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域海洋神话了解不同的海洋文化

地域海洋神话了解不同的海洋文化

地域海洋神话了解不同的海洋文化
地域海洋神话了解不同的海洋文化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海洋文化概论

结课论文

左宇

2014/11/18

中国海洋神话了解海洋认知

摘要:随着科学的进步,人类掌握大量的知识也不再对广阔的海洋一无所知,同样的很难体会到祖先们对大海的畏惧。海洋像一位狂躁的母亲---天气变化无常无数人付出生命但又慷慨地给予人们无尽的资源。正是在这种爱恨交织下,不同地区的人们形成了各自的海洋文化。自古流传的海洋神话正是这样的史书带我们了解每种海洋文化的形成。

关键词:海洋神话,海洋文化,理解尊重先民

正文

海洋文化是指相对于大陆文化而言的以海洋为生成背景的文化, 是人类认识、把握、开发利用海洋, 调整人与海洋的关系, 在开发利用海洋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精神成果和物质成果的总和,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海洋文化的内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上仅包括涉及海洋的宗教、信仰、神话、喜剧、文学、艺术等; 广义上除包含狭义的内容外, 还包括海洋经济和海洋社会。海洋文化作为文化的一个子系统, 它又包括三个相对独立而又紧密相连的微系统: 海洋物质文化系统、海洋精神文化系统和海洋制度文化系统

海洋神话反映了先民与海洋的亲密关系。从海洋形成神话、蓬莱传说到精卫故事,先民的海洋认知经历了想象、诠释、探求和征服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与其说海洋是人类活动的对象,客体不如说它是见证人类成长的重要参照物。先民了解和认识海洋的过程,也是逐步确立生存主体意识、不断进步的过程。

中国海洋神话分类

事实上,将西方海洋神话与中国的海洋神话进行对比可以发现:不仅海的神话比河的神话少,而且中国的海的神话比西方少得多。也许正是因为中西方海洋文化发展存在差异,中西方文明才被分别称为黄色文明和蓝色文明,但这并不意味着蓝色文明是西方的专利。尽管中国海洋神话少但其中的种类较为丰富,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认为海洋是由盘古的脂肪转化而来,根据任昉的《述异记》记载:昔盘古氏之死也,其头为四岳;目为日月;脂膏为江河;毛发,为草木。秦汉间,俗说:盘古氏,头为东岳;腹为中岳;左臂为南岳;右臂为北岳;足为西岳。先儒说:盘古氏,泣为江河;气为风;声为雷;目瞳为电。盘古极其巨大所以其脂肪可以化为江海。《三五历记》曾这样描述盘古身体之巨: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

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但第二种说法并不认同,他认为海洋天地之初就已存在。《淮南子》记载: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第三种就较接近百川终入海的基础认知,认为海洋是有陆地之水汇聚而成。《山海经》记载: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简单的说就是共工与颛顼为地位开打,结果撞倒不周山以致天塌造成地势西高东低河流顺势而流注入海洋形成汪洋大观。以上反映了先民对海洋的三种认知进而衍生出三类神话。

三类海洋神话及认知

第一类海洋是由盘古脂肪所化,究其原因,在生产力极不发达的时代,在浩瀚的海洋面前,先民总感到自身力量的渺小和海洋的强大。出于对海洋的畏惧,先民将海洋抬升到高于自身的地位进而将其神化奉之高台。这种认知并不是中国文化独有的,北欧的神话认为天地之初无谓陆地与海洋,只有大神与冰巨人,后来冰巨人被大神杀死,其肉造成土地血则化为海洋。从此处看的话即使是在不同文化环境里,世界各地居民心理上还是有共同之处。

第二类神话认为海洋自古就存在。在历史长河中,人类的生命何其短暂,对周围的事物都通过自己最基本的观察。这是一种静止的观点,是建立在长期观察的基础上。先民发现广阔无垠的大海并不会和人一样消失,海洋仿佛有无限长的生命。在庄子的《逍遥游》中以南冥北冥来代指大海,显示出海洋的自古就有。海洋为什么不会消失,在《列子》中: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实为无底之谷,名曰归墟。古人用“归墟”来解释大海为什么不会消失。

第三类神话对海洋的解释比较符合实际,认为百川入海是海洋形成的原因。这时,先民通过长期的观察和生产力的提高已经对大海有一定的了解,通过长期的迁徙了解了中国的地理特点得出的观点。尽管百川入海,但大海的水量比陆地的总和多得多,这是当时科技发展水平局限的。虽然从今天的角度来看缺乏科学依据,但这已经具有一定的理性思考了。

终上所述,神话作为人类最初的符号,真实的反映了人与宇宙、自然的关系。对于海洋的种种自然现象,先民渴望给出自己的解释。在这种渴望的驱使下,先民们发明了大量的海洋神话。所以说海洋神话是先民对海洋形成的诠释是人类对未知事物的一种积极努力。

神话与认知

四海龙王

先民对海洋的形成达成共识,但他们对海洋人不了解。对海洋的恐惧及自身的渺小,使他们信仰有神管理者这广阔无垠的猛兽,由此四海龙王的神话故事流

传开来。“龙”在我国古代书籍中的记载,一向是众说纷坛的《礼记?礼运篇》中就称“‘龙、鳞、凤、龟’,谓之四灵。”《说文》中说“龙”是鳞虫之长,能细能巨,能长能短。

《北大荒经》:“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具瞑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谓之龙。”可见很早就把龙当作灵气的神物。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龙有九似:头似蛇、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龙被想象成为一身具备各种动物之所长,成了一种神异之物。《疏引正义》说:“龙为岁星,岁星木也,木为青龙”;又说“天宫东方之星,尽为苍龙之宿”。说龙王就是龙属之王,对其眷属而称王也。所以《大云请雨经》上说:“有一百八十五龙王,为兴风致雨之神。”四海龙王是奉女娲娘娘之命管理海洋及人间气候风雨的龙神,龙王为上古之神。四海龙王,即东海广德王,南海广利王,西海广顺王,北海广泽王。通过四海龙王的故事展现了先民对大海的想象。

蓬莱仙岛与八仙过海

蓬莱山,又称为蓬莱、蓬山、蓬丘、蓬壶、蓬莱仙岛等。汉族神话传说渤海中有三座神山:蓬莱、瀛州、方丈,为神仙居住的地方,自古便是秦始皇、汉武帝求仙访药之处,其上物色皆白,黄金白银为宫阙,珠轩之树皆丛生;华实皆有滋味,吃了能长生不老。《山海经·海内北经》中就有“蓬莱山在海中”之句;《列子·汤问》亦有“渤海之东有五山焉,一曰岱舆,二曰员峤,三曰方壶,四曰瀛洲,五曰蓬莱”的记载。记载中另外两座山被传说中的龙伯国巨人钓去了守护神龟,因此沉没于海中,“仙圣之播迁者巨亿计”。

