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安徽省淮北市高考生物一模试卷

2020年安徽省淮北市高考生物一模试卷

2020年安徽省淮北市高考生物一模试卷
2020年安徽省淮北市高考生物一模试卷

2020年安徽省淮北市高考生物一模试卷

一、选择题

1. 下列有关蛋白质结构与功能叙述,错误的是()

A.氨基酸的序列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决定了蛋白质的功能

B.胰岛素可以通过口服或注射的方式用于治疗糖尿病

C.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去除Fe2+后不能参与O2的运输

D.蛋白质加热变性后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答案】

B

【考点】

蛋白质分子结构多样性的原因

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主要功能

【解析】

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肽链,一条或几条肽链盘区折

叠形成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的蛋白质,蛋白质结构多样性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及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有关;蛋白质结构多样性决定功能多样性,

有的蛋白质是结构蛋白,有的蛋白质具有催化功能,有的蛋白质具有调节功能,有的

蛋白质具有免疫功能。

【解答】

A、氨基酸序列及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决定了蛋白质具有不同的功能,A正确;

B、胰岛素是蛋白质,口服后水解形成氨基酸,蛋白质的结构被破坏,不能发挥相应的作用,B错误;

C、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去除Fe2+后,血红蛋白的结构改变,功能改变,因此不能参与O2的运输,C正确;

D、蛋白质加热变性使空间结构改变,肽键没有变化,因此仍然可以用双缩脲试剂检测,D正确。

2. 下列有关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硅肺病是因吞噬细胞中溶酶体缺乏分解硅尘的酶

B.内质网既参与物质的合成,也参与物质的运输

C.具膜细胞器之间都能通过囊泡进行物质运输

D.细胞骨架不仅能维持细胞形态,还与能量转换有关

【答案】

C

【考点】

细胞中其他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

1、细胞骨架是真核细胞中由蛋白质聚合而成的三维的纤维状网架体系。细胞骨架包括

微丝、微管和中间纤维。细胞骨架在细胞分裂、细胞生长、细胞物质运输、细胞壁合

成等等许多生命活动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功能

【解答】

A、硅肺病是因吞噬细胞中溶酶体缺乏分解硅尘的酶,A正确;

B、内质网既参与物质的合成,也参与物质的运输,B正确;

C、具膜细胞器之间不都能通过囊泡进行物质运输,如线粒体和叶绿体之间不能通过囊泡进行运输,C错误;

D、细胞骨架不仅能维持细胞形态,还与能量转换有关,D正确。

3. 细胞外葡萄糖浓度调节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如图,对其理解错误的是()

A.葡萄糖进入胰岛B细胞属于主动运输

B.细胞外葡萄糖浓度变化会影响K+通道结构的改变

C.K+和Ca2+通过通道蛋白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

D.Ca2+内流促进胰岛素以胞吐方式释放

【答案】

A

【考点】

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解析】

由题图可知,当血糖浓度增加时,葡萄糖进入胰岛B细胞参与细胞呼吸,产生ATP,细胞内ATP浓度增加,导致通道关闭,外流受阻,进而触发大量内流,最终导致胰岛素分泌。

【解答】

A、由题图可知,葡萄糖从高浓度的“细胞外”进入低浓度的“细胞内”,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不消耗ATP,属于协助扩散,A错误;

B、细胞外葡萄糖浓度变化会影响通道结构的改变,例如细胞外葡萄糖浓度升高时,葡萄糖进入胰岛B细胞参与细胞呼吸,产生ATP,细胞内ATP浓度增加,导致通道关闭,B正确;

C、和通过通道蛋白跨膜运输,不消耗ATP,属于协助扩散,C正确;

D、内流会促进胰岛素的释放,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细胞外,D正确。

4. 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由艾滋病病毒(HIV病毒)引起。下列有关HIV 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A.HIV病毒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

B.HIV病毒的蛋白质在其核糖体中合成

C.HIV病毒可以用人的T淋巴细胞培养

D.不能与HIV感染者握手和共用餐具

【答案】

C

【考点】

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解析】

关于“艾滋病”,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艾滋病的中文名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其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2)艾滋病的致病原理:HIV病毒进入人体后,与人体的T淋巴细胞结合,破坏T淋巴细胞,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使人的免疫系统瘫痪,最后使人无法抵抗其他细菌、病毒的入侵,让人死亡。

(3)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

【解答】

A、HIV病毒中不含水,A错误;

B、HIV病毒不含核糖体,其蛋白质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中合成,B错误;

C、HIV病毒主要侵染T细胞,因此HIV病毒可以用人的T淋巴细胞培养,C正确;

D、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因此,能与HIV感染者握手和共用餐具,D错误。

5. 下列关于酶在生活中的应用,叙述错误的是()

A.溶菌酶能够溶解细菌的细胞壁,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

B.果胶酶能分解果肉细胞壁中的果胶,提高果汁产量

C.相同温度下加酶洗衣粉比普通洗衣粉去污能力更强

D.利用脂肪酶处理废油脂,既保护环境又使其合理利用

【答案】

C

【考点】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酶在食品制造和洗涤等方面的应用

【解析】

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其中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量是RNA。

2、酶的特性。

①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

②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者一类化学反应;

③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在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条件下酶会变性失活,而在低温条件下酶的活性降低,但不会失活。

3、酶促反应的原理: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解答】

A、溶菌酶能够溶解细菌的细胞壁,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A正确;

B、果胶酶能分解果肉细胞壁中的果胶和胞间层的果胶,提高果汁产量,B正确;

C、酶具有专一性和高效性,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加酶洗衣粉才能比普通洗衣粉去污能力更强,C错误;

D、利用脂肪酶处理废油脂,既保护环境又使其合理利用,D正确。

6.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之间的能量转换如图所示,图中①~⑥代表物质,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光反应把太阳能转变为活跃的化学能贮存在①中

B.叶绿体中的NADPH和线粒体中的NADH都具有还原性

C.给植物提供H218O,短时间内生成的O2和CO2均可含18O

D.物质④在叶绿体基质中合成,在线粒体基质中分解

【答案】

D

【考点】

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解析】

对题图进行分析可知,①为ATP,②为ADP和Pi,③为O2,④是葡萄糖,⑤是ATP,⑥代表ADP和Pi。

【解答】

A、植物光反应把太阳能转变为活跃的化学能贮存在①ATP中,A正确;

B、叶绿体中的NADPH参与C3的还原,线粒体中的NADH与氧结合生成水,二者都具有还原性,B正确;

C、给植物提供H218O,H218O参与光反应生成的18O2,H218O参与需氧呼吸的

第二阶段生成C18O2,因此短时间内生成的O2和CO2均可含18O,C正确;D、物质④为葡萄糖,在在叶绿体基质中合成,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D错误。

7. 如图是某二倍体高等动物体内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图象,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①细胞不可能为肌肉细胞

B.②细胞中可能发生基因重组

C.③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只能为极体

D.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有①②③

【答案】

D

【考点】

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细胞的减数分裂

【解析】

分析题图:①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②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③细胞处

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解答】

A、肌肉细胞已经高等分化,不再分裂,因此①细胞不可能为肌肉细胞,A正确;

B、②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时细胞中会发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

的自由组合,即基因重组,B正确;

C、根据②细胞的不均等分裂可知该生物的性别为雌性,③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

后期,且细胞质均等分裂,称为极体,其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只能为极体,C正确;

D、①细胞含有4个染色体组,②③细胞都含有2个染色体组,D错误。

8. 下列关于细胞凋亡的叙述,错误的是()

A.被病毒侵染的细胞可通过细胞凋亡清除

B.白细胞与红细胞功能不同,凋亡速率也不同

C.细胞凋亡过程中各种酶的活性都会降低

D.细胞凋亡有助于机体维持内部环境稳定

【答案】

C

【考点】

细胞凋亡的含义

【解析】

细胞凋亡: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也常被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是

一种自然现象。细胞凋亡的意义: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抵御外界各

种因素的干扰。细胞凋亡肩负着维持各种组织器官固有体积和形态功能的作用,还会

使机体内异常细胞得到及时清除,去除潜在隐患。

【解答】

A、被病毒侵染的细胞可通过细胞凋亡清除,A正确;

B、白细胞与红细胞功能不同,凋亡速率也不同,B正确;

C、细胞凋亡过程中部分酶的活性都降低,与凋亡有关酶的活性升高,C错误;

D、细胞凋亡有助于机体维持内部环境稳定,D正确。

9. 突变基因杂合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染色体片段交换,这种染色体片段交换的细胞继续完成有丝分裂后,可能产生的子细胞是()

①正常基因纯合细胞

②突变基因杂合细胞

③突变基因纯合细胞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答案】

D

【考点】

基因重组及其意义

细胞的减数分裂

【解析】

本题结合基因重组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

【解答】

解:假设正常基因为A1,突变基因为A2,染色体片段发生交叉互换后,每条染色体上的染色单体分别含有基因A1、A2,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离,随机进入子细胞中,此时会出现如下情况:①一条染色体上的含A1的染色单体与另一条染色体上的含A1的染色单体进入同一子细胞,就会产生正常基因纯合细胞和另一个突变基因纯合细胞;②一条染色体上的含A1的染色单体与另一条染色体上的含A2的染色单体进入同一子细胞,就会产生突变基因杂合细胞,故D正确。

故选:D。

10. 下列生物学研究中,应用同位素标记法能实现研究目的的是()

