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九章发展中国家经济与政治

第九章发展中国家经济与政治

第九章发展中国家经济与政治
第九章发展中国家经济与政治

第九章发展中国家经济与政治

发展中国家是当今世界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经济上,发展中国家内部发展呈现出明显的不平衡性,各国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存在巨大差异。

政治上,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道路和政治体制呈现出明显的多样性。

对外关系上,区域性南南合作步伐加快,南北关系在经济全球化下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一、发展中国家经济

据世界银行2005年对全球GDP统计(179个国家),发展中国家GDP总额为10.66万亿美元,占世界GDP总额为23.99 %。

据世贸组织统计,2005年发展中国家出口贸易额为3.4万亿美元,占世界贸易的比重为 32.7%。

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

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已达到人均GDP4000~2.6万美元。新加坡人均GDP 2.57万美元,香港2.5万美元、韩国1.49万美元、墨西哥6774美元、阿根廷4213美元。

中东高收入石油输出国达到人均GDP10000美元以上。沙特人均GDP 1.17万美元、科威特2.19万美元。

全球49个最不发达国家,人均GDP最低不足100美元。埃塞俄比亚人均GDP90美元,布隆迪、刚果民主共和国人均100美元。

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债务负担沉重。目前发展中国家债务总额已达2 5万亿美元。

粮食严重短缺。目前约有80多个发展中国家缺粮,近10亿人口吃不饱饭,2亿多儿童营养不良。

人口增长过快。目前发展中国家人口约50亿,占世界人口总额80%以上。

控制经济要素跨国界流动能力和市场保护能力下降。主要表现在人才流失,失

业增多,民族企业市场份额下降,在知识经济发展上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技术差距迅速拉大,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优势弱化。

二、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发展道路

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包括中国、古巴、朝鲜、老挝等。

非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下的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其特点是内政外交仿效苏联或中国,但经济政策往往脱离国情,造成经济发展缓慢。

资本主义道路。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但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比,其封建的和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同程度存在,民主法制不完善,无力完全摆脱对西方国家的依附,国内政局动荡不稳定。

发展中国家的政治体制

共和国政体。多数发展中国家实行这种政体。具体形式为两种:1)议会共和制,如印度、新加坡。2)总统共和制,如巴西、墨西哥。

君主制政体。有三种情况:1)绝对君主制,即君主拥有绝对权力,如沙特阿拉伯;2)议会君主制,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君主没有实权,如泰国;3)二元君主制,君主为国家元首,议会为立法机关,君主的权力受到宪法和议会制约,但掌握国家实权,如科威特、约旦等国。

政教合一的神权制政体。即政权与教权合二而一,或政府首脑兼掌宗教大权,或宗教领袖兼掌政府权力。如伊朗。

酋长制政体。国内有多个酋长国,各酋长国有一定独立性和自主权,由酋长联席会议选举产生国家总统,组成内阁,如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三、加强南南合作,改善南北关系

南南合作,即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

南南合作的目的:

(1)通过合作,实现经济互补,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共同发展;

(2)增强发展中国家的整体自我发展能力,逐步改变在资金、技术、市场等方面对发达国家的严重依赖;

(3)依靠联合的力量,逐步改变发展中国家在南北力量对比中的不利地位,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创造条件。

南南合作的新进展

主要表现在:

区域性南南合作加快。

不结盟运动和77国集团再度活跃。

不结盟运动

1956年,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埃及总统纳赛尔和印度总理尼赫鲁举行会谈,针对当时东西方两大军事集团严重对抗使夹在其中的广大中、小国家深受其害的情况,提出了不结盟的主张。

1961年9月,在南斯拉夫、埃及、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倡议下,第一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在南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25个国家出席了会议,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

不结盟运动现有115个成员国,都为发展中国家。

77国集团

1964年6月15日第一届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上,77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联合起来,发表了《77国联合宣言》,要求建立新的、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并以此组成一个集团参加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的谈判,因而该集团被称为77国集团。后来成员国逐渐增加,但集团名称仍保持不变。

该集团组织松散,不设总部,也无常设机构,没有章程和财务预算,议事时采取协商一致的原则作出决定。

不结盟运动与77国集团的战略调整

20世纪90年代后,不结盟运动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领域,把帮助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愚昧和落后作为主要任务。

77国集团旨在进一步促进南南合作。

共同目标:

反对将多数发展中国家排斥在世界经济主要决策过程之外,要求实行国际经济关系民主化;

主张通过和平协商解决种族、宗教、政治和社会争端;

反对将人权作为政治施压的工具,强调各国人民生存权和发展权的重要性;

提出以和平、公正、平等、民主和完全尊重国际法准则为基础,建立世界新秩序。

南北关系

南北关系指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间的经济政治关系。

南北问题的核心是发展问题。

发展问题既

经济全球化中的南北关系

南北相互依存加深。

南北贫富悬殊问题引起国际社会重视。

南北携手合作,实现可持续发展。

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推动南北关系的改善。

缩小南北差距的全球行动

第三届联合国最不发达国家会议通过《2001~2010年支援最不发达国家行动纲领》。

2001年欧盟宣布向所有最不发达国家开放市场,并决定减免全部最不发达国家的债务。

世界银行号召高收入国家尽快达到联合国制定的(占本国GNP)0?7%的经济援助目标。

四、正在崛起的地区重要力量

进入21世纪以来,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区域合作组织十分活跃,中国、印度、巴西、南非等发展中大国迅速崛起,成为地区重要力量,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

南亚大国——印度

2005年印度GDP为7198亿美元,居世界第十位。

2005年印度的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2220亿美元, 2005年印度服务贸易出口世界排名由上年第16位一跃跻身至第10位。

