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欧洲合同法原则(韩世远)

欧洲合同法原则(韩世远)

欧洲合同法原则(之一)

韩世远清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上传时间:2006-1-11

第一章一般规定

第一节本原则的适用范围

第1:101条:本原则的适用

(一)本原则拟作为合同法的一般规则在欧洲共同体适用。

(二)如果当事人已约定将本原则订入其合同或者其合同受本原则的规制,本原则即予适用。

(三)当事人于符合下列条件时,可适用本原则:

1.约定其合同受“法的一般原则”、“商人法”或类似者之规制时;或者

2.没有选择任何法律制度或者法律规则规制其合同。

(四)当可得适用的法律制度或者法律规则对所产生的问题没有提供一种解决方案时,本原则得作为一种解决方案。

第1:102条:合同自由

(一)当事人可以自由缔结合同并决定其内容,但要符合诚实信用和公平交易,以及由本原则确立的强制性规则。

(二)当事人可以排除本原则的适用或者背离或变更其效力,除非本原则另有规定。

第1:103条:强行法

(一)在其他可得适用的法律亦允许之场合,当事人可以选择使其合同受本原则的规制,以使国内的强制性规则不能适用。

(二)依据有关国际私法规则,如国内的、超国家的以及国际的强制性规则能够适用时,则应赋予这些强制性规则以效力,而不管规制该合同的法律。

第1:104条:对同意之问题的适用

(一)当事人对适用本原则的合意,其存在及生效应依本原则加以确定。

(二)然一方当事人可以依据它的惯常居所所在国的法律来证明它不同意,只要情况表明依据本原则确定它的行为的效力将会是不合理的。

第1:105条:惯例与习惯做法

(一)当事人受它们同意的惯例以及它们之间确立的习惯做法的拘束。

(二)与当事人处于同样情形下的其他人通常会认为可得适用的惯例,当事人受其拘束,除非适用该惯例会是不合理的。

第1:106条:解释与补充

(一)本原则应本其目的予以解释和发展,特别是,应注意有必要促进诚实信用和公平交易、合同关系的确定性和适用的统一性。

(二)对属于本原则范围之内但又未为本原则明确解决的问题,应尽可能地依照本原则所隐含的精神予以解决。如仍不能解决,则应适用依国际私法规则可以适用的法律制度。

第1:107条:本原则的类推适用

本原则经适当修正适用于变更或解除合同的协议、单方允诺和其他的表意陈述和行为。

第二节一般义务

第1:201条:诚实信用和公平交易

(一)各方当事人均须依诚实信用和公平交易而行为。

(二)当事人不得排除或限制此项义务。

第1:202条:协助义务

为了充分落实合同,各方当事人均向对方负有协助的义务。

第三节术语与其他规定

第1:301条:用语的含义

在本原则中,除非上下文要求具有其他的含义:

(一)“行为”包括不作为;

(二)“法院”包括仲裁机构;

(三)“故意的”行为包括重大过失的行为;

(四)“不履行”意指任何没有履行合同债务的行为,无论是否被谅解,并可包括迟延履行、瑕疵履行和没有协助以使合同得到充分的落实。

(五)一件事情,如果是处在当事人位置的通情达理之人本应知道它将会影响对方当事人决定是否依被提议的条款缔约或者是否缔约的,则为“重大的”。

(六)“书面”表述包括以电报、电传、传真以及其他通讯方式作出的能够对双方的表述提供可读性记录的通知。

第1:302条:合理性

依据本原则,合理性是指由善意行为并与当事人处于相同的状况下之人加以判断所会认为是合理的情况;在权衡何谓合理者时,应特别考虑合同的性质与目的、案件的情况以及所涉交易或行业的惯例和习惯做法。

第1:303条:通知

(一)通知得以任何与具体情况相适合的方式作出,不论是书面的或其他的方式。

(二)在符合第四款和五款的前提下,通知自到达于受通知人时起生效。

(三)通知被送交到受通知人或其营业场所或通讯地址,如若其没有营业场所或通讯地址,送交到其惯常居所时,为到达受通知人。

(四)一方当事人向另一方当事人发出通知,因为另一方的不履行或者因为此不履行已被前方当事人合理地预见到,而且该通知是恰当地发出或作出的,则该通知在传送过程中的迟延或不准确或没有到达并不妨碍它的生效。通知应从它在通常情况下本应到达的时间起生效。

(五)如果对通知的撤回是在该通知之前或同时到达受通知人,通知不生效力。

(六)在本条中,“通知”包括允诺、表述、要约、承诺、要求、请求或其他的声明。

第1:304条:时间的计算

(一)一方当事人在书面的文件中规定的由受领人答复或作出其他行为的期间由该文件载明之日起算;如果没有载明日期,则该期间从该文件到达受领人时起算。

(二)在计算期间时,在该期间内发生的正式的节假日或正式的非工作日亦包括在内。但如果该期间的最后一天在受领人所在地或者在所要求的行为的履行地为正式的节假日或正式的非工作日,该期间顺延至此后该地的第一个工作日。

(三)以日、星期、月或年表示的时间期限应自该期间第二天的零时开始至该期间最后一天的二十四时终止;但向规定该期间的一方当事人所作任何答复的到达,或者所要作出的其他行为的完成,必须在该期间最后一天在相关地点的正常营业停止之前。

第1:305条:被归咎的知晓与故意

如果某人在缔约一方当事人同意的情况下参与了合同的缔结,或者被缔约一方当事人委托履行或者在其同意的情况下履行了合同,该人

1.知道或预见到了某事实,或应当知道或预见到该事实;或者

2.故意地或具有重大过失地或者不符合诚实信用和公平交易地行为,

这些知晓、预见或行为归咎于该方当事人本人。

第二章合同的成立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2:101条:合同成立的条件

(一)合同符合下列条件即成立而无须其他的要件:

1.当事人意欲在法律上受有拘束,以及

2.它们形成了充分的合意。

(二)合同无须最终形成书面的形式,或以书面的形式证明,或是符合其他的形式要件。合同可采用任何方式加以证明,包括证人。

第2:102条:意思

一方当事人欲在法律上受有拘束的意思要依被对方当事人合理地理解的该方当事人的表述或行为加以决定。

第2:103条:充分的合意

(一)如果条款:

1.已被当事人充分地界定进而使合同能够被强制执行,或者

2.能够依本原则加以确定,

即为存有充分的合意。

(二)但如果一方当事人拒绝达成合同,除非当事人在某种特定的事情上形成合意,则不存在任何合同,除非对上述事情的合意已经形成。

第2:104条:未经个别商议的条款

(一)未经个别商议的合同条款,只有当使用此类条款的一方当事人在合同达成之前或

在达成合同之时已采取了合理的步骤提醒了对方当事人的注意,始得被用来对抗不知存有此类条款的一方当事人。

(二)在一份合同文本中仅仅提及参照此类条款,该条款并非合理地提醒了对方的注意,即使对方签署了该文本。

第2:105条:合并条款

(一)如果书面合同包含有一个经过个别商议的条款,声称书面合同体现了全部的合同条款(合并条款),则任何未从文字中反映出来的事先的陈述、保证或合意并不构成合同的组成部分。

(二)如果合并条款未经个别商议,这只能确立如下假定:当事人并非想让它们事先的陈述、保证或合意构成合同的组成部分。此项规则不得被排除或限制。

(三)当事人事先的陈述可用以解释合同。除非采用个别商议条款的形式,此项规则不得被排除或限制。

(四)一方当事人可因其陈述或行为而被阻却主张此种条款,只要对方当事人业已合理地信赖了它们。

第2:106条:只许书面变更

(一)书面合同中如有条款规定协议变更或者终止须采取书面形式的,只是假定变更或者终止合同的协议若非采取书面形式便不具有法律拘束力。

(二)如果一方当事人的陈述或者行为已被对方当事人合理地信赖了,则该方当事人不得主张适用前款规定。

第2:107条:无须接受即具有拘束力的允诺

一项意欲无须接受即具有拘束力的允诺是有拘束力的。

第二节要约与承诺

第2:201条:要约

(一)一项建议一旦符合下列要件即构成要约:

1.它意欲在对方承诺后即形成合同,并且

2.它含有相当确定的条款以形成合同。

(二)要约可以向一个或者多个特定的人或者向公众作出。

(三)一项由职业性供应人以公开的广告或价目表或者以商品展示的方式作出的以特定价格供应商品或服务的建议,被推定为是按此价格出售商品或提供服务的要约,直至库存商品售罄或者供应人提供此项服务的能力告尽。

第2:202条:要约的撤销

(一)要约可得撤销,只要撤销通知在受要约人发出其承诺之前或者,在以行为表示承诺之场合,在依第2:205条第二款或第三款形成合同之前到达受要约人。

(二)向公众发出的要约可以用与发出该要约时采用的相同的方式撤销。

(三)但如存有下列情况,对要约的撤销是无效的:

1.要约已表明它是不可撤销的;或

2.要约已确定了承诺的时间;或

3.受要约人合理地信赖该要约为不可撤销的并已基于对要约的信赖作出了行为。

第2:203条:要约的失效

要约于拒绝通知到达要约人时失效。

第2:204条:承诺

(一)受要约人作出的任何形式的陈述或行为,一旦它表明了对要约的同意,即为承诺。

(二)沉默或不作为本身并不构成承诺。

第2:205条:合同成立的时间

(一)一旦承诺已由受要约人发出,合同自该项声明到达要约人时成立。

(二)在以行为表示承诺之场合,合同自有关该行为的通知到达要约人时成立。

(三)如果根据要约、当事人之间业已确立的习惯做法或者惯例,受要约人可以履行某种行为来对要约作出承诺而无须通知要约人,合同自开始履行该行为时成立。

第2:206条:承诺的期限

(一)对要约所为的承诺如欲有效,须于要约人确定的期限内到达要约人。

(二)如果要约人没有确定任何期限,承诺须于一合理的时间内到达要约人。

(三)在以依第2:205条第三款履行某种行为表示承诺的场合,该行为须于要约人确定的承诺期限内履行;如果没有确定期限,则在一合理的时间内。

第2:207条:迟到的承诺

(一)承诺虽迟到仍得为有效的承诺,只要要约人不曾迟延地通知受要约人他将它作为承诺。

(二)如果带有迟到的承诺的信件或书面材料表明,如果传送正常它会按时到达要约人,则此迟到的承诺仍得为有效的承诺,除非要约人不曾迟延地通知受要约人它认为它的要约已经失效。

第2:208条:变更了的承诺

(一)受要约人所作的答复,如言明了或隐含了附加的或不同的条款,且这些条款会实质性地变更要约的条款,则为拒绝并构成一个新的要约。

(二)对要约作出的明确地同意的答复,尽管它对要约言明了或隐含了附加的或不同的条款,只要它们并没有实质性地变更要约的条款,仍构成承诺。附加的或不同的条款构成合同的组成部分。