A.用18O标记CO2,追踪植物吸收的CO2中O元素的去向

B.用32P标记DNA,证明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

C.用15N标记脱氧核苷酸,证明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

D.用3H标记尿嘧啶,证明翻译过程有3种RNA参与

【答案】

A

【考点】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究历程

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解析】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在生物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1)用1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分别侵染大肠杆菌,最终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2)用3H标记氯基酸,探明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

(3)用15N标记DNA分子,证明了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

(4)卡尔文用14C标记CO2,研究碳原子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即

CO2→C3→有机物;

(5)鲁宾和卡门用18O标记水,证明光合作用所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于水。

【解答】

A、用18O标记CO2,追踪植物吸收的CO2中O元素的去向,即CO2→C3→有机物,A正确;

B、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侵染大肠杆菌,最终证明DNA是遗传物质,B错误;

C、用15N标记脱氧核苷酸,证明了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C错误;

D、RNA中的特有碱基是尿嘧啶,用3H标记尿嘧啶,可研究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但无法证明翻译过程有3种RNA参与,D错误。

11. DNA聚合酶可以通过两种方式保证DNA复制的准确性,即选择性添加正确的核苷酸和移除错配的核苷酸。某些突变的DNA聚合酶(突变酶)比正常的DNA聚合酶精确度更高。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突变酶作用的底物是四种核糖核苷酸

B.突变酶能够大大提高DNA复制的速度

C.翻译突变酶的mRNA序列不一定发生改变

D.突变酶减少了基因突变的发生,不利于进化

【答案】

D

【考点】

基因突变的原因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DNA分子的复制

【解析】

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DNA的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的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基因突变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解答】

A、DNA聚合酶(突变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基本单位是氨基酸,作用的底物是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A错误;

B、DNA聚合酶(突变酶)能减少DNA复制时出现错误,与复制速度无关,B错误;

C、因为突变酶与正常的DNA聚合酶不一,说明翻译突变酶的mRNA序列发生改变,C 错误;

D、基因突变能产生新的基因,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该突变酶能减少基因突变的频率,对生物进化不利,D正确。

12. 烟草花叶病毒中的RNA分子大部分时间都处于惰性颗粒状态,不易变异,而在其寄主细胞中复制时,进行得非常迅速,在很短的时间内产生大量的子代颗粒。推测该生命现象的意义是()

A.弥补其分子结构不够稳定的不足

B.指导蛋白质合成来控制生物性状

C.通过短时间内大量复制引起变异

D.通过自我复制保持前后代连续性

【答案】

A

【考点】

烟草花叶病毒实验

非细胞形态的生物——病毒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弄清题干“烟草花叶病毒中的RNA分子大部分时间都处于惰性颗粒状态,不易变异,而在其寄主细胞中复制时,进行得非常迅速,在很短的时间内产生大量的子代颗粒。”的意义。

【解答】

A、烟草花叶病毒中的RNA分子大部分时间都处于惰性颗粒状态,不易变异,而在其寄主细胞中复制时,进行得非常迅速,这样就可以弥补其分子结构不够稳定的不足,A 正确;

B、RNA指导蛋白质合成控制生物性状,这与大部分时间都处于惰性颗粒状态,很短时间内产生大量子代没有关系,B错误;

C、通过短时间内大量复制来弥补其分子结构不够稳定的不足,而不是引起变异,C错误;

D、通过自我复制保持前后代连续性这是RNA自我复制的意义,不是大部分时间都处于惰性颗粒状态,很短时间内产生大量子代的意义,D错误。

13. 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侵染一段时间后搅拌、离心得到上清液和沉淀物,检测上清液中放射性32P约占初始标记噬菌体放射性的30%.在实验时间内,被侵染细菌的存活率接近100%.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离心后大肠杆菌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

B.沉淀物的放射性主要来自噬菌体的DNA

C.上清液具有放射性的原因是保温时间过长

D.噬菌体遗传特性的传递过程中起作用的是DNA

【答案】

C

【考点】

DNA分子的复制

【解析】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该实验的结论是:DNA是遗传物质。

【解答】

A、由于大肠杆菌质量较大,离心后大肠杆菌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A正确;

B、由于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所以沉淀物的放射性主要来自噬菌体的DNA,B正确;

C、由于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且在侵染时间内,被侵染细菌的存活率接近100%,所以上清液的放射性主要来自未完成入侵大肠杆菌的噬菌体的DNA,说明保温时间过短,C错误;

D、由于缺少对照组,所以本结果尚不能说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D正确。

14. 2019年11月26日,航天育种2019论坛在广州高新区召开。航天英雄杨利伟告诉记者,航天育种需要长期的科研攻关,我国多年坚持开展的航天育种工作,已收获了一批有利的种子。下列有关航天育种的说法,错误的是()

A.航天育种培育的植物是地球上原本不存在的物种

B.植物在太空结出的种子萌发后性状不一定发生改变

C.植物在太空的生长过程中可能会发生染色体变异

D.航天育种植物开花结籽过程中的变异来源主要是基因重组 【答案】 A

【考点】 诱变育种 【解析】

航天育种是在宇宙辐射、微重力及弱地磁场等因素的诱导下发生基因突变,可缩短育种周期、快速培育农作物优良新品种;由于基因突变是不定向,所以不一定能产生好的产品。 【解答】

A 、基因突变只是改变某个基因产生新的基因,不能产生新的物种,A 错误;

B 、植物在太空结出的种子不一定发生了基因突变,而发生基因突变后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所以萌发后性状不一定发生改变,B 正确;

C 、植物在太空的生长过程中进行细胞分裂,所以可能会发生染色体变异,

D 正确;

D 、太空植物开花结籽过程中进行减数分裂,所以其变异来源主要是基因重组,D 正确。

15. 某遗传病调查小组对某女性单基因遗传病患者的家系成员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表示患者,“﹣”表示正常)。则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根据调查结果推测该病为伴染色体遗传病B.所调查的家系成员中患病男性基因型均相同 C.调查该病的发病率应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 D.该女性与正常男性婚配所生子女发病率为2

3 【答案】 A

【考点】

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解析】

分析表格:该女子的父母均患病,但他们却有一个正常的儿子,即“有中生无为显性”,说明该病是显性遗传病;再根据祖父和姑姑的表现型关系可知,控制该病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所以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相关基因用A 、a 表示)。 【解答】

A 、由以上分析可知,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A 错误;

B 、所调查的家系成员中患病男性基因型都相同,即祖父、父亲和外祖父的基因型均为Aa ,B 正确;

C 、调查遗传病的发病率应该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C 正确;

D 、该女性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

3AA 、2

3Aa ,其与正常男性(aa )婚配所生子女发病率为

1

3

+23×12=2

3,D 正确。

16. 野生猕猴桃是一种多年生富含V c 的二倍体小野果。如图是某科研小组以大量的野生猕猴桃种子(aa )为实验材料培育抗虫猕猴桃无籽新品种的过程,分析正确的是

()

A.该培育过程中未发生基因重组

B.④过程获得AAAA个体的概率为1

16

C.该培育过程可以不使用秋水仙素

D.⑥过程获得的个体是四倍体

【答案】

C

【考点】

生物变异的应用

【解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产生了A,为诱变育种,②④是自交,⑤是杂交,

③⑦为多倍体育种,⑥为基因工程育种。

【解答】

A、该培育过程用到了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多倍体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等多种不同的育种方式,所以发生了基因重组,A错误;

B、AAaa产生的配子为AA:Aa:aa=1:4:1,④过程获得AAAA个体的概率为

1 6×1

6

=1

36

,B错误;

C、③⑦过程诱导染色体加倍,除用秋水仙素处理外,也可进行低温处理,所以可以不使用秋水仙素,C正确;

D、⑥是将外源基因导入三倍体中,属于基因工程育种,获得的个体仍是三倍体,D 错误。

17. 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一个种群的基因库中含有这个物种的全部基因

②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都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③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④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种群之间的隔离

⑤生物多样性的最直观的表现是遗传多样性

⑥研究生物多样性的依据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⑥

D.②④⑤

【答案】

B

【考点】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解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解答】

①一个种群的基因库中含有这个物种的部分基因,①错误;

②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都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②正确;

③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③正确;

④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种群之间的隔离,④正确;

⑤生物多样性的最直观的表现是物种多样性,⑤错误;

⑥研究生物多样性的依据是化石,⑥错误。

18. 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Na+可与HCO3等无机负离子共同存在于血浆中,一起参与缓冲物质的构成

B.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为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

C.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

D.发烧是人体进化获得的一种对抗病原微生物入侵的有益的保护性机制

【答案】

B

【考点】

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解析】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等。

1、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溶质的电离情

况和溶质微粒的浓度。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

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和,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

以上来源于和。

2、正常人的血浆pH为7.35~7.45。

3、正常人体的温度为37℃左右,通过体温调节机制来维持。

【解答】

A、人体血浆pH通常在7.35~7.45之间,原因是Na+可与HCO3、HPO42

等负离子共存于血浆中,参与缓冲物质的构成,A正确;

B、丙酮酸氧化分解为细胞提供能量发生在细胞内,B错误;

C、静息电位的维持主要依赖于K+外流,动作电位产生和维持依赖于Na+内流,维持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C正确;

D、发烧是人体进化获得的一种对抗病原微生物入侵的有益的保护性机制,一定程度的发烧可增加免疫系统中白细胞的活性,促进抗体生成,抵抗病原的入侵,D正确。

19. 关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叙述错误的是()

A.突触前神经元特有的基因决定了神经递质的释放位置

B.神经冲动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使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

