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系统环境设置v1[1][1].2

系统环境设置v1[1][1].2

系统环境设置v1[1][1].2
系统环境设置v1[1][1].2

OA系统访问地址https://www.doczj.com/doc/fc83921.html,

综合办公系统培训手册

( 系统环境设置)

(第二版)

行政部信息技术部

二OO五年九月一日

1软件对系统的环境要求

综合办公系统要求客户使用以下的环境:

1.使用win2000以上的操作系统,win2000以下的操作系统都没有经过软件运行测试。2.必须安装office办公软件,且版本在office2000以上。

3.如果需要使用系统的打印功能,必须安装Adobe Reader阅读工具软件。

4.如果您使用的操作系统是繁体的,而且在“地区及语言选项”中语言是按照如下图设置的:

那么在使用综合办公系统之前,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设置IE浏览器:1.打开IE浏览器

2.点击IE浏览器上方的“工具”,选中“网际网络选项”并点击,

3.点击页面的“语言”按钮

4.页面中间的文本框第一条必须是“中文(中国)[zh-cn]“,如果不是,而且文本框如果没有“中文(中国)[zh-cn]”,那么点击“新增”按钮。

5.拉动滚动条,选中“中文(中国)[zh-cn]”。

到此,IE浏览器设置完毕。当按照以上步骤设置了以后,在安装工作流控件(具体安装方法见第二章)时一定要选择安装简体控件。

2.如何安装工作流控件

在综合办公系统的公文子系统中使用了工作流,在第一次使用前,需要安装工作流控件,请按以下步骤执行:

1.登录系统

2.进入门户页面的底部版块,如下图所示:

3.选择是安装繁体控件还是安装简体控件

如果是以下两种情况之一,请选用简体控件

操作系统是简体的,选用简体控件

操作系统是繁体的,且语言设置是“中文PRC”的,选用简体控件

如果是以下这样的情况,请选用繁体控件

操作系统是繁体的且语言设置不是“中文PRC”,选用繁体控件

3.点击“公文简体控件1”或者“公文繁体控件1”超链,进入如下图所示的页面:

点击“运行”按钮,有的电脑会出现以下的提示信息(如果没有出现,可略过此步)

点击“运行”按钮,然后开始安装控件,期间会出现以下的提示:

点击“是”按钮,继续安装。在程序安装完成以后,会出现要求重新启动的提示:

点击“是”,重新启动电脑。

4.电脑启动后,重新进入综合办公系统,进入门户页面的底部版块,点击“安装简体控件2”或者“安装繁体控件2”,安装以上介绍的步骤再安装控件2。

5.执行完以上步骤后,工作流的控件就安装完毕,可以正常使用工作流了。

3.如何安装Office控件

在综合办公系统的公文子系统中把word嵌套到网页上,实现这种嵌套功能,在第一次使用前,需要安装一个office控件,请按以下步骤执行:

1.登录系统

2.点击“待办”栏目里的公文标题进入具体的处理页面,进入的页面如下图所示:

在该页面的上方,会有一个黄色的提示条(见图片箭头所示)。

3.点击此黄条,出现如下图所示的页面:

3.点击“安装activex控件”选项,出现如下图所示的页面:

4.点击“安装”按钮,即可安装成功。

猪舍温湿环境智能控制系统

猪舍温湿环境智能控制系统

第一章概述 智能温室也称作自动化温室,是指配备了由计算机控制的可移动天窗、遮阳系统、保温、湿窗帘/风扇降温系统、喷滴灌系统或滴灌系统、移动苗床等自动化设施,基于农业温室环境的咼科技智能”温室。智能温室的控制一般由信号米集系统、中心计算机、控制系统三大部分组成。 猪舍温湿环境智能控制系统是近年来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资源节约型高效 设施农业技术,它是在普通日光温室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化计算机自控技术、智能传感技术等高科技手段发展起来的。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农业工程技术人员在吸收发达国家高科技温室生产技术的基础上,对温室温度、湿度、C02浓 度和光照等环境因子控制技术的研究,研制开发了我国自己的猪舍温湿环境智能控制系统。 第二章系统总体设计 2.1温室环境特点 温室气候环境作为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控制对象,有以下特点: 1、非线性。温室内部的气候处于热平衡混沌状态。大量随机的、不确定性因素使得对其精确建模比较困难。 2、分布参数。由于温室面积比较大,造成温室内部各个物理量的分布是不均匀的。比如温度,温室内部各点温度都不一样,四周一般都比中间的低,项部 和底部也有一定差别,其值的大小依赖于空间位置和气流的方向等各种因素,在温室中的气候分布是缓慢变化的。 3、时变。作物在生长周期的不同阶段,其光合作用能力、吸热散热能力等均有所差别。因而,温室系统是一个参数随着时间变化的动态系统。 4、时延。对于外界所施加的作用,温室系统并不立即响应,而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延迟才有反应。比如,在温室加热系统中,对系统加热升温,热量传到温室的各个部分需要经过很长

一段时间的延迟,温度才会有所提高。 5、多变量藕合系统。温室系统是一个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系统各变量之间并不是互相独立,各个子系统的控制回路彼此祸合在一起。对系统任一目标的控制,都会影响其它目标的变化。 综上所述,温室环境系统是个复杂的大系统,建立精确的控制模型很难实现。由于作物对环境各气候因子的要求并不是特别的精确,而是一个模糊区间,比如作物对温度的要求,只要温度在某一时间段在某一区间内,该作物就能很好地生长,因此,也没有必要将各种参数进行精确控制。 2.2系统总体设计思路 2.2.1系统分析 本系统可以模拟基本的生态环境因子一温度、光照、水分、CO等,以适应不同的生物生长繁育的需要,它由相关的智能控制单元组成,按照事先设定的程序,精确测量温室气候和土壤参数,并启动或关闭不用的电动外围设备,程序所需的参数通过传感器采集所得。 2.2.2系统的特点 1、预测性:通过对气候参数的分析,可以预测控制设备的运行情况,提高设备的利用率,降低能耗。 2、强大的扩展功能:通过控制不同的外围设备,可以控制环境及灌溉、施肥等。 3、完善的资料处理功能:通过中央控制软件,可以不间断的记录各种传感器的信息以及各种控制设备的动作记录等。 4、远程监控功能:即工作人员不在现场,也可以通过远程监控系统对温室内的设备的参数进行监控和控制。 223系统的工作原理 本系统是利用PLC把传感器采集的有关参数转化为数字信号,并把这些数据暂存起来,与