“八仙过海”的神话传说,也发生在这里,相传吕洞宾、铁拐李、张果老、汉钟离、曹国舅、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八位神仙,在蓬莱阁醉酒后,展示各自的宝器,凌波踏浪、渡海而去,“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或“八仙过海,各凭本事”的传说便由此流传。

与《山海经》故事相似蓬莱仙岛的虚构幻想也很显然。先民们面对浩渺无际的大海,认为海中及海外的世界一定别有洞天,于是想象了一个特别的存在——蓬莱仙岛。蓬莱仙山位于汪洋恣肆的东海之中,与大陆并无交通,认为欸如此仙境非凡人所及,只有本领高强的的神仙才能逍遥其间。许多人渴望去蓬莱仙岛寻找仙果,结果不是无功而返就是葬身海底。蓬莱仙岛究竟是真实的存在,还是虚无缥缈的海市蜃楼,现在已无从考证。先民对蓬莱山的虚构实际上是由于渴望了解大海而将大海神秘化.然而,蓬莱神话毕竟是先民渴望认识海洋,进而把握世界和自然的一种方式。反映先民竭力探求海洋奥秘的愿望。从此意义上,蓬莱神话是人类理性和幻想的结晶,既有幻想也有一定的真实性,是人类在海洋这面镜子面前对自己生存处境的观照。更为重要的是,蓬莱神话中幻化的自然景观将人的注意力引向海外,而那长生不老的果实又将人的注意力引向自身。这极具浪

漫主义色彩的描绘,体现了中国人固有的物我交融、“天人交融”的自然观。

精卫填海

然而在海洋面前,人类也并非总是软弱无助的一方,他们有时也敢于挑战海神的权威。在中国的海洋神话中,精卫填海的故事就反映了人与海洋的抗争与对决。《山海经》记载: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音同“笑”)。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述异记》亦云:昔炎帝女溺死东海中,化为精卫,偶海燕而生子,生雌状如精卫,生雄状如海燕。今东海精卫誓水处,曾溺此川,誓不饮其水。一名誓鸟,一名冤禽,又名志鸟,俗称帝女雀。晋代诗人陶渊明曾在<<读山海经>>中写道:“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他把区区精卫小鸟与顶天立地的巨人刑天相提并论,一种悲壮之美,千百年来震撼着人们的心灵。沧海固然大,而精卫鸟坚韧不拔的品格更为伟大。

时至今日,精卫填海和愚公移山等传说,已成为中国人顽强不屈的象征。精卫精神已上升到华夏儿女的精神。从精卫的故事中,先民对海洋的认识不断加深。人们凭借自身的经验已经知道,尽管大海是一种巨大的毁灭性的力量,但她已不再是神圣的化身,更不是深不可测、不可战胜的。精卫的故事反映生存个体面对自然环境的基本态度:人并不会因为自身的渺小而向环境屈服,只要拥有不去的意识和坚定的信念,人就能战胜自然创造奇迹。先民已不再甘心做自然的奴仆,渴望给海洋打上人类的烙印。

先民们创造这些神话不仅仅是为了自我欺骗,而是一个有“意义”的文化活动。从海洋神话看出,先民对海洋的认识不尽相同,经历了想象、诠释、向往、探求和征服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与其说海洋是人类历史进程中的对象化个体,不如它是见证了人成长的重要参照。

【参考文献】

【1】佚名《山海经》 2013北京时代华语图书版

【2】南朝梁代任昉《述异记》

【3】陶渊明《读山海经》

中国民间神话传说故事

中国民间神话传说故事 【中国古代四大神兽】 在中国古代最令妖邪胆战心惊并且法力无边的四大神兽就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兽了。青龙为东方之神;白虎为西方之神;朱雀 为南方之神;玄武为北方之神,龟蛇合体。故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灵,以正四方,王者制宫阙殿阁取法焉。”。 在上古时代,古人把天分为东西南北四宫,分别以青龙(苍龙)、白虎、朱雀、玄武(一种龟形之神)为名。实际上是把天空分为四部,以每部分中的七个主要星宿连线成形,以其形状命名。 东方的角、亢、氏、房、心、尾、箕形状如龙,所以称东宫为青龙; 西方七星奎、娄、胃、昂、毕、角、参形状如虎,称西宫为白虎; 南方的井、鬼、柳、星、张、翼、轸联为鸟形,称朱雀; 北方七星斗、牛、女、虚、危、室、壁,其形如龟,称玄武。 于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又成为镇守天官的四神,辟邪恶、调阴阳。四神之中,青龙与白虎因为体相勇武,主要地被人们当作镇 邪的神灵,其形象多出现在宫阙、殿门、城门或墓葬建筑及其器物上,在最后一种场合里,龙已不是助墓主升天,而是镇慑邪魔,保卫墓主 的灵魂安静。 青龙白虎掌四方,朱雀玄武顺阴阳,四灵圣兽苍龙、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灵,虽然在欧美奇幻中很少出现,但是在中国和日本的神 话传奇中,它们却以尊贵无比的四圣兽身份出现。 青龙,亦作“苍龙”,古代神话中的东方之神。龙是中华民族的 图腾,自黄帝授命于天,威泽四方,龙就成为中华民族乃至整个中国

