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人睡眠质量和心理健康关系

现代人睡眠质量和心理健康关系

现代人睡眠质量和心理健康关系
现代人睡眠质量和心理健康关系

现代人睡眠质量和心理健康关系

您好,我们正在进行一项关于现代人的调查,想邀请您用几分钟时间帮忙填答这份问卷。本问卷实行匿名制,所有数据只用于统计分析,请您放心填写。题目选项无对错之分,请您按自已的的实际情况填写。谢谢您的帮助。

您的性别是:

您的年龄是:

以下几道题是填空题,按您真实情况作答即可

1. 近1个月,晚上上床睡觉通常是点钟。

2. 近1个月,从上床到入睡通常需要分钟。

3. 近1个月,通常早上点起床.

4. 近1个月,每夜通常实际睡眠小时(不等于卧床时间)

在下列问题中最符合您的选项中画“√”。

近五个月因下列情况影响睡眠而烦恼。

5、a. 入睡困难(30分钟内不能人睡

○无○一周小于一次○一周一到二次○一周三次以上

5.b. 夜间易醒或早醒

○无○一周小于一次○一周一到二次○一周三次以上

5.c. 夜间去厕所

○无○一周小于一次○一周一到二次○一周三次以上

5.d. 呼吸不畅

○无○一周小于一次○一周一到二次○一周三次以上5.e. 咳嗽或鼾声高

○无○一周小于一次○一周一到二次○一周三次以上5.f. 感觉冷

○无○一周小于一次○一周一到二次○一周三次以上5.g. 感觉热

○无○一周小于一次○一周一到二次○一周三次以上5.h. 做恶梦

○无○一周小于一次○一周一到二次○一周三次以上5.i .疼痛不适

○无○一周小于一次○一周一到二次○一周三次以上5.j. 其他影响睡眠的事情

○无○一周小于一次○一周一到二次○一周三次以上6. 近1个月,总的来说,您认为自己的睡眠质量○很好○较好○较差○很差

7. 近1个月,您用药物催眠的情况

○无○一周小于一次○一周一到二次○一周三次以上8. 近1个月,您常感到困倦吗

○无○一周小于一次○一周一到二次○一周三次以上

9. 近1个月,您做事情的精力不足吗

○没有○偶尔有○有时有○经常有

以下表格中列出了有些人可能有的病痛或问题,请仔细阅读每一条,然后根据最近一星期以内(或过去)以下问题影响你,或是你感到痛苦的程度,选择最适合的一项画“√”。

1. 头痛。

○从无○轻度○中度○偏重○严重

2. 神经过敏,心中不踏实。

○从无○轻度○中度○偏重○严重

3. 头脑中有不必要的想法或字句盘旋。

○从无○轻度○中度○偏重○严重

4. 头晕和昏倒。

○从无○轻度○中度○偏重○严重

5. 对异性的兴趣减退。

○从无○轻度○中度○偏重○严重

6. 对旁人责备求全。

○从无○轻度○中度○偏重○严重

7. 感到别人能控制您的思想。

○从无○轻度○中度○偏重○严重

8. 责怪别人制造麻烦。

○从无○轻度○中度○偏重○严重

9. 忘记性大。

○从无○轻度○中度○偏重○严重

10. 担心自己的衣饰整齐及仪态的端正。

○从无○轻度○中度○偏重○严重

11. 容易烦恼和激动。

○从无○轻度○中度○偏重○严重

12. 胸痛。

○从无○轻度○中度○偏重○严重

13. 害怕空旷的场所或街道。

○从无○轻度○中度○偏重○严重

14. 感到自己的精力下降,活动减慢。

○从无○轻度○中度○偏重○严重15. 想结束自己的生命。

○从无○轻度○中度○偏重○严重16. 听到旁人听不到的声音。○从无○轻度○中度○偏重○严重17. 发抖。

○从无○轻度○中度○偏重○严重18. 感到大多数人都不可信任。○从无○轻度○中度○偏重○严重19. 胃口不好。

○从无○轻度○中度○偏重○严重20. 容易哭泣。

○从无○轻度○中度○偏重○严重21. 同异性相处时感到害羞不自在。

○从无○轻度○中度○偏重○严重22. 感到受骗、中了圈套或有人想抓住您。○从无○轻度○中度○偏重○严重23. 无缘无故地突然感到害怕。

○从无○轻度○中度○偏重○严重24. 自己不能控制地发脾气。

○从无○轻度○中度○偏重○严重25. 怕单独出门。

○从无○轻度○中度○偏重○严重26. 经常责怪自己。

○从无○轻度○中度○偏重○严重27. 腰痛。

○从无○轻度○中度○偏重○严重28. 感到难以完成任务。

○从无○轻度○中度○偏重○严重29. 感到孤独。

○从无○轻度○中度○偏重○严重30. 感到苦闷。

○从无○轻度○中度○偏重○严重31. 过分担忧。

○从无○轻度○中度○偏重○严重

32. 对事物不感兴趣。

○从无○轻度○中度○偏重○严重33. 感到害怕。

○从无○轻度○中度○偏重○严重34. 我的感情容易受到伤害。

○从无○轻度○中度○偏重○严重35. 旁人能知道您的私下想法。

○从无○轻度○中度○偏重○严重36. 感到别人不理解您不同情您。

○从无○轻度○中度○偏重○严重37. 感到人们对您不友好,不喜欢您。

○从无○轻度○中度○偏重○严重38. 做事必须做得很慢以保证做得正确。

○从无○轻度○中度○偏重○严重39. 心跳得很厉害。

○从无○轻度○中度○偏重○严重40. 恶心或胃部不舒服。

○从无○轻度○中度○偏重○严重41. 感到比不上他人。

○从无○轻度○中度○偏重○严重42. 肌肉酸痛。

○从无○轻度○中度○偏重○严重43. 感到有人在监视您谈论您。

○从无○轻度○中度○偏重○严重44. 难以入睡。

○从无○轻度○中度○偏重○严重45. 做事必须反复检查。

○从无○轻度○中度○偏重○严重46. 难以作出决定。

○从无○轻度○中度○偏重○严重47. 怕乘电车、公共汽车、地铁或火车。

○从无○轻度○中度○偏重○严重48. 呼吸有困难。

○从无○轻度○中度○偏重○严重49. 一阵阵发冷或发热。

○从无○轻度○中度○偏重○严重50. 因为感到害怕而避开某些东西、场合或活动。○从无○轻度○中度○偏重○严重51. 脑子变空了。

○从无○轻度○中度○偏重○严重52. 身体发麻或刺痛。

○从无○轻度○中度○偏重○严重53. 喉咙有梗塞感。

○从无○轻度○中度○偏重○严重54. 感到没有前途没有希望。

○从无○轻度○中度○偏重○严重55. 不能集中注意。

○从无○轻度○中度○偏重○严重56. 感到身体的某一部分软弱无力。

○从无○轻度○中度○偏重○严重57. 感到紧张或容易紧张。

○从无○轻度○中度○偏重○严重58. 感到手或脚发重。

○从无○轻度○中度○偏重○严重59. 想到死亡的事。

○从无○轻度○中度○偏重○严重60. 吃得太多。

○从无○轻度○中度○偏重○严重61. 当别人看着您或谈论您时感到不自在。

