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市松材线虫病防治项目实施方案

--市松材线虫病防治项目实施方案

仁怀市松材线虫病防治项目实施方案

目录

一、基本情况 (1)

二、项目建设内容及目标 (1)

1、项目内容 (1)

2、项目目标 (1)

三、技术要求及队伍培训 (2)

1、技术要求 (2)

2、技术力量 (2)

3、队伍培训 (3)

四、普查监测 (4)

1、普查监测 (4)

2、取样检测 (4)

2.1 取样 (5)

2.2 分离 (5)

2.3 鉴定 (5)

2.4 取样检测监管 (6)

3、防治区域规划 (6)

五、枯死松树清理 (6)

1、集中砍伐 (6)

2、枯死松树除害处理 (7)

2.1 集中下山处理 (7)

2.2 就地处理 (8)

3、枯死树除治监管 (8)

六、松褐天牛防治 (9)

1、诱木设置 (9)

1.1 诱木设置 (9)

1.2 诱木处理 (9)

1.3 诱木数量 (9)

1.4 诱木监管 (10)

2、诱捕器设置 (10)

2.1 信息素诱捕器的设置和监测 (10)

2.2 定点诱捕监测 (10)

2.3 天牛携带线虫情况监测 (10)

2.4 诱捕器设置数量 (11)

2.5 信息素诱捕器监管 (11)

3、释放天敌 (11)

3.1 释放时间 (11)

3.2 释放方式 (11)

4、建立阻隔带 (12)

4.1 建立阻隔带 (12)

4.2 隔离建立监管 (12)

七、松材线虫病防治信息管理体系建设 (12)

1. 监管体系建设 (12)

1.1 防控指挥部 (12)

1.2 巡查机制的建立 (12)

1.3宣传体系的建设 (13)

2. 监管终端建设 (13)

2.1 固定监测点建设 (13)

2.2 终端建设 (13)

八、防治过程实施监管 (14)

九、安全保障措施 (15)

一、基本情况

仁怀市位于贵州省西北部,隶属贵州省遵义市,赤水河中游,大娄山脉西段北侧,背靠历史名城遵义,属云贵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的典型的山地地带,是黔北经济区与川南经济区的连接点,是红军长征“四渡赤水”战斗过的地方,是驰名中外的国酒茅台酒的故乡,2004年7月,被正式认定为“中国酒都”。

全市幅员面积1788平方公里,辖14个镇、1个乡、5个街道办事处、149个村委会、22个社区居委会,居住着汉、苗、布依、仡佬、彝、白等9个民族,总人口64万人。现有耕地27713.3公顷,其中田9921公顷,土17792.2公顷。属地少人多的山区内陆城市。全市平均海拔高度880米,年平均气温16.3摄氏度,年日照时数1400小时,无霜期311天,年降雨量800—1000毫米。森林覆盖率为26.47%。

