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代文学史唐代简答论述题

古代文学史唐代简答论述题

古代文学史唐代简答论述题
古代文学史唐代简答论述题

一、“初唐四杰”对唐诗的贡献

“初唐四杰”:王勃、骆宾王、杨炯、卢照邻。为唐代始音,其诗文虽未完全脱齐梁以

来绮丽余习,但已初步扭转文学风气。

1、题材扩大,主题升华。

<1))四杰冲破齐梁遗风和“上官体”的牢笼,使诗歌从宫廷走向市井,从台阁移至江山塞漠<闻一多)。开拓了诗歌的题材,提高了诗歌的思想意义,包括有咏史诗和咏物诗

,山水诗如王勃的《腾王阁》;又有咏史抒怀之作,如骆宾王的《于易水送人》。

<2)风格由纤靡卑弱转至刚健清新。四杰”均出身庶族地主阶层,思想狂傲豁达,重视抒发个人情怀并思索人生哲理。诗风变化多样,有的朴素清新,有的沉雄壮阔,有的铺张扬厉,一个共同特征:刚健清新,开创了唐诗的序幕和唐诗“风骨”美的先河。如卢照邻的游

侠边塞诗《结客少年场行》

2、体裁突破:促进并确立了近体诗新形式。

四杰为五言律诗奠定了基础,使七言诗发展成熟,为沈佺期、宋之问的律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人各有偏重,王、杨的五言律绝开始规范化,音调铿锵;卢、骆的七言歌行趋向辞赋化,气势稍壮,卢《帝京篇》,骆宾王《畴昔篇》。

二、陈子昂的诗歌复古主张

陈子昂的诗歌复古主张主要体现在《与东方左史修竹篇序》中,提倡风雅兴寄,风骨,为唐代正始之音。

1、风雅兴寄。

复归风雅,是他振起一代诗风的起点,集中体现在38首《感遇》诗中。“兴寄”理论既

继承并发扬了《诗经》以来比兴寄托的优良传统,又熔铸了时代精神。兴”,指所托之物需遇境而生,不可矫揉造作,如《修竹篇》所“兴”之“竹”。“兴寄”理论重点“寄”:包括“美刺”之社会教化作用,主张诗应关心现实,寄托讽喻。其中主体自觉意识的高扬具有唐普遍的审美取向和精神要求。

2、风骨。

“风骨”基本内涵:要求诗歌慷慨多气,感情充沛,义理严密、富于感染力。继承爽朗

刚健“建安风骨”传统的同时又扬弃了其中的慷慨悲凉,代之以昂扬和明朗,构筑了一种磅

礴的气象和境界。这种美学理想,正是盛唐之音的基调选择。

3、正始之音。

《感遇诗》38首所谓“遇而感之”,寄托遥深,主张以唯美的意象,托物“寄”志,抒发

情感。“感之于心,遇之于目,情发于中,而寄于言”——杨士奇

三、沈宋对唐诗的贡献

沈佺期、宋之问是以五言律诗见长的初唐宫廷诗人。

(一)沈宋对诗歌题材的开拓

1、政治的不幸出现了迁谪题材诗歌的高峰;

2、道观佛寺名胜引入诗中;

3、采用近体格律诗的形式描写岭南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为盛唐山水诗的崛起提供了创作经验;

4、应制诗改变了单纯以人体美、服饰美为题材,投向自然美与人文景观美的结合, 表现大唐恢弘气象, 如沈佺期的《兴庆池侍宴应制》

(二)沈宋在诗歌艺术上的创新

1、沈宋诗歌气势壮大、感情豪迈,善于借景抒情以表现诗歌整体意境美;

2、语言节奏自然、圆融流宕。改变了齐梁词藻华丽、拼凑对偶之风, 讲究清新流畅、精炼含蓄。如应制诗本色自然, 表达真情实感。

<三)五言律诗的定型

元稹说“唐兴, 官学大振, 历世之文, 能者互出。而又沈、宋之流, 研练精切, 稳顺声势, 谓之为律诗。”沈宋在总结应用声律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完成了“回忌声病,约句准篇”的工作,为律诗在平仄粘对、句数用韵方面的定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创作了大量格律精严、典范的五言律诗,被称为“沈宋体”,其为诗之法被称为“律”。

四、王维诗中的禅意

维对山水、仕途、社会的了悟,达到了审美体验与宗教体验融合为一的艺术境界,禅味很浓,语言高度清新洗练,朴素中有润泽华彩。胡应麟:“右丞却入禅宗。”

1、王维诗中多营造一种空、寂、闲的氛围,表现清静虚空的心境。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鸟鸣涧》静到月出的清辉惊醒鸟儿,鸟儿的叫声更衬托了静夜的空旷寂静。这寂静实是诗人心之静,体现了佛教寂灭的思想。

2、诗中对田园和隐居生活的向往,悟出了隐居山林的禅寂之乐。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积雨辋川庄作》诗人宣称:我已与世无争,谁会猜忌我?可见他保持心的清静,将恬静的心境融入自然花山水,诗歌显现出了禅光佛影。

3、诗中常写“闲居静坐”的乐趣。

王维“退朝以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坐看青苔色,欲上人衣来。——《书事》

他的“闲居静坐”一般带有禅定目的,且心有所感、思有所悟。将禅的静默观照与山水审美体验合而为一,在对山水的描绘中折射出清幽的禅趣。

4、诗中禅意还表现为无我境界。

云霞成伴侣,虚白带衣巾。——

《戏赠张五弟湮》将自身和大自然融合,既心境清静,又有邈远灵动的情韵,空静、平淡,能够感受到独特的宁静和空灵的无我境界。

五、王维诗的艺术特点、山水田园诗的审美特色

(一)“诗中有画”

苏轼评:“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将光感、色彩绘画艺术融入诗歌创作,像图画具有空间感,能唤起人们新鲜生动的视观感受。形成了他写景诗极大特色:景中有我。

景中有我的1、感受2、思想感情3、内在气质<自我形象)4、自我审美追求

(二)达到了诗情、画意、音乐美、禅趣这四者的高度结合。

诗人的自我形象和山水景物形象交融契合,注重把握景物作用于审美主体——

山水的浑然一体的意象;既描写了客观景物,又抒写了主观情趣,具有超越情景之外的审美特点;诗人融音乐技巧,写出山水中律动的自然天籁,透露人同自然相契的虚静与灵动,并着意用不同音响在心弦上鸣奏,显示自己不同的心境.这就是王维山水诗着意刻画自然音响带来的诗意和魅力。“穆如清风,右丞诗每从不着力处得之”——沈德潜

六、李白诗的艺术特点

洋溢着炙热的感情,具有鲜明的个性,在表现各种题材的作品中均有诗人的自我形象在其中,表现出强烈的主观色彩。

对现象生活不是细在表现,而着重表现各种事物内心的感情波涛。“天生我才必有用”“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

诗歌的意象往往超越现实,很少对生活过程做具体详尽的描述,而是驰骋想象,把历史神话传说、梦境幻觉和人物故事。自然景象组合起来,捕捉表面看起来似乎没有的逻辑意

象,构成神奇壮丽,可歌可愕的境界。

《梦游天姥吟留别》“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月。”

3、夸张到极点。不同于其他诗人的大胆夸张,实是情至而发的激昂之语。

“尔来四万八千岁”“我且为君锤碎黄鹤楼”以违反客观事物之科学,表达真实情感。

4、体裁运用不拘一格,被称为“乐府第一手”

《将进酒》为乐府体,《梦游》为歌行体,《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为七言古诗5、语言特点:不加雕饰,深受汉乐府民歌影响,音律浑然天成。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李白是一种文化符号,是时代的象征,标志着冲破世俗束缚的的自由。

七、杜诗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沉郁顿挫源于杜甫进的《进雕赋表》含有沉郁顿挫,被后人采纳并还曾为定评。

沉郁者,意也;顿挫者,法也。——

吴瞻泰。沉郁:与作品主题内容有关,即深沉蕴藉,凝重悲郁,诗中所含博大深厚、凝重深沉、忧国忧民的思想和洋溢在诗中凝重深沉的色彩。顿挫:主要就形式而言,与作品的谋篇、结构、遣词造句等表达方法有关。是指诗歌语言的刚健遒劲,章法的曲折变化和音调的铿锵跌宕。

纵观杜甫的作品可见其思想内容博大精深、韵味深远;感情境界凝重深沉、忧郁悲壮;表达方式百转千回、反复咏叹,其中蕴含着一份忧国忧民深厚的感情。总体来讲沉郁顿挫是指诗歌所表现的深沉、忧郁、掩抑、收敛。节制感情,委曲婉转,抑扬有致。

沉郁顿挫的表现:

1、从诗歌题材,杜诗中那些悲剧题材的诗歌,最能表现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2、从内容上来看,无论是描摹现实,还是勾勒历史,杜诗都表现出厚实的思想内蕴和凝重的历史意识,《登高》中的“艰难苦恨”。

3、从情感表达来看,杜诗起伏回旋,迂折含蓄。

4、从语言形式来看,音节铿锵嘹亮,词句精练警策。《登高》《蜀相》音律调配,且多炼字。

5、从诗歌结构安排来看,他章法上开合变化,结构上回环照应及宏大巨丽的体制当中。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八、白居易《长恨歌》的思想主题和艺术特色

(一)思想主题

讽喻说。陈鸿《长恨歌传》“不但感其事,亦欲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讽刺唐明皇贪色误国,暴露了统治阶级荒淫无耻的生活。

2、歌颂爱情说。歌颂二人专一、忠贞的感情,在当时此种美好品德具有普遍意义。

双重主题说。“怒其作孽,哀其可怜”认为所展示的爱情悲剧有其特殊性,唐、杨二人既是悲剧的承受着,又是悲剧的创造者,作者对二人有谴责也有同情。

也可理解,杨玉环是美的象征,这首诗写得就是美的存在、追求和毁灭。

(二)艺术特点

1、婉转曲折的故事情节,精巧独到的叙事艺术。

题材本身在当时就吸引人,又增加了民间传说和诗人想象。前部分“重色”—“求色”—

因色得宠故事曲折,与后文的怨恨形成了对比。后部分“君王掩面救不得”反复描写唐的思念,构思了一个仙境寻踪的环节,使故事更为婉转曲折。

2、情致缠绵悱恻,文辞哀艳动人。

字里行间无不渗透着情感,情致则文生。白居易:“感人深者莫先乎情”

3、语言流畅自如,音节和谐优美。情意、文采、声韵的和谐统一。

以易传之事为绝妙之词,有声有情,可歌可泣。“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九、韩愈“以文为诗”的表现

韩愈诗歌雄伟奇特,光怪陆离,运用夸张、比喻、铺陈等艺术手法追求“狠重奇险”的艺术境界,以丑为美。以文为诗,将诗歌散文化。

<一)手法

1、以古文的章法、句法、字法为诗

2、以议论为诗

3、以赋为诗

<二)表现

1、按游记散文的叙述顺序,如《山石》写傍晚上山入寺到第二天清晨下山的所见所闻,记叙详细,给人如临其境之感。

2、以“单行”散句贯穿,写景刻露,为七言诗散文化的典范之作。如《山石》

3、铺排的手法,如《南山诗》写终南山的高峻和景象变幻,连用五十个“或”字的诗句加以铺排描写。

拓宽了诗歌的表现艺术和题材,促进了诗作何语言的解放,矫正了大历以来的平庸诗风。但也损坏了诗的蕴涵性、形象性以及韵律美。

十、李商隐《无题》诗何以朦胧难解?

