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作文教学中问题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对作文普遍有一种惧怕的心理。主要表现在:

缺少写作的素材,内容空洞语言贫乏,且组织语言的能力较差。假话、空话多。不能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诸多问题,可以说是学生惧怕,老师也倍感棘手。即便如此,作文教学也要知难而上,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不少学生害怕作文,一提起笔就抓耳挠腮,经了解有几方面的原因:觉得无内容可写,乱编的多。语言积累少,干巴巴的,难以写具体。对周围事物没有留心观察。缺乏想象力题材千篇一律,难以表达真情实感。

一、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学习便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勤奋的探索,执着的追求。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呢

1,让学生写熟悉的内容,以“趣”激趣。作文命题应开放,出宽题,紧紧围绕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以他们周围的人或事、景或物作为作文内容,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感到有一种表达的愿望,有一种冲动想把自己想说的意思表达出来。如根据学生的思想情况,命题为《, ,我想对你说》。又如根据学生最喜欢做游戏的特点。我们可以精心设计游戏内容,游戏前,告诉学生要留意游戏的过程,注意同学的言行和表情。游戏后组织学生说过程,讨论从游戏中懂得的道理。学生玩得兴高采烈,自然会说得兴致勃勃,写起来就不难了,而且有兴趣了

。二、以成功的喜悦,激发写作欲望。

要使学生坚持不懈地自觉作文,最关键的是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并逐步养成习惯,满怀乐趣地去学习,在实践中我具体做好以下工作:首先用肯定给学生自信心。学生的作文被拿到班上作范文宣读,小作者的眼睛会一亮,神情高兴。哪怕学生写得很不成功,也要给予鼓励性的评价,甚至把一些差生的作文修改好后在课堂上讲读,以此激发学生特别是差生的作文兴趣。其次在作文评语中给予鼓励,为作文中的优点“喝彩”,哪怕只有一个词用得生动、一个句子写得好或一个地方有新意,也要为其叫好。让他们觉得“我也会写”,从“怕写”向“要写”、“乐写”迈步,循序渐进,最后达到共同的目标。

三、办好班级的习作园地,

把优秀的篇,段张贴在上面,供全班学生学习、品赏。还可以鼓励并指导学生向报刊投稿等。

四、开展形式多样的作文活动,激发写作兴趣。学生好奇心强,爱表现,形式多样的习作活动能调动学生的习作兴趣。如开展课前读报活动,让学生到讲台宣读自己的优秀习作,或是宣读从作文选上看到的好文章,精彩片断等等,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和表现的机会。为了表现自己,在课外时间他们就会趣味盎然地寻找或写出自己满意的习作。又如开展作文竞赛活动,竞赛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有效手段。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由于竞赛中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增长,因而多数人在比赛的情况下学习和工作一般比没有比赛的情况下好得多。小学生喜欢表现自己,好胜心强,开展竞赛活动,给他们更多的参与和表现机会。这样不但可以调节以往习作所形成的氛围,激发学生“我要写”的兴趣,还可以大面积地提高习作的质量。我们还可以用导语激趣,创设情境激趣等等来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

培养写作兴趣是作文教学的突破口,是指导学生作文迈向成功的基点。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从阅读中汲取营养,利于学生从读学写,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这也是作文教学的基本途径。从阅读中学习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方法。我们在写作教学实践中,作为教师要有意识地把作文指导渗透到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

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每学习一篇课文后,注意对该文的结构和写作方法进行分析。联系课文,适当摹仿,仿中求创。中外作家历来强调创造,但在写作中可以适当摹仿。加强朗读背诵训练,培养语感。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其中道出一个深刻道理:文章源于积累。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可能文思如涌,笔下生花。否则,纵有思绪万千,笔下也难有片言只语。古代的一些文人学士,如韩愈、苏东坡……他们压根就没学过语法,修辞、逻辑,但能写出千古流传的好文章,其奥秘在于他们熟读乃至背诵过大量的优秀作品,形成了敏锐的语感。所以语言的积累,语感的形成,有懒于多读多背,实践证明,运用语言文字,写作能力的的形成,也需多读多背,课内多读,课外也需多读多背。在教学中,必须加强朗读训练。要求正确朗读好词句篇,读时做到眼到、口到、心到,还要适当增加背诵的量。通过读、背使学生把课本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储备起来,提起笔来就不会难了。读书笔记指的是人们在阅读书报时所作的一些文字记录。写读书笔记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写读书笔记可以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③所以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要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要做好课内课文的读书笔记,但这还远远不够,还要指导学生大量阅读课外读物,并作好读书笔记。具体的方法在阅读时摘录书中的优美词语,妙语妙句,精彩片段……并反复吟诵,只有经过长期积累,语言才会丰富,写作时大量生动的语句就会涌向笔端。阅读是学生获得作文范例的基本途径。学生可以从读中学到“怎样写”,但这也需要我们老师们长期有目的地培养,让学生从阅读中积累语言材料。从读中学写,读写结合,提高写作能力。

