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变化的量》新授课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变化的量》新授课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变化的量》新授课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变化的量》新授课教学设计

、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28时等指的是什么时刻?

、一天中,骆驼的体温最高是多少?最低是多少?分别在什么时、图中所反映的两个变化的量是哪两个?

北师大版数学《精打细算》教案说课讲解

北师大版数学《精打细算》教案

《精打细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四下第五单元小数除法:《精打细算》.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属于本册教材第五单元小数除法的内容,属于小学数学数与代数领域。教材创设了比较哪个商店的牛奶便宜的情境,引导学生根据情境提出数学问题,自然引入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同时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本节课为以后进一步学习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计算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打好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小数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2、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利用这些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能力目标:利用生活经验和己有知识,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发展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乐于探索与交流的情感品质。 【教学重难点】体会除法的意义,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出示甲、乙两商店的牛奶销售情境,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从图中都看到了什么?学生可能会回答:甲商店8盒牛奶11.20元,乙商店买4盒赠一盒,也就是5盒7.20元。引导学生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当学生们看到两个商店牛奶的品牌一样,很容易会提出:“去哪个商店的牛奶便宜呢?”这一问题。【设计意图:这里以情境图出示,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搜集数学信息、并能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生会想到:可以先分别求出两个商店每盒牛奶多少元,再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列出算式:甲商店每盒牛奶的单价是:11.2÷8;乙商店每盒牛奶的单价是:7.2÷5。这两道题都是小数除法,怎样计算呢?这是一个新问题,同学们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和你学过的知识,自己先想办法,再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算法,最后全班汇报。学生的算法可能有以下几种: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使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教学准备:教师与学生每人带一个圆柱,教师给学生每4人小组发一个纸制的圆柱。每位学生准备好制作圆柱的材料。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圆柱侧面展开是长方形,并理解长与宽与圆柱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 谁能说一说长方体的特征?(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围成的,相对的两个长方形完全相同,长方体的高有无数条。)正方体呢? 谁能说一说我们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哪些知识? 二、新授 教师: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一种新的立体图形:圆柱体,简称圆柱。 1、初步印象

教师:同学们,请你们用眼睛看,用手摸,说一说圆柱与长方体的有什么不同? (圆柱是由2个圆,1个曲面围成的。) 2、小组研究:圆柱的这些面有什么特征呢?面与面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 3、交流和汇报 (1)关于两个圆形得出:上下2个圆是完全相等的圆,它们都是圆柱的底面。(2)关于曲面得出:它是圆柱的侧面,如果沿着高展开,可以得到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如果沿着斜线展开可以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柱的高。 (3)关于圆柱的高: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圆柱的高。高有无数条。高有时也可用长、厚、深代替。 4、举例说明进一步明确特征 教师:既然大家对圆柱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那么在生活中那些物体是圆柱呢? (学生举例,再让学生自己判断。当有一个学生说粉笔是圆柱时,教师可让学生进行讨论。)5、运用知识进行判断 下面哪些图形是圆柱?哪些不是?说明理由。 6、制作圆柱 三、练习 1、运用知识进行判断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买铅笔》教案设计 复备人: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加与减(一)】———《买铅笔》(十几减9),课本第2—3页内容。 二、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探索、交流活动,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 2、学会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计算,并能比较熟练的口算; 3、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4、能发现和提出用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解决问题,并尝试解决。 5、感受退位减法运算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减法的实际应用,激发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学会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计算,并能比较熟练的口算;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四、教学准备: 1、小棒、计数器 2、实物投影仪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老师谈话:小动物们非常喜欢学习,它们也经常买一些学习用品。下面老师带同学们到动物文具店去看一看,看看小动物们在做什么? (出示书中的情境图,学生独立观察,先在小组说说自己对图意的理解,然后让学生个别汇报自己对图意的理解。) (2)请学生上台表演,老师口述内容,学生表演:袋鼠老板娘开了一家文具店,小老鼠和袋鼠都在文具店里,这时来了一只小兔,它对袋鼠老板娘说:“我买9支铅笔”。袋鼠老板娘把铅笔都拿出来了:一捆(10支)和散的5支,这时袋鼠老板娘提出了一个问题:有15支铅笔,卖出9支,还剩多少支?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感受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2、想一想,列算式 (1)想一想,猜一猜,还剩多少支铅笔呢? (2)列出算式:15—9 (设计意图:想一想,猜一猜,培养数感。) 3、探究15—9的计算方法: (1)让学生独立思考,用小棒摆一摆,尝试解题。 师:怎样计算15-9?下面请你们独立思考,想办法计算,也可以用小棒摆一摆,看谁的方法算得又对又快。 (2)小组交流:你是怎样算的?把自己的算法和小组学生说一说 (3)全班汇报交流.

