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制度汇编

实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制度汇编

实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制度汇编
实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制度汇编

实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制度汇编

实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意见(试行)

21世纪的到来,对未来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未来人才的综合素质结构中,心理素质越来越重要,个性心理品质对人的健康成长和事业的成功起着重要作用。根据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和十七部委联合颁发的《全国精神卫生工作体系发展指导纲要(2008年—2015年)》的精神,以及结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中的若干规定,对学生及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学校和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为促进和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卓有成效地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特制定此意见。

一、指导思想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必须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遵循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达到以下标准:

1.要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整体工作计划和中长期规划,并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计划。

2.要有专项经费、有专人负责,成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组,并配备一定比例的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3.要有课时计划。(含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班队会活动等)。

4.应设有心理辅导室及相关设施,并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坚持开展心理辅导工作。

5.对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班主任及德育干部等应有系统的培训和进修计划。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领导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要由学校德育部门负责,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德育工作体系,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德育的基础来抓,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做为增强德育实效性和针对性的重要突破口。

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制定符合学校实际的发展规划和健全心理教育工作网络,应健全机制,做到有分管领导,有专兼职教学人员。

四、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及基本原则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要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普及心理健康常识,了解心理异常现象,增强学生的心理体验和感受,并初步掌握一些心理保健常识和心理调节技巧等。根据学生各个年龄阶段的发展特点和规律,小学低段、中段、高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应各有不同的侧重,学校应结合学生实际确立好以下教育重点。

1.学习心理。包括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思维训练、潜能开发、心理调适、对学习环境的适应等,使学生减轻学习压力、提高学习效率。

2.人际交往。建立对他人积极的情感反应,适应各种人际环境,教给学生基本的人际交往技巧等。主要教给学生正确处理好师生、生生及亲子关系等。

3.自我调适。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帮助其树立信心,获得积极的自我认同感。要让他们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意志。

4.青春期心理。要让学生了解青春期身心发展特征、卫生常识,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异性交往。

5.生活和社会适应。要培养学生具有主动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的能力,提高抗挫折的心态和能力,在各种意外环境下学生能够自我保护。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教育工作,除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外,还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目标性原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培养学生的优良心理品质,提高学生的生存、适应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潜能。围绕这些目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有人生观与价值观教育、人格培养、情绪情感训练、意志力的培养、自我觉察与认识、生存训练、潜能开发等。

2.现实性原则。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教师教育的实际能力、学生发展的实际水平和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学校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3.发展性原则。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它不仅是针对个别有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的学生进行矫治,更是面向广大健康学生,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促进每个学生人格健全发展,努力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的教育。对于个别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帮助他们积极治疗。

4.差异性原则。心理健康教育要特别注意个性教育,要在尊重每个学生个性心理发展的基础上,了解和把握不同学生的心理状态。从他们的社会关系、家庭背景、兴趣爱好、智力水平、生理发育等多方面、多角度地了解学生的内心特点,通过个别咨商与辅导提高教育效果。

5.主动性原则。心理健康教育要采取积极主动的方式,把它做为一种预防性教育,而不是一种补救式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帮助他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保持积极向上的情绪和朝气蓬勃的精神气质,排解厌学、自卑、恐惧、焦虑等消极情绪和困惑,真正做到防微杜渐。

6.活动性原则。根据实践性与应用性的要求,在确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时,应突出以活动为主的特点,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渗透在灵活多样、富有情趣的活动中,发挥活动的优势,注意活动过程的教育作用。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中,应创造性地设计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角色扮演、绘画、想像、辨论、演讲、表演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在参与中、在亲身体验中获得成长与发展。

7.全程性原则。心理健康教育要渗透到学校整体工作中去,要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广大教职员工要成为教书育人、育人健心的榜样,每一位教师都应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者,随时随地、自觉地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同学科教学、各项活动、班主任工作等有机结合,努力营造浓厚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五、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措施

1.普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要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并列入活动课程统一安排课时。活动课可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班队会活动课进行。心理辅导应注意以活动为主,把传授心理知识寓于活动之中,在活动中注重指导学生解决成长中所遇到的较为普遍性的问题,增强学生适应生

活的能力,做到心理认识与行为指导同步。

2.建设心理辅导室。要努力建设符合标准的心理辅导室,科学开展咨商和辅导,提高教育的针对性。以专职教师和兼职辅导教师结合的方法进行定期辅导,并有完整规范的心理辅导记录。同时,学校要根据一个时期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或倾向,开展团体心理辅导。除开放心理辅导室之外,还可以利用网站、校园电视台、广播站、心理信箱、心理热线、宣传栏等,多渠道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3.继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和动员工作。要认真学习中央和教育部有关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精神,积极学习其他兄弟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典型经验,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制定计划,重点推进,分层实施。在素质教育方案、德育工作计划中,必须强化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计划、有培训、有课程、有活动、有检查、有评估。

4.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各科教学要有意识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在教学活动中不间断地塑造学生的心理品质。同时,在班主任工作、班队会活动中,都应注重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引导和培养,充分实现“全面渗透、全程开展、全员参与”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途径。

5.努力建立学校与社会、家庭密切沟通的渠道。充分利用本社区资源和家长学校,通过各种形式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知识的普及,发挥家长的作用,共同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合力。同时,学校要会同有关部门,积极净化学校周边及社会环境,创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六、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建设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有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的引进和培养,要发挥现有教师队伍的优势,充分整合教育资源。

1.要建立在校长领导下,以专职心理教师为骨干,以兼职心理教师、德育干部、班主任、思品课教师为主体,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所有专兼职教师必须持国家劳动部注册心理咨询师三级或二级资格证,或持天津市教育局颁发的《学校心理辅导员》资格证上岗。

2.要加强班主任队伍的建设,充分发挥班主任工作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班主任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队伍和主导力量,也是兼职教师的主要组成部分。由他们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巩固性和实效性最强。因此要抓紧和加强开展对班主任队伍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工作。

实验小学心理辅导工作制度

一、我校心理辅导的工作宗旨是助人自助,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扰、矫治心理障碍,指导来访者自立自强,不断完善自我,从正面促进其成长,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二、心理辅导教师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热爱学生,热爱学校心理辅导专业工作,熟练掌握辅导的技巧和心理测试方法,恪守心理辅导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的道德规范。

三、辅导人员必须平等对待学生、信任学生,在与来访学生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开展工作。在心理辅导过程中,如遇有严重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的学生,辅导老师应及时发现并并转介。

四、辅导人员应遵循教育发展的规律向学生提供帮助,立足于启发学生自己认识自己,自己接纳自己,自己帮助自己,自强自立,健康成长。

五、辅导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保密原则。辅导人员应对来访者的有关资料、档案予以保密,保护学生的隐私和其他秘密;对学生的有关资料、案例予以保密,单独保管。如采用案例教学、科研或写作时,应适当隐去那些可能会据以辨认出服务对象的有关信息。

六、辅导人员在帮助学生的过程中,应努力动员与争取教师和家长的配合与支持,建立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社会支持系统。