李商隐是朦胧诗的鼻祖。解读应有一定的艺术水平,知人论事。原则:实事求是,具体作品具体分析。

(一)内容

无题诗并非一时一地所做,而是诗人在生活中随时随地引发的感慨。

1、有部分定是纯爱情别无寄托。“昨夜星辰昨夜风”

2、部分无题诗确有寄托。“重炜深下莫愁堂”“八岁偷照镜”

3、兴寄难明,托意在有无之间。“相见时难别亦难”

共同性:以爱情诗的悲剧做主题,往往是诗人潜在情绪的体现,以及在重重压抑下无法抒发的情感。将爱情的吟咏和人生的咏怀结合在一起,是诗人潜在情感的体现。

(二)艺术

1、写爱情但略去了爱情本事的描写,着力刻画,烘染爱情诗的内在心理与情绪。“何当共剪西窗烛”

2、对传统的比兴手法做了创造性运用。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但不能完全的一一比兴对应,是整体的象征艺术。

总体特点:具有浓郁的感情色彩,婉曲含蓄的表现手法。语用典故,典雅,音韵和谐优美。

十一、温庭筠词的特点及在词史上的地位

(一)特点

1、设色秾丽,组织艳丽

这一看“金玉”等辞藻堆垛,细细玩味便觉词意深远,饱含作者情感。“画屏金鹧鸪”<王国维)

2、多为客观描写之作,为冷静观察事物,似乎少有热烈的感情和明显的个性。适冷静、安详的欣赏。

3、句秀

“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花落子规啼,绿窗残梦迷”

(二)地位

1、温庭筠之前词多近诗的风格,到了温氏形成了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

温氏修辞和意境上形成诗词不同的风格,词律更趋于严整,温庭筠式晚唐文人词的代表,是文人词的鼻祖,由他衍出花间一派。

温庭筠是“词为艳科”的始作俑者,领导了五代词的发展趋向。他的两首有名的〈菩萨蛮〉词,写美女的体态装饰及其闺阁情思。

十二、“温韦”词风之比较、不同

相同:

1、二人均以词名世,并称“温韦”。

词的内容都以男女情爱、离别相思为主,如温庭筠《菩萨蛮》、韦庄《思帝乡》2、开辟了一种新的词风。反映了词由伶工之词到士大夫之词的渐变过程。温词为适应舞艳歌席场合,多精丽字面和绮丽意象,适于香软词境,对词在晚唐五代迅速兴起有决定性意义。韦词相对淡漠词的佐欢酬宾实用功能,开启了文人词自抒情怀的传统,是词的风格内容一大转变。

<二)相异:

温词多“伶工之词”,“词为艳科”的始作俑者,领导了五代词发展趋势。韦词多“士大夫之词”。

1、温词秾丽,注重藻饰以艳丽见长;韦词清丽。

“画屏金鹧鸪,飞卿语也,其词品似之;弦上黄莺语,端己语也”——王国维

“飞卿,严妆也;端己,淡妆也”——周济

2、温词细密,韦词疏朗,对民间抒情词给以艺术的加工。

温词一件事接另一件,中间无法插入其他,密不容针;韦在一首词里写一件事,一个意思,疏可走马。

3、温词隐晦,韦词显豁。

4、温词冷静客观,韦词主观成熟。

“端己词情深语重,要在飞卿之上”

十三、冯延巳词的艺术特点

1、冯延巳作词不追求人物描述的具体真切,而是重在抒发触景所生之情,情思千回百转,若有寄托,深婉而缠绵悱恻,将晚唐以来的婉约词风又推进了一步。

2、写思念、离愁,把男女之情作为抒写的主要内容,这是冯延巳和“花间”词人共同之点。但较少对女人的容貌和体态进行刻画,他写的是一种感情的境界。如《鹊踏枝》。有的词较多身世的凄怆感慨的抒发,如《采桑子》。冯延巳词中着力表现的,不是情事的直接描述,而是雅致优美的意境,〈如谒金门〉以风吹皱水面起兴,写思春闲情,完全是一种优美意境感发的心绪,开阖荡漾,情调极为雅致。

十四、李煜词的艺术特点

1、自然直率,直抒胸臆。

端几淡妆也,后主粗服乱头——周济

2、高度的艺术概括性,深刻而意象含蕴。

往往通过可感的个人形象表现现实生活中具有普遍意义的某种境界。尤善写“愁”“问君能有几多愁”

3、喜用白描、对比、反衬的手法抒写情怀。

善运白描手法传达人物的情态和心理,于平淡中见新奇;善用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段将抽象的难以言状的心理活动,化成具体可感的形象,创造出情景交融的意境。

4、语言朴素生动,耐人寻味。达到直白通俗与形象精练统一的完美境界。

突破了晚唐五代词的传统,使词由花前月下娱宾遣兴的应歌之具,发展为歌咏人生的独立

抒情文体,开文人抒情词的先河。

十五、王国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如何理解?

十六、柳永对词的贡献

(一)慢词体制的开创者。

方式:1、利用民间原有的长调,如《倾杯乐》、《斗百花》2、旧曲翻新。《雨霖铃》演绎成慢词腔调。3、把小令演变成慢词《定风波》、《长相思》4、自制长调。《曲玉管》《夜半乐》

柳永属第一人为长调慢曲作词,宋词由此小令阶段渐进入慢词时期;柳永慢词多用新调,小令是为旧声而写,慢词是为新声而写。他的创体之功是基于他的创调,宋词中有100多个调是柳永首创或首次使用。

(二)以赋为词的铺叙手法——柳词主要创作手法

词发展初期文人惯用小令,即含蓄的比兴手法。柳永变旧词为新调,变旧词为新声,发展为慢词所需的赋的手法。增加了词的叙事因素,将铺排式的叙事与白描式的写景结合起来。如《雨霖铃》创造了情景递近的铺叙模式,在铺叙中,将叙事、写景、抒情适当安排,传达词人复杂的内心情感。

“用六朝小品文赋的作法,层层铺叙,情景兼融,一笔到底,始终不懈”——夏敬观

“铺叙委婉,言近旨远”<评柳永的铺叙)亦有不足:直白,缺乏章法变化。

<三)对题材的开拓

1、他写了许多描写都市繁华风貌和生活风俗的词,反映尽享太平的市民思想为主。如《望海潮》歌咏杭州的山水风物,反映了宋代社会太平时期城市经济的繁荣景象,及中下层市民的生活面貌。

2、歌妓词,写与歌妓来往,这些词虽不乏秦楼楚馆的放荡和情欲的赤裸裸宣泄,更多带有才子佳人恋爱的情调而求灵与肉的统一。但柳永的笔下充分表现对歌女们的温柔多情的理解和大胆表现她们的情感,这种写法,开了市民文学的先声。

雅俗并存:

1、“俗”的方面:柳词以接近市民文艺的俚俗色彩而著名,他能将有趣的白话加到词中,构成一种很平民化的表述风格。言情道爱,表现的很浅尽,如《小镇西》“意中有个人,芳颜二八。”柳词的“俗”还表现在题材内容方面,如《望海潮》等描写城市生活的词和歌妓词。。

2、“雅”的方面:一是以赋为词,在铺叙中,将叙事、写景、抒情适当安排,传达作者复杂的内心情感。;二是羁旅行役词,以男性口吻写离愁,所写的辽阔的山河,多了一分自然雄浑的力量,扩大了词境的容量。

十七、苏轼词的士大夫化及主导风格

(一)士大夫化

以诗为词。“退之以文为诗,子瞻以诗为词,如教坊雷大使之舞,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

陈师道。改变了词的旧传统,增加了词的内容,丰富了词的体式,促使词发展成为独立的抒情诗样式。

词的题材取向。从应歌回归到表现自我,从现实生活中撷取题材,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体制,向“士大夫化”发展。

多为感事之作,有的还采用词题小序的形式确定表现的内容,交代创作动机。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定风波》。词中的抒情人物形象与创作主题也由分离走向统一对应。

打破了花间派风格,建立起一种全新的抒情韵文体,变为歌妓抒写情致的“代言体”而为

士大夫抒情言志的“言志体”。

风格上,使单一的女性化的柔婉艳丽之美。转化为男性化的雄健清刚之美为主的多样化的美。词抒发磊落纵横豪放之襟怀,摆脱花间词婉转之态,为激越、豪放充分表现作者的人格个性。如《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4、声律上。不再主要是应歌合乐,而注重表现自我,使词从附属音乐而转向了独立于音乐。

