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科学七年级下册全套练习(带答案)

科学七年级下册全套练习(带答案)

科学七年级下册全套练习(带答案)
科学七年级下册全套练习(带答案)

第一章水

第一节地球上的水

【课前预习】

1.地球表面的_71%_是海洋,海水占了地球上全部水量的_96.5%_,海洋水不能直接饮用,因为海水中含有大量的盐类物质。陆地水占了地球上所有水量的_3.5%_,其中淡水只有_

2.5%_,且绝大多数是人类目前还不易利用的___冰川和深层地下水。可以被人类利用的淡水仅占地球上全部淡水资源的_0.3%_,占所有水量的 0.0075% 。

2.水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不同植物的含水量不同,同一株植物中的不同部分的含水量差异也很大。

3.人体的含水量约占体重的__60%左右,但不同的组织或器官含水量不同。成年人由于通过排尿、呼吸、出汗会失去一定的水分,为了保证健康,我们每天至少应该饮水_2-2.5_L。

【课堂学习】

例1渔民出海时遇淡水用完应该 ( D )

A.立即返航 B.吃海水 C.用海水制淡水 D.吃鱼等海生动物

解析:人类生存需要饮用淡水,饮用咸水(如海水)会使人的生理机能失调,严重时会危及生命,所以B错。如果能够轻易地将海水转化为淡水,渔民出海时也就不需要储备淡水,故C也错。渔民出海作业都不是在海岸线附近,有时航程达几天几夜,返航取水既有时间问题,又影响海上作业,因此A也错。海洋动植物虽然生活在海洋里,但它们体内丰富的水却是淡水,这主要是由它们自身的生理机能决定的。故应选D。

例2 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江河、湖泊、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3/4,为什么说地球上还缺水呢?

解析:尽管地球水域广阔,但能供我们人类生活、工农业生产所所用的淡水资源却不充裕,还不到总量的1%,且分布不均匀。许多地方沙漠化现象日趋严重。所以科学家们预言:“水不久将成为一个深刻的社会危机”,可见节约水的重要性。

【课后提高】

基础巩固

1.在地球上的淡水资源中,数量最多的水是 ( D )

A.海洋水 B.湖泊水 C.河流水 D.冰川水

2.当今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 ( C )

A.江河水、湖泊水、地下水 B.江河水、湖泊水、冰川水

C.江河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D.江河水、淡水湖泊水、冰川水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

A.自然界的水主要用于人们的日常饮用 B.凡是无色透明的液体都能饮用

C.海水呈蓝色,湖水呈绿色,因此水具有各种颜色

D.地球表面的3/4是水

4.世界上的淡水主要消耗在( C )

A.工业生产上 B. 生活用水中 C. 农业生产中 D. 交通运输上

5.下列生物中含水量最高的是(D)

A.人体

B.黄瓜

C.水稻

D.水母

6.在地球的水量中,陆地水所占比例为(B)

A.96.5% B.3.5% C.2.5% D.0.3%

能力提升

7.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的划分依据是( C)

A.水的物理性质 B.水的化学性质 C.水的空间分布 D.水汽含量的多少

8.植物体含水量最多的部分是 ( C )

A.茎 B.叶 C.顶芽 D.风干的种子

9.联合国将“世界水日”定在(B)

A.3月12日 B.3月22日 C.4月5日 D.5月4日

10.下列事例不能直接证明大气中含有水的是(B)

A.露置的饼干潮了 B.河水结冰了 C.空调管有水流出 D.下雨下雪

创新探究

11.看世界水储量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⑴在图1—1所示的水圈的各种水体

中,下列字母代表的水体类型分别

是:

A.海洋水

B.陆地水

D.冰川水

E.地下淡水

⑵在上述各种水体中,海洋水为水圈的主体,冰川水为陆地淡水的主体。

第二节水的密度与三态变化(一)

【课前预习】

1.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密度,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是__kg/m3__,读做“__千克每立方米__”。

2.水的密度是水的一个重要的物理性质,纯水在 4℃时密度最大,是1×103千克/米3,合1 克/厘米3,意义是每立方米水的质量是1×103千克。

3.测定物质密度的原理是__ρ=m/V _。实验中,需要用_天平_测出物体的质量,用_量筒_测出物体的体积,读数时,视线要与凹形液面最低处相平。

【课堂学习】

例1100g的水全部变成水蒸气后,则(D)

A.质量变小,密度变小 B. 质量不变,密度不变

C.质量变小,密度不变 D. 质量不变,密度变小

解析:质量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是不变的,而密度是物质特性之一,密度与物质的状态有关。100g的水全部变成水蒸气后,体积增大,水的密度就减少,因此可知A、B、C都不对,故应选D。

【课后提高】

基础巩固

1.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1)200毫升=__200__厘米3 (2)0.3米3=__300__分米3 (3)10克=__0.01_千克;(4)40吨=__40000__千克(5)7.8克/厘米3= 7.8×103千克/米3

2.从一瓶100毫升盐水中取出10毫升,剩下的盐水和取出的盐水的密度之比是( D )

A.9:1

B.1:9

C.10:1

D.1:1

3.一段铜丝拉断成两段铜丝后,每一段铜丝的质量__变小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下同),铜丝的密度__不变__。

4.一个较深的池塘,水面结冰了,在封冻的冰面下水中仍有鱼儿在游动,这是因为在池塘底部的水温仍能保持在(B)

A. 0℃

B. 4℃

C. 8℃

D. 10℃

(升华)

(凝华)

5.在实验室里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某纯净水的密度,以下实验操作步骤中,不必要且不合理

的操作步骤是( A )

A.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

B.将适量水倒入烧杯用天平测出杯和水的总质量

C.将烧杯中的部分水倒入量筒中读出体积

D.用天平测出倒出部分水后的烧杯质量

能力提升

6.一瓶纯净水喝掉一半后,剩下的半瓶水与原来的一瓶水比较 ( A )

A.质量减小,密度不变

B.质量不变,密度不变

C.体积减小,密度减小

D.体积不变,密度减小

7.冬天户外水缸常会破裂的原因是 ( D )

A.水缸里水结成冰后,密度变大

B.水缸本身耐寒程度不够而破裂

C.水缸里水结成冰后,质量变大

D.水缸里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

8.为了研究水的质量与体积之间的关系,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实验时,他用量筒和天平分

(1)分析上表中实验次数1、2和3的体积及质量变化的倍数关系,则可归纳出的结论是_

水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_。

(2)分析上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关系,可归纳出的结论是_水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个

定值__。

创新探究

9.妈妈在做菜时问小刚,你知道花生油的密度是多少?

⑴小刚想:花生油是油类,它的密度应该比水小。于是他滴了一滴油在水中,发现油浮在水

面上,由此可以证明他的猜想是__正确 _的。

⑵到学校后,他做了如下实验:先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烧杯和花生油的总质量为150g,然后

将一部分花生油倒入量筒中,再测出剩余花生油和烧杯的质量为107.6g ,读出量筒中花生油

的体积,如图甲所示,最后算出花生油的密度。请你将测得的结果填入下表中。

(3)图乙是他在实验结束后整理器材时的情景,其中操作不规范的是__手直接拿砝码 _。

第二节 水的密度与三态变化(二)

【课前预习】 1.物质的三态变化:

其中熔化、汽化、升华是吸热的,凝固、凝华、液化是放热的。

2.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二者的一个重要的区别:晶体有一定的熔点,而非晶体则没有。

3.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出现特殊的固液并存状态,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而温度不变;同种晶体的凝固点和它的熔点相同。

【课堂学习】

例1在 0℃的房间里,把正在熔化的冰块投入到 0℃的水中,过一段时间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水的质量增多 B.冰德质量增多

C.水和冰的质量不变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解析:晶体熔化的条件是温度达到熔点且能继续从外界吸收热量。由于房间的温度和水的温度都只有0℃,冰块不能从外界吸收热量,所以不能继续熔化,因此水和冰的质量保持不变,正确答案是C。

【课后提高】

基础巩固

1.如右图所示,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乙是非晶体,甲的熔点比丙低

B.甲丙是非晶体,乙是晶体

C.乙是晶体,甲的熔点比丙高

D.甲丙是晶体,乙是非晶体

2.把正在熔化的冰拿到0℃的房间里,冰不再熔化,这是因为(C)

A. 冰的温度降低,达不到熔点,所以冰不再继续熔化

B. 房间的温度太低,冰不能吸热,所以冰不再熔化

C. 房间与冰的温度都是0℃,没有温度差,不进行热传递,则冰不再熔化

D. 冰和水的温度都是0℃,没有温度差,不进行热传递,则冰不再熔化

3.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用酒精灯在烧杯底部慢慢加热,

如图所示。当烧杯中的冰块大部分熔化时,试管中的冰: ( C )

A.也熔化一部分

B.全部熔化

C.一点儿都没熔化

D.下边的熔化,上边的没熔化

4.冬天北方地区常用地窖储藏大白菜,同时地窖中央又常放有几桶水,这样做可以防止大白菜冻坏,其理由( B )

A.水具有防止大白菜冻坏的功能

B.水结冰时会放热,防止大白菜冻坏

C.水结冰时会吸热,防止大白菜冻坏

D.水蒸发时会放热,防止大白菜冻坏

5.根据右表所提供的数据(1标准大气压下)可知:

(1)-40℃的水银是_固__态;

(2)在北方寒冷的季节里,最低气温可达-50℃,此时应选

用_酒精_ (选填“酒精”或“水银”)做温度计的测温液体。

6.右图是在标准大气压下,某种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

的熔化以及熔化后的图像,试回答:

(1)这种物质的熔点是0℃,该物质是水;

(2)物质的熔化过程是图像的BC段。此过程中要吸

热,温度不变;

(3)物质在BC 段呈 固液并存 状态;

能力提升

7.图1是海波的熔化图象,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C )

A. 海波在BC 段没有吸热

B. 海波在CD 段是气态

C. 海波的熔点是48 ℃

D. 6 min 时海波已全部熔化

8.把0℃的水和-5℃的一块冰混合后,放在一个与外界隔热的容器里,

那么过一段时间后,下列正确的说法是( B )

A.部分冰熔化,冰的质量减少

B.部分水凝固,水的质量减少

C.以上两种情况都有可能发生

D.冰和水的质量均保持不变

9.如图是两种物质熔化时温度时间图象,其中_ B _是非晶体的溶解曲线。

另一种物质的熔点大约是_45 _℃,在12分钟时,该物质处在_固液共存_状态。

创新探究

10.某固态物质加热后成了液态,随后停止加热,并记录温度与时间的变

化关系如下表,请你分析实验数据并回答:

(1)该物质_是_晶体(填“是”或“不是”),其理由是_凝固过程中温度不变 。

(2)在第10min 该物质的状态是_固液共存态_(选填“固态”、“液态”、“固液共存态”)。

(3)在8min~14min 是_放_热过程(选填“吸”或“放”)。

第二节 水的密度与三态变化(三)

【课前预习】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 温度的高低 、液体表面积的大小 和 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

【课堂学习】

例1 夏天扇扇子,人感到凉爽,这是因为 ( C )

A.人体周围的温度降低了

B.扇出来的风温度很低

C .加快了人体表面汗液蒸发 D.以上原因都有可能

解析:扇扇子可以使空气流动产生风,由于流动的空气与环境的空气温度相同,所以B 选项

不正确。夏天室温与人的体温接近,所以A 选项不正确。人在夏天容易出汗,流动的空气加

快了汗液的蒸发,而蒸发要吸热,故人体温度降低,C 选项正确。

例2 下列现象不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D )