的象征,而比较明确的定形是在汉代,从大汉朝开始,龙就被确定为 皇帝的象征与代表。在东方传奇中,青龙身似长蛇、麒麟首、鲤鱼尾、面有长须、犄角似鹿、有五爪、相貌威武,而在西方神话里,龙更像 是长翅膀的蜥蜴。 白虎,古代神话中的西方之神。形体似虎,白色,凶猛无比,因 此成为尊贵的象征。同时白虎也象征着威武和军队,所以古代许多以 白虎冠名的地方都与兵家之事相关,例如古代军队里的白虎旗和兵符 上的白虎像。 朱雀,亦称“朱鸟”,形体似凤凰,古代神话中的南方之神。因 其形似鸟状,位在南方,火属性,所以在游戏中经常以凤凰的形状出现。但其实朱雀和凤凰是两种不同的生物,凤凰是百鸟,而朱雀却是 天之灵兽,比凤凰更稀有尊贵,破坏力也更强。在日本的漫画和游戏里,朱雀都是作为强力呼唤兽或者妖兽出现的,比如漫画《幽游白书》和依据漫画改编的同名游戏。 玄武,也叫“真武”,俗称“真武大帝”,是道教所奉的神。相 传古净乐国王的太子,生而神猛,越东海来游,遇天神授以宝剑,入 湖北武当山修炼,经四十二年而功成,白日飞升,威镇北方,号玄武君。但宋朝忌讳玄字,因而改称真武。玄武又相传本身是北海一只大龟,此龟以前被当作柱子支撑整个蓬莱仙山,因其灵性深觉,历经多 年的听道闻道,终于修得正果。所以帝王陵寝多有驮碑之龟,正是以 此暗寓玄武。另外玄武又叫玄冥,故又称北冥,听到这个名字估计许 多读者又联想起北冥归海,还有金庸老先生笔下人物逍遥子的《北冥 归海》。 【神女峰的神话故事】 人人都知道,世界上的山峰是喜玛拉雅山脉的珠穆朗玛峰。可是 你知道吗?很久很久以前,那里是一片浩瀚的大海,终年四季如春, 是一片富足漂亮的乐土。

中西方神话对比

摘要:《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师徒四人取经的故事反映了在传统的乡土中国的文化背景下,追求冒险精神、追求自由、崇拜完美的英雄人物的思潮。《奥德赛》是古希腊盲诗人荷马的著名史诗,它反映了在推崇探险、流浪的西方海洋文明背景下的迫切还乡、归家的愿望。本文将从同是在路上,一个离家取经,一个迫切还乡以及两部小说分别对后世文学的影响等方面作简要的分析,并以此对比所反映出的中西文化差异。 《西游记》是我国古典名著中的一部经典之作,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它塑造了唐僧师徒四人历经千难万险,求取真经名到仙班的故事。唐僧师徒一行西天取经,一路上降妖除魔,历经种种艰难险阻,其强烈的乐观浪漫主义精神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了独特而鲜明的色彩。作者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仙人,淮安山阳人,约生于明孝忠弦治十三年(1500)卒于万历十年(1582)。而《奥德赛》是古希腊的两部著名史诗之一,相传为古希腊盲诗人荷马所作。《奥德赛》以海上冒险和家庭生活为中心,描写希腊英雄奥德修斯在特洛伊战争之后离家和还乡的故事,是一部描写海上历险和家庭生活的史诗。着重描写了奥德修斯10年海上漂泊中最后40天的事情:奥德修斯历尽艰险最后到达斯刻里亚岛,受到国王菲埃克斯的隆重接待,酒席间应邀讲述他遇风暴、遇独目巨人、遇风袋、遇女妖、遭雷击等海上经历。后化装乞丐返乡,设计比武射杀了聚集在他宫中向他妻子逼婚的众多贵族,并与忠贞不渝的妻子佩涅洛佩和勇敢的儿子忒勒马科斯团圆。体现了奥德修斯的不畏艰险和佩涅洛佩的坚贞,歌颂了智慧、勇敢和忠诚。它也是“欧洲文学中第一部以个人遭遇为主要内容的作品,为文艺复兴和十八世纪流浪汉小说及批判现实主义小说的先驱”。 细察这两部作品,一个是在传统的安于故土生活的乡土中国的背景下,唐僧师徒一行去西天取真经;一个是在古希腊热爱冒险的海洋文明的背景下,英雄奥德修斯的还乡,渴望回到伊萨卡。同样是“在路上”的主题,历尽艰险,同样是执着不悔地找寻精神,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但是在各自的文化背景之下的回归目的却是颇耐人寻味的。《西游记》中的西天取经,似乎成为传统乡土中国的“不远游”古训中的异类,而《奥德赛》中的执着还乡,在西方热爱冒险的海洋文明中憧憬远方的精神差距甚大。 杨乃乔认为,对于中西方文化的研究“就这些表现的共同点,进一步将两个主题放进各自不同的文化系统,再就两个不同的符号所代表的文化系统加以比较,以观察两者的异同之处,甚至进而窥测广义的文学社会意义。”本文拟将从“在路上”这一主题出发,探讨“乡土中国之取经”和“海洋文明之还乡”它们背后所代表的各自不同的文化内涵,进而在此基础上分析中西文化的差异。 “在路上”主题 巴赫金曾在《时空的形式和长篇小说中的时空关系》一文中细致考察过“道路”、“城堡”、“沙龙”、“庄园”等各种模式。他提出,“小说中的时空关系有不同的规模,而‘道路’是它们当中最常见、最重要的一种,‘道路’的时空关系具有更广泛的规模。”讲述“在路上”发生的故事,从而拥有了最大限度的时间跳跃和空间迁移。 唐僧师徒的取经之途,千万里之遥。黑风山、黄风岭、流沙河、莲花洞、枯松涧等无一不是荒野郊外、僻静无人的险恶去处,而经过的比丘国、车迟国、乌鸡国、宝象国、朱紫国、祭赛国、天竺国等也无一不是“文也不贤,武也不良,国君也不是有道”的人间国度。而《奥德赛》中奥德修斯在海上经历的种种海啸峡谷的惊险,还有独目巨人波吕裴摩斯的蛮力、基尔克的魔力、塞壬女妖们的歌声无一不是充满了危险和惊奇的磨难。而这些唯有在路上才能见识这大千世界、芸芸众生,驱赶他们上路,让他们去经历、去感受、去结交。 而且由于在路上,日常的社会关系常常被割断,高贵和卑贱的界限被打破,强大和弱小也在发生转换,森严的等级关系可能转变为人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如巴赫金所说,“由于空间的特殊性,道路上可能发生各种各样的对照,各种命运可能在这里相碰和交织,在这里各

