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13-甘肃省临夏州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3
海北州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来源:海北统计信息网日期:2011-5-23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
在国务院、省政府和海北州委、州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任务。
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全州常住人口全州常住人口为273304人[3],同第五次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相比减少3419人,下降1.24%。
二、家庭户人口全州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4]74354户,家庭户人口为262316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53人,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4.20人减少了0.67人。
常住家庭户人口的地区分布如下:地区家庭户数(户)人口(人)海北州74354 262316门源县37595 143805祁连县13789 44347海晏县11497 35094刚察县11473 39070三、性别构成全州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141316人,占51.71%;女性人口为131988人,占48.29%。
常住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108.66%下降为107.07%。
常住人口性别地区分布如下:地区男(人)女(人)2010年性别比(%)2000年性别比(%)海北州141316 131988 107.07 108.66 门源县76439 71271 107.25 107.71 祁连县23869 22604 105.6 103.5 海晏县19227 18561 103.59 114.71 刚察县21781 19552 111.4 113.41四、年龄构成全州常住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60151人,占22.01%;15-64岁的人口为199494人,占72.99%;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3659人,占5%。
黄南州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根据国务院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及州委、州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州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在全州新闻媒体的积极配合下,经过全州2千多名普查工作者的艰辛努力和奋力拼搏,高质量地完成了全州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现场登记、复查验收、快速汇总及数据处理等各项任务,取得了人口普查的重大成果,现将主要数据予以公布。
一、全州常住人口全州常住人口为256716人。
同第五次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31254人,增长13.86%。
年平均增长率为1.31%。
普查数据显示,全州人口增长平稳地度过了生育高峰期,有效控制了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
但与全国、全省年平均增长率相比,我州人口增长幅度明显高于全国(0.57%)、全省(0.83%)平均水平,人口压力依然较大。
二、家庭户人口全州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62950户,家庭户人口为243593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87人,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4.39人减少了0.52人。
家庭户规模缩小,充分显示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和对住房的需求,使几代人或一家多人同住的家庭不断减少。
三、性别构成全州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130194人,占50.72%;女性人口为126522人,占49.28%。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101.88上升为102.9。
四、年龄构成全州常住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67071人,占26.13%;15-64岁的人口为174658人,占68.04%;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4987人,占5.83%。
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6.45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了5.5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0.95个百分点。
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表明随着全州经济社会较快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改善,以及积极贯彻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出生率和妇女生育水平逐年下降,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
兰州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点击数:712 更新时间:2011-6-3兰州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兰州市统计局2011年5月24日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 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
在国务院、甘肃省政府和兰州市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目前已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登记任务。
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常住人口全市常住人口[3]为3616163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3142464人相比,十年共增加473699人,增长15.07%。
年平均增长率为1.41%。
二、家庭户人口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4]1112369户,家庭户人口为3138817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82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27人减少0.45人。
三、性别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1849809人,占51.15 %;女性人口为1766354人,占48.85%。
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8.56下降为104.72 。
四、年龄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475165人,占13.14%;15-64岁人口为2823995人,占78.09%;65岁及以上人口为317003人,占8.77%。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36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3.2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3.13个百分点。
五、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770012人;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743372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104086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669168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海西州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柴达木日报 2011-05-18 09:35海西州统计局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在国务院、省政府和州委、州政府的统—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任务。
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全州常住入口全州常住人口为489338人。
同第五次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120202人,增长32.56%。
年平均增长率为2.86%。
二、家庭户入口全州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139533户,家庭户人口为415070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97人,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3.13人减少了0.16人。
三、性别构成全州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272372人,占55.66%;女性人口为216966人,占44.34%。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123.17上升为125.54。
四、年龄构成全州常住人口中,0B14岁的人口为87665人,占17.92%;15B64岁的人口为385015人,占78.68%;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6658人,占3.4%。
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0B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7.95个百分点,15B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了6.57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1.38个百分点。
五、民族构成全州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322996人,占66.01%;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66342人,占33.99%。
其中:蒙古族27043人,占5.53%;藏族53498人,占10.93%;回族65828人,占13.45%;土族9953人,占2.03%;撒拉族4665人,占0.95%;其他少数民族5355人,占1.1%。