C.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可能抑制下一神经元

D.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

【答案】

A

【考点】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解析】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神经元间兴奋的传递通过突触完成,由突触前膜释放

的神经递质通过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之后引起的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

奋或抑制。

【解答】

A、同一个体所有细胞所含基因相同,A错误;

B、神经冲动传导至突触小体,使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

实现了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B正确;

C、神经递质分为兴奋型和抑制型,因此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可能抑制下一神经元,C正确;

D、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神经递质受体与神经递质特异性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D正确。

20. 非洲猪瘟是非洲猪瘟病毒侵入机体后,通过靶向感染巨噬细胞(一种吞噬细胞)引起的一种传染病,该病也是导致我国近期猪肉价格上涨的原因之一。下列有关非洲猪瘟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病毒侵染机体后完全不能暴露特有抗原

B.患病猪体内B细胞在淋巴因子作用下即可增殖分化为浆细胞

C.患病猪特异性免疫功能下降,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不变

D.经改造后的非洲猪瘟病毒可作为防治非洲猪瘟的疫苗

【答案】

D

【考点】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解析】

体液免疫的大致过程:大多数病原体经过吞噬细胞等的摄取和处理,暴露出这种病原体所特有的抗原,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刺激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少数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B细胞受到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小部分形成记忆细胞。抗体可以与病原体结合,从而抑制病原体的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

【解答】

A、由题干可知,该病毒侵染机体后,侵染的只是一种吞噬细胞,体内其他吞噬细胞仍可暴露抗原,A错误;

B、B细胞的增殖分化需要两个信号的同时作用,一是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的刺激,二是抗原的直接刺激,B错误;

C、巨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中均发挥作用,因此患病猪的巨噬细胞被侵染后,导致其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均下降,C错误;

D、经改造后的非洲猪瘟病毒可作为防治非洲猪瘟的疫苗,例如灭活的病毒、分离的病毒成分、减毒的病毒等,D正确。

21. 棉花侧芽的生长受顶芽产生的生长素(IAA)的影响,农业生产上通过摘除棉花的顶芽来提高产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IAA是植物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信号分子

B.顶芽合成的IAA通过主动运输方式向下运输

C.IAA运输到侧芽附近积累抑制了侧芽的生长

D.去除顶芽后棉花叶肉细胞的光合速率提高

【答案】

D

【考点】

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

【解析】

1、植物激素是在植物体的某一部位产生,然后运输到另一部位起作用,是植物体内信息的化学载体,起着信息传递的作用。

2、生长素的运输存在极性运输和非极性运输等方式。极性运输是指生长素只能从形态

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进行运输,而不能逆向运输。

3、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在较低浓度生长素促进生长,较高浓度生长素会抑

制生长。

【解答】

A、IAA是一种植物激素,是植物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信号分子,主要合成部位是幼嫩

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A正确;

B、生长素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运输方向为极性运输,因此顶芽合成的IAA通过主

动运输的方式向下运输,B正确;

C、IAA调节植物的生长具有两重性,IAA运输到侧芽附近积累,使侧芽的生长素浓度

过高,从而抑制侧芽的生长,C正确;

D、去除棉花顶芽,能解除顶端优势,但不能提高叶肉细胞的光合速率,D错误。

22. 瓶插鲜花鲜重的变化与衰败相关,鲜重累积增加率下降时插花衰败。如图为细胞

分裂素和蔗糖对插花鲜重的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瓶插鲜花鲜重的变化主要是含水量的变化

B.蔗糖组从第5天开始瓶插鲜花的鲜重下降

C.同时添加蔗糖和细胞分裂素更利于插花保鲜

D.第7天瓶插鲜花脱落酸含量最高的是清水组

【答案】

B

【考点】

植物激素的概念和作用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解析】

蔗糖组、细胞分裂素组和蔗糖+细胞分裂素组与清水组的对比,鲜重累积增加率降低的

趋势延后,且蔗糖+细胞分裂素组的鲜重累积增加率最高,所以蔗糖和细胞分裂素都有

延缓衰败的作用,同时添加蔗糖和细胞分裂素更利于插花保鲜。

【解答】

A、瓶插鲜花吸收水分,鲜重增加,因此瓶插鲜花鲜重的变化主要是含水量的变化,A

正确;

B、蔗糖组从第5天开始瓶插鲜花的鲜重累积增加率下降,但鲜重仍在增加,B错误;

C、蔗糖和细胞分裂素同时添加时鲜重累积增加率最高,更利于插花保鲜,C正确;

D、脱落酸促进叶片的衰老和脱落,第7天时清水组的瓶插鲜花鲜重累积增加率最低,说明该组瓶插鲜花衰败最严重,进而可推测该组瓶插鲜花的脱落酸含量最高,D正确。

23. 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相对封闭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中处于食

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下表。研究表明:该鱼在3+时达到性

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注:表中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小于,其他以此类推。

A.调查这一湖泊中该鱼的种群密度,常用标志重捕法

B.根据表中数据推测该鱼种群数量一段时间内将保持稳定

C.该鱼种群数量变化由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

D.适度捕捞大鱼该鱼种群年龄组成将变为增长型

【答案】

C

【考点】

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解析】

种群的年龄组成:

(1)增长型:种群中幼年个体很多,老年个体很少,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

(2)稳定型: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数目接近。这样的种群正处于稳定时期,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稳定。

(3)衰退型:种群中幼年个体较少,而老年个体较多,这样的种群正处于衰退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

【解答】

A、调查这一湖泊中该鱼的种群密度,常用标志重捕法,A正确;

B、根据表中数据推测该鱼种群数量一段时间内将保持稳定,B正确;

C、该鱼种群数量变化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C错误;

D、适度捕捞大鱼该鱼种群年龄组成将变为增长型,D正确。

24. 下列信息传递的实例中,属于调节种间关系的是()

A.昆虫通过释放性外激素传递信息

B.牧草的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采食信息

C.蝙蝠通过发出超声波对猎物进行定位

D.雄鸟求偶时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

【答案】

B

【考点】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解析】

1、信息包括:物理信息:如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化学信息:如生物碱、有机酸等物质;行为信息:如动物的行为。

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2)种群: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3)群落和生态系统: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解答】

A、昆虫通过释放性外激素传递信息,有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不属于调节种间关系,A错误;

B、牧草的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采食信息,属于调节种间关系,B正确;

C、蝙蝠通过发出超声波对猎物进行定位,有利于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不属于调节种间关系,C错误;

D、雄鸟求偶时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有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不属于调节种间关系,D错误。

25. 下列关于光学显微镜使用的相关实验,说法错误的是()

A.用高倍镜观察藓类叶片的叶绿体时,临时装片要随时保持有水状态

B.用低倍镜观察洋葱鳞片叶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比用高倍镜观察效果好

C.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在低倍镜下找到各时期细胞后换高倍镜观察染色体

D.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中用显微计数法获得的数值较实际值偏小

【答案】

D

【考点】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实验

【解析】

1、观察叶绿体、线粒体和原生质的流动需要保持细胞活性。

2、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的实验流程:低倍镜观察→高倍镜观察→绘图。【解答】

A、用高倍镜观察藓类叶片的叶绿体时,临时装片要随时保持有水状态,以保持细胞活性,A正确;

B、由于洋葱鳞片的表皮细胞比较大,用低倍镜观察放大倍数适中,因此用低倍镜观察

洋葱鳞片叶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比用高倍镜观察效果好,B正确;

C、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先在低倍镜下依次找到减数分裂各时期的细胞,再在

高倍镜下仔细观察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C正确;

D、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中,显微计数法将死细胞也进行计数,获得的数值较实际值偏大,D错误。

二、非选择题

根据中心法则内容,RNA病毒可以分为两种,RNA复制病毒和逆转录病毒,如图所示。治疗艾滋病的药物“拉夫米定”有抑制逆转录酶的活性,阻止逆转录病毒逆转录的作用。以体外培养宿主细胞为实验材料,设计实验以确定某种新发现的人类RNA病毒的复制

方式。回答下列问题:

(1)请将实验思路补充完善:

①将培养在培养基中的宿主细胞平均分为两份,标记为甲(对照组)和乙(实验组)。

②________。

③分别向甲,乙两组中加入等量的新RNA病毒,培养一段时间后进行检测。

(2)预测并写出结果:

①________,则说明新病毒复制方式是逆转录。

②________,则说明新病毒复制方式是RNA自我复制。

【答案】

向甲组中加入适量的生理盐水,乙组加入等量的适宜浓度的“拉夫米定”

若甲组病毒数量大于乙组,若甲组病毒数量等于(接近)乙组

【考点】

中心法则及其发展

非细胞形态的生物——病毒

【解析】

RNA病毒可以分为两种,RNA复制病毒和逆转录病毒,其中逆转录病毒的繁殖需要逆

转录酶的催化。据此答题。

【解答】

该实验的目的是定某种新发现的人类RNA病毒的复制方式。RNA病毒可以分为两种,RNA复制病毒和逆转录病毒,其中逆转录病毒的繁殖离不开逆转录酶,但药物“拉夫米定”有抑制逆转录酶的活性,阻止逆转录病毒逆转录的作用。据此可知,该实验的自变

量为是否加入药物“拉夫米定”,实验组加入“拉夫米定”,对照组加入等量的生理盐水,最后比较两组病毒数量的大小。因此可以完善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培养在培养基中的宿主细胞平均分为两份,标记为甲(对照组)和乙(实验组)。