A.烧开水时壶嘴冒的“白气”

B.洗热水澡时,浴室内的镜头变模糊

C.清晨,草木上挂着露珠

D.寒冷的冬天滴水成冰

解析:壶嘴冒的“白气”是壶嘴喷出的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洗澡时,浴室内的

镜子变模糊是由于热的水蒸气遇冷的镜面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镜面上;露珠是由于空气中的

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A 、B 、C 都是液化现象。滴水成冰是水遇冷凝固成冰,属于凝固

现象,故选择D 。

【课后提高】

基础巩固

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汽化的是( A )

A.灯泡的灯丝用久后比新时细

B.酒精擦在皮肤上感觉到凉快

C.湿衣服晾在阳光下干得快

D.新鲜白菜会慢慢干瘪

2.夏天,打开冰箱门时,冰箱门的附近会冒白气。对此正确的解释是 ( C )

A .冰箱里的冰升华形成白气

B . 白气是冰箱里放出的水蒸气

C .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D. 白气是冰箱里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3.在卫生间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玻璃镜面变得模糊,过了一段时间,玻璃又变得清晰起来,

镜面变模糊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C )

A .先汽化,后液化

B .先液化,后汽化

C .液化

D .汽化

4.下列措施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 B )

A .酒精灯不用时盖上灯帽

B .将衣服晾在向阳、通风处

C .用保鲜袋装蔬菜放入冰箱

D .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

5.牙科医生在检查牙齿时,常用一个带把的小镜子,在放入病人口腔之前,总要将小镜子

放在酒精灯上烧一下,这样做的目的是( C )

A.防止细菌感染

B.较热的小镜子能起到治疗牙病的作用

C.防止水蒸气在镜面上液化

D.较热的小镜子能促使牙齿上的水分汽化

6.市目前常用的电冰箱利用了一种叫做氟利昂的物质作为热的“搬运工”,把冰箱里的“热”

“搬运”到冰箱外面,因为氟利昂既容易汽化也容易液化。有关这种电冰箱工作过程的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B )

A.氟利昂进人冷冻室的管子里迅速液化、吸热

B.氟利昂进人冷冻室的管子里迅速汽化、吸热

C.氟利昂被压缩机压人冷凝器后,会液化、吸热

D.氟利昂被压缩机压人冷凝器后,会汽化、放热

7.小明模拟大自然“雨”的形成做了如图实验,向锥形瓶中注入少量的温水,稍后取一干燥

的表面皿盖在瓶口,在表面皿中放置一些冰块,于是在瓶内出现朦胧的“白雾”,表面皿底

部看到有小水滴,小水滴逐渐变大,最终下落到瓶内。由此实验可知雨滴形成的过程和物态

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水蒸气上升,当遇冷时,水蒸气凝结成水滴,物态变化为汽化

B.水蒸气下降,当遇热时,水蒸气凝结成水滴,物态变化为液化

C.水蒸气上升,当遇冷时,水蒸气凝结成水滴,物态变化为液化

D.水蒸气下降,当遇热时,水蒸气凝结成水滴,物态变化为汽化

能力提升

8.如右图所示,甲实验中烧杯内盛有水,试管内盛有乙

表中所列的一种液体,在标准大气压下,若对烧杯底部

继续加热,最终发现试管内的液体发生沸腾,则试管内

盛的液体是( B )

A.水

B.酒精

C.煤油

D.水或酒精

9.当室内温度为20℃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

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图中基本反映

了温度计的读数随时间的变化是( C )

10.冬天,在暖和的教室窗玻璃上会“出汗”。有关这一现象的解释:①“汗”出在玻璃窗上室内的一面;②“汗”出在玻璃窗上室外的一面;③“汗”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④“汗”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其正确的是( A )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青藏铁路路基两旁各插有一排碗口粗细、高约2米的铁棒(如图所示),我们叫它热棒。

热棒在路基下还埋有5米深,整个棒体是中空的,里面灌有液氨。热

棒的工作原理很简单:当路基温度上升时,液态氨受热发生①,上升

到热棒的上端,通过散热片将热量传导给空气,气态氨由此冷却②变

成了液态氨,又沉入了棒底。这样,热棒就相当于一个天然“制冷机”。

请问文中空格处的物态变化名称是(A)

A.①汽化②液化 B.①液化②汽化

C.①升华②液化 D.①升华②凝华

12.为了研究影响蔬菜和水果水分散失快慢的因素,有ABCD四组同学各自做了研究实验(实验材料是相同的胡萝卜),如图所示,这四组实验中,研究方法不正确的是(C)

创新探究

13.如图所示,将烧瓶内水沸腾时所产生的水蒸气通入试管中,试管A

放在装水的容器B内,过一段时间,你看到的现象是:试管A中有水珠,

温度计示数升高,这个实验说明了水蒸气液化要放热。

13.在做“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每隔1分钟记录1次水的温度,得

到下表数据:

(1)在上表中空格处填上合适的数字。(答案:98 98 )

(2)在所给方格图中建立“温度—时间”关系图(横轴代表时间,纵

轴代表温度)。(略)

(3)根据上述信息可知水的沸点是98℃。原因是当时水面的气压

比标准大气压低。

第二节水的密度与三态变化(四)

【课前预习】

1.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升华,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叫凝华。

2.地球上的水在海洋、陆地、大气之间不断地循环。使陆地上的淡水得以补充的是海陆间循环。水循环动力来自太阳辐射能。

【课堂学习】

例1 下列属于凝华现象的是(C)

A.夏天自来水管上“出汗”

B.吃冰棒的过程

C.冬天瓦上出现的霜

D.冬天的早晨出现的雾

解析:夏天,自来水管温度较低,空气中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冷的水管放热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管上,好像管“出汗”了,是液化现象;吃冰棒时,固态的冰熔化成液态的水,是熔化现象;冬天瓦上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冬天早晨的雾,是晚上空气中较多的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而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故正确答案为C。【课后提高】

基础巩固

1.市现在有一种叫“固体清新剂”的商品,把它放置在厕所、汽车、饭店内,能有效的清新空气、预防感冒等,“固体清新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D)

A.熔化 B.凝华 C.汽化 D.升华

2.白炽灯丝是由钨丝制成的,长期使用灯泡会变黑,这种现象属于(C)

A.先凝华后升华

B.先蒸发后凝固

C.先升华后凝华

D.先汽化后液化

3.能使陆地上的水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的水循环是(B)

A.海上内循环 B.海陆间循环 C.内陆循环 D.大洋循环

4.封闭的烧瓶中插有小树枝。烧瓶的底部放了一些樟脑球粉末,用酒精灯给烧瓶微微加热,停止加热冷却后,烧瓶内的树枝上会出现洁白玲珑的人造“雪景”。这一过程所包含的物态变化有:(B)

A.熔化和凝固;

B.升华和凝华

C.熔化和液化

D.汽化和液化

5.我国民间有句谚语:“霜前冷,雪后寒。”这说明:霜是由于气温较低而使空气中的水蒸

气发生凝华现象而形成的;雪是熔化时需要吸热,因而气温降低,使人感到寒冷。能力提升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雪是水蒸气凝结成的小水滴 B.露是小冰晶熔化成的小水滴

C.霜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 D.雾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

7.冻肉出冷库时比进冷库时重,这是因为(B)

A.肉中的水会结冰 B.库内的水蒸气凝华附在肉上

C.肉中的冰会熔化 D.肉中的水会蒸发

8.在北方的冬季,常见的几种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 ( A )

A. 室外冰冻的衣服会变干

B. 房间窗户玻璃的表面会出现冰花

C. 湖面结了厚厚的一层冰

D. 正在跑步的人口中呼出的“白气”

9.下列有关水循环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B)

A.陆地上的水可以以直接蒸发的形式转化为大气水

B.固态的冰川不参与水循环

C.空气中的水汽在适当的条件下会转化为固态、液态的水降落到地表或海洋

D.通过水循环,使得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了密切的联系,共同构成了人类生存的自然界

10.下列地区水循环比较活跃的是( A )

A.森林覆盖良好的水库区

B.冰川广布的南极大陆

C.地表裸露的沙漠地区

D.长江、黄河发源的地区

创新探究

11.据《北方晚报》报道:2009年1月4日,阴天,气温约为-15℃,在新疆罗布沙漠的沙

丘上覆盖着约5cm~10cm厚的积雪,然而过了约20min,雪不见了,脚下却是干爽的沙地。这一现象令地场的科学考察队员瞠目,请你用学过的知识回答下面问题:(1)这雪为什么不见了?请提出你的看法雪升华后不见了。

(2)简单解释你提出的看法的原因当时气温为零下15摄氏度,雪不可能熔化(没有到达熔点);另外地上是干爽的,没有水迹,说明雪未经过熔化。

12.看图回答:

(1)写出水循环的环节:

②__海水蒸发__ ③__大气水输送 _

④__ 降水⑦__地下径流 _

(2)使水循环连续进行的动力是 __太阳辐射能 _。

(3)海洋水和陆地水通过_海陆间循环_的途径紧密地联

系在一起。

第三节水是常用的溶剂(一)

【课前预习】

1.由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分散到另一种液体物质里,形成的__均一_、__稳定_的_混合物叫做溶液。溶液是由_溶质_和_溶剂_组成的。一般溶剂必须是液体,而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2.悬浊液是_固体小颗粒_悬浮在液体里而形成的;乳浊液是_液体小液滴_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它们与溶液的区别:不稳定,静置后会分层。

【课堂学习】

例1 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B)

A.凡是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凡是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C.凡是溶液一定是无色、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D.溶液中的溶剂一定是水

解析: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A中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比如无水酒精、纯水都是液体,但它们不是溶液。溶液的外观特征只有两点,即均一和稳定。溶液的颜色有各种各样,如高锰酸钾溶液是紫色的,碘酒是棕色的。所以C中把无色作为溶液的共同特征是错误的。我们接触到的溶液中的溶剂一般是水,但不能认为只有水才能做溶剂。例如酒精、汽油也都是常见的溶剂。正确答案是B。

【课后提高】

基础巩固

1.下列物质属于溶液的是(C)

A.冰水 B.牛奶 C.碘酒 D.石灰浆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A.溶液一定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 B.溶液应该是无色透明的

C.溶液中只能有一种溶质 D.煤油与水充分混合形成溶液

3.悬浊液、乳浊液和溶液的相同点是(D)

A.都是浑浊的 B.都是均匀的 C.都是稳定的 D.都是混合物

4.下列属于悬浊液的是(B)

A.油滴在水中 B.泥土跟水混合 C.高锰酸钾溶于水中 D.牛奶

5.有一瓶蔗糖溶液,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D )

A.下部的溶液比上面的甜

B.外界条件不变时,放置一段时间后一定有蔗糖析出

C.上、中、下各部分的密度不同

D.蔗糖分子均一地分散在水中

6.将少量的(1)菜油(2)醋(3)味精(4)胡椒粉(5)面粉,分别加入水中,振荡后,其中(4)(5)形成悬浊液,(1)形成乳浊液,(2)(3)形成溶液。(填编号)

能力提高

7.下列与人密切相关的4种液体中,属于溶液的是 ( B )

A.“伊利”纯牛奶 B.“娃哈哈”矿泉水 C.黄河水水 D.血液

8.下列物质混合,充分搅拌后能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D )

A.植物油与水

B.碘与酒精

C.面粉与水

D.食盐与水

9.把20克食盐溶液放在蒸发皿内,加热蒸干后,得到食盐4克,则其溶剂水的质量是(D) A.24克 B.4克 C.20克 D.16克

10.在学完物质在水中的分散后,小明还有点疑问,回家后小明做了一个实验:将少量的食盐溶解在凉开水中,静置一个小时后,小明用吸管分别尝了上层、中层和下层的溶液的味道,你觉得小明会感觉到各层一样咸,这个实验说明了溶液时均一稳定的。

11.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指出下列溶液的溶质和溶剂:

(1)“茅台”白酒:溶质是_酒精__,溶剂是_水_。

(2)生理盐水:溶质是_食盐__,溶剂是_水__。

(3)碘酒:溶质是_碘_,溶剂是_酒精_。

(4)高锰酸钾溶液:溶质是_高锰酸钾_,溶剂是_水_。

创新探究

12.学习了溶液的概念后,老师的提问及同学的回答如下图所示:

(1)以上三位同学中能够正确描述溶液特征的是李佳同学。

老师接着问:“你们还想知道什么?”

