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爆炸案件侦查技术研究

爆炸案件侦查技术研究

爆炸案件侦查技术研究
爆炸案件侦查技术研究

爆炸案件侦查技术研究(Research investigating the

explosion case)

摘要:爆炸案件因其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和政治危害性一直以来是各国司法机关预防研究,侦查打击,和制裁的重中之重。爆炸案件发生后只有对爆炸案件现场处置技术爆炸案件现场处置现场实施正确的处置,才能将损害结果和影响控制在最低程度。爆炸案件现场处置是一个科学的系统方法的实际应用过程,其依据的是传递理论和基本逻辑分析相结合的原则,以及应用爆炸力学弹药工程、刑侦技术和手段去寻找破案线索的原则。Explosion of cases of serious harm to society and its political dangers of the judiciary has long been a national study to prevent, detect attacks, and sanctions a top priority. Only after the explosion incident cases of on-site disposal of the explosive case of on-site disposal of explosive technology to implement the proper disposal site, in order to undermine the results and impact to a minimum. Explosions on-site disposal system is a scientific method of the actual application process, which is based on passing the theory and basic principles of a combination of logical analysi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explosive ordnance engineering mechanics, techniques and tools for criminal investigation to find clues to solve the principle.

关键词:爆炸案件(explosion case)

爆炸装置(explosion devices)

现场勘查(site investigation)

现场处置(on-site disposal)

受国际恐怖活动的诱发,我国爆炸犯罪的形式也日益有严峻。东突,藏独,邪教组织在我国也活动猖獗,频繁在国内制造以爆炸为主要形式的暴力恐怖活动。刑事犯罪分子使用爆炸等恐怖活动的手段也时有发生,不仅爆炸案件的数量日益上升,而且已经出现了使用水管炸弹,汽车炸弹,遥控炸弹,手机炸弹,信件炸弹等高智能爆炸装置进行爆炸犯罪的案例。针对犯罪形式及手段的升级,我国应携手国际社会加强对爆炸案件侦查手段及技术的掌握与应用。爆炸案件是指犯罪人以爆炸的方式故意炸死,炸伤他人,炸毁公司财务危害公共安全的爆炸案件。加强对爆炸犯加罪的规律、侦查对策的研究,严厉打击爆炸犯罪活动,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努力创造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爆炸案件现场处置技术爆炸案件现场处置,是一个科学的系统方法的实际应用过程,其依据的是传递理论和基本逻辑分析相结合的原则,以及应用爆炸力学弹药工程、刑侦技术和手段去寻找破案线索的原则。爆炸案件现场处置技术,是一个科学的系统方法的实际应用过程,其依据的是传递理论和基本逻辑分析相结合的原则,以及应用爆炸力学弹药工程、刑侦技术和手段去寻找破案线索的原则。整体上来讲,爆炸案件现场处置包括接警反应、现场警戒与保护、现场观察与记录,现场访问和勘查,以及对现场伤员进行妥善处置.

一.现场分工:(1)建立高效指挥部,统一领导指挥。

(2)排爆排爆排险组,负责清理未爆及预置的年报爆炸物。有时犯罪分子以爆炸吸引警察,记者,消防及医疗救护人员等到达现场后再引爆其ixilie 他爆炸装置,以达到扩大影响,袭击特定人员的目的。先搜爆,排爆再勘查现场是勘查已爆现场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

(3)现场勘查组,经现场搜爆检查,确认不会发生第二次爆炸,刑侦部门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对爆炸现场的调查取证,提取犯罪物证,提取不明脚印指纹的物理信息,勘查爆炸中心点,勘查爆炸抛出物,提取炸药残留物,对爆炸现场进行拍照录像等于一系列工作。由于现场破坏严重,现场遗留物相当杂乱,有些物品由于受空气冲击波和热能的作用可出现变形、分离,破碎、缺失,因而痕迹、物证发现率、利用率较低。为了提高爆炸案件现场物证的利用率,必须正确确定现场爆炸物证。炸药爆炸现场存留的物品、和痕迹不一定都是犯罪物证,必须经过专门机构的技术鉴定或有关人员辨认.

(4)法医检验组,负责对伤亡等物证的及时提取,判断死者伤者与案件的关系,提取残留在尸体尸块上的爆炸残留物。

消防救护组,现场如有伤员应及时抢救,抢救伤员时应分轻重缓急,不仅要对开放性爆炸伤进行抢救,而且对受到冲击波的人员也要抓紧救护,以免延误抢救时机造成不必要的死亡。爆炸现场经常伴随着火灾,出现火灾时要及时灭火,抢救财物。但要注意将灭火措施控制在最低限度,防止水量过多把爆炸残留物冲走,或过多的灭火剂将残留物覆盖沾污,难以取样,并影响化验分析的准确性。同时要注意在灭火和抢救人员及财物时保护现场痕迹物证。

(5)通信后勤保障组,确保现场指挥通信畅通,信息要公开,防止谣言惑众。事发突然,影响面广,给周边居民生活带来了较大影响。事发后,社会上各种猜测都有,网上也会传出了各版本的言论。因此,要及时通报事故情况,公开信息。事故发生之初,邀请媒体记者全程参与了事故处置过程,政府和媒体第一时间及时、公正地披露了事故发生及处置情况,消除了恐慌心理,保证了社会稳定。

(6)物品登记善后处理组

(7)对外信息发布组,引导媒体记者正面报道,及时发布正确信息。

(8)机动组

二.已爆现场的处置程序

首先封锁现场,禁止领导和技术人员以外的人员进入现场。其次把住控制区,控制人员穿行出入。在把住控制区时,要特别注意刚刚从现场跑出来的人,积极寻找证人,甄别可疑人员,同时展开调查访问工作。同时展开救护,灭火,初步调查等紧急措施。现场如有伤员应及时抢救,抢救伤员时应分轻重缓急,不仅要对开放性爆炸伤进行抢救,而且对受到冲击波的人员也要抓紧救护,以免延误抢救时机造成不必要的死亡。爆炸现场经常伴随着火灾,出现火灾时要及时灭火,抢救财物。但要注意将灭火措施控制在最低限度,防止水量过多把爆炸残留物冲走,或过多的灭火剂将残留物覆盖沾污,难以取样,并影响化验分析的准确性。同时要注意在灭火和抢救人员及财物时保护现场痕迹物证。同时展开现场搜爆,先搜爆排爆再勘查现场是勘查已爆现场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再进行现场勘查,确认现场不会发生第二次爆炸,刑侦部门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对爆炸现场的调查取证。所谓爆炸,就是形成爆炸的物质在极短时间内释放大量气体和热量,使物质剧烈、迅速地发生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产生巨大能量、声响或光焰,引起周围物质运动或破坏。所以可以说爆炸是爆炸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突变的一种形式。爆炸过程在极短的时间内-即可完成。爆炸过程中所产生的气体和热量在极短的时间之内高度集中,具有极大的压力和密度,因而产生巨大的力量,使周围介质受到冲击、压缩、推移、破碎、抛掷和震动等破坏。同时产生强烈的声响、光焰、烟雾、燃烧等现象。这种爆炸引起的客观环境及物体的变化,是形成