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原创发表日期:2013年5月10日,原创作品,谢绝转载抄袭)作文教学是一直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张志公先生曾经说过:“语言教学在普通教育过程中恐怕算得上一个‘老大难’问题,而作文教学恐怕又是语言工作中的一个‘老大难’也就是说作文教学是‘老大难’中的‘老大难’”。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当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重点提出了提高目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效果的方法,以期更好地适应当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要求并为广大语文老师的作文教学提供借鉴。 一、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存在老师难教,学生难学的“两难”问题,具体可以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分析。 教师方面: 在教学过程中“一言堂”、“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严重脱离生活实际,脱离学生实际;指导上存在严重问题,指导不到位,激发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感到无从下手;指导过于具体,束缚了学生自由想象的思维,从而学生的写作趋向雷同,干瘪、乏味、缺乏创新;不注意引导学生体验生活,致使学生的作文中假话连篇,假故事、假感情频频出现。 学生方面: 学生写作文感到无从下手,往往会出现乱编的情况;语言积累少,干巴巴的,难以写具体;对周围事物缺少留心的观察;缺乏想象力;题材千篇一律,难以表达真情实感。 二、提高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效果的对策 (一)激发兴趣,鼓励实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没有写作的愿望,那么习作的教学目的是很难达到的。一旦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学习便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勤奋的探索,执着的追求。因此在作文教学时一定要让学生体验成功,树立自信,鼓励实践,调动写作积极性。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1)要把老师的架子放下来,与学生融为一体,学生用商量的语气和学生讨论并适当引导学生该写什么,怎么样写。(2)要尽可能地贴近学生实际生活,让学生写熟悉的内容。作文命题应开放,出宽题,仅限定范围而不限定题目,紧紧围绕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以他们周围的人或事、景或物作为作文内容,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感到有一种表达的愿望,有一种冲动想把自己想说的意思表达出来。(3)以成功的喜悦,激发写作欲望。要使学生坚持不懈地自觉作文,最关键的是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并逐步养成习惯,满怀乐趣地去学习。在教学中我经常会采取拿学生的作文当作范文来宣读,鼓励学生向期刊投稿,将学生的习作打印成册,举行作文比赛等方式来鼓励学生,让他们又被认同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自觉写作的兴趣。 (二)立足生活,学会发现

小学作文教学感悟

小学作文教学感悟 志,但这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这几年来,本人主要从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害怕作文,一提起笔就抓耳挠腮,经了解有几方面的原因:1、觉得无内容可写,乱编的多。2、语言积累少,干巴巴的,难以写具体。3、对周围事物没有留心观察。4、缺乏想象力。5、题材千篇一律,难以表达真情实感。针对以上问题,如何来提升农村孩子的写作水平呢?下面谈谈本人的几点看法。 一、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学习便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勤奋的探索,执着的追求。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①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下,绕有兴趣地学习,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是小学作文教学的第一步,也是作文教学成功的向导。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呢? 1、让学生写熟悉的内容,以“趣”激趣。 作文命题应开放,出宽题,紧紧围绕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以他们周围的人或事、景或物作为作文内容,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感到有一种表达的愿望,有一种冲动想把自己想说的意思表达出来。如根据学生的思想情况,命题为《××,我想对你说》。又如根据小学生最喜欢做游戏的特点。我们能够精心设计游戏内容,游戏前,告诉学生要留意游戏的过程,注意同学的言行和表情。游戏后组织学生说过程,讨论从游戏中懂得的道理。学生玩得兴高采烈,自然会说得兴致勃勃,写起来就不难了,而且有兴趣了。 2、以成功的喜悦,激发写作欲望。 要使学生坚持不懈地自觉作文,最关键的是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并逐步养成习惯,满怀乐趣地去学习,在实践中我具体做好以下工作:首先用肯定给学生自信心。学生的作文被拿到班上作范文宣读,小作者的眼睛会一亮,神情高兴。哪怕学生写得很不成功,也要给予鼓励性的评价,甚至把一些差生的作文修改好后在课堂上讲读,以此激发学生特别是差生的作文兴趣。其次在作文评语中给予鼓励,为作文中的优点“喝彩”,哪怕只有一个词用得生动、一个句子写得好或

浅谈作文教学中的美育

浅谈作文教学中的美育 新课程推行以来,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已成为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关注的重点。席勒说过:“若要把感性的人变成理性的人,唯一的途径是先使他成为审美的人。”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浅谈作文教学中的美育,希望能帮到大家! 浅谈作文教学中的美育作为一名中学一线教师,我经历了从教师一言堂到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巨大转变,并在新课程理论学习中认识到审美教育于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意义所在,因此,多年来,本人一直进行着审美育人和作文教学有机结合的实践,现就其深远的意义的价值归纳如下:许多教师都有同感,说学生作文千篇一律,味同白水,无一点新意可言,还有许多七拼八凑的抄袭现象,这就是学生没有审美素养的反映。审美素养不是一个抽象的不可想象的学术概念,而是包括充足的理论和欣赏美、鉴别美、创造美等一系列实践活动在内的一门科学,审美素养的高低强弱直接影响或决定着学生审美情操的优与劣,由此可见,学生学习审美知识提高自身审美能力至关重要!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此话不假,许多发明创造全开始于想象。从苹果落地到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从水车转动到飞机螺旋桨的问世;从带着扫帚去扫雪到电动除雪器的诞生等等,全缘于想象。想象是审美过

程最基本的品质。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只有推陈出新,敢于创新大胆想象地引导,学生才会写出立意新颖文彩斑斓的好文章来,只有松开学生心中各种顾虑,放开条条框框的束缚,学生的脑海中才有可能流绘出五色缤纷的梦想汹涌澎湃的抱负,此等思绪此等胸襟成文,定不会只是小花小草般狭隘偏激,相反,大江大河的气度和心系人民情牵祖国的情怀才会跃然纸上,扑面而来。 俗话说:“针刺如芒在背。”我们所处的社会和自然环境都在不断变化中,只有教育并引导学生增强自身感知能力,才能让他们感同身受在想象中触摸历史那早已冰冷的真实。眼下许多学生对国际国内新闻充耳不闻,对父母的期待老师的教诲不理不采,相反,他们更愿意蜗居于网吧一角,把美好的青春年华浪费在虚幻的网络世界之中,这是丧失感知能力或漠视生命的一种体现、教师更应该予以关注。人常说:“美无处不在”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体验、感悟自然,并领略到其中之美进而表现在作文中呢?我认为:课外应该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心情和视野,让他们到风景悠美的地方去感受美;到纯真可爱的孩童中去寻找美;到贫寒却充满真情的农家去品味美。丰富自身的视野和情操,丰富自己的知识矫正对美的偏见。课内教学中,教师要着意引导学生深刻体会课文中的情境,设身处地地对换角色,真真切切地贴近感情,长此以往,学生的感受能力定会有所发展,到那时,