北师大版数学手拉手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手拉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第八册P48~49 教学目标: 1、能根据“手拉手”的有关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体会小数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不小数乘法里同样适用,培养学生比较、类推的能力。 3、使学生能把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类推到小数乘法中,并能灵活地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重点: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地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地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听说过“希望工程”吗?谁知道“希望工程”是干什么的?你们知道吗!每人每天节约

1元钱,1年节约的钱就能资助一名西部失学儿童重新返回校园学习一年的学费呢。 我刚看到这组数据的时候,心底为之一颤,只要我们人人都献出一点爱,就会有许多和你们同龄的孩子受益。因此,老师计划我们班也将参与一次援助失学儿童的手拉手活动。(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生成新知。 1、请同学们看老师的计划(贴计划),在老师的计划中还隐藏着一些数学信息呢,根据这些信息你想向老师提出什么问题? 生提问题,教师适时板书:一共要花多少钱? 2、请同学们估算一下一共要花多少钱? 生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方法。 师:老师发现我这个计划做的有点不切合实际,钱太多了,我修改一下,加上个小数点,这回请同学们再来估算一下,现在一共要花多少钱? 3、生估算,说明估算的方法。 总结:小数估算的方法与整数估算的方法相似,也可以采用四舍五入法。

4、师:这几名同学估算的到底准不准呢?与正确结果究竟相差多些呢?请同学们拿出练习本在座位上用计算的方法,独立验证正确结果是多少?注意提倡算法多样化,看谁用的方法多!(生笔算) 5、指生到黑板板演算式,并说明算式的含义。 6、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四个算式,其中有两个分步,两个综合,你发现了什么? 结论:从运算顺序看: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相同的。 从运算过程看,整数的运算律在小数运算中仍然适用。 7、出示各种运算律的统计表。 三、强化练习、拓展提高。 1、把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用线连起来。 (5+8)×0.4 9×5+9×1.6 4.6×19+ 5.4×19 5×0.4+8×0.4 9×(5+1.6) (4.6+5.4) ×19 3.6×4×2.5 3.6×(4×2.5)

北师大版数学《图案设计》教学设计_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图案设计》教学设计_教学设计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北师大版数学《图案设计》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北师大版数学《图案设计》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试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36页图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运用图形的变换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2、结合图案设计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设计图案中的作用,体验图形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3、结合欣赏和设计美丽的图案,感受图形世界的神奇。 【教学重、难点】 1、能够有条理地表达一个简单图形平移、旋转或作轴对称图形的过程。 2、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教具、学具准备】 1、三角尺、直尺、彩笔、圆规、硬纸板、剪刀、图钉、胶带。 【个性化修改】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说明 一、创设情境 1、欣赏生活中美丽的图案: 2、你看到的这些生活中的美丽图案,你有何感想?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制作美丽的图案。 二、观察、分析图案:

1、课件展示教材中的花瓣图案。让学生观察后说一说这些图案是如何得到的,是由哪个基本图形通过怎样的变换方式得到的? 2、小组内进行交流. 3、小组代表汇报研究结果。(汇报花瓣图案分别是由哪个基本图形变换过来的?通过怎样的操作得来的?) 4、你还有其他方法吗? 5、 6、教师小结: 其实很多美丽的图案都是由基本的图形通过变换而来的,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可以找到其规律。 三、设计图案。 1、独立完成书37页练一练1题、2题。 2、小组合作设计图案。(组长汇报交流的结果。) (1)作品展示:把学生画的图案全部张贴在教室的四周,全体学生下座位参观作品。 (2)学生评价:选对你印象最深的作品进行评价,比一比看谁评价得好。 五、课堂小结: 1、同学们,这节课你们互相学习、互相合作,又学到了不少的知识,给大家说一说这节课你又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感想? 2、教师激励学生,提出希望。通过欣赏生活中美丽图案,激起学生对美丽图案的探究欲望,唤起学生制作图案的兴趣。 通过再次欣赏花瓣图案,观察分析图案的构成,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体会图案设计的基本过程。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自由讨论,鼓励学生采用不同方法交流。注重培养学生想象和操作相结合,分析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研究空间图形的能力、初步的空间观念,体验活动成功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方程教案

《方程》教案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方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在丰富的问题情境中感受到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等量关系,学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中,养成认真观察、思考、分析、归纳的习惯,感悟代数思想,体会方程的概念;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初步的代数思想,获得数学是可以运用他们自己的经验去发现和再创造的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方程的含义。 教学难点:能正确地找出题目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准备:课件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来玩一个猜谜语的游戏,好不好?(课件出示:一个小矮个,身上挑副担,如果挑不平,头偏心不甘。)你猜到了是什么? 生:天平。 课件出示一架天平。 师:你真厉害。对,天平我们在科学课上经常要用到它。关于天平你都知道些什么?