七、辅导人员必须始终注意保持和来访学生关系的纯洁性,不得与来访学生及其家长建立心理辅导和教育关系以外的任何其他关系。

实验小学心理健康教师工作要求

一、心理健康辅导原则:

真诚、热情、耐心、保密

二、心理健康辅导工作人员工作要求:

1.心理健康辅导工作人员应做到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热爱学校心理健康辅导专业工作,熟悉并认真遵守国家《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恪守心理辅导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的道德规范。

2.心理健康辅导工作人员应严格按科学态度和专业要求工作。必须接受规范的专业培训,努力钻研有关理论,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技能,探索工作规律,还必须熟悉学校的组织、目标、规范和各种教育策略,了解本校学生的特点和心理状态,将学生心理健康辅导专业要求和本校实际相结合,以利于有效地开展工作。

3.心理健康辅导工作人员必须平等对待学生,信任学生,在与来访学生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开展工作,要特别注意尊重来访学生的人格尊严,保护来访学生的心理权益;从保证学生健康发展出发,接纳对方的各种认识和情感困扰,理解对方的需求,帮助对方解决问题;尊重学生自愿接受服务的权利。

4.心理健康辅导工作人员要用学生能理解的语言向来访学生解释本校心理辅导工作的性质和范围,以及来访学生的自身权利,使他们能明确了解这些问题。可以根据辅导室设置情况和求助者的需求,提供多种形式的辅导服务。如:现场辅导、通信辅导、电话辅导、网络辅导。

5.心理辅导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保密原则。保护学生的隐私和其它私密;对学生的有关资料、案例予以保密,单独保管,不列入学校有关档案;只有在专业需要和必须会诊时才能和其他辅导教师讨论来访学生的案例;不应将学生的案例作为谈话资料;在研究和写作中需要引用学生资料时,必须隐去可辨认出来访学生的有关信息;通常情况下,不应向学校其他人员及家长透露学生的秘密;出于保护学生安全,防止意外发生以及需要争取其他人员帮助,必须向有关人员提供学生心理辅导资料时,必须向能负责,能保密和有能力解决相应问题的人员提供,同时注意保护学生的安全并使他们感到安全,不进一步扩散有关信息。

6.辅导人员应遵循教育发展的模式向学生提供帮助,立足于帮助启发学生自己认识自己,自己帮助自己,自强自立,健康成长。在辅导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求助者情绪,如遇特殊情况应采

取有效措施,并及时向校领导和有关方面人员汇报。

7.辅导人员在工作中需要使用心理测验时,必须遵守我国颁布的《心理测验工作者道德准则》,按心理测验的规范进行,不滥用心理测验,科学、客观地使用测验后果。

不掌握心理测量有关知识和方法的辅导人员不得对求助者进行心理测量。不得使用盗版、信度和效度差、不符合学生特点的量表。不经学生本人或监护人同意不能强迫学生进行各类心理测量。

8.辅导人员在帮助学生的过程中,应努力动员与争取教师和家长的配合与支持,必要时要对他们做耐心细致的工作,努力建立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理性社会支持系统;在向教师、家长提供资料建议及分析学生情况时,要以保护学生,促进学生发展为出发点,辅导人员要热心和学校教职工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9.辅导人员必须了解学生心理辅导的局限性和自身的局限性,在自己职责范围内开展工作,对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必须及时推荐其他有关人员予以解决或建议学生到相关部门辅导、治疗;对学生提出的超出自己职责范围的要求,不能予以满足。

10.辅导人员必须始终注意保持和来访学生关系的纯洁性,不得与来访学生及家长建立心理辅导及教育关系以外的其它关系,不得收受学生和家长的任何额外物质报酬及馈赠。

实验小学团体心理辅导要求

1.团体活动中成员的权利:

(1)指导者要告诉对成员的期待。

(2)活动中涉及的任何研究以及每次团体活动的录音和录像均需要让参加者知晓。

(3)如果有些记录会影响到成员的参与,成员有权要求对此不予记录。

(4)团体指导者要帮助成员把在团体中学到的东西付诸日常生活的行动。

(5)要让每个成员有机会去讨论他们在团体辅导中的心得,并要求他们在团体外对团体经历予以保密,以免造成成员对此方面的不必要的未完成情结。

(6)如果团体指导者的指导不能帮助团体成员,并且可能产生直接性的危机后果,那就应该及时将他们转介给其他可以帮助他们的人。

(7)要求团体指导者开展一些有安全措施的训练,并且针对团体成员自我表露和表露的程度来尊重他们的隐私,这样,可以让团体中潜在的危险最小化。

(8)团体指导者和其他成员都要遵守保密的原则。

(9)团体指导者和其他成员都有保持各自价值观的自由。

(10)尊重个人的个体性、尊严和自尊。

2.团体成员应承担的责任:

按时参加团体活动、不影响他人活动、承担一定的风险、愿意向其他人敞开心扉、对其他人给予反馈、保守秘密以及满足其他人的需要。

实验小学班主任参加心理培训要求

1.班主任要提高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的认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意识。

2.认真参加培训,遵守学习纪律,参训时间不少于集中培训的三分之二,少于三分之二不得参加考试。

3.积极参与互动交流,主动提出问题,发表意见。

4.认真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和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初步掌握心理保健常识。

5.增长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高教师自身心理健康教育素质。

6.珍惜培训机会,端正学习态度,每天的学习要做好纪录,及时总结反思,将学习的相关理论知识与班主任工作实践相结合。

7.每次培训老师布置的作业要按时完成,经考试合格后取得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结业证。

实验小学心理辅导室工作制度

一、总则

1.本辅导室的宗旨是辅导学生的心理卫生,以各种方式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同时为教职工服务。

2.心理教师在从事心理辅导与治疗时,应遵纪守法、遵守心理教师道德准则,在教育工作中建立并执行严格的道德标准。

3.心理教师应加强自身的修养,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心理辅导工作者应注意保持情绪稳定,在自身处在极度的情绪波动状态时,应回避接待来访者。

4.心理教师应不断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总结工作实践,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提高专业服务水平。

5.心理教师应明确了解自己的能力界限和专业职能的界限,不作超越自己能力和职能范围的事情。对于自己没有能力辅导的情况比较严重的辅导者,要及时向心理治疗机构转介。

二、对来访者的责任

1.心理教师不得因来访者的性别、年龄、民族、国籍、宗教信仰、价值观等任何方面的因素歧视来访者。

2.心理教师在治疗关系建立之前,应使来访者明确了解心理辅导与治疗工作的性质、工作特点和这一工作可能的局限以及来访者的权利和义务。

3.心理教师在对来访者进行工作时,应与来访者对工作重点进行讨论并达成一致意见,必要时应与来访者达成书面协议。

4.心理教师应对来访者认真负责,明确其工作的目的是促进来访者的成长、自强自立,从正面促进其成长,而并非使来访者在其未来的生活中对心理教师产生依赖。心理辅导教师辅导结束后,需及时整理、完善辅导记录。