从鬼文化看中西文化异同

作者简介:周佩君,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12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摘要:中西方文化因为民族性格等原因在各个方面都有巨大的差异,但是对“鬼(ghost)”却表现出基本一直的认知。究其原因,原始人类对自然万物的淳朴观念和敬畏之心是相同的。但是由于文明的发展,受到宗教、民族习惯的影响,由“鬼文化”引发的丧葬制度和鬼节在中西方之间产生了巨大的分歧。 关键词:“鬼文化”ghost;丧葬制度;鬼节;中西文化异同 中国和西方因为历史、政治、地理等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形成了截然不同的文化特色。一直以来,大多数人致力于研究中西方民族性格的差异。如含蓄内敛与开朗外放,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等各种相反的特点。然而,在对“鬼文化”的认识上,中西方却形成了基本一致的看法。 (一)中国的“鬼文化” “鬼”是指人类死后所化作的灵体。我们可以从中国传统文献典籍中认识到中国人对“鬼”的认识: 《礼记?祭义》载:“众生必死,死必归士,此之谓鬼。”① 《说文解字》曰:“人所归为鬼。从人,象鬼?。鬼?气?害,从厶。凡鬼之属皆从鬼。,古文从示。居伟切。、,古文鬼。”② 而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进一步说明了什么是鬼: “人所归为鬼。以叠韵为训。释言曰。鬼之为言归也。郭注引尸子。古者谓死人为归人。左传。子产曰。鬼有所归。乃不为厉。礼运曰。气归於天。形魄归於地。从儿、?象鬼头。自儿而归於鬼也。从厶。二字今补。厶读如私。鬼阴气贼害、故从厶。阴当作?。此说从厶之意也。神阳鬼阴。阳公阴私。居伟切。十五部。凡鬼之属皆从鬼。”③ 也就是说“鬼”字是一个象形字,表现出古代中国先民对于鬼魂的形状想象:下面是人,上面是个奇怪可怕的脑袋。 鬼虽为人死后所化,但是却比人多了很多强大的力量。我们从各种文学作品或者影视作品中都可以看到:鬼可以飞,可以穿墙,可以隐身,会法术,甚至也可以附身到活人的身上。但是鬼属阴,《说文解字》曰:“鬼,阴气”,民间以阳气为人,阴气为鬼。所以鬼一般在晚上才出来,不能见光,遇见阳光就会灰飞烟灭。虽然人鬼殊途,但是中国自古的传说、话本小说中,却经常出现“人鬼情未了”的桥段,如《聊斋志异》中最常被改编成影视剧的《聂小倩》就是讲一个叫宁采臣的书生和女鬼聂小倩相爱的故事。 后来佛教传入中国,丰富了地狱和转世投胎的观念。即是说,人死之后,魂魄会进入地狱,若生前善事做的多,则可以转世投胎重新做人。而若坏事做多了,则会根据罪恶程度要么投入畜生道,来世做牛做马;要么会在十八层地狱受刑,永世不得超生。并且,转世投胎,会根据前世的恩怨纠葛,有债还债。中国人常说,“孩子是父母前世欠的债”,父母骂不争气的小孩时,也会说“你这个讨债鬼”。 同时受到道教的影响,鬼亦可修道成仙,造成人、鬼、神混杂的局面。并且道士逐渐取代了巫师的位置,实行招魂、超度、驱鬼等活动。 发展到今天,除了原本的意义外,“鬼”也有了很多其他的意思。《新华字典》关于“鬼”字的词条有6个:(1)迷信的人以为人死之后有灵魂,叫鬼;(2)阴险,不光明:鬼话,心怀鬼胎;(3)机灵(多指小孩子):这孩子真鬼;(4)对小孩儿的爱称:小鬼;(5)对人蔑称或憎称:酒鬼,吸血鬼;(6)星宿名,二十八星宿之一。可以看出,“鬼”字的使用多数是带有贬义色彩的,“鬼话连篇”“赌鬼”“人不人鬼不鬼”等。偶尔,会变成带有褒义色彩的词汇,比如有时候用于小孩子身上的“小鬼”“鬼灵精”就是带有宠溺口味的爱称;还有情人夫妻之间,女人称呼男人“死鬼”也是听着不好听,但带有爱意的称呼。

论中西方古代神话的异同

从小我们就非常熟悉女娲、嫦娥、黄帝等神话人物,他们有的是人类的救星,有的有着非同一般的经历,有的则展示了可贵的精神。这些神话故事对我们人格的培养也发挥了不少的作用。后来我们又接触了西方神话,知道了西方神话中的宙斯、阿波罗、奥丁等众神,这给了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让我们看到了两种文化的不同。下面,我们将中国古代神话与西方神话作一比较。简单探讨研究一下中西方文化的异同。 中国上古神话没有得到充分发育,它没有欧洲那样的神话巨制,现存的神话都是支离破碎的,散见于各种古代典籍之中,在经、史、子、集四部里都有,并且不成系统。然而,古希腊神话却不同。希腊有一部长达48卷,近两万八千行的荷马史诗——《伊里亚特》和《奥德赛》,记载、加工了古希腊丰富的神话传说,并形成了一个完整、庞大的神话传说体系。这是由于希腊神话产生之时,曾出现若干城邦奴隶制国家,与此同时出现了相应的城邦文化,出现了史诗形式及悲剧,这些史诗和悲剧都以古神话为武库和素材,因而使得希腊上古时代的神话得到记录、整理、加工和流传。此外,古希腊直至公元前4世纪为马其顿所吞并时,还是奴隶社会,奴隶社会越长,对上古神话的保存发展才越有好处。再有,早在荷马时代,希腊人便已基本上作为一个整体在活动了,他们的城邦以斯巴达、雅典为首,经常联合行动,于是他们中间出现了像荷马那样的人物,把分散、零碎的神话综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以后希腊神话一直被保存下来。 中国上古神话以“善”为美学思想的核心,神话中的神是人类的保护者,是利人者,是真、善、美的化身。如黄帝惩恶助善,大禹治水、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夸父追日,这些神话歌颂的是正义、善良、勤劳、勇敢、乐观、毫迈的精神,只有善的歌颂,没有恶的批判。神话中反映的是劳动创造世界的思想情调与自我献身的精神。中国神话越发展越强调人的力量。越重视人的社会性,越被人的理性所掌握。古希腊神话中的神则多与嫉妒、仇恨、惩戒、复仇、灾难相关,存有罪恶因素,这些神灵往往捉弄人类,追求个人物质、肉体的享受。如宇宙的统治者宙斯,经常不让人类幸福,并时常偷情享乐。由此,不难看出希腊神话存有罪恶的因素,并主张命运主宰一切,注重情感的支配,强调人的自然性。 中国上古神话演变的主要走向是历史化。被历史化的中国上古神话便发生了许多变化,增饰颇多,如盘古和女娲的故事,明明都是中国神话关于开天辟地的一部分,然而中国文人则将其视作历史,女娲氏竟被视为伏羲之后的皇帝。中国上古神话的历史化,源于中国是个史学颇发达的国家,中国的官家记史开端特别早,然而上古之时史料缺乏,唯一可借重的只有神话,于是将部分神话当作历史增删修改,这就使中国上古神话过早地历史化。与此相反,产生于神的时代与英雄时代交接期的荷马史诗,则是其神话色彩掩盖了史实。人们普遍认为史诗所写纯属神话,于是,一些史实被罩上奇异的神话色彩。与中国上古神话的演变大相径庭,古希腊神话演变的轨迹则是历史神话化。 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形象多为“半人半兽”,人多是“人面兽身”,将人神化,不具有多少人性。在中国古代神话中占有重要位置的伏羲、女娲之形为“伏羲鳞身,女娲蛇躯”。传说中的蚩尤则“铜头铁额,人身牛蹄、四目六手”,而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以上诸神皆为人首或人面兽身。古希腊神话中的神与人没有多少区别,神与人同形,神与人同性,他们以自己为模式创造了神。如万神之父的宙斯,住在黄金宫殿里,设宴作乐,沉溺女色,过着氏族首领生活。 中国上古神话极为丰富,许多神话与古希腊神话内容相同,但也有些神话唯有中国才存在,如关于人类诞生神话。中国上古神话中有所谓“感生受孕”,可称为感生神话,古希腊神话中没有类似的“感生神话”,其神话中的神、英雄多为神与神、神与人交媾而生,如绝世美女海伦是宙斯与斯巴达王后勒达所生;普罗米修斯是提坦神阿珀托斯和女神忒弥斯所生。 最后,我们比较一下中西方神话的相同点:二者都是产生于人类远古时代。作为民间文学的源头之一,有力的证明了劳动人民从来就是精神文明的创造者,产生都与人民的生活和历史有着密切的联系。 神话的本质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中西方神话是已经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神话是丰富多彩的,不论是希腊神话,还是中国古代神话,都是远古历史的回音,记录了人类历史,记载着人类社会步幅蹒跚的历史。