1 系统环境配置

系统环境配置 第一节:使用浪潮GS软件的客户端环境配置 一、操作系统的选择 要上网登录GS软件的计算机推荐采用以下这几种操作系统: Windows2000 Professional或WindowsXP Professional。 不推荐采用以下这几种操作系统: WindowsMe、Windows98、Windows95等9X系列。 ●注:以下具体设置说明主要参照目前广泛使用的WindowsXP Professional + Service Pack2。其他操作系统可以按此进行对照设置。 对于上述推荐的操作系统都要求定期打上补丁。 打补丁的方式有很多种,如果你是Windows正版授权用户,强烈建议使用Windows自带 的Windows Update 快捷键。如果您的计算机上没有这个快捷键,那么打开IE浏览器,在地址栏中输入如下地址:https://www.doczj.com/doc/fc83921.html,/。回车后,将进入Windows Update功能。如果您是第一次进入此功能,那么会遇到提示某些ActiveX控件是否需要下载。对于这些提示,都点【YES】即可。Windows Update对于补丁分为两种:常用的以及优先级高的。对于这两种补丁,我们都强烈建议您全部选中,并且全部安装。 如果您安装了Windows Update 。强烈建议启用自动更新,并把更新时间设置到适当的时间,如凌晨时分。如图1.1.1所示:

图1.1.1 自动更新设置 二、IE浏览器版本要求及IE设置 (一)、IE浏览器版本要求 要上网使用浪潮GS管理软件,首先要保证所使用的计算机能够上网。 其次要保证所使用的计算机中已经安装了IE浏览器(Internet Explorer),并且IE 浏览器的版本要求是IE6.0及以上版本。 如何确定浏览器版本 打开IE浏览器, 如图1.1.2所示。

Linux操作系统实验教程

Linux操作系统实验教程 第1章Linux系统概述 一、Linux系统结构 从操作系统的角度来分析Linux,它的体系结构总体上属于层次结构如下图所示: 从内到外包括三层:最内层是系统核心,中间是Shell、编译编辑实用程序、库函数等,最外层是用户程序,包括许多应用软件。 从操作系统的功能角度来看,它的核心有五大部分组成:进程管理、存储管理、文件管理、设备管理、网络管理。各子系统实现其主要功能,同时相互之间是合作、依赖的关系。进程会管理是操作系统最核心的内容,它控制了整个系统的进程调度和进程之间的通信,是整个系统合理高效运行的关键; 存储管理为其他子系统提供内存管理支持,同时其他子系统又为内存管理提供了实现支持,例如要通过文件管理和设备管理实现虚拟存储器和内外存的统一管理。 二、配置一个双引导系统 如果计算机中已经安装了其他操作系统,并想创建一个引导系统以便兼用Red Hat Linux和另外的操作系统,需要使用双引导。机器启动时,可以选择其中之一,但不能同时使用两者。每个操作系统都从自己的硬盘驱动器或硬盘分区中引导,并使用自己的硬盘驱动器或硬盘分区。 如果计算机上还没有安装任何操作系统,可以使用专门的分区及格式化软件给Windows创建指定大小的分区,Windows的文件系统为FAT,再为Linux系统创建所需要大小的分区(4G或更大),另外再给Linux留100MB 左右的交换分区,Linux的文件系统为ext2。然后就可以安装系统了。应首先安装Windows,然后再安装Red Hat Linux。如果只进行了分区而没有格式化各分区,在安装时可以使用Windows自带的格式化程序和Linux自带的格式化程序进行各自分区的格式化。 当Windows已经被安装,而且已为Linux准备了足够的磁盘空间,就可以安装Linux了。Red Hat Linux安装程序通常会检测到Windows并自动配置引导程序来引导Windows或Red Hat Linux。

苏州大学操作系统实验1

实验一Linux系统 实验目的: (1)熟悉Linux操作系统,并尝试在Linux环境下编程。 (2)使用vi编辑器,了解用C语言编写文本处理程序的具体过程。 实验要求: (1)根据报告册上的提示进行操作,创建自己的目录,以及输入编译和执行C 程序。 (2)使用C语言编写一个词频(限英文文章)统计程序,使之能够给出各个单词在输入文件中的出现次数。 (3)使用C语言编写一个反向打印程序,使之能够按与输入文件中文本行相反的次序来打印(即后出现的文本行先打印)。 问题分析: 1.1实验没有具体要求英语文章是从文件中读出,还是直接由用户从屏幕上输入一篇,因此要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读取方式。 1.2统计每个单词出现的次数及频率。 1.3将结果输出到屏幕上,要解决如何不重复输出相同单词出现的频率。 1.4如何把用户输入的文本行以相反的顺序输到屏幕上的算法。 实验程序清单: #include #include void main() { char str[500][26]; //定义一个二维字符数组存放单词