苏轼将词题小序发展起来,做词寓以诗人句法、引议论入词、大量用经、子典故,突破音乐对词体的约束,如《临江仙》。充分体现了文人的审美情趣,是典型的士大夫词。

用词展示自己的政治抱负、人生感慨、生活情趣、感受、山川景色扩大了词境,把词家“缘情”与诗人“言志”结合起来,词品与人品得到了高度的统一和融合。

主导风格。苏轼历来被认为是豪放派代表,然豪放风格词不过一二十首,风格多样,有豪放如《赤壁怀古》,有婉约如《江城子》。然其主导风格应是他参透人生物理的旷达,绝非豪放。

首先苏轼具有内省式性格,是超越个中得失的旷达性情。他的性格形成经历了“狂-旷-谐-逸”的历程,伴随的是他的人生观的转变“喜-悲-

喜”最后的喜已参透人生,完成了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东坡多雅谑”实现了从现实人生向艺术人生的转换。《定风波》具有刚健清丽的气度,具有豪放加平淡的旷达闲逸,是一种超越世俗的审美境界。

而后苏轼读道家书籍,深悟“实相”追随庄子的以理遣情,豪放只是他的外表,旷达才是本质。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

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十八、周邦彦词的“集大成”

“清真,集大成者也”——周济

“词至美成乃有大宗,前收苏秦之中,后开善史之祖”——陈延焯

北宋周邦彦的清真词,以知音律、备法度和风格醇雅著称。他的集大成主要在功力和技巧,而不是在内容、意境,<似柳永)。即在词的研练方面多,在意境的开拓少。

1、从词调的搜求、审定和考证方面说,他有集成和创制的功劳。

2、音律精严。周邦彦为大晟府乐正,定古调,创大晟词。

以深契微茫的笔触体物言情,表达曲折深细,心理情感内容得到多层次的展开。

4、讲究辞章和结构,通过严密的结构使丰富曲折的内容归于和谐统一。如《六丑》这是一首羁旅词,看似咏落花,实为自叹身世之作,在结构、章法上都花了很大功夫。

5、风格集大成。

既具有花间词的风格,又有晏殊、欧阳修以及秦观、贺铸的风格。《满庭芳》风格又近苏轼。

6、技法集大成。经典如《瑞龙吟》。

(1)章法细密多变。吴世昌说周邦彦的词像中国近代短篇小说结构,如倒叙等手法。

善于勾勒,妙于剪裁,精巧工丽的典雅作风。勾勒使词显浑厚。勾勒本是画法,对描绘对象的线条的勾画。长调妙用应依据感情脉络,景物来揭示词情的命脉。如《苏幕遮》“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体物工巧细致,用笔之缜密典丽,开南宋雅派词的先河。

善于体物言情,描绘工巧周至,又善于融化前人诗句,炼字妥帖工稳。如《金陵怀古》此词的题旨隐括刘禹锡的《金陵五题》而成。

(4)语言富丽精工。流畅精美、声韵协律、能雅能俗、也清也丽;如《苏幕遮》“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沉郁顿挫”的艺术特色,如《金陵怀古》用笔拗奇,给人以深劲之感,一份深感久蕴

的怀古情思借景表达,意境浑厚,气韵雄浑,声调激越。

十九、辛词的开拓及艺术成就

<一)开拓

抒写英雄人物失意的悲歌是其主旋律,多描绘龙腾虎掷的英雄形象。一改唐五代以来的抒情主人公定式,即唐五代的红粉佳人;北宋的失意文人;南渡时期的苦闷志士。

辛词以气胜。“气”:精神状态不安定、不平静的精神情绪,也是人生的一种人格力量,胸襟气度,是一种充塞于天地之间的浩然之气,多为抗金复国,救亡图存的气度。相比衣冠伟人,辛则是弓刀游侠。

(二)艺术成就

《水龙吟·登减抗赏心亭》

1、感情激动曲折,抒情潜气内转。“于豪放中见沉郁,于愤慨中见含蓄”

2、善于融情于事,运用典故。

3、抒情、叙事、议论兼而有之。《摸鱼儿》惜春-留春-怨春

艺术风格多种多样。豪放是主旋律,但也有的作品秾纤华丽似花间体,有的明白通俗如白乐天体,有的轻巧尖新,有的婉丽清畅,有的缠绵婉约,更有将豪放与婉约两种风格融合在一起的作品,如《摸鱼儿》,刚柔相济,亦庄亦谐。写英雄豪气常以深婉的笔法,写柔情又常渗透英雄豪气,柔情之中有刚劲。

表现手法千变万化,丰富多彩。以文为词。把议论对话、古法句法应用到词中,有些词像词赋。如《贺新郎·别老嘉十二弟》

语言上融铸百家。从《论语》《孟子》《左转》陶诗、杜诗、韩柳散文中广泛地撷取精华,使词具有典雅之气,同时,又大胆地吸取民间口语,使词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7、艺术境界阔大而充满流动感。豪放的情感、阔大的空间、久远的时间、富有力量和阳刚之气的意象等方面。

二十、“苏辛”词的异同

(一)相同

辛词在内容和形式上的扩大是受苏轼革新精神的启发和影响

1、辛对苏的文体观念认识表示肯定。即词的功能是用来抒情达意,具有文学性。

2、二人在题材扩大和深化上也相同。

3、是词脱离音乐的束缚,进一步将词发展为以抒情为主的长短句格律诗。

4、二人词都有豪放的一面,主张摆脱束缚,放笔抒写,因而并称“苏辛”

(二)相异

二人所处时代不同,性格不同,思想学养和追求的事业理想亦不同。苏轼虽政治上屡遭打击,但处于和平时代。为人旷达潇洒,懂得以顺处逆,随遇而安。辛弃疾则处于国家的分裂时代,是“弓刀游侠”崇尚勇武刚强,有豪侠之风。

1、辛弃疾对词题材的开拓更大,尤其是英雄词。

2、“苏词高妙,辛词沉郁”苏词多是旷逸之怀,而辛弃疾则富于愤慨之气。

“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王国维

3、二人“放”的不同。辛是英雄豪侠之气;苏是旷达超逸情怀。

“魄力之大,苏不如辛;气体之高,辛不逮苏远矣”——陈廷焯

二十一、姜夔词的“清空”、“骚雅”

姜夔的词内容上大多为记游及咏物之作,所表现的情感也多为身世飘零和情场失意的感叹,虽然在内容上并无特别之处,但艺术上颇为精致。他的词一个突出的特色是音节谐婉。同时,也讲究用字,善于渲染气氛。

清空。清:洗掉铅华秾丽;空,意念上空灵。主要是指描写事物避免直接刻画,以貌取神

,在情感上主要抒发高洁的士大夫情怀,艺术表现上避实就虚,从侧面烘托,侧重于空灵的境界,色彩上偏于素净。这种写法“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

骚雅。骚:继承《离骚》《诗经》传统,讲究比兴象征,多有寄托;雅:高雅,不涉及猥亵,哪怕男女之情,格调情趣都很高,追求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

一、唐诗繁荣的标志<周)

1、作品篇什繁富

《全唐诗》<康熙年间,曹寅主持)近五万首。“唐诗流入人间者,泰山一毫毛”

2、作者人多,面广。如巫衣、僧道。

3、内容丰富,体式完备

内容:朝廷政事,民间疾苦,异族风俗,田园风光,爱情婚姻等。

体式:变乐府诗为新乐府,近体律绝。“诗到唐朝而诸体皆备”

(1)排律:五言,十言以上绝句<最长100韵,200句)

(2)拗体:平仄不符合

(3)联句:共作一首诗,但限韵且中心唯一。

(4)和韵:一人作诗,他人和韵

4、风格流派的艺术成就显著

陈子昂雄浑;孟浩然清雅;王维精致;高适悲壮;岑参奇丽;

李白豪放飘逸;杜甫沉郁顿挫;白居易浅切平易;韩愈奇绝险怪;

李贺新奇瑰丽;杜牧豪爽俊逸;李商隐温婉清丽

二、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特点<陈)

清,自然平淡,诗境明秀,平淡清远而意兴无穷。“微云谈河汉,疏雨滴梧桐”清诗句句尽堪传——杜甫《宿建德江》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清幽脱俗。“松定多清响;落景余清晖;山青水蓝闲”

2、韵高。自然含蓄,天机活泼,超越言象之外,令人幽然神会。

韵:精神气质。韵味:生动空灵,含蓄无限,余味无穷。

浩然之诗韵高而才短——苏轼孟诗多伫兴而作,遇穴而咏,钩其抉择,追求整体的浑然。真孟浩然筑在一联或一句里,淡至看不见诗。——闻一多

3、朴素自然的表现手法,诗多单行运笔,一气浑成,无刻画之迹,自然流走、冲淡闲远,不求工而自工。

孟诗更近生活,而非有意模山范水,都是一时兴到之语,富有超妙自得的灵趣。

《过故人庄》五言律诗,律却不显,朴素自然的白描手法。但比起陶渊明,孟更具文采。

4、他诗中有刻画细致、用字精审的工整偶句,并非有意模山范水,只是一时兴到之语。如《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写自己春晓时的感觉,不经意的猜想中透露出明媚宜人的大好春光。

三、什么是盛唐气派<周)

四、李贺诗歌的艺术特点<陈)

中唐的李贺是一个苦吟诗人,他的诗歌称为“长吉体”。

1、诗多哀愤孤激之思。

2、多神仙鬼魅的描写。

诗歌的一向非同寻常,善于运用神话和怪诞、华美的词汇,别出心裁地创造出异想天开、从未有过的意象。强烈的主观色彩常表现为意象复合的“通感”,如《李凭箜篌引》。鲜明瑰丽的意象和丰富的主观色彩。

《天上瑶》等。“漆炬迎新,幽圹茔扰扰”“鬼灯如漆点松花”

“鲸吃鳌掷牛鬼蛇神,不是虚荒谈幻也”——杜牧

3、揭露时弊。《老夫采玉歌》

诗歌奇诡,意境瑰丽,生新独创。

在构思与艺术想象上具独创性。如《梦天》诗的前半部分写瑰丽的月宫仙境景色,扑朔迷离,后半部分突然转而俯览人世的苍桑,构思甚为奇特,想象力惊人。

5、“冷艳怪丽”的风格特色。

诗歌是冷、艳、奇、险自成一家,喜用啼、泣、腥、冷的字眼,组成一幅幅冷艳的图画,表现出一种悲哀的美。字词上浓妆重墨,如《雁门太守行》。在修辞设色上,千锤百炼而成的诗句和奇诡用语,美化了苦闷和悲观消极的情绪,使诗歌带有浓重伤感的冷艳风格。