爆炸现场的直接原因。(1)确定爆炸中心点,首先,从现场整体看,现场上破坏最重的部位(包括人体和其他物体),一般是炸点;其次,炸药爆炸形成的炸坑、缺口、孔洞等能较明显地表示炸点的位置;第三,根据遗留物、抛出物散落的方向、位置判断,因为抛出物是从炸点向四周辐射的;第四,根据现场地面、墙壁等物体的毁坏状态进行推断。在爆炸案件现场,只要全面观察、认真分析以上情况,不难对炸点作出准确的判断。炸点的形状大小深浅烟痕等能够反映出炸药的种类数量装药形状等是勘查的重中之重。(2)是爆炸抛出物的勘验。抛出物指爆炸时从炸点抛出的物质。这里所指的抛出物主要是三种:一是炸点物质;二是炸药的包装物、捆绑物;三是炸点周围的物质,如尘土、水泥块、纸张碎片、人体组织等,抛出物是研究爆炸瞬间现场物品分布情况,人员站位情况及炸点位置、炸药量多少等的重要依据。对发现的抛出物应进行测量定位照相录像并在现场草图上标记位置;对提取得抛出物应按其性质进行归类拼接,以判明原始物品的种类和形状。(3)炸药残留物的勘验,通过对炸按药残留物的勘验可以认定炸药的种类。爆炸残留物指炸药包装、引信、导火索、雷管及炸药未完全爆炸的残渣等。这些物质是提供分析属何种炸药爆炸和引爆装置的重要依据。另外还应采集不含炸药残留物的现场尘土作为空白土,以便检验时进行对照分析。(4)炸药伤的勘验。爆炸现场常伴有人员的伤亡及财物的损失,对爆炸伤进行勘验的目的在于判明伤员按音爆炸事件的内在联系,查找犯罪行为人或肇事者,为查明爆炸原因提供线索。爆炸产物直接或间接作用于人体,形成的各种损伤,通称为爆炸伤。在爆炸案件现场勘验过程中,通过对伤亡人员爆炸伤的法医学检验,对判断炸伤与爆炸的关系、推断炸药量、炸点位置,弄清案情,特别是确立爆炸伤亡人员中有无爆炸嫌疑人或爆炸事件的制造者,具有独特的作用。爆炸损伤是由燃烧气体、弹片、包裹物和其他抛出物的作用而形成,因而在人体上会出现各种形状、大小、轻重不同的损伤。(5)爆炸现场的重点访问。一般应访问报案人、发现人、事主(或死者家属)、知情人和现场周围群众。访问时应重点查明的问题是:

(一)爆炸现象

应问明何人何时何地何情况下看到、听到、嗅到何种爆炸现象,其情形如何。

1.光。爆炸时和爆炸前有没有光亮出现,光的形态、强弱、颜色如何。

2.火。如有火焰,则问明是先爆炸后起火还是先有火后爆炸,并要弄清火焰颜色。

3.声。要注意查清爆炸声响的大小、轻重、远近以及听到者离现场的距离等。

4.烟。要查明烟的颜色、浓度,烟的形态变化和烟的高度等情况。

5.味。注意了解嗅到何种气味、气味的浓度、刺激性强弱等。

(二)现场状况

通过事主和有关人员了解爆炸现场中心部位原来放置着什么物品,有没有爆炸危险物品存在,爆炸后哪些物品受到破坏和变动,变动的原因和程度如何,爆炸前现场人员有哪些,其相互位置距离关系如何,现场保护情况如何,对于发生在汽车、火车等交通工具上的爆炸现场,要查清炸点周围人员的位置关系,爆炸前是否发现可疑迹象,可疑人员的体貌特征。

(三)了解可疑情况

查明发案当地炸药的使用、销售、运输、管理情况,哪些人有条件取得炸药,哪些人具有爆炸知识,对于目标特定的爆炸案件,还应访问被害人及其家属,围绕因果联系发现犯罪嫌疑人。

我国的爆炸犯罪案件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当前爆炸案件的特点有:爆炸装置智能化、高科技化;伪装诡秘,难以发现;爆炸犯罪动态化;匿名炸弹电话增多;

硝酸铵炸药大量被用来制作爆炸装置;获得炸药、爆炸装置制作技术的渠道不断增多等。预防对策为:改革目前民用爆炸物品的管理法规和管理体制;运用高科技手段,建立我国爆炸物品跟踪系统;强化情报信息的收集与反馈;潜心研究爆炸案件、爆炸装置的特点,加大技术储备;加强合作,优势互补;制定反爆炸应急处置方案和程序;建立相应的教育培训制度。

参考文献:1.朱益军,安检与排爆,北京:群众出版社

2孟宪文,刑事侦查学,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3张明辉,爆炸案件中的整体分离痕迹检验[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04 01

4 张玉镶文盛堂,当代侦查学(第三版),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

IFD极早期火灾探测器

极早期火灾探测器(云雾室技术) 一、火灾探测设备面对的火灾挑战 随著人类科技的进步,火灾探测器的性能也不断的提升,也解决了许多过去无法解决的问题。但时至今日,仍然有许多的场合,依然挑战著火灾探测设备的能力。在今日复杂的环境里,火灾探测设备被要求具有下列的能力: 1.有极高的灵敏度,以争取更多的反应时间,才不致于酿成巨灾; 2.在极高的灵敏度运行状态下,不会因灰尘而造成误报,产生运行上的困扰; 3.在气流稀释烟雾的状况下,亦能保持高灵敏状态; 4.在开关柜的阻隔下亦能进行火灾探测; 5.在高大空间环境中,能降低烟雾分层现象的冲击。 传统的点式探测器、高灵敏度烟雾探测器、火焰探测器对于上述的问题无法解决是显而易见的。传统的点式探测器不具备有高灵敏度探测能力是众所皆知的,而高灵敏度烟雾探测器因仍旧采用传统光电式的光遮蔽原理(光遮断或散射方式),若是要设定在高灵敏度状态下运行,势必频繁造成误报的困扰,最终也不得不降低灵敏度以求妥协,其结果就是回到传统的点式探测器一般的灵敏度,如此一来,不仅对火灾探测没有增加多少效益,而投资大量预算设臵的空气采样式高灵敏烟雾探测器更形同浪费。而气流稀释烟雾及烟雾分层现象更使得传统的点式探测器或高灵敏度烟雾探测器对火灾无能为力。火焰探测器需要有火苗产生才能探测到火灾,较适合使用在易燃性气体或液体火灾,加上空间许多遮挡物,造成火焰探测器无法及时对火灾做出反应。

