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廉政建设

浅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廉政建设

目录

摘要】反腐倡廉,廉政建设,是党的一项长期性任务。本文主要以分析我国腐败现象基本特点及其存在的条件为出发点,再言分析当前我国反腐的新特点与趋势。当前中国的廉政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对我党的廉政建设工作持有高度的自信,紧紧围绕在党旗下,探析有中国特色的反腐倡廉之路。在借鉴他国比较成功廉政建设经验的时候,不要一昧的只想着“移花接木”,要注意本国水土本身的特色。

关键词:腐败反腐败廉政建设

本文首先对腐败现象及其存在条件有个初步认识理解,引出腐败现象的社会危害,在此基础上,对我国腐败的特点及腐败问题的原因分析

新时期我国反腐败的特点与趋势分析

一、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站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高度,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释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为新形势下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供了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在学校里一次选修课上,学生接触到我校法学院董老师《反对腐败及党的廉政建设》这堂课,深深震撼了学生,那会上大二,比较不能理解党内这些巨腐,总会想“他们要这么多钱干嘛?”“这么多钱对他们有意义吗?”那个时候的想法比较单纯,也是单纯的看待这个世界的事物。现在,学生随着学科知识的学习会比较客观的来分析这个问题,如果说腐败是一个函数,因变量是腐败,自变量是思想、体制、经济、监督机制……腐败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也正因如此,腐败有其独特的基本特点,也就决定了反腐败斗争的复杂性,长期性。但是我党要有攻艰克艰的顽强决心,在复杂的形势下,找到简单的直接的有效的方法,用科学的管理手段,巧妙的制度设计来打赢这场攻艰战。

二、腐败现象

腐败作为政治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是指“公共权力为谋求私利的不当行使或滥用”

①。这种解释是被大家普遍认可的,从政治学的角度予以定义。从这界定中,可以看出腐败包涵以下含义:第一,腐败的行使主体是公职人员,其他人员难以触碰到公共权力。第二,腐败现象以强大的“公共权力”为支撑点,权力视为一种特殊资源,对别人具有价值,可以交换。第三,强调公共权力“不正当行使”或“滥用”是腐败的先决条件。第四,腐败现象的最大特点是谋取“私利”而不是公共利益,这也是区别与廉洁的分界点。第五,“私利”表现内容丰富,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前提是对自己有利。腐败现象为什么会与人类社会共存呢?恩格斯似乎指出“现实的属性仅仅属于那时是必/然的东西。”②黑格尔如是说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存在的东西都有其必然性,腐败现象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当然有其存在的社会条件。

(一)腐败存在的条件分析

第一,剥削制度、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思想的存在是其存在的制度基础、阶级基础和思想基础。各国腐败产生的程度和表现形式虽有不同,究其共性来说,都是一些人占有他人的剩余劳动或剩余价值而供其所用,从这一经济关系中派生出来的不劳而获、坐享其成、损人利己的剥削阶级意识形态,是各种腐败现象的总根源。

--------------------------------------------------------------------------------------------

①陈鸿瑜.政治发展理论[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8.201-203.。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5月版,第221页。

第二,公共权力的特殊性是腐败得以运作的基础。行政权力在国家权力中有其本身具有的特殊性与重要地位,同样具有公共权力的一般特征,公共权力的重要性恩格斯、列宁分别在《家庭、私有制与国家的起源》、《国民与革命》中都有深刻的论述,总结为:(1)社会公共权力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它与人类社会共生,人类社会的发展需要一定的公共权力来进行管理,社会公共权力需要一定的政治权威来治理社会。(2)社会公共权力具有稀缺性。(3)是公共权力具有两重性,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为公(统治阶级整体利益),也可以为私利服务;既可以办好事,也可以办坏事,关键在于掌权人。(4)社会公共权力具有可交换性。从伦理角度来讲,公共权力是不应该用于交换的,但现实生活中,由于公职人员的信念、道德水平的差异,权力有可能被私有化、商品化,成为以权谋私的资本。