6、唯美倾向。他的诗苦闷的象征,其直观幻想和描写,在艺术修辞技巧上达到了很高的境地。

五、唐传奇的发展演变、主要作家作品<陈)

六、如何理解柳永词的“俗”<陈)

<一)俚俗色彩首先表现在语言的浅近易懂上,他能够将有趣的白话加到词中,构成一种很平民化的表述风格。如《佳人》“恐旁人笑我,谈何容易”。言情道爱也很浅近,如《小镇西》“意中有个人,芳颜二八。”柳词在当时成为最通俗的大众歌曲。<二)柳词的俗还表现在题材内容方面:1、他写了许多描写都市繁华生活的词,写都市风貌,都市生活风俗与反映尽享太平的市民思想为主。如《望海潮》歌咏杭州的山水风物,反映了宋代社会太平时期城市经济的繁荣景象,及中下层市民的生活面貌,这在词的题材方面是一大开拓。

2、歌妓词,写与歌妓来往,这些词虽不乏秦楼楚馆的放荡和情欲的赤裸裸宣泄,更多带有才子佳人恋爱的情调而求灵与肉的统一。柳永的笔下充分表现对歌女们的温柔多情的理解和大胆表现她们的情感,这种写法,开了市民文学的先声。

《文学概论》试卷(及答案)

黄淮学院成人高等教育教育 ————学年第 ———— 学期 《文学概论》试卷(A卷) 一、一、多项选择题(选出两个以上的 正确答案填在括号内、每题1分,共计 20分) 1、文学创造中的艺术概括是从 () A、一般出发 B、个别出发 C、以对特殊事物即有特征的事物的描述为途径 D、概念出发 2、文学对社会的反映是() A、纯客观的反映 B、原生态的摹写 C、零度反映 D、有选择有改造的反映 E、反映外部世界,也反映作家的精神 3、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从目的上看,它是()A、功利性的 B、无功利的 C、既是无功利的,也是功利的 D、直接是无功利的 E、间接是有功利的 F、无功利性是功利的手段 4、徐悲鸿绘画中的马是() A、客观生活中的真实的马 B、生物学中的马 C、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马 D、象征人类精神的马 E、具有深刻寓意的马 F、具有审美价值的马 5、对待文学遗产的错误态度是() A、全盘继承 B、全盘抛弃 C.、批判的继承 D、只能继承形式 E、吸收其精华,剔除其糟粕 6、文学作为社会的意识形态,与经济基础的关系是() A 、直接的 B、间接的 C、紧密的 D、有距离的 E 、无关的 7、文学作为话语是() A、社会性话语活动 B、单纯的个人话语活动 C、是社会的产物 D、审美意识形态 E、是对现实的反映 .

F、具有阶级性话语的性质 8、世界文学与民族文学的关系是() A、世界文学排斥民族文学 B、形成了世界性就取消了民族性 C、既有区别又相联系 D、世界文学的形成以民族文学的发展为基础 E、世界文学的形成促进各民族文学的发展 9、文学创作是() A、私人化行为 B、社会活动 C、纯粹个人的事情 D、作家与社会的对话 10、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相比,() A、生活真实更丰富、生动 B、艺术真实没有生活真实具体、典型和有感染力 C、艺术真实高于生活真实,超越生活真实 D、艺术真实比现实更理想、更美、更有感染力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10分) 1、文学作为特殊的意识形态,是对社 会生活()的反映。 ( )相生的形象系统。 3、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典型是文学话语系统中显出( )的富于魅力的性格。 4、灵感是一切创造性劳动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周恩来用长期积累,( )八个字对灵感产生过程作了科学的概括。 5、文学风格具有稳定性、独创性和( )特点。 6、象征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 )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 7、根据“文学”的语义分析,文学至今仍具有三种不同的含义,即广义的文学、狭义的文学、()。 8、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中提出了文学四要素的著名观点,所谓文学四要素,是指世界、作家、作品和()。 9、王国维将意境分为两种,即有我之境和()。 10、人们形容美好的音乐“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或者说读完某部作品“余味无穷”等,讲的都是文学接受活动中的()效果。 三、概念题(每题5分,共计20分) 1、共鸣: 2、文学风格: 3、文学的认识属性 4、典型: .

(完整版)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题目

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题目 中国文学史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 名词解释 1、初唐四杰 初唐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位初唐诗人。他们官小而才大、名高而位卑,心中充满了博取功名的幻想和激情,郁积着不甘居人下的雄杰之气。他们的诗重视抒发一己之情.出现了一种壮大的气势和慷慨悲凉的感人力量。同时,他们还反对继承齐梁遗风的纤巧绮靡的上官体,积极开拓诗歌的思想题材领域,倡导富有“骨气”的刚健之诗,为因循的初唐诗坛吹进了一阵清新空气,使声律风骨兼备的唐诗开始形成,但他们的诗仍残留不少南朝遗风。 2、上官仪与上官体(不确定) 上官体:指唐初以宫廷诗人上官仪为代表的一种诗体,他的诗多为奉合应诏之作,绮靡浮艳,是齐梁宫体诗的余风。据《旧唐书?上官仪传》记载,上官仪“工五言,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仪既贵显,故当时颇有学其体者,时人谓之上官体”。上官体代表了追求形式技巧与声辞之美的宫廷化倾向,但有一种天然媚美之敛,体现了较为健康开朗的创作心态和雍容典雅的气度,成为代表当时宫廷诗人创作最高水平的典型范式,对律诗形式的发展也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3、沈宋 沈、宋:“沈”指沈佺期,“宋”指宋之问,二人都曾在初唐时做过宫廷侍臣,媚附权贵,品格低下。他们所作律诗多应制奉和之作,佳篇不多,但词采精丽,且数量较多,格律形式完整,为后人所推崇,为近体诗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贡献。沈宋以前,律诗前后失粘的相当多,且多为五律。沈宋使五律更趋精密,完全定型,又使七律体制开始规范化。他们的五七言近体诗歌作品标志着五七言律体的定型。据《新唐书·宋之问传》记载:“及之问、佺期,又加靡丽,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如锦绣成文。学者宗之,号为沈、宋。” 4、大历十才子 大历十才子:大历,是唐代宗李豫的年号。十才子指大历年间的十位诗人,即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翊、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伟、夏侯审。他们的生平大都不详,因大历初年在长安参加重要的唱和活动而为世人所瞩目。他们的创作成就高低不一,钱起被公认为十才子之冠。他们的诗主要写日常生活细事、自然风物和羁旅愁思,抒发寂寞清冷的孤独情怀,表现超然世外的隐逸风调。艺术表现上以谢胱为宗,讲究格律词藻,追求清雅闲淡,工于白描写景,技巧趋于细腻雕琢,大都写得精致工整,带有大历诗特有的情思韵味。“十才子”之名,最初见于中唐诗人姚合编的《极玄集》。 5、韩孟诗派 韩孟诗派:这是中唐时期与新乐府运动同时崛起的一个影响较大的诗派。以韩愈、孟郊为代表。他们进一步发展了杜甫诗歌奇崛的一面,力求瑰奇怪谲。孟郊诗风幽冷,尤善以“寒”字为中心,刻画对生活的特殊感受;韩愈则形成雄怪的诗风,不仅以雄大气势见长,且常跃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论述简答题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题——论述题 1.论述《诗经》的主要文学成就。 2.试论《左传》的文学特色。 3.试论《孟子》文章的主要特点。 4.试论《庄子》的寓言特点。 5.分析《离骚》的思想内容。 6.试论《史记》描写人物的艺术特点。 7.结合作品,说明东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点。 8.论《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点。 9.试论曹植诗歌的思想内容。 10.分析曹植诗歌的艺术成就。 11.试论阮籍《咏怀诗》的艺术成就。 12.试论左思《咏史》的艺术成就。 13.说明鲍照诗歌的艺术成就。 14.试论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境界。 15.试述李白诗歌的主要艺术特点。 16.分析孟浩然与王维山水田园诗的不同。 17.试述杜诗的“集大成”。 18.说明韩愈“以文为诗”的特点及其在诗歌上的创新。 19.试论韩柳古文理论对散文革新运动的推动作用。 20.分析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 21.试论李煜前期词与后期词的不同。 22.试论欧阳修在诗文革新运动中的贡献。 23.试论苏轼对宋词的贡献。 24.试论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25.试论陆游爱国主义诗歌创作的成就。 26.试论辛弃疾词作的艺术成就。 27.试论《西厢记》的艺术特色。 28.试论《窦娥冤》中窦娥的形象以及此剧的悲剧艺术特色。 29.试论《三国演义》艺术构思的特点以及人物塑造的方法。 30.试论《水浒传》人物塑造的特点以及小说语言的特色。 31.试论《牡丹亭》的浪漫主义特色。 32.试论《长生殿》中爱情描写与政治批判之关系。 33.论《桃花扇》的思想内容和社会意义。 34.试论曹雪芹《红楼梦》对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家族的悲剧命运的揭示。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题——论述题答案 1.1.论述《诗经》的主要文学成就。 (1)写实和抒情的融合。 ①作者所抒发的情感是真实的。 ②作者抒发情感的方式是坦率的。 ③叙事性的诗作中也饱含着作者的感情。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论述题整理

