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山市新型产业用地(M0)管理暂行办法.doc

中山市新型产业用地(M0)管理暂行办法.doc

中山市新型产业用地(M0)管理暂行办法.doc
中山市新型产业用地(M0)管理暂行办法.doc

附件:

中山市新型产业用地管理暂行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进一步支持新型产业发展,增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根据《关于支持新产业新业态发展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用地的意见》(国土资规〔2015〕5号)、《广东省降低制造业企业成本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修订版)》(粤府〔2018〕79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用地类别)在城市用地分类“工业用地(M)”大类下,增设“新型产业用地(M0)”中类。在办理供地手续和不动产登记时,土地用途表述为“工业用地”并标明为“新型产业用地项目”。

第三条(名词解释)新型产业用地是指符合中山产业发展导向,融合研发、创意、设计、中试、检测、无污染生产、生产性咨询服务等创新型产业功能以及相关配套服务的用地。新型产业用地项目用房包括产业用房和配套服务设施。

产业用房指可用于生产、研发设计、勘察、检验检测、技术推广、环境评估与监测等功能用途的用房。配套服务设施包括生产服务、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等。

第四条(类型划分)新型产业用地面积应大于3公顷。用地面积5公顷以下的,为不允许分割转让项目,仅限开发主体自持;用地面积5公顷及以上的,为允许分割转让项目。

第五条(分割要求)产业用房按幢分割的,每个基本单元建

筑面积不得少于2000平方米;产业用房按层分割的,每个基本单元建筑面积不得少于500平方米。配套服务设施不得单独分割转让,确需转让的,须按分割转让的产业用房建筑面积占产业用房总建筑面积的百分比进行分割转让,且应以幢、层等固定界限为基本单元(可以独立使用且权属界线封闭的空间)。

第六条(领导小组)由市招商引资领导小组(下称领导小组)负责项目准入认定等工作。

第二章规划及选址要求

第七条(布局原则)新型产业用地布局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应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产业规划等相关规划要求。

(二)应布局于交通便捷、配套完善的重大发展平台、重点发展区域、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等区域。

(三)属工业用地通过“三旧”改造转为为新型产业用地(简称“三旧”改造“工改M0”)的,还应符合“三旧”改造规划等相关要求。

第八条(选址范围)新型产业用地项目选址范围如下:

(一)翠亨新区、岐江新城、市产业平台(民众园)范围选取试点。

(二)其余镇区原则上可布设1个允许分割转让项目,且应为“三旧”改造“工改M0”或因政府原因造成闲置的工业用地转为新型产业用地。

市自然资源局负责统筹新型产业用地项目布局。

第三章准入认定

第九条(准入条件)新型产业用地项目应满足以下准入条件,准入条件应纳入土地出让合同和项目履约监管协议。

(一)开发主体或法人应无不良信用记录,对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严重违法企业名单、相关主管部门认定有失信行为的企业依法予以禁入。

(二)国家、省、市在产业导向、产业政策、控制指标等方面对新型产业有具体规定的,准入要求不得低于已有规定。

第十条(准入认定管理)新型产业用地项目实行产业准入认定制度。由区管委会、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下称镇区政府)提出申请,由领导小组审定开发主体、项目选址、产业类型、项目技术经济指标等内容并出具产业准入认定意见。

第四章规划管理

第十一条(技术参数)新型产业用地控制指标控制要求:容积率不超过6.0;建筑密度不超过45%;绿地率10%至20%;建筑高度不超过100米;配套服务设施计容建筑面积不超过项目总计容建筑面积的30%。具体指标应纳入项目所在片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或“三旧”改造单元规划。

第十二条(建筑方案设计要求)项目设计方案应符合消防、建筑等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规范等有关要求。产业用房中用于生产制造的用房,应符合工业建筑设计规范;用于研发设计的用房,可参照办公建筑设计规范进行设计。生产用房与配套用房应尽量分开设置。

第五章供地方式

第十三条(供地方式)新增新型产业用地须采取公开方式出让;“三旧”改造“工改M0”和因政府原因造成闲置的工业用地转为新型产业用地的,可采取协议方式出让。

第十四条(公开出让供地流程)公开出让流程:

(一)镇区政府或市土地储备中心拟订出让方案并提请市土地管理委员会审议,审议通过后将出让方案报市政府批准。

(二)经市政府批准的出让方案由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制定公开出让文件、发布公告,实施公开网上竞价出让,并审核竞买人资格、见证交易过程、确定交易结果。

(三)公开交易成交后,竞得人与市自然资源局签订出让合同、与镇区政府或市土地储备中心签订《土地交付协议》, 并根据镇区政府需求,与镇区政府签订项目履约监管合同。

(四)竞得人按出让合同约定全额付清成交价款后,镇区政府或市土地储备中心将土地交付竞得人,并签订《土地交付确定书》。

(五)土地交付完成后,竞得人持规划许可证、缴纳出让金单据及完税证明等资料,办理核发批文及不动产登记。

第十五条(“三旧”改造“工改M0”协议出让流程)“三旧”改造“工改M0”协议出让流程:

(一)土地使用权人和属地镇区政府申报改造方案,市城市更新局按程序审核改造方案并报市政府批准。

(二)土地使用权人向市城市更新局提出改变土地用途申请,市城市更新局核发建设用地规划条件变更批复书及三线图、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三)市城市更新局按程序办理改变土地用途手续,确定应补缴的地价拟订出让方案报市政府审批同意后,签订出让合同变更协议,并与镇区政府签订项目履约监管合同,用地项目的开发建设相关要求和指标等事项接受镇区政府的监管。

(四)土地使用权人缴纳相关税费后,市自然资源局办理土地登记。

第十六条(闲置工业用地转为新型产业用地协议出让流程)因政府原因导致闲置的工业用地转为新型产业用地协议出让流程:

(一)闲置工业用地须完成闲置处置,并认定为政府原因造成的闲置。

(二)土地使用权人向市自然资源局提出转为新型产业用地申请。

(三)市自然资源局组织材料报市土地管理委员会审议,经审议通过后核发建设用地规划条件变更批复书及三线图、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四)市自然资源局按程序办理改变土地用途手续,确定应补缴的地价拟订出让方案报市政府审批同意后,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变更协议,并与镇区政府签订项目履约监管合同,用地项目的开发建设相关要求和指标等事项接受镇区政府的监管。

(五)土地使用权人缴纳相关税费后,市自然资源局办理土地登记。

第十七条(出让合同和履约监管协议要求)出让合同应明确规划条件、产业类型、建设周期等内容,涉及分割转让的还需要明确分割转让前提条件、分割转让比例等内容。

_中山中心城区商业网点研究报告

中心城区商业网点的资源整合与精细化经营 商业是城市满足广大人民生产和生活需要的主导产业。中心城区包括石岐区、东区、西区、南区、五桂山和火炬开发区,以及沙溪、大涌、港口、南朗等六区四镇,面积约为全市总面积的40%。这不仅是中山市主城区的自然蔓延和主要的功能拓展延展区域,而且是市级商业中心、市级商业副中心、区域商业中心、社区商业中心、大型商业网点、商业街、大型综合及专业批发市场、物流基地及会展中心等商业网点经营相对集中的地方。最近以来,市政府为了优化中心城区功能,提升整体发展实力,提出了中心城区商业网点的资源整合与精细化经营的课题。对此,我们分析了中心城区商业网点经营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对策,以期对我市中心城区商业网点实现资源整合与精细化经营进行新的探索。 一、中心城区商业网点经营取得的可喜成绩 近年以来,中山以贯彻落实《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为契机,在中心城区积极实施“退二进三”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商业网点经营取得了较大成效。 1.商业网点总量扩张加快,经济增长贡献潜力大。中心城区形成了以孙文西路商业核心区为主体、以大信新都汇和益

华商业区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市级商圈。改造和建设各类商业街19条,改(扩)建各类大型商店或商业购物中心21个,引导改扩建各类批发市场12个,新建物流配送中心(网点)5个及其他商业网点新增150多个。商业对当地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2006年的11.1%左右提高到2010年的16.9%;人均零售网点面积从2006年的0.95平方米提高到2010年的10.26平方米。中心城区商业发展潜力十分巨大。 2.政策扶持力度加大,新型商业业态发育成长。先后下发了中委【2002】1号、中发改【2008】36号、中府办[2011]38号等文件专门扶持商业经营发展。近3年来年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8.6%,建成一批商务中心区、商贸广场等重大商业载体;新型生产性商业网态和新型生活性商业网态竞相生长,改变了商业内生发展结构,传统的商业服务方式正在向现代化的商业服务方式转变。出台了《关于“三旧”改造工作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改造利用“三旧”资源发展现代商业的政策。 3.商业集聚度提高,商业服务功能有所增强。中心城区各区镇已经提出建设多个现代商业集聚区,大信商圈、益华商圈、假日广场、逢源商业街、富华道商圈、孙文路步行街、太阳城商贸中心等商贸改造升级集聚度得到提高。2010年中心城区的东区、石岐区、西区、南区等商业增加值合计222.4亿元,同比增长23.6%,高于全市平均增速近11个百分点,中心城区商业增加值合计占全市商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3%,中心城区首位度提升。 二、当前中心城区商业网点的资源整合与精细化经营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的深入贯彻落实,珠三角地区进入了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市场化、城市化快速融合发展时期,从区域各城市中心城区商业网点的资源整合与精细化经营情况分析,逐渐呈现出合理化、连锁化、人文化、规范化、网络化、超前化的新特点,我市中心城区商业网点的资源整合与精细化经营存在以下四个问题。

新版工业用地分类以及各类范围

新版工业用地分类以及 各类范围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工业用地分类以及各类的范围 一类:电子工业、缝纫工业、工艺品制造等(对居住和公共设施等环境基本无干扰和污染的工业) 二类:食品工业、医药制造工业、纺织工业等(对居住和公共设施等环境有一定干扰和污染的工业) 二类工业用地是指对居住和公共设施等环境有一定干扰和污染的工业用地。 包括房地产业、体育、娱乐业、水利管理业、环境管理业、公共设施管理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烟草制品业、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林业、农业、畜牧业、渔业、农、林、牧、渔服务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草制品业、家具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医药制造业、通用机械制造业、专用机械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金属制品业、橡胶制品业、塑料制品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建筑安装业、建筑装饰业、其他建筑业、地质勘查业、铁路运输业、道路运输业、水上运输业、航空运输业、管道运输业、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服务业。? 三类:采掘工业、冶金工业、大中型机械制造工业、化学工业、造纸工业、制革工业、建材工业等(对居住和公共设施等环境有严重干扰和污染的工业) 建设部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为统一全国城市用地分类,科学地编制、审批、实施城市规划,合理经济地使用土地,保证城市正常发展,特制订本标准。

