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跨文化语用学研究综述

跨文化语用学研究综述

跨文化语用学研究综述
跨文化语用学研究综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fd14288419.html,

跨文化语用学研究综述

作者:胡燕燕

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20年第08期

内容摘要: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的方法,对跨文化语用学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首先介绍跨文化语用学的概念,其次总结其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现状,最后,尝试对该领域的研究做出思考与展望,以期扩展其研究层面。

关键词:跨文化语用学研究内容研究方法

1.引言

跨文化语用学(Cross-cultural Pragmatics),最早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是以语用学为基础,结合对比语言学和跨文化交际学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不同的语言学者对跨文化语用学的定义有所不同。何自然(1997)认为跨文化语用学研究是在使用第二语言进行跨文化语言交际时出现的语用问题。Kecskes(2004)认为跨文化语用学关注的是不同母语的、通常代表着不同文化背景的交际者之间,在社会交际中用同一种外语语言系统交际的方式。也有学者认为跨文化语用学以语用学理论作为背景,着眼于不同语言的表层形态、结构方式和话语意义等的比较,深入到语言的深层文化内涵,关注动态语用中的文化差异、语用主体的语用策略等等,体现出较强的理论性和系统性(李丹云,2013)。笔者认为跨文化语用学是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交际活动以及语言现象的研究。尽管研究者对跨文化语用学的定义不同,但他们一致认为跨文化语用学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2.跨文化语用学的研究内容

关于跨文化语用学的研究内容,国内学者对此各抒己见。何自然(1995)认为布卢姆-库尔卡等人将跨文化语用学的研究内容分为四大类的观点较为合理,即(1)言语行为的语用研究;(2)社交-文化的语用研究;(3)对比语用研究;(4)语际语言的语用研究。王建华(2003)认为跨文化语用学研究的核心是语用意义的建构和理解。围绕这一核心,他指出可以从三个层面来归纳跨文化语用学的研究内容:(1)文化载体——语用手段层面,语用手段是对语言文字、文化载体的分析,属于基本层面;(2)文化蕴涵——语用环境层面,文化蕴涵是隐形的深层结构,是第二个层面;(3)文化策略——语用主体层面,语用主体具有强烈的主体色彩和主动功能。笔者较为赞同王建华对跨文化语用学的研究内容的分类,其三个层面构成了跨文化语用学研究的完整体系,由语言的表层形态深入到深层文化内涵,关注动态语用中的文化差异,体现出较强的理论性和系统性,对跨文化语用学进行了较为完善的概括。

3.跨文化语用学的研究方法

跨文化交际论文题目

1.英文原声电影赏析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2."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语用失误研究 3."公示语翻译中的语用失误探析 4.国内广告语言语用失误研究现状与分析 5."全球化语境下跨文化交际失误语用归因 6."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类型及对策研究 7."基于礼貌原则的跨文化语用失误分析 8."跨文化言语交际中的语用负迁移 9."浅析化妆品广告中的语用预设 10."中西方饮食文化的比较研究 11."中美时间观之对比 1 2."浅析汉英问候语中的文化差异 13."英汉词汇的文化内涵差异探析 14."英语身体语的交际功能研究 1 5."浅谈英汉身势语的表意功能之差异 16."目标语文化的理解与跨文化交际 1 7."中西文化差异对中国学生英语学生的影响 18."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误读

9."浅析文化差异对商务谈判的影响 20."英语禁忌语的文化内涵异同研究 21."英语学习中的文化习得 2 2."英汉思维模式的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23."外语学习者的思辨能力与跨文化交际之成效 24."培养英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之策略 25."英汉道歉语差异及原因 26."中西跨文化礼貌语差异探析 27."英汉语言中礼貌表达法之比较 28."英汉习惯用语的文化内涵探源 29."英语称赞语及其回应的异同研究 3 0."中美(西)家庭教育理念的差异及其对孩子的影响 31."中国英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中的主要障碍研究 32."试析跨文化交际中角色互动的作用 3 3."本土文化与异国文化的冲突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34."跨文化交际中的时间观差异 35."论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餐桌礼仪