王华回答:“不溶于水的物质能溶于其它溶剂吗?”

李佳回答:“影响物质在水中溶解能力的因素有哪些?”

(2)如果用实验回答王华的问题,则应该选择的溶质和溶剂分别是:碘、酒精。

第三节水是常用的溶剂(二)

【课前预习】

1.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过程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如硝酸钾溶于水要吸热,温度降低;氢

氧化钠溶于水时,要放热,温度升高。

2.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还能继续溶解该种溶质的溶液叫不饱和溶液。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把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一般方法:加溶质、降温、蒸发溶剂;把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方法:加溶剂、升温。

4.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在同一条件下,对同种物质而言,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一些。

【课堂学习】

例1 为什么在描述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时候,一定要强调“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某种溶质”?

解析:因为在一定温度下的某溶剂中,溶质已经不能再溶解了,但是对它加热后,溶质还能继续溶解;在一定量的溶剂中,已经饱和的溶液,如果继续加水,溶质又可以继续溶解;在一定量的溶剂中,一定温度下,不能再溶解该种物质,但是它还能溶解其他的溶质。所以,在描述饱和溶液及不饱和溶液的概念时,一定要强调“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某种溶质”。

【课后提高】

基础巩固

1.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A.在一定条件下饱和溶液可以变成不饱和溶液

B.饱和溶液肯定是较浓的溶液

C.饱和溶液肯定比不饱和溶液要浓一些

D.在一定量的溶剂中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饱和溶液

2.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是(B)

A.很浓的溶液 B.不能再溶解该物质的溶液

C.含100克水的溶液 D.含100克该物质的溶液

3.一定温度下,欲使一接近饱和的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分别采取下列措施:①降低温度;②升高温度;③增加溶剂;④增加溶质。其中一定能达到目的的是 ( B )

A.只有①

B.只有④

C.①④

D.③④

4.搅拌可加速溶解,实验室里常用来搅拌的仪器是(B)

A.药匙

B.玻璃棒

C.温度计

D.滴管

5.下列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的操作,正确的是(D)

A.试管直立,把盛有药品的药匙向试管口倒入

B.试管倾斜,把盛有固体药品的药匙从试管口倒入

C.试管直立,把盛有固体药品的纸槽送入试管底部

D.试管横放,把盛有固体药品的药匙或纸槽送入试管底部,再把试管直立起来

6.下列哪种物质溶于水,温度下降(B)

A.氢氧化钠

B.硝酸铵

C.生石灰

D.氯化钠

7.有关饱和溶液的说法正确是( C )

A.一定是浓溶液

B.降温后一定还是饱和溶液

C.析出晶体后仍为饱和溶液

D.不能再溶解其它任何物质

8.现有一杯底部尚有少量未溶解的硝酸钾溶液,在给烧杯加热或加水的条件下,原来未溶解的硝酸钾继续溶解,这时溶液由饱和变为不饱和。这说明,在改变条件的情况下,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间可以相互转化。因此我们在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

涵义时,应强调 一定温度 和 一定量溶剂 两个条件,否则就会失去意义。

9.取用固体药品时,当药品是块状时,可用__镊子__取用;取少量粉末状或小粒固体试剂时,用干净的__药匙_,或用_纸槽_代替。

能力提升

10.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C )

A.溶液是均一、稳定、无色透明的混合物

B.某温度下,在硫酸铜饱和溶液中不能再溶解任何溶质

C. 某温度下,从一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取出一半,则这半杯溶液仍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D.有一杯无色透明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11.下列方法中,可用来检验某种溶质是饱和溶液还是不饱和溶液的是 ( D )

A.将溶液适当加热

B.将溶液适当冷却

C.再加少量溶剂

D.再加入该溶质

12.下列有关饱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C )

A.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B.某固体溶质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后一定会变成不饱和溶液

C.析出晶体后的溶液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一定还是饱和的

D.某溶液冷却到一定温度,能析出晶体,就可证明原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13.某温度下,有一接近饱和的硝酸钠溶液,欲使其溶液变为饱和溶液,采取的措施不当的是( A )

A.用滤纸吸去一部分水

B.蒸发掉一部分水

C.降低溶液的温度

D.加入硝酸钠晶体

14.市场上有一种俗称“摇摇冰”的罐装饮料,在饮料罐的夹层中分别装入一种固体物质和水,饮用前摇动使它们混合,罐内饮料温度就会降低。这种固体物质可能是( D )

A.生石灰

B.氢氧化钠

C.食盐

D.硝酸铵

创新探究

15.图1可表示“M 与N 的并列关系”,图2可表示“M 属于N 的从属关系”。下列概念间的关系符合图3所示关系的是( A )

X Y Z A.

溶质 溶剂 溶液 B.

悬浊液 乳浊液 溶液 C.

蒸发 沸腾 液化 D.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浓溶液

16.常温下,向盛有几小粒硝酸钾晶体的试管中,加入饱和硝酸钾溶液,并固定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如右图所示)。小军同学向烧杯中加入某种物质后并搅拌,结果试管中的晶体消失了。

请你猜测,小军同学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氢氧化钠(其他合理

也可) 。

第三节水是常用的溶剂(三)

【课前预习】 1.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由 溶质和溶剂 的性质决定,影响因素有 温度、压强 等。我们用 溶解度 来表示物质的溶解能力大小。即在 一定温度 ,物质在 100g 水 中达到 饱和状态 时所溶解的质量为该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如食盐在20℃时的溶解度是36克,表示 20℃时,在100g 水中最多能溶解食盐36g 。

2.溶解度曲线是反映物质的 溶解度 随 温度变化 的情况。

饱和KNO 3

溶液和晶体

(1)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①曲线较陡代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大,如硝酸钾。

②曲线平缓代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如食盐。

(2)极少数物质及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如熟石灰。

3.结晶的方法:冷却热饱和溶液法(适合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

蒸发结晶法(适合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

【课堂学习】

例1 下列说法对不对?为什么?

(1)100克水中最多溶解36克氯化钠,所以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是36克;

(2)50℃时,烧杯中的水最多溶有30克氯化钠,所以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是30克;(3)在60℃时,100克水中溶有75克硝酸钾,所以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75克;(4)60℃时,100克水中最多溶解110克硝酸钾,所以硝酸钾在这温度下的溶解度是110。解析:以上四种说法都是错误的。因为在每种描述中都忽略了溶解度概念中的某一要素。(1)中忽略了在一定的温度下这一条件;(2)中忽略了应在100克溶剂即一定量溶剂这一条件;(3)中忽略了溶液应达到饱和状态这一条件;(4)中忽略了固体溶解度的单位这一条件。

【课后提高】

基础巩固

1.相同质量的蔗糖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溶解的多而快,说明了蔗糖的溶解能力(D)

A.与热水和冷水的性质有关

B.与热水和冷水的质量有关

C.与蔗糖的性质有关

D.与热水和冷水的温度有关

2.已知20℃时,某物质的溶解度为20克。则在20℃时,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中,下列质量关系成立的是( B )

A.溶质:溶剂=1: 4 B.溶质:溶液=1: 6 C.溶质:溶液=5: 6 D.溶剂:溶质=2: 3

3.10℃时,硝酸钠的溶解度是80克,这表明(D)

A.100克水中,可以溶解80克硝酸钠

B.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80克硝酸钠

C.10℃时,100克水中可以溶解80克硝酸钠

D.10℃时,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80克硝酸钠

4.固体溶解度曲线图上任意一点表示(C)

A.溶液达到饱和时溶质的克数

B.该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最多能溶解溶质的克数

C.该温度下,100克溶剂里最多能溶解溶质的克数

D.无任何意义

5.在一定温度时向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加入一些水后,溶质的溶解度( C )

A.变小 B.变大 C.不变 D.不一定变

6.有M、N两种物质,20℃时20克水最多溶解5克M,60℃时100克水里最多溶解10克N。则M、

N的溶解度大小是(D)

A.M>N B.M

7.右图表示M、N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20℃时,M的溶解度大于N的溶解度

B.M、N都不是易溶物质

C.P点表示t℃时M、N的溶解度相等

D.阴影处M、N均为饱和溶液

能力提高

8.M 克食盐与N 克水混合振荡,形成的溶液质量是( C )

A.一定等于(M+N)g

B.一定小于(M+N)g

C.等于或小于(M+N)g

D.无法判断

9.右图为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错.

误.

的是( C ) A .t 1℃时,B 物质的溶解度为40g

B .t 2℃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A ﹥B ﹥C

C .要将C 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以采取降温的方法

D .要使A 从其浓溶液中析出,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10.如图所示为某固体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6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_ 60克(或60克/100克水)__。

(2)在80℃时,有一杯该固体的饱和溶液,如果只让它的温度从80℃降

到60℃,那么会看到的现象是__有固体物质从溶液中析出__;

(3)60℃时将10克该物质溶于25克水中,那么所得到溶液是_不饱和_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11.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据图回答:

(1)5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 40 g ;

(2)3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乙>甲>丙 ;

(3)要使接近饱和的丙物质溶液变为饱和,可采取的一种措施是

升高温度(或加入丙物质、恒温蒸发溶剂等) ;

(4)5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

至10℃时,析出晶体最多的是 甲 。

创新探究

12.以下图示中的甲、乙两图分别表示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曲

线,丙图表示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丁图表示氯化钠在某

有溶剂中的溶解度曲线。

甲 乙 丙 丁

请将甲图分别与上述其它曲线对比,回答下列问题。

(1)由甲、丁得出: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是 溶剂的种类(或溶剂的性质) 。

(2)由甲、丙得出: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陡斜程度的因素是 溶质的种类(或溶质的性质) 。因此欲除去硝酸钾中的少量氯化钠,可采用 冷却热饱和溶液(或降温结晶)方法。

(3)由甲、乙得出: 当横坐标单位刻度长短不变时,纵坐标单位刻度长短的变化 也会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的陡斜程度。

图1-

2

第四节水的组成

【课前预习】

1.在水电解的实验中与电源正极相连的是 阳极 ,产生 氧气 ,可以 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与电源负极相连的是 阴极 ,产生 氢气 ,可以 燃烧,产生蓝色火焰 。它们的体积之比 1:2 。由此证明水由 氢、氧两种元素 组成。在实验时在水中加入少量的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是 增强水的导电性 。 2.水电解的文字表达式:

3.氢气是一种 可燃性 气体,与空气混合点燃时可能会 发生爆炸 ,因此,可燃性气体点燃前都要 检验纯度 。

【课堂学习】

例1 关于水的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水是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的

C.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D.水分子是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的

解析:物质的组成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分析。从宏观看,水是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它不是由微观的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从微观看,水是由大量的水分子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一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正确的答案应为C 。

【课后提高】

基础巩固

1.能反映水的化学性质的变化是( C )

A .水蒸发

B .水沸腾

C .水电解

D .水结冰

2.电解水的实验中,要向水中加入少量的稀硫酸,目的是( A )。

A .增强水的导电性

B .稀硫酸能使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C .使电解水生成的氢气和氧气更加纯净

D .使生成的氢气和氧气之间不发生反应

3.有关电解水的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B )

A.两极同时有气泡产生 B .阳极产生的气体与阴极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为2:1

C .阴极产生的气体可以燃烧

D .阳极产生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4.根据水在通直流电的条件下所发生的变化事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水是不纯净的

B.水是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C.水中包含着氢气和氧气

D.负极产生了10毫升氢气,正极产生20毫升氧气

5.右图是一个电解水的装置,其中A 中产生的是 氢气 气体, B 中产

生是 氧气 气体,它们体积之比为A :B= 2:

1 ,证明B 中气体方法是 用

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观察到复燃 。

能力提升

7.下图是水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分解的示意图,从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C )

A .一个水分子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B .水分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分子数比为2∶1

C .水分解过程中,分子的种类不变

D .水分解过程中,原子的数目不变

8.关于电解水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C )

A.试管a 中的气体是H 2

B.试管b 中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产生的H 2和O 2的质量比为2 : 1 通电

- +

D.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22O 2H O 2H 通电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

A .氢气在任何时候都能安静的燃烧

B .如果氢气中有空气混入,则点燃后一定会发生爆炸

C .如果混入空气中的氢气体积占总体积的4%--74.2%时,点燃氢气就会发生爆炸

D .在自然界中只有氢气与空气混合并在一定的比例范围内时,点燃混合气体才会爆炸

10.《科学》杂志评出2004年十大科技突破,其中“在火星上找到水的影子”名列第一。这一科技突破与下列关于水的说法联系最密切的是( A )

A .生命的孕育和维持需要水

B .水有固体、液体、气体三种状态

C .水电解时生成氢气和氧气

D .水是化合物

创新探究

11.没有水,就没有生机勃勃的地球。小华与同学们为了探究水的组成,

他们进行水电解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据图可以得出:

(1)__电源的左侧为负极 _____;

(2)__电解水生成的H2和O2的体积比是2:1_;

(3)__右侧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__。(其他合理也可)

第五节检验水的存在

【课前预习】

1.检验水存在的方法:(1) 白色 的无水硫酸铜遇水会变成 蓝色

硫酸铜 + 水 水合硫酸铜

CuSO 4 H 2O CuO 4·5H 2O

( 白色 ) ( 蓝色 )

(2) 蓝色 的无水氯化钴遇到水会变成 红色

氯化钴 + 水 水合氯化钴

CoCl 2 H 2O CoCl 2·6H 2O

( 蓝色 ) ( 红色 )

【课堂学习】

例1 在密封的袋装食品袋内,常用一小包干燥剂,一般是硅胶内加入少量的氯化钴,如果拆开食品袋后发现硅胶全变成红色,则说明( A )

A .食品袋内有较多的分水

B .食品袋内没有任何水分

C .食品一定变质无法食用

D .以上各种情况都有可能

解析:蓝色的无水氯化钴遇到水会变成红色,题中食品袋中的氯化钴加入干燥的硅胶中后,硅胶全变成了红色慢说名食品装中含水量较多,故A 项是正确的。B 项是错误的,C 项无法确定能否食用,D 项不正确。

【课后提高】

基础巩固

1.市场上买来的无水酒精是否含有水份,可用下列哪种物质检验( B )

A.水合硫酸铜

B.白色硫酸铜

C.水合氯化钴

D.以上都是

2.用饱和氯化钴溶液制成的指示纸,在空气湿度大的时候,指示纸呈现的颜色( C )

A.无色

B.蓝色

C.红色

D.白色

3.检验水的存在,可用 白 色的无水硫酸铜,加水后变成 蓝 色,也可用 蓝 色的无水氯化钴,加水后变成 红 色。

能力提升

4.公路旁有许多加油站,其中极少数违法经营者往汽油或柴油中加入水,谋取暴利。请你设计一个检验汽油中是否含有水的探究实验,帮助消费者揭穿违法经营者的骗人伎俩。

答案:取少量汽油放入试管中,再加入白色的无水硫酸铜或蓝色的无水氯化钴,若白色的无水硫酸铜变成蓝色或蓝色的无水氯化钴变成红色,则说明汽油中含有水分。

第六节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课前预习】

1.我国是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我国人均淡水占有量只有世界人均淡水占有量的 1/4 。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匀,时间分配不均匀。

2.水体污染是指排放到水中的污染物的数量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并且造成了危害人体健康和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

【课堂学习】

例1 下列有关水资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D)

A.我国水资源丰富,总量和人均占有量均居世界第六位;

B.河流水、淡水湖泊及沼泽土壤中的水占了陆地上淡水资源储量的大部分;

C.世界水资源除沙漠地区外分布比较均匀;

D.通常所说的水资源主要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

解析:地球上的淡水储量仅占总水量的2.5%,而目前难以利用的淡水则占了99.7%,余下的0.3%才是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而这些淡水资料从总体上来说仅占地球总量水的十万分之七左右。而目前人类较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不仅沙漠地区稀少,其他地区分布也极不平衡。如美国夏威夷州考爱岛的威阿利山,每年雨天达到350天,而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年降水量却小于200毫米。因此本题答案是D。

【课后提高】

基础巩固

1.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是(A)

A.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B.南多北少,西多东少

C.北多南少,东多西少

D.北多南少,西多东少

2.近年来一些大城市纷纷出台措施,禁止含磷洗衣粉在市场上出售。这项政策的目的是(C )

A.防止大气污染

B.减少重金属对水体造成的污染

C.减轻水体的富营养化污染

D.以上都是这项政策的目的

3.下列人类活动有利于淡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的是( C )

A.工业废物的任意排放

B.大量推广农药、化肥

C.植树造林、修建水库

D.生活垃圾和污水任意倾倒

4.下列对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A.我国有丰富的水资源,因此不会发生缺水危机

B.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

C.水是最常用的一种溶剂

D.工业生产中的废渣、废水、废气的任意排放会造成水污染

5.下列举措不是为了节约用水的是(D)

A.用喷灌的方式给草坪浇水 B.控制抽水马桶水箱的大小

C.西北地区禁用自来水洗车 D.建造长江三峡水利工程

6.近年来,赤潮在我国时有发生时,海水中的某些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使水体变红、紫等颜色,并对生物造成危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赤潮是水体营养化的结果

B.含磷洗涤剂广泛使用与排放的缘故之一

C.在封闭的海湾更易发生赤潮

D.赤潮的发生是与人类活动无关的自然现象

7.泉城济南,景色秀美;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下列做法,与保护环境的倡导不相符的是(C)

①污水排入大明湖②随意丢弃方便袋③植树种花搞绿化④禁用含磷洗衣粉

⑤护城河旁烧垃圾

A.只有①⑤

B.只有①③

C.只有①②⑤

D.只有③④

能力提升

8.我国水资源的时间、空间的分布规律是(A)

A.夏多冬少 B.西多北少 C.冬多夏少 D.西多东少

9.今年,我市旱情比较严重,水资源紧缺。有关部门呼吁,人人都应该树立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下列节水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D)

A.洗过菜的水用来浇花

B.推广使用节水龙头

C.工业废水处理后循环使用

D.少喝水,不洗澡

10.水是生命之源,既普通又宝贵。下列对水的“多”与“少”的描述错误的是 ( D ) A.地球上水的总量多,淡水少

B.我国水资源总量多,人均水量少

C.“南水北调”工程说明南方水的储量多,北方水的储量少

D.生活中接触的纯净水多,水溶液少

11.有些科学家预言:“世界上最后一滴水就是人类的眼泪”。这句话警示我们应树立保护

水资源的意识:一是节约用水,二是防止水体污染。请你举一例节约用水的做法:淘米水浇花(合理答案均可) 。

第一章章末测试

(时间:45分总分:100)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水作为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资源,渗透在人类生存发展的方方面面,波光粼粼的美丽湖泊,汹涌澎湃的广阔大海,峻峭陡直的南极冰川,多姿多彩的水世界丰富了环境。地球上的水的存在状态有( D )

A.固态

B.液态

C.气态

D.以上三态都有

2.以下现象不能说明大气中有水的是(B)

A.夏天自来水水管上有小水滴滴下

B.放久的食物风干了

C.夏天从冰箱里拿出雪糕,会发现雪糕上冒“白气”

D.冬天室内的玻璃窗上蒙有一层小水珠

3.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形成这种自然景象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B )

A.熔化和汽化 B.凝固和凝华

C.凝固和液化 D.汽化和升华

4.冬天教室里人很多,时间一长往往会在玻璃窗的玻璃内表面覆盖一层水。这是由于水的下列哪个过程造成的(B)

A.蒸发

B.液化

C.熔化

D.升华

5.取用块状固体药品,通常用( A )

A.镊子

B.药匙

C.纸槽

D.用手拿6.将在酒精中的温度计抽出来,它的示数将( D )

A.一直升高

B.一直下降

C.先升高后降低

D.先下降在升高

7.现有一组物质:汽水、酒精溶液、碘酒。下列物质中可以和此组物质归为一类的是(C )

A.黄河水

B.蒸馏水

C.食盐水

D.冰水混合物

8.关于升华和凝华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升华和凝华都需要吸热

B.升华和凝华都放热

C.霜是水蒸气液化而来的

D.箱子里的樟脑球,时间一长变小了,这是樟脑球升华的结果

9.比较一杯盐水中各部分的咸淡,正确的是( C )

A.上面最咸,下面最淡

B.上面最淡,下面最咸

C.各部分咸味一样

D.可能一样咸,也可能某部分较咸

10.夏天有人用湿毛巾包在牛奶瓶外面,希望牛奶不会很快变质,这种做法(C)

A.错误。包着湿毛巾反而使牛奶更难散热,使牛奶更易变质

B.无意义。因为毛巾和牛奶的温度相同,不能防止牛奶变质

C.正确。湿毛巾中的水分蒸发从牛奶瓶吸热,有降温的作用,使牛奶不易变质

D.以上说法都不对

11.一杯水,倒去一半,剩下的水( A )

A.密度不变,质量、体积减半

B.密度、质量、体积都不变

C.密度、质量、体积均减半

D.密度、质量不变,体积减半

12.渔民在海上作业,遇到淡水用完最好怎么办(D)

A.喝海水

B.赶快返航

C.将海水蒸馏成淡水

D.吃海生动物得到水

13.目前有些厕所安装了热风干手机,打开它就有热风吹到手上,使手上的水很快蒸发掉,使水快速蒸发的原因是( D )

A.加快了水面附近空气的流动并提高了水的温度

B.提高了水的温度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

C.加快了水面附近空气的流动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

D.加快了水面附近空气的流动,提高了水的温度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

14.北方严冬季节,连续几天晴天,湿衣服晾出去后会立即结冰,但过几天后衣服也会干,这种现象是(C)