第三,“因利益驱动而形成的寻租活动是腐败现象得以产生、滋长和蔓延的直接动因。”①寻租活动是利用行政法律的手段来阻碍生产要素在不同产业之间的自由流动、自由竞争,以维护和攫取既得利益。因利益驱动而形成的寻租活动是腐败现象得以产生、滋长和蔓延的直接动因,这是从社会公共权力的特殊地位衍生出来的,权力具有重要性、稀缺性、两重性和可交换性。布坎南认为,由于政府的各项经济政策往往以某种公共利益需要为利益而为某些利益集团服务,特殊的利益集团为谋求政府庇护,逃避市场竞争,实现高额垄断利润,往往进行这种“寻租活动”,而为了获得这种经济租金,政府官员也会千方百计地利用特权寻求租金。

(二)腐败的社会危害

1.腐败危害社会的稳定,分化国家的整合

许多国家的政治不稳定都是在经历一段经济高速发展后造成的,这点可从库兹尼茨的倒U形理论分析得出②。造成这种现象的内在原因是复杂的,但腐败显然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

(1)腐败破坏政治体系赖以运行的合法性基础。政治体系的合法性是一个复杂混物,由政治体系的政策实质、政府的产生程序、政府官员的社会形象等组成。而腐败的盛行只会加剧民众的敌对情绪,损害政府形象,降低政府威信,从而导致民众支持率的下降和政局的不稳定。

(2)腐败损害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公平和正义是政治稳定的重要因素。如果公众普遍认为社会的各方面如就业机会、经济竞争、官员的选拔和晋升等等都是公平的,相

------------------------------------------------------------------------------------------------

①宋振国.各国廉政建设的比较研究.[M]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年1月出版,第4页。

②.陈树文.王大刚著.《公共经济学》[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2003年7月, 第505页。

信政府是主持正义的坚强力量,那么公众就会安居乐业,政府就会得到人民的支持。

2.腐败损耗政府的效能,造成管理的混乱

(1)腐败使政府指定的政策偏离公共利益。腐败政府政策的制定代表的是个别领导人或垄断集团的意志,他们是不会从公共利益的角度出发,制定出有利于公众的政策的。

(2)腐败冲击政府法制建设和公平规范的正常运行机制。行政管理运行过程中的法制化、规范化,是防范腐败的基本途径,也是提高政府效能的重要前提。腐败,是对行政法制和行政规范的践踏。

(3)腐败作梗政策执行,导致政府行政效率低下。腐败官员延宕政策执行,拖延办事时间往往是敲诈勒索基本手段,这成了普遍存在的办事难、办事效率低下的原因之一。

3.腐败破坏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导致国家财产流失

(1)腐败使稀缺的重要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腐败破坏市场的公平竞争机制,在行贿受贿过程中,腐败会使稀缺的重要资源流入非关键领域,破坏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造成宝贵资源的严重浪费。

(2)腐败导致国家资金流失。表现为,其一,贿赂双方合谋侵吞国家财产;其二,政府官员中饱私囊,将国家资金转化为个人消费资金。

三、当前我国腐败现象的特点及原因与反腐新特点分析

(一)当前我国腐败现象的基本特点

1.具有很强的隐蔽性

“体制内腐败也有更大的隐蔽性和欺骗性。”③体制内腐败是相对于体制外腐败而言的,是披着合法的外衣,打着改革的旗号,以各种文件等官方形式公开从事的腐败行为。由于这种腐败行为本身有政府部门的强制力保证措施,具有普遍性和公开性,往往不被视为腐败行为,且公众的注意力大都集中在贪污贿赂等明显的体制外腐败上面,而较少关注体制内腐败,因而具有更大的危险性。由于隐性腐败不直接违法律法规,即使违返了也不容易被发现,只有发展到显性腐败、充分暴露出来,才会引起足够的重视。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62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420页。