人口10.6亿。

通过实施土地改革和绿色革命,印度粮食自给有余,略有出口。

建立了现代工业体系,工业设备自给率达90%,工业产品自给率达80%。

印度高科技产业的发展

印度在原子能研究与应用、空间技术、计算机及软件、生物技术、太阳能应用等前沿科学方面居发展中国家前列。

印度是世界第六大空间技术大国。

近10多年,印度计算机软件业年平均增长率高达50%。软件产业已成为印度最主要的创汇产业之一。

成为地区军事大国

随着国力增强,印度军事力量迅速崛起。

军队兵力总数115万,居美、俄、中之后。

国防科技水平已有长足进步。拥有现代化武器装备,能够设计和制造卫星、导弹、航天运载火箭和核武器等各类高精尖武器装备。

问题与讨论:印度模式与中国模式比较

中国经济增长动力主要源于境外直接投资和国际贸易。但是,充沛资金不断流入,反而使中国在金融市场、公司治理以及司法体制等方面的改革被推迟,民营企业发展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印度因不能吸引到足够外资,转而为本土企业创造一个更好的营商环境,建立了比中国有效透明的资本市场和司法制度,造就了一批可以与欧美争雄的本土企业。印度模式更强调软件,在一些关键层面上更有优势,如产权保护、民营企业融资及公司管理等。软件基础设施会产生长期发展的动力。

中印发展前景估计。

全球竞争力排位与评价。

拉美大国——巴西

巴西是西半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2005年GDP5877亿美元,居世界第15位,人均3300美元。

国土面积854.7万平方公里,人口1.76亿。

20世纪50年代,巴西推行“进口替代”的经济发展战略,依靠大量举借外债实现经济腾飞,创造了“巴西奇迹”(1967 ̄1974年年均经济增长达10.1%)。

近20年,财政和贸易双赤字严重,对外资依赖较深。

非洲

长期以来,非洲一直是世界上最动荡、最贫穷、最落后的大陆。在过去的40多年中,非洲先后发生了30多场内战和重大武装冲突,导致700多万人死亡、1300多万人流离失所,经济损失高达数千亿美元。

由于频繁的内战和冲突,非洲经济发展受到严重阻碍。非洲人口占世界13.1%,而经济总量仅为世界的1%,贸易额只占世界贸易总额的2%;在世界49个最不发达国家中,有34个是非洲国家。

非洲最发达国家——南非

南非是非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2005年GDP为1873亿美元,约占非洲的22%,人均GDP为4135美元。

南非自然资源丰富,是世界最大的黄金生产国和出口国。

矿业、制造业和农业是南非经济的三大支柱。

南非政治

1994年南非废除了种族隔离制度,举行了首次不分种族的大选,成立了由“非洲人国民大会”为首的南非民族团结政府,曼德拉出任南非首任黑人总统。

10年来,南非不仅实现了种族和解,而且政治稳定,经济持续增长,年平均经济增长速度为2?8%,人民生活总体上有较大提高。

本章思考题

1、发展中国家如何参与经济全球化?如何应对资源全球化配置?

2、消除贫困,你认为最首要是什么问题?

3、你如何看待中印发展模式的不同?你认为印度竞争力提升对中国有威胁吗?

(完整版)西方经济学第二版课后题答案1

第三部分习题解答 第一篇概论 一、思考题 1. 经济学是科学,但经济学家的政策见解很少完全一致。这是为什么? [答]经济学家的政策见解不一,至少有以下几种可能的原因: (1)政治思想不同。经济学属于研究意识形态的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者与非马克思主义者的政策主张不同。 (2)经济思想不同。主张自由放任的新自由主义与主张国家干预的新凯恩斯主义,在政策主张上也会不同。 (3)经济理论不同。同一经济思想的不同经济理论,在政策主张上也会有所不同。 (4)经济信息不同。即使同一学派、观点相同的经济学家,由于各自掌握的经济信息不同,政策主张也不会完全相同。 2. 有人说:“微观经济学研究企业经济管理,宏观经济学研究国民经济管理。”请对此试加评论。 [答]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都是一国的经济运行,只是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分析从个量入手,宏观经济分析从总量入手。这就是说,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以研究方法而不是研究对象来划分的。因此,说“微观经济学研究企业经济管理,宏观经济学研究国民经济管理”是不确切的。 3. 某君曰:“我这个人,宏观上还可以,微观上有不足。“这种说法对吗? [答]这种说法不对。某君的原意是:自己整体上还可以,局部上有不足。但这不是宏观、微观的原意:宏观指总量、总体,微观指个量、个体。从经济学上说,无论从整体上还是局部上看,个人都是个体。 4. “经济人”都是利己主义者,但为什么国内外都有人助人为乐,舍己救人? [答] 这个问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分析: (1)作为假说,“经济人”是对人性的一种抽象,并不是现实中的具体人。具体人多种多样,不一定都是利己的,但撇开非本质属性,“经济人”假定抽象人的本质属性是利己的。 (2)“经济人”追求的不仅仅是个人的利益,也包括个人的安乐。也就是

第4讲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与政治 (1)

第四讲战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与政治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第三世界崛起的过程和第三世界在世界的地位与作用,吸取发展中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掌握不同时期南北关系的发展变化。 【教学重点与难点】发展中国家经济政治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南北矛盾的演变及其解决的途径。 4.1第三世界的崛起与发展 4.11第三世界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世界的形成与发展是与殖民体系瓦解和民族解放运动紧密相连的,是以万隆会议、不结盟运动、七十七国集团为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标志,并从此走上国际政治舞台,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战后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 1945—1955年,一场反对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革命风暴首先在亚洲东部大规模兴起,继而席卷了整个亚洲,并带动了中东、非洲和拉丁美洲。亚洲的民族解放运动极大地推动了其他地区的反帝反殖运动。 中东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中,最有影响的是1951年3月伊朗争取石油国有化为中心内容的反帝运动,在这次运动的推动和鼓舞下,伊拉克、黎巴嫩、沙特阿拉伯等国也相继爆发了石油国有化运动,形成了50年代初期西亚地区石油斗争的第一次高潮。 在非洲,反帝反殖的战火首先在非洲北部燃起。60年代民族独立运动几乎席卷了整个非洲大陆,共有32个国家获得独立,仅1960年就有17个国家独立,以至这一年被称为“非洲年”。 在拉丁美洲,50年代初期各国各阶层人民纷纷投入到反帝斗争中,坚决推翻帝国主义的反动独裁统治。古巴、危地马拉、哥伦比亚、玻利维亚等国都爆发了武装斗争,一个新的反帝反独裁浪潮迅速席卷了整个拉美。加勒比海地区13个国家相继宣布独立。 20世纪70年代,国际形势发生了很多变化,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斗争日趋激烈,第三世界成为霸权斗争的主要受害者,但也是反帝反殖反霸斗争的主力军,这一时期独立的国家已达到132个。 战后掀起的民族解放运动高潮,彻底摧毁了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体系,沉重地打击了霸权主义,广大新兴民族独立国家作为一支新的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 二、第三世界形成和发展的三大标志 1、亚非会议的召开 亚非拉国家在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的斗争过程中,深刻地认识到,亚非拉国家要获取和维持国家独立和民族发展,必须联合起来共同对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在这样的斗争意识觉醒下,在1955年4月18—24日,29个国家和地区的340名代表参加的第一届亚非会议(又称万隆会议)在印度尼西亚首

