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态变化专题训练

物态变化专题训练

物态变化专题训练
物态变化专题训练

第二章物态变化专题训练

()1. 下列物态变化的过程中, 吸收热量的是

(1) 春天, 冰雪融化 (2) 夏天, 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

(3) 秋天, 清晨出现的雾 (4) 冬天, 早晨在太阳照射下, 草地上的霜消失

A. (1) (2)

B. (1) (4)

C. (2) (3)

D. (2) (4)

()2.仲夏清晨,叶片上出现晶莹透亮的露珠,如图l所示。这个现象的形成属于物态变化中的

A.熔化B.凝固C.凝华D.液化

()3.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春天,河里冰雪消融,是升华现象

B.夏天,冰棍儿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

C.秋天,早晨花草上出现的小露珠是熔化现象

D.冬天,温暖的车内窗玻璃会变模糊,是因为车内水蒸气液化的缘故

( )4. 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汽化现象的是:

A.夏天,冰棍“冒出”的“白气”,

B.放在衣柜里面的樟脑丸变小了

C.太阳出来雾散了

D.深秋,清晨草地上出现霜

()5.如图所示的四个情景中,其物态变化过程需要吸热的是

A.冬天户外的人呼B.湿裤子C.冬天窗玻璃上D.钢水浇铸得出“白气”晾干有冰花到钢件

()6.热现象在一年四季随处可见,下列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A.初春,湖面上的薄冰层开始融化B.盛夏,打开冰箱门形成的“白气”

C.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D.隆冬,教室的窗户玻璃上出现冰花()7.“缥缈的雾,晶莹的露,凝重的霜,轻柔的雪,同样的水分子,装扮着我们生活的时空”。这是一首描述物理现象的抒情诗。对这首诗中所描述的物理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A.“缥缈的雾”是汽化现象B.“晶莹的露”是液化现象

C.“凝重的霜”是凝固现象D.“轻柔的雪”是熔化现象

( )8.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气温低于水银凝固点的地方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

B .秋天的早晨,大雾逐渐散去是液化现象

C .北方的冬天,为了除去路面的冰,护路工人常在路面上撒大量的盐

D .当路面结冰汽车无法行驶时,司机常在轮胎上缠上防滑铁链

( )9.我市保康县的山区雨后经常形成美丽的雾气。关于雾的形成,是因为发生了

A .液化现象

B .升华现象

C .凝华现象

D .凝固现象

( )10. 2012年服装服饰类最佳科技成果—某公司研制的首款能有效降低皮肤温度的T 恤衫,如图2所示,它利用具有吸湿排汗功能的面料加快人体汗液从人体吸

收热量,从而降低人体温度。汗液从人体吸收热量这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有。

A .液化

B .熔化

C .升华

D ..汽化 ( )11.如图所示的四种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

( )12氟利昂是电冰箱中热的搬运工,液态氟利昂进入冰箱冷冻室吸走热量,

此时氟利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来源:学§科§网]

A .汽化

B .液化

C .熔化

D .凝固

( )13.洗热水澡时,卫生间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洗完后过一段时间,镜

面又变得清晰起来。水在镜面上发生的两种物态变化是

A .先汽化后液化

B .先液化后汽化

C .先凝华后升华

D .先升华后凝华

( )14. 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汽化现象的是:

A .夏天,冰棍“冒出”的“白气”,

B .放在衣柜里面的樟脑丸变小了

C .太阳出来雾散了

D .深秋,清晨草地上出现霜

( )15.打开冰箱门,常常能看到冷藏室内壁上有水珠,这些水珠主要是由食物中的水分经过下列哪些物态变化形成的

A .升华、凝华

B .汽化、熔化

C .凝华、熔化

D .汽化、液化 ( )16、秋天的早晨,山区公路上容易出现大雾,影响行车安全。从物理学角度看,雾是由下列哪种物态变化形成的

A .液化

B.凝华

C.升华

D.汽化

D .用干手器将手烘干 A .

冰雪遇暖消融

B .水烧开时冒出“白汽”

C .草叶上形成“白霜”

()17.用“蒸馏法”淡化海水的过程是将海水中的水蒸发而把盐留下,再将水蒸气冷凝为液态的淡水,此过程涉及的物态变化有

A.汽化凝固

B.汽化液化

C.液化凝华

D.升华凝华

()18、下列各图描述了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其中需要吸热的是

A.甲、乙 B.乙、丁 C.甲、丙 D.丙、丁

()19.在严寒的冬季,小满到滑雪场滑雪,恰逢有一块空地正在人工造雪。他发现造雪机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将水吸入,并持续从造雪

机的前方喷出“白雾”,而在“白雾”下方,已经积了厚

厚的一层“白雪”,如图1所示。对于造雪机在造雪过程

中,水这种物质发生的最主要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中正

确的是

A.凝固

B.凝华

C.升华

D.液化

()20.洗热水澡时,卫生间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洗完后过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水在镜面上发生的两种物态变化是

A.先汽化后液化B.先液化后汽化

C.先凝华后升华D.先升华后凝华

()21.加油站都有这样的提示:请“熄火加油”、“禁止抽烟”、“不要使用手机”等。这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常温下液态的汽油容易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液化B.汽化C.熔化D.凝固

()22.在海上想要获得淡水,可采用如图所示的“充气式太阳能蒸馏器”。它是通过太阳照射充气物内的海水,产生大量水蒸气,水蒸气在透明罩内壁形成水珠,收集即可。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先汽化,后液化B.先沸腾,后凝固

C.先液化,后汽化D.先蒸发,后沸腾

()23、将刚烧开的水倒入干冰(固态CO2)中,水像重新沸腾一样:水中有大量气泡,同时水面上有大量“雾气”。“雾气”通过鼓风机喷入舞台,即可制造“云雾缭绕”的舞台效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雾气”是水蒸气 B.“雾气”是小冰晶

C.气泡内主要是水蒸气D.气泡内主要是二氧化碳气体

()24.物态变化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初春,冰雪消融是汽化现象 B.盛夏,雾的出现是液化现象

