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腹痛的病因病机

腹痛的病因病机

腹痛的病因病机
腹痛的病因病机

腹痛的病因病机

腹痛是指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部位发生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种脾胃肠病证。多种原因导致脏腑气机不利,经脉气血阻滞,脏腑经络失养,皆可引起腹痛。文献中的“脐腹痛”、“小腹痛”、“少腹痛”、“环脐而痛”、“绕脐痛”等,均属本病范畴。

腹痛为临床常见的病证,各地皆有,四季皆可发生。

《内经》已提出寒邪、热邪客于肠胃可引起腹痛,如《素问·举痛论》曰:“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引急,故痛。热气留于小肠,肠中痛,瘅热焦渴,则坚干不得出,故痛而闭不通矣。”并提出腹痛的发生与脾胃大小肠等脏腑有关。《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对腹痛的病因病机和症状论述颇详,并提出了虚证和实证的辨证要点,如谓:“病者腹满,按之不痛为虚,痛者为实,可下之。舌黄未下者,下之黄自去。”

“腹满时减,复如故,此为寒,当与温药。”前条还明确指出了攻下后“黄苔”消退与否是验证肠胃积滞是否清除的标志。同时还创立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治法方剂,如治疗“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的附子粳米汤,治疗“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的大建中汤等。《诸病源候论·腹痛病诸候》首次将腹痛作为单独证候进行论述,并有急慢腹痛之论。《医学发明·泻可去闭葶苈大黄之属》篇,明确提出了“痛则不通”的病理学说,并在治疗上确立了“痛随利减,当通其经络,则疼痛去矣”的治疗大法,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

病因病机

腹内有肝、胆、脾、肾、大肠、小肠、膀胱等诸多脏腑,并是足三阴、足少阳、手阳明、足阳明、冲、任、带等诸多经脉循行之处,因此,腹痛的病因病机也比较复杂。凡外邪人侵,饮食所伤,情志失调,跌仆损伤,以及气血不足,阳气虚弱等原因,引起腹部脏腑气机不利,经脉气血阻滞,脏腑经络失养,均可发生腹痛。

1、外邪入侵六淫外邪,侵入腹中,可引起腹痛。伤于风寒,则寒凝气滞,导致脏腑经脉气机阻滞,不通则痛。因寒性收引,故寒邪外袭,最易引起腹痛。如《素问·举痛论篇》曰:“寒气客于肠胃,厥逆上出,故痛而呕也。寒气客于小肠,小肠不得成聚,故后泄腹痛矣。”若伤于暑热,外感湿热,或寒邪不解,郁久化热,热结于肠,腑气不通,气机阻滞,也可发为腹痛。

2、饮食所伤饮食不节,暴饮暴食,损伤脾胃,饮食停滞;恣食肥甘厚腻辛辣,酿生湿热,蕴蓄肠胃;误食馊腐,饮食不洁,或过食生冷,致寒湿内停等,均可损伤脾胃,腑气通降不利,气机阻滞,而发生腹痛。如《素问·痹论篇》曰:“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3、情志失调抑郁恼怒,肝失条达,气机不畅;或忧思伤脾,或肝郁克脾,肝脾不和,气机不利,均可引起脏腑经络气血郁滞,引起腹痛。如《证治汇补·腹痛》谓:“暴触怒气,则两胁先痛而后人腹。”若气滞日久,还可致血行不畅,形成气滞血瘀腹痛。

4、瘀血内阻跌仆损伤,络脉瘀阻,或腹部手术,血络受损,或气滞日久,血行不畅,或腹部脏腑经络疾病迁延不愈,久病人络,皆可导致瘀血内阻,而成腹痛。《血证论·瘀血》云:“瘀血在中焦,则腹痛胁痛;瘀血在下焦,则季胁、少腹胀满刺痛,大便色黑。”

5、阳气虚弱素体脾阳不足,或过服寒凉,损伤脾阳,内寒自生,渐至脾阳虚衰,气血不足,或肾阳素虚,或久病伤及肾阳,而致肾阳虚衰,均可致脏腑经络失养,阴寒内生,寒阻气滞而生腹痛。正如《诸病源候论·久腹痛》所说:“久腹痛者,脏腑虚而有寒,客于腹内,连滞不歇,发作有时。发则肠鸣而腹绞痛,谓之寒中。”

综上所述,腹痛的病因病机,不外寒、热、虚;实、气滞、血瘀等六个方面,但其间常常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因为病,或相兼为病,病变复杂。如寒邪客久,郁而化热,可致热邪内结腹痛;气滞日久,可成血瘀腹痛等。腹痛的部位在腹部,脏腑病位或在脾,或在肠,或在气在血,或在经脉,需视具体病情而定,所在不一。形成本病的基本病机是脏腑气机不利,经脉气血阻滞,脏腑经络失养,不通则痛。

病因病机试题教案资料

病因病机试题

第六章病因与发病 一、单项选择题:1、提出“三因学说”的是:() A、内经 B、难经 C、陈无择 D、张仲景 2、具有发病迅速,传变也较快的病邪是:() A、寒邪 B、风邪 C、火邪 D、暑邪 3、寒邪引起肢体屈伸不利的病机是:() A、寒易伤阳,肢体不温 B、寒主凝滞,气血阻滞 C、寒主收引,筋脉收缩挛急 D、寒伤脾阳,肌肉失养 4、“中寒”是指:() A、内寒 B、感受外寒 C、寒伤肌表,郁遏卫阳 D、寒邪直中于里,伤及脏腑阳气 5、病程缠绵,反复发作的病邪是:() A、暑邪 B、湿邪 C、寒邪 D、燥邪 6、火邪致病易:() A、伤肺耗津 B、生风动血 C、阻遏气机 D、收引疼痛 7、其性粘滞,趋下的病邪是:() A、湿邪 B、火邪 C、寒邪 D、风邪 8、有明显季节性的病邪为:() A、风邪 B、火邪 C、湿邪 D、暑邪 9、燥邪致病特点有:() A、生风动血 B、病程缠绵 C、伤肺耗津 D、易致肿疡 10、其性炎上,燔灼的病邪是:() A、风邪 B、寒邪 C、火邪 D、燥邪 11、多挟湿邪为患的病邪是:() A、寒邪 B、风邪 C、火邪 D、暑邪 12、出现各种秽浊症状,为何邪致病特点:() A、火邪 B、暑邪 C、湿邪 D、寒邪 13、易致各种出血的病邪为:() A、风邪 B、火邪 C、暑邪 D、燥邪 14、疫疠多通过什么途径感染:() A、侵犯肌表 B、空气传染,从口鼻入 C、经络 D、脏腑 15、恐伤:() A、心 B、肝 C、脾 D、肾 16、思伤:() A、心 B、肝 C、脾 D、肾 17、忧伤:()

