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信令连接控制部分

信令连接控制部分

信令连接控制部分
信令连接控制部分

第十一章信令连接控制部分

11.1概述

信令连接控制部分(Signalling Connection Control Part)简称为SCCP。在No.7信令方式的分层结构中,它是用户部分之一,属第四功能组,同时为MTP 提供附加功能,以便通过NO.7信令网在电信网的交换局和专用中心之间传递电路相关和非电路相关的信息和其它类型的信息,建立无连接或面向连接的业务,构成OSI分层模型中的第三层(网络层)。

11.1.1 SCCP的来源

随着电信网的发展,在电信网中不仅需要建立普通电话的电路接续的呼叫,而且需要灵活的数据传送方式,能够:

──通过呼叫处理访问中心数据库;

──更新移动电话业务移动站位置登记;

──补充业务的远端激活;

──网络管理中心间的数据传送等。

满足在电信网中开放各种智能网业务、网络的运行、管理和维护以及移动电话的漫游等业务,要求这些应用仅通过使用MTP功能,存在以下局限性:

(1)MTP的地址受以下三个方面的限制

a.信令点编码没有全局的意义,每个信令点的编码只与一个给定的国内网有关,如果与别的国内网信令点相连时,就不被识别;

b.在一个可使用的单独信令网中,信令点编码受信令点编码格式长度的限制;

c.对于一个信令点来讲,业务表示语(SI)只允许分配MTP的16个用户。

(2)一些应用需要建立逻辑呼叫连接,类似分组交换数据,TUP和MTP提供不了这种业务,而SCCP的无连接业务和面向连接业务均可提供非电路相关的信息,这种功能可以满足数据的访问、查询和传送要求。SCCP的地址是GT(全局码)、DPC和SSN(子系统号)的组合。GT类似于用户拨号,用户使用GT可以访问网中任何用户,甚至越界访问。SSN是一个信令点中子系统的编号,由它可以定义SCCP 的应用用户,它的格式长度为8比特,这样SSN就可以定义28个子系统,而MTP 中的SI只可以定义16个用户。

11.1.2 SCCP的目标

SCCP的目标是为下述情况提供传递数据信息的手段。

a.在公共信道信令网中的逻辑信令连接;

b.在建立或不建立逻辑信令连接的情况下,均能传递信令数据单元。

应用SCCP功能可在建立或不建立端到端信令连接的情况下,传递ISDN用户部分的电路相关和非电路相关的信令信息。

11.1.3 SCCP的基本业务

SCCP的业务可分为如下4类:

0类:基本无连接类

1类:有序的无连接类

2类:基本面向连接类

3类:流量控制面向连接类

0、1两类为无连接的业务,2和3类为面向连接的业务。

无连接业务是用户事先不建立信令连接就可通过信令网传递信令信息。SCCP 的无连接业务相当于数据网数据业务,0类业务不保证消息的顺序传递,1类业务依靠SLS可以保证消息按顺序传送到目的地。

面向连接业务是用户在传递数据之前,在SCCP之间交换控制信息,达成一种协议,这个协议包括传递数据的路由、传送业务的类别(是基本面向连接类,还是流量控制面向连接类),还有可能包括传送数据的数量等。

信令的面向连接又可分为暂时信令连接和永久信令连接两种。

业务用户控制暂时信令连接的建立,暂时信令连接类似拨号电话连接。

永久信令连接由本端(或远端)O&M功能,或者由节点的管理功能建立和控制,它们为用户提供半永久连接,类似租用电话线路。这里所谈的面向连接指暂时信令连接。

11.2 SCCP消息的格式

11.2.1概述

SCCP消息是NO.7信令方式的一种消息信令单元(MSU),它的消息内容位于MSU的信令信息字段(SIF)中。它通过MSU的业务信息八位位组(SIO)中的业务表示语SI=0011来标识是SCCP的消息,如图11.1所示。

图11.1中的路由标记已在MTP中做了介绍。消息类型采用8比特编码。每一编码确定一个SCCP的消息。某类特定消息中规定必备的并且具有固定长度的参数放在必备固定部分,规定必备的而长度中可变的参数放在必备可变部分,在任一特定消息中还可以包括任选的参数。任选参数可以是固定长度的,也可以是可变长度的。如果是长度可变的必备参数,则需要指针指出它们的位置。对任选参数不仅需要指出任选参数的起始位置,还需要给出它们各自的编码和长度。

DPC OPC SLS

消息类型

长度固定的必备参数A ~~~~长度固定的必备参数F ~~

~~指向参数M

~~~~~~

~~

指向参数P

指向任选参数起始位

参数M 长度

参数M

~~~~参数P 长度参数P 参数X 的编码参数X 的长度

参数X

~~参数Z 的编码参数Z 的长度

参数Z

0 0 0 0 0 0 0 0

~~

~~~~

~~

~~

~~~~~~

7 6 … 1 00 0 0 0 0 0 0 0比特

BIB BSN FIB FSN

LI

子业务字段

SI 指示语

SIF

ck

0 1 1 1 1 1 1 0

图11.1 SCCP 消息格式

11.2.2 SCCP消息类型

SCCP的功能和程序的实现,例如在建立或不建立逻辑信令连接的情况下传递数据信令单元,都必须传递SCCP的各种消息来完成。SCCP的消息分为无连接业务的消息和面向连接业务的消息。表11.1给出了SCCP的消息和它们所对应的协议类别和编码。

表11.1 SCCP的消息

协议类别

消息类型0 1 2 3 编码

CR连接请求××00000001

CC连接确认××00000010 CREF拒绝连接××00000011 RLSD释放连接××00000100

RLC释放完成××00000101

DT1数据形式1 ×00000110

DT1数据形式2 ×00000111

AK数据证实×00001000

UDT单位数据××00001001 UDTS单位数据业务××00001010

ED加速数据×00001011

EA加速数据证实×00001100

RSR复原请求×00001101

RSC复原确认×00001110

ERR协议数据单元错误××00001111

IT不活性测试××00010000 ×:此消息可在对应的协议类别中使用。

主要的消息类型含义如下:

(1)CR和CC用来完成信令连接的建立;

(2)在信令连接的建立过程中,由于中间节点的SCCP或目的地节点的SCCP 没有足够的资源来建立信令连接时,就要向源节点发出CREF消息;

(3)DT1、DT2和ED是信令连接建立成功之后,传递数据的三种消息。其中DT1用于协议类别2,DT2和ED用于协议类别3。DT2和ED还必须分别由AK和

EA来证实;

(4)RLSD和RLC用来在数据传递结束后释放信令连接;

(5)RSR和RSC用于协议类别3数据传递阶段对数据发送序号重新初始化;

(6)在检测出任何协议错误时发送ERR,IF用于检验信令连接的两端是否工作;

(7)UDT和UDTS是无连接业务的消息。UDT用于传送无连接业务的数据。当UDT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到达目的地时,如果UDT中要求返送回不能到达目的地的原因,就要向起源点发送UDTS以指明原因。

11.2.3 SCCP消息的参数

SCCP消息要完成各种功能,必须有参数来提供各种信息。例如:CR“连接请求”消息,必须有参数“被叫用户地址”,这样CR才能访问到被叫用户以完成信令连接,另外ERR是“协议数据单元错误”消息,在ERR中必须有参数“错误原因”以表示差错的原因。若参数在某个消息中是必须具备的,称作此消息的必备参数(M),它包括固定长度的必备参数(F)和可变长度的必备参数(V)两部分。如果某个参数在某个消息中可有可无,称作消息的任选参数(O)。另外某种参数可能对于某个消息中是必备参数,但在另一消息中可能是任选参数。因此,对于某一个参数,它是必备参数还是任选参数,不是固定的,而是根据具体消息确定。表11.2给出了SCCP消息的参数。

表11.2 SCCP消息的参数

参数名编码

任选参数终了00000000

目的地本地参考00000001

起始地本地参考00000010

被叫用户地址00000011

主叫用户地址00000100

协议类别00000101

分段/重装00000110

接收序号P(R) 00000111

排序/分段00001000

信用量(credit) 00001001

释放原因00001010

返回原因00001011

复原原因00001100

错误原因00001101

拒绝原因00001110

数据00001111

表11.2中的参数的基本含义如下:

(1)“目的地本地参考”和“起始地本地参考”唯一地确定信令连接;