1 简述北宋初期梅尧臣与苏舜钦诗歌的特点及异同?答:相同点:二者都就是北宋初期诗坛的重要人物,合称“苏梅”,二人文学主张﹑诗歌内容﹑艺术手法及地位都很相似,就文学主张而言,与欧阳修一样,激烈批判晚唐诗风,提倡文学为现实服务,就诗歌内容而言,都写了大量反映民生疾苦,反映重大现实社会题材及民风民俗等方面的作品,就艺术表现手法而言,都追求混警新奇的意境,立意上求新,修辞求新,有议论文﹑散文化倾向。不同点: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艺术风格上,梅诗构思精致,追求深韵阅读﹑韵致,苏诗举力豪迈以粗旷横放见长,在反映现实,揭示统治者罪恶方面,梅诗含蓄委婉,苏直接痛快,猛烈直露,在意境创造上,梅诗清新,富于情趣,苏诗感情奔放,直率自然。特点:梅诗构思精巧而取材平平,用意深远而出之淡然,感情深厚而语句平淡,寓奇峭于朴素,外枯中膏,淡而有味。苏诗充满激情,感激顿挫而发其郁积,语言明快豪迈。 2 简述苏轼散文的风貌?答:1“辞达”“通脱”,有圆话流转,错综变化与自然真率之美2善于用比喻,多形象思维3有史化倾向,以情感与才气为文,富于想象。 3 欧阳修与王安石的散文特点?答:“文从字顺”﹑平易流畅﹑委曲婉转就是欧文的风格,其文叙事简括有法,议论纡徐有致,多用语助词,语句圆融轻快,文气流转条达,无滞涩窘迫之感。六一风神就是欧阳修散文的美学风格,她的散文措辞平易,不用古奥文字没,但用词造句精练而有变化,显得条达舒畅﹑切近自然。王安石散文以议论说理见长,但形象性不够﹑艺术感染力较弱。 4 黄庭坚“山谷体”的突出特点?答1以学杜为宗旨,重视句法,发展了拗句﹑拗律的体制。2强调“无一字无来处”,用典故为新,变俗为雅,点铁成金,夺胎换骨3好奇尚硬,选语洗净铅华,独标隽旨,风格生新瘦硬峭峻,但兼有浏亮芊绵的一面。 5 简述周邦彦“清真词”的题材内容及“集大成”就?答:可以从三个方面来 瞧:1从词调的搜求﹑审定与考证方面 说,她有集成与创造的功劳2就其写作 功力之成就而言,她善于体物言情,善于 融化前人诗句,炼字安帖工稳3从创作 风格方面来说“清真词”能集北宋词柳 永到秦观﹑贺铸等人之成就而独具特 色。 6 简述南宋前后期词的特点及区别? 答:1在内容上,南宋前期经历了“靖康之 难”,在词的创作上,出现了大量的反映 遭受侵略欺凌的愤怒,表现杀敌立功,渴 望与现实的矛盾谴责统治者苟且偷安 的政策,抒写自己报国无门的悲愤﹑人 民不幸的作品,这些作品,体现了强烈的 爱国主义精神,南宋后期,北方经历了多 次战争消耗,政权内部矛盾,无力南侵, 南宋主与派当权,也无意北伐,从而形成 相对稳定的局面,于就是吟风弄月,饮酒 赏花的作品大量出现,形成了附庸风雅 的词派,其代表作家有姜夔﹑吴文英﹑ 史达祖等。2在风格上,前期大量反映社 会现实,抒发国破家亡之悲愤,所以其风 格以豪放﹑雄壮为主,常常围绕表达的 需要,冲破音韵格律的限制,以诗为词﹑ 以文为词,从而形成了南宋豪放派,南宋 后期,则大多重视审音协律之工﹑精究 平仄音韵,讲究用物用典,精心锤炼字句, 从而形成风雅诗派。7 简述马致远《汉 宫秋》与白朴《梧桐雨》在处理历史题 材上的异同?答:相同点:都就是以爱情 主题创作的历史剧。不同点:白的《梧》 剧基本立显历史真实,以李﹑杨爱情悲 剧,真实反映唐朝“安史之乱”后由盛至 衰的转折,以此抒写作者的人世沧桑之 感,第四折就是全剧的高潮与重心所在, 写战乱平息后,历尽磨难,失去权位的唐 明皇退居西宫养老的孤独生活,着重表 现她走在秋夜雨声中回忆往昔的心理 感受。马的《汉》剧也源于历史,但与 历史事实出入较大,就是马根据自己的 现实感受与主观情感进行创造性改编 而成,对汉元帝的昏庸贪色虽如实描写, 但却受“君主圣明,臣罪当诛”的传统思 想影响,把悲剧的根源推到了奸臣毛延 寿与满朝文武的身上,对汉元帝有较多 的美化,对汉元帝失去王昭君之痛苦情 感描写,亦多用文人骚客推度君子之腹, 极尽渲染夸张之笔法,与历史兴亡之 感。 8 《西厢记》在形式上的创新?答:《西 厢记》在形式上的创新有:1剧本与演示 方式的改变2突破了元杂剧一本四折的 体制。9 简述《西游记》浪漫主义手法 的具体体现?答:《西游记》在艺术上最 鲜明的特点就是在奇幻思想基础上的 幽默与诙谐风格,这就决定小说的基本 笔法就是奇笔与戏笔的圆熟运用与水 乳交融。1奇诡变幻的神话世界2集动物 性﹑神性与人性一身的人物形象3寓庄 于谐的讽刺艺术4巧妙曲折的艺术结构 5轻松幽默的语言风格。10 《三国演义》 人物塑造的特点? 答:《三国演义》人物塑造特点就是:为 一般而寻找特殊,共性对个性占有突出 的优势,直接以比较纯净的形态呈现。 它在人物典型的发展过程中,起过排除 怪诞﹑杂乱因素,明确﹑集中地表现生 活本质的作用。艺术特点就是单一性﹑ 稳定性﹑与谐性。11 《三国演义》与 《水浒传》塑造人物的异同?答:1二者 人物性格都具有类型化特征,《水》与 《三》相比,在人物塑造方面有了很大 的进步与发展,开拓了类型化人物向性 格化人物过渡,一方面作品中绿林豪侠 继承了古代英雄的特征,另一方面又体 现了市民阶层的道德理想与生活情趣, 具有较突出的个性特征,具有个性化典 型倾向。2人物性格从类型化向性格化 的主要特征就是a传奇性与现实性,超 人与凡人的结合b惊奇与逼真的结合, 如武松打虎c稳定与变化,单一与丰富 的结合,如鲁智深﹑林冲d粗线条勾勒 与工笔细描结合。12 《水浒传》的人 物塑造的主要特点?答:《水浒转》在人 物塑造从类型化向个性化的重要特 征:1传奇性与现实性﹑超人与凡人的 结合2惊奇与逼真的结合3粗线条勾勒

文学概论复习

文学概论复习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填空 1、文艺学的三个分支: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2、文学活动构成的四要素:世界、作品、作者、读者。 3、文学发生的四种观点:巫术发生说、宗教发生说、游戏发生说、劳动说。 4、文学作为话语包含以下五要素:说话人、受话人、文本、沟通、语境。 5、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包括:含蓄、含混。 6、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 7、文学创造的客体的两种解释:客体即“自然”说、客体即“情感”说。 8、文学创造的主体的两种解释:主体即“模仿者”与“创造者”、主体即“客观者”与“移情者”。 9、想象分为再现想象、比拟想象、虚构想象。 10、联想分为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 11、文学作品分为现实型、理想型、象征型三种类型。现实型文学的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理想型文学的基本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象征型文学的基本特征是:暗示性和朦胧性。 12、诗的基本特征:凝练性、跳跃性、音乐性。小说的基本特征: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完整复杂的故事情节、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戏剧的基本特征:浓缩地反映现实生活,集中地表现矛盾冲突,以人物台词推进戏剧动作。 13、现实主义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14、王国维将意境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 15、故事所包含的要素:情节、人物、场景、事件。 16、清代桐城派古文家姚鼐将文学风格分为阴柔之美和阳刚之美。 17、直觉:本意指实现外形,其意为直接而瞬间的,未经意识思维和判断而发生的一种领会式知道的方式。 18、文学作品的体裁:诗、散文、小说、剧本、报告文学等。 名词解释 1、文学:它是一种用文学语言创造文学形象,反映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情感和审美的艺术形式。(通行含义:文学是艺术门类之一,是主要表现人类审美属性的语言艺术,包括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体裁) 2、话语:话语是一种具体的社会存在形态,是指与社会权利关系相互缠绕的具体言语方式,是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具体言语行为,即一定的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在特定社会语境中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活动,包含说话人、受话人、文本、沟通、语境等要素。 话语蕴藉:指文学活动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含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文学作为话语蕴籍,有两层含义:第一,整个文学活动带着话语蕴籍属性。第二,在更具体的层次上,被创造出来以供阅读的特定文本带有话语蕴籍属性。文学的话语蕴藉特点常常更具体的体现在两中较为典范的文本修辞形态中:含蓄和含混。含蓄是文本的话语蕴藉的典范形式之一,指在有限的话语中隐含或蕴蓄仿佛无限的意味,使读者从有限中体味无限。含混是文本的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之一,指看似单义而确定的话语蕴含多重不同意义,有多种“读法”。)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简答论述】复习资料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简答论述整理 1、神话的基本特征: 2、简述我国古代神话神话与传说的区别: 3、试论我国古代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 4、《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的依据及其各自的含义是什么? 5、简述《七月》的内容梗概。 6、试述《诗经》最具影响的两类作品——情爱诗和社会政治诗的内容。 7、分析《诗经》史诗重要篇章的艺术特色。(即《大雅》五篇史诗的主要内容) 8、论述《诗经》的主要文学成就。 9、结合具体作品说明赋、比、兴的含义。 10、简述《老子》的文学价值。 11、简述《论语》的文学特色。 12、简述《墨子》的文章特点。 13、简述《荀子》说理文特色。 14、简述《韩非子》说理文的特点极其寓言的特点。 15、试述《左传》的文学特色。 16、试述《战国策》的文学特色。 17、试论《孟子》文章的主要特点。 18、试论《庄子》寓言特色。(即《庄子》的文学特色) 19、简述《九歌》艺术表现的特点。 20、简述《招魂》的艺术特色。 21、试叙楚辞产生的相关要素。

