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蜀汉五虎将之一张飞的生平简介

蜀汉五虎将之一张飞的生平简介

蜀汉五虎将之一张飞的生平简介
蜀汉五虎将之一张飞的生平简介

蜀汉五虎将之一张飞的生平简介 张飞原是河北涿郡屠夫,以杀猪为业。早年与刘备、关羽桃园结义,因年纪 最小而排行第三。他性如烈火,嫉恶如仇,曾怒鞭督邮,并一度拔剑欲刺董卓。 于长坂坡当阳桥头上一声吼, 吓退曹操八十三万大军。 下面瑞文网小编为大家介 绍了蜀汉五虎将之一张飞的生平简介。 张飞 (三国时期蜀汉名将) 张飞(?-221 年),字益德,幽州涿郡(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人氏,三国时 期蜀汉名将。刘备长坂坡败退,张飞仅率二十骑断后,据水断桥,曹军没人敢逼 近;与诸葛亮、 赵云扫荡西川时, 于江州义释严颜;汉中之战时又于宕渠击败张郃, 对蜀汉贡献极大, 官至车骑将军、 领司隶校尉, 封西乡侯, 后被范强、 张达刺杀。 后主时代追谥为“桓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张飞以其勇猛、鲁莽、嫉恶如仇 而著称,虽然此形象主要来源于小说和戏剧等民间艺术,但已深入人心。 张飞生平经历 周旋刘备 公元 184 年(中平元年), 黄巾起义爆发, 刘备在涿县组织起了一支义勇军参 与扑灭黄巾军的战争,少年张飞与关羽一起加入,随刘备辗转各地。三人情同兄 弟,寝则同床,刘备出席各种宴会时,张飞和关羽终日侍立在刘备身旁。 公元 191 年(初平二年), 刘备投奔公孙瓒, 与青州刺史田楷一起对抗冀州袁 绍,累有战功,被封为平原相,张飞与关羽在刘备手下任别部司马,分统刘备部 曲。 公元 194 年(兴平元年), 北海太守孔融被黄巾军余党管亥围困, 派太史慈前 来请求援助, 张飞随刘备带兵前往救助。 后曹操又因为自己全家被杀发兵攻打徐 州,张飞又随刘备前往徐州救援陶谦,陶谦表刘备为豫州刺史,张飞随刘备屯兵 于小沛,后陶谦病死,刘备受邀以徐州为根据。 公元 196 年(建安元年),袁术攻打刘备,争夺徐州。刘备派张飞守下邳,自 己则将兵在盱眙、淮阴抵抗袁术,双方僵持了月余,互有胜负。下邳相曹豹是陶 谦的旧部,与张飞不和,曹豹坚守营寨,又派人去找吕布来救。时袁术给吕布写 信,劝其乘机袭下邳,答应事成后,援助吕布粮草。吕布很高兴,率军而至。刘 备中郎将许耽开门投降, 张飞败走。 吕布俘刘备妻小和诸将家属。 由于形势所迫, 刘备、张飞只好暂时依附吕布,驻军小沛。吕布还刘备妻小。刘备驻小沛,发展

较快,不久便聚众万余人,吕布不安,又率来攻,刘备只得携张飞等投奔曹操, 并与曹操联合。 公元 197 年(建安二年)六月,张飞从曹操进攻吕布,吕布败亡后,张飞被任 命为中郎将。 公元 200 年(建安五年),刘备衣带召事情泄漏,率领关羽、张飞逃走,杀下 邳太守车胄, 让关羽据守下邳, 自己与张飞屯小沛。 曹操派刘岱、 王忠前来攻打, 被张飞关羽击退。 后曹操亲自出马, 刘备战败, 关羽被擒, 刘备与张飞逃奔袁绍。 公元 201 年(建安六年), 张飞与刘备在汝南联结刘辟、 龚都等人扰乱曹操后 方,许都以难纷纷响应,曹操派蔡阳前来攻打,但被刘备所杀,后刘备被曹仁击 败,张飞随刘备投奔荆州刘表,驻扎新野。 据水断桥 公元 208 年(建安十三年),曹操挥师南下,刘表病死,刘琮投降。刘备得知 后南逃,数十万百姓相随,曹操派遣曹纯率领虎豹骑急追一日一夜,于当阳长坂 追到刘备,刘备军被击溃,只率领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逃走,曹操大获 人马辎重。慌乱间又不见了赵云,刘备乃派张飞去断后,张飞召集二十余骑立于 当阳桥上,曹军大众至,张飞据水断桥,对着曹军大喊:“我就是张益德,可以 来决一死战!”曹操军都害怕张飞的勇猛, 虽然看见张飞人少, 但也没有人敢上, 刘备军因此获安, 而后赵云又救出了刘备的妻子甘夫人和儿子刘禅, 与刘备汇合, 此时关羽从水道前来接援,张飞与刘备等前往江夏。 赤壁之战后,刘备将张飞借给周瑜攻打南郡,围攻一年后,南郡守将曹仁溃 逃。刘备占领荆州后任命张飞为宜都太守、征虏将军,封新亭侯,后转到南郡。 义释严颜 公元 212 年(建安十七年),刘备受刘璋之邀,入西川帮助刘璋抵御张鲁,张 飞与关羽、赵云、诸葛亮等共守荆州。东吴得知刘备入川,派遣大船迎接孙夫人 回吴,孙夫人趁机将刘禅一同带走,张飞得知后,与赵云一起截住孙夫人,夺回 刘禅,放孙夫人归吴。 公元 213 年(建安十八年),刘备与刘璋决裂,军师庞统中流矢身亡。张飞、 诸葛亮、赵云等领荆州兵入川增援。大军到达江州,江州守将严颜据守不降,张 飞将其攻破,占领江州,并生擒严颜,张飞对严颜大喝到:“大军到来,你怎么 不投降还敢与我大战!”严颜回到:“你们无理侵夺我们疆土,我们这里只有断 头将军,没有投降将军!”张飞大怒,令牵下去斩首,严颜面不改色大声说道: “斩首就斩首,你发的什么怒!”严颜拒降的豪气感动了张飞,张飞将其释放, 并将其引为上宾。 公元 214 年(建安十九年),张飞等攻破江州后,与诸葛亮、赵云兵分三路扫 荡西川,赵云平定江阳、犍为等郡,张飞平定巴郡、巴西两郡。五月,张飞兵至 成都,与刘备会合,刘璋投降。刘备平定益州后,赐张飞黄金五百斤,银千斤,

