病机制。 5.了解急诊科的设置与管理。 【考核】 本门课程为考试课,理论部分采取闭卷的考核方法,理论考试题型包括单选、多选、是非题、简答、论述题等几种类型。内容涉及每个章节。总成绩按百分制计算,60分及格。课程评价: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10%;实践占总成绩的20%;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70%。【参考教材】 1.周秀华急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 2.孙菁急重症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3.邹玉莲急危重症护理科学出版社 2004

淹溺的急救与护理分析

淹溺的急救与护理分析 目的:分析当患者出现淹溺情况时的院前、中转及院内的急救措施和护理方式。方法:选取本院急诊科2017年3月至2018年1月间救治的淹溺患者29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实验对象,对这29例患者的救治过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结果可知,29例患者经过抢救脱离危险的有25例,成功率为86.21%,其中抢救后有3例患者转入ICU病房,有6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剩余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对淹溺患者实施积极有效的院前、中转及院内急救和护理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在临床上应大力推广。 标签:淹溺;急救;护理 据最新调查报告,我国每年因为淹溺而死的人口占到了8.77%,尤其是青少年占到了很重的比例。水进入人体内再进入到血液循环时会使得人体内的组织受到严重损害,渗透压、电解质等紊乱,从而使得人呼吸被迫停止,心脏跳动骤停,发生死亡,淹溺的情况与患者淹溺的时间、水的质量、进入体内的水量等有影响[1-2]。淹溺可导致严重的后果,如肾功能损害、低氧血症、呼吸急速、低钠血症、血管内凝血等,甚至是死亡,低钠血症患者可以在几秒内发生肿胀,使得患者发生脑水肿,而原因就是患者吸入了过多的淡水[3]。我国淹溺患者主要是由于游泳或是失足落水,本文就是对淹溺患者的急救和护理进行研究,具体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急诊科2017年3月至2018年1月间救治的淹溺患者29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实验对象,其中有男患者19例,女患者10例,年龄在11岁到26岁之间,平均为(18.6±2.1)岁,有17例患者是因为游泳而淹溺,有12例患者是由于失足落水而淹溺。所有患者均体健,无其他疾病。 1.2 方法 1.2.1 院前急救和护理1)施救者迅速将淹溺患者捞出水面,将患者口鼻内的淤泥等杂物清除干净,同时将衣领、腰带等比较紧的部位松开,保证呼吸道通畅。其次如果患者配带假牙等,则应先把患者口内的假牙取出,再将患者的舌头拉直,如果患者嘴巴紧闭,施救者就应该用手将患者的脸颊捏住,从而使患者的嘴巴张开,然后再将舌头拉直。2)施救者要将患者已经进入体内的积水倒出来,积水会储存在患者的呼吸道或是胃部,对患者进行倒水处理可采用抱腹法、膝顶法等,抱腹法就是将患者从腹部抱起,使患者的头部低垂,这种姿势利于患者体内的积水倒出。3)如果患者被打捞出来时就已经呼吸停止,施救者应立即对患者实施心肺复苏,对患者进行抢救。

(完整word版)急救护理学教案

第一章概述 学习目标 1.掌握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组成。 2.熟悉急危重症护理的研究范畴。 3.了解急危重症护理的起源与发展。 4.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救死扶伤的职业奉献精神。 目录 一、急危重症护理的起源与发展 二、急危重症护理的研究范畴 三、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组成与管理 四、急危重症护理人员的素质要求 重点、难点 重点 急危重症护理的研究范畴 难点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组成与管理 一、急危重症护理的起源与发展 (1)起源于19世纪50时代克里米亚交战时期,南丁格尔率领护土战地救护伤病员死亡率从42%就下降到2%,体现院外救护的重要性。 (2)20世纪50年代初期,北欧发生了脊髓灰质炎大流行,许多患者伴有呼吸肌麻痹,不能自主呼吸进而出现呼吸衰竭,而将这些危重患者集中起来,辅以“铁肺”治疗,配合相应的特殊护理技术,在当时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用于监护呼吸衰竭患者的“监护病房”。 (3)20世纪60年代,现代监护和急救设备广泛应用于临床。 (4)20世纪60年代后期,现代监护仪器设备的集中使用,促进了重症监护病房的建立。 (5)20世纪70年代中期,国际要求急救车装备必要的仪器,国际间统一紧急呼救电话号码及交流急救经验等。 (6)20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医学专业委员会确立麻醉、内科、外科和儿科设立危重症医学专业。此后,急危重症护理在国际上迅猛发展,并在社会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我国急危重症护理事业的发展 (1)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对伤员进行战地救护和转运。 (2)20世纪50年在大中城市建立急救站。 (3)20世纪70年代建设心脏监护病房。 (4)20世纪80年代各大医院相继成立急救中心。 (5)1980年10月要求根据条件加强急救工作。 (6)1981年《中国急救医学》创刊。