(2)“被叫用户地址”和“主叫用户地址”用来识别起始/目的地信令点和(或)SCCP业务访问点;

(3)“协议类别”定义无连接业务和面向连接业务的四种协议;

(4) 如果网络业务数据单元(NSDU)的长度超过传送为数据的消息允许的最大长度时,需要把网络业务数据分成几段来分别传送,到达目的地时再重新组装起来。参数“分段/重装”的目的就是要实现这种功能。此参数只用于DT1;

(5)“接收序号”P(R)指出期望的下一个序号,用于协议类别3的DT2和AK 消息中,来证实远端节点已经接收到P(R)-1之前的全部消息;

(6)“排序/分段”是一个综合参数,它包括“分段/重装”、“发送序号”P(S)和“接收序号”P(R)。其中“发送序号”应该在协议规定的窗口值内,以完成协议类别3的流量控制;

(7)“信用量”(credit)在消息CR和CC中使用,来确定信令连接发送部分可发多少消息,也即信令连接的窗口,实现协议类别3的流量控制。在数据传递阶段,AK消息中的“信用量”可以修改窗口;

(8)“释放原因”、“复原原因”、“拒绝原用”分别用于释放、复原、拒绝信令连接时给出的原因。“错误原因”用于ERR消息中指出错误的原因。“返回原因”用于无连接业务的UDTS消息中,指出消息UDT为什么不能到达目的地;

(9)“数据”是用户要发送到目的地的网络业务数据(NSD)。

11.2.4参数格式编码举例

(1)地址:被叫用户地址/主叫用户地址

地址是可变长度参数,它的结构如图11.2所示:

地址指示

地址

图11.2 地址结构

a.地址指示

地址由下列单元构成

──信令点编码(SPC),在NO.7信令网中,每一个信令点(SP)都由一个信令点码来唯一地确定。

──全局码(GT),是用户拨号,它隐含着选取路由信息,因此需要SCCP 具有翻译功能。

──子系统号(SSN),是一个信令点中子系统的编号。 地址指示指出地址所包含的地址类型,如图11.3所示。

图11.3 地址指示

比特0是“1”指示地址包含信令点编码 “0”指示地址未包含信令点编码 比特1是“1”指示地址包含子系统号 “0”指示地址未包含子系统号 比特5-2包括全局码的指示,编码如下: 比特5-2

0000 不包括全局码

0001 全局码只包括地址指示的性质

0010 全局码只包括翻译类型、编码计划、编码设计

0100 全局码包括翻译类型、编号设计、编码设计、地址指示的性质 0101

至 国内备用 0111 1000

至 国内备用 1110

1111 扩充备用

比特6是“0”,指示选取路由应根据地址中的全局码

“1”,指示选取路由应根据MTP 路由标记中的DPC 和被叫地址中的

子系统号(DPC +SSN)

比特7 国内备用 b.地址

7

6 5

4 3 2

1

比特

备用

寻址 指示

全局码指示

子系统指示 信令点指示

地址中各种单元出现的次序为DPC、SSN、GT,如图11.4所示。

DPC

SSN

GT

图11.4 地址单元的次序

(b.1)信令点编码(SPC)

信令点编码参见MTP中的DPC

(b.2)子系统号(SSN)

子系统号用来识别SCCP用户功能,它是一个8比特编码,其编码如下:比特:76543210

00000000 子系统不知道

00000000 SCCP管理

00000010 备用

00000011 ISDN用户部分

00000100 操作维护管理部分(OMAP)

00000101 移动应用部分(MAP)

00000110 归属位置登记处(HLR)

00000111 拜访位置登记处(VLR)

00001000 移劝交换中心(MSC)

00001001

至空闲

11111110

11111111 扩充备用

(b.3)全局码(GT)

全局码的格式是可变长度,下面是它的四种可能情况之一

──GT指示=0001

GT指示=0001时,全局码的格式如图11.5所示。

O/E 地址性质指示

地址信息

图11.5 GT 指示=0001时全局码格式

GT 指示=0001时,全局码的第一个八位位组的比特6-0是地址性质指示,编码如下:

比特6-0; 0000000 空闲 0000001 用户号码 0000010 国内备用 0000011 国内有效号码 0000100 国际号码 0000101

~ 空闲 1111111

比特7是奇/偶指示,编码如下: 0:偶数个地址信令 1:奇数个地址信令

GT 指示=0001时全局码7 … 4 3 … 0比特的第二个八位位组以后的信息是地址信令,如图11.6所示。

图11.6 地址信息

地址信令编码如下: 0000 数字0 0001 数字1 0010 数字2 0011 数字3

第二个地址信令

第二个地址信令 …

第n 个地址信令 填充(如有必要)

0100 数字4

0101 数字5

0110 数字6

0111 数字7

1000 数字8

1001 数字9

1010 空闲

1011 代码11

1100 代码12

1101 空闲

1110 空闲

1111 ST

地址是奇数个地址信令,地址信令结束后填充码0000插入,其余的GT格式见建议Q.713,由于篇幅关系,这里不再叙述。

(2)协议类别和返回选择

协议类别用来定义SCCP的业务类别,在信令连接建立阶段,要使用“协议类别”字段,协议类别由两端SCCP协商。

协议类别是4比特编码

比特3210

0000 协议类别0

0001 协议类别1

0010 协议类别2

0011 协议类别3

当比特0-3编码指出是面向连接的协议类别(协议类别2、3)时,比特4-7空闲。

当比特0-3编码指出是无连接的协议类别(协议类别0、1)时,比特4-7编码如下:

比特7654

0000 没有特别选择

0001

至空闲

0111

1000 错误返回

1001

~空闲

1111

11.2.5 SCCP消息的格式组成

前几节已经对SCCP消息的格式和参数作了基本介绍。每个SCCP消息是由不同的参数组成的,包括必备的和可能有的任选部分组成,表11.3给出了每个消息组成的对应参数。

下面举例说明消息的组成

a.CR消息

连接请求CR消息包括:

──路由标记

──消息类型码

──2个指针

参见表11.4所示消息的参数。

表11.4 CR消息的参数

参数类型(F、V、O) 长度(八位位组) 起源本地参考 F 3 协议类别 F 1 被叫用户地址V 3(最小)

信用量(credit) 0 3

主叫用户地址0 4(最小) 数据0 3-130 任选参数终了0 1

b.UDT消息

单位数据UDT消息包括

──路由标记

──消息类型码

──3个指针

参见表11.5所示消息的参数。

表11.3 SCCP消息和参数对应表

消息

CR CC CREF RLSD RLC DT1 DT2 AK ED EA RSR RSC ERR IT UDT UDTS 参数

目的地本地参考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起始地本地参考M M M M M M M

被叫用户地址M 0 0 M M

主叫用户地址0 M M

协议类别M M M

分段/重装M

接收序号M

排序/分段M M

信用量(credif) M M

释放原因M

返回原因

复原原因M

错误原因M

用户数据0 0 0 0 M M M

拒绝原因M

任选参数终了0 0 0 0

m:是必备参数(包括长度固定的和可变的)

0:是任选参数

表11.5 UDT消息的参数

参数类型(F、V、O) 长度(八位位组)

协议类别 F 1 被叫用户地址V 3(最小)

主叫用户地址V 2(最小) 数据V 2-X * X:待定

c.UDTS消息

单位数据业务UDTS消息包括:

──路由标记

──消息类型码

──3个指针

参见表11.6所示消息的参数。

表11.6 UDT消息的参数

参数类型(F、V、O) 长度(八位位组)

返回原因 F 1 被叫用户地址V 3(最小)

主叫用户地址V 2(最小) 数据V 2-X* * X:待定

其它消息见建议Q.713

11.3 SCCP业务

11.3.1无连接业务

SCCP能使业务用户在事先不建立信令连接的情况下,使用SCCP和MTP的路由功能,直接在NO.7信令网中传递数据。因此SCCP每传送一次无连接业务的数据,都必须由SCCP的路由功能来选取路由。按照MTP提供的顺序控制机理,有两种不用建立连接就可传递数据的协议。

(a)基本无连接类(协议类别0)