A.汽化

B.蒸发

C.升华

D.凝华

15.在下列几组物态变化的过程中,均为吸热的是( C )

A. 熔化,液化,汽化

B. 液化,汽化,升华

C. 汽化,升华,熔化

D. 凝固,液化,凝华

16.甲、乙两盆水里都有冰块,甲盆里冰块多些,乙盆里的冰块少些,甲盆放在阳光下,乙盆放在房子里,两盆冰块都未完全熔化,那么( B )

A.甲盆水的温度比乙盆的高;

B.两盆水的温度相同;

C.甲盆水的温度比乙盆的低;

D.必须用温度计测量后才知道。

17.关于蒸发和沸腾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A.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沸腾要在一定的温度下才能进行

B.蒸发和沸腾必须在一定温度下才能进行

C.沸腾时需用吸热,而蒸发时不一定要吸热

D.蒸发和沸腾是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汽化现象

18.欲使接近饱和的氯化钾溶液达到饱和,可采取的措施是( A )

A.增加溶质

B.增加溶剂

C.升高温度

D.加入同温度的氯化钾饱和溶液

19.在下列四种情况中,水循环最活跃的地区是( C )

A.长江、黄河的发源地

B.冰川广布的南极大陆

C.森林覆盖良好的水库区

D.地表裸露的沙漠地区

20.生活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对以下现象解释正确的是(D )

A.初冬季节,在家里洗澡时发现房间里充满“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B.在夏季的早晨看到足球场里的草叶上挂满了露珠,而到了初冬,露水不见了,却看到了薄薄的一层霜,有人认为霜是由露变成的

C.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时间久了会明显变小,是因为樟脑丸蒸发为气体跑掉了

D.把冰箱里的冻豆腐取出,冰化后,发现豆腐里有许多小孔,这是豆腐里的水先遇冷结冰,后又熔化成水形成的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21.可被人类利用的淡水存在于河流湖泊和沼泽土壤中,它们仅占地球上淡水资源的0.3%。而绝大多数的淡水存在于冰川和岩层深处的地下水中,人类难以利用。22.4℃时,水的密度是1.0 × 103 千克 / 米3,它表示的含义是4℃时,1米3的水,它的质量是1.0 × 103 千克。

23.水是生命之源,它在生活中的用途非常广泛。我国北方地区冬季贮菜时,人们常在地窖里放几桶水,这是利用水的__液化__(填物态变化名称) __放__热,以防止地窖里的菜被冻坏;冬季在空调房间里,人们也常会放盆水,这是利用水的_蒸发_ (填物态变化名称)来提高房间里的空气湿度。

24.做电解水的实验时,要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目的是增强水

的_导电性__性。右端(正极)玻璃管内得到的气体是_氧气___,左端(负

极)玻璃管内得到的气体是_氢气,电解水反应的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是

____水——→ 氢气 + 氧气__。电解水说明水是由__氢氧元素____组成的。

25.检验我们使用的酒精灯中的酒精是否含有水,可以取少量酒精于试管中,

加入无水硫酸铜后变蓝色,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硫酸铜 + 水——→ 水合硫酸铜。26.由于流入大量的污水(含丰富的氮、磷、钾)后使水体富营养化,引起藻类等水生植物过度繁殖,从而使水体出现缺氧状态,导致鱼类等

水生动物大量死亡。

27.下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你从中获得的信息有:__t1℃时,a和b的溶解度相同_;

_t2℃时,a的溶解度大于b__。(其他合理也可)

28.氢氧化钠溶于水要放出热量,而硝酸铵溶于水要

吸收热量,说明物质在溶于水的过程中会伴随着能量的

变化。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29.在图1所示的装置中,用酒精灯将烧瓶内的水加热沸腾后,水蒸气从

细玻璃管口喷出,在离管口稍远处,可以看到雾状的“白汽”。这是因为

喷出的水蒸气发生了__液化___现象,雾状的“白汽”实际是水蒸气遇

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2)如果这时在管口处放置一块玻璃片,会发现正对管口的玻璃片表面

有小水珠,玻璃片的温度将_升高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3)分析、归纳上述实验现象,可以得到的结论是:水蒸气遇冷液化

放出热量。图1

七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测试卷 有答案

七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测试卷(1~5节)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关于参照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判定物体运动还是静止,要事先选定参照物 B.一个物体运动还是静止,参照物不同,结论可能是不同的 C.只有静止的物体才能作参照物 D.高速行驶的火车也可以作参照物 2.机械式闹钟要上发条,这实际上是使发条积蓄() A.动能 B.电能 C.势能 D.热能3.使用弹簧测力计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弹簧测力计必须竖直放置,不得倾斜 B.使用前必须检查零点是否准确 C.使用中,弹簧、指针、挂钩不能与外壳发生摩擦 D.使用时,必须注意所测力不能超过它的量程 4.下列现象中,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的是() A.成熟的苹果从树上掉下 B.汽车匀速转弯 C.草坪上滚动的足球渐渐地停下来 D.列车沿平直轨道匀速出站 5.火车的速度是72千米/时,汽车的速度是20米/秒,则() A.火车的速度大 B.汽车的速度大 C.两者的速度一样大 D.无法确定 6.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v=s/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运动速度v越大,通过的路程s就越小 B.物体的运动速度v越大,所用的时间t就越小 C.物体运动的速度v由s/t决定,但与s、t的大小无关 D.以上说法都有道理 7.一位跳伞运动员在下落过程中,看到身旁的直升机向上运动,则直升机相对于地面是() A.一定上升 B.一定下降 C.一定静止 D.无法确定8.比较F1和F2的大小,正确的是() A.F1>F2 B.F1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英语配套练习册答案

单词:(七下册u1) country, Canada, Japan, Australia, French, language, pal, live, United, Singapore 选择: ABDBBCAACD 句型: is from, Where from, What language(s), Where does, Does speak 翻译: Where is from is from, does live lives, language speak speaks, Chinese speaks Japanese

对话:EFBDA Section B 单词: write,favorite,difficult,world, wants, 介词:for, in ,to, from in, in, with, at, from in, to on 选择:CCAAC BCABC CBBDB翻译: speak speaks French, think interesting, a little,writes to his parents about, playing sports on u2A答案 1.library,restaurant,supermar

ket,bridge,post office, Avenue, neighborhood 2:CBCBCCDCCC 3Where are ,is a long bridge, Yes, there is, Are there any, There are two small restaurants in the neighborhood. SectionB答案 1:small, quiet,beginning, through,dirty,hungry,way,ga rden,visit,tour,supermarket,a irport,district,place,tour 2:BABBABCBAC 3:Go down/turn left,have a

七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第一章科学入门第1 节:科学并不神秘 1、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学习科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解释和预测各种事物、现象及其变化。 2、科学研究是从疑问开始的。 3、科学带给我们什么? ①科学的发展改变人们对自然界各种事物的认识,人类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逐渐提高。工业化时代——电器时代——信息时代。 ②科学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③科学技术也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 ④科学技术如果使用不当,也会给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第2 节:走进科学实验室 一、常见的仪器的用途和操作方法: (一)、试管 1、主要用途: ①盛放少量固体或液体;②收集少量气体或验纯;③在常温或加热时,用作少量物质的反应容器;④用作少量气体的发生容器。 2、使用方法: ①可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使用前应擦干试管外壁,再进行预热,后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 ②给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1/3; ③加热液体时试管口不要朝着别人或自己,试管倾斜与桌面成45°角; ④加热固体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⑤使用试管夹夹持,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中上部(约离试管口1/3 处),加热后不能骤冷,也不能立即放回塑料试管架上。 3、原因:①防止试管因受热不均而破裂;②防止液体溢出;③防止液体喷出伤人,倾斜可增大受热面积,使受热均匀;④避免管口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⑤避免烫伤手,防止试管炸裂,塑料试管架熔化变形。 (二)、试管夹 1、主要用途:夹持试管。 2、使用方法: ①试管夹应从试管底部往上套,然后夹在试管中上部(约离试管口1/3 处); ②手握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 3、原因:①防止杂质带入试管,加热时烧焦试管夹。②防止试管脱落。 (三)、烧杯 1、主要用途:①用作常温或加热时较多量的液体物质的反应容器;②溶解物质或配制溶液。 2、使用方法: ①加热时要垫石棉网,液体体积不超过容积的2/3,加热前外壁应擦干,不能用于固体加热; ②进行反应时液体体积不得超过容积的1/3;③配溶液时,要用玻璃棒轻轻搅拌。 3、原因: ①避免受热不均引起破裂,加热沸腾使液体外溢;②便于加热、搅拌以免溅出;③以免损坏烧杯。

华师大版七年级科学下册(新) 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水 1〉地球上的水 1)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天然物质,它覆盖了以上的地球表面,地球可以说是个,地球上的水哺育了人类和其他一切生物,为人类的文明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水是一种最宝贵的自然资源。 2)海洋水占地球上全部水量的;陆地水占总水量的;还有少量的大气水等。 3)水存在于、、以及内。 4)水一般以、、三种形态存在于大自然中。 5)水的分类---------不同的物质按照不同的目的进行不同的分类。 (1)按物理性质可分为:、、。(2)按化学性质可分为:和。 (3)按对生命的作用可分为:和。(4)按存在空间可分为:、和。 6)海水占了地球上全部水量的96.5% 。海水是咸的,是因为海水中含有大量的物质。海洋中平均每1000g海水中含盐类物质g。所以海水不能喝,也不能灌溉庄稼。目前最常用的海水淡化的方法是法提取淡水。海洋中的鱼因为鱼鳃中有一种,具有把盐分排出体外的功能。海洋中的植物在汲取水分的时候,也具有排除盐分的功能。所以我们在吃海洋生物的时候并不感到咸味。 7)陆地水占了地球上所有水量的,其中大约是咸水,咸水主要存在于大陆内部的一些湖泊中,如我国的,亚欧大陆的里海,中东地区的死海,只有剩余的才是陆地上宝贵的淡水。 8)人类较易利用的淡水只占淡水总量的,它主要包括、、。 9)大气中的水数量不多但这部分水却会成云致雨、形成复杂的天气现象。你根据哪些现象说明大气中有水。 10)地球上有丰富的水,为什么我们还要提倡节约用水?( 11)淡水资源中数量最多的是 13)水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我们从哪些生活实际可以体验到植物体中有水?。 15)不同植物的含水量不同,水生植物比陆生植物含水量,生命活动旺盛不分比不旺盛部分含

