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汉语的发展趋势

现代汉语的发展趋势

现代汉语的发展趋势
现代汉语的发展趋势

现代汉语的发展趋势

关于现代汉语的论文现代汉语的论文现代汉语语法艺术研究综述

摘要:近两年来现代汉语语法已经成为语言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出现的形式学派、功能学派和认知学派的语言理论在国内语法界得到了广发的赞同逐渐使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走向成熟的阶段。笔者通过自己多年对现代汉语语法的研究经验概括地论述了现今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语法范畴语法关系语法单位语法观现代汉语

语法研究的兴起主要是由于上个世纪初白话文在教育界的不断普及并且白话文逐渐成为通用语言。八十多年过去了现代汉语语法学者们仍然在不断的努力探索着适合于汉语的分析方法通过借鉴国外的语法理论和依据来推动语言研究的进程。从而使现代汉语的语法研究视野广阔研究理论新颖、研究成果逐渐增多研究方法呈多元化的趋势发展。

1现代汉语语法的样式

在现代汉语中语法一般是按照句子的成分来安排顺序主语、谓语、宾语并且规定名词后面是定语动词、形容词在状语后面补语则在谓语的后面。在书面语言中定语的标志是“的”而状语的标志是“地”补语的标志是“得”他们三个都在定、状、补得后面在口语上三个字的发音没区别。在现代汉语中补语与其他语言都不同它主要是通过对谓语动词谓语形容词、甚至对句子的主语宾语等作出进一步的描述起

到核心表述的作用。这一表现形式被语言学者归纳为现代汉语的“时序性原则”从而解释谓词性定语、谓词性状语、连谓句中谓词的排列顺序。

2语法范畴的研究

在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学者们一直关注着语法范畴的确立问题要确立语法范畴就必须对“词类”进行不断的探究。在五十年代时研究汉语语法的学者们对词类的区分问题进行了讨论都纷纷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有持意义标准的、持形态标准的、持广义形态标准的以及持功能标准的但最终以“结构关系”作为主流的认识。吕叔湘明确提出“结构关系指一个词的全面的、可能有的结构关系不是指它进入句子以后实现出来的一种结构关系”这使随后所产生的“分布说”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在1956年的《现代汉语形容词研究》中朱德熙明确的指出了分布原则在词类区分上面的作用提出了在语法功能中词类的划分需要根据功能来划分而不是根据意义划分的重要依据这在一定的程度上说明了汉语语法学者在语法理论上的进一步认识。到了九十年代汉语语法学者不再只局限于从结构的角度去划类而是将汉语研究置身于世界语言的变异范围内并且用综合式的观点对语法范畴和语法关系作出更深层次的研究以达到对汉语事实的了解。跨语言的研究表明名词和动词这两种存在于所有语言中的语法范畴其实质是人们对现实世界中处在空间关系中的事物和处在时间关系中的事件这二者在语言中的表现语法系统中各主要词类的种种句法表现都与这种基本认识和基于这种认识的表达动机有关。汉语语法学者在这样

的理论背景下得出了基于原型的词类范畴观揭示出一系列关于词类系统的语法事实。

3对语法关系的研究

在早期汉语的语法学者遇到如何确定汉语的主语和宾语的难题然而只有首先寻求语义途径。例如在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中就是用“主语”“述语”来分析句子的结构和词语之间的关系这样不仅使句子的结构脱节还会造成语义关系混乱的现象因为它完全没有顾及到形式和语义等方面的问题。早前丁声树通过系统运行来确立主宾语的著作《现代汉语语法讲话》中彻底的分析了这种方法并指出分析的方法不仅局限于词序而是应正确区分主谓结构和述宾结构的实质性问题。同时在现代汉语语法中有些学者却坚持以语义的角度去理解语法关系例如李临定在《现代汉语句型》一书中所提出的使用“名施”“名受”等概念描写汉语句型的理论只是单纯的想从结构角度和语义角度去分析汉语的句法特点是难以全面揭示的。

4对语法观研究

在现代汉语语法中普遍存在的语文问题包括:句法、语义和语用。然而如何正确的处理好这三者的关系在语法界存在着各种分歧例如在范晓《三个平面的语法观》中就着重强调了观察三个平面中各自的要素把句法、语义和语用三者等量奇观主要就是引用了语义结构分析从而看到纯形式结构分析的局限。例如在动词中他可以根据组合功能分出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等类别在语义平面根据动词所联系的动元数目分出一价动词、二价动词、三价动词等类别在语用平面根据动词

的表达特点分出叙述动词、描写动词、措置动词、评议动词、关系动词等类别。再就是句子类别在划分中可根据句法的平面特征分析出来的叫句型把根据语义平面特征分出来的叫句模把根据语用平面特征分出来的叫句类。所以在这些观念的操作程序中就可以自然地描写出三个平面的语法特点。范开泰在《关于汉语语法三个平面分析的几点思考》中提出汉语研究中三个平面的方法可以归纳为三种模式的观点就是成分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和结构分析法。总而言之不论是把语言组成成分分为句法、语义和语用的还是对同一语法形式作出的三个平面的因素分析或是分析三个平面不同结构的其主要的目的都是在讲“三个平面”但是在这方面的研究中谁是决定性因素却得不到明确的答案如果不加以认识有时会使它们自相矛盾无法解决问题。90年代以后现代汉语语法出现了新的趋势主要表现为:

4.1分析和综合相互依存

在现代汉语语法中光靠分析是远远不够得还需要综合。沈家煊曾指出:“从认识和思维的方式来讲分析和综合实际上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分析主要是以整体中的各组成部分的差异来把握整个过程中的性质单靠整体的性质是无法真正的完全把握的”。作者在《“在”字句和“给”字句》一文中以汉语“在”字和“给”字为例证明了上述论断讲述了一个句式并不是简单的此类序列而是一个整体结构只有把握整个句式的真正意义才能分析和解释语法的现象才能对所产生的语法理解并且概括其意义。

4.2摆脱过去孤立概括

在我国过去的语法中一般都是通过归纳事物的现象得出其表面规律往往不会追根究底了解其规律背后的因素。而如今在我国现代句法中却远远不会满足眼前的孤立的规律性概括而是尽量追求简单的、概括能力更加强的深层语法制约原则。例如:杨素英在《从非宾格动词现象看语义与句法结构之间的关系》中就大量讨论了人类语言中存在的非宾格动词现象并且更深层次的分析了西方学者在汉语言应用中所遇到的问题从而确立了非宾格现象在汉语中的存在。在徐杰的《“打碎了他四个杯子”与约束原则》中他对汉语语法中双宾语句式中包含的领属关系的格式进行了分析使用了普遍语言事实验证的生成语法“约束原则”从而这种格式下人名词之间所具备的语法地位。因此这样的研究既深化了对汉语事实的认识又丰富了普通语言理论。