三、与来访者的关系

1.心理教师应对自己所处的位置对来访者的潜在影响有清楚的认识,不得利用来访者对自己的信任或依赖谋取私利。

2.心理教师应努力保持和来访者之间客观的咨访关系,一旦业已建立的咨访关系超越了客观的界限,应采取适当措施终止这一咨访关系。

3.当心理教师认为自己不适合于对某个来访者进行工作时,应对来访者作出明确的说明,将

其介绍给另一位合适的专业人员。

4. 当心理教师在工作中发现来访者有危害其自身或危及他人安全的情况时,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以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

四、保密

1.心理教师有责任向来访者说明心理辅导与治疗工作的保密原则,以及这一原则在应用时的限度。

2.本辅导室实行保密性的工作原则。心理辅导教师应对来访者的有关资料、档案予以保密;如采用案例教学、科研或写作时,应适当隐去那些可能会据以辨认出服务对象的有关信息。

实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制度

一、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都要本着以学生的健康发展为目的,科学地给学生以教育、指导和心理支持。

二、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工作计划之中,融进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实行心理健康教育课辅导与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

三、心理辅导要面向全体学生,把以心理发展为目的的群体教育与有特殊问题的个别辅导相结合。

四、定期举行心理辅导教师工作会议,研讨工作并提升专业素质;积极组织教师培训,提高教师队伍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水平。

五、做好平时宣传教育工作,根据学生特点和心理需求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六、做好档案收集整理工作,对辅导记录、辅导信件、心理测验数据、工作文件、参考材料等定期存档。

七、为保证档案资料的保密性,除心理教师外,其他人员不得单独呆在心理辅导室。

实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制度

一、指导思想

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二、教育任务

帮助学生树立在出现心理行为问题时的求助意识,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减少和避免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各种不利影响;培养身心健康的一代新人。

三、教育原则

1.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做到预防、矫治和发展相结合。

2.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3.尊重、理解与真诚同感相结合;教师的科学辅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积极做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与针对性相结合;

四、工作方法:

1.认真贯彻上级主管部门的有关精神,加强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结合实际渗透到德育工作学科中去。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要认真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并努力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平时认真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关心理教育的活动。包括听讲座、班队活动、社区活动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提高认识,全面促进心理素质。

3.对有害于学生心理健康的言行应加以杜绝。如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在不适当的场合公开学生的隐私,将学生成绩排名公布、随意在师生中扩散学生错误等。

4.开设心理辅导室,心理辅导室要热情接待学生和家长来访,进行个别辅导,注意保密。辅导教师作好记载,建立好学生心理档案。

5.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测验。

6.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善于运用自己的言行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教师在教育学生时要注意组织好口头语言,同时要注意体态语言所产生的心理暗示。教育学生要先思考下面三个问题,再去进行教育:为什么要去教育他?希望得到什么样的效果?最好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去教育?

先了解学生的优缺点和心理特点,后进行教育;先肯定长处,肯定进步,后指出缺点;当自己情绪不好时,先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再与学生谈话;当学生情绪不稳定时,先稳定学生的情绪,后开展教育活动。

7.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课题研究,及时撰写论文。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用权他们尽快摆脱障碍,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三、开展健康教育的原则: 1、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 2、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开展教育活动,使用权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用权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 3、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的心理健康水平。 4、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把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科学辅导与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动参与有机的结合起来。 四.实施途径和方法: 1、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 学校成立心理健康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规划、组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定期研究并解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定期开展检查和督促,从人员、资金及时间上保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积极、有效地进行。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广大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是保障心理健康教育正常、有效开展的重要条件。学校将有计划地逐步建立一支以班主任为骨干的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学校将为教师学习、培训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供必要的条件,定期开展知识讲座、案例分析等,把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列入学校师资培训计划。 3、优化环境 学校要在开展心理辅导活动的同时,要充分地利用心理信箱、心理小报、网络、小广播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相关教育,向师生宣传心理健康知识,针对出现的热点问题进行及时地疏导。

4、学校教育过程中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1)心理健康教育要与学校德育工作和学生管理紧密结合,学校的德育队伍要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理论和方法,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在提高德育工作实施的同时,扎实有效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各科教学要善于从教材中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进行有机渗透,从知识、意识上循序渐进地教育,帮助学生不断提高心理素质。 (3)学校要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舞台,创设文明健康的校园氛围,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设良好的环境。 5、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 积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普及心理科学常识,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人格水平。 6、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 学校建立了”;心语室”;,属学校德育领导小组管理,成立了一支热爱心理辅导的师咨队伍。通过不断完善,使学校心理咨询室能承担以下职责: (1)为有需要的学生做团体或个体的心理咨询与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扰。 (2)通过心理咨询与辅导,访谈调查与心理测量,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及时发现需要给予特别帮助的学生,并且掌握一般学生的心理状况。 (3)承担及指导其他教师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教师掌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关知识和技能。 (4)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有宣传及普及工作。 (5)开展升学指导。 7、开展个案研究 逐步建立心理疏导的个人档案,对有心理困惑的学生进行跟踪性的,研究性的个案辅导,并进行具体分析,从而能够确实的解决学生所遇到的问题,帮助他们更加顺利地完成学业。 8、积极开通学校和家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 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校路路通等方式,向家长普及心理卫生知识,引导

智慧树知道网课《人际关系心理学》课后章节测试满分答案

第一章测试 1 【单选题】(1分) 拉森(https://www.doczj.com/doc/fd10639325.html,rson)等人对人们时间利用的研究表明,人们在将近____的非睡眠时间中都是与他人在一起的。() A. 四分之三 B. 三分之二 C. 四分之二 D. 四分之一 2 【判断题】(2分) 从衣食住行,到对他人风度、行为方式、工作方法,乃至整个社会生活的风俗、习惯、礼仪等,都存在着模仿。() A. 错 B. 对

3 【判断题】(2分) 在暗示中,刺激是被控制的,对暗示者来说,虽然通常是以含蓄的和间接的方式,但一般都是无意识的。() A. 对 B. 错 4 【判断题】(2分) 个体处于困难情境且缺乏社会支持时,往往不太容易受暗示。() A. 错 B. 对 5 【判断题】(2分) 被暗示者如果独立性差,缺乏自信心,知识水平低,那么暗示效果就明显;被暗示者的年龄、性别与暗示的效果也有关系,年龄越小,越容易接受暗示,一般男性比女性易受暗示。() A. 对

B. 错 第二章测试 1 【单选题】(10分) 印度狼孩卡玛拉的故事说明,人是___,人生活在人类社会中,离开了人类社会,人就无法正常生活,人的思维、语言和行为能力就会受到限制。() A. 自然人 B. 生物人 C. 动物人 D. 社会人 2 【单选题】(10分) 科学研究已经证明,如果一个人学会了___,不管你从事什么工作,不管你的职务是什么,你都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走完了85%左右的行程,而在取得自己的幸福方面,已经有了99%的把握。() A.

