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数学下册 5_3 图形变换的简单应用同步练习 (新版)湘教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 5_3 图形变换的简单应用同步练习 (新版)湘教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 5_3 图形变换的简单应用同步练习 (新版)湘教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 5_3 图形变换的简单应用同步练习 (新版)湘教版

5.3图形变换的简单应用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

1.下列图案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

2.下列各网格中的图形是用其图形中的一部分平移得到的是( )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而旋转则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B.平移和旋转都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C.图形可以向某方向平移一定距离,也可以向某方向旋转一定距离

D.由平移得到的图形也一定可由旋转得到

4.下面的四个图案中,既可用旋转来分析整个图案的形成过程,又可用轴对称来分析整个图案的形成过程的图案有( )

A.4个

B.3个

C.2个

D.1个

5.如图①是3×3正方形方格,将其中两个方格涂黑,并且使得涂黑后的整个图案是轴对称图形,约定绕正方形ABCD的中心旋转能重合的图案都视为同一种图案,例如,图②中的四幅图就视为同一种图案,则得到的不同图案共有( )

A.4种

B.5种

C.6种

D.7种

6.把一张正方形纸片如图1,图2对折两次后,再如图3挖去一个三角形小孔,则展开后图

形是( )

7.下列图案中,可以由一个“基本图形”连续旋转45°得到的是( )

8.如图,由四个小正方形组成的田字格中,三角形ABC的顶点都是小正方形的顶点.在田字格上画与三角形ABC成轴对称的三角形,且顶点都是小正方形的顶点,则这样的三角形(不包含三角形ABC本身)共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

9.钟表的分针匀速旋转一周需要60min,经过20min,分针旋转了.

10.如图,已知由四个边长为 1 cm的小正方形组成的长方形,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_____cm2.

11.如图,将三角形OAB绕着点O逆时针旋转两次得到三角形OA″B″,每次旋转的角度都是50°,若∠B″OA=120°,则∠AOB=__________.

12.如图所示,在正方形网格中(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将△OAB绕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得到△OCD,则∠AOC的度数是.

13.以如图1(以O为圆心,半径为1的半圆)作为“基本图形”,分别经历如下变换能得到图2的有__________.(只填序号)

①只要向右平移1个单位;

②先以直线AB为对称轴进行翻折,再向右平移1个单位;

③先绕着点O旋转180°,再向右平移1个单位;

④绕着OB的中点旋转180°即可.

14.分别以正方形的各边为直径向其内部作半圆得到的图形如图所示.将该图形绕其中心旋转一个合适的角度后会与原图形重合,则这个旋转角的最小度数是__________度.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4小题)

15.如图所示是一种花瓣图案,它可以看作是一个什么“基本图案”形成的,试用两种方法分析其形成过程.

16.如图所示的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个单位,△ABC的三个顶点都在格点上.

(1)在网格中画出△ABC向下平移3个单位得到的△A1B1C1;

(2)在网格中画出△ABC关于直线m对称的△A2B2C2;

(3)在直线m上画一点P,使得C1P+C2P的值最小.

17.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3,3),B(﹣5,1),C(﹣2,0),P(a,b)是△ABC的边AC上任意一点,△ABC经过平移后得到△A1B1C1,点P的对应点为P1(a+6,b﹣2).

(1)直接写出点C1的坐标;

(2)在图中画出△A1B1C1;

(3)求△AOA1的面积.

18.如图甲,正方形被划分成16个相同的三角形,将其中若干个三角形涂黑,且满足下列条件:

(1)涂黑部分的面积是原正方形面积的一半.

(2)涂黑部分成轴对称图形.

如图乙是一种涂法,请在图1~图3中分别设计另外三种涂法.(在所设计的图案中,若涂黑部分形状相同,则认为是同一种涂法,如图乙与图丙)

19.如图,一副直角三角板△ABC和△DEF,已知BC=DF,EF=2DE.

(1)直接写出∠B,∠C,∠E,∠F的度数的度数;

(2)将△ABC和△DEF放置像图2的位置,点B、D、C、F在同一直线上,点A在DE上,△ABC固定不动,将△DEF绕点D逆时针旋转至EF∥CB(如图2),求△DEF旋转的度数;并通过计算判断点A是否在EF上;

(3)在图3的位置上,△DEF绕点D继续逆时针旋转至DE与BC重合,在旋转过程中,两个三角形的边是否存在平行关系?若存在直接写出旋转的角度和平行关系,若不存在,请说明

理由.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

1.A

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对个图形分析判断即可得解.

解:A、是轴对称图形,

B、不是轴对称图形,

C、不是轴对称图形,

D、不是轴对称图形,

故选:A.

2.C

分析:图形平移前后,连结对应点的线段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平移前后的两个图形(1)形状不变;(2)大小不变;(3)方向不变.

解A可利用图形的轴对称得到;B可利用图形的轴对称得到;C是利用图形的平移得到的;D可利用图形的轴对称得到. 选C.

3. B

分析:根据平移和旋转的性质,对选项进行一一分析,排除错误答案.

解:A、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而旋转同样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故错误;

B、平移和旋转的共同点是改变图形的位置,故正确;

C、图形可以向某方向平移一定距离,旋转是围绕中心做圆周运动,故错误;

D、平移和旋转不能混淆一体,故错误.故选B.

4. A

分析:根据旋转、轴对称的定义来分析.

图形的旋转是图形上的每一点在平面上绕某个固定点旋转固定角度的位置移动;

轴对称是指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侧的图形能够互相重合,就是轴对称.解:图形1可以旋转90°得到,也可以经过轴对称,沿一条直线对折,能够完全重合;

图形2可以旋转180°得到,也可以经过轴对称,沿一条直线对折,能够完全重合;

图形3可以旋转180°得到,也可以经过轴对称,沿一条直线对折,能够完全重合;

图形4可以旋转90°得到,也可以经过轴对称,沿一条直线对折,能够完全重合.

故既可用旋转来分析整个图案的形成过程,又可用轴对称来分析整个图案的形成过程的图案有4个.

故选A.

5. C

分析:根据轴对称的定义,及题意要求画出所有图案后即可得出答案.

解:选C.如图所示

综上所述,一共有6种不同图案.