SCCP在消息的路由标记中可随机地插入SLS码或根据信令网中适当的负载分担原则插入SLS码,因此消息的传递是相互独立的,可能不按顺序到达目的地。

(b)有序的无连接类

SCCP把要求按序传递的消息在消息路由标记中分配相同的SLS码,这样MTP

保证(以很高的概率)包含相同信令链路选择(SLS)码的消息按顺序传递。下面举例说明无连接业务的信令程序。

(1)根据DPC -SSN 寻址的示例

图11.7是根据DPC -SSN 寻址来传递无连接业务数据的信令程序。

图11.7 传递数据的信令程序

图11.7中的用户实际是SCCP 的一个子系统,它可能是ISUP ,也可能是AMP 等,子系统和SCCP 分别属于信令节点中的两个功能层,因此用户和SCCP 之间交换信息是通过原语进行的,用双虚线来表示,而两上信令点的SCCP 间交换信息是通过消息传递完成,用单实线来表示。

用户A 向SCP 发出原语N-UNITDATA 请求,来请求无连接业务的数据传递,N-NUITDATA 请求原语中包括以下参数:

被叫地址 DPC =B SSN =用户B 没有GT 主叫地址 DPC =A SSN =用户A 没有GT 顺序控制 顺序 返回选择 错误返回 用户数据

SPA 接到原语后,检查SCCP 路由控制数据,若为SPB 的DPC 和SSN 都可用时,就发送UDT 消息的目的地,UDT 的消息格式如图11.8所示,SPB 接收到UDT 后,向用户B 发出原语N-UNITDA-TA 指示,把用户数据传给用户B 。

用户A

用户

A 节点A

N-UNIT DATA 请求

UDT

N-UNIT DATA 指示

用户B 用户B

节点B

DPC=B OPC=A SLS

0 0 0 0 1 0 0 1

1 0 0 0 0 0 0 1 0 0 0 0 0 0 1 1 0 0 0 0 0 1 0 1 0 0 0 0 1 0 0 1 0 0 0 0 0 0 1 0 0 1 0 0 0 0 1 0

SSN=用户B

0 0 0 0 0 1 0 0 0 1 0 0 0 0 1 1 PC=A

0 0

SSN=用户A

数据UDT消息编码

返回选择,协议类别

被叫地址长度

被叫地址指示

主叫地址长度

主叫地址指示

数据长度

注:图中空缺部分在本例中不能确定

图11.8 UDT的消息格式

(2)根据GT寻址的示例

图11.9是根据GT寻址来传送无连接业务数据的信令程序示例。

图11.9 传送数据的信令程序

图11.9中,用户B 向SCCP 发出原语N-UNITDATA 请求,来请求无连接业务的数据传送,N-UNITDATA 请求原语中包括以下参数:

被叫地址 GT 隐含着 DPC =C SSN =用户C 主叫地址 PC =B SSN =有户B 顺序控制 顺序 返回选择 错误返回 用户数据

SPB 收到上述原语后,经分析确定被叫地址为GT 后,就发送如图11.10所示的UDT 消息到STP A ,以在STP A 完成对GT 的翻译功能。当STP A 接收到UDT 消息后,SCCP 的路由功能把被叫地址中的GT 翻译成下面参数:

DPC =C SSN =用户C 根据DPC SSN 寻址

STP A 若经检查SP C 的DPC 和SSN 可用时,则SCCP 向目的地SP C 发出如图11.11所示的UDT 消息。

SP C 接收到UDT 后,向用户C 发出原语N-UNITDATA 指示,把用户数据传给用户C 。

在该例中,对GT 的译码是在STP 点进行的。在实际网络中,GT 的译码功能可能是分散在网内各节点中。也可能把译码功能集中在一个中心,如果消息要根

UDT

UDT

STP A

用户B SP A

节点B

N-UNIT DATA

请求 SP C

用户 C

节点C

N-UNIT DATA

请求

据GT 寻址,首先访问译码中心对GT 进行译码。也可以采取以上两种方法的折衷方法,在网中的几个重要地址设备几个译码中心,这都决定于网络的具体要求。

DPC =A OPC =B SLS

0 0 0 0 1 0 0 11 0 0 0 0 0 0 10 0 0 0 0 0 1 1

0 0 1 00 0 0 0 0 1 0 00 1 0 0 0 0 1 1 PC =B

0 0

SSN =用户B

数据

UDT 消息编码

返回选择,协议类别(错误返回,1类协调)被叫地址长度

被叫地址指示

主叫地址长度主叫地址指示

数据长度

注:图中空缺部分在本例中不能确定指针,偏码地址

0 0 0 0 0 0 0 0

GT

GT 指示码

图11.10 UDT 的消息格式

DPC=C OPC=A SLS

0 0 0 0 1 0 0 1

1 0 0 0 0 0 0 1 0 0 0 0 0 0 1 1 0 0 0 0 0 1 0 1 0 0 0 0 1 0 0 1 0 0 0 0 0 0 1 0 0 1 0 0 0 0 1 0

SSN=用户C

0 0 0 0 0 1 0 0 PC=A

0 0

SSN=用户B

数据UDT消息编码

返回选择,协议类别

被叫地址长度

被叫地址指示

主叫地址长度

数据长度

注:图中空缺部分在本例中不能确定

图11.11 UDT的消息格式

在示例中,如果STP A接到UDT消息后,GT翻译出的SSN=用户C不可用时,则传送数据的信令程序,如图11.12所示。

图11.12中的SP A查到接收的UDT消息中返回选择是错误返回(1000),就向UDT的主叫用户地址发送如图11.13所示的UDTS,通知主叫用户消息不能正常到达目的地。SP B接收到UDTS后,发送N-NOTICE指示原语通知用户B返回的原因及返回的数据。如果UDT中的返回选择是没有特别选择(0000),就舍序UDT,不发送UDTS通知用户B。

图11.12 返回错误的传送数据的信令程序

11.3.2面向连接业务

用户在传递信令信息之前,SCCP 必须向被叫端发送连接请求(CR)消息,确定这个连接所经路由、传送业务的类别(协议类别2或3)及传送为数据的数量等,一旦被叫用户同意,主叫端接收到被叫端发来的连接确认(CC)消息后,就表明连接已经建立成功,用户在传递数据时就不必再由SCCP 的路由功能选取路由,而通过建立的信令连接传送数据。在数据传送结束后,释放信令连接。面向连接有两种传送数据的协议。

a.基本面向连接类(协议类别2)

在协议类别2中,通过建立信令连接,保证在起源节点SCCP 的用户与目的地节点SCCP 的用户之间双向传递数据。同一信令关系可复用很多信令连接。属于某信令连接的消息包含相同的SLS 值,以保证消息按顺序传送。

b.流量控制面向连接类(协议类别3)

在协议类别3中,除具有协议类别2的特性外,还可以进行流量控制和传递加速数据。此外,还具有检测消息丢失和序号错误能力。

下面是面向连接的信令连接信令程序示例。

一个信令连接可由一个或多个连接段构成,在中间节点SCCP 的路由功能决定信令连接是否由一个或多个连接段实现,下面用二个连接段的信令连接来说明用户建立信令连接的过程,如图11.14所示。

a.用户A 要与用户B 建立信令连接,用户A(主叫用户)向SC -CP 发出原语N-CONNECT 请求,请求去被叫地址(用户B)的信令连接。

b.SCCP 接收到N-CONNECT 请求后,确定是否有可利用的资源,如果有可利用的资源,则SCCP 就采取以下行动:为连接段分配起源本地参考和SLS ,并建立被叫地址与连接段的对应关系,确定协议类别和信用量,然后将CR 消息选取

UDT

UDTS

用户B SP A 节点B

N-UNIT DATA 请求

N-UNIT DATA 指示

STP A SP C

路由向前传递。

DPC=B

OPC=A

SLS

0 0 0 0 1 0 0 1

1 0 0 0 0 0 0 1 0 0 0 0 0 0 1 1 0 0 0 0 0 1 0 1 0 0 0 0 1 0 0 1 0 0 0 0 0 0 1 0 0 1 0 0 0 0 1 0