4.3语体没有得到高度的重视

目前在现代汉语语法的研究中其研究规律没有一个严格区分语体的前提下的系统论著这从一定的程度上可以看出语体的问题没有得到高度的重视。陶红印在《试论语体分类的语法学意义》中指出汉语语法的理论没有一个近乎完美的只有进行仔细的研究并研究清楚主要语体之间的语言现象才有能力和依据去逐一描述汉语中不用的语体之间所存在的共性和差异才能大胆的回答重大语法理论的问题。

5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日益走向纵深和成熟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现代汉语语法的研究在各学科提出的纵深发展和向微观发展的语法领域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形式学派、功能学派和认知学派的理论在国内语法界得到了广

泛的运用“三平面”理论、大小“三角”理论、语义特征分析以及语用学中的焦点、预设、蕴含、语境等理论已相当普及。从而使一些语法现象被发掘出来得以重新认识对现代汉语语法中遇到的难题一一破解突破难关。

5.1形式学派、功能学派和认知学派的互补

从这三种研究方法来看形式主义语法起着引导的作用引导着理论和方法的引进认知语法则是处理和完善理论介绍和方法引进的阶段最后功能学派则是发挥作用最明显的阶段。我们可以看出在现代汉语的研究中有些文章必须结合汉语的实际情况来分析有些则需要借鉴国外的理论知识有些着需要一一对照来进行比较有些文章则是引用别人的观点和理论甚至有些文章一整篇都看不到一点汉语的韵味。

5.2对新理论思想和方法的探索

在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范畴内加强认知领域的研究和探索是当今语法研究的首要任务要不断的创新出新的理论依据打破以往结构主义语法的理论基础要重点发挥动态语言的优势使动静相结合从而开拓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新局面

5.3加强比较研究

如今把现代汉语放在人类语言的大背景中去研究从而打破了共识和历时之间的界限例如在现代汉语可以和古代汉语相比较近代汉语和方言也可以运用到现代汉语的研究中来这就可以从一定的角度去发现汉语语法的整体面貌。如有人从历时和共时角度考察了“行为动词得/不可能补语”认为这种结构是一个词。“得”和“不”是中缀.

因而可能补语前不能加修饰语。

5.4动静相结合

现代汉语语法在研究的过程中以句法和语义为基础使用动静相结合的方法来更深层次对现代汉语语法进行研究从而找出语用形式下句法和语义之间的对应关系为语用因素造成的变化找出合理的解释。如定中复合词的接受程度受韵律的影响受制于语义和语用使施事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用因素。

5.5扎实的理论依据

用来解释以前无法解释的语言现象主要依靠:标记理论、典型范畴理论、语义特征理论等形式语言学和功能语言学理论就如在现代汉语语法中规定的当单个名词做状语的时候就必须仅靠动词然而如果离开动词就必须加入介词或者方位词等等。

5.6强化应用研究

继续强化了应用研究现代汉语语法不仅为汉语教学提供了服务而且为中文信息处理和一些有实用价值的边缘学科服务。然而在汉语语法研究中特别是在高校语法教材里对于现代汉语课程中传统语法的一些概念、术语以及某些分析方法仍然在广泛地运用随着现在科学的发展大量新的较成熟的语法研究成果还没有及时地吸收到高校教材中来这造成高校学生无法在现代汉语语法的学习中吸收到新知识。

6总结

目前在现代汉语语法的研究中存在多种学说并存的现象使得语法界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所以我们必须继续保持自改革开放

以来的发展趋势不断借鉴国外语法学理论对汉语语法进行研究在借鉴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汉语与西方语言的共性和个性任何一种有影响的语法学说都有其合理的地方。借鉴时要取其精华剔除其不符汉语实际的部分。并且在理论和方法上不断创新从而建立一套适合汉语特点的语法学体系。

参考文献:

1胡裕树.现代汉语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 2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三版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朱德熙.语法答问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4沈家煊.语法研究的分析和综合J 外语教学研究19952:14一19 5沈家煊.“在”字句和“给”字句J 中国语文19992:3843 6阎仲笙·现代汉语M 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1988 7邢福义·现代汉语修订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 8徐杰.两种保留宾语句式及相关句法理论问题J 当代语言学19991:915 9吴福祥.汉语语法化演变的几个类型学特征J.中国语文20o5646-48. 10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教学说明与自学参考增订三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20世纪后半期到现在,中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政治体制的变革及科技的日新月异大大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而社会的迅猛发展也带动了文化的发展,我们的现代汉语就在这样一种环境下呈现出多了种发展趋势。如:新词大量出现;方言词越来越多的融入到普通话中;网络用语大量出现;外来词不断增多;现代汉语在走出去,为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学习等。

新词大量出现。大家都知道每当有新的东西出现,就会有新的名字被赋予,而在这种新的东西出现之前是没有这样的词的。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是改革开放的中国。随着改革开放事业的全面深入推进,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文教、科技等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事物和新情况纷至沓来,层出不穷。为描述不断出现的新生事物,满足交流的需要,大量独具特色的新词应运而生。“对于新词的数量,各类统计不尽相同,最多的估计是一万一千个左右,也有的说比较固定的新词是七千个左右。据中国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统计,20世纪80 年代平均每年新增600个左右,20世纪90 年代每年至少也增添300至400个。1996年9月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增收新词条多达5000个。”(源自LOVE婷的博文《现代汉语词汇发展趋势刍议》)。这些数以千计的新词从不同角度生动形象的描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各领域的发展变化。下面列举一些简单的例子:在政治用词上新出现了“邓小平思想”、“一国两制”、“三通”、“三个代表”、“八荣八耻”、“依法治国”、“政治民主”等;经济上出现了“市场经济”、“外向型经济”、“期货”“贸易壁垒”、“经济全球化”、“融资”、“再就业”等;日常生活中出现了“超市”、“商场”、“绿色食品”、“放心肉”、“手机”、“移动电话”、“电视”、“电脑”等。。。。。。当然,其他还有很多类,这里暂举这些例子。

方言词越来越多地融入到普通话中。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各地区间的联系更为密切,交流更为频繁。我们都知道交流就要涉及语言,听得懂听不懂就成了很重要的问题,经过长时间的磨合,来自各个地

区的很多方言词已为大家所认可,成为了现代汉语的词汇组成部分。如来自北方方言的“大腕儿”、“大款”、“得瑟”、“托儿”等;来自吴方言的“摆平”、“套牢”、“热门货”等;来自粤方言的“按揭”、”发烧友”、”埋单”、“抢手”、“策划”、”爆棚”、”跳槽”、”物业”、”双赢”、”帅哥”、“靓女”、“做秀”等。这些方言词词越来越频繁地为我们使用,为我们的日常交流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网络用语大量出现。互联网的出现大大缩小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人们的交流更为便捷、更为频繁。随之也兴起了一种所谓的网络文化,这些网络用语不是经常使用互联网的人是很难看懂的!如:“菜鸟(新手)”、“果酱(过奖)”、“木有(木有)”、“神马(什么)”、“浮云(不重要的东西)”、“么么黑(很黑)”、“干虾米(做什么)”、“给力(带劲)”等等。关于网络文化争议很多,有的人认为这是低俗的、不入流的,给中国文化抹黑了;有的人认为很好,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很多词很有新意,够时髦;也有的人认为无关紧要,这些听不懂的网络语只是少数,不怎么影响日常交流。当然,网络文化的流行是好是坏,有待商榷,我不能就此定论。