中山市区域经济发展分析

中山市区域经济发展 在研究中山市区域经济相关问题之前,有必要先简单介绍一下中山。 中山市原名香山县,位于广东省中南部,为珠江三角洲腹地,东临珠江口伶仃洋,北连番禺、顺德,西及西南与新会、江门、斗门为邻,东南靠珠海、澳门。同时也是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故乡,为纪念孙中山先生,1925年3月改名为中山县,1983年改设为中山市,1988年初升格为省地级市。现辖22个镇和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 经济上,中山市在2010年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826.32亿元,同比(下同)增长13.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0.52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1073.60亿元,增长15.7%;第三产业增加值702.20亿元,增长11%,三次产业比重为2.8:58.7:38.5。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7.4%,拉动GDP增长9.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2.1%,拉动GDP增长4.3个百分点。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5309.64亿元,增长20.4%;实现工业增加值1021.51亿元,增长16.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5056.19亿元,增长20.8%。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6.89亿元,增长3.3%。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60.37亿元,增长21%。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8.11亿元,增长18.2%。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311.19亿美元,增长27.2%,其中进口86.14亿美元,增长27.9%,出口225.05亿美元,增长26.9%。全市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39.37亿元,增长26.2%,一般预算支出146.19亿元,增长24.8%。 在工业通过实施“技改贴息”政策和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有效地推动了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进程。技改投资力度逐步加大,备案的技改项目由2000年的50个增加到2004年的200个,技改贴息总额由2000年的1000万元增加到2004年的3800万元。企业技术创新机制和体系得到了进一步完善,产学研工程得到了进一步推广,仅2004年,产学研联合开发项目就高达60个;技术中心的建立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到2004年底,共有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06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6家。农业上积极引进各种农业器具,入各种先进农机。农机在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中的广泛应用,有力地推动中山市农业经济发展。有关部门一个统计表明:农业机械每年可为全

中山市各镇区社会经济状况

板芙 板芙镇位于中山市中心城区西南部,距城区14公里。东与五桂山镇相连,西以西江为界,南临神湾镇和三乡镇,北与中山市南区和大涌镇接壤。总面积82.01平方公里,全镇设板芙居委会和白溪,四联,板芙,板尾,深湾,广福,里溪,湖洲,金钟,禄围共十个村委会。2005年,常住人口3万多人,外来人员近5万人,旅外华侨6000多人。 板芙镇大力实施“工业立镇”、“工业强镇”战略,已由昔日的农业小镇成为新兴的工业城镇,形成了家具、皮具、玩具三大特色产业群,占了全镇工业总产值的五成以上;形成礼品、制衣、五金、化工、食品、灯饰、打火机、工艺陶瓷、包装材料等行业为群体的工业体系。目前全镇共有各种类型企业近600家,投资客商来自世界各地。2005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5.99亿元,工农业总产值60.16亿元,税收总额2.69亿元,出口总值3.36亿美元。为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从2005年开始,我镇规划建设以节能环保为主导的电光源产业基地,已被中山市“十一五”规划列为重点建设项目。 板芙镇有职业高中、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等较完整教育体系,为抓好劳动职业培训,镇内设有多个电脑、电车培训点及木工机械、焊工等培训点;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中山教学站于2001年已落户板芙,并专门设立了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各种劳动技能培训班。镇设有提供咨询、立项、报关等一条龙服务的涉外办事机构和银行、医院、酒店、商场、集市、游乐场、卡拉OK歌舞厅、桑拿、影剧院、图书馆、学校、幼儿园等公共设施。集休闲、娱乐、康乐、运动于一体具规模上档次的旅游度假酒店和康乐园也在规划筹建中,尽量为广大客商和劳工在饮食、娱乐、康体及生活上提供尽善尽美的服务。 板芙镇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素称“鱼米之乡”,是中山市的主要产粮基地,盛产大米、糖蔗、鱼虾、家禽及花生、莲藕、粉葛、菱角和柑橘、橙、香蕉、荔枝、龙眼、黄皮等水果。 板芙镇先后获得了“广东省卫生镇”、“广东省教育强镇”、“广东省科技创新专业试点镇”、“中山市文明镇”等荣誉称号。

重庆市万州区产业结构分析和主导产业确定及优化-甘小冬1112060072

重庆市万州区产业结构分析和主导产业确定及优化 万州2010年经济发展概况 2010年实现万州生产总值500.13亿元,经济总量列重庆市第4位。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3.87亿元,增长6.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73.73亿元,增长25.0%;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92.53亿元,增长16.4%。三次产业结构比由去年的7.7:51.2:41.1调整为6.8:54.7:38.5,产业结构趋向合理,地区经济增长平稳快速。 一、万州区三次产业结构分析 (一)农业 2010年万州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9.88亿元,比上年增长6.9%。其中,种植业26.42亿元,增长5.9%;畜牧业18.1亿元,增长7.9%。 表1 2010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产量比上年±% 粮食(吨) 517889 1.5 油料(吨) 15287 9.7 鲜蛋(吨) 9435 4.0 牛奶(吨) 8812 0.9 生猪出栏(万头) 85.52 0.4 牛出栏(万头) 1.25 4.5 羊出栏(万只) 2.67 15.0 肉类总产量(万吨) 7.36 2.5 #猪肉(万吨) 6.28 1.2 (二)工业 工业是万州全区经济快速发展的支柱。2010年,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75.22亿元,比上年增长40.6%。其中,重点企业总产值228.94亿元,增长29.7%;大中型企业总产值251.79亿元,增长22.0%。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35.14亿元, 同比增长25.6%,工业经济总量列全市第3位。 表2 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指标绝对额(万元)比上年±%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752244 40.6