政治经济学第二版月份考试考前练习题

政治经济学(第二版) 2016年3月份考试考前练习题 一、辨析题 附:参考答案 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存在根本性差别。 解答: 错误。 从市场经济体制的一般特征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不存在根本性差别。这表现在无论哪种市场经济体制,都具有这样一些基本特征:在决策结构上实行分散决策;在信息结构上通过价格体系进行横向信息传递;在动力结构上以微观主体对经济利益的追逐及由此形成的竞争作为动力源;在分配结构上按提供的生产要素的多少和生产要素的价格进行收入分配;在协调方式上市场自由调节与宏观间接调控相接。 另一方面,市场经济又不是一种可以脱离开特殊的历史环境和社会基本制度而独立存在一种技术性工具,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和不同的社会制度中,市场机制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是各不相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除具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般特征外,还具有自己的特征。这些特征主要表现在: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分配制度上,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在宏观调控上,国家能够在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的基础上,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国家计划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要综合运用各种经济杠杆,促进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 2. 股份合作制不能作为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解答: 这种表述是错误的。 股份合作制是兼有股份制与合作制特性的所有制实现形式,它的特点是把劳动联合与资本联合相结合。现有的股份合作制中,有很大部分是属于劳动者的劳动和资金的联合为主的,具有明显的公有性,应视为公有制的一种实现形式。 3. 经济的全球化不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必然产物。 解答: 错。 经济的全球化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必然产物,这是因为: 第一,资本主义经济是一种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追求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对于剩余价值的无止境的贪欲使资本充满了不断膨胀和扩张的冲动,它力求冲破各种地域的限制,为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第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交通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不断降低人们相互交往的成本,突破自然条件对人类交往的限制,缩小人类社会空间的距离,把整个世界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科学的不断进步和技术的不断创新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同于以往一切生产方式的重要特点,生产的不断扩大,分工的不断深化,产品的日益丰富和多样化,使生产和需要日益突破地域和国家的限制,推动着国际分工和国际专业化的不断发展,扩大和加深了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

日本政治与经济

一、国际环境与日本发展的关系 (一)战后初期,美国在物力肘力上时日本的扶植使日本经济起死回生 战后初期,美国为了把日本纳人美国在远东的反共战略体系,对日本进行了大力扶植。 1归还日本应赔偿之工厂。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根据波茨坦宣言和盟国远东委员会的决议,日本的军需工业应予彻底摧毁,其装备应拆除,用作赔偿。但是,到1949年,美国看到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便宣布停止日本的一切赔偿,并于1952年4月将应拆除用作赔偿的飞机工厂、军火工厂、造船厂等850个工厂全部归还给日本政府,为战后日本经济的恢复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2援助。战后初期,日本通货膨胀严重,经济凋敝,能够出口的商品很少。为此,美国从1945年战争结束到1951年6月停止援助止,以各种方式援助日本的金额累计达30亿美元。据统计,美援总额约占同期日本进口总额的40一60%。 3.投资。1949一1970年,在日的外国资本累计为139亿美元,其中大部分是美国私人企业在美国对日扶植政策的影响下所进行的投资。 (二)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期间美国的庞大军需极大地促进了日末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正当1950年上半年日本经济处于严峻的所谓“稳定恐慌”之时,朝鲜战争爆发了,美国大量出兵朝鲜。这一战争对日本战后政治、经济发展发生了深远的影响。它除了在政治上促使日本坚定地加人西方阵营,走上靖和和独立的道路以外,在经济上对日本产生了以下好处。 首先是自本外汇收人猛增。美国政府为供应朝鲜前线军用物资,向日本拨出了大量加工订货和服务款项(俗称“特需”),在1950一1953年共约24亿美元,到1956年止共约40亿美元。这笔外汇收人在当时是极其可观的,例如,1952年收入之8.2亿美元,占当年日出口总值的64.6%,占当年GNP的4.7%。 其次是扩大了出口。朝鲜战争爆发后,各国为了防备更大的战争,大量抢购物资,国际市场商品价格猛涨,促使日本正常出口量显著增加,如1950年下半年比上半年出口额及出口量分别增加55%及35%。 第三是促进了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由于以上两个因素,日本国内消费增加,投资扩大,“稳定恐慌”时积压下来的大量商品很快售罄,生产随之上升,实际GNP在1951年便已恢复到战前1934一1936年水平户由于朝鲜战争不仅加速了日本经济的恢复,且为尔后的发展打下基础,当时吉田内阁的大臣们情不自禁地高呼它是“天佑神助的神风”、“天赐之良机”。1965年,美国开始直接参加侵略印度支那的战争,日本经济又一次受到巨大刺激。一般估计,美国侵越战争使日本每年额外多得处汇20亿美元,娜1965年和1970年日本的出口额分别为85亿美元和193亿美元。同时,日本重化学工业产品还趁美国陷人侵越战争泥潭之机,打入了美国及其在国外的市场,“越战”给日本成长为出口大国提供了良机。 (三)战后日本的资源地位发生了比欧美国家有利的变化 资源是工业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日本资源对外依赖程度极高,石油、铁矿石、原煤、天然气、铜、铅、锌、铝、镍、木材等10种主要资源依赖外国进口的比率高达80一90%。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资源进口国.战后,日本一方面丧失了中国、朝鲜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资源供应,但另一方面由于战后广大殖民地纷纷摆脱原宗主国的统治走向独立,以及资源的新开发,日本资源来源渠道反而比战前增加,地位反而比欧美有利。 1.战后,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附属国纷纷独立后,大力开发和输出本国资源,工业原料和燃料产量有很大增长。1946年,中东国家的石油产量为3540万吨,占世界石油产量