钱五千万,锦缎千匹。并任命张飞为巴西太守。 大破张郃 公元 218 年(建安二十二年),曹操击败汉中张鲁,张鲁逃入巴西,刘备听说 后派黄权前往迎接,但张鲁随后向曹操投降。张鲁投降后,曹操因后方叛乱而回 师,一方面留夏侯渊镇守汉中,另一方面命令张郃进犯巴西,扰乱巴西郡民。张 郃进兵至宕渠县,寇犯百姓。刘备一方面自己亲自驻扎江州,另一方面令张飞驻 扎阆中,进攻张郃。 张飞率军与张郃相据五十余日。张飞率领精兵万余人主动进攻宕渠的张郃, 张郃率兵迎击,张飞将张郃引到瓦口关,山道狭窄,张郃军前后军不得救应,被 张飞打得大败,张郃为了逃命,只得放弃战马攀山而逃,率领部下十余人逃到南 郑。巴西郡自此获安。 公元 219 年(建安二十三年),张飞与马超率领吴兰、雷铜临沮水,想要借此 攻打武都、阴平两郡,但被曹洪、曹真、徐晃等人联手击破,吴兰、雷铜战死。 同年,黄忠于定军山斩杀夏侯渊,三月,曹操亲提大军来争汉中,刘备据守,赵 云又在汉水截取曹军粮草,五月,曹操撤出汉中,汉中为刘备所据有。秋七月, 刘备称汉中王,拜张飞为右将军,假节。十二月,关羽被孙权所杀。 暴而无恩 公元 221 年(章武元年),刘备称帝,张飞被封为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进 封西乡侯。同年六月,刘备为关羽报仇,出兵伐吴,让张飞从阆中出兵在江州江 州。 因为张飞敬爱君子但从不体恤士卒, 刘备常常告诫张飞: “你经常鞭打健儿, 但之后还让他们在你左右侍奉,这是取祸之道。”果然,张飞临出兵前,被其麾 下将领张达﹑范强(演义中误写作范疆)谋杀, 并将张飞的首级去投奔孙权, 张飞 军营都督送表给刘备,刘备听闻后不由得叹道:“噫!飞死矣。” 蜀后主刘禅(shàn)于公元 260 年(景耀三年)追谥张飞为桓侯。 张飞历史评价 陈寿:“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羽报效曹公,飞义释严颜, 并有国士之风。然羽刚而自矜,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 杨戏:“关、张赳赳,出身匡世,扶翼携上,雄壮虎烈。籓屏左右,翻飞电 发,济于艰难,赞主洪业,侔迹韩、耿,齐声双德。交待无礼,并致奸慝,悼惟 轻虑,陨身匡国。” 曾巩:“侯以智勇为将,号万人敌。当蜀之初,与魏将张郃相距于此,能破 敌军,以安此土,可谓功施于人矣。其殁也,又能泽而赐之,则其食于阆人不得 而废也,岂非宜哉?” 陈元靓: “汉失其鹿, 三分鼎峙。 爰佐昭烈, 实惟车骑。 敌万人, 兵行九地。 睠是雄材,霸王之器。”





唐宋八大家简介--王安石(历史评价)

北宋 元佑元年(1086年),王安石去世,司马光曾说:介甫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方今&&不幸谢世,反复之徒必诋毁百端,&&朝廷宜加厚礼,以振浮薄之风。。司马光对王安石的道德文章进行了肯定,而对作为政治家的王安石,进行了全盘否定。北宋时期,其反对派就以修史的方法进行批评,朱熹多次批评王安石及其后学:学术不正,坏了读书人,但是朱熹对王安石个人是给予了相当肯定的 南宋至晚清 王安石本以「天命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不足法」,锐行变法,但因性格、运气、旧党及富豪反对和用人不当,导致变法失败,其人亦被旧党标上「变乱祖宗法度,祸国殃民」,所促成的党争更加速了北宋亡国。宋高宗为开脱父兄的历史罪责,以靖康元年以来士大夫们的议论,把国事失图由蔡京上溯至王安石。绍兴四年五月宋高宗诏命重修《神宗实录》以否定王安石变法为基调,这一定谳对于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王安石作为北宋亡国元凶的论调,经宋国史至元人修《宋史》所承袭,成为封建时代官方定论。 南宋以后,王安石变法总体上是被否定的,但对王安石的部分新法措施则有不同程度的肯定看法。在诸新法措施中,尤以科举改革、免役法、保甲法、保马法得到较多的肯定。 持肯定者在南宋有陆九渊,元朝有吴澄、虞集,明朝有陈汝錡、章衮,入清后有颜元、李绂、蔡上翔、杨希闵、龚自珍、陆心源等。王夫之认为王安石的三不足之说是祸天下而得罪于名教。如蔡上翔以为荆公之时,国家全盛,熙河之捷,扩地数千里,开国百年以来所未有者。南渡以后,元佑诸贤之子孙,及苏程之门人故吏,发愤于党禁之祸,以攻蔡京为未足,乃以败乱之由,推原于荆公,皆妄说也。其实徽钦之祸,由于蔡京。蔡京之用,由于温公。而龟山之用,又由于蔡京,波澜相推,全与荆公无涉。 他们给王安石以高度评价的原因主要有两点:其一,他们大都是江西临川人,对王安石的褒扬,实际上是中国古代尊重和敬仰乡贤优良传统的一种表现;其二,颜元、龚自珍肯定王安石及其变法,与他们和王安石有着相近的思想理路分不开。 南宋至晚清最具代表性的批判意见有三点:一是认为王安石变乱祖宗法度,祸国殃民,最终导致北宋亡国。这个观点定于南宋初期的《神宗实录》,后经宋国史至元朝人修《宋史》所承袭,成为元明清时期的官方定论,不仅为史家所认同,而且被社会普遍接受。二是对荆公新学进行了严厉抨击。荆公新学是王安石变法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自宋理宗取缔王安石配享孔庙后,荆公新学所遭受的抨击之严厉,要远甚于对新法措施的否定。南宋理学家对荆公新学的批判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斥荆公新学为异端邪说于学不正、杂糅佛道或学本出于形名度数,二是把新学作为变乱祖宗法度而致北宋亡国的理论依据,予以无情打击。由于理学在元明清被定为一尊的统治思想,是当时思想的主流,荆公新学作为异端邪说遂成不易之论。三是把王安石的诸项新法称为聚敛之术聚敛害民。把王安石的理财思想视作兴利之道剥民兴利,是北宋熙宁、元佑时反变法派批评新法的主要观点,自南宋至晚清仍是绝大多数史家和思想家评议王安石新法的基本观点之一。