const char str1[4]="000"; //定义一个const变量,用于停止输入 const char str2=' '; //定义一个const变量,用于初始化二维数组 int num[500]; //定义一个整型数组,用于单词出现频率的计数 int mark[500]; //定义一个整型数组,用来标记已出现过的单词 int i,j,m,x; int len; double q[500]; //定义一个浮点型数组,用来存放出现频率的数值again: m=0;j=0;i=0;x=0; //对m,j,i,x进行初始化 for(m=0;m<500;m++) //对num,mark,q数组初始化 { num[m]=0; mark[m]=0; q[m]=0; } for(m=0;m<500;m++) //对二维数组str进行初始化 { strcpy(str[m],&str2); } printf("请输入英文文章(单词数限制在500以内,每个单词不大于25个字符)\n"); //对用户的引导语句 printf("输入“000”代表文章输入终止!\n"); //对用户的引导语句 for(m=0;m<500;m++) //使用for循环,将用户输入的单词依次放入二维数组{ scanf("%s",str[m]); if(strcmp(str[m],str1)==0)//直到用户输入000,结束输入 break; } for(i=0;ii) //当j大于i时 { mark[i]=1; //标记此时的mark } num[i]++; //当两个单词相同,num[i]加1 } } q[i]=(double)num[i]/m; //获得单词出现的频率 } for(i=0;i

JC-PDHJ100运行环境智能调控装置 技术方案

JC-PDHJ100 运行环境智能调控装置 技 术 方 案 江苏久创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声明 Copyright ?2015 我们对本技术方案及其中的内容具有全部的知识产权。除非特别授权,禁止复制或向第三方分发。凡侵犯本公司版权等知识产权的,本公司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我们定期检查本说明书中的内容,在后续版本中会有必要的修正。但不可避免会有一些错误之处,欢迎提出改进的意见。 我们保留在不事先通知的情况下进行技术改进的权利。

一、前言 传统变电站环境改善方式一般采取如下措施:空调与排风扇 (或者轴流风机)组合降温、除湿机除湿、电加热器加温防凝露。 传统通风降温措施空气动力学效应的无序性,在电气设备周围空间 内产生了大量的空气涡流或紊流,这部分气流要么在空间内东碰西撞,要么在原地打转,不但无法将携带的热量排至户外,反而成为 蓄热体,为室内温度的升高推波助澜。同时白白损耗大量的功率, 成为传统通风降温措施效率低、费效比差的重要原因。而强力的通 风带来了大量的灰尘和漂浮于空气中的具有盐类或酸性物质,它们 附着于设备或绝缘体的表面形成污垢,腐蚀设备甚至构成放电通道;过度地降温会使空气的湿容量下降,湿度上升甚至达到饱和并在设 备或绝缘体的表面形成凝露,如果污垢和凝露结合在一起,将对电 气设备的运行构成严重的威胁。于是人们不得不又开启加热器去除 凝露,启动除湿机进行除湿。 由此可见,传统通风措施与电气设备的防尘、防污需要相悖, 降温措施与防潮要求相矛盾。 JC-PDHJ100 运行环境智能调控装置是用于变电所、配电房、 环网柜等需要对运行环境进行实时监控的高科技环境调控装置。运 行环境智能调控系统的建立可有效降低变电站故障概率,提高变电 站运行的可靠性、稳定性,并可实时排出变电站内有毒气体与窒息 性气体,保障进入的工作人员的安全,同时,针对现场环境实时监 测情况智能调控装置亦能够及时通过相应的智能联网平台及时有效 通知相关人员,实现远端调控。 二、工作原理 电气设备运行过程中的热效应是设备老化、绝缘下降乃至故障 的重要原因,设备的运行温度是限制设备负荷能力的重要因素。而 环境温度又与设备的运行温度及散热效果密切相关。通过优化和改 善变电所设备所处环境的小气候,自动跟踪环境温度变化进行动态 控制,以适应设备负荷变化引起的发热量变化以及环境温度变化,

系统运行环境配置与安装说明

系统运行环境配置及安装说明 一、系统运行环境配置 本系统为网络版,在服务器上安装后,局域网内所有计算机都可以连接使用。安装后系统的数据库和应用程序分别存放在Microsoft SQL Server中和用户指定的磁盘上。 1.硬件环境 1.1网络环境 本系统需要运行在单位局域网上,要求服务器、客户端(档案室)计算机连接在此网络上。建议配置100M网络速度。 1.2满足系统运行的客户机、服务器的基本配置 CPU: PⅣ1.6G以上 内存:256M以上,建议512M 硬盘:40G以上 VGA:分辨率800*600或者更高 网卡:100M以上 其他:光驱、3.5英寸软驱、鼠标 2.软件环境 2.1服务器操作系统配置: Windows 2000 Server 或Windows 2000 Advanced Server 。 2.2服务器数据库配置: Microsoft SQL Server 7.0 或 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 。 第一次在服务器上安装Microsoft SQL Server,在安装过程中会出现提示输入“连接客户端数”的窗口,请增加100个客户端。 服务器上已经安装了Microsoft SQL Server,请运行“开始”-->“程序”-->“管理工具”-->“授权”检查Microsoft SQL Server的许可连接数,如果其连接数为0或不足100,请设置为100个客户端连接。 2.3客户端浏览器配置:IE5.0以上。

二、系统安装说明 请插入“中国科学院院属单位综合档案管理系统”光盘,双击SETUP[2.50].EXE。按照系统提示的步骤安装到PC机或服务器上。用户只能将本系统安装在计算机的根目录下,如:C:\ 。 安装完成后请重新启动服务器。 三、数据库软件安装说明 本系统需要安装SQL SERVER 7.0或者SQL SERVER 2000数据库软件,安装具体步骤如下。 1.SQL SERVER 7.0的安装 把SQL SERVER 7.0数据库安装光盘放到光驱中,双击光盘盘符,进入光盘内容。打开光盘后,如图3.1-1。 图3.1-1 双击“AUTORUN.EXE”图标即可进入数据库的安装画面,如图3.1-2:

操作系统的启动实验报告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工程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一.实验概述 1.实验名称:操作系统的启动 2.实验目的: 1)跟踪调试EOS在PC机上从加电复位到成功后启动的全过程,了解操作系统的启动过程; 2)查看EOS启动后的状态和行为,理解操作系统启动后的工作方式。 3.实验类型:验证,设计 4.实验容: 1)准备实验,启动OS Lab,新建一个EOS Kernel项目; 2)调试EOS操作系统的启动过程 ①使用Bochs作为远程目标机 ②调试BIOS程序 ③调试软盘引导扇区程序 ④调试加载程序 ⑤调试核 ⑥查看EOS启动后的状态和行为 二.实验环境 操作系统:windows XP 编译器:Tevalaton OS Lab 语言:C++ 三.实验过程 1.设计思路和流程图: 2.实验过程:

1)在Console窗口中输入调试指令sreg,查看当前CPU中各个段寄存器的值,其中CS寄存器信息行中的“s=0xf000”表示CS寄存器的值为0xf000。 2)输入调试命令r,显示当前CPU中各个通用寄存器的值,“rip: 0x00000000:0000fff0”表示 IP 寄存器的值为 0xfff0。 3)输入调试命令 xp /1024b 0x0000,查看开始的 1024 个字节的物理存。在Console 中输出的这 1K 物理存的值都为 0,说明 BIOS 中断向量表还没有被加载到此处。 4)输入调试命令 xp /512b 0x7c00,查看软盘引导扇区应该被加载到的存位置。输出的存值都为 0,说明软盘引导扇区还没有被加载到此处。 可以验证 BIOS 第一条指令所在逻辑地址中的段地址CS寄存器值是一致的,偏移地址和 IP 寄存器的值是一致的。由于存还没有被使用,所以其中的值都为0。 5)输入调试命令 vb 0x0000:0x7c00,这样就在逻辑地址 0x0000:0x7c00(相当于物理地址 0x7c00)处添加了一个断点。输入调试命令 c 继续执行,在 0x7c00 处的断点中断。中断后会在 Console 窗口中输出下一个要执行的指令,即软盘引导扇区程序的第一条指令。 6)输入调试命令 sreg 验证 CS 寄存器(0x0000)的值。

智能环境控制系统方案

智能环境控制系统 国家档案局颁布的库房温湿度有关规定:温度: 14℃-24℃;相对湿度: 45% - 60% 一、库房温湿度对档案的影响 1、高温高湿对档案的影响: 2、加速纸中油墨的退化,导致字迹模糊不清; 3、加速有害化学物质对纤维素的损坏,导致纸强度下降:(1)助长昆虫及霉菌的滋生,导致纸的损坏;(2)低温低湿对档案材料的影响:使纸水分过度蒸发,导致纤维部的结构破坏,使得纸变脆,机械强度下降;(3)温湿度波动幅度过大或过快对档案材料的影响:使得档案材料因胀缩不均而产生应力,易使其强度降低,产生变形。 二、解决方案 针对档案库房存在温湿度过高过低的现象。推荐使用由本公司研发设计的智能温湿度控制系统(V8系列)。 该智能控制系统加外部设备(空调、除湿机、加湿机、库房专用空气净化器等设备),通过智能控制,实现对库房设备的自动运行,从而对库房整体环境进行调节,达到国家档案局对库房资料保存的温湿度的要求。 三、BY-V8 智能化环境自控系统设计方案 1、设计依据 1.1 国家档案局1987年颁发《档案库房技术管理暂行规定》 1.2 国家档案局定制《档案库房环境条件标准》 1.3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JGJ/T16-93) 1.4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实验标准》(GB50150-91) 1.5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DBJ08-47-95) 1.6 《电气装置安装施工及验收规》(GBJ232-90,92) 1.7 《安全防工程程序要求》GB/T75-94 1.8 《探测器通用条件》GB1408、1-89 2、设计原则 我公司通过认真研读贵单位设计图纸,充分理解了本系统的设计要求和设计理念,本着立足用户、完善功能的目标,在设计时充分考虑了使用功能和系统需求,力求满足系统的先进性、稳定性、成熟性、开放性、经济实用性、安全性、可靠性、可扩展性及可升级性、集散式控制等方面的设计要求,在进行各子系统的系统设计和功能配置上,也完全参照以上设计要求进行功能设计,完全遵循以上设计原则。 2.1 先进性 本次我公司为贵单位进行库房温湿度自控系统设计时,充分考虑了采用当前国际最先进的技术来实现系统功能,以适应目前技术应用及将来系统扩展的需求,我们所选择的库房温湿度自控系统,采用了国际领先的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包括互联网络技术、综合信息集成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并以技术上的适度超前又符合今后主流技术的发展趋势为指导原则,在可靠性和实用性的前提下采用最先进的技术和系统,采用先进、适用、优化组合的成套技术体系和设备体系,建立一个安全、舒适、通信

系统平台环境配置

系统平台环境配置 目录 系统平台环境配置 (1) 1 站点配置 (2) 1.1 系统运行环境要求 (2) 1.1.1 硬件要求 (2) 1.1.2 软件要求 (2) 1.2 系统运行环境配置 (2) 1.2.1 Web服务扩展设置 (2) 1.2.2 建立站点 (3) 2 数据库环境设置 (9) 2.1 附加数据库 (9) 2.2 还原数据库 (10) 2.3 数据库备份 (11) 2.3.1 手工备份数据库 (11) 2.3.2 自动备份 (16)

1站点配置 1.1系统运行环境要求 1.1.1硬件要求 双核处理器(主频1.5GHz以上),4G内存,500G硬盘 1.1.2软件要求 操作系统:Windows service 2003 以上,.Net Framework 2.0以上,IIS 6.0以上,SQL server 2000以上版本。 1.2系统运行环境配置 1.2.1Web服务扩展设置 打开Internet 信息服务(IIS)管理器:

1.2.2建立站点 新建站点即为系统运行进行环境配置。具体操作如下: 如下图,选择数据“网站”,鼠标右键弹出菜单,选择“新建” “网站”。 在打开的“网站创建向导”窗体,单击“下一步”。