③李勇. 当代中国腐败问题研究.[A].2008年6月. 第53页。

2.腐败主体由个体向群体扩张,具有传染性

中国贪官贪腐涉案金额巨大,如原河北省委书记程维高之子程慕阳,“在没有投入过一分钱的情况下,用了不到10年的时间,为程家创办了32家海内外公司,公司资产总值数亿元人民币;中国银行广东开平支行行长许超凡等人把4亿又8300万美元(约折合人民币40亿元)转移到美、加等国并顺利出逃等等。”①他们能做到如此惊人的“成绩”,很难凭一己之力,在这背后,隐藏着一群硕鼠,以其合力正在咬啮着国家财产。腐败由个体向群体扩张,似乎是社会腐败内生的必然,他们需要群体的力量来共同运作,相互照应,以掩盖其罪行的同时并继续扩大贪腐能力。这就如好汉投奔梁上需要一份投名状一样,投奔的条件是献上一份投名状,才有资格登上腐败势力的梁山。

3.更具有规模性,趋向集团化

“世界银行在分析腐败国家特征时指出,转型国家由于转型存在着一个从上而下逐级放权的过程。原先只要向中央一级行贿即可获得经济利益,现在需要逐级行贿,因此腐败总体规模逐步扩大。”②伴随腐败规模化而来的是集团化趋势加强。如茂名腐败窝案,“2011年2月10日广东茂名前市委书记罗荫国被检察机关以‘涉嫌职务犯罪’刑拘之后,茂名市及市属区县陆续有涉案官员和企业老板被专案组带走。据悉,短短一个月时间之内,已经全面崩溃的罗荫国交待出来了100多名处级以上官员。再如,绥化马德卖官案涉案干部260多人,郴州腐败窝案一个地方领导班子几乎烂掉。”③等等这样的例子在洪伟著《中国反腐大举措》里也屡见不鲜,这里不再佐证。

4.垄断行业已经成为一个特殊的利益群体

最高检察院反贪污贿赂总局局长王建明称,垄断行业已经成为贪污贿赂犯罪高发区。④垄断行业己经成为腐败的高发区,对中国政治建设的危害是相当严重的,对于党和政府在百姓中的形象和地位影响是不可低估的。“据新华社电最高人民检察院披露的统计显示,2013年1月至11月,全国检察机关查办贪污贿赂犯罪案件27236件36907人”⑤,按照垄断占贪污贿赂犯罪全部案件的四分之一计算,垄断行业贪腐案件不是一个小数目。由此可以看出,垄断行业已经形成一个特殊的利益群体,对社会形成巨大的危害,垄断行业在严重破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扭曲了整个社会的公正公平原则。

①陆啸天.谁是中国的暴富者?! [J].https://www.doczj.com/doc/fc87433.html,/116013.html.2006年1月23日.

②李勇. 当代中国腐败问题研究.[A].2008年6月.第54页。

③佚名.剖析当前腐败现象六大特点.[J].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11年04月06日.

④佚名.垄断行业腐败多收入高大陆政府将向垄断国企开刀.[J].经济早参,2006-10-26.

⑤.最高检:今年重点查办电力石油等垄断行业腐败. https://www.doczj.com/doc/fc87433.html, 2014-03-01

5.腐败向多部门蔓延且领域加深。

过去,腐败行为仅仅发生在个别经济部门和少数有实权的人身上。现在,腐败已发展成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渗透到社会的许多领域。腐败从直接管钱管物的部门向审批钱物的部门蔓延,即使过去被称为“清水衙门”的党务系统、执法执纪机关、文教卫生等很多部门也日显突出。腐败从经济领域向政治领域渗透,使权力变质加速。同时,腐败现象由个别特殊行业和一般职能部门向多种行业和执法部门;由直接理财物的人员向“一把手”蔓延。

(二)当前我国腐败现象根源剖析

腐败现象作为一种客观社会现象存续在人类社会里,痈患难以根除,不断给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管理提出新的要求,成为管理的难题,为了制定有效地反腐败措施,进行廉政建设,必须深刻分析腐败发生的原因。