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占着半壁江山,有位专家说:“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能力的核心,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作为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有着深刻的体会和认识,作文是汉语的存在形式,作文是正确表达个人思想的基础。但是,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大的难点,难在它的持续性的,不是一时努力就能解决了的。下面是根据我在五年级作文教学中的实践经验的一点体会,希望和广大同行们交流一下其中的问题和解决的对策。 一中心不突出 这个问题之所以我将它列在首位,是因为我在批改作文时经常写的一句话。学生在写作时往往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情感,缺乏全局的规划,写作时常常词不达意,主要的意思表达不出,特别在记叙文的写作上,学生在书写时往往重事例的叙述而轻表达思想感情,有时甚至不表达感情,,这样就会造成叙述的几件事没有连贯性,或者几件事不能表达同一个主题。如此以来,会造成文章主题混乱,表达不清,以至于中心不突出。 二不会选事例 每篇记叙文的写作都需要几个事例来证明其主题,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我在长期批改学生作文时经常为学生所选择的事例而头疼,这也是我将其列为第二的原因。 在记叙文的写作中,学生往往会因为事例的选择而头疼,因此,常常会“饥不择食”,随便的事例一凑数,不管事例是否合适,写上

就行,以至于文不达意,字数虽然够,质量不忍目睹。 三事例雷同 这是我最近在要求写的一篇命题作文时发现的一种现象,因此我将其列为第三。 命题作文《一件关于诚信的事》,我看到当我写出题目时学生们很茫然,不知如何下笔,我在讲完要求之后,看到学生还是很作难,于是将他们带进课文里,感受课文字里行间表达的感情,然后我又启发引导。最后,我让学生分小组讨论,直到每一个学生带着满意的表情开始奋笔疾书后,我才放心。 谁知,第二天我批改时才发现,班里26个学生,写拾到100元交给失主的有12人,拾到10元交给失主的有6人,(其过程也基本雷同),偷家里钱后来又承认错误的有4人,其他4人。我无法求证其事件的真实性,但这也是一个很难处理的共性的事件。 四作文模式化 作文写多了,很多学生就写出“经验”了,写作文就像数学题中的套公式。写记叙文时,无非就是三个过程,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于是就开始计算套用,起因是什么,经过复杂一些,结果简单一些。这样写,表面上看没什么。特别是考试中还比较有用。但这样会严重的抹杀孩子们的创造性,我是比较警惕这种现象,特别是程度较高的学生,我只要发现,必定要求重写。但在考试中的命题作文,则无法有效管理。 等等,还有很多问题,如标点的使用,字词、句子的合理使用,

习作教学应注重情感因素

习作教学应注重情感因素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 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丰富语言的积累, 形成良好的语感。这一新的教育理念充分说明了情感在教学中举足轻重的地位。积极的情感体验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及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尤其是小学生, 他们在写作过程中善于生发出不同的情感, 进而即兴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作文来。因此, 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作用。 一、习作命题应注重情感因素 情感是活动的源泉, 情感是写作的基础, 健康丰富的情感体验会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因而习作训练的命题范围应贴近学生的生活, 贴近学生的情感和心理, 要能有力地促进学生内心世界的情感萌发, 使学生自觉地去想、去说、去写。例如人教版五年制教材第八册《积累运用五》中的习作训练“对XX写出自己的心里话” , 我告诉学生选材一定要真实、具体, “要能让读者分享你的欢乐,分担你的忧愁”。我的指导拨动了学生情感的琴弦在明确了其他写作要求后他们便欣喜地开始动笔写作了。 二、习作指导应注重情感因素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 “写作要感情真挚, 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而真切的体验。”在习

作教学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观察生活、深入生活、感悟生活, 要让学生带着感情去观察世间万物,发现生活中的闪光点, 做生活的有心人,从而触发写作灵感, 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例如,我让学生以“农家小院”为题进行写作, 尽管学生对自己家的小院很熟悉, 但是由于缺乏观察, 因而完成的作文几乎千篇一律。我抓住学生对自己的家感受最深的特点, 引导学生用心捕捉自家小院的特色进行写作, 学生的作文自然完成得比较出色。 教师在习作指导过程中还要“重视学生学习中的情感作用, 与学生真诚交流,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也就是说, 师生之间要以诚相待、用心沟通, 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习作教学要有真情就体现在这里: 教师先“动情” ,然后通过丰富的表情、动作和语言将内心的真情“辐射”给学生, 用自己的真情去感染学生,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写作的情境。有人说: 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播种在这块土地上必然会萌芽壮大, 呈现出勃勃生机。 三、习作评改应注重情感因素 心理学家认为: 积极的情感在人的实践活动中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它可以激励人奋发向上。因此,习作评价应多采取激励性的评价, 而其中激励性的评语更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为此,我在给学生的作文写评语时总是反复斟酌