工业用地分类

工业用地分类 M1 一类工业用地 对居住和公共设施等环境基本无干扰和污染的工业用地如电子工业缝纫工业工艺品制造工业等用地 M2 二类工业用地 对居住和公共设施等环境有一定干扰和污染的工业用地如食品工业医药制造工业纺织工业等用地 M3 三类工业用地 和公共设施等环境有严重干扰和污染的工业用地如采掘工业冶金工业大中型机械制造工业化学工业造纸工业制革工业建材工业等用地 工业用地中的行业分类 一类行业 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其他金融活动业、居民服务业、其他服务业、租赁业、商务服务业、住宿业、餐饮业、批发业、零售业、仓储业、邮政业、电信和其他传输服务业、计算机服务业、软件业、卫生、社会保障业、社会福利业、新闻出版业、广播、电视、电影和音像业、文化艺术业、教育、研究与试验发展、专业技术业、科技交流和推广服务业、城市公共交通业。 二类行业 房地产业、体育、娱乐业、水利管理业、环境管理业、公共设施管理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烟草制品业、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林业、农业、畜牧业、渔业、农、林、牧、渔服务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草制品业、家具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医药制造业、通用机械制造业、专用机械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金属制品业、橡胶制品业、塑料制品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建筑安装业、建筑装饰业、其他建筑业、地质勘查业、铁路运输业、道路运输业、水上运输业、航空运输业、管道运输业、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服务业。 第三类行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心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其他采矿业。

中山谋划未来五年发展蓝图

中山谋划未来五年发展蓝图 市委副书记、市长陈良贤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中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编制工作方案》,要求紧紧围绕“三个定位、两个率先”总目标和“建设…三个适宜?、更加美丽中山”的核心任务,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地推进我市“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 会议指出,“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时期,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格局将发生深刻变化,中山要抢抓发展机遇,科学谋划未来五年发展蓝图,坚持以全面深化改革为统领,以加快转型升级为基点,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科学编制好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 陈良贤强调,编制“十三五”规划要准确把握“两个率先”的目标要求,深入分析支撑条件,科学合理设定规划目标,努力填补发展短板,确保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为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要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公平共享加快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创新完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协同发展模式;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坚定不移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不断释放改革红利,增创发展新优势;要切实加快转型升级,加快建立核心产业体系,推动城市转型与产业升级、制造业与服务业、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互动发展;要坚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大力推进人的城镇化,切实提高城镇化的质量和水平。 根据工作方案,市“十三五”规划体系包括市总体规划(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及专项规划。编制程序包括前期研究、文本起草、衔接协调、征求意见、规划论证、审批发布等环节。编制期限从2014年7月启动,到2016年初完成。会议同时审议确定了31个拟编制的“十三五”专项规划,其中重点专项规划20个,一般专项规划11个。 会议还审议了《中山市行政处罚权力网上运行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等议题,并传达了省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会议、省全面深化气象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部署会议等会议精神。

中山市中心城区常规公共交通改善规划

1.概述 1.1.项目背景 公共交通,是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社会公益事业。改革开放以来,中山市公共交通取得了长足发展。 近年来,中山市经济和城市化、机动化进程加快,交通运输工具快速增加,中心城区主要道路已趋于饱和,车辆行驶速度逐渐降低,居民出行时间日渐延长,停车位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影响了城市的良性发展。同时,随着博览中心、新中医院、帝璟东方、远洋城、碧堤湾畔等一系列大型公共建筑与居住小区的开发与建设,居民出行的空间结构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现有公交线网布局已经不能较好地满足广大市民的日常出行需要。2010年,广珠城际快速轨道交通也将建成并投入使用,如何与轨道交通形成有效接驳,有序、快捷地对乘客进行集中和疏散,也给中山市公共交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作为经济、节能、环保的交通运输方式,公共交通发展的必要价值和迫切需求不断显现,其发展的良好机遇和潜在动力也逐步体现出来。 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不仅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改善城市人居环境的有效措施,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为此,中山市规划设计院负责编制《中山市中心城区常规公共交通近期改善规划》,对中山市中心城区的公交功能结构、公交线网进行完善和优化,以指导公共交通事业的发展,方便广大居民出行、降低出行成本、降低能源消耗、保护自然环境、提升城市窗口形象。 1.2.规划指导思想及工作重点 规划的指导思想:适应中山市城市发展战略,切实贯彻“优先大力发展公交”的城市交通政策,满足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公交出行需求,塑造可持续的城市交通发展模式。 规划工作重点:针对交通调查结果以及未来三年中心城区建设发展趋势,制定近期常规公交线网改善方案及场站、车辆配臵方案,提高中心城区公交总体服务水平。1.3.规划范围 中山市中心城区范围,即东区、南区、西区、石岐区、火炬开发区、沙溪镇、大涌镇、港口镇、五桂山办事处和南朗镇等五镇五区,为本次规划的研究范围,总面积约为530平方公里。 为了更好地区分主要控制区域和节点的连通重要度,将东区、南区、西区和石岐区定义为Ⅰ级区域;将火炬开发区、五桂山办事处、沙溪镇、大涌镇、港口镇和南朗镇定义为Ⅱ级区域。 1.4.规划年限 考虑到规划的目的及其针对性,以及未来中山市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规划与建设,本次规划的年限不宜过长,确定规划年限为2008~2010年。 1.5.规划依据 (1)《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2)《城市公共交通站、场、厂设计规范》(GJJ15—87) (3)《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138号) (4)《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建设部建城[2004]38号文件) (5)《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实施意见》(中府[2008]40号) (6)《中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 (7)《中山市域公共客运交通规划(2005~2020)》 (8)《中山市中心组团综合交通规划(2006~2020)》 (9)其它相关依据

工业用地中的行业分类与分类间的区别

M1 一类工业用地对居住和公共设施等环境基本无干扰和污染的工业用地如电子工业缝纫工业工艺品制造工业等用地 M2 二类工业用地对居住和公共设施等环境有一定干扰和污染的工业用地如食品工业医药制造工业纺织工业等用地 M3 三类工业用地对居住和公共设施等环境有严重干扰和污染的工业用地如采掘工业冶金工业大中型机械制造工业化学工业造纸工业制革工业建材工业等 用地 一类行业 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其他金融活动业、居民服务业、其他服务业、租赁业、商务服务业、住宿业、餐饮业、批发业、零售业、仓储业、邮政业、电信和其他传输服务业、计算机服务业、软件业、卫生、社会保障业、社会福利业、新闻出版业、广播、电视、电影和音像业、文化艺术业、教育、研究与试验发展、专业技术业、科技交流和推广服务业、城市公共交通业。 二类行业 房地产业、体育、娱乐业、水利管理业、环境管理业、公共设施管理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烟草制品业、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林业、农业、畜牧业、渔业、农、林、牧、渔服务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草制品业、家具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医药制造业、通用机械制造业、专用机械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金属制品业、橡胶制品业、塑料制品业、通信设备、

