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理会计》期末计算题练习及标准答案总结(全)

《管理会计》期末计算题练习及标准答案总结(全)

《管理会计》期末计算题练习及标准答案总结(全)
《管理会计》期末计算题练习及标准答案总结(全)

《管理会计》期末计算题练习及答案总结(全)

————————————————————————————————作者:————————————————————————————————日期:

计算题总结

1.企业1999年生产乙产品10000件,销售9000件。该产品单位销售价格为40元,单位产品变动生产成本为24元,单位变动销售及管理费用为4元。该企业全年固定制造费用为60000元。全年固定销售及管理费用为25000元,假定该企业乙产品无期初存货。

要求:分别按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编制收益表。

2.企业每年生产1000件甲产品,其单位完全成本为18元,(其中单位固定性制造费用为2元),直接出售的价格为20元。企业目前已具备将80%的甲半成品深加工为乙产品的能力,但每深加工一件甲半成品需要追加5元变动性加工成本。乙产品的单位售价为30元。假定乙产品的废品率为1%。要求:

(1)如果深加工能力无法转移,做出是否深加工的决策;

(2)深加工能力可用来承揽零星加工业务,预计可获得贡献边际4000元,做出是否深加工的决策。

3.已知:某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已知本企业销售量为20000件,固定成本为25000元,利润为10000元,预计下一年销售量为25000件。要求:预计下期利润额。

4 已知:某企业常年生产需用的某部件,以前一直从市场上采购。采购量在5000件以下时,单价为8元;达到或超过5000件时,单价为7元。如果追加投入12000元专属成本,就可以自行制造该部件,预计单位变动成本为5元。要求:用成本无差别点法为企业做出自制或外购A零件的决策,并说明理由。

5.某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2003年、2004年的生产量分别为34000件和28000件,销售量分别为28000件和32000件,存货的计价采用先进先出法。每单位产品的售价为2.5元。生产成本:单位变动成本为0.6元(其中包括直接材料0.26元,直接人工0.3元,变动性制造费用0.04元),固定性制造费用每年的发生额为30000元。销售与行政管理费:变动性费用为销售收入的5%;固定性费用的发生额为13000元。要求:

(1)根据上述资料,分别采用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计算2003年和2004年的营业利润。(2)具体说明2004年分别采用两种成本计算方法确定的营业利润发生差异的原因。

6.企业经营某种产品,1991年、1992年和1993年的生产量都是8000件,销售量分别为8000件、7000件和8000件,存货计价采用”先进先出法”。该产品单位售价12元,单位变动性生产成本5元,全年固定性制造费用总额24000元,固定性销售及管理费用25000元(假设无变动性销售及管理费用)

要求:分别采用变动成本计算法和完全成本计算法计算该企业1991年、1992年和1993年的利润总额

7.企业经营甲产品,上年度的有关资料为:

销售收入 500000元

变动成本 35000元

固定成本 240000元

经营亏损 90000元

要求(1)计算在现有条件下使甲产品扭亏至少需要增加的销售收入;

(2)计算当固定成本增加6万元时,甲产品的盈亏平衡销售收入.

8.企业经营甲、乙、丙三种产品,其中:丙产品市场已处于饱和状态。本年度销售收入总额120000元,固定成本总额30000元。经测算确认,该企业预计下年度销售收入仍维持目前水平,目标利润为21600元。其他有关资料如下表:

产品

项目

甲乙丙

销售比重边际贡献率 50%

35%

20%

50%

30%

40%

要求:在产品销售收入总额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通过调整甲、乙两种产品的产销结构实现下年度的目标利润

9.企业生产甲产品,其年产量为10000件。该产品既可经初步加工立即出售,单位销售价格65元,单位变动成本61元;也可继续加工后出售,单位销售价格80元。进一步加工时除每单位产品将追加变动成本9元外,还需要增加一台专用设备,年折旧额为15000元

要求:决策甲产品应立即出售还是继续加工后出售?

10.企业经营某种产品,1991年、1992年和1993年的生产量都是8000件,销售量分别为8000件、7000件和10000件,存货计价采用”先进先出法”。该产品单位售价12元,单位变动性生产成本5元,全年固定性制造费用总额24000元,固定性销售及管理费用25000元(假设无变动性销售及管理费用)

要求:分别采用变动成本计算法和完全成本计算法计算该企业1991年、1992年和1993年的利润总额

11.企业经营甲产品,上年度的有关资料为:

销售收入 500000元

变动成本 35000元

固定成本 240000元

经营亏损 90000元

要求(1)计算当固定成本增加6万元时,甲产品的盈亏平衡销售收入.

(2)计算当固定成本增加6万元,边际贡献率提高10%时,甲产品的盈亏平衡销售收入.

12.企业经营甲、乙、丙三种产品,其中:丙产品市场已处于饱和状态。本年度销售收入总额140000元,固定成本总额28800元。经测算确认,该企业预计下年度销售收入仍维持目前水平,目标利润为28000元。其他有关资料如下表:

产品

项目

甲乙丙

销售比重边际贡献率 50%

35%

20%

50%

30%

40%

要求:在产品销售收入总额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通过调整甲、乙两种产品的产销结构实现下年度的目标利润

13.企业同时经营甲、乙、丙三种产品,它们都需要耗用A种原材料,有关资料如下表:

产品名称产品销售价格

(元)单位产品变动成本

(元)

单位产品A种原材料

标准耗用量(公斤)

甲产品 200 10

乙产品 250 12.5

丙产品 280 20

现要求确定,从经济上考虑,该企业应将原材料A优先用于哪种产品?

14、某公司本年度只生产销售一种产品,其产量、售价以及成本的有关资料如下:

生产量为4000件,销售量为3500件,期初存货量为零。单位产品销售价格为46元,直接材料成本20000元,直接人工成本32000元,单位变动制造费用为6元,固定制造费用为28000元,单位变动推销及管理费用4元,固定推销管理费用为21000元。

要求:

(1)分别采用变动成本计算法和全部成本计算法计算本年度期末存货成本。

(2)分别采用变动成本计算法和全部成本计算法来编制收益表。

解:

(1)期末存货=期初存货+本期生产量-本期生产量=0+4000-3500=500(件)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期末存货成本为:

(20000/4000+32000/4000+6)×500=9500(元)

按全部成本法计算的期末存货成本为:

9500+28000/4000×500=13000(元)

(2)

变动成本计算法收益表

项目金额销售收入(3500件×46元)161000

变动成本:

变动生产成本(19×3500)66500

变动推销及管理成本(4×3500)14000

变动成本合计80500 贡献毛益80500 减:期间成本

固定生产成本28000

固定推销及管理成本21000 期间成本合计49000 税前净利31500

完全成本计算法收益表

项目金额销售收入(3500件×46元)161000

产品销售成本:

期初存货成本0

本期生产成本(20000+32000+52000)104000

期末存货成本13000

产品销售成本91000 销售毛利70000 减:期间成本

推销及管理成本(4×3500+21000)35000

期间成本合计35000 税前净利35000

15、设某厂只生产一种产品,第一、二两年的生产量分别是30000件和24000件;销售量分别是20000件和30000件,存货计价采用先进现出法,每单位产品销价15元。生产成本中,每件产品变动成本为5元,固定制造费用每年的发生额为180000元;销售及管理费用假定是固定性费用,每年发生额为25000元。

要求:

(1)根据上述资料,分别采用变动成本计算法和全部成本计算法编制第一年的收益表。

(2)具体说明这两年分别采用两种成本计算方法确定的税前净利发生差异的原因。

解:

变动成本计算法收益表

项目金额

第一年第二年销售收入300000 450000 变动成本:

变动生产成本100000 150000 变动推销及管理成本0 0 变动成本合计100000 150000 贡献毛益200000 300000 减:期间成本

固定生产成本180000 180000

固定推销及管理成本25000 25000 期间成本合计205000 205000 税前净利-5000 95000

完全成本计算法收益表

项目金额

第一年第二年销售收入300000 450000 产品销售成本:

期初存货成本0 110000 本期生产成本330000 300000 期末存货成本110000 50000 产品销售成本220000 360000 销售毛利80000 90000 减:期间成本

推销及管理成本25000 25000 期间成本合计25000 25000 税前净利55000 65000 (2)

第一年采用完全成本法计算的税前净利比采用变动成本法多60000元[55000-(-5000)],这是因为采用完全成本法计算的期末存货成本中包括的固定性制造费用,而采用变动成本法计算的期末存货成本中只包括变动成本。全部成本法计算的期末存货成本中有固定性制造费用60000元(180000元/30000件×10000件),所以它的当期冲减的成本就少60000元,因而利润也就多60000元。

第二年采用完全成本法计算的税前净利比采用变动成本法少30000元(65000-95000),这是因为采用完全成本法计算的期初存货成本中吸收的上一年固定性制造费用60000元,而期末存货成本中只包括本期固定性制造费用30000元(180000元/24000件×4000件),因此,本期多负担成本30000元(60000-30000),故税前净利比采用变动成本法少30000元。

