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本分段存储管理系统

基本分段存储管理系统

基本分段存储管理系统
基本分段存储管理系统

目录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2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及要求----------------- 2

三、实验原理------------------------- 2

四、地址换算变换过程结构----------------- 2

五、关键算法实现流程图------------------- 3

六、程序代码------------------------- 4

七、运行结果及分析 -------------------- 7

八、心得体会------------------------- 9

九、参考文献------------------------- 9

课程设计的目的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是重要的实践课程,课程开设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习完《计算机操作系

统》课程后,进行一次全面的综合训练,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操作系统的原理及实现方法,加

深对操作系统基础理论和重要算法的理解,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及要求

基本分段存储管理系统的设计

要求:(1)建立段表

(2)设计地址变换机构

(3)将变换后的结果显示出

三、实验原理

为了实现从进程的逻辑地址到物理地址的变换功能,在系统中设置了段表寄存器,用于存放段首地址,段长和段表长度TL。首先建立段表,段表内容包括段首地址,段长和段表

长度。在建立段表时,应判断段表地址是否冲突(如第一个段的首地址为1段长为50,在

建立第二个段的时候,段首地址应大于1+50),若不冲突,该段建立成功,否则重新建立该

段。然后进行地址变换,在进行地址变换时,系统将逻辑地址中的段号与段表长度进行比较。若S>TL,表示段号太大,是访问越界,于是产生越界中断信号;若未越界,则根基段表的首地址和该段的段号,计算出该段在在段表项的位置,从中读出该段在内存中的首地址,然后,再检查,段内地址d是否超过该段的段长SL。若超过,即d>SL,同样发出越界中断信号;若未越界则将该段的基址与段内地址相加,即可得到要访问内存的物理地址。最后,再

将得到的物理地址显示出来。

四、地址换算变换过程结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