C.深秋,霜的出现是凝固现象 D.严冬,冰雕变小是熔化现象

()25、下列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的是

A.山林中雾的形成B.路面上的水结冰

C.河面上冰雪的消融D.窗户玻璃上冰花的形成

()2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零下18℃的液体能发生汽化现象

C.烧水时常看到“白气”,从水到“白气”的物态变化是先汽化后液化

D.寒冷的冬夜,家里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由于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1)A组同学用的是如图22甲所示装置,他们测出的水温将偏____ (选填“高”或“低”)。

(2)图22乙是B组同学在实验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此时水的温度是_____℃。

(3)B、C两组同学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将水加热到沸腾用的时间不同,他们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22丙所示。分析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当时的大气压_____ (选填“<”、“>”或“=”)l标准大气压;B、C组得到b、c两种不同图像的原因可能是水的_____不同。

27.二氧化碳气体若被加压、降温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白色的像雪一样的固体,这种固体在常温下不经熔化就会直接变成气体,叫干冰。干冰具有很好的致冷作用,可用于人工降雨,这是由于干冰在常温下迅速变为气体,促使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品,从而降雨。上面描述中,含有物态变化,找出并填出相应的物态变化。(例如:冰变成水属于熔化)(此例填在下面不得分)

变成属于;_变成属于;

变成属于;_变成属于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

《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60分) 1.摄氏温度把的温度规定为O℃,把1标准大气压下的温度规定为100℃。 2.在烧瓶里放少量的碘,并用酒精灯对烧杯微微加热,过一会儿停止加热。在此实验中可以看到,固态的碘没有熔化,而直接变成紫色的碘蒸气,这种现象叫。停止加热后,碘的蒸气没有液化,而直接变成固态的碘,这种现象叫。 3.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它有两种方式——和——4.物质从态变成液态叫液化。所有气体, 在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家用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下 用的办法把石油气液化装在钢罐里。 5.施行人工降雨时,是飞机在云层里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迅 速而吸热,使云层中水蒸气急剧遇冷而成小冰晶,小冰晶逐渐变大,在下落过程中又成小水滴落下来。 6.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至,最小分度值是。 7.用久了的日光灯管两端的内壁会发黑,这一变化中,钨丝发生的物态变化 有和。 8.海波的溶点是48℃。则:50℃的海波呈态,10℃的海波 呈态。 9.用质量相等的O℃的水和O℃的冰来冷却物体,的冷却效果较好。因为它在过程中要热量。 10.用笔画线把下列现象同该现象所属的物态变化连起来。 烧开水时冒的“白气”汽化 夏天湿衣服晾干熔化 冬天早晨看到草上的霜凝固 用久了的灯泡钨丝比新时细液化 钢水浇铸成火车轮凝华 吃冰棒解热升华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把℃的冰放入0℃的水中,(周围气温为0℃),过一段时间,则()A.有些冰会熔化成水B.有些水会凝固成冰

C.冰和水的多少都没变D.无法判定2.物体吸收了热量,则物体的温度() A.一定升高 B.一定降低C.一定不变 D.可能升高,也可能不变。 3.下列物态变化中,都需要吸热的一组是() A.熔化、汽化B.熔化、液化C.液化、凝华D.液化、升华。 4.把盛水的试管放在正在加热的沸水中,则试管里水的温度() A.能达到沸点、能沸腾B.达不到沸点,不能沸腾C.达到沸点,不能沸腾D.无法确定 5.某同学游泳时,在水中不觉得冷,而上岸后却觉得冷。这是因为()A.人刚上岸,还没有适应岸上的环境 B.人体的温度一部分传给了空气 C.人体皮肤附近的水蒸气,液化时吸收热量 D.人体皮肤上的水,蒸发时从人体吸收热量。 6.下列属于凝华现象的例子是() A.积雪融化B.雾、露的形成C.霜的形成 D.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 7.火箭在大气中飞行时,它的头部磨擦发热,温度可达几千摄氏度。在火箭上涂一层特殊材料,这种材料在高温下熔化并且汽化,能起到保护火箭头部的作用,这是因为() A.熔化和汽化都放热C.熔化吸热,汽化放热B.熔化和汽化都吸热D.熔化放热,汽化吸热

《物态变化》专题训练

《物态变化》专题训练 DIV.MyFav_1213255007402 P.MsoNormal{TEXT-JUSTIFY: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0.5pt; MARGIN: 0cm 0cm0pt;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TEXT-ALIGN:justify}DIV.MyFav_1213255007402 LI.MsoNormal{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0.5pt; MARGIN: 0cm 0cm 0pt; 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TEXT-ALIGN: justify}DIV.MyFav_1213255007402 DIV.MsoNormal{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0.5pt; MARGIN: 0cm 0cm 0pt; 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TEXT-ALIGN: justify}DIV.MyFav_1213255007402 H1{FONT-WEIGHT:normal;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0.5pt; MARGIN: 0cm 0cm 0pt; FONT-STYLE: italic;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TEXT-ALIGN: justify}DIV.MyFav_1213255007402 H2{FONT-WEIGHT:normal;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10pt; MARGIN: 0cm 0cm 0pt; COLOR: black; FONT-STYLE:italic; FONT-FAMILY:宋体; TEXT-ALIGN: justify}DIV.MyFav_1213255007402 DIV.Section1{page:Section1} 『考点指津』 本专题为物态变化,知识掌握基本要求: 会用温度计测温度;能区分不同的物态变化,理解物态变化的条件;能解释生活及自然界的单间现象;能识读有关物态变化的图线。 中考命题热点: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测试题(含答案)

