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复习课堂综合复习练习题2份(有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复习课堂综合复习练习题2份(有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复习课堂综合复习练习题2份(有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复习课堂综合复习练习题2份(有答案)

部编版初一下册语文期末课堂综合复习练习题1

一、基础知识(共12分,每小题3分)

1.下面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震悚.(sǒng)憎.恶(zèng)伫.立(zhù)酒酿.(niàng)

B、吞噬.(shì)毋.宁(wú)门槛.(kǎn)镶嵌.(qiàn)

C、踌躇.(chù)诘.问(jié)掳.去(lüè)俯瞰.(kàn)

D、疮.疤(cāng)屏障.(zhàng)亘.古(gèn)愧怍.(zuò)

2.下列语句中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A、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

B、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茏罩着我。

C、我们夫妇散步,经过一个荒辟的小胡同,看见里面有几间蹋败的小屋。

D、一切努力成了徙劳,历尽千辛万苦显得十分可笑,几星期、几个月、几年的希望简直可以说是颠狂。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每年节,我家里总是人头济济,老家的亲戚们都来了,大家凑在一起,可热闹了。

B、这是我们的秘密,你怎么能在大庭广众之下宣扬呢?

C、我们不要把精力全放在微不足道的小事上,而要从大局出发,大处着眼,统筹规划。

D、数学课上,我解出了一道极其复杂的几何题,老师对我夸赞有加,同学们也对我连声诺诺。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多年教学实践表现:能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一节课成功的重要标准.

B、这次火灾造成的经济损失,据有关部门保守估计,应该在四千万元以上。

C、通过这次农场参观活动,使每一个同学都学会了如何培土、如何饲养家禽。

D、我们必须拿出自己的正版计算机软件,否则,拿不出新软件,就难于抵制不健康的盗版软件。

二、文言文阅读(共12分,每小题3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5.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斯:这

B、谈笑有鸿儒鸿儒:博学的人。鸿:大

C、无案牍之劳形案牍:官府的公文

D、无丝竹之乱耳乱:扰乱

6.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无丝竹之乱耳”相同的一项是()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水陆草木之花

C、一老河兵闻之

D、何陋之有

7.下列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的没有浅薄的人。

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没有世俗的的乐曲扰乱两耳,没有繁杂的作业劳累身心。

8.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意思是:“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有灵气了。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文章开头将山“有仙则名”,水“有龙则灵”和陋室“惟吾德馨”进行对比,概括出了文章主旨“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意思是“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印入帘里”写出了“陋室”环境的清幽宁静。

C.“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意思是“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成堆的公文劳累身心”。室主人高雅的生活情趣和超尘绝俗的胸襟可见一斑。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作者连举三位古人的例子来证明“陋室”不“陋”。“何陋之有”的意思是“有什么简陋的呢?”,引孔子的话作结,巧妙地回应了开头“惟吾德馨”一句。

三、默写(共6分)。

9.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6分)

(1)补写下列各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两句,若三句皆答,则以前两句为准)(2分)

①莫言下岭便无难,。《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②,决眦入归鸟。《望岳》

③萧鼓追随春社近,。《游山西村》

(2)默写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全诗。(4分)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的题(10分)

窗前的风景

⑴在家里,母亲最爱呆的地方就是窗前。

⑵自从搬进楼房,母亲就很少下楼,我们都嘱咐她,她自己也格外注意:楼层高、楼梯陡,自己老了,如果磕着碰着就会给孩子添麻烦。每天,我们在家的时候,她和我们一起忙乎着做家务,手脚不失闲儿;我们一上班,孩子一上学,家里只剩下她一个人时,大部分时间,她就呆在窗前。

⑶那时,母亲的房间,一张床紧靠着窗子,那扇朝南的窗子很大,几乎占了一面墙,母亲坐在床上,靠着被子,窗前的一切就一览无余。阳光总是那样灿烂,透过窗子照得母亲全身暖洋洋的,母亲就像向日葵似的特别爱追着太阳晒,让身子有暖烘烘的感觉。有时候,不知不觉她就依在被子上睡着了。一个盹打过来,睁开眼睛,她会接着望窗外。

⑷窗外有一条还没有完全修好的马路,马路的对面是一片工地,恐龙似的脚手架簇拥着正在盖起的楼房,遮挡了远处的视线。由于马路没有完全修好,来往的车辆不多,人也很少,窗前大部分时间是安静的,只有太阳在悄悄地移动,从窗子的这边移到另一边,然后移到窗后面,留给母亲一片阴凉。

⑸我们回家,只要走到楼前,抬头望一下那扇窗子,就能看见母亲的身影。窗子开着的时候,母亲花白的头发会迎风摆动,窗框就像恰到好处的画框。等我们爬上楼梯,还没掏出门钥匙,门已经开了,母亲站在门口。不用说,我们从楼

下看见母亲时,母亲也看见我们了。那时候,我们出门永远不怕忘记带房门钥匙,有母亲在窗前守候着,门后面总会有一张温暖的脸庞。有时我们晚上很晚才回家,楼下已经黑糊糊一片了,母亲也能看见我们。其实,母亲早就老眼昏花,不过是凭感觉而已,可她的感觉从来都十拿九稳,她总是那样及时地出在家门的后面,替我们早早地打开门。

⑹母亲最大的乐趣,是对我们讲她这一天在窗前看见的新闻。她会告诉我们:路上开过来的汽车比往常多了几辆;今天对面的路边卸下好多的沙子;今天咱们这边的马路边栽了小树苗;今天她的小孙子放学和同学一前一后追赶着,像一阵风似的;今天还有几只麻雀落在咱家的窗台上……都是些平淡无奇的小事,但她有枣一棍子、没枣一棒子地讲起来时津津有味。

⑺母亲不爱看电视,总说她看不懂那玩意儿,但她看得懂窗前这一切,这一切都像是放电影似的,演着重复的和不重复的琐琐碎碎的故事,沟通着她和外界的联系,也沟通着她和我们的联系。听母亲讲述那些八竿子都打不到一起的事情,让我感到岁月的流逝、人生的沧桑就是这样在她的眼睛里闪现着。有时候,我偶尔会想,要是把母亲的这些都写下来,那才是真正的意识流呢。

⑻母亲在这座新楼里一共住了五年。母亲去世以后,好长一段时间,我出门总是忘记带钥匙。而每一次回家走到楼下的时候,我也总是习惯地望望楼上的那扇窗,可那空荡荡的窗像是没有画幅的镜框,像是没有了牙齿的瘪嘴。这时,我才明白那五年里窗前母亲的身影对我们是多么珍贵而温馨,才明白窗前有母亲的回忆,也有我们的回忆。

⑼当然,我更明白了:只要母亲在,家里的窗前就会有母亲的身影。那是每个家庭里无声却最动人的一幅画。

10. 请结合文章内容,赏析画线句子,谈谈它的表达效果。(3分)

可那空荡荡的窗像是没有画幅的镜框,像是没有了牙齿的瘪嘴。

11. 文章第⑹段写到母亲最大的乐趣,是对我们讲她这一天在窗前看见的“新闻”,后面又说“都是些平淡无奇的小事”,前后是否矛盾?为什么?(3分)

12. 本文将母亲的形象定格于“窗前”,通过一个小小的窗口来表现母亲的形象和情感,请你结合全文,说说“窗”所包含的意味。(4分)

五、作文(60分)

小时候的鲁迅渴望得到心爱的《山海经》;《台阶》里的父亲渴望得到乡亲的尊重;杨绛笔下的老王渴望得到更多的关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渴望,也许是一本好书、一台电脑,也许是一个拥抱、一次鼓励,也许是一个好友、一段回忆。

请以《渴望》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

②自行立意。

③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答案】

1. B

2. A

3. D(连声诺诺指没有主见)

4. B(A. 两面对一面 C. “通过……使……”无主语 D. “否则,拿不出新软件”冗余)

5. D

6. A

7. .D.