如下图,输入网站的名称,单击“下一步” 如下图,为网站设置ip地址和端口号,单击“下一步”, 如下图,选择网站所在的路径:单击“下一步”,

如下图,设置网站的访问权限,单击“下一步”,完成网站的配置。

此时在IIS管理器中就会出现刚才配置的网站信息,右击选择属性:如下图: 在“文档”选项卡中设置“启动默认内容文档”。

操作系统实验总结

操作系统实验总结 学号: 姓名: 班级:

在本学期的计算机操作系统这门课学习当中,为了更好的了解操作系统相关知识,我们通过OS Lab平台做了几个实验。在实验室的过程中,我对课堂上学到的操作系统的一些知识有了新的认识,同时还接触到了操作系统的相关源代码,而且通过实验的运行效果了解了平时我们看不到的操作系统的一些状况,收获还是很大的。下面先简要归纳在实验课上我做的几个实验的主要实验内容和实验步骤: 实验一:实验环境的使用 实验步骤: 1.1启动OS Lab OS Lab每次启动后都会首先弹出一个用于注册用户信息的对话框(可以选择对话框标题栏上的“帮助”按钮获得关于此对话框的帮助信息)。在此对话框中填入学号和姓名后,点击“确定”按钮完成本次注册。观察OS Lab主窗口的布局。OS Lab主要由下面的若干元素组成:菜单栏、工具栏以及停靠在左侧和底部的各种工具窗口,余下的区域用来放置编辑器窗口。 1.2 学习OS Lab的基本使用方法 练习使用OS Lab编写一个Windows控制台应用程序,熟悉OS Lab的基本使用方法(主要包括新建项目、生成项目、调试项目等)。 实验二:操作系统的启动 实验步骤: 2.1 准备实验 启动OS Lab,新建一个EOS Kernel项目,在“项目管理器”窗口中打开boot文件夹中的boot.asm和loader.asm两个汇编文件,按F7生成项目,生成完成后,使用Windows资源管理器打开项目文件夹中的Debug文件夹。找到由boot.asm生成的软盘引导扇区程序boot.bin文件,找到由loader.asm生成的loader程序loader.bin文件,记录下此文件的大小1566字节。 2.2 调试EOS操作系统的启动过程 2.2.1 使用Bochs做为远程目标机 将调试时使用的远程目标机修改为Bochs 2.2.2 调试BIOS程序 按F5启动调试, Bochs在CPU要执行的第一条指令(即BIOS的第一条指令)处中断,从Console窗口显示的内容中,我们可以获得关于BIOS第一条指令的相关信息,然后查看CPU 在没有执行任何指令之前主要寄存器中的数据,以及内存中的数据。 2.2.3 调试软盘引导扇区程序 练习从0x7c00处调试软盘引导扇区程序;查看boot.lst文件;调试过程——软盘引导扇区程序的主要任务就是将软盘中的loader.bin文件加载到物理内存的0x1000处,然后跳转到loader程序的第一条指令(物理地址0x1000处的指令)继续执行loader程序; 2.2.4 调试加载程序 调试过程——Loader程序的主要任务是将操作系统内核(kernel.dll文件)加载到内存中,然后让CPU进入保护模式并且启用分页机制,最后进入操作系统内核开始执行(跳转到kernel.dll的入口点执行); 2.2.5 调试内核 2.2.6 EOS启动后的状态和行为 查看EOS的版本号;查看EOS启动后的进程和线程的信息;查看有应用程序运行时进程和线程的信息

实验2--操作系统环境

2.1 操作系统的计算环境 2.1.1 操作系统计算环境的背景 本实验帮助回顾Windows 2000/XP 、UNIX 和Linux 的计算环境术语,加深理解 有关操作系统的基础概念。学生还将调查在学校或其他机构中Windows 、UNIX 和Linux 的使用情况,看哪些机构在使用Windows 、UNIX 或者Linux 系统;研究Web 站点,看哪些因特网网站 (尤其是简体中文网站) 分别支持着Windows 、UNIX 和Linux 操作系统的应用。 2.1.2 练习与实验 本节“练习与实验”的目的是: 通过实验,加深对以下内容的理解: 1) 基本的计算机硬件组件; 2) 计算机操作系统; 3) Windows 的发展和版本 4) UNIX 和Linux 的历史和版本; 5) Windows XP 、UNIX 或Linux 操作环境。 调查在机构、学校和学生中Windows 、UNIX 和Linux 操作系统的使用情况。 实验 2 操作系统环境

26 操作系统原理实验(第二版) 分别研究支持Windows和Linux的Web站点。 1. 工具/准备工作 在开始本实验之前,请回顾教科书的相关内容。 请联系指导老师或者熟识网络技术的人士,如学校或企业信息技术部门的职员,了解你所在的学校 (或者其他机构) 中使用了哪些服务器和网络操作系统,找出是否在用Windows 2000/XP、UNIX和Linux以及在哪里使用这些操作系统。 需要准备一台带有浏览器,能够访问因特网的计算机。 2. 实验内容与步骤 (1) 识别一台计算机的4个主要硬件组成部分。 1) __运算器___ 2) ___控制器 3) 存储器 4) 输入输出设备 (2) 在空格中,填写3个概念中的一个:内核、shell或者文件系统。 1) shell_____________ 表现为用户界面,把用户的需求翻译为系统活动。 2) 文件系统____________ 在用户之间管理和分配资源。 3) 内核______________ 提供命令解释。 4) 文件系统____________ 以层次化的结构组织和存储数据。 5) 内核___________ 进行内存管理。 6) 文件系统________ 组成部分是文件和目录。 7) shell_________ 管理硬盘、磁带机、打印机、终端、通信线路和其他设备。 (3) Windows XP操作系统的主要优点是什么? 1) 兼容性好,软件资源最丰富。 2) 速度快 3)占用资源较少 4) 用户操作无障碍,绝大部分会用电脑的人都能比较自如的使用XP (4) UNIX操作系统的主要优点是什么? 1)具有简单强大统一的I接口,将所有设备用文件表示。 2) 可靠性高 3)伸缩性较强