6."关于提升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37."涉外婚姻中的中西文化冲突 38."论跨文化广告传播中食品商标的翻译439."多媒体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40."中西方儿童文学的差异 4 1."中西体育文化的差异及其受全球化发展的影响 42."中西传统休闲文化及其价值观的对比分析 43."简爱与林黛玉不同命运的文化透析 44."国际商务活动中礼貌原则的应用 4 5."论文化背景知识在外语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46."国际商务交际活动中的非语言交际 47."浅析英汉汽车商标的特点及其翻译 48."英汉隐喻差异的文化阐释 49."文化语境下的英汉植物词 50."文化语境下的英汉动物词 51."从体态语探析中西文化差异 52."浅析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内涵 53."文化视野下英语谚语的比较

语用学研究现状谈

10 F L C J a n . 2006V o l .3 N o .1 (G e n e r a l S e r i a l N o .9) 2 语用学研究现状谈 向明友 同济大学 可以在语言的所有层面上展开。 语用学理论发展的第三个方向体现于关注语言使用与社会文化、大脑神经等的关系以及语用研究的方法论。对语用学作各种跨面和不同视角的分析,从而兴起了集中研究语言在社会的使用情况的社会语用学 (societalpragmatics)、研究文化与语言使用关系的文化语用学 (cultural pragmatics)、研究人们使用第二语言进行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出现的语用问题的跨文化语用学 (cross-cultural pragmatics)、运用民族志方法 (ethnomethodology) 研究语用问题的民族志语用学 (ethnopragmatics)、以神经生理科学为基础探讨言语使用过程中大脑作用的神经语用学 (neuropragmatics)、专注两种及其以上语言的语用差异的对比语用学(contrastive pragmatics) 及将西方经济学成熟的理论用于语用行为分析的经济分析语用学(econopragmatics)。此外,优选论、决策科学等在语用研究中的运用也呈蓬勃之势。语用理论的应用 随着语用学理论的不断完善,其应用领域也不断拓展。语用学理论,尤其是关联论在翻译研究中的应用已成为译论中的显学;语用学理论运用于文学批评与赏析,形成了文学语用学 (literary pragmatics);语用学理论运用于语言习得及语言教学研究形成了习得语用学(acquisitional pragmatics)、发展语用学(developmental pragmatics) 和教育语用学(pedagogical pragmatics);语用学理论运用于法律活动形成了法律语用学 (legal pragmatics);语用学理论运用于对语言的历时演变的研究形成了历史语用学 (historical pragmatics);语用学理论运用于形态学研究形成了形态语用学(morphopragmatics);语用学理论运用于计算机科学,尤其是机器翻译领域形成了计算语用学 (computational pragmatics) 和工程语用学(engineering pragmatics)。此外,语用学理论还广泛运用于话语研究、广告学、文体学等领域,并显示出强大的解释力。 除上述论及的理论与应用研究外,语用学对礼貌、言语行为、指示语、前提及会话结构等传统议题的研究还在不断深入。从事语用和语义界面及语用和句法界面研究的学者也大有人在。 1 20世纪80年代初,胡壮麟教授首次较系统地将语用学介绍到国内。此后语用学研究逐步为国人所认识、接受和偏爱。随着语用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国内定期会有学者就语用学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撰文评述。发端于20世纪30年代,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语用学一直沿着完善理论体系和拓宽应用领域两条轴线不断向前发展。我们对当前国际、国内语用学研究状况的描述也将由此入手。 语用理论的完善 传统的语用学研究植根于语言哲学,脱胎于语义研究。Levinson (1983) 所勾勒出的语用学研究的基本轮廓内的几项核心议题,如指示语、会话含义、前提及言语行为理论等也都是对语言使用中的意义的研究。因此,当前语用学理论体系的拓展和完善是在不断深化传统的语言哲学范式下的意义研究的基础上沿着以下3个方向朝纵深展开。第一:从认知、心理实验及博弈论等视角出发,尝试为意义研究另辟蹊径;第二:突破英美语用研究传统,将语用学具体化为一种从认知的、社会的和文化的整体角度对语言现象的综观,坚持认为语用学涉及到的是语言性行为的全部复杂现象,反对将语用学与音位学、形态学、句法、语义学、神经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等语言学分支并列,从而形成与英美传统对垒的语用“综观论”;第三:在继承英美语用研究传统的基础上,将语用学研究从传统的有关意义的研究扩展到对整个话语及言语交际过程的多视角研究,并着力尝试语用研究方法论的革新,不再将语用学局限于语言哲学的定势。 在语用意义研究方面,继新格赖斯会话含义研究之后兴起的以关联理论为核心的认知语用学 (cognitive pragmatics)、以心理实验为基础的实验语用学 (experimental pragmatics) 和以博弈论为分析工具的博弈语用学 (gametheoretical pragmatics) 突破传统语用学以语言哲学为基础的意义研究模式,大大拓展了语用意义研究的视角和空间。 比利时学者Verschueren的语用“综观论”认为不可能给语用学指派一个基本的分析单元,也不可能鉴别出一个具体的相关对象,语用学是对语言各层面的功能性综观,语用研究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课后习题详解(第1章 跨文化交际)【圣才出品】