SSN=用户B

0 0 0 0 0 0 1 1 PC=A

0 0

SSN=用户B

数据UDT消息编码

返回选择,子系统故障

被叫地址长度

被叫地址指示

主叫地址长度

数据长度

注:图中空缺部分在本例中不能确定

0 1 0 0 0 0 0 1主叫地址指示

图11.13 UDTS的消息格式

信令模式与非信令模式

信令模式与非信令模式 手机校准和测试的两种模式signaling test mode和Non Signaling test mode 现在手机校准和测试有两种模式: 【1】signaling test mode 【2】Non Signaling test mode; 你知道这两种模式有何区别吗? 【1】signaling test mode 理解之一: signaling mode:信令模式,就是用CMU200或8960模拟基站,和手机建立起链接,仪表发出各种信令,手机此时相当于联上了网络。 1)手机此时既要发射信号,又要接收来自仪表的各种信令,这种方式一般用于Final TEST。2)信令模式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完全模拟了手机和基站注册、寻呼、以及MOC、MOT(发收信息)的呼叫过程以及通话过程。 3)当然,这种和仪器建立的通信还是和真正的通信是有区别的,为了测试的需要,比如测试BER,有时需要手机环回(loop back)基站发出的数据,这在实际通信中是没有的。 理解之二: signaling mode:信令模式,就是用CMU200或8960模拟基站,和手机建立起链接,仪表发出各种信令,手机此时相当于联上了网络。手机此时既要发射信号,又要接收来自仪表的各种信令,8960叫ACTIVE模式这种方式一般用于Final TEST. 【2】Non Signaling test mode; 理解之一: Non Signaling test mode:非信令模式,仪表此时并不发出信令去控制手机,或者仪表只是发射,手机接收;或者仪表只是接收,手机发射。当然为了支持这个模式,手机需要进入一种特殊的模式,能够支持只发,或只收。非信令模式主要用来手机校准(Calibration)或手机研发中故障定位等。比如排除接收的故障,单独看发射是不是好的。 理解之二: non-signaling mode:非信令模式,仪表此时仅仅用作测量手机的射频指标,并不发出信令去控制手机,手机此时只处于发射状态,接收通路一般是关闭的。8960叫TEST模式,这种方式一般用于CALIBRATION。因为手机在校准时要向FLASH写入各种参数,除了RSSI外,主要是发射的参数。此时是无法测量frequency error,RX LEVEL 和BER的。 总而言之,对手机而言,信令模式下手机既要发射信号,又要接收信号。非信令模式下手机仅仅处于发射状态. 信令模式和非信令模式都可以用来测试RF指标,比如Phase Error、Frequency Error、Power/Time Template、Spectrum等,但是非信令模式不能测试BER,因为不能环回数据 测量功率,频谱,误码率: 其实综测仪使用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连机,要是连上了,其它的测量好说,看一下英文中文说明就可以了. 以CMU200 为例,说明一下测功率: 第一步,打开综测仪,调到信令模式下,利用维修软件拔打112,连接上了,会调出另一个画面,按下MENUS(菜单)->POWER(功率)->Application(应用)->p/PLC(功率/功率等级),则可以查看所有信道的功率了 测频谱: 按下MENUS(菜单)->Spectrum(频谱)->application(应用)->switch&Modulation(开关谱与调制谱) 测误码率: 按下MENUS(菜单)->ReceiverQuality(接收质量)->BERAverage(平均误码率) 以8960为例,讲一下测试方法:

第四章 信令系统课后答案

1、什么是信令? 信令是通信网中规范化的命令,它的作用是控制通信网中各种通信连接的建立,维护通信网的正常运行。 信令是各交换局在完成呼叫接续中使用的一种通信语言,它是控制交换机产生动作的命令。 2、什么是信令方式?它包含哪三方面的内容? 信令在传送过程中所要遵守的规约和规定,就是信令方式。 包括信令的结构形式、信令在多段路由上的传送方式及控制方式。 3、试比较端到端和逐段转发两种信令传送模式的不同,并分析它们应用的环境有什么不同。 端到端:对线路传输质量要求较高,信令传送速度快,接续时间短,信令在多段路由上的类型必须相同。 逐段转发:对线路传输质量要求不高,信令传送速度慢,话路接续时间长,在多段路由上传送信令的类型可以不同。 在优质电路上使用端到端方式,在劣质电路上使用逐段转发方式。 4、画图说明全互动方式的过程。 Page:138 图4.9 5、什么是随路信令?它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随路信令:信令和话音在同一条话路中传送的信令方式。 基本特征:(1)共路性:信令和用户信息在同一通信信道上传送 (2)相关性:信令通道与用户信息通道在时间位置上 具有相关性。 6、什么是公共信道信令?它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公共信道信令(共路信令):信令通路与话音通路分开,且一条

信令通路可以为多条话音通路服务。 基本特征:(1)分离性:信令和用户信息在各自的通信信道上传 送; (2)独立性:信令通道与用户信息通道之间不具有时 间位置的关联性,彼此相互独立。 7、No.7信令的技术特点是什么? (1)No.7信令采用公共信道方式。 (2)No.7信令是基于分组交换的数据报方式,其信息传送的最小单位是信令单元(SU),基于统计时分复用方式。 (3)由于话路与信令通道分开,所以必须要对话路进行单独的导通检验。 (4)必须要设置备用设备,以保证可靠性。 8、画出面向OSI七层协议的No.7信令协议栈,并说明各部分完成的功能。

信令协议简单知识点

信令协议 1、复杂的系统,不仅传输用户的数据,要使得网络中的设备协调工作,彼此进行一些必要 的信息交互---信令 2、信令的传输协议就是能够从比特流中识别出报文而且要保证未检测出的差错量要尽可 能的低,因为这种差错将会带来严重的后果,严重的话将会把一条报文的含义改变。我们把提供这些功能的信令协议称为链路层。 3、信令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报文的编排方式和它们的路由,如何把消息由一点传送到另一 点,直至到达它的最终目的地,如何使用查询,并行的处理几个对话,这一部分就是网络层的主要内容。 4、OSI协议 物理层(OSI 第一层) 链路层(OSI第二层)保证消息的可靠传输 网路层(OSI第三层)最佳路由 5、GSM系统接口 6、各接口协议 6.1 空口 GSM数字移动通信中移动台与基站之间的无线接口称为Um接口,Um为套用ISDN网中客户终端和网络的接口名称,其中‘m’表示移动的意思 ●物理层(信令层一) 这是无线接口的最底层,用来提供传送比特流所需的物理链路(例如无线链路),它为高层提供各种不同功能的逻辑信道,包括业务信道和控制信道。 ●链路层(信令层二) 本层的主要目的是在移动台和基站之间建立可靠的专用数据链路,第二层的数据链路层协议基于ISDN的D信道链路接入协议(LAPD),因为在GSM规范中对它进行了修改,使它适合在无线路径上传播,因此在Um接口中的第二层协议被称为LAPDm。 ●网络层(信令层三) 第三层是具体负责控制和管理的协议层,即把客户和系统控制过程的特定信息按一定的协议分组安排到指定的逻辑信道上。第三层包括三个基本子层:无线资源管理(RR)、移动性管理(MM)和接续管理(CM)。其中一个接续管理子层中包含多个呼叫控制(CC)单元,提供并行呼叫处理。为了支持补充业务和短信息业务,在CM子层中还包括了补充业务管理(SS)单元和短信息业务管理(SMS)单元。 6.1 A接口 ●物理层(信令层一) A接口的物理层是基于数字传输2Mbit/s的PCM链路

非常详细的LTE信令流程

LTE信令流程

目录 第一章协议层与概念 (5) 1.1控制面与用户面 (5) 1.2接口与协议 (5) 1.2.1NAS协议(非接入层协议) (7) 1.2.2RRC层(无线资源控制层) (7) 1.2.3PDCP层(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层) (8) 1.2.4RLC层(无线链路控制层) (8) 1.2.5MAC层(媒体接入层) (9) 1.2.6PHY层(物理层) (10) 1.3空闲态和连接态 (12) 1.4网络标识 (13) 1.5承载概念 (14) 第二章主要信令流程 (16) 2.1 开机附着流程 (16) 2.2随机接入流程 (19) 2.3 UE发起的service request流程 (23) 2.4寻呼流程 (26) 2.5切换流程 (27) 2.5.1 切换的含义及目的 (27) 2.5.2 切换发生的过程 (28) 2.5.3 站内切换 (28) 2.5.4 X2切换流程 (30) 2.5.5 S1切换流程 (32) 2.5.6 异系统切换简介 (34) 2.6 CSFB流程 (35) 2.6.1 CSFB主叫流程 (36) 2.6.2 CSFB被叫流程 (37) 2.6.3 紧急呼叫流程 (39) 2.7 TAU流程 (40) 2.7.1 空闲态不设置“ACTIVE”的TAU流程 (41)

