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TCD检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分析

TCD检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分析

TCD检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分析
TCD检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分析

TCD检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进行TCD检测分析,利用德国DWL-L1型TCD超声仪,探查双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观察收缩期血流速度(Vp)、平均流速(Vm)、搏动指数(PI)的变化。结果在12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TCD检测均以血流速度异常为主,占78.3%为主要讨论对象。结论TCD具有准确、安全、无创伤、可重复性好等特点,对判断脑缺血程度、确定病变血管及病因的诊断均有重要价值,为理想的非创伤性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方法。

【关键词】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TCD

本文对本院从2005年至2006年在门诊及住院患者中,筛选出的12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TCD的检测报告分析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120例门诊及住院患者中男96例,女24例,年龄35~74岁,平均年龄63岁。临床症状主要为: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记忆减退。

1.2 检测方法使用德国DWL公司生产的L1型经颅多普勒(TCD)诊断仪,用2MHz脉冲多普勒探头检测颅内动脉。患者坐位略低头,探头经枕骨大孔分别探测左、右椎动脉(LVA,RV A),基底动脉(BA)。选择频谱的最高图像,观察图形排除干扰,分析其收缩峰的最高流速Vp,平均流速Vm,脉动指数PI值等。

2 结果

120例患者的检测结果中,异常94例,占总人数78.3%,表现为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减慢,频谱异常,当椎基底动脉硬化伴狭窄时可出现收缩期高流速的多普勒频谱或出现涡流的多普勒信号。部分患者同时存在2条或2条以上血管异常,还有部分患者表现为两侧同名动脉或不同名动脉血流速度不对称。TCD的检测结果异常以椎动脉为多见,其次为基底动脉。

3 讨论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临床上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多数由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引起。一般认为多数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在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伴有颈椎病、高血脂、高血黏度等,从而引起椎基底动脉狭窄变细,血液流速减慢。长期以来,虽然临床上对该病的认识不断提高,但尚缺乏有效、敏感的诊断方法。

本组资料表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严重程度与年龄、病史、个体差异有密切关系。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本是老年人常见病,是由于脑动脉硬化、狭窄、颈椎骨质增生使椎动脉受压等原因所致。本文发现青年眩晕患者亦存在较多椎基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与眩晕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姚存珊 写在课前的话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与眩晕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疾病之一,本病起病隐匿、变化快、病情重、并发症多、给患者造成很大的心理负担,也是让临床医生头疼的难治疾病。近年来本病的发病率不断增高,社会危害也是逐年上升,但是在临床上并没有得到合理规范的诊治。本课件就该方面进行详细阐述,旨在促进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与眩晕在临床工作中得到更加合理而有效的诊治。 一、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概述 椎动脉左右各一支,起源于锁骨下动脉,向上穿行于上六个颈椎的横突孔,再经枕骨打孔入颅。椎动脉在颈部走行,并无分支。椎动脉与各颈椎的位置关系极为密切。因此,其血流量容易受到颈椎活动的影响。入路以后,两条椎动脉沿着延髓腹侧面向前、向内在脑桥下缘汇合成为一条基地动脉。椎动脉和基底动脉都发出一些分支入脑,统称为椎-基底动脉系统。该系统的血液,主要供应延髓、脑桥、中脑、内耳、间脑、枕叶以及颞叶底面前庭系统全部均有椎-基底动脉系统的分支供应。因此,椎-基底动脉系统的缺血性病变必然要导致眩晕。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常见症状不包括() A. 耳鸣 B. 眩晕 C. 视力障碍 D. 共济失调 正确答案:A 解析:临床主要表现是其供血区域的功能缺损,临床上常见的症状是眩晕、视力障碍、共济失调、头痛、意识障碍及脑干定位症。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概述包括哪些内容? 二、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表现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大多发生于中年以上的患者,多有动脉粥样硬化或颈椎病的病史。临床上主要表现是其供血区域的功能缺损,常见的症状有眩晕、视力障碍、共济失调、头痛、意识障碍以及脑干定位症。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眩晕:常常是首发症状,其性质可为旋转性、移动性;或双下肢发软,站立不稳。 视力障碍:表现为一过性黑蒙或视野缺损,主要是影响了大脑后动脉的血液供给所致。如枕叶缺血不太严重,视力仍可保存,但常伴有彩视、眼前闪金花,和偏头痛发作时很相似。 共济失调:表现为躯体位置及步态的平衡失调。 倾倒,Romberg氏征阳性,这是由于前庭和小脑功能障碍所致。 头痛:大约30%-50% 以上的病例有头痛发作。头痛主要位于后枕部和顶枕部,其性质为跳痛、胀痛。并伴有恶心呕吐、出冷汗等植物功能紊乱症状。 意识障碍:由于脑干缺血累及网状结构的上行激活系统时会发生晕厥甚至昏迷。 脑干定位征:缺血影响了脑神经核团及在脑干中穿行的感觉、运动传导束就会产生脑干定位体征。主要表现为:球麻痹、交叉性瘫痪或四肢瘫,面部和肢体的麻木或感觉减退。当影响多个眼肌运动核团时,还会出现眼肌力弱、复视。当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栓形成时,则上述症状更为严重及难以恢复,定位症状更为显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或血栓形成,主要的病因是动脉硬化,它不仅可以是血管变窄,血流量减少,还可造成附壁血栓形成,如果硬化斑块或栓子脱落还能造成栓塞。其次,颈椎外伤,颈椎的骨折或者是脱位,还有颈椎病,颈椎融合,扁平颅底,以及枕骨大孔疝等可能影响或压迫椎动脉,引起椎动脉的缺血。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insuffi—ciencyVBI)是由于各种病因引起的椎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而导致脑干、小脑或枕叶皮层的缺血。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临床常见病症。这种病症的发生多是因为动脉硬化或颈椎间盘突出、肥大压迫血管,影响了血液循环, (1)曾有猝倒发作,并伴有颈性眩晕; (2)旋颈试验阳性; (3)X线片显示椎间关节失稳或钩椎关节骨质增生; (4)除外耳源性或眼源性眩晕; (5)除外椎动脉Ⅰ段和椎动脉Ⅱ段受压所引起的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6)除外神经官能症、颅内肿瘤等; (7)确诊本病,尤其是手术前定位,应根据椎动脉造影检查。 (8)椎动脉血流图及脑电图只有参考价值。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与美尼尔氏综合症怎么鉴别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也称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脑缺血,其发作的临床诊断标准,其要点为:1)运动障碍,左侧和(或)右侧上下肢及面部软弱,麻痹或行动笨拙;2)感觉障碍,左、右侧或双侧感觉缺失,麻木或感觉异常;3)一侧或双侧视野缺失,或视物模糊;4)平衡障碍,眩晕,不稳定感或共济失调,复视,吞咽困难,或构音障碍;5)症状突起,一般持续2~15分钟,并在24小时内缓解,不遗留神经缺失。有人提出对于无明显血流动力学方面问题的病人发生的短暂脑功能缺失,更应诊断为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脑缺血发作。 美尼尔氏综合症的特点 ①、突发性、反复发作性,发作前无预兆。间歇期长短不定。有的发作与季节有关系,有的与内分泌有关系。 ②、反复发作,一般不能自愈,多数越发越重。容易继发另一种或二种眩晕。 ③、发作期如同在大海中乘船遇到了风浪,站立不稳,恶心、呕吐,感觉自己、周围景物、天、地旋转,伴有出汗。 ④、耳鸣、听力下降或突聋。耳鸣具体有五种表现等。