唐宋八大家苏轼生平简介

唐宋八大家苏轼生平简介 苏轼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那么苏轼生平怎样?下面是为你收集整理的苏轼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苏洵之子,苏辙之兄,父子三人并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轼的愿意是车前的扶手,虽然默默无名但是扶危救难,不可或缺,苏轼之名便是取的这个意思。苏轼为人豁达率真,喜欢广结好友,喜欢美食与品茗,也喜欢出游山水之间。二十一岁时与弟弟苏辙随父入京赶考,二人均及第,深得欧阳修的赞赏,在京城名噪一时。苏轼起初仕途还算平顺,但苏洵病逝,兄弟二人回乡守孝,归来之时,王安石开始变法,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自此仕途开始不顺,屡次遭贬谪,流放多地。 苏轼在词的创作上有非常高的成就,属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他的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合称“苏黄”。写得一手好文章,又工于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作品传于世,可以说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 公元1101年,苏轼在常州过世,享年六十五岁,其子苏过尊其遗愿,将他安葬于汝州郏城县钧台乡上瑞里。宋高宗赵构即位后,将苏轼追赠为太师,谥号“文忠”。

唐宋八大家苏轼是什么家首先,苏轼作为大文学家,他都哪些才能,或者说他都有哪些作品,以至于后人评价他为一个大文学家。 想当日,苏轼,与其父、弟三人共同赶赴京城,参加科举考试,三人同时金榜题名,放榜当日,苏家门前几乎被人踏破,可谓是人声鼎沸。其后,他们三人同时入朝为官,苏轼的为官之路最为坎坷,正是这种坎坷,加之他的天赋,造就了他创作了大批量的文学作品,在政论上建树不大的苏东坡,却开创了宋词的一个新派别,豪放派。在他的诗词中,前半段写景大气霸气,后半段抒情豪迈壮阔,一改那小女儿家的娇羞之态,并且在苏轼的大多数作品中的抒情都是积极向上的,表现了主人公虽然身处逆境,但仍然能够心怀希望,着眼于远处,相信自己的未来之路必将越来越为之光明。著名文集有很多,如《念奴娇》等。 其次,他作为一个书法家,被后世之人称为北宋四大书法家之首,可与王羲之比肩,可见他的书法确实是开创了当时之先河,并且在行书中的成就可谓是卓越不凡,著名的作品有《寒食帖》等。 轼的书法也能算得上北宋时期的一绝,虽比王羲之稍微逊色,但担任大书法家也是名至实归的。 唐宋八大家王安石与苏轼的故事王安石和苏轼都是北宋著名的人物,不仅同朝为官,为宋朝效力,同时也是当时的大文学家。但他们政见不同,王安石主张变法,而苏轼反对王安石变法。据记载,苏轼因反对变法,还遭到过变法派的迫害,那王安石和苏轼两人之间有何纠葛呢?

马克思与恩格斯的生平

卡尔·马克思的生平事业年表 1,1818年5月5日出生于普鲁士莱茵城 2,1830年秋天,马克思进入特利尔中学 3,1835年,中学毕业 4,1836-1938年,进入伯恩大学法律系学习,哲学,历史,艺术。在此期间结识布·鲍威 尔 5,1839年-1841年,马克思学习希腊哲学,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和,博士论文《德谟克利 特的自然哲学与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区别》 6,1842年,马克思为黑格尔左派分子创办的杂志“德法年鉴”写“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令”。1842年11月首次会见恩格斯。 7,《莱茵报》由马克思主持,但是青年黑格尔拍企图利益这份报纸来宣传他们的唯心哲学观点。最后被普鲁士查封。 8,1843年---1844年,马克思为“德法年鉴”所写的两篇论文《论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评导言》,标志着马克思由唯心主义者变成唯物主义者,由革命民主主义者变为共产主义者。1844年,马克思收到恩格斯为“德法年鉴”所写的两篇论文《政治经济学批评大纲》和《英国状况(评马斯·卡莱尔的‘过去与现在’)》。这些论文被普鲁士当局误认为是对国家的叛乱和侮辱陛下而停止。 弗·恩格斯的生平事业年表 1,1820年出生于普鲁士莱茵诚 2,1834年中学转学 3,1837年父亲不让七读书,恩格斯辍学在父亲的营业所打工。 4,1838年---1841年,边工作边学习,黑格尔的哲学等 5,1841年----1842年,进行服兵役,在柏林大学课间学习 6,1842年---1844年,恩格斯研究英国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英国工人的生活条件和劳动 条件,了解英国工人的斗争和宪章运动,他访问了曼切斯特的工厂和工人区,参加各种群众 大会和工人集会。 7,

论托尼莫里森《爵士乐》中的畸形之爱-文档

论托尼莫里森《爵士乐》中的畸形之爱 托尼-莫里森于1993 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摘此桂冠的第一位黑人女性作家,其在美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不言而喻。莫里森心系黑人种族历史与命运,擅长以故事的形式表达其对黑人、尤其是黑人女性的关怀。她的每一部作品都是一个或感人至深、或动人心魄的故事。而这些看似千差万别的故事同时又有着相同的主题,那就是爱与爱的缺失。在独特的历史语境及种 族语境下,这种爱有时会发生异化,以极端或反常的形式表现出来。《秀拉》穿插秀拉与其好友内尔的丈夫的偷情故事, 所罗门之歌》包含奶娃与其外甥女的乱伦之恋,《宠儿》以塞丝杀女 为主线倾诉浓浓母爱爵士乐>以1926 年的纽约黑人聚居区哈莱姆为背景,是莫里森追寻历史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宠儿》 的续篇。乔、维奥莱特以及多卡丝三者之间的爱恨情仇,在莫里 森动人而婉转的讲述下,娓娓道来。小说的男主角乔出生于1873 年,女主角维奥莱特正好年届半百。他们已不再是弗吉尼亚魏斯伯尔县一无所有的黑奴,而是纽约大都会里经济上能够自立的新一代美国人:乔推销妇女美容品,维奥莱特是美发师。然而过去南方农村的记忆、尤其是失去母亲的记忆一直伴随着他们,这些记忆在大都会令人窒息的生存压力下发酵、变异,乔内心空虚、另觅新欢,维奥莱特精神失常、沉默寡言,夫妻关系冷漠、形同陌路,最终酿成杀害情人的惨剧。然而,在小说的结尾,莫里森