急救护理学(第三版)教学大纲

《急救护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300115704 中文名称:急救护理学 英文名称:Emergency Nursing 课程类别:学科专业方向选修课 适用专业:护理学专业 开课学期:6 总学时:32总学分:1.5周学时:4 理论学时:16实验学时:16 先修课程(编号):学科专业方向必修课程 课程简介:急救护理学是医学院校护理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专业课,它是急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急救护理学是研究各类急性病、急性创伤、慢性病急性发作及急危重症病人抢救护理的一门新专业。 建议教材:《急危重症护理学》第三版作者:张波、桂丽;出版地: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年份:2012年 参考教材:急危重症护理学》第三版作者:张波、桂丽;出版地: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年份:2012年 二、课程教育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们获得 1 急救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2 院外急救; 3 急诊科管理; 4 重症监护; 5 心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 6 创伤的急救护理; 7 急性中毒的救护; 8 中暑、淹溺与触电的急救护理; 9 救护技术; 10 昏迷的救治与护理 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急救护理基本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理论教学内容与要求

共16学时 急危重症护理学概述 了解国际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我国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建立与发展。了解国内外急危重症护士培训及护士资质认证。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组成与管理 掌握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概念及原则。掌握院外急救的定义、任务及特点。理解院前急救的运转模式了解急诊科的任务与设置;理解急诊科的运转模式。了解重症监护的定义与任务;理解重症监护的运转模式。 急诊科的设置与管理 了解急诊科的布局与设置。掌握急救绿色通道的范围和管理。理解急诊护理应急原的编制目的、基本原则、应急准备和启动与运行;掌握急诊护理应急元的常见类型。了解急诊护理工作质量管理。 ICU的设置与管理 了解ICU的布局与设置;掌握ICU病室设置。掌握ICU收治原则、收治对象及转出指征;理解ICU组织领导、管理制度和院内感染管理。 灾难护理 掌握灾难的定义;灾难的原因与分类。了解灾难医学救援应对能力建设和灾难医学救援队伍建设;掌握护士在灾难医学救援中的作用。掌握伤病员的检伤分类的目的、原则、种类和检伤分类的方法。掌握伤病员的安置;现场救护的原则、范围和现场救护的程序。掌握伤病员的转送指征、暂缓转送指征和伤病员转送前的要求。掌握担架转送伤病员的护理;了解卫生车辆转送伤病员的护理、卫生船转送伤病员的护理和空运伤病员的护理。掌握急性应激障碍的概念、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诊断;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概念、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诊断。掌握灾难救援中的心理评估的目的、原则和实施。理解灾难救援中伤员的一般干预、急性应激障碍(ADS)的干预和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干预。了解救援人员的应急源、救援人员的应急反应及心理问题和救援人员的应对与调控。 急诊分诊 掌握急诊分诊的概念、急诊分诊作用和分诊处的设置。了解急诊常用的交通指挥分诊法、现场检查分诊法和综合分诊法;病情严重程度分类系统的三级(Ⅲ级)分类和五级(Ⅴ级)分类;分诊程序和分诊护士的资质。 急诊护理评估 掌握初级评估的目的;评估内容:气道及颈椎(A)、呼吸功能(B)、循环功能(C)、神志状况(D)和暴露患者/环境控制(E)。了解次级评估的问诊、生命体征和重点评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