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区域地理知识点终极总结[1]

高中区域地理知识点终极总结[1]

高中区域地理知识点终极总结[1]
高中区域地理知识点终极总结[1]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一、大洲和大洋

1、七大洲

1) 世界海陆分布:陆地占29%,海洋占71%

2) 大陆:亚欧(最大)、非洲、北美、南美、南极、澳大利亚六块大陆

3) 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 格陵兰岛-世界最大

4) 群岛:马来群岛-世界最大

5) 半岛:陆地伸进海洋的部分 阿拉伯半岛-世界最大

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

北美洲、南美洲在西半球,南极洲跨东西半球

亚、欧—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非——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

南、北美——巴拿马运河 亚、北美——白令海峡

南美、南极——德雷克海峡

欧、非——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

大洲面积:亚洲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南极洲 欧洲 大洋洲

4400 3000 2400 1800 1400 1000 900 (万平方千米)

平均海拔:南极洲 亚洲 非洲 北美洲 南极洲 大洋洲 欧洲 2350 950 750 700 600 350 340 (米)

世界上跨大洲的国家:1. 欧、亚: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土耳其

2. 大、亚:印度尼西亚

3. 非、亚:埃及(西奈半岛)

4. 南北美:巴拿马

5. 欧、北美:丹麦(格陵兰岛)

6. 大洋洲、北美洲:美国(夏威夷)

全部在北半球的大陆有:亚欧大陆、北美大陆 大洲有:欧洲、北美洲

全部在南半球的大陆有:澳大利亚大陆、南极大陆 大洲有:南极洲

跨南北半球的大陆有:非洲大陆、南美大陆 大洲有:南美洲、非洲、亚洲、大洋洲

全部在东半球的大陆有:非洲大陆、澳大利亚大陆 大洲有:非洲、

全部在西半球的大陆有:北美大陆、南美大陆 大洲有:北美洲、南美洲

跨东西半球的大陆有:亚欧大陆、南极大陆 大洲有:亚洲、欧洲、大洋洲、南极洲

2、大洋

①面积排序(万平方千米):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②平均深度(米):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

③大洋分界:

太平洋与大西洋:巴拿马运河——麦哲伦海峡——德雷克海峡(火地岛南端合恩角西经67度经线)—— 南极半岛

太平洋与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塔斯马尼亚岛东南角东经146度经线

太平洋与北冰洋:白令海峡

大西洋与印度洋:苏伊士运河——非洲南端厄加勒斯角东经20度经线

大西洋与北冰洋:丹麦海峡

④大洋中部经线:

太平洋——180度经线

大西洋——西经20度经线

印度洋——东经80度经线

北冰洋——跨360度经度

界线 大洲

世界居民和国家

1、世界的人口

(1)增长特点:速度加快,地区差异

(2

(3

A增长过快——生态方面:森林减少,草原破坏,水土流失,土壤沙化

——社会方面:粮食不足,医疗、卫生、教育、交通、住房、就业等困难。

B停止或负增长:劳力短缺、兵源不足、老龄化问题。

解决人口问题的正确途径和目标:

途径:控制人口数量,实行有计划地生育。

目标: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4)人口向城市迁移带来的问题

城市人口比重: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标准之一

发达国家70%以上,发展中国家30%左右。

问题:环境污染、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绿地面积少等。

2、人种、民族、语言、宗教

(1

(2)民族:世界近2000个,人数最多汉族。

(3

(4

东亚

[读图识记]1.五国及其首都;2.青藏高原、蒙古高原;3.日本海重要海港

1、概述:

⑴位置范围

临海国:中国(首都北京)

内陆国:蒙古(首都乌兰巴托)——第二大内陆国(第一为哈萨克斯坦) 半岛国:朝鲜(首都平壤),韩国(首都首尔)

岛国:日本(首都东京)

⑵ 地形、河流

地势西高东低(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西部多高原山地,东部多平原丘陵

海岸线曲折,多半岛(朝鲜半岛、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和岛屿(日本四岛、台湾岛等)

⑶ 气候:

①东部沿海地区季风气候显著

东亚季风典型的原因、成因及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

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比较:

最冷月均温>0℃、年降水量800mm 分布上;分布界线:秦岭—准河一线

为什么东亚季风气候显著? 主要是海陆位置引起的:背靠最大大陆,面临最大海洋 → 冬夏海陆温差大 → 冬季西伯利亚为高压、海洋为低压;夏季亚洲为低压、海洋为高压 → 冬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②西北内陆地区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距海远,地形闭塞,地势高,不受或很少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的影响,降水少,气候干燥,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都很大,大陆性强烈,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地区、蒙古等地。

⑷ 人口和经济

人口分布: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平原,人口稠密 人种:黄色人种

民族:汉族、蒙古族、大和族、朝鲜族等

⑸ 沿海与内陆的差异:自然环境方面、人口方面、经济方面

东部沿海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平原多,耕地比重大,气候温暖湿润,利于农业发展,沿海港口多,交通便利,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历史悠久,科技文化水平高,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现已出现很多工农业发达的地区,是世界上主要的水稻、蚕丝、茶叶的产地。日本是世界的工业大国、现代工业发达的国家,此外韩国、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台湾省、香港地区等经济发达区和新兴工业区不断形成。

西部内陆地区由于自然条件较差,人口稀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但这里天然草原广阔,矿产资源丰富,畜牧业和畜产品加工业在经济中占一定地位,矿产资源也正在开发利用之中,经济发展前景很可观。蒙古地广人稀,色楞格河沿岸人口集中。

朝鲜半岛的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北部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森林、矿产资源丰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很大成绩。半岛南部为韩国,经济以汽车、电子、服装等制造业为主,进出口贸易发达。蒙古的畜牧业占重要地位。日本为现代工业发达的国家。中国是工农业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家。

日本

[读图识记]1.四大岛、日本海、濑户内海、北方四岛;2.纬度(300N —450

N );3.关东平原、富士山;4.札幌、函馆、东京、横滨、名古屋、大阪、神户、福

山、北九州

⑴ 自然地理特征

范围

⑥季风显著,海洋性强:夏季较为凉爽。多梅雨、台风雨、秋雨;

、煤(中国、澳大利亚)铁矿石(巴西、印度、澳大利亚)

但硫磺矿较多,这是火山活动的结果

⑧森林水力丰富:国土面积小,山地为主(日本注重封山育林,森林覆盖率达68%,远大于其国土面积在世界上的比重),降水较多→河流短急,水能资源丰富。

⑵发达的经济

①世界经济大国---“世界经济最发达的三极之一”

②经济发展的条件

不利条件:国土(狭小)市场、矿产贫乏

有利条件:丰富的人力资源、较高的科技水平及岛国多港湾的有利条件。

③扬长避短,发展经济。对外贸易发达,但经济对外依赖性很大。

日本主要的对外贸易对象是美国,其次是亚洲和西欧。

④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京滨、阪神、名古屋、北九州、濑户内五大工业区。(原因:①沿海地形是平原,地势平坦。②海岸线曲折,多港湾,适合建立大港口。③矿产资源匮乏,多从太平洋航线运到日本。④加工贸易型经济,本国市场狭小,产品多向外输出。在海边,原料运进和产品外运极为方便。——接近消费市场和对外贸易的海港。)

主要工业部门:钢铁、汽车、造船、电子、化学、纺织

⑤工业布局趋向分散----向国土南北两端扩展

⑥农业和渔业

人多地少,采用小型农业机械,侧重于生物技术和水利的发展,单产高。

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达到基本自给、自足,多种在平原地区,但每年要进口小麦、玉米等农作物。

山丘地区多种桑树、果树和蔬菜。但蔬菜和水果仍需大量进口。苹果中红富士苹果是日本培育的优良品种。日本是一个岛国,周围海域盛产各种海产。

渔业发达,捕鱼量常居世界第一,有世界著名的北海道渔场(千岛寒流和日本暖流交汇)

日本除在近海渔场捕鱼,还发展沿海人工养殖。发达的造船业,使日本有强大的远洋船队到远洋捕鱼,日本年捕鱼量在世界排第一位。鱼在日本人食品中占重要地位。

渔业发达的原因:

自然:①岛国海岸线长,资源丰富②北海道渔场

社会经济:①捕捞技术发达②市场需求量大(耕地面积小,人口多)③传统饮食习惯

⑶主要城市

首都东京,是超千万的特大城市

科学城——筑波宇航中心——种子岛硅岛——九州岛

3、朝鲜半岛

位置:朝鲜半岛三面环海,东濒日本海,西临黄海,东南隔朝鲜海峡与日本相望。海岸线长而复杂,多半岛,多海湾,多良港,多岛屿。陆上与我国辽宁、吉林两省接壤,鸭绿江和图们江为中朝两国界河。海上邻国有日本、俄罗斯等。

地形:地势东高西低、山地多集中在北部和东部。多低山丘陵,东部太白山脉是主要山脉。平原多集中在西部和南部的河流中下游和海岸地带。

气候:由南向北由海洋性向大陆性气候过渡,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北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河流:主要河流有洛东江、汉江、锦江等。多自东向西注入黄海和朝鲜海峡。

资源:森林、水力较丰富。

经济:韩国是经济发展迅速的国家,其二战后积极吸引外国资本和技术,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出口加工业,重视发展教育和科技,使经济得以快速发展。近些年针对国际市场变化,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积极发展高技术产业。

东南亚

1、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⑴范围赤道两侧,100S—250N之间,主要位于热带。

中南半岛:有6个国家,与我国接壤的国家有三个(越南、老挝、缅甸),老挝是惟一内陆国,半岛上的半岛是马来半岛

马来群岛:世界最大群岛,6个国家和地区,印尼在东南亚面积最大,也是世界最大的群岛国家,首都雅加达是东南亚最大城市,东帝汶2002年5月独立

⑵十字路口的位置

位于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十字路口

马六甲海峡在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是本区的咽喉,载重通过能力25万吨

[注意]中国的能源安全与泰国的克拉运河计划

⑶地形与河流

中南半岛:北部地势高峻(是我国西南南北走向的横断山系向南的自然延伸,与我国西南地区的山水相连),高山大河自北向南延伸,形成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形势。上游河段落差大,切割成“V”形谷,水利资源丰富;中下游地区多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土壤肥沃,灌溉便利,农业发达。湄公河平原(东南亚最大平原),

火山最多的国家。

⑷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马亚半岛南部和马来群岛大部分,终年高温多雨,降水类型为对流雨

热带季风气候:中南半岛和菲律宾群岛北部,每年分旱、雨两季

2、居民和经济

⑴人口稠密华人众多

世界人口稠密区之一,黄色人种,印尼为东南亚人口最多的“亿人”国家,一半以上分布在爪哇岛,岛上有其首都城市雅加达。

宗教:信仰佛教的居民很多,缅甸仰光大金塔、柬埔寨吴哥窟为著名佛教建筑、泰国将佛教为国教。印尼、马来西亚把伊斯兰教作为国教,菲律宾居民多信仰天主教

华人、华侨最集中分布区,原籍主要为广东、福建

⑵主要农产和矿产

①主要热带经济作物---热带企业化种植园

东南亚是世界上天然橡胶、油棕、椰子、蕉麻、金鸡纳等热带经济作物的最大产地。马来西亚是世界上天然橡胶最大生产国。

②主要农作物(主食):水稻

主要分布在中南半岛平原区,如湄公河三角洲、湄南河平原,此外马来群岛沿海平原也产稻米。越南、柬埔寨、泰国、缅甸为稻米产国,其中泰国出口最多。

③东南亚的矿产以锡和石油最著名

缅甸、泰国、马亚西亚、印度尼西亚处于东南亚的锡矿带

石油主要分布于印尼、文莱,特别是印尼,集中于苏门答腊岛,由于石油丰富被称为“希望之岛”,现在印

初级产品为主,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利用资源和廉价劳动力发展工业,旅游业迅速发展

