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推荐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6项)

推荐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6项)

推荐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6项)
推荐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6项)

推荐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6项)

项目名称:重金属离子和放射性核素在环境中化学行为和污染治理研究

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合肥工业大学

申报部门: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完成人员:王祥科、徐进章、陈长伦、谭小丽、李家星

项目名称:燃烧微观结构和反应动力学研究

完成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申报部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完成人员:齐飞、李玉阳、杨斌、张李东

项目名称:面向痕量快速检测的纳米传感原理与分析方法

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申报部门: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完成人员:张忠平、王振洋、关贵俭、刘变化

项目名称:高活性载体催化剂和廉价金属催化的有机合成反应及应用

完成单位:淮北师范大学

申报部门:淮北师范大学

完成人员:王磊、李品华、王敏、张义成、李洪基

项目名称:水性聚氨酯合成革用树脂及水性合成革制造工艺技术

完成单位:合肥市科天化工有限公司、安徽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申报部门:合肥市科技局

完成人员:戴家兵、李维虎、王武生、许戈文、张兴元、郭子伦、祝彬、郭荣军、赵曦、赵春娥

项目名称:DMX300系列多功能测控装置及其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

完成单位:安徽鑫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工程大学

申报部门:芜湖市科技局

完成人员:束龙胜、陈其工、江明、张全有、高文根、王金海、秦小州、许钢、陈坚伟、王冠凌

项目名称:深厚表土层高地应力条件地面钻井卸压瓦斯抽采成套技术及工程应用

申报部门:安徽省国资委

完成人员:李平、刘泽功、方良才、汪敏华、张士环、黄晖、秦永洋、曹承平、童碧、白国基

项目名称:顶吹冶炼喷射洗涤一步炼金技术研究与开发

完成单位:铜陵有色金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稀贵金属分公司

申报部门:铜陵市科技局

完成人员:张源、梁海卫、孙先如、王爱荣、王海荣、龚昌合、李春侠、陈志刚

项目名称:慢性前列腺炎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及临床研究

完成单位:安徽医科大学

申报部门:安徽医科大学

完成人员:梁朝朝、郝宗耀、樊松、邰胜、谢申菊、周骏、张翼飞、张小马、张贤生、江长琴

项目名称:双季稻北缘地区早籼稻新品种选育技术研究及应用

完成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安徽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安徽华安种业有限责任公司、芜湖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池州市贵池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申报部门:专家推荐

完成人员:李泽福、夏加发、汪新国、王元垒、马廷臣、熊忠炯、桂云波、徐启发、刘春盛、曹新国

项目名称:国审新品种皖系长毛兔选育及配套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完成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申报部门:专家推荐

完成人员:赵辉玲、陈胜、贾玉堂、程广龙、李立冰、杨永新、黄冬维、赵小伟

项目名称:华菱星凯马重型牵引车、混凝土搅拌运输车专用底盘自主研发与技术

完成单位:安徽华菱汽车有限公司、合肥工业大学

申报部门:马鞍山市科技局

完成人员:刘汉如、钱立军、白云志、汪祥支、吕林、赵长金、张刚、熊涛、周雪峰、鲁俊

项目名称:超宽带电磁信号测试与测量接收机

完成单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一研究所

完成人员:许建华、杜会文、向长波、张志、张志刚、战云、赵永志、孟庆立、杨东营、路波

项目名称:高品质多工况系列化液压装备关键技术与产品开发

完成单位:合肥合锻机床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大学、合肥工业大学

申报部门:合肥市科技局

完成人员:严建文、谭建荣、王玉山、冯毅雄、李贵闪、翟华、甄冒发、吴玉程、高一聪、张麦虎

项目名称:面向全生命周期的家电产品绿色制造关键技术及应用

完成单位:合肥工业大学、合肥美菱股份有限公司

申报部门:合肥工业大学

完成人员:刘志峰、白连社、黄海鸿、张雷、王玉琳、宋守许、李新宇、李猛、柯庆镝、鲍宏

项目名称:卫星通信监测与控制系统

完成单位: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电子制约技术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申报部门: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

完成人员:胡以华、单洪、郝士琦、王勇、马涛、王磊、闫飞、袁泉、宋时勇、焦均均

推荐科学技术奖二等奖(40项)

项目名称:模拟生物矿化的基质调控与仿生应用

完成单位:安徽大学

申报部门:安徽大学

完成人员:沈玉华、谢安建、徐洪耀、李士阔、黄方志

项目名称:滑动轴承的超润滑设计与抗磨减摩机理研究

完成单位:合肥工业大学、合肥学院

申报部门:合肥工业大学

完成人员:胡献国、胡坤宏、徐玉福、沃恒洲、汪瑾

项目名称:基于GIS 的制造产业集群支撑技术服务系统研发

完成单位:安徽京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合肥工业大学、北京中机科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完成人员:黄双喜、李艾丹、李春梅、郭秋梅、桑道静、薛中玉、郑红梅、朱红

项目名称:光学聚酯薄膜的研发与产业化

完成单位:合肥乐凯科技产业有限公司、合肥工业大学

申报部门:合肥市科技局

完成人员:高青、周正发、王旭亮、侯景滨、崔书海、刘长丰、熊跃斌、张鹏

项目名称:烯丙基缩水甘油醚清洁生产工艺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完成单位:安徽新远化工有限公司、南京林业大学、安徽建筑工业学院

申报部门:黄山市科技局

完成人员:朱新宝、程振朔、黄显怀、郭登峰、周孜、季永新、李大钱、付承祥

项目名称:麦芽酚、乙基麦芽酚生产工艺及技术创新

完成单位:安徽金禾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申报部门:滁州市科技局

完成人员:王从春、姜维强、程光锦、周睿、贺玉、耿庆保、陈月安

项目名称: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锅炉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

完成单位:安徽金鼎锅炉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大学

申报部门:芜湖市科技局

完成人员:王东风、童水光、钟崴、朱才林、黄兴华、钱路、吴燕玲、陈秋明

项目名称:HYY87系列航空航天用聚酰亚胺复合绝缘电线

完成单位:安徽宏源特种电缆集团有限公司

申报部门:无为县科技局

完成人员:赵彬、姜绪宏、贾超、张小平、李才有

项目名称:绝缘电气设备中SF6气体的分解产物与其故障关系的研究及应用

完成单位:安徽省电力科学研究院、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陕西电力科学研究院、黑龙江省电力科学研究院、重庆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申报部门:安徽省电力公司

完成人员:苏镇西、陈锋、王承玉、赵也、宋杲、杨韧、鲁钢、姚强

项目名称:机动车驾驶技能考试系统中关键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完成人员:赵峰、王敬刚、魏涛、方有明、叶国顺、刘二政、吴治斌、斯勇

项目名称:高能效熟料烧成关键技术与装备的研究和开发

完成单位:合肥水泥研究设计院

申报部门:合肥水泥研究设计院

完成人员:张自力、何平、莫昌发、李松、刘春杨、万善奎、巩晓亮、崔洪坤

项目名称:三高三低绿色混凝土的研发与应用技术

完成单位:中建四局第六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申报部门:安徽省建设厅

完成人员:叶浩文、程群、冯乃谦、令狐延、林力勋、罗战平、孙晖、江国胜

项目名称:穿层抽采瓦斯钻孔堵漏新技术研究与工程应用

完成单位:淮北矿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矿业大学、淮北矿业股份有限公司芦岭煤矿

申报部门:淮北市科技局

完成人员:李伟、周福宝、陈家祥、胡胜勇、王新琨、夏同强、余根海、胡依鲁

项目名称:京台高速皖南段建设创新成套技术研究

完成单位: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安徽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同济大学申报部门:安徽省交通厅

完成人员:陈修和、王吉双、胡可、王宏祥、毛洪强、张胜、蔡永昌、洪春林

项目名称:淮河干流行蓄洪区综合治理理论技术与实践

完成单位:中水淮河规划设计研究有限公司、安徽省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水利科学研究院、河海大学、淮河水利委员会水利水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申报部门: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

完成人员:何华松、虞邦义、王船海、顾洪、张友祥、章洪、程观富、陈彪

项目名称:夏热冬冷地区外墙自保温砌块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

完成单位: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合肥佳安建材有限公司、安徽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安徽华祥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皖北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含山恒泰非金属材料分公司、安徽省先进建筑材料重点实验室

申报部门:安徽建工学院

完成人员:孙道胜、李俊、丁益、廖绍锋、张高展、潘胜祥、李祥飞、翟红侠

项目名称:淮河流域涝渍灾害治理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完成单位:安徽省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水利科学研究院、武汉大学、中国水利学会淮河研究会

申报部门: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

完成人员:王友贞、储德义、胡铁松、汤广民、蒋尚明、王矿、薛亚锋、郭旭宁

项目名称:分体塔式全液压动力头钻机及高强度绳索取心钻杆研制

完成单位: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13地质队、中国地质装备总公司、地质矿产部无锡钻探工具厂、唐山市金石超硬材料有限公司