(三)但如果答复符合下列情形,即构成对要约的拒绝:

1.要约明确地将承诺限定于要约的条款;或

2.要约人不曾迟延地反对附加的或不同的条款;或

3.受要约人对其承诺附有条件,要求要约人对附加的或不同的条款表示同意,而该同意没有在一段合理的时间内到达受要约人。

第2:209条:相互冲突的一般条款

(一)如果在要约与承诺中除关于相互冲突的合同一般条款外当事人已形成合意,合同仍然成立。只要一般条款实质上是一致的,它们便构成合同的组成部分。

(二)但如一方当事人有下列情形,合同不成立:

1.事先已明确地且并非采用一般条款的形式表示其不欲基于第一款而受一份合同的拘束;或

2.不曾不合理地迟延地通知对方当事人它不欲受此种合同的拘束。

(三)合同的一般条款是指为不定数量的特定类型的合同事先已制作完毕的且在当事人之间未经个别商议的合同条款。

第2:210条:专业人士的确认书

如果专业人士已达成合同,但尚未将其形成最终的文件,而一方不曾迟延地向对方发出一份书面形式,意在作为合同的一份确认书,但它含有附加的或不同的条款,这些条款将成为合同的构成部分,除非:

1.这些条款实质性地变更了合同的条款;或

2.受领方不曾迟延地对此表示反对。

第2:211条:非经要约承诺形成的合同

尽管合同的形成过程无法解析成要约与承诺,本节中的规则经适当修正仍得适用。

第三节磋商责任

第2:301条:悖于诚信的磋商

(一)当事人有磋商自由,对没有达成合意不负责任。

(二)但如果一方当事人所为磋商或终止磋商有悖于诚实信用,则要对给对方当事人造成的损失负责。

(三)一方当事人在没有真实意图与对方当事人达成合意的情况下从事磋商或继续进行磋商,则为有悖于诚实信用。

第2:302条:违反信任

如果在磋商过程中一方当事人透露了秘密信息,无论事后是否达成了合同,另一方当事人均有义务不透露该信息或为自身目的使用该信息。对违反此义务的救济,可包括赔偿所受损失以及返还另一方当事人取得的收益。

转载自《民商法论丛》第12卷

欧洲合同法原则(之二)

韩世远清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上传时间:2006-1-11

第三章代理人的权限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3:101条:本章的适用范围

(一)本章规范代理人或其他中间人的权限,此处其他中间人使委托人受其与第三人的合同的拘束。

(二)本章不适用于由法律授予的代理权或由公共的或司法的权力机关授予的代理权。

(三)本章不适用于代理人或中间人与其委托人之间的内部关系。

第3:102条:代理的类型

(一)代理人以委托人的名义行为者,适用直接代理的规则(第二节)。在代理人行为时或者以后是否透露了委托人的身份,则是无关紧要的。

(二)中间人依委托人的指令并为委托人的利益行事,但并非以委托人的名义者,或者第三人既不知道也没有理由应知道中间人系作为代理人而行为者,适用间接代理的规则(第三节)。

第二节直接代理

第3:201条:明示的、默示的和表面的授权

(一)委托人对以其名义行为的代理权的授予,可得为明示的,亦可得为由具体情事默示的。

(二)为实现授权目的,代理人有权依具体情事从事各种必要的行为。

(三)如果委托人的言语或行为导致第三人合理地且善意地相信代理人已被授权从事其所从事的行为,则视为委托人已经授权。

第3:202条:代理人对代理权的行使

代理人在由第3:201条界定的授权的范围内行为,其行为直接拘束委托人和第三人。代理人自己并不对第三人负有义务。

第3:203条:未被透露身份的委托人

如果代理人以委托人的名义缔结合同而委托人的身份要在日后透露,在经第三人要求后代理人没能在一段合理的时间内透露委托人的身份的,则代理人自己受合同的拘束。

第3:204条:代理人无权代理或越权代理

(一)以代理人身份从事行为者如未经授权或超越了对它的授权范围,则其行为对委托人和第三人并无拘束力。

(二)如果未能依第3:207条而由委托人追认,代理人有责任向第三人支付损害赔偿,以使第三人处于如同代理人有权行为一样的状况。如果第三人已知或本不应不知代理人缺少授权,则本规则并不适用。

第3:205条:利害冲突

(一)如果由代理人达成的合同涉及代理人的利害冲突,对此第三人已知或本不应不知,则委托人可以依据第4:112条至第4:116条的规定宣布该合同无效。

(二)如有下列情形,即推定为具有利害冲突:

1.该代理人同时作为该第三人的代理人;或

2.该合同是与该代理人自己达成的。

(三)但如有下列情形,委托人不得宣布合同无效:

1.委托人已同意或者本不应不知代理人如此行为;或

2.代理人业已向委托人揭示了这种利害冲突,而委托人在一段合理的时间内没有表示反

对。

第3:206条:复代理

代理人具有默示的授权来任命复代理人,以完成不具有人身专属性的并且不能合理地期待代理人亲自完成的任务。本节的规则适用于此种复代理;复代理人在它的以及代理人的授权范围内的行为直接使委托人与第三人相互受有拘束。

第3:207条:委托人的追认

(一)如有人以代理人的身份行为而未经授权或超越了对它的授权,委托人可对代理人的行为进行追认。

(二)基于追认,在不使他人的权利受有损害的情况下,代理人的行为即被认为是已经授权了的。

第3:208条:第三人对确认授权的请求权

在委托人的言语或行为使第三人有理由相信由代理人从事的行为是经过授权的场合,但第三人仍怀疑该授权,它可以向委托人发出一份书面的确认书要求其确认。如果委托人没有表示反对或不曾迟延地回答,则代理人的行为被视为已经授权。

第3:209条:授权的存续

(一)代理权持续至第三人知道或应当知道:

1.代理权已被委托人、代理人或二者终止;或

2.授权从事的行为已经完成,或者授权的期间已经届满;或

3.代理人已破产或在自然人之场合已死亡或无能力;或

4.委托人已破产。

(二)如果本条第一款第一项的情况已被以与当初授权采取的通知或公布的方式相同的方式加以通知或公布,则第三人被视为知道了代理权已被终止。

(三)不过,在一段合理的时间内,代理人仍然有权从事那些为保护委托人或其继承人的利益所必要的代理行为。

第三节间接代理

第3:301条:非以委托人的名义行为的中间人

(一)如果中间人从事行为系

1.基于委托人的指令和为了委托人的利益,但并非以委托人的名义,或者

2.基于委托人的指令,但第三人对此并不知道而且没有理由知道,中间人与该第三人互相受有拘束。

(二)仅当符合第3:302至3:304条规定的条件时,委托人与该第三人始互相拘束。

第3:302条:中间人的破产或对委托人的根本性不履行

如果中间人沦为破产,或者如果它对委托人根本性不履行,或者如果在履行期到来之前情况表明将会发生根本性不履行,

1.基于委托人的请求,中间人应将第三人的名字和地址告知委托人;而且

2.委托人可以行使中间人为委托人的利益而对第三人取得的权利,但应承受第三人可得

对中间人提出的抗辩。

第3:303条:中间人的破产或对第三人的根本性不履行

如果中间人沦为破产,或者如果它对第三人根本性不履行,或者如果在履行期到来之前情况表明将会发生根本性不履行,

1.基于该第三人的请求,中间人应将委托人的名字和地址告知该第三人;而且

2.第三人可对委托人行使该第三人对该中间人拥有的权利,但应承受中间人可得对第三人提出的抗辩以及委托人可得对中间人提出的抗辩。

第3:304条:通知要件

第3:302至3:303条中规定之权利的行使,要求须向中间人以及向第三人或委托人分别发出行使诸此权利的意思的通知。在接到通知之后,第三人或委托人不再有权向中间人进行履行。

第四章有效性

第4:101条:未受规制的事项

本章没有规定因不合法、不道德或缺乏能力而发生的无效。

第4:102条:自始不能

仅仅由于合同成立时所负债务的履行不能或由于一方当事人无权处分合同关涉的财产,合同并不无效。

第4:103条:关于事实或法律的错误

(一)如有下列情形,一方当事人可基于合同成立时存在的关于事实或法律的错误而宣布合同无效:

1.(1)错误是由于对方当事人给出的信息造成的;或

(2)对方当事人已知道或本应知道该错误,而且让错误方陷于错误状态有悖于诚

实信用和公平交易;或

(3)对方当事人也犯有相同的错误,以及

2.对方当事人已知道或本应知道,如果错误方知道了真实情况,错误方就不会缔结该合同或只会以完全不同的条款缔结合同。

(二)然如有下列情况,当事人不得宣布合同无效:

1.在该具体情事中,它的错误是不可原谅的;或

2.此种错误的风险已被它承担,或在该具体情事中应当由它来承担。

第4:104条:传达的信息不准确

表达或传送陈述中的不准确应作为制作或发送该陈述之人的错误,适用第4:103条。

第4:105条:合同的改订

(一)如果一方当事人可因错误而宣布合同无效,但对方当事人表明它愿意或者实际上的确按照有权宣布合同无效的一方当事人所理解的合同加以履行,则该合同被视为按照错误方所理解的那样缔结。在被告知了有权宣布合同无效方所理解合同的方式后,以及在该方当事人基于对宣布合同无效的通知的信赖业已从事行为之前,对方当事人须立即表明它愿意履

行或实际提供此种履行。

(二)在这种表示或者履行之后,宣布合同无效的权利即丧失,而且任何先前的宣布合同无效的通知不生效力。

(三)在双方当事人犯有同样错误的场合,法院可基于任何一方当事人的请求,使合同符合如果错误未曾发生所会达成的样子。

第4:106条:不正确的信息

因相信对方当事人给出的不正确的信息而缔结合同的当事人可依第4:117条第二款和第三款请求损害赔偿,即便该信息并没有依第4:103条产生出基于错误而宣布合同无效的权利,除非给出信息方有理由认为该信息是真实的。

第4:107条:欺诈

(一)如果一方当事人缔结合同是因对方当事人的欺诈性表示,无论是言语还是行为,或者是因对依诚实信用或公平交易对方本应透露的信息却欺诈性地不予透露,则该方当事人可宣布合同无效。

(二)如果一方当事人的表示或者不揭示系意在欺骗,它即为欺诈性的。

(三)在确定诚实信用和公平交易是否要求一方当事人透露某特定信息时,对各种情况均应考虑,包括:

1.该方当事人是否拥有专门技术;

2.由它获取相关信息所需费用;

3.对方当事人自己是否可以合理地获取该信息;以及

4.该信息对对方当事人显而易见的重要性。

第4:108条:胁迫

一方当事人缔结合同如果是由于对方当事人即行的且严重的行为的威胁,而此种行为之威胁:

1.本身是非法的,或

2.作为达成合同的手段是非法的,

则该方当事人可以宣布合同无效,除非在该具体情事中第一方当事人拥有合理的选择余地。

第4:109条:过分的利益或不公平的好处

(一)如果在缔结合同时有下列情况,一方当事人可以宣布合同无效:

1.它依赖于对方当事人或与对方当事人具有信托关系,它处于经济困难或具有急迫需要,它是无远见的、无知的、无经验的或缺乏谈判技巧的,以及

2.对方当事人已经知道或本应知道这种情况,由于这种情况以及合同的目的,以非常不公平的或获取过分利益的方式利用了第一方当事人的这种状况。

(二)应有权宣布合同无效方当事人的要求,如果合适,法院可以改订合同,以使合同符合遵循诚实信用和公平交易之要求本应会达成的样子。

(三)类似地,法院也可以应收到因过分利益或不公平的好处而宣布合同无效之通知方当事人的要求改订合同,只要该方当事人在收到通知后而且在对方当事人信赖该通知而作出行为之前立即告知作出上述通知的一方当事人。

第4:110条:未经个别商议的不公平合同条款

(一)如果未经个别商议的合同条款造成当事人的合同权利义务显著失衡,有损于一方当事人,有悖于诚实信用和公平交易,考虑合同所要求的履行的性质、合同的其他所有条款以及缔结合同时的具体情事,该方当事人可以宣布该条款无效。

(二)本条不适用于:

1.规定合同的主要标的的条款,只要该条款用语浅显易懂;或

2.一方当事人的债务在价值上与对方当事人的债务的价值具有相当性。

第4:111条:第三人

(一)在一方当事人对第三人的行为负责之场合,或者经一方当事人同意该第三人介入了合同的缔结,如果该第三人

1.因给出信息而造成了错误,或者知道或本应知道某一错误,

2.给出了不正确的信息,

3.犯有欺诈,

4.进行了胁迫,或

5.获取过分的利益或不公平的好处,

则在与恰如该方当事人自己的行为或知晓一样的条件下,可以获取本章中的救济。

(二)在其他第三人从事下列行为场合:

1.给出了不正确的信息,

2.犯有欺诈,

3.进行了胁迫,或

4.获取了过分的利益或不公平的好处,

如果该方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相关的事实,或者在宣布无效之时它尚未信赖该合同而行为,则可以获取本章的救济。

第4:112条:对无效的通知

宣布无效须采用向对方当事人发出通知的方式。

第4:113条:时间限制

(一)适当考虑具体情事,在有权宣布无效方知道或本应知道相关的事实或者在其能够自由行动之后,宣布无效的通知须在一段合理的时间内发出。

(二)但是,如果一方当事人在对方当事人引用某条款后的一段合理的时间内发出了宣布无效的通知,该方当事人可以依据第4:110条宣布此一单个的合同条款无效。

第4:114条:确认

如果有权宣布合同无效的一方当事人在它知道了无效事由后,或者在它能够自由地行动之后,明示地或默示地确认了该合同,该合同的无效即被排除。

第4:115条:无效的效力

合同无效后,任何一方当事人均可要求返还依据该合同或者该合同中无效的部分他所交付的一切东西,但要求他同时返还他依据该合同或者该合同中无效的部分所接受的东西。无论什么原因,如果无法返还原物,则须对所受领的物品支付一笔合理的价金。

第4:116条:部分无效

如果无效事由仅影响及于合同的特定条款,则无效的效力仅限于这些条款,除非在适当地考虑了案件的具体情事后,仍令合同的剩余部分有效不合理。

第4:117条:损害赔偿

(一)只要对方当事人知道或者本应知道错误、欺诈、胁迫或获取过分利益或不公平好处,有权依本章规定宣布合同无效的一方当事人可以从对方当事人获取损害赔偿,以使宣布合同无效方当事人尽可能地处于如同它未曾缔结合同一样的状态。

(二)如果一方当事人依本章的规定拥有宣布合同无效的权利,但却没有行使它的权利或者根据第4:113条或第4:114条的规定丧失了它的权利,在符合第一款的条件下,它可以对因错误、欺诈、胁迫或获取过分利益或不公平好处而给自己造成的损失获取损害赔偿。当该方当事人在第4:106条的意义上被不正确的信息误导时,亦应适用同样的损害赔偿的计算方法。

(三)在别的方面,损害赔偿应符合第九章第五节的有关规定,个别方面作适当调整。

第4:118条:对救济的排除或限制

(一)对欺诈、胁迫或获取过分利益或不公平好处的救济,以及对未经个别商议的不公平条款宣布无效的权利,不得被排除或限制。

(二)对错误和不正确信息的救济可得被排除或限制,除非此种排除或限制有悖于诚实信用和公平交易。

第4:119条:不履行之救济

案情使之有权请求不履行之救济的一方当事人,如依本章的规定也可请求救济,则可以请求二者中的任何一种救济。

转载自《民商法论丛》第12卷

欧洲合同法原则(之三)

韩世远清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上传时间:2006-1-12

第五章解释

第5:101条:解释的一般规则

(一)合同应依当事人的共同意图加以解释,即使这与用语的字面含义不同。

(二)如果能够认定一方当事人意欲合同具有特定的含义,而且在合同缔结时对方当事人不会不知道第一方当事人的此种意图,则合同应按第一方当事人意欲的方式加以解释。

(三)如果依据第一款和第二款无法认定某种意图,合同应按与双方当事人属于相同类型的通情达理之人在相同情况下所会赋予它的含义解释。

第5:102条:相关情况

在解释合同时,应特别注意:

1.达成合同时的情况,包括预备性磋商;

2.双方当事人的行为,即便是达成合同以后的行为;

3.合同的性质与目的;

4.由双方当事人以及它们内部确立的习惯做法对类似条款作出过的解释;

5.在所涉行为的行业中条款或表述通常被赋予的含义,以及类似条款业已得到的解释;

6.惯例;以及

7.诚实信用和公平交易。

第5:103条:对使用者不利益规则

对未经个别商议的合同条款存有疑义时,应作不利于使用该条款之当事人的解释。

第5:104条:经过商议的条款的优先性

经过个别商议的条款优先于那些未经个别商议的条款。

第5:105条:合同作为整体的优先性

条款应从它们表现出来的合同整体的角度加以解释。

第5:106条:赋予条款完全的效力

使合同条款合法或有效的解释方法优先于不具此种效果的解释方法。

第5:107条:语言的差异

在合同采用两种或多种语言文本,其中没有一个被指定为权威文本时,如果不同文本之间存有差异,在解释上应以合同最初采用的文本优先。

第六章内容与效果

第6:101条:产生合同债务的陈述

(一)一方当事人于合同缔结前或合同缔结时所作的陈述将被视为一种合同性保证,只要那正是对方当事人在该具体情况下对它所合理地理解的,考虑:

1.该陈述对于对方当事人的表面的重要性;

2.该方当事人是否在经营过程中作出该陈述;以及

3.当事人相关的专门技术。

(二)如果当事人中的一方系职业性供应人,在双方当事人的合同缔结之前,该方对其服务或商品或者其他物品进行销售、宣传等时,关于它们的性能或用途发布了信息,则该陈述应作为合同的一个条款,除非情况表明对方当事人已经知道或不可能不知道该陈述是不正确的。

(三)这类信息和保证如系有人在为该职业性供应人宣传或销售服务、商品或其他物品时发布出来的,或者系处于商业链条的前部环节的人发布出来的,也要认为对该职业性供应人产生合同债务,除非它不知道也没有原因知道这种信息或保证。

第6:102条:默示的义务

除明示条款之外,合同仍得含有默示条款,产生于

1.双方当事人的意图,

2.合同的性质与目的,以及

3.诚实信用与公平交易。

第6:103条:虚伪表示

如果当事人达成了一份不欲反映它们的真正合意的外表合同,对双方当事人而言应以真实合意为准。

第6:104条:价格的确定

如果合同未约定价格或者确定价格的方式,则应视为当事人已同意了一合理价格。

第6:105条:由一方当事人作的单方面确定

如果价格或合同的其他条款要由一方当事人加以确定,而其决定非常不合理,则纵有其他相反规定,亦得代之以合理的价格或其他条款。

第6:106条:由第三人作的确定

(一)如果价格或合同的其他条款要由第三人确定,而它不能够或者不愿意这么做,则推定为当事人已授权法院指定另外一人加以确定。

(二)如果由第三人确定的价格或其他条款非常不合理,则应代之以一合理的价格或条款。

第6:107条:对不存在之因素的参照

如果价格或合同的其他条款要参照某一因素加以确定,而该因素不曾存在或不再存在或不再能够找到,则应代之以最为相当的因素。

第6:108条:履行的质量

如果合同没有特别约定质量,当事人所提交的履行至少须具有中等质量。

第6:109条:期限不定的合同

期限不定的合同可得由任何一方当事人作出合理期限的通知而终止。

第6:110条:利益第三人之约定

(一)第三人可以请求合同债务之履行,如果它如此行为之权利已在允诺人与受诺人之间明确地达成协议,或者如果此种协议能够从合同的目的或者案件的具体情事中推断出来。该第三人无须于达成该协议时即已特定下来。

(二)如果第三人放弃履行请求权,则视为该权利从未对它发生过。

(三)受诺人可以通过向允诺人发出的通知剥夺该第三人的履行请求权,除非:

1.第三人已接到受诺人的通知,称该权利已成为不可撤销的;或者

2.允诺人或受诺人接到第三人的通知,称后者接受了该权利。

第6:111条:情事变更

(一)当事人应清偿其债务,即便是因为履行费用已经提高或是因为它所受领之履行的价值已经降低而使履行变得非常困难亦然。

(二)但如果由于情事的变更使合同履行变得格外困难,当事人应当进行磋商以改订合同或者解除合同,只要:

1.情事变更系发生在合同达成之后,

2.情事变更之可能性于达成合同之时并不能够合理地被考虑到,而且

3.依据合同,情事变更之风险并非受影响之当事人所应承担的。

(三)如果当事人于一段合理的时间内没有达成合意,法院可以:

1.按法院确定的时间和条件解除合同;或者

2.改订合同,以便以公平合理的方式在当事人之间分摊由情事变更产生的损失和收益。

在任何一种情形,法院可以对因一方当事人悖于诚实信用与公平交易之拒绝磋商或者终止磋商而遭受的损失判予损害赔偿。

第七章履行

第7:101条:履行的地点

(一)如果合同债务的履行地点没有被合同固定或者不能够从合同中加以确定,它得是:

1.在金钱债务场合,达成合同时债权人的营业地;

2.在非金钱债务场合,达成合同时债务人的营业地。

(二)如果当事人有不止一个营业地,考虑达成合同时为当事人所知晓或所想象的情事,前款意指之营业地是指与合同有最密切关系的营业地。

(三)如果当事人没有营业地,则视其惯常居所地为其营业地。

第7:102条:履行的时间

当事人必须进行履行:

(一)如果时间已在合同中载明或者可以从合同中确定,则于此一时间;