右侧椎动脉供血不足的原因是什么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右侧椎动脉供血不足的原因是什么 导语:动脉是身体的支柱,是身体非常重要的流通的渠道,在很多的环境之下,动脉这条重要的通道也产生了疾病,动脉的供血不足会引起非常大的疾病, 动脉是身体的支柱,是身体非常重要的流通的渠道,在很多的环境之下,动脉这条重要的通道也产生了疾病,动脉的供血不足会引起非常大的疾病,右侧椎动脉供血不足就是非常常见的一种现象,很多的疾病都是和自己的生命息息相关的,有的一些病症还会进行一系列的突发的病症吗,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在这样的条件下,就好好的观察自己的身体吧。 患者有无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抽烟等情况,若有,需要积极控制,这些都是动脉粥样硬化 的危险因素。动脉粥样硬化在一定程度上引起脑血管狭窄,进而导致脑供血不足,甚至是中风。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动脉粥样硬化在一定程度上引起脑血管狭窄,进而导致脑供血不足,甚至是中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常见的病因是颈椎骨质病变如颈椎骨质增生、骨质疏松、关节强直、椎间盘盘突出、颈椎脱位、结核以及外伤;椎动脉粥样硬化以及解剖异常,都会引起的。经查脑CT、颈椎CT、脑核磁没发现问题,血常规、甲功没有问题,颈椎多普勒显示右椎动脉供血不足、阻力升高,并非椎动脉狭窄。时常感觉头晕(非眩晕)伴随乏力、害怕向后摔倒,颈椎、肩背部酸痛,能自我感到头部缺血的位置每隔一段时期就有变化,但始终在左侧,用手指尖敲击头部有针刺感,症状厉害时面色蜡黄。有轻微耳鸣,怕尖锐声音,怕光,左手无名指有轻微弯曲、无力。上述症状睡眠不足时尤为明显。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脑供血不足是指各种原因导致大脑出现慢性的广泛的供血不足,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椎动脉供血不足可用什么药

椎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眩晕,呕吐 可以使用如下药品 西比灵(每晚5-10mg)和敏使郎(6-12mg,1天3次) 治疗,如果没有效果,就需要到医院检查和补液治疗了 西比灵: 药理作用 本药为选择性钙拮抗剂,可阻滞过量的钙离子跨膜进入细胞内,防止细胞内钙超载造成的损伤,对心脏收缩和传导无影响。本药由肠道吸收,口服后2-4 hr血药浓度达到峰值,连续服用5-6周达到稳定状态。血液中90%的药物

与血浆蛋白结合。经肝充分代谢后,原型和代谢产物可经胆汁排入肠道,随粪便排出。平均消除半衰期为18天。 适应症 典型或非典型偏头痛的预防性治疗,前庭功能紊乱引起眩晕的对症治疗。脑供血不足症导致头痛的治疗。 用量和用法 1.偏头痛的预防性治疗。起始剂量:对于65岁以下的患者开始治疗时可给予每晚1Omg,65岁以上的患者每晚5mg。维持治疗:如果疗效满意,患者需维持治疗时,应减至每周给药五天(剂量同上)。 2.眩晕:对于65岁以下的患者开始治疗时可给予每晚1Omg,但应在控制症状后及时停药,初次疗程通常少于2个月。 用药过量 症状: 可见镇静作用和乏力,有报道个例超剂量服药者(一次服药600 mg)出现嗜睡、激动和心动过速等症状。 处理: 可用活性碳、催吐药、洗胃及支持疗法。目前尚无特效解毒药。 禁忌 有抑郁症病史、帕金森氏病或其它锥体外系疾病的患者。 注意事项 治疗过程中疲惫现象逐渐加剧或维持治疗时疗效下降,均应停止治疗。可影响驾驶车辆或操纵机器能力。有锥体外系症状,抑郁症和帕金森氏病发病倾向的患者,如老年患者,应慎用。对妊娠和哺乳的影响 动物实验表明此药对生殖、胚胎发育、妊娠过程和围产期无任何危害。但无人体妊娠期间使用的安全性资料。动物实验证明西比灵可随乳汁分泌,其乳汁浓度较血中高,故服用本药的妇女最好不要哺乳。 不良反应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路径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路径 一、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ICD-10:G45.0)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起病突然。 2.主要表现:头晕眩晕,肢体头面部麻木,头痛呕吐,视物旋转,后循环缺血表现,症状可反复发作。 3.神经影像学未发现任何急性梗死病灶。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进行系统的病因学检查,制定治疗策略。 2.病因、危险因素、并发症的治疗。 3.明确有血管狭窄并达到手术标准者予手术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椎基底动脉综合征(ICD-10:G45.0)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的检查项目。 1.必需检查的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心肌酶谱,凝血功能;