22、试论楚辞的文体特点。 23、试论《离骚》的思想内容。 24、试论《离骚》的主要艺术特色。 25、试论《九辩》的艺术特色极其与《离骚》思想、艺术上的异同。 26、概述《谏逐客书》的主要特点。 27、简述贾谊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28、简述晁错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29、论述《史记》描写人物的艺术特点 30、简述贾谊骚体赋的创作特点。 31、简述枚乘开创大赋体式的《七发》及其特点。 32、简述《天子游猎赋》所代表的汉大赋的主要特点。 33、论述杨雄大赋的创作特点。 34、论述王褒《洞箫赋》在咏物赋发展中的地位。 35、论述班固《两都赋》。 36、论述张衡在赋史上的作用和地位。 37、试叙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 38、试叙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 39、试叙《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 40、试叙《古诗十九首》的时代背景及主要内容。 41、简述曹操诗歌思想内容及创作成就。 42、简述曹丕诗歌的特点。 43、简述王粲诗歌艺术特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论述题

1、试论欧阳修在诗文革新运动中的贡献 欧阳修在北宋的诗文革新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是北宋中叶文坛的领袖。论宋代古文者,莫不知欧阳修之后有曾、王、三苏。曾、王与欧阳修皆江西人,三苏皆出欧阳门下。作为宋代古文运动的领袖人物,他的文论和创作实践,对当时及后代的影响却不容低估,足可与“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的韩愈相媲美。 欧阳修之所以能成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与他杰出的创作实践密不可分。为纠正雕刻过甚的昆体偶丽之文的流弊,他身体力行地实践了自己“其道易知而可法,其言易明而可行”的创作主张,撰写出了大量平易生动的古文,成为人们学习的典范。在欧阳修的文学创作中,散文取得的成就最高,影响也最大。他的散文以学习韩愈相标榜,但却能学韩而自出变化。欧阳修摒弃了韩文艰涩怪奇的一面,发展了其“文从字顺”的一面,建立起平易流畅、委曲婉转的文章风格。这是他对宋代散文的最大贡献。他的散文叙事简括有法,议论纡徐有致,多用语助词,不用冷僻怪异的字,大量化用骈文语句;注意语气的轻重和声调的谐和,善于利用文句的长短变化、语气的停顿转换,以加强文句间的联系,使语句圆融轻快,文气流转条达. 无滞涩窘迫之感。在写作技巧上,欧阳修善用宕笔、疏笔,吞吐夷犹而抑扬顿挫。他善于从平易近人处出发,从入情入理的具体事物出发,从极平凡的道理出发。其散文创作倾心于风神姿态,偏于阴柔之美,纡徐委备而婉曲有致,诗味醇浓而情韵绵邈,含蓄蕴藉而平易自然,其本质是散文的诗化和情感的外显。 欧阳修的诗歌创作呈现明显的散文化倾向。他利用诗歌议论时政、评说历史、探讨学术问题、鉴赏文物书画,而且在诗歌中歌咏和表现日常生活中习见的事物,在命意上追求深刻创新。故欧阳修的诗歌开创了取材广泛、命意新颖、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诗的一代新风,这是对传统诗歌表现范围的解放,代表着当时诗歌发展的新方向,体现了宋代诗人的创造精神。因此,在由唐诗至宋诗的转变过程中,欧诗为一枢纽,他一方面保留了诗体相对整齐凝炼的传统,一方面使诗体形式具有弹性,在不丧失整齐的情况下,使诗的节奏多变,语言自然流畅,可以畅所欲言,接近散文那样流动自然的风格。他使诗歌创作具备修养深厚的人文品格,更多地贯注着人文意趣,诗中的人文意象开始取代自然意象占据主导地位。 2. 试论苏轼对宋词的贡献 苏轼的词在宋词发展变革中占有重要地位,他突破了传统词作的题材限制,扩大了词境;他的以诗为词,指出作词的向上一路,促进了词体的变革。相比于他的散文、诗歌,苏轼在词的创作方面取得的成就更大。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云:“人知东坡古诗、古文卓绝百代,不知东坡之词尤出诗文之右。”苏轼对词体的全面革新,提高了词体的地位,便宋词能与唐诗并列而无愧色,以至被人们视为有宋一代文学的代表,这是他对宋代文学发展的巨大贡献。 苏轼以诗为词对词体革新的贡献,主要表现于: (1)苏轼将作诗的本领用于作词,“以诗为词”是他革新词体的关键。 (2)其“以诗为词”的主要特点,在于把词与诗看成是同等地位的文学样式,有意识以诗的意境、诗的创作方法人词,突破音乐对词体的约束,把依赖于音乐传播的歌辞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促成了词体的解放。 (3)苏轼使词由“歌者的词”转变为“士大夫”的词,侧重表现作者的旷达襟怀和超然自适的人生态度,较深人地反映了一个饱经忧患而襟怀开阔的士大夫文人的精神风貌。

文学概论形考任务论述题答案4

1.教材中谈到写作要“言之有文”,这里的“文”包含多层次的内涵,请结合教材内容,作简要分析、梳理。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高尔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所谓写作能力,实质上就是一种语言运用的能力。写作者只有首先过了语言关,才能形象、生动地叙事,才能优美、动人地抒情,才能深刻、精辟地说理。这样,你的文章读者才会喜欢、爱看,编辑眼睛会为之一亮,阅卷老师也会因有“亮点”而打高分。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黄庭坚说“又要涪翁作颂,且图锦上添花”。 所以,本期独眼龙要特别地提醒同学们,作文除了要注意材料、立意和构思外,还须尽量做到语言有文采。 我们先来看看湖南地质中学刘有志同学《壶瓶之秀》中的一段文字: 一座连绵不断的山头,一眼望去,灰绿、墨绿、深绿、油绿、浅绿、嫩绿,无所不绿,绿中有绿,层层叠叠,整齐的林木有秩序地排列在山头,像一支穿着绿色军服的威武之师。 这就是有文采的语言。作者像一个高明的小画师,精心调配他的色板,由远及近,生动、细腻地描绘出了壶瓶山绿海中的不同层次。让人称道的是,在短短的百来字的文中,竟连续用了10个绿字,观察既细致,词汇亦丰富,美景美文,赏心悦目。 隐忍是司马迁为完成《史记》一书,含垢忍辱,隐忍而行,终成一家之言,为后人敬仰;隐忍是刘邦鸿门宴上谦卑而行,随机应变,蛰伏关中,在乱世中成就一番霸业;隐忍是刘备降低身份,三顾茅庐请得卧龙出山,铸造“天下三分”的精彩。 这段文字选自山东莱芜市第二中学李新同学《刚强如水隐忍如山》一文。语言干净利落,言简而意丰。例举了三个人三件事,全部文字却不到100个,其关键之处就在于一系列成语及四音节词组的成功使用,它不但大大加强了语言的表达力度,而且音节匀称,节奏优美,读来朗朗上口,“觉得口腔是舒服的”(老舍)。我们很多同学作文,要么无语可说,要么写出来干巴巴的了无韵

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 神魔(怪)小说:出现于明代后期的白话章回小说。它以神魔怪异为主要题材,参照现实生活中政治、伦理、宗教等方面的矛盾和斗争,比附性的编织了神怪形象系列,将一些零散片段的故事系统化、完整化。风格上尚“奇”贵“幻”。它是在“三教合一”思想主导下,接受了古代神话、六朝志怪、唐传奇、宋元话本的影响和道教仙话、佛教故事和民间传说的养料产生的。代表作品有《西游记》《封神演义》等。 历史演义:所谓历史演义就是用通俗的语言,将战争兴废、朝代更替等为基干的历史题材,组织、敷演成完整的故事,并以此表明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和美学理想。这种独特的文字样式受到了素重历史传统的中国人民的喜爱,所以明代“罗贯中氏《三国志》一书,以国史演为通俗演义,汪洋百馀回,为世所尚,嗣是效颦日众,因而有《夏书》《商书》《列国》《两汉》《唐书》《残唐》《南北宋》诸刻,其浩瀚几与正史分签并架”形成了一个创作历史演义的传统。而《三国志演义》是我国历史小说的开山之作。 前七子:也叫弘正七子。它是明代弘治、正德年间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一个复古主义文学流派,其成员有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借助复古手段而欲达到变革的目的,这是前七子文学复古的实质所在。

临川派:以临川剧作家汤显祖为首的戏曲流派,又叫“玉茗堂派”。此派创作主才情,不拘音律,常以男女至情反对封建礼教,以奇幻情节承载浪漫风格,以绮词丽语体体现优美文采。成员有吴炳、阮大铖、孟称舜等人。 清初古文三大家:侯方域、魏禧、汪琬三人。魏禧以观点卓越、析理透辟见长,汪琬写人状物笔墨生动,侯方域的影响最大,继承韩、欧传统,融入小说笔法,流畅恣肆,委屈详尽。 “四声猿”:“四声猿”语出郦道元《水经注》:“猿鸣三声泪沾裳”,是一组杂剧,包括《狂鼓史渔阳三弄》(1折)《玉禅师翠乡一梦》(2折)《雌木兰替父从军》(2折)《女状元辞凰得凤》(5折)四本短戏。创作活泼畅快、汪洋恣肆,在一定意义上反映出价值的世俗观念和相对进步的市民精神,带有甚为浓厚的民间文学色彩。徐渭欲借此剧,呼喊久积于胸的牢骚,张扬狂放不羁的个性,表现愤世嫉俗的精神。 公安派:中国明代文学流派。代表人物为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因其籍贯为湖广公安(今属湖北),故世称公安派。其重要成员还有江盈科、陶望龄、黄辉、雷思霈等人。文学主张主要有以下3点:①反对剿袭,主张通变。他们猛烈抨击前后七子的句拟字摹、食古不化的倾向,主张文学应随时代而发展变化,应冲破一切束缚文学创作的藩篱。②独抒性灵,不拘格套。所谓“性灵”就是作家的个性表现和真情发露。他们认为“出自性灵