(二)如果期间已在合同中载明或者可以从合同中确定,则在该期间内的任何时间,除非案件的具体情事表明应由另一方当事人选择时间;

(三)在任何其他的场合,于达成合同后的一个合理的时间。

第7:103条:提前的履行

(一)当事人对履行期前提交的履行可以拒绝,除非受领该交付不至于不合理地损及它的利益。

(二)当事人对提前之履行的受领并不影响约定的它自己债务履行的时间。

第7:104条:履行的顺序

只要双方当事人的履行可以同时提交,当事人便受有拘束应同时提交,除非具体情事另有要求。

第7:105条:有选择余地的履行

(一)如果债务可通过有选择余地的履行来解脱,则选择权属于履行方,除非具体情事另有要求。

(二)如果应为选择的一方当事人在合同要求的时间内没有选择,那么

1.如果选择迟延是根本性的,选择权转归对方当事人;

2.如果选择迟延并非根本性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发出一份通知,另外确定一段合理的期间,于该段期间内当事人须作出选择;如果后者没有这么做,则选择权转归对方当事人。

第7:106条:第三人的履行

(一)除非合同要求亲自履行,如有下列情形,债权人不得拒绝由第三人提交的履行:

1.该第三人经债务人的同意而行为;或者

2.该第三人对履行拥有合法的利益,而债务人已没能履行或者情况表明在履行期到来时它将不会履行。

(二)第三人依第一款所作的履行使债务人获得解脱。

第7:107条:支付的形式

(一)金钱的支付可以一般商业过程中使用的任何一种方式进行。

(二)债权人依据合同或者自愿地接受支票或其他支付之通知或支付之允诺,被视为是在它能够获得承兑的条件下始如此行为。债权人不得强制执行原始债务以支付货币,除非支付之通知或者支付之允诺未获兑现。

第7:108条:支付的货币

(一)当事人可以约定支付价款仅采用特定的货币。

(二)如果没有这种约定,对以支付地货币以外的一种货币所表示的款项,可按照支付时支付地通行的兑换比率以该支付地的货币进行支付。

(三)在符合前款规定的场合,如果到支付时间债务人没有支付,债权人可以请求按照应为支付时或者按照实为支付时支付地通行的兑换比率以该支付地的货币进行支付。

第7:109条:履行的充抵

(一)如果当事人必须履行同一性质的数个债务,而所提交的履行尚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那么在符合第四款规定的条件下,该方当事人可以在履行时声明其履行拟充抵给哪笔债务。

(二)如果履行方当事人没有作出这种声明,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在一段合理的时间内将该履行充抵给它所选择的债务。它应将其选择告知履行方。然对于下列债务的充抵是无效的:

1.债务尚未到期的;或

2.债务是非法的;或

3.债务是有争议的。

(三)如果任何一方当事人均未作此充抵,在符合第四款规定的条件下,履行充抵给依所列顺序符合下列标准之一的债务:

1.已到期的或者第一笔到期的债务;

2.债权人最没保障的债务;

3.对于债务人最为沉重的债务;

4.最先发生的债务。

如果上述标准均不适用,则该履行按比例充抵给所有的债务。

(四)在金钱债务场合,债务人所为之支付应充抵给,第一,费用,第二,利息,第三,本金;除非债权人作出了不同的充抵。

第7:110条:未被受领的物品

(一)一方当事人如因另一方当事人没有受领或者取走并非金钱的有体物而只好继续占有该物品的,须采取合理措施保护和收藏该物品。

(二)继续占有的一方当事人可以通过下列方式解脱其交付或返还的义务:

1.将该物品以合理的条件以另一方当事人的名义存放于第三人处,并将此事告知了另一方当事人;或

2.在通知了另一方当事人后,将该物品以合理的条件卖掉,并将纯收益付给彼方当事人。

(三)但是,如果该物品是容易腐烂的或者其保管是费用格外高昂的,该方当事人须采取合理措施处理该物品。它可以通过向对方当事人支付纯收益的方式解脱其交付或返还的义

务。

(四)继续占有的一方当事人对任何合理地发生的费用有权获取赔偿或者从出售的纯收益中扣除。

第7:111条:未被受领的金钱

如果一方当事人没有受领由另一方当事人按适当方式交付的金钱,后一当事人在通知了前一当事人后,可以按照应为交付地的法律以前一当事人的名义将此笔金钱储存起来,以解脱自己的付款债务。

第7:112条:履行的费用

各方当事人应承受其各自债务的履行费用。

第八章不履行与救济的一般规定

第8:101条:可以获得的救济

(一)只要一方当事人没有履行合同债务,而且该不履行未能依第8:108条而免责,则受害方当事人可寻求第九章中规定的任何救济方式。

(二)如果一方当事人的不履行能依第8:108条而免责,受害方当事人可寻求第九章中规定的除请求履行和损害赔偿之外的任何救济方式。

(三)只要一方当事人自己的行为造成了另一方当事人的不履行,该方当事人不得寻求第九章中规定的任何救济方式。

第8:102条:救济的累积

救济若非相互排斥即可累积。特别是,损害赔偿请求权并不因当事人行使了任何其他的救济权利而被剥夺。

第8:103条:根本性不履行

如有下列情形,不履行即为根本性的:

1.严格符合债务要求是合同的核心;或

2.不履行实质上剥夺了受害方依合同有权期待的东西,除非另一方当事人没有预见到而且也不能够合理地预见到该结果;或

3.不履行是故意的,并且使受害方有理由认为它不能再信赖对方当事人未来的履行。

第8:104条:不履行方的补救

一方当事人若因其提交的履行不符合合同而未被另一方当事人受领的,如果履行期尚未到来或者其迟延并没有构成根本性不履行,则该方当事人可以进行新的和符合要求的交付。

第8:105条:履行的保证

(一)一方当事人若合理地认为另一方当事人将会根本性不履行,则该方当事人可以要求对正常履行提供充分的保证;同时,只要这种合理的认识持续存在,就可以中止其自己债务的履行。

(二)如果此种保证在合理的时间内未被提供,只要要求保证的一方当事人仍然合理地认为另一方当事人将会根本性不履行,并且不曾迟延地发出了解除合同的通知,它就可以解除合同。

第8:106条:确定额外履行期限的通知

(一)在任何不履行的情况下,受害方当事人可向另一方当事人发出通知,允许一段额外的履行期限。

(二)在这段额外的期限中,受害方当事人可以中止它自己相应债务的履行并可请求损害赔偿,但它不得寻求任何其他的救济。如果它接到对方当事人的通知,称后者于该期限内将不履行,或者如果于该期限过后尚未作出正常的履行,受害方当事人可寻求依第九章规定所可采取的任何救济。

(三)如果迟延履行尚未构成根本性不履行,而受害方已发出了一份确定了长度合理的额外期限的通知,那么它可以在通知的期限终了时解除合同。受害方当事人可以在它的通知中规定,如果对方当事人于通知所确定的期限内没有履行合同将自动解除。如果规定的期限过短,则只有在发出通知后的一段合理的时间后,受害方始得解除合同,或者如有可能合同始自动解除。

第8:107条:委托他人的履行

将合同履行委托于他人的一方当事人,对于履行仍然负责。

第8:108条:因障碍而免责

(一)如果一方当事人能够证明,由于超出其控制的障碍导致了不履行,而且不能够合理地期待它于合同成立时将此种障碍考虑在内或者避免或克服该障碍或其后果,则对该方当事人的不履行免责。

(二)如果障碍只是暂时的,本条规定的免责事由仅于该障碍存续的期间内有其效力。然如果此种迟延构成了根本性不履行,债权人则可以如是待之。

(三)不履行方当事人必须确保关于该障碍及其对它的履行能力的影响的通知于不履行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诸此情事之后的一段合理的时间内被对方当事人收到,对方当事人对因没有收到此一通知所致损失有权获取赔偿。

第8:109条:限制或者排除救济的条款

对不履行的救济可以排除或限制,除非主张此种排除或者限制有悖于诚实信用和公平交易。

第九章对不履行的特殊救济

第一节履行请求权

第9:101条:金钱债务

(一)债权人有权要回到期的金钱。

(二)如果债权人尚未履行其债务,而且情况表明债务人对于受领履行将会是不情愿的,债权人仍可以继续其履行并依合同获取其应得的价款,除非:

1.它本可以不太费力或不太费钱地从事一项合理的替代交易;或

2.在该具体情事中履行属不合理的。

第9:102条:非金钱债务

(一)受害方当事人有权主张非金钱债务的实际履行,包括对瑕疵履行所为的补救。

(二)然如有下列情形,则不得获取实际履行:

1.履行属不法或者不能;或

2.履行将会导致债务人不合理的努力或花费;或

3.履行属于具有人身特征的或取决于个人关系的服务或工作的约定;或

4.受害方当事人能够合理地通过其他途径获取的履行。

(三)如果受害方当事人在已知或应知不履行后的一段合理的时间内没有寻求实际履行,则丧失实际履行请求权。

第9:103条:损害赔偿不受妨碍

在本节中履行请求权被排除之事实无碍于对损害赔偿的请求。

第二节中止履行权

第9:201条:中止履行权

(一)与对方当事人同时或者在其后履行的一方当事人可以中止履行直到对方提出了履行或者已经履行。第一方当事人可以中止其全部的履行,也可以中止于具体情事中合乎情理的部分的履行。

(二)只要情况表明对方履行期到来时对方当事人将会不履行,当事人同样可以中止履行。

第三节合同的解除

第9:301条:合同解除权

(一)如果对方当事人的不履行是根本性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二)在迟延场合,受害方当事人依据第8:106条第三款也可以解除合同。

第9:302条:应部分地履行的合同

如果合同是要分成不同的部分加以履行,而且对于其中的一部分对待履行亦得分摊开来,则发生有根本性不履行时,受害方当事人可以就相关的部分行使它享有的本节规定的解除权。只有当不履行对于整个合同而言是根本性的时,它才可以解除整个合同。

第9:303条:解除的通知

(一)当事人解除合同的权利应以向对方当事人发出通知的方式行使。

(二)受害方当事人若非于知晓或应当知晓不履行后的一段合理的时间内发出通知,它便丧失解除合同的权利。

(三)1.在履行于到期时尚未被提交之场合,受害方当事人无须在提交被作出前发出解除的通知;如果后来提交被作出了,而它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提交之后的一段合理的时间内仍未作出此种通知,它则丧失其解除权。

2.然如果受害方当事人知道或者有原因应知道对方当事人仍然想要在一段合理的时间内提交履行,而受害方当事人不合理地没有通知对方当事人它不欲受领履行,如果对方果真于一段合理的时间内提交了履行,则受害方当事人丧失其解除权。