外来词在不断增多。从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国门以后,外国词就开始走入现代汉语了,特别是在中国改革开放以后,速度更在加快。这些外来词有音译的、也有意译的。下面举一些简单的例子,直接音译的,“罗曼蒂克(romantic)”、“基因(gene)”、“奔驰(Benz)”、“诺

基亚(Nockia)”、“比基尼(bikini)”、“麦当劳(McDonald's)”等;意译的,“电子邮件(E-mail)”、“网络援助(net aid)”、“微软(Microsoft)”、“温室(green house)”、“绿色食品(green food)”等。还有其他语种的外来词也在融入我们的现代汉语。而这种情况其实是不容乐观的,外来的文化在侵蚀我们的文化,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担忧。

现代汉语在快步走向世界。随着中经济的飞速发展,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注意中国,想和中国人做生意、做朋友。近些年,很多外国人热心于学习汉语,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汉语热”、而且浪潮是一浪高过一浪。现代汉语正在向世界各地的热爱它的有人揭开它神秘的面纱,展示着自己的魅力,它正在走向世界!

我们的现代汉语呈现出了多种发展趋势,但大的趋势我们可以肯定,它在不断丰富、不断完善,不断地让更多人知道并喜爱上,这是值得我们欣慰的。但也不能忽视那些负面的发展趋势,毕竟量变到了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我们应该综合对待这个问题,切不可顾此失彼啊!

近年来网络流行语对现代汉语发展的影响

近年来网络流行语对现代汉语发展的影响 摘要 当前,网络已成为现代人不可缺少的交际工具。伴随着网络的普及和网民的剧增,网络语言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产生、发展和传播。本文探讨了网络语言的特征及其对现代汉语所产生的影响和冲击,并提出了对网络语言应持的辩证态度。 关键词:网络语言现代汉语发展影响 Abstract:Nowadays,the nets are very popular in use and unavoidable。This leads to the arouse of net-languages and their development。We studied the appearanc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m,and the shocks they have brought to the modern Chinese,to which we ought to pay much attention reasonably Keywords:net-languages; modern Chinese;development; influence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网络时代的来临,网络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这种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文明集结和全然不同于任何方式的文化交流与融合,正悄然改变着人类信息交流和生活方式。伴随网络出现而产生的网络语言应运而生并迅速广泛传播于社会。网络语言作为现代汉语的一种社会变异,是传统语言与现代高科技产品相结合的一种新的语言体系,是由于计算机输入方式的特殊性,伴随网民这一群体的出现一种深受社会的影响的社会方言。 二、网络语言的特征 网络语言从本质上说是现代汉语的一种社会变异,是伴随着网民这一群体的出现而产生的社会语言现象,其特征主要有以下表现: (一)表达方式新颖、简约、形象、幽默 网络语言中所使用的各类词汇大多借助于汉字、数字、字母和键盘符号的缩

构造地质学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docx

构造地质学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构造地质学是地质学分支学科之一,以岩石圈的各种地质体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其组合形式及形成、发育、变形、破坏规律。一般根据其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的差异,分为狭义构造地质学和广义构造地质学。狭义构造地质学侧重于对中、小型地质体的研究,主要研究这些构造的几何形态、产状、规模、形成演化等。广义构造地质学的研究范围更加广阔,从地壳演变至岩石圈结构,从重要造山带至板块边界,从显微构造到晶格错位,几乎涵盖了10_8?108cm的所有地质体。近代以来,构造地质学研究获得了空前发展。20世纪60年代以来,板块构造理论体系得以建立和完善;20世纪70年代以来,大陆构造研究得到了重视;20世纪80年代以来,重点研究岩石圈的演化和三维岩石圈的建立;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陆动力学研究兴起。这些研究使得构造地质学在研究深度和研究广度上取得了重要进展。 1.构造解析构造学本质上是对地质体变形和演化的认识,构造地质学强调野外实地观测,其主要研究方法是构造解析法。构造解析是对地质体空间关系和形成规律的分析解释,内容包括对地质体的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分析气几何学解析是指对地质体的产状、规模、组合形式进行研究,进而概化为构造模式。运动学解析主要研究地质体在构造作用中发生的变形和位移。动力学解析是在几何学解析和运动学解析的基础上,反推构造应力的性质、大小、方向,分析和解释该研究区域的构造演化史。 2.研究现状步人20世纪后,构造地质学开始从形态描述逐渐进人对地质体的成因和力学分析研究中,由定性观察转入定量研究,由几何学研究转人运动学、动力学的领域。相关学科的新方法、新思路的引人,使得构造地质学获得了极大地进步,促进了构造地质学和其他学科的交流融合。尤其20世纪60年代后,以板块构造为主的各种新理论的提出,促使构造地质学的发展进入全新阶段。 2.1板块构造理论体系相关研究1968年前后,地质学家归纳了大陆漂移和海底扩张的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从全球统一的角度提出了板块构造理论,该理论将固体地球表层在垂向上划分为刚性岩石圈和塑性软

现代汉语外来词的发展与现状

现代汉语外来词的发展与现状 摘要 现代汉语外来词词汇是在继承古代汉语的外来词汇的基础上又不断吸收新的外来词丰富发展起来的。汉民族在其他民族各方面交往中,各民族语言往往相互影响和渗透,就产生了外来词。本文分为五部分。 第一章现代汉语外来词概况,讲到了外来词的含义以及外来词的性质和功能。 第二部分,分别讲述了现代汉语外来词中的音译式外来词、意译式外来词和借形式外来词的基本形式。 第三章“外来词的规范”部分,简要地说明了外来词规范的问题和规范的原则。 第四章诉述了现代汉语外来词发展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第五部分“现代汉语外来词的现状”说到了现代汉语外来词发展中的新动向,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现代汉语外来词的泛滥。 关键词:现代汉语外来词发展规范现状 目录 摘要... II 引言 (2) 第一章现代汉语外来词概况 (3) 1.1外来词的含义 (3) 1.2现代汉语外来词的基本形式 (3) 1.2.1音译式外来词 (3) 1.2.2意译式外来词 (3) 1.2.3借形式外来词 (4) 第二章现代汉语外来词的特点 (5) 2.1现代汉语外来词的主要特点 (5)