第1章跨文化交际 1.在你的日常活动中哪些是比较典型的跨文化交际? 答: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就是跨文化交际,日常活动中比较典型的跨文化交际有: (1)进出口公司的工作人员与外国商人谈生意; (2)我们和外国旅游者、外国留学生、外国教师交往; (3)阅读外国小说,观看外国电影、电视节目的过程等等。 2.你认为强调个人之间的文化差异有什么利弊? 答:强调个人之间的文化差异的利弊有: (1)利:每个人都隶属于若干群体,而且,没有两个人隶属的群体是完全相同的。即使在同一群体中每个人的态度、价值和信念也不会完全一样。因此,每个人都应该被认为是独特的,强调个人的差异,就是在从地区、职业、年龄、性别等方面来研究不同文化对个体的影响,这有助于跨文化交际深入开展。 (2)弊:过于强调个人间的文化差异也有一定弊端,个体只是一种或多种文化的具体情况,根据传统的观念,文化通常不是指个人行为,而是指一个群体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个人间的差异研究只有在我们把他们当作群体代表时才有意义,没听过“个人文化”的说法。过分强调个人文化间的差异会使跨文化交际变得非常繁琐,实际上取消了跨文化研究的意义。

3.我国的地区文化差异是否可以作为跨文化交际研究的重要方面? 答:我国的地区文化差异可以作为跨文化交际研究的重要方面。 (1)跨文化交际研究的重要性排序如下:主流文化——亚文化——地区文化——小群体文化。 (2)地区文化的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我国幅员辽阔、地域广袤,地势高低起伏,地形复杂多变,由于空间分布差异,各地区形成了具有各自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 (3)同时,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这些也构成了地区文化的一部分。这些地区文化,从总体上看,特点显著,区别性强,差异性大,值得进行跨文化研究。