同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了80642人,增长了33.27%;少数民族人口增加了39560人,增长了31.2%。
繁昌县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根据国务院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我县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在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普查对象的密切配合下,通过全体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基本完成了人口普查的各项工作任务。
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1]公布如下:一、常住人口、户籍人口全县常住人口[2] 257764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268695人相比,十年共减少10931人,下降4.07%,年平均下降0.41%。
全县普查登记的户籍人口280169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共增加1563人,增长0.56%,年平均增长0.06%。
二、家庭户人口全县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3]89475户,家庭户人口246057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2.75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19人减少0.44人。
三、性别构成全县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131900人,占51.17%;女性人口125864人,占48.83%。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7.06下降为104.80。
四、年龄构成全县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34138人,占13.24% ;15-64岁人口196501人,占76.23%; 65岁及以上人口27125人,占10.52%。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比重下降9.96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比重上升6.44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3.52个百分点。
五、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全县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13099人;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29072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100493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78322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阿勒泰地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1]。
根据国务院、自治区人民政府的统一部署,在阿勒泰地委、行署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广大普查人员的辛勤工作,目前已圆满完成人口普查任务。
现将人口普查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全地区常住人口全地区常住人口[2]为603283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561667人相比,十年共增加41616人,增长7.41%。
年平均增长率为0.72%。
二、家庭户人口全地区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3]197802户,家庭户人口为587464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97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4.05人减少1.08人。
三、性别构成全地区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313716人,占52.00%;女性人口为289567人,占48.00%。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5.45上升为108.33。
四、年龄构成全地区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20488人,占19.97%;15-64岁人口为443429人,占73.50%;65岁及以上人口为39366人,占6.53%。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7.01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4.29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72个百分点。
五、民族构成全地区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232563人,占总人口的38.55%,各少数民族人口370720人,占总人口的61.45%,其中哈萨克族人口328153人,占总人口的54.39%,回族人口23656人,占总人口的3.92%,维吾尔族人口8703人,占总人口的1.44%,蒙古族人口5376人,占总人口的0.89%。
六、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全地区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人口为61483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78674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239974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为163359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凉山州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第一期)日期: 2011年05月23日来源:州统计局凉山州统计局2011年5月23日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 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
在凉山州政府和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任务。
现将初步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全州常住人口及户籍人口全州常住人口[3]为4532809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4081697人相比,十年共增加451112人,增长11.06 %。
年平均增长1.05 %。
全州户籍人口为4798037人。
二、家庭户人口全州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4] 1182922户,家庭户人口为4396442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72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85人减少0.13 人。
三、性别构成全州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2344030人,占51.71 %;女性人口为2188779人,占48.29%。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8.71下降为107.09。
四、年龄构成全州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238659人,占27.33 %;15-64岁人口为2972335人,占65.57%;65岁及以上人口为321815人,占7.10%。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3.06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0.9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13个百分点。
五、民族构成全州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2155357人,占47.55%;少数民族人口为2377452人,占52.45%;其中:彝族人口为2226755人,占49.13%。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少数民族人口比重上升4.46个百分点。
屯昌县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屯昌县统计局2011年12月23 日根据国务院的决定,我县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在省人普办和县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和全县各族人民的支持配合下,通过1600多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的现场登记和复查任务。
目前,普查的全部数据正在进行计算机处理。
主要数据的快速汇总工作已经结束,现公布如下:一、总人口全县总人口2为256931人。
二、人口增长我县总人口,同第五次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251121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5810人,增长2.31%。
平均每年增加581人,年平均增长率为0.23%。
三、家庭户人口全县共有家庭户72861户,家庭户人口为 251217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 3.45人,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4人减少了0.55人。
四、性别构成全县总人口中,男性为135804人,占总人口的52.86%;女性为 121127人,占总人口的 47.14%。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113.58下降为112.12。
五、年龄构成全县总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58468人。
占总人口的22.76%;15-64岁的人口为175958人,占总人口的68.48%;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22505人,占总人口的8.76%。
同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4.96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了2.61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2.35个百分点。
六、民族构成全县总人口中,汉族人口为229775人,占总人口的89.43%;各少数民族人口为27156人,占总人口的10.57 %。
同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
汉族人口增加了4108人,增长了1.4 %。