民间神话故事文字版-神话故事大全

民间神话故事文字版-神话故事大全 民间神话故事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民间神话故事,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民间神话故事1盘古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他开天辟地以后,叫他的大儿子管天上事,人称玉帝;叫他的二儿子管地上事,人称黄帝;叫他的女儿管百花,人称花神。盘古开天辟地用力过猛,伤了五脏六腑,他快死时,把女儿叫到跟前,拿出一包种子说:“这是一包百花种子,交给你了。你要往西走二万二千二百二十二里,那里有一座净土山,你可取净土一担,摊在天石上,把这百花种子种在净土里。然后你再往东走四万四千四百四十四里,在日头洗澡的地方,那里有一潭真水,不蒸不发,你可取真水一担,浇灌百花种子,百花种子就会生芽出土。你再往南走六万六千六百六十六里,那里有一潭善水,你可取善水一担,对花苗喷洒,花苗结出骨朵。然后,你再往北走八万八千八百八十八里,那里有一潭美水,你可取美水一担,滋润花骨朵,这样,就会开出百样的花朵。你用这些花给你大哥点缀天庭,给你二哥江山添美。”盘古说完,就死了,尸体随后化为一座盘古山。花神按父亲的嘱咐,往西走了二万二千二百二十二里,取了净土一担,摊在天石上,播上了百花种子。向东、向南、向北取来真、善、美三潭里的水,精心育花。果然,百花怒放,好看极了。她高兴地报告玉帝。玉帝便随着亲妹妹前来观赏百花,他高兴地说:“妹妹不辞劳苦,育出百花,用百花美化天庭,天庭不就成花园了吗?”花神说:“当初父王开天辟地,叫你管九霄,叫二哥管九州,叫我育出百花给你点缀天庭,为二哥江山添秀。如今,我已把百花育出,哥哥可不可以助我一臂之力,把这些百花撒向人间?”玉帝答应了,立即唤来一百名仙女,对她们说:“我封你们为百花仙子,受花神管。你们可随意采花,采牡丹的是牡丹仙子,采荷花的是荷花仙子。把你们采来的花撒向人间。”百花仙子听罢,手托花篮,在花园中穿梭往来,各自采下喜爱的鲜花。片刻工夫,花篮就装满了。然后,她们一手托花篮,一手抓起花,纷纷撒向人间。天女散花,飘落九州,落地生根。从此,人间有了百花。民间神话故事2女娲历尽辛苦,好不容易把天补好、把地填平了,使灾祸平息,人类又获得了新生。大地上欣欣向荣,春夏秋冬依序而过,天气随季节的变换而发生改变。世界上的恶禽猛兽相继死去,剩下的也都改变了性情,非常驯善,成了人类的朋友。人们丰衣足食,过着无忧无虑的幸福生活。人们把吃不完的粮食放在田间地头,根本无须放到仓库里,因为人人都有,谁也不会去拿别人的。刚生下来的婴儿,人们干脆就把他们放在树上大鸟的巢里,孩子和鸟儿一起玩耍,睡在鸟巢里,树被风儿吹得摇来摆去,就像天然的摇篮一样。老虎豹子也不伤人,孩子们可以随心所欲地扯着它们的尾巴玩。就连人们踩在大蟒身上,它也只是打个滚翻到一旁去,根本不会对人的行为动怒。那时,可真是人类的“黄金时代”。女娲看到自己创造出来的人类生活得如此美好,很是欣慰。为了让人类能更快乐些,她还制造了一种叫芦笙的乐器。这种芦笙一吹便可以发出美妙动听的声音来,它的形状像凤鸟的尾巴,有十三只管子,插在半个葫芦里面。女娲把芦笙送给孩子们,孩子们一吹起它,便会禁不住跟着音乐的节奏手舞足蹈起来,有了芦笙,人类的生活变得更加快乐了。女娲制造的芦笙,时至今日还有人在吹奏着。在我国西南许多少数民族,这种芦笙与青年男女们的纯真爱情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每年的春天,当桃花盛开的时候,在月光明媚、天朗无云的夜晚,人们便来到平坦的地面上,年轻的姑娘小伙子们穿着节日的盛装,吹起悠扬的芦笙,围成圈子,唱歌跳舞。他们或是两人对舞,或是男的吹着芦笙在前面引导,女的摇着响铃在后面跟随,跳到情投意合的时候,便成了最亲密的人。女娲看到人类安居乐业了,忽然感觉到了劳累,需要休息休息了。于是,她登上雷车,驾起飞龙,让白螭在前面开路,让腾龙在后面跟随,黄雀簇拥着她的车子,天地神灵前呼后拥地围在她车子周围,护送着他上天去了。女娲这时十分欣慰,她回想着自己所做过的一切:用黄泥创造了人类,给大地带来了生机,使自己不再孤独寂寞,历尽千辛万苦补天、填地、杀黑龙、收洪水……在回忆中,她乘龙驾云,不知不觉间已升到了九重天顶。进了天门,来到天廷,向天帝把自己所做的工作报告了