因此,探测器要成功的对抗火灾的基本要件是: 1.具有在烟未产生前的过热(overheating)或打火状况下即能反应的极高灵敏度,而在此高 灵敏度状态下运行, 亦不会因环境因素(如灰尘、温湿度的变化)影响而产生误报;2.探测器必须能承受因气流变化造成探测标的物被稀释的影响,而仍能维持在高灵敏反 应的能力, 以达到及早报警的预防效果; 3.能降低烟雾分层现象的冲击,火灾生成物必须能到达探测器,以快速反应火灾情况; 4.能解决开关柜内探测的问题,不因机柜的阻隔而延误救灾; 5.日后的维护工作需要简易,让火灾探测器得以稳定的正常运行。 二、IFD云雾室型极早期火灾探测器技术特点 上述几项要求对传统点式光电型探测器、红外对射型探测器、图像式火焰报警探测器、或如激光型空气采样式烟雾探测器而言,都是无法满足要求的。只有采用云雾室探测技术(Cloud Chamber Technology)的IFD探测器,它具有最快的火灾反应灵敏度,几乎等于零的误报率,因而避免了复杂的火灾确认程序、避免延迟救灾的时间、避免降低对警报的警觉性、避免以调低灵敏度来降低误报率,能真正反应投资极早期探测器的意义。 IFD 云雾室型极早期火灾探测器具有如下特点: 1.全世界唯一具有能运转在最高灵敏度(火灾极早期阶段)状态下而不误报的能力; 2.不会受粉尘、雾气等影响而造成误报,不需使用内、外臵式精密过滤器,没有额外费 用支出的问题;

浅谈职务犯罪侦查信息系统的建设

浅谈职务犯罪侦查信息系统的建设 [摘要]职务犯罪侦查信息系统的建设是顺应信息化趋势、破解职务犯罪侦查工作困局的必然之举。它由信息、网络平台、专门的管理机构和人员、信息意识和相关制度五要素有机组合而成,具备信息收集、整理、分析研判的功能。完善的职务犯罪侦查信息系统可以为决策层提供决策依据,并渗入个案侦查的每个环节,极大提升办案效率、节约办案成本。 [关键词]职务犯罪;侦查;信息系统 职务犯罪信息,是指检察机关以公开或秘密的侦查措施以及其他方法获得的有关职务犯罪活动的一切情况和线索。侦查破案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案件信息的收集、处理、研判的过程。在以往的职务犯罪侦查实践中,虽然也使用各种案件的信息,但是案件信息在案件的侦破过程中处于辅助性地位,而且各类信息是孤立的、片面的、静态的,这种被动的侦查模式显然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职务犯罪侦查工作的需要。因此,构建以信息为核心地位的职务犯罪侦查信息系统,推进侦查工作的信息化,是职务犯罪侦查工作变被动为主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一、职务犯罪侦查信息系统要素 (一)信息 信息是职务犯罪侦查信息系统的基础,是核心,是关键。在该系统中,信息具有全面、共享、动态的特征。信息的全面性是指一切与职务犯罪有关的人、事、物都应纳入信息收集的范畴,这是因为信息数量的多少,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着系统运行的效果。信息的共享性,是指为实现信息占有的最大化,不仅要在检查机关内部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更应该能与辖区内的重点单位以及公安、海关、金融、工商、税务、审计、纪检检察等社会管理部门进行数据的共享。信息的动态性,是指信息的收集、整理不是一次性完成的,而应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进行补充、更新,以保持信息的鲜活性。 (二)网络平台 职务犯罪侦查信息系统运行必须依托一个纵向贯通、横向集成、互联互通、高度共享的信息网络平台,以整合和盘活信息资源并形成有效情报。首先,该系统要正常运行必须有网络基础硬件设施。从2000 年开始,以科技强检为目的的

液体爆炸物探测仪

液体爆炸物探测仪 品牌:浦喆 危险物品的检测是关乎公共安全的重要事项。在诸如火车站、地铁、汽车站、大型活动场馆等一些人流较为密集的区域常常可以见到检测行李包裹的安检机,但是安检机有辐射存在缺陷,也无法对液态的危险品无法做到有效识别。目前,为了排除液体危险品的通常做法是:要么在进入某个区域前禁止携带液态东西进入:要么让携带者喝一口,以示其没有危害。前一种做法显然无法在大多数区域推广,后一种做法则费时费力缺乏人性化。 危险液体检测仪可对非金属容器内的液体进行安全检查。 危险液体检测仪是一款用于检测易燃易爆液体的安检仪器,采用准静态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通过测定待测液体的介电常数和电导率,从而判断其易燃易爆性。 该检测仪能够在不直接接触液体的情况下将液体炸*药、汽油、丙酮、乙醇等易燃易爆液体与水、可乐、牛奶、果汁等安全液体区分开。 该仪器的使用方法非常简单。使用时只需将检测仪探头放在待测容器侧面,探测高度低于容器内的液体水平面,然后按下按钮即可。 绿色指示灯亮,且显示屏出现O及“安全”字样表明容器内的液体是安全的; 红色指示灯亮,显示屏出现X 及“危险”字样同时听到报警声,表明容器内的液体易燃易爆。 检测仪不含离子、微波射线放射源及其他潜在危险元素,对操作人员安全无害。 产品特点: 触摸式感应开关,简单耐用; 结果迅速判定,准确快速; 无放射辐射,安全环保; 携带方便,易损部件少,维护简单。 1.可检测的危险液体种类 检测仪可检测多种易燃、易爆液体。 如:汽油、柴油、煤油、无水乙醇、丙酮、苯、香蕉水、乙醚、二氯甲烷、三氯乙烯、石油醚、松节油、液体石蜡、甲苯、二甲苯、乙酸乙酯、正丁醇、二氯乙烷、正戊烷、环己胺、环己烷、二硫化碳、甲醇、异丙醇、乙二胺、硝基甲烷、液体炸*药(IED)等易燃、易爆液体。 2.仪器应用场所 检测仪可广泛应用于安全检查、预防恐怖袭击、防范火灾等方面,如: 交通部门:铁路、车站、地铁、港口等; 政府部门:大使馆、派出所、消防局、法院、检察院、边防站等; 公共场所:大型会议场所、体育场馆、影剧院、商场等人员密集场所。 3.仪器特性指标 a.规格:231×52×73mm; b.供电电压:3V,两节AA电池; c.工作电流:270mA; d.功耗:0.8W; e.重量:180g; f.检测时间:1秒; g.使用环境:温度5-40℃,湿度:0-95%RH(无凝露); h.可检测容器壁厚:0~8mm非金属容器;

盗窃案件的特点及侦查要领

盗窃案件的特点及侦查要领 目录 前言 (5) 一、盗窃案件的特点 (5) (一)现场留有痕迹物证 (5) (二)作案手段的习惯性 (5) (三)赃款赃物可供查控 (6) (四)作案前一般都有预谋准备过程 (6) 二、盗窃案件的侦查要领 (6) (一)认真仔细地勘查现场 (6) (二)深入细致地访问事主、群众 (7) (三)迅速采取紧急措施 (7) (四)准确判定侦查方向 (8) (五)及时确定侦查范围 (9) (六)快速发现犯罪嫌疑人 (10) 结束语 (10) 参考文献 (11) 谢辞 (12)

论文提纲 论文题目:论盗窃案件的特点及侦查要领一、盗窃案件的特点 (一)现场痕迹物证 (二)作案手段具有习惯性 (三)赃款赃物可供查控 (四)作案前一般都有预谋准备过程 二、盗窃案件的侦查要领 (一)认真细致地勘察现场 (二)深入细致地访问事主、群众 (三)迅速采取紧急措施 (四)准确判定侦查方向 (五)及时确定侦查范围 (六)快速发现犯罪嫌疑人

