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用法律基础期末复习指导

实用法律基础期末复习指导

实用法律基础期末复习指导
实用法律基础期末复习指导

实用法律基础课程期末复习辅导

一、课程考核情况说明

1、考核目的:通过课程考核,检验学生对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常用法律知识的理解和明确的程度,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考核方式与题型:课程考核采取开卷考核形式,时间为90分钟,题型包括:多项选择题(30%)、问答题(10%)、论述题(20%)和案例分析题(40%)。

二、课程知识点梳理及例题解析

第一章法学基础理论

一、法的概念与特征

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反映统治阶级意志并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法的特征:

1、法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

法律规范规定了人们在一定情况下可以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为人们确立了明确的行为模式和标准。它适用的对象不是特定的,而是一般的人,不是一次使用,而是反复适用。非规范性的法律文件就不属于法,如判决书只对特定的人适用而且只适用一次。

2、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

法律的形成有两种基本方式:

第一,制定法律,即享有国家立法权的机关,依照法定的程序制定具有不同效力的法律文件。通过制定方式形成的法律就是成文法。

第二,通过国家认可的方式形成法律,是对社会中已经存在的社会规范(如习惯、道德、政策等) 赋予法的效力。

无论制定或认可都与国家权力联系在一起,因此法律规范具有普遍性和统一性,全社会都必须遵守。

3、法是规定权利义务的社会规范。

?法是通过设定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行为模式的方式,指引人的行为,将人的行为纳入统一的秩序之中,以调整社会关系。

?法所规定的权利义务,不仅是对公民而言的,而且也是针对一切社会组织、国家机构的。

4、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

任何社会规范都有一定程度的强制性,法律规范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法律强制是一种国家强制,是以军队、警察、监狱、法庭等国家暴力为后盾的强制。

?如果违反了法律规定的义务,由专门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的程序追究行为人的法律责任。

二、法律关系及构成要素

法律关系是法律在调整人们行为过程中所产生的以权利与义务为内容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法律关系不同于其他的社会关系,它确立的前提是有相应的法律规范的存在,如赠与法律关系。合同法规定了赠与双方的权利与义务,违约了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可见法律关系是具有权利义务内容的特殊社会关系。不由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不是法律关系,如同学关系、恋人关系。

法律关系是由主体、客体和内容三个要素构成。

1、法律关系主体

法律关系主体是指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即在法律关系中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或组织。作为法律关系的主体,必须具有相应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是否具有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取决于法律的规定,如婚姻法规定了结婚的年龄,低于这个年龄的人不能称为婚姻法律关系的主体。

2、法律关系的客体

法律关系客体是指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法律关系客体概括地讲主要包括如下几类:物、行为、智力成果。

3、法律关系的内容

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第二章宪法

一、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宪法与一般法律比较而言。

1、在内容上,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根本问题,诸如国体、政体、国家的基本国策,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及其职权等最重要的问题。一般法律的内容只涉及社会生活的某一个方面、某一个领域。

2、在法律效力上,我国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处于最高的法律地位.因此,宪法不仅是指定普通法律的依据,任何普通法律都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而且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正如人们通常所说的,宪法是母法,其他法律是子法。

3、在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宪法的要求更加严格。我国宪法的制定一般要成立专门机构,我国宪法的修改要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或者全国人大代表五分之一以上提议,并由全体三分之二以上通过才行。

二、国体与政体

国体:通常把国家的性质称为国体,具体的说,就是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所处的地位。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着国家的性质。

我国的国家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政体是国家统治阶级以何种形式组织政权,就是政权的组织形式。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国体和政体的关系,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之所以成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征和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决定的: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直接反映着我们国家的国家性质,体现了各阶级、各阶层和各民族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人民代表大会都由人们代表组成,代表人们行使国家权力,向人民负责,接受人民监督。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出我国政治生活的全貌,是其他制度赖以建立的基础。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实现国家权力的组织形式。我国各族人民通过这一制度来行使国家权力,保证了国家政权机关的高效运行,从而体现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这也是对人民利益加以维护的根本保证。

四、我国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

1、普遍选举原则。 年满18周岁的中国公民除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外都享有选

举权和被选举权。

2、平等选举原则。平等选举原则在选举中具体体现为:所有的选民在一次选举中只有一个投票权,所有选票的效力完全相等。

3、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并用原则;选举法规定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采用直接选举方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都由间接选举产生。

4、无记名投票原则。 实行无记名投票选举,有助于选民或代表在不受外界干预和影响的情况下,更加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志,选举自己信任的人。

5、差额选举原则。差额选举的实施,不仅为选举人依法行使选举权提供了选择的余地,而且本年度被选举人的选择上形成了相应的竞争机制,有助于从制度上切实提高选举的民主化程度,也有利于人才的选拔,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例题:下列人员,享有选举权的有()。

A. 因盗窃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的罪犯

B. 年满12周岁,正在上中学的学生

C. 在我国长期居住的无国籍人

D. 完全不能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

答案AD

五、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的主要内容

(一)公民的基本权利

1、平等权:平等权是指公民依法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不受任何不合理的差别对待,要求国家给予同等保护的权利。

2、政治权利和自由,是公民依法享有的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方面的权利和自由。

3、宗教信仰自由,是指公民依据自身的精神信念,自愿地决定是否信仰宗教的自由。

4、人身自由:人身自由是指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害的自由。

5、社会经济权,是指公民享有的经济生活和物质利益方面的权利,是公民实现其他权利的物质基础。

6、文化教育权,是指公民在接受教育和从事文化活动过程中所享有的权利。

7、监督权和取得赔偿权

8、特定主体的权利。宪法除对一切公民普遍享有的权利和自由作出明确规定外,还对一些特定的主体如妇女、退休人员、儿童、老人、残废军人、华侨等给予一些特别的保护。如宪法规定,禁止虐待老人、妇女和儿童。

(二)公民的基本义务:

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2、遵守宪法和法律

3、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4、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5、依法纳税

第三章行政法

一、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1、行政合法性原则

在我国,行政合法性原则是指行政主体的设立,拥有行政职权和行使行政职权都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不得与法律相抵触,任何违法行政行为都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2、行政合理性原则是在我国行政法中与行政合法性原则相并列的又一项基本原则,它是指行政主体的设立、拥有行政职权、行使行政职权、追究违法行为和实施行政救济等都必须正

当、客观、适度。

二、具体行政行为与抽象行政行为

具体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针对特定的人或特定的具体事项所实施的行政行为。如行政处罚抽象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针对不特定的人或事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则的行为。因为对象具有抽象性,可以反复适用,具有普遍约束力。如行政立法

例题:下列情况属于具体行政行为的是( )。

A. 人民法院作出对犯罪嫌疑人甲的判决

B. 民族区域自治政府制定本地区的单行条例

C. 教育部对某高校的处罚决定

D. 文化部制定现阶段文化发展的政策

选C。A是司法行为,B行政立法行为,D是抽象行政行为

三、行政行为的合法条件

1、 主体合法。实施行政行为的主体必须具有行政主体资格,能以自己的名义独立承担法律责任。

2、 权限合法。行政行为主体必须在法定的职权范围内实施行政行为,行政主体只能依据法定职权实施行政行为,否则无效。

3、 内容合法。行政行为中体现的权利和义务应该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和社会公共利益,行政行为的内容应该明确、适当,体现公正合理。

4、程序合法。行政行为应当符合法定程序,不能违反程序任意作出某种行为。

第四章刑法

一、犯罪的概念与特征

犯罪是指触犯了刑法,依据刑法的规定应当受到刑事处罚的行为。

犯罪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1、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行为,即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

2、犯罪是触犯刑法的行为,即具有刑事违法性。

3、犯罪是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即具有应受惩罚性。民事违法行为要承担民事责任如赔偿损失、恢复原状等,行政违法行为要受到行政处罚如警告、罚款、行政拘留等。对于犯罪来讲要受到刑罚的制裁。如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等。

二、犯罪构成要件

犯罪构成要件,是指决定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须具备的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有机统一。犯罪行为是具体的,犯罪构成也是具体的,不同的犯罪构成要件各不相同,但都必须具备着四个方面的共同要件,即犯罪主体、犯罪的主观方面、犯罪的客观方面、犯罪客体,缺少任何一项都不构成犯罪。

1、犯罪主体。是指实施犯罪行为的人。刑法规定,每一种犯罪,都必须有犯罪主体,有的犯罪是一个人实施的,犯罪主体就是一人,有的犯罪是数人实施的,犯罪主体就是数人。根据刑法规定,犯罪主体主要是自然人,少数犯罪单位也可以成为犯罪主体。刑法规定,已满16周岁的能够控制和辨认自己行为的人实施了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应该负刑事责任。