3、新加坡——“花园式城市”

⑴城市岛国:马来半岛南面的城市岛国,北隔柔佛海峡与马来西亚相望。地狭人稠,华人很多,位于马六甲海峡东口,处在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航运要道上,港口条件好,粮食进口、淡水靠邻国供给

⑵利用有利条件迅速发展经济:利用有利的地理位置,在转口贸易的基础上,发展对外贸易和海上航运;对外开放,吸引外资,引进技术,进口原料,发展炼油和造船业(最大的工业部门)、海上钻井平台制造(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钻井平台的制造中心)、电子电器业(第二大工业部门)等;利用风景优美、交通便利、服务周到的长处,迅速发展旅游业

⑶工业布局:重工业集中在西部工业区,有污染的工业布局在远离市区的小岛上;市区以商业、金融业、旅游业为主,有少量轻工业,同时合理安排绿地面积。

南亚

[读图识记]1.印度半岛(南亚次大陆);2.七国及克什米尔地区,首都;3.喜马拉雅山脉、德干高原、印度河――恒河平原;4.北回归线

[辨析]“南亚次大陆”与“南亚”的范围有什么不同

从喜马拉雅山脉西段和中段的南侧到印度洋之间的广大地区,称为南亚。由于喜马拉雅山脉把南亚跟亚洲其他地区隔开,使南亚在地理上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所以又把南亚大陆部分称为南亚次大陆,它仅指大陆上的五个国家。

1、概述

⑴ 悠久的历史

位置范围:位于喜马拉雅山以南,印度洋以北的地区,大部分位于10°N ~30°N 之间 内陆国:尼泊尔、不丹(均与中国相邻)

国家 临海国: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印、巴与我国相邻)

岛国:斯里兰卡、马尔代夫

拉国以伊斯兰教为主。居民为白色人种。 ⑵ 自然条件

地形:北部喜马拉雅山山地,中部印度河——恒河平原,南部德干高原

印度河:源出西藏,注入阿拉伯海,巴基斯坦最重要的灌溉水源 恒河:大部分在印度境内,下游流经孟加拉国,注入孟加拉湾

热带季风:全年高温,6~9月为雨季,10月~次年5月为旱季。西南季风容易引起水旱灾害,孟加

拉国受影响最大。印度东北部的乞拉朋齐处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世界降水最多 热带沙漠:西北部降水稀水,加上原始森林遭破坏形成

塔尔沙漠成因:①冬季副热带高气压控制,降水少。②夏季西南风无法到达。③历史上对印度河流域的过度开放,导致森林植被遭到破坏。

[注意]南亚地区因北面有高山屏障,气温比同纬度地区偏高。

2、印度

[读图识记]1.临海:孟加拉湾(东)、阿拉伯海(西)、印度洋;2.三大地形:

喜马拉雅山脉、恒河平原和印度河平原、德干高原;3.三大河流:恒河、印度河、

布拉马普特拉河(上游为雅鲁藏布江);4.加尔各答、新德里、孟买(最大海港,

棉纺织工业中心)、班加罗尔、泰姬陵

⑴ 世界文明古国

南亚面积最大,人口次于中国,本世纪中叶可能超过中国

⑵ 农业

耕地面积占一半以上,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美印加中俄)

气候多样,地形有差异,利于多种作物种植

[评价]耕地面积大,热量充足,土壤肥沃为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但由于降水集中雨季,干季降水稀少,且降水量年际变化大,水旱灾害频繁,因此发展水利灌溉对农业生产特别重要。

(较高热量和较多水分)

小麦、甘蔗:恒河平原、印度西北部 (耐旱能力强)

棉花:德干高原西北部 (喜光、耐旱、水源、沙质土壤)

黄麻:恒河三角洲,世界首位 (低湿土地、潮湿气候)

茶叶:布拉马普特拉河两岸山坡 (多雨气候、排水良好的坡地)

⑶工业发展较快,形成完整体系

矿产:主要有煤、铁、锰等,分布在德干高原东北部—印度东北部钢铁、机械工业中心

独立前:只有采矿业和纺织业

独立后:形成了具有相当规模,轻重工业都较发达的工业体系。核能、航天初具规模,信息产业蓬

勃发展。以东北部的加尔各答和西部孟买为中心的传统工业(棉、毛纺织、重工业),南部

以班加罗尔为中心是新兴工业区(电子、软件业、原子能、航天)

新德里:首都,位于印度西北部,东南的阿格拉有著名建筑泰姬陵——铁路交通中心

加尔各答:位于恒河口,麻纺织工业中心和重要海港,人口最多城市——黄麻产地 孟买:位于西部沿海最大海港和棉纺织工业中心——德干高原西北部棉花产地

中亚

[读图识记]1.五国及周围邻国;2.阿姆河、锡尔河、里海4050、咸海4560、天山、帕米尔高原

1、概述

⑴ 自然环境

位置:亚欧大陆中部,距海远。重要的陆上交通要道(古代丝绸之路,第二亚欧陆桥)。第二条亚欧大陆桥通过这里,在阿拉山口与我国北疆线相接。

地形:丘陵、平原(图兰平原和里海沿岸平原)为主,天山山脉由我国新疆中部横跨中亚东部地区。

气候 城市

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冬冷夏热,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植被为草原、荒漠。卡拉库姆世界著名大沙

河流:多为内流河(阿姆河、锡尔河等)外流河有额尔齐斯河(鄂毕河,北冰洋,冰雪融水、降水)

湖泊:多为内流湖,西部濒临世界最大的内流湖里海,中部有咸海

咸海(青海湖同理)不断缩小的原因:①大量引水灌溉,种植棉花。

②全球变暖,蒸发强烈,水面逐渐缩小,水中盐度越来越高。

洞庭湖不断缩小的原因:①围湖造田②长江上游植被遭破坏,水头流失严重,泥沙淤积。

⑵居民与经济

民族:多民族地区,居民多信奉伊斯兰教

农业:耕地面积广大,牧场辽阔。依靠灌溉种植小麦、棉花。世界上仅次于中国和美国的第三大棉花产区,乌兹别克斯坦被称为“白金之国”,牲畜以细毛羊和羔皮羊为主

农业生产的优点:①昼夜温差大,糖分积累多②有水源灌溉③土地平坦开阔④土壤肥沃

缺点:①气候干旱,灌溉不合理导致土地盐碱化。

②过度放牧破坏草场,导致土地荒漠化。

③冬季寒潮,低温冷害。

资源:煤、铁、石油、天然气和有色金属丰富。

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里海东岸及湖底,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主要分布在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没与里海靠上)、土库曼斯坦三国。

工业:采矿、冶金、军事工业发达,木材缺乏,机械、轻工制品进口

主要城市:塔什干——乌兹别克斯坦首都、中亚最大城市

阿斯塔纳——哈萨克斯坦首都、重要铁路枢纽·

[注意]中哈石油管道:西起哈萨克斯坦西部的里海港口城市阿特劳,横穿哈全境,再从阿拉山口至中国新疆的独山子,总长3088公里(中国境内270公里),设计年输油量5000万吨。工程分三期完工,2003年完成一期工程阿特劳——肯基亚克石油管道,全长448.8公里。2005年完成二期阿塔苏——阿拉山口石油管道建设,全长1000公里。三期继续建设肯基亚克——阿塔苏石油管道建设,全长1300余公里。

[补充]“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吉尔吉斯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塔吉克斯坦共和国和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 2001)

西亚和北非

西亚-[读图识记]1.主要国家(石油、战争),沙特、伊朗、阿富汗、伊拉克、卡塔尔首都,伊拉克的邻国;2.阿拉伯半岛、安纳托利亚半岛(高原)、伊朗高原、两河平原、河流、;3.苏伊士运河、霍尔木兹海峡、土耳其海峡、五海;4.北回归线

北非-[读图识记]1.五国;2.北回归线;3.运河、海峡、地中海、红海

1、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⑴两洋、三洲、五海之地

沟通大西洋、印度洋,联系亚欧非三洲,位于地中海、红海、黑海、阿拉伯海、里海(湖)之间,还有苏伊士河和土耳其海峡控制海上交通要道

⑵高原为主的地形

有阿拉伯高原、伊朗高原、安那托利亚高原等,平原在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及两河流域,在巴勒斯坦和约旦交界处,有世界陆地表面最低处死海(-400米)

⑶炎热干燥的气候

大部分属热带沙漠气候,干燥少雨,河流稀少。地中海沿岸地区属地中海气候

撒哈拉沙漠:世界面积最大的沙漠。地表植物稀少,地下石油丰富

无流国——阿拉伯半岛上的沙特、科威特、阿曼等七国降水很少,地面没有河流。

2、居民和经济

⑴ 阿拉伯人和伊斯兰教为主的社会 白色人种,半数为阿拉伯人,以阿拉伯人为主的国家被称阿拉伯国家。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的发源地。 ⑵ 世界最大的石油库和磷矿库

西亚和北非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出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 西亚石油以波斯湾为中心,沙特、伊朗、科威特、伊拉克为主要产油国,北非石油分布在撒哈拉地下,利比亚、阿尔及利亚、埃及为主要产油国

油田特点:储量大、埋藏浅、出油多、油质好

输出:输出量占生产量的90%,输往西欧、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

北非摩洛哥一国的磷酸盐占世界的3/4,磷酸盐生产是该国的经济支柱

⑶ 畜牧业和灌溉农业

畜牧业:比较发达,游牧为主。安卡拉羊毛和阿富汗紫羔皮著名

3、巴勒斯坦和以色列

⑴ 亚非的“陆桥”:巴勒斯坦地区位于阿拉伯半岛西侧,地中海东岸,是欧、亚、非三大洲的交通枢纽,战略位置非常重要。

⑵ 先进的灌溉农业:灌溉成为发展农业生产的关键。为解决水资源问题,以色列政府修建了水渠和输水管线,还大力发展滴灌和喷灌技术。

4、埃及

[读图识记]1.地中海、红海、苏伊士运河(亚非分界线);2.尼罗河、纳赛尔水库和阿斯旺水坝3.北回归线;4.金字塔、开罗(非洲第一大城市)、亚历山大(埃及最大海港)

位置和领土:非洲东北部,亚洲境内的西奈半岛(在苏伊士运河以东),也是埃及领土

人口城市:主要集中于尼罗河沿岸平原和入海处的河口三角洲地区,开罗在尼罗河三角洲顶端,是阿拉伯国家中人口最多的城市,亚历山大是地中海边的重要海港

尼罗河:全长6600千米,世界第一长河,发源于东非高原、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

苏伊士运河:沟通红海和地中海,连接大西洋和印度洋。

经济:传统出口商品长绒棉,现在经济支柱是石油、运河、侨汇、旅游收入

弊:①携带泥沙减少,肥力下降。②尼罗河三角洲受到海浪侵蚀,海岸线不断向后退缩。

③河口三角洲土地盐渍化 ④河口附近渔场消失 ⑤水库附近频发地震

[注意]中东问题:领土、石油、水源、宗教、外国势力插手等。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读图识记]1.开普敦(气候);2.赤道穿过,好望角;3.高原、盆地、岛屿、海峡、湖泊、东非大裂谷、刚果河

1、自然环境

⑴ 地形 高原为主(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和南非高原),东部高原上有非洲最大湖泊维多利亚湖——盆地凹陷形成。 范围:南起赞比西河口,北经红海,一直延伸到死海附近

特点:两岸悬崖壁立、附近火山很多,谷底湖泊连串。 有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有非洲最深而狭长的湖泊坦噶尼喀湖(仅次于贝加尔湖的世

界第二大深水湖)

形成:板块张裂处断裂形成

刚果盆地:内流湖地壳上升,刚果河下切,湖水外泄而成为世界最大盆地,刚果河是世界水力资源最丰富的河流。

海岸线:平直,海湾、半岛、岛屿少。最大海湾几内亚湾;最大岛屿马达加斯加岛,南端有好望角

四大湖泊:坦噶尼喀湖、马拉维湖(断层湖);维多利亚湖在成因上属于构造湖,是因地壳运动使地面渐渐下沉而形成的浅的集水盆地;乍得湖(海迹湖,逐年缩小:降水减少,持续干旱)。

东非大裂谷

⑵ 气候——炎热多雨热带大陆

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为主,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在大陆西南部南回归线附近;地中海气候局限在最南部的沿海地区。

[注意]位于赤道地区的东非高原为什么是热带草原气候,而不是热带雨林气候?