跨文化交际文献综述期末作业

Table Manners As we know, people i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 all pay lots of attention to good table manners. People are showing their respect to others when they are in good table manner.And this will certainly make others comfortable. But as a result of different cultures, people from different areas have varies table manners. And some of them are quite the same,while some are so much different.Table manners have a decisive position in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 During communication we will show our best image and avoid cultural conflicts. Learning and using the right etiquette will not only step up our own impression, Being on time for dinner can be a general standard for all people.And it seems that guests who are invited to the dinner tend to be present earlier to show their respect. Let us see from the tableware.Chinses always use chopsticks while eating.Attention, hold your chopsticks towards their end, not in the middle or the front third when dining with them. When you are not using your chopsticks, or have finished eating, lay them down in front of you with the tips to left. For the main or meat curse, the English keep the fork in the left hand, point curved downward, and bring the food to the mouth either by sticking the points onto it or in the case of soft vegetables, by placing it firmly on the fork in this position with the knife. Although people use different tools on table, they all put the tool aside in a good order when they finish eating. Sometimes we can be embarrassed when food seem to spit out from our mouths . Apprently , this situation will happen to everyone in the world . And the method that we use are always the same: move the food with your tableware . And hand them at the edge of the plate . The whole process should be gently.Always chew and swallow all the food in your mouth before taking more or taking a drink. Always say thank you when served something. It shows appreciation.Never lick or put your knife in your mouth.These are the same in China. Now let us see some differences. The hostess takes up her a spoon or a fork, before the guest may not eat any kind of a dish. The hostess normally wait until every guest get after dish began. When she picked up the spoon or a fork, that means you can do that. In China, hostess will let gusts to eat first. When you are in the UK, you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se:If you cannot eat a certain type of food or have some special needs, tell your host several days before the dinner party. It can not be seen often in China because we can not know what we will be served most of the time.If you are a guest, it is polite to wait until your host starts eating or indicates you should do so. It shows consideration. You may eat chicken and pizza with your fingers if you are at a barbecue, finger buffet or very

语用学

语用学概论 (1)丈夫:我去办公室啦。 (2)妻子:老公,今天是星期天。 (1)父亲:今天哪儿也不想去。 (2)女儿:老爸,今天是星期天。 (1)下午踢球去吗? (2)晚上还有考试。(昨天把腿拉伤了。) (1)小王:怎么样? (2)小李:资料都拿走了。 (1)老师:现在几点了? (2)学生:路上自行车没气啦。 第一讲什么是语用学 一、语用学的起源 ?“语用学”术语的提出 1938年美国哲学家莫里斯在著作《符号理论基础》(Foundation of the theory of signs)中首次使用了“语用学”这一术语(Pragmatics)。这个术语是莫里斯参照pragmatism(实用主义)和pragmaticism(实效主义)创造出来的。 符号学(semiotics)包括:句法学(sy ntax)、语义学(semantics)、语用学(pragmatics)三分。 句法学(Syntactics or sy ntax)研究“符号之间的形式关系”; 语义学(semantics)研究“符号及其所指对象的关系”; 语用学(Pragmatics )研究“符号和使用者的关系”(Morris,1938) 《符号、语言和行动》(1946 ) 语用学是符号学的一个部分,它研究符号的来源、应用及其在行为中出现时所产生的作用或效果。 ?语用学与符号学 ?语用学与语言哲学 自20世纪30年代末开始,皮尔斯、莫里斯和卡纳普等把语用学作为符号学的一部分,其研究仅限于哲学,这可算是语用学发展的第一个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初到60年代末,以希勒尔、奥斯汀、塞尔和格赖斯等为代表的语言哲学家对言语行为和会话含意理论的探索,使语用学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他们的研究成果基本上奠定了语用学的理论基础,这可算是语用学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此时的语言学研究仍限于哲学范围内。正式因为哲学家对语言的探讨,为70年代语用学成为语言学的一门独立学科准备了条件。70年代以后,特别是1977年在荷兰正式出版发行了《语用学学刊》以后,语用学作为语言学的一门新兴学科才得到确认。 ?语用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的标志: ?1977年,《语用学杂志》(Journal of pragmatics)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正式出版发行; ?1983年由列文森(Levinson)所编著的第一部语用学教科书《语用学》问世; ?1986年“国际语用学会”正式成立。 (沈家煊,1996) 二、语用学的发展 ?1、语言研究发展历史: ?20世纪初:结构主义语言学—50年代后期:转换生成语法理论—70年代初:语义学研究(引入语 境概念,为语用学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归纳为:形态——句法——语义——语用几个阶段。 ?发展缘由