2、犯罪的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主体对其实施的犯罪行为及其结果所具有的心理状态。犯罪主观方面的心理状态有两种,即故意和过失。比如犯盗窃罪,犯罪人希望将他人财物窃为己有;犯故意伤害罪,犯罪人希望造成他人身体受到损伤的结果。有的犯罪是过失性质的,如失火罪,犯罪人就具有疏忽大意的心理状态。

3、犯罪的客观方面。是构成犯罪的客观外在表现。比如犯诈骗罪,犯罪人具有虚构事实、欺骗他人的行为,贩毒罪具有贩卖毒品的行为,等等。

4、犯罪客体。是指刑法所保护而被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犯罪客体和犯罪对象是不

同的,犯罪对象是犯罪行为所直接针对的对象,如杀人罪,犯罪对象是具体的被害人,而犯罪客体是指刑法所保护的公民人身权利。

我们从犯罪构成的这四个方面来分析抢劫罪,按照刑法的规定,某人构成抢劫罪,犯罪主体必须是年满14周岁且精神状态正常,犯罪客体是侵犯了他人的人身权和财产所有权,犯罪主观方面是故意,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犯罪客观方面采用暴力或威胁的方法当场窃取他人财物。缺少任何一项或有一项不符,都不能认定某人犯抢劫罪。至于其他的时间、地点、犯罪工具等对于是否构成抢劫罪不具有实质意义,因此不是抢劫罪的构成要件,只对量刑有一定的影响。

三、正当防卫

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

1、侵害现实存在。正当防卫的起因必须是具有客观存在的不法侵害。不法侵害应是由人实施的,对于动物的加害动作予以反击,原则上系紧急避险而非正当防卫。不法侵害必须现实存在。如果防卫人误以为存在不法侵害,那么就构成假想防卫。假想防卫不属于正当防卫,

2、侵害正在进行

不法侵害正在进行的时候,才能合法益造成威胁和紧迫性,因此才可以使防卫行为具有合法性。事前防卫(事前加害)或者事后防卫(事后加害)。防卫不适时不属于正当防卫,有可能还会构成犯罪行为。

3、具有防卫意图

正当防卫是出于保护合法权益免受不法侵害的目的

4、针对侵害人防卫

正当防卫只能针对侵害人本人防卫。由于侵害是由侵害人本人造成的,因此只有针对其本身进行防卫,才能保护合法权益。

5、没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

防卫行为必须在必要合理的限度内进行,否则就构成防卫过当。必须注意的是,并非超过必要限度的,都构成防卫过当,只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且造成重大损害的,才是防卫过当。针对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所进行的防卫,称为无限防卫,即使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也不会构成防卫过当。

例题:下列哪些行为不属于正当防卫?( )

(A)甲某在小区内贴大字报声称乙某和别人有不正当关系,乙某知悉后回家拿刀刺伤甲某

(B)甲某和乙某向来不合,故意出言相激,引起乙某拿起木棍攻击自己,甲某拿出事先准备的水果刀刺伤了乙某

(C)甲乙二人系邻居,一日发生争吵,甲某用砖头砸向乙某,乙某躲过,拿起棍子打伤旁边站着的甲某的妻子

(D)法院工作人员向甲某执行没收财产的判决,甲某拒不服从,打伤法警

答案:ABCD

选项A中张某对姜某的侮辱缺乏紧迫性,不符合正当防卫不法侵害正在进行的要件,选项B 张某的行为属于防卫挑拨,是指为了侵害对方故意挑起对方对自己进行侵害,然后以正当防卫为借口,给对方造成侵害的行为。张某不具有防卫意识,其行为是滥用正当防卫的行为,因而是故意犯罪。选项C谢某虽然遭受了不法侵害,但其不是针对不法侵害人本人进行防卫,因此不属于正当防卫。选项D姜某拒不执行法院判决,以暴力阻碍国家工作人员执行公务,姜某面对的是合法行为而非不法侵害,因此不构成正当防卫。

四、共同犯罪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共同犯罪的构成要件:

1、主体条件

共同犯罪成立的主体条件是两人以上。这里要注意准确对“人”的理解,这里的“人”是指符合刑法规定的作为犯罪主体条件的人。

2、主观条件

各共同犯罪人必须有共同的犯罪故意,即要求各共同犯罪人通过意思联络,认识到他们的共同犯罪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决意参加共同犯罪,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实施犯罪的故意内容不同不成立共同犯罪,如甲准备盗窃乙的财产,丙想要杀死乙,两人同时到达乙的住所实施犯罪,两人不构成共同犯罪。

3、客观条件

各共同犯罪人有共同的犯罪行为。即为了同一目的或结果,相互分工配合,但并不需要共同犯罪人的行为完全一致。

同时犯不成立共同犯罪。所谓同时犯,即指没有共同实行犯罪的意思联络,而是在同一时间同一场所实施行同一性质的犯罪行为,对此应作为单独犯罪分别论处。如甲乙不约而同地去某超市偷东西。

例题:下列情形中应当依法以共同犯罪论处的有( )。

A.甲、乙共谋要一起杀死丙,到约定的时候乙因其妻子的劝阻未去,由甲一人单独将丙杀死

B.某市鸿运建筑公司与法达建材公司合谋,相互串通并利用虚假合同、资信证明等方式,骗取市某中学的信任,在签订和履行学校教学楼工程的承包合同过程中,共骗取该校近百万元的物资

C.甲某唆使一个15岁的中学生乙某从某商场中偷出金银首饰,然后拿到集市上兜售,分给乙某一半款物

D.甲骗乙说他在某学校上班,要上楼拿电脑叫乙在楼下等,甲偷了电脑后与乙一起走到大门口时被抓

【分析】答案为AB。C项中因乙不满16周岁而对盗窃行为不负刑事责任,甲、乙不构成共犯;D项中乙不知道甲是偷电脑,没有共同盗窃的故意。

五、处理未成人犯罪的特别原则

根据刑法的规定,已满16周岁的人是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人,对自己实施的一切危害行为都应该承担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的人对刑法规定的八种具体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他们都不满18周岁是未成年人,应该以教育、感化、挽救为处理原则,我国刑法针对未成年的犯罪人的特点,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处理规定了两条特殊的处理原则:

1、从宽处理的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第三款:“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规定,对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必须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也就是说,不满十八岁是一个法定的必须从宽处罚的情节。至于是从轻还是减轻以及从轻的幅度,则根据具体案件确定。根据这一原则,对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原则上不应判处法定最高刑。

2、不适用死刑的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49条:“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的规定,未成年人不论犯何罪均不应判处死刑。这是刚性要求,不允许有任何例外。所谓犯罪的时候是指实施犯罪行为的时候。如果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即使审判的时候已满18

周岁也同样适用本条规定。

第五章民法

一、民事法律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是公民或法人(民事主体)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如买卖行为

有效条件:

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就自然人而言,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以自己的行为取得民事权利,履行民事义务;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只能从事与其年龄和智力发育程度相当的民事法律行为,其他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其法定代理人的同意;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能独立从事民事法律行为,他们的民事法律行为必须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

2、意思表示真实

民事法律行为生效后产生的法律后果是当事人所追求的,所以其意思表示必须是在自觉、自愿的基础上进行,并反映其真实的意愿。如果行为人的意思表示是在如欺诈、胁迫等外界力量的影响或强制下进行的,就不能反映行为人的真实意志。

3、不得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

4、形式合法: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法律规定用特定形式的,应当依照法律规定。

二、民事代理

民事代理,是指代理人以被代理人(又称本人)的名义,在代理权限内与第三人(又称相对人)为法律行为,其法律后果直接由被代理人承受的民事法律制度。

民事代理的特征:

1、代理行为是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民事法律行为

就是说通过代理人所为的代理行为,能够在被代理人与第三人之间产生、变更或消灭某种民事法律关系,如代订合同而建立了买卖关系、代为履行债务而消灭了债权债务关系,这表明代理行为具有法律上的意义,因此,代理行为区别于事务性的委托承办行为。诸如代为整理资料、校阅稿件、计算统计等行为,不能在委托人与第三人之间产生民事法律关系,不属于民法上的代理行为。

2、代理权产生的依据是代理权的授予。在法定代理,代理权的内容与范围应以法律规定为准;在委托代理,应以授权行为的意思表示确定。

3、代理人应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从事民事活动

在代理关系中,代理人是代替被代量人从事法律行为,以实施被代理人所追求的民事法律后果。显然,基于代理行为所产生的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应是被代理人,故代理人一般应用被代理人的名义人从事代理行为。