新浙教版七下科学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下)第一章代代相传的生命 第一节新生命的诞生 1.生命都是从受精卵发育而来。 2.受精卵由雄性生殖细胞精子和雌性生殖细胞卵细胞结合产生。 3.卵细胞是人体中最大的细胞,呈球形,营养物质(有机物)较丰富,为早起胚胎发育提供营养。 4.精子有尾巴,能够游动。呈蝌蚪形。 5.精子和卵细胞属于性(生殖)细胞,其细胞核内都携带着遗传物质。 6.人的生殖系统 (1)男性生殖系统:由睾丸、附睾(储存精子)、输精管、精囊、前列腺、阴茎等器官组成。最主要的器官为睾丸;睾丸的主要功能:产生精子(青春期开始产生,一天可产生上亿个),分泌雄性激素。 (2)女性生殖系统:由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组成。最主要的器官为卵巢;卵巢的主要功能:产生卵细胞(青春期开始产生),分泌雌性激素。成年女性大约每个月会排出一个成熟的卵细胞。输卵管是受精的场所,子宫是胚胎发育的场所。 7.受精与妊娠 (1)受精: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中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做受精。 注:受精卵不是生殖细胞,而是一个生命体(卵细胞,精子为生殖细胞) (2)妊娠:受精卵沿着输卵管往下移动到子宫后,经过数次分裂逐渐形成胚胎,并附着在子宫壁上这时女性就怀孕了,也称为妊娠。(注意:精子和卵细胞受精的场所在输卵管,且在输卵管就开始分裂。而胚胎发育的场所主要在子宫。) 8.胚胎的发育―――主要在子宫(发育时间约280天或约9个月) 注:胚胎发育早期的营养来自卵细胞中的卵黄,胎盘出现后营养来自母体 第2周:出现羊膜并发育成充满羊水的羊膜囊(减少震动的影响,保护作用) 第3周:出现胎盘,胚胎通过脐带和胎盘与母体相连。从母体获得营养和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 其他废物。胎盘是胚胎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器官。 第9周—第38周:称作胎儿期(之前称为胚胎),胚胎在第9周已初具人样,从此称为胎儿; 第六个月的胎儿活动已很频繁,生长迅速;大约要在母体内孕育9个多月(约280 天,38周), 然后从母体体内产生。 9.胎盘中的血管与子宫中的血管是不相通的(有一层膜为屏障),即胎盘的血液与母体的血液是分开的。阻断一些传染病,但有些药物仍有影响(如酒精,毒品,烟,孕妇禁用药) 10.胚胎在母体内发育具有的良好环境条件是:温暖、安全、营养和氧有保障,是胎生的优越性。 11.分娩:胎儿从母体内产出的过程叫做分娩。过程分为宫颈扩张、胎儿娩出和胎盘娩出三个阶段。 12.分娩几秒钟后婴儿就会哭或咳嗽,去除婴儿鼻、口腔和肺部的液体,促进呼吸系统工作 13.初生婴儿主要靠母乳,母乳营养全面,含有抗病物质,是婴儿最好的食品 14.试管婴儿:人工完成受精过程,然后将受精卵植入子宫内继续发育。(本质上是有性生殖,只是受精在试管中完成。体外受精,体内发育) 第二节走向成熟 15.人一生的生长时期:婴幼儿期—少年期—青春期—成年期—老年期; 婴幼儿期:出生的前三年,会出现生理协调和大脑发育等巨大变化;人生第一次快速生长期 青春期:儿童发育为成人的过渡时期,人生第二次快速生长期,最大变化是生殖器官(第一性征)的发育和成熟 成年期:体重身高逐渐停止增长,各个器官发育成熟,体能高峰期 16.女孩青春期一般11岁至17岁,男孩比女孩晚2年左右; 17.第一性征:男女生殖器官的差异,出生就有 第二性征:除生殖器官外的男女差异,青春期才出现(依靠性激素才能维持,阉割后消失) 男孩比较典型的青春期第二性征:长出胡须,喉结增大,声音低沉; 女孩比较典型的青春期第二性征:骨盆变大,乳房增大,声音变尖;

七年级下科学试卷答案

七年级(下)《科学》教学目标检测题(一)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21、出生 生长发育 生殖 寿命 生殖 22、有性生殖 分裂 出芽 无性 23、①④⑦⑧ ②③⑤⑥ 24、输卵管 输卵管 卵黄 母体 分娩 肚脐 25、没有 胎盘和脐带 26、女性骨盆宽大 第二 27、(1)十分缓慢 (2)青春 迅速发育 (3)睾丸 卵巢 女性进入青春期比男性早 (4)月经 遗精 (5)胚胎发育场所 分泌黏液 (6)a c 成年 (7)身体 心理 28、(1)受精卵 蛹 (2)B→A→C→B (3)B→A→D→C→B (4)蛹期 29、(1)1 (2) 4 3 2 (3)输送卵细胞,是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场所 三、阅读型探究题 30、(1)无性 (2)染色体 31、(1)第二性征 (2)C (3)小明家没有公鸡,不能完成受精

32、⑴ 受精卵 ⑵ ⑤ ③ ④ ②→⑤ ⑶ 引入天敌 七年级(下)《科学》教学目标检测题(二)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21、(1)E J (2)B I (3)胚中子叶的片数不同 22、(1)花粉管 果皮 (2)7 果实 (3)6 6 23、嫁接 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要紧贴 24、雄花 人工授粉 25、胚根 茎和叶 连接根与茎的部位 三、实验探究题 26、(1)甲 (2)甲、丙 (3)有日光组的种子要萌发,而黑暗组的种子不萌发 27、光照 马铃薯块茎需在黑暗条件下生长 28、(1)蓝 碘遇淀粉变蓝 (2)蓝 玉米种子内有淀粉 29、为了确保玉米不授同种植株的花粉 甲 植物体要结种子一定要授同种植物的花粉 七年级(下)《科学》教学目标检测题(三) 一、选择题

七年级下册数学同步练习册答案

七年级下册数学同步《新课程课堂同步练习册·数学(华东版七 年级下册)》参考答案第6章一元一次方程§ 从实际 问题到方程一、1.D 2. A 3. A 二、1. x = - 6 2. 2x- 15=25 3. x =3(12-x) 三、1.解:设生产运营用水x亿立方米,则 居民家庭用水()亿立方米,可列方程为: =3x+ 2.解:设苹果买了x 千克, 则可列方程为: 4x+3(5-x)=17 3.解:设原来课外数学小组的人 数为x,则可列方程为: §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 一、1. D 2. C 3.A二、1.x=-3,x= 3. x=5 三、1. x=7 2. x=4 3. x= 4. x= 5. x=3 6. y= § 解一元一次方程(二) 一、1. B 2. D 3. A 二、1.x=-5,y=3 2. 3. -3 三、1. (1)x= (2)x=-2 (3)x= (4) x=-4 (5)x = (6)x=-2 2. (1)设初一(2)班乒乓球小组共有x人, 得: 9x-5=8x+2. 解得:x=7 (2)48人 3. (1)x=-7 (2)x=-3 § 解一元一次方程(三) 一、1. C 2. D 3. B 4. B 二、1. 1 2. 3. 10 三、1. (1) x=3 (2) x=7 (3)x=–1 (4)x= (5) x=4 (6) x= 2. 3( x-2) -4(x- )=4 解得 x=-3 3. 3元§ 解一元一次方程(四) 一、1. B 3. D 二、1. 5 2. , 3. 4. 15 三、1. (1)y = (2)y =6 (3)(4)x= 2. 由方程3(5x-6)=3-20x 解得x= ,把x= 代 入方程a- x=2a+10x,得a =-8. ∴ 当a=-8时,方程3(5x-6)=3-20x 与方程a- x=2a+10x有相同的解. 3. 解得:x=9 § 解一元一次方 程(五) 一、1.A 2. B 3. C二、(x +8)=40 2. 4, 6,8 +10=6x+5 4. 15 5. 160元三、1. 设调往甲处 x人, 根据题意,得27+x=2[19+(20-x)]. 解得:x=17 2. 设该用户5 月份用水量为x吨,依题意,得×6+2(x-6)= x. 解得 x=8. 于是=(元) . 3. 设学生人数为x人时,两家旅行社的收费一样多. 根据题意,得 240+120x=144(x+1),解得x=4. § 实践与探索(一) 一、1. B 2. B 3. A 二、1. 36 2. 3. 42,270 三、

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第三章运动和力复习提纲

第三章运动和力复习提纲 一.机械运动 1.机械运动:物体空间位置发生了变化的运动。也是最简单、最基本的运动形式。 2.参照物: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除研究对象本身外),科学中一般取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可以不加以说明;若选取其他合适的物体做参照物研究机械运动时,则要作出说明。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运动和静止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对同一物体运动的描述结果可能是不同的。 4.机械运动的分类: 根据运动路线的形状,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而直线运动根据运动快慢是否变化,可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即运动的方向和快慢不发生变化的运动。 5.比较物体的快慢有两种方法: ⑴相同时间比较路程,路程大的速度快;⑵相同的路程比较时间,用时少的速度快。 6.速度和平均速度 ⑴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科学量。 ①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 ②计算公式:v=s/t ;变形公式:s=vt t=s/v ③速度单位:国际单位:米/秒,记作:m/s常用单位:千米/时,记作:Km/h 换算关系:1米/秒= 3.6千米/时“1米/秒”表示:物体在1秒内通过的路程为1米。 【注意】Ⅰ在速度计算中,路程、时间、速度三个量必须对应于同一个物体;运算中单位要统一,且要带单位计算。 Ⅱ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任何时刻的速度是一定的,不能认为v与s成正比,与t成反比。 Ⅲ速度常识:人步行的速度为1.3 m/s,自行车的速度为4.2 m/s,高速公路上汽车的速度约为100 Km/h,动车组的速度约为200 Km/h,大型喷气式飞机的速度约为900 Km/h,空气中 声速为340 m/s,光和无线电波(电磁波)的速度3×108 m/s。 ⑵平均速度:当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时,由公式v=s/t算出来的速度称为平均速度。即平均速 度等于某段路程及通过这段路程的时间的比值。 二.力的存在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

七年级下册科学作业本答案2020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科学作业本答案2020人教版 一:练一练 1.科学家用天文望远镜来观察星体能够更准确获得星 体的资料和信息;他看到了月球表面的环形山。2.因为近视眼镜是凹面镜,度数越深。周围就比中间越厚。看镜片的边缘厚度,能够比较其 度数,越厚的度数越高。3.科学是需要从周围发现的,只有留心观察,对此现象实行一系列的探究,就能得到真理。4.略。5.米毫米,毫米 厘米,厘米 6.152250平方厘米 7.让一根无弹性的毛线与他重合,再 用刻度尺量毛线的长度。8.①将两个三角尺紧紧夹住一元硬币,将刻 度尺的一面紧贴一元硬币的下方。②量出一元硬币的直径d ③一元硬 币的周长l=π×d 10.(1)毫升 (2)升 (3)立方分米 11.8立方厘米 1ml 0~30ml 做一做:假设薄玻璃瓶是圆筒形的,用细线围绕一周,用刻度尺 测量。可得周长L,把尺子插入瓶中,测出高度H,因为L=2πR,所以底面积S=L×L÷4π,则V=Sh=L×L×H÷4π 二:练一练 1.热胀冷缩上升2.最小刻度 -22 零下22摄氏度 38 三十八摄氏度 3.D 4.体温计与温度计有两点不同:①.体温计量程- 20~100,分度值为1,体温计量程36~42,分度值0.1,②体温计用水 银来量温度,温度计则用别的,③.重点哦~体温计下方有一个东东使 水银膨胀,然后遇冷后不会下降,(所以用体温计时才要甩么~~)而温 度计木有那个东东,所以遇冷直接下降~~ 5. 38.2 38.5 6.125 7.0.2 0.0002 8.B 9.防止弄脏砝码或腐蚀砝码,影响测量的准确度。在两个托盘上各加一张质量相等的白纸,或者用2个烧杯盛着腐蚀性 的化学药品。 10.水平右 78.4 11.2:30 12.1440 13.A 14.我做不来。看不懂。 三:略。 四.练一练 1.鸵鸟,蛋2.略 3.1细胞核2液泡3细胞壁叶绿体4略5.1植物细胞有叶绿体 2.植物细胞有液泡3植物细胞有细胞壁 6. 略 7.1 4 2c 3 900 4 2 8 营养结缔做一做略五练一练1.b 2b 3c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下第四章复习提纲 第一节、太阳和月球 1、太阳概况:发光发热的气体星球 2、太阳活动 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太阳黑子、耀斑活动增强时,要防晒避免紫外线过强照射损伤皮肤 月球 3、月球表面明亮相间,亮区是高原,暗区是平原和盆地等地陷地点,分别被称为月陆和月海。 4、环形山的形成原因:小天体撞击月球(主要原因)和月球上古老火山的爆发 5、月球上的特点:引力小;昼夜温差大;遍布环形山;不能传播声音(无空气);没有空气和水,表面只 有岩石和碎屑。 6、月球上没有的大气层,因此在月球上,天空的背景是黑色的。 7、正确使用天文望远镜: ①选择视野开阔的地方安放;②用寻星镜对准目标星体:a.先在镜筒外沿镜筒延伸方向用眼睛瞄准目 标星体。b.用调节手柄做水平方位和不同高度的搜索。C.将目标星体置于视野中央;③用主镜观察目标星体。a.调节目镜的焦距使主镜内的影像清晰。b. 用调节手柄缓慢调节,直至在主镜内找到目标星体。c. 瞄准目标后再次调节目镜焦距,使目标星体的像清晰。(绝对不能用双筒望远镜或不加滤镜的天文望远镜直接观察太阳。 第二节、地球的自转

