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沪教版化学九年第8章《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word教案

沪教版化学九年第8章《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word教案

沪教版化学九年第8章《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word教案
沪教版化学九年第8章《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word教案

第8章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

教学目标:

1、从组成上知道什么是有机物、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对有机物存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有所认识。通过具体事例认识有机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2、了解淀粉的营养价值,植物体内淀粉的来源,通过实验学习淀粉和葡萄糖的简单检验方法。知道淀粉可以转化为酒精。知道油、脂的元素组成、自然界中的来源、营养价值

3、知道蛋白质在食品和动物体内的存在、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关系、蛋白质的营养价值。通过实验活动了解蛋白质的溶解性、灼烧现象、显色反应及其与重金属盐的反应;

4、知道各种维生素也是有机物,它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知道在饮食和烹调中要根据维生素的性质特点,进行正确地操作,以保证维生素的正常摄入;

5、知道食品中混入某些霉菌、甲醛、甲醇等物质的危害性,知道防范方法。

教学重点:

1、有机物、无机物的概念,从组成上区分简单的有机物和无机物;

2、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简称有机高分子)、碳水化合物(又叫糖类);

3、淀粉、葡萄糖、油脂等物质的组成,性质特征以及物质间的相互转变关系。

教学难点:

1、蛋白质的组成,蛋白质和维生素的物理、化学特性;

2、淀粉、葡萄糖等营养物质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

课时安排:

§8、1什么是有机化合物 1

§8、2 淀粉和油脂 1

§8、3 蛋白质和维生素 2

复习测试 2

共6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8、1什么是有机化合物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有机化合物的特点和性质;

2、了解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组成特点;

3、知道食物中淀粉、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是有机物

4、能够从组成上区分有机物和无机物;

5、能用某些实验方法从组成上辨别有机物。

教学重点:

从物质组成上识别有机物和无机物,掌握最简单的有机物。

教学难点:

理解有机物和无机化合物在组成上并没有严格区分标准。

教具准备:

糖、面粉、棉布、燃烧匙、酒精灯、火柴、洗涤剂、醋酸、多种有机物的结构、NaCl、塑料、淀粉、化纤、橡胶。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阅读P210,提前板书

[老师提问]:通过阅读,有收获的同学(不论多少)请举手,(选择基础差的同学回答)一、什么是有机化合物:含碳的化合物。特点:不完全燃烧时,大都有黑色的炭析出。[演示实验]:糖、面粉在燃烧匙中烧后均产生黑色物质,食盐在燃烧匙中烧后却无明显变黑现象发生,煤油、石蜡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若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出现清变浑现象,不完全燃烧则有黑烟冒出。

[提问]在CO、CO2、金刚石、石墨、纳米碳管,碳酸钙、酒精、醋酸、塑料、面粉等物质中哪些是有机物。

[学生活动]参考教与学P15,并以塑料、面粉为例发现有机物的一般共性。

大多数有机物都有难溶于水,熔点低,受热容易分解,容易燃烧,不易导电等。3.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简单讲解结构式,化学式,出示结构模型。

物性:通常为无色、无味气体,极难溶于水,密度小于空气。

化性:易燃。写化学方程式

自然界的形成:植物殊体在隔绝空气情况下分解而成。存在于:地下深处(天然气)煤矿矿坑(瓦斯气)池沼底部(沼气)

沼气的生产和应用的意义:解决农村的燃料问题,环境卫生,提高肥料的质量。

矿井安全:通风,严禁烟火,经常检测瓦斯浓度,确保不在爆炸极限内。

4.生活中常见的其它简单有机物

酒精:结构式,化学式,

制法:绿色植物籽粒发酵而成,方程式表示。因不含S,而称为绿色能源。

工业酒精:含甲醇有毒,饮用后使人眼睛失明,量大死亡。

乙酸:醋酸,具有酸性,演示:与石蕊,碳酸钠、水垢的反应。

5.有机物分子的结构:①若干个C—C原子可以连接成链状或环状②C原子还可以和H、O、N、Cl、P、S等相连形成不同类的有机化合物,所以有机物种类繁多,性质各异。P211图6.有机高分子化合物:阅读课本P211并判断葡萄糖,淀粉等是不是有机高分子

[学生练习]:根据下列提供有机物的化学式计算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P213习题3和5。

淀粉(C6H10O5)n葡萄糖C6H12O6蔗糖(342)C12H22O11聚乙烯—CH—CH—写出甘氨

酸(氨基乙酸)、丙氨酸(α-氨基丙酸)、苯丙氨基酸(α-氨基-β-苯基丙酸)、谷氨酸(α-氨基戊二酸)的结构简式。分析 氨基酸的命名是按含羧基的最长碳链作主链,并按照被氨基

取代的氢原子离羧基最近开始依次从α,β,γ…标在氨基酸的前面。如上述解答中的α- 氨基-β-苯基氨基酸。

本节小结:

1、能够从组成上区分有机物和无机物

2、了解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组成特点

布置作业:

教与学,附加:可燃冰知识习题。

板书设计: §8、1什么是有机化合物

一、有机物:含碳元素的化合物(CO 、CO 2、H 2CO 3、CaCO 3等除外)

1.有机物的一般共性

二.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

1.物性:无色无味气体,密度小于空气,极难溶于水

2.化性;可燃性 CH 4+2O 2=====CO 2+2H 2O 现象:纯净的甲烷安静地燃烧,产生①蓝色

火焰②放出大量的热 ③烧杯内壁有水珠 ④迅速倒转烧杯,倒入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反应生成CO 2

3.自然产生原因:植物残体在隔绝空气的情况下分解而生成的。

4.存在;池沼的底部,煤矿矿坑,地下深处。

5.矿井安全:①通风 ②严禁烟火

6.沼气的制取和应用

原料:秸杆、杂草、树叶、人畜粪便等废弃物。

条件:密闭的沼气池中发酵。

农村应用沼气的好处:①解决燃料问题 ②改善环境卫生 ③提高肥料质量

三.生活中常见的其它简单有机物

四.有机物组成与结构:1、①每个碳原子最多与4个原子直接结合②链状或环状③碳原子间顺序和方式也可不同④如多种氨基酸,所以有机物种类多,性质各异。

五.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点燃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8、2淀粉油脂

教学目标:

1、认识葡萄糖、淀粉和油脂是重要的营养物质,是维持生命活动和人们从事各种活动所需热量的主要来源;

2、知道自然界中葡萄糖、油脂的来源,葡萄糖和淀粉的转化关系。

3、知道油脂的元素组成,了解油和脂肪在常温下的状态差异

4、会用简单的实验方法来检验淀粉和葡萄糖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酿酒过程

2、淀粉的检验

3、葡萄糖的检验

教具准备:

饭粒、面团(馒头)土豆片,白糖、青菜、食盐、猪油、花生米、棉签、碘水、碘酒。教学过程:

分析作业中错误:氧化铁写成FeO

一、引入:昨天了解一些简单的有机物,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些食品中的有机物。

[学生活动]:阅读P210

[老师提问]:通过阅读,有收获的同学(不论多少)请举手,(选择基础差的同学回答) 板书:一、淀粉:存在于:大米、面粉土豆,粉丝、山芋等食品中

1、来自于光合作用6CO 2+6H 2O C 6H 12O 6+6O 2 葡萄糖又进一步转化为蔗糖

(3C 12H 22O 11

淀粉和纤维素(C 6H 10O 5)n 2、在体内的代谢过程:葡萄糖在小肠里吸收后进入血液,由血红蛋白分子输送人体各组织

文字:淀粉+水 葡萄糖(人) 纤维素+水 葡萄糖(食草动物)