8. A

10、比喻,(1分)生动形象地将失去母亲的窗比作没有画幅的镜框和没有牙齿的瘪嘴,(1分)突出了母亲在子女心中的重要地位,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追忆和思念。(1分)

11、不矛盾。前面说是“新闻”,是从母亲的角度来说的,“平淡无奇的小事”是从我们的角度来说的。(1分)母亲成天站在窗前,所见所闻非常有限,所以在我们看来平淡无奇的小事,在母亲看来就是新闻了。(1分)这样说,突出了母亲生活的单调、寂寞。(1分)

12、(1)因为母亲不能下楼,总是站在窗前,“窗”是母亲目送我们出去、盼望我们归来的地方,“窗”是沟通母亲和我们的纽带。

(2)“窗口”又是沟通母亲和外界的纽带,母亲不能下楼,她对外界的感知就是通过“窗”,在窗口母亲见到了她认为新鲜的事。

(3)“窗口”还沟通着母亲的过去和现在,窗前的一切,会使她联想起一些陈年往事,联想起过去的时光。

(4)“窗口”还是我们了解母亲、感受母亲情感的通道。母亲在窗口凝望的身影,传达着她对我们深深的爱和牵念,也传达着她的寂寞孤独。

(5)“窗前”的母亲已经不在人世了,空荡荡的窗口,还存留着我们对母亲的回忆,勾起我们对母亲深切的怀念之情。

(答对两点给4分)

部编版初一下册语文期末课堂综合复习练习题2

一、诗歌鉴赏(共4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

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起

谷口①春残黄鸟稀,辛夷②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注释】①谷口,山谷的入口。②辛夷:木兰树的花,比杏花开得早。

1.“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写的是暮春时节的景象,下面哪句诗不是暮春之景?(2分)()

A.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B.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C.沙上草阁柳新暗,城边野池莲欲红。

D.无限残红著地飞,溪头烟树翠相围。

2.三、四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二、文言文阅读(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5题。

陶渊明字元亮,或云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①,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②,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③檀道济④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

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⑤而去之。

后为镇军、建威参军⑥,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不以家眷自随,送一力给其子,书曰:“汝旦夕之费,自给为难。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公田悉令吏种秫⑦,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⑧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征著作郎⑨,不就。

(选自萧统《昭明太子集》,有删节)【注释】①州祭酒:官职名。②主簿:官职名。③江州刺史:官职名。④檀道济:人名。⑤麾:通“挥”,挥动(手臂)。⑥镇军、建威参军:均为官职名。⑦秫(shú):黏高粱,可以做烧酒。⑧督邮:官职名。⑨著作郎:官职名。

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陶渊明字元亮,或云潜或:有人

B.奈何自苦若此苦:让……吃苦

C.妻子固请种粳固:坚持

D.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会:会见

4.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6分)

(1)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

译文:

(2)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征著作郎,不就。

译文:

5.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借村人叮嘱就要离去的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暗示了桃花源中人不愿与世俗交往的心情。结合这篇文章,请分别概括陶渊明不愿与世俗交往的几件事情。(4分)

三、名著及现代文阅读(共22分)

(一)名著阅读(4分)

6.《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其中有些作品记录了他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在这些作品中,鲁迅描写了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如《阿长与<三海经>》中的阿长,《藤野先生》中的藤野,又如《》中的。(2分)

7.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2分)

自从有了这辆车,祥子的生活过得越来越起劲了。拉包月也好,拉散座也好,他天天用不着为“车份儿”着急,拉多少钱全是自己的。心里舒服,对人就更和气,买卖也就更顺心。拉了半年,他的希望更大了:照这样下去,干上二年,至多二年,他就又可以买辆车,一辆,两辆……他也可以开车厂子了!

以上这段文字是小说《骆驼祥子》中的选段,选文中的祥子是怎样一个人?

(二)现代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8-11题。(18分)

电话里的父亲

游睿

(1)天快黑的时候,一个男人来到了学校门口。男人头发蓬乱,双眼通红,密密匝匝的胡须似乎很久没剃过。他的出现立刻引起了我的警觉。

(2)我拦住他问:“你找谁?”

(3)男人看到我,搓了搓双手,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老师,我是胡小花的爸爸,我来接她回家。”我把胡小花叫了出来。此前,胡小花都是由她奶奶来接的。她爸爸,我还是第一次看到。“小花,你爸爸来接你了。”

(4)胡小花听到后飞快地跑出来:“爸爸在哪里?”我指了指眼前的男人。男人后退了一步,半蹲着身子轻声喊道:“小花,你看谁来了?”

(5)胡小花看到男人后却突然站住了,睁着双眼打量着男人。

(6)“小花,过来,爸爸抱抱。”男人微笑着,看得出是那种带着讨好的微笑。但胡小花退后了一步,拉住了我的衣袖:“老师,我不认识他,他不是我爸爸。”

(7)我吓了一跳,赶紧搂住小花,再次警惕地打量这个男人。我看过许多地方丢小孩的案例,犯罪分子就是装成亲人把小孩骗走的,没准这个男人就是个坏人。我大声问道:“你到底是谁?”

(8)男人站了起来,脸上顿时皱纹密布。“我是小花的爸爸啊,小花,你怎么不认识我呢?”我问:“你叫什么名字?”男人说他叫胡文进。

(9)我转身问小花,小花说他爸爸是叫胡文进。我让男人拿出身份证来看看。男人立刻在自己身上摸索,片刻后却摊手说:“我来得匆忙,没带在身上。”

(10)我拉着小花,打算回教室。男人在背后喊:“老师,等等。”我转身,发现男人一脸痛苦,蹲在地上。他抬起头对我说:“我真的是胡小花的爸爸,我今天刚回来,她奶奶生病了,就让我来接她。你们怎么就不相信我呢?”

(11)我摇摇头说:“不是我不相信你,连孩子都不认识你,我怎么可能把她交给你?”

(12)男人急了,他说:“胡小花是2005年7月出生的,她今年身高一米二,重51斤,穿30码的鞋。她的耳后还有一块胎记……”男人说的这些信息我也知道。可知道这些,并不能说明他就是孩子爸爸。

(13)“你要我怎么做才肯把孩子交给我?”男人几乎是吼了起来,“她明明就是我的女儿,凭什么不让我带走,马上天就黑了。”

(14)我说:“不是我要怎么样,是你必须证明你是她的爸爸,我们也是为了孩子的安全。”男人平静下来,勉强笑笑,说:“对不起,老师,我刚才情绪不好。”

(15)男人努力地笑了一下说:“我真的是她爸爸。小花两岁时,我和她妈妈就出去打工了,今天是我离开后第一次见到她。如果不是我手里有她的照片,我也不认识她。”

(16)胡小花突然大声说:“你不是我爸爸,我爸爸没说要回来,前天他还和我通过电话。”男人再次蹲下身子,他把双手伸进头发里,努力地抓了一把自己的头发。然后他站了起来,我看到他双眼有了泪水。男人说:“老师,你有电话吗?