1.思想根源

从本质上讲,腐败现象是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的产物。我国目前的腐败现象,其根源仍然是剥削阶级的腐朽思想,极端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发生腐败的思想根源。

(1)封建主义残余和小生产习惯势力的惯性影响。列宁曾指出,旧社会灭亡的时候,它的尸体是不能装进棺材,进入坟墓的。它在我们中间腐烂发臭并且毒害我们。我国是一个有着两千多年封建历史的国家。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封建的官僚主义、人治思想、特权思想、等级观念、家族观念、裙带意识等封建残余思想不可能在短期内清除,并通过多种渠道影响着人们。“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谬论,也为贪官提供了思想支持。我国封建观念最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官贵民贱,整个社会以官为贵,官位不仅是一种职务,而且是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并用官职高低来划分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官员成为社会生活的中心,至于当官后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光宗耀祖,封妻荫子的事情,更是十分常见。

(2)资产阶级思想及其生活方式的侵蚀。西方腐朽文化的影响,一些公职人员思想意志的“堤坝”出现漏洞,产生腐败动机。而思想意志“堤坝”的漏洞,是由于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放松了思想政治工作造成的。正如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最大的失误在教育方面,思想政治工作没跟上。在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冲击下,“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在一部分党员和干部中滋长”,使他们走上了贪污腐败的道路。

(3)“苍蝇不叮咬无缝的鸡蛋。”人的思想蜕变是腐败产生的内因,起决定作用,是腐败产生的主要内因。“物必先腐而后虫生”,思想观念上的内驱力起着根本性作用,正因此,廉政教育管理对反腐倡廉有其重要意义。

2.体制根源

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换的过渡经济体制—双轨制。双轨制的存在,使腐败分子有机可乘。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经济转轨期,改革又是自上而下逐步进行的,这就决定了我国的改革必然要经历双轨制。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实行的是计划和市场双轨制。在这段时间,计划在起作用,市场也在起作用。商品价格、土地批租、金融和外汇管理,以至于户籍管理都存在双轨制。双轨制的弊端在于,第一,原有政治经济体制滞后于转轨过程中政治经济发展需要,这之间必然会有巨大漏洞,腐败定会乘虚而入;第二,转轨过程中,法制落后,立法上尚未形成完备的体系,也为腐败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第三,反腐倡廉,廉政建设制度不健全,如预防性,养廉性的财产申报制度、社会舆论监督制度、公共权力的权限界定制度、交流回避制度等得不到重视与落实。

3.经济原因

(1)市场经济的后挫力。市场经济多元化导致利益主体多元化,不同利益主体在市场中所拥有的配置资源是不同的,从理性经济人角度出发,各利益主体在资源配置过程中会规避对自己不利的因素,进而“钱权交易”,各取所需,也不足为奇了。

(2)“国有企业的体制漏洞。”①“政企不分”是国有企业的一大弊病,责权利不明确,暂且不说调动国企工作人员为企业保值增值的积极性,能够制止防治国有资产流失,免遭腐败势力爪牙之下就很不错了。

(3)市场上不正当竞争的存在。由于政治体制改革滞后,政府仍然掌握着大量的审批权、分配权、决定权。社会资源的分配并不是完全由市场来决定的,而受一些政府部门制约。政府对经济活动的不正常干预,人为地限制了公平、公正、公开竞争机制的形成。

4.民主法治特别是制约监督机制尚未健全,权力监督失范

当前,我国被赋予监督职能的机构及其监督管理范围有人大的国家权力监督、纪检机关的党内监督、政府的行政监察和财务审计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检察院的法律监督,以及民主党派、新闻媒体、人民群众的监督等。这些监督机构和力量还没有完全形成反腐败斗争的合力。各监督机构间分工不明确,在国家监督体系中,因职责不清,经常发生由于职责交叉造成的争相管辖的积极冲突和职责空白造成的互相推诿的消极冲突的管辖争议。监督机构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难以发挥有效的监督职能。行使监督权的党和国家监督机构,同时受上级监督机构和同级党委或行政机关的双重领导和制约,监督机构的领导权、人事权、财政权在很大程度上掌握在同级党委或行政机关手中,形成监督主体附属受制于监督客体,监督主体直接接受监督对象的领导的倒置错位关系。---------------------------------------------------------------------------------