《物态变化》测试题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甲、乙两杯正在熔化的冰,甲放在阳光下,乙杯放在背阴处,两杯中水的温度 ( ) A 、相等 B 、甲高于乙 C 、甲低乙 D 、不能判定 2、冬天在户外的人呼出的“白气”是( ) A 、人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细小水珠。 B 、人呼出的水蒸气 C 、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细小水珠 D 、人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 3、如图是甲物质吸热,乙物质放热的图线,下述结论正确的是( ) A. 甲物质是非晶体,乙物质是晶体 B.甲、乙物质都是晶体 C. 甲物质是晶体,乙物质是非晶体 D.甲、乙物质都是非晶体 4、在炎热的夏天,放在碗中的冰棒慢慢熔化,在熔化过程中冰棒的温度:( ) A 、不变B 、降低C 、升高 D 、先降低后升高 5、在25℃的房间里,将温度计从25℃的酒精中取出,它的示数将( ) A 、先下降后上升 B 、上升 C 、下降 D 、先上升后下降 6、物体放出热量,它的温度( ) A 、一定降低 B 、一定升高 C 、一定不变 D 、可能降低也可能不变 7、松香在熔化过程中会:( ) A 、放热,温度不断降低 B 、放热,温度不变 C 、吸热,温度不变 D 、吸热,温度不断升高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霜在形成的过程中要吸热 B. 冰必须先熔化成水,才能变成水蒸气 C 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要放热 D. 樟脑丸在变小的过程中要吸热 9、海波的熔点为48℃,那么48℃的海波处于:( ) A 、固态 B 、液态 C 、固液共存 D 、以上三种都有可能 10、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都吸热的是( ) A. 凝固、液化、凝华 B. 熔化、液化、凝华 C.汽化、液化、升华 D. 熔化、汽化、升华 11、用久了的灯泡会发黑,是因为钨丝发生了:( ) A 、凝固 B 、升华 C 、先升华后凝华 D 、凝华 时间

上海大同中学物理物态变化实验专题练习(解析版)

一、初二物理物态变化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装置中存在的明显错误是_______; (2)纠正错误后,继续实验,当观察到烧杯内产生大量气泡,气泡上升变大且杯口有大量的“白气”形成,表明水在沸腾。杯内气泡中的气体主要是_______(选填“空气”或“水蒸气”),杯口的“白气”是_______(选填“液态”或“气态”); (3)如图所示,是小明实验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出的水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_℃,水面上的气压__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1标准大气压。仔细观察图像还发现:加热5min后到水沸腾前,水的温度升高得慢一些,水温升得慢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 【答案】温度计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水蒸气液态 99 小于水与空气的温差大,散热快 【解析】 【分析】 【详解】 (1)[1]由实验装置图知,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 (2)[2]杯内气泡中的气体主要是水蒸气,虽然水中溶解了一些其它气体,但在水沸腾时,这些气体基本上都逸出了。 [3]杯口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到冷的空气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的,所以是液态。 (3)[4][5]由实验图象知,水的沸点是99℃,则此时水面上的气压低于1标准大气压。[6]开始加热时,水与空气温度相近,水吸热的热量向外散失少,而随着水的温度升高,与空气温度相差越大,则向外散失的热量就越多,那么水升温会变慢,即是水与空气的温差越大,散热越快。 2.下雨前的空气湿度一般比较大,所以空气湿度情况是进行天气预报的一项重要依据。如图所示是一种反映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装置,叫做干湿泡温度计。它由两个相同的温度计并列组成,其中一个温度计用湿布包起来。

中考物理物态变化专题训练及答案

专题训练二 物态变化 考点指津 本专题为物态变化,知识掌握基本要求: 会用温度计测温度;能区分不同的物态变化,理解物态变化的条件;能解释生活及自然界的单间现象;能识读有关物态变化的图线. 中考命题热点: 常用温度计和体温表的正确使用与注意事项;结合社会热点、生活问题考查物态变化知识,倡导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学以致用. 练习测试 一、填空题 1.在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中分别滴入几滴红墨水,会观察到 的颜色较快变得均匀,这个现象可以说明: . 2.图2-1是两支水平放置的温度计,且这两支温度计的两端都没有画全.你能读出它们此时的示数分别是多少吗?甲的示数为 ,乙的示数为 . 3.某人在配制酒精溶液时,把10ml 的酒精倒入10ml 的水中,摇晃混合后发现总的体积小于20ml .这一现象可以说明 . 4.火箭发射架下建有大水池,让高温火焰喷到水中,通过水发生 来吸收大量的热;火箭升空瞬间,会看到巨大的白色“气团”,这是水蒸气 形成的(选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5.防“非典”期间,常用消毒液加热熏蒸的办法对病房空气进行消毒处理.从物理上说,对消毒液加热是为了 ,弥漫到空气中是一种 现象. 6.气体打火机的燃料是丁烷气体,是用 的办法使它变成液态装入打火机的. 7.将烧红的铁棒插入水中,会听到“嗤嗤”的声音,同时看到水面上方出现的“白气”,这里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先是 后是 . 8.目前,全球的气候悄悄变暖,这是 效应不断加剧带来的后果;而城市的平均气温高于周围乡村,这种现象称为 效应. 9.夏天,打开冰棒的包装纸,会看到冰棒冒“白气”,这些“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而成的 . 10.如图2-2,是甲、乙两种物质的熔化图像,由图像可知 种物质是晶体,该晶体的熔点是 ℃,甲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 . 20 10 10 20 甲 乙 图2-1