2.2外来词的发展特点 (5) 第三章现代汉语外来词存在的问题 (7) 第四章外来词的规范 (8) 4.1外来词规范的问题 (8) 4.2外来词规范的方法 (8) 第五章外来词的发展 (10) 5.1现代汉语外来词的发展趋势 (10) 5.2现代汉语外来词的新动向—字母词 (10) 结论 (12) 参考文献 (13) 引言 今日之世界被称为“地球村”,尤其是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与相互影响日益加深,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从大文化的视野来看,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比任何时期都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汉语必然要受这种国际化潮流的驱动,其表征便是其外来词的日益丰富多彩。语言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的,外来词更能体现生活的新变化。所以,外来词的大量涌入恰好说明了我们与世界各国交流的密切以及人们生活的日新月异。外来词是民族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吸收和制造外来词时不能违背语言的发展规律、违背本民族的语言习惯与传统而刻意标新立异,只有遵循语言发展的客观规律,掌握正确的方法,才能有利于本民族语言的发展。 外来词是语言文化接触的必然产物,是不同民族间交流来往的见证,因此,对外来词的深入研究有助于了解汉族与其他民族接触交往的历史,了解不同历史阶段文化发展的特征。这是外来词研究对于文化学或者文化语言学的意义。而从语言学上讲,外来词是来自汉语以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世界银行2000年研究报告《中国:服务业发展和中国经济竞争力》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有4个服务性行业对于提高生产力和推动中国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它们是物流服务、商业服务、电子商务和电信。其中,物流服务占1997年服务业产出的42.4%,是比重最大的一类。进入21世纪,中国要实现对WTO缔约国全面开放服务业的承诺,物流服务作为在服务业中所占比例较大的服务门类,肯定会首先遭遇国际物流业的竞争。 物流的配送方式从手工下单、手工核查的方式慢慢转变成现今的物流平台电子信息化管理方式,从而节省了大量的人力,使得配送流程管理自动化、一体化。 当今出现一种智能运输系统,即是物流系统的一种,也是我国未来大力研究的方向。它是指采用信息处理、通信、控制、电子等先进技术,使人、车、路更加协调地结合在一起,减少交通事故、阻塞和污染,从而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及生产率的综合系统。我国是从70年代开始注意电子信息技术在公路交通领域的研究及应用工作的,相应建立了电子信息技术、科技情报信息、交通工程、自动控制等方面的研究机构。迄今为止以取得了以道路桥梁自动化检测、道路桥梁数据库、高速公路通信监控系统、高速公路收费系统、交通与气象数据采

集自动化系统等为代表的一批成果。尽管如此,由于研究的分散以及研究水平所限,形成多数研究项目是针对交通运输的某一局部问题而进得的,缺乏一个综全性的、具有战略意义的研究项目恰恰是覆盖这些领域的一项综合性技术,也就是说可以通过智能运输系统将原来这些互不相干的项目有机的联系在一起,使公路交通系统的规划、建设、管理、运营等各方面工作在更高的层次上协调发展,使公路交通发挥出更大的效益。 1.国内物流产业发展迅速。国内物流产业正处在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阶段。2008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89.9万亿元,比2000年增长4.2倍,年均增长23%;物流业实现增加值2万亿元,比2000年增长1.9倍,年均增长14%。2008年,物流业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6. 5%,占GDP的比重为6. 6%。预计“十一五”期间,我国物流产业年均增速保持在15%以上,远远高于美国的10%和加拿大、西欧的9%。 2.物流专业化水平与服务效率不断提高。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 的比例体现了一个国家物流产业专业化水平和服务效率。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例在近年来呈现不断下降趋势,“十五”期间,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例,由2000年的19.4%下降到2006年的18. 3%;2007年这一比例则下降到18. 0%,标志着我国物流产业的专业化水平和服务效率不断提高。但同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物流

浅谈现代汉语的发展趋势及重要性

浅谈现代汉语的发展趋势及重要性 一、现代汉语的发展趋势 20世纪后半期到现在,中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政治体制的变革及科技的日新月异大大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而社会的迅猛发展也带动了文化的发展,我们的现代汉语就在这样一种环境下呈现出多了种发展趋势。如:新词大量出现;方言词越来越多的融入到普通话中;网络用语大量出现;外来词不断增多;现代汉语在走出去,为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学习等。新词大量出现。大家都知道每当有新的东西出现,就会有新的名字被赋予,而在这种新的东西出现之前是没有这样的词的。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是改革开放的中国,随着改革开放事业的全面深入推进,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文教、科技等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事物和新情况纷至沓来,层出不穷。为描述不断出现的新生事物,满足交流的需要,大量独具特色的新词应运而生。“对于新词的数量,各类统计不尽相同,最多的估计是一万一千个左右,也有的说比较固定的新词是七千个左右。这些数以千计的新词从不同角度生动形象的描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各领域的发展变化。下面列举一些简单的例子:在政治用词上新出现了“邓小平思想” “一国两制” 、“三通”、“三个代表”、“八荣八耻”、“依法治国”“政治民主”等;经济上出现了“市场经济”、“外向型经济”、“期货” 、“再就业”等;日常生活中出现了“超市”、“绿色食品”、“放心肉”、“手机”等。当然,其他还有很多类,这里暂举这些例子。方言词越来越多地融入到普通话中。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各地区间的联系

更为密切,交流更为频繁。我们都知道交流就要涉及语言,听得懂听不懂就成了很重要的问题,经过长时间的磨合,来自各个地区的很多方言词已为大家所认可,成为了现代汉语的词汇组成部分。如来自北方方言的“大腕儿”、“大款”、“得瑟”、“托儿”等;来自粤方言的“按揭”、发烧友”、”埋单”、”跳槽”、”物业”、”双赢”、”帅哥”、“靓女”“做秀”等。这些方言词词越来越频繁地为我们使用,为我们的日常交流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网络用语大量出现。互联网的出现大大缩小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人们的交流更为便捷、更为频繁。随之也兴起了一种所谓的网络文化,这些网络用语不是经常使用互联网的人是很难看懂的!如:“菜鸟(新手)”、“果酱(过奖)”、“浮云(不重要的东西)”、“干虾米(做什么)”等等。关于网络文化争议很多,有的人认为这是低俗的、不入流的,给中国文化抹黑了;有的人认为很好,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很多词很有新意,够时髦;也有的人认为无关紧要,这些听不懂的网络语只是少数,不怎么影响日常交流。当然,网络文化的流行是好是坏,有待商榷,我不能就此定论。外来词在不断增多。从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国门以后,外国词就开始走入现代汉语了,特别是在中国改革开放以后,速度更在加快。这些外来词有音译的、也有意译的。下面举一些简单的例子,直接音译的,“罗曼蒂克(romantic)”、“基因(gene)”、“奔驰(Benz)”、“麦当劳(McDonald's)”等;意译的,“电子邮件(E-mail)”、“网络援助(net aid)”、“微软” (Microsoft)”、“温室(green house)”、“绿色食品(green food)”等。还有其他语种