②向甲组中加入适量的生理盐水,乙组加入等量的适宜浓度的“拉夫米定”。

③分别向甲,乙两组中加入等量的新RNA病毒,培养一段时间后进行检测。

若新病毒复制方式是逆转录,则加入“拉夫米定”会抑制病毒的繁殖,实验结果为甲组

病毒数量大于乙组。若新病毒复制方式是RNA自我复制,则加入“拉夫米定”不会起作用,甲组病毒数量等于(接近)乙组。

龙须菜是生活在近岸海域的大型经济藻类,既能给海洋生态系统提供光合产物,又能

为人类提供食品原料。某小组研究CO2浓度和光照强度对龙须菜生长的影响,实验

结果如图所示。已知大气CO2浓度约为0.03%,实验过程中温度等其他条件适宜。请回答相关问题。

(1)实验中CO2浓度为________的组是对照组。实验结果表明,提高CO2浓度对

提高龙须菜的生长速率无明显影响,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2)龙须菜光合作用光反应的场所是________。高光照强度下龙须菜生长较快的原因

是________。

(3)根据实验结果,请给龙须菜养殖场增产提出合理化建议________。

【答案】

0.03%,因为溶解度的原因,海水中CO2浓度基本没有提高

(叶绿体中的)类囊体薄膜,提高光照,光合作用因光反应速率加快而合成的有机物增多,所以生长速率加快

提高海水的透光率等

【考点】

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解析】

根据题意,本实验研究CO2浓度和光照强度对龙须菜生长的影响,故自变量是CO2浓度和光照强度。据图1可知,相同CO2浓度条件下,高光组比低光组的龙须菜相

对生长速率高,且在相同光照强度下,0.03%CO2和0.1%CO2浓度下龙须菜相对生

长速率差别不大。据图2可知,相同CO2浓度条件下,高光组比低光组的龙须菜相

对光反应速率高,且在相同光照强度条件下,0.03%CO2和0.1%CO2浓度下龙须菜

相对光反应速率相差不大。

【解答】

已知大气CO2浓度约为0.03%,故实验中CO2浓度为0.03%的组是对照组,CO2浓度为0.1%的组是实验组。实验结果表明,提高CO2浓度对提高龙须菜的生长速率无

明显影响,可能的原因是因为溶解度的原因,海水中CO2浓度基本没有提高。

龙须菜是高等植物,光合作用光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中的类囊体薄膜。由题图可知,

高光照强度下龙须菜相对光反应速率和相对生长速率均高于低光照强度,由此可知高

光照强度下光合作用因光反应速率加快而合成的有机物增多,所以生长速率加快。

综合两图可知,龙须菜生长主要受到光照强度的影响,因此可通过提高海水的透光率

等措施来使龙须菜养殖场增产。

如图为人体激素作用于靶细胞的两种机理示意图,根据所学生物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分析,性激素的受体是图中的________。它与受体结合,促使________,进

而产生相应的生理效应。

(2)若激素B是胰岛素,能与受体b特异性结合,产生的生理效应是________。据图分析糖尿病可能的致病机理有________。

(3)若该图表示下丘脑细胞,则细胞膜上除了有与激素结合的受体外,还可能具有与________相结合的受体。

【答案】

受体a,相关基因的表达

降血糖,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不足、靶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对胰岛素不敏感

神经递质

【考点】

动物激素的调节

【解析】

分析题图:图示为人体激素作用于靶细胞的两种机理示意图,激素A进入细胞与受体

a结合后再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通过影响基因的表达来调控生理效应。激素B没有

进入细胞,直接与细胞膜上的受体b结合引起细胞内的生化反应。

【解答】

性激素的受体位于细胞内,即图中的受体a。它与受体结合后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

促使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而产生相应的生理效应。

胰岛素的作用是降血糖。胰岛素是唯一一种能将血糖的激素,且胰岛素需要与受体结

合后才能发挥作用,因此糖尿病场所的可能原因是: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不足或靶

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对胰岛素不敏感。

下丘脑既是内分泌中枢,也是神经中枢,因此若该图表示下丘脑细胞,则细胞膜上除

了有与激素结合的受体外,还可能具有与神经递质相结合的受体。

蚕豆症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患者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该酶正常时能保护

红细胞免受氧化物质的威胁。患者绝大多数平时没有贫血和临床症状,但在一定条件下,如食用蚕豆时,可能发生明显的溶血性贫血。

(1)该病异常基因不会从父亲遗传给儿子,只会从母亲遗传给儿子,由此推断决定葡

萄糖﹣6﹣磷酸脱氢酶的基因在________染色体上。该酶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为

________。

(2)经检测发现一个女性体内可以同时出现正常和异常两种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但每个细胞中只出现一种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可能的原因是一个细胞中决定此酶

的成对基因有________个表达。溶血症状的轻重取决于________的比例,所以女性杂

合子的表型多样。

(3)调查该病在某地的基因频率可直接由________(男性群体/女性群体/整个人群)

中的发病率得出。人体所有细胞只有决定异常酶基因的个体中,男性个体数________(多于/少于/等于)女性。

【答案】

X,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一,含有正常酶红细胞和异常酶红细胞

男性群体,多于

【考点】

伴性遗传

【解析】

1、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

①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影响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如白化病、豌

豆的粒形;

②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结构来直接控制性状,如镰刀形细胞贫血症、囊性纤维病。

2、伴X染色体遗传包括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和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其中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特点是:交叉遗传;母患子必病,女患父必患;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

【解答】

父亲遗传给儿子的是Y染色体,导致男性发病的异常基因不会从父亲遗传给儿子,只

会从母亲遗传给儿子,由此推断决定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根

据题干信息“患者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可知,该酶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为:基

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2)经检测发现一个女性体内可以同时出现正常和异常两种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说明该女性含有正常和异常两种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的基因,但每个细胞中只出现

一种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说明一个细胞中决定此酶的成对基因只有1个表达。溶

血症状的轻重取决于含有正常酶红细胞和异常酶红细胞的比例,所以女性杂合子的表

型多样。

因为该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所以调查该病在某地的基因频率可直接由男性

群体中的发病率得出。因为该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女性有两条X染色体,

而男性只有一条X染色体,因此人体所有细胞只有决定异常酶基因的个体中,男性个

体数多于女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生态农业是振兴乡村

的有效途径。在此背景下发展出多种有效的生态农业模式。如图为某“茶园养鸡”生态

农业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鸡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鸡同化的能量一部分通过细胞呼吸以

________的形式散失,另一部分用于________等生命活动,储存在体内有机物中。若

鸡的能量35来自茶园中的杂草,25来自害虫,那么鸡增重1kg,至少需要消耗

________kg生产者。

(2)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该茶园生态系统需合理调控养鸡数量,意义是________。

(3)从物质循环的角度分析,该茶园生态系统中仍需适量施加氮肥,主要原因是

________。

【答案】

消费者,热能,生长发育繁殖,13

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氮元素随农产品的输出而流失,需不断补充适量氮源

【考点】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解析】

1、分析题图可知:茶树、杂草为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害虫、鸡为消费者。

2、某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能量的去向:自身呼吸消耗;被分解者利用;流向

下一个营养级。

【解答】

图中鸡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消费者,鸡同化的能量一部分通过细胞呼吸以热能的形

式散失,另一部分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储存在体内有机物中。根据图中因

捕食关系形成的食物链(网),则在该生态系统中,鸡增重1kg,至少消耗生产者

(1×0.6÷20%)+(1×0.4÷20%÷20%)=13kg。

该茶园生态系统需合理调控养鸡数量,意义是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从物质循环的角度分析,该茶园生态系统中仍需适量施加氮肥,主要原因是氮元素随

农产品的输出而流失,需不断补充适量氮源。

2018年高考生物试卷分析报告

梳理高考试题,打造高效课堂 ---2018年高考生物全国二卷试题分析及备考建议 高一柴娜 2018年陕西省高考理综采用的是全国二卷,生物学科试卷的结构延续了近几年的格式,总分值也不变,满分90分。其中选择题6题,共36分,非选择题共5题,包括必考题4题,共39分,选考题仍为二选一,15分。总体来看,充分体现“考查教材主干知识,突出综合能力”的鲜明特点,在全面考查考生的生物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重要的学科思想和方法的同时,着重考查考生的探究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能力,体现新课标理念,命题总体感觉平稳有序。 一、考点分布情况 从上表可以看出,选择题中只有第3题属于必修三内容,其余为必修一内容,必考题中29、31属于必修三内容,30为必修一内容,32为必修二内容。必修部分试题分布情况为:必修一占38分,必修二占12分,必修三占25分。可见必修一的比重非常大,必修三次之,与知识点分布的密集程度成正比。 二、试题考查特点 1、核心考点重点考,适当兼顾知识的覆盖面 今年出现的核心考点包括:蛋白质的功能、人体激素的变化及功能、垂体的功能、光合作用、食物链和食物网、遗传的基本规律、伴性遗传、微生物培养、基因工程等。核心考点每次会以新的形式出现,所以建议2019届考生复习过程中应继续重视对历年试题的变式训练。 除核心考点外,今年的考题还以一题多角度的形式考查了非核心考点。如第3题,比较了种子风干处理前后的4个方面的变化,第4题列举了高中所学一些病毒的特点,要求考生能对知识进行归类、辨析相关生物结构或生物学现象的异同点,体现了科内综合的特点。 试题难度不大,只要复习过程中注重基础知识的复习,勤整理,善归类,以教材为“本”,以考纲为“纲”,应对这种类型的问题都不会有太大问题。 2、注重能力的考查,体现学科特色 对生命现象和规律的探究能力,以及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生物试卷分析