二、项目建设内容及目标

1、项目内容

(1)松材线虫病普查监测:35.38 万亩。

(2)枯死松树清理:全市所有枯死松树。

(3)松褐天牛防治:设置诱木2100 株,设置诱捕器260 套,实施生物防治——施放天敌,建立松褐天牛传播阻隔带13 万亩。

(4)松材线虫病防治信息管理体系建设。

2、项目目标

(1)2017 年度:实现松树病死率控制在万分之一以下(以疫点乡镇辖区内松树总数为基数))。

(2)2018 年度:实现境内(疫区)无松材线虫病病死松树。

(3)2019 年度:境内(疫区)松树取样检测无松材线虫,并且诱捕的松褐天

牛虫体取样检测无松材线虫。

(4)2020 年度:境内(疫区)松树取样检测无松材线虫,并且诱捕的松褐天

牛虫体取样检测无松材线虫。

(5)2021 年度:境内(疫区)松树取样检测无松材线虫,并且诱捕的松褐天

牛虫体取样检测无松材线虫。

3、实施时间

2017年1月—2021年12月。

三、技术要求及队伍培训

1、技术要求

本次松材线虫病防治项目工作实施全部按照《松材线虫病疫木处理技术规范》(GB/T23477-2009 )、《松褐天牛防治技术规范》(L Y/T1866-2009)、《松材线虫病普查监测技术规程》(GB/T23476-2009)、《松材线虫病检疫技术规程》(GB/T23476-2009)、《森林采伐作业规程》(LY/T1646-2005)、《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松材线虫病疫区和疫木管理办法>的通知》(林造发〔2014〕10 号)、《松材线虫病防治技术方案》(2010 年修订版) 等相关技术要求实施(注:禁止采用化学防治)。

2、技术力量

我公司成立仁怀市松材线虫病综合防治项目部,专门负责项目管理、监督、技术指导、项目跟进等工作。将对仁怀市松树覆盖区域进行分区管理,仁怀市分为4个项目区域实施。设置项目经理一名,项目经理负责整个仁怀市松材线虫防治业务;设置四个区域分管项目主管四名,分区项目主管负责各自辖区的防治业务,对项目经理负责。

项目具体人员名单如下:

3、队伍培训

由于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责任重大,考虑到工作内容的广泛性、工作程序的复杂性,以及工作实施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突发事项,为确保此次防治工作能够顺利圆满、保质保量的完成,必须对相关参与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以便更好的开展本次防治工作。

具体培训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工作流程:防治小组人员必须熟悉本次防治工作的具体工作流程与施工现场情况,做到熟悉各阶段的具体工作内容,并严格按照操作规范的标准要求进行实施。

(2)专业知识:包括相关松材线虫病普查的外业专业知识培训及取样专业知

识培训。

(3)操作知识:样品样本的采集及整理保存方法;调查检测工具的安装及使用技术;防治工作过程中所用药剂及器械的使用及存放要求。

(4)安全知识:要做好人身安全、仪器资料安全、交通安全及作业过程中所需注意的安全事项的培训工作。

四、普查监测

每年的秋季和春季,按照国家《松材线虫病普查监测技术规程》(GB/T23476-2009)、《松材线虫病检疫技术规程》(GB/T23476-2009)标准进行松材线虫病普查监测,并对可疑松树进行取样、分离、鉴定是否含有松材线虫。每年夏季,在松褐天牛羽化期间,对诱捕器内诱捕的松褐天牛进行解剖、分离线虫、检测是否含有松材线虫。

1、普查监测

每年秋季和春季对仁怀市区域内所有的松林(面积35.38万亩)进行普查,查清病枯死、弱势松树的分布范围、发生面积和病死树数量。

普查过程中按照线路踏查的方式进行,用目测方法或借用望远镜查找有无表现松材线虫病典型症状的罹病树,即有无当年枯死树,或针叶褪色,或针叶黄化,或针叶枯萎,或针叶呈红褐色等症状的松树,初步调查枯死松树的分布范围和数量。

根据线路调查结果在枯死松树发生较重的小班划为重点区域,并设置标准地进行调查,并取样、分离、鉴定。

整个监测过程可通过《松材线虫病整体防治监管系统》对枯死松树进行定位、拍照、数量统计及记录,便于后期开展除治工作。

2、取样检测

每年春季,在疫区重点防控区和预防区发现松树不明原因死亡、萎蔫的,按照取样技术标准及时取样,对采得的样品利用松材线虫分离器进行分离,利用松材线虫病自动化分子检测系统鉴定,并出具检测报告,新发现的区域通报市防控指挥部和市林业局。

2.1 取样

(1)取样方法

①取样部位一般情况下在树干下部(胸高处)、上部(主干与主侧枝交界处)、中部(上、下部之间)3个部位取样。如仅部分枝条表现症状的,要在树干上部和死亡的枝条上取样。如外部表现症状明显的可在胸高处取样。在春季松褐天牛化蛹期,可在蛹室周围取样。