申报部门:安徽省地矿局

完成人员:朱恒银、刘跃进、蔡正水、张文生、王幼凤、高申友、余善平、田波

项目名称:家电用环保型热镀锌钢板研究开发与制造技术

完成单位:马钢(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申报部门:马鞍山市科技局

完成人员:杨兴亮、张启富、张建、赵云龙、郝晓东、管长林、刘茂林、刘劼

项目名称:我国青少年主要心理行为问题评定关键技术与应用研究

完成单位:安徽医科大学

申报部门:安徽医科大学

完成人员:陶芳标、郝加虎、黄锟、万宇辉、苏普玉、朱鹏、孙莹、许韶君

项目名称: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基础应用研究及临床分级手术治疗

完成单位:安徽省立医院

申报部门:安徽省立医院

完成人员:尚希福、胡飞、贺瑞、李旭、牛敬才、黄炎、赵其纯、朱亚林

项目名称:胶质瘤多模态磁共振成像的基础及临床应用

完成单位:安徽医科大学

申报部门:安徽医科大学

完成人员:余永强、钱银锋、沈玉先、余长亮、李小虎、李仁民、王乐、张诚

项目名称:基于肝豆状核变性痰瘀病机的肝豆灵片临床应用

完成单位: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申报部门:安徽中医学院

项目名称:Survivin基因在肺癌筛查、分子诊断中的应用及肺癌个体化治疗研究

完成单位: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申报部门:蚌埠医学院

完成人员:陈余清、李伟、王效静、黄礼年、李殿明、夏雪梅、赵成岭、沈圆兵

项目名称:噻唑烷二酮类药物防治糖尿病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完成单位:安徽省立医院

申报部门:安徽省立医院

完成人员:叶山东、陈燕、胡闻、郑茂、胡圆圆、邢燕、赵俐丽、陈若平

项目名称:辣椒系列专用型品种选育与应用

完成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申报部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完成人员:张其安、方凌、江海坤、严从生、王朋成、董言香、杨凯文、戚仁德

项目名称:六安瓜片茶产业化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

完成单位: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六安瓜片茶业股份有限公司

申报部门:安徽农业大学

完成人员:夏涛、李兵、曾胜春、方世辉、宁井铭、李尚庆、曾雪鸿

项目名称:高蛋白高产耐逆大豆皖豆28、皖豆24选育与应用

完成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申报部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完成人员:张磊、黄志平、张丽亚、李杰坤、燕宁、胡晨、周斌、胡国玉

项目名称:家蚕系列新品种育成与健康饲养关键技术应用及推广

完成单位: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安徽省蚕桑服务站

申报部门:安徽农业大学

完成人员:徐家萍、黄德辉、刘朝良、鲍先巡、张虹、秦凤、陈宗庆、石凉

项目名称:优质专用玉米种质创建关键技术及应用

完成单位:安徽农业大学、宿州市农科院、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瓜菜种子公司、安徽荃银欣隆种业有限公司、安徽雨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申报部门:安徽农业大学

项目名称:玉米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治关健技术研究与示范

完成单位: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萧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安徽省蒙城县农技推广中心申报部门:安徽农业大学

完成人员:檀根甲、王向阳、缪勇、张立新、江俊起、王娥梅、丁克坚、李桂亭

项目名称:新一代数字移动通信基站全制式射频滤波器

完成单位:安徽省大富机电技术有限公司

申报部门:蚌埠市科技局

完成人员:孙尚传、童恩东、李锋、申风平、吴川、肖竞、赵可沦、刘峰

项目名称:年产百万件楔横轧轿车轴类件技术研究与应用

完成单位:安庆市振发汽车锻件有限责任公司、北京科技大学

申报部门:安庆市科技局

完成人员:胡正寰、孙爱生、张巍、何庆芬、张康生、王砚、王宝雨、刘友刚

项目名称:32英寸电视用液晶显示模组产品开发及产业化

完成单位: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申报部门:合肥市科技局

完成人员:李乘揆、徐宇博、尹傛俊、秦锋、李小和

项目名称:电动汽车用磷酸铁锂电池技术及产业化

完成单位: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股份公司

申报部门:合肥市科技局

完成人员:宋金保、徐小明、徐兴无、贺狄龙、陈宇、韩成祥、王晨旭、孙顺林

项目名称:高性能TD-LTE/TD-SCDMA终端设备测试关键技术及系列化仪表开发

完成单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一研究所

申报部门: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41所

完成人员:刘祖深、凌云志、黄武、铁奎、王志、赵润年、杨政、周建烨

项目名称:钙系稀土永磁铁氧体材料及器件的生产技术与成套装备的研究与应用

完成单位:安徽龙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大学

申报部门:合肥市科技局

完成人员:刘先松、李广、张战军、黄凯、冯双久、翁革平

项目名称:新型触摸屏纳米功能薄膜制备关键技术与应用

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芜湖长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申报部门: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完成人员:刘锦淮、许沭华、黄行九、何晏兵、陈星、余道洋、曹永祥、李民强

项目名称:10万m3储油罐油泥清洗回收成套设备

完成单位: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安庆师范学院

申报部门: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

完成人员:薛胜雄、王永强、陈正文、巴胜富、张杰、苏吉鑫、鲁飞、庞雷

项目名称:电动机智能逆向多目标优化技术及其应用

完成单位:安徽大学、安徽皖南电机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工业大学

申报部门:安徽大学

完成人员:李国丽、王群京、孙跃、周睿、李志中、陈学锋

推荐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18项)

项目名称:代数图论与化学图论研究

完成单位:安徽大学

申报部门:安徽大学

完成人员:范益政、潘向峰、汪毅

项目名称:心的表里关系研究

完成单位:安徽中医学院

申报部门:安徽中医学院

完成人员:周美启、周逸平、吴生兵、汪克明、曹健

项目名称:几类随机微分方程及其应用研究

完成单位:安徽师范大学

申报部门:安徽师范大学

完成人员:任永、徐林、胡兰英、林爱红

项目名称:若干环境重要分子的结构与光谱研究

完成单位:安徽师范大学

申报部门:安徽师范大学

项目名称:量子系统中量子调控的基础理论研究

完成单位:合肥师范学院、安徽大学

申报部门:合肥师范学院

完成人员:李大创、杨名、曹卓良、宋伟、董萍

项目名称:精子数量及精子活力的调控机制及其在避孕中的应用研究完成单位:阜阳师范学院

申报部门:阜阳师范学院

完成人员:陈德宇、朱茂英、刘生杰、崔亚东

项目名称:物种共存理论及其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应用

完成单位:安庆师范学院

申报部门:安庆师范学院

完成人员:吴甘霖、王志高、段仁燕、黄敏毅

项目名称:关于双环网络若干关键技术的研究

完成单位:安徽工业大学

申报部门:安徽工业大学

完成人员:周建钦、陈业斌、方木云、刘辉

项目名称:仙茅属药用植物化学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完成单位:安徽医科大学、安徽大学、安徽中医学院

申报部门:安徽医科大学

完成人员:李宁、王开金、汪天明

项目名称:餐饮废水处理隔油提升一体化设备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完成单位:安徽天健水处理设备有限公司

申报部门:合肥市科技局

完成人员:李文兵

项目名称:高纯高分散纳米氧化铝

完成单位:宣城晶瑞新材料有限公司、合肥工业大学

申报部门:宣城市科技局

完成人员:徐进、徐勇、汪瑾、徐卫兵、徐健、王传荣

项目名称:甘三酯分子重构塑性脂肪新工艺技术研究与应用

完成单位:安徽康尔美油脂有限公司、安徽大学

申报部门:六安市科技局

完成人员:刘增武、张部昌、许德宏、方玉明、孙钧

项目名称:应用现代诱变技术选育林可霉素高产菌株及其产业化研究完成单位:安徽工程大学、安徽省皖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申报部门:安徽工程大学

完成人员:薛正莲、刘瑞华、王洲、李为全、赵世光

项目名称:绿色聚氨酯灌浆材料的制备及其在煤矿中的应用

完成单位:淮北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合肥工业大学

申报部门:安徽省国资委

完成人员:倪建明、丁运生、王和志、许帮贵、刘东风、丁允杰

项目名称:消防报警设施远程维护保障系统

完成单位:蚌埠依爱消防电子有限责任公司、安徽省公安消防总队

申报部门:蚌埠市科技局

完成人员:石险峰、单夫来、冯勇、范杰、孙峻岭、胡长杰

项目名称:330kV风电场用电力变压器

完成单位:天威保变(合肥)变压器有限公司

申报部门:合肥市科技局

完成人员:李新建、王长连、宋建新、程河清、刘波、闫大治

项目名称:轨道交通用乙丙绝缘防鼠防蚁低烟无卤阻燃直流高压软电缆完成单位:安徽江淮电缆集团有限公司、合肥工业大学

申报部门:无为县科技局

完成人员:后博、付世财、丁运生、居盛文、王文渊、孙其勇

项目名称:PVC系列新型环保辅助热稳定剂

完成单位:安徽佳先功能助剂股份有限公司

申报部门:蚌埠市科技局

完成人员:李兑、黄先胜、李平、周星源、王艳

完成单位:安徽省徽商集团有限公司、合肥工业大学

申报部门:安徽省商务厅

完成人员:吴红星、巢良存、王浩、许家贵、刘光景、张皓

项目名称:汽车发动机进气系统软管关键技术及应用

完成单位:安徽中鼎密封件股份有限公司

申报部门:宁国市科技局

完成人员:夏迎松、刘兵、毛学斌、晏光福、李爱民、冯雷

项目名称:智能移动式生活垃圾压缩系统技术开发及应用

完成单位:合肥市劲旅环卫设备有限公司、合肥学院

申报部门:合肥市科技局

完成人员:于晓娟、吴克、金杰、王传华、俞志敏、马金宁

项目名称:可再分散性乳胶粉研发及产业化

完成单位:安徽皖维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皖维花山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申报部门:合肥市科技局