中西方神话的异同

中西方神话的异同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中西方神话的异同 神话是人类最早的幻想性口头散文作品。人类童年时期的产物,文学的先河。神话产生的基础是远古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和人们为争取生存、提高生产能力而产生的认识自然、支配自然的积极要求。神话来源于原始社会时期,人类通过推理和想象对自然现象作出解释。但是由于这时的认识水平非常低下,因此经常笼罩着一层神秘的色彩。 神话是人们借助于幻想企图征服自然的表现。神话中神的形象大多具有超人的力量,是原始人类的认识和愿望的理想化。 中西方神话有很多相似性和差异性.神话是人类文化的起源,我想通过这篇论文,着重分析一下中西方神话的差异性,从而更好的了解中西文化.对中西方神话文化的比较,有助于我们站在我们本民族的基点上,更好地了解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在这个速度与脚步都飞速发展的“地球村”,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中西方神话有着很多共通的地方,比如宇宙与人类的起源,人类企图征服自然,曾经看到很多人在说到东方神话和西方神话的时候都要提到一个有意思的巧合,创世之初,女娲来至大地,不忍百物寂静于是手执泥土捏物以造人,而在同时,西方的圣贤也不巧采用了相同的方法创造了我们的祖先,耶和

华神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将生气吹在他鼻孔里,它就成了有灵的活人,名叫亚当。自此,人类有了历史,也有了无限想象的空间和时间,有人说,从这一点看,东西方的人还是有共同点的,我们都来源于大地,并且都是泥土做的人.其实在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中西方神话故事中似曾相识的地方,比如说,神话故事中,很多和宗教有关,给迷茫脆弱的人们以信仰和生活下去的力量,当然,宗教中也有许多利用神话在人们心中高大的地位,反过来束缚人们心灵的例子.宗教被政权利用,在西方,耶稣是人们心中至高无上的神,在西方历史上,我们可以在很多文化和美术作品上都能找到痕迹.在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皇帝是龙的化身,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和信仰,统治者为达到政治目的,将自己与神“合体”,这似乎已成为统治者们的惯用伎俩,不过不得不承认,在这方面他们做的很成功. 在今天这个社会,我们可以有自己的信仰,但切不可盲目的封建迷信.神话是落后的人类对生活,人类本身的一种理想化,抛开那神秘的面纱,其实很多事情在今天已经实现,比如神话故事中神有翅膀,表现了他们对飞翔的一种渴望,在今天,飞机,飞船的诞生是不是在另一个意义上使神话变成了现实呢说到这里,我感觉,神话也许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吧. 中西方神话也有很多不同之处。 腊神话中的神祗像人一样,有情欲,有善恶,有计谋,互

从神话中神的形象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fc3230417.html, 从神话中神的形象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作者:张吴迪 来源:《启迪·下旬刊》2019年第07期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国变得越来越强大,在2001年加入了WTO,并且在2008年举办了奥运会,这意味着中国和西方国家之间的合作更加频繁。因此,对我们中国人 来说,了解中国和西方国家之间的一些文化差异是至关重要的,这样才能适应世界。研究神话总是了解这些差异的好方法。从很久以前到现在,有大量著名的和流行的神话,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和西方国家的特色。它们可以反映人类的价值观、人生观、生活方式等。他们也可以为我们提供具体的故事,直观地展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这篇文章试图通过总结一些不同的神的象征和形象,让读者全面了解中西方神話的文化差异。 一、中国神话中神的形象 在中国神话中,神的形象基本上是善良的、温暖的,例如,佛教的观音菩萨,总是微笑着对每个人。其他的神,如伏羲、女娲、炎帝、大禹等,他们都是中国神的代表。他们帮助普通人消灭敌人,为每一个人祈祷,教人们如何耕作等等。 从很多故事中,我们可以发现中国的神是高尚的,他们无私奉献,所以他们是英雄。我们会问他们为什么如此神圣,这与中国文化有着密切关系。“天人合一”这一古老的观念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思想中,中国人尊重神,但并不完全惧怕神,因为他们认为神与他们同在,如果他们信仰神,神就会帮助他们。与其说他们尊重神灵,不如说中国人尊重一种伦理道德标准。事实上,这种现象可以反映出中国人的希望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人们总是相信,虽然神死了,他们的崇高精神会永远存在,坏人最终会被消灭。 二、西方神话中神的形象 希腊神话与《圣经》相比,有着大量的神与女神,无论外表还是人格都是不同的。以宙斯为例,他是奥林匹斯山的统治者,也是奥林匹斯山众神的统治者。一方面,他是一个英雄,非常勇敢,他和他的父亲战斗,因为每当一个孩子出生,他的父亲就会吃他的孩子。他最终赢得了比赛,成为众神之王。另一方面,从他的行为中,我们仍然可以发现一些普通人的影子和缺点。宙斯是一个贪欲的人,他迷恋着美丽的少女和享受。有一次,他爱上了一个美丽的女孩叫伊娥,她是一个公主,于是他打扮成一个男人,他采取了各种方式,然而,女孩很害怕想要逃跑。宙斯充分发挥了他的神力,使整个地区笼罩在一片黑暗和浓雾之中,最终这个可怜的女孩落入了宙斯的手中。然而,宙斯为了不让他的妻子赫拉靠近,把伊俄变成了一只小白牛。赫拉是一个嫉妒心极强的女人,她不能忍受丈夫背叛,最终她让牛虻咬了小白牛。