①取样时在取样部位剥净树皮,直接砍取100-200克木片;或剥净树皮,用手摇钻从木质部至髓心钻取100-200克木屑;或在取样部位分别截取2 厘米厚的圆盘。

①取样时应排除人畜破坏、森林火灾、其他病虫害等原因造成的枯死树。

①所取的样品要及时贴上标签(记录样品号、采集地点、树种、树龄、取样时间和取样人等),同时记录于手持监管系统《松材线虫病整体防治监管系统》终端。

(2)抽样数量

以林业小班为单位,表现典型症状的松树在10株以下时全部取样;10株以上时先抽取10株,再选取其余数量的1% - 5%。

(3)样品的保存与处理

取回的样品应及时分离鉴定,若需要保存可采取以下方法:

将木片装入塑料袋内,扎紧袋口,在袋上扎几个小孔(也可直接保存木段、圆盘),放入4①冰箱。若需长期保存,要经常在样品上喷水(一般在半个月至1个月内完成分离鉴定)。

样品分离鉴定结束后应及时对样品进行销毁。

2.2 分离

将取回的样品在室内采用我公司自主研发的松材线虫快速分离器/洗滤分离器,分离时间一般为5-30分钟。将分离液体收集到试管或烧杯中,通过自然沉淀或离心后进行线虫液收集。

2.3 鉴定

我公司采用我们自主研发的BX-48松材线虫自动化分子检测系统和松材线

虫快速检测系统对分离的线虫液进行分子鉴定。

BX-48松材线虫自动化分子检测系统利用分子生物学原理,采用荧光PCR 技术,利用松材线虫特异性引物与探针,达到准确检测松材线虫的目的,准确率可达到100﹪;由于使用的是荧光PCR技术,整个检测过程由仪器自动化完成,无需人工进行判读,避免人为出现误判的可能性,同时鉴定结果简单易读,报告直接显示样本内是否含有松材线虫;操作简单便捷;该设备拥有48个检测位,可同时检测大批样本。

2.4 取样检测监管

通过《松材线虫病整体防治监管系统》对取样检测过程进行监管,包括送检样品的标记、取样松树的坐标及照片、样品状态、以及对应的鉴定结果等内容。

3、防治区域规划

根据普查监测的结果,结合上一年秋季普查结果和前一年年枯死松树发生情况,确定松材线虫病新增枯死松树以及综合防治的重点区域分布。划分重点防治区域、一般防治区域和预防区域,防止境内和境外的松材线虫病传播、扩散;

重点防治区域:定期巡查,对枯死木较多的林分,由边缘向内开展防治工作,逐步控制和压缩发生面积,降低病死树数量;同时采取综合措施防治松褐天牛,降低虫口密度。

一般防治区域:定期巡查,发现枯死树立即取样检测、同时进行除治处理,发现一株,除治一株。

预防区域:通过定点监测和建立阻隔带的方式来进行预防。

五、枯死松树清理

枯死松树清理参照国家《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松材线虫病疫区和疫木管理办法>的通知》(林造发〔2014〕10 号)、《松材线虫病疫木处理技术规范》(GB/T23477-2009 )、《森林采伐作业规程》(LY/T1646-2005)、《松材线虫病防治技术方案》(2010 年修订版)等文件的技术要求对仁怀市全市所有枯死松树执行。

1、集中砍伐

每年3月份前,在松褐天牛非羽化期间的春季和秋季,组织专业队伍,按国

家技术标准将仁怀市境内所有枯死松树伐除,其他时间,发现1株伐除1株。确保每一株清理干净彻底,杜绝留下传染隐患。

枯死松树清理作业区以实际发生林份边缘为基准,向外至少延伸2000米。在松褐天牛成虫羽化前由外向内伐除包括病死松树、疑似感病木、衰弱木、受压木、风折木、旱死木、雪压木、当年枯死或已经萎蔫的侧枝以及各种人为乱砍滥伐的松树枝、干及伐桩等,全部伐除,伐桩高度不得超过5cm。并都做封胶、纱网覆盖处理。