(完整word版)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整理

填空: 1.诗经是西周至春秋的诗歌总集。 2.现今所见《诗经》共305篇 3.诗经的流传:(三家诗)汉代鲁人申培所传的《鲁诗》,齐人辕固生所传的《齐诗》和燕人韩婴所传的《韩诗》古文学派毛亨传的《毛诗》,流传至今的为《毛诗》。 4.《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5.西周前期的作品最值得重视的是五篇歌咏周族始祖和先公先王的诗:《大雅》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6.《国语》以记言为主。 7.《孟子》为语录体散文。其文学成分表现在叙事和抒情两个方面。 8.《赋篇》的作者是荀子. 宋玉有《九辩》一篇 9.屈原的作品有:《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 10.九歌的篇目和祭祀的对象:《东皇太一》(天神)、《云中君》(云神)、《湘君》、《湘夫人》(湘水之神)、《东君》(日神)、《大司命》(掌管寿命的神)、《少司命》(掌握子嗣的神)、《河伯》(河神)、《山鬼》(山中之鬼)、《国殇》(阵亡将士之魂)和《礼魂》(送神总曲)。 11.五四运动以后的研究者常称这些西周以前的诗为周族的史诗. 12.《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它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统称“春秋三传” 13.汉代文学领域得到了大规模拓展,最引人注目的是赋。赋分为抒情小赋和体物大赋两类 14.司马相如《上林赋》《子虚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 15.汉代文学在诗歌上的进展最重要的是五言诗的兴起和叙事诗的产生、发展 16.现存汉代最早的抒情赋是贾谊的《吊屈原赋》 17.汉武帝的《秋风辞》是第一篇中国文学史上抒写人生的本然情绪 18.枚乘《七发》大赋的开始 19.西汉中期的体物大赋作家除了司马相如外,最值得注意的是王褒。他的《洞箫赋》是我国历史上第一篇专写音乐的作品 20.贾谊最著名的是《过秦论》和《论治安策》 21.晁乘的政论文《论贵粟疏》 2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到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时期,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总共一百三十篇。本纪是全书的大纲。指导思想是黄老思想《史记》的写作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古代文学史二论述题

古代文学史二论述题 CKBOOD was revised in the early morning of December 17, 2020.

1 简述北宋初期梅尧臣和苏舜钦诗歌的特点及异同?答:相同点:二者都是北宋初期诗坛的重要人物,合称“苏梅”,二人文学主张﹑诗歌内容﹑艺术手法及地位都很相似,就文学主张而言,与欧阳修一样,激烈批判晚唐诗风,提倡文学为现实服务,就诗歌内容而言,都写了大量反映民生疾苦,反映重大现实社会题材及民风民俗等方面的作品,就艺术表现手法而言,都追求混警新奇的意境,立意上求新,修辞求新,有议论文﹑散文化倾向。不同点:主要体现在 几个方面,艺术风格 上,梅诗构思精致, 追求深韵阅读﹑韵 致,苏诗举力豪迈以 粗旷横放见长,在反 映现实,揭示统治者 罪恶方面,梅诗含蓄 委婉,苏直接痛快, 猛烈直露,在意境创 造上,梅诗清新,富 于情趣,苏诗感情奔 放,直率自然。特 点:梅诗构思精巧而 取材平平,用意深远 而出之淡然,感情深 厚而语句平淡,寓奇 峭于朴素,外枯中 膏,淡而有味。苏诗 充满激情,感激顿挫 而发其郁积,语言明 快豪迈。2 简述苏轼 散文的风貌?答: 1“辞达”“通脱”, 有圆话流转,错综变 化和自然真率之美2善 于用比喻,多形象思 维3有史化倾向,以情 感和才气为文,富于 想象。 3 欧阳修与王安石的 散文特点?答:“文从 字顺”﹑平易流畅﹑ 委曲婉转是欧文的风 格,其文叙事简括有 法,议论纡徐有致, 多用语助词,语句圆 融轻快,文气流转条 达,无滞涩窘迫之 感。六一风神是欧阳 修散文的美学风格, 他的散文措辞平易, 不用古奥文字没,但 用词造句精练而有变

(完整)文学概论复习(含答案),推荐文档

《文学理论教程》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考试题型: ①名词解释②辨析题③简答题④论述题⑤作品分析题 一、文学活动的四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四要素:作品、作者、作品、读者 关系:文学活动系统是由世界、作者、作品、读者构成的一个交往结构。文学作为一种话语活动,这四个要素不是彼此孤立或静止存在的,而是 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它们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活动系 统。围绕着作品这个中心,作者与世界、读者之间建立起来的是一种 话语伙伴关系。 二、文学活动的产生和发展 产生:1、巫术发生说2、宗教发生说3、游戏发生说4、劳动说 发展:(1)社会发展是文学发展的条件(2)人的发展是文学发展的根据(3)社会发展与文学发展的不平衡关系【原因:经济的制约;上层 建筑间的相互作用;本民族文学的纵向继承;各民族文学的横向交流】 三、文学与非文学的区别标准 判断文学与非文学的标准并不简单地在于审美属性及语言形式,而在于,第一,文学的语言富有独特表现力;第二,文学总是要呈现审美形象的世界; 第三;文学传达完整的意义,本身构成一个整体;第四,文学蕴含着似乎特殊而无限的意味。 四、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概念及其表现 概念: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是指文学的审美表现过程与意识形态相互浸染、彼此渗透的状况,表明审美中浸透了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巧借审美传达出来。 表现:(1)无功利与功利(2)形象与理性(3)情感与认识【文学具备审美与社会双重属性】 五、文学的含义 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

六、话语蕴藉 是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涵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七、文学创造与其它精神生产的区别 科学活动的特点是揭示客体的真实本质,宗教是建立在虚幻基础上,使人忘却现实世界和否定人自身价值。文学活动则是通过人对世界的情感体验、感受、评价、力求表达主体对世界的主观感受和认识,并将这种感受和认识传达给别人,以满足自己和他人的情感需要,其生产成果,主要体现为的情绪。 八、文学创造的客体与主体 文学创造的客体:一是客体即“自然说”,认为文学的课题是地利与人之外 的自然;另一种是客体即“情感”说。认为文学客体是 人的心灵,是情感。我们认为社会生活是文学创造的客体。 文学创造的主体:存在于艺术生产活动中的艺术生产者,是美的体验者,评 价者和创造者,是具体的社会人。 九、艺术构思的概念、心理机制以及构思方式 艺术构思: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某种创作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回忆、想象、情感等心理活动,以各种艺术构思方式, 孕育出完整的,呼之欲出的形象序列和中心意念的艺术思维过 程,是创造过程中最实际、最紧张、最重要的阶段。 心理机制:1、回忆与沉思 2、想象与联想 3、灵感与直觉 4、理智与感情 5、意识与无意识 构思方式:1、综合 2、突出和简化 3、变形与陌生化 十、艺术真实的主要特征 与生活真实不同,艺术真实以假定性情境表现对社会生活内蕴的认识和感悟;与科学真实不同,艺术真实对客体世界的反映具有主观性和诗艺性。十一、情感与“诗意的裁判” (1)情感评价的高尚品格及功利取向与文学尚“善”的审美价值追求之关系:情感评价中的价值取向,体现为真、善、美。高尚品格与功利取 向就是善的价值追求。文学作品对表现对象的情感态度高尚与否,归 根到底是以是否有利于社会进步与人生幸福为价值标准的。只有有了 高尚品格与正确的功利取向的文学作品才是优秀的文学作品。 (2)情感评价的诚挚情态及艺术呈示之含义:所谓诚挚的情态,是指文

中国古代文学史Ⅰ期末复习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卷) 绪论 1.文学自身发展变化的九个因素: 创作主体、思想内容、艺术表现、接收对象、文学体裁、文学语言、文学流派、文学思潮、文学传媒。 2.“三古”、“七段”: (1)上古期:先秦两汉(公元3世纪以前) 第一段:先秦 第二段:秦汉 (2)中古期:魏晋至明中叶(公元3世纪至16世纪) 第三段:魏晋至唐中叶(天宝末) 第四段:唐中叶至南宋末 第五段:元初至明中叶(正德末) (3)近古期:明中叶至“五四”运动(公元16世纪至20世纪初期) 第六段:明嘉靖初至鸦片战争(1840) 第七段: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1919) 3.上古文学的内容及文体: 远在文字发明创造以前,文字艺术就已经产生。由此可以推测:上古文学与现实生活的结合得非常紧密。其中有同自然作斗争的神话,有和生产密切结合的诗歌,也有表示愿望趋吉避凶的咒语式的祷祝辞。 4.上古文学的特点:集体性、口头性、综合性。 5.中国诗歌(最古老的文学形式之一)的特点: (1)先秦诗歌经历了一个明显的发展过程,由宗教颂赞祷祝诗演进到言志抒情诗。这些诗歌奠定了中国诗歌发展的发展方向。 (2)诗、乐、舞三者紧密结合。 (3)在楚地、民俗及民间曲调基础上,屈原“依《诗》取兴,引类譬喻”,借鉴了《诗经》的艺术精神和手法,创作出奇伟瑰丽的诗篇,与《诗经》一起,奠定了以风、骚为基础的传统诗歌的创作规范。 6.先秦诗歌的概况: 在北方文化中产生了《诗经》,在南方楚文化中孕育了《楚辞》,多见于神话,富有浪漫气息。 《诗经》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和朴素的艺术手法显示出巨大的艺术魅力,并以“经学”的地位和传播方式深远地影响了中国古代文化与文学。 《楚辞》是文人的个体创作,并出现了以屈原为代表的南楚作家群,揭开了文人诗歌创作的新篇章。《楚辞》的浪漫精神、自由的形式、华美的词彩以及艺术表现技巧,对后世文学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是中国传统文学精神的源头之一。 第一章——先秦文学 1.中国古代四大神话: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嫦娥奔月。 2.《山海经》的文学常识: 在所有古代文献中,以《山海经》最具有神话学价值。《山海经》约成书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应是由巫师、方士根据各地的自然神灵传说及祭祀状况汇编而成。《山海经》是我国古代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内容及其驳杂。《山