内容摘要:盗窃案件,是刑事案件中占比例较大的多发性案件。特别是在近 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个别不法分子不劳而获,利用各种手段攫取公私财物,给广大人民群众和单位造成巨大损失,严重影响生产、生活、工作的顺利开展。各级刑事侦查部门要加强对此类案件的侦办力度,尤其是随着犯罪手段的发展变化,侦查人员要善于总结、掌握好其特点,以及侦查的要领与方法,积极遏制案件的发生和蔓延。 关键词:盗窃案件、特点、侦查要领。

前言 盗窃案件,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秘密窃取的方法,将公私财物占为己有的犯罪案件。这类案件在整个刑事案件中占有很大比例。兰州市某区2005年批准逮捕的盗窃案件仅为11件14人,占批捕刑事案件总数的15%;2006年批准逮捕的盗窃案件为36件47人,占批捕刑事案件总数的32%;而2007年1-10月份已批准逮捕盗窃案件37件68人,件数占批捕刑事案件总数的42.5%,人数占批捕犯罪嫌疑人的50%。[1]盗窃案件的逐年增多,不仅严重影响了社会治安稳定,扰乱了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秩序,而且给集体和个人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扰乱社会秩序,影响人民生活,危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因此,侦破盗窃案件,进行反盗窃斗争,是我国刑事侦查部门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一盗窃案件的特点 盗窃案件与其他犯罪案件一样,有其自身固有的特点。 (一)现场留有痕迹物证 盗窃案件虽然是秘密进行的,但一旦实施犯罪,必然会在犯罪现场留有痕迹物证。犯罪分子入室盗窃,一般要破门、撬窗、挖洞、拧锁,改变或破坏现场的原有状态,不可避免地会留有这样那样的破坏痕迹。在入室盗窃中,为了搜寻财物,又会在办公室抽屉、箱、柜上留下破锁、撬箱等痕迹。这些破坏痕迹常常能反映出破坏工具的特征和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法。有时犯罪分子会把工具或随身物品遗忘在现场上,这是摸排犯罪分子的重要线索。有些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后,会把工具带回家中,下次作案时继续使用,这为我们并按照查核获取罪证提供了有利条件。犯罪分子在破坏障碍物或搜寻财物时,会在关键部位留有手印、足印。有的虽然戴手套,但是往往在翻找过程中,由于动作不灵活又会脱下手套,或者从手套破损处留下残缺手印。有的作案后又伪装现场,制造假象,往往弄巧成拙,更多的暴露了自己。重视盗窃案件的现场勘查,认真细致地搜寻犯罪证据,对准确分析判断案情和从中发现线索,获取证据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作案手段具有习惯性 盗窃案件的作案手段和方法,首先是由犯罪分子的社会经历、社会职业和长期从事生产、生活经验而决定的,如钳工、电工、木工习惯于用螺丝刀、断线钳、手摇钻、电钻等破坏门窗、箱柜,往往会反映出职业专长和工艺水平;其次,作案手段方法是在长期反复犯罪的工程中摸索、总结出来的,如因手印足印留在现

工作心得:析扒窃案件成因及应对策略

工作心得:析扒窃案件成因及应对策略 扒窃在盗窃中具有更强的专业性、隐秘性,侦破难度高、社会危害大,是社会治安整治的重点、难点。《刑法修正案(八)》将扒窃规定为盗窃的基本形式,此类案件比例近三年来逐步上升,值得重视。X法院对扒窃案件的成因分析如下:一是刑罚特殊预防效果不佳,被告人缺乏回归社会能力。在扒窃中,累犯、惯犯、再犯已经成为主要的犯罪主体,有前科劣迹的占62.12%,构成累犯人员占40.96%,说明刑罚并没有起到预期的特殊预防作用。一方面,犯罪人认罪不悔罪。虽然被告人认罪率高达97.6%,但多数人的心理动因并非认识到行为负评价,而是为了减轻刑罚,前科劣迹成为其提升反侦察能力的途径。同时,短期自由刑带来交叉感染,多种犯罪人同时关押,交流犯罪技能,族群的反社会心态得到了互相印证、映射而彼此加强。另一方面,被告人缺乏回归社会的能力。扒窃的犯罪人平均刑期为12.8个月,由于刑事案件的司法周期较长,一部分被告人在案件宣判后即将释放,导致部分被告人在看守所执行完毕全部刑罚,而看守所的功能定

位缺乏足够的帮教措施。犯罪人本身无业居多,释放后有前科,难以获得工作机会,缺乏必要的谋生技能,加大了再犯可能性。 二是地下收赃市场初具规模,盗、销链条发展成熟。扒窃案件中超过72%的被盗物品为手机,尤其是三星、苹果等高档手机。地下收赃市场的形成、销赃链条畅通、销赃成本低、风险小已经成为扒窃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收赃方一般为不规范的手机维修、二手交易店面,天桥等地的流动回收摊贩,流动开车收赃等。这些有合法经营场所和经营执照者或者不固定收购者在手机等赃物没有购销证明、相关配件等合法交易表征的情况下,以明显低于市价收购手机,一般均明知手机可能系犯罪所得。同时,收赃人下行销售的顺畅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整个盗、销链条的发展,部分群众基于虚荣心和贪利心理的驱使,在街头购买兜售的二手苹果手机,不考虑其来源的合法性。 三是以户籍为中心,结成稳定的犯罪团伙,传播犯罪技能。扒窃中结伙作案的比例接近50%,考虑到多人作案往往更为隐秘,被抓获的可能性更小,其背后隐藏着更大的犯罪黑数。这些犯罪团伙往往以户籍为连接点,形成松散的联结体,在成员之间形成传带关系,就犯罪信息、犯罪技能、反侦察、反审讯手段进行交

职务犯罪特殊侦查措施研究

职务犯罪特殊侦查措施研究 [摘要]由于腐败犯罪高智能化、高隐秘性的特点,运用传统侦查手段很难获得有效证据,使得检察机关在打击腐败犯罪时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将职务犯罪行为侦查手段延伸化,引入有效的特殊侦查措施,乃新形势下打击职务犯罪行为的新要求。本文主要根据现行法律法规,从职务犯罪特殊侦查措施必要性、适用制度和规范化等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职务犯罪;特殊侦查措施;必要性;规范化 一、职务犯罪特殊侦查措施概述 所谓职务犯罪特殊侦查措施,是侦查机关采取隐瞒身份、目的、手段的方法,在侦查对象不知晓的情况下,发现犯罪线索,收集犯罪证据,抓捕犯罪嫌疑人的活动。由于特殊侦查往往要使用一些专门的科学技术手段,所以又称为“技术侦查”、“秘密侦查”。目前,特殊侦查方法的种类已经很多,包括电话监听、秘密录音、秘密录像、秘密辨认、秘密搜查、秘密提取、跟踪监视、控制通讯、耳目卧底、圈套诱惑等。 (一)与传统侦查措施相比,特殊侦查措施虽然披上了科技的外衣,但从实质看,其本身还是一种侦查措施,其与传统侦查措施,如讯问犯罪嫌疑人、询问证人、搜查、鉴定、通缉,存在相似性,一方面任何侦查措施都包含着侵犯人权的危险性,另一方面这些侦查措施都必须由相应的机关行使,并履行一定的审批手续,对其进行监督制约。 (二)特殊侦查措施与传统侦查措施的区别。特殊侦查措施一要运用自然科学的理论和成果即现代科技设备,是以科技为依托的,没有先进的技术装备技术侦查就只停留在书本层面;而传统侦查措施更强调发挥侦查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二它的最大特征是必须秘密进行,一般是在犯罪嫌疑人“不知情”的情况下实施的。三特殊侦查措施易产生侵害人权的消极后果,易失去监督,存在被滥用的危险,作为侵犯私权的工具。 近年来职务犯罪的发展规律显现出高智能和高隐秘性特征日益突出,有些犯罪分子在实施贪污或者挪用公款行为后,往往会对单位账目作出相应处理,使犯罪行为很难被发现。有些犯罪分子甚至充分利用法律规定的严谨性和确定性,为其犯罪行为披上合法的外衣,如意图挪用公款的单位领导通过与其他单位签订“借款协议”的形式,将公款先入到其他公司的账,再将钱提出供个人使用,从而为司法机关对其行为的认定设置事实屏障和法律障碍。而贿赂犯罪由于属于“一对一”犯罪,证据收集更是困难,加之新近几年贿赂案件中犯罪分子反侦查意识增强,行、受贿往往以现金等不易留下实物证据的方式进行,侦查工作很难开展,这就需要依赖新技术的特殊侦查手段的应用,但是,特殊侦查手段在职务犯罪过程中并没有得