公共标识翻译的跨文化语用学研究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好人难寻》中哥特手法运用的分析 2 The “Monstrosity” of Science: an analysis of Frankenstein 3 The Analysis of Narrative Techniques in William Faulkner’s “A Rose for Emily” 4 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比较《名利场》两种中译本的翻译 5 劳伦斯《马贩子的女儿》中人物与社会的冲突 6 语用移情及其在英语学习中的运用 7 (英语系经贸英语)从“口红效应”看中国文化产业的机遇 8 英文电影对英语专业学生词汇附带习得的影响 9 On the Chinese Loanwords from English 10 从文化角度分析中美情景喜剧差异性的原因 11 从文化角度看英语习语的汉译 12 《红字》中女权主义意识探析 13 从弗洛伊德解读《好人难寻》 14 《咏水仙》两个翻译版本的文体分析 15 从涉外婚姻分析中西方文化差异 16 非言语交际在中西文化中的差异 17 福克纳眼中的美国南方—以《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为例 18 浅析英语体育新闻的汉译策略 19 浅析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凯瑟琳 20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原创Q 799 75 79 38 21 埃德加·爱伦·坡幽默小说研究 22 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在《双城记》中的体现 23 论《围城》的幽默语翻译 24 英汉语言中颜色隐喻的认知差异研究 25 论《弗兰肯斯坦》的叙事技巧 26 中美时间观念的跨文化研究 27 浅析《爱玛》中女主人公的女性意识 28 Tragic Elements——An analysis of the protagonist Holden’s growth experience in The Catcher in the Rye 29 英语电影片名汉译研究 30 从目的论角度看外宣翻译—以年《政府工作报告》为例 31 浅析D.H.劳伦斯小说中的平衡原则 32 《理智与情感》中的婚姻 33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沉默行为的解析 34 对莎士比亚悲剧《李尔王》的评析 35 On Transcendentalism in Thoreau’s Walden 36 商务英语中的冗余现象及语用功能 37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法” 38 跨文化意识在初中英语教材中的渗透 39 论《推销员之死》主人公威利洛曼的悲剧 40 中英委婉语语用功能的对比研究 41 以国际商务谈判为视角分析中西文化差异

试析中美合资企业的跨文化管理

摘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中美合资企业作为一种多元文化机构,必然会面临来自不同国家的文化体系的摩擦与碰撞。在实践中,其所暴露出的跨文化管理问题已日益受到理论界和企业界的高度重视。本文以吉诺特克发电机有限公司为例,主要探讨了中美合资企业在面对多元文化体系的差异和冲突时,所涉及的跨文化管理理论与实践问题。首先,介绍了跨文化管理的相关内容;其次,分别从管理思想、管理规范、管理行为三个层面对该公司在中美文化差异与冲突问题上进行论述,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在思想上,要加强跨文化理解与沟通,建立共同经营观 ,建设“合金”企业文化,树立共同愿景;在规范上,实行本土化经营战略,建立人本型法制的管理方式;在行为上,系统地规划跨文化培训,招募员工时 ,重点考虑语言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对不同文化的包容性。 【关键词】中美合资企业跨文化管理文化差异对策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reform and open policy and the fast speed of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Sino-US joint ventures are facing conflicts and collisions from different cultural systems as a multicultural organization. The problem of cross-cultural management that have exposed have been attached a lot importance by theory and corporate, this thesis mainly discuss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issues of cross-cultural management, taking the example of Jinuoteke Generator. Co Ltd. Firstly, this thesis introduce relevant concept of cross-cultural management. Secondly, comment respectively Sino-us culture differences and conflict problem of the company on managing thought, managing norm, administrative behavior three facing. In the end, this thesis provides some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In ideology,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understanding and communication of trans-culture, set up the standpoint of common management, build “alloy” corporate culture and establish common aspiration; In the standard, implements the localization management strategy, establishes the human legal system the management way; In behavior, make out a comprehensive plan of cross-cultural management. When employ staff members, we should take the ability of language .the spirit of cooperation team of and toleration of different culture into consideration. 【Key Words】Sino-US Joint Venture Companies;Cross-cultural Management;Cultural Difference;Policy