16、某企业19××年上半年6个月的维修费为混合成本,其历史资料如下:

月份业务量(机器小时,X) 维修费(元,Y)

1 10000 500

2 8000 480

3 13000 560

4 12000 550

5 14000 570

6 11000 490

要求:

(1)采用高低点法将维修费分解为固定部分和变动部分,并写出成本模型。

(2)若8月份的业务量预计为15000机器小时,计算该企业8月份的维修费预计数。

解:

(1)根据企业上半年的资料,得到高低两点的坐标分别为:

高点:(14000,570)

低点:(8000,480)

假定成本模型为y=A+Bx

则:B= 0.015(元/小时)

将高点坐标(或低点坐标)代入下式,得A:

A=高点成本-B×高点业务量=570-0.015×14000=360(元)

或A=低点成本-B×低点业务量=480-0.015×8000=360(元)

维修费成本模型为:y=360+0.015x

(2)将8月份预计业务量代入成本模型,得到8月份预计维修费。即:

y=360×0.015×15000=585(元)

17、某工厂将过去一年十二个月中最高业务量与最低业务量情况下的制造费用总额摘录如下:

摘要高点低点业务量(机器小时)75000 50000

制造费用总额(元)176250 142500 上表制造费用总额中包括固定本、变动成本及混合成本三类。该厂会计部门

曾对低点月份业务量为50000机器小时的制造费用总额作了分析,其各类成本的组成情况如下:

变动成本总额 50000元

固定成本总额 60000元

混合成本总额 32500元

制造费用总额 142500元

要求:

(1)采用高低点法将该厂混合成本分解为变动部分和固定部分,并写出混合成本公式。

(2)若该厂计划期间的生产能量为65000机器小时,则其制造费用总额将为多少。

解:(1)根据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特点,即:

单位变动成本不变=50000/50000=1(元/机器小时)

固定成本总额不变=60000元

将高点月份的制造费用总额分解为:

变动成本总额 75000元

固定成本总额 60000元

混合成本总额 41250元

高点(10月) 低点(3月)

业务量(小量) 75000 50000

混合成本(元) 41250 32500

设混合成本y=A+Bx

B=(41250-32500)/(75000-50000)=0.35(元/小时)

将高点(或低点)的资料代入y=A+Bx得:

A=41250-0.35×75000=41250-26250=15000元

或=32500-0.35×50000=32500-17500=15000元

混合成本公司y=15000+0.35X

(2)根据①可制造费用y'=(60000+15000)+(1+0.35)x=75000+1.35X 当X=65000时,制造费用总额y'=75000+1.35×65000=75000+87750 =162750(元)

若该厂计划期间的生产能量为65000机器小时,则其制造费用总额将为

162750元。

18、资料:设某商品经销商店,1995年10月份的各项资料如下:

(1)当月销售该商品840台,平均进货成本172元/台,售价为250元/台。

(2)管理费用,职工工资每月4 400元,办公设备折旧费每月120元;办公费每月120元。

(3)推销费用,每台运费8元,每台保险费4元;推销佣金以售价的5%计算;每月支付广告费150元,水电费90元,推销设备折旧费240元。

要求:分别采用传统职能式和贡献式编制该商店1995年度10月份的损益表。

解:职能式损益表

1995年10月

销售收入840×250=210 000

减:销售成本840×172=144 480销售毛利65 520 减:营业费用

管理费用 4 400+120+120=4 640 推销费用840×(8+4)+210 000×5%+150+90+240=21 060 25 700税前净利39 820

贡献式损益表

1995年10月

销售收入840×250=210 000

销售产品变动成本:

进货成本840×172=144 480

管理费用0

推销费用840×(8+4)+210 000×5%=20 580 165 060 贡献毛益44 940 固定成本:

管理费用 4 640

推销费用150+90+240=480 5 120税前净利39 820

19.某企业生产甲零件,该零件市场价50元,企业利用剩余生产能力制造该零件,单位制造成本为:直接材料20元,直接人工6元,变动制造费用6元,固定制造费用4元。要求:(1)甲零件每年需要量为3000件,剩余生产能力无法转移,该零件应否外购?

(2)甲零件每年需要量为3000件,剩余生产能力如不用于生产甲零件,可以生产其他产品,每年的贡献毛益总额3000元,该零件应否外购?

(3)甲零件每年需要量不确定情况下,企业自行生产需增加专属固定成本8000元,该零件何时应外购?

解:(1)自制总成本=3 000×(20+16+6)=126 000(元)

外购总成本=3 000×50=150 000(元)

结论:因为自制总成本小于外购总成本,企业不应外购,应自己生产甲零件,可节约24 000

(2)自制总成本=3 000×(20166)3 000 =129 000(元)

外购总成本=3000×50=150 000(元)

结论;因为外购总成本大于自制成本,企业应自制甲零件,可节约21 000元。

(3)临界点产量=8 000/(50-20-16-6) =1 000件

结论:当甲零件每年需要量大于1000件时,企业应选择外购方式。

20.(15分)某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2003年的变动成本总额为84000元,产品单价为10元,变动成本率为60%,获营业利润11000元,假定2004年追加投入广告费2000元,其他条件不变。要求:(1)计算2004年该企业的保本额;(2)若实现目标利润20000元,则保利额是多少?(3)若2004年销售量比上年增加20%,则利润是多少?

解:(1)贡献边际率= 1- 60% = 40%

销售收入= 84000 / 60% = 140000(元)

固定成本=140000 – 84000 – 11000 = 45000(元)

保本额 =(45000+2000)/ 40% =117500(元)

(2)保利额=(45000+2000+20000)/ 40% = 167500(元)

(3)2004年的利润:

140000×(1+20%)-(45000+2000)- 84000×(1+20%)= 20200(元)

21.(10分)某企业现有生产能力40000机器小时,为充分利用生产能力,准备开发新产品,有A、B、C三种新产品可供选择,资料如下:

产品名称 A B C

预计售价(元) 100 60 30

预计单位变动成本(元) 50 30 12

单位定额机时 40 20 10

要求:已知市场对C产品的年需要量为600件,B产品的年需要量为700件,请做出新产品开发的品种结构决策。

解:A产品单位机时贡献边际=(100 – 50)/ 40 = 1.25

B产品单位机时贡献边际=(60 – 30)/ 20 = 1.5

C产品单位机时贡献边际=(30 – 12)/ 10 = 1.8

由以上计算可知应优先安排C产品的生产,其次是B产品,再次是C产品。

40000 – 600×10 = 34000(机时)

34000 – 20×700 = 20000(机时)

20000÷40 = 500(件)

产品开发决策依次为:A产品500件,B产品700件,C产品600件。

(18分)已知某企业1999年只生产一种产品,有关的业务量、售价与成本资料如下:

期初存货量(件) 0 变动生产成本(元) 60000

本期生产量(件) 6000 固定制造费用(元) 15000

本期销售量(件) 4500 变动销售费用(元) 900

期末存货量(件) 1500 固定销售费用(元) 2100

售价(元/件) 20 变动管理费用(元) 450

固定管理费用(元) 4050

要求:(1)分别按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编制收益表。

(2)对两种成本法计算的营业利润差异进行分析。

解:收益表(单位:元)

贡献式传统式

营业收入 90000 营业收入 90000

变动成本营业成本

变动生产成本 45000 期初存货成本 0

变动销售费用 900 本期生产成本 75000

变动管理费用 450 可供销售产品生产成本 75000

变动成本合计 46350 期末存货成本 18750

贡献边际 43650 营业成本合计 56250

固定成本营业毛利 33750

固定制造费用 15000 营业费用

固定销售费用 2100 销售费用 3000

固定管理费用 4050 管理费用 4500

固定成本合计 21150 营业费用合计 7500

营业利润 22500 营业利润 26250

分析营业利润差额:完全成本法下营业利润–变动成本法下营业利润

= 26250 – 22500 =3750,是由于完全成本法下期末存货吸收了一部分固定制造费用所致。完全成本法下期末存货包含的固定制造费用=1500×15000/6000=3750

1.已知:某企业原来生产甲、乙、丙三种产品,它们的变动成本率分别为80%,60%和50%;它们的年收入分别为20 000万元、30 000万元和40 000万元。

如果将生产甲产品的生产能力转移,可分别用于以下用途:(1)增产现有产品乙产品,可使其年收入达到45 000万元;(2)增产现有产品丙产品,使其年收入增加14 000万元;(3)开发变动成本率为40%的丁产品,每年可实现13 500万元收入。