符号:(C 6H 10O 5)n +H 2O nC 6H 12O 6

葡萄糖有甜味,易溶于水,白色粉末固体,在体内缓慢氧化释放热量。

C 6H 12O 6+6O 2 6CO 2+6H 2O+Q Q==2804Kg/180g C 6H 12O 6

低血糖:淀粉摄入量不足(或消化吸收能力差)血液中葡萄糖浓度太低。乏力疲倦昏迷休克。 治疗方法:静脉输入葡萄糖。

上述三种有机化合物属于糖类,习惯上也称为碳水化合物,原因有三:

①糖类都是由C 、H 、O 三种元素组成②当时发现的糖分子中H 、O 个数比恰好为2:1③且糖类的分子式都遵循C n (H 2O )m 这个通式。

[总结和探索]:淀粉①是人们食用的最主要糖类②水解产物是葡萄糖

③淀粉的检验:与碘作用呈蓝色

[演示]:用棉签蘸碘水或碘酒溶液涂抹在下列物质上:饭粒、面团(馒头)土豆片,白糖、青菜、食盐、猪油、花生米。 [演示]:P216实验。

简答:没有成熟的苹果遇碘变蓝色,成熟的苹果遇碘却不蓝色,用实验证明生苹果中含淀粉、

熟苹果中含葡萄糖。

二、淀粉与葡萄糖的性质差异

1、葡萄糖:物性:有甜味,易溶于水,白色粉末固体

化性:①有还原性易被氧化,放热②C 6H 12O 6 2C 2H 5OH+2CO 2↑

③与新制氢氧化铜在碱性环境和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红色氧化亚铜沉淀,该反应可用于检验葡萄糖。

三、油脂

[阅读回答]:1、存在于:动物的脂肪层,植物的种子中是人体重要的营养物质

2、组成元素(C 、H 、O ),氧化最终产物是CO 2+H 2O 是人体储备能量的物质仓库。

3.葡萄糖:15.6KJ/g 油脂38KJ/g 蛋白质24 KJ/g

[实验]:从花生米中提取油脂

①原料粉碎 ②正已烷浸泡溶解(无毒低沸点(68.7℃)

③过滤 ④水浴加热恒温蒸发。 本节小结:淀粉、油脂均为食品中重在的有机物。

布置作业:

教与学,

淀粉酶 缓慢氧化 淀粉酶 体内微生物 酵母菌 光照 叶绿素

附加:多种方法鉴别下列物质:①白糖食盐面粉②米汤牛奶③葡萄糖溶液和水④苹果是否熟了⑤情报工作者用米叶写情报,接受者有碘水湿润写有情报的纸显出蓝字。

第3课时

教学内容:

§8、3蛋白质和维生素(一)

教学目标:

1、认识摄取蛋白质的重要性,初步认识“蛋白质是生命的基础”。

2、知道生活中常见的富含蛋白质的食物,蛋白质在人体的存在和组成成分。

3、了解蛋白质的溶解性以及影响因素,及重要化学性质。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能够通过实验方法,掌握简单鉴别化学纤维、毛发纤维

2、能过通过实验现象了解蛋白质变性,及其应用

教具准备:

蛋白质、硫酸铵、氯化镁、铜、钡、汞、银、铅的盐溶液,羽毛、棉布、酒精灯。 教学过程:

[复习]掌握 下列化学方程式

符号:(C 6H 10O 5)n +H 2O nC 6

H 12O 6

C 6H 12O 6+6O 2 6CO 2+6H 2O+Q Q==2804Kg/180g C 6H 12O 6

[新课]人体是只要能量还不够,还要细胞,细胞还要生长发育,新陈代谢。那么构成细胞的基础物质是什么呢?——蛋白质,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所以说蛋白质是人体必需的又一重要营养成分。

[学生活动]:阅读P212

[老师提问]:通过阅读,有收获的同学(不论多少)请举手,(选择基础差的同学回答)

[板书]一、构成细胞的基础物质——蛋白质

1、存在于:鱼、肉、牛奶、豆酱油等食品中

2.吸收与合成

3、蛋白质的存在:人体内皮肤、肌肉、毛发、血液、激素、各种酶等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

4、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C 、H 、O 、N )+必需元素(S 、P 、Zn 、Fe 、Cu )如:血红蛋白的组成中就必须有Fe 元素,有了这些人体必须微量元素就可以合成各种各样的蛋白质,淀粉酶 缓慢氧化 蛋白质 胃肠中酶水作用 下逐步分解 氨基酸 被人体吸收 重新结合

转化成 人体所需蛋白质 含氮的尿素等物质排出体外

如鸡蛋的蛋白质中含有S元素,坏了以后有一股硫化氢的气味。有些按基酸可由蛋白质分解制得,而有些是要从其他动物、植物中的蛋白质转化而来。例如:烹调肉、鱼等食物时,其中的蛋白质都转化成氨基酸,含有多种氨基酸的鱼、肉汤汁味道鲜美。常用的鲜味剂——味精,就是一种氨基酸的钠盐,谷氨酸钠。

5、人体缺乏蛋白质:生长发育迟缓,体重减轻,发生贫血等(回忆低血糖症状)

[学生探究发现]:蛋白质的性质

出示蛋白质样品:呈现胶体状态,讲解溶于水的分子比较大,加盐后,蛋白质分子凝聚在一起,而析出。

1、盐析:两支试管+鸡蛋清,一支加蒸馏水——溶解。另一支加饱和硫酸铵溶液——析出,

(降低了溶解度)再加水,还能使析出的蛋白质溶解——可逆。

把黄豆浸在水里,泡胀变软后,在石磨盘里磨成豆浆,再滤去豆渣,煮开。这时候,黄豆里的蛋白质团粒被水簇拥着不停地运动,仿佛在豆浆桶里跳起了集体舞,聚不到一块儿,形成了“胶体”溶液。要使胶体溶液变成豆腐,必须点卤。点卤用盐卤或石膏,盐卤主要含氯化镁,石膏是硫酸钙,它们能使分散的蛋白质团粒很快地聚集到一块儿,成了白花花的豆腐脑。再挤出水分,豆腐脑就变成了豆腐。豆腐、豆腐脑就是凝聚的豆类蛋白质。我们喝豆浆,有时就在重复这个豆腐制作过程哩。有人爱喝甜浆。往豆浆里加一匙白糖,豆浆没有什么变化。有人爱喝咸浆。在豆浆里倒些酱油或者加点盐,不多会儿,碗里就出现了白花花的豆腐脑。酱油里有盐,盐和盐卤性质相近,也能破坏豆浆的胶体状态,使蛋白质凝聚。这不和做豆腐的情形一样吗?