政治经济学第二章练习

第二章练习 请选择出正确答案 1.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是 A.社会分工 B.机器的出现 C.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D.货币的出现 2.商品最本质的因素是 A.使用价值 B.交换价值 C.价值 D.价格 3.具体劳动 A.反映社会生产关系 B.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C.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 D.创造剩余价值 4.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为尺度的。 A.具体劳动 B.简单劳动 C.复杂劳动 D.个别劳动 5.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 A.劳动生产率提高时价值量不变 B.劳动生产率降低时价值量不变 C.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D.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6.商品是 A.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B.人类劳动的产品 C.满足劳动者自身需要的产品 D.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E.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的体现 7.构成商品的主要特征有 A.能满足人的某种需要 B.一般是人类劳动产品 C.是满足他人或社会需要生产的产品 D.必须通过交换才能实现 E.是满足生产者自身需要的物质产品 8.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是 A.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B.价值的存在要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基础 C.价值的存在不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基础 D.使用价值的存在要以价值的存在为基础 E.使用价值的存在不以价值的存在为前提 9.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 A.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两种独立存在的劳动 B.两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C.两者是同一劳动过程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D.具体劳动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抽象劳动反映人与社会关系 E.抽象劳动寓于具体劳动之中 10.人们相互交换商品,看起来是物与物之间的交换关系,实际上是 A.商品生产者相互比较和交换各自劳动的关系 B.具体劳动化为抽象劳动的饿关系 C.复杂劳动化为简单劳动的关系 D.个别劳动化为社会必要劳动的关系 E.私人劳动化为社会劳动的关系 11.直接影响商品价格变动的因素有 A.商品的价值 B.商品的供求关系 C.纸币发行量

刘诗白《政治经济学》(第2版)课后习题详解(5第五章 社会总资本再生产与经济危机)

刘诗白《政治经济学》(第2版)第五章社会总资本再生产与经济危机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社会总资本运动的特点是什么? 答:相互联系、相互交错的单个资本的总和构成社会总资本。相互联系、相互交错的单个资本的运动总和就形成社会总资本的运动,即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社会总资本运动具有以下特点: (1)单个资本是在运动中即不断的循环和周转中才彼此发生关系,在数量上,社会总资本是所有单个资本量的总和。从这个角度看,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运动和个别资本再生产的运动一样,都必须经过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形式,都是不断进行价值增殖的过程。 (2)社会总资本并不是单个资本运动的简单加总。社会总资本的运动比单个资本运动具有更为复杂的关系。因为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运动不仅包括预付资本价值的运动,而且包括全部剩余价值的流通;不仅包括生产消费和资本流通,而且包括资本家和工人的个人消费以及媒介个人消费的一般商品流通。 单个资本运动围绕的中心是资本如何带来剩余价值,进而剩余价值又如何转化为资本,所以,在这里考察的只是生产消费;至于资本家和工人的个人生活消费问题,都是在个别资本运动之外进行的,因而并不属于单个资本运动的研究范围。但是,一旦考察视野从单个资本运动延伸到全社会范围内的社会总资本运动,工人和资本家的消费问题就再也无法被排除在外了。因为资本家和工人生活所需要的个人消费品,只能在整个社会生产的商品中购买。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运动不仅包括生产消费,而且包括个人消费;不仅包含资本流通,而且包含媒介个人消费的一般商品流通。 2.研究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答:社会总资本运动包含了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而包含这两大物质内容的范畴就是社会总产品W',因此分析社会总资本运动,只有从社会总产品出发才能对社会总资本的运动作出正确的分析。社会总产品就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由物质生产部门生产出来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从社会总产品出发的运动,就是社会总商品资本的运动形式,即: G W P W W g w ' ?'? ? — — — 在公式中,G—W的过程代表货币资本向生产资本的转化,而g—w的过程则代表资本家购买消费品进行个人消费的过程,这说明年产品既包括补偿资本的那部分社会产品,即社会再生产,也包括归入消费基金的、由工人和资本家消费的那部分社会产品,就是说,既包括生产消费,也包括个人消费。所以,社会总产品是研究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出发点。 在考察个别资本的再生产时,集中考察的是个别企业的资本价值增殖运动,也就是价值补偿问题,并没有涉及企业之间发生的实物补偿问题。比如资本家生产什么商品,这些商品

政治经济学 题库 第二章 商品与货币

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题 1.商品 2.使用价值 3.交换价值 4.价值 5.具体劳动 6.抽象劳动 7.个别劳动时间 8.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9.劳动生产率 10.货币 11.价值尺度 12.价格标准 13.价值规律 二、单项选择题 1.有使用价值的东西() ①一定有价值②一定没有价值 ③有交换价值④不一定有价值 2.决定商品交换价值的是() ①使用价值②商品的效用 ③供求关系④价值 3.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够互相交换,是因为() ①有相同的效用②使用价值大小相等 ③都有价值④能满足交换双方的需要 4.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是() ①体力劳动②具体劳动 ③抽象劳动④脑力劳动 5.体现在商品中劳动的二重性是指() ①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②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③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④活劳动和物化劳动 6.价值的实体是指() ①商品的使用价值②商品体本身 ③一般人类劳动或抽象劳动④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7.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 ①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②生产过程中的两次劳动 ③生产过程中先后出现的两次劳动④生产商品的两种劳动 8.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①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②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③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④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9.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变化的是() ①具体劳动②抽象劳动 ③生产关系④劳动生产率