1、地球的自转: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的运动。 2、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 顺时针方向旋转。(南顺北逆) 3、地球自转的周期:约24小时 4、地球不发光不透明:出现昼夜现象 15、晨昏线(圈):昼夜半球的分界线(一个圆圈),它由晨线(半圆)和昏线(半圆)构成。 ①晨线:太阳升起的地方(由黑夜进入白天);②昏线:太阳落下的地方(由白天进入黑夜) 16、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①日月星辰东升西落;②昼夜交替;③星星的视运动照片 注:①晨昏线与太阳光垂直;②东边先过晨线,故东边先天亮(如:杭州天亮了,拉萨天黑还在睡觉) 第三节、地球的绕日运动 32、地球的公转:地球自西向东绕太阳不停地旋转,地轴呈倾斜状态(地轴与公转轨道面呈66.5°夹角)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周期为365.2422天,即一年 33、太阳高度:太阳光与地面的交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 ①一天中太阳高度早中晚:先变大再变小,杆影先变短再变长,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杆影最短,(由于地球自转) ②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夏季大,杆影短(夏至日太阳高度最大,杆影最短),冬季正午太阳高度小, 杆影长(冬至日太阳高度最小,杆影最长)。(由于地球公转) ③同一时间,中高纬度地区,纬度越大,太阳高度越小,杆影越长 ④以太阳直射点为中心向两边递减,即:离太阳直射点越近,太阳高度越大,杆影越短;离太阳直射点越远,太阳高度越小,杆影越长 19、太阳直射点:太阳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为90° 春分日(3月21日前后)直射赤道秋分日(9月23日前后)直射赤道 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直射北回归线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直射南回归线 20、昼夜长短的变化 ①赤道全年昼夜等长 ②北半球其他地区:从春分日到秋分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昼长夜短(夏至日昼最长夜最短), 北极圈以内发生极昼现象(夏至日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都发生极昼);从秋分日到来年春分日(太 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昼短夜长(冬至日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以内发生极夜现象(冬至日北极圈 及其以北地区都发生极夜);南半球正好相反 ③春分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南北极圈内无极昼极夜现象 ④太阳直射点北上: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太阳直射点南下:北半球昼变短夜变长 ⑤纬度越高,昼夜变化越大 第四节、月相 21、月相: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叫月相

最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期末试卷(附答案)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多选、错选 题号12345678910 答案 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 答案 1、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各种介质中声速都不变 B.音调高的都是噪声 C.音色也是声音的一个特征 D.超声波是指人听起来特别响的声音 2、下列关于种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所有果实内都只有一粒种子B.我们煮饭用的大米是水稻的种子, 只要把它埋入土中就会发芽C.所有植物都靠种子繁殖后代 D.桃果实内的种子是由胚珠发育来的 3、当气温还较低时,农民常常利用塑料大棚种植经济作物,可以达到提前播种、 提前收获的目的。从植物生长考虑,塑料大棚的主要作用是 A.保持水分 B. 提高温度 C. 提供氧气 D.防治病虫 4、从第二性征开始出现直至性器官成熟的一段时间称为 A.幼儿期 B.青春期 C.中年期 D.老年期 5、想一想:如果地球的自转忽快忽慢,结果会怎样? A.不再有四季更替现象 B.每个昼夜的时间长短不一 C.日月星辰东升西落现象消失 D.昼夜更替一定更慢 为了防止由于惯性而 6、惯性是造成许多交通事故的原因,下列不是 .. 造成交通事故制定的交通规则是( ). A.车辆要右侧通行B.某些路段要对机动车辆限速 C.车辆快速行驶时要保持车距D.小型客车的驾驶员必须系安全带 的是 7、以下说法不正确 ... A.假如没有重力,向上抛出篮球将不会落地 B.假如没有摩擦,汽车将不能前进 C.假如没有空气,太阳光将传不到地面 D.假如没有惯性,跳远就不能进行 的是 8、七(1)班四位同学在讨论人类生殖和发育时,有不同的说法,其中不正确 ... A.青春期男孩出现遗精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B.用母乳喂养比用普通奶粉喂养更有利于婴儿的生长发育C.胎儿从母体产出的过程叫分娩D.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重要结构是输卵管 9、下列各种生物的特征有利于增大摩擦的是

语文练习册七年级下册答案

语文练习册七年级下册答案 第一单元 1. 童年的朋友 积累与使用 1.chàn pú ɡū nong lòu liǔ jiá zōng tuó 2.应诅咒润惩 3. 苏联自传《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童年》 4.如: “明晃晃、密密、乌黑乌黑”等。示例:“密密”“乌黑乌黑”写外 祖母的头发浓密而有光译。 5.B 6.D 理解与鉴赏 1. 第一自然段:我从外祖母的谈吐和脸部表情中感受到她的和蔼 可亲和温柔慈祥。第二自然段:外祖母成为我的终身朋友。 2. 用诗 化的语言,形象地突出了外祖母的每一句话都充满着对我的亲切、温 暖的关爱与体贴。 3.外貌描写这样的外貌描写是对外祖母人性的赞美,能够使读者感受到作者在外祖母身边那种温馨的感觉。 4.不能。 因为“睁”是描写外祖母微笑时的神态,如果改为“瞪”,就与“微笑”的神态相矛盾了。5.“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充 满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的”,所以我觉得外祖母是我终身 的朋友。 拓展与提升 1.(1)这首诗描绘了禅院幽静、脱俗、自由、没有人世烦恼的景象。 (2)“空”字把诗人因为身处幽静、脱俗、自由的禅院,一下子把心中 的种种人世烦恼都除去、心胸宽阔、俗念顿消的纯净的感受生动地表 现了出来。 2.要求:抓住特征,描写生动。 2. 一面 积累与使用

1.窖颓挲wù chóu chú zì 2. 踱步地窖摩挲恣情/渡江窖洞婆挲咨询 3.(1)E (2)A (3)F D (4)B (5)A (6)B 4.①—C ②—D ③—E ④—A ⑤—B 理解与鉴赏 (一)1.C 2.甲:从远处粗线条地勾勒;乙:从近处细描;丙:面对面仔细地观察(或说特写) 3.突出鲁迅的外貌的主要特征——瘦,表现了他把整个生命献给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和顽强意志。 4.为革命(为民族、为国家)忘我工作(忘我工作为国担忧);痛恨*,有着意志顽强 (二)1.抒情议论 2.这里的“路”是引导中国人民走向胜利的革命道路。 3.因为与鲁迅先生见了一面,他给“我”极大鼓舞,获得了生命的支柱——“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我”更加坚强起来。 4.对先生的逝世沉浸在悲痛之中是不够的,一定要化悲痛为力量,投入顽强的战斗,继续先生未竟的事业,这才是对先生的悼念。 5.点明写作缘由,收束全文,表达了对鲁迅先生的深切怀念和无限崇敬。“不能自已”强烈地表达了上述感情。 拓展与提升 1.略 2.憎恶黑暗有如憎恶魔鬼,把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了我们。 3.我的老师 积累与使用 1.zhì fén kē tuì dānɡ pū bǔ yú 2.共记叙了七件事:①蔡老师假装发怒;②课外教我们跳舞;③带我们观察蜜蜂;④教我们读诗;⑤我们对老师的依恋;⑥准确处理“我”与同学间的纠纷;⑦睡梦中去找老师。这七件小事,后两件详写,前五件略写。这样安排,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从平时到假期,

(完整word版)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科学纯知识点(最新)

第一章水 1.海水占地球上全部水量的96.5%。海洋中平均每1000克海水中含有盐类物质35克。所以海水不能喝,也不能灌溉庄稼。 2.地球上的水按其状态分为:固态水、液态水和气态水。水按存在空间分为陆地水、海洋水、大气水和生物水。 3.陆地水占地球全部水量的3.5%,其中淡水占地球全部水量的2.5%, 4.地球上最大的淡水资源是冰川水和地下水。人们容易利用的淡水是江河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占全球淡水资源的0.3%。 5.在植物中含水量最大的在水生植物,最少的是干旱环境中的苔藓植物。 6.人体的含水量占人体体重的60%左右。所以我们每天必须补充2—2.5L水。 7.标准大气压下,在冰的熔化过程中:当冰低于0℃时,冰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当温度升高到0℃时,冰开始熔化,在这个过程中,它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此时它的状态是固液并存。直到完全熔化时,,温度又继续上升。冰的熔点和水的凝固点都是0℃。 8. 物质由固态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做汽化。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沸腾。 9.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 10.蒸发时要吸收热量,使周围物体的温度降低。 11.蒸发和沸腾的区别:①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沸腾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②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沸腾必须在一定温度才能进行。而且在沸腾的过程中,物质还必须继续吸热。但是温度不变。 12.液化:物质由气体变成液体的过程。使气体液化的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13.升华:物质由固体直接变成气体的过程,凝华:物质由气体变成固体的过程。 14.以上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以上放热的有凝固、液化、凝华。 开水壶嘴冒白气属于液化;冰衣服变干属于升华;湿衣服变干属于升华;樟脑丸消失属于升华;雾的形成属于液化,露水的形成属于液化;雾凇的形成属于凝华;霜的形成属于凝华;酒精挥发属于汽化。 15.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是:晶体有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6.在水循环的过程中,水的总量保持不变,它使水成为可再生的资源。 17. 由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分散到另一种液体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水是良好的溶剂,在水中可以溶解各种固态、液态,气态的物质。天然水是溶液。 18. 一般来说取用块状的固体药品用镊子,粉末状的用药匙,也可以用纸槽。 19.不同物 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是不同,同一物质在不同的溶剂中的溶解度也不同。 19.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是不同,同一物质在不同的溶剂中的溶解度也不同。