(四)如果一方当事人因完全的和永久的障碍而依第8:108条免责,则合同于该障碍产

生时起自动解除而无须通知。

第9:304条:先期不履行

如果在一方当事人的履行期前情况已表明它将会根本不履行,对方当事人可解除合同。

第9:305条:解除的一般效力

(一)合同的解除使双方当事人从它们从事以及受领未来履行的义务中解脱出来,但依据第9:306条至第9:308条的规定,并不影响在解除之前发生的权利和责任。

(二)解除并不影响任何关于纠纷解决的合同规定或者任何其他要在解除之后发挥作用的规定。

第9:306条:价值降低的物品

解除合同的一方当事人可以拒绝先前从对方当事人受领的物品,只要其对于第一方当事人的价值由于对方当事人的不履行而根本性地降低了。

第9:307条:已付金钱的复原

于合同解除场合,当事人可以要回为它没有得到的或者是由它正当地拒绝了的履行所支付的金钱。

第9:308条:物品的复原

于合同解除场合,业已交付了物品的当事人,如该物品仍能退还,且对该物品当事人尚未得到价金或其他对待履行,则可以要回该物品。

第9:309条:对无法返还的履行的恢复

于合同解除场合,业已提交了履行的当事人,在履行已无法返还而且它对于履行尚未得到价金或其他对待履行时,对向对方当事人所作履行的价值可以要回一笔合理的价金。

第四节减价

第9:401条:减价请求权

(一)受领了与合同不符的履行提交的一方当事人可以减少其价格。此种减价应当与履行提交时与符合要求地提交的履行相比履行之价值的降低相称。

(二)一方当事人如依前款规定有权请求减价,并且它已支付了超过减后余价的价金,则可以向对方当事人要回超出的部分。

(三)减过价的一方当事人不得再为履行价值的降低获取损害赔偿,但仍然有权对它遭受的其他损失请求赔偿,只要它们依据本章第五节的规定是可以获取的。

第五节损害赔偿与利息

第9:501条:损害赔偿请求权

(一)受害方当事人有权对因对方当事人的不履行而造成的损失请求赔偿,只要该不履行没有依第8:108条而免责。

(二)可获取赔偿的损失包括:

1.非金钱损失;和

合同法总论,笔记

合同法总论,笔记 篇一:XX考研民法总论复习笔记:确定合同与射幸合同的要点 凯程考研集训营,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 XX考研民法总论复习笔记:确定合同 与射幸合同的要点 法律硕士初试科目包括:政治理论(100分)、外国语(100分)、专业综合课(含宪法、法学基础理论、中国法制史)/(150分)和专业基础课(含民法学、刑法学)/(150分)。下面凯程考研为大家分享的是XX考研民法总论知识点:确定合同与射幸合同,目前正是基础知识的第一轮复习,希望大家能静下心来好好复习。 1.概念 (1)确定合同。又称实定合同,指给付的内容和范围在合同成立时已经确定的合同。一般合同均为确定合同。 (2)射幸合同。又称机会合同,指给付的内容和范围在合同成立时尚不确定,其确定取决于合同成立后是否发生偶然事件的合同。保险合同、抽奖合同、博彩合同都是射幸合同。 2.分类的意义 ①确定合同一般要求等价有偿,不能显失公平,否则会影响合同的效力,如显失公平的合同为可撤销合同,暴利合

同因违背公序良俗可被认定无效;射幸合同则不要求等价有偿。②射幸合同因双方的给付义务严重不对等,法律从公序良俗出发,对其种类、效力加以限制。如押赌合同在我国被认为是非法的;购买彩票的合同限于特定的种类;抽奖式有奖销售的奖金金额不得超过5000元。 第 1 页共 1 页 篇二:崔建远合同法读书笔记 崔建远《合同法》(第四版)法律出版社读书笔记 一、作者简介 崔建远,男,1956出生,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清华大学法学院学位分委员会主席,法学院民法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市检察院咨询监督员,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北京等仲裁委员会仲裁员。人民日报(海外版)法律顾问,中国政法大学硕士生兼职指导教师,国家法官学院兼职教授。 代表性学术成果《合同责任研究》(吉林大学出版社1992 年版)、《准物权研究》(法律出版社 XX年版)、《土地上的权利群研究》(法律出版社 XX年版)、《论争中的渔业权》(北京大学出版社XX年版)、《合同法总论》(上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XX年版)、《物权:生长与成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XX 年版)等专著、《物权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XX年版)。与他人合著《合同法》(法律出版社 XX 年

崔建远合同法读书笔记

崔建远《合同法》(第四版)法律出版社读书笔记 一、作者简介 崔建远,男,1956出生,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清华大学法学院学位分委员会主席,法学院民法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市检察院咨询监督员,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北京等仲裁委员会仲裁员。人民日报(海外版)法律顾问,中国政法大学硕士生兼职指导教师,国家法官学院兼职教授。 代表性学术成果《合同责任研究》(吉林大学出版社 1992 年版)、《准物权研究》(法律出版社 2003年版)、《土地上的权利群研究》(法律出版社 2004年版)、《论争中的渔业权》(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合同法总论》(上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物权:生长与成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年版)等专著、《物权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与他人合著《合同法》(法律出版社 2007 年第4 版。合著者:于淑妍、王轶、王闯、王成、申卫星、杨明刚、韩世远、薛文成)《债权保障法律制度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年版,合著者:韩世远)等 10 余部;发表《“四荒”拍卖与土地使用权》(《法学研究》 1995 年第 6 期)、《无权处分辨》(《法学研究》 2003 年第 1 期)等 150 余篇学术论文。 二、写作背景 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的建设,推动了《合同法》的修改,自2003年以来,我国有关合同的立法及司法解释已有新的进展,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对合同法的研究在继续深化,许多著述陆续面世,《合同法》第四版对第三版进行了细微的改变和深入,增加了时代的新的内容,并进一步对个别观点进行完善与深入,例如加强和细化了赠与合同中的任意撤销和法定撤销的阐述,强化了房屋租赁合同中承租人优先购买权制度的分析等。 三、基本框架分析 该书坚持合同法的基本框架,对合同法的内容进行了全面的阐述,重点适当,深入浅出的表达作者的观点并引发深思。该《合同法》教材分为二十八章。第一章绪论,介绍了合同法的概念,对合同的范围进行了界定,《合同法》所规定的

最新崔建远合同法笔记.doc

合同法 第一章合同与合同法概述 第一节合同概述 一、合同的概念 *大陆法系:合意说 法民第1101条:“契约,为一人或数人对另一人或另数人承担给付某物、作或不作某事的义务的合意。” *英美法系:允诺说 《美国合同法重述》(第2版)第1条:“合同是一个允诺或一系列允诺,违反它,将由法律给予救济;履行它,是法律所确认的义务。” 我国现行法: 1.《民法通则》第85条:“合同是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关系的协议。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 *最广义合同说、广义合同说、狭义合同说 2.《合同法》第2条:“本法所称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婚姻、收养、监护等有关身份关系的协议,适用其他法律的规定。” 二、合同的法律性质 1.是以意思表示为要素的民事行为(法律行为)。 2.是两方以上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的民事行为(法律行为)。 合同=合意? 事实合同关系理论 附随义务理论 关系合同理论 3.合同是以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为内容的民事行为(法律行为)。 三、合同与契约 1.我国历史上:契约>合同 合同契 2.我国立法中:合同/违约金/违约责任 3.我国理论中:契约=合同 4.台湾学说:合同≠契约 合同:意思表示方向一致的协议,共同行为; 契约:意思表示方向相反的协议。 四、合同的相对性 (一)含义 是指合同关系只能在合同当事人之间产生效力,对于合同关系之外的第三人不具有约束力。 (二)内容 1.主体的相对性 2.内容的相对性 3.责任的相对性 《合同法》第121条: “当事人一方因第三人的原因造成违约的,应当向对方承担违约责任。当事人一方和第三人之间的纠纷,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按照约定解决。”

欧洲合同法PECL韩世远译

THE PRINCIPLES OF EUROPEAN CONTRACT LAW completed and revised version 1998 European Union Commission on Contract Law 欧洲合同法原则

CHAPTER 1 - GENERAL PROVISIONS 第一章一般规定 Section 1 - Scope of the Principles 第一节本原则的适用范围 Article 1.101- Application of the Principles 第1:101条:本原则的适用 (1) These Principles are intended to be applied as general rules of contract law in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 (一)本原则拟作为合同法的一般规则在欧洲共同体适用。 (一)本原则作为合同法在欧共体内的适用通则。 本原则作为合同法通则在欧共体内适用。 (2) These Principles will apply when the parties have agreed to incorporate them into their contract or that their contract is to be governed by them. (二)如果当事人已约定将本原则订入其合同或者其合同受本原则的规制,本原则即予适用。 (3) These Principles may be applied when the parties: (a) have agreed that their contract is to be governed by ‘general principles of law’, the ‘lex mercatoria’ or the like; or (b) have not chosen any system or rules of law to govern their contract. (三)当事人于符合下列条件时,可适用本原则:1.约定其合同受“法的一般原则”、“商人法”或类似者之规制时;或者2.没有选择任何法律制度或者法律规则规制其合同。 (4) These Principles may provide a solution to the issue raised where the system or rules of law applicable do not do so. (四)当可得适用的法律制度或法律规则对所产生的问题未提供解决方案时,本原则得作为一种解决方案。 Article 1.102 - Freedom of contract 第1:102条:合同自由 (1) Parties are free to enter into a contract and to determine its contents, subject to the requirements of good faith and fair dealing, and the mandatory rules established by these Principles. (一)当事人可以自由缔结合同并决定其内容,但要符合诚实信用和公平交易,以及由本原则确立的强制性规则。 (2) The parties may exclude the application of any of the Principles or derogate from or vary their effects, except as otherwise provided by these Principles.