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建筑安装业、建筑装饰业、其他建筑业、地质勘查业、铁路运输业、道路运输业、水上运输业、航空运输业、管道运输业、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服务业。 第三类行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心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其他采矿业。

中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

中山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4—2020年) 按:中山市城市总体规划都是在城市发生较大变革的时候编制的,分别是1983年设立县级市后修编的85版和1988年升为地级市后修编的92版。经过省人民政府审批的这两次城市总体规划为我市的城市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目前,中央“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提出,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的实施,我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示范市”和“适宜创业、适宜居住”的城市发展新目标的确立,已把我市的城市发展推到了一个更高的起点…… 我市新一轮中山市城市总体规划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开展编制的,经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及诸多专家两年多的努力,该规划已经编制完成了纲要成果。欢迎广大读者就该规划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读者的意见和建议可通过电子邮件(zssghj@https://www.doczj.com/doc/fc9117310.html,)、信函或直接递交到市规划局。 第一章总则

第1条为保障中山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年)和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1991年),特制定《中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2条中山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一切规划、设计和建设活动均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执行本规划。 第3条本规划在地域空间上分为市域、中心城区两个层次 (1)市域范围为中山市行政辖区范围,也是本规划确定的中山 市城市规划区范围,陆域总面积1800.14平方公里、海域总面 积176平方公里。其行政建制为石岐区、东区、西区、南区、 火炬开发区、南朗、小榄、三乡等24个镇区。 (2)中心城区的规划区范围包括主城区(石岐区、东区、西区、 南区)、火炬开发区及沙溪镇、大涌镇、港口镇、五桂山镇、南 朗镇(简称为5区5镇),陆域总面积为760.62平方公里。 第4条规划期限 近期为2004-2010年,远期为2011-2020年,2020年以后为远景。 第5条文本中粗体字条文为本规划强制性内容。强制性内容是对城市规划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违反城市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进行建设的,属严重影响城市规划的行为,应依法进行查处。

中山市声环境功能区划方案【模板】

《**市声环境功能区划方案》单位反馈意见及采纳情况

序号部门反馈意见采纳情况说明 人民政府议。建议细化该划分图,在声环境功能区内补充详细的道路,以便于开展执法 和审批等工作。 2、参照《**市神湾镇总体规划(2015-2020)》,建议将神湾大道中(怡高企业 (中山)有限公司至**市煌光玻璃制品有限公司路段)的工业区调整为2类区。 3、声环境功能区的划分图中的“神湾大道北”标注在“斗门大桥”处(斗门 大桥实际位于神湾大道南尾),该标注有误,建议根据实际位置进行修改。的描述,补充了更为详细的边界和道路说明,尽可能减少邻近边界的边界争议问题。 2、根据神湾镇规划,怡高企业有限公司和煌光玻璃制品有限公司为神湾大道所分割,怡高企业占地面积0.03km2,煌光玻璃、金跃电热五金、艾维励家具三家企业占地面积为0.13km2,均小于规范所规定0.5km2以上要求,只能与周边声功能区划保持一致。怡高企业周边已划分为2类声环境功能区,因此怡高企业所在区域被划入2类区,而煌光玻璃三家企业为丫鬟山片区,因此企业所在区域被并入丫鬟山与神湾政府所在1类声环境功能区。该划分符合规范要求。 3、已修改。 图1

序号部门反馈意见采纳情况说明 图2 7 板芙镇人民政 府1、建议编制单位进一步核对用地产权信息并细化功能区划分方案,根据我镇 实际用地性质及功能分区(尤其是顺景工业园片区)进行合理规划。 2、建议环境功能区划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以配合镇区发展需求。 采纳 1、根据板芙镇用地规划,顺景工业区已整体划分为3类声环境功能区,编 号III-55,总面积2km2。 2、《**市声环境功能区划方案》中“4 其他规定”,“4.1 ”已明确规定“对国务 院、省政府、市政府批准的机场、交通干线等项目建设导致区域用地性质和 声环境质量发生重大变化的,相关区域的声环境功能区划可按程序调整”, 保证了声环境功能区划的动态调整。

新版工业用地分类与各类范围

工业用地分类以及各类的范围 一类:电子工业、缝纫工业、工艺品制造等(对居住和公共设施等环境基本无干扰和污染的工业) 二类:食品工业、医药制造工业、纺织工业等(对居住和公共设施等环境有一定干扰和污染的工业) 二类工业用地是指对居住和公共设施等环境有一定干扰和污染的工业用地。 包括房地产业、体育、娱乐业、水利管理业、环境管理业、公共设施管理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烟草制品业、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林业、农业、畜牧业、渔业、农、林、牧、渔服务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草制品业、家具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医药制造业、通用机械制造业、专用机械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金属制品业、橡胶制品业、塑料制品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建筑安装业、建筑装饰业、其他建筑业、地质勘查业、铁路运输业、道路运输业、水上运输业、航空运输业、管道运输业、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服务业。 三类:采掘工业、冶金工业、大中型机械制造工业、化学工业、造纸工业、制革工业、建材工业等(对居住和公共设施等环境有严重干扰和污染的工业) 建设部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为统一全国城市用地分类,科学地编制、审批、实施城市规划,合理经济地使用土地,保证城市正常发展,特制订本标准。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统一全国城市用地分类,科学地编制、审批、实施城市规划,合理经济地使用土地,保证城市正常发展,特制订本标准。 第1.0.2条本标准适用于城市中设市城市的总体规划工作和城市用地统计工作。 第1.0.3条编制城市规划除执行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与规范的要求。 第二章城市用地分类 第2.0.1 条城市用地分类采用大类、中类和小类三个层次的分类体系,共分10大类,46中类,73 小类。 第2.0.2条城市用地应按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质进行划分和归类。 第2.0.3条使用本分类时,可根据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及工作深度的不同要求,采用本分类的全部或部分类别,但不得增设任何新的类别。