○从无○轻度○中度○偏重○严重62. 有一些不属于您自己的想法。

○从无○轻度○中度○偏重○严重63. 有想打人或伤害他人的冲动。

○从无○轻度○中度○偏重○严重64. 醒得太早。

○从无○轻度○中度○偏重○严重65. 必须反复洗手、点数目或触摸某些东西○从无○轻度○中度○偏重○严重66. 睡得不稳不深。

○从无○轻度○中度○偏重○严重

67.有想摔坏或破坏东西的冲动。○从无○轻度○中度○偏重○严重 68.有一些别人没有的想法或念头。○从无○轻度○中度○偏重○严重 69.感到对别人神经过敏。○从无○轻度○中度○偏重○严重 70.在商店或电影院等人多的地方感到不自在。○从无○轻度○中度○偏重○严重 71.感到任何事情都很困难。○从无○轻度○中度○偏重○严重 72.一阵阵恐惧或惊恐。○从无○轻度○中度○偏重○严重 73.感到在公共场合吃东西很不舒服。○从无○轻度○中度○偏重○严重 74.经常与人争论。○从无○轻度○中度○偏重○严重 75.单独一人时神经很紧张。○从无○轻度○中度○偏重○严重 76.别人对您的成绩没有作出恰当的评价。○从无○轻度○中度○偏重○严重 77.即使和别人在一起也感到孤单。○从无○轻度○中度○偏重○严重 78.感到坐立不安心神不定。○从无○轻度○中度○偏重○严重 79.感到自己没有什么价值。○从无○轻度○中度○偏重○严重 80.感到熟悉的东西变成陌生或不象是真的。○从无○轻度○中度○偏重○严重 81.大叫或摔东西。○从无○轻度○中度○偏重○严重

82.害怕会在公共场合昏倒。○从无○轻度○中度○偏重○严重 83.感到别人想占您的便宜。○从无○轻度○中度○偏重○严重 84.为一些有关“性”的想法而很苦恼。 6

○从无○轻度○中度○偏重○严重 85.您认为应该因为自己的过错而受到惩罚。○从无○轻度○中度○偏重○严重 86.感到要赶快把事情做完。○从无○轻度○中度○偏重○严重 87.感到自己的身体有严重问题。○从无○轻度○中度○偏重○严重 88.从未感到和其他人很亲近。○从无○轻度○中度○偏重○严重 89.感到自己有罪。○从无○轻度○中度○偏重○严重 90.感到自己的脑子有毛病○从无○轻度○中度○偏重○严重 7

第八章人际交往与心理健康

第八章人际交往与心理健康 心理学家认为,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在于人际关系的适应。良好的人际关系使人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给人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促进身心健康;不良的人际关系使人感到压抑和紧张,承受孤独与寂寞,身心健康就受到损害。为了健康、愉快,为了事业成功,为了个性完善,为了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也为了在日后的工作生活中成长进步,当代大学生要学会与他人相处,建立并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这就必须了解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的含义、特点及类型,掌握人际交往的原则,并克服人际交往中的障碍,学习一些优化人际关系的技巧。 一、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人们在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关系,这是人们彼此相互影响而形成的一种心理上和社会上的联系。人际关系是静态表述,人际交往是动态表述。人际关系有哪些特点和类型,当代大学生中的人际关系状况如何,我们为什么要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是我们学会与他人相处首先要了解的问题。 1.人际关系的特点及类型 人际关系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人际关系包括社会中所有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关系的一切方面,包括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法律关系、文化关系、心理关系等。显然,我们的人际交往团体心理辅导中所指的人际关系不是这种从社会学角度进行概括的广义概念,而是从心理学角度概括的狭义定义。狭义的人际关系指人们为了满足某种需要,通过交往形成的彼此之间比较稳定的直接的心理关系,它主要表现在人与人之间交往过程中关系的深度、亲密性、融洽性、协调性等心理方面联系的程度。人际关系是对这种心理关系的静态描述,而人际交往则是对这种心理关系的动态描述。人们只有通过人际交往才能建立各种不同的人际关系,而人际关系的好坏反映着人们心理差距的大小,它又是从人际交往过程中反映出来的。 人际关系由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心理成分构成。认知是人际关系的前提条件、基础。大学生相互交往是双方作为信息对象的相互作用,并引起相互间的感知、理解、判断和评价,形成一定的认知结果。情感因素在这种认知结果的基础上发生的主体的积极或消极的情绪状态和体验、情绪的敏感性、对人际关系的满足程度等。在人际关系中,认知起到了唤起情感、控制和改变情感的作用,对人际关系起着调节作用。情感是人际关系的重要调节因素。行为成分是交往双方外显的行为表现,如语言、眼神、手势、举止、风度、表情等表现个性和传达信息的行为要素,它是建立和发展人际关系的交往手段与形式。认知、情感和行为是人际关系中三个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心理因素。一般来说,由于人际关系不同,对人的认知和理解、情绪体验以及各种行为会有所不同,而它们反过来又会影响到彼此的人际关系。而且在不同的人际关系形成中,它们所占的比重是不同的,例如,在家庭关系中情感的成分特别突出,在工作群体中认识成分较为主要,而在各项服务性行业中的人际关系中动作成分则起着最为重要的作用。人际关系的三种心理成分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而其中情绪的成分即对人的亲近、喜爱、相互间的吸引力的大小是人际关系的突出特征。 人际关系以人们的需要为基础。需要是建立人际关系的动力,人际关系主要反映了人