豆浆点卤,出现豆腐脑。豆腐脑滤去水,变成豆腐。将豆腐压紧,再榨干去些水,就成了豆腐干。原来,豆浆、豆腐脑、豆腐、豆腐干,都是豆类蛋白质,只不过含的水有多有少罢了。牛奶和豆浆差不多,也是胶体溶液。在新鲜的牛奶里,酪素,也就是蛋白质包裹着奶油,在水里分散开来,不停地运动,所以,牛奶总是均匀的乳白色液体。让牛奶发酵,做成酸牛奶,酪素就聚集拢来,凝结成块,象豆腐脑似的。兴许你会爱喝这种酸牛奶。

2、变性:三支试管+鸡蛋清溶液,一支加热——凝固。另一支+少量乙酸铅溶液——凝固。

第三支加几滴浓硝酸,微热——变黄。

3、灼烧凝固的蛋白质,闻气味,灼烧头发和棉纱线(纤维素)比较气味,得结论灼烧含蛋

白质的物质会产生一种烧焦羽毛的气味,而棉纱线有烧纸的气味。

[结论]:蛋白质分子受某些物理因素(如热、紫外线和高电压等)和化学因素(如酸、碱、有机溶剂、重金属盐类等)作用,会收起分子结构发生变化,导致蛋白质丧失生物活性,称为蛋白质的变性。

[应用]:①细菌的细胞由蛋白质构成,加热能使蛋白质发生凝固从而使细菌死亡,所以家庭中的碗筷、毛巾等常用开水烫、煮的方法消毒。医院里的医疗器械,常用煮、75%的医用消毒酒精、或激光照射消毒均是这个原理。

②生活中鉴别纯毛产品,用灼烧的方法,一闻味,二试灰烬是极细的粉末。

[拓展视野]:被霉菌污染的谷物有毒,不能食用。

本节小结:

1、蛋白质是生命的基础

2、蛋白质的溶解性以及影响因素,及重要化学性质

布置作业:

书后习题

板书:一、构成细胞的基础物质——蛋白质

1.存在于:鱼、肉、牛奶、豆酱油等食品中

2.吸收与合成

二、蛋白质的性质

1.盐析:在硫酸铵、氯化镁、硫酸钙等盐作用下,蛋白质溶解度降低而析出,是物理变化。2.凝固变性:在物理方法(加热,高温蒸煮、紫外线照射、激光)化学方法(强酸、强碱、可溶性重金属盐、70%~75%乙醇溶液、甲醛等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变性失去原来的生理功能。

三、含蛋白质的物质灼烧后有烧焦羽毛气味。

第4课时

教学内容:

§8、3蛋白质和维生素(二)

教学目标:

1、了解常见富含维生素的食品和维生素制剂,人体摄入维生素对生命活动的作用。

2、知道某些物质(如甲醛、黄曲霉素、黄米霉素等)有损人体健康,认识掌握化学

知识能帮助人们抵御有害物质的侵害。

3、联系日常生活,解答烹调和食用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品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教学重点、难点:

用实验的方法区别某些有机物

教学过程:

一、复习:1、衣服上如粘有血渍,用热水还是冷水浸泡才容易洗去?

2、猪肝中含有一种酶,捣碎的生猪肝加入3%的双氧水中能发现立即产生大量气泡,而捣碎熟的猪肝却看不到有气泡产生,为什么?

3、如何检验市场上的某些海产品是否用甲醛浸泡过。

(答:取浸泡液加入蛋清,如蛋清发生凝聚,而且将凝聚后的蛋清再放入水中也不能溶解,说明不是用清水浸泡的。)

二、新课:

[学生活动]:阅读1、了解维生素存在于哪些食品中

富含维生素的食品及制剂:蔬菜、水果、鱼肝油、复合维生素含片等。2、维生素的作用:保证人的正常发育,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

缺乏:生长发育出现障碍,营养缺乏症。

具体的:A夜盲症B脚气病、口角炎C坏血病D缺钙。

3、维生素的来源:人体所需的大部分维生素不能在体内合成,必须从食物中摄取。故不能偏食

4、维生素的组成:维生素是分子组成和结构都较为复杂的有机物。

5、维生素性质及烹调食用富含维生素食物分别应注意的问题

A、D脂溶性

B、C水溶性

[课堂练习]教与学中部分习题。

[总结]

人体需要的六大营养素:水、无机盐、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

[拓展性介绍] 认识某些维生素

(1)溶解性:维生素A微溶于水,维生素D不溶于水,但都易溶于油脂,故其制剂都是油状的。

维生素B、C能溶于水。但加热时均易受到破坏,VC在碱性情况下也容易受破坏。

(2)某些维生素的作用及存在

维生素A:维持正常的视觉反应及骨骼发育,存在于鱼肝油、肝脏、水果中等。

维生素C:又称抗败血酸。具有酸性及还原性。与血液凝固有密切关系,主要存在于水果中。维生素C具有酸性和还原性。故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维生素D:可促进钙质的吸收而使骨质钙化,维持正常的骨骼,存在于鱼肝油、牛奶、蛋类等。

本节小结:

维生素的作用:保证人的正常发育,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

布置作业:

P225 3、5、8、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归纳整理

整理与归纳 一、内容提要 二、专题讨论 1.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 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2.从微粒的观点认识和区分物理变化及化学变化 从微观的角度看,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仅是微粒间的间隙发生了改变,而微粒本身没有改变;但当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时,实质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的过程,即化学变化的过程就是原子的重新组合的过程。 3.关于原子结构 (1)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电子质量很小,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质子数和中

子数之和; (3)原子的种类是由核内质子数决定的,元素的化学性质是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 4.化学式表示的意义 宏观上:(1)表示某物质;(2)表示该物质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 微观上:(1)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或一个原子;(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还表示一个分子的构成情况; 5.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1)计算化合物中原子个数之比 我们知道,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就是表示该元素原子的个数,因此这些数字的比值就是化合物中原子个数之比。如Fe3O4中,铁原子和氧原子个数比3∶4,CaCO3中,钙、碳、氧原子个数比为1∶1∶3。 (2)计算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 以Fe3O4为例,可知其中铁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为3∶4,可设铁原子个数为3k,氧原子个数为4k;可以通过查表得到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6,氧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则铁元素的质量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Fe∶O=3k×56∶4k×16=21∶8。故在某一种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之比就是各元素的原子个数与它的相对原子质量之间的比值。 (3)计算化合物中某一元素的质量分数 三、思维启迪 多少克碳酸氢铵(NH4HCO3)与400 g硝酸铵(NH4NO3)含氮元素质量相同? 解析:解答本题,要先分别算出NH4HCO3和NH4N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再算出400 g NH4NO3中含氮元素的质量。先设质量为x的NH4HCO3含有氮元素的质量与400 g NH4NO3中含有的氮元素的质量相等。 经计算可得NH4NO3中氮元素质量分数为35%,NH4HC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7.7%。400 g NH4NO3中氮元素质量为400 g×35%=140 g 则设含有140g氮元素的碳酸氢铵的质量为x 则x×17.7%=140 g;x=790 g 该题另外还有一种解法是:根据化学式列出两种物质含氮原子数相等的关系式,再根据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章单元测试题