①宋振国各国廉政建设比较研究.[M]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年1月出版第513页。

(三)新时期反腐败的特点分析

分析了十八大以前我国腐败现象的特点及深入剖析我国腐败存在的根源之后,再观我国第五代领导集体上台以后的反腐败举措,在查阅现有反腐资料后可以总结出中央反腐败的一些特点。

1.成立专项巡视组,革新反腐举措

要打“老虎”“苍蝇”得想找出这些苍蝇老鼠,中央十八大以后成立专项巡视组,围绕一件事、一个人、一个下属单位、一个工程项目、一笔专项经费开展巡视,哪里有情况就巡视哪里,机动灵活、出其不意、直奔主题,冲着具体的人或事去,让人摸不着规律,在较短时间内把问题搞清楚,大大增强了震慑力。2013年,第一轮巡视就探索实行“三个不固定”,组长不固定、巡视对象不固定、巡视组和巡视对象的关系不固定。巡视组长不搞铁帽子,一次一授权,建立和完善组长库。2014年在完成对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巡视全覆盖的同时,又探索开展了专项巡视。“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发布《以创新为动力探索专项巡视实现全覆盖》一文。文章表示,今年,我们进一步整合资源、充实力量,从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审计署、国有重要骨干企业监事会和省区市纪委、中央纪委派驻纪检组抽调干部,参加到巡视工作中来。“历史上四品、五品官照样当钦差,只要有中央授权,有责任担当,级别低一些的也能当组长;只要有能力完成党交给的任务,就可以抽调到中央巡视组。”①不拘一格降人才,动态反腐,从根源杜绝反腐者自腐,责权能科学匹配,从而提高反腐败效能。

2.强压“四风”,源头反腐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侈靡之风,四风是腐败的前期表现,反四风就是打了腐败的苗头。有很多腐败分子最初多是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表现出众、大为作为的,但是因为四风的潜移默化而作风日渐不正而不知,因为我们对四风问题的熟视无睹和重视不足而形成了对腐败滋生的反应迟钝和不断容忍。“今年3月份查处问题1931起,其中违规配备使用公务用车642起,违规发放津补贴或福利339起,大办婚丧喜庆338起,违规收送礼品礼金163起,违规公款吃喝185起,公款旅游73起,提供或接受超标准接待、接受或用公款参与高消费娱乐健身活动、违规出入私人会所、领导干部住房违规问题162起,楼堂馆所违规问题29起。3月当月因八项规定被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的干部中省部级1人,地厅级2人,县处级132人。2015年以来,全国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5087起,6879人受到处理,4118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可见政府反腐态度高压不放松,零容忍一切腐败现象”②反四风就是更具体、更细节处的反腐败,也是最佳时机、最小投入的反腐败。——————————————————————————————————————————————

①中纪委谈巡视干部配备:只要有中央授权级别低也能当组长。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5.4.27

②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3月份2673人受处理。人民网——人民日报.2015.4.20

3.反腐具有针对性,重抓狠抓垄断行业

根据十八大以来落马官员的行业分布情况,石油、煤炭、天然气、电力等能源领域已成为腐败的“重灾区”。“据媒体不完全统计,十八大至今年4月初,中纪委网站共发布了124 名国企高管被查处的信息。124人之中,从行业来看,能源领域占比最高,达到25%,其后依次为:建设投资领域13%,通信12%,金融9%,运输8%,冶金7%,传媒5%,汽车5%,其他领域16%。”①基于我国垄断行业已经成为一个特殊的利益群体和腐败具有很强的隐蔽性的基本特征,我国反腐败向这些腐败重灾区攻艰克艰,狠抓体制内腐败,狠打“老虎”。