寄予黑人种族以希望,乔与维奥莱特重拾迷失的自己,彼此相爱, 获得了精神上的新生。 《爵士乐》以一个男人开枪打死一位十八岁姑娘、他的妻子 大闹葬礼开头,扣人心弦。通过多个叙述者的讲述,读者得知这个男人乔及其妻子维奥莱特是生活在纽约哈莱姆聚居区的一对黑人夫妻,死去的姑娘是乔的情人。乔因为不能接受自己的情人和自己分手,结交新的男友,而开枪打死了她。可以说,乔是出于对多卡丝的畸形之爱,而杀死了她。这与《宠儿》中塞丝杀死宠儿是有异曲同工之处,杀人动机都是出于浓浓的爱,不同的只是时间、地点以及人物关系罢了。枪杀流血的背后实际上蕴藏着种族歧视对美国黑人身心的深刻影响。小说主人公乔和妻子维奥 莱特都是受缚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美国北方现代都市生活的黑 人。从奴隶制的枷锁下解脱出来, 他们义无反顾地融入了纽约这 个大都会的生活。一方面,大都会那让人心悸的生活节奏使他们脱离了南方农村的根:另一方面,和大多数莫里森笔下的人物一 样,他们的内心深处仍然摆脱不了过去南方农村生活的记忆。这 种记忆在赋予他们现在生活意义的同时,也阻碍了他们过上真正幸福的大都会生活。对于小说的男主人公乔而言,这种记忆既有对过去自由自在的南方丛林生活的怀念,也有被自己母亲抛弃后的极度空虚,二者相互交织,使他感到失望、空虚,“他深信只有他一个人还记得那些日子,还想让它们回来:虽然还记得当初的情形,却根本找不到当初的感觉了,所以他就在别处给自己找

马克思和恩格斯生平事业年表

卡·马克思和弗·恩格斯生平事业年表 (1848年11月—1849年8月) 1848 11月恩格斯和“新莱茵报”的其他几位编辑由于有被逮捕的危险,离开了科伦,因此,该报的编辑工作几乎全部落到马克思的肩上。同时马克思还积极参加了科伦工人联合会的活动,担任该会主席,并参加了民主协会和民主主义者莱茵区域委员会的工作,动员人民群众起来积极反抗反革命的进攻。 11月7日左右恩格斯(当时在瑞士)由洛桑到纽沙特尔。 11月7日恩格斯寄给马克思一篇关于纽沙特尔共和国的文章,标题是“昔日的公国”,发表在11月11日“新莱茵报”上。 11月8日由于普鲁士正在策划反革命政变,马克思写了“柏林的危机”一文,发表在11月9日“新莱茵报”上。 11月9日左右恩格斯由纽沙特尔到伯尔尼。 11月9日恩格斯写“新的代议机构。——瑞士运动的成绩”一文。发表在11月15日“新莱茵报”上。 11月11日—13日马克思写关于“柏林的反革命”的一组文章,发表在11月12日(增刊)和14日“新莱茵报”上。马克思号召人民群众用拒绝纳税的办法来回答反革命的行动。他认为这是人民对政府施加有组织的革命压力的手段。 11月13日在科伦民众大会上选出了人民委员会,马克思当选为该会委员。委员会的任务是组织和武装群众以反抗征税,反对正在普鲁士策划的政变。 马克思参加了科伦民主协会的会议,他在会上宣读了刚从维也纳打来的关于罗伯特·勃鲁姆被处死刑的电报,这个消息在会场上引起了极大的愤慨。 11月14日法院侦查员就“侮辱”检察官黑克尔一事对马克思进行侦讯。人民群众齐集在法院前面,表示对马克思的同情。审讯结束后,人民陪送马克思到埃塞尔大厅,他在那里感谢人们对他的同情和支持。 马克思和施奈德尔第二代表莱茵省民主主义者区域委员会向莱茵省各民主团体呼吁,建议它们组织民众大会和号召居民拒绝纳税。为了讨论以后的措施,区域委员会决定在11月23日召开莱茵省民主主义者代表大会。呼吁书发表在11月15日“新莱茵报”上。 11月15日马克思写“内阁在被告席上”一文,发表在当天的“新莱茵报”号外上。

马克思生平事迹

1818年5月5日,马克思诞生于德国莱茵省特利尔城。马克思从小勤奋善于独立思考。中学时代,他受到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已有为人类谋幸福的崇高理想。1835年10月,他进波恩大学攻读法学,一年后转入柏林大学法律系。1837年起,马克思开始认真钻研黑格尔哲学。1841年,他结束大学生活,获哲学博士学位。 马克思在完成博士论文后因普鲁士政府加紧对进步知以界的迫害,于是转向政治,开始从事反对封建专制和争取民主的斗争。1842年初,他写了第—篇政论文章《评普鲁土的书报检查令》,通过对书报检查制度的批判,揭露整个普鲁土国家制度的反动本质。1843年5月,他来到莱茵省的一个小镇克罗茨纳赫。在这里与童年时代的女友燕妮?冯?威斯特华伦结婚。 1844年8月,恩格斯从英国来到巴黎,拜访了马克思。从此他们开始了前无古人的伟大合作。 1845年1月,马克思被法国政府驱逐出境,2月到了布鲁塞尔。他开始批判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局限性,写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指出实践是检验人的思维的真理性的标准。接着,他又同恩格斯合写了《德意志意识形态》。这部著作第一次系统地阐明了唯物主义历史观。 马克思在为无产阶级制定科学世界观的同时,还为创建无产阶级政党而积极作思想准备和组织准备。为了更广泛地团结和教育群众,马克思和恩格斯倡议成立了德意志工人协会。1847年11月,马克思亲自出席了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并受大会委托与恩格斯共同起草同盟的纲领。1848年2月正式发表的科学共产主义的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 1848年资产阶级革命风暴席卷欧洲大陆。马克思被比利时当局驱逐出境,到了巴黎。他立即着手建立共产主义者同盟新的中央委员会,并当选为主席。4月初,他返回德国,直接参加革命。6月他创办了《新莱茵报》。为了发展民主统一战线,马克思参加了科隆民主协会的工作,同各

唐宋八大家简介--苏洵(文章鉴赏)