第三章单元测试题 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O-16 Fe-56 S-32 Ca –40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答案,每题2分,共30分) 1、市场上销售的食盐种类有加钙盐、加锌盐、加碘盐等,这里的钙、锌、碘是指( )。 A.原子 B.元素 C.分子 D.单质 2、下列说法没有科学性错误的是() A.纯天然物质酿成的食品中绝对不含化学物质 B.水和油可以进行相互转化 C.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D.气功可以使铝变成金 3、春暖花开季节,人们站在紫丁香树旁,常闻到怡人的香味。这一现象说明( )。A.分子很大 B.分子分裂成原子 C.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分子之间有空隙 4、下列化学符号表示两个氧原子的是( )。 A.20 B.2O 2 C.CO 2 D.O 2 5、对于m个SO3分子和n个SO2分子,下列相应的结论正确的是 ( ) A、氧原子个数比为3m:2n B、氧元素质量比为m:n C、硫原子个数比为6m:5n D、硫元素质量比为3m:2n 6、新型净水剂铁酸钠(Na2FeO4)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 )。 A +2 B. +3 C. +6 D. +5 7、下列物质的化学式和名称相符合的是( )。 A.氧化镁(MgO2) B.干冰(H2O) C.锰酸钾(KmnO4) D.五氧化二磷(P2O5) 8、下图是表示物质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含有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则图中表示单质的是() A. B. C. D. 9、分子与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 A.分子大,原子小 B.分子能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不能 C.分子之间有间隙,原子之间没有间隙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能分,原子不能分 10、维生素C(C6H8O6)主要存在于蔬菜和水果中,它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近年来科学家还发现维生素C有防癌作用。下列关于维生素C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维生素C是氧化物 B.维生素C是由6个碳元素、8个氢元素和6个氧元素组成的 C.维生素C中C、H、O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9:1:2 D.青少年应多吃蔬菜水果,切勿偏食 11、含有氧分子的物质是() A.液态空气 B.二氧化硫 C.二氧化锰 D.水 12、已知某氮氧化合物中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16,则该化合物的为()A. NO2 B.N2O C.NO D.N2O3 13、某氧化物RO2中含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则该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64 B.16 C.32 D. 80 14、一种微粒的原子核内含有n个质子,核外共有n+1个电子,则该粒子一定属于()A.原子 B.分子C.阴离子D.阳离子 15、我国最新研制的高温超导材料氮化硼,经测定该材料中两元素的化合价均为3价,则该材料的化学式为() A.BN B.B 3 N 2 C.NB D.B 2 N 3 二、填空题(31分) 11、(3分)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多种,有的物质由构成,如汞、稀有气体等;有的物质是由构成,如氧气、水等;有的物质是由构成,如氯化钠等。12、(8分)用化学式或化学符号填空: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2)镁离子 (3) 2个氧分子(4)两个氢原子 (5)氮气(6)五氧化二磷 (7)+2价的钙元素(8)碳酸根离子 13、(4分)现有①氢气②锰酸钾③二氧化锰④氯化钠⑤自来水⑥高锰酸钾加热后的固体剩余物六种物质,请用序号填空: (1)属于混合物的有:(2)属于单质的是: (3)属于化和物的有:(4)属于氧化物的有: 14、(5分)判断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所表示的意义,将其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2 a.Ca2+ b.NO 2 c.2NO d.O e.2SO 4 2- (1)表示分子个数的是。 (2)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电荷的是。(3)表示元素化合价的是(4)表示一个分子中含有的原子个数的是。(5表示离子个数的是。 15、(3分)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两者电量大小(选填“相等’’或“不相等”),原子 (选填“带正电”“带负电”或“不带电”)。 16、(4分)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已基本采用新一代饮用水消毒剂ClO2,有的国家还颁布了强制使用ClO2的法律和法规,请回答以下问题: (1)ClO2读作,它是由种元素组成的;

沪教版初三化学第三章测试题

初三化学第三章教学测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 C~12 , N~14 , S~32 , O~16 , Fe~56 , Na~23 , P~31,Cl~35.5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40分) 一、 选择题(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约五、六千年前,半坡原始居民所从事的生产活动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 A 、建筑房屋 B 、烧制陶瓷 C 、磨制石器 D 、用麻织布 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 A、空气 B、澄清石灰水 C、液态氧 D、矿泉水 3、下列微粒中,能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是 ( ) A、H B、H+ C、2H D、H2 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 、氮是空气中含量最高的非金属元素 B 、氧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非金属元素 C 、铁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 D 、水是人体内含量最高的物质 5、人体通过摄取各种不同的食物以补充人体所缺乏但必需的各种微量元素。下列微量元素对人体有害的是 ( ) A 、铁 B 、碘 C 、硒 D 、铅 6、Y 2O 3(Y 是钇的元素符号)是合成某种高温超导物质的原料之一。Y 2O 3中Y 元素的化合价为 ( ) A 、+1 B 、+2 C 、+3 D 、+6 7、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中表示的是阳离子的是 ( ) A 、 B 、 、 836 ( A 、50 B 、86 136 D 、222 9、导致老年人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是人体骨骼缺少下列元素中的 ( ) A 、 Ca B 、 Na C 、 Fe D 、 K 10※、下图是表示物质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含有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则图中表示单质的是 ( ) A 、 B 、 、 、 11 ( A B C 、单质 12、下列化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的是 ( ) A 、FeO B 、Fe 2O 3 C 、Fe 3O 4 D 、FeS 13、距地球15~35km 处,有一个臭氧层。关于臭氧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臭氧是一种单质 B 、臭氧与氧气性质完全相同 C 、臭氧和氧气混合后形成的是混合物 D 、臭氧转化成氧气发生了化学变化 14、下列物质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 ( ) A 、FeSO 4(硫酸铁) B 、HCl (盐酸) C 、Mg 2O 2(氧化镁) D 、AgCl 2(氯化银)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章单元测试题

溧阳市实验初中第三章单元测试2011.11.2 班级学号姓名得分 1.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原子是不可再分割的粒子 C. 氯原子的质子数大于氯离子的质子数 D、离子既可以带电荷,也可以为电中性 2.下列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 A、氦气 B.过氧化氢 C. 碳酸钙D、二氧化碳 3、从热水瓶中倒开水,能够观察到瓶口有白雾,白雾上升一段距离后消失。这一现象无法说明 A水分子在不断运动 B水分子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 C水分子有间隔 D水分子很小 4.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水 B.高锰酸钾 C.双氧水 D.液氧 5.关于液氧与氧气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者属于不同的物质 B.两者的构成微粒不同 C、两者的化学性质不同 D、构成两者的微粒间的距离不同 6. 右下图是“尾气催化转换器”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变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球 代表不同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rray A.此反应有单质生成 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分的 C.图中生成物全部是化合物 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 (反应前) (反应后) 7.意大利科学家最近合成子一种新型氧分子,其化学式为O4。对其说法正确的是 A.O4是一种化合物 B.O4是由O2组成的混合物 C. 一个O4分子是由两个O2分子构成的 D. O4是一种单质X|k |b| 1 . c|o |m 8.重水的主要作用是在核反应堆中做减速剂,一个重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重氢原子 核电荷数为1,相对原子质量为2。下来说法正确的是 A重水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0 B重氢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 C 重氢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 D重氢离子核内有2个质子 9.下来关于NaNO2 、Na2O2、SO2 、 O2 等四种物质的组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都含有氧气 B.都含有氧元素 C.都含有氧分子 D.都含有2个氧原子 10. 下列关于“元素之最”的说法错误的是 A.空气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氮 B.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铁 C.人体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氧 D.太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氢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并回答11一12题。 生活在密闭狭小的特殊环境(如潜艇、太空舱)里,氧气会越来越少,二氧化碳会越来越多,因此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不仅有科学意义也有重要的实用价值。据科学文献报道,NiFe204在一定条件下既能促进二氧化碳的分解又可重复使用,M而达到上述目的。 11.巳知NiFe204中铁的化合价为+3价,则镍的化合价为 A.-2 B.+2 C.-4 D.+4 12.在此反应中NiFe204是 A、反应物 B、生成物 C.催化剂 D、净水剂 13.下列关于物质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纯净物中一定只含有一种元素 C、混合物中一定含有多种元素