七年级下册科学练习册答案青岛版.doc

七年级下册科学练习册答案青岛版 第一章水 第一节地球上的水 (一)1.海洋大气 2。盐类 g 不能不能 3.C 4.D 5.C 6.D 7.略 8.合理的均可,如洗澡水用来浇水、冲厕所等 9.(1)B (2)淡水鱼可能无“泌氯细胞”,无法完成排盐任务 (二)1.C B 2.B 3.D 4.C 5.菊花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水 6.排尿呼吸出汗 7.小明每天摄入的食物中含有足够的水分 8.种子的萌发需要充足的水。种子是在太干燥,所以不会发芽。种子萌离不开水。 9.不同组的种子质量大致相同,加热时间要相同 10.(1)√ (2)× (3)√(4)× 11.(1)水是生命之源,一个人没有了食物,还是可以存活一周,但是没有水,只能存活三天(2)可以找无毒的水果补充水分或泉水可以通过捕食海洋生物补充水分可以寻找绿色植物小朵的区域获取水分 第二节水的密度与三态变化 (一)1. 10 106 2560 0.356 8000 1400 7.5 2.7×103 2.质量填图略把平衡螺母向右调节,使指针在分度盘中央 17.2 3.水的质量和水的体积的比特性 4. 1.0 1.0克每立方厘米 1.0 5.kg/m3 千克每立方米1.0×10m3 固体 7.B 8.D 9.(1)1.0 30 1.0 40 1.0 1.0 (2)实验4中40改为50 10. 3.6×104 54 11.(1)硬度、密度(2)鉴别物质、选择材料等 (二)1.固态变成液态熔点 2.液态变成固态凝固点 3.熔化

0℃ 4.(1)图略(2)0℃ 3min 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5.(1)× (2)× (3)√ (4)√ 6.C 7.B 8.C 9.C 10.D 11.(1)B(2)B(3)A (4)是晶体,钨在熔化的过程中有固定的熔化温度(三)1.液态变成气态液体表面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 2.吸收蒸发 3.温度高迪表面积大小液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4.热量保持不变沸点100℃ 5.都要吸热必须达到沸点在液体的表面剧热液体的温度保持不变 6.气态变成液态放出危害严重7.③④ ③ ①② 8.C 9.C 10.A 11.D (四)1. 水蒸气升华 2.熔化升华汽化吸收 3.内凝华4.汽化凝华吸收放出 5.降水海洋大气水循环 6.降雨总量天气风力洪涝干旱7.B 8.D 9.C 10.B 11.B 12.495kg 13.略 14.C 第三节水是常用的溶剂 (一)1.分散均一稳定 2.溶剂热其他的物质溶质溶质溶剂 3.水溶液水蔗糖 90 4.药匙镊子纸糟 5.倾斜底部缓缓竖起 6.(1)能(2)不会(3)一样咸 7.D 8.C 9.C 10.C 11.D 12.略 13.D 14.(1)在水煮沸的过程中,水中的溶解氧逸出,所以煮沸过的冷开水中溶解氧很少,鱼由于得不到足够的氧气而窒息死亡。抢劫方法略(2)①汽油②略(二)1.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2.不是 3.100 饱和质量 4.不正确 5.(1)不饱和(2)不饱和(3)饱和(4)加入一定适量的水 6.10 300 45.8 50 7.放出 8.D 9.B 10.A 11.D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汇总复习整理版

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复习提纲 第一节、新生命的诞生 1、生命都是从受精卵发育而来。 2、受精卵由雄性生殖细胞精子和雌性生殖细胞卵细胞结合产生。 3、卵细胞是人体中最大的细胞,呈球形,营养物质(有机物)较丰富,为早起胚胎发育提供营养 4、精子有尾巴,能够游动。呈蝌蚪形 5、精子和卵细胞属于性(生殖)细胞,其细胞核内都携带着遗传物质。 6、人的生殖系统 (1)男性生殖系统:由睾丸、附睾(储存精子)、输精管、精囊、前列腺、阴茎等器官组成。最主要的器官为睾丸;睾丸的主要功能:产生精子(青春期开始产生,一天可产生上亿个),分泌雄性激素。 (2)女性生殖系统:由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组成。最主要的器官为卵巢;卵巢的主要功能:产生卵细胞(青春期开始产生),分泌雌性激素。成年女性大约每个月会排出一个成熟的卵细胞。输卵管是受精的场所,子宫是胚胎发育的场所。 7、受精与妊娠 (1)受精: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中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做受精。 注:受精卵不是生殖细胞,而是一个生命体(卵细胞,精子为生殖细胞) (2)妊娠:受精卵沿着输卵管往下移动到子宫后,经过数次分裂逐渐形成胚胎,并附着在子宫壁上这时女性就怀孕了,也称为妊娠。(注意:精子和卵细胞受精的场所在输卵管,且在输卵管就开始分裂。而胚胎发育的场所主要在子宫。) 8、胚胎的发育―――主要在子宫(发育时间约280天或约9个月) 注:胚胎发育早期的营养来自卵细胞中的卵黄,胎盘出现后营养来自母体 第2周:出现羊膜并发育成充满羊水的羊膜囊(减少震动的影响,保护作用) 第3周:出现胎盘,胚胎通过脐带和胎盘与母体相连。从母体获得营养和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 其他废物。胎盘是胚胎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器官。 第9周—第38周:称作胎儿期(之前称为胚胎),胚胎在第9周已初具人样,从此称为胎儿; 第六个月的胎儿活动已很频繁,生长迅速;大约要在母体内孕育 9个多月(约 280 天,38周), 然后从母体体内产生。 9、胎盘中的血管与子宫中的血管是不相通的(有一层膜为屏障),即胎盘的血液与母体的血液是分开的。阻断一些传染病,但 有些药物仍有影响(如酒精,毒品,烟,孕妇禁用药) 10、胚胎在母体内发育具有的良好环境条件是:温暖、安全、营养和氧有保障,是胎生的优越性。 11、分娩:胎儿从母体内产出的过程叫做分娩。过程分为宫颈扩张、胎儿娩出和胎盘娩出三个阶段。 12、分娩几秒钟后婴儿就会哭或咳嗽,去除婴儿鼻、口腔和肺部的液体,促进呼吸系统工作 13、初生婴儿主要靠母乳,母乳营养全面,含有抗病物质,是婴儿最好的食品 14、试管婴儿:人工完成受精过程,然后将受精卵植入子宫内继续发育。(本质上是有性生殖,只是受精在试管中完成。体外受精, 体内发育) 第二节、走向成熟 15、人一生的生长时期:婴幼儿期—少年期—青春期—成年期—老年期; 婴幼儿期:出生的前三年,会出现生理协调和大脑发育等巨大变化;人生第一次快速生长期 青春期:儿童发育为成人的过渡时期,人生第二次快速生长期,最大变化是生殖器官(第一性征)的发育和成熟 成年期:体重身高逐渐停止增长,各个器官发育成熟,体能高峰期 16、女孩青春期一般11岁至17岁,男孩比女孩晚2年左右; 17、第一性征:男女生殖器官的差异,出生就有 第二性征:除生殖器官外的男女差异,青春期才出现(依靠性激素才能维持,阉割后消失) 男孩比较典型的青春期第二性征:长出胡须,喉结增大,声音低沉;

七年级下科学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下科学期中模拟试卷 姓名:星等: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5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所选答案的字母填 在答题卷的表格中) 1.下列哪种运动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电铃声传入人耳 B、枯黄的树叶落地 C、太阳光照射大地 D、桃树上结出了桃子 2.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在6秒内通过36米的路程,则它在前2秒内的速度一定是() A、12米/秒 B、3米/秒 C、6米/秒 D、无法确定 3.人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下列属于防止惯性带来危害的是() A、拍打衣服,把灰尘拍去 B、将足球射入球门 C、公路上汽车限速行驶 D、跳远时快速助跑 4.下图所示的各种现象中,物体运动状态没有改变的是() 5. 如图所示,各物体受到的两个力中彼此平衡的是() 6.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位在空中飞行的飞行员,伸手到窗外,竟轻易抓住了一颗敌人射来的高速飞行的子弹,这是因为这颗子弹() A、相对于宇宙是静止的 B、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 C、相对于飞机和地球都是静止的 D、相对于飞机是静止的 7.公共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站在车里的人在水平方向上() A、受到向前的摩擦力B、受到向后的摩擦力 C、受到汽车对它的牵引力D、不受力 8. 一本科学书放在水平课桌上处于静止状态,下列各对力中,属于一对平衡力的是() A、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B、书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C、课桌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D、书受到的重力和书对桌面的压力 9.甲、乙、丙三辆自行车参加比赛同时同地出发,甲车速度是18km/h,乙车速度是300m/min, 丙车速度是5m/s,那么最先到达终点的是() A、甲车 B、乙车 C、丙车 D、同时到达 10. 用天平和弹簧秤分别在地球和月球上称同一个物体,结果是() A、用天平称的结果相同,用弹簧称量得的结果不同 B、用天平称的结果不同,用弹簧秤称量的结果相同

七年级下册语文练习册答案2018

七年级下册语文练习册答案2018 第二单元 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积累与运用 1.záo畦yínjǐsuǐ倜傥蜕 2.A 3.鲁迅文学思想革命朝花夕拾 4.对比。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是儿童两种不同的生活环境,一是“乐园”,一是“最严厉的书塾”。通过对比,反映了封建教育的方法、内容对儿童天性的束缚。 5.C 6.“单是”以后的内容是作者强调的重点。造句略 理解与鉴赏 1.景物低高静高低动植物动物泥墙根一带动物植物。 2.形:高大、肥胖;声:长吟、弹琴;色:碧绿、紫红;味:又酸又甜;趣:翻断砖,拔何首乌。 3.扫露支撒系牵看拉罩动作描写,表现了儿童捕鸟的动作和心理,写出冬天百草园捕鸟的乐趣。 4.第一层(至“只好来捕鸟”)写冬天的百草园比较无味,引出雪地捕鸟。第二层(至段末)具体介绍捕鸟的过程。 5.拍雪人和塑雪罗汉不相宜。 6.描绘了春夏秋冬的百草园四季图。(桑葚、菜花是春末的,蝉鸣在盛夏,蟋蟀到秋天才叫;雪,冬天。)这样就写出了百草园一年四季都充满乐趣,给儿时的“我”带来的欢乐照应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7.表达了作者对百草园的喜爱之情,与后文三味书屋的生活作对比。 拓展与提高 1.言之有理即可。 2.请按应用文的一般格式拟定征稿启事。拟稿时,须写清征稿的范围、征稿的目的要求及投稿方式,最后还别忘了写清征稿截止日期及征稿单位。 7.月迹 积累与运用 1.qìjūbǐnɡshūniǎoxiànmùcāoxījíqùwēi 2.(1)粗粗疏疏疏疏累累(2)袅袅淡淡痒痒 3.(1)铺砌(2)看浮捧颤 理解与鉴赏 (一)1.院中寻月图树下争月图河边得月图2.喜爱渴望满足3.寻月美丽纯洁的心灵纯真愿望美属于每一个人,人人都应该拥有美4.孩子们追求美的领路人5.不好。“大呼小叫”写出了弟弟十分惊喜,想引人注意。(二)1.喜爱2.想象3.因为三妹最先拥有月亮,他们也想拥有4.符合情景即可 拓展与提高 1.示例: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2.提示:热爱、亲切、忧伤等均可。思绪要结合自己的经历来写。 8.三颗枸杞豆 积累与运用 1.kéqiàohuàruǐyùnqíngjìshāo腻xiǎnyān蚱蜢枸杞 2.(1)形容走路时脚步放得很轻。(2)少。 (3)著作堆叠起来和身体一样高。形容著作很多。(4)精神萎靡3.(1)略(2)倒叙顺叙 理解与鉴赏 1.闪露躺过划满 2.(1)三叔患病后倍感时间和生命珍贵的感情(2)三叔对以前虚度光阴,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