A、心 B、肝 C、肺 D、脾 18、喜伤:() A、心 B、肝 C、肺 D、脾 19、怒伤:() A、心 B、肝 C、肺 D、脾 20、导致“气乱”的情志因素是:() A、喜 B、怒 C、惊 D、恐 21、耗伤心神,损伤脾气的情志因素为:() A、喜 B、怒 C、忧 D、思 22、劳则:() A、气结 B、气耗 C、气乱 D、气消 23、痰饮的形成,多与何脏腑有关:() A、心肺脾肾 B、肺脾肾三焦 C、心肝脾肾 D、心肺肝脾 24、肌肤甲错,为何证的临床表现:() A、痰 B、饮 C、瘀血 D、疫疠 25、什么是发病的内在根据:() A、正气不足 B、邪气 C、阴阳失调 D、脏腑紊乱 26、什么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A、正气不足 B、邪气 C、阴阳失调 D、脏腑紊乱 27、瘰疠属何病邪的病证特点:() A、饮 B、痰 C、瘀血 D、饮食不节 28、怒则:() A、气下 B、气乱 C、气结 D、气上 29、恐则:() A、气下 B、气乱 C、气结 D、气上 30、思虑过度,劳伤:() A、心肝 B、肝脾 C、心脾 D、心肾 二、多项选择题:1、以下哪些属六淫致病的特点:() A、与居住环境有关 B、直接影响脏腑所机 C、从口鼻而入 D、与季节有关 E、多侵犯肌表 2、属阴邪的病邪有:() A、风邪 B、寒邪 C、燥邪 D、暑邪 E、湿邪 3、疫疠的致病特点有:() A、易于流行 B、传染性强 C、症状相似 D、发病急骤 E、易致肿疡 4、“内生五邪”即:() A、内风 B、内暑 C、内寒 D、内火 E、内湿 5、疫疠的发生与流行,多与何因素有关:()

中医执业医师妇科学习题及答案:妇科疾病的病因病机

中医执业医师妇科学习题及答案:妇科疾病的病因病机 一、A1 1、下列妇科病证中,哪项与寒邪无关 A、痛经 B、月经后期 C、带下病 D、月经先期 E、不孕症 2、外湿导致的妇科疾病是 A、子肿 B、闭经 C、子满 D、阴痒 E、经行泄泻 3、下列各项,不属于外热导致的妇科疾病是 A、月经过多 B、产后发热 C、恶阻 D、阴疮 E、子淋 4、抑郁忿怒可导致的妇科疾病是

B、月经先期 C、经期延长 D、经间期出血 E、月经过多 5、惊恐伤肾,恐则气下可导致的妇科疾病是 A、月经后期 B、经间期出血 C、月经过少 D、月经先期 E、月经过多 6、产后过劳可导致的妇科疾病是 A、产后血晕 B、产后发热 C、恶露不绝 D、产后腹痛 E、产后抑郁 7、肾阴虚,冲任、胞宫胞脉失养,可导致的妇科疾病是 A、月经后期 B、月经过少 C、闭经 D、痛经

8、肝经湿热,蕴结胞中,阻滞冲任可导致的妇科疾病是 A、月经过少 B、癥瘕 C、闭经 D、月经后期 E、痛经 9、肾阳虚,命门火衰,胞宫虚寒可导致的妇科疾病是 A、妊娠腹痛 B、带下过多 C、月经过少 D、月经后期 E、闭经 10、肝郁化热,火热之邪下扰冲任,可导致的妇科疾病是 A、经行吐衄 B、妊娠恶阻 C、月经先期 D、经行乳房胀痛 E、经间期出血 11、脾失健运,气血生化不足可导致的妇科疾病是 A、月经先期 B、胎漏

C、滑胎 D、胎萎不长 E、产后血晕 12、脾失统摄,冲任不固可导致的妇科疾病是 A、经间期出血 B、带下过多 C、经行吐衄 D、滑胎 E、经期延长 13、督脉虚损,阴阳平衡失调可导致的疾病是 A、经行发热 B、崩漏 C、经行身痛 D、痛经 E、产后发热 14、下列各项,不属于带脉失约导致的疾病是 A、滑胎 B、带下病 C、胎动不安 D、子宫脱垂 E、崩漏

中医护理 眩晕的病因病机

中医护理眩晕的病因病机 眩晕是患者的自觉症状。眩是眼花,或眼前发黑,视物模糊;晕是头晕,即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站立不稳。二者常同时出现,故统称为眩晕。轻者可以闭自即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恶心、汗出,甚至昏倒等症状。西医中的高血压、动脉硬化、内耳迷路病(如眩晕综合征,迷路炎)、神经官能症等疾病,以眩晕为主要症状时,均可参照本证论治护理。 病因病机 眩晕病变主要属肝,但可涉及肾、心脾等脏,病理性质有实有虚,以虚者为多;实证病理主要是肝阳和痰浊,虚证为阴精或气血的亏耗。而虚实之间往往互相夹杂而成本虚标实。历代医书对本病论述很多,《内经.至真要大论》记载:“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指出眩晕多属肝的疾病;《河间六书》认为:本病是因风火为患,有“风火皆阳,阳多兼化,阳主平动,两阳相搏,则为之旋转。”的论述;《丹溪心法》提出“无痰不作眩”,主张以“治痰为先”《景岳全书》强调“无虚不作眩”,当以治虚为主。这此理论从各个不同的角考试,大网站收集度阐明了眩晕的病因病机,和临证治疗。 (1)肝阳上扰清窍:忧思恼怒过度,使肝阴耗伤,肝火偏亢,风阳升动,上扰清空而发生眩晕。或素体肾亏,病后伤及肾阴,水不涵木,阴虚则阳亢,亦令风阳上扰,发为眩晕。 (2)肾精不足:先天不足,或劳欲过度,均可导致肾精亏耗,生髓不足,不能上充于脑,脑为髓海,因髓海不足而发生眩晕。 (3)气血亏损:久病不愈,耗伤气血,或失血之后,虚而不复,或脾胃虚弱,不能健运水谷以生化气血,致气血两虚,气虚则清阳不开,血虚则脑失所养,气血亏虚,不能上荣头目,发生眩晕。 (4)痰浊上扰清窍:恣食肥甘,损伤脾胃,健运失司,以致水谷不化精微,湿聚生痰,痰湿交阻,则清阳不开,浊阴不降,发为眩晕。 1/ 1