完成人员:吴福胜、潘晓明、季学勇、李春雏、王平林、许宏平

项目名称:基于视频的人机交互技术及产业化

完成单位:合肥寰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安徽大学

申报部门:合肥市科技局

完成人员:陈拥权、梁栋、李华、张羽、王年、汤进

项目名称:新型质子泵抑制剂S-奥美拉唑及其盐生产工艺的改进

完成单位:安徽美诺华药物化学有限公司

申报部门:广德县科技局

完成人员:沈正清、杨吉、刘宇翔、熊世武、汪庭辉、吴卫红

项目名称:修饰siRAN的氟代寡核苷酸(2’-FANA)的合成及应用研究

完成单位:安徽瑞赛生化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中国矿业大学

申报部门:淮北市科技局

完成人员:胡晓、李玉平、刘旭东、周敏、王玉成、王理想

完成单位:黄山市国土资源信息中心、安徽省基础测绘信息中心

申报部门:黄山市科技局

完成人员:查秋生、张耀波、张迁、毕云华、马霖、侯恩兵

项目名称:环保型增塑剂DPHP绿色合成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

完成单位:巢湖香枫塑胶助剂有限公司

申报部门:无为县科技局

完成人员:潘学松、王修福、郑建东、张金龙、张礼军、姚宁广

项目名称:超细低氯电子级异氰脲酸三缩水甘油酯(TGIC)关键技术研究

完成单位:黄山华惠科技有限公司

申报部门:黄山市科技局

完成人员:方向宏、林光伟、项纯、杨志萍、潘国荣、汤增荣

项目名称:中药复方黄黛制剂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临床应用与机理

完成单位:安徽省天康药业有限公司

申报部门: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局

完成人员:赵宽、蒋磊、许云高、潘国旗、林昌军、陈金林

项目名称:变电站接地网腐蚀预测方法与防腐蚀技术应用研究

完成单位:安徽省电力科学研究院

申报部门:安徽省电力公司

完成人员:郑敏聪、李建华、聂新辉、马加俊、宫改花、陈健

项目名称:高档陶瓷色料级高纯氧化锆制备成套技术

完成单位:蚌埠中恒新材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

申报部门: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

完成人员:王永和、彭寿、刘强、董树人、魏晓俊、汤忠海

项目名称:煤燃烧建模与控制技术应用研究

完成单位:安徽三元工业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安徽工程大学申报部门:广德县科技局

完成人员:郑国祥、吕虹、宫为今、朱达荣、段颖妮

项目名称:风力发电的场网协调和自动功率控制技术及应用

申报部门:合肥市科技局

完成人员:殷骏、程琦、谢芝东、陈超、姚琦、温全

项目名称:马钢新区二次资源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发

完成单位:马钢(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安徽工业大学

申报部门:马鞍山市科技局

完成人员:高海建、黄发元、乌力平、刘玉兰、金俊、刘自民

项目名称:煤矿井下液压驱动精确定位行车和嵌入式挡车系统

完成单位:淮北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理工大学

申报部门:淮北市科技局

完成人员:李敬兆、王世森、杨振洲、王和志、许帮贵、陈辉

项目名称:煤田地质体构造与物性探测的多波地震技术与应用

完成单位: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安徽煤田地质局煤田地质物探测量队

申报部门:淮南市科技局

完成人员:蒋法文、张忠杰、方良才、王赟、高远、黄晖

项目名称:矢量型底部灌浆锚固技术工艺创新与应用

完成单位:安徽金星预应力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申报部门:合肥市科技局

完成人员:余海平、徐先俊、陈宜强、杨方、张忠良、朱徐平

项目名称:松散承压含水层下采煤压架突水灾害防治技术研究

完成单位:皖北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矿业大学、安徽恒源煤电股份有限公司

申报部门:宿州市科技局

完成人员:吴玉华、王晓振、林青、许家林、张宏忠、傅昆岚

项目名称:口孜东矿巨厚冲积层冻结法凿井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完成单位:中煤特殊凿井有限责任公司、安徽理工大学、中煤第三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煤矿山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申报部门:淮北市科技局

完成人员:郭圣旵、陆卫国、沈华军、梅家敏、荣传新、潘存银

完成单位:安徽省淮委水利科学研究院(省水利水资源重点实验室)、安徽省水文局、安徽农业大学

申报部门:安徽省水利厅

完成人员:王振龙、丁峰、吴传余、钱筱暄、许良元、张家柱

项目名称:Q345~Q420级高强度耐候H型钢产品研制

完成单位:马钢(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申报部门:马鞍山市科技局

完成人员:汪开忠、程鼎、吴坚、孙维、张卫斌、龚庆华

项目名称:煤矸石填筑高速公路路堤关键技术研究

完成单位:安徽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合肥工业大学、江西理工大学

申报部门:安徽省交通厅

完成人员:黄志福、袁海平、李晓勇、施建刚、吴建民、刘文庆

项目名称:安徽省公路交通安全关键技术研究

完成单位:安徽省公路管理局、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申报部门:安徽省交通厅

完成人员:彭道月、沈国华、吴玲涛、徐欣、姜明、胡晓泉

项目名称:破碎难采矿体诱导冒落高效开采技术研究

完成单位:马钢(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东北大学

申报部门:马鞍山市科技局

完成人员:任凤玉、李大培、王文潇、王文景、陈宪龙、李海英

项目名称:含水层下薄基岩浅部煤层控水开采技术与应用

完成单位:安徽建筑工业学院、皖北煤电集团公司、淮北矿业集团公司

申报部门:安徽建工学院

完成人员:孔一凡、杨本水、程真富、祁明峰、宣以琼、焦殿志

项目名称:基于热点理论的高安全飞片式无起爆药雷管技术体系

完成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雷鸣红星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申报部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完成人员:沈兆武、马宏昊、陈志军、伍朝胜、周听清、刘智

项目名称:江淮对流云增雨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完成单位:安徽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

申报部门:安徽省气象局

完成人员:袁野、周述学、吴林林、黄勇、杨光、李爱华

项目名称:特大断面冻结立井与永久井塔平行施工的关键技术研究与实践

完成单位:中煤第七十一工程处、中煤矿山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煤第三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申报部门:安徽省国资委

完成人员:赵士兵、杨仁树、吴信远、李清、方体利、郭保国

项目名称:富水砂层地铁车站综合修建技术研究

完成单位: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四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中南大学

申报部门:中铁四局集团公司

完成人员:王福恩、程贤红、周赣、孙爱军、施成华、彭立敏

项目名称:高硫矿井矿石自燃火灾预防和控制关键技术

完成单位:铜陵有色金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冬瓜山铜矿、中南大学

申报部门:铜陵市科技局

完成人员:孙浩、李孜军、汪令辉、吴超、王鹰鹏、孙魁明

项目名称:宽河谷碾压混凝土拱坝关键技术

完成单位: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安徽省.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水利科学研究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安徽白莲崖水库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申报部门:安徽省水利厅

完成人员:陈景富、贾德斌、王久晟、刘毅、金问荣、汤洪洁

项目名称:低高度密肋式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上部构造成套技术研究

完成单位: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安徽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安徽省公路管理局

申报部门:安徽省交通厅

完成人员:王耀明、胡可、朱新实、席进、徐宏光、梁长海

项目名称:3000m3高炉工艺装备、技术系统集成与创新

完成单位: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完成人员:沈涛、陶鉴、程长贵、夏伟、汪延来、张翔

项目名称:高速公路红砂岩路基修筑关键技术研究

完成单位:安徽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合肥工业大学、安徽路桥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申报部门:安徽省交通厅

完成人员:戴良军、姚华彦、王洁、费瑞林、廖绍锋、沈银斌

项目名称:中小学校舍抗震加固关键技术研究

完成单位:安徽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上海蓝科建筑减震科技有限公司

申报部门:安徽省建设厅

完成人员:钱礼平、曾伟、刘超、王新娣、马良浮、项炳泉

项目名称:爆炸定向滑移处理海堤淤泥质软基新技术研究与应用

完成单位:安徽水利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中科力爆炸技术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申报部门:安徽省建设厅