2.7.2 空闲态设置“ACTIVE”的TAU流程 (43) 2.7.3 连接态TAU流程 (45) 2.8专用承载流程 (46) 2.8.1 专用承载建立流程 (46) 2.8.2 专用承载修改流程 (48) 2.8.3 专用承载释放流程 (50) 2.9去附着流程 (52) 2.9.1 关机去附着流程 (52) 2.9.1 非关机去附着流程 (53) 2.10 小区搜索、选择和重选 (55) 2.10.1 小区搜索流程 (55) 2.10.1 小区选择流程 (56) 2.10.3 小区重选流程 (57) 第三章异常信令流程 (60) 3.1 附着异常流程 (61) 3.1.1 RRC连接失败 (61) 3.1.2 核心网拒绝 (62) 3.1.3 eNB未等到Initial context setup request消息 (63) 3.1.4 RRC重配消息丢失或eNB内部配置UE的安全参数失败 (64) 3.2 ServiceRequest异常流程 (65) 3.2.1 核心网拒绝 (65) 3.2.2 eNB建立承载失败 (66) 3.3 承载异常流程 (68) 3.3.1核心网拒绝 (68) 3.3.2 eNB本地建立失败(核心网主动发起的建立) (68) 3.3.3 eNB未等到RRC重配完成消息,回复失败 (69) 3.3.4 UE NAS层拒绝 (70) 3.3.5上行直传NAS消息丢失 (71) 第四章系统消息解析 (72) 4.1 系统消息 (73) 4.2 系统消息解析 (74) 4.2.1 MIB (Master Information Block)解析 (74) 4.2.2 SIB1 (System Information Block Type1)解析 (75) 4.2.3 SystemInformation消息 (77) 第五章信令案例解析 (83) 5.1实测案例流程 (84)

信令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 精品 信令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一. 信令的基本概念 ● 信令是设备间相互协作所采用的一种“通信语言”。为了使不同厂家生产的设备可 以配合工作,这种“通信语言”应该是可以相互理解的。 ● 通信网中的设备在信令交互时需要遵循一定的规约和规定,这些规约和规定就是信 令方式。信令方式包括信令的结构形式、信令的传送方式以及信令传送过程中使用的控制方式。 ● 信令系统是指实现某种信令方式所必须具有的全部硬件和软件系统的总和。 二. 信令的分类 信令的分类方法很多,常用的分类有以下几种。 1.用户信令和局间信令 ● 用户信令是用户终端和交换机之间传送的信令 ● 局间信令是在交换机与交换机之间、或者交换机与网管中心、数据库之间传送的 信令。 2.随路信令和公共信道信令 ● 随路信令是指用传送话音的通路来传送与该话路有关的各种信令,或某一信令通 路唯一地对应于一条话音通道 ● 公共信道信令又叫共路信令,是指传送信令的通路与传送话音的通路分开,信令 有专用的传送通道 1.2 信令的发展 ● 电信网较早使用的是随路信令,利用传送话音的通路来传送与该话路有关的信令。 ●第一个公共信道信令系统是CCITT 于1968年提出的No.6信令系统,主要用于模拟电话网。 ●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际上开始窄带综合业务数字网 (N-ISDN)的商用。 ●20世纪90年代中期,IP 电话兴起。 ●将来,电路交换网与IP 网的完全融合,最终演进为一个统一的、以IP 为承载层的分组化网络。相应地,在这个分组化网络上所有的信令均采用IP 作为承载,传统的信令网也转变为IP 信令网。 ●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 ● ●

信令综合练习题

《通信协议与信令》综合练习 姓名李娇学号 一、单项选择题 1. 成分子层与事务处理子层之间的接口采用()。 A.TC-原语 B.TR-原语 C.N-原语 D.MTP原语 2. 当信令单元中LI=2时,对应的信令单元是()。 A.MSU B.FISU C.LSSU D.FSSU 3. 消息信号单元MSU中传送SCCP消息的字段是()。 A.SIO B.SI C.SIF D.SSF 4. 用于在无连接服务中传送用户数据的消息是()。 A.DT1 B.XUDTS C.UDTS D.UDT 5. No.7信令系统中每一条信令链路的速率为()。 A.8000bit/s B.4.8kbit/s C.64kbit/s D.2Mbit/s 6. ISUP消息中总是包含主叫用户号码的是()。 A.IAI B.IAM C.SAO D.SAM 7. 电路识别码用于()。 A.网络管理消息 B.SCCP消息 C.ISUP消息 D.TCAP消息 8. 当PSTN用户呼叫移动用户时,入口GMSC向被叫MS所在的MSC发送的IAM消息中的被叫用户号码是 ()。 A. 被叫移动用户的ISDN号码 B. 被叫移动用户的识别码IMSI C. VLR临时分配给移动用户的漫游号码MSRN D. VLR临时分配给移动用户的临时移动用户识别码TMSI 9. TCAP消息内容部分包含()。 A.基本式的事务处理部分信息单元 B.任选的基本式的对话部分信息单元 C.基本式的成分部分 D.消息类型标签 10.No.7信令系统中,模拟信令数据链路的传输速率为()。 A.4.8kbit/s B.48kbit/s C.64kbit/s D.2048kbit/ 11.与TR原语之间有一一对应关系的原语是()。 A.成分子层的对话处理原语 B.成分子层的成分处理原语 C.N原语 D.MTP原语 12.我国MFC信令()。 A.前向、后向信令均采用六中取二编码 B.前向、后向信令均采用四中取二编码 C.前向信令采用六中取二,后向信令采用四中取二编码 D.前向信令采用四中取二,后向信令采用六中取二编码 13.No.7信令系统第二级的定界、校验码的生成和检验,是由什么完成的?()。

信令定义

信令定义 前台信令 1、主叫通话信令流程 RRC ConnectionRequest(UL_CCCH) ………………rrc连接请求(上行链路公共控制信道) RRC ConnectionSetup(DL_CCCH)………………rrc连接请求(下行链路公共控制信道) RRC ConnectionSetup Complete(UL_CCCH)………………rrc连接请求(上行链路专用控制信道) CM Service Request………………………………CM服务请求(上行)Authentication Request …………………………鉴权请求(下行)Authentication Response …………………………鉴权响应(上行)SecurityModecommand(DL_CCCH)………………安全模式命令(下行专用控制信道) SecurityModeComplete (UL_CCCH)………………安全模式完成(上行专用控制信道) Setup…………………………………………………建立(上行)IdentityRequest……………………………………身份请求(下行) Identity Response …………………………………身份回应(上行) Call Proceeding………………………………………呼叫进行(下行)RadioBearerSetup(DL_DCCH)………………………无线链路建立(下行专用控制信道) RadioBearerComplete (UP_DCCH)…………………无线链路建立完成(上行专用控制信道) measurementControl(DL_DCCH)…………………测量控制(下行控制信道) Alerting………………………………………………振铃(下行)Connect………………………………………………连接(下行) Connect Acknowledge………………………………连接确认(上行)measurementReport(UL_DCCH)…………………测量报告(上行链路专用控制信道) Disconnect……………………………………………断开连接(上行)Release………………………………………………释放(下行) Release Complete……………………………………释放完成(上行)

第一章信令及信令方式-Read

第一章 信令基本概念 1.1 信令的概念 1.1.1 什么是信令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打电话。当拿起送受话器,话机便向交换机发出了摘机信息,紧接着我们就会听到一种连续的“嗡嗡”声,这是交换机发出的,告诉我们可以拨号的信息。当拨通对方后,又会听到“哒-哒-”的呼叫对方的声音,这是交换局发出的,告诉我们正在呼叫对方接电话的信息……。 这里所说的摘机信息、允许拨号的信息、呼叫对方的回铃信息等等,主要用于建立双方的通信关系,我们把用以建立、维持、解除通信关系的这类信息称为信令。 一个用户在通过用户设备、交换设备、传输设备与另一用户通信的过程中,要用到许多信令。为深入理解信令的含义,下面举一个两个用户通过两个交换局通话的例子。 图1.1(a)是两个用户通信的网络结构图,图1.1(b)是其通信过程中使用的信令及其流程。 (a) (b) 图1.1 用户通话信令及其流程 如图1.1(b)所示,当主叫用户摘机时,摘机信令(或启呼信令)送到发端交换局; 被叫 主叫 用户线 中继线 用户线 (终端局) (发端局)