4、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活动

这一特征有两方面含义:(1)代理人有权独立为意思表示。(2)为了切实保障被代理人的利益,法律要求代理人必须在代理权限范围内独立为意思表示。所以,代理人在代理权限范围内作出的意思表示才符合被代理人的民事利益。正是在此种意义上,代理人在实施代理行为过程中超过代理权限范围所作出的意思表示就是不真实的,其代理行为也应依法无效或被撤销、被变更。

5、代理行为的法律后果直接归属于被代理人

既然代理行为的目的是实现被代理人追求的民事法律后果。所以,代理人的代理行为在法律上视为被代理人的行为,其效力直接及于被代理人,法律规定:“被代理人对代理人的代理行为,承担民事责任”。

凡依法律规定,或依法律行为的性质、或当事人的约定,必须由本人亲自进行的行为,不得代理。如婚姻登记、设立遗嘱、具有人身性质的债务的履行,等等。

例题:下列行为中,属于代理行为的是()。

A甲代替乙招待乙的朋友的行为

B传达室的张大爷将甲寄给乙的信送给乙的行为

C公司董事长以公司名义对外签约的行为

D公司的售票员向旅客卖票的行为

答案D

三、合同的成立与生效

合同成立是指双方当事人通过缔约过程意思表示达成了一致。合同生效是指成立后的合同因符合法定的有效要件得到了法律的认可。

合同成立与合同生效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法律概念,合同生效是以合同成立为前提的,合同不成立就无所谓生效问题。一个合同生效了,则意味着它已经成立了。但合同成立后不一定就生效。

合同能否生效、何时生效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要根据合同的不同类型进行分析: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合同成立时即具备了生效的要件,因而其成立和生效时间是一致的。如甲乙于今天签订了买卖100公斤茶叶的合同。合同成立和生效时间都是今天。

无效合同成立后永远不生效。合同已经成立,但不符合法律的规定,不能产生法律效力。合同法规定,合同无效的情形有:

第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第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的合同。如甲委托乙购买一批电脑,乙与丙恶意串通,从丙处订购一批次品。这是属于恶意串通,损害第三人利益的合同属于无效合同,不存在生效的问题。

第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合同。

第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

第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如赌博欠的赌债合同无效

附条件的合同,成立后并不立即生效,能否生效,要看所附条件能否实现而定。如张三和李四今年3月1日订立房屋租赁合同,约定明年张三的儿子考上大学后,张三将房屋租给李四居住。合同已成立,但未生效。要等张三的儿子考上大学这个条件实现后合同就生效。假如张三儿子考不上大学,租赁合同永远不能生效。

第六章婚姻家庭法和继承法

一、无效婚姻与可撤销婚姻

现实生活中,不是所有经过登记了的婚姻都是有效的婚姻。如果不符合结婚的条件,弄虚作假进行的登记,就会导致婚姻无效或被撤销。

1、无效婚姻

无效婚姻是指不符合法律规定的结婚要件,而不具有法律效力的男女两性的结合。

婚姻法规定了四种情形属于无效婚姻:

(1)重婚。重婚违反了婚姻法规定的一夫一妻制原则,凡是构成重婚的,不论当事人主观认识如何都是无效婚姻。

(2)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我国法律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因此在这一范围内的亲属结婚都是无效婚姻。

(3)婚前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婚后尚未治愈的。这种情况导致婚姻无效的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必须是在结婚以前就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第二,这个疾病在结婚以后一直没有治愈,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否则就不能按无效婚姻处理。

(4)未到法定婚龄的。

确认无效婚姻的程序:在我国,无效婚姻只能通过诉讼程序由法院予以确认。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利害关系人指的是当事人的近亲属)包括有关单位都有权向人民法院提出确认婚姻无效的申请,婚姻是否有效,由法院依法判决。法院也可以依职权主动宣告婚姻无效,不需要他人的申请。

请求权的行使期限:请求确认婚姻无效,法律没有规定具体的时间限制,但必须在法定的无效婚姻情形消失前提出申请,否则,法院不予支持。判断婚姻无效的标准,是以起诉时的状态为准,不是以登记结婚时的状态为准。

例题:下列选项中,哪些属于无效婚姻?

(A)仅差两天即达法定婚龄而登记形成的婚姻

(B)表兄妹之间的婚姻

(C)为取得巨额遗产而与他人结婚形成的婚姻

(D)一审判决准予离婚,在上诉期内与他人结婚形成的婚姻

答案:ABD。

2、可撤销婚姻

可撤销的婚姻是指当事人因意思表示不真实而成立的婚姻。

婚姻撤销的原因:在我国,导致婚姻撤销的情形只有一种:因受胁迫而结婚的。

婚姻撤销的程序:必须由受胁迫的当事人一方向婚姻登记机关或者人民法院提出撤销婚姻的请求,由婚姻登记机关或者人民法院予以撤销。

请求权的行使期限:无论通过什么程序撤销婚姻,可撤销婚姻的请求权都有严格的期限限制。法定期限是自结婚登记之日起1 年以内。被非法限制了人身自由的如被拐卖的妇女,从恢复人身自由之日起1年以内提出。在1年内不行使请求权就视为放弃,婚姻关系具有法律效力。

婚姻无效或被撤销的法律后果:

婚姻被宣告无效或被撤销后的法律后果是相同的:自始无效。也就是说:只有在依法被宣告无效或被撤销时,才确定这个婚姻不受法律保护,但一旦宣告就具有溯及力。

二、法定继承与遗嘱继承

(一)法定继承是指由法律直接规定继承人的范围、继承顺序、遗产分配原则的财产继承制度。当被继承人死亡时没有立遗嘱或遗嘱无效时,遗产继承应按法定继承方式进行。我国《继承法》规定的法定继承人的范围是被继承人的配偶、子女、父母和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法定继承分为第一、第二两个顺序:第一顺序是配偶、子女和父母、对公婆、岳父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丧偶儿媳和女婿;第二顺序是兄弟姐妹、祖父母和外祖父母。

第二顺序的法定继承人只有在第一顺序继承人不存在或全部放弃继承权时,才可参加继承,同一顺序的法定继承人地位平等。

(二)遗嘱继承又称指定继承,是指被继承人死亡后,按他生前所立遗嘱的内容,将其遗产转移给指定的法定继承人中的一人或数人所有的一种继承方式。遗嘱只能在遗嘱人死亡后才发生法律效力。

1、遗嘱成立的实质要件

(1)遗嘱人必须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所立遗嘱无效;无行为能力人所立的遗嘱,即使其本人后来有了行为能力,仍属无效遗嘱。遗嘱人立遗嘱时有行为能力,后来丧失了行为能力的,不影响遗嘱的效力。”

(2)遗嘱必须是遗嘱人本人真实意思的表示。受威胁、欺骗情况下所立的遗嘱或遗嘱被纂改、伪造的,一律无效;

(3)遗嘱的内容必须合法,不得违反国家的政策、法律和社会公德,不得剥夺或减少未成年人、缺乏劳动能力又无生活来源的人以及尚未出生的胎儿应继承的份额。

2、遗嘱成立的形式要件

遗嘱要有效成立,还必须在形式上符合法律规定。

我国《继承法》规定,遗嘱的形式可以采取公证遗嘱、自书遗嘱、代书遗嘱、录音遗嘱、口头遗嘱五种不同形式,并必须符合相应的法律要求。

3、遗嘱的法律效力

除公证遗嘱和自书遗嘱外,代书遗嘱、录音遗嘱和口头遗嘱都必须有两个以上的见证人在场作证才有效。与遗嘱内容有利害关系的人、无行为能力的人和限制行为能力的人都不能充当见证人。

遗嘱订立后如有必要,遗嘱人可以变更或撤销自己所立的遗嘱。如所立的前后几份遗嘱内容有抵触的,应以最后的遗嘱为准。

但是自书、代书、录音、口头遗嘱,都不得撤销、变更公证遗嘱。

第七章经济法

一、消费者的概念和消费者权利的内容

消费者是指为满足生活需要而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的社会成员。消费者与生产者及销售者不同,他或她必须是产品和服务的最终使用者而不是生产者、经营者。也就是说,他或她购买商品的目的主要是用于个人或家庭需要而不是经营或销售,这是消费者最本质的一个特点。消费者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各种需要,是与生产者、经营者追求盈利相区别的,任何人只要不是为了再次转售获利而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其购买行为就应被认定为“为生活消费”,就应该被视为“消费者”。