中西方神话之异同小探讨

中西方神话之异同小探讨 神话,是人类早期对自然和自身的模糊的认识,它源自于人类与自然的对抗以及自身的成长,神话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是人类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在古代的中西方文明中,有很多脍炙人口的神话,中国古代的夸父追日、精卫填海、嫦娥半月,西方的特洛伊战争、盗火的普罗M 修斯等。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经历过一个神学阶段的认知时期,那时人们虚拟超自然的主体经验之外描述世界。神话与自然有着整体的互渗,神话中的互渗不是对对象的占有,它的实质恰恰在于主体既是它自己,又是与它互渗的存在。因此,我们可以从神话中窥见古代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其形成的历史渊源。 .中西方神话的共性 神话是人类文明的一份巨大的精神财富,它涉及到哲学、宗教、艺术、历史等多个领域。中西方神话体现出许多共性,这种共性中应该蕴含着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经之路。 首先,就神话的产生而言,中西方神话并没有太大的差异,都是因为原始时代自然条件恶劣,人们生产方式极其落后,而为了维持和延续生命,人们渴望从自然界的诸多不可解释的现象中得到慰籍,因而对自然界的诸多现象和各种生物产生的崇拜和幻想,这就产生了神话。神话的产生无异于原始的宗教信仰,给予原始时代的人们必不可少的希望和精神力量,帮助他们战胜当时恶劣的生存环境,而且促使他们积极思考,使他们的大脑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而神的形象虽然是他们幻想出来的,但是却是他们自己的理想状态,起到了模范作用,使他们不断追求而不断进步。在这方面,中西方是没有太大差别。 其次,在中西方的神中,都有一个主神,古希腊中的宙斯与中国神话中的玉皇大帝,是众神之首,统领着下面的神。而下面的诸神都各有分工,古希腊神话中有冥王哈迪斯,海神波塞冬等,而在中国也有阎王和龙王等不同角色。这种分工实际上是人类社会中的个人分工的真实写照,也同时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的分类认识。 最后,中西之神都有性别之分,这更是人类自身的直接反映,在长相上,中西方的神则都符合各自人种的典型特点。

历史民间神话故事大全-民间故事精选

历史民间神话故事大全-民间故事精选 民间故事的时代久远,但是往往伴随着人类的成长历程而经久不衰。而是会一直流传下去。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经典民间故事,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经典民间故事1再说那小青在深山里练功夫,也不知练了多少年,看看自己的本事练得差不多了,就赶回杭州来,寻法海和尚报仇。这时侯,法海和尚还在看守着雷峰塔哩。小青寻到净慈寺,就跟他在南屏山下大战起来。他们打了三天三夜,还分不出谁赢谁输。干戈声震得山摇地动,一直飘到西天,钻进如来佛的耳朵里。如来佛的瞌睡被吵醒了,睁开眼来看看,发觉自己的三件宝贝被偷了去,心里很气愤,就踏着莲花,驾起祥云去寻找。如来佛飞到杭州上空,见法海和尚和小青正打得热闹哩。法海和尚刚刚避过小青的青锋宝剑,用青龙禅杖向她头上砸去;如来佛在空中用手轻轻一招,那青龙禅杖就脱开法海和尚的手,向天上飞去啦。法海和尚丢了青龙禅杖,心里慌乱,急忙脱袈裟,想把小青裹住;哪知袈裟一脱下来,也“呼”地一阵风飞上天去。这时,又听“轰隆隆”一声巨响,雷峰塔倒坍了,砌在塔里的金钵也飞上了天。白娘子从塔里面跳出来,就和小青一道围打法海和尚。法海和尚本来就没有什么本事,全靠如来佛的三件宝贝,如今宝贝都叫如来佛收回去了,哪里还打得过白娘子和小青呢!他看看苗头勿对。就化一阵黑烟,逃上天空,哀求如来佛救命。如来佛也恨他心术太坏,飞起一脚,踢得他连连打了几个斤斗,从空中翻落来,“扑通”一声,跌进西湖里去了。白娘子见法海和尚掉进西湖里,便从头上拔下一股金钗,迎风一晃,就变成了一面小小的令旗。小青接过令旗,举上头顶倒摇了三摇,西湖里的水便一下干了。湖底朝了天,法海和尚东躲西藏,找不着一个稳当的地方。最后,他看见螃蟹的肚脐下有一丝缝隙,便一头钻了进去。螃蟹把肚脐一缩,法海和尚就被严严实实地关在里面了。法海和尚被关在螃蟹肚子里,从此再也出不来啦。——原先,螃蟹是直着走路的,自从肚子里钻进那横行霸道的法海和尚,就再也直走不得,只好横着爬行了。直到今天,人们吃螃蟹的时侯,只要揭开背壳,还能在里面找到这个躲着的秃头和尚哩!经典民间故事2深山峡谷里,住着两户人家。一家挺富,牛羊满圈,奴仆成群;一家穷得叮当响,连老鼠也不愿在他家停留。穷人家只有孤孤单单老俩口,全靠老头儿在山上打柴换点糌粑。有一回,接连下了三天大雪,老头儿跑遍了几个山头,连一根柴火也没有砍到,他心里难过极了,靠着一片山崖呜呜地哭起来,嘴里还嘟嘟囔囔念叨着:“天呀!这下我和老太婆都得饿死啦!”谁知就在这个时候,身后的崖石象门一样地打开了,一位美丽的仙女走出来,说:“老阿爸,不用愁,我给你一副骰子,你拿去扔三次,就能满足你三个愿望。记住,如果你提出四个愿望,我的骰子就不灵了!”老头儿接过骰子,跌跌绊绊回到自己的小石屋,把这件喜事告诉了老太婆。老太婆高兴极了,祷告说:“仙女啊!我们的小屋快被雪压塌了,请赐给一间遮风挡雨的房子吧!”老头儿也说:“请给我们一块青稞地,哪怕是小小的一块。”老太婆又说:“能有两头奶牛多好啊,我们就能喝上酥油茶了。”说话之间,他们的屋顶升高了,变成一栋结实美观的小房子,门前有了一分青稞地,金灿灿的青稞眼看就可以收割了;青稞地边拴着两头肥硕的奶牛,“哞”“哞”“哞”地叫得可欢呢!穷邻居生活的变化,惊动了有钱的财主。财主走过来,笑嘻嘻地问:“好邻居,你们这些新房子、花奶牛、青稞地,都是从哪里来的呀?”老俩口不会撒谎,原原本本讲了出来。财主连忙换上破衣服,背着砍柴刀,也在老头儿坐过的地方坐着,呜呜地痛哭:“天呀,这下我和老太婆都得饿死啦!”果然,仙女推开石门,同样送给他一副骰子。财主欢天喜地,捧着骰子回到家。还没有来得及祷告,他的胖老婆就把骰子夺过去,高声喊叫:“我要金子,金子!”财主一把将骰子抢过来,大喊:“我要当国王,国王!”胖老婆又把骰子夺走,双手高举,说:“我要长生不老,永远象十八岁那么年轻!”两口子你争我夺,在屋里大打出手,一个不小心,骰子掉在地上,两个人失声大叫:“要个屁!”果然,骰子化成一道青烟,消失得无踪无影。俩口子你看我,我看你,不知道应当埋怨谁,因为仙女早就说过,当你提出第四个愿望的时候,前面三个愿望就会通通落空的。经典民间故事3远古时代,黄帝是一位非常贤明的君王,他曾经为了民族的生存,打败了入