(3)胸片、心电图; (4)头颅MRI或CT,颈动脉血管超声;脊椎片。 (七)选择用药。 1.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肠溶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2.止晕对症药物:异丙嗪,眩晕停,强力定眩片 3.活血化瘀治疗. (八)出院标准。 1.患者病情稳定。 2.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1.辅助检查异常,需要复查和明确异常原因,导致住院治疗时间延长和住院费用增加。 2.住院期间病情加重,出现并发症,需要进一步诊治,导致住院治疗时间延长和住院费用增加。 3.既往合并有其他系统疾病,导致合并疾病加重而需要治疗,从而延长治疗时间和增加住院费用。 4.病因明确,反复发作并且有手术指征者转外科或介入科进一步治疗,转入相应治疗路径。 5.若住院期间转为脑梗塞者转入脑梗塞临床路径。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椎基底动脉综合征(ICD-10:G4 5.0) 患者姓名:性别:年 龄:门诊号:住院 号: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诊断和治疗的研究进展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诊断和治疗的研究进展标签: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诊断;治疗;研究进展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cy,VBI)临床较常见,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多发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它可引起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相关脑干、小脑、丘脑、枕叶、部分颞叶及上段脊髓等灌流区循环障碍。临床表现以眩晕,伴或不伴恶心、耳鸣、视物旋转、构音障碍等主观症状为主,客观体征少。1951年Fisher等应用颈动脉供血不足理论描述前循环梗死前的短暂性缺血发作。后来,Denny-Brown解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脑缺血的波动表现为脑血管供血不足。需要强调的是,供血不足是指因血管严重狭窄或阻断后侧支循环维持相关支配区供血,因而它是关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发病机制学说。VBI的提出是基于颈动脉供血不足推论得出的,经典VBI的含义是大动脉狭窄甚至闭塞后血流低灌注,表现为后循环短暂缺血发作。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概念广泛应用。但由于对后循环缺血认识的滞后,导致VBI概念不清。产生的不确切认识很多,如将颈椎骨质增生作为VBI的重要病因。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描述的是一组波动性的脑干症状,包括头晕和其他脑神经、长束及小脑症状,病因为后循环缺血,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VBI主要内因有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栓塞、锁骨下盗血综合征等;重要外因有椎间盘突出、创伤、颈椎不稳及骨折等。相比脑前循环系统,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研究不多,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很难形成规范的诊断、治疗标准。本文就近年来VBI神经影像和电生理学检测技术诊断及治疗方法的发展综述如下,为临床更好地制定诊断标准、治疗指南提供理论指导。 1VBI诊断研究进展 椎基底动脉缺血症状体征少, 临床诊断主要依靠椎动脉压迫实验、经颅多普勒和颈周血管超声, 均有其不足之处, 但随着CT、DSA、MRI等的临床应用, 扩大和丰富了VBI的诊断手段, 对其早期诊断, 积极治疗, 减少死亡率有着重要意义。现总结近期文章对诊断方法进行对比,分析、探讨TCD、CDFI和椎动脉核磁共振血管造影(MRA)、MSCTA、DSA、BAEP对VBI的诊断价值和意义。 1.1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TCD尤其对颅内外大动脉的检测及分类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主要表现为血流速度减低、增高、频谱充填和出现血管杂音。TCD检查可直观地反映脑血流变化,还能反映脑缺血程度、范围,推测病因及预测VBI发作。TCD技术因无创伤、易重复及可监测特点,在临床应用中有推广价值。但其特异性及灵敏度较差,无法测量血管内径、血流量,且存在人为误差,在诊断VBI中只能作为一个较粗略的临床筛选方法。邵春香等[1]研究135例患者经TCD检查证实99例TCD有血流动力学及频谱形态的异常改变,异常率为73.3%,提示临床诊断与TCD检查异常有很高的符合率。表现为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下降、增高、涡流、杂音及音频信号消失。血流速度增快也可导致血管供血区脑组织供血不足。Illuminati等[2]报道VBI中TCD检查发生异常54%~80%。

(椎基动脉供血不足)