唐宋八大家简介--苏洵(文章鉴赏) 苏洵《道中帖》 《六国论》 原文: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译文: 六国的灭亡,并不是(因为他们的)武器不锋利,仗打不好,弊病在于拿土地贿赂秦国。拿土地贿赂秦国亏损了自己的力量,(这就)是灭亡的原因。有人会问:“六国接连灭亡,都是因为有贿赂秦国的吗?”(回答)说:“不贿赂秦国的国家因为有贿赂秦国的国家而灭亡。原因是不贿赂秦国失掉了强有力的外援,不能单独地保全。所以说:‘弊病在于贿赂秦国’。” 秦国在用战争夺取土地以外(还受到诸侯的贿赂),小的就获得邑镇,大的就获得城市。比较秦国受贿赂所得到的土地,实际多到百倍。六国诸侯(贿赂秦国)所丧失的土地,比战败所丧失的土地,实际也要多到百倍,那么秦国最大的欲望,六国诸侯最大的祸患,当然不在于战争。想到他们的祖辈父辈,冒着寒霜雨露,披荆斩棘,才有了很少的一点土地。子孙对那些土地却不很爱惜,全把他送给别人,好像抛弃(不值钱的)小草一样。今天割去五座城,明天割去十座城,这才能睡一夜安稳觉。(可是第二天)起床向四境一看,秦国的军队又来了。既然这样,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强暴的秦国的贪心永远没有满足,(诸侯)送给秦国的土地越多,秦国对诸侯的侵略也越急。所以用不着战争,谁强谁弱,谁胜谁负就已经分得清清楚楚了。终于落到全部覆亡,是理所当然的事。古人说:“用土地侍奉秦国,就好像抱柴救火,柴不烧完,火就不会灭。”这话说对了。 齐国并没有贿赂秦国,(可是)终于也随着五国灭亡了,为什么呢?(是因为齐国)跟秦国交好而不帮助其他五国。五国已经灭亡了,齐国也就没法避免了。燕国和赵国的国君,起初有长远的打算,能够守住他的国土,坚持正义,不贿赂秦国。所以燕虽然是个小国,却最后灭亡,这就是用兵抗秦的效果。等到后来燕太子丹用派遣荆轲刺杀秦王作对付秦国的计策,这才招致了(灭亡的)祸患。赵国曾经对秦国五次作战。打了两次败仗,三次胜仗。后来秦国两次攻打赵国。(赵国大将)李牧接连打退秦国的进攻。等到李牧因受诬陷而被杀死,(赵国

唐宋八大家简介

唐宋八大家简介 韩文公名愈字退之,说起这名和字,倒有一段佳话。 韩愈父母早亡,从小就由哥嫂抚养。转眼到了入学的龄,嫂嫂郑氏一心想给弟弟起个又美又雅的学名,这天,郑氏翻开书年,左挑一个字嫌不好,右拣一个字嫌太俗,挑来拣去,过了半个时辰,还没有给弟弟选定一个合意的学名。韩愈站在一旁观看,见嫂嫂为他起名作难,便问: 嫂嫂,你要给我起个什么名呢?郑氏道:你大哥名会,二弟名介,会、介都是人字作头,象征他们都要做人群之首,会乃聚集,介乃耿直,其含义都很不错,三弟的学名,也须找个人字作头,含义更要讲究的才好,韩愈听后,立即说到:嫂嫂,你不必在翻字书了,这人字作头的‘愈’字最佳了,我就叫韩愈好了。郑氏一听,忙将字书合上,问弟弟道:愈字有何佳意?韩愈道愈,超越也。我长大以后,一定要做一番大事,前超古人,后无来者,决不当平庸之辈。嫂嫂听后,拍手叫绝:好!好!你真会起名,好一个‘愈’字吆! 韩愈怎么会给自己起出一个这样又美又雅的名呢?原来他自幼聪慧,饱读经书,从三岁起就开始识文,每日可记数千言,不到七岁,就读完了诸子之著。那超凡的天赋和文化素养,使他早早就抱定了远大志向,这个愈字,正是他少年胸怀表露。

他长到九岁时,已经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勃勃少年。这年恰逢皇科开选,郑氏为他打点行装,送他进京去应试。 到京城后,他自持才高,以为入场便可得中,从未把同伴搁在眼里。结果别人考中了,他却名落孙山。 后来,他在京中一连住了几年,连续考了四次,最后才算中了第三名。之后,一连经过三次殿试,也没得到一官半职。 由于银钱早已花尽,他由京都移居洛阳去找友人求助。在洛阳,友人穿针引线,他与才貌双全的卢氏小姐订了婚。卢小姐的父亲是河南府法曹参军,甚有尊望,韩愈就住在他家,准备择定吉日与卢小姐结婚。 卢小姐天性活泼,为人坦率,一方面敬慕韩郎的才华,一方面又对韩郎那自傲之情有所担忧。她曾多次思忖,要使郎君日后有所做为,现在就应当规劝他一下,可是如何规劝他呢? 这天晚饭后,花前月下,二人闲聊诗文。畅谈中,韩愈提起这几年在求官途中的失意之事,卢小姐和颜悦色地说道:相公不必再为此事叹忧,科场失意乃长有之事。家父对我总是夸你学识渊博,为人诚挚。我想你将来一定会有作为的,只是这科场屡挫,必有自己的不足之处,眼下当找出这个缘由才是。韩愈听后,频频点头,心中暗道:卢小姐果有见地,接着说道:小姐讲的甚是有理,俗话说自已瞧不见自已脸上的黑,请小姐赐教。卢小姐一听,嗤地笑出声来,说道:你真是个聪明人啊!随即展纸挥笔,写道:人求言实,火求心虚,欲成大器,必先退之。