2019年3月份“7选3”适应性考试生物试卷分析 宁波市效实中学陈玉梅 一、试卷总体分析 此试卷满分100分,由选择题(56分)、非选择题(44分)组成。其中非选择题题型涵盖生态系统、光合作用、遗传推断、预期杂交实验设计的结果、微生物实验操作、计数方法及应用、基因编辑技术、胚胎工程、实验设计、实验结果分析等。 试卷较全面的考查了考试说明所要求的内容,试题内容和考查的知识点分布较广,同时突出对主干知识的考查。具体如下:必修1占25分(其中,第一章细胞的分子组成占总分2%,第二章细胞的结构占总分4%,第三章细胞的代谢占总分13%,第四章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占总分6%);必修2占27分(其中,第一章孟德尔定律占总分11%,第二章染色体与遗传占总分2%,第三章遗传的分子基础占总分8%,第四章生物的变异占总分2%,第五章生物的进化占总分2%,第六章遗传与人类健康占总分2%);必修3占24分(其中,第一章植物生命活动调节占总分2%,第二章动物生命活动调节占总分6%,第三章免疫系统与免疫功占总分2%,第四章种群占总分2%,第五章群落占总分3%,第六章生态系统占总分7%,第七章人类与环境占总分2%);选修1占7分(占总分7%);选修3占7分(占总分7%);实验题占10分(占总分10%)。 二、评卷分析 参与阅卷学校:宁波三中、宁波四中、李惠利中学、宁波外国语学校、惠贞书院、宁波诺丁汉大学附属中学、华茂外国语学校、荣安实验中学、慈湖中学、四明中学、宁波至诚学校、宁波神舟学校、鄞州高级中学、姜山中学、正始中学、五乡中学、同济中学、咸祥中学、东海舰队子女学校、华光学校、城南中学,共计2642人。 整卷得分情况 1

2017年下学期浏阳一中期中考试高一生物试卷分析

2017年下学期浏阳一中期中考试高一生物试卷分析 浏阳一中高一生物备课组 2017.11.11 一、试卷整体评价 高一期中测试生物试题以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为依据。从考查内容上看,涵盖了高中必修一第一至三章的教材内容,考查了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细胞的结构等主干知识;从题型上看,分为选择题和必做题;从分值上看,有40个选择题,共60分,4个必做题,共40分;从难度上看,难易比例适当,适应各层次的学生;从考查目的上看,注重基础,考查了高一学生的生物学基本素养和实验能力,全面体现新课改,同时以图形表格题、曲线分析题和以实验为背景的试题等形式,考查了学生获取信息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本次考试基本达到了检测必修一模块前三章的教学情况,指导教学,查漏补缺,提升能力的目的。 二、学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 1、选择题有以下特点:①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②注重对基本能力的考查,较全面地考查了学生识图、分析、判断等能力。③选择题易中难题比例合适。本次试题重视了对考生基础知识的考查,知识点覆盖全面,全面考核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 2、非选择题部分 41题主要考查学生教材基本知识原文填空。学生得分不高主要是对教材内容不熟;

42题主要考查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这是一道图形题,重点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学生表现出分析和应用的不足。 43题属于实验方面考查,主要考查学生实验操作方面的基础内容。失分较多的原因是学生平时对实验知识的学习不够重视,对实验材料的选择不能根据实验目的去筛选。 44题是道考查的是动植物细胞结构与功能以及各个细胞器的结 构与功能的知识。 学生整体表现有以下问题:①学生知识结构不系统、含混不清,学生如果对所学知识不进行及时梳理,学多了,时间长了就会混为一谈,考试时,提出这部分知识就会出错,即使是很简单的题也会出错。 ②概念不准确,模棱两可,在平时的学习中,如果对基本概念理解不透彻、不准确的话,考试时就会出错,造成失分,影响学业成绩。③存在凭空想象不动脑、自以为是,学生对一些常见的生理现象,凭想象、感觉、想当然、自以为很对,不对问题作深入的分析探究,喜欢作表面文章,反映出学风的浮躁。④识图作答不识图,胡乱猜测⑤学生的探究能力及分析问题能力较差。 从试卷分析看,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和灌输,忽略了过程与方法及能力的培养,导致有些学生能力题及应用知识解题方面失分较多。 三、今后教学建议

安徽省高考生物试题及答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综生物部分(安徽卷) 1.某同学以新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为材料,经不同处理和染色体剂染色,用高倍显微镜观察。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经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可观察到红色的细胞核 B.经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可观察到绿色的细胞质 C.经健那绿染色,可观察到蓝绿色颗粒状的线粒体 D.经苏丹Ⅲ染色,可观察到橘黄色颗粒状的蛋白质 2.蛙的神经元内、外Na+浓度分别是15mmol/L和120mmol/L。在膜电位由内负外正转变为内正外负过程中有Na+流入细胞,膜电位恢复过程中有Na+排出细胞。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Na+流入是被动运输,排出是主动运输C.Na+流入和排出都是被动运输 B.Na+流入是主动运输,排出是被动运输D.Na+流入和排出都是主动运输 3.脊椎动物有胚胎发育中产生了过量的运动神经元,它们竞争肌细胞所分泌的神经生长因子,只有接受了足够量神经生长因子的神经元才能生存,并与靶细胞建立连接,其他的则发生凋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脊椎动物细胞凋亡仅发生在胚胎发育时期 B.一个存活的神经元只与一个靶细胞建立连接 C.神经元凋亡是不受环境影响的细胞编程性死亡 D.神经元凋亡是由基因控制的,自动的细胞死亡 5.图示细胞内某些重要物质的合成过程。该过程发生在 A.真核细胞内,一个mRNA分子上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肽链 B.原核细胞内,转录促使mRNA在核糖体上移动以便合成肽链 C.原核细胞内,转录还未结束便启动遗传信息的翻译 D.真核细胞内,转录的同时核糖体进入细胞核启动遗传信息的翻译 6.留树保鲜是通过延迟采收保持果实品质的一项技术。喷施赤霉素和2,4-D对留树保鲜柑橘的落果率和果实内源脱落酸含量的影响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整理)年高考理综生物试卷分析.

2014年高考生物试卷分析(天津卷) 李金龙张国东 一、试题分析 1、二倍体生物细胞正在进行着丝点分裂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中一定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B.着丝点分裂一定导致DNA数目加倍 C.染色体DNA一定由母链和子链组成 D.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一定是其体细胞的2倍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细胞分裂的基础题,是得分题,学生只要是掌握了细胞分裂的基础知识,此题就能得分了。了解有丝分裂各个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及DNA的变化规律,就能解答此题了。主要涉及几种情况,一是DNA加倍时期,二是着丝点断裂时期,包括同源染色体分离时期,二倍体生物细胞进行着丝点分裂时,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前者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但DNA数目不变;DNA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则DNA中一定有一条母链和一条子链;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增加,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2倍,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也暂时加倍,但与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相等。 【答案】C 2、下图是细胞中糖类合成与分解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过程①只在线粒体中进行,过程②只在叶绿体中进行 B.过程①产生的能量全部储存在ATP中 C.过程②产生的(CH2O)中的氧全部来自H2O D.过程①和②中均能产生[H],二者还原的物质不同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结合的题,所涉及的知识并不多,掌握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之间实际为互反过程,物质可逆,能量不可逆,在物质的量上,有氧呼吸消耗多少光合作用就产生多少,是一个平横的动态过程(仅限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等时),掌握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场所及各个过程的物质及能量变化规律,此题就迎刃而解。难度较低。过程①为有氧呼吸过程,反应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过程②为光合作用,真核生物在叶绿体中进行,原核生物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A错误;有氧呼吸产生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少部分储存在ATP中,B错误;光合作用所产生的糖类中的氧来自CO2,C错误;过程①和②都能产生[H],前者主要与氧结合产生水并释放大量能量,后者主要用于C3还原,D正确。 【答案】D 3、图a、b分别为农村和城市生态系统的生物量(生命物质总量)金字塔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近三年生物高考试卷分析

近三年生物高考试卷分析 近三年生物高考试卷分析 高考生物全国二卷的模式是6道选择题,4道大题和2个选修大题,试卷以基础知识考查为主,2016、2017和2018三年高考生物难度都不大,侧重考纲要求的主干知识。并注 重获取信息能力、理解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实验探究能力 的考查。也考查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 一、从整体上看,2017年普通高考理科综合 测试生物试题部分符合《考试说明》的要求,对学生发 展核心素养体系有一定的诠释。生物命题将科学性作为首要 和第一性原则。试题科学、准确、规范,没有偏题、怪题。 注重基础,考查主干知识和能力全覆盖,很好体现了《考试 说明》的要求。 综合性:理科综合能力测试重在综合能力的考查,重点 突出学科内的综合。三套试卷考查综合性的试题占较大比 重,2017年比2016年又有很大提升。如:Ⅰ卷除第5题外,其他题都在一定程度上跨越了、节之间和模块之间,进行了 知识的重组和构建,综合性试题由2016的84.44%—94、44%。Ⅱ卷提升幅度更大58.89%—94、44%。Ⅲ卷86.67%—80%。综合性试题除跨节和必修三个模块之间外,在选修模块中考