6. C

分析:结合空间思维,分析折叠的过程及剪菱形的位置,注意图形的对称性,易知展开的形状.

解:当正方形纸片两次沿对角线对折成为一直角三角形时,在直角三角形中间的位置上剪三角形形,则直角顶点处完好,即原正方形中间无损,且三角形关于对角线对称,三角形的AB 边平行于正方形的边.再结合C点位置可得答案为C.

故选C.

7. D

分析:每个图形都是旋转对称图形,计算出最小的旋转角,即可作出判断.

解:A、至少旋转=120°,故选项错误;

B、至少旋转=72°,故选项错误;

C、至少旋转=60°,故选项错误;

D、至少旋转=45°,故选项正确.故选D.

8. C

分析:先把田字格图标上字母如图,确定对称轴找出符合条件的三角形,再计算个数.

解:△HEC关于CD对称;△FDB关于BE对称;△GED关于HF对称;关于AG对称的是它本身.

所以共3个.故选C.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

9.分析:钟表的分针匀速旋转一周需要60分,分针旋转了360°;求经过20分,分针的旋转度数,列出算式,解答出即可.

解:根据题意得,×360°=120°.

故答案为:120°.

10.分析:由图形可以看出图形是轴对称图形,阴影部分的面积正好等于矩形的面积.

解答:由图形可知该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阴影部分的面积正好等于矩形的面积,阴影部分的面积为2cm2.

11.分析:根据旋转的性质可得到∠B″OB的度数,根据图形容易得到答案.

解:因为每次旋转的角度都是50°,则∠B″OB=100°,又因为∠B″OA=120°,故∠AOB=20°。

12.分析:根据网格图得到OD=OB=2,

,∠DOB=90°,由于△OAB绕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得到△OCD,则有OB与OD 是对应边,OA与OC是对应边,根据旋转的性质得到∠COA与∠DOB都等于旋转角,

则∠COA=∠DOB=90°.

解:△OAB绕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得到△OCD,所以OB与OD是对应边,OA与OC是对应边,所以∠COA=∠DOB=90°.答案:90°

13.

分析:观察两个半圆的位置关系,确定能否通过图象变换得到,以及旋转、平移的方法.解:①只要向右平移1个单位,半圆仍然在直径AB的下边,此变换错误;

②先以直线AB为对称轴进行对称变换,得到直径AB的上半圆,再向右平移1个单位,得到图2,此变换正确;

③先绕着O旋转180°,得到直径AB的上半圆,再向右平移1个单位,得到图2,此变换正确;

④只要绕着线段OB的中点旋转180°,得到图2,此变换正确.

故答案为:②③④.

14.分析:观察图形可得,图形有四个形状相同的部分组成,从而能计算出旋转角度.解:图形可看作由一个基本图形每次旋转90°,旋转4次所组成,故最小旋转角为90°.故答案为:90.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4小题)

15.分析:仔细观察图形,基本图形可以不同,但对于不同的基本图形需要作的几何变换也不同.

解:方法一:可看作整个花瓣的六分之一部分,

图案为绕中心O依次旋转60°、120°、180°、240°、300°而得到整个图案.

方法二:可看作是绕中心O依次旋转60°、120°得到整个图案的.

16.分析:(1)根据图形平移的性质画出△A1B1C1即可;

(2)根据轴对称的性质画出△ABC关于直线m对称的△A2B2C2即可;

(3)连接C1C2交直线m于点P,则点P即为所求点.

解:(1)如图,△A1B1C1即为所求;

(2)如图,△A2B2C2即为所求;

(3)连接连接C1C2交直线m于点P,则点P即为所求点.

17.分析:(1)根据点P、P1的坐标确定出平移规律,再求出C1的坐标即可;

(2)根据网格结构找出点A、B、C平移后的对应点A1、B1、C1的位置,然后顺次连接即可;(3)利用△AOA1所在的矩形的面积减去四周三个小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解:(1)∵点P(a,b)的对应点为P1(a+6,b﹣2),

∴平移规律为向右6个单位,向下2个单位,

∴C(﹣2,0)的对应点C1的坐标为(4,﹣2);

(2)△A1B1C1如图所示;

(3)△AOA1的面积=6×3﹣×3×3﹣×3×1﹣×6×2,

=18﹣﹣﹣6,

=18﹣12,

=6.

18.解: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性质画图,但要注意本题中的要求涂黑部分的面积是原正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图中一共有16个小三角形,那就要涂黑8个,而且这8个小三角形组成的图形要是轴对称图形.

不同涂法的图案举例如图:

19.分析:(1)根据直角三角板的直接可求得答案;

(2)由EF∥BC,可求得∠FDC的角度,可求得旋转角;过D作DG⊥EF于点G,可求得DG=DF,AD=BC,可得到DG=AD,可得出结论;

(3)分DF∥AB、DE∥AC和EF∥AB三种情况,可分别求得相应的旋转角.

解:(1)∵△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B=∠C=45°,

由题可知△DEF为含30°角的三角板,

∵EF=2DE,

∴∠E=60°,∠F=30°;

(2)旋转的角度为30°,理由如下:

如图1,△ABC中,AB=AC,AD⊥BC,

∴AD=BC,

在△DEF中,过D作DG⊥EF,垂足为G,在Rt△DFG中,∠F=30°,

∴DG=DF,

∵BC=DF,

∴DG=AD,

∴当EF∥BC时,点A在EF上;

(3)存在.

如图2,当DF∥AB时,则∠FDC=∠B=45°,

∵∠EDF=90°,

∴∠EDB=45°=∠C,

∴此时DE∥AC;

如图3,当EF∥AB时,则∠AHD=∠E=60°,

∴∠EDB=∠AHD﹣∠B=60°﹣45°=15°,

∵∠EDF=90°,

∴∠FDC=75°,

综上可知当旋转角为45°时有DE∥AC和DF∥AB,当旋转角为75°时,有EF∥AB.