一项专业技能 B. 如何调整自己的情绪 C. 广博的知识 D. 如何与他人打交道 3 【单选题】(10分) 心理学大师荣格认为,想要获得幸福感(Happiness),人类的头脑里需要5种必备的基本要素,分别是:良好的生理和心理健康;______;从艺术与自然中感知美的能力;一定的生活水准和令人满意的工作。一种能够成功地用来应对世事变迁的哲学或宗教的视角。() A. 良好的人际和亲密关系 B. 良好的道德品质 C. 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D. 积极的情绪和情感 4 【单选题】(10分)

心理健康课之人际交往教案

心理健康课教案之人际交往 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也迅速发展。医专生是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因其学习生活的特点,使医专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别于其他专业学生。医专生心理健康水平,短期将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质量,远期将决定医务工作者的素质,而根据研究结果发现:人际交往出现困难是医专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本节课旨在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内省自己的人际关系,并借助心理团体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帮助学生建立起双赢的人际关系。 教学目标 1、了解人际交往的含义及意义; 2、理解影响人际交往的因素及心理效应; 3、通过学习,让学生的人际交往的能力有所提高。 4、增强班级成员的交往技能,增进其社会适应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人际交往中的心理效应; 2、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技巧。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情景演练所需道具【纸箱一个、彩纸、笔、信封等】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问答法 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 教学时间:一课时(45分钟) 教学对象:新兴职业学校大一某班 教学设计 1、课题说明:由于医专新生的年龄特征、身心特点和学习环境的突变,他们的人际交往发生剧大改变;他们对新的环境会出现适应不良、面对新的同学产生了人际交往困惑,这对他们的后续交往及学习生活带来隐患。如何帮助学生共同找到有效的、适合自己的交往方式,我设计了本课教学。 2、元认知能力的培养:通过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的施测结果的分析,引导他们有意识地内省自己在人际交友中遇到的问题,逐步澄清、渗透并建立起科学的人际交往技巧。 3、活动设计中注重浅移默化地"畅所欲言"的情景,用学生的语言、了解学生的心里、引起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4篇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4篇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1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品德教育》和教育部《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有关精神,尊重学生的人格,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根据学生成长过程的需要,在学校的全教育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心理方面的帮助和服务,以达到充分发挥学生潜能、促进形成小学生心理健康和个性主动发展的目标,让每一位学生在活动中了解自我、悦纳自我、调控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 二、工作目标: 1.加强心理小辅导员的管理,利用“心理减压站”社团,使我校的心辅工作上一个台阶。 2.在学校网站开设版块,提供心辅的空中平台,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同时接受学生家长的咨询。 3.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你心我知”心理广播的质量。 4.加强师资培训,积极参加上级部门举办的各类培训班,提高教师的心辅水平。 5.继续开设好心理辅导活动课,让心理辅导促进未成年人思想品德教育。 6.开设团体辅导观摩课,加强研究,提高实效。

7.撰写个案、论文,注重资料的积累。 三、具体工作: 队伍:建立以校长为核心,以德育教导为分管领导的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和全校的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组成强大的师资队伍。目前我校已有1名教师通过了新区心理咨询的培训,并获取了相关证书。本学期我校将加大教师的培训面,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区心理辅导中心举办的各类辅导班,提高师资水平。我们将请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到我校作专题讲座,争取使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早日上台阶。 团辅:在前几年我校开设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基础上,今年的3年级开设此课,每周每班开设一节,期末上交教案。组织校内的研究课,并组织参加片里的观摩课。经常吸收反馈,提高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实效性。 个辅:继续建立对学生个别心理辅导的接待制度,在每周一到周五中午的11:50――12:50为个别心理辅导开放时间。作好情况记载并作资料保存。心理辅导员每月定期进行心理辅导的交流与分析,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宣传:今年为了加大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增加了三块宣传阵地。一块是利用每周二的谈话课时间开设“你心我知”的专题广播,到时将播送学生学习上、生活上、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心理问题,案例分析等。 第二块宣传阵地是辅导站与工会结合,利用工会的板报进行这方面的宣传。利用家长会和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有关方面的宣传。第三块是通过学校网站不定期地提供心理辅导方面的信息,接受学生、家长等的咨询。 常规:班主任作好每学期1位学生的个案分析,撰写心理健康教学论文,每学期至少一篇,期末上交。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区举办的相关论文比赛。注重资料

人际关系心理学

人际关系心理学 名词解释 1公平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与1965年提出来的,这样理论旨在社会比较中探讨个人所做的贡献与他所得到的报酬之间如何平衡的一种理论。他侧重于研究公平性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因此,这种理论也称做社会比较理论,是前诉的社会交换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 2认知失调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费思汀格)提出的。主要研究各元素之间的关系。我们总试图使认识彼此之间一致起来,否则就产生认知冲突。解决这个冲突的过程,就是态度改变的过程。 3人际印象:就是在人们记忆中所保留的有关他人的印象。也就是指,认知的主体把有关他人的各种信息中和在一起从而形成对他人的整体印象的过程。 4社会助长作用:指他人在场或与他人一起活动可以促进行为效率的提高。 5利他行为:是一种不期望任何形式报答的、自觉自愿的、有利于他人的行为。 6社会测量法:又称社交测量法,美国心理学家莫雷诺创立的一种用来测量群体成员间人际关系的一种方法。 7登门拜访这种方法认为态度转变必须逐步提出要求,从一个小请求然后向大请求过渡,从而达到彻底改变态度的目的。 8身体语言:既身体的姿势、位置和动作所表现出来的非语言线索,他为我们提供了有关他人的多种有用的信息。 9自我控制:是个人对自身行为和心理的主动掌握,他是人所特有的,以自我意识的发展为基础,以自身为对象的人的高级心理活动。 10旁观者效应:个体对于紧急事态的反应,在单个人时与同其他人在一起时是不同的,由于他人在场,个体会抑制利他行为。 11人际关系:指人与人在相互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心理关系。 12态度:是个体对特定对象(特定的人、观念、情景或事件等)所持有的稳定的心理倾向。这种心理倾向中蕴涵着个体的主观评价,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倾向性。 13通俗心理学:海得认为每一个常人都是心理学家,都有一些关于人类行为因果解释的基本理论,这个理论就叫做通俗心理学。该学说的关键是;确定其他人的稳定的基本心理倾向的能力。 14自我实现:指的是个人潜能获得最充分的发挥。字人际关系方面,是指融洽良好的、积极的人际交往,恰当、完美、令人向往的人际关系。 15遵从:是由于群体成员行为或信念上的改变,这种改变是真实或想象的群体压力的结果。 16人际关系心理学:是在人际关系心理方面的客观事实和规范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知识探讨人际关系心理方面客观规律的心理学分支。 17符号相互作用论:又称象征性交换理论,是一种强调人类生活和行为意义的社会生活理论观,其代表人物是美国学者米德。 18晕轮效应:也称光环效应。指一旦我们对另一个人形成了大体上的印象后,往往会以这种印象相一致的方式去估计他所有的特征和特点19行动者与观察者偏见:指行动者与观察者在归因时存在着区别,这种区别主要在于我们往往会把自己我行为归因与外在的或情景的因素,而把他人的行为归因与内在的原因。 21平均模式:该模式认为,知觉者是通过把所有的单个特质的评估的值平均起来形成的一个总的印象 22去个性化:指出在群体中的个体不是以个人的方式来行动而是融化与群体中,丧失个体可辨别的一种状态。群体中的去个性化程度将会极大的影响群体的遵从程度。 23定型:认为某个特定社会群体的所有成员都拥有同样的某些特质或特点的信念。 24影象管理:试图控制他人对我们所形成的影象的过程。 25定势:观察者以持续一贯,相同的方式知觉不同的人们或事物的心理倾向。 26自我障碍:个体为保护自尊而欲使他人注意存在着可能导致行动失败的外在原因而采取的一种策略。 17时尚:在一定时期内,社会上或一个群体中普遍流行的,被大多数所效仿的生活方式或行为模式。 28心境:持久的、微弱的、非特意性的情绪状态。 29人际吸引;又称人际魅力,指个人间在感情方面相互表现和亲和的对象。 30冲突:个体或群体彼此知觉到对方阻挠或要阻挠自身利益的实现所 1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和安排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和安排本学期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为保障,以学校的工作计划、德育计划为指导,认真贯彻执行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通过多种形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努力创造条件辅助和激励学生健康成长。 一、指导思想: 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教改的重要内涵,国家教委新制定的中小学德育大纲中已明确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中小学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二、具体目标: 1、注重学生心理辅导,做好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做好个案辅导、登记工作。 2、重视心理咨询室的常规建设,努力发挥心理辅导室的作用,进一步在全校做好宣传、发动、普及、教育等工作。 3、重视学生心理团体辅导工作。 4、不断丰富教师的教学策略,有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5、做好家长的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6、充分利用班队会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每学期最少开