要求:(1)用贡献边际总额分析法作出是否转产其他产品的决策,并列出各备选方案优劣的排列顺序。

(2)说明如果企业决定转产,应当转产哪种产品,转产将给企业带来什么好处。

2.已知:某企业只生产A产品,单价p为10万元/件,单位变动成本b为6万元/件,固定成本a为40 000万元。20×4年生产经营能力为12 500件。

要求:(1)计算全部贡献边际指标、计算营业利润、计算变动成本率、验证贡献边际率与变动成本率的关系。(2)按基本等式法计算该企业的保本点指标。(3)计算该企业的安全边际指标、计算该企业的保本作业率。(4)验证安全边际率与保本作业率的关系。(5)评价该企业的经营安全程度。

3.某公司计划对某项目投资,现有3种方案可供选择,方案A是于第一年年初一次性投资

760万元,方案B是于第四年年末一次性投资940万元,方案C是从第一年开始的连续四年内,每年年初投资200万元。假定该项目第五年末开始完工投产,且投产后三种方案均不必增加任何投资。若年利率为5%,计算分析哪种投资方案较为划算。 i=5%

(P/F,i,3)(P/F,i,4)(P/A,i,4)(F/P,i,4)(F/A,i,4)

0.8638 0.8227 3.5460 1.2155 4.3101 (P/A,i,3)(P/F,i,5)(P/A,i,5)(F/P,i,5)(F/A,i,5)2.7232 0.7835 4.3295 1.2763 5.5256 4.某企业过去5年的产销数量和资金需要量的历史资料如下表,该企业2004年预计产销量9.5万件,2005年预计产销量10万件。

年度产销量X万件资金占用Y万元XY X 2

19 99 8 650 5200 6

4

20

00

7.5 640 4800 56.25

20 01 7 630 4410 4

9

20

02

8.5 680 5780 72.25

20 03 9 700 6300 8

1

合计 40 3300 2649

322.5

(1)用高低点法预计2004年的资金需要总量和2005年需增加的资金。

(2)用回归直线法预计2004年的资金需要总量和2005年需增加的资金。

(3)说明两种方法计算出现差异的原因。

五、综合题(10分)

某公司从事单一产品生产,连续三年销售量均为1000件,而三年的产量分别为1000件、1200件和800件。单位产品售价为200元,管理费用与销售费用均为固定成本,两项费用各年总额均为50000元,单位产品变动生产成本为90元,固定性制造费用为20000元。第一年的期初存货量为零。要求:

(1)分别采用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计算第一年的营业利润。

(2)不用计算,直接判断第二年和第三年按变动成本法确定的营业利润。

一、选择题(20分)1. 2. 3. 4. 5.D

4).⑴投资项目类型假设;⑵财务可行性分析假设;⑶项目投资架设(全投资假设);⑷经营其与折旧年限一致假设;⑸时点指标假设;⑹确定性因素假设;⑺产销平衡假设。

5)调查研究,确定利润率标准;计算目标利润基数;确定目标利润修正;最终下达目标利润、分解落实纳入预算体系。

四、计算题(30分)

1.(1)依题意编制贡献边际总额分析表如下表所示:

方案项目

转产其它产品继续生产甲产品增产乙产品增产丙产品开发丁产品

相关收入45000-30000=15000 14000 13500 20000

变动成本15000*60%=9000 14000*50%=7000 13500*40%=54000 20000*80%=16000 贡献边际6000 7000 8100 4000

由表可见,无论是增产乙产品,还是增产丙产品,还是开发丁产品,都比继续生产甲产品有

利可图。结论:无论如何都应当考虑转产。由于评价指标贡献边际总额的大小分别为:8 100

万元、7 000万元、6 000万元和4 000万元,所以各备选方案的依次顺序为:开发丁产品、

增产丙产品、增产乙产品和继续生产甲产品。

(2)应当转产开发丁产品,这样可使企业多获得4 100万元(8 100-4 000)的利润。

2.解:① (1) 全部贡献边际指标如下:单位贡献边际(cm)=p-b=10-6=4(万元/件)

贡献边际(Tcm)=cm·x=4×12 500=50 000(万元)

贡献边际率(cmR)=50 000/125000×100%=40%

(2)营业利润(P)=Tcm-a=50 000-40 000=10 000(万元)

(3)变动成本率(bR)=6/10×100%=60%

(4)贡献边际率与变动成本率的关系验证:贡献边际率+变动成本率=cmR+bR=40%+60%=1

②保本量X0 =40000/(10-6)=10000(件) 保本额y0=10×10000=100000

③(1) 安全边际指标的计算如下:

安全边际量(MS量)=x1 -x0=12 500-10 000 =2 500(件)

安全边际额(MS额)=y1-y0=125000-100000 =25 000(万元)

安全边际率(MSR)=2500/12500×100%=20%

(2)保本作业率(dR)=10000/12500×100%=80%

④安全边际率+保本作业率=20%+80%=1

⑤因为安全边际率为20%,所以可以断定该企业恰好处于值得注意与比较安全的临界点。

3.该题要求比三种方案的投资额大小,可将三种方法的投资额置于同一时点

作比较,如可将B、C两方案折现为第一年初的现值,也可将A、C两方案的投资额

折算成第四年末的终值,然后将三种方案逐一对比。

方法一: A方案:Pa=760万元

B方案:Pb=F(P/F,5%,4)=9400000X0.8227=7733380(元)

C方案:从第一年开始连续四年每年年初投资…,属即付年金,用即付年金现

公式求解。 Pc=A[(P/A,5%,4-1)+1]=2000008(2.7232+1)=7446400(元)

可见,Pb>Pa>Pc,故方案C较划算。

方法二:方案A:Fa=P(F/P,5%,4)=76000000Xl.2155=9237800(元)

方案B Fb=940万元

方案C:从第一年考试的连续四年每年年初投资,属即付年金,用即付年金

值公式求解。 Fc=A[(F/A,5%,4+1)—1]=2000000X(5.5256-1)=9051200(元)

可见,Fb>Fa>Fc,故方案C较划算。

4.(1)用高低点法预计2004年的资金需要总量和2005年需增加的资金.

B=(700—630)/(9-7)=35(元/件)

A=700-35x9=385(万元)

Y=3850000+35X

2004年的资金需要总量=3850000+35x95000=7175000(元)

2005年需增加的资金=35x(100000-95000)=175000(元)

(2)用回归直线法预计2004年的资金需要总量和2005年需增加的资金.

解联立方程:3300=5a+40b

26490=40a+322.5b

解得:b=36(元/件) a=372(万元)

y=3720000+36x

2004年的资金需要总量=3720000+36x95000=7140000(元)

2005年需增加的资金=36x(100000-95000)=180000(元)

(3)由于高低点法只考虑了两点资料,代表性差,而回归直线法考虑了全部的各点资料,精确性相对较高。

五、综合题(10分)

第一年的利润表

贡献式利润表传统式利润表

营业收入 200000 减:变动成本 90000 贡献边际 110000 减:固定成本

固定性制造费用 20000

固定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 50000

固定成本合计 70000 营业利润 40000 营业收入 200000 减:营业成本

期初存货成本 0

本期生产成本 110000

可供销售商品生产成本 110000

期末存货成本 0

营业成本合计 110000 营业毛利 90000 减:营业费用 50000 营业利润 40000

完全成本法利润表

期间

项目

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合计

营业收入

减:营业成本

期初存货成本

本期生产成本

可供销售商品生产成本

期末存货成本

营业成本合计

营业毛利

减:营业费用

营业利润200 000

110 000

110 000

110 000

90 000

50 000

40 000

200 000

128 000

128 000

21 333

106 667

93 333

50 000

43 333

200 000

21 333

92 000

113 333

113 333

86 667

50 000

36 667

600000

333 000

330 000

330 000

270 000

150 000

120 000

(2)因为第二年和第三年的销售量与第一年相等,所以这两年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营业利润都应当等于36000元。

凯莱公司2000年的销售额为1,000,000元,这已是公司的最大生产能力。假定税后净利占销售额的4%,计40,000元,已分配利润为税后净利的50%,即20,000元。预计2001年销售量可达1 500,000元,已分配利润仍为税后净利的50%。凯莱公司2000年12月31日的资产负债表如下表所示。

凯莱公司资产负债表

2000年12月31日单位:元

┏━━━━━━━━━━━━━┳━━━━━━━━━━━━━━━━┓

┃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

┣━━━━━┳━━━━━━━╋━━━━━━━━━┳━━━━━━┫

┃银行存款┃ 20,000 ┃应付账款┃ 150,000 ┃

┃应收账款┃ 170,000 ┃应付票据┃ 30,000 ┃

┃存货┃ 200,000 ┃长期借款┃ 200,000 ┃

┃固定资产┃ 300,000 ┃实收资本┃ 400,000 ┃

┃无形资产┃ 110,000 ┃未分配利润┃ 20,000 ┃

┃资产总计┃ 800,000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 800,000 ┃

┗━━━━━┻━━━━━━━┻━━━━━━━━━┻━━━━━━┛

要求:根据所提供的资料,预测凯莱公司2001年的资金需要量。

敏感性资产=(2000+170000+200000)/1000000=0.372

敏感性负责=(150000+30000)/1000000=0.18

增加的资产=(1500000—1000000)*0.372=186000

增加的负债=(1500000-1000000)*0.18=90000

增加的留存收益=1500000*4%*(1-50%)=30000

2001年资金需要量=186000-90000-30000=66000

某公司有A、B两个投资方案,所需投资金额均为100000元,资金来源全靠借钱解决,银行借款年利率为8%,A方案期末无残值,B方案期末有净残值10000元。两个方案每年营业现金净流量如下:

分别计算AB两个方案的净现值,并进行优劣评价

问题补充:

年序 A B 8%复利现值系数

营业现金流量营业现金流量

1 45000 33000 0.926

2 45000 38000 0.857

3 45000 43000 0.794

4 45000 48000 0.735

5 45000 63000 0.681

合计225000 225000

(8%,5年年金现值系数为3.993)

A方案:

年数 0 1-4 5

初始投资 -100000

营业现金流量 45000 45000

终结现金流量

现金流量 -100000 45000 45000

上面是现金流量表

净现值=现金流入的现值-初始投资额=45000*(P/A,8%,5)

-100000=45000*3.993-100000

b方案

年数 0 1 2 3 4 5

初始投资 -100000

营业现金流量 33000 38000 43000 48000 63000

终结现金流量

10000 流

现金流量 -100000 33000 38000 43000 48000 73000

净现值

=33000*0.926+38000*0.857+43000*0.794+48000*0.735+73000*0.681-100000

净现值>0表示投资报酬率大于预订的贴现率反正则小报酬率越大就越值得

投资。

管理会计作业答案(二)

外经贸2011会计专升本管理会计作业(二) 姓名学号分数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分) 1.全面预算的关键和起点是() A.生产预算B.利润预算C.销售预算 D.成本预算 2.负责材料价格差异的部门一般是() A.会计部门 B.仓储部门 C.生产部门D.采购部门 3.已知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为2元/小时。当月相关数据如下:实际发生固定制 造费用9800元,实际工时为5000小时,标准工时为4800小时,预计应完成的总 工时为5600小时,则固定性制造费用的效率差异为() A.超支200元B.超支400元 C.节约1200元 D.节约1400元 4.在下列各项中,考虑了预算期内不同业务量水平的预算方法被称为() A.固定预算B.零基预算 C.滚动预算D.弹性预算 5.变动性制造费用的价格差异就是() A.耗用差异 B.效率差异 C.预算差异 D.能量差异 6.与净现值相比,现值指数的优点是() A.便于相同投资额的方案的比较 B.考虑了投资风险 C.是动态指标 D.便于进行投资额不同的方案获利能力的比较 7.东海公司子公司东南工贸公司预计20×2年投资1000万元,预计净收益将增加150 万元,假设东海公司要求资金报酬率至少要达到18%,则东南工贸公司20×2年预 计的剩余收益为() A.30万元 B.0万元 C.-30万元 D.150万元 8.在实际工作中,较多采用的标准成本是( )。 A.正常的标准成本 B.计划成本 C.现行可达到的标准成本 D.理想标准成本 9.计算价格差异要以( )为基础。 A.实际数量 B.标准数量 C.标准价格 D.实际价格 10.下列关于静态回收期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计算简便,容易理解 B.忽视了货币时间价值 C.考虑了回收期前后的收益 D.它是一种辅助方法 11.全面预算以( )为中心,进行各项指标之间的综合平衡。 A.销售预算 B.现金预算 C.财务预算 D.生产预算 二、多项选择题 1.对利润中心评价和考核的指标有() A.净收益B.贡献毛益C.收入总额D.销售利润率 E.投资利润率

管理会计练习题A及答案

管理会计练习题A 一、名词解释 1.管理会计 2.贡献边际 3.机会成本 4.全面预算 5. 标准成本 二、填空 1.成本性态是指与特定业务量之间在数量方面的依存关系,又称。 2.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的差异来自于对的处理不同,它们共同的期间成本是和,共同的产品成本是。 3.超过保本点以上的安全边际所提供的贡献边际额是。因为保本点业务量所创造的贡献边际恰好够补偿。 4.企业预测系统中,预测处于先导地位。 5.是指与特定决策方案相联系的、能对决策产生重大影响的、在短期经营决策中应予以充分考虑的收入。其对立的概念是。 6.内部收益率又叫,它是能使投资项目的等于0时的折现率。 7. 预算按其是否可按业务量调整,分为和两类。 8. 标准成本包括、和三部分内容。在确定每一成本项目的标准成本时,需考虑和。 三、不定向选择题 1.在现代管理会计中,成本是指()。 A.在一定条件下企业为生产一定产品所发生的各种耗费的货币表现 B.企业为获取某项资产而遭致的以货币测定的价值牺牲 C.一定时期内企业财产物资的耗费 D.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象化的、以货币表现的为达到一定目的而应当或可能发生的各种经济资源的价值牺牲或代价 2.企业所发生的生产使用的固定资产折旧费属于()。 A.直接成本 B.生产成本 C.阶梯式混合成本 D.酌量性固定成本 E.约束性固定成本 3.变动成本下的本期销货成本计算公式是()。 A.单位完全生产成本×本期销量 B.单位变动生产成本×本期销量 C.期初存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本期发生的产品成本 D.本期发生的产品成本+期末存货成本 4.完全成本下的营业净利润与变动成本法下的营业净利润之间的关系是()。 A.可能大于 B.可能小于 C.可能等于 D.无规律可循 E.有规律可循 5.从有关公式可见,进行保本和盈利分析时,凡计算有关销售量的指标是,均以()为分母。 A.贡献边际率 B.单位贡献边际 C.固定成本 D.所得税率 6.当连续成本函数的边际成本等于()时,此时平均成本水平最低。 A.增量成本 B.平均成本 C.预计成本 D.机会成本 7.以下不属于现金流出的内容是()。 A.原始总投资 B.建设投资 C.垫支流动资金 D.资本化利息 8.一个投资方案的净现值表示()。

计量经济学讲解习题二Word版

计量经济学练习题(二) 一、单选题 1、根据样本资料建立某消费函数如下:,其中C为消费,x为收入,虚拟变量,所有参数均检验显著,则城镇家庭 的消费函数为。 A、 B、 C、 D、 2、如果某个结构方程是恰好识别的,估计其参数可用。 A、最小二乘法 B、极大似然法 C、广义差分法 D、间接最小二乘法 3、某商品需求函数为,其中y为需求量,x为价格。为了考虑“地 区”(农村、城市)和“季节”(春、夏、秋、冬)两个因素的影响,拟引入虚拟变量,则应引入虚拟变量的个数为。 A、2 B、 4 C、5 D、6 4、消费函数模型,其中y为消费,x为收入, ,,,该模型中包含了几个质 的影响因素。 A、1 B、2 C、 3 D、4

5、同一统计指标按时间顺序记录的数据列称为 A、横截面数据 B、时间序列数 据 C、修匀数据 D、平行数据 6、判断模型参数估计量的符号、大小、相互之间关系的合理性属于()准则。 A、经济计量准则 B、经济理论准则 C、统计准则 D、统计准则和经济理论准则 7、对于模型,为了考虑“地区”因素(北方、南方),引入2 个虚拟变量形成截距变动模型,则会产生。 A、序列的完全相关 B、序列的不完全相关 C、完全多重共线性 D、不完全多重共线性 8、简化式模型是用所有()作为每个内生变量的解释变量。 A、外生变量 B、先决变量 C、虚拟变量 D、滞后内生变量 9、联立方程模型中,如果某一个方程具有一组参数估计量,则该方程为. A、不可识别 B、恰好识别 C、过度识别 D、模型可识别 10、如果联立方程模型中某个结构方程包含了所有的变量,则这个方程。 A、恰好识别 B、不可识别 C、过度识别 D、不确定 11、对于联立方程模型,若在第1个方程中被解释变量为,解释变量全部为先决变量;在第2个方程中被解释变量为,解释变量中除了作为第

管理会计的信息化实施

? 管理会计的信息化实施 主讲:冯扬目录 一、管理会计信息 二、管理会计的信息化实施 三、案例——SS科技公司管理会计的信息化实施 一、管理会计信息 (一)管理会计信息的范围 (二)对管理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三)管理会计信息在实践中的应用 (一)管理会计信息的范围 管理会计信息是管理会计报告的基本元素,包括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 (二)对管理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 ? ?