(17)我点点头。男人说:“你的号码是多少,我给你打过去。”

(18)我疑惑地看着男人。他正用恳求的目光看着我。我犹豫片刻,还是将号码告诉了他。接着,男人拨通了我的电话。男人说:“把电话给小花好吗?”

(19)我虽然不解,还是将电话给了胡小花。胡小花接过电话,我看到男人脸上立刻绽开了笑容,他的声音也一下子变了,变得特别温柔,他用这温柔的声

音轻轻地说:“喂,小花,乖伢子,我是爸爸。”“爸爸!”几乎是在一瞬间,胡小花飞跑过去,一把抱住男人,一边还回过头,对我说:“老师,他是爸爸,爸爸每次都是这样叫我的!”

(20)男人紧紧地抱住小花,把头深深埋在小花的肩膀,小花也在他的肩上啜泣着。半晌之后,男人抬起头,努力微笑着对我说:“几年来,我天天给她打电话,她更熟悉的是我的声音。”

(21)那一刻,男人泪流满面。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4年第14期,有删改)8. 阅读全文,用简要的语言将本文的故事情节补充完整。(4分)

开端:一个自称是胡小花父亲的人来学校接胡小花回家,胡小花却不认识她,“我”拒绝把胡小花交给他。

发展:(2分)

高潮:(2分)

结局:胡小话听到电话里父亲熟悉的声音,飞跑过去,扑到了爸爸的怀里。

9. “男人”站在胡小花面前没被认出和接通电话后却被认出的原因分别是什么?(4分)

10. 词句赏析。请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回答。(6分)

(1)揣摩文中画横线句子中加点词语“不好意思”的含义。(3分)

男人看到我,搓了搓双手,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老师,我是胡小花的爸爸,我来接她回家。”

(2)从描写的角度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3分)

男人再次蹲下身子,他把双手伸进头发里,努力地抓了一把自己的头发。

(2)根据新闻提取信息,指出农村中学科技馆的主要作用。(两点即可)(4分)

(3)某农村学校的科技馆今天举行揭牌仪式,请你帮该校拟写一则宣传标语。(4分)

参考答案

一、1.B(2分)

2.表达了诗人对翠绿葱茏的幽竹的喜爱(1分),对不为俗世(或忠贞不渝)的节操的礼赞。(1分)

二、3.D (会:遇见)

4.(1)现在派给你一个佣人,帮助你砍柴打水。他也是别人的儿子,你要善待他。(正确翻译“薪水之劳”和“善遇”各1分,句子通顺1分)

(2)当天就解下官印辞去官职,写了一篇《归去来》赋。朝廷征聘他为著作郎,没有前去任职。(正确翻译“去职”和“不就”各1分,句子通顺1分)

5.①忍受不了官场琐事,辞去了州祭酒、主簿;②檀道济劝他做官并送粮食和肉类给他,他予以回绝;③督邮到彭泽县,他不去拜见并辞了官职;④朝廷征聘他为著作郎,他依然没有前去任职。(每点1分,大意相同即可)

翻译参考:

陶渊明字元亮,有人说他叫陶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他的曾祖父陶侃,是晋朝的大司马。陶渊明少年时就有很高的志向,博学多识,擅长写文章,聪颖洒脱,卓尔不群,任性率真,清高自负。曾经著作《五柳先生传》自比,当时的人称这本书为实录。孝敬老人,家里很穷,被起用任命为州祭酒,忍受不了官场琐事,不久,自己弃官回家了。州郡召他担任主簿,没有前去任职。亲自耕种自给自足,得了疾病。江州刺史檀道济前去探望他,陶渊明卧床挨饿好几天了。檀道济说:“贤人处世,朝廷无道就隐居,政治开明就出来做官。如今

你生在开明盛世,为什么如此糟践自己呢?”陶渊明回答说:“我怎敢充当贤人,我的志向比不了他们。”檀道济送给他粮食和肉,他都挥手让道济拿走。

后来担任镇军、建威参军,陶渊明对亲戚朋友说:“我打算弹琴唱歌过隐居的生活,可以吗?”当政者听说后,调任他为彭泽县令。不带家眷独自上任,送了一个仆人给他的儿子,写信说:“你每天的用度,要自给自足。现在派给你一个佣人,帮助你砍柴打水。他也是别人的儿子,你要善待他。”官府的公田都让人种高粱,说:“我常常能喝醉酒就够了。”妻子、儿子坚持要求种粮食,于是下令二顷五十亩的田地种高粱,五十亩种粮食。年终,恰逢州郡派督邮到彭泽县,下属请示陶渊明说:“您应该装束整齐穿官服面见他。”陶渊明叹气说:“我不能为五斗米(这些俸禄)弯腰(丧失尊严),小心谨慎地为乡下的小人做事啊!”当天就解下官印辞去官职,写了一篇《归去来》赋。朝廷征聘他为著作郎,没有前去任职。

三、(一)

6. ①《从百草屋到三味书屋》②寿镜吾(每空1分)

7.有理想、有信心、对生活充满希望。(2分)

(二)《电话里的父亲》:

8.发展:男人极力争辩,道出了自己的姓名和胡小花的身世特征,但因胡小花不认识他,无法让“我”相信他就是胡小花的父亲。(2分)

高潮:男人询问“我”电话号码后,给“我”打了过来,让胡小花接听电话。(2分)

9.“男人”站在胡小花面前没被认出的原因是:“男人”在小花两岁时就出去打工了,小花几年来没有亲眼见过爸爸(2分);接通电话却被认出的原因是:这些年爸爸每天都在给小花打电话,她熟悉电话里爸爸的声音,当小花听到电话里熟悉的声音时,就认出“男人”是自己的爸爸(2分)。

10、(1)既有“男人”对被“我”产生警觉的难为情,也有“男人”几年来未陪伴女儿、未到学校接一次女儿的愧疚(3分)(2)运用动作描写,通过“蹲”“伸”“抓”等动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男人”因女儿不认识自己而痛苦难过的心理,也是对自己多年未尽到父亲责任的深深自责(3分)

11.我认为胡小花既不幸又幸运,因为她从两岁起,多年来就再没见过父亲,以致她都不清楚父亲的模样,这是成长路上亲情的缺失,不利于小花的健康成长。所以小花是不幸的;另一方面,她的老师对她关爱呵护,当看到小花不认识那个“男人”时,非常警觉,担心小花被骗走,给予了小花最大程度的温暖和保护,从这个角度说,小花也是幸运的。

根据小说内容看,若单方面答不幸或幸运,建议最高给3分。

四、12.(1)“建设农村中学科技馆”大型公益项目26日在京启动(“建设农村中学科技馆”1分,“公益项目”1分,“启动”1分,句子通顺1分)

(2)示例:使农村中学学生从中获得知识和快乐;缩小城乡教育的差别;给农村学生和居民带来实惠。(每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