生1:天平用来称物体的重量。 师:说得真好,还有吗? 生2:天平的左面放物体,右面放砝码。 生3:当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一样时,天平就平衡了。 师:对。当天平指针指向中间时,表示两边物体质量相等,天平就平衡了。 1、课件出示:两个苹果和一个菠萝。 师:那我们试试看。假如我要把两个苹果和一个菠萝分别放在天平的左盘和右盘,天平怎么了? 生:天平平衡了。 师:对,天平平衡了。这说明什么呀? 生:两个苹果的质量=一个菠萝的质量。 师:两个苹果的质与和一个菠萝的质量是(相等的),可以用一个什么符号来连接(等号) 师:这时候天平平衡,可以用等号来连接。 2、师:如果现在告诉你左盘每个苹果重300克,右盘的一个菠萝重600克(课件出示)这样的两个苹果和一个菠萝,你能用一个数学式子来表示左盘和右盘这种相等的关系吗? 生:300+300=600;300×2=600(师:写成300+300=600可以吗?) 师两个式子都准备好,根据学生的回答,贴在黑板上。 师:说得不错!300+300表示什么?(天平左边两个苹果的质量),600表示什么?(天平右边一个菠萝的质量),为什么可以用等号来连接?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完整版

XX县XX镇XX学校备课簿 班别六年(2)班科目数学科任课老师 X X X 2009 至 2010 学年度第二学期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教学工作计划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简析: 六年级第二学期是小学阶段最后一个学期,第一单元是“圆柱和圆锥”的知识,学生将在这个单元学习中,经历由“面”到“体”的学习过程,第二单元是“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知识,在第三单元有重点地系统复习小学阶段教学的主要知识,在深化理解的同时组织更合理的认知结构,通过适当的练习形成必要的技能,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数学素养。 2、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和简单推理,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探索并掌握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以及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认识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的量,体会不同领域数学内容的联系,加深对相关数量关系的理解。 (3)让学生通过系统复习,进一步掌握数与代数、空间和图形、统计和概率等领域的知识和方法,进一步明确相关内容的发展线索和逻辑关联,加深对现实问题中数量关系、空间形式和数据信息的理解,提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飞能力。 (4).进一步感受数学思考的确定性和数学结论的严谨性,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进一步培养认真细心的学习习惯,培养发现错误及时订正的良好习惯。 (5).进一步感受自己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方面的收获与进步,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进一步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3、教学重点: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扇形统计图、转化的解题策略以及总复习的四个板块的系列内容。 4、教学难点: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推导、成正比例和反比例量的判断、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解题策略的灵活运用。 二、班情、学情分析 1、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58人,其中男生31人,女生27人,学生的听课习惯已初步养成,全班的同学思想比较要求上进,有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能力强,学习有方法,学习兴趣浓厚;另一部分学生表现为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作业经常拖拉甚至不做。从去年的学习表现看,学生的计算的方法与质量有待进一步训练与提高。故在新学期里,我们在此方面要多下苦功,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培养更多的四化建设的新型人才而奋斗。 2、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的整体知识水平属于中等,优等生较少。大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较为扎实,错误大多由于粗心大意造成的。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基础确实不够扎实,理解水平低,思维不够活跃。还有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不遵守校纪班规。 三、教学措施 1、深入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密切联系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安排教学环节; 2、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努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激发学生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左右教学设计

《左右》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左右》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树立自信心。 2、通过探索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理解其相对性。 教学重点: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理解左右的相对性,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学具准备:投影仪、文具、文具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体验自身的左与右 小朋友们,你们好!欢迎来到数学课堂。 (播放《解放路小学校歌》)好听吗喜欢听的请举手,同学们你们看看自己举得是哪只手想想哪只手是左手,哪只手是右手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两个新朋友:左、右。 1、认识右 现在请你伸出右手,能说一说,你常常用右手做哪些事 2、认识左 下面请伸出你的左手,说一说你常常用左手做哪些事