发端交换局立即向主叫用户送出拨号音;主叫用户听到拨号音后,开始拨号,送出拨号信令; 发端交换局根据被叫号码选择局向(路由)及中继线。如有路由可利用,发端交换局向终端局发送占用信令,然后把被叫用户号码送终端局; 终端交换局根据被叫号码,将呼叫连到被叫用户,向被叫用户发送振铃信号,并向主叫用户送回铃音; 当被叫用户摘机应答时,此应答信令送给终端交换局并将应答信令转发给发端交换局。 双方开始通话; 通话完毕,若被叫用户先挂机,则一挂机信令由终端局发送发端局;发端交换局通知主叫用户挂机;如果主叫用户先挂机,则发端局立即拆线,并把一拆线信令送给送终端交换局,通知其拆线; 终端交换局拆线后,回送一个拆线证实信令,于是一切设备复原。 以上是电话接续中最基本的信令流程。在电话网中,实际通信过程和使用的信令比这要复杂得多。 随着电话通信技术的发展,信令的种类、具有的功能及其传输方式都有了较大的变化。信令的定义也远远超出了上述定义的范围。在种类上,不仅包括通信过程为建立、维持、解除通信关系所使用的信令,还包括了交换局间传递的网络管理、业务管理方面的信令;在功能上不仅有监视、选择功能,还具有网络管理功能;在信令的形式上,不仅有直流脉冲信令、多音频编码信令,还有数据传送的分组消息形式的信令。 但是,不管信令的种类、功能及传送形式如何变化,信令本身却始终具有一些区别于其它信息的明显特征: ──信令是在用户设备与网络节点间/或网络节点间传送的信息; ──信令是上述信息中起监视、选择及网络管理功能的信息(在一个信令系统中,一种功能可以用几个信令来表示,而一个特定的信令又可以用来实现一种或几种不同的功能)。 1.1.2信令方式 信令的传送要遵守一定的规约和规定,这就是信令方式。它包括信令的结构形式,信令在多段路由上的传送控制方式。选择合适的信令方式,关系到整个通讯网通信质量的好坏和投资成本的高低。 1.1.3信令系统 信令系统指为了完成特定的信令方式,所使用的通信设备的全体。 综上所述,可以明显的看到信令在电话接续中的重要作用。如果没有这些信令,人和机

控制信道(CCH)传输各种信令信息

控制信道(CCH)传输各种信令信息 控制信道分为三类: 1)广播信息(BCH)是一种“一点对多点”的单方向控制信道,用于基站向所有移动台广播公用信息。传输的内容是移动台入网和呼叫建立所需要的各种信息。其中又分为: a、频率校正信道(FCCH):传输供移动台校正其工作频率的信息; b、同步信道(SCH):传输供移动台进行同步和对基站进行识别的信息; c、广播控制信道(BCCH):传输通用信息,用于移动台测量信号强度和识别小区标志等。 2)公共控制信道(CCCH)是一种“一点对多点”的双向控制信道,其用途是在呼叫接续阶段,传输链路连接所需要的控制信令与信息。其中又分为: a、寻呼信道(PCH):传输基站寻呼移动台的信息; b、随机接入信道(RACH):移动台申请入网时,向基站发送入网请求信息; c、准许接入信道(AGCH):基站在呼叫接续开始时,向移动台发送分配专用控制信道的信令。 3)专用控制信道(DCCH)是一种“点对点”的双向控制信道,其用途是在呼叫接续阶段和在通信进行当中,在移动台和基站之间传输必需的控制信息。其中又分为: a、独立专用控制信道(SDCCH):传输移动台和基站连接和信道分配的信令; b、慢速辅助控制信道(SACCH):在移动台和基站之间,周期地传输一些特定的信息,如功率调整、帧调整和测量数据等信息;SACCH是安排在业务信道和有关的控制信道中,以复接方式传输信息。安排在业务信道时,以SACCH/T 表示,安排在控制信道时,以SACCH/C表示,SACCH/常与SDCCH联合使用。 c、快速辅助控制信道(FACCH):传送与SDCCH相同的信息。使用时要中断业务信息(4帧),把FACCH插入,不过,只有在没有分配SDCCH的情况下,才使用这种控制信道。这种控制信道的传输速率较快,每次占用4帧时间,约18.5ms。

信令综合练习题()

重邮高函12学年1期2011级通信工程(专升本) 《通信协议与信令》综合练习 姓名学号 一、单项选择题 1. 成分子层与事务处理子层之间的接口采用()。 A.TC-原语 B.TR-原语 C.N-原语 D.MTP原语 2. 当信令单元中LI=2时,对应的信令单元是()。 A.MSU B.FISU C.LSSU D.FSSU 3. 消息信号单元MSU中传送SCCP消息的字段是()。 A.SIO B.SI C.SIF D.SSF 4. 用于在无连接服务中传送用户数据的消息是()。 A.DT1 B.XUDTS C.UDTS D.UDT 5. No.7信令系统中常用信令链路的速率为()。 A.8000bit/s B.4.8kbit/s C.64kbit/s D.2Mbit/s 6. ISUP消息中总是包含主叫用户号码的是()。 A.IAI B.IAM C.SAO D.SAM 7. 电路识别码用于()。 A.网络管理消息 B.SCCP消息 C.ISUP消息 D.TCAP消息 8. 当PSTN用户呼叫移动用户时,入口GMSC向被叫MS所在的MSC发送的IAM消息中的被叫用户号码是 ()。 A. 被叫移动用户的ISDN号码 B. 被叫移动用户的识别码IMSI C. VLR临时分配给移动用户的漫游号码MSRN D. VLR临时分配给移动用户的临时移动用户识别码TMSI 9. TCAP消息内容部分包含()。 A.基本式的事务处理部分信息单元 B.任选的基本式的对话部分信息单元 C.基本式的成分部分 D.消息类型标签 10.与TR原语之间有一一对应关系的原语是()。

A.成分子层的对话处理原语 B.成分子层的成分处理原语 C.N原语 D.MTP原语 11.No.7信令系统第二级的定界、校验码的生成和检验,是由什么完成的?()。 A.软件 B.硬件 C.固件 D.其它方法 12.允许传递程序属于()。 A.信令链路管理 B.信令路由管理 C.信令业务管理 D.信令流量管理 13.TC协议就是管理()。 A.操作 B.操作和对话 C.对话 D.事务 14.ISUP中REL是()。 A.应答 B.连接认可 C.释放请求 D.释放完成 15.整个TCAP消息是一个()。 A.单一的构成式 B.单一的基本式 C.多个的构成式 D.多个的基本式 16.GSM系统中不同的MSC之间采用的信令规程是()。 A.BSS管理应用部分BSS MAP B.DTAP部分 C.Q.931 D.TUP(ISUP)和 MAP规程 17.在OSI模型中,网络层的主要功能是()。 A.将比特划分为数据帧 B.提供一个物理连接 C.协调用户之间的对话 D.寻址和路由选择 18.电话用户消息的内容是在消息信令单元MSU中的()字段传送的。 A.SIF B.CK C.LI D.SIO 19.在TCAP的结构化对话的Begin消息中,必带有()。 A.OTID B.DTID C.DPC D.OPC 20.No.7信令系统的第一级可由()实现。 A.软件 B.硬件 C.软件和硬件 D.数据和程序 21.信令网络功能是七号信令系统的第()级功能。 A.一 B.二 C.三 D.四 22.移动通信系统中用来存储注册所在地的移动用户的完整的用户数据和移动用户目前所处位置的信息的数据库是()。 A. HLR B. VLR C. MSC D. EIR 23.一个完整的原语包括()三部分。 A.目的地址,源地址,命令 B.标志,地址,原语参数 C.属名,专用名,原语参数 D.标志,原语参数,地址 24.七号信令的信令连接控制部分SCCP支持的TC有两种方法即()型。 A.智能型和移动型 B.操作型和对话型 C.请求和响应 D.无连接型和面向连接型

通信基础知识(信令部分)