(完整word版)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课题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学情分析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多为基础,中考考察以中等难度题为主 教学目标考点分析熟练掌握相关化学式、反应方程式的应用;理解氧气、二氧化碳、金属矿物性质; 了解化学变化实质,熟练掌握化学语言 教学重点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金属非金属性质等 教学方法面授法、归纳总结法 学习内容与过程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 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质仅是形状、状态改变)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物理性质:颜色、状态、密度、熔沸点、硬度、气味、导电性等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毒性等 【性质是物质固有的属性,描述性质用词:能、是、有、可以、会等。性质决定物质能否发生某种变化。 变化是正在发生或已经发生的事件,体现了物质有何性质】 下列各组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铁丝生锈,轮胎爆炸 B.灯泡发光,食物腐烂 C.烧制陶瓷,红磷燃烧 D.玻璃碎裂,工业制氧气 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A.木炭的可燃性 B.汽油的挥发性 C.氧气的氧化性 D.碳酸氢铵的不稳定性

2.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按右图组装仪器,关闭止水夹,通电使红磷燃烧。 (1)燃烧的现象是 ; (2)红磷不足,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是 ; 若反应后立即松开止水夹,对测定结果 (3)化学方程式 (4)空气中,氧气约占总体积的 ,氮气约占 第二章 身边的化学 1. 电解水 2H2O ==== 2H2↑ + O2 ↑ (负氢正氧二比一) 活性炭:吸附作用 明矾:沉降作用 过滤:固液分离 用肥皂水区分软、硬水; 煮沸、蒸馏可降低水的硬度 2. O2物理性质:密度比 , 溶于水 O2化学性质:很活泼,有 性,物质与氧气的反应称为氧化反应 C + O2 === CO2 2H2 + O2 === 2H2O S + O2 === SO2(刺激性气味、有毒气体,大气污染物) 2Mg + O2 === 2MgO (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3Fe + 2O2 === Fe3O4 (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4Al + 3O2 === 2Al2O3 2Cu + O2 === 2CuO (黑色固体) 3.CO2物理性质: 密度 , 溶于水,固态CO2俗称 CO2化学性质: H2O + CO2 === H2CO3 (CO2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Ca(OH)2 + CO2 === CaCO3 ↓+ H2O (用石灰水检验CO2) 点燃 通电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加热

2021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练习7 沪教版

1、下列元素符号和名称书写都正确的是() A.炭C B.钠Ne C.贡Hg D.铝Al 2、某药品说明书上标明:本品每克含碘150mg、镁65mg。这里的碘、锌是指() A.原子B.分子C.元素D.离子 3、国际互联网上曾经报道“世界上有近20亿人患有缺铁性贫血”。这里的“铁”是指() A、铁单质 B、铁元素 C、四氧化三铁 D、三氧化二铁 4、下列元素符号中都表示金属元素的组是() A.Hg Ba Mn B.Fe He Mg C.Ca Na N D.H C O 5、不同种元素间的本质区别是原子的() A、中子数不同 B、质子数不同 C、核外电子数不同 D、原子量不同 6、按质量计算,无论在地壳里还是在空气中,或是在生物的细胞内,其含量很丰富的一种元素是() A.氢 B.碳 C.氧 D.铝 7、多吃海带可预防“大脖子病”,这是因为海带中含有丰富的() A.钾元素 B.碘元素 C.钙元素 D.钠元素 8、下列有关元素与人体健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人体必需的元素有20多种 B、人体中缺钙有可能导致骨骼疏松、畸形 C、缺铁易得贫血症 D、缺碘会使儿童发育停滞,智力低下,严重会得侏儒症 9、下列广告用语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A.含氟牙膏可以预防龋齿 B.本饮料由天然物质配制而成,绝对不含有化学物质 C. 经卫生部检验合格的矿泉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钙,是一种健康饮料 D.“超纯水”绝对卫生,对人体有益 10、蒸馏水不宜养鱼,是因为蒸馏水中几乎不含() A.氧原子 B.氧分子 C.氧原子 D.氧元素 11、1869年,俄国科学家_____________分析了许多物质性质,发表了元素周期表,在元素周期表中, 每种元素都有一编号,这个编号叫_____________,它的大小等于该元素原子的核内__________数目。 12、写出下列元素的符号或名称。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全

第六章溶解现象 6.1物质的溶解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探究,让学生了解高锰酸钾、食盐、蔗糖、食用油、泥土分散到水中的现象。 2、讨论掌握悬浊液、乳浊液、溶液的不同特征,掌握溶液概念。 3、了解物质的溶解过程,知道为什么食盐、高锰酸钾、蔗糖在水中逐渐消失的原因。 4、了解物质溶解过程中伴随发生的热量变化。 5、通过活动探究,了解水溶液与纯水的性质是不同的,知道固体物质溶解于水后水的沸点、凝固点 的变化;导电性的变化。 6、通过探究活动,培养观察、归纳、类比的能力和学习利用实验认识物质性质和变化的方法。 重点、难点: 1、重点:溶液的基本特征,与悬浊液、乳浊液的区别; 水溶液与水性质的不同。 2、难点:物质的溶解过程。 课时安排:2课时。

板书设计: [课时一] 第§-1 物质的溶解 一、物质在水中的分解 1 2、物质的溶解:一种物质的分子或离子均匀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的过程。 3、溶液:物质溶解后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4、可溶性的固体、液体、气体分散到水中均能形成溶液;不溶性的固体分散到水中形成悬浊液;不溶性的液体分散到水中振荡后形成乳浊液。 5、物质溶解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有的物质溶解时要放出热量,如:氢氧化钠;有的物质溶解时要吸收热量,如硝酸铵。 [课时二] 二、水溶液的某些性质 1、物质溶解于水中时,水的性质要发生改变: 固体物质溶于水时,水的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 2、某些物质溶解于水中时,水的导电性会发生改变。 例如:食盐水能导电,而水则不能导电。――原因:食盐水中存在能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氯离子。 (金属导体能导电是金属中存在能自由移动的电子。) *溶液能导电是因为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