10.在商品的价值形式中,1只绵羊=2把石斧,或=1件上衣,或=80斤粮食,或=1克黄金,或=一定量其他商品,属于() ①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②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③一般的价值形式④货币形式 11.在1只绵羊=2把石斧的交换中,1只绵羊的价值是通过2把石斧的()表现出来 ①价值②价格 ③使用价值④交换价值 12.一般价值形式同货币形式相比较() ①形式相同,内容不同②内容相同,形式不同 ③内容和形式都不同④内容和形式都相同 13.商品价值的内在尺度是() ①使用价值②交换价值 ③劳动④价格 14.商品价值量的大小是由()决定的 ①商品的质量②商品的供求关系 ③商品中包含的转移的劳动量大小④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15.货币的本质是() ①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②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③商品交换的媒介④流通的手段 16.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货币只需() ①纸币②铸币 ③金和银④观念上的货币 17.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黄金上,是因为黄金() ①有特殊的自然属性②具有社会属性 ③是劳动产品④具有价值 18.在商品交换过程中,赊购赊销的情况所体现的货币职能是() ①价值尺度②流通手段 ③贮藏手段④支付手段 19.纸币代表金属货币是执行()职能 ①价值尺度②流通手段 ③贮藏手段④世界货币 20.商品交换中存在供求规律,() ①供不应求时商品的价值提高②供过于求时商品的价值降低 ③供求关系影响商品的价格和价值 ④供求关系只影响商品的价格而不影响商品的价值 三、多项选择题 1.有价值的东西() ①必然有使用价值②不一定有使用价值 ③必然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④不一定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⑤一定具有物质承担者 2.商品的使用价值() ①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②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③是商品的社会属性④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发展中国家当前的经济与政治

第九章战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与政治 重要概念: 1.第三世界 2.不结盟运动 3.七十七国集团 4.南北对话 5.石油输出国组织 6、民族主义思潮 7、伊斯兰复兴主义思潮 第一节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与政治 一、发展中国家的基本概况 1、概念 2、共同特征 发展中国家概念 在国际关系领域,发展中国家也被称为第三世界、民族独立国家或南方国家。泛指亚非拉和其他地区原处于殖民地、半殖民地状态的民族,在独立建国后所形成的新兴的发展中国家的总和。这是二战后逐步形成和发展壮大起来的一支新兴力量。这些国家在地域上多位于南半球,因而也常常被称为“南方国家”。 不结盟运动是第三世界崛起的重要标志,主要表现在: 不结盟运动积极支持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与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坚决斗争;不结盟运动以反对霸权主义为重要内容,维护了民族独立国家的主权独立和世界和平;不结盟运动积极维护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权益,对提高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小国家的国际地位,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起着不容小视的作用。 发展中国家共同特征 1、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灿烂的文化 在发展中国家中,埃及、巴比伦、中国和印度被称为四大文明古国。广大亚非拉人民在数学、天文、医学、等多方面取得伟大成就、为当代社会文明与进步奠定了基础。 2、发展中国家具有共同的历史遭遇和历史命运 近代史上发展中国家几乎都在各种形式下遭受过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剥削、压迫。第三世界的国家大都是原来西方列强的殖民地、半殖民地或附属国。经过战后长期、艰苦的民族解放运动,遍及亚非拉的许多殖民地、半殖民地纷纷争得了独立。 3、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共同的历史任务, 包括发展经济、稳定社会、捍卫国家 主权和民族独立。 二、发展中国家的兴起和发展

浅谈中美政治经济差异

浅谈中美政治制度差异 一、政治制度 (一)政治制度的涵义 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则将“制度”定义为“一种行为规则,这些规则涉及社会、政治及经济行为”。社会中的制度多种多样,如经济制度、法律制度、企业制度等,其中每一种制度都是在其领域内限制、调解、疏导某种特殊活动的行为模式和规范。政治制度也不例外。所谓政治制度是指为维护和增强公共利益,在社会政治领域中限制、调节、疏导各类政治实体的法律规定及政治规范的总和。它包括法定制度和法外制度。法定制度又称为“法内制度”,主要指规范政治实体的政治行为准则的法律。一般限于政治方面的立法。如宪法、政党法等等。法外制度是指由于传统、惯例的作用,在现实政治生活中形成的准则。从系统的角度分析,政治制度包括三方面内容。第一即国体,指国家政权为哪个阶级所掌握;第二即政体,指政权的组织形式;第三指通常所说的政治体制,是政治制度在组织制度和行为规范上的具体化。 (二)政治制度的起源与发展 政治制度不是某些先哲们头脑中的产物,而是人类政治文明长期发展的结果。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类社会经历了蒙昧时代、野蛮时代和文明时代三大发展阶段。在漫长的原始社会,不存在阶级和国家,但存在政治制度的最初萌芽的因素。当人类跨进有阶级、有国家、有政府、有法律的奴隶社会后,规范意义上的政治制度便随之产生。人类学家摩尔根指出,“政治社会的建立则是文明伊始以后才有的事情”。政治制度属于上层建筑。任何政治制度都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同时它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随着社会经济基础发生变化,政治制度也必然发生变化。在人类历史上先后出现过奴隶制政治制度、封建制政治制度、资木主义政治制度和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未来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后,随着阶级、国家和法律的消亡,一切社会管理制度、组织机构和规章等都将失去政治性质,各种形态的政治制度也就不再存在了。这是政治制度发展的必然规律。 二、中国和美国政治制度现状 (—)美国的政治制度 美国是联邦制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为总统制,实行三权分立与制衡相结合的政治制度和两党制的政党制度。 联邦设有最高的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但有统一的宪法和法律,是国际交往的主体;各州有自己的宪法、法律和政府机构;若各州的宪法和法律与联邦宪法和法律发生冲突,联邦宪法和法律优于州的宪法和法律。美国宪法列举了联邦政府享有的权力,不经《宪法》列举的其他权力,除非《宪法》明文禁止各州行使者外,一概为州政府保留。州的权力主要是处理本州范围内的事务,如以地方名义征税,管理州内工商业和劳工,组织警卫力量和维持治安,等等。 美国采用总统制,总统为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实行分权与制衡的原则,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分别由国会、总统、法院掌管,三个部门行使权力时,彼此互相牵制,以达到权力平衡。国会有立法权,总统对国会通过的法案有权否决,国会又有权在一定条件下推翻总统的否决;总统有权任命高级官员, 但须经国会认可,国会有权依法弹劲总统和高级文官;最高法院法官由总统任命并经国会认可,最高法院又可对国会通过的法律以违宪为由宣布无效。