物态变化竞赛题

初中物理竞赛中的物态变化题型赏析 初中物理知识竞赛旨在考查学生将所学物理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的能力,强调物理来源与生活用于生活的导向非常明确,而物态变化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所以历届初中物理知识竞赛都少不了物态变化的题目。 1.(07年物理竞赛)蔬菜加工企业为了避免蔬菜在长途运输、贮藏等环节中腐烂变质及高温杀菌时对蔬菜营养成分的破坏,常常对蔬菜进行真空脱水,使之成为脱水蔬菜。从物理学的角度看,真空脱水的道理是() A.真空环境的温度极低,可使蔬菜中的水分迅速凝固并升华,从而实现脱水 B.真空环境的温度很高,可使蔬菜中的水分在短时间内迅速汽化,从而实现脱水 C.真空环境的空气密度很小,可迅速提高蔬菜中水分子的运动速度,从而实现脱水 D.真空环境的气压很低,因而大大降低了水的沸点,使蔬菜中的水分迅速汽化,从而实现脱水 2.(08年物理竞赛)某工厂要制造一种特殊用途的钢罐,要求在钢罐内表面牢牢地压接上一层0.25mm 厚的铝膜。技术人员联合攻关提出了以下方案:先把铝膜紧贴到钢罐内表面,排出铝膜与钢罐之间的空气,再向钢罐内灌满水并插入冷冻管使水结冰,铝膜就可以与钢罐接触牢了。对于使铝膜与钢罐接牢的方法,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铝膜与钢罐之间的冰把它们冻牢了 B.水结冰时放出的热量使铝膜焊接在钢罐表面上了 C.大气压的作用把铝膜压接到钢罐上了 D.水结冰膨胀产生的压力把铝膜与钢罐紧紧地压牢在一起了 3.(09年物理竞赛)炎热无风的夏天,小宇走在被晒得发烫的柏油路上,看见前面的路面已被一辆洒水车洒水淋湿了。他认为走在淋湿了的路面上一定比走在干燥的路面上感到凉爽,于是赶快走过去,结果在洒过水的路面上,他却感到更加闷热了。你认为产生这种感觉的主要原因是()A.洒水车中的水经过曝晒后,内能增大,温度很高 B.地面上的水使被反射的阳光增多,身体获得更多热量 C.洒水后使附近的空气湿度增加,身上的汗液蒸发变慢 D.地面上的水蒸发时把热量带到了人的身上 4.(10年物理竞赛)晴朗无风的早晨,当飞机从空中飞过,在蔚蓝的天空中会留下一条长长的“尾巴”,这种现象俗称为“飞机拉烟”。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是飞机在飞行过程中排出的暖湿气体遇冷所致。在这一过程中,暖湿气体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熔化B.液化C.蒸发D.升华 5.(10年物理竞赛)2010年1月2日起,我国北方大部地区遭遇大范围降雪天气袭击。大雪严重影响了民航、铁路和高速公路等交通。在遇到这种天气时,为了尽快清除积雪,常用的办法是撒“融雪盐”,这是因为() A.“融雪盐”与少量水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的热量使周围的冰雪熔化 B.“融雪盐”产生“保暖层”,使冰雪吸收足够的“地热”而熔化 C.使雪形成“含融雪盐的雪”,“含融雪盐的雪”熔点低于当地温度,使雪熔化 D.“融雪盐”有利于冰雪对阳光的吸收,从而加快冰雪的熔化

(完整版)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测试题及答案

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共1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不选或错选得0分) 1.如图1所示,是四位同学“用温度计测量某种液体温度”的实验操作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操作是( ) 2.现要制造两种液体温度计:⑴测北方高寒地区气温用的寒暑表;⑵能测萘熔液沸腾时温度的温度计。那么请根据下面表格的数据判断.制造温度计用的液体应分别选用( ) A.酒精、水银 B.都用水银 C.都用酒精 D.酒精、甲苯 几种物质熔点(℃) 水银甲苯酒精萘 -39-102-11780 在标准大气压下,几种液体沸点(℃) 水银甲苯酒精萘 35711078218 3.下列说法是正确的是( ) A.晶体熔化时吸热,非晶体熔化时不吸热B.松香、萘、玻璃、明矾都是非晶体 C.晶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D.同一晶体的熔化温度与它的凝固温度相同 4.在两杯水中都有没熔化的冰块,一杯放在阳光下,一杯放在阴凉处,此时,对两杯水的温度进行比较,判断正确的是( ) A.在阳光下的水温度高 B.在阴凉处的水温度高C.两杯水温度一样高D.无法比较5.生活中常把碗放在普通锅内的水中蒸食物,碗与锅底不接触,如图2所示,当锅内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水( ) A.稍后沸腾B.同时沸腾C.温度能够达到沸点,但不沸腾D.温度总是低于锅里水的温度,因此不会沸腾 6.寒冷的冬季,人们洗脸后,总爱往脸部或手上抹些油脂护肤品,这主要是为了 ( ) A.防止紫外线照射皮肤B.防止有害气体污染皮肤 C.防止脸或手上的热散出去D.防止脸或手上的水分蒸发,使脸或手上的皮肤变干而受冻 7.在卫生间里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了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镜面上发生的这两种现象的物态变化情况是( ) A.先汽化,后液化B.先液化,后汽化C.只有液化D.只有汽化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专题训练

《物态变化》专题训练 『考点指津』 本专题为物态变化,知识掌握基本要求: 会用温度计测温度;能区分不同的物态变化,理解物态变化的条件;能解释生活及自然界的单间现象;能识读有关物态变化的图线。 中考命题热点: 常用温度计和体温表的正确使用与注意事项;结合社会热点、生活问题考查物态变化知识,倡导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学以致用。 『练习测试』 一、填空题 1.在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中分别滴入几滴红墨水,会观察到的颜色较快变得均匀,这个现象可以说明:。 2.图2-1是两支水平放置的温度计,且这两支温度计的两端都没有画全。你能读出它们此时的示数分别是多少吗甲的示数为,乙的示数为。 3.某人在配制酒精溶液时,把10ml的酒精倒入10ml的水中,摇晃混合后发现总的体积小于20ml,这一现象可以说明。 4.火箭发射架下建有大水池,让高温火焰喷到水中,通过水发生来吸收大量的热;火箭升空瞬间,会看到巨大的白色“气团”,这是水蒸气形成的(选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5.防“非典”期间,常用消毒液加热熏蒸的办法对病房空气进行消毒处理。从物理上

说,对消毒液加热是为了,弥漫到空气中是一种现象。 6.气体打火机的燃料是丁烷气体,是用的办法使它变成液态装入打火机的。 7.将烧红的铁棒插入水中,会听到“嗤嗤”的声音,同时看到水面上方出现的“白气”,这里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先是后是。 8.目前,全球的气候悄悄变暖,这是效应不断加剧带来的后果;而城市的平均气温高于周围乡村,这种现象称为效应。 9.夏天,打开冰棒的包装纸,会看到冰棒冒“白气”,这些“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而成的。 10.如图2-2,是甲、乙两种物质的熔化图像,由图像可知种物质是晶体,该晶体的熔点是℃,甲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 11.冬天,0℃以下冰冻的衣服也会干,这是现象;寒冷的冬夜,门窗玻璃侧出现冰花,这是现象。 12.空气中的水蒸气是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地而来的。夜间气温降低时,水蒸气会成小水珠附着在物体上,这就是露水,若附着在空气中的浮尘上,就形成。深秋或冬天,夜晚温度迅速降到0℃以下,水蒸气会直接成固态的小晶体,这就是。 13.复习课上,老师写下一副与物理知识有关的对联。上联:“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对联中包含的物态变化是 和,反映的一共性是。

