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体育心理学1

体育心理学1

体育心理学1
体育心理学1

1体育心理学与运动心理学、锻炼心理学的关系: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交叉重叠现象较为突出。三门学科面对不同领域,有其各自研究的目标、对象和侧重点不同。

体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目的是提高教与学的效果;研究对象是学生和老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特征和变化,(研究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成长和发展的作用)。

运动心理学的主要研究目的是提高训练效果和比赛成绩;研究对象是运动员和教练员。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和变化,(研究心理因素动机、个性、焦虑和认知对运动成绩的影响)。

锻炼心理学的主要研究目的是参与体育锻炼的前因和心理效应;研究对象是大众。(研究锻炼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三折的共同点在于:研究的对象都是参与身体活动的人;研究的内容涉及从事身体活动中人的心理现象,如认知、情感、动机、个性等等;研究的方法相同。

2反应时间:指从刺激的出现到第一个反应开始间所经过的时间间隔,又称反应时或反应的潜伏期。简单反应时:对单一刺激做出第一个反应所需要的时间间隔。复杂反应时:要求对不同刺激做出相应的不同反应所需要的时间间隔。

4运动兴趣的分类:内容(物质和精神)兴趣;倾向性(直接和间接)兴趣;广泛性(广泛和中心)兴趣;深度、范围和稳定性(有趣、乐趣和志趣)。

5运动机能的种类:生物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直接性动机间接性动机。

7协变性原则:一个成功以失败的归因常据别人完成同一项任务时的成绩来解释或预测,即当别人的成绩与他们相一致时,会把它归于外部的原因,当别人的成绩与他们不相一致时,会把它归于内部的原因。

8驱力理论:运动表现P是习惯H与驱力D的乘积,即P=H*D。习惯是指完成运动技能时个体所处的运动技能掌握阶段,或正确动作、错误动作表达的比例优势。在技能学

习初期应尽量消除不必要的压力,使学生或运动员在比较低的唤醒水平条件下降低错误动作的优势反应;在学习的后期可以通过提高唤醒水平来提高正确动作的优势反应,已达到加快学习速度的木的。

9倒U形假说:(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由昏昏欲睡的低唤醒水平到中等唤醒水平的临界点以前,随着唤醒水平的运动员表现也将随之向着好的方向改善。当唤醒水平超过中等唤醒水平的临界点后继续向高度兴奋方向发展,唤醒水平进一步提高将导致运动表现的逐渐恶化或成绩的下降。中等唤醒水平时,运动技能表现更为稳定。

地唤醒运动参与者有着较为广阔的知觉范围,容易因缺乏主观努力或信息的选择不当而受到更多无关刺激的干扰,从而降低运动表现。中等唤醒水平,知觉的选择能力相应得到提高,那些与任务无关的信息被有效过滤,而与任务有关的信息则被较好地认知并处理,使运动表现的成绩得到提高。唤醒水平超过最佳区域,知觉的范围将逐步缩小,内、外信息将不能被有效的感知,运动表现又会跌入下降的通道。

10个人最佳功能区理论:运动员在操作过程中存在着一个理论上的最佳机能区段,当唤醒水平处以这一区段内时,运动员有更多的机会获得最佳运动表现。(情绪归纳为:令人愉快的和有工作能力的情绪,令人愉快的和工作能力差的情绪,不愉快的和有工作能力的情绪,不愉快的和工作能力差的情绪)。可以帮助运动员在赛前进入最佳赛前心理状态,并且可以改善竞赛表现。

11多为焦虑里理论:认知状态焦虑—在竞赛时或竞赛前后即刻存在的主观上所认知到的对某种危险或威胁情境的担忧(消极引起)。躯体状态焦虑—在竞赛时或竞赛前后即刻存在的对自主神经系统的激活或唤醒状态的情绪体验,由自主神经系统的唤醒所引的焦虑。状态自信心—在竞赛时或竞赛前后运动员对自己的运动行为所抱有的能否取地成功的信念。

12标准化POMS分值进行标图,优秀运动员的心境状态剖面图呈冰山状,称为冰山剖面图。(可以区分不同技术水平的运动员)。紧张、抑郁、疲劳和慌乱消极情绪得分较高,而精力较低。在运动类型方面—相对封闭式的运动技能而言,赛前心境状态能更好的预测开放式运动技能的行为结果。在评价方式方面—在以自我为参照标准进行平价行为结果时,赛前心境状态能更好的预测行为结果。

13渐进性放松训练概述:利用全身部位肌肉的紧张和放松,并辅以深呼吸和表象来调控人们紧张情绪的一种训练方法。自身训练概述—又称(自主自律自我和自发)训练,第一部分包括(肢体沉重感、呼吸、腹部发暖、前额发凉、肢体发暖、心脏)训练;第二部分运用表象,鼓励训练者想象能够让自己放松的情境,同时见注意力集中在胳膊和腿的温暖感和沉重感上;第三部分是使用特殊主题来帮助诱发放松反应,运用自我暗示提示自己身体确实已经放松。

14气功放松法(动功和静功)在意识的主动控制下,通过调整姿势(调身)、调整呼吸(调息)、调整意念(调心)而达到松静自然的放松状态。

15生物反馈训练:利用仪器将与机体内心理生理过程有关的某些生物学信息选择行处理,并与视觉或听觉的方式显示给人们(即信息的反馈)

16系统脱敏训练概述:以渐进方式克服神经症焦虑习惯的技术。主要是诱导求治者缓慢的暴露出导致神经症焦虑的情境,并通过心理的放松状态来对抗这种焦虑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神经症焦虑习惯的目的。

17模似训练:在训练中模仿比赛条件,用于运动员演练技术、战术和比赛应对策略的一种训练方法。作用--提高(适应性、抗干扰能力、备战针对性、训练质量)。

18 Ellis的ABC基本原理:Ellis创立了合理情绪疗法,核心内容是ABC理论。认为人的情绪并不是由诱发事件本身引起的,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当事人对这一事件的解

释和评价所引起的。A 诱发事情事件;B 个体在遇到有发行事件后所产生的信念,即对这见事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 相应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结果。

19动作技能的概念:通过练习二巩固下来的,自动化的、完善的动作活动方式。 20动作技能学习过程的变化特征:运动技能是后天习得的;动作技能的学习从意识行向无意识过度;运动技能的程序化;动作技能的自动化;能量消耗的节省化;觉察错误能力的逐步提高。

22高原现象:个体练习成绩的进步并非一直上升的,有时会出现暂时停顿的现象,这种现象叫“高原现象”。表现为练习曲线在某水平出现停滞不前,甚至有些下降,但经一段时间的调整,曲线又继续上升。

23产生高原现象可能的有一下几种原因:个体正从技能学习的一个阶段过渡,此阶段个体将发展任务所需的新策略以提高技能操作水平,只有新策略完全形成并得以实施,技能水平才会有所提高;有些技能的提高需要身体素质作保障,技能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再要继续发展,必须对原有身体素质作进一步提高,技能水平才可继续发展;随练习的进行,练习者的兴趣降低,情绪厌倦,身体疲劳或疾病,也会影响到动作技能的发展;复杂技能可能比简单技能更易出现高原现象。在复杂技能中,单个动作的连接以及整体技能的程序都较复杂,分解练习中的单个动作的执行时机、力度再整技能中都有不同的要求,整体练习中的策略调整可能产生高原现象。