最新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章测试卷

开心一练:九年级化学(第七周) 出卷人:王春霞 班级____ _____姓名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Al-27 Cu-64 S-32 K-39 Mg-24 I-127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市场上销售的食盐种类有加钙盐、加锌盐、加碘盐等,这里的钙、锌、碘是指---( ) A .原子 B .元素 C .分子 D .单质 2、为了给金鱼更清洁的环境,小林用凉开水养金鱼。金鱼很快死了。下列解释合理的( ) A .凉开水中所含的氧分子很少 B .凉开水中所含的氧原子很少 C .凉开水中所含的氢分子很少 D .凉开水中所含的氢原子很少 3、春暖花开季节,人们站在紫丁香树旁,常闻到怡人的香味。这一现象说明----------( ) A .分子很大 B .分子分裂成原子 C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 .分子之间有空隙 4、下图是表示物质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含有不同质子数的原 子,则图中表示单质的是--------------------------------------------------------------------------( ) B 、 C 、 D 、 A . B . C . D . 5、分子与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 ) A .分子大,原子小 B .分子能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不能 C .分子之间有间隙,原子之间没有间隙 D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能分,原子不能分 6、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 ) A .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是由于分子不断运动 B .石灰石能被研磨成粉末,说明分子很小 C .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由于分子受热变大 D .降温能使水结成冰,是因为在低温下水分子静止不动 7、右下图是“尾气催化转换器”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变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 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此反应没有单质生成 B .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分的 C .图中共涉及四种物质 D .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 8、下列关于物质的组成和构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酒精(C 2H 5OH)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 .二氧化碳分子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C .氧气和臭氧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单质 D .双氧水(H 2O 2)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 9、硫隔绝空气加热后的蒸气中有一种物质的化学式为S 8,关于S 8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它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B .它是一种单质 C .它的一个分子中有8个硫原子 D .相对分子质量为256 10、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 A .铜 B .氧气 C .金刚石 D .食盐 11、中科院的全超导的“人造太阳”——托克马克核聚变试验装置的调试运行成功,使我国 在该领域的研究处于世界前列。氘和氚是核聚变的原料(氘、氚原子核内都只有1个质 (反应前) (反应后) → 催化剂

(完整word版)九年级化学(沪教版).pdf

九年级化学(沪教版) 1.1 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 一.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 碳酸氢铵受热分解 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蒸发皿上方产生白雾白色粉末减少至消失 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NH 4HCO 3NH 3 H 2O CO 2 2.结论:碳酸氢铵氨气+水+二氧化碳 反应物生成物 二.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 氮气(N 2):性质: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ρ<ρ;化学性质稳定,在常温下很难与其他 物质发生反应,本身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①铁丝表面有红棕色气体产生②导管内液面上升 ①铁钉与水、氧气反映产生铁锈 ②锥形瓶内气体减少,气压变低,大气压把水压入导管内 1.2化学研究些什么 一.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物理变化 2.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可燃性,酸碱性,氧化性,腐蚀性) 释放能量 吸收能量5.蜡烛燃烧: 1. 现象:△ 现象原因 1.变化 3.性质 4.能量变化 空

石蜡+ 氧气 二氧化碳+ 水二.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1.空气的成分(按体积) N 2—78%O 2—21%稀有气体—0.94%CO 2—0.03%其他—0.03%2.空气中氧气体积的分数测定原理: 红磷+ 氧气五氧化二磷P O 2P 2O 5 产生大量白烟 放热 结束后,冷却至室温,然后打开止水夹,瓶内进水约占五分之一体积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5 1误差: 红磷的量不足,会使氧气不完全消耗集气瓶为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装置漏气止水夹没有夹紧没及时塞上橡皮塞 3.洁净物、混合物 洁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 混合物: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4.稀有气体 氦(He )氖(Ne )氩(Ar )氪(Kr )氙(Xe )氡(Rn ) 5.物质组成相同,结构不同,性质不同。 三.化学研究物质的用途与制法 1.3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 一.学习化学需要进行化学实验 P 137 燃烧匙:用来做燃烧实验的。蒸发皿:蒸发、结晶和浓缩。 托盘天平:称量物质和质量(固体的),量程100g ,精准度0.1g 铁架台:支撑和夹持物体。酒精灯:加热。研钵:研碎药品。 试剂瓶:粗口叫广口瓶,装固体药品;细口叫细口瓶,装液体药品。量筒:量取液体体积。 集气瓶:收集气体,作反应容器。 烧杯:装药品作反应容器,稀释药品,溶解药品,用于加热(垫上石棉网)。锥形瓶:作反应容器,装药品。试管刷:刷试管的。 O 2 CO 2H 2O 点燃 现象:少于 5 1大于 5 1

(沪教版)2017版九年级化学全册:全一册知识点汇总

知识点汇总 一.物质性质及变化 物理性质:色,味,态,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挥发性,溶解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 化学性质:可燃性,助燃性,热稳定性,毒性,腐蚀性,氧化性 物理变化:挥发,溶解,升华,凝华,液化,汽化,气球爆炸,电灯发光 化学变化:燃烧,燃烧引起的爆炸,变质,生锈,呼吸,酿酒,煮饭,光合作用 能量转化(光合作用,太阳能-化学能电池放电使用,化学能-电能电池充电,电能-化学能燃烧,化学能-热能和光能) 二.仪器使用 (2012苏州)下列滴管使用或放置图示正确的是(C)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C ) 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B )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D ) 液体药品的取用 ①大量液体—倾倒法(瓶塞倒放,标签向手心,瓶口紧靠试管口或仪器口,缓慢倒液体,倒完立即盖 紧瓶塞,把瓶子放回原处。) ②少量液体—滴加法(滴管:垂直悬空三不要) ③一定量液体—量筒量取,接近刻度时该滴管滴加(俯视读数:V读>V实仰视读数:V读<V实)物质的加热:可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间接加热(垫上石棉网)的仪器:烧杯、烧瓶。 加热液体时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加热液体,试管倾斜与桌面成45°,加热固体时管口略向下倾斜 托盘天平的使用 (1)称量范围:精确称至0.1g(只用于粗略称量)。 (2)操作:① 称量前应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处,检查天平是否平衡。② 称量时,左物右码,砝码用镊子 夹,放砝码先大后小再游码。③ 称量后,复位,砝码放回砝码盒,游码移回零刻度处。 注意:(1)称干燥固体药品——两盘各放一张等质量的纸。 (2)称易潮解和有腐蚀性的药品——放在小烧杯等玻璃器皿中。 一.空气成分的探究 1.化学家-拉瓦锡 2.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3.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现象,结论,误差分析) 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②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水进入集气瓶,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 结论:空气中氧气约占总体积1/5,剩余气体不可燃不助燃,也不溶于水, 进入水的体积小于1/5的原因有:装置气密性不好,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就打开止水夹。 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因为木炭燃烧产生气体,瓶内压强变化不明显。 4.氮气,稀有气体性质 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作灯泡填充气,粮食瓜果保护气 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氦气填充气球,作焊接金属保护气,做霓虹灯和放电管 5.污染性气体 SO2,NO x,和CO A B 二.氧气,二氧化碳及氢气制备,性质比较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章单元测试题