当年病枯死树的择伐在秋季松材线虫病发末期开始进行,最迟至次年天牛开始羽化前择伐完毕。越年病枯死树的择伐应在病枯死株出现高峰后期开始,到病枯死株择伐完毕为止。

所有清理数目清晰,杜绝虚假。

所有择伐下来的病死树应进行除害处理。

2、枯死松树除害处理

所有伐除的枯死松树、直径超过1厘米的枝条均须作除害处理,并应在松褐天牛成虫羽化前完成。

2.1 集中下山处理

交通便利的地区,将伐除的枯死松树和伐桩集中运至山下,集中进行焚烧或熏蒸处理。

焚烧处理选择远离偏僻开阔且无易燃物的场所进行。现场必须清理周边杂草,形成5米以上宽的隔离带,必须配备专业扑火应急队伍,配齐、储备好扑火物资(工具及灭火器);焚烧现场有专人看守直至火熄灭。

熏蒸处理时采用国家技术要求的熏蒸药剂进行熏蒸,熏蒸流程如下:

①选择远离居民区、公共场所、人口稠密的地方,选取地势平坦、土壤紧密、向阳、通风良好、交通方便的地方作为熏蒸场所,对集中下山处理的枯死松树和伐桩进行熏蒸处理。

①在选择好的熏蒸场地上将疫木堆垛,沿垛堆四周挖沟,挖出的土堆放在沟外侧,用作覆盖帐幕后回填。如因硬实地面而没挖沟的,用土或沙压边踏实,防止漏气。

①将投药管一端固定在堆垛上方,另一端伸出沟外。将准备好的帐幕覆盖在

堆垛上,帐幕四周边埋入沟内,用沟外侧的土回填,适当加水,踩紧踏实。

①在熏蒸场所附近设置明显的警戒标志(注明:处理单位、处理时间、药剂名称),防止他人误入。

①投药前先检查帐幕有否破损,四周边、投药口外缘是否封好,确认封闭严密后开始投药。操作人员佩戴防毒面具,站在上风处,使熏蒸气体通过投药管进入堆垛,封好进药口。

①达到熏蒸时间后,熏蒸人员佩戴防毒面具,将帐幕下风方向一边打开散毒,在揭开熏蒸帐幕lh后进行效果检查。

2.2 就地处理

交通不便,运输困难的山林,可将松木木段、树枝和伐桩就地进行处理。

①将适量松木截段堆集在一起,用特制材料覆盖,四边用泥土压实。用这种隔离方法,把松疫木与健康松树隔离开来,使松褐天牛不能从特制材料中飞离到松林中,减少松材线虫的传播风险。

①伐桩可全部去皮后,纵向连砍数刀并喷洒噻虫啉,喷至伐桩湿透;伐桩高度小于5cm,用环氧树脂进行封胶处理,加套特制材料覆盖固定,并在四周压土的措施,防止伐桩内天牛来年羽化飞出,继续传播松材线虫。

松木和伐桩除害期间,放置警示标志。用《松材线虫病整体防治监管系统》进行记录定位,上传数据库。以便后期监督管理检查。

3、枯死树除治监管

根据已知的病死树坐标信息(春秋季病情普查结果),输入到《松材线虫病整体防治监管系统》APP系统中,可在地图上进行标记显示并可导航。枯死松树砍伐前后、伐桩挖出时均要用《松材线虫病整体防治监管系统》终端拍照记录,记录内容包括枯死松树位置信息(经度、纬度、海拔)、编号、照片、处理状态(未处理、已处理)等。处理过程也需全程拍照上传数据库记录。一株松树的处理过程由3张照片组成,除治前(编号记录)、封包处理(树干与枝桠处理)、伐桩处理(施药、封包、特制材料密封处理)。所有清理数目清晰,杜绝虚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