2018年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我是这样走出作文教学的误区_人教版新课标-文档资料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我是这样走出作文教学的误区人教版新课标 “作文难,难作文”,自我开始接触作文,这句话就一直牢刻脑海。中师毕业后,我走上了教师岗位,才发现作文不仅难在写,更难在教。学生怕写作文,老师怕教作文,在教学这块领地,老师似乎已经谈作文色变了。也许正是因为一个“怕”字,长期以来,小学作文教学一直就被限制在“师授作文”的狭小天地中,老师定框框,学生永远只能在这个框框里面活动。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只好按照老师的要求硬着头皮去应付。空洞,不真实,千篇一律,缺乏新意的作文在学生中常常出现就不足为奇了。不单这样,很多学生视作文如“虎”,遇“虎”头痛,也有些同学因害怕作文,只好东抄西凑,请人代写等等。老实说,我曾经也是这样的老师,也曾经因为怕学生不会写而牵着学生走,从定题目到如何开头,再到文章重点内容的表述,最后到如何结尾。在这样的作文指导下,学生是会写作文了,但写出来的作文大同小异,优生除了篇幅长一点,语句通顺一些外,几乎没有什么过人之处。再看看别班孩子的作文,虽然篇幅上可能不如我班,有些孩子的作文甚至句子极不通顺,但那作文中透出的纯真却是我班孩子没有的,从他们的作文中,我看到了孩子们那五彩纷呈的世界,看到了真正的个性。再来反思自已的教学,牵着学生走,逼着学生写已经严重地抹杀了孩子的作文兴趣,他们的创新思维也被我的牵引所扼杀。如何从作文框框中走出来,如何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已是我不得不面对的课题了。静下心来思考,解铃还需系铃人,是我把孩子带进了框框中,我就一定要带着他们走出这个框框,看看外面的世界。趁着今年学校重点研究作文教学的契机,再翻阅一些资料,我决定从学生好奇和爱凑热闹的特点入手,改革自已的作文教学,寻找作文的源泉和乐趣。心理学和事实告诉我们,小学生特别爱猎奇和凑热闹。如马路边耍猴的,讨钱要饭的,市场边打桌球的、吵架的……他们都爱凑过去看热闹;又如,小河的水干了,树上的知了叫了,小黄狗生崽了……一切一切,小学生都觉得有趣,觉得有意思。遗憾的是,小学生对这些人和事,只是临时“兴”起,事后往往只是“过眼云烟”。而这些生活中的人和事,正是我们写作的源泉。如何让这些“兴起”成为我们的作文素材呢,我开始要求学生写周记。我永远忘不了我在班级宣布这一要求时的情境。那是一节班会课,我笑容满面地走进教室。

作文教学的感悟

作文教学的感悟 发表时间:2017-07-11T14:12:35.62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7年7月第283期作者:廖燕 [导读] 作文实质上就是学生生活——包括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真实表现。 四川省广安希贤学校638500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作文教学和训练达到的目标,就是使学生“能具体明确、文通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见,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细想一下,其实就是训练学生会说会写作文。会说,就是能清楚地表述自己的所闻、所见、所思;会写,就是能正确地运用字、词、句将所闻、所见、所思规范完整地写出来。但有许多口语表达能力很好,字、词、句基础知识也挺扎实的学生却怕写作文,写不好作文,甚至写不了作文。这是为何呢?究其原因,一是日常疏于观察,生活积累太少,缺乏写作素材,没有什么可写;二是阅读量小,尤其是同龄人的优秀文章阅读得少,构思不出框架,把握不了表现形式,不知道该怎样写。 作文实质上就是学生生活——包括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真实表现。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认真、细致地观察、思考,是写好作文的基础。如何让学生喜欢写作文呢?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在作文课上及作文辅导上下一番功夫,使学生在能力上得到培养和锻炼。以下是我在作文教学中的一点感悟: 一、深入生活,积累素材,提高感情认识。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源头盛而文不竭。”这番话道出了作文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针对学生阅历浅、知识面窄的特点,教师要有目的地在一个学期安排几次实践课程,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了解社会,了解生活,了解国家大事,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让学生关心多彩的生活,留心身边的事物,用心思考,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明白“处处留心皆学问”的道理。特别是生活的细节,只要有意义的就得用心思考并记录下来,同时要引导学生勤于积累,尽量使用课本中学到的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记录观察到的事物和对事物的认识,使课内外学习有机融为一体。这样写作起来就能运用自如,写什么有什么。 二、抓住课文,详实指导,提高理性认识。 教材中的课文都是出自名家之作,具有典型的指导意义,编著的意图与作者的目的是一致的,语文教师在讲课分析中应有意识地指导写作,把学习的每篇课文,从作者的材料选取得到组材谋篇,从确定中心到遣词造句,都进行写法指导,对好的章节必须达到熟读成诵。 三、广泛阅读,吸取营养,丰富语言。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学生仅靠从课本里学到的知识还远远不够,必须扩大阅读面,广泛涉猎,获得一些间接的知识与经验。入情入境地去读书,也会是一种生活感受,并能获得新知识。首先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源泉,在班内组织学生征订一些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刊报纸,如《小学作文》、《全国优秀作文选》、《中国少年报》、《小学生语文报》等。其次要指导学生有目的、有针对性地阅读,在阅读时引导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同时要求学生及时写好读后感日记等,对优美的词句、片段、名言警句等记录下来,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材料库,也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四、上好作文辅导及讲评课。 在作文课上,教师对本次作文从审题到立意,从选材到布局,先让学生动手动脑作典型发言,然后老师指导,最后全面铺开。从理论到实践,从感性从理性,一切集中于笔端,列提纲打草稿,反复修改,像贾岛作诗那样用“推”还是“敲”,精心设计,巧手安排。在作文讲评课上,先让学生看自己的作文,体会老师作了哪些修改指点,给予了什么样的评价,好在哪里,差在什么地方。然后老师选出色的文章范读,在学生之间互补,对自己的文章进行调整修改,以求下次作文质量再提高一个层次。总之,对学生的指导要在语言文字上下功夫,本着遵循规律、培养能力的原则,授学生以“渔”,以达到内容与形式上的完美统一。 五、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小学生的写作兴趣只有在学习活动中才能形成和发展,而且也只有在学习活动中才能发挥出它对小学生写作的强大推动力。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开展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来吸引学生。1.写生引起兴趣法。写生是让学生走出课堂,观察周围的事物,然后作文的方法。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非常重要。2.开展红领巾广播站引起兴趣法。红领巾广播站,就是由学校少先队大队部组织的一种活动,主要是从全校少先队员当中选出几个优秀的少先队员当广播员,利用课间或中午自习时间轮流广播,广播的内容是学生的优秀作品。这样一来既活跃了校园的生活,又增强了学生拥跃参加投稿的兴趣。 3.班报墙报引起兴趣法。小学生应开始学会办班报、墙报,以活跃班级生活。班级墙报的内容应多样活泼,有一些插图和漫画,设一些“开心一刻”、“猜猜看”、“脑筋急转弯”、“芝麻开花”之类的小栏目。文章也是选登学生的优秀作文,这样一来既能吸引同学,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4.作文互改引起兴趣法。教师每学期可安排学生一到两次作文互改活动。学生互改作文,迎合了学生好奇好学的天性,互改的过程可以使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长处和短处。因此,教师应在听说读写活动中,在文学兴趣小组的活动中,在作文比赛评比活动中,以及其他丰富多彩的写作活动中,尽可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与甘甜,以培养和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与爱好。 综上所述,随着课改工作的不断推进,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教会学生思维方法,提高学生创造性的作文构思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让学生写出有个性、有真知灼见的文章来。