马克思生平简介

如对您有帮助,请购买打赏,谢谢您! 马克思生平简介 卡尔·马克思(1818—1883年),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 家、革命家,科学家,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剥削被压迫群众的伟大 导师,科学共产主义的奠基人。 德国莱茵省美丽的小城特利尔, 是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科学 家一一卡尔·马克思的故乡。1818 年 5 月 5 日 , 马克思出生于一个 犹太律师家庭。他在当地接受了良好的中等教育 , 于中学毕业时所写的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里 , 已经表达出他为整个人类谋幸福的崇 高理想。 1835 年 10 月 , 马克思进入波恩大学 , 次年 10 月转入柏林大学法律系。在大学期间 , 马 克思除研究法学外 , 主要精力多放在学习历史和哲学上。马克思参加了倾向进步的 " 青年黑格尔派 ", 吸取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1841 年 4 月 , 马克思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在完成博士论文后 , 马克思于1842 年 1 月开始为自由主义反对派创办的《莱茵报》撰稿 , 并在 10 月担任了编辑 , 使这份报纸日 益鲜明地倾向于革命民主主义。 1843 年 3 月 , 马克思退出报社编辑部。 1843 年 , 马克思与燕妮·冯·威斯特华伦结婚 , 从此 , 燕妮成了马克思志同道合、患难与共的亲密伴侣和战友。 1843 年 10 月 , 马克思移居巴黎 , 参加工人运动 , 广泛研究历史、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理论。他在与卢格合办的《德法年鉴》上发表文章 , 开始从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 , 从革命民主主义转向科学共产主义。 1844 年 8 月 , 马克思与恩格斯 (1820-1895 )在巴黎相见, 两位伟人从此开始了史无前例的伟大合作。 1845 年 1 月 , 马克思被法国政府驱逐出境 , 2 月转到布鲁塞尔。此时 , 马克思开始批判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局限性 , 写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845 年 11 月至次年 5 月 , 马克思又与恩格斯合写了《德意志意识形态》 , 第一次系统阐明了唯物主义历史观。 1847 年 11 月底 , 马克思和恩格斯出席在伦敦举行的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 , 并受委托起草同盟纲领。 1848 年 2 月中旬 ,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问世 , 这也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848 年 3 月初 , 马克思被比利时当局驱逐出境 , 转到巴黎 ; 4 月初 , 他又返回德国 , 直接参加革命 , 并于 6 月创办了《新莱茵报》 , 通过报纸宣传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纲领。由于德国当局的迫害 , 1849 年 6 月初 , 马克思和家人再次流亡 , 最终迁居英国伦敦。 19 世纪五六十年代 , 马克思和家人经历了一生中最为苦难和艰辛的时期。贫困的生活使得马克思一度濒于绝境。但马克思没有退缩 , 仍然潜心研究政治经济学 , 常年累月地研读政治经济文献 , 进行《资本论》的创作。马克思夫人曾经说 " 请您相信我 , 恐怕没有一本书是在比这更困难的条件下写成的 , 我大概可以就此写一部秘史 , 它将揭示出很多很多 , 多到无限的操心、忧虑和痛苦。 " 1857 年至 1858 年 5 月期间 , 马克思写出了第一部经济学手稿《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 即《资本论》的第一稿。在这个手稿中 , 马克思运用了一系列重要原理 , 阐述了剩余价值理论的基本要点。1859 年 , 马克思利用这个手稿的有关章节写了《政治经济学批判》, 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的价值论。此后 , 他又写了《1861-1863 年经济学子稿》 , 即《资本论》的第二稿。这一手稿阐述了《资本论》第一卷的主要内容 , 也谈到了第二卷和第三卷的一些内容。其中很大篇幅是对剩余价值学说史的批判 , 这部分后来被编为《剩余价值理论》。1863 年 8 月到 1865 年底 , 马克思又写了第三部手稿 , 即《资本论》的第三稿。1867 年 9 月 14 日 , { 资本论》第一卷出版了。 马克思还积极投身实际斗争。 1864 年 9 月 28 日 , 马克思应邀出席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大

唐宋八大家简介及唐宋八大家代表作

唐宋八大家简介及唐宋八大家代表作 唐宋八大家简介及唐宋八大家代表作:唐宋八大家是哪八位呢?唐宋八大家是指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唐宋八大家简介如下。 唐宋八大家之韩愈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是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韩愈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崇他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韩愈的代表作品有:尊儒反佛为题材的代表作《原道》、《论佛骨表》、《原性》、《师说》等,嘲讽社会现状为题材的杂文《杂说》、《获麟解》以及著名的《祭十二郎文》。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简介: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祖籍河东(今山西省运城解州镇),世称柳河东,生于长安,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官监察御史。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公元819年客死于柳州。 柳宗元的代表作:寓言故事《三戒》,《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临江之麋》;哲学论著有《非国语》,《贞符》,《时令论》,《断刑论》,《天说》,《天对》,《永州八记》等。唐宋八大家之欧阳修简介: 欧阳修(1007-1073),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欧阳修是北宋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出生于四川绵州(今四川绵阳涪城区内)。 欧阳修出生于四川绵州(今四川绵阳涪城区内),祖籍:江西永丰,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欧阳修代表作:《醉翁亭记》,《鸣蝉赋》《秋声赋》《与

陶洁《美国文学选读》课后习题详解(托尼 莫里森)【圣才出品】

1 / 2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圣才电子书 https://www.doczj.com/doc/fc4941217.html, 第26单元 托尼?莫里森 1. Why does the author choose Twyla as the narrator of the story? How is she characterized? Key: Because on a superficial level, the white has the right to talk about something and the black has to keep silent. In a deep sense, Twyla, as a white and outsider, would be objective to describe the black images around her. She is characterized through her language, actions and psychological activities, and the comparison between her and Roberta as well. 2. In what ways are the changes in time and space essential ingredients of the story? Key: The story has a very large span of time and space, which covers the characters’ early age and the time after they have their own families. Their experiences of young age become their main memories and subjects of their talk. Their different attitudes towards such memories and the events happing around them reflect their different opinions and attitudes towards people, world and life. Through the changes in time and space there shows th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personalities and qualities of the two main characters. 3. Why does Roberta cry at the end of the story?

马克思恩格斯生平及主要贡献

卡尔〃亨利希〃马克思Karl Heinrich Marx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犹太人德国政治哲学家及社会理论家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革命家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剥削被压迫群众的伟大导师科学共产主义的奠基人。1835年10月考入波恩大学。1836年10月进入柏林大学改读法律和哲学。1841年4月从耶拿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843年6月马克思与燕妮〃冯〃威斯特华伦结婚。1842年4月马克思开始为《莱茵政治、商业和工业日报》即《莱茵报》撰稿同年10月任该报主编马克思在《莱茵报》发表一系列文章抨击普鲁士专制政府开始接触社会经济问题痛斥普鲁 士贵族地主对农民的残酷压迫坚决捍卫农民劳苦大众的利益。1843年1月普鲁士当局决定从4月份起封闭《莱茵报》。股东们要求马克思将报纸办得温和一些马克思断然拒绝并 于3月17日声明退出编辑部。1844年2月马克思在该杂志创刊号上发表《导言》和《论犹太人问题》两篇文章论述了科学共产主义的许多重要原理。文章主张对一切剥削制度进行无情的批判尤其是“武器的批判”第一次指出无产阶级是实现社会主义革命的社会力量公齐声明自己的哲学是为无产 阶级服务的。他鲜明地指出“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地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是马克思从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者转为共产 主义者的重要标志。1844年8月底马克思与恩格斯在巴黎会