设两节以心理健康为内容的主题班队会) 三、内容要求: 1、学习心理与智能发展指导。 (1)帮助学生了解自己,认识自己的潜能,激发其学习的信心。 (2)引导学生形成强烈持久的学习动机。 (3)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学习策略的辅导,包括阅读、记忆、思维、问题解决、自我监控等策略。 (5)特殊时段的学习心理调适。如竞赛前夕、升学考试前夕。 2、情绪、情感、情操教育。 (1)认识情绪的丰富多样性与易变性。学会认识自己与他人的情绪。 (2)掌握控制、表达、发泄情绪的适当方式与合理途径。 (3)学会保持积极心境的方法。 3、坚强意志与承受挫折的教育。 (1)培养坚持不懈、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2)培养学生形成处事果断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控制力。 (4)引导学生正确应对挫折与困难。 4、自我意识、人际交往及性教育。 (1)学会正确认识自己,悦纳自己,尊重自己、相信自己。 (2)学会正常人际交往,与同学、老师、家长良好关系。

2020智慧树,知到《图说人际关系心理》章节测试完整答案

2020 智慧树,知到《图说人际关系心理》 章节测试完整答案 智慧树知到《图说人际关系心理》章节测试答案见 面课:你的世界因我而精彩:激励篇 1 、问题:在第3次见面课中,PPT呈现的文字中,是否有以下陈述?人生之幸,莫过于被人信任。 选项: A: 对 B: 错 答案: 【对】 2 、问题:在第3次见面课中,PPT呈现的文字中,是否有以下陈述?现实生活中不能成为大侠,但在游戏里却可以通过时间、次数的积累和他人的帮助成为绝世英雄。这一点将很多人推进沉迷网游的深渊。 选项: A: 对 B: 错 答案: 【对】 3 、问题:在第3次见面课中,PPT呈现的文字中,是否有以下陈述?如果你跟一个人聊天,那个人一直喋喋不休地说自己的事

情,不在乎别人的感受,这是很让人反感的。 选项: A: 对 B: 错 答案: 【对】 4 、问题:在第3次见面课中,PPT呈现的文字中,是否有以下陈述?世上只有藤缠树,世上哪有树缠藤。 选项: A: 对 B: 错 答案: 【对】 5 、问题:在第3次见面课中,PPT呈现的文字中,是否有以下陈述?碰见美女都会毕恭毕敬,即使不知道是妲己还是昭君。 选项: A: 对 B: 错 答案: 【对】 见面课:招聘:言行藏大道 1 、问题:在第2次见面课中,PPT呈现的文字中,是否有以下陈述?教火鸡爬树,不如请松鼠。 选项:

A: 对 B: 错 答案: 【错】 2 、问题:在第2次见面课中,PPT呈现的文字中,是否有以下陈述?面试官最喜欢怎么样的求职者? 选项: A: 对 B: 错 答案: 【对】 3 、问题:在第2次见面课中,PPT呈现的文字中,是否有以下陈述?自我介绍如何才能更加有吸引力? 选项: A: 对 B: 错 答案: 【对】 4 、问题:在第2次见面课中,PPT呈现的文字中,是否有以下陈述?新颖的回答和诚实质朴的回答,哪个更受考官青睐? 选项: A: 对

人际交往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案

人际交往与大学生心理健康 一、章节名称及学时分配 节次名称学时分配 第一节人际交往概述 1学时 第二节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技巧及原则 1学时 第三节大学生人际关系障碍及调适 1学时 二、授课类别:理论课 三、教学目的及要求: 1、了解人际交往的含义及意义; 2、理解影响人际交往的因素及心理效应; 3、让学生理解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 4、通过学习,学生的人际交往的能力有所提高。 四、教学重、难点:人际交往中的心理效应;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技巧。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问答法 六、教学组织与设计 1、教学过程的组织:列举的实验与实例,深入浅出地把学生带入对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采用师生互动的形式,让学生对本章的重难点有较清晰的认识,在教学过程的组织中特别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 2、讨论、练习、作业的布置与安排: 作业: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如何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要求:要有个人的观点;去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增加信息量;字数在2000字以上;1周完成,严格收交作业时间;严禁抄袭,凡出现相同作业均以0分计算。 3、教具、挂图、多媒体等教学手段的应用。 七、教学内容: 第一节人际交往概述 引入: 故事:天堂与地狱的区别 一个人不知道天堂与地狱的区别,于是他去找上帝,上帝先带他去了地狱,他看到所有人都是面黄肌瘦,但面前都是美食,每个人手里都拿着一双长长的筷子,很多人都在努力吃东西,但太长了,永远都吃不进自己嘴里。上帝又带他去了天堂,结果天堂里的人用着同样的筷子,吃着同样的食物,但是个个都红光满面,欢声笑语,原来他们用长筷子吃饭,吃不到自己嘴里,但两个人可以相互喂饭,也其乐无穷。) 这个故事包含了人际交往方面的什么寓意呢—→人际交往的重要性:积极的人际关系

2017年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2017年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心理素质是人的素质的核心,是未来人才素质中一项重要内容,学校教育中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发展,离不开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应有的内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青少年学生全面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当代社会各种心理压力和处理心理危机的能力,以应对未来社会日益激烈的竞争和挑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步入科学化、规范化和专业化的轨道,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也是夯实德育工作基础,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 根据教育局的指导精神,本学期我片区的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如下: 1、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与知识 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行为,影响到学生身心的发展与成长,最终影响到教育的成败。教师的一言一行,比父母对子女更有深刻的影响。如果教师的心理不健康,必然污染整个教育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严重损害。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建筑在教师的人格的基础上的,教师的心理健康对于学生的影响,要比其他因素的影响都来得大。美国心理学家鲍德温研究了73位教师与1000位学生的相互关系后得出结论:一个情绪不稳定的教师很容易扰动其学生的情绪,而一个情绪稳定的教师,也会使其学生的情绪趋向于稳定。因此普及心理咨询知识,有利于教师正确认识自己,调控自身情绪,积极对待工作,最终