第三部分信令方式 一.信令的基本概念 1. 什么是信令 在通信网中为了完成电路接续,网络管理及计费等,必须要有完善的信令。信令是交换局在完成呼叫接续中的一种通用语言。每个信令都促使交换机产生一个动作,如摘机信令。 2. 信令的分类 ⑴按信令的工作区域分 用户线信令:是用户话机与交换机之间所交换的信号。用户向交换机送监视信号,如摘挂机信令,选择信令如被叫号码。交换机向用户送铃流和忙音。 局间信令:局间中继线上的信令,用来控制对端交换机的动作。局间包括线路信令,记发器信令,直流脉冲信令。记发器信令有MFP(多频脉冲),MFC (多频互控)。 ⑵按信令的信道来划分 随路信令(CAS)。信令和话音在同一条话路中传送的信令方式。线路信令在固定的时隙传送,记发器信令在话路中传送。先传送记发器信令,之后传送话音。 共路信令(CCS)。以时分方式在一条高速链路上传送一群话路的信令的方式,常用于局间。

图3-1 随路信令方式示意图 图3-2 公共信道信令方式示意图 ⑶按功能来分 线路信令——监视功能。监视主被叫摘挂机状态,设备的忙闲。 路由信令——选择功能。根据主叫的被叫号码来选择路由。 管理信令——操作功能。用于管理电话网络。测试和传送网络拥塞信息,提供呼叫计费,提供远距离维护信令。 ⑷信令的传递方式 端到端:速度快,对线路要求高,信令在多段路由上的类型相同。 逐端转发:对线路要求低,信令在各段路由上的类型可多种,传送慢。 混合方式:前两种方式的结合。 ⑸信令的控制方式 非互控方式:发端不断的向收端发信号。设备简单,可靠性差。如№7信令。 半互控方式:每发个信号,必须得到收方的证实信号。 全互控方式:发端不能自动终止,要收端的证实信号,收端的证实信号不能自动终止,须发端停发,才能停发证实信号。如№1号信令 二.中国七号信令 1. 七号信令网的简介 a.公共信道信令 中国七号信令是一种共路信令。许多条话路共用一条信令链路。这些信令

主叫与被叫的信令过程

附录A 一次呼叫典型流程 B.1 概述 本章将分别给出主叫流程和被叫流程的例子,以示一次通话过程中UTRAN的 典型流程。 B.2 主叫流程 主叫流程是指UE呼叫其它用户(例如PSTN用户)的过程。具体流程如图B-1 所示,主叫流程大体经过了如下几个过程: (1)RRC连接建立 为了成功进行呼叫,UE将发起RRC连接建立过程,建立起与RNC之间的信 令连接。详细信息请参见“4.3 RRC连接建立流程”描述。 (2)信令连接建立 RNC建立起与CN之间的信令连接。详细信息请参见“4.4 直传消息流程”描 述。 (3)RAB建立 CN响应UE的业务请求,要求RNC建立相应的无线接入承载,建立成功后, 对方应答,双方通话。详细信息请参见“4.6 RAB建立流程”描述。 (4)信令连接释放 通话过程结束,首先释放RNC和CN之间的信令连接。详细信息请参见“4.7 业 务释放流程”描述。 (5)RAB释放 释放无线接入承载。详细信息请参见“4.7 业务释放流程”描述。 (6)RRC释放 如果该RRC连接没有其他的IU信令连接,将释放UE和RNC之间的RRC连 接。详细信息请参见“4.7 业务释放流程”描述。

图B-1 主叫流程

B.3 被叫流程 被叫流程是指网络侧有寻呼请求呼叫UE,UE响应寻呼的过程。UE接收到寻 呼消息后,将发起RRC连接建立过程。被叫流程大体经过如下几个过程: (1)寻呼 网络侧寻呼UE。详细信息请参见“4.2 寻呼流程”描述。 (2)RRC连接建立 UE应答呼叫,发起与RNC之间的RRC连接建立过程。详细信息请参见“4.3 RRC连接建立流程”描述。 (3)信令连接建立及直传过程 RNC建立起与CN之间的信令连接。详细信息请参见“4.4 直传消息流程”描 述; (4)RAB建立 CN要求RNC建立相应的无线接入承载。建立成功后,UE和CN交互信令, 应答进入通话状态。详细信息请参见“4.6 RAB建立流程”描述; (5)信令连接释放 通话结束,释放RNC与CN之间的信令连接。详细信息请参见“4.7 业务释放 流程”描述; (6)RAB释放 释放无线接入承载。详细信息请参见“4.7 业务释放流程”描述; (7)RRC释放 如果没有其他的无线接入承载,将释放UE与RNC之间的RRC连接。详细信 息请参见“4.7 业务释放流程”描述。 具体流程如图B-2所示。

S1AP基本信令流程

S1AP基本信令流程 1.概述 LTE的系统架构分为两部分,包括演进后的核心网EPC(MME/S-GW)和演进后的接入网E-UTRAN。演进后的系统仅存在分组交换域。 LTE接入网仅由演进后的节点B(evolved NodeB)组成,提供到UE的E-UTRA控制面与用户面的协议终止点。eNB之间通过X2接口进行连接。LTE接入网与核心网之间通过S1接口进行连接,S1接口支持多-多联系方式。 与3G网络架构相比,接入网仅包括eNB一种逻辑节点,网络架构中节点数量减少,网络架构更加趋于扁平化。扁平化网络架构降低了呼叫建立时延以及用户数据的传输时延,也会降低OPEX与CAPEX。

1.1E-UTRAN接口的通用协议模型 E-UTRAN接口的通用协议模型如下图所示,适用于E-UTRAN相关的所有接口,即S1和X2接口。 1.2S1接口 S1接口是MME/S-GW网关与eNB之间的接口,S1接口与3G UMTS系统Iu接口的不同之处在于,Iu接口连接包括3G核心网的PS域和CS域,S1接口只支持PS 域。 1.2.1S1接口的用户平面 用户平面接口位于E-NodeB和S-GW之间,S1接口用户平面(S1-UP)的协议栈如下图所示。S1-UP的传输网络层基于IP传输,UDP/IP之上的GTP-U用来传输S-GW与eNB之间的用户平面PDU。

1.2.2S1接口控制面 S1控制平面接口位于E-NodeB和MME之间,传输网络层是利用IP传输,这点类似于用户平面;为了可靠的传输信令消息,在IP曾之上添加了SCTP;应用层的信令协议为S1-AP。S1接口控制面协议栈如下图所示:

信令解析

信令定义 前台信令 一、主叫通话信令流程 rrc ConnectionRequest(UL_CCCH)…………… rrc连接请求(上行链路公共控制信道)rrc ConnectionSetup(DL_CCCH)………………rrc连接建立(下行链路公共控制信道)rrc ConnectionSetupComplete(UL_DCCH)……..rrc连接建立完成(上行链路专用控制信道) CM Service Request………………………………….CM服务请求(上行)Authentication Req uest……………………………..鉴权请求(下行) Authentication Response…………………………..鉴权响应(上行)securityModeCommand(DL_DCCH)………….安全模式命令(下行专用控制信道)securityModeComplete(UL_DCCH)…………..安全模式完成(上行专用控制信道)Setup…………………………………………………..建立(上行) Identity Request……………………………………..身份请求(下行) Identity R esponse…………………………………...身份回应(上行) Call Proceeding………………………………………呼叫进行(下行) radioBearerSetup(DL_DCCH)………………….无线链路建立(下行专用控制信道)radioBearerSetupComplete(UP_DCCH)…………无线链路建立完成(上行专用控制信道)measurementControl(DL_DCCH)…………….测量控制(下行控制信道)Alerting………………………………………………..振铃(下行)Connect………………………………………………..连接(下行) Connect Acknowledge………………………………连接确认(上行)measurementReport(UL_DCCH)…………………………………测量报告(上行链路专用用控制信道) Disconnect…………………………………………..断开连接(上行)Release……………………………………………….释放(下行) Release Complete………………………………….释放完成(上行)rrcConnectionRelease(DL_DCCH)………….rrc连接释放(下行链路控制信道)