第一章 跨文化交际学综述

第一章跨文化交际学综述 An Overview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Studies 主要内容:介绍跨文化交际学的研究性质、研究内容、研究历史和研究方法。 知识点:1、影响普通交际的因素 2、交际的类型 3、交际的定义 4、文化的定义及三种主要的分类法 5、跨文化交际学的性质和研究内容 6、跨文化交际学在美国产生的背景 7、跨文化交际学的研究方法和步骤 8、进行跨文化交际研究时应注意的问题 学习重点: 1、交际的定义 2、交际的类型,特别是单向交际与双向交际的区别 3、文化的定义 4、跨文化交际学的性质以及对它影响最大的学科是什么? 5、跨文化交际学的研究内容 交际的定义(Definition of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may be defined as that which happens whenever someone responds to the behavior or the residue of the behavior of another person. 交际是一个(或多个人)对另一个人(或多个人)的行为或行为遗迹作出了反应。 1)Culture with a big C ( large C culture) : the attribute of man (关于人类的一切特征) 2) Culture with a small C ( small C culture) : life way of a population ( 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 1 cultural knowledge information Cultural knowledge information refers to the knowledge that does not directly influence the process and result of communication. 知识文化 2. 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formation 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formation refers to the knowledge that is necessary for successful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交际文化

跨文化交际研究现状

跨文化交际研究现状 中国跨文化外语教学的研究有近 60年的历史,近些年来有了更快的发展。如今,外语教学中有关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已经引起了许多教育家,语言学家的极大关注。外语教学应当结合相关文化来进行,这一点似乎已经成为当今外语教学界的共识。近年来,文化成了热门话题,文章和论著都有不少。无论是讨论教学还是教材,教学大纲还是课程设计,几乎无一不强调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强调在习得语言的同时习得相关的文化。而我们的英语教学侧重于语言教学,对文化方面涉及不多致使学生一开口常常是“汉语思维,英语形式”。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双方若不能进入同一文化背景之中,就容易产生不解或误解,导致交际失败。正如托马斯(Thomas)指出:“语法错误从表层上能看出,受话者很容易发现这种错误,这种错误一旦发现,受话者便会认为说话者缺乏足够的语言知识,因此可以谅解。语用失误却不会被像语法错误一样看待。如果一个能说出一口流利英语的人出现语用失误,他可能会被认为缺乏礼貌或不友好,他在交际中的失误便不会被归咎于语言能力的缺乏,而会被归咎于他的粗鲁或敌意。”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需要在外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学。现在外语教学中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以及文化教学很多只停留在文化知识层面,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加大文化信息量的导入,引导学生主动发觉文化差异方面的信息。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学生也才能有掌握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如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勿庸置疑的,关键问题是在于如何培养。高一虹教授指出,新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模式应该有以下特点:1.它以文化意识的培养为中心,有对文化多元性的意识和对差异的宽容态度,对异文化共情能力,以及对自身文化价值观念及行为方式的觉察和反省。2 .注重态度和情感层面,也包括认知层面,特别是批判性的反思能力。3. 不限于目的语文化,而是通用于与任何

英语专业文献综述

英语专业文献综述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Y i b i n U n i v e r s i t y 2015届本科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题目_翻译目的论指导下的英语介词汉译策略研究 二级学院外国语学院 专业英语 学生姓名简汝梦 学号年级 2011级 指导教师徐文英职称讲师 年月日 文献综述 翻译目的论指导下的英语介词汉译策略研究 Study on th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English Prepositions Based on Skopos Theory 摘要:英语介词使用频率高,搭配能力强,含义灵活,因此在翻译中属于比较难以处理的一种词类。目的论论者认为翻译是有明确的目的和意图,在译者的作用