完成人员:许克顺、王峰、苏颖、张建华、司马文、黄春花

项目名称:临江深厚软土地层复杂环境下深大基坑综合施工技术

完成单位:中建四局第六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安徽建筑工业学院

申报部门:安徽省建设厅

完成人员:程群、丁克伟、席培胜、宋千军、刘运林、金学胜

项目名称:基于超深孔爆破预裂的深部开采坚硬顶板控制技术研究

完成单位: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申报部门:淮南市科技局

完成人员:唐永志、曹海山、郑群、李春睿、方昌才、毛德兵

项目名称:高耐磨复合电磁线

完成单位:铜陵精达特种电磁线股份有限公司

申报部门:铜陵市科技局

完成人员:陈彬、张永忠、储中京、钱立海、郑守国、孙敏

项目名称:基于物理基础的地震预报方法研究与应用

完成单位:安徽省地震局

完成人员:王行舟、陈宇卫、缪鹏、洪德全、姜薇薇、孙盼盼

项目名称:复杂难采煤层超长大采高俯斜综采面围岩控制机理及安全高效开采完成单位:国投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理工大学

申报部门:淮南市科技局

完成人员:陈培、华心祝、梁袁、杨科、陶仁友、王志根

项目名称:强直性脊柱炎病因学系列应用研究

完成单位:安徽医科大学、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申报部门:安徽医科大学

完成人员:潘发明、段振华、徐胜前、曾臻、张立、叶冬青

项目名称:慢性缺氧性肺疾病致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机制研究及临床应用

完成单位:安徽医科大学

申报部门:安徽医科大学

完成人员:费广鹤、范晓云、胡先纬、李永怀、黄芸、李静

项目名称:自稳型颈椎融合器在颈椎间盘突出症前路手术中的应用

完成单位:安庆市立医院

申报部门:安庆市科技局

完成人员:江兵、潘宏、曹燕庆、章小军、朱成润

项目名称:血吸虫病传染源控制策略优化组合模式及效果评估的研究

完成单位:安徽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铜陵县血吸虫病防治站

申报部门:安徽省卫生厅

完成人员:张世清、何家昶、汪天平、操治国、潘新平、田学根

项目名称:穿支血管预扩张皮瓣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

完成单位:安徽医科大学

申报部门:安徽医科大学

完成人员:赵宇、丁浩、张林、王邦河、谢娟、商子寅

项目名称:腰椎退行性疾病个体化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

完成单位: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

申报部门:皖南医学院

项目名称: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关键技术及临床应用研究

完成单位: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

申报部门:皖南医学院

完成人员:赵亚男、戴敏、孙华、李相鸿、周理想、谢海棠

项目名称:富血小板纤维在牙周组织再生手术中促进牙周软硬组织再生的应用完成单位:安徽医科大学

申报部门:安徽医科大学

完成人员:徐燕、何家才、江崇英、孙晓瑜、李为、伍雪丽

项目名称:产前诊断技术的临床应用与推广

完成单位:安徽医科大学

申报部门:安徽医科大学

完成人员:丛林、王玲、袁静、李涛、陈薇、方慧琴

项目名称:基于新安医学理论的健脾化湿通络中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完成单位: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申报部门:安徽中医学院

完成人员:刘健、汪元、纵瑞凯、许霞、姜辉、黄传兵

项目名称:系统性红斑狼疮免疫异常的调控机制及免疫抑制剂的干预作用

完成单位:安徽省立医院

申报部门:安徽省立医院

完成人员:李向培、厉小梅、汪国生、陶金辉、钱龙、陈竹

项目名称: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系统优化

完成单位:安徽省立医院

申报部门:安徽省立医院

完成人员:葛勇胜、荚卫东、马金良、余继海、李建生、隋秀芳

项目名称:经前纵裂入路在鞍区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完成单位:安徽省立医院

申报部门:安徽省立医院

完成人员:计颖、牛朝诗、姜晓峰、丁宛海、凌士营、傅先明

项目名称:窦性心律震荡联合心率减速力检测技术在慢性心衰中的研究与应用

完成单位:安徽省立医院

申报部门:安徽省立医院

完成人员:高敏、陆闻生、顾朋颖、潘爱军、冯克福、陈鸿武

项目名称:股前外侧皮瓣移植在小儿下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中的临床应用

完成单位:阜阳市人民医院

申报部门:阜阳市科技局

完成人员:周洪翔、祝斌、曹金林、李超、干阜生、周洁浩

项目名称:全舌再造临床应的技术创新

完成单位: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

申报部门:合肥市科技局

完成人员:陈传俊、陈晓阳、王军民、丁长春、冯大军、韩冬

项目名称: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从“脾(胰)”论治的理论及临床研究

完成单位: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申报部门:安徽中医学院

完成人员:方朝晖、王长江、赵进东、舒仪琼、康冬梅、刘剑

项目名称:祁门红茶高效加工关键技术与自动化装备研究

完成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安徽省祁门红茶发展有限公司

申报部门:黄山市科技局

完成人员:黄建琴、丁勇、王昶、王烨军、徐奕鼎、张必桦

项目名称:利用有机废弃物生产氨基酸有机无机复混肥技术及产业化

完成单位:安徽科技学院、安徽莱姆佳肥业有限公司

申报部门:安徽科技学院

完成人员:汪建飞、张从军、邢素芝、程亮、赵建荣、李孝良

项目名称:奶牛生物快繁技术研究、集成与应用

完成单位: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现代牧业(集团)有限公司、蚌埠市和平乳业有限责任公司

申报部门:安徽农业大学

完成人员:章孝荣、刘亚、张运海、曹鸿国、张尚坤、方国跃

2014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终审结果

2014年度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终审结果 (以评审编号为序) 技术发明特等奖 序号 评审 编号 项目名称 主要完成单位 主要完成人 1 14F065 复合离子液体 碳四烷基化技 术-CILA 中国石油大学(北 京),山东德阳化工 有限公司 1.徐春明, 2.刘植昌, 3.张睿, 4.孟祥 海,5.胡玉峰,6.卢春喜,7.刘耀芳,8. 刘志杰,9.张强,10.高玉涛 技术发明一等奖 序号 评审 编号 项目名称 主要完成单位 主要完成人 1 14F008 创制高效农用杀菌剂 唑菌酯及其产业化 沈阳化工研究院有限 公司,沈阳科创化学品 有限公司 1.刘长令, 2.李淼, 3.吴鸿飞, 4. 陈亮,5.张国生,6.张晓波,7.张 弘,8.杨浩,9.王丽颖,10.茹李 军 2 14F01 3 复杂结构井邻井距离 随钻探测与控制技术 研究及应用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1.高德利, 2.刁斌斌, 3.吴志 永,4.梁华庆,5.张辉,6.孙东 奎,7.耿敏,8.李翠,9.朱昱,10. 周劲辉 3 14F043 化工场地高风险有机 物复合污染识别与修 复关键技术及应用 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卓 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1.李辉, 2.林匡飞, 3.刘勇弟, 4. 王晓丽,5.李晓亮,6.展益彬,7. 陆强,8.殷伟 4 14F057 喜树碱类原料药的不 对称化学全合成生产 关键技术与产业化 复旦大学,河南东泰制 药有限公司,湖北省荆 门市帅邦化学科技有 限公司 1.陈芬儿, 2.陈文学, 3.何秋 琴,4.吴妍,5.熊方均,6.詹平 平,7.苗青,8.刘康,9.李建 华,10.廖劲松 5 14F095 水力脉冲空化射流钻 井技术与应用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1.李根生, 2.史怀忠, 3.黄中 伟,4.嶒 田守,5.牛继磊,6.宋先 知,7.王海柱,8.盛茂,9.刘书 杰,10.陈安明 6 14F100 RFID轮胎电子标签 设计、封装与植入技 术的研究及产业化 软控股份有限公司 1.袁仲雪, 2.陈海军, 3.董兰 飞,4.郑江家,5.焦清国,6.孙培 峰,7.佟强,8.王淑波,9.邬立 春,10.姚永 7 14F101 恶劣工况用高参数钢 丝缠绕增强聚乙烯复 合管道关键技术及产 业化 浙江大学,煌盛集团有 限公司 1.郑津洋, 2.施建峰, 3.邵泰 清,4.李广忠,5.罗昊进,6.郭伟 灿,7.邱伟军,8.李翔,9.师俊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2020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 (1999年5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65号发布根据2003年12月20日《国务院关于修改〈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的决定》第一次修订根据2013年7月18日《国务院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第二次修订2020年10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731号第三次修订)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奖励在科学技术进步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组织,调动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国务院设立下列国家科学技术奖: (一)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二)国家自然科学奖; (三)国家技术发明奖; (四)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第三条国家科学技术奖应当与国家重大战略需要和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紧密结合。国家加大对自然科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奖励。国家自然科学奖应当注重前瞻性、理论性,国家技术发明奖应当注重原创性、实用性,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应当注重创新性、效益性。 第四条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五条国家维护国家科学技术奖的公正性、严肃性、权威性和荣誉性,将国家科学技术奖授予追求真理、潜心研究、学有所长、研有所专、敢于超越、勇攀高峰的科技工作者。 国家科学技术奖的提名、评审和授予,不受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干涉。 第六条国务院科学技术行政部门负责国家科学技术奖的相关办法制定和评审活动的组织工作。对涉及国家安全的项目,应当采取严格的保密措施。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应当实施绩效管理。 第七条国家设立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聘请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等组成评审委员会和监督委员会,负责国家科学技术奖的评审和监督工作。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人选由国务院科学技术行政部门提出,报国务院批准。 第二章国家科学技术奖的设置 第八条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授予下列中国公民: (一)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的;