浅谈开放作文教学中的素材积累

浅谈开放作文教学中的素材积累 来源:考试吧(https://www.doczj.com/doc/fc4034564.html,)2010-3-18 9:50:00【考试吧:中国教育培训第一门户】论文大全 -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学科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素材积累却是写作准备的一个重要阶段,开放式的作文教学为学生积累材料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文章就语文学科开放式作文教学作了有益的探索,为中职语文作文教学开辟了先河。 【关键词】开放式作文教学素材积累 素材积累是写作准备的一个重要阶段,即把观察后得到的结果以各种方式保存起来。作文是语文综合能力的运用,一直以来就是语文教学的重点。然而作文教学也一直就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难。开放式作文教学,就是引领教师从僵化、封闭的应试作文模式中走出来,引导学生走向沸腾的社会,走向生活,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使他们放开思想、用他们自己的手、自己的口表达他们熟悉的事物,促进他们的个性和谐发展。 一、开放式作文教学素材积累的意义 1.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2000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以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探索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008年底《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的出台,进一步明确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应从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导向。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要按照培养学生基本科学文化素养、服务学生专业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功能来定位。可见语文教学应以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语文综合素养和较强的实践创新能力。作文是语文综合素质的反应,素材积累又是作文的“源头活水。在语文作文教学中,要坚持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教学理论,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关注学生,注重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方法,较高的审美品位、较强的实践能力等高素质。 2.有利于树立大语文观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作为母语教学,要想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语文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仅仅依托于教材上的几十篇课文是不行的。生活是最好的大课堂,只有在广阔的社会生活中让学生去听说读写看,去感知、领悟、体会有关语文的以及社会的、人生的真谛,学生才能将书本上的知识内化成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必备素质。语文作文教学必须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关注历史、关注现实、关注未来,关注自身、关注人生、关注理想,在大语文的学习环境中创造性的学习,材料积累体现开放式作文教学时间、材源、体裁上的开放,让学生尽情表达自己对客观世界的感受体验及看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二、开放式作文教学素材积累的探索过程 1.激活学生收集材料的兴趣 孔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智者认为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在课程改革中也指出:应多方面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挖掘学生潜在因素。因为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份。有了兴趣,学生才会乐于学,主动地学:有了兴趣,学生才会积极思考,全身心地投入。所以具有学习兴趣的学生,会把学习看成内心的满足。失去兴趣的语文学习,犹如干旱的季节里生长出来的苦涩之果。收集材料又是一项长期的坚持不懈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方法,因此,一定要注重学生兴趣的激发。 (1)以“热点”诱趣。社会热点向来是人们关注的问题,随着克隆、纳米技术的诞生,人类已走进高科技时代。笔者以“大话科技”为题,抛出“高科技是否毁灭人类?”的锚,满足学生好奇争胜的心态,为此紧紧抓住这股热情,让学生查阅各种信息资料来阐述这一问题。

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doc

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多年来,小学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小语界从来没放松过作文教学的研究。但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作文教学依然是投入多,见效慢。作文教学的探索还没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加之课程理念不断创新,也就是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认识,所以作文教学举步蹒跚。教学难,难教学,成为我们语文教师的最大压力。 一、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老师怕教,学生怕写 长期以来,小学作文教学的效果不佳。许多老师对如何上好作文课深感困惑,诸多学生也不时发出“作文、作文、真是难死人”的感叹。 笔者看到这样一个调查结果。研究者对某市15所小学的150名小学语文教师和300名小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感到小学作文教学质量不高,教学重存在问题,认为作文课不好上、上不好得教师有126人,占84%;300名 学生中有257人感到作文不好写,宁愿多做些基础知识题;也不愿写作文,怕 上作文课,占85.7%。可见,当今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教师怕教作 文,学生怕写作文是目前小学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和问题。 2.学生作文中没有真实的自我 目前,小学生的作文中出现了“编、抄、套”和“假、大、空”的怪圈。 一些学生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常用的写作方法是“四步曲”——编:编一些 不切实际,没有做过的事情作为写作的素材;仿:机械模仿,事情一样,只是改 变人物;抄:抄袭作文选上的作文;背:背优秀作文,考试时默写在试卷上。