第九课 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的关系

第九课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的关系 1.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八年级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是心理最困惑的时期,让他们能多了解一些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的知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教学内容分析:在体育课程标准中,为了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五大学习领域目标中设立了心理健康学习领域,以发挥体育的多功能性,在初中阶段侧重于使学生了解和体验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初步学习用体育活动的方法改善心理状态。 3教学目标: 1) 了解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认识身心发展的关系,树立正确的健康观。 2)了解身心健康的关系。 3)了解体育运动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4.教学难点分析: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的区别 5.教学课时:一课时 6.教学过程: 体育与健康课程理论课教案 课题: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的关系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认识身心发展的关系,树立正确的健康观。 2.了解身心健康的关系。 3.了解体育运动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二、教学难点 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的区别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1.提问与讨论式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讲授与展示图表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 四、板书设计

1.题目用红色笔写出 2.小标题用白色笔写出 3.板书要写清楚 五、教学内容与程序 (一)什么是真正的健康? 一提到“健康”,很多同学便会脱口而出:“身体没病就是健康呗。”其实这种理解是不 全面的,真正的健康是指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各方面的都处于良好的状态。健康至少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身体(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良好。 (二)身心之间的关系 1.身体不健康对心理有影响 当我们身体健康时,就能够愉快的生活;反之,会引起心理或行为的变化。例如心脏病人常常惶惶不安;癌症病人会感到生活无乐趣,甚至产生死亡将临的恐惧。 2. 心理状态会影响身体健康吗? 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充分说明了心理对生理的影响。当人心理状态良好时,就会食欲旺盛、精力充沛,使有机体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学习效率提高。当代医学、心理学研究表明:不良的心理状态可以引发一系列劣性生理机能的改变,因而导致失眠、便秘、消化不良、心绞痛、心率失常和月经失调等症状的产生。最新研究还发现:65%病人的疾病与社会逆境引起的压抑有关,35%的病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情绪不好引起的。 总之,心理和身体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二者互相制约,互相影响。 (三)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具体表现 1.有焦虑倾向学生的表现是总感到莫名的紧张、坐立不安、心神不定、心里烦躁、不踏实。 2.有适应不良问题的学生表现为不喜欢学校的课外活动,对学校生活不适应。这些在高一和初一学生身上表现得特别明显,因此学校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帮助学生克服不适应性。 3.有情绪不稳定问题的学生比例仅次于学习压力感,其表现是心情时好时坏,学习劲头时高时低,对父母、老师一会儿亲近、一会儿疏远。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学生心灵成长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学生心灵成长 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 分。心理健康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在坚持“德育领先,五育并举” 办学思路的历程中,在学习贯彻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基础上,结合我校的实际,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借此机会将我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做法和思考,与兄弟学校进行交流。 一、学习《纲要》,统一认识,关注学生心灵成长 我校充分利用每周一次的教师例会、年级班主任和每两周一次的教师学习工作会议,组织学校全体教师认真学习《纲要》,吃透精神,统一思想,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通过学习增强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我们认为,《纲要》明确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目标、对象,规划了不同年龄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方法和途径,对于我们把握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科学有序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依据,指明了方向。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性、鲜明的针对性、切实的操作性。

为了有效地做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我们还结合学习对学校、教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状况进行了分析:学校多年来牢固树立“德育领先,五育并举”的办学理念,突出以“五爱”教育为重点,以养成教育为基础,以教学生做人为核心,确定了“播种、培育、收获、提高”的德育工作思路,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同时也造就了一支敬业爱岗、乐于奉献且热心德育工作的教师队伍,学校的“三风”建设和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当然也应该承认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思想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多元文化思潮冲击着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诸如独生子女问题、留守儿童问题,特别是在学生身上普遍存在的环境适应、同伴交往、情绪情感、行为表现、个性问题以及趋势越来越严重的学习困难综合症等诸多方面的问题,都深切地让家庭和学校感受到要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迫切性。 通过学习、分析,我认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针对小学生身心发展及现状,确定符合学生实际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路一一全面规划,分层推进,面向全体,点面结合,育心活动,贯穿始终,家校牵手,整体促进。在此基础上学校完善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将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学生心灵成长学 校整体工作的列入议事议程,建立了校长室、德育组和年级组长组成的领导小组。每学期将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学校工作计划之中,年级组及班主任工作计划中也将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重要的内容和工作来抓落实,以确保该项教育落在实处。同时学校还加大了对教师队伍的培训工作,以建立一支勤于钻研、乐于奉献的师资队伍。我校在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注意充分

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健康不只是身体的健康,心理健康同样很重要。心理健康是现代人的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方面。 那么,什么是心理健康? ——个体能够适应发展着的环境,具有完善的个 性特征;且其认知,情绪反应,意志行为处于积极状态,并能保持正常的调控能力。生活实践中,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自觉控制自己,正确对待外界影响,使心理保持平衡协调,就已具备了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 现在人们对心理健康的标准是这样定义的: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行为协调统一,其行为受意识的支配,思想与行为是统一协调的,并有自我控制能力。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与思想相互矛盾,注意力不集中,思想混乱,语言支离破碎,做事杂乱无章,就应该进行心理调节。 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要自信。玫瑰就是玫瑰,莲花就是莲花,只要去看,不要比较。一味的比较最容易动摇我们的心态,改变我们的初衷,而比较的结果,使人不是自卑,就是自傲,总之是流于平庸。一个人一旦没有了自信,就会脱离正常的生活轨道。 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会欣赏。人生不必苛求完