(3)示例:借科技春风,兴农村教育(建议使用对偶句1分,点出科技和农村各1分,句子通顺1分)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预习检测

《古代诗歌五首》预习检测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怆(chuàng)然涕(tì)下 B.岱(dài)宗齐鲁青为了(liǎo) C.决眦(cì)腊酒浑(hún) D.鸡豚(tún)拄杖(zhǔ zhàng) 答案:C 2.对《己亥杂诗(其五)》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头两句叙事抒情,在辞官离京时的无限感慨中表现了豪放洒脱的气概。 B.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融入议论。 C.诗人说“落红”实际上是自吐心曲,诗人辞官归隐,是为了给年轻的更有才华的人提供更多的升迁机会。 D.这首诗反映了诗人辞官后不甘消沉,决心继续关心国家大事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答案:C 3.最能体现诗人希望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 A.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B.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C.当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答案:D 4.下列各句中的“寻”与“飞山上千寻塔”中“寻”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句是() A.闻之,欣然归往,未果,寻病终。 B.太守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 C.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D.掘地深逾寻丈。 答案:D 5.下面对《游山西村》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紧扣“游”字,按时间推移展开叙述,记叙了当地的风俗以及得到

山西村主人的盛情款待。 B.三四两句流传最广,写了村庄周围的景色。山西村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簇拥的景象。现在作为成语富有哲理。指遇到困难,前途渺茫时,不丧气,只要坚持不懈,就会生出许多希望。 C.这首诗结尾与开头呼应,写如果有机会要“闲乘月”“夜叩门”,说得不肯定,说明再也没有希望了。 D.这首诗描写了山西村古朴的民风,也表达了诗人的向往之情。虽是写游的诗,未必与政治无关,因为当时世风衰颓,跟山西村这种古朴的风尚形成鲜明的对比。 答案:C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阿长和〈山海经〉 》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找出读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 A. 惊骇(hài)孤孀(shuāng)疮疤(chuāng) B. 掳去(lǚ)惧惮(dàn)憎恨(zèng) C. 絮说(xù)诘问(jié)霹雳(pī) D. 粗拙(zhuō)繁琐(suǒ)震悚(sǒng) 2.对下列多音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强(qiǎng)迫要强(qiáng) 倔强(jiàng) 勉强(qiǎng) B. 差(chā)错出差(chāi)差(chà) 劲参差(cī) C. 分(fèn)量分(fēn)别分(fēn)数分(fèn)外 D. 和(hé)气和(huò)面和(huó)稀 泥应和(hè) 3.下列词语的字形与字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守寡哀悼和蔼烦索之至(极点) B. 渴慕书藉郑重情有可原(原谅) C. 疮疤疏懒精致莫名其妙(名字) D. 睡相孤孀顺流深不可测(测量) 4.下列语句中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这份试卷中的第1小题他花了10分钟时间才完成,真是小题大作。 B. 篮球比赛输了,不要怨天尤人,而要吸取教训,提高技艺。 C. 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终于登峰造极,在山顶欣赏到了美好的景色。 D. 黄山的石、雾、松是大自然的造化,无一不巧夺天工,令人赞叹不已。 5.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句是() A. 例如说人死了,不该说死掉,必须说“老掉了”。 B. 纸张很黄,图像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 C. 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 D. 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6.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阿长与<山海经>》选自鲁迅的散文集《呐喊》。 B. 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 C. 《阿长与<山海经>》以记叙为主,作者通过对长妈妈的回忆,表达了他对劳动人民的真挚感情,热情赞颂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同时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礼教对劳动人民的思想毒害。 D. 阿长是一个很不幸而又热切渴望平安,虽没有文化,粗俗、好事,而又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困难的劳动妇女的形象。 7.结合语境,划线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只有元旦的古怪仪式记得最清楚。(奇特,跟一般情况不同) B. 例如说人死了,不该说死掉,必须说“老掉了”。(死了) C. 叫她呢,也不闻。(说话) D. 我惊异地看她时,只见她惶急地看着我。(恐惧、慌张) 8.对《阿长与<山海经>》题目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总复习资料(大全)

七年级下册语文总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第1课《邓稼先》 1.文学常识 《邓稼先》是一篇传记,作者是杨振宁,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传记,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主要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传记一般不虚构,纪实性是传记的基本要求。 2.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将邓稼先这一人物放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中描写、评价,抓住了他忠厚平实、真诚坦白的性格特点,突出了他对民族的贡献,高度赞扬了他深沉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3.重点字词 至死不懈xiè:懈,放松。 锋芒毕露lù:比喻锐气和才干全都显露出来。多形容人气盛逞强。

任人宰zǎi割:比喻任凭侵略、压迫、剥削。 可歌可泣qì: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妇孺rú皆知:连妇女儿童都知道,形容知道的人非常多。 鲜xiǎn为人知:很少人知道。 元勋xūn:立大功的人。 鞠jū躬尽瘁cuì: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 当之无愧kuì:没有什么可以惭愧的地方。 奠diàn基:奠定建筑物的基础。 截jié然不同:形容差别很大。截然,形容界限分明,像割断的一样。 家喻户晓xiǎo:每家每户都知道。 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将士战死于战场。 挚zhì友:亲密的朋友。 筹chóu划:想办法;定计划;筹措。 仰慕:敬仰思慕。 彷páng徨huáng:犹豫。 殷yān红:带黑的红色。 4.重点句子 (1)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来写? 奥本海默→拔尖人物→锋芒毕露;邓稼先→真诚坦白→从不骄人。通过对比,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 (2)默读第五部分,想一想:这部分开头引用《吊古战场文》,有什么作用? 引用《吊古战场文》渲染了古罗布泊荒无人烟、凄凉萧索的环境气氛,从侧面写出了邓稼先工作环境的艰苦,同时也含蓄地将研制“两弹”比作一场鏖战,而科学家工作的地方就是一个不见硝烟的战场。 (3)“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试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广大人民的利益,奉献自己的一生,这是邓稼先的人生。走这样的人生道路,是邓稼先的性格与品质决定的。所以作者说,如果邓稼先再次选择人生,还会这么走。这两句话总写出了邓稼先的伟大之处。(4)作者为什么称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作者称邓稼先是“奠基人”“开拓者”,充分赞扬了邓稼先在我国核武器的基础建设和发展方面作出的巨大贡献,肯定了他在我国核武器事业发展领域的地位。 (5)“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是说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和睦相处,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邓稼先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这些优秀的部分,并变成了自己的气质品格。 (6)“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领导、团结广大人民一起前进,就是把这些奉为自己的的行动准则,因此他是理想党员。 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1.文学常识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是选自人民日报,作者臧克家,现代诗人,因代其代表作《老马》广泛流传,被誉为“农民诗人”。 2.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记述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方面的所说所做,表现了闻一多先生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高尚人格,赞扬了他为国家、为民族、为民主献身的精神。 3.重点字词 诗兴不作:作,起。 典籍jí:记载古代法制的图书,泛指古代图书。 锲qiè而不舍: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迥jiǒng乎不同:很不一样。 兀wù兀穷年:用心劳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9课 我们家的男子汉阅读练习 苏教版