现代交换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1.1为什么说交换设备是通信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转接交换设备是通信网络的核心,它的基本功能是对连接到交换节点的传输链路上的信号进行汇集、转接和分配,实现多点到多点之间的信息转移交互。 1.5 如何理解ATM交换综合了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优点. 1)采用固定长度的ATM信元异步转移复用方式。2)ATM采用面向连接并预约传输资源的方式工作。3)在ATM网络内部取消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而将这些工作推到网络的边缘设备上进行。4)ATM信元头部功能降低。 1.7 光交换技术的特点是什么? 1)提高节点吞吐量。2)降低交换成本。3)透明性。 2.2电路交换系统有哪些特点? 1)电路交换是面向连接的交换技术。2)电路交换采用静态复用、预分配带宽并独占通信资源的方式。3)电路交换是一种实时交换,适用于对实时性要求高的通信业务。 2.4电路交换机由哪些基本功能模块组成,并说明各模块作用? 由终端接口功能、连接功能信令功能和控制功能等模块组成,终端接口功能主要作用是适配外部线路传输信号的特性要求,将外部信号传送格式与适合交换机内部连接功能所要求的格式进行相互转换,并协同信令功能模块收发信息。信令功能模块的作用是通过终端接口电路监视外部终端的工作状态和接收呼叫信令,并将接收的状态和信令消息转换成适合控制功能进行处理的消息格式。连接功能的作用是在控制功能模块的管理下,为连接在交换机上的所有终端提供可任选的相互连接通路。控制功能的作用是依照用户需求结合交换设备性能指标要求,快捷可靠的实施电路接续操作,并有效地管理交换设备正常运行。 2.6简述模拟用户接口电路的7项基本功能。 馈电B,保证通话时有馈电电流,过压保护O,为防止雷电等高压损坏交换机,振铃R,通知被叫用户有来话呼叫监视S,监视用户线环路的通断状态,用来识别用户话机的摘机挂机状态编译码器C,混合电路H,完成二四线转换测试T,检测故障 2.8什么是集中式控制,分散式控制和分布式控制? 集中控制子系统通常由两台或更多台处理机组成主备用工作方式,每台处理机均装配全部相同的软件,完成相同的控制功能,可以访问所有的资源。分散式控制就是在给定的系统运行要求和工作环境下,用于控制的每台处理机只能访问一部分资源和完成部分功能。分布式控制架构中每个功能电路板上都配有单片机和相关的处理程序,自身构成一个完整的基础模块,通过与其他模块相互通信和对消息加工处理,一模块化方式独立完成自己在一个呼叫处理进程中所承担的功能或作用。 2.10在电路交换系统中,处理机间通信方式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1)利用PCM信道进行消息通信:不需要增加额外的硬件,软件编程开销也较小,但通信容量小,消息传送路径比较固定,多用于分级控制方式中预处理机和呼叫处理机之间的消息通信。2)分享内存储器通信结构:各个处理机是通过并行总线分时访问存储器,较适合处理机数据处理模式,但是并行数据传输不适合大型交换机分布较远的处理机间通信应用,多数应用于备份系统之间的通信。3)以太网通信总线结构:以太网协议栈基于TCP/IP协议模型,适合大块数据的可靠传输,而处理机间通信多为长度较短的消息,传输迟延较大,需采用改进型的UDP协议相互通信。

系统消息信令

系统消息信令流程 1、RRC层信令 功能: (1)广播系统信息。 (2)RRC连接控制。 (3)RAT(RadioAccessTechnology,无线接入技术)间转移性。 (4)测量配置与报告。 (5)其他的功能,例如专用NAS信息和非3GPP专用信息的传输、UE无线接入性能信息的传输等。 (6)通用协议错误处理。 (7)自配置和自优化。 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

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 Complete:

2、Paging信令 寻呼,附上信道中逻辑信道的分类 MAC层在逻辑信道上提供数据传送业务。控制信道用于传输控制平面信息,而业务信道用于传输用户平面信息。 (1)控制信道包括: 广播控制信道(BCCH):广播系统控制信息的下行链路信道。 寻呼控制信道(PCCH):传输寻呼信息的下行链路信道。 专用控制信道(DCCH):在UE和RNC之间发送专用控制信息的点对点双向信道,该信道在RRC连接建立过程期间建立。 公共控制信道(CCCH):在网络和UE之间发送控制信息的双向信道,这个逻辑信道总是映射到RACH/FACH传输信道。 (2)业务信道包括: 专用业务信道(DTCH):专用业务信道是为传输用户信息的专用于一个UE的点对点信道。该信道在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都存在。 公共业务信道(CTCH):向全部或者一组特定UE传输专用用户信息的点到多点下行链路。 Paging:

3、测量报告 MR(Measurement Report,测量报告)是指信息在业务信道上每480ms(信令信道上470ms)发送一次数据,这些数据可用于网络评估和优化。 Measurement Report:

信令基础知识

我们的手机也被叫做MS移动台,基站叫做BS 信道分为2种,一种是物理信道,一种是逻辑信道。逻辑信道分为控制信道和业务信道两大类。 BCH:广播信道,主要用来寻找MS(移动台),与MS同步,识别SIM卡的 TCH:业务信道,主要是进行语音和数据的传输。 手机协议栈可以分为接入层(AS)和非接入层(NAS)。 在协议栈中,RRC和RANAP层及其以下的协议层称为接入层,它们之上的MM,SM,CC,SMS等称为非接入层。 简单地说,接入层的流程就是指无线接入层的设备RNC、NodeB需要参与处理的流程。非接入层的流程就是指只有UE和CN需要处理的信令流程,无线接入网络RNC、NodeB是不需要处理的。举个形象的比喻,接入层的信令是为非接入层的信令交互铺路搭桥的。通过接入层的信令交互在UE和CN之间建立起了信令通路,从而便能进行非接入层信令流程了。 接入层的流程主要包括PLMN 选择、小区选择和无线资源管理流程。无线资源管理流程就是RRC层面的流程包括RRC连接建立流程、UE和CN之间的信令建立流程、RAB建立流程、呼叫释放流程、切换流程和SRNS重定位流程。其中切换和SRNS重定位含有跨RNC、跨SGSN/ MSC的情况?此时还需要SGSN/MSC协助完成。所以从协议栈的层面上来说,接入层的流程都是一些底层的流程,通过它们为上层的信令流程搭建底层的承载。 非接入层的流程主要包括电路域的移动性管理、电路域的呼叫控制、分组域的移动性管理、分组域的会话管理。 UMTS的协议栈分为NAS和AS。 NAS协议处理UE和CN之间信息的传输,传输的内容可以是用户信息或控制信息,如业务的建立、释放或者移动性管理信息。NAS消息一定程度上独立于下面的AS协议结构,与采取什么样的无线接入网无关,可以是GSM、GPRS、WCDMA。控制平面的NAS消息有CM、MM、SM以及GMM等。用户平面的网络层NAS协议是IP分组交换,电路交换业务不需要。NAS消息的传输要基于底层的AS协议。 AS是无线接入网采用的协议。UMTS中的AS协议包括无线接口协议、Iub协议以及Iu 协议。其中的无线接口协议是UE与UTRAN间的协议,协议的高层包括MAC、RLC、RRC 等,位于UE和RNC之间,而底层PHY位于UE和NodeB之间。

第二章 NO.7信令方式的总体结构

第二章 NO.7信令方式的总体结构 2.1基本目标和特点 2.1.1 基本目标 为满足电信网的需要,NO.7信令方式的基本目标是:采用与话路分离的公共信道形式,透明地传送各种用户(交换局)所需的业务信令和其它形式的信息,满足特种业务网和多种业务网的需要。 1、作用 (1)能最佳地工作在由存储程序控制的交换机所组成的数字通信网中; (2)能满足现在和将来在通信网中传送呼叫控制、远距离控制、维护管理信令和传送处 理机之间事务处理信息的需要; (3)能满足电信业务呼叫控制信令的要求,例如电话及电路交换的数据传输业务等多种 业务的要求。能用于专用业务网和多用业务网。能用于国际网和国内网; (4)能作为可靠的传输系统,在交换局和操作维护中心之间传送网络控制管理信息。 2、特点 NO.7信令方式除具有公共信道号方式的共有特点外,在技术上还具有如下的特点:(1)最适合采用64kb/s的数字信道,也适合模拟信道和较低速率下的工作; (2)多功能的模块化系统。可灵活地使用其整个系统功能的一部分或几部分,组成需要的信令网络; (3)具有高可靠性。能提供可靠的方法保证信令按正确的顺序传递而又不至丢失和重复; (4)具有完善的信令网管理功能; (5)采用不定长消息信令单元的形式,以分组传送和明确标记的寻直方式传送信令消息。 2.2功能结构 自CCITT NO.7信令方式黄皮书建议发表以来,做了许多补充和修改。目前该信令方式仍在深入研究和完善发展中。1988年发表的蓝皮书建议中,NO.7信令方式的功能结构如图2.1所示。 由图2.1可见,NO.7信令系统从功能上可以分为公用的消息传递部分(MTP)和适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