中山市2019年市重点建设项目计划表

中山市2019年市重点建设项目计划表 项目名称总投资(万元)牵头责任单位/ 镇区 合计(213项)41361633 一、基础设施工程(40项)19778287 (一)交通项目(18项)11044419 1广州南沙港铁路(中山段)600000市交通运输局2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中山段)1121008市交通运输局3中山西环高速公路(含小榄支线)2152627市交通运输局4中山至开平高速公路(中山段)313112市交通运输局5广中江高速公路项目(中山段)903564市交通运输局6珠海市香海大桥工程(中山段)205000市交通运输局7坦洲快线一期工程748000市交通运输局 8中山黄圃至翠亨高速公路(中山东部外环高 速公路一期工程) 927042 市国资委(市交 通集团) 9市干线公路建设项目3622284市国资委(市交通集团) 10国道G105线中山沙朗至古鹤段改建工程142224市公路局 11中山港马鞍港区新客运码头工程35095市国资委(市中汇集团) 12中山市海洋船舶工程专业码头基地8960火炬开发区

项目名称总投资(万元)牵头责任单位/ 镇区 13大南公路(加六线)南区段50000南区 14古神公路(十水线至东兴东路段)立体交通 改造工程 48982古镇镇 15环镇北路改造工程39000小榄镇16联丰路改造工程20000小榄镇17三乡镇道路改造提升工程83130三乡镇18坦洲镇城市道路提质工程24391坦洲镇(二)能源项目(2项)991334 19中山市110、220、500千伏输变电工程506265市供电局20粤电中山三角天然气热电冷联产项目485069三角镇(三)重大平台设施项目(3项)2308347 21翠亨新区基础设施建设1784534翠亨新区 22中山(石岐)总部经济区城市综合开发基础 设施及公共配套工程 458343石岐区 23中山市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园基础设施二期65470板芙镇(四)环保水利项目(12项)5355239 24中山市未达标水体综合整治工程3000000市水务局25中山市河涌水质自动监测平台建设项目34979市生态环境局

重庆市主导产业的灰色聚类分析

重庆市主导产业的灰色聚类分析 发表时间:2012-03-12T10:50:47.687Z 来源:《时代报告(学术版)》2011年12月(上)供稿作者:刘军胜[导读] 数据来源:1999—2008年统计年鉴及2005年重庆市产业投入与产出表。 刘军胜 (重庆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重庆 404001)中图分类号:F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41-1413(2011)12-0000-01 摘要:从中国国情的特殊性出发,确定了重庆市主导产业的指标体系,用灰色聚类法对现有的主要工业进行了聚类,从而得出化学原料及化学制造业、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为重庆市的主导产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造业等是重庆市的一般产业的结论。 关键词:灰色聚类;主导产业;生态型;产业结构 一、我国产业结构的特殊性 解放初期,中国经济主要是以农业和轻工业为主。新中国成立以后,党中央选择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道路,从而打破了产业演变的自然规律,使得中国的三大产业在不平衡发展。经济发展的历史证明,产业结构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经历了一个由低级向高级演变的客观过程。按照国际标准模式(配第—克拉克定理和钱纳里阶段理论)我国的产业结构与之偏离。按人均GDP划分,2008年中国人均3263美元,中国应处于重化工后期阶段。按2008年三次产业比重11.3:48.6:40.1划分,我国应处于重工业发展的初期阶段。而主导产业是经济发展某一阶段,对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起到导向性和带动性的产业。并且产业结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该过程通常是有主导产业来牵动并以主导产业的更替为特征,因此,正确选择和培育主导产业就成为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关键环节。然而,我国产业成长的特殊性决定了我国的主导产业选择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二、主导产业的界定 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学者研究的成果,结合中国特殊国情以及新时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下认为:“主导产业一般是指在一经济体中在某一阶段,能对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起到导向性和带动性作用,具有最大的产业需求收入弹性和价格弹性和向后关联、向前关联效应最大的产业,并且符合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具有低耗能、高产出的环保产业。” 三、主导产业选择的标准 关于主导产业选择的基准,中外经济学者曾提出过多种见解。但是正如前文阐述的一样,在某一区域选择其主导产业必须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以及跟上社会发展的要求。在当今技术日新月异的社会中,产业的战略性和产业可持续性被提上日程。因此,本文在结合国内外的研究和从国家和地区的全局、长远利益以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以下的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 1.优势原则

2017年中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7年中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GDP)3450.3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同)增长6.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6.89亿元,下降2.5%;第二产业增加值1734.97亿元,增长4.9%;第三产业增加值1648.45亿元,增长9.1%。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9:50.3:47.8。在第三产业中,批发和零售业增长3.7%,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1.4%,金融业增长6.0%。全市人均GDP达106327元(折15748美元),增长5.7%。

在现代产业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210.17亿元,增长11.2%,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18.5%。先进制造业增加值506.32亿元,增长3.2%,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44.6%,其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385.62亿元,增长8. 3%; 现代服务业增加值1010.11亿元,增长9.3%,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61.3%。