历届全国初中物理竞赛(物态变化)

最近十年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题分类解析专题3--物态变化 一.选择题 1. (2013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在严寒的冬季,小明到 滑雪场滑雪,恰逢有一块空地正在进行人工造雪。他发现造雪机在工作 过程中,不断地将水吸入,并持续地从造雪机的前方喷出“白雾”,而 在“白雾”下方,已经沉积了厚厚的一层“白雪”,如图1所示。对于 造雪机在造雪过程中,水这种物质发生的最主要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 图1 中正确的是() A.凝华B.凝固C.升华D.液化 答案:B 解析:造雪机在造雪过程中,水这种物质发生的最主要的物态变化是凝固,选项B正确。 2.(2012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预赛)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饭桌上的菜肴日益丰富,吃饭时发现多油的菜汤与少油的菜汤相比不易冷却。这主要是因为【】A、油的导热能力比较差B、油层阻碍了热的辐射 C、油层和汤里的水易发生热交换 D、油层覆盖在汤面,阻碍了水的蒸发 答案:D 解析:多油的菜汤不易冷却的原因是油层覆盖在汤面,阻碍了水的蒸发,选项D正确。 3.(2012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我国不少地区把阴霾天气现象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统称为“雾霾天气”。关于雾和霾的认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霾是大量的小水滴或冰晶浮游在近地面空气层中形成的 B.雾和霾是两种不同的天气现象 C.雾是由悬浮在大气中的大量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等颗粒形成的 D.雾和霾是同一个概念的两种不同说法 解析:雾是大量的小水滴或冰晶浮游在近地面空气层中形成的,霾是由悬浮在大气中的大量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等颗粒形成的,雾和霾是两种不同的天气现象,选项B正确。 答案:.B 4(2011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河南预赛)如图所示的4种物态变化中,属于放热过程的是,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及答案

物态变化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将符合题意的唯一答案题号填入对应表格中,每小题3分,共36分) 1、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中a图线所示。若其他条件不 变,仅将水的质量增加,则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2、如图中,a、b、c三条图线表示三种质量相等的固体同时同等条件下加热时的 熔化图像,由图可知() A.a、b、c肯定都是晶体 B.a、b、c的熔点相同 C.c比a熔点的低 D.a比b的熔点高 3、工业生产中用蒸馏法来提高酒精度,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先给含水较多的酒精加热使它汽化,把蒸气引出,再经过冷凝管(冷凝管是双层玻璃管,冷却剂从管口1流入,管口2流出)冷却液化成纯度较高的酒精溶液,这种方法的依据是() A.水的密度比酒精大 B.水的沸点比酒精低 C.水的比热比酒精大 D.水的沸点比酒精高 4、用开口的烧杯烧水,水沸腾后继续用猛火加热,?这时烧杯中的水温() A.升高 B.保持不变 C.降低 D.无法判定 5、物体吸收了热量,则物体的温度() A.一定升高 B.一定降低 C.一定不变 D.可能升高,也可能不变。 6、在寒冷的冬季,房间玻璃窗的内表面结了一层冰花,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是水蒸气遇冷而发生液化的现象B.是水蒸气遇冷先液化后凝固的现象 C.是水蒸气遇冷而发生凝华的现象 D.是冰的凝华现象 7、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变慢的是 A.用衣架将湿衣服展开晾晒B.用热风干手器吹湿手 C.用保鲜膜把蔬菜包好放入冰箱D.喝开水为了不烫口,向水吹气 8、在制作液体温度计时,为了提高温度计的准确程度,下面措施可行的是 A.玻璃泡的容积做大一些,玻璃管内径做细一些 B.玻璃泡的容积做小一些,玻璃管内径做粗一些C.玻璃泡的容积做大一些,玻璃管内径做粗一些D.玻璃泡的容积做小一些,玻璃管内径做细一些 14.下面关于常用温度计的使用中,错误的是( ) A.温度计不能用来测量超过它的最高刻度的温度 B.温度计的玻璃泡要跟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C.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 D.读数时,要把温度计从液体中拿出来再读数

物态变化中考练习题

物态变化训练题 一、选择题 1. (2016河源)对下列现象的成因解释正确的是()A.早春,河中的冰逐渐消融﹣﹣汽化 B.盛夏,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熔化 C.深秋,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液化 D.严冬,堆起的雪人逐渐变小﹣﹣升华 2. (2016巴中)我国北方的冬季,有时房顶上会出现霜,树枝上会出现雾凇,这些都是() A.汽化现象 B.升华现象 C.凝固现象 D.凝华现象 3. (2016黄冈)下列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A.春天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 B.夏天湿衣服很快变干是液化现象 C.秋天早晨的雾是汽化形成的 D.冬天早晨的霜是凝固形成的 4. (2016雅安)雅安的蒙山茶自古为贡茶之一, 泡茶、喝茶中包含很多物理知识,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打开茶叶盒, 茶香飘满屋———是茶叶的升华现象 B. 泡茶时, 部分茶叶上浮———是由于茶叶受到的浮力大于自身的重力 C. 茶水太烫, 吹一吹凉得快———是由于吹气加快了茶水的蒸发 D. 透过玻璃茶杯看到手指变粗———是由于装水的茶杯相当于一个放大镜 二、填空题 5. (2016河源)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熔化图象,由图像可知种物质是晶体,该晶体的熔点是℃. 6.(2016枣庄)小李同学看到在沸腾的油锅中取铁球的表演后,得知锅中的“油”是由油和 醋组成的混合液体,油的沸点为287 ℃,醋的沸点只有60 ℃,当温度达到℃时液体 就沸腾了,继续加热,液体的温度(选填“会”或“不会”)升高,表演时铁球的温 度不可能超过℃,只有当时,继续加热,液体温度才会升高. 7. (2016镇江)如图所示,注射器内密封有适量刚烧开的水,向下拉动活塞,水双沸腾 起来,这是由于拉动活塞后,水面上方气体的压强,使水的沸点的缘故.