第二单元九、《我们家的男子汉》 【片段阅读】 当他满了两周岁的时候,我们决定把他送托儿所了。去的那天早晨,他一声不响,很镇静地四下打量着。当别的孩子们哭的时候,他才想起来哭。哭声嘹亮,并无伤感,似乎只为了参加一个仪式。每天早上,送他去托儿所都很容易,不像我们姐妹几个小时候那样,哭死哭活不肯去。问他喜欢托儿所吗?他说:“不喜欢。”可是他明白了自己不得不去,也就坦然地接受了这个现实,不作任何无效的挣扎。据老师说,他吃饭很好,睡觉很好,唱歌游戏都很好,只不过还有点陌生。然而,他迅速地熟悉起来,开始交朋友,打架,聚众闹事。每日里去接他,都要受到老师几句抱怨。 在他四岁的那年,他的老保姆病了,回乡了,他终于要去安徽了。他是极不愿意去的。他的父母对于他,更像是老师,严格有余,亲切不足。并且,亦喜亦怒,全听凭他们的情绪。走的前一天,他对外婆说:“外婆,你不要我了,把我扔出去了。”外婆几乎要动摇起来,想把他留下。上海去合肥,只有一班火车,人很多。车门被行李和人堵满了,大人们好不容易挤上了车,留下他在月台上。他真诚地着急起来:“我怎么办呢?”我安慰他:“上不去,就不去了。”他仍然是着急,他认为自己是非走不可的了。车快开了,姐姐说:“让他从窗口爬进来吧!”我把他抱了起来,他勇敢地抓住窗框,两只脚有力地蹬着车厢,攀上了窗台。窗口边的旅客都看着他,然后不约而同地伸手去抱他。他推开那些妨碍他的手,抓住一双最得力的,跳进了车厢,淹没在济济的人群里了。 1、选文写了哪两件事?这两件事表现了小男孩什么性格? 2、我们把他送到了托儿所,“他”和“别的孩子”的哭一样吗?作者为什么要写别的孩子和我们姐妹小时侯上托儿所哭的情景呢? 3、文中的“男子汉”是个才几岁的孩子,作为当代中学生,你认为中学生男子汉应具备什么样的品格呢? 【课外类文】 儿子的创意 毕淑敏 一天,儿子突然说:“我准备到日本旅游。”因为他经常异想天开,我置之不理。他说:“咦,你为什么不表态?难道不觉得我很勇敢吗?”我说:“是很勇敢。可有些事不单是勇敢就够用。比如这件事吧,还得有钱。”他扬了扬手中的杂志,很郑重地说:“这上面写着,举办一个有关宗教博物馆建筑的创意征文比赛。金牌获得者,免费到日本观光旅游。” “关于宗教,关于建筑,你懂多少?金牌历来都只有一块。” “可是我有创意啊,比如这个博物馆里可以点燃藏香,给人一种浓郁的宗教气氛。可以卖斋饭,让参观的人色香味立体地感受宗教。比如……” “人家征的是建筑创意,要像悉尼的贝壳状大歌剧院,有独特的风格。你小时候连积木都搭不好……”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同步练习

20古代诗歌五首 登幽州台歌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2题。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诗人登上幽州台远眺,产生了怎样的联想?由此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试赏析“悠悠”一词的表达效果。 [拓展·链接]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3~4题。 台城① 韦庄②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③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释】①台城:旧址在南京市鸡鸣山南,六朝时是帝王荒淫享乐的场所。②韦庄(约836—910),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③六朝:指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 3.这首诗主要采用__ __的表现手法,向我们展现了一幅颇具江南风味的图景:__ __,江岸小草细长,鸟在清亮鸣叫,__ __,营造了一种__ __的意境氛围。

4.结合三、四句简要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望岳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5~6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5.赏析“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的妙处。 6.尾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蕴含着怎样的生活哲理? [拓展·链接]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7~8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①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②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③,天上接行杯④。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⑤。 【注释】①乾元二年(759),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夏十二,李白朋友,排行十二。②迥:渺远的样子。③下榻:指留宿处。④行杯:浮杯,流觞。⑤回:回荡,摆动。 7.诗中颔联“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最妙的当属“引”和“衔”二字,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做简要的分析。 8.请结合诗意简要分析诗中的颈联运用的表现手法和表达作用。 登飞来峰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9~10题。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9.这首诗中“浮云”这一意象象征着什么? 10.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联系生活实际,具体探究这首诗所表达的人生哲理。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教案设计

9阿长与《山海经》 教学目标 1.掌握重点字词和重点语句的含义,学习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手法和欲扬先抑的写法。(重点) 2.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探究文章锤炼语言的方式,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重点、难点) 3.感受鲁迅先生对一位普通劳动妇女的尊敬、感激、怀念之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整体感知晓人物 一、新课导入,激趣入题 同学们,在七年级时我们学过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中美女蛇的故事给美丽的百草园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而故事的讲述者长妈妈,在鲁迅先生的作品中几次被提起,可见她是一个对作者很有影响的人物,那么她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今天我们就走进鲁迅先生专门为她而写的《阿长与〈山海经〉》。 二、浅层阅读,整体感知 (一)预习交流 1.生字注音 惊骇(hài)孤孀(shuānɡ)掳去(lǔ)惶急(huánɡ)疮疤(chuānɡbā) 诘问(jié)渴慕(mù)疏懒(shū)霹雳(pīlì)陆玑(jī)惧惮(dàn)规矩(ju) 郝懿(yì)针灸(jiǔ)颈子(jǐnɡ)震悚(sǒnɡ) 2.据词释义惶急:恐惧着急。诘问:追问,责问。惧惮:害怕,畏惧。渴慕:迫切地羡慕,文中有想得到的意思。渴,迫切地。疮疤:疮好了留下的疤,常比喻痛处、短处或隐私。震悚:身体因恐惧或过度兴奋而颤动。霹雳:云和地面之间发生的一种强烈雷电现象。这里指作者受到了极大的震撼。情有可原:从情理上可以原谅。面如土色:脸色像泥土一样,形容极端惊恐。深不可测:深得难以测量。比喻对人或事物的情况捉摸不透。 3.走近作者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1918年5月他以“鲁迅”这一笔名发表了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的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二心集》、《且介亭文集》、《而已集》等。本文选自《朝花夕拾》。《朝花夕拾》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目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1927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完整版本

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背诵篇目 4、孙权劝学 作者:司马光 原文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lù)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suì多音字)拜蒙母,结友而别。 8、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2、卖油翁 原文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20.古代诗歌五首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登幽州台歌》《己亥杂诗》,能背诵、默写两首诗。 2、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3、品味诗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相关链接】 一、走近作者 陈子昂(约659—700),字伯玉,射洪人,唐代文学家。曾因“逆党”反对武后而被株连下狱,两次从军边塞,后被县令段简迫害,冤死狱中。陈子昂是唐诗革新的前驱者。其诗思想充实,语言刚健质朴,对唐代诗歌影响巨大,有诗集《感遇诗》《陈伯玉集》等传世。 龚自珍(1792—1841),字璱人,号定庵。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篇,诗词近800首。 二、了解背景 《登幽州台歌》:本诗选自《陈子昂集》(中华书局1960年版)。通天元年(696),契丹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参谋陈子昂随同出征。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陈子昂又进言,武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挫,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幽州台,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一诗。 《己亥杂诗》(其五):选自《龚自珍全集》第十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清道光十九年己亥,龚自珍辞官,由北京南返杭州,又北上接取家属。往返途中,看着祖国的大好河山,目睹生活在苦难中的人民,不禁触景生情,思绪万千,即兴写下了这组诗。 【自主学习】 1、初读《登幽州台歌》《己亥杂诗》,感知诗意。 (1)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读准字音。 (2)注意读准重音和节奏。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把不理解的字、词、句标注出来。 3、通读诗意,用自己的话说说两首诗的意思。 4、背诵这两首诗。 【合作探究】 一、小组合作,探究《登幽州台歌》 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的“古人”、“来者”具体指代的什么人? 2、“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意境。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3、这首诗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怀?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备课