24反馈:自然反馈—动作完成自然产生、不需要借用其他方式而产生的信息,是动作的必然结果,不需要他人告知自然可以获得的。视觉、听觉、触觉、本体觉,都属于自然反馈的信息源。追加反馈—动作执行后所获得的信息是凭借外力和外物对于动作结果所外加的信息,如计时和评价结果。不同类型的技能学习有不同的反馈要求,即刻的结果反馈有利于复杂任务、开放性任务和不熟练任务的学习,而适当地延迟结果反馈较利于简单任

务、封闭性任务和较熟练任务的学习。

25技能迁移:已经形成的动作技能对掌握另一种的影响。正迁移--已经形成的技能对新技能的形成产生积极影响;负迁移---已经形成的技能对新技能的形成产生消极影响(妨碍新技能的获得)。

26体育教学设计的心理学基础:确定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目标及其作用和明确化)。选择体育教学内容的依据和途径(选择体育教学内容的依据—依据体育课程的目标体系;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依据学校的具体条件)。分析教学对象(分析学生的体育态度;分析学生的认知—运动能力)。选择教学组织形式与方法(体育教学组织常见的心理学分组形式,能力、兴趣、有伴分组;体育教学基本方法的心理学分析包括讲解法与示范法;分解和完整练习法;预防和纠正错误动作法—启发思维言语暗示刺激正误对比强化单独与减速练习游戏法与赛法;体育学习方法的指导—自主学习法、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实施体育教学评价,据体育教学目标和测量收集资料。

27体育优等生:进行指导,促进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更好的发展,并形成自己的特长。提出更高的目标和要求,并安排一些难度较大的动作技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安排一直几名基础较差的学生有他们负责指导,培养他们善于帮助他人、同情弱者的意识和行为,有助于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体育一般生: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鼓励他们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力,争取更大进步,要争对他们存在的主要问题加强指导。

体育差生: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对他们通过努力后所取得的每一点进步都应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使他们体验到体育学习的成功感和乐趣。教育他们认识到参加体育学习和锻炼的重要性,通过多种手段和方法,让他们从体育学习和锻炼过程中体验到体育活动的乐趣和益处,激发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提高参与体育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8个性倾向性的差异:体育动机的差异;体育兴趣的差异;体育态度的差异。

30应激—运动损伤理论认为:运动员在面临潜在的运动应激环境时,对自身能力资源与任务要求之间的认知评估而产生的应激反应是预测运动损伤发生的核心因素。一个潜在的应激运动情景(如竞赛),要求运动员对任务的目标、自身的应对能力和可能的结果进行充分的认知评价,若运动员认为自己的应对能力超过了清净的要求,应激反应就会非常小。相反,若运动员感受到自己的能力不能应对情景的要求时,其应激应答就被激发了,与之相应的生理和注意状态发生变化,导致肌肉紧张加剧、视野缩小、注意分散等,这样就增加了发生运动员损伤的可能性。同时,诱发的生理状态、注意力的变化反应过来又可影响个体的认识评价,如此形成恶性循环,增大运动损伤发生的危险。

31掌握心理应对技能:酸葡萄效应、否认与移置、投射与升华、避免消极断言、问题定向、表象训练。

32将任务疑聚力与社交疑聚力加以区分有助于人们理解团体疑聚力与运动表现之间的关系,并能够帮助人们有效地发展团体疑聚力。

33团体疑聚力的测量:社会测量—研究群体互动的分析工具,可以揭示群体成员之间的情感及吸引力程度。问卷法(间接测量—要求队员回答,据相应评分标准来评定团体疑聚力的程度。直接测量—通过问卷调查队员多大程度上愿意为团体承担义务、队员感觉到的团体的吸引力程度来评估团体疑聚力水平。

34团体规模:一支队伍的规模越大,疑聚力不断下降,相互接触的机会相对减少,易造成意见分歧,目标不一致活动不协调,导致团体疑聚力降低;规模小,易在任务目标上达成一致,但由于人力资源不足会影响任务的完成。

35运动项目:互动项目—指需要紧密团结合作才能获得优异成绩的体育运动项目。共动项目—很少需要成员间交互作用的体育运动项目。

36体育团体疑聚力发展的途径和方法:明确并认同团体目标与成员角色、建立良好团体规范、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积极开展体育竞赛活动。

37领导的特征:权威性、服务性、超前性与战略性、超脱性与全局性、情感性。

38目标达成型(Pm)团结维持型(Mp)两者结合型(PM)两者均低型(pm),采用两者结合型的领导方式,团体效率最高,而且对团对的信任程度也高,目标达成型和团结维持型居中间,而两者均低型无论是在工作效率还是在团队的信任程度上都是最低。

40情境特点

当前任务:最重要的情境变量是当前任务。迅速果断地采取行动,不宜民主型领导团队传统:长期经历一种领导方式,就不可能对这种领导方式的改变产生迅速而积极的响应。

时间:有限和紧迫时,专制型比民主型有效。

助手:助手越多,领导者指引的方向共同努力就显得愈加重要。

紧张情境:专制型领导完成的任务效果较好。

41运动队和运动员的特点

不同项目的运动员喜欢不同的领导方式:集体项目运动员比个人项目运动更喜欢任务定向型领导方式,如篮球和游泳。

不同水平的运动员喜欢不同的领导方式:技能水平高的运动员更加喜欢运动员定向型教练员,能提高情感方面的支持。

不同年龄的运动员喜欢不同的领导方式:低年龄的运动员喜欢关系行为高、任务行为低的教练员。

不同性别的运动员喜欢不同的领导方式:男与女运动员相比更喜欢倾向于专制和社会支持型教练员。

不同动机水平的运动员喜欢不同的领导方式:任务动机越高,越喜欢训练和指导的领导行为,亲和动机和外部动机越高,越喜欢社会支持型领导行为。

42攻击行为定义:有目的地伤害另一生命体的行为。

有目的:有一种伤害某一对象的意向,并期望受攻击的对象在心理或身理上受到伤害。

语言活动和身体行动:

外显行为标志:开口骂人属于攻击性行为。

可指向他人可指向自己:外部和内部惩罚行为。

43敌意性攻击:攻击者愤怒产生的、具有使人受伤害的意图和引起他人痛苦的攻击性行为。工具性攻击:由期望得到奖赏所引起的、并通过强化而局限在一定条件下的攻击性行为。

44果断行为:在商定的规则之内、无伤害他人的意图,为达到目标,全力以赴、积极拼抢的行为为。

45比赛结构

分数差距:落后方更具攻击性的惩罚就会发生。

主场比赛和客场比赛:取决于性质和比赛的项目,客队高于主队。

比赛结果:败方高于胜方。

比赛阶段:输队在比赛中和赢队在比赛最后已发生攻击行为。

运动水平及队伍级别:高水平运动员更容易出现攻击行为。

目标定向:自我定向目标的运动员,更倾向于为比赛中的攻击行为是合理的。

体育心理学试题

体育心理学试题与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体育心理学侧重研究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2.运动心理学侧重研究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3.锻炼心理学侧重研究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4.与广义体育这一概念相对应,体育心理学所研究的问题就涵盖了、 、领域中的心理学问题。 5.体育学习活动既是一种活动,也是一种活动。 6.体育心理学的历史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 7.Triplett于1898年调查了一个今天我们称作现象。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5分,共25分) 1.体育心理学与运动心理学、锻炼心理学是三门学科。() A. 相同的 B. 认知的 C.不同的 D. 基础的 2.体育心理学侧重研究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A. 体育教育教学 B. 竞技运动和比赛 C.体育锻炼 D. 娱乐 3.本书所指的体育心理学是对体育运动这一特定情境中进行研究的科学。() A. 情感和意志 B. 个性和意志 C.心理和行为 D. 认知和个性 4.体育心理学是一个包含学科的研究和实践领域。() A. 一种 B. 两种 C.三种 D. 多种 5.学习体育心理学是的需要。() A. 体育实践工作和体育科学研究 B. 体育实践工作 C.体育科学研究 D. 运动训练 6.体育心理学的历史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 A. 20世纪50年代前和50年代后 B. 20世纪40年代前和40年代后 C. 20世纪60年代前和60年代后 D. 20世纪30年代前和30年代后 7.世界上第一个运动心理学的实验是由Triplett于年完成的。() A. 1901 B. 1896 C.1905 D. 1898 8.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运动心理学实验室。() A. Scripture B. Anshel C.Griffith D. Wann 9.中国体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主要分为两个阶段:。() 20世纪60年代前和60年代后 B. 20世纪80年代前和80年代后 C. 20世纪90年代前和90年代后 D. 20世纪50年代前和50年代后 10.在中国,最早论述了体育心理学的有关问题。() A. 吴文忠 B. 马约翰 C.肖国忠 D. 马启伟 三、匹配题(每项2分,共18分) 发展运动心理学运动中的团体凝聚力 个性运动心理学运动员的心理障碍 教育运动心理学运动技能的学习与记忆过程 临床运动心理学随年龄和运动技能变化而发生的心理变化 认知运动心理学锻炼中心理问题 运动损伤心理学运动员的风格和思想对运动表现的影响 锻炼心理学心理和行为的生理机制

体育心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一、名词解释 1、体育心理学:研究人在体育活动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2、锻炼心理学;是对参与和坚持体育锻炼过程中的心理因素进行研究,主要探讨身体练 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3、运动心理学;是研究竞技运动训练和比赛中的心理现象,特别是运动员在 训练和比赛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和变化 4,体育心理学的多维性;体育心理学是一门包含多钟学科的研究和实践领域,包含心理学的许多传统科学,如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临床心理学以及其他学科,这些学科的理论和方法都能一不同角度解释身体练习中的心理问题并可以加以利用,同时也促进了体育心理学学科的发展。 5体育活动:指有计划、有规律、重复性的,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能为目的的身体活动。 6体育态度:是学生对体育学习和锻炼活动所只有的认知评价、情感体验和行为意向的综合表现。 7体育能力:具有一般能力的特征,又是一种特殊能力,是由知识技术技能和智力构成的一种个性身心品质综合体。 8、体育兴趣——是指人们力求积极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 9、体育习惯——是指特定的情境刺激(场地、时间、器材、指导者等)和个体体育参与活 动之间经练习和重复而形成的稳固联系。 10体育学习策略:是指学生在特定的体育学习情境中,为了达到体育学习目标而对学习步骤与学习方法所做的优化组合与精巧安排。 11、体育锻炼:体育锻炼指那些有计划、有规律、重复性的,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能为目的的身体活动,如慢跑、举重等。 12,一般体育能力;指从事各种体育活动都具备的能力。 13,特殊体育能力;指从事专门体育活动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又称专项运动能力,因体育项目的特点不同而各不相同。 14、体育团队——是指由共同的目标联系在一起的人群的聚合(教、学、运协同活动)。 。 15.特殊运动能力:从事专项运动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又称专项运动能力。 16.运动表象:是指在运动感知的基础上形成的,在头脑中重现出来的动作形象和运动体验。它是反映某个动作技能在一定时间、空间和力量方面的特点。 17、运动兴趣:指人们积极地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动力。 18运动归因:指个体对自我或他人运动行为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解释和推测的认知过程。 11、运动技能:是通过练习而巩固下来的,自动化的、完善的动作活动方式。 11、运动表象:是一种不需外部刺激直接参与,在头脑中对人体的一切感觉(视觉,听觉,触觉,本体感觉等)经验进行再现或重构的心理过程。 7、运动动机:推动学生参与运动学习与身体锻炼的内部心理动因。 ⒔①直接动机指向体育学习和锻炼活动的内容、方法或组织形式等当前、直接特征的动 ②间接动机指体育活动可能带来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延迟、间接结果的动机 ②成就动机是一种较高级得社会性动机,是指个体积极主动的从事自认为重要或有价值的活动,并力求达到完美、取得优异成绩的心理倾向。

体育心理学(1-7章)

体育心理学 第一章体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体育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一、体育心理学与运动心理学、锻炼心理学的关系 ●广义的体育包括:体育教育、竞技运动、大众健身运动 ●所以体育心理学也相应有: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锻炼心理学 ●三者的区别: 目前的现状:举国体制繁荣了运动心理学,全民健身计划昌盛了锻炼心理学,体育心理学的研究处于弱势。 研究目的研究对象研究侧重点 体育心理学提高体育课教与学的 效果学生、教师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 成长和发展的作用 运动心理学提高训练效果和比赛 成绩运动员、教练员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 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和 变化 健身心理学体育锻炼的前因和心 理效应大众体育锻炼过程中的心 理现象 ●二、体育心理学概述 ●(一)概念 ●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这一特定情境中的心理和行为的科学。 ●具体而言,是研究体育运动情境中认知、情感和行为的科学。 ●(二)学科性质、研究任务和学习目的 ●1、学科性质:理论学科+应用性学科+教育学科 ●2、任务(1)理论:揭示体育活动与人的心理之间的关系;(2)实践:为 有效地进行体育教育、锻炼和竞赛提供科学的心理学依据。 ●3、学习目的(1)理解心理因素如何影响个体在体育运动中的表现;(2)理解参 与体育活动如何影响一个人的心理 ●三、研究方法 ●(一)实验研究法 ●1、实验室实验法:在实验室内,操纵自变量,观察因变量的变化; ●2、自然实验法:在自然条件下,创设一定的情境,操纵自变量,观察因变量的变化; ●3、准实验法:在自然条件下,可能对情境的控制力很弱,操纵自变量,观察因变量的 变化; ●(二)现场研究法 ●在现场直观察或询问,不操纵任何变量。优点:简便;缺点:不能操纵和控制自变量, 所以不容易明确自变量和应变量之间的关系。 ●(三)心理测量法