(三)管理会计信息在实践中的应用? ? ? ? 二、管理会计的信息化实施(一)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定义(二)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原则

(三)管理会计信息化的主要模块 (四)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实施步骤 (五)管理会计信息化实施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定义 1.以财务和业务数据为基础; 2.借助计算机、网络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3.对管理会计信息进行获取、加工、整理、分析和报告等操作处理; 4.为企业有效开展管理会计活动提供全面、及时、准确的信息支持。 (二)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原则 1.系统集成原则 管理会计系统功能模块应与财务及业务系统功能模块紧密集成,通过事先定义的规则,完成财务和业务数据到管理会计数据的自动生成过程,同时实现对财务和业务数据的预警或控制 2.数据共享原则 企业在实施管理会计信息化时,一方面应制定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实现数据的集中统一管理;另一方面应借助系统的无缝对接,实现数据的一次采集,全程共享。 3.规则可配置原则 管理会计系统功能模块应提供规则配置功能,实现其他功能模块与管理会计模块相关内容的映射和自定义配置。 4.灵活扩展性原则 管理会计系统功能模块应具备灵活扩展性,及时满足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同时对环境、业务、产品、组织和流程的变化做出响应。 (三)管理会计信息化的主要模块 1.成本管理模块 实现成本管理的各项主要功能,一般包括对成本要素、成本中心、成本对象等参数的设置,以及成本核算方法的配置。 2.预算管理模块 实现的主要功能一般包括对企业预算参数设置、预算管理模型搭建、预算目标制定、预算编制、预算执行控制、预算调整、预算分析和评价等全过程的系统化管理。 3.绩效管理模块 实现业绩评价和激励管理过程中各要素的管理功能,一般包括业绩计划和激励计划的制定、业绩计划和激励计划的执行控制、业绩评价与激励实施管理等,为企业的绩效管理提供支持。 4.投资管理模块 实现对企业投资项目进行计划和控制的系统支持过程,一般包括投资计划的制定和对每个投资项目进行的及时管控等。 5.管理会计报告模块 实现基于信息系统中财务数据、业务数据自动生成相对固化的管理会计报告,支持企业有效实现各项管理会计活动。 (四)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实施步骤 1.项目准备阶段 企业主要应完成系统建设前的基础工作,一般包括确定实施目标、实施组织范围和业务范围,制定项目计划、资源安排和项目管理标准,开展项目动员及初始培训等。 2.系统设计阶段 企业主要应对组织现有的信息系统应用情况、管理会计工作现状和信息化需求进行调查,梳理并优化管理会计应用模型和应用流程,据此设计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实施方案。 3.系统实现阶段 企业主要应完成管理会计系统功能模块的系统配置、功能和接口开发、单元测试以及数据整理等工作。 4.测试和上线阶段 企业主要应实现管理会计系统功能模块的整体测试、权限设置、系统部署、数据导入、最终用户培训和上线切换过程。必要时,企业还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预上线演练。 (五)管理会计信息化实施需要关注的问题 1.管理层需要统一意见,高度重视,创造良好氛围; 2.从实际出发,逐步完善信息技术硬环境; 3.强化会计人员的管理决策意识,逐步提升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软环境; 4.规范严密的工作流程及制度是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5.发动全员,加快管理会计的信息化建设。 ? ? 三、案例——SS科技公司管理会计的信息化实施 (一)公司背景 (二)前期准备 (三)设计实施 (四)短期成果 (一)公司背景

最新管理会计课后作业答案

P15第三章变动成本法 1、某公司只生产销售一种产品,计划年度生产量为4000件,销售量为3500件,期初存货为零。预计发生直接材料20000元,直接人工32000元,单位变动制造费用6元/件。固定制造费用28000元。 要求:根据以上资料,分别采用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计算计划年度的期末产品存货成本。 解:变动成本法=(20000+32000+6*4000)/4000*(4000-3500)=19*500=9500 完全成本法=(20000+32000+6*4000+28000)/4000*(4000-3500)=26*500=13000 5.P16已知:某企业生产一种产品,第一年、第二年的生产量分别为170000件和140000件,销售量分别为140000件和160000件,存货的计价采用先进先出法。每单位产品的售价为5元,生产成本资料如下:每件变动生产成本3元,其中包括直接材料1.30元,直接人工1.50元,变动性制造费用0.20元;固定性制造费用每年的发生额为150000元。变动性销售与管理费用为销售收入的5%,固定性销售与管理费用发生额为65000元,两年均未发生财务费用。 要求: (1)分别按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计算并确定第一年和第二年的税前利润。 (2)具体说明第一年和第二年分别按两种成本计算方法剧以确定的税前利润发生差异的原因 (3)具体说明采用完全成本法计算确定的第一年和第二年税前利润发生差异的原因 (4)设立有关帐户,按变动成本法计算以反映第一年和第二年发生的有关业务并通过“存货中固定制造费用”帐户,在帐户体系中按完全成本法计算确认第一年和第二年对外编制的利润表中的净利润和资产负债表产成品项目列示的 解析: 按完全成本法计算的第一年和第二年的营业利润见表3-6单位:元 注:第一年生产成本=(3+150000/170000)×170000=660000(元) 第二年生产成本=(3+150000/140000)×140000=570000(元) 第一年期末存货成本=(3+150000/170000)×30000=116471(元) 第二年期末存货成本=(3+150000/140000)×10000=40714(元) 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第一年和第二年的营业利润见表3--7。 表3-6 完全成本法下的利润表单位:元

管理会计学复习题(带答案)

一、单选题 1.在现代企业会计系统中,管理会计又可称为()。 A、算呆账的报账型会计 B、外部会计 C、算活账的经营型会计 D、责任会计 2.在各类固定成本中,能够在不改变企业生产经营能力的前提下降低其总额的是()。 A、约束性固定成本 B、酌量性固定成本 C、半固定成本 D、单位固定成本 3.单位产品售价减去单位变动成本的差额称为()。 A、单位收入 B、单位利润 C、单位边际贡献 D、单位边际贡献率 4.如果完全成本法的期末存货成本比期初存货成本多20000元,而变动成本法的期末存货成本比期初存货成本多8000元,则可断定两种成本法的广义营业利润之差为()。 A、8000 B、12000 C、28000 D、20000 5.下列有关贡献边际率与其他指标关系的表达式中,唯一正确的是()。 A、贡献边际率+保本作业率=1 B、贡献边际率+变动成本率=1 C、贡献边际率+安全边际率=1 D、贡献边际率+危险率=1 6.根据本量利分析原理,下列措施中,只能提高安全边际而不会降低保本点的是()。 A、提高单价 B、增加产量 C、降低单位变动成本 D、降低固定成本7.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定量分析法的是()。 A、判断分析法 B、算术平均法 C、回归分析法 D、平滑指数法 8.下列各项中,属于无关成本的是()。 A、沉没成本 B、增量成本 C、机会成本 D、专属成本 9.利用已知的零存数求整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计算()。 A、复得终值 B、复利现值 C、年金终值 D、年金现值 10.本量利分析中的业务量不包括下列中的()。 A、销售收入 B、产量 C、销量 D、保利量 11.在管理会计中,狭义相关围是指()。 A.成本的变动围B.业务量的变动围 C.时间的变动围D.市场容量变动围 12.下列各项中,能反映变动成本法局限性的说法是()。 A.导致企业盲目生产B.不利于成本控制 C.不利于短期决策D.不符合传统的成本观念 13.在变动成本法下,销售收入减变动成本等于()。 A.销售毛利B.税后利润C.税前利润D.贡献边际 14.如果本期销售量比上期增加,其它条件不变,则可断定变动成本法计算的本期营业利润()。 A.一定等于上期B.一定大于上期C.应当小于上期D.可能等于上期15.在计算保本量和保利量时,有关公式的分母是()。 A.单位贡献边际B.贡献边际率C.单位变动成本D.固定成本

计量经济学-李子奈-计算题整理集合

计算分析题(共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 1、下表给出了一含有3个实解释变量的模型的回归结果: 方差来源 平方和(SS ) 自由度(d.f.) 来自回归65965 — 来自残差— — 总离差(TSS) 66056 43 (1)求样本容量n 、RSS 、ESS 的自由度、RSS 的自由度 (2)求可决系数)37.0(-和调整的可决系数2 R (3)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检验1X 、2X 和3X 总体上对Y 的影响的显著性 (已知0.05(3,40) 2.84F =) (4)根据以上信息能否确定1X 、2X 和3X 各自对Y 的贡献?为什么? 1、 (1)样本容量n=43+1=44 (1分) RSS=TSS-ESS=66056-65965=91 (1分) ESS 的自由度为: 3 (1分) RSS 的自由度为: d.f.=44-3-1=40 (1分) (2)R 2=ESS/TSS=65965/66056=0.9986 (1分) 2R =1-(1- R 2)(n-1)/(n-k-1)=1-0.0014?43/40=0.9985 (2分) (3)H 0:1230βββ=== (1分) F=/65965/39665.2/(1)91/40 ESS k RSS n k ==-- (2分) F >0.05(3,40) 2.84F = 拒绝原假设 (2分) 所以,1X 、2X 和3X 总体上对Y 的影响显著 (1分) (4)不能。 (1分) 因为仅通过上述信息,可初步判断X 1,X 2,X 3联合起来 对Y 有线性影响,三者的变化解释了Y 变化的约99.9%。但由于 无法知道回归X 1,X 2,X 3前参数的具体估计值,因此还无法 判断它们各自对Y 的影响有多大。 2、以某地区22年的年度数据估计了如下工业就业模型 i i i i i X X X Y μββββ++++=3322110ln ln ln 回归方程如下: i i i i X X X Y 321ln 62.0ln 25.0ln 51.089.3?+-+-= (-0.56)(2.3) (-1.7) (5.8) 2 0.996R = 147.3=DW 式中,Y 为总就业量;X 1为总收入;X 2为平均月工资率;X 3为地方政府的