美,只要你拥有一个轻松自我的微笑,只要你拥有一份向上进取的心境,只要你满意于自己的踏实努力,便能够好好地欣赏到别人,别人也能欣赏你。 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要安心。围棋多占一格就胜,缺一格就败。胜败是根据一定的条件决定的。如果沉湎于胜败之词,则必然形成各种精神上的苦恼。“围棋的对手,恨之入骨,却又爱不释手”。我们很想一格不漏地获胜,这就是人生的努力。努力乃是我们人生的本来面目。如果放弃了胜败和努力,这时的人生则一无所有。安心并我们的目的,安心而努力才是目的。不肯枉自沉湎于胜败之词,就是安心。 我们要做一个身体健康的人,更做一个心理健康的

现代人的职业枯竭与心理健康

选自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 现代人的职业枯竭与心理健康 人物介绍: 曾子墨: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栏目主持人。 许燕: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心理测量与评价研究所所长。1982年7月在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获教育学学士学位,1989年6月获教育学硕士学位,1995年6月获教育学博士学位。 她从事的专业研究领域主要是人格心理学、心理测评、心理咨询;应用研究领域为学生和教师的心理特征与人格教育,职业人的心理枯竭与防御,人员选拔与测评等。发表并出版了《实用心理学》、《大学心理学》、《心理学》、《人格》、《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材》等书籍及文章。 曾子墨:在大学毕业之后,我曾经在美国的一家投资银行工作了4年多的时间,之后我就主动辞职了,直到今天还是有很多人都在不停地问我:投资银行,那样令人羡慕的工作,为什么要主动放弃?于是我也只能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自己的答案,那就是我实在是太累了。每周80小时、90小时,甚至是超过100个小时的工作,让我感到身心疲惫。在那样一种状态之下,即使是再具有吸引力的工作,也会让你觉得它没有丝毫的魅力。而且在那之后我还发现,身边有越来越多的人都在面对着同样的问题,所以大家都在开始关注

一个新的名词,那就是职业枯竭。今天,我们很荣幸地就这个话题邀请到了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许燕女士。 许老师,您上大学的时候,为什么要选择心理学呢? 许燕:上大学的时候选择心理学,这也是当时觉得心理学是一个冷门,有时候冷门的专业可能预示着未来是一个很热的专业。在冷门的情况下,当时也是觉着社会竞争可能不是很激烈,当时的现有人才也比较少,可能很容易出人头地。所以当时是从一种发展的眼光觉得以后对我的职业生涯可能会有一些很好的帮助,所以就选了这个心理学。另外在职业选择当中,也考虑到我自身的一些特点,因为我觉着我是文理都比较均衡发展的,心理学是一个边缘学科,它是理科招生,但是它需要社会学科的一些知识,所以我觉得我本身的这样一种特点,和这个学科很匹配。从这个角度上来讲,就选了心理学。 曾子墨:这么多年,您一直在研究心理学,现在想想当年的选择,是否觉得满意、幸运,还是怎么看? 许燕:当时的选择,现在来说,我觉得仍然是很满意的,而且让我很有成就感。但是说实话,在拥有成就感的同时,让我也经常会感受到一种职业枯竭的侵袭。我为什么要关注这个学科,就在于我觉得我首先体会到了这个课题在以后的社会发展当中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可能越来越多的人会感受到这一点。正是因为这一点,才让我看到职业人可能会出

人际交往与心理健康案例一

人际交往与心理健康案例一 少知心朋友 案例1 张同学,大三女生,进校以来一直担任班干部,在寝室里同学关系不错,象个大姐姐,同学一有什么心事都喜欢向她倾诉,她也会尽力想办法为别人化解,人际关系显得不错。在同学眼中,她是个善解人意,受人欢迎的人,但在咨询室她却常常止不住的哭,说自己内心非常压抑,自己总是强装笑脸为别人解忧了,而自己其实很苦,家庭经济状况很不好,主要靠自己在学校勤工俭学和外出打工,家里问题很多,全家的希望都在她身上,她压力很大,但她很好强,却不愿向人提起,感到缺少可以信任的知心朋友,因此不愿向人说起自己的困难,所以宁愿到咨询室来一吐心事。 案例2 杨同学,大四女生,人很瘦,一眼看去精神状态不好。她谈到自己学习成绩很好,同学都认可她的聪明,表面上她和许多同学关系不错,甚至可以和男生打打闹闹,许多男生也愿意陪她玩,很关心她,她也愿意为他们出主意,可内心里,私下里,在安静的时候,她还是感到空虚落寞,其实她并没有和他们说心里话,她因为失恋一直都很痛苦,但她没有把自己的痛苦告诉他们,她相信也没有人可以帮助她,她表面上的嘻嘻哈哈掩盖的是内心真正的孤独,他们并不是是她真正值得信任和可以交心的朋友。 案例点评: 这类大学生通常多能正常交往,人际关系也不错。但自感缺乏能互吐衷肠、肝胆相照、配合默契、同甘共苦的知心朋友,为此,有时不免感到孤独和无奈。这样一类同学在大学生中不算少数,特别是在大一新生中,由于过去交往面较窄,人际交往的对象主要是同窗好友、父母亲戚、老师,学习成长样样有人关心,但到了大学,从各地来的同学素昧平生,重新组成新的班级,师生关系也不象中学那样密切,有时甚至几天看不到,感到没有人可以倾诉。加之中学时大多依赖性较强,有父母的照顾和学习的压力,对友谊的渴望不那么强烈。进入大 学,新的伙伴,新的环境,要求大学生独立地与各种陌生人交往,但由于缺乏交往技巧或