(椎基动脉供血不足) , 1 疾病病因 , 2 症状体征 , 3 病理生理 , 4 诊断检查 , 5 鉴别诊断 , 6 治疗方案 , 展开全部 摘要纠错编辑摘要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 ischemia,VBI)指由颈椎病,脑动脉粥样硬化,高 血压或低血压等引起的中老年人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最主要的症状为发作性眩晕,伴恶 心、呕吐,可有耳鸣及听力减退。眩晕多在头颈部快速转动或体位改变时发生,双下肢发软, 站立不稳,。有视力障碍者约占40%,表现为视力模糊,减退,复视,幻视或黑蒙。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 ischemia,VBI)指由颈椎病,脑动脉粥样硬化,高 血压或低血压等引起的中老年人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最主要的症状为发作性眩晕,伴恶 心、呕吐,可有耳鸣及听力减退。眩晕多在头颈部快速转动或体位改变时发生,双下肢发软, 站立不稳,。有视力障碍者约占40%,表现为视力模糊,减退,复视,幻视或黑蒙。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疾病病因 血小板 椎动脉由两侧锁骨下动脉发出,在第6 至第1 颈椎横突孔内上升,经枕骨大孔入颅后,于脑桥下缘汇合成基底动脉,至中脑处分成左右两侧大脑后动脉。椎基底动脉在颅内分出许多分支,其供血区包括脑干内的脑神经,上行与下行传导束,听觉前庭器官,颞叶,枕叶及丘脑等处,供血不足时,便出现复杂的临床症状,且因受损部位、程度、侧支循环的情况不同而有差异。病因绝大多数为颈椎病、脑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动脉硬化、其他如低血压、脑动脉炎、颈部大血管扭曲、心脏病、血管畸形、血高凝状态、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等也是发病原因。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症状体征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治疗用药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治疗用药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治疗用药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发作期由于眩晕、呕吐,常感恐惧焦虑,痛苦难受,应卧床休息,恶心、呕吐明显者,酌情补液,注意营养及水电解质平衡,尽可能避免各种外界环境刺激,保持安静。 1.急性发作期治疗急性发作期多有较严重的眩晕,伴恶心、呕吐、站立不稳、行动困难等症状,应尽快控制。一般采取综合措施,肌注或静脉注射药物为主,减少口服药物。 (1)低分子右旋糖酐,是一种多糖类聚合物,输入后能使血容量增加,有扩容作用。能覆盖于红细胞、血小板及血管内皮细胞表面,降低血液黏稠度,oakley sunglasses 2011,改善微循环。常用250~500ml,静滴,1 次/d,sunglasses 2011,连用7~10 天。使用前应作过敏试验,心功能不全或有出血倾向者慎用。 (2)盐酸川芎嗪注射液2~4ml/次,或丹参注射液8~16ml/次,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 中,静滴,1 次/d,7~10 天为1 疗程。 (3)盐酸倍他司汀(betahistine hydrochloride):又名抗眩啶,培他啶,甲胺乙吡啶,为一种组织胺类似药,具有外周血管扩张作用,能改善微循环,特别是能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从而消除内耳性眩晕、耳鸣等症,又能抑制组织胺释放,产生抗过敏作用,4mg/片,2mg/支,2~4mg,肌注,2 次/d 或4~8mg口服,2~4 次/d。 (4)尼莫地平(nimodipine)或尼莫通(nimotop):为选择性地作用于脑血管平滑肌的钙通道拮抗剂,对外周血管作用较小,对缺血性脑损伤有保护作用,dior sunglasses,尤其对缺血性脑血管痉挛的作用更明显。尼莫地平(尼莫通)注射液10mg/瓶,常用10mg 加入5%葡萄糖液500ml 静滴,1 次/d;或20~30mg 口服,3 次/d。 (5)抗胆碱能药物:如氢溴酸东莨菪碱0.2~0.3mg,3 次/d;地芬尼多(眩晕停)25mg,3 次/d;阿托品0.3mg,3 次/d,或0.5mg 肌注;山莨菪碱(654-2)注射液5~10mg,肌注等。 (6)安定药:如地西泮(安定)、硝西泮(硝基安定)、氯硝西泮(氯硝基安定)、艾司唑仑(舒乐安定)均有较好的镇静及松弛肌肉的作用,可酌情肌注或口服。 (7)倍他司汀(敏使朗):即甲胺乙吡啶的商品名,能增加颈内动脉血流量,改善脑及小脑循环,增加内耳血流量,消除膜迷路积水,6mg/片,3 次/d,每次1~2 片。溃疡病、支气管哮喘、肾上腺髓质瘤患者慎用。 (8)阿米三嗪/萝巴新(都可喜):能增加动脉血氧饱和度,有抗缺氧,改善脑代谢和微循环的作用,临床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缺血性耳蜗前庭功能障碍,老年人智能障碍及精神行为障碍,每天早晚各服1 片。 (9)银杏叶制剂:文献资料表明,银杏叶制剂对脑血管疾病引起的眩晕、听力障碍、耳鸣及记忆力减退等有显著的治疗作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人标准护理计划(完整版)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人标准护理计划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由于椎基底动脉系统的狭窄、痉挛等原因所导致的椎基底动脉供血区域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临床表现主要为发作性眩晕、恶心、呕吐、耳鸣和行走不稳等。常见护理问题包括:(1)有外伤的危险;(2)舒适的改变:头晕;(3)舒适的改变:恶心、呕吐;(4)焦虑;(5)睡眠型态紊乱:入睡困难、易醒、多梦。 一.有外伤的危险 [相关因素] 1.眩晕。 2.四肢麻木、乏力。 [主要表现] 1.眩晕,四肢乏力、麻木,行走不稳,持物不稳。 2.由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可致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严重者发生痴呆。 [护理目标] 1.周围环境安全,病人掌握一定的防护措施。 2.病人不发生受伤。 [护理措施] 1.有头晕或眩晕症状发生时,嘱病人卧床休息。 2.保持病室安静,避免大声喧哗,操作轻柔,尽量减少不良刺激,以免诱发和加重眩晕。

3.嘱病人避免突然改变体位;改变体位时,动作宜迟缓,尤其转动头部时,更应缓慢进行。 4.将病人经常使用的物品放在病人容易拿取的地方。 5.将信号灯置于床头,听到铃响立即予以答复。 6.保持周围环境中没有障碍物,注意地面要防滑,以防跌倒。 教会病人使用辅助设施,如扶手、护栏等。 7.病人入厕、沐浴或外出时有人陪伴。 8.加强巡视,必要时给予帮助。 [重点评价] 1.病人是否发生受伤。 2.病人及家属能否正常采取防护措施,周围环境是否安全。二.舒适的改变:头晕 [相关因素] 1.脑动脉硬化。 2.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3.脑细小动脉痉挛。 [主要表现] 1.发作性眩晕及持续性头晕,重症者头晕发作时,闭目卧床休息,仍感觉床、屋顶等在旋转。 2.头晕严重者可发生恶心、呕吐。 3.改变体位时,眩晕加重。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护理常规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护理常规 一、概念: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指由于椎基底动脉供血系统障碍,导致内耳、小脑、脑干 等组织的功能缺损,所引起的眩晕、复视、头痛为主要症状,呈一过性发作或间歇性复发的临床综合症。 二、护理评估:1、了解病人眩晕发作的时间跟程度。 2、了解病人诱发眩晕的原因,是否被外力撞击。 3、是否出现耳鸣或者复视的现象。 4、生活自理的能力。 三、常见护理问题与相关因素: ①有外伤的危险;与眩晕、四肢麻木、乏力有关。 ②舒适的改变:头晕;与脑动脉硬化有关。 ③舒适的改变:恶心、呕吐;与脑部供血不足有关。 ④焦虑;对疾病的预后担扰。与住院造成家庭经济负担加重。环境改变有关 ⑤睡眠型态紊乱:入睡困难、易醒、多梦。与住院造成环境改变。生活习惯改变有关。 四、护理措施 1、有头晕或眩晕症状发生时,嘱病人卧床休息。保持病室安静,避免大声喧哗,操作轻柔,尽量减少不良刺激,以免诱发和加重眩晕。嘱病人避免突然改变体位;改变体位时,动作宜迟缓,尤其转动头部时,更应缓慢进行。将病人经常使用的物品放在病人容易拿取的地方。将信号灯置于床头,听到铃响立即予以答复。保持周围环境中没有障碍物,注意地面要防滑,以防跌倒。教会病人使用辅助设施,如扶手、护栏等。病人入厕、沐浴或外出时有人陪伴。加强巡视,必要时给予帮助。 2、卧床休息,加强基础护理,协助病人满足其生活需要。保持病室安静,提供充足的休息时间,便于病人心情放松、舒适入睡。病人主诉头晕时应立即给予反应,如承认病人的感受,关心和安慰病人。指导病人采取放松技术,如想象和回忆自己最开心的事情,做深呼吸、听轻音乐等,达到缓解头晕的目的。遵医嘱用扩张血管药,改善循环,达到治疗目的。密切观察病人头晕发作持续的时间及次数。观察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 3、安慰关心病人,使其消除紧张恐惧心理,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镇静药。病人呕吐时,用手托住病人头部,使其增加舒适感。病人呕吐完毕后,及时清除呕吐物,协助病人漱口,更换干净被服,保持床单整洁、干燥。遵医嘱静脉输液。遵医嘱使用止吐药。多巡视观