消费者权利的内容:

1、安全权: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

2、知情权: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接收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

3、自主选择权: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

4、公平交易权:消费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权利。

5、求偿权:消费者因购买和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受到人身、财产损害的,享有依法获得赔偿的权利。

6、结社权:消费者享有依法成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社会团体的权利。

7、消费者获得有关知识的权利。如消费、使用方面的知识

8、受尊重的权利: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其人格尊严、民族风俗习惯得到尊重的权利。

9、监督权:消费者享有对商品或服务以及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进行监督的权利。

例题:下列行为属于行使消费者监督权范围的是()。

(A)小赵在商店中专门购买假冒伪劣商品以获取赔偿

(B)一家烤鸡店为战胜对手,向消费者称对手的货源不合格

(C)小张发现某商场的电梯存在安全隐患,立即报告给有关部门

(D)老王在一家商店买回了变质的食品,马上回去要求退换

答案C

二、知识产权的时间限制

知识产权都有法定的保护期限,一旦保护期限届满,权利即自行终止,成为社会公众可以自由使用的知识。至于期限的长短,依各国的法律确定。

我国发明专利的保护期为20年,实用新型专利权和外观设计专利权的期限为10年,均自专利申请日起计算;我国公民的作品著作权的保护期为作者终生及其死亡后50年。这两个权利

期限届满后,该发明和作品即成为公有领域财产。

我国商标权的保护期限自核准注册之日起10年,但可以在期限届满前6个月内申请续展注册,每次续展注册的有效期10年,续展的次数不限,由此可见,商标权的期限有其特殊性,可以根据其所有人的需要无限地续展权利期限。如果商标权人逾期不办理续展注册,其商标权也将终止。

不是所有的商标都必须注册,未经注册的商标,可以在生产服务中使用,但其使用人不享有专用权,无权禁止他人在同种或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商标相同或近似的商标。我国商标注册实行自愿注册原则,但在极少数商品上使用的商标实行强制注册原则,作为对自愿注册原则的补充。目前是只有人用药品和烟草两类是强制注册的。

知识产权的保护期限仅适用于知识产权的财产权部分,人身权部分由创造人终身享有。以著作权为例,作品的署名权、修改权就属于人身权内容,复制、发行等为财产权内容。

例题:

第八章诉讼法

一、民事诉讼法的特有原则

1.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平等地享有和行使诉讼权利。

2.辩论原则。当事人在诉讼中有权进行辩论。这一原则是建立在当事人诉讼地位平等的基础上的。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就案件事实、争议的问题和适用的法律,各自陈述自己的主张和依据,互相进行反驳和论证,有利于人民法院全面查清事实,分清是非,正确适用法律。

3.调解原则。人民法院在审理民事案件必须进行调解。

4.处分原则。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

5、支持起诉原则。支持起诉原则是指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对损害国家、集体或者个人民事权益的行为,可以支持受损害的单位或者个人向人民法院起诉。

6、人民检察院监督民事诉讼的原则。人民检察院对民事审判活动实行监督的内容有:监督审判人员贪赃枉法、徇私舞弊等违法行为;对人民法院作出生效判决、裁定是否正确合法进行监督。

二、行政诉讼的举证责任

行政诉讼由被告承担举证责任。行政诉讼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人民法院依法审查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被告对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负有举证责任,具体行政行为是被告作出的,被告是根据哪些事实、考虑了哪些因素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被告最清楚,而原告很难完全了解或者掌握。在此情况下,如果让原告承担举证责任、证明具体行政行为的违法性,会使原告处于非常不利的境地。

三、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的原则

新刑事诉讼法今年已经通过公布,2013年1月1日起实施。《刑事诉讼法》规定:"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人民法院有义务保证被告人获得辩护。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的原则,是在法律上确认被告人享有辩护权,并在诉讼中保障被告人依法行使辩护权的诉讼原则。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除自己行使辩护权以外,还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作为辩护人。犯罪嫌疑人自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有权委托辩护人;在侦查期间,只能委托律师作为辩护人。被告人有权随时委托辩护人。下列的人可以被委托为辩护人:

(一)律师;

(二)人民团体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在单位推荐的人;

(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监护人、亲友。

正在被执行刑罚或者依法被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人,不得担任辩护人。

《实用法律基础》复习题

关于课程考核的相关事宜: 1本课程实行全面网上考核 也就是网上形成性考核和网上终结性考核,比例分别为50%和50%。 2 终结性考核 考核内容:本课程的重点 考核成绩:百分制计算,以50计入课程总成绩中。 考题形式:综合测试(题库) 组卷方式:随机组卷。只有一次组卷机会。 考题分值:简答题3题,每题20分,案例分析题2题,每题20分 考核时间:90分钟 3 期末考试的复习依据是平台上的往年试题,请大家认真准备 复习题 1《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规定的消费者的权利有哪些? (1)安全权;(2)知情权;(3)选择权;(4)公平交易权;(5)求偿权;(6)结社权;(7)获知权;(8)受尊重权;(9)监督批评权 2.李某家正在搞装修,为了赶工期,装修公司经常安排工人加班到晚上十二点,这可折腾 坏了住在楼下的张某一家人。张某打电话给李某,称对方行为已经严重影响了自己的正常生活,要求停止该行为。但李某却反驳说,“我在自己家里干什么,别人管不到。”请你结合民法的基本原则分析一下该案。李某的说法是否成立,为什么 参考答案: 每个人都有自己生活空间,也都有自己的权利,但是,这种权利是有边界的。简单地说,他人的权利就是你权利的边界。也就是你的权利行使不得侵害他人的权利。李某虽然是在自己家里装修,但他行使房屋所有权的行为明显超过了必要限度,损害了他人安宁休息的权利,因此违反了权利滥用原则,张某完全可以要求李某停止该行为 3某汽车制造厂与国外某公司进行合资谈判,对方以技术作价1600万美元,其中包括专利技术97件。事后汽车制造厂通过专利检索发现其中23件已过期,13件刚申请还未授权,真正有效的只有32件,结果至少被外国人骗去1000万美元。问:你知道外国人是如何骗去这1000万美元的吗?请用有关“知识产权的特征”方面的知识解释一下。 参考答案: 知识产权不同于所有权,所谓的“不同”主要体现在知识产权具有时间性。以专利为例,发明专利权的有效期是20年,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的有效期是10年。一旦过期,权利就消灭,专利技术就变成了公用技术,而公用技术是任何人都可以无偿使用的。案例中,没有申请到专利的技术特别是已经过期的技术是不用花钱去买的。 4请你谈谈无效法律行为和可撤销法律行为的不同,并举例说明 (1)无效法律行为是指不具备民事法律行为生效要件,因而不能产生行为人预期后果的行为。可撤销法律行为是指虽然成立,但由于当事人意思表示存在瑕疵,可以由当事人决定是否撤销使之归于无效的法律行为。<br/>(2)无效的原因通常是违法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或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等。可撤销的原因通常是当事人意思表示存在瑕疵。(3)无效的后果是自始无效、当然无效、绝对无效。而可撤销的法律行为,在