赤道地区在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下,气流上升,终年形成大量降水,因而形成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但位于赤道的东非高原,因地势较高,气温大大降低,上升气流减弱,降水量减少,因而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⑶ 矿产:铜矿—刚果民主、赞比亚;黄金—南非、加纳;金刚石—刚果民主、南非;石油—尼日利亚;铝土-几内亚

2、居民和经济

⑴ 黑种人故乡:90%以上是黑种人,有“黑非洲”之称

⑵ 政治地图的变化:二战前非洲三个独立国家(埃及、埃塞俄比亚、利比里亚),现在都已独立

⑶ 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许多国家发挥各自在矿产、森林、畜产和热带经济作物方面的优势,生产一两种工业发达国家需要的原料、半成品等初级产品,用于出口作为本国经济的支柱。最发达的国家是南非,约翰内斯堡是该国最大城市和采金中心

⑷ 人口、粮食与环境问题

人口:自然增长率居各洲之首,增长速度超过粮食增长速度,人均量各洲最低

粮食:中非、西非、东非缺粮最为严重

环境:人们为了生存,采取了滥砍、乱垦、乱牧,致使环境恶化

解决途径:保护自然环境,提高农牧业生产水平,控制人口增长速度,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加强民族团结

3、南非

⑴ 非洲大陆最南端的国家:首都比勒陀利亚,绕着好望角的航线是世界最为繁忙的航线之一,临近好望角的开普敦,是南非最大的港口。

⑵ 矿产丰富,非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世界最大的黄金生产国和出口国,也是金刚石、铀、锑的重要产地,约翰内斯堡是金矿开采和机构制造中心。

湖泊的基本类型:

构造湖:板块张裂,地壳下陷 (如贝加尔湖、洞庭湖、鄱阳湖、死海、坦葛尼喀湖、马拉维湖等)

海迹湖:原为海域的一部分,因泥沙淤积或地壳上升而与海洋分开(如里海、咸海、太湖[淡]、乍得湖) 冰蚀湖:冰川或风侵蚀洼地(北美五大湖)

冰碛湖:冰川堆积的洼地积水成湖(日内瓦湖[瑞士])

火山湖:火山口为盆地形,积水成湖(白头山天池) 堰塞湖:火山熔岩或滑坡堵塞河道(五大连池,巴尔喀什湖)

一、欧洲西部

1、自然环境

⑴ 位置范围:欧洲西半部,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

⑵ 海岸线曲折:世界上最曲折的一洲,多半岛、岛屿和海湾。主要半岛北部有斯堪的纳维亚、南部有巴尔干、亚平宁、伊比利亚,主要岛屿有不列颠群岛和冰岛,主要内海有北部的波罗的海、南面的地中海、东南面的黑海,边缘海有北海,比斯开湾是著名的海湾。

⑶ 地形:平原、山地为主,世界平均海拔最低的一洲

平原:北海、波罗的海沿岸,莱茵河以东波德平原、以西为西欧平原 山地:北部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南部阿尔卑斯山脉,博朗峰本区最高

冰川作用明显

北部:受冰川作用,多峡湾、冰碛湖、海岸线曲折。以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最为典型。

南部:受冰川刨蚀,多U 型谷、角峰、冰斗、冰碛湖,冰碛物的堆积形成波状丘陵。以阿尔卑斯山地区最为典型。

世界冰川侵蚀典型地区:①挪威峡湾风光 ②日内瓦湖(冰碛湖) ③平原地带冰碛丘陵 ④芬兰(千湖之国) ⑤北美五大湖 ⑥加拿大北部破碎的大陆轮廓。

⑷ 深受大西洋影响的气候

特征:海洋性特征显著

欧洲西部,欧洲东部和北亚

非地带性:阿尔卑斯山脉地区为高山气候。

⑸ 河湖

河流特征及成因:本区多平原,降水量较多,河网较密,水量充沛,因大陆轮廓曲折,又受山岭的限制,不利于长河的形成,河流短小。

主要河流:

①多瑙河:发源于德国西南部的山地,注入黑海(属于外流河)。世界流经国家最多(德国、奥地利、斯洛伐克、匈牙利、克罗地亚、南斯拉夫、保加利亚、罗马尼亚、乌克兰等9国)。

②莱茵河:发源于瑞士境内的阿尔卑斯山北麓,流经德国鲁尔工业区,向西注入北海。世界航运最繁忙,货运量在世界上仅次于密西西比河,是欧洲航运量最大的河流。

优势条件

①莱茵河流域全年气温温和,无结冰期,全年可通航;

②因流经地区大部分地势低平,水流平稳;

③大部在温带海洋性气候区,降水较多且均匀,流量较大且变化不大;

④莱茵河干支流流经国家都是经济发达国家,航运需求量大;

⑤河口处为世界著名港口鹿特丹,与铁路、海运配合较好,又与多瑙河等河流有运河相通。

评价一条河的通航能力:①宽 ②深 ③缓 ④里程 ⑤结冰期 ⑥水位变化 ⑦稳定 ⑧经济

2、国家和居民

⑴ 国家和地区:有世界最小的国家梵蒂冈

⑵ 居民:白色人种为主,人口稠密区沿着煤矿和工业地带分布,略呈“十字型”,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匈牙利、德国等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

⑶ 经济发达地区:大多数国家属于经济发达国家,对外贸易发达,其中德国居第一位。

⑷ 发达的旅游业

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①经济状况,生产力 ②社会福利待遇,医疗保障 ③文化观念(享乐,养老)④国家政策 ⑤自然环境(死亡率) ⑥年龄结构(老龄化)

3、英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简称“联合王国”

⑴ 西欧的岛国

领土:主要包括大不列颠岛和爱尔兰岛的东北部。大不列颠岛分为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三部分,其中英格兰是政治、经济中心地区

⑵ 工业化最早的国家

第一次工业革命形成了曼彻斯特的纺织和伯明翰的钢铁工业(煤炭产地)。二战后,出现的汽车、飞机、电子工业分布在伦敦周围以及英格兰中部、苏格兰南部,石油加工业在北海沿岸地区,原油自给有余。农业西部——不适合种植粮食作物,乳畜业发达(降雨较多,日照较少,多汁牧草生长好)

东南部——种植业(小麦、大麦)集中地区(降水较少一些,日照较多,气温较高,生长季节较长)

⑷ 首都伦敦:跨泰晤士河两岸,最大城市和港口。曾是著名的雾都。

4、法国

⑴ 自然地理环境

欧洲西部面积最大的国家。地势东南高、西北低,西部北部为丘陵平原、东部南部山地高原(阿尔卑斯山、

⑵ 工业、农业都发达的经济

世界上重要的粮食生产国和出口国。

农业有利条件:平原丘陵为主的地形、温和湿润的气候、肥沃的土壤

巴黎盆地是法国最重要的工业区、农业区。西南部和地中海沿岸园艺业发达,盛产葡萄。

矿产:里尔煤矿区——北部;洛林铁矿区——东北部

煤、石油不足,大力发展水电和核电,核电比重达70%

⑶ 重要城市

首都——巴黎;地中海沿岸——马赛(港口、福斯的东侧)、福斯;

福斯 敦刻尔克(临海型钢铁工业----日本福山、意大利塔兰托、中国宝山)

5、德国

[读图识记]1.北海、波罗的海、基尔运河2.莱茵河、多瑙河、易北河、多瑙—莱

茵运河3.三大地形区,自南向北依次为:巴伐利亚高原、中德山地、波德平原4.柏林、

分布

汉堡(最大海港、造船中心)、波恩、法兰克福(最大航空港)、斯图加特、慕尼黑(新兴工业区中心)、鲁尔区(德最大工业区)5.欧洲西部陆路交通十字路口

⑴ 欧洲大陆上“十字路口”,本区邻国最多的国家(9个:波兰、捷克、奥地利、瑞士、法国、卢森、比利时、荷兰、丹麦)。战略位置和交通位置极其重要。

⑵ 北部和南部的地形差异:地势南高北低,呈阶梯状。

北部是波德平原,地势低平,气温较低,冬冷夏凉、土壤较贫瘠,主要发展畜牧业,粗放经营,人口较稀;花卉生产较发达;

中部谷地和宽广的山地,宜于农耕和放牧;

南部巴伐利亚高原和阿尔卑斯山脉,日照时间长,河谷地区土壤肥沃,盛产葡萄、烟草、啤酒花和水果,河谷地区的山地则为森林和高山牧场。

⑶ 发达的工业

分布特点:工业布局大分散小集中,分布较为均衡,工业由北向南发展

⑷ 主要城市

柏林:德国首都,位于东部,是全国最大城市

汉堡:位于易北河下游,最大港口城市和造船中心

法兰克福:德国最大航空港,铁路枢纽和化学工业城市,世界重要金融中心

慕尼黑:南部工业中心,德国宇航、飞机、微电子工业中心,啤酒之都

欧洲东部和北亚

1、范围和国家

欧洲东部:西起波罗的海东岸,东到乌拉尔山,北起北冰洋,南到黑海、高加索之间的欧洲部分

北亚:亚洲北部属于俄罗斯的部分

2、俄罗斯

[读图识记]1.北冰洋、波罗的海、鄂霍茨克海、日本海、里海

(世界最大湖泊)、黑海;2.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

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乌拉尔山、高加索山;3.北极圈;4.伏尔

加河(欧洲最长河流,世界最长内流河)、贝加尔湖(世界最深湖泊),

自南向北流的三大河(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毕业了”)

5.莫斯科、圣彼得堡、新西伯利亚、符拉迪沃斯托克、摩尔曼斯

克、西伯利亚铁路

⑴ 世界面积最大的国家:地跨欧亚,欧洲部分面积小但其政治经济中心都为此处

⑵较为平坦的地形

平原、高原为主。乌拉尔山以西东欧平原(仅次于亚马孙平原的世界第二大平原,多冰碛丘陵,波状起伏),以东依次为西西伯利亚平原(湖泊众多,沼泽连片)、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以叶尼塞河为界:西部平原,东部高原、山地)