一些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受惰性思想的影响,常选择一些自己较为熟悉的、老生常谈的话题,如做好事就是在公共汽车上让座这类故事,人云亦云,思维狭窄,缺 乏创新。 还有一些学生会揣摩老师的心态,“应试作文”中少了自己独有的元素。《青年周末》在采访被清华降分录取的“美少女作家”蒋方舟的访谈中,蒋方舟也谈到 这次高考失利的一个原因,她说:“高考作文是一个很扑朔迷离的东西。有的时 候说要标新立异,有的时候说要中规中矩,有的时候阳刚大气如男,有的时候又柔美似水如女,最后已经把我弄得非男非女,成东方不败了。考虑了半个小时的心理活动不是我该怎么写,而是说评卷人到底想要什么,到底想要我是男的,还是女的,想要我规矩一点,还是创新一点。”“想的是自己怎么能够亲切地,和 蔼地,让他们能够理解地写一篇作文。”结果,蒋方舟在考场“一寸光阴一寸金”的情况下,愣了30分钟,写了一篇“很中规中矩的文章,三段式,就是一个东 方不败,一会儿男,一会儿女,选择了挺变态的声音来发言。” 可见,“奉命作文”、“应试作文”使得学生的作文出现了千人一面、千人一腔;不真实,说假话;不具体,说空话;缺真情,说套话的现象。学生写作文只会“克隆”,而不会真情倾吐,没有个性。语文学科鲜明的人文性在学生的作文中得不 到表现。 二、形成小学作文教学问题的原因 学生到了3——4年级,不太愿意写作文,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作文从三年级开 始作为学习的重点与学生见面,课程中一个星期有两节作文课,每个单元都有一次习作练习。在考试时,最后一项就是写作文,作文所占的分值比相当大,一般 有30分。学生稍加不慎,就会扣去5——10分,甚至更多。这一切,对于三年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的心得体会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的心得体会 摘要:在新理念的指导下,给予学生合理有效的作文指导,给他们表达的自由和空间,宽容每个个体的个性,一定会改变不愿意写作文的局面,每个人都会乐于作文,乐于表达。 关键词:小学作文兴趣写作 一、精心创设情景——解决”兴趣”的问题 作文教学难,首先难在学生没有原始的,基本的想它、爱它的欲望、冲动和兴趣;其次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觉得没有什么可写。所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显得尤为重要。针对这种情况,我觉得精心创设情景,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显得尤为重要,可以从下面几点来考虑:①作文教学要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将作文表达回归到有趣好玩的活动中,或让学生走进生活,去感受生活,让学生充分参与在活动和生活之中,有了激情,有了感受,有了材料,这样才会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想写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②不要轻易规定作文命题,束缚儿童的个性。儿童是最富有个性的个体,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喜好,又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这就决定了学生会选择不同题材、不同的表达方式去反映自己眼中的世界,也就会形成儿童写作能创造出他们眼中的缤纷的世界,在抒写表达中体验作文的快乐。③紧密结合学生现实生活,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叶圣陶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燥,溪水自然活泼地留个不停。”学生写作的内容一定要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针对学生的经验和兴趣,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

性。 二、鼓励学生说真话,表真情——解决”写什么”的问题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有源头才有活水,生活就是作文之源,生活即作文,作文即生活。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可发,就需要学生的作文反映他们的真实生活,表达他们的真情实感,体现童真童趣。首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提炼素材,捕捉生活中的感人情景,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让学生懂得作文就是用笔描绘生活,要引导学生勇于去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去发现,去探究。真实的情感最能打动人心,真实的感受是学生写作的第一手材料,既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体验,又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能使学生把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尽情地释放出来。要坚持作文与生活相结合,作文与做人相结合,防止无病呻吟,胡编乱造,假情假意,说空话,说大话。 教师要赏识、尊重学生的习作,让学生敢于说真话。在作文中出现了说真话,表真情的内容,哪怕表现出了不积极的道德思想,或语言文字不规范的情况,教师都要指出表扬抒发真情实感的好苗头,在肯定了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的基础上,再对学生在其它方面存在的问题予以指导改正。 三、教给学生作文方法,落实作文指导——解决”怎样写”的问题 1、注重平时积累,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比如好词、佳句、精彩片段等。 ⑴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

浅谈作文教学中的教学做合一

浅谈作文教学中的“教学做合一” 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对教学提出独到的见解,即“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而纵观我们的作文教学现状,存在一个主要矛盾是,教师的主导角色与学生的主体角色产生错位,脱节,动机与效果达不到统一,教师的指导单一,保守,学生则是被动接受。 一、设计理念多渠道训练思维多样性 (一)设计多概念作文练习训练多向性思维能力 陶行知语:“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不在做上用工夫,教固不成教,”他又说:“做是在劳力上劳心”。这就要求我们作文教学不仅是教师教讲,学生学练,而是在作文训练中教师要“劳心劳力”。因此作为教学双边互动学习中的主导--教师,要发挥自身的教育资源,即知识、才能、品德、人格的力量,调动必备的教育手段和教育工具,确立为学生而设计的教学思路。不仅让学生能掌握知识、运用知识、提高能力,还要学生懂得学法,了解教法,真正做到为学生而教,达到教法与学法的统一。实践“在做上教”,实现“真教”。针对当前学生作文水平的参差不齐的现状,笔者认为,如何精心设计具有一定思维导向的作文训练题以引导学生“发展其思考力”(朱绍禹语)是问题的关键。 由此笔者常常设计多概念作文练习题,训练学生辩证思维能力,例如《树木、森林、气候》文题是由三个概念组成,弄清三者之间的关系,就是抓往了说理的关键,把概念间的关系说清楚了,问题也就分析透彻了,而三者的关系又可以根据已学过的相关地理知识系统地阐发出来,做到既有理又有据,此类题材练习还可以引发为“逆境与成才”“自卑、自信、自强”为主题的作文,通过此类习题的训练提高学生辨证思维能力。 (二)设计多角度作文练习训练发散性思维能力 “发散性思维”是一种从不角度,不同方向去思考问题,以期寻求众多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答案的思维方式。朱光潜先生说:“抱着那题目四面八方的想……想得一点意思,就用三五个字的小标题写在纸上,如此一直想下去,把当时所能想到的意思都记下来为止”。多角度作文练习题设计的关键就在于诱发学生的多角度、多思路、多层面的思考问题,多方法的解决问题,多结果的表现问题。就下则材料,可运用多角度训练法写读后感。齐景公问娇小而机智的晏子:“我听孔子对他的学生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是什么意思?”晏子说:“所谓‘和’者,君甘而臣酸,君淡而臣咸。” 疏通文意后便知,同学们各抒己见,展开联想。最后统一了认识,一个集体如果没有大家互相补充、互相交流谓“和”,只有同一色彩,同一风格,意见苟同;不允许有异有补谓“同”。有同无和,集体就没有创造力和战斗力,有和无同,集体就无正气,一盘散沙。由此及人及物,多角度,多层面展开联想,就可立意广,思路宽:可涉及以下一些观点:A.人才的差导性 B.不拘一格降人才 C.万紫千红总是春 D.和谐与同一 E.求同与求异 F.有异有补、相得益彰 G.人云亦云与群策群力 H.集团结构的优化组合 I.万马奔腾与万马齐喑经常进行多向思维训练,可以拓宽学生的思路,使学生散乱零星的思维条理化。“四面八方的想”得越多,发散点就越多,文思就如汨汨之泉涌,顺畅而又自然。 (三)设计类比性作文练习训练侧向性思维能力 类比性作文练习题的特点是:能够引导学生根据问题情境,把思考的触角伸向与之相近、相关、相似的事情,进行类比分析、或描写,进而产生新的发现或创造新的意境。侧向性思维能力,实际上是联想思维能力,写作中产生的联想有明确的目的,有由此及彼的清晰的过程,能反映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并说明社会生活中的某些问题。这类训练多以拓展思路弘扬题旨为目的。学生中存在一种写不下去的现象,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把所写的事物孤立起来,而看不到它跟其他事物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可以是同向的联想,在相同或相似事物之间进行。如笔者就拿教材中的课文作范文,讲授。延伸出去,拿王蒙《落叶》作例。“鲜