机器学习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机器学习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学院 引言: 机器能否象人类一样能具有学习能力呢?1959年美国的塞缪尔(Samuel)设计了一个下棋程序,这个程序具有学习能力,它可以在不断的对奕中改善自己的棋艺。4年后,这个程序战胜了设计者本人。又过了3年,这个程序战胜了美国一个保持8年之久的常胜不败的冠军。这个程序向人们展示了机器学习的能力,提出了许多令人深思的社会问题与哲学问题。 机器学习的研究是根据生理学、认知科学等对人类学习机理的了解,建立人类学习过程的计算模型或认识模型,发展各种学习理论和学习方法,研究通用的学习算法并进行理论上的分析,建立面向任务的具有特定应用的学习系统。这些研究目标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机器学习是关于理解与研究学习的内在机制、建立能够通过学习自动提高自身水平的计算机程序的理论方法的学科。近年来机器学习理论在诸多应用领域得到成功的应用与发展,已成为计算机科学的基础及热点之一。 机器学习是继专家系统之后人工智能应用的又一重要研究领域,也是人工智能和神经计算的核心研究课题之一。现有的计算机系统和人工智能系统没有什么学习能力,至多也只有非常有限的学习能力,因而不能满足科技和生产提出的新要求。对机器学习的讨论和机器学习研究的进展,必将促使人工智能和整个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一.机器学习的发展史 机器学习是人工智能研究较为年轻的分支,它的发展过程大体上可分为4个时期。 第一阶段是在50年代中叶到60年代中叶,属于热烈时期。…> 第二阶段是在60年代中叶至70年代中叶,被称为机器学习的冷静时期。 第三阶段是从70年代中叶至80年代中叶,称为复兴时期。 机器学习的最新阶段始于1986年。 机器学习进入新阶段的重要表现在下列诸方面: (1) 机器学习已成为新的边缘学科并在高校形成一门课程。它综合应用心理学、生物学和神经生理学以及数学、自动化和计算机科学形成机器学习理论基础。 (2) 结合各种学习方法,取长补短的多种形式的集成学习系统研究正在兴起。特别是连接学习符号学习的耦合可以更好地解决连续性信号处理中知识与技能的获取与求精问题而受到重视。 (3) 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各种基础问题的统一性观点正在形成。例如学习与问题求解结合进行、知识表达便于学习的观点产生了通用智能系统SOAR的组块学习。类比学习与问题求解结合的基于案例方法已成为经验学习的重要方向。 (4) 各种学习方法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一部分已形成商品。归纳学习的知识获取工具已在诊断分类型专家系统中广泛使用。连接学习在声图文识别中占优势。分析学习已用于设计综合型专家系统。遗传算法与强化学习在工程控制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与符号系统耦合的神经网络连接学习将在企业的智能管理与智能机器人运动规划中发挥作用。 (5) 与机器学习有关的学术活动空前活跃。国际上除每年一次的机器学习研讨会外,还有计算机学习理论会议以及遗传算法会议。 二.机器学习分类 1、基于学习策略的分类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过程中系统所采用的推理策略。一个学习系统总是由学习和环境两部分组成。由环境(如书本或教师)提供信息,学习部分则实现信息转换,用能够理解的形

浅谈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当代的发展方向

浅谈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当代的发展方向 摘要:由于社会发展的需要,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建设过程中,必须贯彻落实“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办学理念。调整课程体系,将原有汉语言文学专业以培养知识型人才为主的教学模式,调整为以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语言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为主的能力型教学模式,从而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 关键词:审美能力;语言交流能力;写作能力;应用性 Abstract: Because of the requirement of the social development, the conception of transferring knowledge into capability should be carried out in the process of specialist characteristic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program. To adjust curriculum system is to transfer the original teaching mode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which is paying attention to cultivating knowledgeable wits into focusing on the capabilities of literary appreciation, language communication and writing. So as to improve the applicability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program. Key Words: the capability of appreciation; the capability of language communication; the capability of writing; applicability 汉语言文学专业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十分悠久,但是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特别是21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和科技的快速发展,对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需求不断增大,对传统汉语言文学专业提出了新的挑战。一.汉语言文学的传统模式 2O世纪8O年代中期以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是按照适应计划经济时代对汉语人才的需要制定的,比较切合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发展、人才配置方式和市场的实际需求。 汉语言文学专业国家人才培养基地开设课程有:文学概论、写作、文学作品导读、现代汉语、古代汉语、逻辑学、语言学概论、现当代文学、古代文学、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美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学术思想通史、西方哲学概论、高等数学、英美文选、科学概论、史学专题、科研论文阅读与写作,共19门。 课程的设置基于培养目标。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培养目标极不明确的专业,它培养的学生所从事的职业,涉及新闻、广告、出版、广播、影视、戏剧、

现代汉语简答题 (1)

1.现代汉语在语法方面有哪些特点? 答:汉语是分析性的语言,缺乏词类标志和词形变化,这就使现代汉语呈现出一系列的特点。 ①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②语法结构具有一致性; ③词具有多功能性;④词语组合受语义、语境的制约;⑤量词、语气词十分丰富。 2.现代汉语词汇有哪些特点? 答:①语素以单音节为基本形式;②广泛运用复合法构成新词;③双音节词占优势。 3.现代汉语有哪几大方言? 答:一般认为现代汉语有七大方言,分别是: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 方言、粤方言。 4.现代汉语在语音方面有哪些特点? 答:音节界限分明、乐音较多,加上声调高低变化和语调的抑扬顿挫,因而具有音乐性强的特点。 具体表现如下: ①没有复辅音;②元音占优势;③有声调。 5.简述共同语和方言的关系。 答:共同语是一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方言是民族语言的分支,是局部地区人们使用的语言。共同语是在某一方言基础上形成的,共同语也吸收基础方言以外方言的有用成分来丰富自己。 6.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做好现代汉语规范化工作,大力推广和积极普及普通话;研究和整理现行汉字,制定各项有关标准;进一步推行《汉语拼音方案》,研究并解决它在实际使用中的有关问题;研究汉语汉字信息处理问题,参与鉴定有关成果;加强语言文字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做好社会调查和社会咨询服 务工作。 7.什么是现代汉语规范化? 答:确立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明确的一致的标准并用这种标准消除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存在的 一些分歧。 8.什么是方言词,吸收方言词应本着什么原则? 答:方言词是从方言中吸收进普通话的词。吸收方言词应遵循普遍性、必要性、明确性三个原则。 9.吸收外来词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①不要滥用外来词②统一外来词的书写形式③尽量采用意译方式 10.“推普”中国家有针对性的制定了哪三级普通话? 答:推普针对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年龄等情况,提出不同的具体要求。大致分为三级:第一级是会说相当标准的普通话,语音、词汇、语法差错较少。第二级是会说比较标准的普通话,方音不太重,词汇、语法差错较少。第三级是会说一般的普通话,使听者能听懂。 11.本世纪内“推普”要达到哪些要求? 答:第一,各级各类学校使用普通话教学,使普通话成为教学语言; 第二,各级各类机关进行工作时一般使用普通话,使普通话成为工作语言; 第三,广播、电视、电影、话剧使用普通话,使普通话成为宣传语言; 第四,不同方言区的人在公共场合交往时,基本使用普通话,使普通话成为通用语言。 12.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是什么? 答:贯彻执行国家关于语言文字的政策和法令,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使语言文字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更好地发挥作用,推动文字改革工作。 13.如何进行现代汉语规范化? 答:①根据汉语的历史发展规律,结合汉语的习惯用法,对普通话内部(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各方面)所存在的少数分歧和混乱现象进行研究,选择其中的读法或用法作为规范,并加以推广; ②确定其中的另一些读法或用法是不规范的、应舍弃的,从而使汉语沿着纯洁和健康的道路向前发 展。 14.简述《汉语拼音方案》的用途。