4.全面反腐,“老虎”“苍蝇”一起打

“据介绍,今年1至3月,全国检察机关共立案查办贪污贿赂犯罪案件7556件9636人。其中,贪污贿赂五万元以上、挪用公款十万元以上的大案6649件;县处级以上干部贪污贿赂犯罪要案907人,含厅局级以上干部156人。”②高检反贪污贿赂总局局长徐进辉表示,今年以来,全国检察机关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反腐败决策部署,用最坚决的态度减少腐败存量,用最果断的措施遏制腐败增量,突出办案重点,加大办案力度,取得了新的办案成效。徐进辉说,从办案情况看,反贪总局不断加大对省部级干部案件督导指挥力度,反贪总局直接指挥省级院立案侦查省部级干部贪污贿赂犯罪案件12件12人。坚持“打虎”、“拍蝇”,让反腐败无死角,无盲区。

5.坚定完善反腐配套制度,扫除反腐阻力的决心

(1)“中央纪委已经建立外逃信息管理系统,已与39个国家签署引渡条约,并揭秘追赃追逃9中方式。”③追赃方式有通过双边刑事司法协助条约或引渡条约进行追赃;利用赃款赃物所在国犯罪所得追缴法或其他国内法进行追赃;通过境外民事诉讼方式进行追赃;运用刑事政策促使犯罪嫌疑人或其近亲属自行退赃;运用刑诉法规定的违法所得没收程序进行追赃。追逃方式有移民、非法移民遣返、异地追诉、劝返。

(2)修改贪污受贿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根据各方面意见,拟删去对贪污受贿犯罪规定的具体数额,原则规定数额较大或者情节严重、数额巨大或者情节严重、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情节特别严重三种情况,相应规定三档刑罚,并对数额特别巨大,并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保留适用死刑。”④具体定罪量刑标准可由司法机关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掌握,使得司法在运用于反腐的过程中更具有适用性,为反腐败斗争提高司法保障。

————————————————————————————————————

①两会后能源领域高管接连落马成腐败灾区.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5.4.28.

②最高检:今年第一季度12名省部级干部因贪污贿赂被立案.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5.4.27.

③铁血社区https://www.doczj.com/doc/fc87433.html,/post_8679242_1.html/

④全国人大:贪污数额特别巨大将适用死刑.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4.10.27.

(3)强化责任领导责任,落实“一案双查”制度。2015年1月15日上午,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曹建明主持召开最高检党组会议,传达学习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精神,研究检察机关贯彻落实意见措施。曹建明强调,只做表面文章,发现问题不报告、压案不查、阻扰调查的,要严肃追责。要落实“一案双查”制度,对出现严重腐败案件的,既查处本人,又坚决追究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今年1至9月,全国检察机关立案侦查渎职侵权犯罪重特大案件4898件,同比数量上升5.7%;立案查处县处级以上干部要案496人,同比数量上升28.8%,其中,立案查处两名省部级干部渎职犯罪案件,立案查处47名地厅级干部渎职犯罪案件,同比数量上升213.3%。”①强化领导责任,完善反腐斗争内部监督制度,从而自我纠偏,遏制腐败势头。

四、新时期我国反腐败趋势分析

(一)重视司法修缮,为反腐败斗争保健护航

从干部渎职犯罪到修改贪污受贿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司法可行性、适用性不断完善。第一、让干部的监督责任纳入司法领域,而不是作为一种职能或者职业素养来要求领导,形成腐败外部监督的第一到防线。第二,修改贪污受贿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让贪污受贿者自我衡量触犯法律的处罚力度,作为理性经纪人,计算贪污受贿的成本,自我规避贪污受贿风险。司法不断完善,让反腐败有法可依,巧妙的法律制度设计为反腐败做好法律制度保障。