体育心理学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体育心理学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总计: 6 大题,45 小题,共100 分答题时间:120 一、单选题(该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 1.损伤后运动员的心理反应有两个方面:认知反应和__________。 A.应激反应 B.抑郁反应 C.疼痛反应 D.情绪反应 2.学习目标定向是__________。 A.适应性的 B.主观的 C.非适应性的 D.非主观的 3.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教育目标应该是__________。 A.注意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B.将没有问题的学生教得有问题 C.将有问题的学生教得没问题 D.注意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 4.心理学家___________最早开始了对暗示的研究。 A.艾利斯 B.罗杰斯 C.舒尔茨 D.弗洛伊德 5.“个体行为的改变是由于个体对影响自己行为的因素进行的评价。评价这些因素是处于自己控制之下,还是由他人或某种偶然因素所控制。”该观念是__________理论的观点。 A.控制理论 B.健康信念理论 C.计划行为理论 D.跨理论模型 6.生物反馈放松训练可以克服运动训练中的___________。 A.盲目性 B.间断性

C.易变性 D.不可控制性 7.体育教学中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在体育教学效果方面有着独特作用并且能够满足各年龄阶段学生的需要的练习方法是__________。 A.讲解法与示范法 B.预防和纠正错误动作法 C.分解和完整练习法 D.游戏法 8.损伤运动员一般经过情感反应、焦虑和生气等短期的心理反应后,可能出现的现象__________。 A.身心恢复 B.死亡 C.导致精神病 D.开始接受自己已经受伤的事实,制定今后的生活和工作计划 9.由Grove等人简化和发展后的POMS量表有__________个分量表。 A.5 B.6 C.7 D.8 10.个体与他人行为的共同性因素__________,相应推断的可靠性就越高。 A.越多 B.越少 C.越不确定 D.完全相同 二、多选题(该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 11.运动损伤者往往会寻求理解损伤的涵义,运动损伤会导致一些伤者在认知上对损伤意义曲解,专家们已确认的意义曲解“选择性抽象化”、“绝对化思维”分别指的是:__________。 A.将注意力集中在无意义的小节上 B.夸大运动损伤的严重性 C.将复杂的体验简单化 D.将损伤的责任强加于自己 12.运动表象从感觉通道上可以分为___________。 A.视觉表象

体育心理学第三章的简答论述

五、简答题 1、简述本体运动感知觉的辅助训练方法。 答:自我暗示训练法是利用语言等刺激对学生的心理施加影响,并进而控制行为的过程。如以右手推铅球为例,在学推铅球最后用力的动作时,用六个字来说明推铅球的顺序:蹬右腿、转右宽、挺胸、撑左侧、推右臂、拨球,既能感觉身体运动和位置的变化,又使学生容易记忆并引起相应运动表象。 2、表象与想象在体育运动中有什么作用? 答:1.帮助学习和掌握运动技术动作;2.辅助运动技能练习;3.改正错误动作,解决疑难问题;4.学习和练习行动策略;5.集中注意,建立信心。 表象和想象在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创造想象是运动技术、战术创造和运用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在激烈的对抗性的比赛中,场上情境瞬息万变,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如果运动员、教练员缺乏想象力,缺乏预见性,一味因循守旧,就很难在技术、能力和战术水平上得到突破性的进展。(二)通过想象训练,可以降低运动员赛前的焦虑水平,培养运动员的情绪稳定性,有助于树立必胜的信心,从而提高运动成绩。例如前苏联一位著名的短跑运动员,在比赛前十几分钟里,独坐于喧闹的赛场一隅,想象自己在杨柳依依安静的湖边垂钓,从而使自己的情绪得到放松。 运动训练中要注重表象训练,这样有助于我们对专项运动技能形成动作记忆,可以使我们更好的掌握技术动作。力量训练中要注重表象训练,加强意识的作用,从而更好的建立起神经肌肉连接,提高力量训练效果。 3、情绪和情感对体育运动有哪几方面的影响? 答:有两方面影响:1.增力性:在情绪发生时,机体的循环,呼吸和内分泌等系统的生理变化是相互协调的,对体育活动是有积极意义的,如运动所需的能量物质和氧化供应增加、血糖分解释放能量等,这正是肌肉收缩所需的,所有这些都是与身体活动相适应,起到动员有机体以胜任剧烈身体活动的作用。2.减力性:强烈的情绪状态影响人知觉和动作的准确性,影响动力定型自动流畅的再现,从而使运动操作水平下降。当然,情绪是产生增力效应还是减力效应还取决于情绪的性质。 4、简述情绪调控的几种方法。 答:1.呼吸调节法。当情绪过度紧张是,常有呼吸短促想象,这是可以才用缓慢的呼气和吸气练习,降低情绪的兴奋性,达到放松情绪的目的;情绪低落时,也可采用长吸气与有力的呼气练习,有助于提高情绪的兴奋性。 2.暗示调节法。在比赛之前和比赛之中,学生可以用积极语言代替消极词语,分析对手情况,制定战术,树立信心。如用“我很镇静”代替“我不紧张”等等。 3.音乐调节法。学生赛前如果有异常情绪表现,听一段有节奏的轻音乐或喜爱的歌曲,往往能得到情绪的良好效果。 4.自我宣泄法。在心理过度紧张时,可通过身体活动,如轻轻活动手脚、跺跺脚、喊一声,以及搓手、擦脸等,伴之以一定的自我暗示将紧张渲泄出来。 六、论述题 1.论述表象训练的理论机制。 答:表象训练的理论:1.念动现象及心理神经肌肉理论:由于在大脑运动中枢和骨骼之间存在着双向神经联系,人们可以主动地去想象做某一运动动作,从而引起有关的运动中枢兴奋,兴奋经传出神经至有关肌肉,往往会引起难以觉察的运动动作,这种神经肌肉运动模式与实际做动作时的神经肌肉运动模式相似。这就使得通过念动练习来改善运动技能成为可能。2.符号学习理论:这种理论认为,表象训练之所以有助于提高运动技能是因为人在运动表象时对某任务各动作序列进行了符号练习,在练习中,可以排除错误动作,熟悉动作的时间、空间特征、预见到动作的结果。也可在大脑内建立或巩固动作图式,将动作编译为符号部件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多次练习即认识编码,建立有用的图式,消退无用的图式,发展最佳的图式,从而使运动技能得到发展和提高。 2.以某项具体运动项目为例,设计一份表象训练的具体指导语。 答:下面是个乒乓球运动员进行表象练习的自我指示语:1.自然放松5分钟。2.活化动员:我已得到了充分的休息。我的头脑清醒,注意集中,全