机器人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机器人发展历史、现状、应用、及发展 趋势 院系: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姓名:王炳乾

机器人发展历史、现状、应用、及发展趋势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不断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机器人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和深化,机器人已成为一种高新技术产业,为工业自动化发挥了巨大作用,将对未来生产和社会发展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介绍了机器人的国内国外的发展历史、状况、应用、并对机器人的发展趋势作了预测。 关键词:机器人;发展;现状;应用;发展趋势。 1.机器人的发展史 1662年,日本的竹田近江利用钟表技术发明了自动机器玩偶并公开表演。 1738年,法国技师杰克·戴·瓦克逊发明了机器鸭,它会嘎嘎叫、进食和游泳。 1773年,瑞士钟表匠杰克·道罗斯发明了能书写、演奏的玩偶,其体内全是齿轮和发条。它们手执画笔、颜料、墨水瓶,在欧洲很受青睐。 保存至今的、最早的机器人是瑞士的努萨蒂尔历史博物馆里少女形象的玩偶,有200年历史。她可以用风琴演奏。 1893年,在机械实物制造方面,发明家摩尔制造了“蒸汽人”,它靠蒸汽驱动行走。 20世纪以后,机器人的研究与开发情况更好,实用机器人问世。 1927年,美国西屋公司工程师温兹利制造了第一个机器人“电报箱”。它是电动机器人,装有无线电发报机。 1959年第一台可以编程、画坐标的工业机器人在美国诞生。 现代机器人 有关现代机器人的研究始于20世纪中期,计算机以及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原子能的开发利用是前提条件。1946年,第一台数字电子计算机问世。随后,计算机大批量生产的需要推动了自动化技术的发展。1952年,数控机床诞生,随后相关研究不断深入;同时,各国原子能实验室需要代替人类处理放射性物质的机械。

论现代汉语的优越性与发展-2019年文档

论现代汉语的优越性与发展 泱泱中华,五千年文化, 如果要问其精髓所在, 恐怕汉语占据了其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无论汉字如何变迁, 是甲骨文、金文还是小篆、隶书, 汉语的重要地位都不曾改变。可以说, 它见证了整个民族的发展和变迁。直至今日, 无论网络发展的如何昌盛, 汉字和汉语依然肩负着记载历史的重要使命, 并且将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改变。 纵观当今的汉语现状, 很明显已经和几千年前老祖宗的语言有了明显的变化。且不说从文言文到白话的巨大差距, 就是在最近的短短的几十年中, 汉语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汉语的优越性 汉语是世界最古老而唯一活着的语言文字, 它的独特造字形 体一一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字型,充分反映了我国古代汉民 族系统化造字的聪明和智慧, 它不仅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历史, 更是世界历史发展探索的活化石。当巴比伦等文明古国的文化渐渐被历史掩埋时,唯有汉语不仅在不间断地发展, 还在世界各地掀起了学习的狂潮。深究这其中原因, 不外乎有以下几点: 首先,汉语拥有发展着的先进文字一一汉字,作为坚实的基础。从甲骨文到今天的汉字, 中国人始终坚持用自己的文字来延续语言的生命。不得不说, 这是明智的。早在几十年前, 曾有一批学者受到英语等字母语言的影响,提倡将汉语拼音化, 显然这是

极其不可取的。汉字从造型到发音, 不是孤立存在的,可以说它存 在的最终意义是配合汉语的生存,倘若汉字被取代了, 那么毫无疑问,汉语将走向没落和衰退。因此, 汉语能够不被历史所遗忘, 能够逐渐被世界认可和推崇, 其根本原因是拥有独特的配套文字――汉字。 其次, 汉语的一个明显优势是思维面的广阔。在数学上由于单音节发音, 对数字的反应速度也更快,但在逻辑思维方面还是 拼音文字较好,然而,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趋势看, 作为表意文字的汉语, 由于可以自由组合新名词新概念以至新思想, 可以容纳信息和知识爆炸的冲击, 无疑将发展为人类的共同语言, 用这种语言来交流思想更加方便,更加丰富多彩。由此可见,汉语经过时间 的洗礼,越发在世界语言文明中坚定了自己不可动摇的地位, 显现出突出的优越性。这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发展, 创造了重要的条件。 二、现代汉语发展中的弊病和发展前景 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 语言也不例外。特别是在世界交流日益频繁、网络快速发展的今天, 语言的变化也出现了很多新的情况, 我们要一分为二地看待。 1.现代汉语发展中的弊病。 当然, 在看到现代汉语飞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汉语在发展过程中暴露出来的一些不足和弊病。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网络以一种闪电式的速度在中国普