(中医内科学)腹痛、鼓胀模拟题

[真题] (中医内科学)腹痛、鼓胀 A1型题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第1题: 气滞腹痛宜选方 A.大四七汤 B.香连丸 C.金铃子散 D.半夏厚朴汤 E.柴胡疏肝散 参考答案:E 答案解析: 第2题: 寒邪内阻腹痛的治法是 A.消食导滞,理气止痛 B.疏肝解郁,理气止痛 C.泄热通腑,行气导滞 D.散寒温里,理气止痛 E.温中补虚,缓急止痛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 第3题: 实热腹痛证宜选方 A.大承气汤 B.泻青丸 C.龙胆泻肝汤 D.大黄黄连泻心汤 E.玉女煎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 第4题: 王某,女,65岁。形体消瘦,久病腹痛,喜温喜按,常在进食生冷后加重,伴

有神疲乏力,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象沉细。该病例腹痛属于 A.寒邪中阻腹痛 B.寒实积滞腹痛 C.中脏虚寒腹痛 D.寒积食滞腹痛 E.脾肾阳虚腹痛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第5题: 肾阳不足,寒邪内侵的腹痛特点是 A.脘腹胀满疼痛中医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历年考点(题)纵览 B.脐中痛不可忍 C.腹中雷鸣切痛 D.腹中冷痛 E.少腹拘急冷痛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 第6题: 寒邪内阻腹痛的主要特点是 A.腹部胀痛,攻窜不定 B.腹部刺痛,痛处不移 C.腹痛绵绵,时痛时止 D.腹痛急暴,得温痛减 E.饥则痛甚,得温稍减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 第7题: 叶某,男,55岁。久病腹痛,时作时止,喜温喜按,伴有神疲乏力,畏寒肢冷,便溏,舌淡苔白,脉象沉细。该病例中医方剂当用 A.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 B.大黄附子汤 C.小建中汤 D.附子理中丸 E.保和丸合良附丸

病因病机试题

第六章病因与发病 一、单项选择题:1、提出“三因学说”的是:() A、内经 B、难经 C、陈无择 D、张仲景 2、具有发病迅速,传变也较快的病邪是:() A、寒邪 B、风邪 C、火邪 D、暑邪 3、寒邪引起肢体屈伸不利的病机是:() A、寒易伤阳,肢体不温 B、寒主凝滞,气血阻滞 C、寒主收引,筋脉收缩挛急 D、寒伤脾阳,肌肉失养 4、“中寒”是指:() A、内寒 B、感受外寒 C、寒伤肌表,郁遏卫阳 D、寒邪直中于里,伤及脏腑阳气 5、病程缠绵,反复发作的病邪是:() A、暑邪 B、湿邪 C、寒邪 D、燥邪 6、火邪致病易:() A、伤肺耗津 B、生风动血 C、阻遏气机 D、收引疼痛 7、其性粘滞,趋下的病邪是:() A、湿邪 B、火邪 C、寒邪 D、风邪 8、有明显季节性的病邪为:() A、风邪 B、火邪 C、湿邪 D、暑邪 9、燥邪致病特点有:() A、生风动血 B、病程缠绵 C、伤肺耗津 D、易致肿疡 10、其性炎上,燔灼的病邪是:() A、风邪 B、寒邪 C、火邪 D、燥邪 11、多挟湿邪为患的病邪是:() A、寒邪 B、风邪 C、火邪 D、暑邪 12、出现各种秽浊症状,为何邪致病特点:() A、火邪 B、暑邪 C、湿邪 D、寒邪 13、易致各种出血的病邪为:() A、风邪 B、火邪 C、暑邪 D、燥邪 14、疫疠多通过什么途径感染:() A、侵犯肌表 B、空气传染,从口鼻入 C、经络 D、脏腑 15、恐伤:() A、心 B、肝 C、脾 D、肾 16、思伤:() A、心 B、肝 C、脾 D、肾 17、忧伤:()

A 、内风 B 、内暑 C 、内寒 D 、内火 E 、内湿 A 、心 B 、肝 C 、肺 D 、脾 18、喜伤:( ) A 、心 B 、肝 C 、肺 D 、脾 19、怒伤:( ) A 、心 B 、肝 C 、肺 D 、脾 20、导致“气乱”的情志因素是: ( ) A 、喜 B 、怒 C 、惊 D 、恐 21、 耗伤心神,损伤脾气的情志因素为: ( ) A 、喜 B 、怒 C 、忧 D 、思 22、 劳则:( ) A 、气结 B 、气耗 C 、气乱 D 、气消 23、痰饮的形成,多与何脏腑有关: ( ) A 、心肺脾肾 B 、肺脾肾三焦 C 、心肝脾肾 D 、心肺肝脾 24、肌肤甲错,为何证的临床表现: ( ) A 、痰 B 、饮 C 、瘀血 D 、疫疠 25、什么是发病的内在根据: ( ) A 、正气不足 B 、邪气 C 、阴阳失调 D 、脏腑紊乱 26、什么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 ) A 、正气不足 B 、邪气 C 、阴阳失调 D 、脏腑紊乱 27、瘰疠属何病邪的病证特点: ( ) A 、饮 B 、痰 C 、瘀血 D 、饮食不节 28、 怒则:( ) A 、气下 B 、 气乱 C 、 气结 D 、气上 29 、 恐则:( ) A 、气下 B 、 气乱 C 、 气结 D 、气上 30、 思虑过 度, 劳伤 :( ) A 、心肝 B 、 肝脾 C 、 心脾 D 、心肾 二、多项选择题: 1、以下哪些属六淫致病的特点: ( ) A 、与居住环境有关 B 、直接影响脏腑所机 C 、从口鼻而入 D 、与季节有关 E 、多侵犯肌表 2、 属阴邪的病邪有: ( ) A 、风邪 B 、寒邪 C 、燥邪 D 、暑邪 E 、湿邪 3、 疫疠的致病特点有: ( ) A 、易于流行 B 、传染性强 C 、症状相似 D 、发病急骤 E 、易致肿疡 4、 “内生五邪”即: ( ) 5、疫疠的发生与流行,多与何因素有关:

2021年上半年黑龙江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辩证论治血证病因病机试题

上半年黑龙江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辩证论治:血证病因病机 -08-09试题 一、单项选取题(共23 题,每题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 1、治疗麻疹中医历代医家最推崇办法是____ A.升B.清C.透D.散E.和 2、阿托品抗休克机理是 A.兴奋中枢神经B.解除迷走神经对心脏抑制C.解除胃肠绞痛D.扩张小血管、改进微循环E.升高血压 3、某女,50岁。头痛隐隐,遇劳发作,兼头晕,神疲乏力,面色不华,舌淡,脉细弱。其辨证为 A.肾虚头痛B.血虚头痛C.痰浊头痛D.瘀血头痛E.肝阳上亢头痛 4、既能燥湿健脾,又能祛风湿药物为 A.苍术B.独活C.白术D.佩兰E.砂仁 5、某男,27岁。腹痛伴发热,恶心。查体:右下腹有压痛及反跳痛,最也许诊断是 A.急性胃炎B.急性胆囊炎C.消化性溃疡D.急性阑尾炎E.急性肠炎 6、治疗伤寒应首选药物是____ A.头孢唑林B.氯霉素C.链霉素D.环丙沙星E.庆大霉素 7、首选用于治疗神经衰弱阴虚火旺证方剂是 A.肾气丸B.右归丸C.大补阴丸D.酸枣仁汤E.天王补心丹

8、具备温中断痛,杀虫止痒功能药物是 A.干姜B.吴茱萸C.砂仁D.小茴香E.花椒 9、女性,40岁,已婚。3天来带下量多,呈灰黄色泡沫状,伴外阴及阴道口瘙痒,尿频、尿痛。应一方面考虑是 A.真菌性阴道炎B.滴虫阴道炎C.老年性阴道炎D.非特异性阴道炎E.急性外阴炎 10、男性,8岁。颜面眼睑水肿,小便短赤,下肢疮毒,舌红苔薄黄,脉滑数。实验室检查:尿蛋白(++),镜下红细胞20~30个/高倍视野,白细胞5~6个/高倍视野,血清补体明显下降。治疗应首选青霉素加 A.三妙丸合导赤散B.麻黄连翘赤小豆汤C.五苓散D.真武汤E.八正散 11、细菌性痢疾病原体属于 A.志贺菌属B.沙门菌属C.弧菌属D.弯曲菌属E.螺旋菌属 12、槐花具备功能是 A.收湿敛疮B.清肝泻火C.消肿排脓D.化腐生肌E.燥湿止痒 13、寸口脉按寸关尺分候脏腑,右寸当候 A.心与膻中 B.肝胆与膈 C.肺与胸中 D.脾胃 E.肾与小腹 14、患者,男,21岁。呼吸困难,咳嗽,汗出1小时而就诊。查体:端坐呼吸,呼吸急促,口唇微绀,心率114次/分,律齐,双肺满布哮鸣音。为迅速缓和症

关于肺痈的中医综述

关于肺痈的中医综述 【关键词】肺痈邪实壅肺清肺化痰活血排脓 【摘要】研究肺痈的病因病机,通过分析其病因病机选择适合的中药方剂来治疗肺痈以达到最好的疗效,并对肺痈的转归进行预测、。 肺痈是指由于热毒瘀结于肺,以致肺叶生疮,肉败血腐,形成脓疡,以发热,咳嗽,胸痛,咯吐腥臭浊痰,甚则咯吐脓血痰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肺痈属内痈之一,是内科较为常见的疾病。历代医家对其的发生发展和治疗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创立了许多中药有效方剂以治疗肺痈,其中不少方药长期为临床所选用。 一、不同时代的医家对肺痈的病因病机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肺痈一词首见于《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第七》,著名医家张仲景对其进行了丰富的论述。认为其病因病机是:“问曰:病咳逆,脉之何以知此为肺痈?当有脓血,吐之则死,其脉何类?师曰:寸口脉微而数,微则为风,数则为热;微则汗出,数则恶寒。风中于卫,呼气不入;热过于营,吸而不出。风伤皮毛,热伤血脉。风舍于肺,其人则咳,口干喘满,咽燥不渴,多唾浊沫,时时振寒。热之所过,血为之凝滞,蓄结痈脓,吐如米粥。始萌可救,脓成则死【1】。”晋《脉经》:“风中于卫,呼气不入;热过于荣,吸而不出。风伤皮毛,热伤血脉。风舍于肺,其人则咳,口干,喘满,咽燥不渴,多唾浊沫,时时振寒。热之所过,血为凝滞,畜结痈脓,吐如米粥。始萌可救,脓成则死。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粳米粥者,为肺痈【2】。”隋《诸病源候论?肺痈候》说:“肺痈者……寒乘虚伤肺,寒搏于血,蕴结成痈,热又加之,积热不散,血败为脓。【3】”《柳选四家医案?环溪草堂医案?咳喘门》所说:“肺痈之病,皆因邪瘀阻于肺络,久蕴生热,蒸化成痈【4】。”《张氏医通,肺痈》曾说:“肺痈者,由感受风寒,未经发越,停留胸中,蕴发为热【5】。”总结前人的经验,现在普遍认为肺痈是由于感受外邪,内犯于肺,或痰热素盛,蒸灼肺脏,以致热壅血瘀,蕴酿成痈,血败肉腐化脓。肺痈可以随着病情的发展,邪正的消长,表现为初期、成痈期、溃脓期、恢复期等不同阶段。初期,因风热(寒)之邪侵犯卫表,内郁于肺,或内外合邪,肺卫同病,蓄热内蒸,热伤肺气,肺失清肃,出现恶寒、发热、咳嗽等肺卫表证。成痈期,为邪热壅肺,蒸液成痰,气分热毒浸淫及血,热伤血脉,血为之凝滞,热壅血瘀,蕴酿成痈,表现高热,振寒、咳嗽、气急、胸痛等痰瘀热毒蕴肺的证候。溃脓期,为痰热与瘀血壅阻肺络,肉腐血败化脓,肺损络伤,脓疡溃破,排出大量腥臭脓痰或脓血痰。恢复期,为脓疡内溃外泄之后,邪毒渐尽,病情趋向好转,但因肺体损伤,故可见邪去正虚,阴伤气耗的病理过程,继则正气逐渐恢复,痈疡渐告愈合。若溃后脓毒不尽,邪恋正虚,每致迁延反复,日久不愈,病势时轻时重,而转为慢性。 二、对于肺痈的治疗原则: 清热散结,解毒排脓以祛邪,是治疗肺痈的基本原则。针对不同病期,分别采取相应治法。如初期以清肺散邪;成痈期,清热解毒,化瘀消痈;溃脓期,排脓解毒;恢复期,阴伤气耗者养阴益气,若久病邪恋正虚者,当扶正祛邪。在肺痈的治疗过程中,要坚持在未成脓前给予大剂清肺消痈之品以力求消散;已成脓者当解毒排脓,按照;‘有脓必排”的原则,尤以排脓为首要措施;脓毒消除后,再予以补虚养肺。肺痈为热壅血瘀的实热病证,即使风寒所致也已经化热,故切忌用辛温发散之晶以退热,恐以热助热,邪热鸱张。同时,亦不宜早投补敛之剂,以免助邪资寇,延长病程,即使见有虚象,亦当分清主次,酌情兼顾。 三、对于肺痈的辨证论治: 1、初期 症状:发热微恶寒,咳嗽,咯粘液痰或粘液脓性痰,痰量由少渐多,胸痛,咳时尤甚,呼吸不利,口干鼻燥,舌苔薄黄或薄白,脉浮数而滑。