变电站运行环境智能调控系统研究

变电站运行环境智能调控系统研究 发表时间:2018-06-25T16:58:03.213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3期作者:唐顺国 [导读]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兴义供电局贵州兴义 562400) 1、前言 变电站高压室、主控室等的环境温湿度,对设备的安全运行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果环境温度本身就较高,再加上内部电器部件发热,使得室内环境温度较高,从而使设备超高温运行。如果设备长时间运行在超高温状态下,容易发生的事故,且加速设备的老化,缩短设备的使用寿命。因此,必须使室内降温。如果湿度过低易产生静电,静电的积累及放电可能使二次设备的电子元件直接损坏,甚至引起保护或控制元件误动。过高有利于霉菌的生长,霉菌分解出的酸性物质与绝缘材料长期相互作用会极大降低设备的绝缘性能并且当湿度达到凝露点时湿空气会凝结成水滴,引起设备放电、短路或直流接地等故障的发生,严重威胁设备的安全运行,因此,我们需要保持室内湿度在一个正常的范围内,当室内很干燥时,必须对室内增湿,而当室内湿度过高时,我们需要对室内采取除湿措施。 2、运行环境智能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 主要利用变电站的排风机、空调系统以及除湿机调节温湿度,而空调系统又包括智能空调和普通空调调节。该系统能够兼容普通空调和智能空调,以适应现场需求。 整合已有的风机系统通风降温除湿,还使空调系统以及除湿机达到了优化配合,达到了智能联动控制的目的。 运行环境智能控制系统可以根据设定的温度限值、湿度限值以及室内室外的温湿度差值来自动开启或关闭风机系统,并能够实现延时保护。 通过安装在室内外的多个高精度、高稳定性温湿度传感器采集温湿度实时数据,在主控设备内通过软件系统比较,根据比对结果,以最优的方式自动控制风机的开启、关闭以及延时开启。即达到了控制温湿度的目的,又可以有效地节约能源,延长风机使用寿命。 另外,风机开启与关闭联动电动进气窗的开闭;状态与空调及除湿机的开闭相反。 采用了工业级的控制模块,并综合了计算机,测量,通信和自动化的先进技术,很好的实现工业现场对固定空间的温湿度的自动控制,智能控制,并且主站端系统也能够满足集中监控、自动控制、手动操作等功能,极大地满足了用户的需求。 主要有温湿度传感器、测控模块、通讯管理机、大功率空调、除湿机、风机、水泵、普通空调无线控制模块、当地监控主机以及其他附属设备组成,同时安装电源避雷器以及通信避雷器,在主控室安装温湿度自动控制系统屏柜,其各个部分系统实现网络图如下: 温湿度传感器采集室内外的实时温度、实时湿度、传送给系统主控模块,主控模块根据预先的软件设计以及设定的温湿度上下限,下发控制命令给空调、除湿机,控制风机、进气窗、空调、除湿机在应该的状态,并实现延时保护、智能控制等。 执行模块主要接收主控模块的指令,通过接触器等大功率器件控制非智能设备、例如排风机、循环风机等。 主控模块在完成以上功能外,还具有数据处理、协议转换等功能,负责与主站系统通信,将厂站端的各种信息(温湿度及各种状态指示)上送至主站及当地监控系统,并接受主站命令,传递给控制终端设备。 当地监控系统用于实现人机交互,显示各设备状态及历史数据查询等,本系统设计了大屏幕触摸屏,可以实现完善的数据显示、数据处理、参数设置、报表、曲线查询等功能,独立的当地监控不是必选设备,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选择。 高压室系统网络结构: 主控室及蓄电池室系统网络结构: 首先可以厂站的形式接入SCADA调度主站,它支持多种调度常用的电力协议,如:iec104、iec101等,支持主站监视分站各设备的运行

操作系统课内实验大纲(2014)

操作系统原理课内实验大纲(2014版) 实验一:用户接口实验 实验目的 1)理解面向操作命令的接口Shell。 2)学会简单的shell编码。 3)理解操作系统调用的运行机制。 4)掌握创建系统调用的方法。 操作系统给用户提供了命令接口和程序接口(系统调用)两种操作方式。用户接口实验也因此而分为两大部分。首先要熟悉Linux的基本操作命令,并在此基础上学会简单的shell 编程方法。然后通过想Linux内核添加一个自己设计的系统调用,来理解系统调用的实现方法和运行机制。在本次实验中,最具有吸引力的地方是:通过内核编译,将一组源代码变成操作系统的内核,并由此重新引导系统,这对我们初步了解操作系统的生成过程极为有利。 实验内容 1)控制台命令接口实验 该实验是通过“几种操作系统的控制台命令”、“终端处理程序”、“命令解释程序”和“Linux操作系统的bash”来让实验者理解面向操作命令的接口shell和进行简单的shell 编程。 查看bash版本。 编写bash脚本,统计/my目录下c语言文件的个数 2)系统调用实验 该实验是通过实验者对“Linux操作系统的系统调用机制”的进一步了解来理解操作系统调用的运行机制;同时通过“自己创建一个系统调用mycall()”和“编程调用自己创建的系统调用”进一步掌握创建和调用系统调用的方法。 编程调用一个系统调用fork(),观察结果。

编程调用创建的系统调用foo(),观察结果。 自己创建一个系统调用mycall(),实现功能:显示字符串到屏幕上。 编程调用自己创建的系统调用。 实验要求 1)按照实验内容,认真完成各项实验,并完成实验报告。 2)实验报告必须包括:程序清单(含注释)、实验结果、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观察到 的现象的解释和说明,以及实验体会。