火灾探测技术

火灾探测技术及方法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 XXX 指导老师 XXX 摘要:火的发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但同时也给人类和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阐述了感烟、感温、感火焰等几种常规火灾探测器的工作原理,并介绍了目前较为先进的光声火灾 探测技术和TDLAS火灾探测技术。 关键词:火灾探测感烟探测器感温探测器光声技术 一、前言 火的出现和应用对于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可以不夸张地说,没有火的应用就没有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也就没有人类今天的繁荣和成就。在众多灾种中,火灾造成的直接损失约为地震的5倍,仅次于干旱和洪涝,而火灾发生的频率则居于各种灾种之首。20世纪是人类有史以来变化最大的一百年,在这一百年内火灾的规模和造成的损失也不断扩大。 有效预防可以大大降低引起火灾的概率,不过当火灾发生后如果在早期就能够检测并扑灭则也可以减少火灾带来的危害和损失。火灾探测与报警技术始于19世纪中期,1847年美国的Channing和Farmer首先研制了火灾报警发送装置,同年德国的Siemens和Halske公司将电报装置用于传送火灾报警信号,现代火灾自动探测与报警技术开始逐渐发展起来。 二、火灾探测技术 火灾是一种复杂的物理和化学反应过程,其间会伴随着出现燃烧气体、烟雾、温度、火焰等特征,火灾探测技术正是借助这些特征来作为火灾识别的参数,尽早地自动探测到火灾并发出警报,最大程度地挽救人民生命和财产。目前对于火灾过程中产生的烟雾、温度以及火焰的测量都分别有成熟的产品,如感温探测器、感烟探测器、火焰探测器等。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人们开始不断地致力于新的火灾探测技术的研究,火灾探测技术开始逐渐走向成熟。 1、感烟探测器 感烟探测器是一种响应由燃烧或热解而产生的固体或液体微粒的火灾探测器。除易燃、易爆物质起火非常迅速以外,固态物质的火灾一般都要经过早期、阴燃、起火等阶段,感温探测器主要用来探测阴燃阶段的烟雾。在此阶段由于热解作用加强,产生大量可见和不可见粒径为0.01-0.1m的气溶胶,空气的对流作用渐渐明显,有利于烟雾气溶胶的传播。目前感烟探测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发展与应用,据统计我国每年建筑中新安装的火灾探测器数量有

职务犯罪的侦查思路

职务犯罪的侦查思路 随着《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和完善,检察机关在职务犯罪侦查工作中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这对推进职务犯罪侦查思路创新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结合检察机关查办职务犯罪案件实践,笔者认为,应该从侦查重心、侦查机制、侦查思维、侦查方法、侦查视野这五个方面着手,推进职务犯罪侦查思路的不断创新。 一、明确侦查重心 以往的职务犯罪侦查,往往是以获取犯罪嫌疑人的口供为重点,特别是贿赂犯罪,如果没有犯罪嫌疑人的口供,则无法继续侦查下去,以零口供定罪的贿赂犯罪少之又少。因此,往往把突破犯罪嫌疑人的口供作为案件取得突破的标志,这是典型的由供到证侦查模式。此种侦查模式容易诱导刑讯逼供,导致冤假错案。因此,检察机关在侦查中,应该将侦查重心放在秘密初查上,在确信犯罪嫌疑人有犯罪事实后再正面交锋、突破口供,从而实现由供到证向由证到供的转变。要实现此种转变,必须在秘密初查上下真功夫,出硬招数。在秘密初查中,要采取各种隐蔽方法,不暴露侦查人员的真实身份和意图,切忌正面接触犯罪嫌疑人。要强化取证手段,注重收集、固定、运用各种证据,做到以证促供,以证定供。通过秘密初查,获取一定证据后,才可以进行首次讯问,这样才能更好的突破犯罪嫌疑人心理防线,进一步突破案件,扩大战果。 二、健全侦查机制

当前,职务犯罪呈现出窝串案多、大要案多等新情况。面对新形势,检察机关必须构建新的侦查机制,做到集团化作战。特别是对涉案人员众多的窝串案,应该集中优势兵力,实行大兵团攻坚,同时传讯多名涉案人员,充分利用时间差、空间差,杜绝串供可能,充分利用侦查谋略将其各个击破。根据集团化作战的思路,应该逐步健全以下三项机制:一是侦查指挥机制。要保证上级院对下级院案件实现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部署。如上级院帮助下级院排除干扰,克服阻力。对基层院无法开展侦查的案件,上级院可以提办或交其他院办理。二是侦查协作机制。侦查部门要做好协查、协控、协助拘捕等工作,充分发挥司法警察作用,做好协助抓捕、看守、押送等配合工作。三是侦诉配合机制。在侦查过这种,可以邀请侦查监督部门提前介入,引导侦查取证,杜绝非法证据。在移送起诉前,可以邀请公诉部门提前介入,做好证据查漏补缺的工作,确保证据万无一失。在庭审前,公诉部门可以邀请侦查人员共同研究出庭方案,必要时,侦查人员可以出庭作证。 三、更新侦查思维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它对于侦查人员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看到本质,从不利局面中看到有利条件,进而化难为易,变慢为快,排除障碍,突破案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职务犯罪侦查过程中,侦查人员除了具有很强的侦查意识外,还应掌握灵活的思维方法。侦查思维主要有横向思维、纵向思维、逆向思维、多向思维、综合思维和直觉思维等六种方式。在职务犯罪侦查中,这几种方式不是单一使用,