心绞痛教案

《心绞痛病人的护理》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目标: 1.掌握心绞痛病人的概念、临床表现、护理评估、护理措施、健康指导。 2.熟悉心绞痛病人的护理诊断。 3.了解诊断心绞痛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二)操作技能目标:能熟练操作心电图机及进行心电监护仪。(三)情感目标:通过实训操作,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学习重点 1.冠心病的临床分型;心绞痛病人的身体状况; 2.心绞痛发作时的处理;心绞痛的健康指导。 (二)学习难点 心绞痛病人的身体状况;心绞痛发作时的处理及健康指导。 三、教学方法 项目教学法。具体环节采用了多媒体演示、学生贴卡片活动、小组讨论。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网络教室、投影机、教学课件、项目卡片。 五、授课类型 新课

六、课时 4 课时 七、教学时间安排 导课 5 分钟新课讲授 60 分钟 能力训练 18 分钟课堂小结 4 分钟拓展练习 3 分钟 八、教学过程 教学组织教学内容表现手段设计意图 导课观察思考 复习旧课,简要回顾上堂课 讲授的内容;案例引入本次课内 容; 提问总结; 案例分析; 通过复习强 化已学内容,通 过展示案例启发 提问,激发学生 学习的兴趣,引 出本次课内容。 新知探究提出问题 通过引入的案例,提出本次 课的主要内容。 课件案例展示。通过设置情 景,提出任务, 进一步激发学生 兴趣。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一、定义 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 腔狭窄或阻塞,和(或)因冠状 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 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 病,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 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 其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有:年龄、 血脂异常、高血压、吸烟、糖尿 病和糖耐量异常、肥胖、从事体 力活动少、遗传因素、A型性格 者等。 二、分型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心绞痛 心肌梗死 缺血性心肌病 猝死 课件展示各项 教学内容,结合对 比、案例等教学方 法讲授。 通过教师讲授, 让学生们系统学 习心绞痛的相关 理论知识,这一 环节旨在让学生 达到知识目标。

最新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必考内容——腹痛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必考内容— —腹痛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必考内容——腹痛细目一:概述 一、腹痛的概念及源流 1.腹痛的概念 腹痛是指以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的部位发生疼痛为主症的病证。 2.腹痛的源流 《内经》最早提出腹痛的病名,并认为腹痛由寒、热邪气客于胃肠引起。《金匮要略》对腹痛的辨证论治作了较为全面的论述:“病者腹满,按之不痛为虚,痛者为实,可下之。舌黄未下者,下之黄自去”。《诸病源候论》始将腹痛独立辨证,对其病因、证候进行详细表述,“凡腹急痛,此里之有病。”“由腑藏虚,寒冷之气客于肠胃膜原之间,结聚不散,正气与邪气交争,相击故痛”。金元时期李东垣将腹痛按三阴经及杂病进行辨证论治,并在治疗原则上提出“痛随利减,当通其经络,则疼痛去矣”。清代王清任指出对瘀血在中焦,可用血府逐瘀汤;瘀血在下焦,应以膈下逐瘀汤治疗。 二、腹痛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腹中有肝、胆、脾、肾、大小肠、膀胱等脏腑,并为足三阴、足少阳、手足阳明、冲、任、带等经脉循行之处。 三、腹痛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腹痛常见于西医学的肠易激综合征、消化不良、胃肠痉挛、不完全性肠梗阻、肠粘连、肠系膜血管病变、腹型癫痫、腹型过敏性紫癜、血紫质病、泌尿系结石、内疝、急慢性胰腺炎、肠道寄生虫等疾病。 细目二:病因病机 一、腹痛发生的常见内因与外因 内因: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素体阳虚。外因:外感时邪。 二、腹痛病机寒热虚实的内涵 腹痛寒热虚实病机:寒邪凝滞,阳气不运;湿热内结,气机阻滞;食滞中焦,升降失司;肝气横逆,气滞血瘀为实。中阳不足,气血亏虚,内失温养,不荣则痛为虚。 三、腹痛的基本病机及其转化 基本病机为腹中脏腑气机阻滞,气血运行不畅,经脉痹阻,“不通则痛”;或脏腑经脉失养,不荣而痛。病理性质不外寒热虚实四端,四者往往相互错杂。病理演变:急性暴痛,治不及时,或治不得当,气血逆乱,可致厥脱之证;若湿热蕴结肠胃,蛔虫内扰,或术后气滞血瘀,可造成腑气不通,腹痛拒按之阳明腑实证;气滞血瘀日久,可变生积聚。 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 一、腹痛的诊断要点