(二)从运动性反腐走向制度化反腐

前文分析过,腐败具有很大的隐蔽性,只有腐败被充分暴露出来的时候,才会引起外界的重视,比如多年前的“表哥”是群众发现后,才把这蛀虫拔掉,呈现出点式,或者说是运动式反腐。十八大以后,成立专项巡视组,实行领导负责制,建立海外追逃信息管理系统,完善腐败惩处法律制度等,从积极寻找发现“苍蝇”“硕鼠”“老虎”到惩治再到监督系统都有一整套的配套工具,反腐败步入常态化,形成政府部门的一项常规工作,不断以制度的形式稳定下来,向制度化反腐迈进。

(三)重视腐败的源头治理,注重腐败的预防

在分析反腐败特点的过程中,不难发现,无论是强压“四风”,还是凡腐必反,透露出政府对腐败的态度是,腐败无大小之分。四风是腐败的前期表现,小腐成熟之后必成大腐。干部渎职罪与腐败量刑量化法律政策的出台,乍一看是倾向于对腐败结果的处理,实际上更多的是一个从腐败源头的预防措施。干部与腐败分子在看得到“如果我无所为“或者“如果我有所为”之后的结果时,自然会权衡利弊,规范行为,后果的明确可以形成一个很好的威慑力,以期达到从源头预防腐败,降低腐败的危害。

————————————————————————————

①最高检:今年1至9月立案查处两名省部级干部渎职犯罪案.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4.10.31

五、总结

关于我国廉政建设的学术创作已浩如烟海,廉政建设的热议已历久弥新,然而,在人类社会的历史上,腐败是如影随形,廉政建设是人类的一场持久战役。对此,我们要认识到反腐斗争的长期性与艰巨性,既不能对反腐败斗争放松警惕,也不能对其持有悲观的态度。既要积极汲取历史比较成功廉政建设经验,把反腐败斗争落到实处,循序渐进;又要积极探索廉政建设的技术方法、制度设计、管理手段等,提高反腐败斗争的自信心,坚持持续反腐,不能空喊口号,也不能形式反腐。

于中国反腐,当代大学生要有自己独立清晰的认识,不要具有“政治冷漠感”,要具有兼怀天下的豪情壮志。

在论文写作过程中,非常感谢朗玫老师的教学指导,卢老师治学严谨、认真负责、不吝赐教的工作态度和教学方法,另学生折服且受益匪浅。学生再次向老师致以深深的谢意。

参考文献:

1.宋振国各国廉政建设比较研究.[M]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年1月出版.

2.倪邦文石国亮 .国外廉政建设制度与操作[M].中国言实出版社出版201

3.

3.黎明.公共管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2007.

4. 马建斌.当代中国康政建设:现状、理论分析与指标体系构建[A]桂海论丛.2008年2月.

5. 刘鑫,朱启友.中国特色反腐倡康建设的现实困境及路径选择[J].2010年2月.

6. 孙立平.重建社会—转型社会的秩序再造[Ml.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7.张树平.当代中国廉政建设的现实与趋向:一种基于政治学的分析.[J].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第5期。

8. 胡鞍钢.反腐败必须构建中国特色国家廉政体系[N].检察日报,2007-5-29.

9. 胡鞍钢.中国:挑战腐败[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 87-92.

10.曹会勇. 我国廉政建设的问题与对策自议[A].2005.

11. 王平一权力腐败与权力制约、监督[J] .苏州:《苏州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

12.孙前梅. 关于我国廉政制度建设的分析与思考.[J]科学社会主义.2010年第3期.

13.黄健.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廉政机制的构建.[A].2006年3月.

14. 李光.当代中国廉政刹度的变迁与创新问题研究.[A] 2003年4月20日.

15. 马郑刚.当代中国廉政建设的经验教训.[A]1995年5月.

16. 任爽.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廉政建设的经验及启示.[J].2011.

17. 余德华.关于反腐倡廉对策的思考[J].南都学坛,2001,(2) 85一88.

18. 蔡殿生张天宏.反腐政斗争的思考和对策.[J].党建论坛.

19. 魏水中.现代行政管理[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出版.200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