龙廷镇中心学校2017—2018学年度3443模式课时备课年级:年级学科:上课日期:2018年月日 课题老王课型新授主备人个备人 学习目标1、体会用善良体察善良,了解在特殊年代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尤其是下层人高尚的思想情操,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体验“愧怍”的真正含义。 2、掌握记叙性散文中通过事情的记叙来表现人物形象。从人物的各种描写手段中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重点分析老王临死前一晚来我家送鸡蛋和香油这件事。 教学重点重点分析老王临死前一晚来我家送鸡蛋和香油这件事。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在学生们共同的讨论中和教师的指导下逐个解决疑难问题。 教学准备PPT 是否使 用课件 教学实施过程集体备课及二次备课 阶段环节教学活动设计 开始篇()作业讲评 ()预习检测 ()复习回顾 ()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的这篇写人记事的散文《老王》就是展示这种底 层人物的个人操守,最终从他们的人生追求和价值选择中认识 人的尊严和崇高。 过程篇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一、简介作者:杨绛(1911——),本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 生于北京现代女作家,文学翻译家主要作品有散文集《干校六 记》和《将饮茶》,译著有《堂·吉诃德》是著名学者、作家, 长篇小说《围城》的作者钱钟书先生的夫人。 二、整体感知 1、听录音并思考: 这篇写人记事的散文“人”是文章的灵魂,能理解这是个怎样 的人是文本研习的重点。杨绛先生的散文被称为“杨式太极 拳”,她的文章选取的都是生活中的小事,并且鲜有华丽的语 言,“老王”的形象就隐含在作者平静的叙述中。那么对于写 人记事的散文,其关键把握的内容是通过记叙哪些事来表现人 物怎样的性格特征,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那么这篇文章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电子课文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电子课文 火箭起飞了 我全身用力,肌肉紧张,整个人收缩得像一块铁。 开始时飞船缓慢地升起,非常平稳,甚至比电梯还平稳。我感到压力远不像训练时想象的那么大,心里稍觉释然,全身绷紧的肌肉也渐渐放松下来。 “逃逸塔分离”,“助推器分离” 火箭逐步地加速,我感到压力在渐渐增强。因为这种负荷我们训练时承受过,变化幅度甚至比训练时还小些,所以我的身体感受还挺好,觉得没啥问题。 但就在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的高度时,火箭和飞船开始急剧抖动,产生了共振。这让我感到非常痛苦。 人体对10赫兹以下的低频振动非常敏感,它会让人的内脏产生共振。而这时不单单是低频振动的问题,是这个新的振动叠加在大约6G 的一个负荷上。这种叠加太可怕了,我们从来没有进行过这种训练。 意外出现了。共振以曲线形式变化着,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我几乎难以承受,觉得自己快不行了。 当时,我的脑子非常清醒,以为飞船起飞时就是这样的。其实,起飞阶段发生的共振并非正常现象。 共振持续26秒后,慢慢减轻。我从极度难受的状态解脱出来,一

切不适都不见了,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轻松和舒服,如释千斤重负,如同一次重生,我甚至觉得这个过程很耐人寻味。但在痛苦的极点,就在刚才短短一刹那,我真的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飞行回来后我详细描述了这种难受的过程。经过分析研究,工作人员认为,飞船的共振主要来自火箭的振动。随后他们改进技术工艺,解决了这个问题。在“神舟六号”飞行时,情况有了很大改善;在后来的航天飞行中再没有出现过。聂海胜说:“我们乘坐的火箭、飞船都非常舒适,几乎感觉不到振动。” 在空中度过那难以承受的26秒时,不仅我感觉特别漫长,地面的工作人员也陷入了空前的紧张中。因为通过大屏幕,飞船传回来的画面是定格的,我整个人一动不动,眼镜也不眨。大家都担心我是不是出了什么事故。 后来,整流罩打开,外面的光线透过舷窗一下子照射进来,阳光很刺眼,我的眼睛忍不住眨了一下。 就这一下,指挥大厅有人大声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所有的人都鼓掌欢呼起来。 这时我第一次向地面报告飞行状态:“‘神舟五号’报告,整流罩打开正常!” 17 当我返回地球观看这段录像时,我激动得说不出任何话来。 我看到了什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课文原文登幽州台歌 【作者】陈子昂【朝代】唐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望岳 【作者】杜甫【朝代】唐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登飞来峰 【作者】王安石【朝代】宋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层。 游山西村 【作者】陆游【朝代】宋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己亥杂诗(其五)

【作者】龚自珍【朝代】清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知识点 登幽州台歌 一、作者简介 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唐代文学家。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陈子昂是唐诗革新的先驱。他的诗思想进步而充实,语言刚健而质朴,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对唐代诗歌影响巨大。现存诗一百多首,其中代表性的是《感遇》和《登幽州台歌》。有《陈伯玉文集》传世。 二、故事背景 《登幽州台歌》:696年,契丹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随军出征。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陈子昂进言,武攸宜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等诗篇。 三、课文翻译 前:过去。 古人:古代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 后:未来,后世。 来者:后世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念:想到。 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怆然:悲伤的样子。 涕:眼泪。 译文:往前望不到古代礼贤下士的圣君,往后看不到后世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想到广阔天地的无穷无尽,我独自悲伤,热泪纵横!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基础知识巩固训练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基础知识巩固训练1.请你用最喜欢的、书写最漂亮的字体,将下面的这句话抄写在空格里。 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 2.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憎.恶(____)颈.子(____)粗拙.(____)灸疮 ..(____)(_____) 惧dàn(____)huánɡ急(____)jié问(____)pī雳(____)孤shuānɡ(____)3.识记字音 憎.恶(____)絮.说(____)颈.子(____)惶.急(____)大抵.(____)惊骇.(____)掳.去(____) 炙.疮(____)诘.问(____)霹.雳(____)震悚.(____)画舫.(____)孤孀.(____)粗拙.(____) 陆玑.(____)淡薄.(____) 4.请从所给三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1)这种敬意,虽然也逐渐_____(淡薄冷淡冷漠)起来,但完全____(消亡消失消灭),大概是在知道她谋害了我的隐鼠之后。那时就极严重地____(询问审问诘问),而且当面叫她阿长。 (2)这_____(也又就)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_____(却也还)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5.下列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严峻深沉诩诩如生迥然不同B.遇昧落后和协一致真率粗犷C.渴慕异常炉火纯青幽默诙谐D.饱蘸浓情无限欢悦真情实义 6.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总之:都是些烦琐之致,至今想起来还觉得非常麻烦的事情。 B.夜间的伸开手脚,占领全床,那当然是情由可原的了,倒应该我退让。 C.饭粒落在地上,必须拣起来,最好是吃下去;晒裤子用的竹竿底下,是万不可钻过去的……。 D.虽然背地里说人长短不是好事情,但淌使要我说句真心话,我可只得说:我实在不大佩服她。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老王》教案人教版