中医内科学资料—血证

中医内科学——血证 细目一:概述 一、血证的概念及源流 1.血证的概念 凡由多种原因,致使血液不循常道,或上溢于口鼻诸窍,或下泄于前后二阴,或渗出于肌肤,所形成的疾患,统称为血证。 2.血证的源流 《内经》对血的生理及病理有较深入的认识。有关篇章对血溢、血泄、衄血、咳血、呕血、溺血、溲血、便血等病证作了记载,并对引起出血的原因及部分血证的预后有所论述。《金匮要略》最早记载了泻心汤、柏叶汤、黄土汤等治疗吐血、便血的方剂。《诸病源候论》将血证称为血病。《备急千金要方》收载至今仍广泛应用的犀角地黄汤。《医学正传》率先将各种出血病证归纳在一起。并以“血证”之名概之。《先醒斋医学广笔记》提出了著名的治吐血三要法,强调了行血、补肝、降气在治疗吐血中的重要作用。《景岳全书》将血证的病机概括为“火盛”及“气虚”两个方面。《血证论》是论述血证的专书,提出了止血、消瘀、宁血、补血的治血四法。 二、血证常见病证鼻衄、齿衄、咳血、吐血、便血、尿血、紫斑的概念 鼻腔出血,称为鼻衄。齿龈出血称为齿衄,又称为牙衄、牙宣。血由肺及气管外溢,经口而咳出,表现为痰中带血,或痰血相兼,或纯血鲜红,间夹泡沫,均称为咳血,亦称为嗽血或咯血。血由胃来,经呕吐而出,血色红或紫黯,常夹有食物残渣,称为吐血,亦称为呕血。便血系胃肠脉络受损,出现血液随大便而下,或大便呈柏油样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小便中混有血液,甚或伴有血块的病证,称为尿血。血液溢出于肌肤之间,皮肤表现青紫斑点或斑块的病证,称为紫斑,亦有称为肌衄及葡萄疫者。 三、《血证论》、《景岳全书》、《先醒斋医学广笔记》关于血证病机、治则的论述 《血证论》是论述血证的专书,对各种血证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有许多精辟论述,该书所提出的止血、消瘀、宁血、补血的治血四法,确实是通治血证之大纲。 《景岳全书·血证》对血证的内容作了比较系统的归纳,将引起出血的病机提纲挈领地概括为“火盛”及“气虚”两个方面。 《先醒斋医学广笔记·吐血》提出了著名的治吐血三要法,强调了行血、补肝、降气在治疗吐血中的重要作用。 四、血证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西医学中多种急、慢性疾病所引起的出血,包括某些系统的疾病(如呼吸、消化、泌尿系统疾病)有出血症状者,以及造血系统病变所引起的出血性疾病,均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 细目二:病因病机 一、血证的常见病因 内因:情志过极,饮食不节,劳欲体虚,久病之后(久病阴伤、气虚、血瘀)。外因:感受外邪,以热邪及湿热所致者为多。

肺痈(中医内科学)

肺痈 【学习目标】 知识要求 1.掌握肺痈的辨证要点、常见辨证分型及其治疗。 2.熟悉肺痈常见病因病机、类证鉴别、预防调护方法。 3.了解肺痈的源流、演变与预后。 技能要求 1.能够对肺痈患者的常见证型进行辨证论治。 2.能够熟练地为肺痈患者开展预防与调护指导。 案例导入 彭某,男性,73岁。因“反复咳嗽、吐腥臭痰7天” 于2013年11月8日来诊。 现症见:咳嗽、吐腥臭痰,自觉喉间有腥味,身热,汗出烦躁,咳嗽气急,胸满作痛,自觉喉间有腥味,口干咽燥,舌苔黄腻,脉滑数。 问题与思考:

1.中医诊断为何病?当辨为何证型? 2.本病的临床特征是什么?本病应与哪些病证相鉴别? 3.中医治法是什么?如何选方用药?应如何调养? 【概述】 概念 肺痈是指由于热毒瘀结于肺,以致肺叶生疮,肉败血腐,形成脓疡,以发热、咳嗽、胸痛、咯吐腥臭浊痰,甚则咯吐脓血痰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 历史沿革 肺痈病名首见于《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指出“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认为未成脓时,治以泻肺去壅,方用孽苗大枣泻肺汤;已成脓时,应排脓解毒,方用桔梗汤,并指出了预后“始萌可救,脓成则死”。 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创用苇茎汤以清肺排脓、活血消痈,为后世治疗本病的要方。

明代陈实功在《外科正宗?肺痈论》中将肺痈分为初起、已成、溃后三个阶段,提出初起在表者宣散风清肺,已有里热者宜降火抑阴,成脓者宜平肺排脓,脓溃正虚者宜补肺健脾等治疗原则。 西医范围 西医学中肺脓肿、化脓性肺炎、肺坏疽及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囊肿、肺结核空洞等伴化脓感染而表现出肺痈临床特征者,均可参照本病进行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肺痈的外因为感受风热,或风寒袭肺,内郁化热;内因为嗜酒太过或恣食辛辣煎炸厚味,痰热素盛;如宿有痰热蕴肺,复加外感风热,内外合邪,则更易引发本病。病为邪热蕴肺,热壅血瘀成痈,血败肉腐而化脓所致。 1.常见病因 (1)外邪犯肺:感受风热,或风寒袭肺,内郁化热,肺受邪热熏灼而成。 (2)痰热伤肺:嗜酒太过或恣食辛辣煎炸厚味,酿湿生痰化热,灼扰于肺;或宿有痰热蕴肺,复加外感风热,内外合邪,则更易引发本病。 (3)他脏转移:其他脏腑痰浊瘀热蕴结,日久上灼于肺,始成肺痈。