浙江电大《实用法律基础》作业做法及参考答案

《实用法律基础》网上作业做法 1.网址是:https://www.doczj.com/doc/fc797925.html,/Login/Login.aspx?ReturnUrl=%2f 用户名是学号,密码是:123456. 2.进入后,点击最上边的,然后点击左侧的, 继续点击页面中间的,然后在弹出的页面找到 ,在 前面的空格打钩,然后拉到页面底部,在 点击。 3.点击左侧,显示页面: 再点击,就可以开始做作业了。 4.注意:请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 5.参考答案: 实用法律基础(专科)形成性考核一-0001 试卷总分:100 判断题(共15题,共30分) 1.(2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都享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2.(2分)广义的法律不仅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还包括各级行政机关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文件。× 3.(2分)我国现行宪法共有4次修正案。√ 4.(2分)法律通过程序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这种国家强制力很多时候是潜在的和间接的。√ 5.(2分)1999年宪法修正案增加了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规定。× 6.(2分)1975年宪法是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 7.(2分)公法与私法的划分最早是由英国法学家提出来的。× 8.(2分)根据法律的内容与功能不同,可以把法律分为一般法与特别法。× 9.(2分)宪法最主要、最核心的价值就在于规范和配置国家权力。× 10.(2分)人民检察院是我国的审判机关。× 11.(2分)我国《宪法》规定,公民享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罢工的自由。× 12.(2分)法律关系的客体只有物与行为两种。× 13.(2分)我国实行两审终审的审级制度。√ 14.(2分)国务院有权制定基本法律。× 15.(2分)我国现行的立法体制具有“一元、两级、三层次”的特点。× 单选(共15题,共30分) 16.(2分)我国现行的宪法是(D)。 A、1954年宪法 B、1975年宪法 C、1978年宪法 D、1982年宪法 17.(2分)国务院有权制定(B)。 A、法律 B、行政法规 C、地方性法规 D、地方规章 18.(2分)以下属于实体法的是(A)。 A、刑法 B、刑事诉讼法 C、仲裁法 D、行政诉讼法 19.(2分)以下既是公民权利也是公民义务的是(C)。 A、纳税 B、兵役 C、受教育 D、选举 20.(2分)以下不属于公民的诉愿权的是(D)。 A、批评权 B、建议权 C、申诉权 D、宗教信仰自由 21.(2分)以下不属于司法权特征的是(A)。 A、主动性 B、被动性 C、中立性 D、终极性 22.(2分)从诉讼程序传统来看,英美法系更倾向于(B)。 A、职权主义 B、当事人主义 C、超职权主义 D、超当事人主义 23.(2分)旧法对新法的影响和新法对旧法的承接是指(A)。 A、法律继承 B、法律移植 C、法制改革 D、法律制定 24.(2分)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先后颁布过(C)。 A、两部宪法 B、三部宪法 C、四部宪法 D、五部宪法 25.(2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A)国家。 A、法治 B、法制 C、现代化 D、有法可依的 26.(2分)宪法的修改,应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A)以上的多数通过。 A、2/3 B、1/2 C、3/4 D、4/5 27.(2分)英美法系的基本结构是在(B)基础上建立的。 A、公法和私法 B、普通法和衡平法 C、根本法和普通法 D、普通法和判例法 28.(2分)创制法律规范的活动和过程称之为(A)。 A、立法 B、司法 C、执法 D、守法 29.(2分)在西方思想体系中,法治首先是被作为与(B)相对应的一种治国方略。 A、德治 B、人治 C、礼治 D、法制

实用法律基础形成性测试答案

实用法律基础形成性测试答案 第一次作业96 广义的法律不仅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还包括各级行政机关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文件。 A. 错误 B. 正确 2. 法律通过程序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这种国家强制力很多时候是潜在的和间接的。 A. 错误 B. 正确 3. 实体法和程序法是一国法律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两个组成部分,两者相互联系和依存,不可偏废。 A. 错误 B. 正确 4. 合法的总是符合道德的,违反道德的不一定就是违法的。 A. 错误 B. 正确 5. 我国现行的立法体制具有“一元、两级、多层次”的特点。 A. 错误 B. 正确 6. 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制定基本法律。A. 错误 B. 正确 7. 我国实行两审终审的审级制度,也就是说所有案件最多经过两级审判就应该作出终审判决。 A. 错误 B. 正确 8. 宪法最主要、最核心的价值就在于规范和配置国家权力。 A. 错误 B. 正确 9. 我国公民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A. 错误 B. 正确 10.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享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罢工的自由。 A. 错误 B. 正确二、不定项选择题(共10 道试题,共 60 分。) 1. 以下各项属于实体法的是 A. 刑法 B. 民法 C. 仲裁法 D. 刑事诉讼法 2. 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 A. 物 B. 行为 C. 智力成果D. 人身利益 3. 法律发展的途径有 A. 法律移植 B. 法律继承 C. 法制改革 D. 法律混合 4. 法的目的性价值包括 A. 正义 B. 平等 C. 自由 D. 秩序 5. 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个人自由包括 A. 人身自由 B. 思想自由 C. 住宅不受侵犯 D. 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6. 我国宪法的修改,应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以上的多数通过 A. 2/3 B. 1/2 C. 3/4 D. 4/5 7. 我国现行宪法为 A. 1954 年宪法 B. 1972 年宪法 C. 1982 年宪法 D. 1992 年宪法 8. 以下哪些选项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 A. 纳税 B. 劳动 C. 受教育 D. 选举 9. 我国现行宪法至今为止有()修正案 A. 2 个 B. 3 个 C. 4 个 D. 5 个 10. 我国现行宪法的正文主要包括 A. 总纲 B.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C. 国家机构 D. 国旗、国歌、国徽、首都总体评价:第二次作业88 1. 行政合理性原则以行政合法性为前提。 A. 错误 B. 正确 2. 在我国,行政机关是最重要的行政主体,但受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也具有行政主体的资格。 A. 错误 B. 正确 3. 一事不再罚原则是指对当事人的同一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的行政处罚。 A. 错误 B. 正确 4. 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行政诉讼只以抽象行政行为而不以具体行政行为作为诉讼对象。 A. 错误 B. 正确 5. 我国《刑法》规定,聋、哑、盲人是限制刑事责任能力人。 A. 错误 B. 正确 6. 我国《刑法》规定,防卫过当或避险过当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A. 错误 B. 正确 7. 刑事案件由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辖,如果由犯罪地的人民法院审判更为适宜的,可以由犯罪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A. 错误 B. 正确 8. 上诉不加刑原则,即第二审人民法院审判上诉案件,一律不得加重被告人的刑罚。 A. 错误 B. 正确 9. 对于累犯,应当加重处罚。 A. 错误B. 正确 10. 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完成犯罪的犯罪停止形态是犯罪未遂。 A. 错误 B. 正确二、不定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60 分。) 1. 我国行政法的首要基本原则是 A. 行政合法性原则 B. 行政合理性原则 C. 行政比例原则 D. 程序正义原则 2. 以下各项属于行政处罚的种类的有 A. 拘留 B. 拘役 C. 罚金 D. 罚款 3. 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内作出第一审判决 A. 一个月 B. 二个月 C. 三个月 D. 六个月 4. 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有 A. 罪刑法定原则 B. 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C.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D. 诚实信用原则 5. 我国刑法的溯及力原则是 A. 从旧

安徽电大实用法律基础期末复习题

以下是省电大下发的期末复习题,请同学们一定要做一下(有些答案和上网粘贴到百度 搜索中进行搜索),供考试参考,由于是开卷考试,提前做一遍可以将做好的材料带进考场。 安徽电大《实用法律基础》期末复习题 本次期末复习指导针对参加《实用法律基础》课程考试的各专业专科、本科同学。为帮助大家进行复习迎考,我们提供本课程期末考试复习题,多数习题附有答案,望大家抽一定时间练习,这样便能从容应考,祝广大考生顺利通过本课程考试。注:第8、9、10、14章不作为复习考试范围。 第1章法律概述 一、名词解释(参见教材) 二、单项选择题 1、法是以()为内容的行为规范。 A.国家意志性B.权利义务C.国家强制力D.社会关系 2、法是调整()的行为规范 A.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B.人与物之间的社会关系C.人与自然界之间的自然关系D.自然关系 3、王甲犯抢劫罪和故意杀人罪,因罪行严重、手段恶劣、社会影响极坏,被人民法院判处死刑,并于3月15日执行枪决。试问:王甲因犯罪而最终得到惩处,最能体现下列法的哪一个特征?() A.法以权利义务为内容B.法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 C.法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具有国家意志性D.法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 4、《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212条第2款规定:“死刑采用枪决或者注射等方法执行。”而在我国西周时期,死刑的枪决方式却可以有绞、弃世、焚、辕等。从不同历史时期死刑执行方式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出法的哪一点本质?() A.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B.法的内容由统治阶级所处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 C.法靠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D.法具有国家意志性 5、我们将“法律关系主体依法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成为()。 A.法律关系的内容B.法律事实C.法律关系的主体D.法律关系的客体 6、下列哪个不属于我国法的正式意义上的渊源() A.经批准承认参加的国际条约B.特别行政区的法C.行政法规D.党的政策7、下列对规范性文件的效力等级表述正确的是() A.宪法>行政法规>法律地方性法规B.宪法>地方性法规>法律>行政法规 C.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D.行政法规>宪法>法律>地方性法规 8、法的溯及力,是指法律颁布后()是否适用,如果适用,就有溯及力;如果不适用,就没有溯及力。 A.对其生效以后发生的事件B.对其生效以后发生的行为