古代文学史考点整理之简答题部分

古代文学史考点整理之简答题部分 1、魏晋文的自觉的标志和表现 答案一:课堂笔记版 1)、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來,成为一个独立的门类 ◇南朝宋立四学,文学与儒、玄、史学并立;范晔《后汉书》单列《文苑列传》;文、笔之分 2)、探寻文学自身特点的文学批評的兴起与文学理论的繁荣 ◇从人物才性智德品评到人物审美品评到文艺批评 ◇文学批评论著大量涌现:(魏)曹丕《典论?论文》、(西西晋)陆机《文赋》、(梁)刘勰《文心雕龙》、(梁)钟嵘《诗品》等 ◇体现一定文学思想的文学总集的出现:(梁)萧统《文选》、(陈)徐陵《玉台新咏》 ◇努力探寻文学自身的特点,涉及到了文学的地位与价值、文学本身的分类及文体特点、文学创作的內部规律、文学风格特征及其与作家才性的关系、文学创作时代的关系,以及文学的的原则、方法、态度等问题。 3)、文体意识的突出及文体的大发展 ◇陆机《文赋》将文体分为十类:“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碑披文以相质,诔缠绵而凄怆。……” ◇《文心雕龙》和《文选》对文体的系统而细致的区分 ◇创作中体裁的发展与丰富:五言古诗、七言歌行、新体诗、骈文、骈赋、志人志怪小说 4)、对文学审美特性的自觉追求:对技巧和形式美、音韵美的重视,体现了视文学为语言艺术的艺术自觉 ◇声律、对偶、用事、丽辞、比兴、夸饰 5)、文学创作由言志走向缘情,从政教文学向性情文学、文人文学发展,趋于个人性情化;文学主题的创新与人的主题的突出,文学题材、风貌的不断新变◇文人文学传统正式形成,抒发个人的生活体验和情感 ◇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从东晋“玄言玄理”到刘宋“山水清音”、从齐梁“新体”再到梁陈宫体的文学风貌的不断新变 ◇山水题材、田园题材、游仙题材、宫廷题材、边塞题材都出现6)、文人集团活跃,作家队伍呈群体涌现的态势 ◇曹魏时邺下文人集团、正始时“竹林七贤”、西晋时“二十四友”、东晋时以王羲之、谢安为中心的文学交游、齐“竟陵八友”、梁萧纲为中心的文人集团等。 答案二:教材整理版 1)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表现同上1)。 2)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较细致的区分,更重要的是对各种体裁的体制和 风格特点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表现同上2)3)。 3)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表现同上4) 2、三曹诗风比较 曹操的诗歌多以乐府旧题写时事与怀抱、反映动乱现实、抒发壮志理想与生命感怀,悲凉之中而有慷慨,语言古质朴茂,风格古直悲凉、雄健沉郁。

(完整版)《古代文学史》复习题论述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题——论述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题——论述题 1.论述《诗经》的主要文学成就。 2.试论《左传》的文学特色。 3.试论《孟子》文章的主要特点。 4.试论《庄子》的寓言特点。 5.分析《离骚》的思想内容。 6.试论《史记》描写人物的艺术特点。 7.结合作品,说明东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点。 8.论《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点。 9.试论曹植诗歌的思想内容。 10.分析曹植诗歌的艺术成就。 11.试论阮籍《咏怀诗》的艺术成就。 12.试论左思《咏史》的艺术成就。 13.说明鲍照诗歌的艺术成就。 14.试论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境界。 15.试述李白诗歌的主要艺术特点。 16.分析孟浩然与王维山水田园诗的不同。 17.试述杜诗的“集大成”。 18.说明韩愈“以文为诗”的特点及其在诗歌上的创新。 19.试论韩柳古文理论对散文革新运动的推动作用。 20.分析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 21.试论李煜前期词与后期词的不同。 22.试论欧阳修在诗文革新运动中的贡献。 23.试论苏轼对宋词的贡献。 24.试论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25.试论陆游爱国主义诗歌创作的成就。 26.试论辛弃疾词作的艺术成就。 27.试论《西厢记》的艺术特色。 28.试论《窦娥冤》中窦娥的形象以及此剧的悲剧艺术特色。 29.试论《三国演义》艺术构思的特点以及人物塑造的方法。 30.试论《水浒传》人物塑造的特点以及小说语言的特色。 31.试论《牡丹亭》的浪漫主义特色。 32.试论《长生殿》中爱情描写与政治批判之关系。 33.论《桃花扇》的思想内容和社会意义。 34.试论曹雪芹《红楼梦》对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家族的悲剧命运的揭示。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题——论述题答案 1.(1)写实和抒情的融合。 ①作者所抒发的情感是真实的。 ②作者抒发情感的方式是坦率的。 ③叙事性的诗作中也饱含着作者的感情。

古代文学史期末总结

诗经:主要内容 1,民族史诗:《诗经·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等。 2,公宴颂诗:主要集中于三《颂》中。 3,怨刺诗①变风、变雅 ②风雅颂与兴观群怨 4,婚恋诗:《国风》精华所在。《关雎》、《静女》、《野有蔓草》、《风雨》、《采葛》、《柏舟》、《古风》、《氓》 5,农事田猎诗:田猎诗集中于《小雅》和《颂》,如《大田》、《载芟》等;农事诗也见于《国风》,如《芣苢》、《七月》等。 6,征旅行役诗:较有特色,如《君子于役》、《式微》等。 7,爱国(战争题材)诗:如《采薇》、《无衣》等。 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 1、控诉战争罪恶,抒写行役之苦 2、爱情、婚姻与家庭问题 3、女子对于爱情婚姻的美好渴望 艺术特色: 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现实主义传统,反应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和下层人民的真情实感。 文人诗的艺术成就 最高成就是《古诗十九首》 1、下层文人背井离乡,宦游都市,求官不得,仕途失意之作。 2、游子思妇思妇的现实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巨大痛苦。 《左传》:先秦历史文学中的一部著名著作。相传是春秋末年鲁人左丘明根据孔子的《春秋》加以阐明的著作。记录了从鲁哀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止,共255年内周王朝及各国诸侯之间的重大历史事件。在写作技巧上,叙述战争和复杂的事件有条不紊,繁简适当,又善于从人物的语言、行为和其他的细节中描绘形象,突出性格,因此它的艺术价值较高,为后人所推崇,对后代描写历史著作和叙事散文有较大的影响。 左传成就(艺术特色) ①长于叙事:善于运用白描手法叙述事件始末由来,描述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和历史事件;将史实与神话传说、历史传闻有机地融合在一起,通过丰富的想象,使历史的记叙故事化。 ②善于写人:晋文公重耳、郑大夫子产。王源《文章练要·左传 评》:“《左传》载列国名臣言行多矣,未有详如子产者也。子产乃终春秋第一人,亦左氏心折之第一人。” ③工于记言(语言特色、外交辞令、谏辞)刘知几《史通·申左》:“寻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论述题

1 简述北宋初期梅尧臣和苏舜钦诗歌的特点及异同?答:相同点:二者都是北宋初期诗坛的重要人物,合称“苏梅”,二人文学主张﹑诗歌内容﹑艺术手法及地位都很相似,就文学主张而言,与欧阳修一样,激烈批判晚唐诗风,提倡文学为现实服务,就诗歌内容而言,都写了大量反映民生疾苦,反映重大现实社会题材及民风民俗等方面的作品,就艺术表现手法而言,都追求混警新奇的意境,立意上求新,修辞求新,有议论文﹑散文化倾向。不同点: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艺术风格上,梅诗构思精致,追求深 韵阅读﹑韵致,苏诗举 力豪迈以粗旷横放见 长,在反映现实,揭示 统治者罪恶方面,梅诗 含蓄委婉,苏直接痛 快,猛烈直露,在意境 创造上,梅诗清新,富 于情趣,苏诗感情奔 放,直率自然。特点: 梅诗构思精巧而取材 平平,用意深远而出之 淡然,感情深厚而语句 平淡,寓奇峭于朴素, 外枯中膏,淡而有味。 苏诗充满激情,感激顿 挫而发其郁积,语言明 快豪迈。2 简述苏轼散 文的风貌?答:1“辞 达”“通脱”,有圆话 流转,错综变化和自然 真率之美2善于用比 喻,多形象思维3有史 化倾向,以情感和才气 为文,富于想象。 3 欧阳修与王安石的 散文特点?答:“文从 字顺”﹑平易流畅﹑ 委曲婉转是欧文的风 格,其文叙事简括有 法,议论纡徐有致,多 用语助词,语句圆融轻 快,文气流转条达,无 滞涩窘迫之感。六一风 神是欧阳修散文的美 学风格,他的散文措辞 平易,不用古奥文字 没,但用词造句精练而 有变化,显得条达舒畅 ﹑切近自然。王安石散 文以议论说理见长,但 形象性不够﹑艺术感 染力较弱。

4 黄庭坚“山谷体”的突出特点?答1以学杜为宗旨,重视句法,发展了拗句﹑拗律的体制。2强调“无一字无来处”,用典故为新,变俗为雅,点铁成金,夺胎换骨3好奇尚硬,选语洗净铅华,独标隽旨,风格生新瘦硬峭峻,但兼有浏亮芊绵的一面。 5 简述周邦彦“清真词”的题材内容及“集大成”就?答: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1从词调的搜求﹑审定和考证方面说,他有集成和创造的功劳2就其写作功力之成就而言,他善于体物言情,善于融化前人诗句,炼字安帖工稳3从创作风格方 面来说“清真词”能 集北宋词柳永到秦观 ﹑贺铸等人之成就而 独具特色。 6 简述南宋前后期词 的特点及区别? 答:1在内容上,南宋 前期经历了“靖康之 难”,在词的创作上, 出现了大量的反映遭 受侵略欺凌的愤怒,表 现杀敌立功,渴望与现 实的矛盾谴责统治者 苟且偷安的政策,抒写 自己报国无门的悲愤 ﹑人民不幸的作品,这 些作品,体现了强烈的 爱国主义精神,南宋后 期,北方经历了多次战 争消耗,政权内部矛 盾,无力南侵,南宋主 和派当权,也无意北 伐,从而形成相对稳定 的局面,于是吟风弄 月,饮酒赏花的作品大 量出现,形成了附庸风 雅的词派,其代表作家 有姜夔﹑吴文英﹑史 达祖等。2在风格上, 前期大量反映社会现 实,抒发国破家亡之悲 愤,所以其风格以豪放 ﹑雄壮为主,常常围绕 表达的需要,冲破音韵 格律的限制,以诗为词 ﹑以文为词,从而形成 了南宋豪放派,南宋后 期,则大多重视审音协 律之工﹑精究平仄音 韵,讲究用物用典,精 心锤炼字句,从而形成 风雅诗派。7 简述马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