椎动脉供血不足治疗,四招就搞定

椎动脉供血不足治疗,四招就搞定 椎动脉供血不足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小脑及脑干依靠椎基底动脉的供血,所以当椎基动脉发生病变,脑部就会出现血流不畅,供血不足的情况,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老年人身上。 1.疾病病因:、颈椎骨质病变椎动脉粥样硬化解剖异常发生病变时,脑部血流不畅,供血不足,常出现眩晕等症状。恶心呕吐,步行不稳,肢体震颤,或视力模糊,或眼睛颤动,语言不利。舌暗淡,舌苔白腻或黄腻,脉搏沉弦,或弦滑无力。 意见建议:针对不同的病因,采用不同的治疗措施。动脉粥样硬化可采用血小板聚集抑制剂.颈椎骨质增生者可行颈椎牵引。 可行血管介入治疗,椎动脉再造术或成形术,以改善其血流。

2.椎动脉供血不足最主要的办法是找出原因,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找出原因以前,可以注意一下通用的办法;用一些扩张脑血管的药物,限制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糖类食物的摄入。 意见建议:适量摄入洋葱、大蒜、生姜、黑木耳等,并且注意多喝水,晚上睡前和早上起床时都应注意喝水,要适量运动等。 3.椎动脉供血不足可能与颈椎病导致血管受压迫,或是高血脂形成斑块导致血管狭窄有关。 意见建议:可以改善症状及预防脑血管病的发生,但是不容易痊愈。可以服用改善循环的中成药或是去内科静脉用改善循环的药物。 4.颈椎骨质病变椎动脉粥样硬化解剖异常发生病变时,脑部血流不畅,供血不足,常出现眩晕等症状。恶心呕吐,步行不稳,肢体震颤,或视力模糊,或眼睛颤动,语言不利。舌暗淡,

舌苔白腻或黄腻,脉搏沉弦,或弦滑无力。 意见建议:针对不同的病因,采用不同的治疗措施。动脉粥样硬化可采用血小板聚集抑制剂.颈椎骨质增生者可行颈椎牵引。 可行血管介入治疗,椎动脉再造术或成形术,以改善其血流。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诊断治疗指南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诊断治疗指南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常见于中老年人,由于小脑及脑干依靠椎-基底动脉的供血,当椎-基动脉发生病变时,脑部血流不畅,供血不足,常出现眩晕等症状。本病属于中医“眩晕”、“厥证”等范畴。其病机常与血虚血滞,夹痰上扰,气机受阻有关。 疾病描述 椎动脉自锁骨下动脉发出后,于前斜角肌和颈长肌之间上行,穿第1-6经椎横突孔,向上行走至寰椎侧块上关节面后方转向后内,通过椎动脉沟,穿寰枕后膜和硬脊膜,经枕骨大孔入颅,向前达斜坡,于脑桥下端两侧脊动脉汇合成基底动脉,基底动脉行至脑桥上边时分为终末支,即左、右大脑后动脉。椎-基底动脉沿途发出脊髓动脉、小脑后下动脉、小脑前下动脉、迷路动脉、脑桥支、小脑上动脉。供应脊髓颈段、迷路、脑干、小脑、丘脑、大脑颞叶基底部和枕叶。 症状体征 1、前庭系统症状眩晕为常见症状,多为旋转性眩晕,眩晕发作常于2-5min内达高峰,维持2-15min,常伴有共济失调,但多无耳鸣及听力下降。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2、视觉症状因脑干及大脑缺血可引起视力模糊、复

视、单眼及双眼同侧视野缺损,出现黑蒙,甚至失明。 3、大脑症状头痛为常发症状,为跳痛,有时呈炸裂痛,多位于枕部,弯腰或憋气时加重,常伴有神智迟钝,昏厥或跌倒,构语障碍,言语含糊不清,记忆力减退等。 4、锥体束症状面部及四肢麻木,感觉异常等。 疾病病因 颈椎骨质病变 颈椎骨质增生、骨质疏松、关节强直、椎间盘突出、颈椎脱位、颈椎结核及外伤等,压迫椎动脉使管腔狭窄。颈椎骨质病变还可刺激椎动脉周围的交感神经,引起椎动百反射性收缩,使血管痉挛、变细、血流量减少。 椎动脉粥样硬化 为常见病因之一,动脉内粥样硬化病变多阻塞管腔,引起血流量减少,一侧椎动脉阻塞另一侧椎动脉通畅时,尚可维持足够的血液循环,可不发生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如双侧椎动脉发生阻塞,则可出现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症状。 解剖异常 双侧椎动脉粗细不一,或一侧椎动脉缺如者,较易发生。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 是由于各种病因ciencyVBI)(vertebrobasilarinsuffi—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椎基底动脉小脑或枕叶皮层的缺血。引起的椎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而导致脑干、供血不足是临床常见病症。这种病症的发生多是因为动脉硬化或颈椎间盘突出、肥大压迫血管,影响了血液循环, )曾有猝倒发作,并伴有颈性眩晕;(1 )旋颈试验阳性;(2 X线片显示椎间关节失稳或钩椎关节骨质增生;(3) 4)除外耳源性或眼源性眩晕;( 5)除外椎动脉Ⅰ段和椎动脉Ⅱ段受压所引起的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除外神经官能症、颅内肿瘤等;(6) 确诊本病,尤其是手术前定位,应根据椎动脉造影检查。7)( 椎动脉血流图及脑电图只有参考价值。) 8 (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与美尼尔氏综合症怎么鉴别 其发作的临床诊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也称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脑缺血, 右侧上下肢及面部软弱,麻痹或行或)断标准,其要点为:1)运动障碍,左侧和(一侧或双感觉障碍,左、右侧或双侧感觉缺失,麻木或感觉异常;3)动笨拙;2)平衡障碍,眩晕,不稳定感或共济失调,复视,吞侧视野缺失,或视物模糊;4)小时内缓解,24~15分钟,并在咽困难,或构音障碍;5)症状突起,一般持续2有人提出对于无明显血流动力学方面问题的病人发生的短暂脑不遗留神经缺失。功能缺失,更应诊断为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脑缺血发作。 美尼尔氏综合症的特点 ①、突发性、反复发作性,发作前无预兆。间歇期长短不定。有的发作 与季节有关系,有的与内分泌有关系。 ②、反复发作,一般不能自愈,多数越发越重。容易继发另一种或二种 眩晕。 ③、发作期如同在大海中乘船遇到了风浪,站立不稳,恶心、呕吐,感 觉自己、周围景物、天、地旋转,伴有出汗。 ④、耳鸣、听力下降或突聋。耳鸣具体有五种表现等。 精选资料,欢迎下载 。 ⑤、部份病人有急着大便或小便的感觉。该症状不是每一位病人都出现,出现者对确诊有意义。 ⑥、发作期与间歇期交替进行:间歇期时间长短不定。间歇期的特点是恢复到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护理常规