初中数学中考总复习:图形的变换--知识讲解(提高)

中考总复习:图形的变换--知识讲解(提高) 【考纲要求】 1.通过具体实例认识轴对称、平移、旋转,探索它们的基本性质; 2.能够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经过轴对称、平移、旋转后的图形,能作出简单平面图形经过一次或两次轴对称后的图形; 3.探索基本图形(等腰三角形、矩形、菱形、等腰梯形、正多边形、圆)的轴对称性质及其相关性质. 4.探索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轴对称、平移、旋转及其组合); 5.利用轴对称、平移、旋转及其组合进行图案设计;认识和欣赏轴对称、平移、旋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知识网络】 【考点梳理】 考点一、平移变换 1.平移的概念: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 平移,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要点诠释】 (1)平移是运动的一种形式,是图形变换的一种,本讲的平移是指平面图形在同一平面内 的变换; (2)图形的平移有两个要素:一是图形平移的方向,二是图形平移的距离,这两个要素是 图形平移的依据; (3)图形的平移是指图形整体的平移,经过平移后的图形,与原图形相比,只改变了位置, 而不改变图形的大小,这个特征是得出图形平移的基本性质的依据. 2.平移的基本性质:由平移的概念知,经过平移,图形上的每一个点都沿同一个方向移动 相同的距离,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因此平移具有下列性质:经过平移,对应点所 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角相等. 【要点诠释】 (1)要注意正确找出“对应线段,对应角”,从而正确表达基本性质的特征; (2)“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这个基本性质既可作为平移图形之间的性质, 又可作为平移作图的依据. 考点二、轴对称变换 1.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 轴对称: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也叫做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对应点,叫做对称点. 轴对称图形: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

小学三年级数学图形的变换(word文字版)

第一章图形的变换 战国时期的铜镜唐代花鸟纹锦瓷器 轴对称 你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画出他们的对称轴。 例1:数一数,你发现了什么?

点与点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2小格。 例2:画出下面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怎样画得又好又快? 做一做 像下面这样把一张纸连续对折三次,剪出的是什么图案?四次呢? 旋转 你见过哪些旋转现象? 例3: 1)时钟上的旋转问题 指针从“12”绕点顺时针旋转到“1”;

指针从“1”绕点顺时针旋转到“___” ; 指针从“3”绕点顺时针旋转____到“6” ; 指针从“6”绕点顺时针旋转到“12” 。 2)有关风车的旋转问题 风车旋转前后,每个三角形有什么变化? 例4:画出三角形绕点顺时针旋转后的图形。 先画点,垂直于,点与点的距离还应该是6格; 这样就可以把线段绕点顺时针旋转。点…… 做一做 1)下面的图案分别是由哪个图形旋转而成的? 2)利用旋转画一朵小花。 风车绕点逆 时针旋转____ 风车绕点逆 时针旋转____

说一说你是怎样画的? 生活中的数学 数学与艺术 艺术家们利用几何学中的平移、对称和旋转变换,设计出了许多美丽的镶嵌图案。 欣赏设计 利用变换可以设计出许多漂亮的图案! 在铜镜的图案中把旋转了4次。 把连续平移就得到了这条花边图案! 我把◇连续平移2格。 我把进行对称变换,设计出了板报栏目的花边。

练习一 1)利用轴对称变换设计美丽的图案。 先设计出一个轴对称图形。 2)下面的图案分别是由哪种方法剪出来的?你还有什么剪法? ⑴⑵⑶ 3)下面这些图案分别是由哪个图形经过什么变换得到的? 4)利用旋转设计图案。展示作品,并说一说你是怎样画的。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总结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一、二元一次方程组 1、概念: ①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指数(即次数)都是1的方程,叫二元一次方程。 ②二元一次方程组:两个二元一次方程(或一个是一元一次方程,另一个是二元一次方程;或两个都是一元一次方程;但未知数个数仍为两个)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二元一次方程组。 2、二元一次方程的解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使二元一次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即等式成立)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使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左右两边的值都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注:①、因为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所以,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是一组(对)数,用大括号联立;②、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的解往往不是唯一的,而是有许多组;③、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是其中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的公共解,一般地,只有唯一的一组,但也可能有无数组或无解(即无公共解)。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讨论:

3、用含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 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Y,就是先把X看成已知数,把Y看成未知数;用 含Y的代数式表示X,则相当于把Y看成已知数,把X看成未知数。 例:在方程 2x + 3y = 18 中,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y为:___________,用含y的代数式表示x为:____________。 4、根据二元一次方程的定义求字母系数的值: 要抓住两个方面:①、未知数的指数为1,②、未知数前的系数不能为0 例:已知方程 (a-2)x^(/a/-1) – (b+5)y^(b^2-24) = 3 是关于x、y 的二元一次方程,求a、b的值。 5、求二元一次方程的整数解

三年级数学《三角形(新课标)》

三年级数学《三角形(新课标)》 1.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的特性,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2.使学生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知道这些三角形的特点并能够辨认和区别它们。 3.联系生活实际并通过拼摆、设计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三角形的特征及三角形与四边形的联系,感受数学的转化思想,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欣赏数学美。 4.使学生在探索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以及图形的设计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教材说明 1.本单元的内容及作用。 学生通过第一学段以及四年级上册对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学习,对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的认识,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本单元内容的设计是在上述内容基础上进行的,通过这一内容的教学进一步丰富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和理解。 本单元主要内容有: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及图形的拼组。内容结构及具体例题安排如下表: 三角形是常见的一种图形,在平面图形中,三角形是最简单的多边形,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一个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把握好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仅可以从形的方面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而且可以在动手操作、探索实验和联系生活应用数学方

面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以后学习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五单元三角形 第一课时三角形的认识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意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 2经历度量三角形边长的实践活动,理解三角形三边不等的关系 3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培养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让学生树立几何知识源于客观实际,用于实际的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三角形的特性 教学难点; 懂得判断三角形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的方法,并能用于解决有关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 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或表面是三角形?请收集和拍摄这类的图片。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让学生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三角形的。展示学生收集的有关三角形的图片 2播放录像

最新2019七年级数学下册章节测试题-《第二章图形的变换》完整考试题(含答案)