同学们,左右手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在我们身上还有这样的一对好朋友呢。就像左耳朵、右耳朵,左眼、右眼,还有左腿、右腿(师边说边摸)。 3、位置不同时的左右 左右手是一对好朋友,咱们坐在同桌的两位同学也是好朋友,请同桌两位同学伸出你们的右手,相互握个手吧,同学们看一看你们是不是都伸的右手(教师板书:站的位置不同,左右也不同)请同学们看一看图片,这些同学是不是都是靠右走的 二、理解左边、右边 1、从左数、从右数 下面你能根据我们学到的新知识告诉我,从左数橡皮是第()个,从右数橡皮是第()个。(学生先独立做,再集体订正)怎么样,只要你认真、细心,小朋友们都是最棒的。 2、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 下面老师要提的这个问题可是有难度的,请看,尺子的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有一位同学说了,尺子的左边有橡皮,尺子的右边有文具盒,你们同意吗乐乐有不同意见,听听乐乐怎么说吧。 乐乐的方法很好,你们会了吗 三、闯关练习 本来今天老师想请熊大和熊二来我们的课堂上做客,可是光头强

北师大版数学《镜子中的数学》教学设计-精选文档

北师大版数学《镜子中的数学》教学设计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北师大版数学《镜子中的数学》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北师大版数学《镜子中的数学》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7页镜子中的数学。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和具体活动,感知镜面对称现象。掌握镜子内外图形对称、左右错位的规律。 2.引导学生观察、探索、发现、交流,经历探索镜面对称现象特征的过程,使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解释生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感知镜面对称现象 难点:发展空间知觉和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师用的示范镜子,图片、胶带、钟表,学生每人一面小镜子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设趣导入 1.故事导入: 同学们,你们还记的我们的老朋友机灵狗吗?它昨天下午要

去看一场五点半的电影,可是没看成,你知道为什么吗?原来,机灵狗为了晚上看电影精力充沛,下午就睡了一阵,一觉醒来,估计时间差不多了,赶紧起床到镜子前梳妆,巧的很,它家的钟表在镜子对面的墙上,机灵狗从镜子中一看,刚好是5点,正好,路上用半个小时,现在出发正好。就在它兴高采烈地赶到电影院时,电影院却已经关门了。售票员阿姨说:现在是7点半,电影早就散场了。 咦,我明明从镜子中看到的是5点,怎么一下子变成7点多了呢?为什么晚了?同学们想知道吗?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就会明白的。 板书课题:镜子中的数学 二、动手实践,合作探究 1.请同学们拿出你们的镜子,放在虚线上,看看整个图形是什么? 2通过观察图片中小女孩照镜子及你亲自照镜子,你发现了什么?. 三、交流反馈、得出规律 1.通过反馈,引导学生归纳并板书:镜子内外,形状相同、互相对称,方向相反。这种现象称为镜面对称现象。 2.即时练习:(课件7-10) 四、联系生活,拓展知识 师:镜面对称现象在大自然中还有许多,我们一起去欣赏祖

(新)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除法 教学内容:, 课本第2页~第3页“分苹果”“分橘子” 1.教学目的:, 引导学生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 系。 2.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计算除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使学生体会到余数一定 要比除数小,体会到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 3.在操作、探索、发现中,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使学生体验除法的意义及乘法竖式的计算过程。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教学难点, 通过分苹果的实际操作,总结出除法竖式的书写过程,使学生体会到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实际含义。 教学准备:, ppt,学生准备小圆片。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二次设计 一、问题引入:显示18个苹果画面,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每盘放6个苹果,18个可以 放几盘? 二、探索新知 1.体验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 (1)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上述问题。 (2)接着进行全班集体交流。学生可能有很多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如: a.通过乘法口诀“三六十八”得出结论:可以放3盘; b.用除法算式算:18÷6=3,所以可以放3盘。 (3)同桌同学合作用18个圆片摆一摆,验证推算结果是否正确,教师用实物ppt 显示学生摆放的圆片图,进一步进行验证、交流。 (4)介绍除法竖式的写法。 教师指出:18÷6=3也可以用竖式计算。边写边说明: 横式:18÷6=3 竖式: 3 6丿1 8 1 8 讨论:结合刚才分苹果的情况,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竖式中的各个数表示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根据学生口答板书: 3 ……商:“3”表示分3盘。 除数……6丿18 ……被除数:“18”表示有18个苹果。 “6”表示每盘18 ……商和除数的乘积:“18”表示需18个苹果。 放6个苹果。0 ……余数:“0”表示20个苹果全部放完,没有剩余。 说明:“丿”表示横式中的“÷”。 (5)练习:第2页“填一填,说一说”的习题。 学生独立练习完毕,指名学生板书,进行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第3页“练一练”第1、2、3题。 四、总结(除法竖式的写法。)