体育心理学课后参考答案

简答题 1.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各自的研究侧重点是什么答:体育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特别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和变化。运动心理学侧重研究竞技运动训练和比赛中的心理现象,特别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和变化。锻炼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锻炼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2.本书取名为“体育心理学”基于哪些方面的考虑 答:本书取名体育心理学,具有几个方面的考虑:首先,本书所讲的“体育”是指广义的体育,包括体育教育、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因此,与广义体育这一概念相对应,体育心理学所研究的问题就涵盖了体育教育、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领域中的心理学问题。其次,虽然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特别是体育心理学和运动心理学的研究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这三个学科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上尚未完全独立,甚至名词使用上也未作严格的区分,互用概念的现象比较多见。第三,考虑到目前我国体育专业学生学习的需要和未来工作的需要,因为他们绝大部分将从事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领域中的体育教育工作,具体涉及到体育教学、课余运动训练和竞赛、健身锻炼等领域中工作,体育心理学包括这三方面的理论与方法,对他们未来的实际工作大有帮助。 3.何谓体育心理学 答:体育心理学是对体育运动这一特定情景中的心理和行为进行研究的科学,具体而言,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情景中认知、情感和行为的科学。4.体育心理学的多维性含义是什么 答:体育心理学是一个包含多种学科的研究和实践领域,包含心理学的许多传统学科,如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临床心理学以及其他的学科(Anshel,2003)。这些学科的理论和方法都能从不同的角度解释身体练习中的心理学问题,并可加以应用。同时,也促进体育心理学学科的发展。 5.体育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哪些问题 答:在体育心理学中受到研究的社会心理问题主要包括领导理论和风格,心理学对教练有效工作的影响,影响团体凝聚力(团体共同的感觉)和团体动力学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体育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 1.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情境中认知、情感和行为的科学。 2.目标定向:是指个体内心追求的成就目标取向。 3.目标设置:是指根据学生的体育能力和技能水平,确定在一定的时间期限内所要达到的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目标,以及达到目标所采用的步骤、策略和时间安排。 4.运动兴趣:是人们积极地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动力。 5.运动动机:是指由运动目标引发的,推动学生参与体育学习与身体锻炼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因。 6体育态度:是学生对体育学习和锻炼活动所持有的认知评价、情感体验和行为意向的综合表现。 7.归因:指个体对自我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解释和推测的认知过程。 8.应激:是人体对所施要求做出的一种非特殊反应。 唤醒:指机体总的生理行激活的不同状态或不同程度,是由感觉兴奋性水平、腺和激素水平以及肌肉的准备性所决定的一种生理和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 焦虑:是个体在担忧自己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而感到自尊心受到持续威胁下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惧怕色彩的情绪状态。(填、判、名解) 9.心境状态:是由环境刺激而引起的情绪和情感的唤醒状态,是具有感染力的微弱而持久,但并非永久的情绪状态。具有稳定和弥漫的特征。 10.高原现象:个体练习成绩的进步并非一直上升的,有时会出现暂时的停顿的现象,这种现象叫高原现象。 11.态度:是个体对待外界现象(包括人和事物)较为稳固的,由认知、情感、行为意向三种成分构成的内在心理倾向。 12.专门化心理技能:通常指适合于某一专项所必需掌握的心理技能。 13.心理技能训练(PST):是指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对人的心理施加影响,对大脑所进行的专门训练,以达到强化心理技能、培养特殊心理能力的目的。 14.表象:是一种不需外部刺激直接参与,在头脑中对人体的一切感觉(视觉、听觉、触觉、本体感觉等)经验进行再现或重构的心理过程。 15.表象训练:是人们有意识的利用自己头脑中已形成的表象,对技术动作或运动情景进行回顾、重复和丰富发展,从而唤起运动感觉,强化肌肉本体感觉,提高运动技能和情绪控制能力的方法和过程。 16.技能迁移:已经形成的动作技能对掌握另一种技能的影响。积极影响称正迁移,消极影响称负迁移。 17.体育课堂心理气氛:是指师生在体育课堂中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表现。具有相对稳定性和变化性的特点。 18动作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巩固下来的,自动化的、完善的动作活动方式。 19.协变性原则:一个人对成功与失败的归因常常根据别人完成同一项任务时的成绩来解释或预测,即当别人的成绩与他们相一致时,会把它归于外部的原因;当别人的成绩与他们不相一致时,会把它归因于内部的原因,这种现象就被称作协变性原则。 20.自我效能:是指人们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简单来说就是个体对自己能够取得成功的信念,即“我能行”。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1)

体育心理学一、名词解释1.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情境中认知、情感和行为的科学。 2.目标定向:是指个体内心追求的成就目标取向。 3.目标设置:是指根据学生的体育能力和技能水平,确定在一定的时间期限内所要达到的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目标,以及达到目标所采用的步骤、策略和时间安排。 4.运动兴趣:是人们积极地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动力。 5.运动动机:是指由运动目标引发的,推动学生参与体育学习与身体锻炼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因。 6体育态度:是学生对体育学习和锻炼活动所持有的认知评价、情感体验和行为意向的综合表现。 7.归因:指个体对自我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解释和推测的认知过程。 8.应激:是人体对所施要求做出的一种非特殊反应。 唤醒:指机体总的生理行激活的不同状态或不同程度,是由感觉兴奋性水平、腺和激素水平以及肌肉的准备性所决定的一种生理和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 焦虑:是个体在担忧自己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而感到自尊心受到持续威胁下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惧怕色彩的

情绪状态。(填、判、名解) 9.心境状态:是由环境刺激而引起的情绪和情感的唤醒状态,是具有感染力的微弱而持久,但并非永久的情绪状态。具有稳定和弥漫的特征。 10.高原现象:个体练习成绩的进步并非一直上升的,有时会出现暂时的停顿的现象,这种现象叫高原现象。 11.态度:是个体对待外界现象(包括人和事物)较为稳固的,由认知、情感、行为意向三种成分构成的内在心理倾向。 12.专门化心理技能:通常指适合于某一专项所必需掌握的心理技能。 13.心理技能训练():是指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对人的心理施加影响,对大脑所进行的专门训练,以达到强化心理技能、培养特殊心理能力的目的。 14.表象:是一种不需外部刺激直接参与,在头脑中对人体的一切感觉(视觉、听觉、触觉、本体感觉等)经验进行再现或重构的心理过程。 15.表象训练:是人们有意识的利用自己头脑中已形成的表象,对技术动作或运动情景进行回顾、重复和丰富发展,从而唤起运动感觉,强化肌肉本体感觉,提高运动技能和情绪控制能力的方法和过程。 16.技能迁移:已经形成的动作技能对掌握另一种技能的影响。积极影响称正迁移,消极影响称负迁移。

体育心理学试题与参考答案

上篇试题 第一章体育心理学概论 第二章体育学习的心理基础 第三章运动兴趣 第四章运动动机的理论与应用 第五章运动中的目标设置与目标定向 第六章运动归因 第七章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 第八章运动损伤的心理成因与康复第九章注意与运动表现 第十章心境状态与运动表现 第十一章应激、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 第十二章心理技能训练概述 第十三章运动中的行为干预方法 第十四章运动中的认知干预方法第十五章体育运动中的凝聚力 第十六章体育运动中的领导心理问题第十七章运动中的攻击性行为 第十八章运动技能的学习 第十九章提高体育教学效果的心理学方法 第二十章体育教学中的个别差异 下篇参考答案 第一章体育心理学概论 第二章体育学习的心理基础 第三章运动兴趣 第四章运动动机的理论与应用 第五章运动中的目标设置与目标定向第六章运动归因 第七章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 第八章运动损伤的心理成因与康复