⑶冬季漫长而寒冷,各地气候差异很大

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北部有极地气候,西南端有地中海气候,东部为温带季风气候

⑷河流与湖泊

“母亲河”:伏尔加河欧洲最长,水能丰富,最主要的内河航道。

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水量丰沛、水能丰富,但封冻期长,有凌汛,不利于航运。

贝加尔湖:中西伯利亚高原南部山地的断裂构造湖,世界最深湖泊。

⑸资源丰富:天然气储量占世界首位、世界重要石油生产国(乌拉尔、秋明油田)、库尔斯克铁矿、库兹巴斯煤矿,乌拉尔有色金属,石油和天然气主要分布在第二巴库和秋明油田。

⑹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

以莫斯科、圣彼得堡为中心的工业区、乌拉尔和新西伯利亚工业区,工业由欧洲部分向亚洲部分发展

⑺农业:东欧平原和顿河流域是主要农业地带,主要农产品有小麦、甜菜、马铃薯、向日葵、亚麻,正在从粮食进口国变为出口国,有世界最大的针叶林带。

⑻交通:铁路为主(注意:欧洲部分和亚洲部分的差异)

铁路:第一条欧亚大陆桥(西伯利亚大铁路):莫斯科—伊尔库茨克(贝加尔湖南)—符拉迪沃斯托克航运:除了北冰洋摩尔曼斯克因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终年不冻外,大多数海港有较长封冻期;除了北冰洋以外,其他各海域港口与外洋联系必须经过别国海域,对外航运十分不便。

⑼首都和城市

莫斯科:首都,全国最大城市、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全国最重要的交通枢纽

圣彼得堡:波罗的海沿岸海港,全国第二大城市

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太平洋沿岸主要海港

摩尔曼斯克:北冰洋沿岸不冻港(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

奥伊米亚康:北半球寒极

北美

一、概述

⑴以英语为主的美洲国家

位置:美洲北部,北临北冰洋,西临太平洋,东临大西洋,南临墨西哥湾

范围:加拿大、美国、格陵兰岛(丹麦)

⑵南北纵列的三大地形区

西部高山区:山脉(落基山等)、高原、盆地相间,山脉是美洲与太平洋板块相撞而成

中部平原:中央大平原(南部-密西西比平原、西部-大平原)

东部高原山地区:拉布拉多高原、阿巴拉契亚山地,地势较低

⑶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苏必利尔湖、密歇根湖、伊利湖、休伦湖、安大略湖)

五大湖中的苏必利尔湖世界最大淡水湖,五大湖冰川作用形成,除密歇根湖外均为美、加两国共有

⑷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注意]

无热带雨林、草原气候(大部分在北温带)。地形对气候影响大:西部高山阻挡,温带海洋性、地中海气候仅分布在沿海,高原山区降水少;东部低缓,阻挡作用不显著,降水由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中部地形平坦,冷空气可长驱南下,夏季暖湿气流也可自由北上。

北美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1、海岸山脉紧逼着太平洋沿岸,迎风坡地形雨丰沛。但是,海岸山脉阻挡了太平洋上的暖湿西风向东深入,限制了山脉以西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向东延伸,使上述二种气候呈南北向带状分布于沿海地区。山间高原盆地由于地形闭塞,海洋水汽难以进入,因此,气候干旱,呈现出荒漠的景象。

2、东部高地西北坡面迎冬季西北风,常造成大雪;东南坡面对大西洋水汽产生抬升作用,造成地形雨。但因东部高低缓,连续性差,冬季干冷的西北风可影响到东海岸,夏季从大西洋的暖湿气流亦可越过高地,进入内陆。

3、中部平原地区气温、降水季节变化最大,大陆性较强。这是因为中部平原地势低平,无东西走向山脉,南北开敞,致使南北气流畅通无阻。冬季极地冷气团可长驱南下,骤然降温。夏季来自墨西哥湾的热带暖气团可自由北上,天气闷热多雨。中部平原在冷暖气团争逐交锋、交替控制之下,形成气温、降水季节变化据烈、大陆性较强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⑸外来移民大汇集,英裔和法裔较多,英语为主。原居民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是黄种人。

美国

[读图识记]1.两大洋、墨西哥湾、两个海外州;2.三大地形区(剖

面图):落基山脉、密西西比河平原、阿巴拉契亚山脉、五大湖、密西西

比河——新奥尔良——墨西哥湾;3.大西洋沿岸(波、纽、费、华),五

大湖沿岸(德、芝、底、布),大西洋沿岸(西、圣、洛、硅谷),南部

(休、新);4.主要农业带

一、位置范围

1、位置

(1)纬度位置:绝大部分位于温带、南部为亚热带、阿拉斯加为寒带、

亚寒带,夏威夷为热带。

(2)海陆位置:三面临海,南临墨西哥湾,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

2、范围

(1)本土:48州、1特区

(2)海外州:

A、阿拉斯加州——北极圈、60N、150W经过,阿留申群岛石油丰富,白令海峡,日期变更线(发生弯曲)

B、夏威夷州:热带,北回归线穿过,180与150W之间。夏威夷高压,中途岛、檀香山,旅游胜地(火山岛)

二、自然地理特点:

1、地形:三大地形区纵列分布(西部科迪勒拉山系,中部中央大平原,东部阿巴拉契亚山),平原面积占全国面积一半以上,耕地占世界的10%

2、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复杂多样(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的分布,以及阿拉斯加州,夏威夷州的气候类型)

3、河流、湖泊:①密西西比河(世界第四长河)和五大湖为灌溉、航运和发电提供便利

②哥伦比亚河(是美国水能最丰富的河,温带海洋性气候,大陆西岸,位于西风带迎风坡,降水丰沛;位于西部山地,注入海洋,流程短,落差大)。

4、资源:矿产资源、森林(1/3),草原丰富,种类多,储量大,煤、石油、天然气、钢、铁的储量和产量都居世界前列,但由于高消费和浪费仍大量进口,是世界进口石油最多的国家。

5、海陆位置:本土三面临海,沿海多优良海港,冬季不冻,海上航运便利;

6、自然灾害:

(1)飓风: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它的危害主要是强风、暴雨,风暴潮,飓风会给美国的石油开采,加工、运输,飞机,宇航,电子等高新技术产业部门带来影响,以及棉花,亚热带作物等农业部门,影响最大的部门的是石油开采、加工、运输(墨西哥湾沿岸是美国主要的石油分布、开采、加工区,也是美国从波斯湾进口石油主

要输入港分布区和石油战略储备区)。

(2)寒潮

三、人文地理特点

1、经济特征: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交通运输发达,科技力量雄厚,输出工农业产品多,出口贸易额大,工农业总产值居世界首位。

2、农业:

(1)地位:世界上的农业大国,世界上农产品出口最多的国家(玉米),但也进口热带经济作物。

[知识延伸]

▲从事农业的人口少,为何能成为世界最大的农产品输出国?

①农业机械化程度高②平原面积广,自然条件优越③农业科技水平与农业的地区专门化强,能充分利用各地的自然条件,大规模采用现代农业技术,提高生产效率。

(2)特点:

①农业机械化程度高,现代化程度高:农业人口少(不到3%),生产过程中全部机械化,效率高;主要种植小麦和玉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谷物生产国。

②种植业和畜牧业并重。(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小麦、水稻、燕麦等,主要经济作物有棉花(中国、美国、中亚地区是世界产量最多的三大棉花生产国)、大豆、甜菜、烟草等,畜牧业很发达。)

[知识延伸]

▲美国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有商品谷物农业,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等。

小麦区和玉米区带的形成和发展条件:

①中央大平原,地势平坦开阔,土层深厚,土壤肥沃,三大黑土区之一;

②五大湖及密西西比河提供灌溉水源;气候温和,降水丰富,夏季潮湿;

③五大湖及密西西比河航运与发达的公路,铁路相衔接,构成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

④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竞争优势大;

⑤工业发达;农业科技水平高,科技成果推广快。

▲美国农业被喻为“能源密集型农业”或“石油农业”的原因:美国农业高度机械化,是以高能耗来获得高产量。

3、工业

(1)特点:工业现代化程度高,拥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工业产品种类齐全、产量大,技术先进,是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国家。

(2)分布

东北部地区(传统工业区,煤铁复合体型)

发展条件——①开发较早,工业基础好②阿巴拉契亚山丰富的煤矿,五大湖西部丰富的铁矿③在大西洋沿

岸优良港口及密西西比河和五大湖水运便利④淡水资源丰富⑤内地肥沃广阔的平原,农产品丰富。

部门——钢铁、汽车、化学工业

工业中心——纽约(美国最大的工业中心、港口、金融中心)

芝加哥(美国第二大工业中心,机械制造,国内最大交通枢纽)

底特律(四大汽车城之一)

匹兹堡(钢都)

问题——环境污染严重(冷冻地带)

南部地区

发展条件——①墨西哥湾西北的石油资源丰富②交通便利③环境优美,污染少。

部门——石油、飞机、宇航,电子

工业中心——休斯敦(最大的石化中心和最大空间研究发展中心)

西部地区(新兴工业区)

发展条件——科迪勒拉山系的多种金属矿,加利福尼亚南部的石油、丰富的水能资源和森林资源,人才密集;地理位置优越,气候宜人,环境优美,交通便捷。

部门——宇航、电子、飞机等工业。

工业中心——洛杉矶(西部最大的城市,工业中心和海港,好莱坞)

旧金山(“硅谷”是美国兴起最早、规模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

[知识延伸]

▲“硅谷”的区位条件分析

①地理位置优越;②气候温暖湿润;③邻近航空港,高建公路贯穿全境,交通便捷;④有高等院校,知识和技术密集,军事订货。

▲“硅谷”近年来相当数量企业外迁:劳动力价格,用地紧张,土地价格上涨。

▲二战后钢铁工业布局转变的区位因素是:海港。

总结:

▲美国的工业分布趋势:由东北部向南部和西部地区扩展。

▲底特律汽车城的区位条件:地处五大湖附近,水陆交通方便,运费低廉;附近钢铁,机构制造发达;附近城市众多,人口多,市场广大。

▲太平洋地区经济增长快于其他地区的原因:①离亚太地区近;②新兴工业主要集中在该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非常迅猛。③阳光充足,环境优美,旅游业发展较快。

▲分析美国东北部工业区高度发达的原因?

①东北部是欧洲移民最早迁入的地方,资本主义发展最早。

②矿产资源丰富。如阿巴拉契亚山北部的煤炭,五大湖西部的铁矿。

③大西洋沿岸有许多良港。如纽约、费城等。

④五大湖水运便利。(保证了铁矿石、煤炭与主要城市高效率的运输联系)

⑤平原肥沃,临近玉米带、小麦区、乳畜带,农业基础好。

⑥拥有庞大的市场。(人口稠密、生活水平高,市场潜力巨大,发达的工业、农业、矿业、交通运输业本身就是重工业产品庞大的消费市场。)

小结:一个地区工业发展条件的分析规律。

a.历史基础;

b.矿产资源;

c.交通运输;

d.农业基础;

e.消费市场;

f.科技力量;

g.劳动力。

(运用以上分析规律,学会分析日本、德国、英国工业发展的条件。)

4、人口、城市

▲多民族国家和种族间的不平等

人口2.7亿,白种人占80%以上,有色人种主要是黑人,旧金山、洛杉矶、纽约有华人聚居,人口分布沿海平原和五大湖区域,东北部人口稠密,西部高原人口稀疏。近几十年来人口由东北部向东南、西部“阳光地带”迁移。

▲美国东部城市带形成的社会经济原因:是殖民者最早开发的地区,工农业发达,交通便利;

自然原因:位于沿海,地形平坦,气候条件优越;

▲东部与西部城市带的区位因素的差异:

东部——煤铁资源丰富,水陆交通便利,工农业发达,开发历史早。

西部——气候温和湿润;沿海平原,地势平坦;环境优美洁净;高新技术产业发达;完善发达的海陆空的交通运输;工业和第三产业发达。

▲美国西部地区人口密度相对较小的原因:

气候较干旱,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河流较少,土地利用以农材牧业为主,大城市数量少;农业现代化水平高;较晚。

5、其他

▲美国西部与中国西部的自然环境特点

相同之处:地形复杂,多山地;气候干旱,多荒漠,摹;地质灾害多;矿产资源丰富;纬度位置相近;有色金属矿产丰富.