2019年七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测试题 第二章图形的变换 一、选择题 1.观察下面的图形,由图甲变为图乙,其中既不是通过平移也不是通过旋转得到的图案是() 答案:A 2.如图所示的虚线中,是对称轴的是()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D.② 答案:D 3.如图所示,△ABC和△A′B′C′关于直线l对称,那么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有() ①△ABC≌△A′B′C′; ②∠BAC=∠A′B′C′; ③l垂直平分CC′; ④直线BC和B′C′的交点不一定在l上. A.4个B.3个C.2个D.1个 答案:B 4.已知∠A=56°,把么A先向左平移2cm,再向上平移3 cm,则∠A的大小() A.变大B.不变C.变小D.无法确定 答案:B

5.将如图所示的图形按照顺时针方向旋转90°后所得的图形是() 答案:C 6.下列图案,能通过某基本图形旋转得到,但不能通过平移得到的是() 答案:A 7.将如图①所示的火柴棒房子变成如图②所示的火柴棒房子,需要旋转两根火柴,请你指出按逆时针旋转的火柴棒是() A.a,b B.b,c C. b,d D.C,d 答案:B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圆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圆的直径 B.正方形有两条对称轴 C.线段的对称轴是线段的中点 D.任意一个图形,若沿某直线对折能重合,则此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答案:D 9.如图,用放大镜将图形放大,这属于() A.相似变换B.平移变换C.对称变换D.旋转变换 答案:A 10.将一个三形平移后得到另一个三角形,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两个三角形的大小不同

B.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C.两个三角形的周长相等 D.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答案:A 11.如图,将四边形AEFG变换到四边形ABCD,其中E、G分别是AB、AD的中点.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这种变换是相似变换 B.对应边扩大原来的2倍 C.各对应角角度不变 D.面积扩大到原来的2倍 答案:D 12.一只小狗正在平面镜前欣赏自己的全身像(如图),此时,它所看到的全身像是()答案:A 13.如图,AC与BD互相平分于点O,则△AOB至少绕点O旋转多少度才可与△COD?重合() A.60°B.30°C.180°D.不确定 答案:C 14.下列各图中,是轴对称图案的是() A.B.C.D. 答案:B 15.如图,△ABC与△A′B′C′关于直线l对称,则∠B的度数为() A.30°B.50°B.90°D.100° 答案:D 1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形平移的方向只有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 B.图形平移后,它的位置、大小、形状都不变 C.图形平移的方向不是唯一的,可向任何方向平行移动 D.图形平移后对应线段不可能在一条直线上

四年级数学图形的变换教案2[人教版]

四年级数学图形的变换教案2[人教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四单元图形的变换 一、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观察,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并 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2、通过在方格纸上的操作活动,说出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化过程。 二、单元教学建议: 1、在操作的过程中,认识图形变化的特点 本单元的内容主要是以操作为主,通过学生的动手活动,逐步认识图形的变化特点。如“图形的旋转”活动(教材P53),教材中展示的两幅美丽的图案是由一个简单的图案经过旋转而得到的。因此,让学生能自己进行操作,这对他们认识图形的变化是十分有利的。当然,在具体的处理上有两种方式:一是,教师在计算机多媒体中设计一个图形变化的过程,逐步展示每一步变化的过程。二是,准备四张画着同一图案的纸,然后逐张围绕某一点进行旋转,旋转90°后,贴上一张纸,再旋转90°,再贴上一张纸,直至形成一个完整的图。第二种操作的方式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操作(让学生准备一些简单的图案)。在旋转的过程中要提醒学生观察,是沿着哪一点旋转的(这一点称为中心点),因为沿着不同的中心点旋转所得到图案是不同的。同样,在三角形的旋转中(教材P54第1题),也要让学生明白是围绕哪点旋转的。 本单元的很多练习都是可以操作的,因此,在课前请学生准备一些小的学具,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每个学生就有操作的机会。练习中的一些问题最好都是在学生的操作后再回答,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 2、在图形的变换中,提倡不同的操作方法 一个图形经过变化后,可以得出新的图形,但同样得到新的图形,则有不同的操作方法。如“图形的变换”活动中(教材P56),4个三角形经过平移与旋转,得到了不同的图形,但每个人操作方法可以是不同的。因此,这一活动可以先让学生在方格纸上试一试,然后再全班来说一说。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要出现教师摆,学生看的现象,这样不容易出现学生具有个性的操作方法。3、在欣赏的过程中,设计制作美丽的图案 本单元的数学欣赏内容是任意一个简单的图形,当它围绕一点进行旋转,并把每次旋转后的图形沿周长画下来,那么就会出现一个美丽的图案。这一内容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欣赏了正方形旋转的过程,并进行了制作。本单元把这一内容进一步扩展,可以是任意的简单图形。在教学中,先请学生欣赏,然后,每个小朋友用硬纸剪一个任意的简单图形,接着进行制作。对学生制作的图案,

(完整版)2017湘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2017年湘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基本情况: 本学期担任七年级两个班数学教学工作。通过上学期的教学学生的计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实践探究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对图形及图形间数量关系有初步的认识,逻辑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抽象思维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但部分学生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学生课外自主拓展知识的能力几乎没有,没有形成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通过教育与训练培养,绝大部分学生能够认真对待每次作业并及时纠正作业中的错误,课堂上能专心致志的进行学习与思考,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和进一步的发展,课堂整体表现较为活跃,积极开动脑筋,乐于合作学习和善于分享交流在学习中的发现与体会,喜欢动手实践。 本学期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亲身参与活动,进行探索与发现,以自身的体验获取知识与技能;努力实现基础性与现代性的统一,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体现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要求,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操作运算,扩展思路。 二、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材是湘教版七年级下数学教材,其主要内容有: 第一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第二章整式的乘法 第三章因式分解 第四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第五章轴对称与旋转 第六章数据的分析 三、教材分析: 1 本书的第一章“二元一次方程组”,是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与上学期学习的一元一次方程具有许多共同的特征,相互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从实际情境出发,基于学生现有的认知准备,引入并展开有关知识,使学生了解方程,方程组都是反映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的数学模型,并学会寻找所给问题中隐含的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掌握其基本的解决方法。本章的最后设置了一个选学内容“三元一次方程组”与阅读内容“数学与文化高斯消元法”,目的在于通过实例,与学生一起解剖分析,尝试解决实际问题,逐步提高对方程组的应用能力,提升学生对方程组的探索与全面认识。 2 本书的第二章“整式的乘法”是在七年级上册“整式的加法和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深化,将整式的加减法过渡到整式的乘法,并通过乘法公式进行系统化与公式化,为后续的因式分解方面的知识作好铺垫,从同底数的幂的乘法与幂的乘方、积的乘方,再过渡到单项式的乘法、多项式的乘法、乘法公式等,既是对上册知识的补充,同时也是知识的升华与深化,在实际中应用很广,应着重掌握。 3 本书的第三章“因式分解”是本学期的重点与难点,虽然只介绍了“提公因法”与“公式法”两种方法进行因式分解,但对初一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式分解”知识历来是初中数学成绩的“分界点”,将它提前到七年级下册进行教学,实际上也就是将学生的知识水平提前了,对于因式分解的其他方法,如