民营经济增加值1799.82亿元,增长5.7%,占全社会GDP的比重达52.2%。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6%,其中,消费品价格上涨0.9%,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9%。八大类居民消费价格呈“七升一降”态势,其中,医疗保健类、居住类涨幅居前,分别上涨9.8%和2.8%;交通和通信类、教育文化和娱乐类、其他用品和服务类、生活用品及服务类、衣着类价格分别上涨1.7%、1.3%、1.2%、0.9%和0.5%;食品烟酒类价格下降0.3%。

年末全市新增就业61073人,城镇登记失业1056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3%。

中山市综合交通规划

中山市综合交通规划(2012-2020) 中山市城乡规划局 中山市交通运输局 2014.3

目 录 第一篇 规划概述 (1) 第二篇 湾区方案 (3) 第三篇 市区方案 (6) 第四篇 镇区方案 (11) 第五篇 行动计划 (13)

第一篇 规划概述 一、工作背景 1、湾——珠三角交通格局即将出现重大转型,需建立战略枢纽体系提升区域地位 珠三角产业升级,内圈湾区成为新一轮集聚发展关键,中山携千年历史底蕴,华人精神家园之翠亨新区加入,机遇挑战并存,迫切需要在区域战略格局重构中尽快确立枢纽地位,谋求弯道超车。 2、市——城市结构出现重大转型,城市综合服务中心发展需要交通支撑 城市产业由传统工业向高新技术、重工业及服务业转型,以主城区为代表的综合服务中心成为城市发展平台载体,亟需交通系统加快中心集聚及辐射拓展。 3、镇——城镇结构正逐步转变,多元化诉求需更包容、更公平的交通体系 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重心在外围区镇,区镇独立式发展向城镇群协同发展转变,宜居宜业的交通系统成为区镇发展重大诉求。 二、目标和战略 (一)目标与指标 建设珠江西岸区域枢纽城市,打造特色公交都市,逐步建立以轨道和中运量为骨架,常规公交为主体,出租车和水上交通为补充,慢行交通为延伸的现代化、一体化、低碳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可达性指标——“603015” 时间(分钟)空间联系主要交通方式 60 与广佛、港深、珠澳都市圈核心地带60分钟内可达;城际、高速 30 主城区与区镇30分钟可达;小汽车、公交 15 主城区内两点15分钟内可达;小汽车、公交

客运结构指标——“2040” 分担率交通联系分类20% 与广佛、港深、珠澳都市圈间轨道分担率20% 对外交通40% 城市公交分担率达到40%;内部交通(二)主要策略 1、“湾”---构建面向湾区的区域综合交通体系 策略一:大力建设铁路及综合枢纽,打造珠江西岸交通枢纽城市 策略二:推动城际轨道交通建设,连接区域核心城市并密切市域联系 策略三:持续推进高速和干线公路网建设,适应珠三角区域融合和交通格局变化 策略四:完善港口及货运交通体系,支持区域协作和产业发展 2、“市”---打造适合中等城市的综合服务中心交通支撑体系 策略五:建立城市客运主骨架,规划预留公交主廊道 策略六:有序推动中运量系统,引领公交升级并促进城市布局优化 策略七:全方位实施公交优先,大幅提高公交服务水平和竞争力 策略八:加快中心城区骨架道路网建设,支持城市空间拓展 策略九:构建一体化客运枢纽体系,整合多元交通方式并带动城市开发 策略十:全面推广辅助客运交通系统,营造宜居的岭南滨水城市特色 策略十一:综合改善停车供需矛盾,平衡动静态交通供应 策略十二:推行道路交通精细化管理,充分挖掘设施潜力并改善交通环境3、“镇”---营造宜居宜业的特色城镇交通 策略十三:促进小榄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发展,梳理过境交通 策略十四:促进三乡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发展,强化与珠海联系

印发《中山市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划分》.doc

关于印发《中山市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 划分》的通知 发文单位:中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文号:中府办[2003]4号 发布日期:2003-1-16 执行日期:2003-1-16 生效日期:1900-1-1 火炬区管委会,各镇政府、区办事处,市属各单位: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重新制定的《中山市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划分》印发给你们,自颁布之日起开始实施,1995年制定的《中山市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划分》同时废止。 二○○三年一月十六日 中山市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划分 为了有效地控制噪声污染的程度和范围,提高声环境质量,保障城市居民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场所的安静,便于城市环境噪声管理和促进噪声治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划分技术规范》,结合我市2010年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与环境噪声污染现状,重新制定《中山市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划分》。 一、适用范围 《中山市中心城区总体规划调整(1998-2010年)》确定的市区规划范围。各镇区不划定详细执行范围,按本方案有关说明执行。 二、执行规范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划分技术规范》GB/T 15190-94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测量方法》GB/T 14623

三、标准值 中山市4类环境噪声标准值列于下表: 单位:分贝(dB) 类别昼间夜间 1 55 45 2 60 50 3 65 55 4 70 55 注:夜间突发噪声,其最大值不准超过标准值15dB.