头晕各种病因病机

眩晕(vertigo) ?概念 ?眩晕是患者感到自身或周围环境物体旋转或摇动的一种主观感觉障碍,常伴有客观的平衡障碍,一般无意识障碍。 ?主要由迷路、前庭神经、脑干及小脑病变引起,亦可由于其它系统或全身性疾病而引起。 发生机制 ?梅尼埃(Meniere)病 ?迷路炎 ?药物中毒性眩晕 ?晕动病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病因与临床表现 1.周围性眩晕(耳性眩晕)是指内耳前庭至前庭神经颅外段之间的病变所引起的眩晕。 ?梅尼埃病 ?迷路炎 ?内耳药物中毒 ?前庭神经元炎 ?位置性眩晕 ?晕动病 病因与临床表现 2. 中枢性眩晕(脑性眩晕) 指前庭神经颅内段、前庭神经核及其纤维联系、小脑、大脑等的病变所引起的眩晕。?颅内血管性疾病 ?颅内感染性疾病 ?颅内脱髓鞘疾病及变性疾病 ?癫痫 病因与临床表现 3. 其它原因的眩晕 ?心血管疾病 ?血液疾病 ?中毒性 ?眼源性 ?头部或颈椎损伤后 ?神经症 伴随症状 ?伴耳鸣、听力下降 ?伴恶心、呕吐 ?伴共济失调 ?伴眼球震颤 问诊要点 ?发作时间、诱因、病程、有无复发等 ?有无伴发热、耳鸣、听力减退、恶心、呕吐、出汗、口周及四肢麻木、视力改变、平衡失调等相关症状?有无急性感染、中耳炎、颅脑疾病及外伤、心血管疾病、严重肝肾疾病、糖尿病等病史

?有无晕车、晕船及服药史 晕厥(syncope) 概念 ?晕厥也称昏厥,是由于一时性脑供血不足所致的短暂意识丧失状态,发作时病人因肌张力消失不能保持正常姿势而倒地。 ?一般为突然发作,迅速恢复,很少有后遗症。 病因 ?血管舒缩障碍 ?心源性晕厥 ?脑源性晕厥 ?血液成份异常 发生机制及临床表现 1. 血管舒缩障碍 ?单纯性晕厥(血管抑制性晕厥) ?体位性低血压(直立性低血压) ?颈动脉窦综合征 ?排尿性晕厥 ?咳嗽性晕厥 ?其它因素 发生机制及临床表现 2. 心源性晕厥 3. 脑源性晕厥 4. 血液成份异常 ? 低血糖综合征 ? 换气过度综合征 ? 重症贫血 ? 高原晕厥 伴随症状 ?伴有明显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伴有面色苍白、发绀、呼吸困难 ?伴有心率和心律明显改变 ?伴有抽搐者 ?伴有头痛、呕吐、视听障碍者 ?伴有发热、水肿、杵状指者 ?伴有呼吸深而快、手足发麻、抽搐者 问诊要点 ?晕厥发生的年龄、性别 ?晕厥发作的诱因、发作与体位的关系、与咳嗽及排尿的关系、与用药的关系 ?晕厥发生的速度、发作持续时间、发作时面色、血压及脉搏情况 ?晕厥的伴随症状 抽搐与惊厥

心绞痛专题讲座

心绞痛 1综述 心绞痛(anginapectoris)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 临床综合征。其特点为阵发性的前胸压榨性疼痛感觉,可伴有其他症状,疼痛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可放射至心前区与左上肢,常发生于劳动或情绪激动时,持续数分钟,休息或用硝酸 酯制剂后消失。本病多见于男性,多数病人在40岁以上,劳累、情绪激动、饱食、受寒、阴雨天气、急性循环衰竭等为常见的诱因。 2病因 心绞痛的直接发病原因是心肌供血不足。而心肌供血不足主要源于冠心病。有时,其他类型的心脏病或失控的高血压也能引起心绞痛。如果血管中脂肪不断沉积,就会形成斑块。斑块若发生在冠状动脉,就会导致其缩窄,进一步减少其对心肌的供血,就形成了冠心病。冠状动脉内脂肪不断沉积逐渐形成斑块的过程称为冠状动脉硬化。一些斑块比较坚硬而稳定,就会导致冠状动脉本身的缩窄和硬化。另外一些斑块比较柔软,容易碎裂形成血液凝块。冠状动脉内壁这种斑块的积累会以以下两种方式引起心绞痛:①冠状动脉的固定位置管腔缩窄,进而导致经过的血流大大减少;②形成的血液凝块部分或者全部阻塞冠状动脉。 3症状 多表现为闷痛、压榨性疼痛或胸骨后、咽喉部紧缩感,有些患者仅有胸闷,同时可分为典型性心绞痛和不典型性心绞痛: (1)典型心绞痛症状突然发生的位于胸骨体上段或中段之后的压榨性、闷胀性或窒息性疼痛,亦可能波及大部分心前区,可放射至左肩、左上肢前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偶可伴有濒死感,往往迫使患者立即停止活动,重者还出汗。疼痛历时1~5分钟,很少超过15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疼痛在1~2分钟内(很少超过5分钟)消失。常在劳 累、情绪激动(发怒、焦急、过度兴奋)、受寒、饱食、吸烟时发生,贫血、心动过速或休克亦可诱发。 (2)不典型的心绞痛症状疼痛可位于胸骨下段、左心前区或上腹部,放射至颈、下颌、左肩胛部或右前胸,疼痛可很快消失或仅有左前胸不适、发闷感。 4检查 1、心电图检查; 2、心脏X线检查; 3、放射性核素检查; 4、冠状动脉造影; 5、血管内超声显像检查; 6、血管镜检查。 5诊断