操作系统实验一

本科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操作系统 学号: 姓名: 专业: 班级: 指导教师: 课内实验目录及成绩 信息技术学院

实验(实验一) 1 实验名称:基本shell命令及用户管理 2 实验目的 2.1 掌握安装Linux操作系统的方法。 2.2 掌握Linux操作系统的基本配置。 2.3 了解GNOME桌面环境。 2.4 掌握基本shell命令的使用。 3 实验准备 3.1 下载VMware Workstation虚拟机软件(版本不限)。 3.2 准备Linux操作系统的安装源(内核版本和发行版本均不限)。 注:实验准备、实验内容4.1和4.2作为回家作业布置,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可在私人计算机上完成。 4 实验要求、步骤及结果 4.1 安装虚拟机软件。 【操作要求】安装VMware Workstation虚拟机软件,并填写以下4.1.1和4.1.2的内容。 4.1.1【VMware Workstation虚拟机版本号】 4.1.2【主要配置参数】 4.2 安装Linux操作系统。 【操作要求】安装Linux操作系统,版本不限。 Linux发行版本: Linux内核版本:

【主要操作步骤:包括分区情况】 1、创建一台虚拟机安装操作系统时客户机操作系统选择Linux 2、修改虚拟机的安装路径。 3、建一个新的虚拟磁盘,磁盘的空间20GB,并且将单个文件存储虚拟磁盘。 4、设置分区完毕,安装虚拟机 4.3 了解Linux操作系统的桌面环境之一GNOME。 【操作要求】查看桌面图标,查看主菜单,查看个人用户主目录等个人使用环境。【操作步骤1】桌面图标

【操作步骤2】主菜单 【操作步骤3】个人用户主目录 【操作步骤4】启动字符终端

变电站环境控制系统组成

一、主要功能: 变电站环境控制系统(以下简称为系统)主要控制的设备有:1、高压室空调、2高压室除湿机(包含电缆沟除湿机);3、风机(高压室墙上风机);4、电缆沟风机;5、高压开关柜内除湿机(包含开关柜顶置除湿机);6、开关柜内的接点温度;7、高压室的窗户开启或者关闭。 该系统通过多点温度、湿度传感器以及烟雾传感器(最多可以同时采集10个点的温度、湿度和烟雾信号、可扩展六氟化硫传感器)准确的测量高压室内的环境温度、湿度和烟雾浓度数据、高压室外的温度、湿度数据和电缆沟的温度、湿度和烟雾浓度数据;通过智能控制逻辑,设定各种控制参数,驱动电动窗的开启,高压室除湿机工作,空调工作、高压室风机开启以及电缆沟风机开启达到降低高压室内及电缆沟的空气湿度和室内室外之间温差的目的。 以上控制可以在就地的触摸屏上控制、也可以通过远程手机上控制。 二、系统组成及各个模块参数: 1、主控箱技术参数: 型号:JX-7000ZK 供电:AC220V 功耗:≤20W C PU 频率:400MH(主频)

外形尺寸:500X400X200(mm)高X宽X厚 外壳材质:SUS304不锈钢 液晶尺寸:7寸/10寸(1080X768) 控制方式:就地手动、自动、远程 触摸方式:电阻屏/电容屏 通讯回路:两路485通讯(接下位机)、 一路232通讯(接上位机)、 一路GPRS模块远程通讯(与云端服务器连接)。 通讯速率:4800-230400bps,默认为115200bps 开关量输出:4组 最多接入传感器回路:10路 存储空间:256M 2、配电箱技术参数 型号:JX-7000PG 供电:AC380V/50Hz(4线) 负载总电流:100A 控制回路:4路(空调:3路;除湿机:3路;风机2路;开窗装置:1路) 控制方式:手动/自动 回路显示方式:大尺寸LED显示 手动操作方式:按钮操作 空调输出回路最大电流:380V/63A 除湿机输出回路最大电流:380V/40A 风机输出回路最大电流:220V/10A 开窗装置回路最大电流:220V/5A 电流检测能力:有三路电流检测 3、数据采集模块 型号:JX-7000C(温湿度传感器型号:JX-7000TH;烟雾传感器型号:JX-7000Y) 供电:AC220V 功耗:≤5W

《计算机操作系统》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操作系统》 实验指导书 (适合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湖南工业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学院 二O一四年十月

前言 计算机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程,其实践性、应用性很强。实践教学环节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实验目的是加深对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加深对操作系统基本方法的理解,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为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在Linux环境下调用一些常用的函数编写功能较简单的程序来实现操作系统的基本方法、并在实践应用方面打下一定基础。要求学生在实验指导教师的帮助下自行完成各个操作环节,并能实现且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完成一个实验解决一类问题。要求学生能够全面、深入理解和熟练掌握所学内容,并能够用其分析、设计和解答类似问题;对此能够较好地理解和掌握,并且能够进行简单分析和判断;能够熟练使用Linux用户界面;掌握操作系统中进程的概念和控制方法;了解进程的并发,进程之间的通信方式,了解虚拟存储管理的基本思想。同时培养学生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完成实验分析、实验方法、实验操作与测试、实验过程的观察、理解和归纳能力。 为了收到良好的实验效果,编写了这本实验指导书。在指导书中,每一个实验均按照该课程实验大纲的要求编写,力求紧扣理论知识点、突出设计方法、明确设计思路,通过多种形式完成实验任务,最终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方向地完成实验任务,得出实验结果。任课教师在实验前对实验任务进行一定的分析和讲解,要求学生按照每一个实验的具体要求提前完成准备工作,如:查找资料、设计程序、完成程序、写出预习报告等,做到有准备地上机。进行实验时,指导教师应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并对调试过程给予积极指导。实验完毕后,学生应根据实验数据及结果,完成实验报告,由学习委员统一收齐后交指导教师审阅评定。 实验成绩考核: 实验成绩占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总评成绩的20%。指导教师每次实验对学生进行出勤考核,对实验效果作记录,并及时批改实验报告,综合评定每一次的实验成绩,在学期终了以平均成绩作为该生的实验成绩。有以下情形之一者,实验成绩为不及格: 1.迟到、早退、无故缺勤总共3次及以上者; 2.未按时完成实验达3次及以上者; 3.缺交实验报告2次及以上者。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1-操作系统实验