下,以原文文本为基础的跨文化的人类交际活动。目的论以文本目的为翻译过程的第一准则,目的决定了译者需要采用何种翻译策略和方法。目的论的提出为英语介词的汉译提供了可靠的指导。本文将目的论引入到介词翻译中,认为在目的论原则的指导下,英语介词的汉译可通过加词、减词、分译、转译等策略来达到较好的翻译效果以及更好地实现翻译目的。 关键词:英语介词;翻译;目的论 导言: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中国入世的大好形势的出现,汉语与英语在世界上似乎显得同等重要,所以将这两种语言互相转化是我们越来越重要的任务。在英语中,英语介词数量不多,但其构成的介词短语在英语中的出现频率很高,功能多样且位置灵活,对构成句子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对于英语介词的翻译策略问题一直深受广大翻译学者的关注。目的论以文本目的为翻译过程的第一准则,目的论者认为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目的决定了译者需要采用何种翻译策略和方法,即“目的决定论”。目的论的提出为英语介词汉译提供了有效的指导。因此,译者若能熟练掌握翻译目的和翻译方法,则能译出高质量的译文。鉴于此,本文先是阐述各大专家对于英语介词翻译以及翻译目的论的已有研究和探索,并结合笔者自己的观点加以评述;然后以此综述在翻译目的论指导下研究英语介词的汉译策略是个切实可行的手段;最后预测此观点的发展前景一定是光明受欢迎的。 历史发展:对于翻译目的论的发展历程,笔者在总结各前辈的资料中得出:在20世纪70年代,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兴起于德国,其四大代表性人物及其理论是: 凯瑟林娜·赖斯(Katharina Reiss)的功能主义翻译批评理论(functional category

语用学参考文献

?1] 顾曰国. 使用者话语的语言学地位综述[J]. 当代语言学. 1999 (03)?[2] 姚小平. 索绪尔语言理论的德国根源[J]. 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3 (03) ?[3] 许国璋. 关于索绪尔的两本书[J]. 国外语言学. 1983 (01) ?[4] 岑麒祥. 瑞士著名语言学家索绪尔和他的名著《普通语言学教程》[J]. 国外语言学. 1980 (01) ] 顾曰国. 使用者话语的语言学地位综述[J]. 当代语言学. 1999 (03) ?[2] 姚小平. 索绪尔语言理论的德国根源[J]. 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3 (03) ?[3] 许国璋. 关于索绪尔的两本书[J]. 国外语言学. 1983 (01) ?[4] 岑麒祥. 瑞士著名语言学家索绪尔和他的名著《普通语言学教程》[J]. 国外语言学. 1980 (01) ? ?[1] . 《语言科学》稿约[J]. 语言科学. 2003 (03) ?[2] 余光武. 当代语言科学创新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暨《语言科学》创刊十周年庆典在徐州召开[J]. 语言文字应用. 2012 (04) ?[3] 丁邦新. 祝贺《语言科学》创刊十周年[J]. 语言科学. 2012 (06) ?[4] 余光武. 当代语言科学创新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暨《语言科学》创刊十周年庆典综述[J]. 语言科学. 2012 (06) ?[5] 侯精一. 贺《语言科学》杂志创刊[J]. 语言科学. 2002 (01) ?[6] 李宇明. 面向社会需求,发展语言科学[J]. 语言科学. 2002 (01) ?[7] 孙宏开. 贺《语言科学》杂志创刊[J]. 语言科学. 2002 (01) ?[8] . 《语言科学》2005年(总第14-19期)总目录[J]. 语言科学. 2006 (01) ?[9] . 《语言科学》2006年总目录[J]. 语言科学. 2006 (06) ?[10] . 《语言科学》2007年总目录[J]. 语言科学. 2007 (06)