实用法律基础课程作业答案

实用法律基础课程作业 答案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作业一 1、法治:是指与民主相联系的治国的原则和方略,或者说是一切国家机关、公职人员、公民,社会组织和团体必须普遍守法的原则,即依法办事的原则。2民事责任:义务人不履行法定或约定民事义务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 3、劳动关系:劳动关系是指劳动力所有者(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用人单 位)之间,为实现劳动过程中而发生的一方有偿提供劳动力并由另一方用于同其生产资料向结合的社会关系。 4、举证责任:又称证明责任,是指诉讼当事人通过提出证据证明自已主张的有利于自已的事实,避免因待证事实处于真伪不明状态而承担不利的诉讼后果。 1、简述法律关系的概念及构成要素 答:法律关系是法律在调整人们行为的过程中形成的特殊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法律关系由三要素构成,即法律关系的主体、法律关系的客体和法律关系的内容。 2、简述行政行为的概念及特征: 答:所谓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履行行政职责、运用行政职权而实施行政管理或提供服务并产生法律效果的行为。 一般来说,行政行为具有如下特征:1、从属法律性。任何行政行为都必须有法律依据。2、裁量性。行政行为具有一定的裁量性,即留给行政主体一定的裁量空间。3、单方意志性。行政主体自行决定或实施行政行为,无需与行政相对方协商或征得其同意。4、强制性。行政行为以国家强制里为其实施保障。 3、简述我国婚姻家庭的基本法则 答:婚姻家庭法的基本原则:1、婚姻自由原则,2、一夫一妻原则,3、男女平等原则,4、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合法权益的原则,5、计划生育原则。 作业二 1、法: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统治阶级意 志的规范体系。 2、行政合法性原则:是指行政权的存在、行使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不得 与法律相抵触。也就是说行政主体的设立,拥有行政职权和行使行政职权都

法律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从法律的文字表现形式方面划分,可分为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从法律的适用范围方面划分,可分为普通法和特别法; 从法律制定的主体方面划分,可分为国际法和国内法; 从法律的内容方面划分,可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等等。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 案的序号填在题中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 1.按照制定和实施法律的主体不同,可以把法律划分为( )。 A.根本法和普通法 B.一般法和特别法 C.国内法和国际法 D.实体法和程序法 C 2.我国依法治国的主体是( )。 A.党中央 B.国务院 C.广大人民群众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C 3.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内,( )适用我国法律。 A.一律 B.一般 C.可以 D.不能 B 4.法律( )是划分部门法的首要的、第一位标准。 A.调整的社会关系的种类 B.调整的方法 C.保障权利的途径 D.调整的机制

A 5.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年制定的宪法。 .1950 C D 6.( )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一项符合我国国情的基本制度。 A.民族自治制度 B.区域自治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民族平等制度 C 7.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受教育的( )。 A.权利 B.权力 C.义务 D.权利和义务 D 8.最高人民法院是我国的最高国家审判机关,( )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 A.领导 B.指导 C.监督 D.管理 C 9.行政法与行政法规的关系是( )。 A.行政法就是指行政法规 B.行政法是行政法规的渊源之一

C.行政法规是行政法的渊源之一 D.行政法与行政法规是效力不同的两种类别的规范性文件 C 10.私营企业是指企业资产属于私人所有,雇工达到( )人以上的营利性经济组织。 .6 C D 11.增值税属于( )。 A.流转税 B.财产税 C.所得税 D.营业税 A 12.我国森林法把每年( )定为全国统一的“植树节”。 A.3月5日 B.3月11日 C.3月12日 D.3月15日 C 13.刘迪,6岁,在北京幼儿园学习绘画数年,1989年夏天,某机构组织儿童绘 画展,刘迪的画被选中参展,并获得一等奖,得奖金1000元。此时刘迪父母已离异,其母张某为刘迪的监护人,刘迪之父每月给刘迪100元抚养费。1000元奖金应归( )所有。 A.刘母 B.刘父 C.幼儿园 D.刘迪

国家开放大学实用法律基础形考二答案

《实用法律基础》网上作业二 一、判断正误题 1、具有民事权利能力是自然人享有民事主体地位的标志。(√) 2、能够引起债产生的都是合法的法律事实。(×) 3、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能独立进行任何民事活动。(×) 4、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内,一方当事人提起诉讼的,诉讼时效中止。(×) 5、当事人对造成损害都没有过错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当事人分担民事责任。(√) 6、人身权与权利主体的人身密不可分,所体现的是权利主体精神上的利益。(√) 7、物权是指直接支配一定的物并排斥他人干涉的权利。在我国,物权就是所有权。(×) 8.企业破产案件由债务人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 ) 9.人民法院对破产案件作出的裁定,除驳回破产申请的裁定外,一律不准上诉。( √ ) 10.持票人取得票据如无对价或无相当对价,不能有优于其前手的权利( √ ) 11.票据侦务人可以以自己与出票人之间所有的基于人的关系的抗辩对抗持票人。 ( × ) 12.股东全部缴纳出资后,以股东会决议的形式向公司登记机关提供各股东的出资证明。 ( × ) 13.债权人认为债权人会议决议违反法律规定的,可以在债权人会议作出决议后十天内提请法院裁定。( × ) 14.债权人认为债权人会议决议违反法律规定的,可以在债权人会议作出决议后十天内提请法院裁定。( × ) 15.合伙人之间有关利润和亏损的分担比例对债权人具有约束力。( × )

16、法律、法规不属于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 17、公民为完成法人或其他组织工作任务所创作的作品是职务作品。(√) 18、任何情况下,侵犯他人知识产权都不至于承担刑事责任。(×) 19、我国对专利申请的受理和审查以及专利权的授予统一集中进行,而不是分 散在各省市进行。(×) 20、中国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作品,不论是否发表,均或依照著作权法 享有著作权。(√) 21、专利权可以转让,专利申请权不得转让。(×) 22、婚姻法所调整的财产关系,适用于民法的某些规定。( √ ) 23、自然性是婚姻家庭关系的本质属性,它能决定婚姻家庭关系的性质.( × ) 24、婚姻家庭关系的性质是由当时社会生产关系所决定的,(√ ) 25、夫妻间,父母子女间遗产继承问题,按照适用婚姻法中的法定继承的有关规 定执行。(√ ) 26、婚姻自由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这种权利是绝对的。( × ) 27、继承权是指继承人享有的依照法律规定或者被继承人的遗嘱指定二取得被继 承人遗产的权利。(√) 28、法定继承人的范围是没有限制的。(×) 29、遗产的处理没有规范程序。(×) 30、法律义务是法律关系的主体依照法律规定具有的自主决定作出或者不作出某 种行为。(× ) 二、单项选择题 1、民法的平等原则主要体现在( B )。 A、商品交换的等价B、 民事主体平等的法律地位C、民事主体所有权利的相同D、民事主体所有义务 的相同 2、下列民事行为当然无效的是( D ) A、受欺诈所为的民事行为 B、受胁迫所为的民事行为 C、重大误解的 民事行为D、违反法律的民事行为

电大网上作业答案【实用法律基础】三

《实用法律基础》网上模拟练习题(三) (10-13章) 一、判断正误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凡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都应当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 2、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 3、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4、企业招用劳动合同制工人,应当订明试用期。(×) 5、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工。(×) 6、订立、变更、解除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 7、劳动法出现的原因之一是为维持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秩序。(√) 8、工会代表和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依法独立自主地开展活动。(√) 9、社会保险制度保障劳动者在年老、患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获得物质帮助。(×) 10、劳动者不辞而别,给原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原用人单位不仅可要求该劳动者承担赔偿责任,也可依法请求新的用人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11、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的,除由公安、司法部门依法追究行政、刑事责任外,劳动者也可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12、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劳工法规是劳动立法的开端。(×) 13、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可以申请仲裁。(×) 14、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劳动法。(×) 15、我国目前在劳动争议的仲裁上,实行一次裁决制度。(√) 16、集体合同均由工会代表职工与企业签订。(×) 17、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的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2018年继续教育法律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法律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中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 1.按照制定和实施法律的主体不同,可以把法律划分为(C)。 A.根本法和普通法 B.一般法和特别法 C.国内法和国际法 D.实体法和程序法 2.我国依法治国的主体是(C )。 A.党中央 B.国务院 C.广大人民群众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内,(B )适用我国法律。 A.一律 B.一般 C.可以 D.不能 4.法律( A)是划分部门法的首要的、第一位标准。 A.调整的社会关系的种类 B.调整的方法 C.保障权利的途径 D.调整的机制 5.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D )年制定的宪法。 A.1949 B.1950 C.1952 D.1954 6.(C )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一项符合我国国情的基本制度。 A.民族自治制度 B.区域自治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民族平等制度 7.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受教育的(D )。 A.权利 B.权力 C.义务 D.权利和义务 8.最高人民法院是我国的最高国家审判机关,(C )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 A.领导 B.指导 C.监督 D.管理 9.行政法与行政法规的关系是(C )。 A.行政法就是指行政法规 B.行政法是行政法规的渊源之一 C.行政法规是行政法的渊源之一 D.行政法与行政法规是效力不同的两种类别的规范性文件 10.私营企业是指企业资产属于私人所有,雇工达到( D)人以上的营利性经济组织。 A.5 B.6 C.7 D.8