不同之处:美国西部濒临海洋,中国西部地处内陆;美国西部山脉南北纵列分布,中国西部山脉东西走向为主;美国西部气候有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中国西缺失大陆西岸气候类型。

▲美国西部与中国西部开发的有利和不利条件比较

相同:有利——能源、有色金属矿产丰富

不利——多山、气候干旱,水资源紧张

不同:有利——美国西临太平洋,海运便利,中国西部利用铁矿与国际联系

不利——中国西部生态环境更为脆弱。

拉丁美洲

1、政区和自然环境

⑴范围和国家:美国以南的美洲国家和地区。以巴拿马运河为界,分成两部分,北部有墨西哥高原,中美地峡(中美洲)和西印度群岛,南部是南美洲。

⑵北部南部多岛屿:北部西印度群岛,古巴是其中面积最大的岛国,南端最大火地岛和南美大陆之间隔着麦哲伦海峡

⑶地形

北部:墨西哥高原

西部:安第斯山脉是世界最长的山脉,多火山地震

东部:高原平原相间排列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均为世界之最

(奥里诺科平原、圭亚那高原、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拉普拉塔平原、巴塔哥尼亚高原)

⑷气候

特征:湿热为主,有世界最大热带雨林区,也有广大热带草原,干旱区面积较小,没有寒带气候,温带气候区也较狭窄

[注意]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区的成因

亚马孙平原①面积广大,地势低平,②位于南美洲北部的赤道附近,常年受赤道低压和信风的控制,空气对流旺盛。③地形:北、西、南三面为高原、山地,东面向大西洋敞开,④沿海又有暖流经过,从东北、东南方向海上来的湿热气流汇集内陆,并受西部山地抬升作用,终年降水丰沛。因此,亚马孙平原成为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气候区。

拉丁美洲的气候受地形影响显著

分析这个问题应围绕两个要点:(1)气温与海拔的关系,随海拔增高,气温降低。(2)山脉两侧降水量不同,一般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本区大陆西部的安第斯山脉,成为气流东西方向运行的屏障,对来自太平洋水汽的影响起了很大的限制作用。安第斯山的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干燥少雨。安第斯山东侧地势较低的平原地区,大西洋暖湿气流能够随信风深入大陆内部,直达安第斯山麓,使这一地区降水丰沛。安第斯山的海拔较高,高山地区的气候和植被有明显的垂直变化。

热带雨林的危机及防治措施

热带雨林的过度砍伐,对野生动物的乱捕滥猎,导致该地区生态失调,环境恶化,大量珍稀物种濒临灭绝。

防治措施:提高居民环境意识和法制观念,制止过度砍伐和乱捕滥猎;发展地区经济,提高当地居民生活水平。

⑸河流

巴拿马运河:中美地峡最窄处。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亚马逊河:世界上流域面积广、水量最大的河流,长度仅次于尼罗河

⑹自然资源

墨西哥和委内瑞拉近海地区的石油;墨西哥的银;巴西的铁(伊塔比拉铁矿);智利、秘鲁的铜;智利的硝石;牙买加的铝土;巴西高原河流的水力资源(巴西和巴拉圭合建了目前世界最大水电站伊泰普水电站);秘鲁附近的渔场;马孙平原世界最大热带雨林区;阿根廷的草原(牛肉出口世界第一);独特的哺乳动物树懒、大食蚁兽、卷尾猴,鸟类中的蜂鸟

2、居民和经济

⑴人种:混血种人占多数语言:大多数通用西班牙语,巴西通用葡萄牙语

⑵人口

分稀少区:热带雨林区、内陆高原和沙漠区

布稠密区:西印度群岛、巴西东南部、阿根廷沿海等地

人口城市多分布在气候比较温和的高原地区,自然增长率仅次于非洲、城市人口增长快。布宜诺斯艾利斯、圣保罗、里约热内卢人口多在1000万以上,城市化进程快

⑶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

墨西哥、委内瑞拉的石油工业;巴西的钢铁、汽车、飞机,阿根廷的肉类加工和机械制造工业;热带经济作物:巴西的咖啡、古巴的蔗糖和中美国家的香蕉;粮食作物:玉米为主,许多国家粮食还不能自给

3、巴西

[读图识记]两大洋,南北两大地形,亚马孙河、伊泰普水电站,巴西利亚、里

约热内卢、圣保罗,经度西经30—75,赤道、南回归线

⑴国土面积广大的热带国家

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南回归线和赤道之间

海陆位置:东临大西洋

面积:世界上占有热带最大的国家,拉美、南半球面积最大的国家

⑵人口多分布在东部沿海,白种人占一半稍多,通用葡萄牙语,信仰天主教

⑶迅速发展的国民经济——经济发展较快,拉美经济最发达的国家

农业:咖啡、甘蔗、香蕉、剑麻产量居世界首位,咖啡、蔗糖、大豆、橘汁大量出口,小麦进口;

工业:发展迅速,综合性工业中心分布不均衡,重工业多分布在东南部气候温和,邻近铁矿和海上交

通便利的圣保罗、里约热内卢地区;

里约热内卢城市区位优势:①地处沿海,交通便利②沿海平原地势平坦,人口密集③亚热带湿润地

区,气候温和④资源丰富,工农业发达⑤开发历史悠久

能源:缺少煤、石油,铁资源丰富,水能丰富,90%来自水电。

⑷城市:首都巴西利亚是新建城市,最大城市圣保罗,最大港口里约热内卢

4、大牧场放牧业

⑴特点:大牧场放牧业是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具有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的特点。

⑵分布:牧牛——美国、阿根廷,牧羊——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

⑶气候条件:干旱半干旱气候区。

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业

⑴区位优势:①气候温暖、草类茂盛;

②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

③交通距海港近的区位优势,促进了牧场的商品经营。

⑵发展措施:①培育良种牛

②种植饲料

③发展交通

④开辟水源

⑶大牧场放牧业具有商品化、专业化、地域化程度高的特点

[补充]世界热带经济作物及其分布

世界上的热带经济作物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南亚、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和拉丁美洲等高温多雨的热带气候区。湿热的气候和肥沃的土壤有利于热带经济作物的生长。热带经济作物主要有天然橡胶、油棕、椰子、蕉麻、金鸡纳树、丁香、剑麻、可可、甘蔗、香蕉、咖啡等。马来西亚是天然橡胶、油棕的主要生产国,曾被誉为“橡胶王国”;椰子和蕉麻主要分布在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的金鸡纳霜产量居世界第一位;非洲的坦桑尼亚盛产丁香和剑麻;加纳的可可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在拉丁美洲,巴西的咖啡、甘蔗、香蕉、剑麻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中美洲诸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香蕉产地;古巴有肥沃的火山灰土,大部分土地种植甘蔗,蔗糖产量很高。这些国家的经济特征是以原料或半成品等初级产品出口作为本国的经济支柱,对国际市场依赖性大,粮食往往不能自给。为改变这种因长期遭受殖民统治留下的畸形经济结构,许多国家已开始进行农业“绿色革命”变部分种植园为水稻田,扩大耕地面积,逐渐摆脱发达国家的经济控制。

大洋洲

[读图识记]1.三大群岛、主要大陆、岛屿;2.赤道、南北回归线、日界线

1、概述

⑴世界面积最小的一洲

位置:介于亚洲和南极洲之间,西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并与南北美洲遥遥相对;已成为亚洲、非洲与南、北美洲之间船舶、飞机往来所需淡水、燃料和食物供应站,又是海底电缆的交汇处,在交通和战略上具重要地位。

组成: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岛、新西兰南北两岛、新几内亚岛及太平洋上波利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和美拉尼西亚群岛(自东北向西南)

居民:绝大部分是欧洲移民后裔,土著居民为黄种人和黑种人

⑵成因不同的四种岛屿

大陆岛:新几内亚岛(伊里安岛)、新西兰南北两岛等。原为大陆一部分,后来由于地壳陷落或海平面上升

同大陆分离。面积较大,地势较高

→冲积岛:崇明岛

火山岛:海底火山喷发而成,海拔较高,地势险峻,如夏威夷群岛。

珊瑚岛:由珊瑚的遗体堆积而成,面积不大,地势低平。由近及远:暗礁、堡礁、环礁

2、澳大利亚

[读图识记]1.两大洋、塔斯马尼亚岛、大堡礁;2.经度(1100E—1550E)、纬度(100S

—400S)、回归线;3.三大地形区(剖面图)、河流;4.四个主要城市

⑴大洋洲最大的国家:领土包括澳大利亚大陆和塔斯马尼亚等岛屿,世界上唯一独

占一个大陆的国家、地广人稀,居民以英裔为主,讲英语

⑵东、中、西部地形不同

东部:大分水岭,全国最大河流墨累河发源在其西侧,注入印度洋

中部:平原,有大自流盆地和地势最低处北艾尔湖

西部:低矮高原,占全国面积一半

⑶特有动物

种类:具有古老性和独特性,如袋鼠、鸸鹋、鸭嘴兽

原因:位置孤立,自然条件单一,缺少大型食肉类动物(天敌),动物演化缓慢

⑷人口分布与环境的关系

人口城市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和西部内陆地区人口少,东南沿海气候温和湿润、宜人,交通便利,开发早,工农业发达;内陆和西部气候干燥,东北部湿热,有大堡礁不利建设港口

[注意]澳大利亚气候呈半环状的原因:

①北部西北季风与东南信风影响,降水季节性变化。

②东北部东南信风迎风坡降水丰富,低纬度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东南部受暖流影响,为亚热带湿润气候;背风坡降水减少,草原向沙漠过渡。西风带控制区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③南部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向内陆过渡为草原、沙漠。

④西部常年受副高影响,降水稀少,形成沙漠气候。

澳大利亚大面积荒漠的原因:

①处于副高,下沉气流为主。②东部山地阻挡太平洋湿润气流西入。③西澳大利亚寒流。

⑸经济

有现代化的农牧业和工矿业,羊毛、小麦著名世界,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煤和铁矿石出口多,被

高考中国地理知识点总结

中国地理 考点搜索 〖中国的地形〗 地形的总体特征。各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地形对中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中国地震带和火山的分布。 〖中国的气候〗 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季风活动对降水的影响。季风区和非季风区。气候的主要特征。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中国的河流、湖泊和海洋〗 外流区和内流区。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湖泊的分布。主要湖泊。 长江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黄河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珠江的水系组成和水文特征。红水河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 知识要点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 在学习中国主要地形时,应结合中国空白政区图,先将山脉画到图上,并写上名称,然后再填写出其两侧相应的地形区名称。 ⒈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 阶梯界线主要地形海拔 一昆、祁、横高原、盆地4000米以上 二↓三大高原、三大盆地1000-2000米 三雪、巫、太、大三大平原、三大丘陵500米以下 第三级阶梯向东,是我国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是属于我国的近海大陆架,它包括渤海、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分和南海的一部分。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海洋生物资源和化学资源等。 ⒉地势意义:――水汽输入、水运沟通、水能丰富(即“三水”) 地势决定河流流向,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东西交通,方便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同时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但不利航运。 [补充]位于我国一级阶梯和二级阶梯交界线上的水电站主要有:黄河的龙羊峡、刘家峡、李家峡等,长江及其支流上的龚嘴、二滩等;位于我国二、三级阶梯上的水电站有:黄河的小浪底等,长江上的三峡、葛洲坝等,西江上游的天生桥、龙滩、岩滩等。 ⒊地形特点:――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五种基本类型都有,但以山地33%为多,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山区即包括山地、丘陵、崎岖高原部分占三分之二。 意义:

英国,法国,德国区域地理知识总结精华

英国 (p117) 一、位置及领土组成 1、海陆位置:英国位于欧洲西部的西部,是西欧的一个岛国 东北临北海,南隔英吉利海峡、多佛尔海峡与法国相望。 2、经纬度位置:50°N~60°N 5°W~0° 3、领土组成:全名: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大不列颠岛(包括苏格兰、英格兰和威尔士三部分)、 北爱尔兰岛及设得兰群岛等组成。 二、自然环境 1、地形及特征: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平原为主、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中部有奔宁山脉。 2、主要气候类型: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季温和、夏季凉爽。 3、主要河流:泰晤士河 4、资源及分布:煤、铁:奔宁山脉 石油:北海 三、经济特征 1、农业 奔宁山区及以西地区:乳畜业发达 --迎风坡降水多,日照少,气候凉爽,有利于牧草生长。 东南部:小麦、甜菜产区 --背风坡降水少,日照充足,气温较高,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2、工业:世界上资本主义工业化最早的国家 老工业区依托:煤铁、殖民掠夺 分布:英格兰中部 新工业区影响因素:新原料产地、环境、技术 分布:伦敦周围、英格兰中部 苏格兰中部(电子) 北海沿岸(阿伯丁) 四、主要城市 A、伦敦:是英国最大城市、港口和综合性工业中心,也是国际的金融中心 伦敦位于英格兰东南部,跨泰晤士河两岸。泰晤士河河口宽阔,涨潮时,海轮可抵达伦敦市内。 B、阿伯丁、伯明翰、曼彻斯特等 英国法国 首都伦敦(泰晤士河)巴黎(塞纳河) 最大海港伦敦马赛(地中海岸) 主要工业区和工业中心苏格兰地区(电子)、 英格兰中部区、 伦敦、伯明翰( 钢铁)、 曼彻斯特(纺织)、 阿伯丁(石油) 巴黎盆地(最大的 综合性工业区)、 敦刻尔克、福斯 (钢铁) 在欧洲的经济地位是欧洲最大的石油出口 国;海运发达。 工业占绝对优势 农业产值和谷物产 量仅次于俄罗斯, 是欧洲最大的粮食 出口国。 主要特产葡萄酒 (香槟、白兰地)

最全高中地理知识点汇总

最全高中地理知识点汇总 下面是学习啦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最全高中地理知识点汇总 1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天圆地方说、地圆说、地心说、日心说、大爆炸宇宙学说。 2 宇宙的基本特点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在不断运动和发展变化。 3 天体的分类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 4 天体系统的成因天体之间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5 天体系统的级别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6 日地平均距离 1.496亿千米。 7 太阳系八大行星的位置水金地火(小)、木土天海。 8 八大行星按结构特征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9 地球上生物出现和进化的原因光照条件、稳定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温度、液态水。 10 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 11 太阳辐射能量的来源核聚变反应 12 太阳辐射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维持地表温度,水循环、大气运动等的动力,人类的主要能源。 13 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 14 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15 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16 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 11年。 17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影响气候②影响短波通讯③产生磁暴现象 18 月相新月、蛾眉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残月 19 月相变化规律上上西西(上弦月),下下东东(下弦月) 20 星期的由来朔望两弦四相。 21 空间探索阶段的开始 1957年10月,原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 22 空间开发阶段的开始 1981年第一架航天飞机试航成功。

中国地理复习知识点总结

中国地理知识要点总结 一、概况(认真参考地图册146---178页,按顺序随时翻阅) 1、重要的经纬线穿过的地形区和省区? 45°N-------准噶尔盆地-(蒙古)-东北平原 40°N-------塔里木盆地-河西走廊-黄土高原-北京 35°N-------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秦岭-淮河 30°N-------雅鲁藏布江谷地-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2、记住几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落实到地图上) 季风非季风:---------------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以东以南 800㎜等降水量线:-------秦岭—淮河一线到青藏高原东南部 400㎜等降水量线:-------大兴安岭西坡—张家口市—兰州---拉萨附近—喜马拉雅山东部 200㎜等降水量线:-------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内外流区域界线:---------北段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一线,南段接近200MM 等降水量线 中国三级阶梯分界线:---一、二级: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二、三级: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3、秦岭-淮河一线意义? 1)、黄土高原南界; 2)、0°等温线(亚热带与暖温带)、800MM 3)、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 4)、河流有无冰期 5)、水田与旱地、两年三熟与一年两熟、水稻和小麦杂粮的界线 6)、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 二、中国的国土和疆域 1、简述中国的地理位置及意义?

2、读地图册142页图“熟记”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位置、范围? 3、说出我国领土四至点? 最北端:黑龙江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53°34′N) 最南端:南海南沙群岛上的曾母暗沙(4°N) 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汇合处(135°E) 最西端:新疆帕米尔高原上(73°E) 4、熟读我国14个陆上邻国?说出新疆和云南的邻国?(新疆8个、云南3个) 三、中国的近海 1、比较我国四个海区? 1)、位置最北、面积最小、水深最浅、盐度最低-渤海 位置最南、面积最大、水深最深、盐度最高-南海 2)、全部大陆架--渤海和黄海 3)、黄海-中国大陆与朝鲜半岛之间,北起鸭绿江口、南至长江口北岸。 4)、东海-我国大陆与我国我国台湾岛、日本的琉球群岛和九州岛之间,大陆架最宽。 南海-台湾海峡是南海与东海间的交通要道 2、我国潮滩的分布及开发利用? 分布:40%分布在杭州湾以南沿海省区、60%以上分布于杭州湾以北沿海各省市; 开发利用:浙闽沿海---养殖贝类;苏北沿海---盐业、种植棉花、成为商品棉基地;上海金山石化—填海造陆; 3、我国海岸类型及分布? 杭州湾以北——沙岸或泥岸为主-----海积地貌 杭州湾以南及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岩岸为主,水深,多良港-----海蚀地貌 4、我国近海油气田分布?(主要在大陆架) 渤海、黄海、东海、台湾浅滩、南海珠江口、莺歌海和北部湾等油气盆地。 5、长芦盐场的形成条件?台湾布袋盐场的形成条件? 长芦盐场:北方为沙岸、泥岸,雨期短,春季至初夏气候干旱、蒸发量大,有利晒盐; 布袋盐场:位于台湾山脉的西侧、东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纬度低、蒸发旺; 6、舟山渔场的形成条件?(前两个条件必写) 1)台湾暖流和黄、渤海冷水团在此交汇,海水易搅动,促使营养物质上浮,有利浮游生物繁殖,饵料充足;且水温适宜,冷暖水性鱼类在此交汇洄游,数量众多; 2)长江、钱塘江、甬江等大河入海,带来丰富的有机质和营养盐类,有利浮游生物繁殖,饵料充足,为多种鱼类提供良好的繁殖、索饵、洄游场所; 3)海区位于大陆架,海水浅、阳光足,可直射海底,有利海洋生物繁殖; 4)纬度适中,多优良避风港,有利捕捞; 7、潮汐能的分布? 潮汐能主要集中在福建、浙江等沿海。

大洋洲 区域地理知识总结精华

大洋洲 一、位置与范围 1、位置(在世界七大洲中,大洋洲面积最小) (1)经纬度位置:大部分处于10°S—40°S,属热带与亚热带; 110oE-180-130oW赤道穿过该区,跨南北半球; 160°E穿过该区,跨东西半球;国际日期变更线也穿过该区。 (2)海陆位置:介于亚洲与南极洲之间,西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 (3)交通位置:已成为亚洲、非洲与南、北美洲之间船舶、飞机往来 所需淡水、燃料与食物供应站,又就是海底电缆的交汇处, 在交通与战略上具有重要地位。 2、范围:一大陆:澳大利亚大陆 四大岛:塔斯马尼亚岛、新西兰南岛、新西兰北岛、新几内亚岛 三大群岛:波利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美拉尼西亚群岛 岛屿众多,有1万多个,多火山岛(夏威夷群岛)与珊瑚岛。包括14个国家 澳大利亚-堪培拉:面积最大,人口最多,发达国家 汤加-努库阿络法:世界最早进入新一天的国家 萨摩亚- 阿皮亚:世界最后进入新一天的国家 基里巴斯-塔拉瓦:世界唯一横跨赤道与国际日期变更线的国家 新西兰- 惠灵顿:农牧业、旅游业发达,发达国家 二、澳大利亚 大洋洲最大的国家:领土包括澳大利亚大陆与塔斯马尼亚等 岛屿,世界上唯一独占一个大陆的国家,地广人稀,居民以 英裔为主,讲英语。 1、地形地势 地势:东西高,中部低 东部:大分水岭,全国最大河流墨累河发源在其西侧,注入印度洋。 中部:平原(大自流盆地),地下水丰富,地势最低处就是北艾尔湖。 西部:低矮高原,面积广(占一半),多沙漠 自流井盐度高,不宜灌溉,一般可作牲畜饮水。

2、气候、自然景观呈半环状 一、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气候的成因 ①位于来自太平洋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多; ②受东澳大利亚暖流影响,增温增湿 二、澳大利亚四面环海,为何却沙漠气候广布? ①副高控制地区广; ②受西澳大利亚寒流影响,降温减湿; ③东部大分水岭阻挡海洋气流深入内陆 气候分析 ①北部夏季来自赤道的西北风带来丰富的降水,多为湿季;冬季受东南信风控制,形成干季。 ②东部迎风坡降水丰富,低纬东北部常年吹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并受地形抬升,降水丰沛,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东南沿海一带,还受澳大利亚暖流的影响,增温增湿,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背风坡降水减少,草原向沙漠过渡。最南端与塔斯马尼亚岛常年受西风的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③西部沿海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与来自大陆的东南信风的控制,加上西澳大利亚寒流的影响,降温减湿,因而干燥少雨。 ④南部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向内陆过渡为草原、沙漠。 ⑤南回归线横贯大陆中部,中部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东部大分水岭阻挡了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形成干燥少雨的热带沙漠气候。 3、古老而独特动物:袋鼠、鸸鹋、鸭嘴兽 成因:与大陆长期分离,缺少大型食肉类动物(天敌),动物演化缓慢 4、人口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中部与西部内陆地区人口少 原因:东南沿海气候温与湿润、宜人;交通便利,开发早;工农业发达;内陆与西部气候干燥,东北部湿热,(有大堡礁不利建设港口) 5、经济南半球经济发达的国家,有现代化的农牧业与工矿业 (1)农业:二战前以出口小麦与羊毛世界著名,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混合农业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的东南部(墨累—达令盆地)与西南部 混合农业的优点: ①农场就是一个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有利于保持土壤的肥力 ②农民可有效地利用时间安排农业活动,小麦耕作活动与牧 羊活动交替进行 ③农业生产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与对市场的适应性 混合农业特点:主要就是家庭农场、农场规模大、机械化水平很 高,主要出口到英国 墨累—达令盆地农业不利条件及解决措施: 不利:处于大分水岭西部,属雨影区,降水稀少,灌溉成为农牧业的限制性条件 措施:政府实施东水西调促进农业发展