政治经济学书籍推荐.doc

政治经济学书籍推荐 政治经济学书籍 1、曼昆《经济学原理》上下册,88元。梁小民教授翻译。曼昆为哈佛高才生,天才横溢,属新古典凯恩斯主义学派,研究范围偏重宏观经济分析。 该书为大学一年级学生而写,主要特点是行文简单、说理浅显、语言有趣。界面相当友好,引用大量的案例和报刊文摘,与生活极其贴近,诸如美联储为何存在,如何运作,Greenspan 如何降息以应付经济低迷等措施背后的经济学道理。该书几乎没有用到数学,而且自创归纳出经济学10大原理,为初学者解说,极其便利完全没有接触过经济学的人阅读。学此书,可了解经济学的基本思维,常用的基本原理,用于看待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可知经济学之功用及有趣,远超一般想象之外。推荐入门首选阅读。目前国内已经有某些教授依据此书编著《西方经济学》教材,在书中出现经济学10大原理一词,一眼便可看出是抄袭而来。 2、萨缪尔森《经济学》(Economics) 萨缪尔森,新古典综合学派的代表人物,1970年成为第一个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美国人。研究范围横跨经济学、统计学和数学多个领域,对政治经济学、部门经济学和技术经济学有独到的见解。目前经济学各种教科书,所使用的分析框架及分析方法,多采用由他1947年的《微观经济分析》发展糅合凯恩斯主义和传统微观经济学而成的新古典综合学派理论框架。他一直热衷于把数学工具运用于静态均衡和动态过程的分析,以物理学和数学论证推理方式研究经济。目前经济学理论数学化大行其道,此翁实始作俑者。 《经济学》由美国麦格劳希尔图公司1948年初版。现已出第16版,通行全世界。国内50年代由高鸿业教授根据英文第10版翻译,商务印书馆于1981年出版。市面之16版,是和诺德豪斯合写,由萧深教授翻译,并拆为《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两个单行本出版。

希尔《国际商务》(第7版)课后习题详解(第2章 政治经济中的国家差异)【圣才出品】

第2章政治经济中的国家差异 1.自由市场经济激发更大的经济增长,而国家计划经济则抑制增长。请讨论之。 Free market economies stimulate greater economic growth,whereas state-directed economies stifle growth!Discuss. 答:创新和创业活动是长期经济增长的动力。 自由化的市场经济比计划经济和混合经济更倾向于鼓励创新。在市场经济中,任何个人都能自由地对其某一个新的创意尝试商业性运作(即进行创业活动)。同样,现有企业也可自主地通过创新改善其经营。一旦成功,个人创业者和现有企业都将获得高额回报。因此,市场经济体制蕴涵着对发展创新的巨大刺激力。 在计划经济中,由于国家拥有所有的生产资料,因此个人几乎没有经济动力进行有价值的创新,计划经济的目标是人人为了“社会的利益”而工作。缺乏经济自由和创新激励可能是许多前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停滞的主要原因。类似的现象也发生在许多混合经济中那些国家垄断的部门,如英国的医疗保健和电子通信部门。 2.一个民主政治体制是经济持续进步的基本条件。请讨论之。 A democratic political system is an essential condition for sustained economic progress.Discuss. 答:这个问题没有明确的答案。 在西方国家,人们往往倾向于将民主制度与保护产权和促进经济进步的市场经济联系在

一起。根据这一点,我们认为民主对经济增长是好事。 然而,一些集权主义的政府也一直在鼓励市场经济和强有力的产权保护,并取得了快速的经济增长。近几十年,经济增长最快的五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大陆、韩国、中国台湾、新加坡和中国香港,在经济增长开始时有—个共同点,即都是非民主政权。另外,也有一些长期实行民主政治的国家(如印度)多年来一直经历着缓慢的经济增长。 因此,鼓励市场经济和实行强有力的产权保护才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民主政治体制虽不是经济持续进步的基本条件,但持续的经济增长往往能导致民主政体的诞生。 3.在—个国家中,腐败(即政府官员受贿)与该国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何种关系?腐败是否一定是坏事? 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ruption(i.e.,bribe taking by government officials)in a country and economic growth?Is corruption always bad? 答:(1)经济现实显示,高度腐败将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一个国家的外商直接投资和国际贸易,并导致该国经济增长率的下降。由于挪用利润贿赂政治家和官员,因而减少了企业投资的收益,从而导致国内外企业在该国投资的积极性下降,投资减少则对该国的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 (2)尽管大多数人认为腐败是糟糕的,但是不管是美国的法律,还是经合组织的协定,都允许有例外,即所谓的为方便或加急而支付的费用,也被称为“通融费”或“加急费”,该项费用的目的是加快或保证日常政府行为的执行。国会对这类例外的解释是,这些通融费从技术层面讲也可列入行贿范围,但与为获得或保持生意的行贿有明显不同,因为前者只是为了加快职责的实施,而费用接受者的执行权已经被法律确认。

政治经济学第二版月考试考前练习题

一、辨析题 1.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由抽象劳动形成的。 参考答案: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生产商品的任何一种劳动,一方面是与其他劳动不同的具体劳动,另一方面又是与其他劳动相同的抽象劳动,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抽象劳动生产价值。具体劳动是同自然物质结合起来成为使用价值的源泉的。 2. 借贷资本家得到的利息应该相当于平均利润。 参考答案: 此观点不正确。借贷资本是为了取得利息而暂时贷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资本。借贷资本是一种商品资本,同时也是一种所有权资本。同一资本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发生分离,从而取得了双重存在。对于借贷资本家来说,它是所有权资本,他要求得到利息;对于职能资本家来说,它是职能资本,他要求获得经营利润。但是,双方的要求需要从企业的经营利润中共同获得。于是,利息只能是平均利润的一部分,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 一般而言,利息率都介于零和平均利润率之间。 3. 资本集中是个别资本增大的主要途径之一。 参考答案: 此观点是正确的。 资本集中是指由若干分散的小资本合并成为少数大资本。资本集中是扩大单个资本总额的一种形式,资本集中不会增大社会的资本总额。资本集中在现实中往往采取股份制的形式。 二、简答题 1.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对商品生产者具有什么意义? 参考答案: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反映了同一生产部门内部不同生产者之间的关系。不同的部门,由于生产的使用价值不同,各自生产一单位产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也不同。一种商品与任何他种商品的交换比例,决定于它们的价值比例,而价值比例最终归结为不同商品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比例。因此,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对商品生产者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如果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正好相等,他的劳动耗费就可以通过交换全部得到补偿。如果他的个别劳动时间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他的劳动耗费就无法在交换中得到完全补偿。如果他的个别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则他不但能使自己的劳动耗费全部得到补偿,而且还会在交换中获得一个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超过其个别劳动时间的余额。 2.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 (1)所有制结构单一,公有制经济处于绝对垄断地位,非公有制经济受到排斥,几乎从经济生活中完全消失。 (2)决策权高度集中,几乎所有重要的宏观决策和微观决策都集中于国家手中,企业和个人缺乏自主权。 (3)信息的交流是借助于行政隶属关系在上级与下级之间进行的,主要限于集中的纵向传递。 (4)通过指令性计划配置资源,计划内容上以实物计划为主,实物指标的完成情况成为评价、考核各级行政部门与企业绩效的主要标准。 3. 简述什么是世界经济、经济全球化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