三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数学好玩《小小设计师》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第六册第五单元 《数学好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一、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小小设计师》 二、设计理念:本节课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课,主要教学目的是通过课前让学生收集各类图案或徽标,在教学中让学生欣赏各类图案或徽标,自己设计徽标等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表达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收集和欣赏各类作品,体会对称与不对称的区别,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2、通过设计徽标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审美意识。 3、在设计徽标的活动中活动积极的情感体验,体会数学与艺术、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 4、在欣赏图形运动所创造出的美丽图案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对称、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的美,体会数学的价值。 四、学情分析: 1、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在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徽标的过程中体会对称与不对称的区别,这样就建立了轴对称图形与新知的联系 2、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小组合作、同桌讨论、全班交流等学习方式,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徽标的设计和绘制。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意识。 3、引导学生在活动后对活动过程中自己的表现进行有效地反思、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在展现个性的同时反思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同时总结自己的收获。 五、重难点和关键 1、[教学重点] 运用对称、平移、旋转规律发挥想象,设计出有创意的作品。 2、[教学难点及关键] 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以及形象思维能力。 六、教学课时(本教学内容共设2课时,本课时为第一课时) 七、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学生准备:绘图工具方格本 八、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激趣引入。(3分)

新版湘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第一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二元一次方程组 教学目标 1.了解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它的一个解含义。会检验一对对数是不是某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2.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渴望和兴趣。 教学重点 1.设两个未知数列方程。 2.检验一对数是不是某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教学难点 方程组的一个解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小亮家今年1月份的水费和天然气费共元,其中水费比天然气费多元,这个月共用了13吨水,12立方米天然气。你能算出1吨水费多少元。1立方米 天然气费多少元吗? 二、建立模型。

1. 填空: 若设小亮家1月份总水费为x 元,则天然气费为_____元。可列一元一次 方程为__________做好后交流,并说出是怎样想的? 2.想一想,是否有其它方法?(引导学生设两个未知数)。 设小亮家1月份的水费为x 元,天然气为y 元。列出满足题意的方程, 并说明理由。还有没有其他方法? 3 .本题中,设一个未知数列方程和设两个未知数列方程哪能个更简单? 三、解释。 1.察此列方程。.46=+y x 4 6.5=+y x ()6.51213,4.461213=-=+y x y x 说一说它们有什么特点?讲二元一次方程概念。 2.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 3. 检查 ???== 4.451y x ???==4.460y x ???==3.461.0y x ???-==200 100y x 是否满足方程4.46=+y x 。简要说明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4. 分别检查???==4.2026y x ???==4.451y x 是否适合方程组? ??=-=+6.54.46y x y x 中的每一个方程? 讲方程组的一个解的概念。强调方程组的解是相关的一组未知数的值。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2.2.1 平方差公式.docx

初中数学试卷 2.2.1 平方差公式 要点感知两个数的__________与这两个数的__________的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即 (a+b)(a-b)=__________. 预习练习计算: (1)(2a+1)(2a-1)=__________; (2)(s-3t)(s+3t)=__________; (3)(2a+3b)(2a-3b)=__________; (4)(ab+4b)(ab-4b)=__________. 知识点1 平方差公式 1.下列计算中,不能用平方差公式计算的是( ) A.(x+y)(x-y) B.(-x-y)(-x+y) C.(x-y)(-x+y) D.(-x-y)(y-x) 2.下列各式计算正确的是( ) A.(x+3)(x-3)=x2-3 B.(2x+3)(2x-3)=2x2-9 C.(2x+3)(x-3)=2x2-9 D.(5ab+1)(5ab-1)=25a2b2-1 3.如果(2x-3y)·M=4x2-9y2,那么M表示的式子为( ) A.-2x+3y B.2x-3y C.-2x-3y D.2x+3y 4.下列各式:①(x-2y)(2y+x);②(x-2y)(-x-2y);③(-x-2y)(x+2y);④(x-2y)(-x+2y).其中能用平方差公式计算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5.计算:(1)(3x-y)(3x+y)=__________;(2)(-x-1)(x-1)=__________. 6.当x=3,y=1时,代数式(x+y)(x-y)+y2的值是__________. 7.计算: (1)(2m+3n)(3n-2m); (2)(-1 2 x- 1 3 y)( 1 3 y- 1 2 x); (3)(-3x2+1 2 )(-3x2- 1 2 ). 知识点2 平方差公式的应用 8.若a2-b2=12,a+b=6,则a-b的值是( ) A.1 B.2 C.3 D.4 9.对于任意的整数n,能整除(n+2)(n-2)-(n+3)(n-3)的整数是( ) A.2 B.3 C.4 D.5 10.如果(x+y-3)2+(x-y+5)2=0,那么x2-y2=__________. 11.计算: (1)197×203; (2)99.8×100.2. 12.如图1,从边长为a的正方形纸片中剪去一个边长为b的小正方形,再沿着线段AB剪开,把剪成的两张纸片拼成如图2的等腰梯形.