占总人口比重下降了0.43个百分点;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了1702人,增长了6.69%。
延边州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统计局2011年5月19日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在国务院、省政府、延边州人民政府和州以下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任务。
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全州常住人口全州常住人口[2]为2271600人。
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2209646人相比,十年共增加61954人,增长2.80%,年平均增长率为0.28%。
二、家庭户人口全州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 848380户,家庭户人口为2194868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59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2.99人减少了0.40人。
三、性别构成全州常住人口中,男性为1150616人,占总人口的50.65%;女性为1120984人,占总人口的49.35%。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5.50下降为102.64。
四、年龄构成全州常住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221385人,占9.75%;15-64岁的人口为1826675人,占80.41%;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223540人,占9.84%。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7.46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了3.94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3.52个百分点。
五、各种受教育人口全州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234956人;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548091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981163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369991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5945人上升为10343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22319人上升为24128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39505人上升为 43193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22971人下降为16288人。
果洛州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来源:果洛报社创建时间:2011年6月2日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在国务院、省政府和州委、州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任务。
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全州常住人口全州常住人口为181682人。
同第五次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41285人,增长29.41%。
年平均增长率为2.61%。
二、家庭户人口全州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51383户,家庭户人口为173834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38人,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4.11人减少了0.73人。
三、性别构成全州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95385人,占52.50%;女性人口为86297人,占47.50%。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105.94上升为110.53。
四、年龄构成全州常住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51127人,占28.14%;15-64岁的人口为121751人,占67.01%;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8804人,占4.85%。
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2.94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了2.49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0.45个百分点。
五、民族构成全州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1934人,占6.57%;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69748人,占93.43%。
其中:藏族166895人,占91.86%;回族1739人,占0.96%;土族429人,占0.24%;撒拉族247人,占0.14%;蒙古族107人,占0.06%;其它少数民族331人,占0.18%。
同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了2160人,增长了22.10%;少数民族人口增加了39125人,增长了29.95%。
临夏州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1]
临夏回族自治州统计局
2011年5月18日
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
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在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
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目前已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登记任务。现将快速汇
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全州常住人口
2010年11月1日零时,全州常住人口[3]为1946677人。
二、家庭户人口
全州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4]446797户,家庭户人口为1891760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
人口为4.23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4.70人减少0.47人。
三、性别构成
全州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985235人,占50.61%;女性人口为961442人,占49.39%。
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7.64
下降为102.47。
四、年龄构成
全州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422288人,占21.69%;15-64岁人口为1365200人,
占70.13%;65岁及以上人口为159189人,占8.18%。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
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7.75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4.48个百分点,65岁及
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3.27个百分点。
五、民族构成
全州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772872人,占39.70%;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173805人,
占60.30%。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减少了8636人,下降1.11%;各
少数民族人口增加了125996人,增长12.02%。
六、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
全州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67941人;具有高中(含
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32415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340371人;具有小学文化
程度的人口为991986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
生)。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826人上升
为3490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5182人上升为6802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12235
人上升为17485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32055人上升为50958人。
全州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209918人,同2000年第五次
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385402人,文盲率[5]由32.54%下降为10.78%,下降21.76
个百分点。
七、人口地区分布
全州常住人口分布如下:
全州各县(市)常住人口单位:人
地 区 人口数
全州合计 1946677
临夏市 274466
临夏县 326123
康乐县 233173
永靖县 180161
广河县 227466
和政县 185083
东乡县 284507
积石山县 235698
注释: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汇总数。
[2]普查登记的对象是指普查标准时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自然人以及在中华人民
共和国境外但未定居的中国公民,不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短期停留的境外人员。
[3]常住人口是指普查登记的2010年11月1日零时的:居住在本乡镇街道、户口在本乡
镇街道或户口待定的人;居住在本乡镇街道、离开户口所在的乡镇街道半年以上的人;户口
在本乡镇街道、外出不满半年或在境外工作学习的人。
[4]家庭户是指以家庭成员关系为主、居住一处共同生活的人组成的户。
[5]文盲率是指全州常住人口中15岁及以上不识字人口所占比重。
来源:民族日报 201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