1、 有头晕或眩晕症状发生时,嘱病人卧床休息。 保持病室安静,避免大声喧哗,操 嘱病人避免突然改变体位;改变体位 将病人经常使用的物品放在病人容易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护理常规 、概念: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指由于椎基底动脉供血系统障碍,导致内耳、小脑、脑干 等组织的功能缺损, 所引起的眩晕、 复视、头痛为主要症状, 呈一过性发作或间歇性 复发的临床综合症。 、护理评估: 1、了解病人眩晕发作的时间跟程度。 2、了解病人诱发眩晕的原因,是否被外力撞击。 3、是否出现耳鸣或者复视的现象。 4、生活自理的能力。 三、常见护理问题与相关因素 : ① 有外伤的危险;与眩晕、四肢麻木、乏力有关。 ② 舒适的改变:头晕;与脑动脉硬化有关。 ③ 舒适的改变:恶心、呕吐;与脑部供血不足有关。 ④ 焦虑;对疾病的预后担扰。与住院造成家庭经济负担加重。 环境改变有关 ⑤ 睡眠型态紊乱:入睡困难、易醒、多梦。与住院造成环境改变。生活习惯改变有关。 四、护理措施 作轻柔,尽量减少不良刺激,以免诱发和加重眩晕。 时,动作宜迟缓,尤其转动头部时,更应缓慢进行。 拿取的地方。 将信号灯置于床头,听到铃响立即予以答复。 保持周围环境中没有障碍物, 注意地面要防滑,以防跌倒。 教会病人使用辅助设施,如扶手、护栏等。 病人入厕、沐浴 或外出时有人陪伴。 加强巡视,必要时给予帮助。 2、卧床休息,加强基础护理,协助病人满足其生活需要。 保持病室安静,提供充足 的休息时间,便于病人心情放松、舒适入睡。 病人主诉头晕时应立即给予反应,如承认病 人的感受,关心和安慰病人。 指导病人采取放松技术,如想象和回忆自己最开心的事情, 做深呼吸、听轻音乐等,达到缓解头晕的目的。 遵医嘱用扩张血管药,改善循环,达到治 疗目的。 密切观察病人头晕发作持续的时间及次数。 观察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 3、安慰关心病人,使其消除紧张恐惧心理,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镇静药。 病人呕吐时, 用手托住病人头部, 使其增加舒适感。 病人呕吐完毕后, 及时清除呕吐物, 协助病人漱口, 更换干净被服,保持床单整洁、干燥。 遵医嘱静脉输液。 遵医嘱使用止吐药。 多巡视观 察病情变化,记录呕吐物的量、性质、次数等,必要时送检。 加强基础护理,满足病人需 要。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一、疾病有关知识 1、定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指由于椎基底动脉系统血供障碍,导致内耳、 脑干、小脑等组织的功能缺损,所引起的以眩晕、复视、头痛为主要症状,呈一 过性发作或间歇性复发的临床综合征。本病多见于中年以上,青壮年也可罹患, 男性多于女性。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管腔狭 窄,供血减少,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微栓子随血流栓塞颅内小血管,血流 中断 2、临床表现 临床病征多种多样,相当复杂,主要表现是内耳、脑干、小脑、间脑、枕叶、颞 叶等组织的功能缺损。常见的临床表现有以下几种: 眩晕、视物障碍、头痛、运动障碍、感觉障碍、意识障碍、精神障碍、倾倒发作 二、、辅助检查与治疗 1、辅助检查: 头颅和(或)颈椎CT 或MRI 检查、颈椎拍片、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TCD)、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 、前庭功能检查、眼震电图、其他如血脂、血糖、血黏稠度、眼底、心电图等检查对判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亦有帮助。 2、治疗与常用药物 (1)防止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粘滞性:应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斯匹林75~150mg/日,或抵可力得250mg/日。 (2)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 急性发作期,选用血塞通O.4g 5%葡萄糖或0.9%生理盐水250ml 静滴1次/日; 也可选用维脑路通、葛根素、灯盏花素等静滴。 西比灵5mg 1次/日口服;乐脉颗粒口服治疗等。 (3、)改善脑细胞代谢:脑复康8g 5%葡萄糖250ml 静滴,1/日10次一疗程。 (4)、眩晕明显可加用——培他啶:能增加脑血流量,改善内耳微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对眩晕有较好疗效。4-8毫克,1日3次口服;眩晕停:能增加椎基动脉血流量,调节前庭系统,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眩晕;25毫克1日3次。

椎动脉供血不足

姓名性别年龄科别病室床号病案号 入院记录 患者,女性,岁,汉族,已婚,农民,河北省滦南县倴城镇村人。病史陈述者:患者本人及家属。入院日期:2011-04-06 9:30;记录日期:2011-04-06 10:30。 主诉:发作性头晕3年,再发3小时。 现病史:患者于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视物旋转,不敢睁眼及活动,伴恶心、呕吐,无头痛、复视及一过性黑曚,无耳鸣、耳聋,无肢体活动障碍,曾于县医院诊断为“椎动脉供血不足”,在家给予活血化瘀及扩张脑血管治疗,症状好转。3年来上述症状偶有发作,经静点药物均能缓解。此次患者于入院前3小时起床时再次出现头晕,恶心,未吐,在家未予处理而来我院。门诊以“椎动脉供血不足”收入院。 患者自发病以来,精神差,进食差,大小便正常。 既往史:既往冠心病病史10余年,劳累后胸痛、胸闷,经休息及含服药物(名称不详)可缓解,近2年来上述症状未曾发作。脑梗塞病史3年,未遗留后遗症。否认高血压及糖尿病史,否认肝炎、结核、伤寒、疟疾等传染病史,无手术、外伤及输血史,无药物过敏史。 个人史:生于原籍,久居本地,未到过疫区及牧区。无性病冶游史,无传染病及艾滋病接触史。无烟酒等不良嗜好。 52岁。 月经史:154-5 30 生育史:适龄结婚,婚后孕5产5,无流产史及大出血史。丈夫已去世,子女体健。 家族史:家族中否认结核、肝炎等传染病史,否认哮喘、癫痫等遗传史。 体格检查 T 36.1℃ P 59次/分 R 18次/分 BP 120/80mmHg 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楚,查体合作,步入病房,呼吸平稳。全身皮肤未见黄染、皮疹及出血点,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颅五官无畸形,双眼睑无浮肿,球结膜无充血,巩膜无黄染,双眼球无震颤,双侧瞳孔正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双侧鼻唇沟对称,耳廓无畸形,外耳道无异常分泌物,口较无偏斜,咽无充血,双侧扁桃体不大,伸舌居中。颈部两侧对称,无颈静脉怒张及颈动脉异常搏动,颈软,无抵抗,气管居中,甲状腺不大。胸廓双侧对称,呈桶状,双侧呼吸动度一致,语颤无增强及减弱,叩清音,肺肝浊音界位于右锁骨中线第V肋间,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无弥散,