10老王 教案A 教学目标 1.通过文本细读,体会作者一家与老王之间的珍贵情谊,理解老王身上闪耀的人性之美,掌握老王的性格特点; 2.学习重点语句的含义,体会作者的语言风格; 3.结合时代背景,解读老王临终前赠送香油和鸡蛋的丰富内涵; 4.探究作者对老王心怀“愧怍”的深刻原因,体会作者在平和语调中流露出的叹惋和感伤。 教学重点 1.体会作者一家与老王之间的珍贵情谊,理解老王身上闪耀的人性之美; 2.探究作者对老王心怀“愧怍”的深刻原因,体会作者在平和语调中流露出的叹惋和感伤。 教学难点 掌握“老王”的性格特点。 教学方法 自读点拨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在社会中,由于种种原因,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各种差异,如贫富、善恶、强弱等,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与之同时存在的还有各种各样的人性,它们往往并不因为社会身份或社会地位而改变。富有者不一定高尚,贫困者不一定无知。在《老王》这篇课文中,杨绛就为我们塑造了一位感人然而却是平凡的普通人物形象。 二、作者简介 杨绛(1911—2016),钱钟书夫人,本名杨季康,著名的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学者。祖籍江苏无锡,生于北京。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1935—1938年留学英法,回国后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任教。1949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

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主要作品有剧本《称心如意》《弄假成真》,长篇小说《洗澡》,散文《干校六记》,随笔集《将饮茶》,译作《堂吉诃德》《吉尔·布拉斯》《小癞子》等。 三、文本链接 文章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作于1984年。主要写了作者从前同一位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老王交往的几个片段,当时正是“文革”时期,那是一个荒唐动乱的年代,作者夫妇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但是这一切对老王都没有产生丝毫影响,他仍然以尊重的态度对待作者夫妇。这篇文章就是写作者对老王的印象的。 四、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并概括出文章要点,列出提纲。教师作阅读提示:课文以“我”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写老王的几个生活片段,条理有序,一脉相承。 学生读后概括,并互相交流,最后归结:课文开头4个自然段写老王的职业、生理缺陷、居住条件等情况。后面3个自然段则回忆老王的工作与为人,两个片段写他为人好,一个片段写“文革”时期,他的生计越来越艰难。最后一个片段,是写老王离世前一天的事情,最能反映出老王心地善良。 2.本文是写人记事的散文,那么文中的老王是怎样一个形象呢?作者对他的态度是怎样的?请学生谈出自己的阅读感知。 学生积极回答,教师总结: 从课文写老王的生活片段可以看出,老王穷苦卑微但淳朴善良。他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文革”期间载客的三轮车被取缔,他的生计就更加窘迫,只能凑合着打发日子。他打了一辈子光棍,孤苦伶仃。他住在荒僻的小胡同里,小屋破破烂烂的,他的眼睛又不好,一生凄凉艰难,是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不幸者。但是老王心好,老实厚道,有良心,关心人。他需要钱,可是做生意从不多收一分钱,而且非常讲感情,讲仁义,常愿意尽义务或者少收钱,是一个精神上没有受到任何污染的极其淳朴的好人。 作者对老王这样的不幸者不是冷漠、蔑视,而是本着平等的观念和人道主义精神去关心、爱护他。如知道老王有夜盲症,作者的女儿就送了大瓶鱼肝油;总是照顾他的生意等。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复习上节内容,导入新课的教学。 二、课文精读 阅读课文,研讨下列问题: 1.文中作者的善良表现在哪里?老王的善良又表现在哪里?对揭示文章意旨的课 1 / 8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优质教案

阿长与《山海经》 教学目的: 1、复习鲁迅的文学常识,识记词语:掳、骇、悚、惶急、疮疤等。 2.了解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材料,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3.了解课文的记叙线索。 4.总体把握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中心,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材料,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材料,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导入语: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的一篇鲁迅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吗?里面有位讲美女蛇故事的长妈妈还有印象吗,这个长妈妈在鲁迅先生的文章里多次提到,鲁迅先生还专门为她写了一篇文章。在鲁迅先生的童年生活中,长妈妈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呢?今天让我们通过学习《阿长与〈山海经〉》这篇文章来全面地了解这个有趣的人物。 板书标题、作者,简介作者和题目。 1、鲁迅: (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初一学习了《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社戏》,分别选自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花夕拾》和小说集《呐喊》,今天学习的课文是鲁迅先生的一篇回忆性散文,选自花夕拾》。 2、《山海经》 《山海经》是我国第一部描述山川、物产、风俗、民情的大型地理著作,又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神话传说的大汇编。全书共十八篇,分为《山经》和《海经》两个部分。它以描述各地山川为纲,记述了许多当地的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黄帝擒蚩尤》等神话传说。 3、阿长,鲁迅称她为长妈妈,她是鲁迅儿时的保姆。 鲁迅对长妈妈怀有深厚的感情,在《朝花夕拾》中,有好几篇文章回忆到与长妈妈有关的往事,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老王》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老王》课文原文、知 识点及教案 我常坐老王的三轮。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 据老王自己讲:北京解放后,蹬三轮的都组织起来,那时候他 “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一步”,就“进不去了”,他感叹自 己“人老了,没用了”。老王常有失群落伍的惶恐,因为他是单干户。他靠着活命的仅仅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 老王只有一只眼,另一仅仅“田螺眼”,瞎的。乘客不愿坐他的车,怕他看不清,撞了什么。有人说,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不老实, 害了什么恶病,瞎掉了一只眼。他那只好眼也有病,天黑了就看不见。有一次,他撞在电杆上,撞得半面肿胀,又青又紫。那时候我们在干校,我女儿说他是夜盲症,给他吃了大瓶的鱼肝油,晚上就看得见了。他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眼,也许是得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 有一天傍晚,我们夫妇散步,经过一个荒僻的小胡同,看见一个 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塌败的小屋;老王正蹬着他那辆三轮进 大院去。后来我在坐着老王的车和他闲聊的时候,问起那里是不是他 的家。他说,住那儿多年了。 有一年夏天,老王给我们楼下人家送冰,愿意给我们家带送,车 费减半。我们当然不要他减半收费。每天清晨,老王抱着冰上三楼, 代我们放入冰箱。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胡同口 蹬三轮的我们大多熟识,老王是其中最老实的。他从没看透我们是好 欺负的主顾,他大概压根儿没想到这点。 “*”开始,默存不知怎么的一条腿走不得路了。我代他请了假, 烦老王送他上医院。我自己不敢乘三轮,挤公共汽车到医院门口等待。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古诗三首》精品教案