合同法中的债权人代位权制度(崔建远 韩世远)

合同法中的债权人代位权制度 崔建远韩世远 上传时间:2001-12-16 我国《民法通则》没有规定债的保全制度,只是在最高人民法院的个别司法解释中有类似债权人代位权和撤销权的内容。学说上多主张在我国已有的债务不履行责任制度和债的担保制度之外,还应设立债的保全制度,从而为债权人提供更周密而细致的保护。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专门规定了债权人代位权和撤销权,填补了法律漏洞,意义重大。以下仅就债权人代位权制度的适用问题谈一些我们的看法。 1、《合同法》第73条规定:“因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的债权,但该债权专属于债务人自身的除外。”“代位权的行使范围以债权人的债权为限。债权人行使代位权的必要费用,由债务人负担。”确立了我国民法上的债权人代位权制度,与我国原来的相关规定比较,无疑前进了很多。1992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第300条规定:“被执行人不能清偿债务,但对第三人享有到期债权的,人民法院可依申请执行人的申请,通知该第三人向申请执行人履行债务。该第三人对债务没有异议但又在通知指定的期限内不履行的,人民法院可以强制执行。”与《合同法》第73条相比,《意见》第300条明确规定债务人对于第三人的到期债权可以成为强制执行的标的,但其适用于诉讼已终结(或者仲裁裁决已经作出)并已进入强制执行程序的情形。其次,依《意见》第300条,对债务人负有到期债务的第三人须直接向执行申请人清偿,而并非将第三人交付的财产加入债务人的总财产,向全体债权人清偿。再次,在具体的适用上,由于《合同法》第73条是以第三债务人为被告,而《意见》第300条则是以债务人为被告,两个诉讼并不一样,效果也有差异。总之,《意见》第300条的规定与民法上的代位权制度在性质、行使方法以及行使效果等并不相同。我们认为,从保护债权人利益角度出发,《合同法》第73条规定的债权人代位权制度与最高人民法院《意见》第300条可以并存,具体的优劣可由债权人依具体案情判断,选择有利者适用。 2 、《合同法》第73条第1款明确将债权人代位权的标的限定于债权,且须为“到期债权”,于是便产生了两个问题:一是未到期的债权能否成为债权人代位权的标的?二是债务人的其他权利应否成为债权人代位权的标的? 对于第一个问题,如果债务人的债权未到期,则第三债务人可以此为由而拒绝提前给付,债权人当然无法行使代位权。但在第三债务人破产场合,由于破产宣告时未到期的债权,视为已到期债权(《企业破产法(试行)》第31条),债权人当然可以代位申报加入破产债权。 对于第二个问题,从比较法来看,《法国民法典》第1166条规定,债权人得行使债务人的一切权利和诉权。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的立法和理论,可代位行使的权利,也很广泛除了债权之外,还包括物权及物上请求权;除了请求权之外,还包括形成权(如合同的解除权、撤销权),甚至债权人代位权、撤销权本身又可以成为代位权的标的;并且不仅限于私法上的权利,甚至包括一些公法上的权利,内容非常广泛。对于上述内容我国《合同法》第73条应予调整而未作规定,构成法律漏洞,对此我们认为可以通过目的性扩张予以填补。债权人代位权的客体除

合同与合同法

第一章合同与合同法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合同法的概念、调整对象和合同法体系。掌握合同的概念和分类,合同法基本原则。 教学重点难点:合同的概念和分类,合同法基本原则。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课堂讨论、课后练习。 教学时数:3课时。 参考资料: 李永军主编:《合同法》,法律出版社,2005年7月第2版。 王清平主编:《实例合同法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 韩世远主编:《合同法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11月第1版。 教学内容: 第一节合同概述 一、合同的概念和特点 (一)合同的概念的两种观点 观点一:合同是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债权债务关系的协议,合同仅发生债权债务关系而不发生其他民事关系; 观点二:尽管合同是产生债的原因,合同关系也是债的一种形式,但合同不仅仅产生、变更、终止债权债务关系,而且也是物权关系、共同关系等非债权债务关系产生、变更、终止的原因。 我国《合同法》第2条并没有采纳债权协议的观点,而是规定:“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可见,我国合同法适用于平等主体之间订立的各种合同关系,而不仅仅是债权合同关系。 (二)合同的特点(法律性质) 1、合同是一种双方民事法律行为 2、合同产生于平等主体之间 3、合同目的在于产生具体的财产性权利义务 二、合同的种类 (一)有名合同与无名合同 区分标准: 根据法律上是否规定了一定合同的名称 区分意义: 两者适用的法律规则不同 (二)双务合同与单务合同 区分标准:当事人双方是否存在对待给付义务 区分意义:1)是否适用同时履行抗辩权规则。2)在风险的负担上是不同的。3)因一方的过错所致合同不履行的后果不同 (三)有偿合同与无偿合同 区分标准: 当事人是否可以从合同中获取某种利益 区分意义: 1)确定某些合同的性质。2)义务的内容不同。3)主体要求不同(四)诺成合同与实践合同

合同法教学大纲

合同法教学大纲 说明 合同法学属于法学专业的基础性课程之一。通过本学科的学习,法学专业的本科学生不仅应当掌握合同法的基本理论知识,具备深入学习和研究合同的专业理论素养,而且应当具备基本的实践操作能力,能基本运用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分析和处理合同案件。学习本学科应具备民法总论、分论的相关专业知识。 本《教学大纲》适用于非法学专业本科生。教学总学时为30学时,其间穿插4学时的模拟法庭、案例讨论等实践教学内容。鉴于总学时数的限制,因此一般只能讲授合同法总论。分论部分的内容原则上由同学们自学。教学手段为多媒体教学。 本教学大纲的学习目的和要求部分对学生应掌握的各章知识点作了不同要求,共分四个层次:“重点掌握”和“综合应用”部分为各章的重点内容,通常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不仅要求学生对这些知识点能理解,而且能熟记,并能与本学科的其他各章以及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融会贯通。学生在学习“重点掌握”和“综合应用”部分内容时,既要认真听教师的课堂讲授,又要认真阅读指定教材和有关法律条文,必要时还须参考阅读推荐参考书的相关内容;而“了解”和“理解”部分为各章的非重点内容,只要求学生一般掌握,能明白各知识点的涵义和内容即可。 本教学大纲经过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民法研究所全体老师集体讨论研究,由姚忠琴执笔撰写,王洪教授审定。

配合本教学大纲教学的指定教材为李开国教授主编的《合同法》(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本大纲基本涵盖指定教材编写的内容,对于该指定教材未在本大纲中写入的内容同学们务必自学,以全面掌握本学科知识。为配合同学们深入理解教师讲授内容和自学,特推荐以下参考书和法规: 1、《合同法》,崔建远主编,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2、《合同法总论》,韩世远著,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3、《合同法研究》(第一卷、第二卷),王利明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合同法分解适用集成》,李国光主编,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年版。 5、《合同法案例》,李永军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总论 第一章合同与合同法概述 【教学目的与要求】重点掌握合同的概念、法律特征、分类、合同法与债法体系中相关法律的关系。了解合同法的意义和我国合同立法的演变历史。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合同的概念和分类 一、合同的概念 二、合同的法律特征

(完整word)韩世远合同法

合同法讲座(4) (第四章合同的履行) (韩世远博士:) 我这次讲课的主要内容是《合同法》第四章"合同的履行"和第七章"违约责任"。讲课的顺序按照《合同法》条文的先后顺序依次进行。 第四章"合同的履行"这部分从第60条开始。第60条第一款规定了合同履行的原则--全面履行。第二款则是一个新的规定,涉及合同义务扩张,是这次《合同法》新增内容中的一个重要表现。按照原先的三部合同法中的规定,理解合同的履行先要确定合同的内容,即合同的权利义务关系。而合同的义务主要就是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的义务。这些义务的不履行就构成了违约。而这次的《合同法》在这些合同义务之外又额外地规定了一些义务,从而构成了我们称为"合同关系上的义务群"的一系列义务。具体表现为:在合同缔结过程中有先合同义务;在合同成立后履行过程中有附随义务;在合同关系终了以后有后合同义务。这样,伴随着合同关系由生到死的整个生命历程中就形成了一群合同义务,或者称为"合同关系上的义务群",从而来具体地规范每一个过程中当事人所应当履行的义务。这里我重点讲解一下附随义务以及合同关系上的义务群。合同关系上的义务群在以往我们所学习的民法理论中并没有提到,在其他国家的立法中多数也没有加以规定,而主要是本世纪发达国家的一些判例和学说提出来的。这次我们的《合同法》以立法的形式确立了附随义务,确立了合同关系上的义务群。下面我们就具体地谈一谈这些义务的具体内容以帮助大家比较准确地领会立法的意图。合同义务是我们确定当事人应如何履行合同、是否违约时首先应确定的一项内容。最主要的合同义务称为给付义务。除了给付义务以外,《合同法》的第60条第二款还规定了附随义务。给付义务又可以分为主给付义务和从给付义务。主给付义务通常而言是决定合同关系类形的这样一种最主要的义务。如买卖合同关系它之所以被认定为是一种买卖关系,是因为一方有付款的义务,而另一方有交付标的物并移转标的物所有权的义务。如果不是这种义务内容的话,一方付款而另一方交付标的物供对方使用、收益,这就成了一种租赁关系。这说明给付义务中是合同关系所固有的、必备的并且用来决定合同关系基本类型的这样一种义务,就称为主给付义务。除了主给付义务以外,还会发生从给付义务。所谓从给付义务,是指并不决定合同关系类型,其出现是为了促进债权人合同目的圆满实现的这么一类义务。它的发生可以是由于法律的规定。如我们的《合同法》第136条在买卖合同中规定:出卖人应当按照约定或交易习惯向买受人交付提取标的物单证以外的有关单证和资料。这就是一种由法律直接规定的买卖合同中的从给付义务。另外在《合同法》分则中的第401条、第404条在委托合同中规定了受托人的报告义务、受托人处理委托事务取得的财产应当转交给委托人的转交义务。这些义务都是从给付义务,也都是由法律直接规定的。此外,这种从给付义务也可以由当事人约定。比如甲购买乙所经营的一家企业,购买时双方当事人就可以在合同中约定:甲购买的同时乙应当向甲提供其原来客户的名单。这就是一种由当事人约定的从给付义务。另外,这种从给付义务也可以通过合同的解释(如根据诚实信用原则解释合同)而产生。比如买卖的标的物是一匹血统很好的名马,就可以通过合同的解释得出出卖人除了交付马以外,还应当交付这匹马的血统证明书。这就是通过解释合同、解释当事人订立合同的意图来得出从给付义务。主给付义务和从给付义务是合同关系中最重要的部分。主给付义务决定着合同关系的类型,作为合同义务中最核心的内容而出现。从给付义务可以理解为主给付义务外层的一种义务。而附随义务是在从给付义务之外,更外围的一层义务。《合同法》第60条第二款规定: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这里,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到这项义务的内容。附随义务的发生根据普遍地是诚实信用原则,是随着合同关系进程的展开而不断发生的。将附随义务、从给付义务与主给付义务作一下比较,我们可以看出:第一,主给付义务从合同关系一成立就是确定的。如买卖合同关系一成立,买卖中的主给付义务--付款、交货就确定了。而从给付义务、附随义务是随着合同关系进程的展开而不断发生的,不是从一开始就确定的。

合同法总论韩世远

合同法总论韩世远 《合同法总论》是XX 年法律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 是韩世远。 书名: 合同法总论 图书编号:861304 出版社: 定价: ISBN:750364756 作者: 韩世远 出版日期:XX-04-01 版次:1 开本:16 开 本书以我国《合同法》总则为分析对象,总体上属“解 释论”的著述,惟少数地方涉及“立法论”的探讨。本书以阐释合同法原理为目的,在阐明主流学说立场的基础上,也尽可能地将作者个人的认识展示出来,并力求揭示出目前学术研究的到达点。 、,、. 前言 第一章合同与合同法概述 第一节合同概述 第二节合同法概述