眩晕(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中医诊疗方案正式

眩晕(后循环缺血)诊疗方案 眩即眼前发花或发黑,晕即感觉自身或外物旋转,站立不稳,二者总称眩晕。是以眼花或眼前发黑,视物旋转动摇不定,或自觉头身动摇为主要临床特征,同时或兼见耳鸣、耳聋、恶心、呕吐、怠懈、肢体震颤等症状。多见于后循环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病、内耳性眩晕、颈椎病及高血压病、低血糖,贫血,脑动脉硬化等。 一、诊断标准 根据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2008年),及《实用中医内科学》(王永炎、严世芸主编,第二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 1.头晕目眩,视物旋转,轻则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舟船,甚则仆倒。 2.可伴有恶心呕吐、眼球震颤、耳鸣耳聋、汗出、面色苍白; 3.起病较急,常反复发作,或渐进加重。 二、中医辨证治疗 1.肝阳上亢型: 以眩晕为主,伴耳鸣、头痛且胀,或自觉颈项板样僵硬,面色潮红,性情急躁易怒,怒时晕痛加重,心烦少寐,多梦,口干或苦,舌质偏红,苔黄,脉弦数。 治疗:平肝潜阳。 方用天麻钩藤饮加减: 天麻15g(先煎),钩藤15g(后下),天门冬15g,麦门冬15g,白芍20g,生龙骨30g,生牡蛎30g,牛膝15g,桑寄生15g,石决明30g(先煎),黄芩15g,夜交藤15g,菊花10g。若小便频数,大便秘结者为肝胆热盛,加龙胆草20g,大黄6g(后下)。

中成药: 天麻素注射液20ml加入0.9%生理盐水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点,每日1次。 针灸疗法: 取穴百会、风池、头维、太阳、悬钟、行间、太冲、太溪;只针不灸,用泻法; 2.痰浊上蒙型: 头晕目眩,或头重如裹,甚则神志迷蒙,一侧肢体发麻或沉重无力,或突然昏仆,少时而醒,平素嗜酒食甘,体肥,少气懒言,嗜卧欲寐,口中黏腻不爽,胸膈满闷,恶心,舌苔厚腻,脉弦滑。 治疗:祛风豁痰通络。 方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半夏10g,白术10g,天麻15g,陈皮10g,茯苓10g,白芍10g,甘草6g,石菖蒲10g,竹茹10g,郁金10g,僵蚕10g。若兼头目胀痛,苔黄腻,脉滑数,加胆南星10g;黄芩10g;若体丰痰湿黏滞者,可加白芥子6g,皂角6g。 中成药: 天麻素注射液20ml加入0.9%生理盐水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点,每日1次。 针灸疗法: 取穴风池、头维、太阳、悬钟、内关、中脘、丰隆;灸百会,针灸并用,平补平泻; 3.痰瘀阻窍型:眩晕动则加剧,或突然昏不知人,旋时即醒,或一过性肢麻不用,气短乏力,心悸神疲,卧睡时口角流涎,手指麻木,肢体疼痛,夜间尤甚,诸症遇劳加剧,舌紫暗,脉沉细涩。 治疗:活血化痰、通络开窍。用涤痰汤合通窍活血汤加减:胆南星10g,

眩晕(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二、眩晕(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眩晕是目眩与头晕的总称,目眩即眼花或眼前发黑,视物模糊;头晕即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站立不稳。二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为“眩晕”。眩晕多属肝的病变,可由风火痰虚等多种原因引起。眩晕是常见临床症状之一,可见于西医的多种疾病。本科以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为最常见,凡高血压,低血压,梅尼埃病,脑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脑病等以眩晕为主要表现,均参与本篇的有关内容辩证论治。 一、诊断 参考2005年1月开始执行《实用神经病学》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诊断标准(参见史玉泉,《实用神经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第三版)进行诊断,部分参照2005年中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制定的《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试行)》。 二、治疗 (一)中医治疗 1.应急措施 眩晕急性发作时可见眼花或眼前发黑,视物旋转,动摇不定,或自觉头身摇动,如坐舟车,或下肢发软、站立不稳。地面移动或倾斜

等感觉,并伴有恶心,甚至呕吐等,静滴清开灵,天麻素,生脉,参麦等 2.辩证论治 (1)、肝阳上亢: 症状:眩晕、头胀痛,耳鸣,易怒,失眠多梦,脉弦。或兼面红目赤,口苦,便秘尿赤,舌红苔黄,脉弦数;或兼腰膝酸软,健忘,遗精,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治法:平肝潜阳,清火熄风。 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 处方:天麻,钩藤,石决明,栀子,黄芩,川牛膝,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菊花,夏枯草。 中成药:①清开灵注射液:每次30m加入l5%葡萄糖或0.9%氯化钠250ml静滴,1/日。 疗效评估:对眩晕病人采取中药治疗,临床具有一定的疗效,肝阳上亢患者多兼有高血压病,应合并应用降压药,疗效更理想。 (2)痰浊内蕴 症状:眩晕,头重如蒙,胸闷或时吐痰涎,少食多寐,舌胖苔浊腻,脉滑或弦滑。 治法:燥湿祛痰,健脾和胃。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处方:半夏、白术、天麻、陈皮、云苓、菖蒲、生姜、甘草。 中成药:①三七制剂注射液:每次300mg-400mg加入葡萄糖或生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男