2019-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复习 专项训练(三)物态变化(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复习专项训练(三)物态变化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夏天天气热,许多同学喜欢吃冰棒。哟!刚买的冰棒周围还冒着“白烟”,这“白烟”是A.冰棒升华所致 B.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C.口里冒出的白烟 D.空气液化而成 2.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减慢的是 A.给头发吹热风 B.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 C.将玻璃板上的水滴向周围摊开 D.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3.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实例中,由于液化形成的是 A.冬至时节房檐上的冰挂 B.白露时节草叶上的露珠 C.大雪时节落在地上的雪 D.立春时节化成的水 4.用体温计测量病人甲的体温,示数是38 ℃,如果该体温计未经甩过就用来测量病人乙的体温,示数也是38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乙的体温一定等于甲的体温 B.乙的体温不可能等于甲的体温 C.乙的体温不可能高于甲的体温

D.乙的体温一定低于甲的体温 5.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 ℃,此时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出现白霜,白霜形成的物态变化是 A.液化 B.汽化 C.凝固 D.凝华 6.下图所示四个实例中,与“雾凇”形成的物态变化相同的是 A.山间的“云海” B.瓜叶上的“霜降” C.花草上的“露珠” D.江河的冰雪“消融” 7.如图塑料草莓是由3D打印机在高温下把塑料复合材料变成液浆,再由喷头喷出固化而成。此过程的物态变化是 A.先液化后凝固 B.先液化后凝华 C.先熔化后凝固 D.先熔化后凝华 8.某县于2018年进行完“雨污分流”后,重新铺设柏油马路时,需要把沥青由固态熔化成液态,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这一过程的是 A. B. C. D. 9.对甲、乙两种物质同时持续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沸点一定是 80℃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单元测试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单元测试 ( 时间40 分钟总分100 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如图是四位同学用温度计测水温的实验操作过程, 其中正确的是( ) 【解析】选C。本题考查了温度计的使用。温度计在使用时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待测液体中, 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面相平,故选C。 2.生活与物理息息相关,小芳烧水, 她观察到水沸腾时,不断有“白气”冒出来, 从水到形成“白气”的物态变化是( ) A.先液化后汽化 B. 先汽化后液化 C. 先汽化后凝固 D. 先升华后熔化 【解析】选B。本题考查了物态变化的判断。沸腾是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 水 沸腾时产生大量 的水蒸气,但水蒸气是看不见的, 水蒸气上升后遇冷液化形成“白气” 。故选B。 3.下列一些关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分析正确的是( ) A.冬天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撒盐便于除雪, 是因为盐可以提高冰雪的熔点 B.炎热的夏天,在教室内洒水可以降温,是利用水升华吸热 C.烧水时, 壶嘴处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D.窗花的形成是凝固现象【解析】选C。本题考查对物态变化知识的理解。撒盐可以降低冰雪的熔点,更易熔化,选项 A 错误;洒水降温是利用蒸发吸热,是汽化过程,选项B错误;壶嘴处的“白气”是水

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选项C正确;窗花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选项D错误。 4.2015 年11月24日晚,济宁下了57年来最大的一场雪,瑞雪兆丰年,但是也给我们学生上学带来了困难; 为了加速雪的熔化, 交通部门往道路上撒了盐和雪融剂。对于这个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雪是水凝固形成的 B.雪熔化放热 C.撒盐和雪融剂是为了降低雪的熔点 D. 雪的温度可能是5℃ 【解析】选C。本题考查物态变化的判断及其特点。雪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故A错;雪熔化过程中吸热,故B错;雪的温度在0℃以上时会熔化成水,故D错。5.如图甲所示是新疆地区晾制葡萄干的房子, 图乙是房子的墙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晾葡萄干的房子建在向阳的山坡上,而且没有屋顶,有利于接收阳光,吸收热量, 加快葡萄中水分蒸发 B.晾葡萄干时把葡萄放在木头架子上摊开, 有利于增加葡萄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加快葡萄中水分蒸发 C.晾葡萄干时把葡萄放在木头架子上摊开, 有利于增加葡萄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减慢葡萄中水分蒸发 D.如图乙所示,晾葡萄干的房子四周有很多小孔, 有利于屋内空气流通,加快葡萄中水分蒸发【解析】选C。本题考查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的应用。房子建在向阳的山坡上,而且没有屋顶, 有利于接收阳光,吸收热量,加快葡萄中水分蒸发,故A正确;把葡萄放在木头架子上摊开,有利于增加葡萄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加快葡萄中水分蒸发, 故B正确、C错误;房子四周有很多小孔, 有利于屋内空气流通, 从而加快葡萄中水分蒸发, 故 D 正确。故选C。 6.某种物质的物态变化过程图象如图所示, 该图象可以反

中考复习物态变化专题练习(含答案)

2015中考复习——物态变化专题练习 评卷人得分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1.夏天小丽将冰水和热水分别倒入常温下的两只透明烧杯内,如图所示一会她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有一些小水珠出现,针对这一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杯都在内壁出现了水珠 B.甲乙两杯都在外壁出现了水珠 C.甲杯在外壁、乙杯在内壁出现了水珠 D.甲杯在内壁、乙杯在外壁出现了水珠 2.生活中常用碗炖食物,如图所示。碗与锅底不接触,当锅里水沸腾后碗中的汤 A.同时沸腾了 B.稍后也沸腾了 C.温度低于沸点,不会沸腾 D.温度达到沸点,但不会沸腾 3.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4.在严寒的冬季,小满到滑雪场滑雪,恰逢有一块空地正在进行人工造雪,他发现造雪机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地将水吸入,并持续地从造雪机的前方喷出“白雾”,而在“白雾”下方,已经沉积了厚厚的一层“白雪”,如图所示,对于造雪机在造雪过程中,水这种物质发生的最主要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凝固 B.凝华 C.升华 D.液化 5.下列估测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A.靖江夏天最高气温约为50℃ B.一张课桌的高度约为75cm C.初中一节课的时间大约为0.45h D.人正常步行的速度是5m/s 6.某同学用酒精灯给一杯水加热,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特点,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如下图象,最合理的图象是( )