见从此他们开始了终身的合作。1845年2月他们的第一部合著《神圣家族》出版该书清算了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史观阐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这一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同年11月至次年5月他们又合写《德意志意识形态》这部著作第一次广泛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和费尔巴哈的唯心史观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制定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经济形态学说的初步提纲并且第一次提出了无产阶级夺取政仅的历史任务。这表明马克思恩格斯已经完成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到科学共产主义的转变。1847年1月他们加入正义者同盟同年6月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提议“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1848年2月中旬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问世新纲领在伦敦用德文正式发表。《宣言》总结了以往无产阶级斗争的经验论述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极其重要的思想完整、系统而严密地阐述了他们的伟大学说全面阐述了科学共产主义的基本原理成了世界各国无产阶级运动的指南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848年2月席卷欧洲大陆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爆发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导同盟投入革命洪流。巴黎公社失败后马克思接受总委员会的委托起草了《法兰西内战》宣言全面地总结了公社的经验强调无产阶级必须用革命暴力“摧毁”和“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六十年代马

唐宋八大家简介

唐宋八大家简介 唐(公元618年—907年)宋(960年—1279年)八大家,又称唐宋古文八大家,是中国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八位散文家的合称。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三苏等四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他们先后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诗文发展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 韩愈和柳宗元是对好朋友,曾巩曾携欧阳修、王安石访三苏即苏轼、苏洵、苏辙。 公元907-960年为中国的五代十国。 五代指的是如下五个朝代: 后梁公元907-923年、后唐公元923-936年、后晋公元936-946年、后汉公元947-950年、后周公元950-960年。 十国指的是以下十个割据政权: 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即荆南)和北汉等。 唐宋八大家个人作品 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是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著名的散文家和重要诗人,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贞元八年(七九二年)进士,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唐宪宗时,曾随同裴度平定淮西藩镇之乱。在刑部侍郎任上,他上疏谏迎佛骨,触怒了

宪宗,被贬为潮州刺史。后于穆宗时,召为国子监祭酒,历任京兆尹及兵部、吏部侍郎。 诗文作品《原道》《论佛骨表》《原性》《原毁》《师说》《进学解》等 其他作品杂文有《杂说》、《获麟解》以及著名的《祭十二郎文》 艺术风格韩愈被列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又将他与杜甫并提,有“杜诗韩笔”之美称。他的散文创作,实现了自己的理论。其赋、论、说、传、记、颂、赞、书、序、哀辞、祭文、碑志、状、表、杂文等各种体裁的作品,都有卓越的成就。论说文在韩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以尊儒反佛为主要内容的中篇和长篇,有《原道》、《论佛骨表》、《原性》、《师说》等,大都格局严整,层次分明。叙事文在韩文中比重较大。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汉族,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著名的思想家,祖籍河东(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柳宗元的骚赋成就极高。宋人严羽说:“唐人惟子厚深得骚学。”此论相当中肯。柳宗元的辞赋继承和发扬了屈原辞赋的传统。他的辞赋,不仅利用了传统的形式,而且继承了屈原的精神。 诗文作品寓言故事有《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临江之麋》 哲学作品哲学论著有《非国语》《贞符》《时令论》《断刑论》《天说》《天对》《永州八记》。其中包括《小石潭记》《始得西山宴游记》《袁家渴记》《石渠记》《小石城山记》等。

马克思生平简介

马克思生平简介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马克思生平简介 卡尔?马克思(1818—1883年),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革命家,科学家,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剥削被压迫群众的伟大导师,科学共产主义的奠基人。 马克思,1818年5月5日生于普鲁士莱茵省特里尔城。父亲是一个持自由主义观点的律师,后当司法参事。马克思在本城受中等教育。 1835年进波恩大学,次年10月转入柏林大学。他学的是法学,但主要精力放在学习历史和哲学上。在大学阶段,他参加了倾向进步的“青年黑格尔派”的活动,吸取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在政治上是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坚决反对普鲁士封建专制制度。 1841年4月,马克思以题为《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区别》的论文,获得了哲学博士学位。这时,他还站在黑格尔哲学的唯心主义立场上。 1842年4月,马克思开始为《莱茵报》撰稿。同年10月,他迁居科伦,担任该报主编。11月间,与恩格斯首次会见。马克思在《莱茵报》发表一系列文章,痛斥普鲁士贵族地主对农民的残酷压迫,坚决扞卫农民劳苦大众的利益。 1843年1月,普鲁士当局决定从4月份起封闭《莱茵报》。股东们要求马克思将报纸办得温和一些,马克思断然拒绝,并于3月17日声明退出编辑部。 由于普鲁士政府的迫害,马克思在1843年10月移居法国巴黎。他住在工人区,广泛接触工人群众,了解他们生活和斗争情况;同法国的民主主义者、社会主义者、工人秘密组织的领袖以及德国流亡者的秘密团体“正义者同盟”的领导人建立密切联系;还时常出席法、德两国工人和手工业者的集会并发表演说。与此同时,他研究了法国阶级斗争的历史、空想社会主义以及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并和黑格尔左派分子卢

唐宋八大家简介及唐宋八大家代表作

唐宋八大家简介及唐宋八大家代表作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唐宋八大家简介及唐宋八大家代表作 唐宋八大家简介及唐宋八大家代表作:唐宋八大家是哪八位呢唐宋八大家是指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唐宋八大家简介如下。 唐宋八大家之韩愈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是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韩愈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崇他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韩愈的代表作品有:尊儒反佛为题材的代表作《原道》、《论佛骨表》、《原性》、《师说》等,嘲讽社会现状为题材的杂文《杂说》、《获麟解》以及着名的《祭十二郎文》。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简介: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着名文学家、思想家,祖籍河东(今山西省运城解州镇),世称柳河东,生于长安,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官监察御史。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公元819年客死于柳州。 柳宗元的代表作:寓言故事《三戒》,《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临江之麋》;哲学论着有《非国语》,《贞符》,《时令