第三节合同法的历史 第四节合同法的原则 第二章合同的分类 第一节合同的分类概述 第二节典型合同与非典型合同 第三节双务合同与单务合同 第四节有偿合同与无偿合同 第五节诺成合同与要物合同 第六节要式合同与不要式合同 第七节一时的合同与继续性合同 第八节主合同与从合同 第九节预约与本约 第十节束己合同与涉他合同 第三章合同的订立 第一节合同的订立与合同的成立 第二节要约 第三节承诺 第四节依要约承诺以外的方式成立合同第五节合同的形式 第六节合同成立的时间与地点 第七节缔约上过失责任

第四章合同的效力 第一节合同的效力概述 第二节有效合同 第三节无效合同 第四节可撤销的合同 第五节效力未定的合同 第六节合同无效或被撤销的法律后果第五章合同的履行 第一节合同履行概述 第二节履行的主体 第三节合同的内容 第四节履行的地点、期限和费用 第五节涉他合同的履行 第六节双务合同的履行抗辩权 第七节履行的抵充 第六章债权的保全 第一节债权的保全概述 第二节债权人代位权 第三节债权人撤销权 第七章合同履行的障碍 第一节合同履行的障碍概述

合同法通则比较研究

《合同法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合同法学》 学分:3 总课时:54 开课时间:大学三年级上学期 教材:王利明崔建远《合同法新论—总则》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郭明瑞王轶《合同法新论—分则》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或王利明房绍坤王轶《合同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必读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最高人民法院有关合同法的司法解释(目前主要是《解释》(一)) 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合同法概述-----------------------------3学时 第二章合同的订立-----------------------------6学时 第三章合同的效力-----------------------------6学时 第四章合同的内容---------------------------- 2学时 第五章合同的解释-----------------------------2学时 第六章合同的履行-----------------------------4学时 第七章违约责任-------------------------------6学时 第八章合同的变更与转让-----------------------2学时 第九章合同权利与合同义务的终止---------------3学时 第十章合同的法律适用-------------------------2学时 第十一章合同法分则----------------------------18学时 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以讲授我国合同法为主,适当介绍普通法系合同法、大陆法系合同法和国际统一的合同法规则,并对中外合同法作适当比较分析。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应全面掌握我国合同法规则,初步了解我国合同法与国外合同法的主要差别,能运用我国合同法规则正确地分析、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并具备初步的合同法理论研究能力。

合同法韩世远_1[工作范文]

合同法韩世远 篇一:韩世远合同法 合同法讲座(4) (第四章合同的履行) (韩世远博士:) 我这次讲课的主要内容是《合同法》第四章"合同的履行"和第七章"违约责任"。讲课的顺序按照《合同法》条文的先后顺序依次进行。 第四章"合同的履行"这部分从第60条开始。第60条第一款规定了合同履行的原则--全面履行。 第二款则是一个新的规定,涉及合同义务扩张,是这次《合同法》新增内容中的一个重要表现。按照原先的三部合同法中的规定,理解合同的履行先要确定合同的内容,即合同的权利义务关系。而合同的义务主要就是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的义务。这些义务的不履行就构成了违约。而这次的《合同法》在这些合同义务之外又额外地规定了一些义务,从而构成了我们称为"合同关系上的义务群"的一系列义务。具体表现为:在合同缔结过程中有先合同义务;在合同成立后履行过程中有附随义务;在合同关系终了以后有后合同义务。这样,伴随着合同关系由生到死的整个生命历程中就形成了一群合同义务,或者称为"合同关系上的义务群",从而

来具体地规范每一个过程中当事人所应当履行的义务。这里我重点讲解一下附随义务以及合同关系上的义务群。合同关系上的义务群在以往我们所学习的民法理论中并没有提到,在其他国家的立法中多数也没有加以规定,而主要是本世纪发达国家的一些判例和学说提出来的。这次我们的《合同法》以立法的形式确立了附随义务,确立了合同关系上的义务群。下面我们就具体地谈一谈这些义务的具体内容以帮助大家比较准确地领会立法的意图。合同义务是我们确定当事人应如何履行合同、是否违约时首先应确定的一项内容。最主要的合同义务称为给付义务。除了给付义务以外,《合同法》的第60条第二款还规定了附随义务。给付义务又可以分为主给付义务和从给付义务。主给付义务通常而言是决定合同关系类形的这样一种最主要的义务。如买卖合同关系它之所以被认定为是一种买卖关系,是因为一方有付款的义务,而另一方有交付标的物并移转标的物所有权的义务。如果不是这种义务内容的话,一方付款而另一方交付标的物供对方使用、收益,这就成了一种租赁关系。这说明给付义务中是合同关系所固有的、必备的并且用来决定合同关系基本类型的这样一种义务,就称为主给付义务。除了主给付义务以外,还会发生从给付义务。所谓从给付义务,是指并不决定合同关系类型,其出现是为了促进债权人合同目的圆满实现的这么一类义务。它的发生可以是由于法律的规定。如我们的《合

大学本科合同法课程参考书

课程参考书: 王泽鉴:《债法原理1·基本原理债之发生》,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第1版。 海因·克茨:《欧洲合同法》(上卷),周海忠等译,法律出版社,2001年第1版。 阿狄亚:《合同法导论》,赵旭东等译,法律出版社,2002年第1版。 尹田:《法国现代合同法》,法律出版社,1995年第1版。 韩世远:《合同法总则》,法律出版社,2004年第1版。 第一章契约与契约法 第一节契约与合同 一、合同的概念 1、合同法2条第一款:“本法所称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关于如何理解这一条款,存在广义说和狭义说两种观点:狭义说:合同法所称的合同仅仅指债权合同。 广义说:不限于债权合同,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的合同都在合同法的范围之内,包括物权合同。 2、通常,契约被认为是产生法律效果的、因相互意思表示一致而成立的法律行为。(这是意思主义的定义,还是表示主义的?) ——很显然,这是依据法律行为论的定义,是将契约作为法律行为的下位概念而产生的,而法律行为论中的众多规则主要适用于契约领域。 *有关契约概念的源流:罗马法,中世纪,以及德国法,尤其是自然法对此的影响,可参见徐涤宇的文章。 3、契约与合同 ①我国目前的社会生活中,存在着将“合同”与“契约”相互替换使用的情形。 有学者提出, 今天有必要用“契约”概念代替“合同”;也有人认为:“考虑到合同一词已经约定俗成, 广为流传, 而‘契

约’、‘契据’等提法已在实践中极少采用, 因此我们认为区分契约与合同实无必要。”还有人认为,应将契约作为合同的上位概念。 ②日本法和台湾法上的区别 契约:按照相互对立的复数意思表示成立的法律行为。 合同行为:有多个当事人作出的,内容与方向都相同的多个意思表示一致而成立的法律行为。与契约的区别:当个别意思表示有问题时,法律效果不同。 *现在也有人反对这样的分类,认为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③立足于继受法的历史,这两个词汇的法律意义可能并不完全是汉语自有的。 考虑现有的语言习惯及法律涵义的微妙区别,不加区分地使用这两个词语应是可以接受的。 我国目前的争论多数是以“契约与合同同义”为前提的,至少是大部分重合的。 4、多义性——契约可在多种意义上使用:

合同法参考书目

合同法参考书目 篇一:民法参考书目 参考书目 一、民法学方法论 1.梁慧星:《民法解释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XX年版。 2.杨仁寿:《法学方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XX年版。 3.王泽鉴:《法律思维与民法实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XX年版。 4.黄茂荣:《法学方法与现代民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XX年版。 5.梁慧星:《裁判的方法》,法律出版社XX年版。 二、民法典 6.梁慧星主编:《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附理由》,法律出版社XX年版。(该丛书共分八卷九册,分别是: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总则编、物权编、债权总则编、合同编(上、下册)、侵权责任编、亲属编、继承编)。 7.《德国民法典》,陈卫佐译,法律出版社XX年版。 8.《法国民法典》,罗结珍译,北京大学出版社XX年版。 二、民法学总论 9.梁慧星:《民法总论》,法律出版社XX年版。

《民法总论》,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XX年版。 10.李开国: 11.龙卫球:《民法总论》,中国法制出版社XX年版。 12.李永军:《民法总论》,法律出版社XX年版。 13.谢怀栻:《外国民商法精要》,法律出版社XX 版。 14.谢怀栻:《谢怀栻法学文集》,中国法制出版社XX年版。 15.张俊浩主编:《民法学原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XX 年版。 16.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共八册),北京大学出版社XX年版。 17.我妻荣:《我妻荣民法讲义》(共八册),中国法制出版社XX年版。 18.艾伦.沃森:《民法法系的演变及形成》,中国法制出版社XX年版。 19.茨威格特:《比较法总论》,法律出版社XX年版。 20.罗伯特.霍恩:《德国民商法导论》,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 21.徐国栋:《民法基本原则解释》,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XX年版。 三、人身权法 22.王利明:《人格权法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XX 年版。

合同法上的履行不能问题韩世远

合同法上的履行不能问题 韩世远清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上传时间:2004-2-20 编者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自1 9 9 9年颁行以来,无论是我国的学术研究还是实务经验,都较以前有了更多的积累。适时地梳理相关的问题是很有必要的:一方面可展示学术研究的新进展,另一方面可提出实务中的新问题,进而增进理论研究与审判实务的互动。为此,本版特开办“合同法理论与实务专题” 。本专题是开放式的,理论界及实务界来稿均在欢迎之列。来稿就合同法的具体问题,可梳理学说构成,可描述实务现状,可比较中外差异,亦可揭示理论与实务的距离。但求言之有物,言之有理。 一、传统民法中的履行不能问题 履行不能是民法上的基本问题。将履行不能加以分类,并赋予不同的法律效果,系德国19世纪注释法学的产物,并为德国民法所接受。我国台湾地区民法亦深受其影响。这种理论将履行不能区别为自始不能与嗣后不能、客观不能与主观不能,并交叉结合成四种类型,分别探讨相应的法律效果。例如,甲在1月2日卖某名画给乙,约定在1月5日交付。如果该画在1月1日灭失,便构成自始客观不能;如果该画在1月1日被盗,则构成自始主观不能;如果在1月3日灭失,则为嗣后客观不能;如果在1月3日被盗,则为嗣后主观不能。 自始不能是关于合同效力的问题,原则上合同无效。这是大陆法系学说上的通说见解, 其依据在于罗马法上的Impossibilium mulla obligatio e st(对于不可能的物不产生任何债)教条。该教条为法国、德国、瑞士、奥地利等近代大陆法系国家所继承。无效合同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依缔约上过失责任相关规则处理。自始主观不能是否亦作为合同无效的事由,存在争论,有力说倾向于承认合同有效。嗣后不能并不影响合同的效力,而是根据是否可归责于当事人分别处理。如果不可归责于当事人,则作为一种风险,依风险负担的规则处理;如果可归责于一方当事人,则作为债务不履行(违约),由责任人承担债务不履行责任。 二、合同法是否采纳了“自始不能合同无效”教条 在中国大陆的民事立法上,并没有像德国民法原第306条或者我国台湾地区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项前段那样,明确规定以不能给付为标的的合同无效。学说关于民事行为的生效要件,通常对民法通则第五十五条采当然解释,解为有第四项生效要件:民事行为的内容必须确定和可能。这体现出学说对于“自始不能合同无效”教条的继受。 既然我国法对于上述教条没有明文认同,时至今日是否仍采上述当然解释,则值得反思。从新近的合同立法趋势来看,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简称CISG )已放弃履 行不能的类型化,而赋予同一的法律效果,即无论其为何种履行不能,均不影响合同的效力,债务人应负违约责任。CISG关于自始不能并未作出直接的规定(亦无关于嗣后不能的规定),不过,在关于“风险移转”的第6 8条,显然是以自始不能场合(合同缔结时标的物既已灭失或者毁损时)合同有效为前提的。《国际商事合同通则》(简称PICC )第3.3 条与《欧洲合同法原则》(简称PECL)第4: 10 2条更明确规定,自始不能履行并不影响合同的效力。德国《债务法现代化法》(第3 11a条第1项后段)亦循此路径。中国 政府批准加入CISG,这一事实便已表明中国法在一定程度上已接纳了放弃履行不能类型化而赋予同一法律效果的做法。而合同法以“广泛参考借鉴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成功