管理会计信息质特征具体内容

二、管理会计信息质特征具体内容 管理会计主要为企业内部管理人员的计划、控制、决策等管理活动提供信息服务,发挥会计信息的管理职能。管理会计信息的加工和输出,只服从管理人员的需要,不受法定会计规范和固有会计程序的束缚,它主要通过预测、计划、计算、评估、比较等程序加工信息。但管理会计信息对管理当局的有用性取决于其所提供信息的质量特征。管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管理会计目标的具体化,而管理会计目标则是决定管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基础。直到目前,管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尚未引起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的重视,更未达成共识。笔者认为,根据管理会计的基本特征和侧重于为企业管理者提供信息服务这一基本目标,管理会计所提供的信息必须具备以下质量特征: 1.相关性。 相关性是指管理会计所提供的信息应与管理者当局的管理需要相关,有助于提高管理者的决策能力。例如,在运用差量分析法进行短期经营决策时,差量收入、差量成本、差量收益就是对预期结果有用的信息。按美国管理会计实务委员会的说明,管理会计要为各级管理人员选择并提供下列有用信息:计划、评价和控制经营活动;维护组织的资产安全;与企业外部各利益集团沟通。简言之,管理会计的目标决定了其所提供的信息应与企业决策、控制等管理活动的需要密切相关。 管理会计相关信息具有两个特征:一是通过预测获得未来信息。历史信息通常作为预测未来的基础信息,而不作为决策的直接依据;二是包含可供选择方案之间能用货币计量的差额“相关信息”意味着所提供的信息不仅要与所决策的问题密切相关,而且还要能帮助管理者发现差别,从差别中做出选择和判断。 2.及时性。 及时性是指管理会计必须为管理当局的决策提供最为及时的、迅速的信息。 只有及时的信息,才有助于管理当局做出正确的决策;反之,过时的信息将会导致决策的失误。强调信息的及时性,必须明确及时性与精确性的关系。在需要信息时.速度往往高于精确。信息获得速度越快,则经理人员越能迅速解决问题。经理人员往往宁愿以牺牲部分精确性换取信息的立即可用。因此,在管理会计上,估计值或近似值可能比精确的信息更为有用。及时性本身不能增加相关性,但不及时的相关信息将使相关性完全消失。 在某些情况下,管理会计信息的及时性。要求会计人员定期提供计划性信息。例如,每日的现金收支报告,将有助管理当局有效地管理安排日常现金使用。 而每周的产品成本报告,则有助于管理当局对产品成本的有效控制。在另一些情况下,管理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则要求管理会计师以不定期为基础或只在需要时编制管理会计报告,为管理当局提供决策信息。 3.准确性。 准确性是指会计信息在有效使用范围内必须是正确的。信息总是越精确越好,但要考虑到及时性及获取高精度信息所需要的处理成本,因而在管理会计中,信息的准确性以不影响决策的正确性为标准。决策的问题不同,对信息的准确程度的要求也不同。由于企业管理中决策问题千差万别,对管理会计信息的准

管理会计作业参考答案.doc

管理会计作业1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成本性态:又称成本习性,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成本总额与特定业务量之间的依存关系。 相关范围:是指不会改变或破坏特定成本项目固有特征的时间和业务量的变动范围。 固定成本:是指在一定相关范围内,其总额不随业务量发生任何数额变化的那部分成本。 变动成本:是指在一定相关范围内,企总额随业务量正比例变化的那部分成本。C Y ^ M6y 变动成本法:是变动成本计算的简称,是指在组织常规的成本计算的过程中,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前提条件,只将变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而将固定生产成本及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并按贡献式损益确定程序计量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模式。 二.单选1.A 2.B 3.C 4.C 5.B 6.B 7.A 8.C 9.C 10.A 三.多选 l1.ABCDE 2.ABD 3.ABCD 4.AB 5.CE 6.ADE 7.ABC 8.ABC 9.ABCD 10. ABC 四.简答 1、(P3)答:从管理的定义可知,管理会计的工作环境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代企业;其奋斗目标是确保企业实现最佳的经济效益;其对象是企业的经营活动及其价值表现,其手段是财务信息等进行深加工和再利用;其职能必须充分体现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其本质既是一种侧重于在现代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中直接发挥作用的会计,同时又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也称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会计。

2、(P40)答:成本性态分析与成本按性态分类是管理会计中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范畴。它们的区别是:第一、性质不同。前者既包括定性分析又包括定量分析,后者仅属于定性分析。第二、最终结果不同。前者最终将全部成本核算区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个部分,并建立相应的成本模型;后者只要求将全部成本区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核算三大类。它们的联系在于:两者都是以企业的总成本为对象,成本性态分析需要以成本核算按性态分类为前提。 3、(P78)答:变动成本法的优点有:(1)能够揭示利润和业务量之间的正常关系,有利于促使企业重视销售工作(2)可以提供有用的成本信息,便于科学的成本分析和成本控制(3)提供的成本、收益资料,便于企业进行短期经营决策(4)简化了成本核算工作 变动成本法的缺点有:(1)所计算出来的单位产品成本,不符合传统的成本观念的要求(2)不能适应长期决策的需要(3)对所得税的计算和缴纳有影响 五、计算题: 1、解: (1)假设业务量为X,成本为Y,可建立成本模型为模型Y=A+BX 已知:X(高)=5000 X(低)=3000 Y(高)=2600 Y(低)=2000 B=(Y(高)—Y(低))/(X(高)—X(低)) =(2600—2000)/(5000—3000) =0.3 A=Y(高)—BX(高) =2600—0.3×5000

管理会计练习题

管理会计练习题 一、单选题 1.管理会计所需要的资料主要来源于( A ) A.财务会计 B.统计 C.销售部门 D.生产部门 2.变动成本法下的本期销货成本计算公式是(b ) A.单位完全生产成本×本期销量 B.单位变动生产成本×本期销量 C.期初存货+期末存货-本期发生的产品成本 D.本期发生的产品成本+期末存货成本 3.某产品销售收入800元,保本额500元,变动成本率为65%,则该产品的利润为( a ) A.105销售收入800元,保本成本500元,变动成本率65%。 变动成本=保本成本*变动成本率=500*65%=325元。 固定成本=保本额-变动成本=500-325=175元。 销售成本=销售收入*65%=800*65%=520元。 实际成本=销售成本+固定成本=520+175=695元。 利润=销售收入-实际成本=800-695=105元。 元 B.280元 C.175元 D.195元 4.付现成本是( b )需以现金支付的成本。 A.过去B.现在C.将来 D.都不是 5.企业五年前购进了一台机器,现已折旧,拟购买一台价值为40000元的更新式机器取代,卖方提出可以用旧机器作价14500元进行交换,其余的25500元以现金支付,则该方案的付现成本是(c )元。 A.40000 B.14500 C.25500 D. 11000 6.公司购买的一次还本付息债券,只能在到期时获得约定的收益,因而不会产生的成本是( b )。 A.沉没成本B.机会成本C.差量成本D.固定成本 7.当利润实现最大化时,边际成本与边际收入的关系是( c )。 A.边际收入大于边际成本B.边际收入小于边际成本 C.边际收入等于边际成本D.边际收入与边际成本无关 8. 与生产批量成正比,与生产批次成反比的是( a )。 A.储存成本B.相对成本C.订货成本D.生产准备成本 9. 设某厂需要零件甲,其外购单价为10元。若自行生产,单位变动成本为6 元,且需要为此每年追加10000元的固定成本,通过计算可知,当该零件的年需要量为( a )件时,两种方案等效。零件A的年需要量设为x件,则外购成本=10x元,自产成本=6x+10000,两种方案等效即:则10x=6x+10000,x=2500件。 A.2500 B.3000 C.2000 D.1800 10.资金增长趋势预测法,就是运用( a )原理对过去若干期间销售收入(或销售量)及资金需用量的历史资料进行分析、计量后,确定反映销售收人与资金需用量之间的回归直线y=a+bx,并据以推算未来期间资金需用量的一种方法。 A.回归分析法B.判断分析法C.加权平均法D.季节预测分析法 11.在不存在专属成本的情况下,通过比较不同备选方案的( A )来进行择优决策。