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目前,我们小学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一种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其呈现特点有二:一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为获取高分,一方面课堂被教师烦琐的理性分析所代替,另一方面是让学生进行枯燥乏味的纯技术训练,致使语文教学效率低下。二是只要是公开课优质课,现代多媒体技术装备披挂上阵,闪亮登场,从头发武装到牙齿而所有的一切看似热闹,实则先天不足。还是吕淑湘先生一语道破:“相当多的学生语文基础知识不扎实,基本能力比较差,写字潦草,错别字多,词汇贫乏,说话和作文词不达意,语句不通等现象还比较普遍”。而作为我们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环——作文教学则更是满目苍夷惨不忍睹这种状况着实让人忧虑。 一、当前作文教学走入的怪圈 新制订的《语文课程标准》在作文教学的指导思想中,曾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事实上,我们教师过度的扶、牵、抱、乃至越俎代庖,将学生身上固有的灵性逐渐消灭殆尽。 1、教师的短视行为和速成训练与学生作文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的矛盾。 (1)、“摹、套、抄”。我们日常的作文教学中,凡是要学生写一篇新体裁的文章,都往往去组织学生学习几篇范文,或给学生写个样子来,让学生模仿着去写;另一种作法是从审题、选材、列提纲教师都进行详细的分类指导,这本无可厚非。本来嘛!模仿是儿童的天性,示范是最佳的语言。但时间一长,我们将哭笑不得,我们种瓜不会得豆,不少学生的习作思路受到了束缚,不少学生的作文活动并不是“真实的作文”而是编造的,学生的作文活动不是出于一种表达的需要,而是为文而文,有的结合课文“套”,有的依照优秀作文“摹”,还有的干脆照着别人的“抄”。 (2)亮“绝招”,为了应付考试,教学生背已发表的优秀作文,这早已成为语文教师公开的秘密。由于原《大纲》中只规定学生写记叙文,于是有的教师布置学生把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作文各背几篇,以应付考试。有的教师更有改头换面,移花接术的“绝招”,将学生背下来的作文稍作改装,一篇作文便可应付多个题目。作文教学走上了“背”这条捷径,并有可能获得好的成绩,于是造成了一部分学生放松对日常生活的观察与思考,这样在作文时,不出现千人一面,千人一腔,千人一篇的雷

走出作文教学的误区

走出作文教学的误区 作文难,难作文,自我开始接触作文,这句话就一直牢刻脑海。中师毕业后,我走上了教师岗位,才发现作文不仅难在写,更难在教。学生怕写作文,老师怕教作文,在教学这块领地,老师似乎已经谈作文色变了。也许正是因为一个“怕”字,长期以来,小学作文教学一直就被限制在“师授作文”的狭小天地中,老师定框框,学生永远只能在这个框框里面活动。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只好按照老师的要求硬着头皮去应付。空洞,不真实,千篇一律,缺乏新意的作文在学生中常常出现就不足为奇了。不单这样,很多学生视作文如“虎”,遇“虎”头痛,也有些同学因害怕作文,只好东抄西凑,请人代写等等。老实说,我曾经也是这样的老师,也曾经因为怕学生不会写而牵着学生走,从定题目到如何开头,再到文章重点内容的表述,最后到如何结尾。在这样的作文指导下,学生是会写作文了,但写出来的作文大同小异,优生除了篇幅长一点,语句通顺一些外,几乎没有什么过人之处。再看看别班孩子的作文,虽然篇幅上可能不如我班,有些孩子的作文甚至句子极不通顺,但那作文中透出的纯真却是我班孩子没有的,从他们的作文中,我看到了孩子们那五彩纷呈的世界,看到了真正的个性。再来反思自已的教学,牵着学生走,逼着学生写已经严重地抹杀了孩子的作文兴趣,他们的创新思维也被我的牵引所扼杀。如何从作文框框中走出来,如何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已是我

不得不面对的课题了。静下心来思考,解铃还需系铃人,是我把孩子带进了框框中,我就一定要带着他们走出这个框框,看看外面的世界。趁着今年学校重点研究作文教学的契机,再翻阅一些资料,我决定从学生好奇和爱凑热闹的特点入手,改革自已的作文教学,寻找作文的源泉和乐趣。心理学和事实告诉我们,小学生特别爱猎奇和凑热闹。如马路边耍猴的,讨钱要饭的,市场边打桌球的、吵架的……他们都爱凑过去看热闹;又如,小河的水干了,树上的知了叫了,小黄狗生崽了……一切一切,小学生都觉得有趣,觉得有意思。遗憾的是,小学生对这些人和事,只是临时“兴”起,事后往往只是“过眼云烟”。而这些生活中的人和事,正是我们写作的源泉。如何让这些“兴起”成为我们的作文素材呢,我开始要求学生写周记。我永远忘不了我在班级宣布这一要求时的情境。那是一节班会课,我笑容满面地走进教室。 “孩子们,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件礼物,猜猜看,是什么?”“棒棒糖!”这是贪吃鬼周义山的声音。 “是玩具。” “是影碟。”王昊天还不忘记我答应给他们看电影的承诺。 在孩子们七嘴八舌的争论中,我示意庞显弘打开了投影,把一篇学生作文放在了展示台上:今天一天早,我就和妈妈来到了公园里。可能是太早的缘故吧,公园里的人并不多。走到水池旁,我发现一群蚂蚁,