四、各类标准适用区域及时间的划定 (一)各类标准适用区域。 1类标准适用区域:居民区、文教区、居民集中区以及机关、事业单位集中的区域。 2类标准适用区域:居住、商业与工业混合区、规划商业区。 3类标准适用区域:规划工业区和已形成的工业集中地带。 4类标准适用区域:城市道路中交通干线两侧区域、穿越城区的内河航运两侧区域。 (二)时间的划定 昼间:7:00——22:00

城市工业用地布局要求及分类

城市工业用地布局要求 及分类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城市用地是由工业、对外交通运输、仓库、居住、城市公共设施、城市郊区等6大功,能用地所组成。 一、城市工业用地 (一)工业布置要求 1.建设用地要求工业布置对用地形状、大小、地形、水源、能源、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其他特殊要求均应满足要求。 2.交通运输要求包括铁路、水运、公路和连续运输等形式。 3.防止工业对城市环境的污染主要防止有害气体、废水、废渣及噪声的污染。 4.工业区与居住区的位置应距离近便,步行不超过30分钟为宜。 (二)工业区应考虑工业协作关系、工业区的性质与形成、工业区的组成、工业区的规模。 (三)工业区在城市中的布置 (1)工业分类,规划人均工业用地面积指标为10—25m2之间。 (2)要符合工业布置的原则。 (3)工业在城市中的布置方式。根据生产的卫生类别、货运量及用地规模分为:远离城区的工业、城市边缘的工业、市内和居住区内的工业3种布置情况。 (四)工业用地布局与城市的关系 (1)工业与居住的用地布置形式有平行式、垂直式和混合式3种。

(2)工业布局与城市总体布局的关系有工业区包围城市,工业区与其他用地交叉布置,有机结合的组团式布置3种形式。 (3)工业布局对城市用地形态的影响,形成工业地带、组合城市、多功能综合区和带形城市。 (五)旧城工业布局调整对旧城工业布局的调整,以改善交通、卫生、生产、生活等情况为主,可采取留、改、并、迁等方式进行。 工业如何分类 ①按工业性质可分为冶金工业、电力工业、燃料工业、机械工业、化学工业、建材工业等。在工业布置中可按工业性质分成机械工业用地、化工工业用地等等。 ②按环境污染可分为隔离工业、严重干扰和污染的工业、有一定的干扰和污染的工业、一般工业等。 ·隔离工业指放射性、剧毒性、有爆炸危险性的工业。 ·严重干扰和污染的工业指化学工业、冶金工业等。这类工业的废水、废气或废渣污染严重,对居住和公共设施等环境有严重干扰。 ·有一定干扰和污染的工业指某些机械工业、纺织工业等。这类工业有废水、废气和噪声等污染,对居住和公共设施等环境有一定干扰。 ·一般工业指电子工业、缝纫厂、手工业等。 ③城市用地分类中,工业用地分三类。《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强制性条文规定: 一类工业用地:指对居住和公共设施等环境基本无干扰和污染的工业用地,如电子工业、缝纫工业、工艺品制造工业等用地; 二类工业用地:指对居住和公共设施等环境有一定干扰和污染的工业用地,如食品工业、医药制造工业、纺织工业等用地;

重庆市支柱产业成型和发展

重庆市支柱产业成型和发展 摘要:重庆市是中国最大(人口最多)、最年轻(直辖10年)、经济最落后(与京、津、沪相比),同时也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潜力最大的直辖市。西部大开发战略成功与否的最重要标志,就在于重庆能否实现跨越式的超常规高速健康发展。研究或制订重庆市的发展战略,必须坚持两个务必:一是务必要跳出重庆看重庆,把重庆的发展思路放在全国乃至世界的大环境中去比较定位,切忌封建落后的行政或地域割据心态;二是务必要打破“城、乡”界限看城乡,统筹考虑城乡的产业发展战略和积极培育国际比较优势,切忌愚昧的行业、产业或“城、乡”保护心态。只要重庆能够真正明白自身所拥有的优势和劣势,找准实现超速健康发展的切入点,同时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充分整合各种社会资源,那么重庆市在未来的10-20年中领跑全中国(特别是西部地区)社会、经济、民生等方面的科学、可持续、健康发展速度,将必然从梦想变为现实(就像80年代的珠江三角洲和90年代的长江三角洲那样)。下面简单论述一下本人对重庆整体发展战略的一些思考、看法和建议。 一、区位优势概论 从沿海、沿边的角度来看,重庆的确谈不上有什么区位优势;从第一产业的角度来看,重庆也没有明显的区位优势(缺乏大宗农牧业支柱产业);从能源、交通、工业、服务业等基础产业方面来看,重庆的区位优势也不突出。但从现实情况来看,重庆市除了没有海洋产业外,几乎所有的产业项目都能够在重庆找到适当的发展空间。 由于重庆市山多地少的自然条件,粮、棉、油、畜、禽、渔、果、林等产业与国内其他地区相比没有什么比较优势可言。因此,绝对不能把解决重庆三农问题的希望,不切实际的寄托在依靠重庆本地资源发展“三高”农业方面。只有全力恢复和营造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永久保持山城及周遍地区的青山绿水和蓝天白云,才是重庆市最大的资源、财富和吸引力之所在。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东施效颦”心态乃是制订重庆发展战略的大忌,低水平模仿和重复建设现象,是拖累重庆市过去以及直辖最初几年经济发展水平的最重要原因。 二、产业格局分析 常常被宏观经济学家和某些政府官员们所津津乐道的一、二、三产业在地方经济中所占的比例,其实对指导制订科学合理的地方经济发展战略意义并不太大。不同的地区必然有不同的一、二、三产业比重,强求形成某个所谓合理的产业比重,肯定会引导地方经济走上歧途。 重庆市的产业门类比较齐全,但优势并不突出,几乎没有哪个行业能够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什么都能搞、什么都搞不大,是重庆市各类产业和企业的典型特征。问题出现在企业,但责任和根源肯定在政府。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人们关注的只有某个行业的世界前几强,至少也是国内前几强,所谓的地区领先早已经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了。重庆经济的最大不足就是缺乏龙头产业和航母型企业,虽然造成这种结局并非那一个人的过失,但现实状况的确就是如此。 面对这样一个无法否认的严酷现实,我们不能不承认:重庆这些年经济的相对高速发展,其实首先是得益于三峡工程的带动和大量基本建设投资的拉动,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