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原理与应用 复习资料

  • 格式:docx
  • 大小:35.34 KB
  • 文档页数:8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IS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地理信息:指与研究对象的空间地理分布有关的信息。它表示地理系统诸要素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相互联系和变化规律的图、文、声、像等的总称。

2.地理数据:是各种地理特征和现象间关系的数字化表示,包括空间位置、属性信息、时空特征。

3.地理实体(空间实体)---GIS处理对象:指自然界现象和社会经济事件中不能再分割的单元,它是一个具体有概括性,复杂性,相对意义的概念。

4.地理信息系统:一种特定的十分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是在计算机软、硬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5.拓扑关系:指图形在保持连续状态下的变形(缩放、旋转和拉伸等),但图形关系不变的性质。

6.矢量数据结构:矢量数据结构是对矢量数据模型进行组织的。通过记录空间对象的坐标及空间关系来表达空间对象的位置。尽可能精确地表示点、线、多边形等实体;坐标空间设为连续,允许任意位置、长度和面积的精确定义。

7.栅格数据结构:又称为网络结构或像元结构,是将地球表面划分为大小均匀紧密相邻的网格阵列,在各个网格上给出相应的属性值来表示地理实体的一种数据组织形式。

8.数据压缩:是指从所取得的数据集合中抽出一个子集,使得该子集在规定的精度范围内较好地逼近原集合,且尽可能降低其数据量的数据处理过程。是将数据表示成更紧凑的格式以减少存储空间的一项技术。

9.影像金字塔:指在统一的空间参照下,根据用户需要以不同分辨率进行存储与显示,形成分辨率由粗到细、数据量由小到大的金字塔结构。影像金字塔结构用于图像编码和渐进式图像传输,是一种典型的分层数据结构形式,适合于栅格数据和影像数据的多分辨率组织,也是一种栅格数据或影像数据的有损压缩方式。

10.空间数据库:是地理信息系统在计算机物理存储介质上存储和应用的相关的地理空间数据的总合,一般是以一系列特定结构的文件的形式组织在存储介质之上的。

11.空间分析:是基于地理对象的位置和形态的空间数据的分析技术,其目的在于提取空间信息或者从现有的数据派生出新的数据,是将空间数据转变为信息的

过程。

12.空间叠置分析:是指在统一的空间参照系统条件下,将同一地区的两组或两组以上的图层要素进行叠置,以产生空间区域的多重属性特征,或建立地理对象之间的空间对应关系分析方法。

13.缓冲区分析:指根据分析对象的点、线、面实体,自动建立其周围一定距离的带状区,用以识别这些实体或者主体对邻近对象的辐射范围或者影响程度,是解决邻近度问题的空间分析工具之一。基本类型:点缓冲区、线缓冲区、面缓冲区。

14.聚类分析:栅格数据的聚类、聚合分析是指将一个单一层面的栅格数据系统经某种换而到的一个具有新含义的栅格数据系统的数据处理过程。

栅格数据的聚类分析是根据设定的聚类条件对原有数据系统进行有选择的信息提取而建立的新的栅格数据系统的方法。

栅格数据的聚合分析是根据空间分辨力和分类表,进行数据类型的合并或转换以实现空间地域的兼并。

14.窗口分析:指对于栅格数据系统中的一个、多个栅格点或全部数据,开辟一个有固定分析半径的分析窗口,并在该窗口内进行诸如极值、均值等一系列统计计算,或与其它层面的信息进行必要的复合分析,从而实现栅格数据有效的水平方向扩展分析。

15.网络分析:一个由点线的二元关系构成的系统,通常用来描述某种资源或物质在空间上的运动。如一定资源的最佳分配,从一地到另一地的花费时间最短等,研究内容主要包括选择最佳路径,选择最佳布局中心的位置,资源分配,结点弧段的遍历等。

16.资源分配主要是优化配置网络资源的问题,资源分配的目的是对若干服务中心,进行优化划定每个中心的服务范围,把所有连通链都分配到某一中心,并把中心的资源分配给这些链以满足其需求,也即要满足覆盖范围和服务对象数量,筛选出最佳布局和布局中心的位置。资源分配网络模型由中心点(分配中心)及其状态属性和网络组成。

17.空间索引:指依据空间对象的位置和形状或空间对象之间的某种空间关系按一定的顺序排列的一种数据结构,其中包含空间对象的概要信息,如对象的标识、外接矩形及指向空间对象实体的指针。

18.数据采集:就是运用各种技术手段,通过各种渠收集数据的过程。GIS的数据采集包括两个方面内容:空间数据的采集和属性数据的采集。

19.多源分类编码法:又称独立分类编码,指对一个特定分类目标,根据诸多不同的分类依据分别进行编码,各数字代码之间并没有隶属关系。

20.图形编辑:又叫数据编辑、数字化编辑,是指对地图资料数字化后的数据进行编辑加工,其主要的目的是在改正数据差错的同时,相应地改正数字化资料的图形,数据编辑是数据处理的主要环节,并贯穿于整个数据采集与处理过程。

21.DTM:为数字地形模型(Digital Terrain Model),是地形表面形态属性信息的数字表达,是带有空间位置特征和地形属性特征的数字描述。数字地形模型中地形属性为高程时称为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简称DEM。22.DEM 数字高程模型:是一种空间地形连续变化的表示方法,通常按照一定的格网间隔采集地面高程而建立的规则格网高程数据库模型。

23.空间数据质量:是指空间数据在表达空间位置、属性特征以及时间信息时能够达到的准确性、一致性、完整性,以及三者之间统一性的程度。

24.空间分辨率:两个可测量数值之间最小的可辨识的差异。

25.不确定性:包括空间位置的不确定性、属性不确定性、时域不确定性、逻辑上的不一致性以及数据的不完整性。

26.坡度:水平面与局部地面夹角的正切值;坡向:变化比率最大值的方向。

27.专题地图:表示专题信息的地图,它着重反映自然和社会经济现象中的某一方面特征。

28.WebGIS(万维网地理信息系统):通过互联网技术扩展和完善GIS的一项新技术,其基本思想是在互联网上提供地理信息,让用户通过浏览器浏览和获得GIS中的数据和功能服务。

29.元数据(Metadata),是指地理的数据和信息资源的描述性信息,它通过对地理空间数据的内容、质量、条件和其他特征进行描述与说明,以便人们有效地定位、评价、比较、获取和使用与地理相关的数据。

二、填空题

1.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特定而又十分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它是采集、存贮、管理、分析和描述整个或部分地球表面(包括大气层在内)与空间和地理分布有关的空间信息系统。

2.地理信息特征:空间分布性、数据量大、信息载体的多样性。

3.GIS的组成:硬件系统、软件系统、地理空间数据和应用人员和应用模型。

4.地理空间分析的三大要素:空间位置、属性、时间

5.GIS的基本功能:采集、编辑与处理、数据存储和管理、空间查询和空间分析、数据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