11.增值税属于(A )。 A.流转税 B.财产税 C.所得税 D.营业税 12.我国森林法把每年(C )定为全国统一的“植树节”。 A.3月5日 B.3月11日 C.3月12日 D.3月15日 13.刘迪,6岁,在北京幼儿园学习绘画数年,1989年夏天,某机构组织儿童绘画展,刘迪的画被选中参展,并获得一等奖,得奖金1000元。此时刘迪父母已离异,其母张某为刘迪的监护人,刘迪之父每月给刘迪100元抚养费。1000元奖金应归( D)所有。 A.刘母 B.刘父 C.幼儿园 D.刘迪 14.财产所有权中最核心的是D )。 A.占有权 B.使用权 C.用益权 D.处分权 15.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申请人在同一种商品上以相同或相似的商标在同一天申请注册的,商标局应当依照我国商标法的规定公告( A)的商标。 A.使用在先 B.申请在先 C.申请在先并且使用在先 D.设计在先 16.我国继承法规定,继承人对于被继承人生前的合法债务( D)。 A.应当负责全额偿还 B.可以负责全额偿还 C.可以不负责偿还 D.应当在遗产的实际价值范围内负责清偿 17.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单位(B)。 A.可以成为所有犯罪的主体 B.只能成为法律明文规定可由单位构成的犯罪的主体 C.不能成为任何犯罪的主体 D.能否成为犯罪的主体由法院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18.我国刑法规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 ( B)处罚。A.可以免除 B.应当减轻 C.可以减轻 D.应当从轻 19.我国刑法规定,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20年就不再追诉;如果20年以后必须追诉的,须报请(B)批准。 A.全国人大常委会 B.最高人民检察院 C.最高人民法院 D.中共中央政法委 20.中学生某甲,1983年4月5日生。1998年3月28日,他故意把一同学打成重伤,某甲对于他的这一行为,( A)。 A.应负刑事责任,但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B.应负刑事责任,但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C.应负刑事责任,但可以减轻或免除处罚 D.不负刑事责任

辅警考试法律基础知识练习题

辅警考试法律基础知识练习题 我国现行宪法的实施保障之一是,宪法规定()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C.全国人大常委会 D.各民主党派 【答案】B。解析:根据《宪法》第六十二条的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时,明确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监督宪法的实施的职权。《宪法》第六十七条又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监督宪法的实施,保证了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得以经常性地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全国武装力量。 A.国防部 B.国家主席 C.国务院 D.中央军事委员会 【答案】D。解析:《宪法》第九十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领导全国武装力量。中央军事委员会由下列人员组成:主席,副主席若干人,委员若干人。中央军事委员会实行主席负责制。中央军事委员会每届任期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相同。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性质是()。 A.基层行政机关 B.基层行政机关的派出机关 C.基层群众自治性组织 D.基层干部的独立王国 【答案】C。解析:《宪法》第一百一十一条规定:“城市和农村按居民居住地区设立的居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的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居民选举。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基层政权的相互关系由法律规定。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设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等委员会,办理本居住地区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并且向人民政府反映群众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宪法在国家统一的法律体系中处于()地位,是依法治国的基础和前提,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A.重要 B.核心 C.首要 D.突出 【答案】B。解析:宪法是确立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的基本原则与政策,调整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之间基本关系的国家根本法。宪法在国家统一的法律体系中处于核心的地位,是依法治国的基础和前提。故本题答案选B。 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是()。 A.人民法院 B.人民检察院 C.监察部

国家开放大学实用法律基础形考二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实用法律基础形考二答案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实用法律基础》网上作业二 一、判断正误题 1、具有民事权利能力是自然人享有民事主体地位的标志。(√) 2、能够引起债产生的都是合法的法律事实。(×) 3、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能独立进行任何民事活动。(×) 4、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内,一方当事人提起诉讼的,诉讼时效中止。(×) 5、当事人对造成损害都没有过错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当事人分担民事责任。 (√) 6、人身权与权利主体的人身密不可分,所体现的是权利主体精神上的利益。(√) 7、物权是指直接支配一定的物并排斥他人干涉的权利。在我国,物权就是所有权。 (×) 8.企业破产案件由债务人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 ) 9.人民法院对破产案件作出的裁定,除驳回破产申请的裁定外,一律不准上诉。( √ ) 10.持票人取得票据如无对价或无相当对价,不能有优于其前手的权利( √ ) 11.票据侦务人可以以自己与出票人之间所有的基于人的关系的抗辩对抗持票人。 ( × ) 12.股东全部缴纳出资后,以股东会决议的形式向公司登记机关提供各股东的出资证明。( × ) 13.债权人认为债权人会议决议违反法律规定的,可以在债权人会议作出决议后十天内提请法院裁定。( × )

14.债权人认为债权人会议决议违反法律规定的,可以在债权人会议作出决议后十天内提请法院裁定。( × ) 15.合伙人之间有关利润和亏损的分担比例对债权人具有约束力。( × ) 16、法律、法规不属于着作权法保护的作品(√)。 17、公民为完成法人或其他组织工作任务所创作的作品是职务作品。(√) 18、任何情况下,侵犯他人知识产权都不至于承担刑事责任。(×) 19、我国对专利申请的受理和审查以及专利权的授予统一集中进行,而不是分散在各省市进行。(×) 20、中国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作品,不论是否发表,均或依照着作权法享有着作权。(√) 21、专利权可以转让,专利申请权不得转让。(×) 22、婚姻法所调整的财产关系,适用于民法的某些规定。( √ ) 23、自然性是婚姻家庭关系的本质属性,它能决定婚姻家庭关系的性质.( × ) 24、婚姻家庭关系的性质是由当时社会生产关系所决定的,(√ ) 25、夫妻间,父母子女间遗产继承问题,按照适用婚姻法中的法定继承的有关规定执行。(√ ) 26、婚姻自由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这种权利是绝对的。( × ) 27、继承权是指继承人享有的依照法律规定或者被继承人的遗嘱指定二取得被继承人遗产的权利。(√) 28、法定继承人的范围是没有限制的。(×)

(完整word版)《实用法律基础》模拟试卷及答案[1]

《实用法律基础》试题 第 1页(共4页) 《实用法律基础》试题 第2页(共4页) 试卷编号:6846 座位号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2011年春季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实用法律基础》试题 2011年7月 一、判断题(每小题 2分,共30分) 1、广义的法律不仅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还包括各级行政机关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文件。 (x ) 2、程序法即为诉讼法。 (x ) 3、我国现行的立法体制具有“一元、两级、多层次”的特点。 (√) 4、诚实信用原则是现代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 (√) 5、名誉权和荣誉权都属于人格权。 (√) 6、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的合同,一律无效。 (x ) 7、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 (√) 8、我国刑法规定的溯及力原则是从旧兼从轻原则。 (√) 9、累犯不得减刑,也不得假释。 (x ) 10、犯罪客体就是指的犯罪对象。 (x ) 11、犯罪未遂是因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完成犯罪。 (√) 12、缓刑的适用对象是被判处管制、拘役或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x ) 13、因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行为人不负刑事责任。 (√) 14、逮捕是一种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 (√) 15、拘役是我国主刑中最轻的刑罚方法。 (x )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我国现行宪法为( C )。 A. 1954年宪法 B. 1972年宪法 C. 1982年宪法 D. 1992年宪法 2、甲于2008年1月离家,从此杳无音讯,多番查找,均无结果。其亲人可以在甲下落不明满( D )年后,有权向法院提出宣告甲死亡。 A 、1年 B 、2年 C 、3年 D 、4年 3、我国行政法的首要基本原则是( D )。 A. 行政合理性原则 B. 行政合法性原则 C. 行政比例原则 D. 程序正义原则 4、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B ),法律另有规定除外。 A 、一年 B 、两年 C 、三年 D 、四年 5、下列( C )属于抽象行政行为。 A 、行政许可 B 、行政复议 C 、行政立法 D 、行政处罚 6、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可以向生产者或者销售者要求支付价款( C )的赔偿金。 A 、二倍 B 、五倍 C 、十倍 D 、二十倍 7、合同的订立必须要经过( A )两个法定阶段。 A. 要约与承诺 B. 意思和表示 C. 起草和抄写 D. 协商和谈判 8、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故意伤害他人致人轻伤的,(B )刑事责任。 A 、应当负 B 、不负 C 、可以负 D 、应当减轻 9、( A )是消费者最基本的权利。 A. 保障安全权 B. 知悉真情权 C. 损害求偿权 D. 受尊重权 10、以下不属于司法权特征的是(A )。 A 、主动性 B 、被动性 C 、中立性 D 、终极性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以下属于所有权的原始取得方式的有( CD )。 A 、买卖 B 、赠与 C 、先占 D 、添附 2、我国现行宪法的正文主要包括( ABCD ) A .总纲 B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C .国家机构 D .国旗、国徽、首都 3、一般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包括( ABCD )。 A 、加害行为 B 、损害后果 C 、因果关系 D 、过错 4、在民事诉讼中,有权上诉的人包括( ABC )。