七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湘教版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第一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1.1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第1教案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实例,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相关概念。 2.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体会化陌生为熟悉,化复杂为简单的“转化”思想方法。 3.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体会数学应用价值。 教学重、难点 1..不等式组的解集的概念。 2.根据实际问题列不等式组。 教学方法 探索方法,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估计自己的体重不低于多少千克?不超过多少千克?若没体重为x 千克,列出两个不等式。 2.由许多问题受到多种条件的限制引入本章。 二、探索新知: 自主探索、解决第2页“动脑筋”中的问题,完成书中填空。 分别解出两个不等式。 把两个不等式解集在同一数轴上表示出来。 找出本题的答案。 三、抽象: 教师举例说出什么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什么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渗透交集思想)

四、 拓展: 合作解决第4页“动脑筋” 1. 分组合作:每人先自己读题填空,然后与同组内同学交流。 2. 讨论交流,求出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五、 练习: P5练习题。 六、 小结: 通过体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七、 作业: 第5页习题1.1A 组。 选作B 组题。 后记: 1.2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第2教案 教学目标 1. 会解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会用数轴确定解决。 2. 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形结合的作用,逐步熟悉和掌握这一重要思想方法。 3. 培养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 解决由两个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 教学难点 学生归纳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步骤。 教学方法 合作交流,自己探究。 教学过程 一、做一做。 1.分别解不等式x+4>3。022 1 >-x 。

(完整)新湘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题

七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 1.已知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是,则这个方程组是() (A)(B) (C)

(D) 4.下列运动属于平移的是() A.荡秋千B.地球绕着太阳转

C .风筝在空中随风飘动 D .急刹车时,汽车在地面上的滑动 5、如图,∠1=20°,AO ⊥CO ,点B 、O 、D 在同一直线上,则∠2的度数为 ( )。 A 、70° B 、20° C 、110° D 、160° 6、下列各式从左到右的变形中,是因式分解的是( ) A 、()()2339a a a +-=- B 、()()22a b a b a b -=+- C 、()24545a a a a --=-- D 、23232m m m m m ? ?--=-- ?? ? 7、把代数式 322363x x y xy -+分解因式,结果正确的是( ) A .(3)(3)x x y x y +- B .223(2)x x xy y -+ C .2(3)x x y - D .23()x x y - 8、 已知代数式133m x y --与5 2 n m n x y +是同类项,那么m n 、的值分别是( ) A .21m n =??=-? B .2 1m n =-??=-? C .2 1m n =??=? D .2 1m n =-??=? 9、某校四人绿化小组一天植树如下:10、10、x 、8已知这组数据的众数与平均数相 等,那么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 (A )9 (B )10 (C )11 (D )12 10、 y x y x n n 123)6(-?-的计算结果是( ) A .21318y x n -; B .31236y x n --; C .y x n 13108--; D .313108y x n - 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32分) 11、在二元一次方程8512-=-y x 中,用含x 的代数式表示y ,则y = ;用含y 的代数式表示x ,则x = 。 12、已知21x y =??=?是二元一次方程组7 1ax by ax by +=??-=?的解,则b a -的值为 13、如果22(8)(3)a pa a a q ++-+的乘积不含3a 和2a 项,则p= ;q = 14、因式分解:32_____________a ab -= 15、若()()7,1322=-=+b a b a ,则=+22b a ______,=ab _____。 16、如图,直线AB 、CD 相交于点E ,DF ∥AB ,若∠AEC=1000,则∠D 的度数等 于 . A B C D E F

最新2018湘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1 2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3 本学期担任的七年级163班数学教学工作。本学期将继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4 生亲身参与活动,进行探索与发现,以自身的体验获取知识与技能;努力实现基础性与现代性的统一,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体现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要求,通过5 6 各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操作运算,扩展思路。 7 二、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材是湘教版七年级下数学教材,其主要内容有: 8 9 第一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10 第二章整式的乘法 11 第三章因式分解 12 第四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13 第五章轴对称与旋转 第六章数据的分析 14 15 三、教材分析: 16 1.本书的第一章“二元一次方程组”,是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与上学期学 习的一元一次方程具有许多共同的特征,相互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从实际情境出 17 18 发,基于学生现有的认知准备,引入并展开有关知识,使学生了解方程,方程组都是反19 映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的数学模型,并学会寻找所给问题中隐含的数量之间的等量20 关系,掌握其基本的解决方法。本章的最后设置了一个选学内容“三元一次方程组”与21 阅读内容“数学与文化高斯消元法”,目的在于通过实例,与学生一起解剖分析,尝22 试解决实际问题,逐步提高对方程组的应用能力,提升学生对方程组的探索与全面认识。 23 2.本书的第二章“整式的乘法”是在七年级上册“整式的加法和减法”的基础上进24 行的深化,将整式的加减法过渡到整式的乘法,并通过乘法公式进行系统化与公式化,25 为后续的因式分解方面的知识作好铺垫,从同底数的幂的乘法与幂的乘方、积的乘方,

数学中考图形的变换专题复习题及答案

热点11 图形的变换 (时间:100分钟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图形的平移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图形上任意点移动的方向相同; B.图形上任意点移动的距离相同 C.图形上可能存在不动点; D.图形上任意对应点的连线长相等 2.如图所示图形中,是由一个矩形沿顺时针方向旋转90?°后所形成的图形的是()A.(1)(4) B.(2)(3) C.(1)(2) D.(2)(4) 3.在旋转过程中,确定一个三角形旋转的位置所需的条件是() ①三角形原来的位置;②旋转中心;③三角形的形状;④旋转角.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4.如图,O是正六边形ABCDEF的中心,下列图形中可由△OBC平移得到的是(? )A.△COD B.△OAB C.△OAF D.△OEF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别在△ABC的边AB、AC的反向延长线上取点D、E,使DE∥BC,?则△ADE?是△ABC 放大后的图形; B.两个位似图形的面积比等于位似比; C.位似多边形中对应对角线之比等于位似比; D.位似图形的周长之比等于位似比的平方 6.下面选项中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等边三角形 B.等腰梯形 C.五角星 D.菱形 7.下列图形中对称轴的条数多于两条的是() A.等腰三角形 B.矩形 C.菱形 D.等边三角形 8.在如图所示的四个图案中既包含图形的旋转,?又有图形的轴对称设计的是() 9.钟表上2时15分,时针与分针的夹角是() A.30° B.45° C.22.5° D.15° 10.如图1,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是2,如果将线段BD绕点B旋转后,点D?落在CB的延长线上的D′处,那么tan∠BAD′等于() A.1 B2 C. 2 2 D.2