丰富课外活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丰富课外活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陈平 中职阶段是青少年身体、心理、个性快速成长的一个重要时期,伴随着个性心理的形成,学生心理问题表现得异常突出,外在表现为顶撞老师、破坏公物、不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为此,学校加大管理力度:装摄像头、请保安、分派值日老师,可是收效甚微。中职学生这种心理问题的长期存在,不但影响其身心健康,而且为教学质量的提高设置了不少的障碍,特别是给学校德育工作的管理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本文研究的意义在于分析造成中职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以及课外活动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并建议通过丰富课外活动的内容来促进对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一、学生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 1、心理因素中职阶段正是学生由少年步入青年的过渡阶段,在这人生的特殊阶段,中职学生的独立意识日益强烈,迫切希望摆脱成年人的监护。为了显示自己的“成熟”,他们特别渴望具备类似成年人的那种能力;为了表现出自己已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他们对周围事物常持批判态度。但另一方面他们毕竟尚未成熟,缺乏自我克制与分辨是非能力,求知欲虽旺但易转移兴趣,明知不可为而偏为之。 2、学校教育因素①教师原因,教师教育方法的失当,空洞的说教和呆板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则是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问题最直接的客观因素。学校是青少年成长和社会化的主要环境,学校不良因素的影响也是青少年心理问题形成的又一主要因素。一些教师不顾

及学生的心理感受与体验,一味地强调师道尊严,导致学生对教育者本身的排斥;还有一些教师过于注重学业分数,使学生产生“老师对自己失去信心”的想法,在情感上与老师疏远、背离甚至反其道而行之。②学生原因,部分学生对学习的理解处于迷茫之中,一时又找不到合适的发泄途径,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或顾及所谓的“面子”跟老师对着干。 3、环境因素①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对青少年成长的作用重大,它是人生中最先接受教化的地方。离异、留守、放任自流不同的家庭环境和教育方法会培养出孩子不同的心理品质和个性。②学校环境,由于学生刚刚进入中职学校,来到一个新的环境,学生不免会遇到一些不便之处,又一时又无法解决,因此会造成某些心理方面的问题。。 ③社会环境,当代学生接触社会的时间和机会越来越多,社会上五光十色的事物和各种社会思潮对学生思想发展的影响作用也越来越大。同伴及群体不良因素较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心理。他们不仅有共同的心理感受和需求,而且有相近的兴趣爱好,他们之间容易相互认同,相互感染。因而青少年同伴及群体中的不良价值观和行为取向有较强的交叉感染力。 二、课外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课外活动是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中得到放松的场所,是学生利用自己的特长来体现自己的价值观,也是学生把心理压力完全释放最佳的场所。也是我们教者可以合理把握渗透心理教育的一个极佳的课外环境。

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

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 众所周知,心理健康就是现代人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方面。如何维护心理健康成为了我们人一生的重要课题。然而在日常生活中,更多的时候我们需要的就是通过自我维护来保持心理健康。 首先我们应该意识到每个人都有一定的心理问题,只就是每个人的问题所在不同,其程度因个人差异也不尽相同。七情六欲操纵着每个人的心理。那么我认为,时刻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就是我们心理健康自我维护的第一步。而这一切都基于了解自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与米特尔曼提出的心理健康的十条标准被公认为就是“最经典的标准”,她们分别就是: 一、充分的安全感 二、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作适当的估价 三、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 四、与现实的环境保持接触 五、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与谐 六、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七、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八、适度的情绪表达与控制 九、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条件下,对个人的基本需要作恰当的满足 十、在集体要求的前提下,较好地发挥自己的个性 即便如此,心理健康状态与非健康状态的区分标准一直就是心理学界讨论的话题,不少国内外心理学学者根据自己研究调查的结果提

出了多种心理健康标准。在我瞧来,其实心理健康标准并不就是唯一恒定的,毕竟人各有异。所以重要的还就是每个人对于心理健康的重视与自我了解。麦灵格尔这样定义心理健康的概念:心理健康的人应能保持平静的情绪,敏锐的智能,适于社会环境的行为与愉快的气质。日常生活中很多时候光靠心理测试就是不能够准确测评自己就是否真正的心理健康的。往往需要通过多方面的考评。例如,当我们自己觉得一个时间段中快乐的感觉就是否大于痛苦,当她人感觉我们就是否出现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现象,我们能否在一般社会环境下充分发挥自身能力利用现有条件或者创造条件,实现自我价值。所以在关注别人的同时还要对自己更敏感一些,要学会体会自己的心声。以上便就是一些如何正确认知我们自己,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的具体方法。 那么接下来就就是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了。下面就列出几条我认为有效的维护方法。第一,保持良好的自我意识。而这就就是前面所提到的如何正确认识自己,学会时刻体会自己的心声了。第二,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在社会这个大熔炉里,掺杂着各种元素,形形色色。大部分人都做不到让社会适应我们,大多数时间都就是由我们适应社会。人的一生会将面对各种不同的局面,我们应该在不断成熟的过程中学习如何妥善应对各类情况。只有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各类状况才不会影响我们的心理情况。第三,做情绪的主人。人自恃主宰者。其一切的起源就就是主宰自己。人的一生伴随着七情六欲,这些情绪都能经自己控制。很多时候很多事都就是可以通过自我调节得有解决