2012年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整册教案及教学设计

2012年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整册教案及教学 设计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淇滨小学司萍萍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4单元《有趣的图形》中的内容,教材从描(画、印)出简单几何体的面入手,引入平面图形,使学生直观认识一些平面图形,体会平面图形与简单几何体的头系。这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本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之后进行教学的,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辨认这四种图形。 教学难点 体会“面”在“体”上。 三、教学设想 本次教学活动以“三勤四环节教学法”的模式呈现教学内容,注重让

学生体验“从立体到平面”的探究、建模过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引入新课时主要用到谈话法进行教学通过谈话的形式把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联系起来,教学例题时则主要用到操作实验的方法,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体会“面在体上”,在操作实验过程中融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为一体,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通过“摸、看、描”,在获得直观感受的基础上,辨别三角形、圆、长方形和正方形,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若干、平面图形若干、白纸、彩笔、小棒等。 四、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定向诱导)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几个老朋友,他们是谁呢?请看:(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 师:小朋友们的桌面上都有一个这样的物体,请你拿出桌面上的物体,跟着老师这样摸摸你手中物体其中的一个面,说说你有什么感觉?(感知面在体上) 生:平平的、滑滑的。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自主探究) 1、说一说 师:那我们怎么把这样平平的面请到纸上呢? 同桌讨论,说一说:你是准备怎么把这样平平的面搬到纸上?

新版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最新精编版)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教学案 同庆初中教学设计 (导学模式) 学科:; 任课班级:; 任课教师:; 年月日 第一章勾股定理 §1.1 探索勾股定理(一) 教学目标: 1、经历用数格子的办法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合情推力意识,主动探究的习惯,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2、探索并理解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说理和简单的推理的意识及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勾股定理的由来,并能用它来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难点:勾股定理的发现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导入课题 出示投影1 (章前的图文 p1)教师道白:介绍我国古代在勾股定理研究方面的贡献,并结合课本p5谈一谈,讲述我国是最早了解勾股定理的国家之一,介绍商高(三千多年前周期的数学家)在勾股定理方面的贡献。 出示投影2 (书中的P2 图1—2)并回答: 1、观察图1-2,正方形A中有_______个小方格,即A的面积为______个单位。正方形B中有_______个小方格,即A的面积为______个单位。 正方形C中有_______个小方格,即A的面积为______个单位。 2、你是怎样得出上面的结果的?在学生交流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直接发问: 3、图1—2中,A,B,C 之间的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交流后形成共识,教师板书,A+B=C,接着提出图1—1中的A.B,C 的关系呢? 二、做一做 出示投影3(书中P3图1—4)提问: 1、图1—3中,A,B,C 之间有什么关系? 2、图1—4中,A,B,C 之间有什么关系?

以三角形两直角边为边的正方形的面积和,等于以斜边的正方形面积。 三、议一议 1、图1—1、1— 2、1— 3、1—4中,你能用三角形的边长表示正方形的面积吗? 2、你能发现直角三角形三边长度之间的关系吗? 在同学的交流基础上,老师板书: 直角三角形边的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这就是著名的“勾股定理” 也就是说: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为a,b,斜边为c 那么2 2c 2 a= + b 我国古代称直角三角形的较短的直角边为勾,较长的为股,斜边为弦,这就是勾股定理的由来。 3、分别以5厘米和12厘米为直角边做出一个直角三角形,并测量斜边的长度(学生测量后回答斜边长为13)请大家想一想(2)中的规律,对这个三角形仍然成立吗?(回答是肯定的:成立) 四、想一想 这里的29英寸(74厘米)的电视机,指的是屏幕的长吗?只的是屏幕的款吗?那他指什么呢? 五、巩固练习 1、错例辨析: △ABC的两边为3和4,求第三边 解:由于三角形的两边为3、4 所以它的第三边的c应满足2 24 2 c=25 = 3+ 即:c=5 辨析:(1)要用勾股定理解题,首先应具备直角三角形这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可本题 △ABC并未说明它是否是直角三角形,所以用勾股定理就没有依据。 (2)若告诉△ABC是直角三角形,第三边C也不一定是满足2 2 2c a= +,题目中并为 b 交待C 是斜边 综上所述这个题目条件不足,第三边无法求得。 2、练习P7 §1.1 1 六、作业 课本P7 §1.1 2、3、4 §1.1 探索勾股定理(二) 教学目标: 1.经历运用拼图的方法说明勾股定理是正确的过程,在数学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交流的习惯。 2.掌握勾股定理和他的简单应用 重点难点: 重点:能熟练运用拼图的方法证明勾股定理 难点:用面积证勾股定理 教学过程