人教版高一地理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一地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课本P3图1.2) 太阳系 银河系其他行星系总星系 总星系其他恒星世界 河外星系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P4图1.4) 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八大行星分类(课本P5图1.5)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课本P6)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8图1.7) 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11) 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课本P11活动);

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⑷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⑸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二、太阳直射点移动23°26′N ★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图示 0° ★2..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23°26′S 依据: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23°26′N,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夏至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23°26′S,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 3..地球公转过程中速度变化的判断 依据:1月初,地球运行至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地球运行至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二、昼夜交替和时差 ★㈠昼夜交替 1.⑴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不透明、不发光;⑵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转。 2.晨昏线的判读:在晨昏线上任找一点,自西向东越过该线进入昼半球,说明该线是晨线,反之是昏线。3.晨昏线与赤道的关系:相交且平分,因此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 4.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的关系:垂直且相切,因此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度。 5.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变化范围:0°~ 23°26′ 6.太阳高度的分布:昼半球上>0°,夜半球上<0°,晨昏线上=0°。 7.昼夜交替的周期:一个太阳日=24小时 ★㈡地方时的计算 1.地方时计算原理: ①地方时东早西晚(同为东经,经度越大越偏东;同为西经,经度越小越偏东;一东一西,东经偏东时间早) ②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 ③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既1°=4分钟)

人教版九年级中国地理知识点归纳(20200804225834).pdf

人教,版,九年级,中国,地理,知识点,归纳,九年级中国地理地理复习知识要点 1.中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中纬度、北温带,亚洲的东部,太平洋西岸。 2.我国濒临的海洋自北向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其中渤海、琼州海峡是我国 的内海。 3.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4.我国的行政区划分为省、县、乡三级。 5.夏季我国白昼最长的地方是漠河镇。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漠河镇 6.我国有56个民族、汉族人口占92%。55个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壮族。 7.少数民族最多的省是云南,人口最多的省是广东,最少的省是西藏自治区。 8.我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9.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10.那达慕大会(蒙古族);泼水节(傣族);火把节(彝族);开斋节(回族); 雪顿节(藏族); 11.为了控制人口数量,我国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12.我国的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13.我国气温分布的特点:冬季南北温差很大;夏季除青藏高原外,全国普遍高温。 14.我国的气候类型: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高原山地气候。气候的主要特点:①季风气候显著②气候复杂多样 15.我国降水分布的总趋势: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16.①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②二、三级阶梯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③一、二级阶梯分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17.秦岭、淮河分界线(1月0℃度等温线,河流有无结冰期分界线;亚热带和暖温带分界,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分界,800mm等降水线,湿润区和半湿润区分界,南北方分界,黄河与长江流域分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 18.我国的四大盆地:柴达木盆地海拔最高(“聚宝盆”),四川盆地,准葛尔盆地,塔里

(完整版)日本区域地理知识总结精华

二、日本(oneP82、twoP104) 1、自然地理特征 (1)位置:我国东面的岛国,东临太平洋, 西隔日本海、朝鲜海峡 北滨鄂霍次克海。 经纬度注意:135°E和140°E35°N和40°N穿过(2)范围:其领土是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 四个大岛和数千个小岛及周围海域组成。 (3)地形:①日本境内多山,国土的3/4以上是山地和丘陵,只在沿海一带才分布着狭小的平原。 (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 关东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富士山为其最高峰 ②日本太平岩沿岸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 神户、横滨是著名的海港。 ③日本多火山、地震,堪称“世界火山博物馆” 和“地震国”,富士山便是一座活火山。 (4)气候:日本位于温带,有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类型。表现为海洋性的季风气候。 冬季较为温暖,夏季较为凉爽,降水比较丰富。(5)资源:日本多山,森林资源丰富 降水多,山间河流短小湍急,水能资源丰富 位于板块交界处,地热资源丰富 寒暖流交汇,渔业资源丰富(北海道渔场) 矿产资源贫乏,需从国外进口 石油:中东、东南亚 铁矿石:澳大利亚、印度、巴西 煤炭:中国、澳大利亚 棉花:中国、美国 木材:俄罗斯、巴西、东南亚、北美 2、经济特征 (1)工业(加工贸易型经济) 原因:对资源和市场的对外依赖 日本最大的贸易对象是美国、亚洲、西欧 日本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神户、横滨 日本工业发展条件分析 不利:①矿产资源缺乏,②国内市场狭小 有利条件:①日本有丰富的人力资源、 ②较高的科技水平, ③以及岛国多深水良港等有利条件

主要工业部门:家用电器、电子、造船、汽车、机械、 化学、钢铁、纺织、电力 主要工业区有:京滨工业区(工业中心是东京和横滨) 名古屋工业区(名古屋) 阪神工业区(大阪和神户) 濑户内海沿岸、 北九州工业区(北九州) 日本的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及濑户内海沿岸 (2)农业 ①海洋渔业发达:最大渔场为北海道渔场,日本的捕鱼量常 居世界首位。鱼产品是日本人习惯的肉食品。 ②种植业单产高:日本耕地面积少,地块小,多采用小型农业 机械,发展水利。实行集约化生产,科技 含量高,单位面积产量比较高。 水稻是日本主要的粮食作物。 稻米、蔬菜、畜产为日本农业三大部门。 3、主要城市和贸易 ①日本首都东京,位于关东平原的南部,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也是日本海陆空交通的枢纽。 ②筑波为新兴的科学城。 ③京都和奈良为著名古都和文化旅游城市。 ④日本最大的贸易对象是美国,其次是亚洲和西欧。神户和横滨是日本两个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 4、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1)民族构成单一,大和民族为主 (2)服饰:和服与“洋”服并存 (3)建筑:和屋与“洋”房并存 5、发达的交通

中国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

、中国位置、疆域、行政区域 一、中国的地理位置 中国位于北半球、东半球: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亚欧大陆东部,海陆兼备陆域和陆疆。 1.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海陆兼备 2.领土四至:最北53度N 最南4度N 最东135度E 最西73度E 3.经纬跨度:大部分温带,少带热带,没有寒带。采用北京东八区时间 4.陆上疆界:自鸭绿江河口至北仓河口 5.海域和海疆:东临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及台湾岛东部太平洋海区,与6周隔海相望 6.中国内海:渤海 二、中国的国土构成 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管辖300万平方千米海域 三、中国的行政区划 省、县、乡三级。省级23个省,5个自冶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2、中国人口和民族 一、我国人口概况 1、人口总数: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13亿 2、人口分布特点:1)东南多,西北少2)平原盆地多,山地、高原少 3、人口特点:基数大;增长快;农业地区多,林牧业地区少;开发旱地多,开发晚地区少;沿江、滨海、沿铁路干线多,交通不便地区少。 二、民族分布特点 1、大杂居中,小聚居 2、汉族遍及全国,集中在东部,中部,少数民族分布在西北、西南、东北 3、中国地形 一、中国地势的特征 1、地形多种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 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分布,一二级分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二三级分界级: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二、中国各有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 1.主要山脉 东西走向:天山-阿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东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台湾山脉 南北走向,贺兰山,横断山,台湾山脉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 2、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地势高,面积大,多雪山,冰川,河源

人教版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与归纳

高考地理备考:十类综合题答题模式 一、生态问题- 1水土流失问题- 我国典型地区:- 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 产生的原因:- (1 )自然原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植被稀少;黄土土质疏松黄土高原)。- (2)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 治理的措施:- 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植树造林;小流域综合治理。- 治理的意义:- 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 当地经济- 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建立生- 态农业模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2、荒漠化问题- 我国典型的地区:- 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内蒙等地)-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全球变暖,蒸发旺盛;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鼠害;蝗害。- (2 )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交通线等工程建设保护不当。- 治理措施:- 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 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 治理意义:- 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 当地经济- 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有利于促进生- 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3、干旱缺水问题- 我国典型地区:-

华北地区、西北、长江中下游地区- 华北地区:- 产生原因:(1)自然原因: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降水变率大;春季蒸发旺盛。- (2)人为原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污染严重;浪费多,利用率低;春季春种用水量大。- 治理措施:南水北调;修建水库;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利用率;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海水淡化等。- (思考:我国东北地区为何没有形成春旱?)- 4、土壤次生盐碱化- 我国典型地区:- 黄淮海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 产生原因:(1)自然原因:频繁的旱涝气候(黄淮海平原);地形低洼;大气降水少,以灌 溉水源为主。(2)人为原因:不合理的灌溉;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渭河平原)- 治理措施:引淡淋盐;井排井灌;生物措施;农田覆盖;合理的灌溉,不能只灌不排;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 5、地面下沉、沿海地区盐泽化- 我国典型地区:- 北方广大地区和南方城市- 产生的原因:- 过度抽取地下水- 治理措施:- 控制抽取地下水;实行雨季回灌- 6、赤潮- 我国典型地区:- 珠江口、杭州湾、渤海等-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气温高;静水;静风;海域相对封闭。- (2 )人为原因: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排入海洋的工业和生活污水多;农业生 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由于海洋开发程度高和养殖业规模的扩大,严重的污染了养 殖水域。- 二、自然灾害(既有天灾,又有人祸)- 1、洪涝灾害- 我国典型地区:- 东北;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淮河流域;珠江流域等- 产生的原因:-