中国航空学会科学技术奖推荐书填写说明

《中国航空学会科学技术奖推荐书》填写说明 《中国航空学会科学技术奖推荐书》(以下简称《推荐书》)是中国航空学会科学技术奖评审的基本技术文件和主要依据,必须严格按规定的格式、栏目及所列标题如实、全面填写。 《推荐书》要严格按规定格式打印在A4(高297毫米,宽210毫米)页面,正文内容所用字型应不小于5号字。文字及图表应限定在高257毫米、宽170毫米的规格内排印,左边为装订边,宽度不小于25毫米。附件须有附件目录。推荐材料必须字迹清楚整齐,签署完整、正确,印章齐全、清晰可辨。推荐书及附件应合装成册,其大小规格应与推荐书一致,竖装,装订后勿另附加封面。 推荐书包括书面推荐书和电子版推荐书两种形式。书面推荐书一式两份,原件1份,复印件1份。电子版推荐书内容应与书面推荐书相关内容完全一致。 推荐书填写要求如下: 一、项目基本情况 《编号》由学会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填写。 《奖励类别》按理论研究、技术发明、技术开发、技术基础、工程项目、科学技术普及六类,选择相应类别填写。 理论研究类:在航空科学技术及相关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中阐明自然现象、特征和规律的科技成果。该奖项类别一般授予个人。 技术发明类:运用科学技术知识做出与航空产品、工艺、材料及其系统等有关的技术发明成果。该奖项类别一般授予个人。 技术开发类:在航空及相关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活动中,完成具有市场实用价值的产品、技术、工艺、材料、设计及其推广应用。 技术基础类:航空科学技术基础性工作,包括标准、计量、科技信息、科技档案、环境保护、质量与可靠性、管理、软科学研究等取得的成果及其应用推广。 工程项目类:航空及相关科学技术工程、基本建设工程等成果。一般只授予单位。 科学技术普及类:在航空科学技术普及中的成果。目前暂限于2000年以来公开出版、发行的科普图书、科普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该奖项类别一般授予个人。 《项目名称》应当简明、准确地反映出项目的内容和特征,字数(含符号)不超过30个汉字。项目名称中一般不用xx研究、企业名称等字样。科普项目应直接用科普作品的名称。标准成果应在项目名称后填写标准号。 《主要完成人》所列人员应为中国公民,按照贡献大小从左至右、从上到下顺序排列,名单应与“主要完成人情况表中的人员组成及排序完全一致。推荐人数:理论研究类一般不超过5人;技术发明类一般不超过6人;其它类别一般限额一等奖15人、二等奖和三等奖10人。理论研究类的完成人应当是推荐书提交的代表性论文或专著主要学术思想的提出者并在代表性论文中有署名;技术发明类的前三位完成人应为所列主要发明专利的发明人,其他发明人一般也应有知识产权证明(含论著论文等)支撑;科普作品项目的完成人应当是对科普作品的创作做出直接创造性贡献的主要作者、策划编辑;其它类别的主要完成人应对本项目的主要科技创新做出贡献。排名在前三位的完成人投入该项目的工作量应占本人工作量的50%以上,否则不能作为本项目排名前三位的完成人。主课题的验收、鉴定委员不能作为该项目完成人。工程类项目类可不填写此栏。 《主要完成单位》应按照贡献大小从左至右、从上到下顺序排列。主要完成单位是指具有法人资格的单位,要求所填单位名称应与单位公章名称一致。完成单位数一般不超过5

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最高科学技术奖提名公示内容

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最高科学技术奖提名公示内容 候选人基本情况姓名李立浧 从事专业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职称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受教育情 况 1961.09-1968.09,清华大学,大学本科学习 提名者广东省 提名意见 李立浧是国内外著名的电力专家、直流输电专家。他在电力科技前沿领域做了开创性的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理论突破和技术创新,丰富了电力系统尤其是直流输电领域的学科内涵,为我国和世界直流输电的突破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李立浧在世界上首次提出发展并开展研究±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构建了完备的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体系,是能源电力领域的重大创新。在世界上首次研究揭示了交直流相互影响的深层机理,为交流和直流输电的快速协调发展提供了关键理论支撑。创造性地提出并研发了基于电压源换流器的特高压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将世界直流输电技术提升到新高度。 李立浧是现代电网工程建设大家,主持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带动我国特高压直流输电大规模发展,已投产13项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组织多条重大交直流输电通道建设,为我国西电东送战略实施贡献了重要力量。研究开发的特高压柔性直流技术,已经在世界上第一个特高压柔性直流输电工程—乌东德至广东输电工程中应用。这些成果有力促进了我国西部和北部清洁能源的大规模集约开发和大范围消纳,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和能源转型意义重大。 李立浧以第一完成人获得201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获

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获得2014年广东省科技进步奖特等奖;此外,获得省部级科技进奖20项,获得2016年光华工程科技奖、2018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获得第五届(2012年)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候选人的主要科学技术成就和贡献 李立浧是国内外著名的电力专家、直流输电专家,投身电力事业已经超过50年,在电力科技前沿领域做了开创性的工作,至今坚持在科技工作第一线。李立浧在直流输电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理论突破和技术创新,世界上首次提出发展和研究±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攻克了交直流相互影响等世界级难题,创造性地提出并研发了特高压柔性直流输电技术,首创中国高压直流输电的系统集成和设计自主化技术。这些成果极大地丰富了电力系统尤其是直流输电领域的学科内涵。推动我国和世界直流输电技术持续突破创新,实现了我国直流输电技术从引进吸收到引领世界的巨大跨越。 李立浧是现代电网工程建设大家,创造了我国和世界电力建设的许多个第一:参加和组织了我国第一条330kV交流输电工程、第一条500kV 交流输电工程、第一条±500kV直流输电工程;组织建设了我国第一条±500kV直流自主化依托工程;组织世界上第一条±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技术研究、关键项目攻关和工程建设;主持研发建设世界首个南澳多端柔性直流工程;正在主持研发建设世界首个基于电压源换流器的特高压柔性直流输电工程。李立浧为推动先进能源电力技术的工程应用,促进我国能源电力转型升级作出了重要贡献,有力支撑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主要科学技术成就和贡献有: 一、在世界上首次提出发展和研究±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构建了完备的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体系,是能源电力领域的重大突破和创新。成果获得201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李立浧是第1完

历届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

历届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 2000年吴文俊(1919—,世界著名数学家),袁隆平(1930—,杂交水稻之父) 吴文俊:著名的数学家,其主要成就表现在拓扑学和数学机械化两个领域。他为拓扑学做了奠基性的工作。他的示性类和示嵌类研究被国际数学界称为吴公式,吴示性类,吴示嵌类,至今被国际同行广泛引用。 袁隆平:世界著名的杂交水稻专家,是我国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为我国粮食生产和农业科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2001年王选(1937—2006,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创始人),黄昆(1919—2005,著名物理学家) 黄昆:著名固体物理学家,他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物理学数学部委员(院士),1980年被瑞典皇家科学院聘为外籍院士,1985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王选:自1975年开始,王选组织并且进行了汉字激光照排和电子出版系统的研制工作。他主要致力于文字、图形和图像的计算机处理研究,其多项成果都属国内首创并且位居国际领先水平。 2002年金怡濂(1929—,高性能计算机领域的著名专家) 金怡濂:我国高性能计算机领域的著名专家,是我国巨型计算机事业的开拓者之一。2003年刘东生(1917—2008 ,著名地球环境科学家),王永志(1932—,著名航天技术专家) 王永志:我国航天技术专家,也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之一。同时,作为载人航天工程的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他带动了中国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 刘东生:我国地球环境科学研究领域的专家,对中国古脊椎动物学、第四纪地质学、环境科学和环境地质学、青藏高原与极地考察等领域,特别是黄土研究方面做出大量原创性研究成果,使中国在全球变化研究领域中跻身世界前列。 2004年空缺 2005年叶笃正(1916—,世界著名气象学家),吴孟超(1922—,世界著名肝脏外科学家) 叶笃正:中国科学院院士,研究员,国际大气科学界屈指可数的几位学术巨匠之一,为全球变化、大气环流和气候变化研究做出了开创性重大创新贡献,在全球变化领域提出了新的系统创见。 吴孟超:肝胆外科专家,他在20世纪60年代首创简便安全的肝脏外科手术新疗法间歇肛门阻断切肝法,并且突破肝脏禁区,施行中肝叶切除术成功。 2006年李振声(1931—,遗传学家,小麦远缘杂交的奠基人) 李振声:1931年生于山东淄博,现任中科院遗传发育所研究员,植物细胞与染色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55年的科学生涯中,他主要从事小麦遗传与远缘杂交育种研究,同时开展农业发展战略研究。 2007年闵恩泽(1924—,石油化工催化剂专家),吴征镒(1919—,著名植物学家)闵恩泽: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3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现为资深院士、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高级顾问。 吴征镒:1916年6月出生于江西九江,现为资深院士、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名誉所长。他从事植物学研究和教学70年,是我国植物分类学、植物系统学、植物区系地理学、植物多样性保护以及植物资源研究的权威学者。 2008年王忠诚(1925—,神经外科专家),徐光宪(1920—,化学家) 王忠诚:神经外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省烟台人。先后在北京汇文中学,北京大学医学院就读。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所长、教授。 徐光宪:著名物理化学家,无机化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获得多项学术大奖。著作有《物质结构》、《稀土的溶剂萃取》等。