新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数学第一册全册总备课 一、本册教材与以往教材不同之处: 本册教材以“情境+问题串”为基本呈现形式,力图实现课程内容的展开过程与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的教学过程和课程目标的达成过程四位一体,从而促进学生不断经历“从头到尾”思考问题的过程,获得与其年龄特点相适应的、必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发展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本册教材以“情境+问题串”为基本呈现形式,为自然而然地展开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和教师的教学过程提供基础环境和主要脉络。 本册教材强化了“情境+问题串”的呈现形式,每一个单元每一个重要内容的呈现,都力图从学生喜闻乐见的一个或一组与课程内容有内在联系的特定情境出发,展开一组数学问题,引领师生进行数学学习,而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理解情境、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学习数学、发展数学、实现数学课程目标的过程。同时,这样一种稳定的、具有较强包容性的呈现形式,无疑也为教师准确理解和把握教材特点、学与教的要求、创造性开展数学活动提供了便利。 2、在课程标准修订的背景下,更加重视学习目标的整体体现。 (1)注重基本活动经验和基本思想。 对于基本活动经验,教材主要通过两种形式体现。第一:设计了专门的积累活动经验的课,在这些课中不以学习某个具体的经验、公式为目标,而是通过设计活动帮助学生积累从事数学活动的经验和数学思考的经验。第二:在一节课学习的“问题串“中,设计积累活动经验的活动和问题。 对于基本数学思想,教材力求通过设计活动和问题,体现抽象、推理和模型

思想。 (2)注重体现“从头到尾”思考问题的过程。 部分内容问题串的设计,体现了“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教材还设计了专门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的活动,并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不同的设计要求。同时,在每学期期中的“整理与复习”中,专门设立了“我提出的问题”的栏目,鼓励学生整理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的问题,以及在回顾整理的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 第一阶段,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可能是基于表面信息直接提出的;第二阶段,鼓励学生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 (3)注重在理解的基础上实现对重要数学概念的掌握和基本运算技能的形成。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教材采取了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多角度理解、将知识和技能加以应用等形式。第四版教材基本改变了“依靠记忆理解概念”“依靠简单重复训练形成技能”的做法。 (4)注重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是新世纪教材的不懈追求。修订后的新教材通过丰富的情境、设计挑战性的问题、呈现方式的多样性、体现数学的价值,以及自始至终伴随学习全过程的4个典型人物各具特色的活动与对话等,以求达到不断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兴趣的目的。 教材始终贯穿对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3、情境设计更加注重题材的多样与丰富 教材一直关注设计有趣的、现实的、蕴涵数学意义和富有挑战性的情境。同时,在情境的设计上,更加注重题材的多样与丰富,并使情境的素材来源尽可能

北师大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北 师 版 六 年 级 数 学 下 册 教 案 单位: 科任教师: 时间:2014年2月——2014年7月

教学进度表:

第一单元圆柱与圆锥 单元教学内容: 面的旋转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引导学生整体把握“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 2.从多种角度探索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3.探索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发展空间观念。 4.经历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体会“类比”的思想。 5.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用活所学知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课时安排:11课时 教学内容:面的旋转 第1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通过初步认识圆柱和圆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等,初步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3.通过由面旋转成体的过程,认识圆柱和圆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重点: 1、联系生活,在生活中辨认圆柱和圆锥体的物体,并能抽象出几何图形的形状来。 2、通过观察,初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组成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初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组成及其特点。 教学用具: 各种面、圆柱和圆锥模型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 如图:将自行车后轮架支起,在后车车条上系上彩带。转动后车轮,观察并思考彩带随着车轮转动后形成的图形是什么?学生根据发现的现象(彩带随着车轮的转动形成了圆)说明自己的想法,并体验:点动成线

二、活动二: 观察下面各图,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发现: 风筝的每一个节连起来看,形成了一个长方形;雨刷器扫过后形成一个半圆形 学生体验:线动成面 三、活动三 如图:用纸片和小棒做成下面的小旗,快速的旋状小棒,观察并想象旋转后形成的图形,再连一连。 1、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然后根据想象的图形连线 1——1(圆柱) 2——3(球) 3——4(圆锥) 4——2(圆台) 2、介绍:圆柱、圆锥、球的名称。并请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介绍一下这几个立体图形的特点。指名请学生说。 小结:我们学过的长方体、正方体都是由平面围成的立体图形,今天我们学习的圆柱、圆锥和球也是立体图形,只是与长方体、正方体不同,围成的图形上可能有曲面。 四、找一找 请你找一找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 五、说一说 圆柱与圆锥有什么特点?和小组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圆柱:有两个面是大小相同的圆,有另一个面是曲面。 圆锥:它是由一个圆和一个曲面组成的。 六、认一认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张树安 西华园小学 2010年9月1日