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 2、落实《心理哺育》课程的教学。 课程由各班的班主任承担实施。本学期周五的“生命/班队”课中安排4节活动课。 3、心理健康教育有机渗透到学科教学。 学习活动是学生所有活动中的主导活动,也是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来源之一。成绩与期望值之间的差距引起的无能感,长期学业失败造成的自尊心低落,过分强调竞争的学习环境给学生造成的紧张与焦虑。事实证明,单靠心理健康教育课要从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是远远不够的,没有解决学科教学这个环节,也就没有从根本上解除学生的心理困扰,更谈不上发展学生的心理潜能了。要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必须把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结合,有机地渗透到学科教学中。 4、建立和完善心理咨询室 心理咨询室作为个别心理咨询的专门场所,它的建立和完善,直接关系到个别辅导的效果。好的心理咨询环境能使来访的学生降低焦虑,消除疑虑,愉悦情绪,达到更好地交流与沟通。 (1)让咨询室成为心理放松室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绪问题,这些情绪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调适,将会形成累加效应,最后导致心理崩溃。心理放松室就是学生宣泄不良情绪,降低焦虑,寻找心理平衡的场所。采用温馨的颜色、使人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人际交往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人际交往 ★奇妙的第十名现象 ★卡耐基公式:成功=15%的专业能力+85%的人际协调能力 内容:一、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 二、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状况 三、人际交往的功能与原则 四、调适并优化人际关系 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由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心理成分构成。 社会角色关系与人际情感关系 社会角色关系:遵循社会现实原则 人际情感关系:遵循人的情感心理规律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种相互之间不需要委曲求全,而是真实的、接纳的、坦白的、信赖的,容许有不同意见、不同看法,没有害怕与恐惧的深度关系。 人际关系发展的阶段 定向阶段 情感探索阶段 感情交流阶段

稳定交往阶段 人际吸引因素 人际吸引是人际交往、人际关系的基础 (1)外貌 (2)相似性(一致性) (3)需要互补 (4)好的个性品质 (5)相互性(对等性) (6)熟悉性(邻近性) 人际吸引因素 吸引人的个人特质:外貌吸引力 ?斯尼德的实验:外貌影响对方的交往愿望?卡利克的实验:整容后更被人喜欢 ?苏德诺的研究:外貌的影响 ?埃弗兰的实验:体貌影响有罪判断 ?爱泼斯坦的实验: 整洁的体貌更为人喜欢?结论:外貌与交往关系密切 交往心理效应 ?(1)首因效应 ?(2)近因效应

?(3)光环效应 ?(4)投射效应 ?(5)刻板效应 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首因效应又称第一印象,是指初次对人产生的知觉印象往往最为鲜明和深刻,并对以后的认识产生较大的影响。 光环效应 光环效应又称晕轮效应,是指人们仅仅依据某人身上一种或几种特征概括他在其他方面一些未曾被了解的人格特征的心理倾向。 “一俊遮千丑”、“一好百好”。 投射效应 投射效应是在人际认知过程中,人们常常假设他人与自己具有相同的属性、爱好或倾向等,常常认为别人理所当然地知道自己心中的想法。认为别人和自己一样有着相同的好恶、相似的观点 刻板印象 对一群人的特征或动机加以概括,把概括得出的群体的特征归属于团体的每一个人,认为他们每人都具有这种特征,而无视团体成员中的个体差异。

第一篇 人际关系心理学(复习)

人际关系心理学讲授提纲(部分)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人际关系心理学的概念 (一)什么是人际关系 1、人际关系的理解: 从狭义看,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与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直接的心理关系。 它反映了个人或群体满足其社会需要的心理状态,它的发展变化决定于双方社会需要满足的程度。 结论: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心理关系。 解释: 第一,人际关系主要注意人与人在相互交往过程中心理关系的亲密性、融洽性和协调性的程度。 第二,人际关系是由一系列心理成分构成的。它既有认知成分,情感成分,也有行为成分。 第三,人际关系是在彼此交往的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积极地进行交往,是建立、巩固和发展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条件。 2、人际关系包含成分: 一是认知成分,反映个体对人际关系状况的认知和理解,是人际知觉的结果,是理性条件; 二是情感成分,是对交往的评价态度,是关系双方在情感上满意的程度和亲疏关系,是人际关系的基础; 三是行为成分,是双方实际交往的外在表现和结果,即能表现个性的一切外在行为。 (二)什么是人际关系心理学 人际关系心理学是运用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知识探讨人际关系心理方面客观规律的心理科学分支。 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人与人关系的各种社会心理现象,包括魅力、遵从、侵犯和亲社会行为、社会交换、社会比较、社会纠葛和社会的相互作用、协作和竞争、公平和公正等。 研究范围: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二、人际关系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一)人际关系心理学的性质 人际关系心理学是一门关于行为的科学,是一门综合性、边缘性学科。 (二)人际关系心理学产生的背景和过程 人际关系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是社会现实需要的结果,也是现代社会节奏加快、社会变化加剧对心理学提出的必然要求。 第二节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 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形成和发展,既包括正向的发展(人际关系的优化),也包括负向的发展(人际关系的恶化)。 一、人际关系的发展过程 (一)良好人际关系的发展过程 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一、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达到以下标准 1、要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班级工作计划。 2、要有专项经费、有专人负责,成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组,并配备一定比例的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3、要有课时计划(含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班、团队会活动等)。 4、设有心理咨询室及相关设施,并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坚持开展心理辅导工作。 5、对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班主任及德育干部等应有系统的培训和进修计划。 6、制定并实施相应的考评方法。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领导 学校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德育工作体系,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做为增强德育实效性和针对性的重要突破口。 学校根据本校实际情况,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制定符合本校的发展规划和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成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组,研讨、指导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做到有分管领导,有专兼职辅导教师。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及基本原则 (三)自我调适。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帮助其树立信心,获得积极的自我认同感。要让他们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意志。

(四)青春期心理。要让学生了解青春期身心发展特征、卫生常识,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异性交往,培养正确的恋爱观、婚姻观等。 (五)生活和社会适应(包括职业指导)。要培养学生具有主动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的能力,提高抗挫折的心态和能力,在各种 意外环境下学生能够自我保护。同时要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指导,增 强对预期生活方式或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教育工作,除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外,还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目标性原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促进学生健 康发展,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培养学生的优良心理品质,提高学 生的生存、适应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潜能。围绕这些目标,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有人生观与价值观教育、人格培养、 情绪情感训练、意志力的培养、自我觉察与认识、生存训练、潜能 开发等。 5、主动性原则。心理健康教育要采取积极主动的方式,把它做 为一种预防性教育,而不是一种补救式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帮 助他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保持积极向上的情绪和朝气蓬勃的精神 气质,排解厌学、自卑、恐惧、焦虑等消极情绪和困惑,真正做到 防微杜渐。 (二)心理健康教育应渗透到学校教育中的方方面面,在学科教学、班主任工作、班(团队)会活动中,都应注重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引导 和培养,充分实现“全面渗透、全程开展、全员参与”这是心理健 康教育的根本途径。 (三)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各科教学要有意识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让学生学会学习,热爱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 方法。 (四)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把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作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切入口,每两周上一节,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班(团队)会活动课进行; 也可结合选修课进行,把传授心理知识富于活动之中,在活动中注