案例家具厂火灾爆炸事故分析完整版

案例家具厂火灾爆炸事 故分析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案例42某家具厂火灾爆炸事故分析某家具厂厂房是一座四层楼的钢筋混凝土建筑物。第一层楼的一端是车间,另一端为原材料库房,库房内存放了木材、海绵和油漆等物品。车间与原材料库房用铁栅栏和木板隔离。搭在铁栅栏上的电线没有采用绝缘管穿管绝缘,原材料库房电闸的保险丝用两根铁丝替代。第二层楼是包装、检验车间及办公室。第三层楼为成品库。第四层楼为职工宿舍。 由于原材料库房电线短路产生火花引燃库房内的易燃物,发生了火灾爆炸事故,导致17人死亡,20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80多万元。 1.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要求,该厂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做什么、不得做什么? 参考答案 该厂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做的是: (1)应当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立即如实报告当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 该厂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不应当做的是: (1)不得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 (2)不得故意破坏现场、毁灭有关证据。 2.该事故调查组应由哪些部门组成调查组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参考答案 (1)事故调查组应包括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公安部门、监察部门、工会。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根据事故的具体情况,事故调查组由有关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监察机关、公安机关以及工会派人组成,并应当邀请人民检察院派人参加。 事故调查组可以聘请有关专家参与调查。】 (2)该事故调查组的主要职责 ①查明事故发生的过程、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情况。 ②查明事故原因。 ③确定事故性质。 ④确定事故责任。 ⑤提出事故处理意见。 ⑥提出防范措施。 ⑦写出事故调查报告。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二十五条事故调查组履行下列职责: (一)查明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人员伤亡情况及直接经济损失; (二)认定事故的性质和事故责任;

侦查学 简答题

侦查学简答题 1.简述刑事侦查学的研究方法。 答:⑴案例分析;⑵调查法;⑶科学实验法;⑷比较研究法。 2.简述刑事侦查学基础理论之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方法论的基本内容。 答:⑴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是刑事侦查活动的认识基础; ⑵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指导刑事侦查活动的科学理论; ⑶辩证唯物主义关于联系和发展的学说是刑事侦查活动的思维向导。 3.简述犯罪现场访问的意义。 答:⑴能为采取紧急侦查措施提供有利条件 ⑵能促进现场勘验工作的顺利进行 ⑶是犯罪现场分析工作的重要基础 ⑷可及时获取侦查线索 4.简述犯罪现场访问的准备。 答:⑴确定犯罪现场访问的范围和重点; ⑵了解重点访问对象的有关情况; ⑶拟定访问计划; 5.简述与访问对象初步接触阶段应做好的几项工作 答:⑴稳定访问对象的情绪,解除访问对象的顾虑;⑵拉近心理距离,营造良好氛围 6.简述询问犯罪现场发现人、报案人的主要内容 答:⑴发现犯罪现场的具体时间、地点、经过,发现犯罪现场时在场人员及其基本情况; ⑵发现犯罪现场时现场的状况,有无对现场进行变动,变动的原因和变动后的状态; ⑶发现案发现场后是否采取了保护措施,采取了何种保护措施。 7.简述盗窃案件的特点 答:⑴犯罪行为全过程具有隐蔽性,作案人与事主不发生正面接触 ⑵作案人在实施盗窃犯罪行为之前,一般都要进行踩点和其他预谋活动 ⑶犯罪现场一般遗留有犯罪痕迹及其物证 ⑷系列盗窃案件作案人的作案手法一般具有习惯性 ⑸有赃物可查 8.简述外盗案件的特点 答:⑴作案人在作案动机、潜入现场的方法的选择上显得不够精明,出入路线明显,并且往往遗留有逗留或徘徊的痕迹; ⑵作案人往往采用翻越院墙、挖洞、揭瓦、撬门、破窗或设法提前潜入的方式进入现场 ⑶盗窃目标不准确、不集中、行动显得盲目、紊乱、急促,破坏、翻动行为多,被盗赃款赃物的数量、价值与作案人所付出的力量、花费的时间往往不符 ⑷现场遗留的犯罪痕迹及其他物证经过鉴定、查证,不属于内部人员所有 ⑸现场上所获得的犯罪证据与外地公安机关发布的案情通报中所谈犯罪证据相同 ⑹被盗财物在外地被发现,并且排除内部人异地销赃的可能。 9.简述盗窃案件现场勘查中应查明的主要问题。 答:⑴作案人采用什么方法,何时从什么部位进入和逃离现场的 ⑵作案人进入现场后,进行了那些活动,其过程和特点如何 ⑶作案人破坏了那些部位,使用什么工具,采用什么方法破坏的,其手法是否熟练是否反映出某种职业特点 ⑷作案人用什么方法和运输工具运输赃物的 ⑸在作案人出入现场的通道、停留过的地方、被他触摸的物品上以及被他破坏的客体上,有

技术侦查措施在职务犯罪中应用研究法律资料人文社科专业资料

硕士学位论文 技术侦查措施在职务犯罪中的应用研究A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Technical Investigative Measures in Duty Crimes 专业: 作者: 导师: 大学学院 年月

中图分类号学校代码10533 UDC 密级公开 硕士学位论文 技术侦查措施在职务犯罪中的应用研究 A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Technical Investigative Measures in Duty Crimes 作者姓名: 学科专业: 研究方向: 学院(系、所): 指导教师: 副指导教师: 论文答辩日期答辩委员会主席 中南大学 年月

原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论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XX大学或其他单位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共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作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了解XX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根据国家或XX省有关部门规定送交学位论文,允许学位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复印、缩印或其它手段保存学位论文。同时授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并通过网络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 作者签名: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

技术侦查措施在职务犯罪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技术侦查是侦查机关为了搜集证据、查明犯罪、查获犯罪人。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侦查的一种措施。技术侦查的措施具有隐秘性与技术性特征,包括诸多专门技术手段,如:电子监听和监控、秘密拍照、录像等,在打击智能型、隐秘型犯罪方面独具功效。目前,在侦查职务犯罪案件时,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已经广泛应用技术侦查措施, 而我国,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职务犯罪手段具有了多样化和智能化特征,呈现出新的特点,传统的侦查措施已经难以满足破案的需求。上世纪90年代,在如何采取技术侦查措施上,我国主要依据两部法律中的相关规定,即:《人民警察法》、《国家安全法》。但是这两部法律是授权性规定,对实施细则并没有详细的规定。在实际操作中,导致技术侦查措施产生了很多问题。2012年,我国从立法上给以技术侦查措施予以确定,修订了《刑事诉讼法》。但是其对技术侦查的规定较为简单和粗略,对于什么是技术侦查措施、需要什么样的条件等都没有体现出来。因此,需要我们对技术侦查措施的立法进行进一步的完善。 本文对我国技术侦查措施的研究共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对职务犯罪进行了概述,概括阐述了技术侦查措施的概念、特征、种类等,并且还对我国职务犯罪案件适用技术侦查措施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 第二部分对国外职务犯罪案件中适用技术侦查措施进行了考察,指出了我国对国外技术侦查措施法律规定的借鉴。 第三部分对职务犯罪案件中技术侦查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原因进行了阐述。 第四部分根据我国的国情,对我国技术侦查措施在职务犯罪案件中提出了完善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技术侦查;立法现状;职务犯罪;立法完善 分类号: Application of the technical investigation of crimes committed