查必修模块的知识,在多年高考题特别是Ⅱ卷中体现明显, 如:2016年39题关于果酒、果醋的制作,此题选修1只占4分,考细胞呼吸等必修1的内容占11分。2017年三套试题均有体现。这也充分体现选修模块和必修模块的关系:选 修模块是必修模块的拓展和延伸。 科学探究性试题有较大幅度的增加,这也体现了学科核 心素养的落地。 创新性和理性思维的题也有较多体现:体现在试题的呈 现方式,是在新情境下,获取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 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核心素养是个体在知识经济、信息化时代面对复杂的、不确定性的现实生活情境 时,运用所学的知识、观念、思想、方法,解决真实的问题 所表现出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是对核心素养的很好的 诠释。开放性:开放性的试题有进一步的增加。特别是Ⅰ卷 的29题,Ⅲ卷的29、32题,II套的38题,选修模块在开放性上有较大变化,值得关注。三套试题都在关注生物学科 的本质,考查考生对生物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学科思维,以及 对概念之间关系的理解。这对于靠“死记硬背”和“题海战 术”为主的学习方式提出了质疑,对于今后高中生物的教与 学具有一定的导向性。“2017年考试大纲修订已经释放出明 确信号,发挥高考的立德树人作用和人才选拔功能,想靠刷 题换取高分会越越难,越是尊重教育规律的学校越会适应大

2019届安徽省合肥市高三三模考试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

合肥市2019年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 理科综合试题 1.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共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遗传信息都贮存在DNA中 B. 都具有与细胞呼吸有关的酶 C. 都具有复杂的生物膜系统 D. 都存在ATP与ADP的相互转化【答案】C 【解析】 【分析】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

【详解】细胞中的遗传物质是DNA,因此遗传信息都贮存在DNA中,A正确;细胞都具有与细胞呼吸有关的酶,B正确;原核细胞只有细胞膜一种生物膜,因此不具有生物膜系统,C错误;所有细胞都存在ATP 和ADP的相关转化,D正确。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要求考生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能列表比较两者,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2.下列实验与所用试剂对应正确 的是A. 检测尿糖的含量——双缩脲试剂B. 检测酵母菌酒精的产生——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C. 观察生活状态的线粒体形态和分布——健那绿染液D.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龙胆紫或醋酸洋红溶液【答案】C 【解析】【分析】1、生物大分子的检测方法: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淀粉遇碘液变蓝;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在水 浴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观察DNA和RNA的分布,需要使用甲基绿吡罗红染色,DNA可以被甲基绿染成绿色,RNA可以被吡罗红染成红色,脂肪需要使用苏丹Ⅲ(苏丹Ⅳ)染色,使用酒精洗去浮色以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橘黄色(红色)的脂肪颗粒。 2、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实验的原理: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利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对细胞染色,同时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观察的结果是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说明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 【详解】用葡萄糖试纸(尿糖试纸)进行模拟尿糖的检测实验中,判断“尿糖”含量高低的方法是把检测结果与标准比色卡对比,从而判断尿糖的多少,A错误;检测酵母菌二氧化碳的产生--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B错误;观察生活状态的线粒体形态和分布是健那绿染液,呈现蓝绿色,C正确;“观察DNA和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时,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染色,实验结果是细胞质呈红色,细胞核呈绿色,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检测还原糖实验、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观察线粒体的结构和分布、观察DNA和RNA 在细胞中分布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3.以下关于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2016年高考生物试卷分析及教学反思

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Ⅰ(生物)试题分析石家庄市第十八中学生物组 2016.6.17

二试题特点 1 选择题评析: 基础知识要求扎实,能力考察要求高 选择题侧重考查主干核心知识,对理解能力、信息获取能力、实验探究能力要求高。如第1题考查细胞器的分布、结构与功能,第4题有关神经细胞内发生 的生命活动,对考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度要求高。第2、3、5、6题对核心知识掌握及理解能力、信息获取能力、实验探究能力要求高。 2 非选择题评析:立足核心知识,突出能力考察 非选择题中必考题以主干知识为依托,通过考查相关核心基础知识,对考生的理解、实证及逻辑推理能力进行考察。例如,第29题以实验为背景,考查对ATP 结构、DNA复制的准确掌握,并据此获取题干信息进行推理,对推理能力要求高。第30、31题要求考生具有扎实的知识掌握度,并且对信息获取能力也有一定的要求。第32遗传题,是一道开放度较高的题,以扎实的遗传基础知识为依 据,突出考查考生对知识的理解及综合应用能力,对考生能力要求较高。 选修任选题知识模块分布与去年一致,但是今年题型设计更强调以实验为背景,考查考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及综合应用能力。 总体分析,今年全国高考理综生物试题题型设计更突出能力考查,对考生能力要求高,考生可能会感觉到难度有所增加。 具体的试题分析:见附录 三、学情分析 1.这次试题的题型变化较大,以前学生丢一个空只丢1分或2分,今年的试卷三个空12分,所以学生很不适应,尤其是基础知识不扎实的学生基本拿不到什么分数。 2.对多数学生来说,相关的知识能记住,程度好一些的学生会用这些知识,但是只有少数的学生才掌握这个知识是怎么来的,能做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3.今年的生物改变了原来背一背就能拿个六七十分的局面,而这一改变对那些只是对知识死记硬背的学生来说是一种毁灭性的打击。.

2018年广州一模生物(试题和答案)

广州市2018届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 理科综合生物部分 1.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间的通讯都与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有关 B.核糖体是细胞内蛋白质的“装配机器”,主要由蛋白质和tRNA组成 C.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遗传信息的表达在细胞核中完成 D.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能保持细胞形态 2.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分裂能力随分化程度的提高而增强 B.癌变细胞的形态结构会发生显著变化 C.细胞凋亡有助于机体维持自身的相对稳定 D.衰老的细胞,细胞新陈代谢的速率减慢 3.下列与神经调节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细胞中只有神经元能产生兴奋,其他细胞不能 B.细胞膜外Na+的内流是神经元产生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 C.神经递质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由突触前膜分泌到突触间隙 D.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可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调控 4.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漠变林海的人间奇迹,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生动范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在一定条件下,群落可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演替 B.荒漠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是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C.最初阶段,随着森林覆盖率上升塞罕坝林场固定的太阳能逐渐增加 D.森林对水土的保持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5.下列关于科学研究技术和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分离真核细胞各种细胞器的常用方法是差速离心法 B.同位素标记法可用于了解生物化学反应的详细过程 C.沃森和克里克制作的DNA模型反映了DNA分子结构的特征 D.目测估计法是估算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6.下图示某动物体内的两个细胞,乙细胞由甲细胞分裂形成。以下分 析错误的是 A.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B.乙细胞的形成过程受性激素调节 C.形成乙细胞的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基因突变 D.与乙同时形成的另一细胞的基因型可能是AaB或aaB或AAB 29.(8分)为研究大豆种子在黑暗条件下萌发和生长过程中总糖和蛋白质的相互关系,研究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请回答: (1)研究人员首先进行了大豆种子在黑暗条件下萌发和生长过程中蛋白质含量变化的预实验。请完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

2012年安徽省高考理综生物试题及答案(Word版)

2012年安徽省高考理综生物试题及答案(Word版) 2012年高考安徽理综(生物部分) 1.某同学以新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为材料,经不同处理和染色剂染色,用高倍显微镜观察。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经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可观察到红色的细胞核 B.经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可观察到绿色的细胞质 C.经健那绿染色,可观察到橘黄色颗粒状的线粒体 D.经苏丹III染色,可观察到橘黄色颗粒状的蛋白质 1题。经吡??红甲基绿染色,DNA被染成绿色,RNA 被染成红色,因此可观察到细胞质被染成红色,细胞核被染成绿色,故A、B错。苏丹Ⅲ可将细胞内的脂肪颗粒染成橘黄色,故D错。健那绿可将活细胞内的线粒体染成蓝绿色,故C正确。 2.蛙的神经元内、外Na+浓度分别是15mmol/L和120mmol/L。在膜电位由内负外正转变为内正外负过程中有Na+流入细胞,膜电位恢复过程中有Na+排出细胞。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Na+流入是被动运输,排出是主动运输 B.Na+流入是主动运输,排出是被动运输 C.Na+流入和排出都是被动运输 D.Na+流入和排出都是主动运输 2.题。Na+流入细胞是由高浓度流入低浓度,故为被动运输。Na+排出细胞是通过Na泵排出,也为被动运输。故本题选C。 3.脊椎动物在胚胎发育中产生了过量的运动神经元,它们竞争肌细胞所分泌的神经生长因子,只有接受了足够量神经生长因子的神经元才能生存,并与靶细胞建立连接其他的则发生凋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脊椎动物细胞凋亡仅发生在胚胎发育时期 B.一个存活的神经元只与一个靶细胞建立连接 C.神经元凋亡是不受环境影响的细胞编程性死亡 D.神经元凋亡是由基因控制的,自动的细胞死亡 3题。脊椎动物的细胞凋亡在生命活动的每个时期均可发生,故A错,神经元细胞凋亡与否与是否接受了足够量的神经生长因子有关,所以,神经元的细胞凋亡并不仅仅由基因所控制,故C、D错,选B。 4.假若某植物种群足够大,可以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基因不产生突变。抗病基因R对感病基因r为完全显性。现种群中感病植株rr占1/9,抗病植株RR和Rr各占4/9,抗病植株可以正常开花和结实,而感病植株在开花前全部死亡。则子一代中感病植株占 A、1/9 B、1/16 C、4/81 D、1/8 4题。因感病植株在开花前死亡,故在杂交产生后代时,RR和Rr所占的频率均变为1/4,