作文教案-感悟自然

作文教案-感悟自然 感悟自然 ——这样写景更生动 一教学目标 1.细致观察,生动描述事物的写法。 2.多侧面、多角度地观察并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描写。 3.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4.学会在观察欣赏体会过程中与他人交流。 二教学重点: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三教学过程 一、教师激趣: 大自然总会向我们展示它的美丽和神奇,向我们发出心灵的呼唤。那么我们如何把自然美景流泻于笔端,让读者感同身受呢? 1.写景:豁人耳目 感受自然,我们少不了描写自然之景(物),我们所选取的景或物应该是富有神采的,是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亮你眼勾你魂的那种,只有能擦亮你的眼睛的景物,才能豁亮读者的眼睛。刘成章的《老黄风记》里有这样一段文字: 它来了。它从苍白的远处,席卷而来,浩荡而来。它削着山梁,刮着沟洼,腾腾落落,直驰横卷,奏出一首恐怖的乐曲。它把成吨成吨的土和沙,扬得四处都是。天空登时晦暗起来。我抬头看太阳,太阳失去了光辉,变得就像泡在浑黄河水里的一只破盆儿。大片大片的庄稼,倒伏于地。飞鸟撞死在山岩上,鸡飞狗跳墙。本来,那边刚刚栽下一片树苗,树苗都扎下了根,长出了嫩绿的叶片,可是转瞬间这些树苗被连根拔起,和枯草、羽毛、纸片、干粪一起,全被旋上了高空。 削、刮、驰、卷等动词的运用,老黄风所到之处景象的描写,无不表现出老黄风的恐怖,表现出它的粗暴和狂烈,尖厉和蛮横,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言情:沁人心脾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写景往往是抒情的手段。描绘自然之景,一定要与抒情结合起来,将美景与激情一起“打进”读者的视野和心境之中,撩起他感情的波澜,勾起他的遐思妙想,与你激荡的情绪共振和鸣。文章自会文意摇曳,动人心弦。刘亮程在《永远一样的黄昏》这样写道: 另外一个黄昏,夕阳在很远处,被阴云拦住,没有照到门框上。天又低又沉。满院子的风。很大的树枝和叶子,飘过天空。院门一开一合,啪啪响着。顶门的木棍倒在地上,一家人一动不动坐在院子里。天眼看要黑。天就要黑。我们等这个时辰,它到了我们还在等,黑黑地等。像在等家里的一个人。好像一家人都在。又好像有一个没回来。谁没有回来。风呜呜地刮。很大的树枝和叶子,接连不断地飘过头顶。 这段文字,描写黄昏时分晦暗低沉的天,呜呜作响的风,静静等待着的人,作者的表达很独特,全无抒情笔墨,但那种无奈甚至无望的情绪也在我们周身流淌,让我们闷闷地出不了声。3.表达:物意同化 我们写景状物绝不能表象化,而要情景交融,物意同化,即深入开掘所写之景所状之物的内涵,注入某种情感或表现某一个哲理,这样的文章才能打动人。 有一篇文章写了这样一个故事:幼儿园的阿姨带领一群孩子去郊游,阿姨摘了一把花分给这些孩子,当她把花送到一个三岁多的小朋友面前时,那孩子不接,小眼睛翻着白,对阿姨说:“阿姨,这花疼不疼?”小朋友的这一句问话,既是自己胸臆的抒发,也促成了文意的升华,更给读者心灵以莫大的振动和震憾。 二、课堂交流: 1 / 3

作文教学中如何体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作文教学中如何体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福建省浦城县管厝学校谢桂发内容提要:针对目前中学作文教学的困惑和学生在实际写作中存在的问题,现根据笔者在近年来作文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做法与体会,就如何教学生作文,谈一下粗浅的看法,仅供商榷。目前在实验课教学的三维目标中,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它要求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学生如何做人。 关键词:作文教学情感价值观三维目标 目前在实验课教学的三维目标中,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它要求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学生如何做人。笔者认为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与价值观,比在课文教学中更有效,因为作文是出自学生心灵的呼唤。 一、作文点评因势利导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评改中流露出的爱和希望尤为重要。给他们以希望和关爱,。可以说,教师的评语是对学生作文情感基调的最基本的判断,对学生作文中反映出来的价值倾向予以最直接的肯定或者否定。评语不对学生作冷峻的评价,而要对学生内心感情表示理解,给予适当的赞扬或者鼓励,表明自己是否被学生表达的情感所打动,是否赞成这种感情则要视情况而言。 及时矫正学生在认识或方法上的明显错误, 使学生的价值体验不至于偏离文本的主流价值。如我在布置《我心目中的英雄》作文时,有的学生看到社会中否定英雄的现象,对同学提出来的岳飞、刘胡兰、林则徐等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持贬斥的态度。面对作文中的不和谐音符, 我本着既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又要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体验为目的, 引导学生以“什么是英雄”为题进行合作式讨论。最后,这位学生在听了其他同学的发言后说: “我不能看见英雄的一点缺点就全盘否定,相反,正因为英雄有缺点才显得有生命力。”这个学生修改后的作文就表现出很好的价值观,以辩证的态度去看待英雄人物。 对同学在作文中显现出来的正确的一面,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团结互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