世界发达国家二、三产业关系的演变与启示

世界发达国家二、三产业关系的演变与启示 摘要:20世纪50年代,发达国家的经济结构开始发生历史性转变,即从以第二产业为主的经济结构逐步转向以 第三产业为主的经济结构。这种转变有其重要成因,对我国 产业结构调整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产业关系;演变;原因;启示 在一国国民经济中,三次产业的关系随着经济发展阶段 的变化而变化,不同的发展阶段关注的重点迥异。世界各国 经验显示,当一国经济处于低收入发展中阶段,一、二产业 的关系相对重要;而当一国经济进入高收入的发达阶段,由 于第一产业比重大幅下降,二、三产业对经济的贡献依次增大,二、三产业关系则上升为重要的产业关系。我国虽然仍 是欠发达的发展中国家,但正处于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加速发 展时期,研究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结构调整中二、三产 业关系的演变过程、特点及成因,对我们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发达国家二、三产业关系演变的主要特征 自英国工业革命后,西方发达国家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 工业化历程。到20世纪50年代,发达国家的经济结构开始

发生历史性的转变,即从以第二产业为主的经济结构逐步转 向以第三产业为主的经济结构。从70年代人均GDP突破5000美元后,发达国家三次产业结构基本稳定,经济结构调整主要体现在二、三次产业内部。进入新世纪以来,发达国 家和地区的二、三产业关系也出现一些新变化。总体看,呈 现如下特征: (一)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成为占支配地位的主导型 经济。战后发达国家的第一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持 续下降,到20世纪90年代约占2%左右,2001年仅占 1.8%;第二产业的比重在50至60年代有所扩大,到70年代中期 后趋于平稳或下降,从1980年至90年代末其比重由33%~43%下降到26%~28%左右,2001年为26.9%;而第三产 业的比重则不断上升;1980年至1998年,其比重约上升4到10个百分点,2001年所占比重达71.3%。其中,美国、 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和日本,分别为75.3%、72.4%、72.8%、69.4%、69.5%和68.3%。 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在三次产业中也最大 (日本例外)。据2000年统计,一、二、三产业对GDP拉动率,美国分别为0.12%、0.74%、3.70%;英国分别为-0.01%、-0.45%、2.94%;法国分别为-0.06%、1.07%、2.52%;德国分别为-0.01%、0.74%、2 20%;意大利分别为-0.08%、0.65%、2.15%;日本分别为0.02%、1.42%、1.38%。第三产业也是

根据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的发展形势,讨论中国在国际中的地位,以.

摘要]根据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的发展形势,讨论中国在国际中的地位,以及世界政治格局和经济发展对与中国之间的相互影响。 [关键词]:世界经济与政治、经济全球化、中国经济、发展。 世界经济 (一)、当代世界经济 世界经济是指全世界范围内的各个国家和地区相互结成的一种既有联系又有矛盾的统一的经济体系。 其特点有: 1、世界各国经济上的相互依赖、相互联系和相互斗争进一步发展; 2、改革和调整成为世界性浪潮; 3、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推动愈加显著。 除此之外,世界经济将来趋向于:经济全球化。 (二)、经济全球化 1.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动因 (1经济体制障碍逐渐清除。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开放的市场机制得到了世界多数国家的认同,各国政府对经济管制逐步放松,国际贸易中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不断减少,“无疆界市场”正在形成。 (2科学技术不断进步。随着科技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大大缩少了经济活动的空间距离,消除了不同资本市场的时间差和地域差,传统“原产地”与“消费者”之间的地理界限已失去意义,商品、服务、资金和信息的流通将比过去更加快捷,“地球村”经济逐渐成为现实。 (3跨国公司快速发展。凭借其独有的资金优势、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设置生产基地和销售机构,建立国际商务信息网络,构建全球研究开发体系,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成为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2.经济全球化的特征 (1生产国际化。经济全球化使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各国经济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在较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下,跨国公司日益成为世界经济活动的主宰力量,商品生产环节分布于不同国家,各国间的经济依存性明显加强。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课后题答案(第三版)