中国区域地理知识点归纳

中国区域地理知识点归纳(一)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 地形的总体特征。各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地形对中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中国地震带和火山的分布。 第二节〖中国的气候〗 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季风活动对降水的影响。季风区和非季风区。气候的主要特征。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第三节〖中国的河流、湖泊和海洋〗 外流区和内流区。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湖泊的分布。主要湖泊。 长江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黄河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珠江的水系组成和水文特征。红水河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 京杭运河概况。 知识要点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 在学习中国主要地形时,应结合中国空白政区图,先将山脉画到图上,并写上名称,然后再填写出其两侧相应的地形区名称。 ⒈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 阶梯界线主要地形海拔 一昆、祁、横高原、盆地4000米以上 二三大高原、三大盆地1000-2000米 三大、太、巫、雪三大平原、三大丘陵500米以下 第三级阶梯向东,是我国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是属于我国的近海大陆架,它包括渤海、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分和南海的一部分。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海洋生物资源和化学资源等。 ⒉地势意义:――水汽输入、水运沟通、水能丰富(即“三水”) 地势决定河流流向,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东西交通,方便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同时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但不利航运。[补充]位于我国一级阶梯和二级阶梯交界线上的水电站主要有:黄河的龙羊峡、刘家峡、李家峡等,长江及其支流上的龚嘴、二滩等;位于我国二、三级阶梯上的水电站有:黄河的小浪底等,长江上的三峡、葛洲坝等,西江上游的天生桥、龙滩、岩滩等。 ⒊地形特点:――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五种基本类型都有,但以山地33%为多,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山区即包括山地、丘陵、崎岖高原部分占三分之二。 意义: ①有利影响:地形多种多样,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如平原具有发展种植业的优势,高原具有发展畜牧业的良好条件,山区在发展林业、副业、旅游业和采矿业等方面具有优势。(我国山区面积广大,森林、矿产、水力、旅游资源丰富,所以在山区应大力发展林业,采矿业及旅游业。) ②不利影响:山区多,平原少,也给大规模商品化生产、生产管理带来了困难;同时,山区由于地形崎岖,交通闭塞,经济文化常常相对落后,并造成耕地资源不足。 总结:不同的地形区有不同的自然条件,利用方式也不同。如湿润半湿润的平原适宜发展耕作业;山区适宜发展林业、畜牧业和旅游业;干旱、半干旱的平原、高原则适宜发展畜牧业;干旱、半干旱区只有在有水灌溉的绿洲区、平原区才可发展种植业。 ⒋主要山脉:(落实到地图上) ⑴东北--西南走向,最西列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间-列是长白山-武夷山;最东列是台湾山脉,其主峰玉山是我国东南沿海最高的山峰。 ⑵东西走向,最北列是天山-阴山;中间-列是昆仑山-秦岭;最南列是南岭。 [注意]秦岭是划分我国南方与北方的重要地理界线。秦岭南北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区域的含义 ⑴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 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⑵特征: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其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总体影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特点、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 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 同: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 异: ⑴地理环境的差异: ①地理位置差异:位于北纬30度附近,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松嫩平原大致位于北纬43-48度,在我国 东北地区的中部 ②气候条件差异:长三角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松嫩平原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稍强,降水较 少,温暖季节短,生长期较短,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如长三角。 ③土地条件差异:长三角以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松嫩平原黑土分布广 泛,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④矿产资源条件差异:长三角矿产资源贫乏,松嫩平原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⑵地理环境对农业和商业的影响 ①对农业:长三角在良好的水热条件基础上,发展水田耕作业,主要种植水稻等,一年二熟至三熟;松嫩平原受水热条件的限 制,发展旱地耕作业,主要种植小麦等,一年一熟。 长三角河湖水面较广,水产业较为发达;松嫩平原西部降水较少,草原分布较广,适宜发展畜牧业。 ②对工商业:长三角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外联系方便,商业贸易发达;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松嫩平原利用当地丰富的煤铁石油等资源发展工业, 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1.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1.地理信息技术 ⑴概念: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 ⑵类型: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 ⑶应用领域: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导航等。 2.遥感(RS)

人教版九年级中国地理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中国地理地理复习知识要点 1.中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中纬度、北温带,亚洲的东部,太平洋西岸。 2.我国濒临的海洋自北向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其中渤海、琼州海峡是我国的内海。3.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4.我国的行政区划分为省、县、乡三级。 5.夏季我国白昼最长的地方是漠河镇。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漠河镇 6.我国有56个民族、汉族人口占92%。55个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壮族。 7.少数民族最多的省是云南,人口最多的省是广东,最少的省是西藏自治区。 8.我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9.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10.那达慕大会(蒙古族);泼水节(傣族);火把节(彝族);开斋节(回族); 雪顿节(藏族); 11.为了控制人口数量,我国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12.我国的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13.我国气温分布的特点:冬季南北温差很大;夏季除青藏高原外,全国普遍高温。 14.我国的气候类型: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山地气候。气候的主要特点:①季风气候显著②气候复杂多样 15.我国降水分布的总趋势: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16.①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②二、三级阶梯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③一、二级阶梯分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17.秦岭、淮河分界线(1月0℃度等温线,河流有无结冰期分界线;亚热带和暖温带分界,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分界,800mm等降水线,湿润区和半湿润区分界,南北方分界,黄河与长江流域分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 18.我国的四大盆地:柴达木盆地海拔最高(“聚宝盆”),四川盆地,准葛尔盆地,塔里木盆地(面积最大) 19.三大平原:东北平原是黑土地(最大)、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20.我国四大高原中,由风力作用形成的是黄土高原(沟壑纵横),地形比较平坦的是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地形崎岖) 21.长江发源唐古拉山流入东海,有“黄金水道”和“水能宝库”之称,长江水能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水能蕴藏量占全国1/3. 长江的分段:宜昌和湖口 22.黄河和长江都发源于青海省流经四川省。 23.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流经9省区,注入渤海。黄河分段:河口和桃花峪。 24.治黄的关键是治沙,根本是中游水土保持。黄河的治理:上游:设立自然保护区,加强生态建设,兴修水库,植树种草;中游: 大力开展水土保持,植树种草,控制水土流失;下游: 修堤筑坝,加固大堤

亚洲和东亚区域地理知识总结精华

一、亚洲 (一)亚洲的自然环境 1、位置:亚洲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1)绝对位置:大致在10°S~80°N、30°E~180°之间,跨寒、 温、热三带。 (2)海陆位置: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北临北冰洋。 2、世界第一大洲(1)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洲 (2)世界上跨纬度最广的洲 (3)东西距离最长的洲 3、地形地势 (1)特点:地形复杂,中部山地、高原面积广大,约占全洲面积 的3/4 ,平原分布在大陆周围地区。 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2)重要地形区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 世界最高大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亚洲大陆沿30°N的地形剖面 亚洲最大的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 4、河流 (1)特点:多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放射状流入海洋, 内流区面积广大。 (2)主要河流: 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黄河、长江、湄公河、恒河、印度河沿80°E地形剖面图 5、气候

(1)特点: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着、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2)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共9种) 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山地气候、寒带气候。 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 ①纬度位置:跨寒、温、热三带,故亚洲既有温带气候,也有 热带、寒带气候。 ②海陆位置:靠近海洋能接受海洋湿润气流的影响,形成湿润气 候;内陆因距海较远,难以受到海洋上湿润气流的 影响,从而形成干旱气候。 ③地形因素:亚洲地形复杂,地势起伏很大,同一纬度地带海拔不同,气温、降 水均有差异。海拔3500米以上的地区,有 高山气候,受地形因素的影响,气候呈现垂直地带性。 注意: 受纬度位置影响,日本北部、朝鲜、韩国北部及我国的秦岭—淮河以北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日本南部、韩国南部及我国的秦岭—淮河以南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受海陆位置的影响,日本为典型的海洋性季风气候,降水丰沛,气温年较差较小;朝鲜半岛的季风气候具有过渡性的特点;我国除沿海外,为大陆性季风气候,与世界同纬度地区相比,气温年较差偏大,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也较大。(二)亚洲的人文环境 1、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东亚、南亚和东南亚是人口稠密的地区,其

高中自然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第一单元 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公转和自转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是23o26' (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2)地方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①昼夜长短的变化 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 ①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 那个半球昼长,②赤道全年 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 昼夜平分,③春秋分日全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 昼夜平分 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 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 随纬度的变化 夏至日:由23o26'N 向南北降低 方向降低 冬至日:由23o26'S 向南北降低 23o26'N 以北在夏至日达到最大值 离直射点越近高度 随季节的变化 23o26'S 以南在冬至日达到最大值 越大 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 四:光照图的判读

(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o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o26' (3)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o,时间相差1小时,每1o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 (4)判断昼夜长短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 (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o-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五: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 (1)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 ①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 ②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③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 (2)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判断昼长和夜长 推算某地昼长或者夜长,求昼长时,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地的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跨的经度除以15即该地昼长,如果图上只画了昼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图中白昼所跨经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该地的昼长 七:区时,地方时的计算 第一步:先求两地的经度差. 第二步:再求时间差,以每一度经度相差4分钟来算. 第三步:然后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求东用加,求西用减.若求出的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24,日期加1天,若时间为负值,则加24小时,日期减去1天.

2020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2020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忽忽数十个世纪,人类一直在感受着造物的神奇,并通过人与自然的往来交流中,学不断被出新的意义与内涵。今天在这给大家了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接下来随着一起来看看吧! 1、气温:大气距离地面1.5处的温度。 2、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数据:低纬地区12度,中纬地区8-9度,高纬地区3-4度。 3、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气温月平均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统计学数据:赤道1度,中纬地区20度,高纬地区30度。 4、气温垂直递减率:递减率为每100米0.6度,干热递减率为每100米1度。 5、大气稳定度:大气静力稳定度取决于大气温度垂直分布,垂直递减率越大大气越不稳定 6、大气湿度:最高值在日出前,最低值在午后。

7、地形雨:一般来讲湿空气迎风坡多降水。但背风坡会出现比迎风坡降水多的情况。原因是罗斯贝波和重力波影响在背风坡形成气旋状结构。 8、气压:单位面积上从观测高度到大气上界垂直空气柱的重量。 9、两个影响巨大的气压系统:暖性高压(副高)冷性低压(副极地低压)均为深厚系统 10、地转偏向力:2Vx(物体速度)xW(自转角速度)xSINφ(地理纬度). 11、近地面:地面以上1.5-2千米高度 12、海风:最大风速5-6米每秒,最大厚度700米。深入陆地在热带最大,100千米。最强14-15点 13、陆风:最大风速2-3米每秒,最大厚度300米,深入海洋最远30千米。最强2-3点 14、谷风:最大风速10米每秒,最大厚度1000米。

15、山风:最大风速4米每秒,最大厚度300米。 16、焚风:每100米1度 17、狭管:风速可增大3倍左右 18、冷盆:比迎风坡降温快近乎2倍 19、喇叭:最大降雨效应结构 20、大湖:降水概率增加6倍 21、冷锋:第一型冷锋在槽中,第二型冷锋在高压前端。(第二型冷锋为急性冷锋) 22、暖锋:东北·华北·江淮地区多见 23、锢囚锋:东北多冷式,华北多暖式 24、等压线:以每2.5HPA为间距绘制 25、气旋:中心极端低值887

中国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

中国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 一、中国地势的特征 1、地形多种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 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分布,一二级分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二三级分界级: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二、中国各有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 1.主要山脉 东西走向:天山-阿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东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台湾山脉 南北走向,贺兰山,横断山,台湾山脉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 2、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地势高,面积大,多雪山,冰川,河源 内蒙古高原:地面起伏和缓,开阔坦荡 黄山高原:黄土分布,植被少,水土流失,沟壑纵横 云贵高原:地势崎岖,石灰岩广布,多小型坝子,喀斯特地貌典型 3、四大盆地 塔里木盆地:南疆、天山-昆仑山之间面积大,沙漠广,西高东低,边缘有绿洲 准噶尔盆地:北疆,天山-阿尔泰山之间沙漠小,多风蚀地貌,西侧有缺口 柴达木盆地:地势较高,多戈壁沙漠,东有沼泽盐湖 四川盆地:北高南低,内有丘陵平原,我国最大的外流盆地 4、三大平原的特征和分布 东北平原:面积大,黑土广,部分地区有沼泽 华北平原:地势平坦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河网纵横,湖荡密布 5、主要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地势低,起伏缓,多为经济林木或辟为旅游区 6、山脉构成地势骨架 天山以北准噶尔盆地以南塔里木盆地 阿山以南为河套平原 昆仑山脉以北塔里木盆地,以南青藏高原 南岭以北江南丘陵,以南两广丘陵 秦岭以北黄土高原,是黄河与长江分水岭 大兴安岭以西内蒙古高原以东东北平原 太行山以西黄土高原,以东华北平原 巫山以西四川盆地以东长江中下游平原 雪峰山以西云高原 长白山以西东北平原 武夷山以西江南丘陵,以东江南丘陵 横断山以西青藏高原以东四川盆地 贺兰山以西内蒙古高原以东宁夏平原 阿尔泰山脉中国与蒙古的界山 祁连山以北河西走廊,以南柴达木盆地 喜马拉雅山脉,中国、印度、尼泊尔、不丹边界 三、地形对中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1、对气候的影响 气温:海拔高气温则低,冷空气背风坡气温较高 降水:西高东低有利于水流深入,暖湿空气,在迎风坡形成地形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