第四单元集体备课 本单元围绕“革命理想”这一主题,安排了《古诗三首》《十六年前的回忆》《为人民服务》《金色的鱼钩》四篇课文。《古诗三首》用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表达了诗人们的抱负和志向;《十六年前的回忆》通过作者的回忆,描写了革命先驱李大钊同志牺牲的经过;《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为纪念张思德同志所写的一篇演讲稿;《金色的鱼钩》讲述了发生在红军过草地时的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 内容 课时 教学要点 古诗三首 2 1.会写并掌握26个生字,正确读写62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品质。 3.学习并背诵《古诗三首》,学习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学习 《十六年前的回忆》,了解前后照应的写法,关注人物神态、 语言和动作的描写,体会革命先驱李大钊同志的高贵品质;学 习《为人民服务》,初步感知议论文的写作方法,树立为人民 服务的精神;学习《金色的鱼钩》,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无 私奉献的品质。 十六年前的回忆 2 为人民服务 2 金色的鱼钩 1 口语交际 1 1.选择生活中的某一场合,进行即兴发言。 2.理清思路,注意说话的场合和对象。

10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读准“燕、劲”等字的读音,会写“络、锤”等字,默写《竹石》。 2.结合注释、查阅资料,加深对古诗的理解,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体会诗人的情感及诗人所咏事物背后抒发的志向。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的含义,背诵古诗,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感。 ?教学策略 1.指导朗读 古诗大多讲究押韵,这一特点体现在朗读上就表现为朗朗上口,有鲜明的节奏感且韵味十足。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古诗的节奏、韵律,从而培养他们的语感。有了前面的朗读、感悟的铺垫,后面的背诵自然水到渠成。 2.借助注释 为了体现“诗意的古诗”,在设计中,我力求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必要的理解。让学生先借助注释弄清字词意思,再大致说说诗句的意思,最后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在体验中感悟诗情。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马诗》 ?课时目标 1.学习《马诗》,读准“燕”字的读音,会写“络”字,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了解古诗大意,并在此基础上背诵古诗;感受诗人的豪情壮志和渴望立功报国的赤子之心。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练习 10 老王(含答案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练习第三单元 10 老王 01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镶嵌 ..()()滞.笨() 阴翳.() 骷髅 ..()() 攥.着() 伛偻 ..()() 惶.恐() 愧怍.() 2.指出下列每组词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1)惶恐肿胀默许慰籍改为 (2)塌败凑合湖涂抱歉改为 (3)荒僻善良取谛闲聊改为 (4)包裹诲辱凑合僵直改为 3.下列句子中引号作用不同类的一项是() A.幸亏有一位老先生愿把自己降格为“货”,让老王运送。 B.老王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 C.“文化大革命”开始,默存不知怎么的—条腿走不得路了。 D.那时候他“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一步”,就“进不去了”。 4.选出下面句子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 ) A.对于这种盲目投资、虚掷钱财的行为,迄今在有些部门仍未得到制止。 B.在滴水成冰的冬季,筑路大军冒着料峭的北风在工地上紧张地劳动着。 C.我们20多个职工的子女今年要考大学或升高中。 D.以计算机、通信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与文字、电报、电话、广播等传统信息手段相比,具有独特性。 5.说说下列语句在刻画人物方面所运用的描写方法。 (1)我一定要给他钱,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 (2)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 (3)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 6.将下列选项填入文段的空缺处,正确的一项是() 爱心是________,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温暖;爱心是________,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________,使心灵枯萎的人感到情感的滋润;爱心是________,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①飘荡在夜空里的一首歌谣 ②沙漠中的一泓清泉 ③洒在久旱大地上的一场甘霖 ④冬日里的一片阳光 A.④②③①B.③①④②C.①④②③D.②④①③ 7.在街头巷尾,我们常会见到这样的乞讨者:手足完好,但神志木然,双手向前,不知羞耻——“给一点,给一点”。他们与老王一样同属“不幸者”吗?面对这样的人,我们应施以援手,奉献爱心吗?你对“不幸者”有怎样的认识?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全册)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全册) 七年级(下)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散文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菜畦qí皂荚jiá树班蝥máo 臃肿yōng zhǒng 攒cuán成秕bǐ谷 系jì一条长绳拗ǎo过去锡箔b? 点拨:注意多音字“攒”“系”的读音。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桑(shan) 葚收(liǎn) 敛脑(suǐ) 髓人声(dǐng) 鼎沸 (kuī) 盔甲 3.用恰当词浯填空。 (1)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点拨:所填词语均为形容词或动词。 (2)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点拨:所填词语均为动词。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体裁),本文选自《朝花夕拾》 P2注释①选自《朝花夕拾》 1.重点:第2段 (1)空间描写顺序: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具体描写的事物 (2)三种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具体描写的事物 (3)先静物到动物,再由动物到静物 2.动作描写:P5 第7段雪地捕鸟(9个动词) 3.P6 第9段过渡段(作用:承上启下) 第2课爸爸的花儿落了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鸡毛掸dǎn子咻xiū咻玉簪zān花骊lí歌花圃pǔ懒惰du? 2.用恰当词语填空。 冬天的清晨站在校门前,戴着露出五个手指头的那种手套,举了一块热乎乎的烤白薯在吃着;夏天的早晨站在校门前,手里举着从花池里摘下的玉簪花,送给亲爱的韩老师,是她教我跳舞的。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于是我唱了五年的骊歌,现在轮到同学们唱给我们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爸爸的花儿落了净选自《城南旧事》,作者是台湾(地名)作家林海音。☆第2课《爸爸的花儿落了》小说 P.43注释①选自《城南旧事》,林海音,台湾作家 1.线索——(1)“花”:以花喻人(共出现4次)(2)毕业典礼(时间顺序) 2.题目:一语双关(花的凋谢象征爸爸的去世) 3.伏笔:爸爸病情的恶化(第11、32、54、55段) 4.插叙(现实与回忆交替出现):第13-31段、 第3课丑小鸭童话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讪shàn笑吐绶sh?u鸡沼zhǎo泽木屐jī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同步训练题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同步训练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1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运用正确的是() A.马群里的一匹枣红马冲过来了,震悚了前面的一辆皇冠车。 B.张经理为了改进企业管理,异想天开地制定了许多规章制度。 C.他的“人物分析”被老师批了个荡然无存。 D.为成功举办2008年奥运会,志愿者们废寝忘食地工作着。 二、字词书写 2 .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词语注音。 人应当感恩生命中爱我们的人。瘫痪的史铁生在与母亲(1) jué bié ()后,理解了母亲(2)憔悴()的面孔,絮叨的言语背后深深的爱,迸发出强烈的生命激情,用如缘巨笔奏响了不朽生命乐章,育章哑的海伦,凯勒遇到莎莉文老师后,生命的灵魂被唤醒,人生变得与原来截然不同,不再是愤怒苦恼、(3)疲倦不堪(), 而是花团锦簇、(4)měi bù shèng shōu()。 3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 据说下雨的时候看姑苏会更接近她的灵魂,春绵、夏暴、秋瑟、冬冷,无论哪种情行下,雨水会洗出水乡的原色,或浓或淡,或疏或密,都有着姑苏的线条和yùn()味。yōu()然流淌的小河、挂着鸟笼的临水露台、带点jīn()持感的青石板路、体态大到与小街不成比例的老树、满脸褶皱而表情淡然的阿婆,与我们温暖相遇。一场雨,让姑苏退回到时间的更深处。慢下来,人不多,独白与níng()望,出神或沉致,不再是一个夕日的梦。 (1)请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yùn(____)味yōu(____)然jīn(____)持níng(____)望 (2)文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把它们找出来并改正。 ①____改为____ ②____改为____ 4 .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