第九章注意与运动表现 第十章心境状态与运动表现 第十一章应激、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 第十二章心理技能训练概述 第十三章运动中的行为干预方法 第十四章运动中的认知干预方法第十五章体育运动中的凝聚力 第十六章体育运动中的领导心理问题第十七章运动中的攻击性行为 第十八章运动技能的学习 第十九章提高体育教学效果的心理学方法 第二十章体育教学中的个别差异 第一章体育心理学概论 一、填空题(将正确的答案填入空格) 1.体育心理学侧重研究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2.运动心理学侧重研究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3.锻炼心理学侧重研究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4.与广义体育这一概念相对应,体育心理学所研究的问题就涵盖了、、领域中的心理学问题。 5.体育学习活动既是一种活动,也是一种活动。 6.体育心理学的历史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 7.Triplett于1898年调查了一个今天我们称作现象。

体育心理学复习题

名词解释 运动心理学: 人本主义: 反应时: 运动兴趣: 运动动机: 目标定向: 归因: 习得性无助感: 态度: 注意: 锻炼成瘾: 焦虑: 唤醒: 心境状态: 表象训练: 迁移: 运动损伤: 团体凝聚力: 敌意性攻击: 应激: 单项选择题 1.体育心理学与运动心理学、锻炼心理学是三门学科。( C ) A. 相同的 B. 认知的 C.不同的 D. 基础的 2.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_______,提出心理学是研究人行为的科学,而不是意识的科学。() A、华生 B、马斯洛·罗杰斯 C、考夫卡 D、魏特墨 3.在中国,最早论述了体育心理学的有关问题。(B) A. 吴文忠 B. 马约翰 C.肖国忠 D. 马启伟 4.运动兴趣的直接影响到运动兴趣的性质。() A. 广泛性 B.有效性 C.倾向性 D.稳定性 5.学生的体育活动行为具有特定的内容,趋向一定的活动目标。这是运动动机对学生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行为所发挥的功能。() A. 发动 B. 选择 C. 强化 D. 维持 6.目标定向和目标设置理论属于_____________理论。()

A 动机理论 B 归因理论 C 本能理论 D 认知理论 7.当前归因研究中最有影响的理论是的归因理论。()A.Weiner B.Heider C.Jones D.Kelley 8.唯心论对身心关系的看法是。() A.重视大脑的存在而忽视精神的作用 B.精神控制了大脑 C.精神与大脑产生交互作用 D.重视精神的存在而忽视大脑 9.近年来研究运动损伤的主要心理因素不包括下面哪一项。(D) A 人格因素 B 应对资源 C 应激源史 D 兴奋剂 10.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信息的。() A.指向 B.集中 C.意志努力 D.指向和集中 11.在完成决断的数量少、备选范围比较狭窄、速度要求不快的运动技能,其适宜的唤醒水平就。() A. 比较高 B. 非常高 C. 比较低 D. 非常低 12.下列哪种训练属于自生训练。() A. 放松训练 B. 系统脱敏训练 C. 肢体发暖训练 D.生物反馈训练 13.是指以内心体验的形式,表象自己正在完成各种动作。() A. 视觉表象 B. 动觉表象 C. 内部表象 D. 外部表象 14.心境状态是一种。() A. 认知过程 B. 情绪状态 C. 注意状态 D. 意志过程 15.注意对运动表现的主要作用是。() A.选择信息 B.加工信息 C.激活 D.唤醒 16.下面哪一选项不属于运动损伤的心理反应阶段。(D) A 否认 B愤怒 C 抑郁 D兴奋 17.归因理论是对进行认知分析的理论。() A.行为 B.自我效能C.动机 D.成就感 18.学习目标定向是_____________。() A 适应性的 B 主观的 C 非适应性的 D 非主观的 19.世界上第一个运动心理学的实验是由Triplett于年完成的。() A. 1901 B. 1896 C.1905 D. 1898

1体育心理学与运动心理学(1)