2018年高考生物试卷分析

2018年高考生物试卷分析 今年试题题型与去年相同,包括6道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中有4道必考题,1道选考题。共计90分。试卷以基础知识考查为主,侧重考纲要求的主干知识。并注重获取信息能力、理解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 ●考点内容分布 2018年生物各小题涉及的主要知识内容如下: 1.人体中蛋白质的功能 2.物质的跨膜运输 3.人体内的激素调节 4.种子风干处理的作用 5.病毒 6.癌细胞的特点 29.动物激素调节 30.光合作用 31.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32.遗传的基本规律 37.消毒和灭菌 38.基因工程 选择题中只有第3题属于必修三内容,其余为必修一内容,必考题中29、31属于必修三内容,30为必修一内容,32为必修二内容。必修部分试题分布情况为:必修一占38分,必修二占12分,必修三占25分。可见必修一的比重非常大,必修三次之,与知识点分布的密集程度成正比。 ●核心考点,适当兼顾知识的覆盖面 今年出现的核心考点包括:蛋白质的功能、人体激素的变化及功能、垂体的功能、光合作用、食物链和食物网、遗传的基本规律、伴性遗传、微生物培养、基因工程等。核心考点每次会以新的形式出现,所以建议2019届考生复习过程中应继续重视对历年试题的变式训练。 除核心考点外,今年的考题还以一题多角度的形式考查了非核心考点。如第3题,比较了种子风干处理前后的4个方面的变化,第4题列举了高中所学一些病毒的特点,要求考生能对知识进行归类、辨析相关生物结构或生物学现象的异同点,体现了科内综合的特点。 试题难度不大,只要复习过程中注重基础知识的复习,勤整理,善归类,以教材为“本”,以考纲为“纲”,应对这种类型的问题都不会有太大问题。 ●注重能力的考查,体现学科特色 对生命现象和规律的探究能力,以及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则是高考生物学科所定义的关键能力,是生物高考中高一层次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基本要求。2018年试题的设计在围绕教材展开的同时,对生物学科的素养、关键能力、核心价值也进行了考查。 如第31题,对考生获取信息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了考查。体现了生物学科素养当中的“理性思维”。题中引入了“恐惧生态学”的名词,并结合食物链食物网、种间关系等知识,要求考生能解释一些生态现象。此题是整篇考题中信息量最大的一道题,也是考生作答时文字量最大的一道题,共计11分,只有3个空,这就要求考生能对生态现象进行详细的解释,体现多个采分点,对而全,才能得满分。 如第29题,是对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中的“科学探究”的体现,对考生进行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考查。此题难度不大,只需填充实验组、对照组的处理,及简单步骤。但考生要注意题中要求A组是对照组,还要使用切除法对实验组进行处理。这些细节也会决定考生能否得分。

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2020高三生物试卷 Word版含答案

生物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1.0分) 1.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生长素从顶芽运输至侧芽的过程主要由线粒体供能 B. 吞噬细胞摄取、处理抗原与溶酶体中的溶菌酶有关 C. 高等植物成熟筛管细胞在衰老过程中染色质要收缩 D. 低等植物细胞分裂末期细胞板的形成与中心体 2.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双链DNA病毒)引起的一种猪的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 率几乎达10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非洲猪瘟病毒侵入猪体后,刺激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与该病毒结合 B. 侵入猪细胞内的猪瘟病毒通过逆转录等过程进行自我复制 C. 参与疫情现场处置的人员必须穿戴防护服以防止感染人 D. 一旦发现患非洲猪瘟病的病猪必须扑杀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3.科学家利用人类干细胞在实验室中培育出了“微型人脑”,该组织已经达到9周胎儿大 脑的发育水平,但不能独立思考。下列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A. 将人体干细胞培育成微型人脑,体现了动物细胞的全能性 B. 在培育微型人脑的过程中发生了细胞分裂、分化、衰老等过程 C. 若培育过程中出现了细胞凋亡,其根本原因是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D. 若培育过程发生了细胞坏死,则属于基因控制下的编程性死亡 4.MccB17是一种由大肠杆菌分泌的小分子的毒性肽,其编码基因位于大肠杆菌的一种质 粒上,MccB17可通过抑制gyrase酶的作用来阻止其他微生物细胞内DNA的复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MccB17在核糖体上合成后需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 B. 据题推测可知,MccB17的合成可能受到染色体上基因的调控 C. 若在培养液中加入一定浓度的MccB17,则可抑制大肠杆菌的增殖 D. gyrase酶基因发生突变可能会导致细菌对MccB17产生抗性 5.为研究R型肺炎双球菌转化为S型的转化因子是DNA还是蛋白质,进行了如图所示的 转化实验。对本实验作出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 本实验通过酶解去除单一成分进行研究 B. 甲、乙组培养基中只有S型菌落出现

高三一模考试生物试卷分析

高三一模考试生物试卷分析 一、一模试卷的评价 本次考试对象为二轮复习高三学生。本试卷由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组成,共设33题,满分120分。其中单项选择题20个小题,共计40分,多项选择题5个小题,共计15分,非选择题8个小题,65分。 试卷基本呈现以下几个特点:①选择题着重基础书本知识,突出了对重点内容、主干知识的考查,也有少量题思维能力要求较高的,重视学生对知识的迁移的运用,学生做下来还算顺手,选择题总体难度不大。②非选择题没有纯粹考查书本知识,基本上都是图表题、曲线题。强化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字表达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达成度分析 1、学生答题情况 年级平均71.9分,选择题平均38.6分,非选择题平均33.3分。以下是各个题目得分情况。 2、教学目标情况达成分析: (1)选择题中答题情况分析: 单选得分率在比较低的的题有:2,3,6,8,14,20题,共6题。从中可以看出单选题的难度低,学生训练方面做得较好。第2题学生主要对生物进化内容问题认识有欠缺。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第3题对于内环境中知识概念模糊,遗忘。第6题对于质壁分离实验要加强与图型和曲线结合的方式才能真正体会题目中考查的内容。第14题第19题真核生物转录过程,对于转录过程中mRNA的形成, RNA聚合酶结合DNA示意图,很多同学错认为是转录和翻译在连续进行。虽然平时有关涉及这样的题目的训练,但是还是有部分学生没掌握好。关注部分差生的学习也是我们教学中的重要的一部分。今后对于这种题型要加强训练。 多选普遍比较得分低,现在多选改革后,很多学生宁愿漏选也不愿多选。比如21题基本上都是得1分。22题,C选项蓝藻含有类囊体这个知识点没接触过,所以只有6人正确。另外D选项性激素的本质是脂质,有18人错误的认为是蛋白质。23题A选项学生不

(完整版)初中生物期末试卷分析

初中生物期末试卷分析 分析就是将研究对象的整体分为各个部分,并分别加以考察的认识活动。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初中生物期末试卷分析,欢迎阅读。 初中生物期末试卷分析1 今年初中生物学科期末考试试题很好地体现了“三个有利于”的命题指导思想,依据《中学课程标准》,注重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面上考查学生的生物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试题设计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学生能力的考查,注重对学生所学知识在生活实践中应用方面的考查。试题的导向有利于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有利于生物新课程的实施。以五四制初一、六三制七年级期末生物试卷进行以下分析:注重基础,强调能力训练 试卷考查的知识点多,覆盖面广。课本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如生命现象、生物体的基本结构、生理变化、生物进化、实验探究以及联系实际的生活常识等知识,在试题中均有所体现。 少。试卷在注重考查生物基础知识的同时,更加重视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归纳、总结。从全卷来看,仅仅考查一个知识点的试题比较少见,大多涉及到同一知识块中的若干知识

点或几个知识块中的若干知识点。有些试题已有相当的综合度,如题28、32、33、34,要求学生在学习生物学知识时,要注意前后内容的融会贯通,学会组合多个知识点来回答问题的迁移、重组能力。 关注社会,突出生物学知识的应用性 全卷与生产、生活、社会、新科技有关的试题有1、5、7、13、17、18,21、28、32、33、34共11题40分,占%。试题以学生学习、生活、社会、环境和科学发展和实际为出发点,精心设计符合学生知识和技能水平的试题背景,如“嫁接技术的应用、小白鼠的生存条件实验、森林的作用等,在考察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也触及学生的人文情感和价值取向,体现了生物源于生活、源于社会,又服务于生活、服务于社会的时代主题。这些试题很好地向学生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处处留心皆学问。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要经常注意社会实际问题,常用生物学视角观察问题,感悟到生物学与人类生活密不可分,生物就在我的身边,我们是生物大家族中的一员,从而激发学生学好生物学的兴趣,增强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的能力,也能提高学生作为现代公民的文化素质,同时对中学生物学教学改革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创设情境,发挥学习主体的创造性。 今年期末生物学试题明确地突出了对能力的考查,把观