论》,《断刑论》,《天说》,《天对》,《永州八记》等。唐宋八大家之欧阳修简介: 欧阳修(1007-1073),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欧阳修是北宋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出生于四川绵州(今四川绵阳涪城区内)。 欧阳修出生于四川绵州(今四川绵阳涪城区内),祖籍:江西永丰,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欧阳修代表作:《醉翁亭记》,《鸣蝉赋》《秋声赋》《与高司谏(jiàn)书》《朋党论》《伶官传序》《卖油翁》。多篇作品被选入中小学语文教材。唐宋八大家之苏洵简介: 苏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苏洵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有《嘉佑集》传世。 苏洵的代表作:《六国论》《衡论》《辨奸论》《管仲论》《权书》等。唐宋八大家之苏轼简介: 苏轼是我国宋代的着名诗人,号“东坡居士”,因此很多人都习惯把苏轼称为“苏东坡”。苏轼1037年1月8日出生在眉州,也就是现在的四川省眉山市。【更多有关苏轼简介】 苏轼的代表作品:诗词《水调歌头》,《浣溪沙》,《江城子》《蝶恋花》等;散文有《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平王论》《留侯论》《石钟山记》等。选入小学语文教材的作品有:赠刘景文等 唐宋八大家之苏辙简介:

唐宋八大家苏洵的简介资料

唐宋八大家苏洵的简介资料 苏洵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是苏轼和苏辙的父亲,下面是本人为你收集整理的唐宋八大家苏洵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唐宋八大家苏洵简介 苏洵,字明允,字号老泉,眉州眉山人,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与二子苏轼、苏辙三人均以文学著称于世,并称“三苏”,三人均入唐宋八大家之列。 苏洵于公元1009年,出生于眉州眉山,少时不喜读书,常外出游荡,直到二十五岁才开始读书,仗着聪明,认为读书没有什么难的,但第一次应考乡试举人时却落败了,自此才开始发愤读书,彼时苏洵已经二十七岁。后曾参加进士考试,但未被录取,期间一直发愤读书。公元1042年,苏洵经过五 六年的刻苦钻研,学问已有所成,开始教授儿子读书。 公元1056年,苏洵带着苏轼、苏辙进京应试,得到 了欧阳修的赞赏,一时苏洵的文名大胜。次年,苏轼、苏辙同时应试及第,一时轰动京师。公元1059年,苏洵带着全家游京,次年苏洵任秘书省校书郎一职,一年后又被任命秘书省试校书郎。 公元1066年,苏洵著《易传》一书,但尚未完成便 病重,遂令苏轼将《易传》写完,四月在京师病逝,其二子尊照父亲遗愿将其与妻子合葬。 唐宋八大家苏洵的故事 先和大家讲一个苏洵引导孩子学习的故事。苏洵的两个儿子,在很小的时候,不喜欢上学堂,十分好动,常常是看着书就走神了,苏洵也打骂过,但似乎只是加重了孩子的叛逆心理,于是他就想了个很睿智的办法。

苏洵之后每次一看到孩子们在身旁嬉戏玩闹,他就故意什么都不说,然后悄悄的跑到一旁看书,还一副特意怕让两个孩子看到的样子,这么一来,两兄弟也想知道父亲看的是什么,于是在父亲走了之后,就去偷偷的把书找出来,也在墙角处看了起来。 时间长了,两个孩子都爱上了读书,不管是哪家之作,都要看上一看,好的地方留着自己借鉴。苏洵的目的也就这样容易的达到了,作为一个父亲,他为孩子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这就是关于苏洵教育引导自己孩子读书的小故事,看起来很容易,却真正的起到了教育作用。当然,和这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像是苏洵本人,他是非常有才华的,可他的这些才情都是从书中一点点积累来的,甚至曾经因为写不出自己满意的文章,一度焚烧了原有的书稿,这才有了突破和进步。 苏洵的故事有很多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是有很深教育意义的,我们可以用来激励孩子,使其更加刻苦努力,每当遇到困难有了退缩的念头时,就去看看古人的这些付出,恢复自己的斗志。 苏洵什么时候中的进士 其实,苏洵并没有考中过进士,虽然他参加了考试,但都以失败告终,他的两个儿子——苏轼和苏辙,还有他的二哥苏涣都中了进士。所以,虽然苏洵的文章享誉千古,但他却有没有考中进士的遗憾。 苏洵生于名门之家,年少的他是个名副其实的大少爷,不喜欢读书,终日以游山玩水为乐,娶了大家闺秀程氏后也不见好转,没有担负起一个家庭的责任。在发生了一系列事件后,苏洵终于明白了自己的责任,二十七始发愤,通读名著,研究

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简介

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简介 位于阜阳城西北一公里新泉河两岸,西湖又称汝阴西湖、颍州西湖。长 5 公里,宽 1.5 公里。是古代颍河、清河、小汝河、白龙沟四水汇流处。因阜阳地 北魏以后称颍州而得名,为唐、宋、明、清历代名胜。有会老堂、清涟阁、画舫 斋、湖心亭、宜远桥等十数处建筑,并有菱荷十里,杨柳盈岸,久为游人憩游胜 境。唐、宋以来,即与扬州瘦西湖、杭州西湖并称。北宋皇佑元年 (公元 1049 年),欧阳修由扬州移知颍州,尤喜此湖,有诗赞曰:菡萏香情画舸浮,使君不 复忆扬州。都将二十四桥月,换得西湖十顷秋。后欧阳修终老于此。清嘉庆后, 湖面逐渐淤塞。今存有会老堂并欧阳修石刻像等遗物。 明代《正德颍州志》载:西湖长十里,广三里,水深莫测,广袤相齐。《大 清一统志》云:颍州西湖闻名天下,亭台之胜,觞咏之繁,可与杭州西湖媲美。 颍州西湖景色之美,四时俱佳,招徕不少文人志士出守颍州,更是文人墨客吟诗 作画之旅游胜地。从宋代起有北宋词人、宰相晏殊,北宋文学 家、史学家欧阳修、苏轼、宋代中书侍郎吕公著等七大名人知颍州,为古颍 州西湖建设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并留下了 113 首著名诗篇,加之 71 名古代和近 代诗人的诗篇共 259 首。 其中唐宋八大家占四人, 还有南宋四大家之一的杨万里, 与苏轼齐名的黄庭 坚。苏轼曾在诗中将颍州西湖与杭州西湖相媲美,大千起灭一尘里,未觉杭颍谁 雌雄。可见,颍州西湖在古代确为天下西湖之冠。但后来由于黄河泛滥,西湖被 泥沙填平,昔日美景,已不复存在。今天阜阳西湖的半岛之上,还建有颍州西碑 林。此处碑林占地 30 余亩,共有树碑 2000 多块,碑林、碑亭、百米碑廊、陈列 馆所兼而有之。另有 1000 余块 2 米的石碑组成的八卦阵林,堪称国内园林之独 创,尤为别具一格。
1/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