三年级奥数找规律填图形

找规律填图形、填数字 例1、观察如图,并按规律填出空白处的字母。 例2、观察如图,并按照图形的变化规律,在(c)中填入适当的图形。 例3、仔细观察如图,并按照它的变化规律,在“?”处填上适当的图。 例4、观察如图,并按照变化规律在“?”处填上合适的图形。 例5、龚老师给晶晶带来了三个同样的正方形,每一个正方形的六个面上,都按同样的规律画着“猴”、“猫”、“虎”“兔”“狗”“鸡”六种动物,龚老师让晶晶收起正方体,然后在一张纸上画了三个正方体的示意图,请根据这个图说出“猴”、“狗”对面画的动物。 例6、下面哪个图形和其他几个不一样,请你找出来,并打上“√”。 图2 图1 (1) (2)

例7 按顺序观察下图的变化规律,想一想在带“?”处应选择哪一个图形?可供选项: 例8、仔细观察下面的三个图形,然后选择一个合适的图形填在“?”处。 ? ①②③④ (3) (4)

例9、根据等号左边两个图形的变换关系,推断出“?”处应选择第几号图形? 例10、下面的图形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请仔细观察,并在“?”处填上适当的图形。 例11、请你接着画。 (1) (2) (3) (4) (5) (6) (7) (8) (9) ? ? ? = ? ① ② ③ ④

例12、根据前面几幅图的规律,接下去该怎样画? 例13、根据前面几幅图的规律,接着画。 例14、在方框里画○,应该怎样画? 例15、想一想,第三幅图应该怎样画? 例16、观察下面各数有什么规律? (1) 1 , 3 , 5 , 7 , 9 , 11 ,…… (2)1 , 2 , 3 , 4 , 1 , 2 , 3 , 4 , 1 , 2 , 3 , 4 , ……

(完整版)2017湘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2017年上学期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继续担任的七年级45班数学教学工作。本学期将继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亲身参与活动,进行探索与发现,以自身的体验获取知识与技能;努力实现基础性与现代性的统一,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体现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要求,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操作运算,扩展思路。 二、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材是湘教版七年级下数学教材,其主要内容有: 第一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第二章整式的乘法 第三章因式分解 第四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第五章轴对称与旋转 第六章数据的分析 三、教材分析: 1.本书的第一章“二元一次方程组”,是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与上学期学习的一元一次方程具有许多共同的特征,相互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从实际情境出发,基于学生现有的认知准备,引入并展开有关知识,使学生了解方程,方程组都是反映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的数学模型,并学会寻找所给问题中隐含的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掌握其基本的解决方法。本章的最后设置了一个选学内容“三元一次方程组”与阅读内容“数学与文化高斯消元法”,目的在于通过实例,与学生一起解剖分析,尝试解决实际问题,逐步提高对方程组的应用能力,提升学生对方程组的探索与全面认识。 2.本书的第二章“整式的乘法”是在七年级上册“整式的加法和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深化,将整式的加减法过渡到整式的乘法,并通过乘法公式进行系统化与公式化,为后续的因式分解方面的知识作好铺垫,从同底数的幂的乘法与幂的乘方、积的乘方,再过渡到单项式的乘法、多项式的乘法、乘法公式等,既是对上册知识的补充,同时也是知识的升华与深化,在实际中应用很广,应着重掌握。 3.本书的第三章“因式分解”是本学期的重点与难点,虽然只介绍了“提公因法”与“公式法”两种方法进行因式分解,但对初一学生来说,

三年级奥数找规律填图形

课时5·图形找规律 1、观察如图,并按规律填出空白处的字母。 2、观察如图,并按照图形的变化规律,在(c)中填入适当的图形。 3、仔细观察如图,并按照它的变化规律,在“?”处填上适当的图。 4、观察如图,并按照变化规律在“?”处填上合适的图形。 5、龚老师给晶晶带来了三个同样的正方形,每一个正方形的六个面上,都按同样的规律画着“猴”、“猫”、“虎”“兔”“狗”“鸡”六种动物,龚老师让晶晶收起正方体,然后在一张纸上画了三个正方体的示意图,请根据这个图说出“猴”、“狗”对面画的动物。 6、下面哪个图形和其他几个不一样,请你找出来,并打上“√”。 (2) (3)

7 按顺序观察右图的变化规律,想一想在带“?”处应选择哪一个图形? 可供选项: 8、根据等号左边两个图形的变换关系,推断出“?”处应选择第几号图形? 9、下面的图形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请仔细观察,并在“?”处填上适当的图形。 ① ② ③ ④ =

例11、请你接着画。 例12、根据前面几幅图的规律,接下去该怎样画 ? 例13、根据前面几幅图的规律,接着画。 (1) (2) (3) (4) (5) (7) (8) (9) ? ? ?

例14、在方框里画○,应该怎样画? 例15、想一想,第三幅图应该怎样画? 例16、观察下面各数有什么规律? (1) 1 , 3 , 5 , 7 , 9 , 11 ,…… (2)1 , 2 , 3 , 4 , 1 , 2 , 3 , 4 , 1 , 2 , 3 , 4 , …… 例17、指出下面数列的规律,并在()里填上适当的数。(1)3 , 6 , 9 , 12 , ( ) , ( ) (2)2 , 5 , 8 , 11 , ( ) , ( ) (3)97 , 93 , 89 , ( ) , 81 , ( ) 例18、找规律填空。 (1) 2 , 4 , 8 , 16 ,(),()

2014年新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 图形的变换 对称 旋转 练习题 有答案

A B E C ' D C 22.5 图1 图2 2014年新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 图形的变换 对称 旋转 练习题 一、选一选,牛刀初试露锋芒!(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图形中,轴对称图形的个数是( ) A .4个 B .3个 C .2个 D .1个 2.下列分子结构模型平面图中,有一条对称轴的是( ) 3.如图1,将长方形ABCD 纸片沿对角线BD 折叠,使点C 落在C '处, BC '交AD 于E ,若22.5DBC ∠=°,则在不添加任何辅助线的情况下, 则图中45?的角(虚线也视为角的边)的个数是( ) A .5个 B .4个 C .3个 D .2 个 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两个关于某直线对称的图形一定能够完全重合 B .对称图形的对称点一定在对称轴的两侧 C .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其对应点的连线的垂直平分线是它们的对称轴 D .平面上两个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不一定关于某直线对称 5.如图2,△AOD 关于直线l 进行轴对称变换后得到△BOC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DAO=∠CBO ,∠ADO=∠BCO B .直线l 垂直平分AB 、CD C .△AO D 和△BOC 均是等腰三角形 D .AD=BC ,OD=OC 6.将一个正方形纸片依次按图a ,图b 的方式对折,然后沿图c 中的虚线裁剪, 最后将图 d 的纸再展开铺平,所看到的图案是( ). a b c d