1体育心理学与运动心理学、锻炼心理学的异同: 三者研究的不同点在于:第一,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教与学的效果;运动心理学的主要研究目的是提高训练效果和比赛成绩;锻炼心理学的主要研究目的是参与体育锻炼的前因和心理效应。第二,研究的具体对象不同,如体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学生,也包括教师;运动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运动员,也包括教练;锻炼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大众。第三,研究的内容侧重点不同,体育心理学虽然也研究学生在参与体育学习和活动条件下所有的心理现象,;运动心理学应该侧重研究与运动表现和成绩有关的心理学问题,即研究如何通过心理学的手段和方法提高运动员的运动表现和成绩等;锻炼心理学应该侧重研究影响个体参与体育锻炼的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体育锻炼对锻炼者的情绪体验和心理健康的影响三者的共同 点在于:研究的对象都是参与身体活动的人;研究的内容涉及从事身体活动中人的心理现象,如认知、情感、动机、个性等等;研究的方法相同。 2反应时间:指从刺激的出现到第一个反应开始间所经过的时间间隔,又称反应时或反应的潜伏期。简单反应时:对单一刺激做出第一个反应所需要的时间间隔。复杂反应时:要求对不同刺激做出相应的不同反应所需要的时间间隔。 3体育运动情境中学习目标定 向者与成绩目标定向者在成就动机和行为等方面的差异 4运动兴趣的分类:内容(物质和精神)兴趣;倾向性(直接和间接)兴趣;广泛性(广泛和中心)兴趣;深度、范围和稳定性(有趣、乐趣和志趣)。 5运动机能的种类:生物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直接性动机间接性动机。 6 Weiner的归因模型 8驱力理论:运动表现P是习惯H与驱力D的乘积,即P=H*D。习惯是指完成运动技能时个体所处的运动技能掌握阶段,或正确动作、错误动作表达的比例优势。在技能学习初期应尽量消除不必要的压力,使学生或运动员在比较低的唤醒水平条件下降低错误动作的优势反应;在学习的后期可以通过提高唤醒水平来提高正确动作的优势反应,已达到加快学习速度的木的。 9倒U形假说:(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由昏昏欲睡的低唤醒水平到中等唤醒水平的临界点以前,随着唤醒水平的运动员表现也将随之向着好的方向改善。当唤醒水平超过中等唤醒水平的临界点后继续向高度兴奋方向发展,唤醒水平进一步提高将导致运动表现的逐渐恶化或成绩的下降。中等唤醒水平时,运动技能表现更为稳定。 地唤醒运动参与者有着较为广阔的知觉范围,容易因缺乏主观努力或信息的选择不当而受到更多无关刺激的干扰,从而降低运动表现。中等唤醒水平,知觉的选择能力相应得到提高,那些与任务无关的信息被有效过滤,而与任务有关的信息则被较好地认知并处理,使运动表现的成 绩得到提高。唤醒水平超过最佳 区域,知觉的范围将逐步缩小, 内、外信息将不能被有效的感 知,运动表现又会跌入下降的通 道。 10个人最佳功能区理论:运动 员在操作过程中存在着一个理 论上的最佳机能区段,当唤醒水 平处以这一区段内时,运动员有 更多的机会获得最佳运动表现。 (情绪归纳为:令人愉快的和有 工作能力的情绪,令人愉快的和 工作能力差的情绪,不愉快的和 有工作能力的情绪,不愉快的和 工作能力差的情绪)。可以帮助 运动员在赛前进入最佳赛前心 理状态,并且可以改善竞赛表 现。 11多为焦虑里理论:认知 状态焦虑—在竞赛时或竞赛前 后即刻存在的主观上所认知到 的对某种危险或威胁情境的担 忧(消极引起)。躯体状态焦虑 —在竞赛时或竞赛前后即刻存 在的对自主神经系统的激活或 唤醒状态的情绪体验,由自主神 经系统的唤醒所引的焦虑。状态 自信心—在竞赛时或竞赛前后 运动员对自己的运动行为所抱 有的能否取地成功的信念。 12标准化POMS分值进行标 图,优秀运动员的心境状态剖面 图呈冰山状,称为冰山剖面图。 (可以区分不同技术水平的运 动员)。紧张、抑郁、疲劳和慌 乱消极情绪得分较高,而精力较 低。在运动类型方面—相对封闭 式的运动技能而言,赛前心境状 态能更好的预测开放式运动技 能的行为结果。在评价方式方面 —在以自我为参照标准进行平 价行为结果时,赛前心境状态能 更好的预测行为结果。 13渐进性放松训练概述:利用 全身部位肌肉的紧张和放松,并 辅以深呼吸和表象来调控人们 紧张情绪的一种训练方法。自身 训练概述—又称(自主自律自 我和自发)训练,第一部分包括 (肢体沉重感、呼吸、腹部发暖、 前额发凉、肢体发暖、心脏)训 练;第二部分运用表象,鼓励训 练者想象能够让自己放松的情 境,同时见注意力集中在胳膊和 腿的温暖感和沉重感上;第三部 分是使用特殊主题来帮助诱发 放松反应,运用自我暗示提示自 己身体确实已经放松。 14气功放松法(动功和静功) 在意识的主动控制下,通过调整 姿势(调身)、调整呼吸(调息)、 调整意念(调心)而达到松静 自然的放松状态。 15生物反馈训练:利用仪器将 与机体内心理生理过程有关的 某些生物学信息选择行处理,并 与视觉或听觉的方式显示给人 们(即信息的反馈) 16系统脱敏训练概述:以渐进 方式克服神经症焦虑习惯的技 术。主要是诱导求治者缓慢的暴 露出导致神经症焦虑的情境,并 通过心理的放松状态来对抗这 种焦虑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神经 症焦虑习惯的目的。 17模似训练:在训练中模仿比 赛条件,用于运动员演练技术、 战术和比赛应对策略的一种训 练方法。作用--提高(适应性、 抗干扰能力、备战针对性、训练 质量)。 18 Ellis的ABC基本原理:Ellis 创立了合理情绪疗法,核心内容 是ABC理论。认为人的情绪并 不是由诱发事件本身引起的,而 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当事人 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 起的。A诱发事情事件;B个体 在遇到有发行事件后所产生的 信念,即对这见事的看法、解释 和评价;C相应的情绪及行为反 应结果。 19动作技能的概念:通过练习 二巩固下来的,自动化的、完善 的动作活动方式。 20动作技能学习过程的变化特 征:运动技能是后天习得的;动 作技能的学习从意识行向无意 识过度;运动技能的程序化;动 作技能的自动化;能量消耗的节 省化;觉察错误能力的逐步提 高。 21动作技能的分类:封闭— 开放性运动技能分类续性-- 不连续性运动技能分类策略-- 高策略性运动技能分类 22高原现象:个体练习成绩的 进步并非一直上升的,有时会出 现暂时停顿的现象,这种现象叫 “高原现象”。表现为练习曲线 在某水平出现停滞不前,甚至有 些下降,但经一段时间的调整, 曲线又继续上升。 23产生高原现象可能的有一下 几种原因:个体正从技能学习的 一个阶段过渡,此阶段个体将发 展任务所需的新策略以提高技 能操作水平,只有新策略完全形 成并得以实施,技能水平才会有 所提高;有些技能的提高需要身 体素质作保障,技能水平发展到 一定阶段再要继续发展,必须对 原有身体素质作进一步提高,技 能水平才可继续发展;随练习的 进行,练习者的兴趣降低,情绪 厌倦,身体疲劳或疾病,也会影 响到动作技能的发展;复杂技能 可能比简单技能更易出现高原 现象。在复杂技能中,单个动作 的连接以及整体技能的程序都 较复杂,分解练习中的单个动作 的执行时机、力度再整技能中都 有不同的要求,整体练习中的策 略调整可能产生高原现象。 24反馈:自然反馈—动作完成 自然产生、不需要借用其他方式 而产生的信息,是动作的必然结 果,不需要他人告知自然可以获 得的。视觉、听觉、触觉、本体 觉,都属于自然反馈的信息源。 追加反馈—动作执行后所获得 的信息是凭借外力和外物对于 动作结果所外加的信息,如计时 和评价结果。不同类型的技能学 习有不同的反馈要求,即刻的结 果反馈有利于复杂任务、开放性 任务和不熟练任务的学习,而适 当地延迟结果反馈较利于简单 任务、封闭性任务和较熟练任务 的学习。 25技能迁移:已经形成的动作 技能对掌握另一种的影响。正迁 移--已经形成的技能对新技能 的形成产生积极影响;负迁移--- 已经形成的技能对新技能的形 成产生消极影响(妨碍新技能的 获得)。 26体育教学设计的心理学基 础:确定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 学目标及其作用和明确化)。选 择体育教学内容的依据和途径 (选择体育教学内容的依据— 依据体育课程的目标体系;依据 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依据学校 的具体条件)。分析教学对象(分 析学生的体育态度;分析学生的 认知—运动能力)。选择教学组 织形式与方法(体育教学组织常 见的心理学分组形式,能力、兴 趣、有伴分组;体育教学基本方 法的心理学分析包括讲解法与 示范法;分解和完整练习法;预 防和纠正错误动作法—启发思 维言语暗示刺激正误对比强 化单独与减速练习游戏法与 赛法;体育学习方法的指导—自 主学习法、探究学习法、合作学 习法)。实施体育教学评价,据 体育教学目标和测量收集资料。 27体育优等生:进行指导,促 进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更 好的发展,并形成自己的特长。 提出更高的目标和要求,并安排 一些难度较大的动作技能,激发 他们的学习动力,提高他们的学 习兴趣,也可以安排一直几名基 础较差的学生有他们负责指导, 培养他们善于帮助他人、同情弱 者的意识和行为,有助于调动他 们的学习积极性。 体育一般生:提出明确的学习目 标,鼓励他们改进学习方法, 提高学习效力,争取更大进 步,要争对他们存在的主要问 题加强指导。 体育差生: 2)体育差生首先要提高他们的 自信心,对他们通过努力后所 取得的每一点进步都应给予及 时的表扬和鼓励,使他们体验 体育学习的成功感和乐趣,增 强体育学习的自信心和自尊 心;要教育他们认识到参加体 育学习和锻炼的重要性,通过 多种手段和方法,让他们从体 育学习和锻炼过程中体验到体 育活动的乐趣和益处,激发对 体育活动的兴趣,提高参与体 育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 时,培养他们勇于面对困难、 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此外, 对于体育差生,除了由优等生 负责帮助外,教师要给予他们 特别的指导,并要在同学中消 除对他们轻蔑的思想,努力营 造民主、平等、友好的课堂教 学氛围。 28个性倾向性的差异:体育动 机的差异;体育兴趣的差异;体 育态度的差异。 29四种气质类型在行为方式上 的典型表现及与高级神经活动 的对照