火灾探测技术的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_许多明pdf

Value Engineering ·219· 火灾探测技术的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 Status Analysi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Fire Detection Technology 许多明XU Duo-ming (合肥科大立安安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合肥230088) (Hefei HDLIAN Safety Technology Co.,Ltd.,Hefei 230088,China)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建筑物结构的复杂化程度越来越高,火灾的发生率也在逐年增加,因此火灾探测技术成为了火灾探测领域的研究特点。本文简述了火灾探测技术的现状及工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展望了火灾探测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方向,发现早期准确预报依然是火灾自动报警的关键问题,也是今后的发展趋势。 Abstract: As society progresses, the degree of complexity of the building structure becomes increasingly high, the incidence of fire is also increased, so the fire detection technology has become a research characteristic of in the field of fire detection.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fire detection technology and the problems in its application in engineering, analyze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s and directions of fire detection technology, and finds that the early accurate detection remains a critical issue of automatic fire alarm and also the development trend in the future. 关键词:火灾探测;火灾自动报警;探测器 Key words: fire detection;automatic fire alarm;detector 中图分类号:X9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22-0219-02 DOI:10.14018/https://www.doczj.com/doc/fc7616852.html,13-1085/n.2015.22.084 0 引言 程中还需要对其进行清洁和维护保养,因此采用这些传统 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物 的探测器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而他们的预报率并 质财富和人口的相对集中,新能源、新材料、新设备的广泛 不高,得不偿失。 开发利用,火灾给人类带来的损失反而增加了。传统的火 1.2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误报、漏报问题困扰用户 灾探测技术智能化水平落后,无法发现和分析初期的火灾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对火灾探测信号处理的要求就是 事故隐患,难以实现其"预警"的作用,为了避免火灾给人 排除干扰,及时准确地发现火灾,然而火灾探测器独立存 类带来的危害,就需要发展方应更快、可靠性更高的火灾 在是没有意义的,它必须依附在某个需要防火的环境里, 探测技术,能够在早期实现准确预报,减少和控制火灾给 如此一来环境中的各种变化因素,比如气流、灰尘、电磁 人类造成的损失。 场、静电、湿气、人为干扰等,这些变化因素都会影响到火

职务犯罪案件侦查取证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职务犯罪案件侦查取证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学习xx县人民检察院 x勇 职务犯罪案件能否成功起诉和审判,取决于案件侦查收集固定的证据及证据的证明力。侦查人员如何围绕犯罪构成全面客观依法收集和固定证据,确保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并努力提高证据的证明力,是摆在侦查人员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 在司法实践中,常常会遇到因为证据上的原因,导致一些案件在检察机关诉不出,在法院判不了,不得不作撤案或不诉处理的情况。究其原因,是因为侦查人员在取证中出了问题。本人结合自身侦查实践及案件质量检查、公诉、审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归纳起来,侦查取证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证据收集方面 (一)不按犯罪构成要件收集和固定证据 犯罪构成要件是侦查取证的指南。不同的案件,其犯罪构成要件虽有不同,但总体上是一致的,那就是犯罪的主体、客体、主观、客观四个方面。我们的侦查人员往往容易忽视的是对主体和主观方面证据的收集,而这恰恰是案件定性量刑最至关重要的东西。 主体身份不同,所涉嫌的罪名不一样。比如,同样是受贿,一个是国家工作人员,一个是企业人员,由于主体身份的不同,其涉嫌犯罪的罪名也不一样,一个构成受贿

犯罪,一个则可能是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犯罪。同样是企业人员受贿,一个是国有公司人员,一个是非国有公司人员,他们所涉嫌犯罪的罪名也不一样。再如破坏乡镇换届选举和破坏村(居)委选举,前者可能构成破坏选举罪,而后者则不构成犯罪。 主观故意不明,直接影响案件定性。在一些渎职失职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往往把自己的渎职失职行为说成是工作中的失误;在一些索贿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将自己向他人索贿说成是向对方借钱,如果我们的取证工作稍有不慎,就会出现罪与非罪的争议。 (二)不按证据的关联性收集和固定证据 一些侦查人员在取证中,不认真分析证据的关联性,不管与案件有关或无关,都一古脑儿取回来。结果案卷装了厚厚的几大册,有用的证据找不到几个。将办案中收集证据变成了码材料。 (三)证据收集不及时、不全面、不客观 能否在第一时间全面、及时、客观收集和固定相关证据,是决定案件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职务犯罪案件主体身份的特殊性、社会关系的复杂性和应对侦查的对抗性,就要求侦查人员在第一时间内收集固定好相关证据。这是因为:一是随着案件的侦查,一些证据可能会被转移、隐匿、毁灭或灭失;二是相关知情人员可能会串供订立攻守同盟;三是能及时掌握新线索,发现新情况,为案件深挖和扩大战果奠定基础。如在侦查贪污贿赂案件时,侦查人

炸药探测器使用说明书

一、MOLE GT200-E探测器的工作原理: ●马可尼的晶体共振理论(当一对匹配石英晶体的波长彼此相交时,会产生共振); ●库仑原理:静电经过导线时,能使导线分子转向,因为此时导线实际上变成了一个 磁体; ●人体天然是带电的,人体中大约80%是水,水含有氢离子,氢离子是弱电磁性的, 含有正电荷; ●磁共振成像系统(MRI) MOLE GT200-E探测器包括一个感应器,一根导线,和一个振荡器(含指针的操作手柄)。当这些器材和人体相连时,便能发挥作用。人体天然就是带电的,由于任何物质都含有正电荷,当由带电身体形成的磁场以垂直方向移动穿过空间时,如果进入并同另一个磁场对齐,在相同的调频下发生共振,然后双方会携带正电荷并产生排斥现象。 人体大约含有80%的水,每分子水含有一个氧和两个氢,氢原子是弱磁性的,这种特性使其他一些事情的发生成为可能。当你在某个时空中移动的时候,你体内所有的氢分子在磁场内向特定方向发生偏振,该方向同你移动的方向成一特定角度。当磁场内的排斥现象发生时,这些微小的氢分子被强迫同你体内电场对齐,该电场与磁场成特定角度。无数个氢分子在同一时刻发生转向,而每个氢分子都携带一个弱磁电荷,它们合力对定位器的天线进行磁吸引。氢分子的转向对天线产生了磁引性,天线的一端紧固在旋转底座的定位器上,这就使得天线的自由端可以被拉回到朝操作人员身体方向。如果操作人员当时正确地平衡了天线,并在天线和身体平衡的时候停住,其肩膀便和目标电磁频率对齐,操作人员即可通过指针确定目标的方向。 当移动中的电荷停止时,磁场会立刻取消它的垂直场。只要身体静止不动,和磁力线就不存在方向。静止的身体是不存在定向磁场的,只有通过移动穿过空间,分子再次排列,定向磁场才会产生。操作人员应该在操作过程当中认识到这一点。 身体呼入和吸入气体进出肺部的时候会产生静电,该静电引起“频率芯片”的振荡。这种在人体表面的静电被传播到定位器上,定位器是利用电荷实现芯片振动。使用电荷振动芯片的通常情况下,该电荷自然地被周围的分子吸收和释放。操作人员可以在路过“目标感应器”的时候,屏住自己的吸气进行测试,从而证实这种现象,当路过目标屏住呼吸时,天线不会从垂直于你身体的状态变为平行方向,这是因为没有静电荷到达振荡器,来传播所搜寻目标的分子频率的缘故。如果不存在频率振荡,排斥和吸收的现象也就不可能发生。 磁共振成像系统(MRI)是内科大夫诊断疾病最强有效的工具,在MRI检测时,病人的身体的某个部分被置于一个强大的磁场内,并且接受无线电波的脉冲。氢原子是弱磁性,强磁场对病人体内水分子里的氢原子进行排列,射频波轻轻地将氢原子敲出所形成的排列,氢原子旋转产生其特有的无线电信号。因为无线电频率取决于围绕的氢原子,那么便可使用计算机分析该频率而得到的人体内的图像。定位器和MRI的工作原理相同,不同的是我们不使用外部磁力对人体内氢原子进行排列,也不使用射频波将其敲出排列,我们利用的是人体电产生的磁场。人体在以一个既定方向移动时是一个带电载体,从而产生一个与电荷方向成一定角度的EMF(电磁通量)或EMR(电磁共振)。EMF或EMR场对人体内氢分子进行排列,只要体内电荷处于移动状态,磁场保持稳定,直到处于共振中的EMR场和一个同样的场结合。 当共振现象在两个频率间发生的时候,排列好的氢分子之间的斥力会迫使它们转向,同共振磁场成垂直角度,并进入所包含的电场,这会对电场内任何排成直线的物质产生一个即时的牵引力,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这种现象来确定目标的方位。