人际交往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案

人际交往与大学生心理健康 一、章节名称及学时分配 节次名称学时分配 第一节人际交往概述 1学时 第二节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技巧及原则 1学时 第三节大学生人际关系障碍及调适 1学时 二、授课类别:理论课 三、教学目的及要求: 1、了解人际交往的含义及意义; 2、理解影响人际交往的因素及心理效应; 3、让学生理解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 4、通过学习,学生的人际交往的能力有所提高。 四、教学重、难点:人际交往中的心理效应;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技巧。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问答法 六、教学组织与设计 1、教学过程的组织:列举的实验与实例,深入浅出地把学生带入对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采用师生互动的形式,让学生对本章的重难点有较清晰的认识,在教学过程的组织中特别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 2、讨论、练习、作业的布置与安排: 作业: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如何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要求:要有个人的观点;去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增加信息量;字数在2000字以上;1周完成,严格收交作业时间;严禁抄袭,凡出现相同作业均以0分计算。 3、教具、挂图、多媒体等教学手段的应用。 七、教学内容: 第一节人际交往概述 引入: 故事:天堂与地狱的区别 一个人不知道天堂与地狱的区别,于是他去找上帝,上帝先带他去了地狱,他看到所有人都是面黄肌瘦,但面前都是美食,每个人手里都拿着一双长长的筷子,很多人都在努力吃东西,但太长了,永远都吃不进自己嘴里。上帝又带他去了天堂,结果天堂里的人用着同样的筷子,吃着同样的食物,但是个个都红光满面,欢声笑语,原来他们用长筷子吃饭,吃不到自己嘴里,但两个人可以相互喂饭,也其乐无穷。) 这个故事包含了人际交往方面的什么寓意呢—→人际交往的重要性:积极的人际关系

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的关系教学设计

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的关系教学设计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转楼一中赵举辉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什么是健康以及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树立正确的健康观, 2,了解身心健康的关系。 3,了解体育运动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学情分析 本次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中阶段的学生,他们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在心理上渴望求新、求异、求趣,不喜欢单调枯燥的课堂。所以,在组织教学时,要求新颖,学生兴趣就会被调动起来。就我校而言,由于师资短缺,非专业的老师上体育课学生就感到枯燥无味,而我是与游戏方式给学生上课,在不知不觉中锻炼,从而使这些学生身体素质得到提高,无形中大多数的孩子们对体育有了浓厚的兴趣。通过不同教师的对比,使我感到培养学生的兴趣最关键,首先,让学生从心里上接受体育运动对身体健康的影响。这样学生才会主动锻炼身体。总之,心理和身体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两者互相制约,互相影响。 重点 使学生正确认识身心之间的辩证关系 难点 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体育活动对身心健康的积极促进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导语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健康”(教师)“身体没有病就是健康”(学生)。“其实这种理解是不全面的,真正的健康是指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以及社会适应良好。” 2、板书课题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二、讲授 1、健康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状态,而是指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各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 健康的三个层次: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 补充:健康的十项标准 1.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 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任务,不挑剔; 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各种环境变化;

关心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关心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在未来人才的综合素质结构中,心理素质越来越重要,人的乐观开朗、积极进取、坚忍不拔、勇于战胜挫折等个性心理品质对人的健康成长和事业的成功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知识经济时代,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约大多数是独生子女,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以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就可能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有些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其健康成长产生不良影响,严重的甚至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所以加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没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再好的身体素质、文化素质、思想素质等,都会是脆弱的,甚至是有严重缺陷的和偏狭的。因此,我们教师在引导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更应该责无旁贷地担当起孩子的“心理健康医生”,维护他们的心理健康,促进其健全人格的发展。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我们应该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为他们的成长导航把舵。 一、创设宽松和谐的良好环境是搞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基础。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的心理问题都是由于不良的社会生活环境造成的。目前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过分溺爱型。有些家庭条件好的独生子女,在家里被众星捧月似的宠着护着,“拿在手里怕掉了”、“含

在口里怕化了”,这种学生,在学校自理能力差,对学生和生活中的挫折承受能力差,自尊心很强,但自信心差;喜欢表扬,但对批评却接受不了,甚至产生严重的挫折心理,厌倦学习,厌倦学校。二是功利型。社会竞争日趋激烈,早成才、快成才、多成才的压力日益增大,社会、家庭和学校都存在着功利主义倾向,使学生的学习充满功利主义。学校以分数和升学衡量学生;一些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情迫切,学生除要完成学校的学习任务外,还要参加众多的补习班、兴趣班、特长班、外语班等学习,整天精神高度紧张,心理疲惫,压力很大。从而造成孩子的孤僻冷漠,甚至对各种学习,对家长、对学校都有逆反和仇视的心理。三是缺爱型。主要发生在父母离异的单亲家庭或生活特别困难的学生。小孩遭受父母离异,心理受到打击,如果父母在孩子的抚养和教育方面处理不当,就会使孩子觉得不如别人,缺乏信心和同情心,心理受到挫伤,产生妒忌、不满、不公平等心理。 针对这些情况,我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创设宽松和谐的环境,让学生在健康的环境中慢慢校正不良心理,逐步培养其健康完善的人格心理。一是建立一个团结互助、和谐友爱的班集体。通过在班上开展互帮互学、互相关爱的活动,让学生相互深入全面的了解,相互信任,建立平等友爱的同学关系。对有困难有缺点的学生,用平等真诚的态度给予帮助,使他们在学校里,心情愉快,精神放松,以增强其信心,激发其求知欲,鼓舞其勇气,对困难挫折都能勇敢面对,对他人理解、尊重、宽容,在集体中做一个受欢迎的角色。二是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在教学中,主要通过启发式