体育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焦虑:个体在担忧自己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而感到自尊受到持续威胁下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并带有惧怕色彩的情绪状态。 2、唤醒:指机体总的生理性激活的不同状态或不同程度,是由感觉兴奋性水平、腺和激素水平以及肌肉的准备性所决定的一种生理和心理活动的 准备状态。 3、心境状态:是由环境刺激而引起的情绪或情感的唤醒状态,是具有感染力的微弱而持久,但并非永久的情绪状态。 4、体育课堂心理气氛:是指师生在体育课堂中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表现。P324 5、表象:是一种不需外部刺激直接参与,在头脑中对人体的一切感觉(视觉、听觉、触觉、本体感觉等)经验进行再现或重构的心理过程。 6、渐进放松训练: 是利用全身各部位肌肉的紧张和放松,并辅以深呼吸和表象来调控人们紧张情绪的一种训练方法。 7、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信息的指向和集中。 8、归因:指个体对自我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解释和推测的认知过程。 9、态度:是个体对待外界对象较为固定的,由认知、情感、行为意向三种成分构成的内在心理倾向。P58 10、运动兴趣:指人们积极的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动力。 11、应激:指有机体遇到干扰自己平衡状态或超越自己应对能力的刺激事件时,表现出来的特定的或非特定的反应过程。 12、流畅体验:是一种理想的内部体验状态,它来源于人们的生理需要或心理需要的满足。 13、体育态度:是学生对体育学习和锻炼活动所持有的认知评价、情感体验和行为意向的综合表现。 14、体育教学策略:是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学习,为达成体育教学目标和适应学生体育学习需要所采取的教学程序谋划和措施。 15、表象训练:是人们有意识地利用自己头脑中已经形成的表象,对技术动作或运动情景进行回顾、重复和丰富发展,从而唤起运动感觉,强化肌 肉本体感觉,提高运动技能和情绪控制能力的方法和过程。 16、高原现象:个体练习成绩的进步并并非一直上升,有时会出现暂时停顿的现象。 17、归因训练:是指通过一定的训练程序,使个体掌握某种归因技能,形成比较积极的归因风格。 18、心理技能训练:就是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对人的心理施加影响,对大脑进行专门化训练,以达到强化心理机能、培养特殊心理能力的目的。 19、任务凝聚力:是指团体成员为达到特定的任务而在一起工作所做出的努力程度,它是与完成团体目标和成绩指标相联系的。 20、认知结构: 21、暗示训练:是指利用语言、手势、表情以及其他刺激物,采用间接、含蓄的方法,对训练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施加影响的过程。 23、模拟训练:也称比赛模式化训练或比赛适应性训练,是指在训练中模仿比赛条件,用于运动员演练技术、战术和比赛应对策略的一种训练方法。 24、动机:是在人的头脑中形成的激发或抑制某个行为的愿望或意向,它们是推动人从事某种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因。P47 二、填空题 1、在体育运动心理学领域研究中,摩根(Morgan)使用心境状态剖面图研究发现,与常模样本相比较,成功的运动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等消极情绪得分较低,而________较高,发现优秀运动员的心境状态剖面图呈冰山状。 2、目前在体育运动领域中,从不同视角解释唤醒水平与运动表现之间的关系的理论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美国运动心理学家奈德弗(Nideffer)提出了一个有关注意的结构、个体差异与运动表现间关系的注意方式理论,并将提出注意的四种方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体育课学生不良行为的表现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认知——运动能力是指在以肌肉收缩为特征的运动活动过程中人的认知活动的表现水平,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 6、影响个体运动攻击性行为的外部因素有:____环境的温度___、__噪音___、__拥挤的人群___、____对对方意图的感知__、__害怕报复__、__比 赛的结构_。 7、运动中的认知干预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心理训练,从广义上讲是只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训者的_______和________施加影响的功。 9、维纳(Weiner)的归因理论提出,根据三个维度对成败的原因进行分类,这三个维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运动动机的功能有:___发动功能_____、_选择功能_______、_____维持功能___和强化功能。 11、运动中的行为干预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12、根据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理论,在体育学习中应注意形成“刺激—反应—强化”的学习机制,主要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指导性原则: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体育心理学论述题

四、论述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满分30分。 37、以某一专项为例阐述培养学生学习目标定向的评价方式。 学习目标定向是指通过学习新的技能、控制新的环境来发展自己的能力。 在武术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平时多次考试(过程评价)和最终期末考试(结果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考评。例如,一套16个动作的武术套路动作,教师安排6次课进行教授和考试。 第一次课:教授完前4个动作,当课堂可以留出5分钟的时间进行测试,可以不打分,但要对学生的基本完成情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第二次课:教师教授完第5-8个动作后,可以对学生进行前8个动作的测验,并根据学生完成动作的质量以及相比第一次课完成结果的进步度综合进行打分。 第三次课:教师教授完第9-12个动作后,可以对学生进行前12个动作的测验,并根据学生完成动作的质量以及相比第二次课完成结果的进步度综合进行打分。 第四次课:教师教授完第12-16个动作后,可以对学生进行前16个动作的测验,并根据学生完成动作的质量以及相比第三次课完成结果的进步度综合进行打分。 第五次课:教师在安排了整套动作的复习后,留出大约25分钟时间对学生进行整套动作的考试,并根据学生完成动作的质量以及相比第四次课完成结果的进步度综合进行打分。 第六次课:教师组织学生复习整套武术动作,之后对学生进行结果评价。 最后的成绩可以将第二次课到第六次课的成绩进行平均或按比例计算分数,最终得出的成绩即为该学生武术课的成绩。 教师在每次测试后或者每次学习完一项技术后,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提问,如“我掌握了么?”“我和上节课比较提高了么?”引导学生更多地进行自我纵向比较,而不是和别人进行比较,有助于学生学习目标定向的形成。139.151、试述教师在运动技能训练过程中进行心理训练的注意事项。 心理技能训练是指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对人的心理施加影响,对大脑所进行的专门化训练,以达到强化心理机能、培养特殊心理能力的目的。 注意事项:(1)与专项训练相结合:在实践过程中,要处理好心理技能训练和身体素质、技术、战术训练之间的关系,应该把心理技能训练同专项训练有机的结合起来。 (2)预防为主,调控在先:进行心理技能训练要以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 (3)长期坚持,系统训练:进行心理技能训练要有计划的进行并且长期坚持。 (4)专家参与指导:心理技能训练一开始就应在专业运动心理学人员的指导帮助下进行。 (5)积极主动,自觉配合:心理技能训练的效果,首先取决于运动员或其他受训者的自觉积极性。 (6)用量化指标评定训练效果:用量化指标评定心理技能训练的效果可使运动员或其他受训者得到及时和明确的反馈,这是维持和提高心理技能训练动机的关键。 152、谈谈对运动中行为干预方法的认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