图 3 图 5 图 7 图 6 图 4 7.如图3,有一张直角三角形纸片,两直角边AC=5cm ,BC=10cm , △ABC 折叠,使点B 与点A 重合,折痕为DE ,则△ACD 的周长 为( ) A .10 cm B .12cm C .15cm D .20cm 8.图4是小明在平面镜里看到的电子钟示数,这时的实际时间是( ) A .12:01 B .10:51 C .10:21 D .15:10 9.把两个都有一个锐角为30°的一样大小的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5所示 的图形,两条直角边在同一直线上.则图中等腰三角形有( )个.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 个 10.如图6,AB AC =,120BAC ∠=?,AB 的垂直平分线交BC 于点D ,那么DAC ∠ 的度数为( ). A .90? B .80? C .70? D .60? 二、填一填,狭路相逢勇者胜!(每小题3分,共30分) 11.在一些缩写符号:① SOS ,② CCTV ,③ BBC ,④ WWW ,⑤ TNT 中,成轴对 称图形的 是 (填写序号) 1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底角的4倍,则顶角的度数为 . 13.如图7,公路BC 所在的直线恰为AD 的垂直平分线,则下列说法中:①小明 从家到书店与小颖从家到书店一样远;②小明从家到书店与从家到学校一样远;③小颖从家到书店与从家到学校一样远;④小明从家到学校与小颖从家到学校一样远. 正确的是 .(填写序号) 14.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字形结构体现人类追求均衡对称、和谐稳定的天性. A B C D

最新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 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包括平移、旋转、对称、有趣的剪纸四部分内容。这些内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2、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3、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重点、难点新|课|标| 第| 一| 网 重点: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难点: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教学建议: 教师在教学时要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运动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运动现象为下一步逐渐将生活中的运动现象数学化打下基础;对各种运动进行分类、比较,并加以语言和动作描述让学生对图形变换的特征有本质的把握;组织学生欣赏生活中的图形运动,体会其中的美,从而使学生展开想象,激发学习欲望。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图形的平移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36、37页图形的平移。 教学提示: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会辨认锐角、钝角,建立了有关几何图形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今后的几何学习打下基础。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在学生的生活中并不陌生,而作为新课程新的教学内容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因此教材从生活实例入手,

初一数学湘教版下知识点

第一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一、二元一次方程组 1.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二元),并且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称这样的方程为二元一次方程。 2.二元一次方程组:把两个含相同未知数的二元一次方程联立起来,组成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3.方程的解: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二元一次方程有无数组解。 4.方程组的解:使二元一次方程组两边的值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求方程组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组。 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1.基本思想:消元。通过把二元一次方程组变成一个一元一次方程,再解这个一元一次方程得等其中一个未知数的值,再把这个值带入原二元一次方程组得到另一个未知数的值,从而得到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2.代入消元法:把方程组中的一个方程的某一个未知数用含有另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然后把它带入另一个方程中,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 3.加减消元法:两个二元一次方程中同一未知数的系数相同或相反时,把这两个方程相减或相加,就能消去这个未知数,从而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 三、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一般步骤) ○1审题:弄清题中已知的和未知的,求什么,各数量间的关系。 ○2设未知数:一般可以直接设未知数,即最后问题问什么就直接设其为未知数,也可以间接设未知数。 ○3列出方程组:根据题目中表示全部含义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并组成方程组。 ○4解方程组:解所列方程组,检测方程组解的合理性 ○5答:回答题目的提问。 第二章整式的乘法 一、整式的乘法 1.同底数幂的乘法:a m ·a n = a m+n 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 2.幂的乘方:(a m) n= a m n

三年级奥数解析2图形的排列规律

三年级奥数解析2图形的排列规律 在一、二年级奥数课堂已经学习了,如何根据给出的图形的排列和变化规律,推算后面应该画什么图形。其中图形的变换涉及到图形的形状、颜色、数量等,变换的方式涉及到旋转。这一讲是在以上学习的基础上,学习寻找较复杂的组合图形的变化规律,难点在于组成组合图形的各个部分变换的方式各不相同。组合图形越复杂,变化越多,题目的难度就越大。 解题时要引导孩子注意观察每个图形是怎样组成的?理清哪些组成部分没变?哪些变换了?又是怎样变换的?进一步训练孩子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训练思维的逻辑性和严密性。 《奥赛天天练》第2讲,模仿训练,练习2 【题目】: 下图看似复杂,实际上只要找到合适的方法,你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解答出来,试试看好吗? 【解析】:

首先仔细观察图形,这个图形中不变的部分是:中心点重合的两个正方形套起来另加两条对角线。变化的有三个部分:黑色梯形、灰色三角形、红色线段。 再来观察后面由第三个图形到第四个图形的变化规律:黑色梯形和灰色三角形是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了90度;红色线段是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了90度。 最后把第一个图形按照上面的变化规律进行变换,可以得到所求的第二个图形是: 《奥赛天天练》第2讲,巩固训练,习题2 【题目】: 观察图形,按其变化规律在“?”处填上合适的图形。

【解析】: 观察图形,每个组合图形都是有三个基本图形竖排成三层,我们可以分层观察寻找规律。 第一层都是按空心长方形、空心圆圈、倒“T”形的顺序三个图案循环出现,且相邻两行首尾重复相接。由此推出最后一个图形的第一层是个空心长方形; 第二层每行都是两个灰色三角形一个空心三角形有序排列,可以推出最后一个图形的第二层为灰色三角形; 第三层每行是由灰色圆形、灰色长方形、空心长方形有序排列,可以推出最后一个图形的第三层是灰色长方形。 因此最后一个图案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