入院记录 姓名常光玉出生地牛店镇牛西村 性别男职业农民 年龄64岁入院日期2010-12-28.22:00民族汉族记录日期2010-11-28.22:30婚姻已婚病史陈述者患者本人 诉:阵发性头痛、头晕3天。 现病史:患者自3天前无明显诱因的出现头痛、头晕,伴有恶心、干呕,无肉眼血尿,无腹痛、腹胀,无心悸、胸闷、憋喘等症状,在家休息,未经任何治疗,未见好转,不能耐受,故来我院就诊。整个发病过程神清,无四肢抽搐及两便失禁,四肢活动可。患者发病以来,精神饮食欠佳,夜间睡眠可,大便未见异常。 既往史:既往无重大疾病史,否认有传染病史及其接触史,预防接种随当地。无输血史、手术外伤史及药物过敏史。 个人史:生于原籍,无外地久居历史,无烟酒及其它不良嗜好,无精神创伤史及毒物接触史,生活条件一般。子女均健康。 家族史:否认家族性遗传病及传染病病史。 体格检查 T37.0℃ P72次/分 R20次/分 BP160/80mmHg

老年男性,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精神一般,自主体位,查体合作。全身皮肤黏膜无出血点及皮疹,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头颅无畸形,巩膜无黄染,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正常。耳鼻未见异常。双侧鼻唇沟对称,口角无歪斜,伸舌居中,咽反射正常。咽部无充血,双侧扁桃体未见肿大。颈部无抵抗感,气管居中,甲状腺未扪及肿大,颈静脉无怒张。胸廓无畸形,呼吸动度可,叩诊清音,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尖区无隆起,心尖搏动减弱,心界不大,心率72次/分,律整,心音钝,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未触及,肝肾区无扣击痛,肠鸣音正常。肛门及外生殖器未检。脊柱四肢无畸形,双下肢无水肿,生理反射均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 初步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医师签名: 病程记录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护理常规

创作编号:BG7531400019813488897SX 创作者:别如克*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护理常规 一、概念: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指由于椎基底动脉供血系统障碍,导致内耳、小脑、 脑干等组织的功能缺损,所引起的眩晕、复视、头痛为主要症状,呈一过性发作或间歇性复发的临床综合症。 二、护理评估:1、了解病人眩晕发作的时间跟程度。 2、了解病人诱发眩晕的原因,是否被外力撞击。 3、是否出现耳鸣或者复视的现象。 4、生活自理的能力。 三、常见护理问题与相关因素: ①有外伤的危险;与眩晕、四肢麻木、乏力有关。 ②舒适的改变:头晕;与脑动脉硬化有关。 ③舒适的改变:恶心、呕吐;与脑部供血不足有关。 ④焦虑;对疾病的预后担扰。与住院造成家庭经济负担加重。环境改变有关 ⑤睡眠型态紊乱:入睡困难、易醒、多梦。与住院造成环境改变。生活习惯改变有关。 四、护理措施 1、有头晕或眩晕症状发生时,嘱病人卧床休息。保持病室安静,避免大声喧哗,操作轻柔,尽量减少不良刺激,以免诱发和加重眩晕。嘱病人避免突然改变体位;改变体位时,动作宜迟缓,尤其转动头部时,更应缓慢进行。将病人经常使用的物品放在病人容易拿取的地方。将信号灯置于床头,听到铃响立即予以答复。保持周围环境中没有障碍物,注意地面要防滑,以防跌倒。教会病人使用辅助设施,如扶手、护栏等。病人入厕、沐浴或外出时有人陪伴。加强巡视,必要时给予帮助。 2、卧床休息,加强基础护理,协助病人满足其生活需要。保持病室安静,提供充足的休息时间,便于病人心情放松、舒适入睡。病人主诉头晕时应立即给予反

应,如承认病人的感受,关心和安慰病人。指导病人采取放松技术,如想象和回忆自己最开心的事情,做深呼吸、听轻音乐等,达到缓解头晕的目的。遵医嘱用扩张血管药,改善循环,达到治疗目的。密切观察病人头晕发作持续的时间及次数。观察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 3、安慰关心病人,使其消除紧张恐惧心理,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镇静药。病人呕吐时,用手托住病人头部,使其增加舒适感。病人呕吐完毕后,及时清除呕吐物,协助病人漱口,更换干净被服,保持床单整洁、干燥。遵医嘱静脉输液。遵医嘱使用止吐药。多巡视观察病情变化,记录呕吐物的量、性质、次数等,必要时送检。加强基础护理,满足病人需要。 4、认识到病人的焦虑,承认病人的感受,对病人表示理解。主动向病人介绍环境以及同病室的病友,消除病人的陌生和紧张感。耐心向病人解释病情,消除心理紧张和顾虑,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加强与病人的语言交流,多与病人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增加病人的信任感和安全感。多与家属沟通,取得家属的合作,给予病人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消除病人因住院使家庭负担加重所形成的内疚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简明扼要地对病人进行诊断和手术检查等的解释。协助病人认识他的焦虑,以便主动采取调整行为。说话的速度要慢,语调要平静,尽量解答病人提出的疑问。护理病人时,保持冷静和耐心,尽量满足病人的需要。将病人安排在安静舒适的房间,避免与其他焦虑的病人接触。指导病人使用放松技术,如缓慢的呼吸,全身肌肉放松,听音乐等。必要时遵医嘱使用抗焦虑的药物。 5、安排有助于休息、睡眠的环境。保持周围环境安静,避免大声喧哗。关闭门窗,拉上窗帘。病室内温度适宜,被子厚薄适度。尽量不开床头灯,可以使用地灯。帮助病人遵守以前的入睡习惯和方式。尽量安排能共处的病友同室。有计划地安排护理活动,尽量减少对病人睡眠的干扰。在病人休息期间减少不必要的护理活动。让病人对预期的干扰有心理准备。提供促进睡眠的措施和方法:减少睡前的活动量。睡前可喝一杯热牛奶,避免饮咖啡和浓茶等。听轻音乐,给予娱乐性的读物。热水胞脚,洗热水澡,背部按摩。指导病人使用放松技术,如深呼吸,全身肌肉放松等。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增加白天的身体活动量。尽量减少白天的睡眠次数和时间。安排病人和他人交谈的机会,以帮助其减少睡眠的需要。考虑病人晚间的必要活动,如把便器放在床旁。遵医嘱给予镇静催眠的药物,如安定等观察药物效果。安慰关心病人,增加病人与工作人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消除其焦虑心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