本答案是根据第二版答案修改而成 其中各个颜色代表的意义如下: 蓝色——新添加的内容 紫色——相应内容与第三板内容不一致 绿色——相应习题已经在第三版中删去 红色——相应内容没有在书中找到 第一章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 一、名词解释 1、所有制 ①生产资料所有制作为经济范畴,其内部结构由人们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等经济关系组成; ②所有,是一个归属问题,作为所有者,可以按自己的意志处置归自己所有的生产资料;占有,是一种有条件的归属关系,即占有者不能任意处置占有的生产资料(如不能售卖),但在一定条件下(如给予所有者一定的经济利益)和一定期限内他实际上占有生产资料;支配,是对生产资料的处置和管理,它由所有和占有决定;使用是指人的劳动对生产资料的直接作用,是人们运用生产资料进行的生产活动; ③所有是所有制关系的基础。 2、所有权 ①所有权作为法律用语是指对象的排他性,一个人或某个集团垄断地占有某物,从而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该物; ②所有权作为经济用语是指人们占有某物并据此实现的经济利益关系; ③所有制性质决定了一个社会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而所有权是在一定所有制关系下产生出来的,且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还涉及和反映着许多派生的权利。 3、产权 ①产权是以财产所有权为主体的一系列财产权利的整合。 ②产权包括所有权及其衍生的“四权”: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和支配权。 ③产权的基本特征有:⑴其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⑵是权利束而不是某项权利;⑶具有排他性、可转让性和收益性。 4 产权制度 ①产权制度是关于产权界定、保护、运营等的体制安排和法律规定的总称。 ②产权制度反映的是在财产使用过程中,所有者、使用者、经营者之间的财产利益和责任的法律及其经济的约束关系。 ③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产权制度的特征是:两权分离。 5、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基本关系) ①在政治经济学中对经济制度有两种规定:一是反映社会性质的根本性制度,它反映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当今各国的社会经济制度,从本质上分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两类;二是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是某一社会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它是支配经济单位之间可能合作与竞争的方式的一种制度安排。 这两种制度都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但前一种制度与一定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直接联系,是一种深层次的生产关系;而后一种制度是一种表层次的生产关系,属于经济运行中的制度安排。 ②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经济体制以各种形式外化经济制度,在一定社会形态下,经济制度具有相对稳定性。经济体制作为形式反映经济制度,它的变化具有相对独立性,不可能像经济制度那样稳定。

第五章 世界的发展差异第一节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

第五章世界的发展差异 第一节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 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上形形色色的国家和地区,知道世界上有多少个国家和地区。 2.通过阅读统计图、国民生产总值比较柱状图、饼状图,能对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进行经济发展差异的对比分析。 3.了解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地区分布,并初步了解“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使学生认识世界各国虽然存在着经济发展差异,但各主权国家的地位都是平等的。 4.通过学习,认识我国发展的势头和潜力。 教学重点: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地区分布,并初步了解“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 教学难点: 通过阅读统计图、国民生产总值比较柱状图、饼状图,能对发展 中国家和发达国家进行经济发展差异的对比分析。 教学方法: 学案导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读图析图等 教学过程:修改和补充: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地球村,我们地球上有多少人?又有 多少各国家?我们对其了解多少呢?出示几幅不同国家贫 富差距的图片。我们到这几个地方看一看,我们大家有何 感受,现在就让我们去看一看世界的发展差异吧!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导学一:【不同类型的国家】 1.不同类型的国家 (1)我们到世界的几个角落去看一看(课件展示贫富差异图片) (2)引导学生谈读图感受――点题(世界的差异) (3)世界各国存在那些差异呢?(引导学生读美国、中国、 尼泊尔三个国家差异对比表)得出: 面积不同、人口不同、政治体制不同 (4)师生共同探讨:出示世界政区图 找出世界上面积最大与最小的国家、人口最多与最少的国家,

并完成下表。 (5)教师讲述:地区 (6)设疑:国家之间还有没有其他的差异呢? (7)学生阅读下面国家的经济差异对比表。 国家之间还存在哪些差异?观察下面的国家收入数字,你发 现了什么?继续完成下表。卢森堡47780 海地380 美国39500 加纳320 挪威 36900 柬埔寨310 布隆迪100 加拿大2812 (8)引导总结:国家之间存在着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揭本章题,在“世界的差异”中添加“发展”) (9)教师讲述:依据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通常可把世界上的国 家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板书本节课题) 导学二【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 读教材p101“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分布特点”和p102 阅读——“南北关系”完成以下问题: (1)讨论:你知道世界上有哪些发达国家吗?这些发达国家 和发展中国主要分布在那些大洲? (2)引导学生读课件“南北差异”资料,学生讨论:南北差距 与南北对话中的“南”与“北”各指什么?为什么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称为“北”与“南”?师生总结,引导学生得出发展中国家和

政治经济学(第二版)

一、辨析题 1. 固定资本由于技术进步、劳动生产率提高引起的价值损失叫固定资本的有形磨损。 参考答案: 此观点是错误的。 固定资本的有形磨损是指固定资本由于被使用或因自然力的作用造成的固定资本物质上的损耗,又叫物质损耗或油性损耗;固定资本的无形磨损是指固定资本由于技术进步、劳动生产率提高引起的价值损失,又叫精神损耗或无形损耗。根据劳动生产率提高所造成的不同影响,无形损耗又分为两种:一种是由于生产完全不同类的劳动资料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从而造成原有的固定资本价值的下降:另一种则是由于出现了更为廉价的替代品,从而引起了原有固定资本价值的贬损。 2.资本集中是个别资本增大的主要途径之一。 参考答案: 此观点是正确的。 资本集中是指由若干分散的小资本合并成为少数大资本。资本集中是扩大单个资本总额的一种形式,资本集中不会增大社会的资本总额。资本集中在现实中往往采取股份制的形式。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具有社会主义因素。 参考答案: 此观点不正确。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产阶级国家力量同垄断组织力量结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是为垄断资产阶级获得高额垄断利润和巩固其垄断地位服务的。 从阶级性质上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代表整个资产阶级的利益而凌驾于个别私人垄断资本之上的。资本主义"国有化"、"经济计划化",在经济目的、形成方式、运行规律等方面与社会主义的国有化和经济计划化都有着本质的区别。只能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也反映着生产社会化的根本要求,但不能说其具有了社会主义的因素。 二、简答题 1. 单个资本进行连续循环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参考答案: 要实现资本的连续循环,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必须保持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同时并存;(2)必须保持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在时间上相继转化。 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和三种循环形式在时间上的相继转化和空间上的并存,是互为条件、互为前提的。 2.简述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 参考答案: (1)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 (2)高技术含量。 (3)高商品率(产品商品化程度高)。 (4)适度规模经营。 (5)农业人口比重低。 3.试述如何理解威廉·配第的名言"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 参考答案: 具体劳动是使用价值的创造者。这是不以社会形态为转移的人类生存条件,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即人类生活得以实现的永恒的自然必然性。无论在何种社会形态下,人类要获得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各种使用价值,必须从事各种形式的具体劳动。这是不言而喻的事情。我们说"具体劳动是使用价值的创造者",并不是说物品的使用价值是由具体劳动凭空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