《实用法律基础》形成性考核作业册参考答案

第一次平时作业 一、名词解释 1、法: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靠国家强制力为保证实施的、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2、法律关系:指根据法律规范产生的、以主体之间权利与义务关系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特殊的社会关系。 3、法律解释:指对法律规范的内容、涵义等所作的说明。 4、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根据民主集中制的原则,通过选举产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全部国家机构,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一种根本政治制度。 5、国家机构: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形式自治权,实现少数民族自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一种政治形式。 二、单项选择题 1.法是以(B)为内容的行为规范。 A.国家意志性B.权利义务C.国家强制力D.社会关系 2.法是调整(A)的行为规范。 A.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B.人与物之间的社会关系 C.人与自然界之间的自然关系D.自然关系 3.法的溯及力,是指法律颁布后(C)是否适用,如果适用,就有溯及力;如果不适用,就没有溯及力。 A.对其生效以后发生的事件B.对其生效以后发生的行为 C.对其生效以前发生的事件和行为D.对其生效以后发生的事件和行为 4.我国公民在选举权方面要求年满(D)。 A.16周岁B.15周岁C.20周岁D.18周岁 5.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A)。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社会主义制度 C.人民民主专政D.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 6.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属于(A)。 A.单一制B.民族区域自治C.联邦制D.复合制7.在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D)。 A.各级国家行政机关B.各级国家审判机关 C.各级国家检察机关D.全国人大及地方各级人大 三、多项选择题 1、法具有以下哪些特征(ACD)。 A.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具有国家意志性B.调整自然关系C.以权利义务为内容D.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 E.在国家权力管辖范围内普遍适用 2、任何法律关系都是由下列(ABC)要素构成,缺一不可。A.主体B.客体C.内容D.法律事实 3、国家创制法的方式包括(AC)。 A.制定B.制订C.认可D.颁布 4、宪法规定,公民的政治自由包括(ABD)。 A.言论、出版自由B.结社自由 C.宗教信仰自由D.集会、游行、示威自由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是(CD)。 A.最高国家立法机关B.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C.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D.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电大国家开放大学《实用法律基础》2018-2019期末试题及参考答案

电大国家开放大学《实用法律基础》2018-2019期末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0.6分,共10题,共计6分) 1. 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 D ) A.总统制 B.议会内阁制 C.委员会制 D.人民代表大会制 2. 我国法律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D ) A.发展生产力 B.实现现代化 C.发展先进文化 D.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3. “有法必依”是对( B )提出的要求 A.立法 B.守法 C.执法机构 D.执法人员 4.在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认为规章之间不一致的,应报请( D )作出解释或者裁决。 A.最高人民法院 B.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C.最高人民检察院

D.国务院 5. 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属于( A ) A.单一制 B.复合制 C.联邦制 D.民族区域自治 6. 中华法系的代表性法典是( B ) A.《法经》 B.《唐律疏议》 C.《大明律》 D.《大清律例》 7. 关于我国公民选举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我国宪法对公民行使选举权作了年龄的限制 B.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才有权参加选举 C.宗教信仰影响公民选举权的行使 D.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不得参加选举 8. 法是调整( A )的行为规范。 A.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B.人与物之间的社会关系 C.人与自然界之间的自然关系 D.自然关系 9. 公民权中最基本的是( A )

A.人身自由权 B.政治权利 C.平等权 D.社会经济权利 10. 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违法事实确凿且有法定依据,对公民处以( D )以下罚款的行政处罚的,可以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A.100元 B.20元 C.200元 D.50元 二. 多选题(共10题,共8分) 1. 法是(ABCD ) A.社会规范的一种 B.由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的 C.以国家强制力作保障的 D.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 2. 我国的民主法治建设,必须做到(ABCD ) 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违法必究 D.执法必严 3. 有权向全国人大提出法律议案的有(ABC )

实用法律基础 参考答案

实用法律基础第一次作业 第1 大题单选题 1 、(5分) 下列不属于国际经济法的渊源的就是( ) 国际判例 2 、(5分) 作为行为规范的一种,法的实施主要靠( )。 国家强制力作保证 3 、(5分) 法主要体现的就是( )的意志。 统治阶级 4 、(5分) 在行政诉讼中,对于行政机关显失公平的行政处罚,人民法院可以( ) 判决撤销 5 、(5分) 原始社会的行为规范就是( )。 习惯 6、国家应具备以下基本要素:有定居的居民;有确定的领土以及( ) 具有主权 第 2 大题填空题0分 1 、(5分) “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体现的就是。 参考答案或提示: 罪刑法定原则 2 、(5分) 我国刑法规定的溯及力的原则就是。参考答案或提示: 从旧兼从轻的原则 3 、(5分) 合同的订立,在法律上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参考答案或提示: 要约与承诺 4 、(5分) 区分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的关键在于。 参考答案或提示: 就是否自愿放弃犯罪意图 5 、(5分) 在主刑中,最轻的刑罚方法就是。 参考答案或提示: 管制 6 、(5分) 按照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 无权行使侦查权。 参考答案或提示: 人民法院 第3 大题简答题0分 1 、(10分) 结婚概念及其条件 参考答案或提示: 结婚,又称婚姻的缔结,就是指男女双方依照法律规定的条件与程序,确立夫妻关系的法律行为。结婚的条件分为必备条件与禁止条件。 其中,必备条件包括: 1、男女双方必须完全自愿。 2、必须达到法宝婚龄。 3、必须符合一夫一妻。 禁止条件包括: 1、禁止有一定血亲关系的亲属结婚。 2、禁止患有一定疾病的人结婚。 2 、(10分) 法律关系的特征 参考答案或提示:

实用法律基础平时作业一附答案

D.审判委员会 10.我国行政法的首要基本原则是( B ) A.行政合理性原则 B.行政合法性原则 C.行政比例原则 D.程序正义原则 11.享有国家权力,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职权并独立承担由此而产生的相应法律责任的组织是( B ) A.行政法主体 B.行政主体 C.行政人 D.行政相对人 12.下面( C )属于抽象行政行为。 A.行政许可 B.行政征收 C.行政立法 D.行政处罚 13.复议机关在收到复议申请书后,应当在( B )日内进行审查,决定予以受理或不予受理。 A.3 B.5 C.7 D.10 一、多项选择题 1.以下属于实体法的是(AB ) A.刑法 B.民法 C.仲裁法

D.行政诉讼法 2.法律事实包括(AC ) A.事件 B.事实 C.行为 D.不可抗力 3.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ABCD ) A.物 B.行为 C.智力成果 D.人身利益 4.行政责任主要体现为(ABD ) A.行政惩罚 B.行政赔偿 C.行政行为效力否定 D.行政补偿 5.以下属于行政法的是(ABC ) A.《治安管理处罚法》 B.《行政处罚法》 C.《公务员法》 D.《反垄断法》 6.我国的司法机关为(ABCD ) A.人民法院 B.公安机关 C.人民检察院 D.监狱 7.行政合理性原则要求(ABCD ) A.行政行为符合法定目的 B.行政行为出于合法动机和考虑 C.行政行为内容客观公正 D.行政行为内容适度 8.相对于立法权和司法权而言,以下哪些属于行

政权的特性(ABCD ) A.执行性和效能型 B.管理性和公益性 C.命令行和责任性 D.法律性和能动性 9.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包括(ABCD ) A.主体合法 B.内容合法 C.权限合法 D.程序合法 10.下列哪些案件不属于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ABCD ) A.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 B.行政法规、规章或者行政机关制定、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 C.行政机关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等决定 D.法律规定由行政机关最终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 二、简答题 1.简述法与道德的关系 法是以国家政权意志形式出现的,作为司法机关办案依据的,具有普遍性、明确性和肯定性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