人际关系心理学复习20053482038253

人际关系心理学复习 人际关系:指人与人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心理关系。 人际关系属于社会心理学的范畴,主要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人际关系包含三种成分: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成分。 人际关系心理学:是在人际关系心理方面的客观事实和规范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知识探讨人际关系方面客观规律的心理学分支。 人际关系心理学的性质:是一门关于行动的科学。更为重要的是,人际关系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综合性、边缘学科。它同哲学、美学、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传播学、教育学科和行为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 人际关系心理学的实践任务: 有效地调整人际关系,正确地处理人际关系,不断地改善人际关系,发展新型人际关系。 社会关系:是人们在共同的物质和精神活动过程中所结成的相互关系的总称。 社会网络层次:生产关系,各种具体的社会关系,心理关系。 人际关系和客观社会关系是同时产生的,人际关系一开始就受到社会关系的制约影响,社会关系存在于人际关系中。 人际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产物。 人际关系研究的必要性: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群体的凝聚力。有利于形成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提高人的素质和促进个体的发展。 人际关系的发展过程 注意阶段:由零接触过渡过单向注意或双向注意的定向阶段。 接触阶段:由注意逐渐向情感、情感沟通的轻度心理卷入阶段转向,此时开始建立初步的心理联系。 融合阶段:由接触而导致情感联系不断加强,心理卷入程度不断扩大,进入稳定交往阶段。 人际关系恶化的过程:朱迪·C·皮尔逊《如何交际》 冷漠阶段、疏远阶段、终止阶段。 人际关系行为模式(莱维特) 圆形传递:优点是提高全体成员的士气,调动他们的积极,使群体中各个成员都能产生满意感,群策群力解决面临的复杂问题。缺点是解决问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指导思想: 坚持以教育部的《关于增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兰州市中小学校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意见》的重要文件为指导,充分发挥兰州教育资源优势,立足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实际,扎实展开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动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和整体素质的全面提升。 具体目标: 1.面向全体学生,展开预防性和发展性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心理健康意识,提升自我发展的水平,维护和促动心理和谐。 2.建立学生心理健康监控网络,即时发现有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咨询与辅导,减少因心理因素引起的危害行为发生;对于极少数有较重心理疾病的学生,能即时识别和转介。 3.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教育的全过程。 主要工作: 一、增强领导,分工合作。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由分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主抓,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实施,学校心理咨询室落实,各班班主任配合。班主任抓好每班个案的辅导,注重特殊学生,经常找这些学生谈心,跟他们实行心理沟通。在班内展开心理团队辅导。班主任上好隔周一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学校心理咨询室由专门老师负责,热情接待来访学生。

二、整合资源,凝聚合力。 1.创设符合心理健康教育所要求的物质环境、人际环境。努力营造和谐的群体心理氛围,使学生在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中,耳濡目染、2.开设好健康教育课。以年级组为单位,老师们组织起来探讨和设计符合各年龄段学生身心特点的方案,并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随机应变,采取恰当的教学手段,使健康教育课更贴近学生,从而有效促动学生的身心健康。活动后写有一定质量的反思。 3.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扎扎实实推动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是师生沟通的一个重要场所。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将是我校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主渠道。在课堂上,师生之间无时不在实行情感的交流和心灵的沟通。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因素,通过巧妙的设计,通过组织各种活动,使师生之间达到共鸣和合声,实实在在推动心理健康教育。这样对学生的影响将是长远的。 4.丰富校园文化、通过各种喜闻乐见的活动来推动心理健康教育。 通过展开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学生搭建表现才华的舞台,调节学生的身心,释放学生的潜能,并通过各种竞赛,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奋勇拼搏的精神等,这些,都将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5.利用学校各种设施,推动心理健康教育。 利用好学校的各种现代化设施,通过黑板报、宣传橱窗、广播、红领巾电视台、国旗下讲话、校园网等宣传途径对学生实行心理健康教育,

人际关系心理学自考试题 (21)

. 浙江省2005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人际关系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6050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符号相互作用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学者,其思想由他学生整理成 一书。 2.人际特质理论的代表人物修茨认为人们有三种不同类型的需要,即包容的需要、 和。 3.态度形成和发展的理论有功能理论、和。 4.影响自我表现的主要因素有情景因素,和。 5.相应推论理论由和于1956年提出的。 6.贝姆于年提出了理论。 7.群体理论注重于群体施加于个人身上的压力,代表人物是和 等人。 8.与利他行为有关的社会规范主要有和。 9.相等理论属于的变式,该理论认为人们往往是以代价和 的相等来衡量人际关系的。 10.研究合作与冲突的情景类型有二种,即和。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 题1分,共10分) 1.需要层次论属人际关系理论中的( )。 A.人际特质理论 B.人际激励理论 C.人际交往理论 D.期望理论 2.“睡眠者效应”是指沟通的说服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而( )。 A.增强 B.减弱 C.不变 D.波动 3.教师期望导致学生行为的改变,这是印象形成中( )所致的结果。 A.晕轮效应 B.定型 C.新近效应 D.自我实现预言 4.在实体的特异性和一致性低,而一贯性高这种条件下,我们更可能把一个人的行为归于( )。 A.外在原因 B.偶然环境 C.内在原因 D.情景因素 5.在沙赫特和辛格的实验中,最为愤怒存在于( )条件中。 A.肾上腺素—告知—愤怒 B.肾上腺素—忽略—愤怒 C.安慰剂—愤怒 D.肾上腺素—忽略—欣快 6.自我控制属于自我结构中的( )成份。 A.认知 B.情感 C.评价 D.意志 7.智力较差,较多自卑感的人容易遵从,这是( )的观点。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2如何处理人际关系

河蓬九年制学校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如何处理人际关系 李桂珍 2016年9月20日 各位同学: 你们好!作为小学生,我们每个人也都有着自己的烦恼。今天我讲的主要内容是:我们怎么处理日渐麻烦的人际关系? 所谓人际交往就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一定方式进行接触,从而在心理上和行为上发生相互影响的过程。在交往的基础上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称为人际关系。我们学生的人际交往对象主要是三类:朋友和同学、老师以及父母。 我们小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主要有这样几点: 1、友谊占着十分重要和特殊的地位。朋友之间的情谊为友谊,它是建立在理想、兴趣、爱好等一致和互相依恋基础上的一种感情关系。研究表面,儿童时期情感上最依恋的是父母,朋友则处于相对次要的地位。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情感依恋便逐步有父母转向了朋友,并日益得以确定和加强。有研究表明,大多数人都认为自己结交朋友最多是在学生时期。 2、小团体现象突出。由于空间上容易接近、年龄相当、品行相同等因素的影响,大多数学生都加入到非正式的小团体中。这些小团体一般由3-9人组成,其成员相互间有高度的忠诚感,在行为方面也有很大的约束力。 3、易与父母产生隔阂。不少学生都觉得与父母难以沟通,有话宁可与朋友讲,也不愿对父母说。无论在价值观念、交友方式、生活习惯,乃至着装打扮等方面,都容易与父母产生摩擦,不断加剧与父母间的心理隔阂。 总之,由于自我意识、独立欲望、自尊心都明显增强,小学生渴望人际交往的同时,有容易出现闭锁、防御、自卑、“娇骄二气”等交往心理障碍,应该注意加以克服。 那么我们知道了自己的问题所在,到底该怎么与人交往呢?哪些人更受欢迎呢?