操作系统实验 (一)Windows系统基本操作 【实验目的】 1.掌握Windows的启动与关闭。 2.了解Windows桌面的组成。 3.掌握鼠标器的操作方法。 4.掌握汉字输入法的选用。 5.了解使用帮助系统的基本方法。 6.掌握任务栏和开始菜单的设置与使用。 7.使用“我的电脑”与“资源管理器”浏览计算机。 8.掌握桌面对象、快捷方式的建立、删除。 9.掌握回收站的使用。 【实验内容】 1.Windows的启动与关闭。 (1)根据上机的实验环境登录进入Windows系统(登录名和密码由任课教师指定),观察Windows 系统桌面的组成。 (2)关闭Windows。 2.鼠标的基本操作练习,要求如下; (1)用鼠标的“拖曳”操作在桌面上移动“我的电脑”的图标。 (2)用鼠标的“单击”、“双击”和“右键单击”打开“我的电脑”窗。 (3)用鼠标的“拖曳”操作改变“我的电脑”窗口的大小和在桌面上的位置。 3.对话框的基本操作练习,要求如下: 双击 图1.1 任务栏 用鼠标“双击”图1.1所示任务栏右端的时间区域,打开“日期/时间属性”对话框,修改计算机的日期和时间。 4.使用Windows帮助系统。 (1)通过“开始∣帮助”命令或“我的电脑”、“网上邻居”等窗口中的“帮助”菜单命令打开Windows帮助窗口。

(2)单击“目录”标签,单击“文件和文件夹”书籍图标,在展示的主题项和下级书目中,查找某主题项,例如“文件和文件夹概述”主题项。 (3)单击“索引”标签,通过在文本框内键入关键字获取帮助信息。本题要求输入关键字:“窗口”,查找有关“Windows 资源管理器”的帮助信息。 (4)单击“搜索”标签,通过在文本框内键入关键字列出与其相关的帮助主题。本题要求输入关键字“快捷键”,然后单击“列出主题”,Windows 帮助窗口的左下方将列出相应主题。选择“Windows 快捷键”主题。 5.使用“我的电脑”浏览计算机,说明以下各个图标代表的对象。 6.使用任务栏上的“开始”按钮和工具栏浏览计算机。 (1)通过“开始∣文档∣我的文档”打开“我的文档”文件夹,任务栏上显示“我的文档”文件夹的图标,并将其最小化,观察任务栏上图标的变化。 (2)通过“开始∣程序∣附件∣记事本”打开记事本应用程序窗口,当前窗口为记事本,此时对应图标内凹,如图1.2所示。 (3)通过单击任务栏上的图标,在记事本窗口和我的文档窗口间切换。 (4)通过单击任务栏上的 按钮,快速最小化已打开的窗口和在桌面之间切换。 单击可以最小化 单击可以在打开的窗口和程序之间进行切换 以便查看桌面 图1.2 任务栏上的按钮显示了已打开的窗口和程序 7.用资源管理器查看C 盘上的内容。 执行“开始∣程序∣附件∣Windows “资源管理器”命令,打开资源管理器窗口,如图 1.3所示。单击左窗格中项目名旁边的加减号可扩展或收缩所包含的子项目。说明你所使用 的计算机上C 盘总空间为 ,已使用空间为 、根目录上的对象总数为 个。 注意 如果你使用的是Windows 9x 版本,执行“开始∣程序∣资源管理器”命令,打开 资源管理器窗口。 单击可以打开Internet Explorer

农业温室大棚环境调控与管理系统设计

1 引言 随着控制技术、Internet和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农业生产的自动化、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可控环境农业”的研究已经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如何方便有效地对温室环境进行监测和控制,如何提高农业生产的信息化水平是目前可控环境农业研究的重点。本章简要说明了课题的研究背景和现实意义,并综述了温室环境监控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研究内容。 1.1 远程温室监测系统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工程科技人员在吸收发达国家高科技温室生产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了温室中温度、湿度和二氧化碳等单项环境因子控制技术的研究,希望通过改变植物生长的自然环境、创造适合植物最佳的生长条件、避免外界恶劣的气候,达到调节产期、促进生长发育、防治病虫害等目的。由此而引发的各种温室测控技术的实际应用与研究也取得了长足发展。发达国家已经向高层次的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形成了现代化水平高,比较完善的技术体系[1]。我国温室测控技术应用研究虽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依旧存在较大差距。随着世界设施农业栽培技术发展迅速,温室面积和产量大幅增加,对各种温室测控技术以及与之紧密相关的通信技术的研究,已经引起该领域内的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 1.2 国内外温室测控技术 1.2.1 国外温室测控技术研究状况 发达国家如荷兰、美国、英国等都大力发展集约化的温室产业,温室内温度、湿度、光照、CO2浓度、水、气、营养液等实现计算机调控。荷兰在1974年首次研制出计算机控制系统CECS。l978年日本东京大学的学者研制出微型计算机温室综合环境控制系统。目前,日本、荷兰、美国等发达国家可以根据温室作物的特点和要求,对温室内的诸多环境因子进行环境控制。 在日本,作为设施农业主要内容的设施园艺相当发达,塑料温室和其它人工栽培设施达到普遍应用,设施栽培面积位居世界前列。蔬菜、花卉、水果等普遍实行设施栽培生产。针对种苗生产设施的高温、多湿等不良环境。日本有关部门进行了如下几种设施项目的研究。主要有设施内播种装置、苗灌水装置、换气扇的旋转和遮光装置的开闭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