中国人心理健康现状研究进展.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心理健康对人生的幸福和成就以及对构建和谐社会所产生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心理健康问题已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但我国社会各阶层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却不容乐观。本文对近年来我国不同社会人群心理健康调查,包括不同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变化情况、流行病学调查情况作一综述,并对中国人心理问题趋多的心理社会因素进行分析。 1 中国人心理健康的标准王登峰教授〔1〕认为心理健康至少要具备以下4个条件: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自我接受的能力、有理想有追求和保持常新的心态。黄希庭教授〔2〕认为心理健康是一个连续体,连续体的一端是最差的心理健康状态,即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状态,另一端是最佳的心理健康状态,即健全人格状态。根据中国文化特点,他认为可把中国健全人格者的标准归纳为:对世界抱开放态度,乐于学习和工作,不断吸取新经验;以正面的眼光看待他人,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精神;以正面的态度看待自己,能自知、自尊、自我悦纳;以正面的态度看待过去、现在和未来,追求现实而高尚的生活目标;以正面的态度对待困难和挫折,能调控情绪,心境良好。总之,以辩证的态度对待世界、他人、自己、过去、现在和未来、顺境与逆境,是一个自立、自信、自尊、自强、幸福的进取者。 2 我国不同社会群体的心理健康现状2 1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从调查结果来看,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总体状况较为一般。黄希庭、郑涌〔3〕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全国6大区16所高校的5280名大学生的调查表明,22 4%的大学生有心理障碍。上述有心理障碍的学生中,44 1%的有1项超标,最高超标的有9项。对178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其中度心理问题检出率为32 4%,重度心理问题检出率为7 8%〔4〕。某些特定大学生群体如新生、贫困生、高职学生以及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较为突出。可以说心理问题已经给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并成为大学生休学、退学、犯罪和意外死亡的首要问题。 2 2 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我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容乐观。对河南省高中生进行调查发现,处于中等焦虑水平的学生占77 80%,重度焦虑水平的学生占2 52%〔5〕;对北京市2万多名中学生跟踪调查显示,有轻度心理问题的占28%,中度的占

心理健康(正常心理状态)

心理健康(正常心理状态) 心理健康(正常心理状态)心理健康是指精神、活动正常、心理素质好。大多与遗传(基因)相关。既能过着平平淡淡的日子,也能经受各种事件的发生。心理健康突出在社交、生产、生活上能与其他人保持较好的沟通或配合。个体能够适应发展着的环境,具有完善的个性特征;且其认知,情绪反应,意志行为处于积极状态,并能保持正常的调控能力。在生活实践中,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自觉控制自己,正确对待外界影响,从而使心理保持平衡协调,就已具备了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肖汉仕教授认为:心理健康的基本含义是指心理的各个方面及活动过程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状态。心理健康的理想状态是保持性格完美、智力正常、认知正确、情感适当、意志合理、态度积极、行为恰当、适应良好的状态。与心理健康相对应的是心理亚健康以及心理病态。心理健康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含义,衡量标准也有所不同。 心理健康,是现代人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方面,那么什么是人的心理健康呢?人的生理健康是有标准的,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也是有标准的。不过人的心理健康标准不及人的生理健康标准具体与客观。了解与掌握心理健康的定义对于增强与维护人们的健康有很大的意义。当人们掌握了衡

量人的心理健康标准,以此为依据对照自己,进行心理健康的自我诊断。发现自己的心理状况某个或某几个方面与心理健康标准有一定距离,就有针对性地加强心理锻炼,以期达到心理健康水平。如果发现自己的心理状态严重地偏离心理健康标准,就要及时地求医,以便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且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主体能作出良好的适应,并且充分发挥其身心潜能。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培养身心健康社会公民为目的,通过运用健康管理的方法,以校园环境、功能环境的改善为主,人文环境的改善相配合,以老师和学生两个主体,提供科学、健康、专业的指导。“新健康教育”在学校建设了专门的健康指导室(心理咨询室),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长期驻校,以开设心理课程和开展课外活动等方法引导学生的健康心理发展。同时,开设“亲情聊天室”,为亲情的连接打开通道,为学生们的健康成长铺就一条畅途。[1] 2制约因素编辑1.先天遗传的好坏2.外界刺激的优劣3.心理素质水平的高低4.心理保健服务的有无。3维护途径编辑 1.注意优婚优生,避免先天缺陷; 2.优化现实环境,减少不良刺激; 3.加强心理修养,提高心理素质; 4.接受心理教育,学会心理调适 5.主动向人求助,及时缓解心病[2] 。4健康标准编辑

浅谈大学生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讲解学习

浅谈大学生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

论文设计题目:浅谈大学生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

浅谈大学生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 摘要: 健康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表现。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特点,人际交往的重要性以及对大学生交往与心理问题分析,以探索行之有效的、增进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方法。 能独自生活的人,不是野兽,就是上帝。——亚里士多德 关键词: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健康 引言: 经历了高考的洗礼,进入了大学的殿堂的新生们,可能首先发现大学与中学不同的地方在于,在大学,人际之间的交往占了很大的一部份,你必须学会与各式各样的人打交道——同学、老师、宿管以及社会上的人等等。如何处理好自己与他们的关系,如何与他人形成良好的交往,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去学习与思考的问题。 我们都知道马加爵事件,那正是因为没有处理好人际交往,从而使自己心理扭曲,而走上了杀人的道路。这件事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人际关系非常重要,它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能给人带来愉快、欢乐和幸福,而紧张、冲突的人际关系会给人带来烦恼、郁闷和痛苦。 一、人际关系的概念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交往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不同的发展阶段,会形成不同的人际网络。人际关系沟通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人与人之间传递情态和想法的良好工具。通过人际交往结成一定的人际关系,是个体能够适应环境,适应社会生活,担当一定的社会角色,培养健全人格的基本途径。我们不仅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更要对清晰地认识人际交往,把握好人际交往的原则,避免人际交往中存在的危机,形成良好顺畅的沟通,增加了解,创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未来。 二、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1、人际交往与个性发展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与其照看着之间通过积极的交往,形成稳定的亲密关系,以满足其强烈的爱与归属的需要,是其心理乃至身体正常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如果缺乏