目录 备课分工计划 教学进度计划表 全册教学计划 第一单元教学简析 第1课时第2课时第3课时第4课时第5课时 第二单元教学简析 第1课时第2课时第3课时第4课时第5课时第6课时 第三单元教学简析 第1课时第2课时第3课时第4课时第5课时第6课时第7课时 第四单元教学简析 第1课时第2课时第3课时第4课时第5课时第6课时 第五单元教学简析 第1课时第2课时第3课时第4课时 第六单元教学简析 第1课时第2课时第3课时 第七单元教学简析 第1课时第2课时第3课时 第八单元教学简析 第1课时第2课时第3课时第4课时

目录 教学进度计划表 周次时间教学内容课时 1 9月1-3 认识更大的数 4 2 6-10 认识更大的数 4 3 13-17 线与角 4 4 20-24 线与角 4 5 27-30 乘法 4 6 10月6-8 乘法 4 7 11-15 图形的变换 4 8 18-22 除法 4 9 25-29 除法 4 10 11月1-5 除法 4 11 8-12 方向与位置 4 12 15-19 方向与位置 4 13 22-26 生活中的负数 4 14 29-12月3 统计 4 15 6-10 练习课 4 16 13-17 期末复习 4 17 20-24 期末复习 4 18 27-31 期末复习 4 19 1月3-7 考试 4 目录 全册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 1.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北师大版数学数铅笔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数铅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会数、会读100以内的数. 2.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含义. 3.初步感受一列数蕴含的规律. 4.培养学生数感及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会数、会读100以内的数. 教学准备 1.每组有三个口袋. (1)一号口袋里有若干根小棍; (2)二号口袋里有若干根小棍(与要数的铅笔数相同). (3)三号口袋里有100根小棍,10根一捆,4号口袋内有39根小棍. 2.计数器. 3.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

教师谈话:在我们每个同学的桌子上,都有一些小棍,你们想知道这些小棍有多少根吗? 下面就请同学们来数一数,看看哪组同学数数的方法最多? 1.请同学们拿出一号口袋. 要求:先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你想怎么数,再数一数,其他同学看他数的对不对,比一比那组数的方法最多? 2.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在交流的同时,根据学生数数的方法进行板书. 教师板书: 一个一个的数 二个二个的数 五个五个的数 十个十个的数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就要用这些方法来数一数铅笔. 板书课题:数铅笔 3.这是老师买的一些铅笔,请同学们来数一数?用哪种方法都可以. 4.请同学们数二号口袋内的小棍. 教师:同学们在数铅笔的时候,你认为哪种方

法最好?为什么? 5.同学们,你们都觉得十个十个的数又快又对,现在,老师这里有10捆小棍,每捆都有十根,请同学们十个十个的数一数,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板书:10个十是一百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会数、会读100以内的数. 2.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含义. 3.初步感受一列数蕴含的规律. 4.培养学生数感及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会数、会读100以内的数. 教学准备 1.每组有三个口袋. (1)一号口袋里有若干根小棍; (2)二号口袋里有若干根小棍(与要数的铅笔数相同). (3)三号口袋里有100根小棍,10根一捆,4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乘除法 一、教学内容:P2-P14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口算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迅速准确的计算出结果。 2、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迅速准确的计算出结果。 3、使学生能够应用本单元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4、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点: 1、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口算乘法 2、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 3、能正确迅速计算的同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难点: 1、口算乘法中的进位口算 2、口算除法中的一位数除两位数及几百几十 3、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 五、课时安排:7课时 六、教学进度:第1-2周 小树有多少棵 教学内容:P2-P3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在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在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用具: 挂图、数字卡片。 教学设计: 一、情境引入: 同学们,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大家一进校园就会看到花坛里盛开着美丽的鲜花,它在装点着我们美丽的校园,这么美的环境大家喜不喜欢。(喜欢)要有美丽的环境,就需要花草树木。 二、探索新知:出示挂图,大家看一看,这里有什么? 1、仔细观察并说出图意。