中西神话的区别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Greek mythology Historically speaki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 civilization, all sorts of myths are handed down and told at every corner of the world . Chinese mythology and Greek mythology are two important parts of the whole mythology system. Seen from different views , there are various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both . So I will just explain them from the following several aspects . 1.Difference in origin The origin of Chinese mythology has a long history . 170 million years ago ,the ancestors of Chinese nation lived on the earth and created its myths .The birthplace ,Y ellow River plain ,had the advantage of developing large-scal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but droughts and floods were also great threats to people. When they met with a disaster ,our ancestors struggled bravely ,then they transmitted their own stories and heroic exploits for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in the form of mouth .This is the ancient Chinese myths .However ,Greek mythology was created late ,approximately around the 11th century BC. As the spiritual product of the clans, the Greek mythology was passed on among primitive people in a long period .Then the myths were fully reflected in the works of Homer and Hes iod. 2.Difference in conservation Chinese existing myths are fragments, scattered among various ancient texts, such as ,Classiques, Historie, Philosophie, and Litterature .and not formed a system .The reasons for this are as follows .Firstly, after the feudal society took the place of slavery ,the thinking of weighing persons but despising ghosts was increasingly strong .And ancient sages even regarded myths as superstitions ,which brought harm to mythology .They not only did not pay attention to the collection and record of myths , but also strongly denigrated and deleted them , which led to the vanishing of a large number of Chinese mythology. Secondly, our society was in disruptive condition and the nation was united late ,so long-term war led to the result that the scattered myths could not be unsystematic. Thirdly ,Chinese myths spread mainly by word of mouth, which made the myths always in the constant change ,loss and deletion . However ,Greece has an up to 48 volumes, nearly twenty-eight thousand lines of Homer's epic- "Iliad" and "Odyssey", which recorded abundant and interesting myths and legends of ancient Greece, and formed a complete, large system of myths and legends. This is because when the Greek myth was generated , there had been a number of city-state of slavery, at the same time there was corresponding city culture. Then some epic and tragedy emerged , and they became materials of ancient mythology , thus making the Greek myth of ancient times is recorded, sorted , processed and circulated. 3.Different Roles of Gods Chinese mythology treats "good" as the core of aesthetics. Gods, the embodiment of the truth, goodness and beauty, is the protector of mankind, and do play a very essential role in helping human being's to develop the society .For example ,the emperor helped the good and punished the evil . Shennong tasted hundreds of herds to protect all the living creatures . Houyi was brave enough to shot down nine suns in the sky ,leaving one hanging

中西方神话差异

姓名:刘祥学号:170720114 The Comparis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yths Myth is the birthplace of human literature and the source of human development, which had taken us so much magic, fun and treasure. However, If you had read a lot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yths, especially for Greek mythology, and you would find that there are big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For example, I have found a lot and I am going to introduce their comparison in three ways. First, the comparison in the emergence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ythology. In primitive times, the natural life of mankind was very hard. And the human were thirsty for Overcoming difficulties, Maintaining and Continuing life. As a result, man has to place his hopes on a powerful but non-existent divine power. And therefore, Chinese and Western myths arose as a result. They have a common feature which have had a great impact on the lives of future generations. The second way is about spreading. In the West, the content is the most complete, the most colorful is the Greek mythology where many literary works and stories are drawn from. Chinese mythology is not as complete as Greece, while Western mythology has formed a whole system. For example , in Greek mythology, Zeus was the Lord of the Gods, and each had to listen to his orders. And the

从中西神话的对比看中西民族文化传统的差异的文献综述

从中西神话的对比看中西民族文化的差异的文献综述 一、摘要 神话是指古代人类受生产力水平低下的限制,不能科学地解释外物和自身,便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社会现象拟人化或超自然化,以远古诗歌或散文为载体,用以说明世界起源、自然现象、社会生活和人生奥秘的故事和传说,在用文字记录成文之前,大多是通过民间长期的口耳相传。神话是人类最古远的文化遗产,是世界文学的最初源头,也是原始民族观、信仰意识等精神文化内涵的主要载体,是人类集体无意识的雏形,对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发展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神话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内涵与文化精神,制约着民族的思维习惯、行为方式,影响着民族的精神性格、生存方式与文化走向及社会发展。对于中西神话作比较研究,探索两地先民对自然万物、社会生活、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认识的差异,探求蕴藏在神话中的潜质和依存在神话中的民族文化、民族意识、民族精神,对于增近了解、促进交往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尤其在全球化的浪潮中,适应形势的要求,都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二、正文 神话,在世界浩瀚的文学史上无疑是一朵奇葩。神话记载的是神的活动,反映的却是人类的思想和理念,因而它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虚拟和想象,正如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所说的神话是“通过人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神的产生依赖于人的“自意识”的形成,不同的社会环境和社会背景会有不同的文化和思想体系,因而也就会有不同的神话。 关于神话起源方面,蔡恒在《中西上古神话比较研究》中认为,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类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都十分的有限。他们在自然的力量面前, 显得无能为力。因此, 就把自然界各种变化的动力, 归之于神的意志和力量。他们认为, 这些变化莫测的现象, 都是一种超乎一切的神指挥着、控制着。于是, 在他们的心目中, 一切自然力都被形象化、人格化了。随后他们又在生产劳动中, 依照自己的英雄人物的形象, 创造了许多神的故事。 1、内容上差异性 (1)中国神话注重对女神的赞颂,西方神话中则是男性受到特别的尊崇。高红樱在《中国古代神话与古希腊神话之比较》中认为:在人类起源上,中国的神话中说,女神女娲造人,独立创造了人类,之后炼五色石补天,除恶龙,逐猛兽,填塞洪水,使民众重新安居乐业。更难能可贵的是她从不表彰自己的功劳,也不炫耀自己的声誉,因而被尊为“功劳上达九天,下及黄泉”的慈爱、谦逊、伟大的人类母亲。此外,“精卫添海”的神话中,炎帝之女女娃被水淹死,化做一只精卫鸟,衔西山树枝、石子以填东海,表达了中国女子改造自然的渴望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希腊神话则把创造人类的功劳归于男神普罗米修斯,所造之人也仅仅是男人,没有女人。而第一个女人潘多拉却是宙斯为惩罚男人由众神拼凑出来的。她的出现给人类带来了灾难、贫穷、饥饿、瘟疫、疾病、战争和死亡。希腊神话中明显的反映的是扬男抑女的思想。 (2)中国和西方关于诸神诞生的神话有巨大的差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