溧阳市实验初中第三章单元测试 班级 学号 姓名 得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Ar(H)=1 Ar(C)=12 Ar(N)=14 Ar(O)=16 Ar(S)=32 Ar(Cl)=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 、原子是不可再分割的粒子 C. 氯原子的质子数大于氯离子的质子数 D 、离子既可以带电荷,也可以为电中性 2.下列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 A 、氦气 B.过氧化氢 C. 碳酸钙 D 、二氧化碳 3、从热水瓶中倒开水,能够观察到瓶口有白雾,白雾上升一段距离后消失。这一现象无法 说明 A 水分子在不断运动 B 水分子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 C 水分子有间隔 D 水分子很小 4.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 .水 B .高锰酸钾 C .双氧水 D .液氧 5.关于液氧与氧气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两者属于不同的物质 B.两者的构成微粒不同 C 、两者的化学性质不同 D 、构成两者的微粒间的距离不同 6. 右下图是“尾气催化转换器”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变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其 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此反应有单质生成 B .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分的 C .图中生成物全部是化合物 D .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 7.意大利科学家最近合成子一种新型氧分子,其化学式为O 4。对其说法正确的是 是一种化合物 是由O 2组成的混合物 C. 一个O 4分子是由两个O 2分子构成的 D. O 4是一种单质 8.重水的主要作用是在核反应堆中做减速剂,一个重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 构成,重氢原子核电荷数为1,相对原子质量为2。下来说法正确的是 (反应前) (反应

沪教版化学第三章测试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章学案测试 班级学号姓名得分 1.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原子是不可再分割的粒子 C. 氯原子的质子数大于氯离子的质子数 D 2.下列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 A、氦气 B.过氧化氢 C. 3 A水分子在不断运动 B 4.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水 B.高锰酸钾 C 5.关于液氧与氧气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者属于不同的物质 B. C、两者的化学性质不同 D 6. 代表不同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此反应有单质生成 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分的 C.图中生成物全部是化合物 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 (反应前) (反应后) 7.意大利科学家最近合成子一种新型氧分子,其化学式为O4。对其说法正确的是 A.O4是一种化合物 B.O4是由O2组成的混合物 C. 一个O4分子是由两个O2分子构成的 D. O4是一种单质X|k |b| 1 . c|o |m 8.重水的主要作用是在核反应堆中做减速剂,一个重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重氢原子 核电荷数为1,相对原子质量为2。下来说法正确的是 A重水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0 B重氢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 C 重氢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 D重氢离子核内有2个质子 9.下来关于NaNO2 、Na2O2、SO2 、 O2 等四种物质的组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都含有氧气 B.都含有氧元素 C.都含有氧分子 D.都含有2个氧原子 10. 下列关于“元素之最”的说法错误的是 A.空气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氮 B.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铁 C.人体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氧 D.太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氢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并回答11一12题。 生活在密闭狭小的特殊环境(如潜艇、太空舱)里,氧气会越来越少,二氧化碳会越来越多,因此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不仅有科学意义也有重要的实用价值。据科学文献报道,NiFe204在一定条件下既能促进二氧化碳的分解又可重复使用,M而达到上述目的。 11.巳知NiFe204中铁的化合价为+3价,则镍的化合价为 A.-2 B.+2 C.-4 D.+4 12.在此反应中NiFe204是 A、反应物 B、生成物 C.催化剂 D、净水剂 13.下列关于物质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沪教版化学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知识点 第1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一、微粒的性质 实验一:氨分子扩散(无色酚酞遇碱变红) 1、向水中加酚酞,酚酞不变色。结论:水不能使酚酞变红。 2、再向烧杯中加几滴浓氨水,酚酞变红。结论:浓氨水能使酚酞变红。 3、把装有浓氨水的一个烧杯,和另一个装酚酞试液的烧杯用一大烧杯罩在一起,一 段时间后,酚酞试液变红。 结论:①(主要)微粒在不段运动。②(其它)浓氨水有挥发性。氨水显碱性。 注:温度越高,微粒运动速率越快。 实验二:半管水和半管酒精混合,总体积小于一管。气体易被压缩,固体液体不易被压缩。结论:微粒间有空隙。气体微粒间空隙大,固体液体微粒间空隙小。 注:温度越高,微粒间空隙越大。 总结:微粒的性质:1、物质是由极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 2、微粒是在不断的动运。温度越高,微粒运动速率越快。 3、微粒间有空隙。温度越高,微粒间空隙越大。 能直接构成物质的微粒有三种:分子(气水碘)、原子(金属、稀气、碳、硅)、离子(盐) 二、分子 1、不同物质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2、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3、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反之为混合物。 4、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5、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包括:气(除稀有气体之外的气体)、水、碘(I2) 6、所有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7、H2O由H元素和O元素组成,由水分子构成。 水分子由H原子和O原子构成 一个水分子由2个H原子和一个O原子构成。 注:只有氧气中才含有氧分子,只有水中才有水分子,只有氢气中才有氢分子,以此类推。 三、原子 电解水微观示意图: 1、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分解成原子, 原子再重新结合成新分子。 2、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3、化学变化前后,分子种类一定改变,原子种类一定不变。 4、分子的质量不一定比原子的质量大。 5、原子构成的物质包括:金属、稀有气体、碳单质、硅单质 6、提出原子学说:道尔顿发现电子:汤姆生发现原子核:卢瑟福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章第三节《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教案

第三节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 【学习目标】 1.认识一些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常见元素; 2.会写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3.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 4.领悟自然界基本组成的简单性,形成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念。 【教学过程】 一、元素和元素符号 [引入]补铁、补钙广告中的“铁”、“钙”指的是什么?什么是元素? 阅读教材P73内容,要求熟记表3-4所列元素符号。 过渡:你知道现在已知的元素有多少种吗?把课本翻到149页元素周期表,该表共有多少种元素?金属元素位于周期表的什么位置,非金属元素位于周期表的什么位置?它们的名称各有什么特征? 过渡:组成物质的元素总共只有一百多种,而知道构成我们大千世界的物质的种类却有几千万种,元素是如何组成物质的呢?比如:氧元素不仅可以组成氧气(O2),还可以组成臭氧(O3),一种元素就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了,那不同种元素相互组合的情况可想而知。[疑1]既然都是氧原子,为什么再称之为氧元素? [疑2]元素是同一类原子的总称,难道同一种原子之间还有区别吗? [答疑]氧原子核内质子数都是8,由于核内中子数不同,就可以有几种氧原子。其他的大多数原子也是这样。如果忽略这种差别,就可以把所有的氧原子归为一类,因为它们核内的质子数(核电荷数)都是8,并且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我们把这一类氧原子称之为氧元素。[思考]元素和原子有什么区别呢? [问题1]有一则饮品广告称:“本品纯属天然制品,不含任何化学元素”,你认为他说的对吗?[问题2]“乐百氏”矿泉水标签上印有水质的成分如下(mg/L):硒:0.0130,锶:0.596,锌:0.00162,钠:18.4,钙:4.36。这里的硒、锶、锌、钠、钙是指元素还是原子? [过渡]有了元素的知识,我们就可以采用一种标准将纯净物划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阅读教材P74后回答:什么是单质,什么是化合物?将纯净物划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的标准是什么? [活动探究]P75表3-5 二、自然界中元素的存在 [提出问题]自然界中千千万万种物质都是由100多种元素组成的,不同的物质含的元素不同,在不同的物质中元素是如何分布的呢? 阅读图P75 3-21、22、23,分析在地壳、海水、人体中元素分布,太阳中呢? [活动与探究]查阅资料,了解在地核中主要含有哪些元素。 三、元素与人体健康 人体中化学元素含量的多少直接影响人体的健康。对健康的生命所必需的元素称为生命必需元素。这些元素在人体中的功能往往不能由别的元素来替代。 [思考]1、元素不足和过量对哺乳动物的影响 2、膳食标准 3、10种最好的食品、10种最差的食品 [交流讨论]从化学角度怎样衡量食品的质量? [活动探究] 请从家中找几种食品,从包装袋上了解该食品中主要含有哪些元素。想想看,如果让你来给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复习知识要点(第三章)