国内外公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第1章绪论 1.1我国公路现状 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中从事运送货物和旅客的社会生产部门,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脉,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行业、先行产业。交通运输主要包括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五种运输方式,其中,铁路、水运、航空、管道起着“线”的作用,公路则起着“面”的作用,各种运输方式之间通过公路路网联结起来,形成四通八达、遍布城乡的运输网络。改革开放以来,灵活、快捷的公路运输发展迅速,目前,在综合运输体系中,公路运输客运量、货运量所占比重分别达90%以上和近80%。高速公路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在交通运输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设计和建设上,高速公路采取限制出入、分向分车道行驶、汽车专用、全封闭、全立交等较高的技术标准和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为汽车快速、安全、经济、舒适运行创造了条件。与普通公路相比,高速公路具有行车速度快、通行能力大、运输成本低、行车安全、舒适等突出优势,其行车速度比普通公路高出50%以上,通行能力提高了2~6倍,并可降低30%以上的燃油消耗、减少1/3的汽车尾气排放、降低1/3的交通事故率。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60多年的建设,公路建设有了长足发展。2011年初正值“十一五”规划结束,“十二五”规划伊始。“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公路交通发展速度最快、发展质量最好、服务水平提升最为显著的时期。经过4年多的发展,公路交通运输紧张状况已实现总体缓解,基础设施规模迅速扩大,运输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安全保障能力明显增强,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保障社会和谐稳定、进一步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作出了重要贡献。 “十一五”前4年,全国累计完成公路建设投资2.93万亿元,年均增长近16%,约为“十一五”预计总投资的1.2倍,也超过了“九五”和“十五”的投资总和。公路建设投资的快速增长,极大地拉动和促进了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从公路建设投资占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的比重来看,“十一五”期间基本保持在4.5%左右。 在投资带动下,公路网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09年底,全国公路网总里程达到386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51万公里,二级及以上公路42.52万公里,分别较"十五"末增加36.4万公里、2.5万公里和9.4万公里;全国公路网密度由“十五”末的每百平方公里34.8公里提升至40.2公里。预计到2010年底,全国公路网总里程将达到395万公里,高速公路超过7万公里,分别较“十五”末增加45.3万公里与3万公里。农村公路投资规模年均增长30%,总里程将达到345万公里,实现全国96%的乡镇通沥青(水泥)路。 “十一五”期间公路的快速发展,为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作出了突出贡献。特别是2008年以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以高速公路为重点,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十一五”末高速公路里程将达到"十五"末的1.78倍。“十一五”期间全社会高速公路建设累计投资达2万亿元,直接拉动GDP增长约3万亿元,拉动相关行业产出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北京市绿化隔离带可持续经营技术及效益评价 二、项目所属领域国内外研究开发现状和发展趋势 1、由城市绿地到城市林业的发展 城市绿地是城市中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它是城市系统中能够执行“吐故纳新”负反馈调节机制的子系统。这个系统一方面能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为城市生物提供适宜的生境;另一方面能增强城市景观的自然性、促进城市居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它是城市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绿地(green space)一词,各国的法律规范和学术研究对它的定义和范围有着不同的解释,西方城市规划概念中一般不提城市绿地,而是开敞空间(Open Space),我国建国以来一直延用原苏联的绿地概念,包括城市区域内的各类公园、居住区绿地、单位绿地、道路绿化、墓地、农地、林地、生产防护绿地、风景名胜区、植物覆盖较好的城市待用地等。 尽管各国关于开敞空间(或绿地)的定义不尽相同,但它们都强调了开敞空间(或绿地)在城市中的自然属性,即都是为了保持、恢复或建立自然景观的地域。绿地作为城市的一种景观,是城市中保持自然景观,或使自然景观得到恢复的地域,是城市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综合体现,是城市中最能体现生态性的生态空间,是构成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结构上为人工设计的植物景观、自然植物景观或半自然植物景观。绿地在城市中的功能和作用主要包括:组织城市空间的功能、生态功能(改善生态环境的功能、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游憩休闲功能、文化(历史)功能、教育功能、社会功能、城市防护和减灾功能。 城市绿地发展和研究进程包括:城市绿地思想启蒙阶段、城市绿地规划思想形成阶段、城市绿地理论和方法的发展阶段、城市绿地生态规划和建设阶段。 吴人韦[1]、汪永华[2]、胡衡生[3]等从城市公共绿地的起源开始介绍了国外城市绿地的发展历程,认为国外的城市绿地建设经历了从公园运动(1843~1887)、公园体系(1880~1890)、重塑城市(1898~1946)、战后大发展(1945~1970)、生物圈意识(1970年以后)等一系列由简单到复杂的城市绿地发展过程,其中“重塑城市”阶段提出了“田园城市”和城市绿带概念,绿带网络提供城区间的隔离、交通通道,并为城市提供新鲜空气。“有机疏散”理论中的城市与自然的有机结合原则,对以后的城市绿化建设具有深远的影响。1938年,英国议会通过了绿带法案(Green Belt Act)。1944年的大伦敦规划,环绕伦敦形成一道宽达5英里的绿带。1955年,又将该绿带宽度增加到6~10英里。英国“绿带政策”的主要目的是控制大城市无限蔓延、鼓励新城发展、阻止城市连体、改善大城市环境质量。早在1935年,莫斯科进行了第一个市政建设总体规划,规划在城市用地外围建立10公里宽的“森林公园带”;1960年调整城市边界时,“森林公园带”进一步扩大为10~15公里宽,北部最宽处达28公里;1971年,莫斯科采用环状、楔状相结合的绿地布局模式,将城市分隔为多中心结构。目前,德国城市森林建设已取得了让世人瞩目的成绩,其树种主要为乡土树种,基本上是高大的落叶乔木(栎类、栗类、悬铃木、杨树、核桃、欧洲山毛榉等)[4]。在绿化城

中国管理研究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徐淑英《光明日报》( 2011年07月29日11 版) 过去20多年来,中国管理学研究关注西方情境的研究课题,验证西方发展出来的理论,并借用西方的研究方法论。而旨在解决中国企业面临的问题和针对中国管理现象提出有意义的理论解释,这方面的研究却迟滞不前。围绕到底是追求“中国管理理论”(即在中国管理情境中检验西方理论)还是“管理的中国理论”(即针对中国现象和问题提出自己的理论)的争论,很多学者作出了积极探索。中国的管理学研究者应遵循科学探究的自主性原则,保持对常规科学局限性的警觉,从事既能贡献普遍管理知识,又能解决中国管理问题的研究。 国际管理学研究中的一个现象 全球化商业活动的增加,不仅使得全球化的跨国公司对管理知识的需求大大增加,而且那些处于新兴经济体(比如俄罗斯、印度和中国)中的公司,由于在国际市场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也非常渴望得到管理实践所需的知识。除了新兴经济体外,许多发达地区的管理研究也十分活跃。有学者观察到了国际学者的一种明显偏好:从主流管理学文献(基本上是基于北美,特别是美国的文献)中套用已有的理论、构念和方法来研究本土的现象。这导致了JamesMarch(詹姆斯·马奇)所认为的组织研究的“趋同化”。这个趋势是值得注意的,因为它有可能放慢有效的全球管理知识的发展速度,也会阻碍科学的进步。这样的趋势在中国也是存在的。

科学研究总是有目的的:执著于寻找真相(reality)和追求真理(truth)。科学的研究方法确保了科学家的发现是接近于真理的,这也是所有科学研究应该达到的严谨性(rigor)标准。然而对于管理学这门应用科学来说,真理本身是不够的。管理研究的第二个目标是获取有益于提高实践水平的知识,这就是管理学者应该达到的切题性(re levance)标准。但现在大部分的中国学者都是严谨有余,切题不足。 目前,套用西方发展起来的理论在中国进行演绎性研究主导了中国管理学研究领域。用这种方法进行的研究倾向于把成果发表在国际性杂志上,尤其是国际顶尖杂志。这类研究成果验证了已有理论或者对其情境性边界进行了延伸研究,说明了如何使用现有研究成果来解释一些新情境下出现的独特现象和问题。但这样的研究倾向对现有的理论发展只能提供有限的贡献,因为它的目的并非寻找对地方性问题的新的解释。这种方法也限制了对中国特有的重要现象以及对中国有重要影响的事件的理解。 笔者并不认为学者的目标就是发展新的理论,而是提请注意这一事实:绝大部分中国的研究都不约而同地采用西方已有理论来解释中国现象。这一趋势形成的原因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解释。 首先是因为缺乏先进的科学研究方法的训练和对科学目的的正确理解。一些研究者错误地认为,科学的目的是发表文章,而非寻找对重要现象的恰当理解和解释。中国学者可以很快学会如何正确使用研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医用信息系统同其他行业的信息系统相比具有其明显的特殊性,医用信息系统有大量的CT、MRI等的图象,B超、内窥镜等的视频数据,还有大量的CT、MRI、B超、PET、电子内窥镜等的医用检查设备。医用信息系统中大量的如HIS,RIS,PACS,MODALITY,CPR等部门级的系统之间有大量需要交流和共用的信息,如何将这些数据有效的交流,如何减少重复手工劳动,减少数据冗余.以提供给医生、护士从而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或者提供给医院管理者以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换而言之,就是将医院各部门之间的数据互相平滑高效的交流以及医用信息的整合集成成为世界各国致力于医用信息系统的专家学者和相关研究机构的研究话题。 Radiological Society of North America(RSNA)和Healthcare Informat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s Society(HIMSS)提出了IHE框架试图解决这些信息的交流和集成问题。