9.当两个物体温度相同时,它们之间不会发生吸热或放热现象.将装水的密闭小瓶放在大烧杯里的水中间,把烧杯放在电冰箱的冷冻室内,过一段时间取出烧杯,发现烧杯中有一半的水结成了冰,此时小瓶中的水 A.只有表面的水结冰 B.有一半的水结成冰 C.都没结冰 D.都已结冰 10.下列现象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A.寒冷的冬天,冰冻的衣服会变干 B.潮湿的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啤酒瓶上会出现小水珠 C.有风的冬天,游泳后从水中出来会感到冷 D.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内走到室外,眼镜上会出现小水珠 11.从冰箱内取出的冰棍周围会弥漫着“白气”;水烧开后水壶嘴会喷出“白气”。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冰棍周围的“白气”是冰熔化成的小水珠 B.这两种情况的“白气”都是水蒸气 C.壶嘴喷出的“白气”是壶嘴喷出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 D.这两种情况的“白气”都是空气中原来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珠 12.为了研究影响蔬菜和水果水分散失快慢的因素,有A、B、C、D四组同学各自做了研究实验(实验材料是相同的胡萝卜),如下图所示,这四组实验中,研究方法正确的是()

2017-2018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专题练习及答案

《物态变化》专题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数据符合实际的是() A.岳阳年平均气温42℃B.某中学生质量50kg C.正常人1s内心跳75次D.物理教科书长260cm 2.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A.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9℃ B.无线电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C.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长度约为1cm D.电冰箱的额定功率约为100W 3.下图是四位同学用温度计测水温的实验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A.B.C.D.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 C D A.此时的温度计显示温度为11℃ B.海波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 C.从冰箱里拿出的雪糕会冒“白汽”,这是升华现象 D.小明从游泳池里出来会感觉冷,这是蒸发吸热 5.物理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基础科学,培养学生正确使用仪器的技能是做好物理实验的基础.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应先将温度计从液体中取出再读数

B.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可以不让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 C.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质量过程中,发现横梁不平衡时可调节平衡螺母 D.用试电笔辨别火线时,不用指尖抵住试电笔上端的金属帽 6.监测中东呼吸综合征等呼吸系统传染病时要测量体温.若用如图所示这支未甩过的体温计去测量另一个人的体温,测量结果可能是() A.37.0℃B.37.5℃C.38.0℃D.38.5℃ 7.夏天,加在饮料里的冰块逐渐消失,其物态变化是() A.升华B.凝华C.熔化D.凝固 8.火箭在大气中飞行时,它的头部跟空气摩擦发热,温度可达几千摄氏度.在火箭上涂一 层特殊材料,这种材料在高温下熔化并且汽化,能起到防止烧坏火箭头部的作用,这是因为() A.熔化和汽化都吸热B.熔化和汽化都放热 C.熔化放热,汽化吸热D.熔化吸热,汽化放热 9.夏天,我们吃雪糕觉得凉爽.是因为雪糕在口中() A.液化吸热B.熔化放热C.凝固吸热D.熔化吸热 10.下列图象中,能正确描述晶体熔化的是() A.B.C.D. 11.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固现象的是() A B C D A.春天,白雾弥漫B.夏天,大雨滂沱C.秋天,霜打枝头D.冬天,千里冰封 12 .我们生活在这炎炎的夏日里,多么期盼环境的凉爽;但真正到了深冬时节,却又是滴水 成冰的寒冷.对于滴水成冰这一过程,有关物态变化和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全国竞赛试题汇编—物态变化及答案

竞赛试题汇编—物态变化 一、选择题 (91第一届)2.夏天,打开冰箱门,常可看到白雾。这是[ ] A.冰箱内原有的水蒸气B.冰箱内食物中的水分遇到高温空气后,蒸发形成的水蒸气 C.空气中的水蒸气降温形成的小冰晶D.空气中的水蒸气降温形成的小水滴 答案:D (91第一届)9.小明两次煮鸡蛋。第一次在水开后继续用急火煮,直到煮熟;第二次在水开后将火焰调小,但仍保持锅中的水沸腾,直到煮熟。两次比较发现[ ] A.第一种方法比第二种方法省燃料又省时间B.第一种方法费燃料但省时间 C.第二种方法比第一种方法省燃料但费时间 D.第二种方法比第一种方法省燃料,两种方法所用时间相近 答案:D (92第二届)3.多油的菜汤不易冷却,这主要是因为[ ] A.油层阻碍了汤的热辐射B.油层和汤中的水不易发生热交换 C.油的导热能力比水差D.油层覆盖在汤面,阻碍了水的蒸发 答案:D (93第三届)7.在制药时,为从溶液中提取抗菌素,要用加热的方法使水沸腾而除去水分,但抗菌素不能在超过80℃的条件下提取,应采用的方法是[ ] A.增加容器内的气压,使水的沸点低于80℃B.降低容器内的气压,使水的沸点低于80℃ C.缩短加热沸腾的时间D.用微火加热使其沸腾 答案:B (94第四届复)5.我国北方冬天,河流会结上厚厚的一层冰,冰的温度有时低达-40℃,假如在-40℃的冰下有流动的河水,那么水与冰交界处的温度是:[ ] A.4℃B.0℃C.-40℃D.略高于-40℃ 答案:B (94第四届复)8.冻豆腐里面有小孔的成因是:[ ] A.豆腐自身冻缩而成B.豆腐自身膨胀而成 C.外界的冰雪扎进豆腐里而成D.豆腐里面的水受冻先结冰,再熔化成水后而成 答案:D (95第五届)4.在北方的冬天,汽车驾驶员常用水和酒精的混合物作为汽车冷却系统中的冷却液,这是因为这种混合液具有 A.较低的沸点B.较低的熔点C.较大的比热D.较小的密度。 答案:B (95第五届)8.在烹炸食物时常会见到滚开的油锅中,溅入一滴水后,会有剧烈的响声,并溅起油来。其主要原因是[ ] A.溅入的水滴温度太低B.水是热的不良导体。 C.水的比热比油的比热大D.水的沸点比油的沸点低。 答案:D (95第五届)11.用飞机向云层喷洒于冰(固体的CO2)是一种人工降雨的方法。以下列出几个物态变化过程:a)干冰迅速吸热升华;b)干冰吸热熔解;c)云层中水蒸气遇冷液化