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在一个群体中的人交往的形式可以分出这么几个类型:⑴小团体,指二三个或四五个交往甚密、义气相投的同学,且具有一定的排他性,指的就是不欢迎其他同学的参与,不大与其他同学接近。⑵人缘型,就是在班级中最受欢迎的人⑶嫌弃型,就是班级中最不受欢迎的人⑷首领,是指在一些活动中自然涌现出的能担负领导这些活动的同学。⑸孤独者,就是很少与他人来往,他人也很少与其交往的人⑹互拒者,指相互怀有敌意或歧视的同学。 人缘型是班上的明星,令人羡慕。他们在班上有融洽的人际关系,受到大家的重视和赞美,因而具有较高的安全感和自信心。应该说,内心里每个同学都希望自己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也就是“得人缘”,但是不少同学对此在认识上存在误区,如有的人以为人缘就是会拉关系,有的视为哥儿们义气,还有的觉得是讨好卖乖,等等。其实,研究表明,人缘型的学生之所以受同学欢迎,是由于他们有受人喜欢的个性品质: 1.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对人一视同仁,富有同情心; 2.热心班级体的活动,对工作非常可靠和负责任; 3.待人真诚,乐于助人; 4.重视自己的独立性,且具有谦逊的品质; 5.有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 6.有审美的眼光和幽默感; 7.有动人的仪表。 可见,人缘不是刻意追求的来的,而是对一个人优良的个性品质的回报。 希望自己有好人缘的同学,不妨多从加强个人修养上面做文章。 这是同学之间人际交往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下面是与老师该如何交往,毕竟学校是由老师和学生组成的,我们学习的过程中总是有老师的参与,与老师相处如何,对学习好坏、校园生活有着直接的影响。

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范文汇总六篇

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范文汇总六篇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篇1 一、指导思想: 面对高速发展的21世纪,人类将面临激烈的国际竞争和严峻挑战,人的一切财富、智慧、成就和幸福都来源于人的心理健康。心理素质将是21世纪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素质。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要求学校:“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二、现状: 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规模和普及率上都达到了一定层次,为心理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根据目前的具体情况,我们下一步的计划是围绕着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设施,提供教师素质,增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功能,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的中心,努力完成建立适应学生发展需要的多层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的任务进行的。 三、工作打算: 根据这一任务,本学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完成以下具体工作: (一)促进学校心理辅导室标准化建设

建议学校划拨部分资金用于完善学校心理辅导室设施用途,增强辅导室的服务功能:基本完善中心的硬件设施,使之具备心理教育指导、咨询、辅导服务以及相关功能,并建立心理健康辅导咨询热线、网络辅导咨询信箱,定期针对学生、家长、教师开设个别辅导和心理教育活动。 1、设学校心理辅导热线:利用此项资金购置录音电话,安装直线电话,建立定期对外开放的心理辅导热线,为学生、家长和社区服务。 2、开设网络心理辅导信箱:利用该资金购置联网设施、开辟网上论坛、开设电子信箱,定期回复心理咨询邮件。 3、制作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网页,并且使之与学校网站联网,及时发布学校心理教育信息。 4、完善心理辅导室硬件设施:购置必要的心理仪器、活动器材、测试软件、测试量表和参考书籍等。美化咨询室,营造和谐、优美的咨询环境。软件方面,完善咨询制度和档案管理,继续坚持周五值班制,实行专题咨询和随意咨询、当面咨询和书信咨询相结合。 5、进一步修缮心理教室的投影、音响设施。 (二)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心理教师素质 1、参加每年的“健康杯”心理健康教育征文活动。 2、做好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工作。 3、在校开辟专栏并充分利用学校的宣传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与宣传,扩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引导师生正确认识,

《人际关系心理学》选择题 已看

《人际关系心理学》选择题 第一章绪论 1、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的“心理学之父”是(A)。 A、冯特 B、梅奥 C、莱维特 D、勒温 2、下列不属于人际关系心理成分的是(D ) A、认知成分 B、情感成分 C、行为成分 D、意志成分 3、人际关系的分类按照需求的性质,可以分为哪两类?(B ) A、支配性关系和平等性关系 B、情感关系和工具性关系 C、吸引性关系和排斥性关系 D、长期性关系和临时性关系 4、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始于(B ) A、19世纪末 B、20世纪20年代 C、1933 D、20世纪60年代 5、提出认知不协调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D ) A、骊斯洛 B、弗罗德 C、亚当斯 D、费斯汀格 6、心理学家亚当斯提出的人际关系心理学流派是(D ) A、象征性交往理论 B、群体动力学 C、社会互动理论 D、公平理论 7、在诸多学科中。人际关系心理学和哪门学科的联系最密切?(C ) A、社会学 B、行为科学 C、社会心理学 D、人类学 8、人际关系心理学研究的实践任务中最根本的任务是(D )。 A、正确地处理人际关系 B、有效地调整人际关系 C、不断地改善人际关系 D、发展新型有人际关系 9、在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过程中,由注意逐渐向情感探索、情感沟通的轻度心理卷入阶段转向的阶段是( B )。 A、注意阶段 B、接触阶段 C、融入阶段 D、终止阶段 10、零接触状态是指人际关系恶化的(B ) A、冷漠阶段 B、疏远阶段 C、终止阶段 D、分离阶段 第二章人际关系的研究、理论和方法 1、要提高解决问题的速度和正确性,最好就采用的人际沟通模式是(B )。 A、圆形传递 B、轮式传递C链式传递D、Y式传递 2、以一个成员或信息为中心,向四面八方传递的人际沟通模式是( B )。 A、圆形传递 B、轮式传递C链式传递D、Y式传递 3、把信息有选择地告诉自己的朋友或有关的人的藤式沟通模式是( B )。 A、单线型 B、集中型 C、偶然型 D、流言型 4、在非正式群体中,一个人主动将信息传播给所有与他接触交往的人的人际交往模式是(D)。 A、单线型 B、集中型 C、偶然型 D、流言型 5、谣言的产生采用的人际沟通模式通常是(D )。 A、单线型 B、集中型 C、偶然型 D、流言型 6、参加比赛中的对手之间形成的人际关系是属于( C )的人际关系。 A、生活型 B、劳动型 C、活动型 D、学习型 7、提出需要层次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 )。 A、马斯洛 B、弗罗德 C、亚当斯 D、费斯汀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