计量经济学分析计算题Word版

计量经济学分析计算题(每小题10分) 1.下表为日本的汇率与汽车出口数量数据, X:年均汇率(日元/美元) Y:汽车出口数量(万辆) 问题:(1)画出X 与Y 关系的散点图。 (2)计算X 与Y 的相关系数。其中X 129.3= ,Y 554.2=,2 X X 4432.1∑ (-)=,2 Y Y 68113.6∑(-)=,()()X X Y Y ∑--=16195.4 (3)采用直线回归方程拟和出的模型为 ?81.72 3.65Y X =+ t 值 1.2427 7.2797 R 2=0.8688 F=52.99 解释参数的经济意义。 2.已知一模型的最小二乘的回归结果如下: i i ?Y =101.4-4.78X 标准差 (45.2) (1.53) n=30 R 2=0.31 其中,Y :政府债券价格(百美元),X :利率(%)。 回答以下问题:(1)系数的符号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2)为什么左边是i ?Y 而不是i Y ; (3)在此模型中是否漏了误差项i u ;(4)该模型参数的经济意义 是什么。 3.估计消费函数模型i i i C =Y u αβ++得 i i ?C =150.81Y + t 值 (13.1)(18.7) n=19 R 2=0.81 其中,C :消费(元) Y :收入(元) 已知0.025(19) 2.0930t =,0.05(19) 1.729t =,0.025(17) 2.1098t =,0.05(17) 1.7396t =。

问:(1)利用t 值检验参数β的显著性(α=0.05);(2)确定参数β的标准差;(3)判断一下该模型的拟合情况。 4.已知估计回归模型得 i i ?Y =81.7230 3.6541X + 且2X X 4432.1∑ (-)=,2 Y Y 68113.6∑ (-)=, 求判定系数和相关系数。 5.有如下表数据 日本物价上涨率与失业率的关系 (1)设横轴是U ,纵轴是P ,画出散点图。根据图形判断,物价上涨率与失业率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拟合什么样的模型比较合适? (2)根据以上数据,分别拟合了以下两个模型: 模型一:1 6.3219.14 P U =-+ 模型二:8.64 2.87P U =- 分别求两个模型的样本决定系数。 7.根据容量n=30的样本观测值数据计算得到下列数据:XY 146.5= ,X 12.6=,Y 11.3=,2X 164.2=,2Y =134.6,试估计Y 对X 的回归直线。 8.下表中的数据是从某个行业5个不同的工厂收集的,请回答以下问题:

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分析

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分析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运用现在的科技与管理会计有机结合。海尔公司突出典范:海尔实行“人单合一”这一支撑体系就是信息化:“人单合一”的原理是运用人与销货单签约量考核为要点,带动每位员工主动去开发市场。“人单合一”全部采用执行流程的模式“人单合一”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从“寻找订单”、“签订订单”、“完成订单”的全流程。“人单合一”创造了“中国的海尔是世界的海尔”。只有推进“人单合一”的运营模式,才能实现开拓市场占领市场,争取用户创造辉煌、实行即买即销、即销即收战绩。真正实现本、量、利全面优化管理。海尔企业实现SBU(战略业务单元)明确自己想什么,供什么、干什么、为什么的关系成果,充分发挥管理建设的重要作用,解除传统管理的束缚与瓶颈从而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在发展中既要讲速度又要讲效益这就是做得稳。海尔在生产化、信息化优先这就是做得优。“人单合一信息化日结清单”作为每位员工按单元进行日考核、日总结、汇报日、日结算制度,使其每发生数据变动及时做出处理,确保达到预算目标。海尔在

企业内部施行信息监控平台,建立管理层对异常信息汇报检测制度。海尔公司内部环境优良,企业文化氛围浓郁,每一位员工都有一种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和自豪感,并在工作中保持良好工作热情,促进各业务单元之间协调一致,使企业蓬勃发展。海尔公司使用国际软件公司研发的ERP系统。这一系统涵盖产、供、销、人、才、物、人工智能、设备维修、客服服务、执行控制的等领域。实施这套管理系统后,从每位客户的档案建立、客户消费趋向、客户订单跟踪,极速的缩短了传统数据的提取和分析工作时间,增加了客户的单位成本与员工的利润贡献率影响企业的价值分析提升。订购-出厂-物流-回购等全部自动化过程。避免免员工发生舞弊,减少财务人员重复劳动、环节出错等弊端。使财务管理得到有效提高,真正做到制作与分析、财务与监督有机结合,拓宽管理思路,提高管理水平。 纵观我国实行会计信息化管理的优秀案例,重点关注了我国信息化建设中的突出问题: 一是我国大多数企业对会计信息化管理在认识上存在偏差。有些地区经济还比较落后,没能实现和推进信息化建设。只有少数大型对管理认识度较高的企业或集团采用了管理会计信息组建及运用。而中小型

管理会计作业答案

《管理会计》作业(一) 第1~3章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 B )不就是在管理会计初级阶段产生得。 A.变动成本法B.经济增加值 C.本量利分析 D.预算控制 2.管理会计得基本内容不包括( D)。 A.成本控制 B.经营预测C.预算管理D.成本核算 3.现代企业会计得两大分支:除了财务会计还有( C )。 A.财务管理B.预算会计 C.管理会计 D.成本会计 4.管理会计得会计主体不包括(C)。 A.责任人B.个别产品 C.总经理 D.个别部门 5.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得区别内容( D )。 A.会计主体不同 B.核算依据不同 C.法律效力不同 D.最终目标不同 6.管理成本就是对企业为了特殊管理目得而引入或建立得各类成本概念得总称。管理成本得内容不包括( B)。 A.决策成本B.预测成本 C.控制成本 D.责任成本 7.通过成本性态得分析,把企业全部成本最终分为( B ) A.变动成本与销售成本B.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 C.固定成本与生产成本 D.销售成本与生产成本 8.租赁费属于( A )。 A.酌量性固定成本 B.约束性固定成本 C.技术性变动成本 D.酌量性变动成本 9.低坡式混合成本又称( C )。 A.半变动成本 B.半固定成本 C.延期变动成本 D.曲线式混合成本 10.历史资料分析法就是根据企业若干期成本与业务量得相关历史资料,运用数学方法进行数据处理,以完成成本习性分析任务得一种定量分析方法。历史资料分析法不包括(A)。 A.直接分析法 B.高低点法 C.散布图法D.回归直线法 11.变动生产成本不包括以下哪个选项( C )。 A.直接人工 B.直接材料 C.制造费用 D.变动性制造费用 12.在完全成本法下,其利润表所提供得中间指标就是( B )。 A、贡献毛益 B.销售毛利 C.营业利润D.期间成本 13.如果某期按变动成本法计算得营业利润为8000元,该期产量为4000件,销售量为2000件。期初存货为零,固定性制造费用总额为4000元,则按完全成本法计算得营业利润为( A )。 A、10000元B、8000元?C、5000元D、6000元

管理会计练习题

《管理会计》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确定盈亏临界点是( B)的核心。 A.成本性态分析法 B.本·量·利分析法 C.边际分析法 D.折现的现金流量法 2.企业生产经营预算通常是在( A )的基础上进行的。 A.销售预测 B.现金预算 C.生产预算 D.产品成本预算 3.下列费用中,属于酌量性固定成本的是:( B ) A.房屋及设备的租金 B.广告费 C.行政管理人员的薪酬 D.不动产税 4.管理会计重在( D )。 A.反映过去 B.反映现在 C.历史陈述 D.面向未来 5.在单位式盈亏临界图中,产品销售价格线与( A )的交点即为盈亏临界点。 A.单位成本线 B.单位固定成本 C.单位变动成本线 D.利润线 6.在短期经营决策中,企业接受特殊价格追加订货的原因是买方出价高于( C )。 A.正常价格 B.单位产品成本 C.单位变动成本 D.单位固定成本 7.现代管理会计的对象是(A )。 A.现金流动 B.资产 C.营运资产 D.流动资产 8.某产品的固定成本总额35 000元,单位变动生产成本15元,单位变动非生产成本3元,产品的单位变动成本率30%,则该产品的保本量是( B )台。 A.50000 B.834 C.1000 D.778 9.在短期经营决策中,企业接受特殊价格追加订货的原因是买方出价高于( C )。

A.正常价格 B.单位产品成本 C.单位变动成本 D.单位固定成本 10.财务会计主要是通过( D )为企业外部的各种社会集团服务。 A.原始凭证 B.记账凭证 C.会计凭证 D.定期财务会计报表 11.( B )是指一切成本都可以按其性态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A.货币时间价值假设 B.成本性态可分假设 C.会计实体假设 D.会计分期假设 12.假设某厂有剩余生产能力1 000机器小时,有四种产品甲、乙、丙、丁,它们的单位 贡献毛益分别为4元、6元、8元和10元,生产一件产品所需的机器小时各为4小时、5小时、6小时和7小时,则该厂应增产的产品是( D )。 A.甲产品 B.乙产品 C.丙产品 D.丁产品 13.管理会计的服务对象侧重于( C )。 A.投资人 B.债权人 C.内部管理人员 D.政府机关 14.下列各种销售预测方法中,没有考虑远近期销售业务量对未来销售状况会产生不同影响的方法是( B )。 A.移动平均法 B.算术平均法 C.加权平均法 D.指数平滑法 15.将企业的全部成本分为“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是依据( C )。 A.成本项目 B.成本对象 C.成本习性 D.经济职能 16.财务会计的服务对象侧重于( B )。 A.内部管理人员 B.外部信息使用者 C.企业董事会 D.企业总经理