合同法总论 韩世远

合同法总论韩世远 《合同法总论》是XX年法律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韩世远。 书名:合同法总论 图书编号:861304 出版社: 定价: ISBN:750364756 作者:韩世远 出版日期:XX-04-01 版次:1 开本:16开 本书以我国《合同法》总则为分析对象,总体上属“解释论”的著述,惟少数地方涉及“立法论”的探讨。本书以阐释合同法原理为目的,在阐明主流学说立场的基础上,也尽可能地将作者个人的认识展示出来,并力求揭示出目前学术研究的到达点。 前言 第一章合同与合同法概述 第一节合同概述 第二节合同法概述 第三节合同法的历史

第四节合同法的原则 第二章合同的分类 第一节合同的分类概述 第二节典型合同与非典型合同 第三节双务合同与单务合同 第四节有偿合同与无偿合同 第五节诺成合同与要物合同 第六节要式合同与不要式合同 第七节一时的合同与继续性合同 第八节主合同与从合同 第九节预约与本约 第十节束己合同与涉他合同 第三章合同的订立 第一节合同的订立与合同的成立 第二节要约 第三节承诺 第四节依要约承诺以外的方式成立合同第五节合同的形式 第六节合同成立的时间与地点 第七节缔约上过失责任 第四章合同的效力 第一节合同的效力概述

第二节有效合同 第三节无效合同 第四节可撤销的合同 第五节效力未定的合同 第六节合同无效或被撤销的法律后果第五章合同的履行 第一节合同履行概述 第二节履行的主体 第三节合同的内容 第四节履行的地点、期限和费用 第五节涉他合同的履行 第六节双务合同的履行抗辩权 第七节履行的抵充 第六章债权的保全 第一节债权的保全概述 第二节债权人代位权 第三节债权人撤销权 第七章合同履行的障碍 第一节合同履行的障碍概述 第二节不可抗力 第三节情事变更 第四节履行迟延

《民法典》关于合同解除规范的主要变化及影响

《民法典》关于合同解除规范的主要变化及影响按韩世远老师在其《合同法总论》中的定义,合同解除,是指在合同有效成立后,因一方或双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使合同关系终了,未履行的部分不必继续履行,既已履行的部分依具体情形进行清算的制度,它是合同特有的终止原因。合同严守为合同法的基本原则,要求当事人均应依约履行合同债务,但有时因为主观或者客观情况的变化,使固守合同对合同一方甚至双方存在不利,为使双方当事人能够提前摆脱合同的束缚,因而法律创设了合同解除制度。 现有法律框架下合同解除的类型分为,合意解除、约定解除和法定解除。合意解除是指,合同当事人就解除合同协商一致,进而解除合同的行为,合意解除并不涉及解除权的产生和行使。约定解除,是指合同当事人通过合同的形式,约定赋予一方或双方行使解除权的条件(事由),当条件(事由)成就时通过行使解除权的方式解除合同的行为。法定解除,是指基于法律规定而享有解除权的当事人,通过行使解除权的方式解除合同的行为。约定解除和法定解除均以存在并行使解除权为必要。 《民法典》施行以前,关于合同解除的规定主要集中于《合同法》的第93至97条,分别对合意、约定、法定解除合同的条件,解除权的行使及异议,合同解除的后果等进行了规定;《合同法司法解释二》第26条,规定了情势变更下的解除权;以及《民法通则》第115条,明确了合同解除与赔偿损失之间的关系。对比之下,《民法典》在合同解除一节的变化之处主要体现于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规定了不定期继续性合同的随时解除权制度;二是明确了解除权的行使期限;三是对解除权行使可以附条件和

期限作出了特殊规定,同时明确法律文书副本的送达可以作为行使解除权的方式;四是明确了违约解除情况下,解除合同可与违约责任并存。 一、不定期继续性合同,当事人具有随时解除权 《民法典》第563条第2款规定:“以持续履行的债务为内容的不定期合同,当事人在合理期限之前通知对方后可以解除”,规定了不定期继续性合同的随时解除权制度。 规定该制度的理由在于,不定期继续性合同无法像一时性合同那样,基于合同之债的履行完毕而结束,亦无法像定期继续性合同那样,因合同期限届满而终了。王文军在其《欧洲私法的原则、定义与示范规则:欧洲示范民法典草案》一书中写到,如果不赋予当事人随时解除权,当事人将永远无法从合同关系中解脱出来。为了防止此种在时间上无休止的持续供给束缚,构成对个人变相奴役,与个人自主决定权相冲突,应赋予不定期继续性合同当事人以随时解除权。同时,尽管不定期继续性合同的当事人不能期待不定期合同永久存续,但却没有否定合同当事人对合同在“合理期限”内存续的合理信赖。为了保护该种信赖,平衡双方当事人利益,法律规定解除权人应在合理期限之前通知对方当事人。在具体案件中,对于“合理期限”的认定,应由法官根据案件的客观情况,以当事人可以寻求替代性解决方案,从而消除解除合同所致不利影响的合理时间为标准进行自由裁量。 二、明确解除权的行使期限为1年 《民法典》第564条第2款规定:“法律没有规定或者当事人没有约定解除权行使期限,自解除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解除事由之日起一年内

合同法总论第四版

合同法总论第四版 合同法总论第四版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最新版正规的合同法样子?下面小编为你带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全文欢迎阅读参考 合同法总论:代位权【1】 (一)构成要件 《合同法》 第七十三条因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的债权但该债权专属于债务人自身的除外 代位权的行使范围以债权人的债权为限 债权人行使代位权的必要费用由债务人负担 《合同法解释(一)》 第十一条债权人依照合同法第七十三条的规定提起代位权诉讼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债权人对债务人的债权合法; (二)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对债权人造成损害; (三)债务人的债权已到期; (四)债务人的债权不是专属于债务人自身的债权 第十二条合同法第七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的专属于债务人自身的债权是指基于扶养关系、抚养关系、赡养关系、继承关系产生的给付

请求权和劳动报酬、退休金、养老金、抚恤金、安置费、人寿保险、人身伤害赔偿请求权等权利 第十三条合同法第七十三条规定的“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是指债务人不履行其对债权人的到期债务又不以诉讼方式或者仲裁方式向其债务人主张其享有的具有金钱给付 内容的到期债权致使债权人的到期债权未能实现 次债务人(即债务人的债务人)不认为债务人有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情况的应当承担举证责任 代位权的构成要件有四:①债权人对债务人的债权合法、有效、到期 ②债务人对次债务人的债权合法、有效、到期 ③债务人怠于行使对次债务人的债权并因此损害债权人的债权 ④债务人对次债务的债权不具有专属性 (XX351)甲欠乙20万元到期无力偿还其父病故后遗有价值15万元的住房1套甲为唯一继承人 乙得知后与甲联系希望以房抵债 甲便对好友丙说:“反正这房子我继承了也要拿去抵债不如送给你算了 ”二人遂订立赠与协议 下列些说法是错误的? A.乙对甲的行为可行使债权人撤销权 B.乙可主张赠与协议无效

合同法,履行不能

合同法,履行不能 篇一:合同法上的履行不能问题(韩世远) 合同法上的履行不能问题 韩世远清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上传时间:XX-2-20 编者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自1999年颁行以来,无论是我国的学术研究还是实务经验,都较以前有了更多的积累。适时地梳理相关的问题是很有必要的:一方面可展示学术研究的新进展,另一方面可提出实务中的新问题,进而增进理论研究与审判实务的互动。为此,本版特开办“合同法理论与实务专题”。本专题是开放式的,理论界及实务界来稿均在欢迎之列。来稿就合同法的具体问题,可梳理学说构成,可描述实务现状,可比较中外差异,亦可揭示理论与实务的距离。但求言之有物,言之有理。 一、传统民法中的履行不能问题 履行不能是民法上的基本问题。将履行不能加以分类,并赋予不同的法律效果,系德国19世纪注释法学的产物,并为德国民法所接受。我国台湾地区民法亦深受其影响。这种理论将履行不能区别为自始不能与嗣后不能、客观不能与主观不能,并交叉结合成四种类型,分别探讨相应的法律效果。例如,甲在1月2日卖某名画给乙,约定在1月5日交付。如果该画在1月1日灭失,便构成自始客观不能;如果

该画在1月1日被盗,则构成自始主观不能;如果在1月3日灭失,则为嗣后客观不能;如果在1月3日被盗,则为嗣后主观不能。自始不能是关于合同效力的问题,原则上合同无效。这是大陆法系学说上的通说见解,其依据在于罗马法上的Impossibiliummullaobligatioest(对于不可能的物不产生任何债)教条。该教条为法国、德国、瑞士、奥地利等近代大陆法系国家所继承。无效合同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依缔约上过失责任相关规则处理。自始主观不能是否亦作为合同无效的事由,存在争论,有力说倾向于承认合同有效。嗣后不能并不影响合同的效力,而是根据是否可归责于当事人分别处理。如果不可归责于当事人,则作为一种风险,依风险负担的规则处理;如果可归责于一方当事人,则作为债务不履行(违约),由责任人承担债务不履行责任。 二、合同法是否采纳了“自始不能合同无效”教条 在中国大陆的民事立法上,并没有像德国民法原第306条或者我国台湾地区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项前段那样,明确规定以不能给付为标的的合同无效。学说关于民事行为的生效要件,通常对民法通则第五十五条采当然解释,解为有第四项生效要件:民事行为的内容必须确定和可能。这体现出学说对于“自始不能合同无效”教条的继受。 既然我国法对于上述教条没有明文认同,时至今日是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