中国历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

2008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1月9日在北京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忠诚和中 国科学院院士徐光宪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设立于2000年,每年评审一次,每年授予人数不超过 2名,报请国家主席签署并颁发证书和奖金。获奖者必须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至今,中国已有14 位科学家获得这项奖金高达500万元人民币的科技大奖。 本刊按当届与往届顺序依次推出14位获奖科学家事迹简介。 王忠诚 1925年12月生于山东烟台,195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所长、北京天坛医院名誉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王忠诚为建立发展我国神经外科事业作出了许多创新性贡献。他率先提出了“脑干和脊髓具有可塑性”的观点,对打开医学界的“禁区”—脑干肿瘤手术,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这一理论指导下,迄今已施行手术1100 余例,手术死亡率低于1.0%。在此基础上,他又悉心研究脊髓结构及功能,得出“脊髓对于慢性的肿瘤压迫也同样具有可塑性”的结论,他带领团队已施行髓内肿瘤手术2500余例,无一例死亡和手术致残,手术水平居世界领先地位。他提出的“脊髓缺血预适应”的观点,对防止脊髓内肿瘤术后瘫痪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王忠诚创建并扩建了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和天坛医院,使之成为亚洲最大的神经外科基地。近年来,他先后主持成立了北京神经外科学院和首都医科大学神经外科学院并任学院院长。 王忠诚为中国神经外科事业发展壮大、走向世界,作出了巨大贡献。如今他仍然工作在医疗、教学和科研一线,为患者、为学生、为医学事业奋斗拼搏。 徐光宪 1920年11月生于浙江绍兴,1951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先后任北京大学副教授、教授,1980年被增选为中国 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他创建了北京大学稀土化学研究中心和稀土材料化学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先后担任主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和名誉主任。他曾任亚洲化学联合会主席、中国化学会理事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主任等。 徐光宪坚持“立足基础研究,面向国家目标”的研究理念,将国家重大需求和学科发展前沿紧密结合,在稀土分离理论及其应用、稀土理论和配位化学、核燃料化学等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基于对稀土化学键、配位化学和物质结构等基本规律的深刻认识,发现了稀土溶剂萃取体系具有“恒定混合萃取比”基本规律,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

教育部科学技术奖 1、井下油水分离技术研究(科技进步二等奖) 完成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有限公司桩西采油厂 完成人员:张琪曲占庆缪明才薄启炜李恒廖成锐 吴柏志尚朝辉杜勇王观华徐明海蔡文斌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 1、疏松砂岩油藏油层保护综合配套技术研究与应用(一等奖) 完成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 完成人员:1.蒋官澄,2.马先平,3.高树新,4.李道轩,5.任腾云,6.纪朝凤,7.宋建 勇,8.胡成亮, 9.关勋中,10.常方瑞,11.尚朝辉,12.张阳春,13.熊 英,14.冯其红,15.宋玉文 2、高温酸化压裂添加剂的开发与应用(一等奖) 完成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 完成人员:1.孙铭勤,2.张贵才,3.葛际江,4.宋文杰,5.何均,6.林涛, 7.阚淑华,8.相建民,9.苏玉亮,10.张福祥,11.江同文,12.尚朝辉 3、油气井钻柱力学理论及应用技术研究(二等奖) 完成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 完成人员:1.管志川,2.韩志勇,3.黄根炉,4.史玉才,5.于永南, 6.夏焱, 7.王以法, 8.路永明, 9.闫相祯,10.李志刚 4、三次采油潜力预测技术研究(二等奖) 完成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 完成人员:1.侯健,2.陈月明,3.张以根,4.刘道信,5.杜庆军, 6.褚王涛, 7.张明亮, 8.张爱美, 9.元福卿,10.苏振阁 5、先进型油井堵水方法研究(三等奖) 完成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 完成人员:1.赵福麟,2.戴彩丽,3.王业飞,4.冯德成,5.刘文业 6、改善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方法及其接替技术(三等奖) 完成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 完成人员:1.李爱芬,2.姚军,3.陶军,4.阚春玲,5.陈辉 7、氮气泡沫发生系统的研制及其在海洋石油开发中的应用(三等奖) 完成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 完成人员:1.李兆敏,2.董贤勇,3.王德新,4.王以法,5.李宾飞 8、稠油大斜度井机械采油技术研究(三等奖) 完成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 完成人员:1.王海文,2.邹群,3.刘作鹏,4.陈实,5.刘斌 9、缓慢释放型缓蚀剂长效缓蚀技术研究(三等奖) 完成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 完成人员:1.赵修太,2.郭雄华,3.邱广敏,4.张国荣,5.赵明宸 10、稠油防砂开采及配套技术研究(三等奖) 完成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 完成人员:1.蒋官澄,2.陈应淋,3.朱天高,4.李师涛,5.关勋中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简介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于2000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设立,由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负责,是中国五个国家科学技术奖中最高等级的奖项,授予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的科学技术工作者。 根据2019年1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官网显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每年评选一次,每次授予不超过两名,由国家主席亲自签署、颁发荣誉证书、奖章和800万元奖金。截至2019年1月,共有31位杰出科学工作者获得该奖。 1奖项历史 195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布了《中国科学院科学奖金的暂行条例》,条例规定,一等奖奖金为1万元人民币。 1957年1月,中国科学院科学奖金进行了首次评审,有34项成果获1956年度奖。 195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成立了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标志着中国科技奖励体系基本完成。 1963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布了《发明奖励条例》和《技术改进条例》,毛泽东为“发明证书”亲笔题字。 1966年5月,批准了发明奖励297项,其中包括“原子弹”、“氢弹”、“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等重要成果。但由于‘‘左’’倾思想的危害,当时仅对获奖者颁发发明证书,未颁发奖章和奖金。

1978年,党中央召开了全国科学大会,会上奖励了7657项科技成果,标志着科技奖励制度的恢复。 1999年5月23日,朱镕基总理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265号令,发布实施了《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改革后,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制度更加完善,形成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五大奖项。 2000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正式设立。 2001年2月19日,在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宣读了《国务院关于200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 2003年12月20日,国务院令第396号《国务院关于修改<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的决定》第一次修订。 2004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第一次出现空缺。 2013年7月18日,国务院令第638号《国务院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第二次修订。 2016年1月8日,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京举行,国家最高科技奖第二次出现空缺。据负责评审具体事宜的国家科技奖励办负责人介绍,有资格推荐2015年度国家科技奖的机构和专家共有130多个。通过上述渠道推荐的国家最高科技奖候选人共有9名,第一轮评审从中选出3名候选人;在第二轮评审中,3位候选人的得票数均未过半,其中有的就差“一两票”。

《濮阳市科学技术进步奖推荐书》填写要求

《濮阳市科学技术进步奖推荐书》填写要求 《濮阳市科学技术进步奖推荐书》是濮阳市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的基础文件和主要评审依据,应根据濮阳市科学技术进步奖推荐通知,按照推荐书规定的格式、栏目及所列标题的要求,如实填写。形式审查不合格的项目退回推荐单位,不予提交评审。 《濮阳市科学技术进步奖推荐书》包括电子版推荐书和纸质版推荐书两种形式。 电子版推荐书发至市科技局成果科邮箱:pyskjcg@https://www.doczj.com/doc/fe14523691.html,。 纸质版推荐书(包括主件和附件)内容应与电子版推荐书相关内容完全一致。推荐书主件和附件装订成册(单双面不限),纸张规格A4,竖向左侧装订,推荐书封面即是首页内容。纸质推荐书一式两份,原件1份(封面顶部右上角标注“原件”字样),复印件1份(是指推荐书中的附件材料可用复印件)。 《濮阳市科学技术进步奖推荐书》填写要求如下: 一、项目基本情况 1.推荐单位:单位主管部门,无主管单位填写本单位。 2.推荐等级:是指推荐单位推荐该项目申请的奖励等级。 3.项目类别:技术开发、技术发明、社会公益、自然科学、软科学。 4.项目名称:应当紧紧围绕项目核心创新内容,简明、准确地反映出创新技术内容和特征,项目名称中一般不用 xx 研究的表述,不得出现企业名称和具体商品品牌等字样。 科普项目应直接用科普作品的名称。 5.主要完成人:表七填写的主要完成人员名单,依序排列。 6.主要完成单位:表八填写的主要完成单位名单。 7.项目主持人签字:由项目主持人(第一完成人)审核把关推荐书填写内容,确认无误后在此处亲笔签名,请勿打印或代签。 8. 学科分类:根据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GB/T 13745-2009)规定的学科分类,以推荐项目主要科技创新所涉及学科(二级学科)的主次顺序填写,最多可以填写2个学科名称。