2、谁能根据这幅图提出问题? 3、试着解决所提问题。 引出:20×3= 4、讨论算法。 20+20+20=60 2×3=6, 20×3=60····· 5、将学生的方法板书到黑板上,并让学生说说20×3计算时是怎样想的? 学生互相交流20×3的计算方法:2×3=6所以20×3=60 6、教师再提出问题:4捆一共有多少棵?5捆呢?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自己完成,最后在小组内与同伴交流。 三、拓展应用: 1、 3×2 5 × 4 6×7 30×2 50×4 6×70 300×2 500×4 6×700 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学生做完后在全班交流自己发现的计算规律,说法可以不一致,只要意思正确,教师都给予肯定。 2、完成P2第3题,做完说说计算时是怎样想的。 3、完成练一练第1-3题 (1)1-2 学生独立完成。 第一题先认真看图,明白图意,然后再解答。 第二题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2)第三题前两问可让学生先讨论怎样算,然后再做。最后一问有开放性,学生要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解答。 四、数学游戏 教师先向学生说明游戏的规则,并演示几次,让学生明白玩法后,再互相进行游戏。 五、小结 这节课你学了什么?学得怎样? 教学反思:

最新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小数除法 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体会小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理解处罚的意义。 2、能正确计算小数除法及四则混合运算,并能运用小数除法及四则混合运算解决日常生活重的实际问题。 3、结合具体情境,发展估算意识和能力;会求积、商的近似值,知道什么是循环小数。单元教学重点 1、能正确计算小数除法及四则混合运算,并能运用小数除法及四则混合运算解决日常生活重的实际问题。 2、结合具体情境,发展估算意识和能力;会求积、商的近似值,知道什么是循环小数。单元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发展估算意识和能力;会求积、商的近似值,知道什么是循环小数。 单元教学时数 12课时 内容教学时数 精打细算……………………………. 1课时 打扫卫生……………………………… 1课时 谁打电话的时间长………….………….. 1课时 练习一……….…………….. 1课时 人民币兑换……………………….………. 1课时 除得尽吗……………………………. 1课时 调查“生活垃圾”………..……….…… 1课时 练习二……………………………. 2课时 第一次月考……………………………. 3课时 课题一精打细算 教学目标 1、从“买牛奶”的情境中知道小数除法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体会小数除法的意义。 2、能借助“元、角、分”的知识及“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探索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理解算法,进行正确地计算。 3、在活动中能与同学合作交流,说出自己的方法或想法。 教学重点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商的小数点是如何确定的。 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 教学准备小黑板、主题图

新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完整】

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新教材) 本教案为最新北师大版教材(新版)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 第一单元圆柱与圆锥 第二单元比例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 第四单元正比例与反比例 数学好玩 整理与复习 总复习

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圆柱与圆锥…………………………………… 11课时 第二单元比例…………………………………………… 8课时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 6课时 第四单元正比例与反比例……………………………… 7课时 数学好玩………………………………………………… 4课时 整理与复习………………………………………………… 2课时 总复习………………………………………………… 28课时 第一单元圆柱与圆锥 单元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等活动,认识圆柱与圆锥。了解圆柱与圆锥的基本特征,知道圆柱与圆锥各部分的名称。经历由面旋转成圆柱与圆锥的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在参与教学活动中积累活动经验,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 2.经历圆柱侧面展开等活动,认识圆柱展开图,探索并掌握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圆柱表面积的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 3.经历“类比猜想-验证”的活动,探索并掌握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体验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体会圆柱、圆锥体积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重点: 1.能正确描述圆柱与圆锥的特征,认识圆柱和圆锥及其各部分名称。

2.能正确描述圆柱表面积的含义,能正确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3.能正确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 4.能根据不同的问题情境正确选择相应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难点: 1.能正确描述圆柱与圆锥的特征,认识圆柱和圆锥及其各部分名称。 2.能正确描述圆柱表面积的含义,能正确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3.能正确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 4.能根据不同的问题情境正确选择相应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探索并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圆等一些常见的平面图形的特征,已经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并直观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基础上编排的。此前对圆面积公式的探索以及长方体、正方体特征和表面积、体积计算方法的探索,为进一步学习本单元知识奠定了知识基础,同时也积累了探索的经验,准备了研究的方法。圆柱和圆锥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知识的最后一部分内容。圆柱与圆锥是基本的几何形体,也是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几何形体,这些都是本单元知识学习的重要基础。学习圆柱和圆锥的知识扩大了学生认识形体的范围,增加了形体的知识,促进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从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这样由几个平面图形围成的几何体,到认识圆柱和圆锥这样含有曲面的几何体,在图形的认识上又深入了一步。不仅能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