2017届百校联盟高三生物试卷分析

2017届高三第一次月考 生物试题 温馨提示: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请把答案转移到答题卷上,否则无效 ................。 第Ⅰ卷选择题部分(4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1.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说法错误的是 A.硝化细菌、霉菌、颤藻的细胞都含有核糖体、DNA和RNA B.植物细胞的细胞核、高尔基体在代谢过程中都能形成水 C.蓝藻无叶绿体,有叶绿素和藻蓝素,能进行光合作用 D.细胞膜、叶绿体外膜与内膜、内质网膜与小肠黏膜都属于生物膜系统 2.下列有关细胞中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Mg虽然是微量元素但在光合作用中起很重要的作用,不可缺少 主要存在于牙齿和骨骼中 B.无机盐在细胞中主要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如CaCO 3 C.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时除生成水外还可能丢失氢(H) D.组成细胞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水 3.对绿色植物细胞某细胞器组成成分进行分析,发现A、T、C、G、U五种碱基的相对含量 分别约为35%、0、30%、20%、15%,则该细胞器能完成的生理活动是 A.结合mRNA,合成蛋白质 B.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C.吸收氧气,进行有氧呼吸 D.吸收并转换光能,完成光合作用 4.将某植物细胞置于大于该细胞液浓度的硝酸钾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 该细胞未发生质壁分离,其原因可能是该细胞 ①为死细胞②为根尖分生区细胞 ③大量吸水④大量失水 ⑤质壁分离后又自动复原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②③⑤ D.②④⑤ 5.下表关于人体内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6.下列关于酶的论述正确的是 ①对底物有严格的选择性 ②酶在体内不能更新 ③温度越高酶的活性越大 ④酶制剂通常在低温下保存 ⑤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安徽高考理综试题(带答案)

姓名座位号 (在此卷上答题无效) 绝密★启用前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第I卷第1页至第5页,第II卷第6页至第12页。全卷满分300分。 考生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在试卷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的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第I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所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第II卷时,必须使用0.5毫M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 ....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的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M的黑色墨 水签字笔描清楚。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 ................ 卷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 4.考试结束后,务必将试卷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卷(选择题共120分) 本卷共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1 C12 N14 O16 Ai27 S32 Cl35.5 Ce140 Pb207 1.生物膜将真核细胞分隔成不同的区室,使得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而不会相互干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核是mRNA合成和加工的场所 B.高尔基体是肽链合成和加工的场所 C.线粒体将葡萄糖氧化分解成CO2和H2O D.溶酶体合成和分泌多种酸性水解酶 2.细胞代谢受酶的调节和控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激素都是通过影响细胞内酶活性来调节细胞代谢 B.代谢的终产物可反馈调节相关酶活性,进而调节代谢速度 C.同一个体各种体细胞酶的种类相同、数量不同,代谢不同 D.对于一个细胞来说,酶的总类和数量不会发生变化 3.右图为第10粒水稻种子在成熟过程中于物质和呼吸速率 变化的示意图。下列分析不正确 ...的是 A.种子干物质快速积累时期,呼吸作用旺盛 B.种子成熟后期自由水减少,呼吸速率下降

中高考前沿:2018年理综生物学科试题评析-专家点评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019-2020年备考 见微知著,闻弦歌而知雅意 2019-2020届备考 青霄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还! 2019-2020年备考 生物:引导中学教学重视实验操作等能力 2018年高考生物科学设计试题,重视主干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的多方位考查,着眼学生长远发展。用好高考“指挥棒”,积极引导中学教学重视实验操作、科学语言表达等能力,助力推进素质教育发展。 发挥生物学科育人功能 高考生物注重对生态学问题的考查,引导学生对生态问题进行深入思考,这有利于强化生态文明意识,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社会责任。全国III卷第32题以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生动形象地反映生态农业对物质循环利用、高效利用、环境友好的突出优势。 生物试题选取我国杰出生命科学技术成果为素材进行设计,以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全国III卷第1题考查由我国科学家完成的重大科技成果,引入1965年由我国科学家

率先完成的人工合成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这一里程碑式 的壮举,引导学生体会科学先贤在科学研究过程中锲而不舍的拼搏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同时加强了为祖国发展拼搏的社会责任感。 体现应用性 高考生物优化考试内容,精选命题素材,从学科主干知识出发进行命题,着重考查学科必备知识的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注重学科内知识的综合,导引基础教育抓住核心、稳住基础,遵循教育基本规律开展教学,促进基础教育实施,助力素质教育发展。全国I卷第1题围绕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进行设计,考查生物膜结构在维持生命活动中的作用,以期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之效。 高考生物试题充分发挥高考育人功能的积极导向作用,着力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立足当下实际情况,着眼学生未来的长远发展。高考生物试题在加强学科主干知识考查的基础上,注重考查独立思考、逻辑推理与信息加工等关键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增强主动学习意识,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全国II卷第3题以人体体液调节等问题为情境,要求考生结合所学知识根据所给现象描述进行判断与推理,考查逻辑推理与信息加工能力。 引导教学回归本质

2019年高考生物试题评析

2019年高考生物试题围绕“一核四层四翼”高考评价体系,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充分发挥 生物学科育人功能,创新试题呈现方式,体现劳动精神。试题凸显生物学科鲜明特色,聚焦 科学探究,注重考查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引导增强社会责任意识;保持一贯的 风格特征,稳中有进;突出应用性和创新性,倡导学以致用、开拓创新,助力推进素质教育。 1、联系农业生产实际,引导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生物学科发展与劳动实践密切相关、相互促进,劳动实践推动生物科学的发展,生物科 学的发展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2019年高考生物试题精选生物学科在劳动生产实践中的 应用实例,着意引导学生热爱劳动、强化科学劳动的意识、树立创造性劳动的观念、弘扬劳 动精神,反映出生物学科在劳动教育中独特的育人价值。理科综合全国III卷第29题以探究 农作物吸收氮元素的主要形式为素材进行设计,传达劳动实践需要科学指导的理念,有助于 增强学生劳动生产的科学意识,促使学生将科学劳动的观念内化于心。 2、着力关键能力考查,注重实验探究 生物试题对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考查是体现科学思维的重要落脚点,是高考生物的显著特征。对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考查主要涉及实验思路、预期结果、结论得出等维度,此类试题能 够反映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所达到的水平。2019年高考生物全国卷有多道试题要 求“简要写出实验思路、预期结果和结论”,综合考查考生对生物学实验方案的设计能力,对 中学实验教学有积极的导向作用。“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对语言表达能力提出一定要求,引导 学生注重应用写作能力的培养。如:理科综合全国I卷第29题要求考生验证植物在干旱逆境 条件下气孔关闭适应性表现的直接诱发因素,考生需要根据给定的实验材料设计实验;全国 III卷第29题要求考生对农作物吸收氮元素形式的偏好性进行确定。依托实验方案设计考查 实验探究能力要求,有助于中学教学注重实验探究中科学思维的训练和科学方法的掌握。 3、关注生态文明,倡导环境保护理念 高考生物试题坚持学科素养导向,着意传递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意识与建设生态文明的 使命担当。如:理科综合全国II卷第37题针对土壤污染问题,创设筛选能降解土壤污染物 细菌的情境,考查学生对微生物分离、培养、筛选等内容的理解和运用;全国I卷第37题要 求考生对高效降解环境污染有机物细菌的分离过程进行深入思考,深度考查对微生物分离、 纯化等内容,积极倡导环境保护理念。 4、凸显生物学科特色,保持稳中有变

北师大版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分析

北师大版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分析 一、单选题 1.下图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过程的图解,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 B.暗反应的物质变化为CO2→甲→(CH2O)或乙 C.突然停止光照,甲的含量减少,乙的含量增多 D.光合作用的能量变化是将光能转变成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2.图是光合作用探索历程中恩格尔曼的实验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用水绵做实验材料是因为其叶绿体呈球形便于观察 B.实验前需“黑暗”处理,以消耗细胞中原有淀粉 C.实验通过观察好氧细菌的分布来确定氧气产生的位置 D.实验证明叶绿体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3.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酶与无机催化剂的催化效率相同B.催化生化反应前后酶的性质改变C.酶的作用条件温和D.所有酶都是蛋白质 4.以下关于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B.细胞核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C.核孔是DNA等大分子进出的通道 D.染色质是细胞核内的重要结构,由RNA和蛋白质组成

5.在叶绿体中,ATP和ADP的运动方向是( ) A.ATP和ADP同时由类囊体向叶绿体基质运动 B.ATP和ADP同时由叶绿体基质向类囊体运动 C.ATP由类囊体向叶绿体基质运动,ADP的运动方向则相反 D.ADP由类囊体向叶绿体基质运动,ATP的运动方向则相反 6.下列有关生物膜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细胞膜、小肠黏膜等都属于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B.所有的酶都附着在生物膜上 C.分泌蛋白合成和运输过程中,内质网膜面积减小,细胞膜的面积增大 D.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都是一样的 7.下列有关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样的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B.染色质是核仁中或粗或细的长丝 C.细胞核所携带的遗传信息就在染色质中的DNA分子中 D.染色质中含有DNA、蛋白质和少量RNA 8.下图为核苷酸链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能构成一个完整核苷酸的是图中的a B.图中与每个五碳糖直接相连的磷酸有1个 C.在一条核苷酸链中各核苷酸之间是通过化学键③连接起来的 D.若该链为脱氧核苷酸链,从碱基组成上看,缺少的碱基是T 9.下列关于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凋亡、坏死和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坏死是由于细胞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编程性死亡 B.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正常基因突变成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C.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的分裂、分化和凋亡对于生物体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D.细胞衰老与个体衰老就是一回事 10.关于细胞衰老机制的研究已取得重大进展,目前为大家普遍接受的是自由基学说和端粒学说,下列关于细胞衰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衰老细胞内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 B.细胞衰老时,所有酶的活性都降低 C.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能力降低 D.人体细胞若能及时清除自由基,可能延缓细胞衰老 11.在3支试管中均加入等量的5%的过氧化氢溶液,再分别加入适量的二氧化锰、鲜猪肝研磨液、唾液,一段时间内测得底物含量变化如图。则对图的表述正确的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