化学复习:知识要点(第三章) 1. 宏观上物质由元素组成,微观上物质由微粒构成。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 分子构成的物质有:水、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等 原子构成的物质有:金属(铁、铝、铜等)、稀有气体(氦气、氖气、氩气等)离子构成的物质有:氯化钠、硫酸钾、碳酸钙等 2. 为了说明物质由微粒构成,我们做了KMnO4溶于水的实验,通过实验探究,说明物质有可分性。很稀的KMnO4溶液仍显微红色,虽然看不到KMnO4微粒,但实验证明KMnO4微粒仍然存在。因为红色是KMnO4体现出来的颜色。 实验表明,物质都由极其微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 3. 微粒的特征: a. 分子、原子、离子它们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b. 分子、原子、离子它们是不断运动的; c. 分子、原子、离子它们微粒之间有空隙; d. 分子、原子、离子它们微粒相同,性质相同,微粒不同,性质不同。 4. 你能用以上观点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吗? a. 为什么皮球可以挤压? 答:因为空气中气体微粒之间有较大空隙,可以被压缩。 b. 为什么衣服晾在阳光下干的快? 答:因为温度升高,微粒运动速度加快,水的微粒扩散到空气中就快。 c. 酒精灯用完为什么要及时盖上灯帽? 答:因为酒精的微粒不断运动到空气中,造成浪费。 d. 为什么50mL酒精和50mL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 答:因为微粒之间有空隙,酒精微粒和水的微粒相互进入空隙中,所以总体积变小。 e. 为什么CO 和CO同是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但性质却不同?(CO可燃,难 2

溶于水;CO 2 不可燃不助燃,能溶于水) 答:因为组成微粒的种类虽然相同,但是微粒个数不同,所以性质不同。 f. 你能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微粒同时具有的四个特性吗? 答:物质(如食盐、高锰酸钾等)溶于水中可以证明。 5.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而不同微粒具有不同性质。因此,对于分子构成的物质而言,这种物质的化学性质由该微粒保持。 例如: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由二氧化碳分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由水分子保持; 氧气的化学性质由氧分子保持。 水电解后生成了氢气和氧气,它们的生成物H 2和O 2 还具备水的化学性质吗?为 什么? 答:不具备。因为构成氢气和氧气的微粒与构成水的微粒不同,所以性质不同。 6. 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那么原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性质由原子保持。 例如:汞的化学性质由汞原子保持;氦气的化学性质由氦原子保持。 7. 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对离子构成的物质而言,物质化学性质由离子保持,NaCl的化学性质由Na+和Cl-保持。 8. 分子原子的主要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如果没有强调在化学变化中,原子还可以再分成更小的微粒,要不你怎么知道原子的内部结构呢? 9. 电解水可以实验证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在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元素种类和质量、原子种类、数量、质量是不变的,而分子和物质种类一定发生改变,分子数目可能会变。 新的分子(新物质) H2O H、O O2和H2 化学变化实质:分子可分为原子,原子可重新组合变成新的分子。 由于原子不可分,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变,宏观上元素的种类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变的。 电解水和水的蒸发区别在于:电解水属于化学变化,有新物质氢气和氧气产生,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3章单元测试题

九年级化学第三章单元测试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小明在化学课上记录了许多化学符号及含义,其中准确无误的是() A.氦气:Ha B.2个氮分子:2N C.氧化铝:Al2O3D.两个氧元素:2O 2.科学家研制的以锶原子做钟摆的“光格钟”是世界上最精确的钟。已知一种锶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8,其核外电子数是38,则这种锶原子的中子数为() A. 38 B. 50 C. 88 D. 126 3.双氧水(H2O2)是常用的医用消毒液。下列对双氧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由氢气和氧气组成B.由2个氢元素和2个氧元素组成 C.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D.由2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4.在自来水消毒过程通常要发生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可用图3表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反应物中无单质 B.这是一个分解反应 C.这是一个化合反应 D.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5. 在太空舱里,为了保持舱内氧气、二氧化碳气体含量的相对稳定,常用NiFe2O4作催化剂将宇航员呼 出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NiFe2O4中铁为+3价,则Ni的化合价为() A.+1 B.+2 C.+3 D.+4 6. 元素周期表中硅元素的部分信息如右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硅的原子核内质子数是14 B.硅的原子序数是 14 □ C.硅的元素符号是Ar硅 D.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g 7.根据粒子结构示意图给出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③表示的是同种原子 B.①②③都是原子失电子后形成的粒子 C.②易与③结合,形成稳定的化合物 D.①②表示的粒子的性质一定相同 8.现对下列9种物质进行分类:①锰酸钾;②氧化铁;③氨气;④液氧;⑤冰水;⑥镁;⑦二氧化碳; ⑧空气;⑨水银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混合物:④⑤⑧B.常温下的气态纯净物:③⑦⑨C.单质:④⑥D.氧化物:①②⑤⑦9.葡萄中含有丰富的白藜芦醇(C14H12O3),它具有抗癌性能,可抑制癌细胞的增生。下列有关白藜芦醇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B.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16 C.它由14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 D.该物质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4:12:3 10.由NaOH 和MgO组成的混合物,测得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则该混合物中NaOH 和MgO 的质量比为 A.1︰2B.2︰1C.1︰1D.任意比 11.按氯元素化合价由低至高的排列顺序,在HCl、X、HClO、KClO3中,X代表的是( ) 12、导致老年人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是人体骨骼缺少下列元素中的() A、Ca B、Na C、Fe D、K 13、下图是表示物质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含有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则图中表示单质的是() A B、C、D 14、某物质经分析只含有一种元素,该物质不可能是() A、混合物 B、纯净物 C、单质 D、化合物 15、下列化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的是() A、FeO B、Fe2O3 C、Fe3O4 D、FeS 16.豆类、动物肝脏中含有丰富的铁和锌,这里的“铁”、“锌”是指求()A.原子B.分子C.元素D.单质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所有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B. 在同一种物质中,同种元素的化合价可能不相同 C. 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不可能是化合物 D. 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粒子,所以不带电的粒子一定是分子或原子 18.已知某物质的化学式为RNO3,相对分子质量是85,则R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g g 19.燃放爆竹产生一种污染物,其元素的质量比为1∶1,该污染物是( ) 20.臭氧水是臭氧(O3)溶于水中制成的,能脱色去臭,还是很好的杀虫、杀菌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臭氧是单质个臭氧分子由3个氧原子构成 C.臭氧水是氧化物 D.臭氧水是混合物 二、填空与简答(本大题共7题,共60分。请将答案填入答题卡 ...相应位置) 21.(10分)用化学符号表示:3个氧分子;2个钡原子;2个亚铁离子; 3个铝离子;氧化钾中钾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碳酸钠硫酸根离子 氖气碳酸根离子 2个氨气分子 22.(4分)把下列各符号表示的意义填写在空格内: (1)H ; (2)2H ; (3)H2 ; (4)2H2。 23.(7分)用微粒的观点回答下列问题: (1) 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2) 化学变化过程中,不变的微粒是。 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