计量经济学计算题总结

计量经济学计算题总结 1、表中所列数据是关于某种商品的市场供给量Y和价格水平X的观察值: ①用OLS法拟合回归直线; ②计算拟合优度R2; ③确定β1是否与零有区别。 2、求下列模型的参数估计量,

3 、设某商品需求函数的估计结果为(n=18 ): 解:(1) 4 、

5、 模型式下括号中的数字为相应回归系数估计量的标准误。又由t分布表和F分布表得知:t0.025(5)=2.57,t0.025(6)=2.45;F0.05(3,6)=4.76,F0.05(4,5)=5.19, 试根据上述资料,对所给出的两个模型进行检验,并选择出一个合适的模型。

解:(1 )总离差平方和的自由度为n-1,所以样本容量为35。 (2) (3) 7.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 其中,Y 为需求量,X1为消费者收入,X2为该商品价格。 (1)解释参数的经济意义。 (2)若价格上涨10%将导致需求如何变化? (3)在价格上涨10%情况下,收入增加多少才能保持需求不变。 (4)解释模型中各个统计量的含义。 220.611 4384126783 /(1)10.587/(1)ESS R TSS RSS n k R TSS n ===--=-=-ESS/k 解:(1)由样本方程的形式可知,X1的参数为此商品的收入弹性,表示X2的参数为此商品的价格弹性。 (2)由弹性的定义知,如果其它条件不变,价格上涨10%,那么对此商品的需求量将下降1.8%。 (3)根据同比例关系,在价格上涨10%情况下,为了保持需求不变,收入需要增加0.46×0.018= 0.00828,即 0.828%。 (4)第一行括弧里的数据0.126、0.032是参数估计量的样本标准差,第二行括弧里的数据3.651、-5.625是变量 显著性检验的t 值,t 值较大,说明收入和价格对需求的影响显著. 分别是决定系数、调整的决定系数、方程显著性检验的F 值,这三个统计量的取值较大,说明模型的总体拟合 效果较好。 8、 现有X 和Y 的样本观察值如下表: X 2 5 10 4 10 Y 4 7 4 5 9 假设Y 对X 的回归模型为: 试用适当的方法估计此回归模型。

管理会计习题集及答案(修改后)

第一章管理会计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与传统的财务会计概念相对立而存在的是()。 A. 现代会计 B. 企业会计 C. 管理会计 D. 管理会计学 2.下列会计子系统中,能够履行管理会计“考核评价经营业绩”职能的是()。 A. 预测决策会计 B. 规划控制会计 C. 对外报告会计 D. 责任会计 3.下列各项中,能够作为管理会计原始雏形的标志之一,并于20世纪初在美国出现的是()。 A. 责任会计 B. 预测决策会计 C. 科学管理理论 D. 标准成本计算制度 4.下列各项中,属于划分传统管理会计和现代管理会计两个阶段时间标志的是()。 A. 19世纪90年代 B. 20世纪20年代 C. 20世纪50年代 D. 20世纪70年代 5.管理会计的雏形产生于()。 A. 19世纪末 B. 20世纪上半叶 C.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D. 20世纪70年代 6.西方最早的管理会计师职业团体成立于()。 A. 20世纪50年代 B. 20世纪60年代 C. 20世纪70年代 D. 20世纪80年代 7.在管理会计发展史上,第一个被人们使用的管理会计术语是()。 A. “管理的会计” B. “管理会计” C. “传统管理会计” D. “现代管理会计” 8.20世纪50年代以来,管理会计进入了“以预测决策会计为主,以规划控制会计和责任会计为辅”的发展阶段,该阶段被称为()。 A. 管理会计萌芽阶段 B. 管理会计过渡阶段 C. 传统管理会计阶段 D. 现代管理会计阶段 9.在西方,企业内部的管理会计部门属于()。 A. 服务部门 B. 生产部门 C. 领导部门 D. 非会计部门 10.在管理会计学中,将“为实现管理会计目标,合理界定管理会计工作的时空范围,统一管理会计操作方法和程序,组织管理会计工作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称为()。 A. 管理会计假设 B. 管理会计原则 C. 管理会计术语 D. 管理会计概念 11.下列项目中,能够规定管理会计工作对象基本活动空间的假设是()。 A. 多层主体假设 B. 理性行为假设 C. 合理预期假设 D. 充分占有信息假设 12.下列项目中,属于“为满足管理会计面向未来决策的要求,可以根据需要和可能,灵活地确定其工作的时间范围或进行会计分期,不必严格地受财务会计上的会计年度、季度或月份的约束;在时态上可以跨越过去和现在,一直延伸到未来”的假设是()。

管理会计练习题59854

1、某企业外购一台设备、可生产A产品,也可生产B产品,预计该设备的最大生产能量为15000定额工时,A产品每件需要3个定额工时,B产品每件需要5个定额工时,产品A和B的售价及成本资料如下: 产品名称A产品B产品 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8元 6元 12元 9元 固定成本总额1200元 要求:作出生产A产品还是生产B产品的决策。 2、某企业需要一种零件,可自制也可外购,外购单价为10元,自制每件变动成本为 6元,另需专属固定成本2000元。试作出该零件是自制还是外购的决策分析。 3、某企业生产甲零件,该零件市场价50元,企业利用剩余生产能力制造该零件,单位制造成本为:直接材料20元,直接人工6元,变动制造费用6元,固定制造费用4元。要求: (1)甲零件每年需要量为3000件,剩余生产能力无法转移,该零件应否外购? (2)甲零件每年需要量为3000件,剩余生产能力如不用于生产甲零件,可以生产其他产品,每年的贡献毛益总额3000元,该零件应否外购? (3)甲零件每年需要量不确定情况下,企业自行生产需增加专属固定成本8000元,该零件何时应外购? 4、[目的]通过练习,掌握亏损产品的生产决策方法。 [资料]某公司生产一种产品,单位售价12元,单位变动成本10元,年销售80 000件,年固定成本200 000元,生产能力有剩余。请问: [要求] 1.是否应该停止该产品生产。 2.若生产能力无法转移,是否接受定价为11元的订单,且为此企业需追加固定成本10 000 元。 3.若企业充分利用剩生产能力用于产品深加工,需租入一台专用设备,年租金30 000元,每单位产品需追加变动成本2元,但价格可上升到15元,是否可行?

(完整word版)计量经济学习题与答案

期中练习题 1、回归分析中使用的距离是点到直线的垂直坐标距离。最小二乘准则是指( ) A .使∑=-n t t t Y Y 1 )?(达到最小值 B.使∑=-n t t t Y Y 1 达到最小值 C. 使 ∑=-n t t t Y Y 1 2 )(达到最小值 D.使∑=-n t t t Y Y 1 2)?(达到最小值 2、根据样本资料估计得出人均消费支出 Y 对人均收入 X 的回归模型为 ?ln 2.00.75ln i i Y X =+,这表明人均收入每增加 1%,人均消费支出将增加 ( ) A. 0.75 B. 0.75% C. 2 D. 7.5% 3、设k 为回归模型中的参数个数,n 为样本容量。则对总体回归模型进行显著性检验的F 统计量与可决系数2 R 之间的关系为( ) A.)1/()1()/(R 2 2---=k R k n F B. )/(1)-(k ) R 1/(R 22k n F --= C. )/()1(22k n R R F --= D. ) 1()1/(22R k R F --= 6、二元线性回归分析中 TSS=RSS+ESS 。则 RSS 的自由度为( ) A.1 B.n-2 C.2 D.n-3 9、已知五个解释变量线形回归模型估计的残差平方和为 8002=∑t e ,样本容量为46,则随机 误差项μ的方差估计量2 ?σ 为( ) A.33.33 B.40 C.38.09 D. 20 1、经典线性回归模型运用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计参数时,下列哪些假定是正确的( ) A.0)E(u i = B. 2 i )V ar(u i σ= C. 0)u E(u j i ≠ D.随机解释变量X 与随机误差i u 不相关 E. i u ~),0(2 i N σ 2、对于二元样本回归模型i i i i e X X Y +++=2211???ββα,下列各式成立的有( ) A.0 =∑i e B. 0 1=∑i i X e C. 0 2=∑i i X e D. =∑i i Y e E. 21=∑i i X X 4、能够检验多重共线性的方法有( ) A.简单相关系数矩阵法 B. t 检验与F 检验综合判断法 C. DW 检验法 D.ARCH 检验法 E.辅助回归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