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中文摘要 :大学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 , 担负着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大学是人生的重要发展阶段 , 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研究表明 , 体育锻炼对于促进人的心理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 , 能够减轻心理压力 , 改善情绪状态 , 确立良好的自我概念 , 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去正确面对挫折和失败。本文将通过查阅相关文献 , 分析体育锻炼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 , 并结合体育与健康的理论 知识 , 论述体育锻俩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 , 并提出大学生应该如何合理进行体育锻炼的建议。 英文摘要 :C o l l e g e s t u d e n t i s t h e m a i n f o r c e o f o u r m o d e r n i z a t i o n dr i v e , th e y ar e su p p o s e d to ac c o m p l i s h th e gr e a t n a t i o n a l r e j u v e n a t i o n o f t h e h i s t o r i c a l r e s p o n s i b i l i t y. T h e u n i v e r s i t y is an im p o r t a n t st a g e of de v e l o p m e n t , an d id e a s an d v a l u e s is a cr u c i a l ti m e. An d sp o r t s tr a i n i n g fo r th e pr o m o t i o n o f me n t a l he a l t h is a ve r y im p o r t a n t po s i t i v e ro l e to al l e v i a t e t h e m e n t a l s t r e s s , m o o d , e s t a b l i s h g o o d i m p r o v e m e n t s t o t h e c o n c e p t an d tr a i n i n g of st r o n g wi l l , to he l p st u d e n t s ac q u i r e a g o o d m i n d t o t h e a b i l i t y t o p r o p e r l y f a c e d s e t b a c k s a n d f a i l u r e s. T h i s a r t i c l e w i l l r e v i e w t h e r e l e v a n t d o c u m e n t s , s p o r t s ex e r c i s e s an d an a l y z e st u d e n t me n t a l he a l t h , sp o r t s an d h e a l t h a n d w i t h t h e t h e o r y o f k n o w l e d g e , i n v a r y i n g d e g r e e s o f th e un i v e r s i t y of me n t a l pr o b l e m s so m e ve r y so u n d ad v i c e. 中文关键词 :大学生体育锻炼心理健康 英文关键词 :C o l l e g e s t u d e n t s S p o r t s e x e r c i s e s

如何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如何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在教学中,我们不断发现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包括偏执、暴躁、孤僻、自卑、嫉妒、厌学、撒谎、逆反、攻击行为、社交恐惧、偷窃癖以及由早恋引起的心理问题等。帮助学生排除心理障碍,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这既是社会对学校德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认为,学校作为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主导力量,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一、充分发挥心理辅导室的作用 农村学校各种条件有限,要求建立了心理咨询室,并有专职教师负责,面向全校学生、教师和家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心理咨询、指导和服务。心理咨询室要充分发挥其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指导作用,针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积极开展学生成长关键期的指导工作,如入学适应性调节、升学指导等活动,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的个性特点,以指导学生做出合适的选择。通过心理信箱(包括 E-mail)和热线电话等途径解答学生出现的各种心理健康问题。接待有心理辅导需求的学生,对存在一般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困扰;对有较为严重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的学生,可以通过科学的心理测验和诊断,找出原因,再进行心理治疗。但是现有教师并非心理治疗的专业人员,对这样的学生要及时与家长联系,转介到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治疗。 心理咨询室还可以开展对学校教职员工和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 知识和简单操作技能的培训,帮助他们掌握心理保健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方法,向家长提供有关亲子关系和家庭教育的咨询,指导家长

正确认识孩子的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采取恰当的教育策略,从而做到家校结合,形成全方位的育人体系。 二、开展团体心理辅导与个别心理疏导 团体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它是以团体为对象,运用适当的辅导策略与方法,通过团体成员间的互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激发个体潜能,增强适应能力的助人过程。 每个年龄阶段的学生都面临着不同的发展问题和心理困扰,不同成熟水平的学生可以接受的团体训练内容和形式也有所不同。因此,从事团体辅导的教师要掌握团体辅导的技巧,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发展水平来设计和安排团体训练活动,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逐步领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掌握一些简单的自我心理调适与保健的方法。 对于普遍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主题班会、报告、讨论等方式进行团体辅导,而对于个别存有心理困扰或患有轻微心理疾病的学生,则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分析原因,通过心理疏导或专业治疗,使其心理困扰或轻微心理疾病得到排除或减轻,从而更好地适应环境,增进心理健康。当前,教师对学生的心理疏导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认知发展疏导。学生的认知发展既有年龄段的共性,又有人与人之间的个别差异。我们要教育学生会用一分为二和发展的观点看待自身的认知发展特点,既能看到自己的优点和进步,不断发挥自身的智能优势,也能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

年轻人的身体活动和心理健康的关系

年轻人的身体活动和心理健康的关系: 使用现实的评价框架进行复杂公共健康主题的事例研究 背景:公共健康问题被认为是一种复杂的,并且是带有局限性的和含糊不清的明显的问题。这篇文章论述和反映了我们在研究年轻人身体活动和心理健康关系的本质中带有明显的评论的过程。 方法:采用一种批判性的文学评论和广阔领域的概念上的研究 结果:通过一系列不是很恰当的标准来支持身体活动和心理健康的关系,表明了论证方法的狭隘性。采用一种更广的调整体系,运用Pawson 和Tilley’s的现实评价框架进行深入研究——什么是关联的本质,为什么可能有关联,如何利用这种潜在的关联进行干预调整。 结论:论证总体上支持了身体活动会潜在对年轻人的心理健康有促进作用的假设。我们认为越来越多的情况具有可利用性。即,最好的方法不是视这种关联作为一种已存在的关联,因为这样很难达成,而只有在一些可建构的改变机制的关系中才能实现。 1.前言 美国作者Paul Anderson说:“我已经明白了任何问题,然而问题是复杂的。当你以正确的的方式对待的时候,这个问题就不会变的更复杂。”他的观点可能是一种解释当代健康和实践的名言。同时,对于完成确定性的基础论证是具有建设性的和现实的意义的,其他问题被认为是会引起尴尬的。在这种背景下,Faulkner and Taylar (2009)认为身体活动与心理健康的理论上的关系有着潜在的复杂性,需要寻求更广泛的资源去理解和进行论证。这些视角倾向于承认这种复杂性和一种促进总体的健康和专门的身体活动的整体的生态方法。更有甚的是,采用一些专门的改进智力和社会心理流行病的方法;系统的论证方法和不断的实践干预方法;健康情况的实现就被认为是源于对这种基础的运用。 这篇文章的目标是用一些概念上的资源去探索身体活动和心理健康的关系。更专门的是,我们考虑到我们进行评论研究的过程,这种过程是相对地致力于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