科学技术进步奖申报书

科学技术进步奖申报书 项目名称: 申报奖励等级: 项目完成单位: 申报部门: 申报时间:

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申报书(1) 一、项目基本情况 陕西省序号(2)编号(3) 项目名称中文(4) 英文(5) 主要完成人 (6) 主要完成单位 (7) 任务来源 (8) A国家攻关、B其他国家计划、C部、委、D省、市、自治区、E企业委托、F其他单位委托、G中外合作、H自选、I非职务、J其他。

计划名称和编号 (9) 研制起止时间(10) 成果用于产生时间(11)成果进度 (12) 基层申报单位(13) 组织鉴定单位和时间(14) 申报部门(15)申报日期(16) 申报等级(17) 审定或推荐等级(18) 建议密级(19)A绝密 B机密 C秘密 批准密级 (20) A绝密 B机密 C秘密 保密编号 (21)可否公布(22)

省、部级成果登记号 (23) 国家级成果登记号(24) 图书资料 分类号 (25) 社 会 经济目标(26) A、陆地海洋大气、B民用宇航、C、农林牧渔、D工业、E、能源、F交通通信、G教育、H卫生医药、I社会经济发展、J生态环保、K知识全面发展、L其他民用目标、M国防 奖 励 类 别(27)A 新成果、B推广、C采用新技术、D消化吸收、E标准、F计量、G情报、H软科学、I其他

应用 行 业(28)A农林畜牧水、B工业、C地质、勘探、D建筑业、E交通、邮电、通讯业、F商、饮食、供销、仓储、G房地产、公共服务、H、卫生、体育、社会福利、I文教、广播、电视、J科研技术服务、K金融、保险、L党政机关团体、M国防专业、N公安、安全、O其他行业 归 口 行 业 评 审 组(29)A 机械、B电子、仪器仪表、C化工、D冶金E地矿、采矿、F轻工、G纺织、H医疗卫生、I医药、J农牧渔业、K林业、L城乡建设、M工程建设施工、N工程建设设计标准、O建筑材料、P水利水电、Q交通运输、R通用标准、S自然灾害监测预、T公安、安全、U成果推广、V科技情报、W计量、X自然资源、Y文本、Z软科学 本项目主题词(30):

国家科技奖及历届最高科技奖获奖人

国家科技奖及历届最高科技奖获奖人 一年一度的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今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大会将揭晓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的评选结果。 为了奖励在科学技术进步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公民、组织,调动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速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提高综合国力,1999年5月国务院发布《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 根据《条例》,国务院设立了五项国家科学技术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报请国家主席签署并颁发证书和奖金。奖金数额由国务院规定。获奖者的奖金额为500万元人民币。 《条例》的规定,国家科技奖励委员会负责对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进行宏观管理和指导。国家科技奖励委员会聘请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组成评审委员会,负责评审工作并向国家科技奖励委员会提出评审建议。 在奖项中,每年不超过两名的国家最高科技奖,是中国科技界的最高荣誉,自2000年国家科技奖开评以来,共有18人获此殊荣,平均年龄超过80岁。

根据国家科技奖励办公室公布的国家最高科技奖评选流程,要摘取这项桂冠,需经过重重筛选。其评选流程为:省级政府、国务院有关部门推荐或最高奖获得者个人推荐院士、专家对推荐人选进行咨询、打分国家最高科技奖励评审委员会评选国家科技奖励委员会审定科 技部核准报国务院批准国家主席签署证书,颁发奖金。 据了解,国家科技奖励委员会主任委员由科技部部长担任,科技、教育等有关部门的领导同志和著名科学家及有关专家15至20人为委员,以保障评选工作的科学性、公正性和权威性。组成人员人选, 由科技部提出,报国务院批准。为确保最高科技奖的公正,国家最高科技奖励评审委员会实施的是记名投票方式,每一位评审委员都必 须对自己的一票负责。到会委员必须有三分之二多数通过才算有效。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历届获奖人情况简介 2000年度至2010年度,共有18位专家被授予“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00年度获奖人 吴文俊(1919.05~) 男,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 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袁隆平(1930.09~) 男,杂交水稻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 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推荐书填写说明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推荐书》填写说明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推荐书》适用于《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中设置的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推荐书》是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审的基本技术文件和主要依据,必须严格按规定的格式、栏目及所列标题如实、全面填写。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推荐书》要严格按规定格式打印或铅印,大小为大十六开本(高297毫米,宽210毫米)竖装。文字及图表应限定在高257、宽170毫米的规格内排印,左边为装订边,宽度不小于25毫米,正文内容所用字型应不小于5号字,推荐书及其指定附件备齐后应合装成册,其大小规格应与推荐书一致。装订后《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推荐书》不需另附加封面。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推荐书》要严格按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当年推荐通知规定要求报送规定材料。 一、项目基本情况 《奖种》填写欲推荐奖种。 《学科(专业)组代码》指推荐项目应属哪一个学科(专业)评审组评审,需按下列学科(专业)组设置填写对应的数码。 国家自然科学奖对应学科评审组是: 101、数学与力学;102、物理与天文;103、化学;104、地球科学;105、生物学;106、基础医学;107、信息科学;108、材料科学;109、工程技术科学; 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对应专业评审组是: 201农业;202、林业;203、养殖业;210、国土资源与利用;211、轻工;212、纺织;213、化工;214、无机非金属材料;215、金属材料;216、机械;217、动力与电气;218、民用核技术;219、电子与通讯、仪器仪表;220、计算机与自动控制;221、土木建筑;222、水利;223、交通运输;230、技术基础;231、环境保护;232、自然灾害监测预报;233、医疗卫生;234、中医中药;235、药物与生物医学工程;240、公安科技;241、国家安全科技;242、国防科技工业;243、军事科技;244、军队后勤科技;245、军队武器装备科技。 《序号》、《编号》由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填写。 《项目名称》(中文)应当简明、准确地反映出项目的技术内容和特征,字数(含符号)不超过30个汉字。 《项目名称》(英文)项目的英文名称应翻译准确,不超过200个字符。 《主要完成人》、按《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填写,并按照贡献大小从左至右、从上到下顺序排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应当在主要完成人后面注明完成该项目时所在单位。 《主要完成单位》按《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填写,并按照贡献大小从左至右、从上到下顺序排列。主要完成单位指具有法人资格的单位。 《推荐单位(或专家)》指组织推荐项目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委,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直属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各有关总部的科技主管部门及具有推荐资格的单位和专家。 《项目名称可否公布》在"可"或"否"上划"√"。 《密级、保密期限及批准号》应填经上级主管部门审定批准的密级、保密期限及批准号。

历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历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00年吴文俊(1919—,世界著名数学家),袁隆平(1930—,杂交水稻之父) 吴文俊:著名的数学家,其主要成就表现在拓扑学和数学机械化两个领域。他为拓扑学做了奠基性的工作。他的示性类和示嵌类研究被国际数学界称为吴公式,吴示性类,吴示嵌类,至今被国际同行广泛引用。 袁隆平:世界著名的杂交水稻专家,是我国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为我国粮食生产和农业科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2001年王选(1937—2006,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创始人),黄昆(1919—2005,著名物理学家) 黄昆:著名固体物理学家,他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物理学数学部委员(院士),1980年被瑞典皇家科学院聘为外籍院士,1985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王选:自1975年开始,王选组织并且进行了汉字激光照排和电子出版系统的研制工作。他主要致力于文字、图形和图像的计算机处理研究,其多项成果都属国内首创并且位居国际领先水平。 2002年金怡濂(1929—,高性能计算机领域的著名专家) 金怡濂:我国高性能计算机领域的著名专家,是我国巨型计算机事业的开拓者之一。 2003年刘东生(1917—2008 ,著名地球环境科学家),王永志(1932—,著名航天技术专家) 王永志:我国航天技术专家,也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之一。同时,作为载人航天工程的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他带动了中国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 刘东生:我国地球环境科学研究领域的专家,对中国古脊椎动物学、第四纪地质学、环境科学和环境地质学、青藏高原与极地考察等领域,特别是黄土研究方面做出大量原创性研究成果,使中国在全球变化研究领域中跻身世界前列。 2004年空缺 2005年叶笃正(1916—,世界著名气象学家),吴孟超(1922—,世界著名肝脏外科学家)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每年授予人数不超过2名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每年授予人数不超过2名,获奖者必须“在当代科技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或社会效益”。 该奖自2000年设立以来,以其权威性和高达500万元人民币的奖金引起海内外的极大关注。除2004年度空缺外,已有吴文俊、袁隆平、王选、黄昆、金怡濂、刘东生、王永志、吴孟超、叶笃正、李振声、闵恩泽、吴征镒、王忠诚、徐光宪、谷超豪、孙家栋、师昌绪、王振义18位院士荣膺这一奖项。 统计数据: 两院院士:2位中科院院士:11位工程院院士:5位 编辑点评: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无一例外是都是院士身份,看来院士作为我国科技战线的领军人物,的确代表了我国科学家的最高学术水平。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中,获奖年龄最高的有吴征镒院士(91岁获奖),最轻的有王选院士(64岁获奖),但平均年龄是80岁左右。 编辑点评:

看来,要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条件之一是长寿。 统计数据: (按本科计) 编辑点评: 看了以上统计,是不是有一点“名校果然实力非凡”的感觉呢。可为什么最高科技奖获奖者几乎都毕业于名校?或许……那个时候大学本来就不多吧。

统计数据: 看获奖者的身份,有数学家、化学家;石油化工专家、航天技术专家;“杂交水稻之父”、小麦育种专家;肝胆外科专家、神经外科专家……真是理、工、农、医,“上天”“入地”都有。 编辑点评:看来,无论从事哪一行业,研究哪门学问,都能为国家做出贡献;而国家也一视同仁,和谐发展,没有忽视或轻视任何一个行业或研究。

统计数据: 18人中有约有8人是海外留学归国,占一半。 编辑点评:看来,留学与否,与能不能获最高科技奖并没有直接的关系。

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推荐书填写

《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推荐书》填写说明(2011年度)《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推荐书》是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评审的基本技术文件和主要依据,应严格按规定的格式、栏目及所列标题如实、全面填写。 《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推荐书》只提供电子版推荐书(即不受理纸质推荐书),其具体要求如下: 1、推荐书通过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网络推荐系统(以下简称网络推荐系统,登录地址:https://www.doczj.com/doc/fe14523691.html,/,2011年7月10日网络推荐系统开始运行)在线提交信息来完成。包括主件(第一至第九部分)和附件或其摘要(第十部分)。 2、推荐书主件中涉及需签章的有关栏目应从网络推荐系统中导出相应表格后打印、签章,扫描成jpg图片格式(建议图片尺寸1200×1697,文件大小200k 左右)后上传至网络推荐系统。如:推荐单位(科技主管部门)在“一、项目基本情况”表和“八、推荐意见”表中有关栏目内盖公章;主要生产、应用单位(财务部门)核准“四、项目详细内容”中“5、经济效益”栏目相关数据后盖公章;各主要完成人在“六、主要完成人情况表”中有关栏目内签字;各主要完成单位(科技主管部门)在“七、主要完成单位情况表”中有关栏目内盖公章。 3、推荐书附件或其摘要(第十部分)主要包括成果应用证明、技术评价证明及其他证明或其摘要、知识产权证明、技术研究报告或其摘要。推荐书附件除技术研究报告部分以外,要求以电子扫描jpg图片格式提供。技术研究报告部分以word或pdf文件格式提供。推荐书附件上传至网络推荐系统文件数之和不得超过60个。 4、推荐材料中不应涉及保密内容,特殊情况可另行与我办商议。 5、“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推荐项目汇总清单”、“回避专家申请表”、“中国电力科学

2010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简介)

2010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简介) 中新社北京一月十一日电中国二00九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十一日在北京举行,备受瞩目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由中国科学院院士、知名数学家谷超豪和中科院院士、资深航天专家孙家栋共同获得。 今年八十四岁的谷超豪院士曾任复旦大学副校长、中国科技大学校长。现为复旦大学数学研究所名誉所长,著名数学家,在当今核心数学前沿最活跃的三个分支——微分几何、偏微分方程和数学物理及其交汇点上做出了重要贡献。 谷超豪早期从事微分几何的研究,是苏步青教授所领导的中国微分几何学派的中坚,在一般空间微分几何学的研究中取得了系统和重要的研究成果。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谷超豪敏锐地注意到与高速飞行器设计相关的数学理论研究既是国防建设的需要,也是数学发展的重要方向,他将主要精力转向偏微分方程的研究,为解决超音速空气动力学中的若干重要数学问题做出了先驱性的工作,所提出的方法和技巧为后续的研究提供重要途径。 一九七四年,谷超豪在与杨振宁合作时,最早得到经典规范场初始值问题解的存在性,对经典规范场的数学理论做出了突出贡献。在二00二年国际数学家大会上,国际数学家联盟主席帕利斯教授把谷超豪列为培育中国现代数学之树的极少数数学家之一。谷超豪一贯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几十年来,他为中国培养了一批数学人才。 孙家栋院士一九二九年四月出生,一九五八年毕业于前苏联儒可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飞机设计专业。历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院长,航天部副部长,航天航空部副部长等,现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高级顾问。 孙家栋是中国著名的航天技术专家,是中国人造卫星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的开创者之一,为中国突破卫星基本技术、卫星返回技术、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发射和定点技术、导航卫星组网技术和深空探测基本技术做出重大贡献;为创建和发展中国人造卫星总体技术、卫星航天工程管理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做出系统的、创造性的成就和贡献,一九九九年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孙家栋主持完成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和第一颗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的总体设计,领导卫星研制和发射的技术管理工作,使中国成为少数几个拥有相关技术的国家;他担任“东方红三号”通信广播卫星、“风云二号”静止气象卫星、中巴资源卫星等三个中国第二代应用卫星航天工程的总设计师,负责三个工程大系统的总体设计、技术决策和技术协调,主持解决了一系列重大工程技术问题;他担任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一代和二代工程总设计师,作了多项重要决策,主持解决多项重大工程技术问题。 孙家栋是中国月球探测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提出二0二0年前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分三个阶段的实施方案,明确了中国月球探测的发展方向、目标和路线图。他担任月球探测一期工程的总设计师,主持解决多项关键技术问题。 五十年来,倾注于中国航天事业的孙家栋院士,参与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多个第一的辉煌,为中国航天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现在还继续活跃在中国航天技术的前沿领域。(完)

2000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

200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 200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人 吴文俊袁隆平 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湖南农业科学院研究员 吴文俊,男,1919年5月出生于上海,1940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系。 1946年赴法国Strassbourg大学留学,获博士学位。1957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0年被第三世界科学院选为院士。 1952年至1979年任中国科学院数学所副所长、研究员。1979年至现在任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名誉所长、研究员。 吴文俊院士是著名的数学家,他的研究工作涉及到数学的诸多领域。在多年的研究中取得了丰硕成果。其主要成就表现在拓扑学和数学机械化两个领域。他为拓扑学做了奠基性的工作。他的示性类和示嵌类研究被国际数学界称为“吴公式”,“吴示性类”,“吴示嵌类”,至今仍被国际同行广泛引用,影响深远,享誉世界。 70年代后期,在计算机技术大发展的背景下,他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数学的传统(即算法化思想),转而研究几何定理的机器证明,彻底改变了这个领域的面貌,是国际自动推

理界先驱性的工作,被称为“吴方法”,产生了巨大影响。吴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国际领先成果并已应用于国际上当前流行的符号计算软件方面。 吴文俊院士热爱祖国,有高尚的科学道德,是数学界德高望重的前辈,至今仍在数学机械化研究的第一线。在50多年的研究工作中,始终站在数学领域的前沿,做出了原创性研究成果。在国际上产生了重大影响。 袁隆平,男,1930年9月出生于北京,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后,一直从事农业教育及杂交水稻研究。 1980-1981年赴美任国际水稻研究所技术指导。1982年任全国杂交水稻专家顾问组副组长。1991年受聘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首席顾问。1995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 71年至今任湖南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并任湖南省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袁隆平院士是世界著名的杂交水稻专家,是我国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为我国粮食生产和农业科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他的主要成就表现在杂交水稻的研究、应用与推广方面。 七十年代初,袁隆平利用助手发现的天然雄性不育的“野败”作为杂交水稻的不育材料并发表了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观点,打破了世界性的自花授粉作物育种的禁区。七十年代中期,以他为首的科技攻关组完成了三系配套并培育成功杂交水稻,实现了杂交水稻的历史性突破。现我国杂交水稻的各个优良品种已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50%,平均增产20%。此后,他又提出“两系法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的发展概念,国家“863”计划据此将两系法列为重要项目,经项目组科技人员6年的刻苦研究,已掌握两系法技术,并推广种植,现占水稻面积的10%,效果良好。 1997年,他在国际“超级稻”的概念基础上,提出了“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的技术路线,在实验田取得良好效果,亩产近800公斤,且米质类粳稻,引起国际上的高度重视。为进一步解决大面积、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难题奠定了基础。 在全国农业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1976年至1999年累计推广种植杂交水稻35亿多亩,增产稻谷3500亿公斤。近年来,全国杂交水稻年种植面积2.3亿亩左右,约占水稻总面积的50%,产量占稻谷总产的近60%,年增稻谷可养活6000万人口,社会和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