IHE规范遵循DICOM标准和HL7标准.DICOM标准的全称是“医学数字成像与通信”(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 in medicine)标准,不仅支持医学放射图象,而且面向所有的医学图象,只要简单的增加相应的服务对象类(SOP)即可,可扩展到心电图,内窥镜图象,牙医图象,病理学图象等。HL7主要为面向健康的计算机系统提供临床、金融、管理信息的电子交换标准.IHE规范还提供了HL7到DICOM的互操作. 国内随着医疗行业改革,医疗服务行业开始面向市场,通过信息化的战略来提高医患的满意度以提到很多医院的议事日程.因此构建一个集成化的标准化的系统来及时的获取各种临床信息变的非常迫 切.目前国内有许多厂商拥有遵循DICOM标准的PACS系统,然而将

国外教学设计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国外教学设计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教学设计过程所产生的问题的讨论、教学设计研究的发展趋势等方面对国外教学设计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了系统阐述。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心理学、教育学理论研究的深入,教学设计近年来成为国内外教育界关注的课题之一。考察国外教学设计的研究成果,对我们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提高教学效率将有莫大的启发。 一、国外教学设计研究的现状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一直是教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许多教育工作者或从改变教学媒体、方法,或从精选教学内容,或从改进评价方式和课堂管理等进行深入的研究,但同时他们又感到单一方面的改革其效果不能令人满意。因此,他们开始重新思考教学设计的问题,并借鉴认知理论、技术学等新成果;从更为系统的角度探索问题,以找到在整体上提高教学效益的突破口。 1.学设计的概念 什么是教学设计?为了更清楚的理解这个概念,让我们先了解什么是教学和设计。美国的教育学家史密斯(P.L. Smith )和拉根(T. J.Ragan)认为,教学就是信息的传递及促进学生达到预定、专门学习目标的活动。它是教育的一个分支,包含了学习、训练和讲授等活动。所谓设计,是指在进行某件事之前所作的有系统的计划过程或为了解决某个问题而实施的计划,它可以从精确性、细致性、系统性等方面去判断其效果的好坏。设计者必须以高度的精确和谨慎态度,具有系统计划一个方案的才能进行设计,否则,会导致时间的误用、资源的浪费甚至无效、沉闷和缺乏动机的学习。因此,设计应考虑许多可能影响实施计划或受计划实施所影响的因素。如,设计者要考虑可能影响教学成功的因素,通过上课,把预先设计好的视觉、听觉及其他传递形式的信息传递出去。所以,教学设计的特点除上面谈到的精确、细致和系统之外,还应有形象性、创造性、工艺性、扩展性和自然性等特点。由此可见,教学设计就是把教学原理转换成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计划的系统过程,是指为了达到预期教学目标而运用系统观点和方法,遵循教学过程基本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计划的过程,是教什么(课程和内容等)与怎么教(组织、方法、策略、手段及其他传媒工具的使用等)的过程。具体来说,一方面它象工程那样需要以过去成功的原理为基础来计划他们的工作,不仅在功能方面,而且以生动的、吸引人的方式来设计事情或活动,建立用以指导他们决策、解决问题的程序。另一方面,这个系统过程是以一种书面的形式把将要完成的事情或活动的结果写下来,而不是变成实际的产品或结果。因此,当教学媒体不仅仅是教师时,系统的计划就显得尤其重要。好的教师有能力根据学生的需要马上调节教学。但当教学媒体不能迅速加以调节时(如印刷体的材料、录像材料、以电脑为基础的教学),以教学原理为基础的设计就显得相当重要。所以,教学设计过程主要依据三个方面进行设计:第一,教学的目标是什么?第二,教学策略和教学媒体有哪些?第三,我们如何检验所达到的结果?如何评价和修改教学材料? 韦斯特(Charles K. West )等人则从认知科学的角度来探讨教学设计。他们认为教学就是以系统的方式传授知识,是关于技术程序纲要或指南的实施。它也是指教师的行动、实践或职业活动。设计是计划或布局安排的意思,是指用某种媒介形成某件事情的结构方式。所以教学设计的研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1)在当今复杂的社会里,人们需要学会如何学习。这种需要大大地扩大了教学的目标,它应该包括学习者将能够了解并适当地运用认知策略;(2 )教学设计应该使用认知策略作为教学的手段;(3 )教师将充当教学传递活动中运用认知策略和奖励认知策略运用的模范;(4)把认知策略的知识、适当的应用以及对认知策略

浅谈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当代的发展方向讲课讲稿

浅谈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当代的发展方向

浅谈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当代的发展方向 摘要:由于社会发展的需要,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建设过程中,必须贯彻落实“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办学理念。调整课程体系,将原有汉语言文学专业以培养知识型人才为主的教学模式,调整为以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语言交际能力 和写作能力为主的能力型教学模式,从而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 关键词:审美能力;语言交流能力;写作能力;应用性 Abstract: Because of the requirement of the social development, the conception of transferring knowledge into capability should be carried out in the process of specialist characteristic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program. To adjust curriculum system is to transfer the original teaching mode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which is paying attention to cultivating knowledgeable wits into focusing on the capabilities of literary appreciation, language communication and writing. So as to improve the applicability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program. Key Words: the capability of appreciation; the capability of language communication; the capability of writing; applicability 汉语言文学专业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十分悠久,但是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飞 速发展,特别是21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和科技的快速发展,对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需求不断增大,对传统汉语言文学专业提出了新的挑战。一.汉语言文学的传统模式 2O世纪8O年代中期以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是按照适应计划 经济时代对汉语人才的需要制定的,比较切合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教 育、科技、发展、人才配置方式和市场的实际需求。 汉语言文学专业国家人才培养基地开设课程有:文学概论、写作、文学作 品导读、现代汉语、古代汉语、逻辑学、语言学概论、现当代文学、古代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