工作研究:公交系统扒窃案件犯罪特点、原因和预防对策

工作研究:公交系统扒窃案件犯罪特点、原因和预防对策 一、犯罪特点 一是犯罪嫌疑人大多数为外地来京人员。 500余名犯罪嫌疑人中有468名外地来京人员,大部分为男性,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具有高中以上文化学历的仅有20余人,聋哑人也占一定比例。 二是犯罪嫌疑人为逃避处罚自残自伤者较多。 他们通过吞食钉子、刀片、鞋弓等异物的方式试图躲避看守所收押。 三是作案时间为上班高峰期或旅游旺季。 扒窃犯罪嫌疑人多利用出行人流量大时作案。如平时上下班高峰期上午6时至9时和下午16时至20时,XX的旅游旺季五月份至十月份也是扒窃案件的高发时期。 四是作案地点大多为旅游集散地、批发购物商圈、火车站周边。 如天安门广场、北海公园等重要的旅游集散地;木樨园、大红门、动物园等批发购物商圈及XX站、XX西站等火车站周边。 扒手一般利用乘客上下公交车或地铁人多拥挤乘客不备之机扒窃乘客随身携带物品,其中在车门处进行扒窃的案件约占案件总数的一半以上。 五是犯罪手段多为团伙犯罪。

他们以亲属、老乡等为纽带,组成扒窃团伙,利用同伙作掩护,用刀片划割被害人衣服口袋盗窃财物,这样便于实现扒窃目的,对做贼心虚的扒手有壮胆打气的心理作用;由于犯罪人数较多,周围人流量大,不利于公安机关及时抓捕;转移、销售赃物速度较快,很容易得手。 二、犯罪原因 一是犯罪成本低。 一方面作案成功率高,乘客经常为了乘车互相拥挤而忽略了自己的财产安全,70%以上的案件受害人都是在上、下车的瞬间被盗;另一方面作案过程简单,扒窃犯罪从选择对象到实施作案,时间短暂,比实施其他犯罪更加方便,这无形中增强了扒窃犯罪分子的行窃欲望。 二是群众防范意识薄弱。 受害人财物被盗往往是因为他们防范意识较弱、反应较慢,将财物不贴身存放,给犯罪分子提供了作案机会。同时,财物被盗后不愿意协助公安机关侦查破案,更不愿意在现场挺身而出,在社会上形成对扒窃犯罪敢怒不敢言的尴尬境地。 三是打击惩处难。 一方面反扒力量不足,公交线路多,工作量大,直接影响打击效能。另一方面调查取证难,由于扒窃犯罪具有结伙作案、赃物转移快、隐蔽性强、流动性大的特点,多数扒窃犯罪无现场可以勘察、大多数群众不愿作证,导致办案中取证难度大,固定证据难。

职务犯罪侦查中技术思考

职务犯罪侦查中技术思考 当前,随着我国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 ,体制转型中的新情况,新事物不断涌现,职务犯罪日趋智能化、技术化,罪犯作案隐蔽、串供、毁证、伪造假证、转移赃物等反侦查活动普遍,取证难度较大;同时,犯罪分子的反社会性和对抗司法的心理增强,尤其是新刑事诉讼法对反贪侦控能力的程序性控制和高检院的一系列规范性规定,更使的传统的侦查模式陷入了窘境。我国有学者预言:21世纪的司法证明将是以“物证”为主要载体的科学证明。在新的执法环境下,职务犯罪的侦查工作要有所突破,就必须要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丰富侦查方法,提高侦查能力,而要提高侦查能力,必须要求侦查手段科技化,运用包括技术侦查等手段在内的科技手段。笔者在这里主要对技术侦查做一阐述。 一、技术侦查的概念与发展 所谓技术侦查措施,指的就是侦查机关运用技术装备调查罪犯和案件证据的一种秘密侦查措施,包括电子窃听、秘密录象、秘密拍照、用机器设备排查、传递个人情况数据以及用机器设备对比数据等手段。技术侦查是在被追诉者及一般公众均不知晓情况下进行的,因而能避免来自犯罪嫌疑人的反侦查措施,所获取的证据也通常比较真实可靠。 技术侦查手段的出现有着深刻的社会基础,20世纪二、三十年代,由于社会矛盾的增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国家的犯罪出现了组织化、技术化、隐蔽化的特点,这既给侦查工作造

成了极大困难,又迫使侦查机关努力寻求侦查方式的变更和突破。首先在西方国家,侦查机关的侦查手段日益向技术化、高隐蔽性方面发展,新的社会形势提出了对这些新型犯罪最适合法律与司法工具问题,于是技术侦查措施产生并日益成为打击犯罪的一种重要的侦查手段。 而在我国,现行的刑事诉讼法对于技术侦查并未有只言片语的规定,技术侦查现阶段主要依据于侦查机关的内部规章进行规范。我国1993年颁布的《国家安全法》第10条规定:国家安全机关因侦查危害国家安全行为的需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经过严格的批准手续,可以采取技术侦查措施。1995年颁布的《人民警察法》第16条规定:公安机关因侦查犯罪的需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经过严格的批准手续,可以采取技术侦查措施。1989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协助人民检察院对重大经济案件使用技侦手段有关问题的答复》规定:“对经济案件,一般地不要使用技术侦查手段。对于极少数重大经济犯罪案件主要是贪污贿赂案件和重大的经济犯罪嫌疑分子必须使用技术侦查手段的,要十分慎重地经过严格审批手续后,由公安机关协助使用。”但是对于什么是技术侦查,技术侦查的范围、审批的程序以及手续等都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 我国对于使用技术侦查手段的限制与谨慎是有其深刻历史与社会背景的,是建立在“党内不准搞技术侦查”的基础之上的,为了防止将技术侦查用于政治运动,其出发点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并不能必然地推导出职务犯罪不能搞技术侦查的结论。其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