企业跨国并购文化整合模式分析【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题目:企业跨国并购文化整合模式分析—以吉利并购沃尔沃为例 一、引言部分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的日益发展,及其在中国政府“走出去”政策的推动下,中国企业开始了跨国并购的国际化发展道路,尤其在2004年后中国企业开始了在世界各地掀起了跨国并购的浪潮,伴随着中国经济持续稳定的飞速发展,跨国并购需求日益强烈,每年的并购数量迅速的上升,并且势头十分迅猛。中国并购市场也正从萌芽状态走向成熟,成为全球最活跃的并购市场之一。 大量的并购后的情况看,中国企业由于缺乏国际并购的经验,大多数都未能达到预期目标,并且大多数以失败而告终,而失败的原因就在于企业在跨国并购的整个过程中把目光主要的集中于如何更加合理有效地配置资源,从而忽视和未能准确处理文化差异,所以可以说中国企业海外跨国并购面临的最大风险是在整合时期。 有效的文化整合是跨国并购成功的关键因素,而这也被视为跨国并购过程中最难得一部分。国际上的关于并购的“七七定律”,很好的说明了这点。“七七定律”指出70%的并购没有实现期望的商业价值,其中70%的并购失败于并购后的文化整合,文化差异越大失败的可能性越高。 因此,并购企业如何能更好的文化整合成了人们讨论的焦点。随着这些理论研究的不断增多与完善,将会更好的服务于企业跨国并购的实践活动中。中国企业更应该在这些理论基础的帮助下,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中国国情,需找出适合自己的文化整合模式的道路。 二、主体部分 (一)跨文化理论研究回顾 国外众多学者较早的就运用跨文化理论来剖析文化差异的问题,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例如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他认为,在特定点时刻,人的一切需要如果都未能得到满足,那么满足最主要的需要就比满足其他需要更迫切,从而将需要划分为五级: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感情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跨文化交际教学与研究材料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What is culture? The word ”culture” has many meanings. For example, we some times say that people who know about art, music, and literature are cultured. However, the word culture has a different meaning for anthropologist (people who study humankind). To an anthropologist the word culture means all the ways in which a group of people act, dress, think, and feel. People have to learn the cultural ways of their community: they are not something that the people in the group are born with. Cultural Behavior vs Instinctive Behavior: Instinctive behavior, on the other hand, is a pattern of behavior that an animal is born with. Spiders’ spinning their webs is an example of instinctive behavior. The mother spider does not teach her babies how to spin webs. (In fact, she is not even there when they are born.) They know how to do it when they are born. This is what we mean by instinctive behavior. Cultures Are Acquired As humans, we learn some of the ways of our culture by being taught by our teachers or parents. We learn more of the ways of our culture by growing up in it. We see how other people in our culture do things, and we do them the same way. We even learn how to think and feel in this way. All human beings have certain basic needs, such as eating, drinking, keeping warm and dry, and so on. However, the way in which they take care of their needs depends on the culture in which they grow up. All cultures have ways of eating, dressing, finding shelter, marring, and dealing with death. The foods that we think are good to eat, the kind of clothes we wear, and how many people we can marry at one time are all parts of our culture. Cultural Shocks Our own culture seems very natural to us. We feel in our hearts that the way that we do things is the only right way to do them. Other people’s culture often makes us laugh or feel disgusted or shocked. We may laugh at clothing that seems ridiculous to us. Many people think that eating octopus or a juicy red piece of roast beef is disgusting. The idea that a man can have more than one wife or that brothers and sisters can marry each other may shock people with other cultures. Examples of Different Cultures Regarding Beauty Ideas of what is beautiful differ from one culture to another. The Flathead Indian of North America used to bind the heads of babies between boards so they would have long sloping foreheads. In the Flathead culture, long sloping foreheads were beautiful. Other cultures might think that they are strange-looking and unattractive. Many people cut scars into their bodies or tattoo themselves so that others in their culture will think they are beautiful. Objects are inserted in holes in the nose, lips, and ears in a number of different cultures in many twentieth-century societies, rouge, lipstick, eye shadow, perfume, and hair spray are all used to increase attractiveness.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