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及答案汇编

物态变化测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40分) 1.摄氏温度把 ______________ 的温度规定为 下 _______ 的温度规定为100C 。 2 ?在使用温度计时,要将温度计与被测物 体 _______ ,并保持足够长的_ —;在读取 数据时温度计不能 ________ 被测对象,读数时视 线应与温度计标尺 ___________ 。 3. 图(1)是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时情况,其 读数为: ______ C 。 4. 每年三月份,是黄河开凌季节,滚滚黄河 水托带着冰凌顺流而下,蔚为壮观。随着春天的 脚步,河水里的冰越来越少,这种现象在物理学中叫 _____________ ;开凌季节, 当地水温 ______________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5. 夏天,人们通常在屋子里放一些冰块可以用来降温,放冰块的容器中发 生的物理现象有: _______ 和 _______ ,这两种物理现象都 ______ 热量 6. 固体分为 ______ 和 ________ 两类。它们的重要区别是 有一定的熔 点,而_____ 没有一定的熔点。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 L 选填“相 同”或 “不相同”)。 7. 蒸发要 _____ 热,使液体和周围物体温度 ______ ,有降温作用。影响蒸 发快慢的因素有 _______ 、 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____ 。 8. 在实施人工降雨时,飞机在云层里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迅 速 ____ 而吸热,使云层中水蒸气急剧遇冷而 大,在下落过程中又 ________ 成小水滴落 下来。 9. 根据温度测量实验,绘制了某物质 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2) 所示。由图象可知该物质是 _____ (填“晶 OC ,把在一个标准大气压 _______ 成小冰晶,小冰晶逐渐变 图 (1)

物态变化(练习题)

假期作业物态变化复习题(一)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47分) 1.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____性质制成的。体温表的变化范围应该是________ 2.在4—1中,各温度计的读数分别为: 甲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 丙________________ 3.物体的________用温度来表示。“热的物体”,其热字表示的是________。 4.摄氏温度计是把________________的温度规定为零摄氏度,把__________的温度规定为100℃,在热力学温度中0 K应为__________。 5.使用温度计时应使被测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被测物体的温度不能超_______________,读数时视线要________________。 6.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热力学温度的单位是_____________,用_______表示,43℃合热力学温度是______。 7.物体可以以固、液、气三种状态存在,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 相互转化。按图4—2所示的箭头方向填写物态变化的过程, 以及在变化过程中的吸热或放热情况。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下列各种现象中,在其后面的括号内分别填上属于哪种物态变化。 (1)晴朗的天气时,泼在地面上的水很快就干了;[] (2)冬天天很冷时,可以看到从嘴里呼出的白气;[] (3)冬天把洗完的衣服挂在外面,很快就冻住了,但衣服也能干:[] (4)在寒冷的冬天的夜晚,房间的窗子上往往会结一层霜。[] 9.液体的汽化存在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蒸发特点是______________。加快蒸发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沸腾与蒸发的不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蒸发和沸腾现象在汽化过程中

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9分) 1、温度是表示物体的____冷热程度______,常用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体的______热胀冷缩_____性质制成的。 2、冬天早晨看到房间的玻璃窗出现小水珠,水珠是在玻璃窗的__内___( 内、外)表面;夏天开着空调的汽车,车窗的__外___( 内、外)表面会出现水珠。 3、如下图体温计的量程是:__35~42摄氏度___,分度值为:__0.1摄氏度__,示数是__37.6摄氏度_。 4、在发射火箭时,在发射台下建一大水池,让火焰喷到水池里,这主要是利用水___汽化___时___吸__热,从而保护发射台。 5、晶体在熔化过程__吸___热,温度___不变____;非晶体在熔化过程___吸__热,温度___升高____。如下图是某物质熔化的图像,从图中可知,它的熔点是__80 ℃;其中 BC 段是熔化过程,物质处于____固液共存 状态 。 6、在空格内填上物态变化名称: 卫生球放久了会变小,是___升华__现象; 钢水浇铸成钢球是___凝固__现象; 冬天早晨草地上的霜是__凝华___现象; 早晨有浓雾是___液化__现象。 冬天下雪___凝华___;冰消雪融___熔化___。 7、汽化的两种方式是___蒸发___和____ 沸腾___,汽化要 ____吸___热。 8、家用液化气是在常温下用____压缩体积____的方法使石油气液化后贮存在钢瓶里的,另一种液化的方法是___降低温度___。 9、在电冰箱里从压缩机送来的气态氟利昂在冷凝器中___液化___,从而__放出__(吸收、放出)热量,把热排到冰箱外;而在电冰箱的蒸发器内,液态氟利昂迅速__汽化__,从而____吸收___(吸收、放出)热量,使冷冻室内的温度降低。 10、吃冰棒和皮肤上擦酒精都感到凉快,前者主要是利用冰棒___熔化___时要__吸__热,后者是酒精___汽化(蒸发)___时要__吸__热。北方冬天菜窑里放入几桶水,可以利用水凝固时___放__热,使窑内温度不致太低,菜不会冻坏。

3.物态变化——专项训练

物态变化——专项训练 1. (2018扬州3题2分)下列图中温度计使用正确的是() 2. (2018茂名29题2分)在测量水的温度时,甲、乙、丙三位同学按图所示方法读数,正确的是________, 水的温度是________℃. 3. (2018河南17(2)题2分)如图所示,用体温计测量体温,该体温计的分度值是________℃,体温计的示数是________℃. 4. (2018北京10题2分)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熔化的是() 5. (2018无锡2题2分)关于自然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冰融化——凝固(放热) B. 雾生成——液化(放热) C. 露产生——汽化(吸热) D. 霜形成——升华(放热) 6. (2018泰安13题2分)下列四种物态变化相同的一组是() ①夏天,草叶上的露珠;②冬天,窗户上的冰花;③深秋,树上的白霜;④初春,冰雪消融.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7. (2018吉林8题2分)从冰箱中取出的冻鱼在空气中放置一会儿,冻鱼身上出现一层白霜,又过一段时间冻鱼身上的霜变成了水.此过程经历的物态变化是先________后________. 8. (2018山西14题3分)同学们都玩过肥皂泡泡,如图所示是小梦同学在-9 ℃的室外玩肥皂泡泡时拍 摄的照片.他发现肥皂泡泡在很冷的室外会迅速结冰,掉落在地面如同散落的玻璃球,神奇极了.对这一现象包含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判断正确的是() A. 这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B. 这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C. 这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D. 这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