中内病因病机治则汇总

第一节感冒 感冒是感受触冒风邪,邪犯卫表而导致的常见外感疾病,临床表现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浮为其特征。 【病因病机】 感冒是因六淫、时行之邪,侵袭肺卫,以致卫表不和,肺失宣肃而为病。 一、病因 感冒是由于六淫、时行病毒侵袭人体而致病。以风邪为主因 二、病机 外邪侵袭人体是否发病,关键在于卫气之强弱,同时与感邪的轻重有关。 二、辨证要点 本病邪在肺卫,辨证属表、属实,但应根据证情,区别风寒、风热和暑湿兼夹之证,还需注意虚体感冒的特殊性。 二、治疗原则 感冒的病位在卫表肺系,治疗应因势利导,从表而解,采用解表达邪的治疗原则。 第二节咳嗽 咳嗽是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作声,咯吐痰液而言,为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分别言之,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一般多为痰声并见,难以截然分开,故以咳嗽并称。 【病因病机】 咳嗽的病因有外感、内伤两大类。外感咳嗽为六淫外邪侵袭肺系;内伤咳嗽为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不论邪从外人,或自内而发,均可引起肺失宣肃,肺气上逆作咳。 一、病因 1.外感六淫2.内邪干肺 内伤咳嗽,病理因素主要为“痰”与“火”。 部分患者病情逐渐加重,甚至累及于心,最终导致肺、脾、肾诸脏皆虚,痰浊、水饮、气滞、血瘀互结而演变成为肺胀。 一、辨证要点 1.辨外感内伤2.辨证候虚实 二、治疗原则 咳嗽的治疗应分清邪正虚实。 第三节哮病 哮病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发时喉中有哮鸣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 【病因病机】 哮病的发生为痰伏于肺,每因外邪侵袭、饮食不当、情志刺激、体虚劳倦等诱因引动而触发,以致痰壅气道,肺气宣降功能失常。 一、病因 1.外邪侵袭2.饮食不当3.体虚病后 二、病机 病理因素以痰为主,如朱丹溪说:“哮喘专主于痰”。 发作时的基本病理变化为“伏痰”遇感引触,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相互搏结,壅塞气道,肺管狭窄,通畅不利,肺气宣降失常,引动停积之痰,而致痰鸣如吼,气息喘促。 总之,哮病是一种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的疾病。 若大发作时持续不已,可出现喘急鼻扇,胸高气促,张口抬肩,汗出肢冷,面色青紫,肢体浮肿,烦躁昏昧等喘脱危候。如长期不愈,反复发作,病由肺脏影响及脾、肾、心,可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之肺胀重证。 一、辨证要点 哮病总属邪实正虚之证。发时以邪实为主,当分寒、热、寒包热、风痰、虚哮五类,注意是否兼有表证。而未发时以正虚为主,应辨阴阳之偏虚,肺、脾、肾三脏之所属。若久发正虚,虚实错杂者,当按病程新久及全身症状辨别其主次。 二、治疗原则 “发时治标,平时治本”为基本原则。 第四节喘证 喘即气喘、喘息。喘证是以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扇动,不能平卧为临床特征的病证。 喘证的症状轻重不一,轻者仅表现为呼吸困难,不能平卧;重者稍动则喘息不已,甚则张口抬肩,鼻翼扇动;严重者,喘促持续不解,烦躁不安,面青唇紫,肢冷,汗出如珠,脉浮大无根,甚则发为喘脱。 【病因病机】 喘证常由多种疾患引起,病因复杂,概言之有外感、内伤两大类。外感为六淫外邪侵袭肺系;内伤为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劳欲久病等导致肺气上逆,宣降失职;或气无所主,肾失摄纳而成。 一、病因 1.外邪侵袭2.饮食不当3.情志所伤4.劳欲久病 二、病机

血证的病因病机

血证的病因病机 1、感受外邪:外邪侵袭、损伤脉络而引起出血,其中以感受热邪所致者为多。如风、热、燥邪损伤上部脉络,则引起衄血、咳血、吐血;热邪或湿热损伤下部脉络,则引起尿血、便血。 2、情志过极忧思恼怒过度,肝气郁结化火,肝火上逆犯肺则引起衄血、咳血;肝火横逆犯胃则引起吐血。 3、饮食不节饮酒过多以及过食辛辣厚味,或滋生湿热,热伤脉络,引起衄血、吐血、便血;或损伤脾胃,脾胃虚衰,血失统摄,而引起吐血、便血。 4、劳倦过度心主神明,神劳伤心;脾主肌肉,体劳伤脾;肾主藏精,房劳伤肾。劳倦过度会导致心、脾、肾气阴的损伤。若损伤于气,则气虚不能摄血,以致血液外溢而形成衄血、吐血、便血、紫斑;若损伤于阴,则阴盛火旺,迫血妄行而致衄血、尿血、紫斑。 5、久病或热病之后久病或热病导致血证的机理主要有三个方面:久病或热病使阴精伤耗,以致阴虚火旺,迫血妄行而致出血;久病或热病使正气亏损,气虚不摄,血溢脉外而致出血;久病人络,使血脉瘀阻,血行不畅,血不循经而致出血。 当各种原因导致脉络损伤或血液妄行时,就会引起血液溢出脉外而形成血证。正如《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失血叙论》说:“夫血犹水也,水由地中行,百川皆理,则无壅决之虞。血之周流于人身荣、经、府、俞,外不为四气所伤,内不为七情所郁,自然顺适。万一微爽节宣,必致壅闭,故血不得循经流注,荣养百脉,或泣或散,或下而亡反,或逆而上溢,乃有吐、衄、便、利、汗、痰诸证生焉。” 上述各种原因之所以导致出血,其共同的病机可以归结为火热熏灼、迫血妄行及气虚不摄、血溢脉外两类。正如《景岳全书,血证》说:“血本阴精,不宜动也,而动则为病。血主荣气,不宜损也,而损则为病。盖动者多由于火,火盛则逼血妄行;损者多由于气,气伤则血无以存。”在火热之中,又有实火及虚火之分,外感风热燥火,湿热内蕴,肝郁化火等,均属实火;而阴虚火旺之火,则属虚火。气虚之中,又有仅见气虚和气损及阳、阳气亦虚之别。 从证候的虚实来说,由火热亢盛所致者属于实证;由阴虚火旺及气虚不摄所致者,则属于虚证。实证和虚证虽各有其不同的病因病机,但在疾病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又常发生实证向虚证的转化,如开始为火盛气逆,迫血妄行,但在反复出血之后,则会导致阴血亏损,虚火内生;或因出血过多,血去气伤,以致气虚阳衰,不能摄血。因此,在某些情况下,阴虚火旺及气虚不摄,既是引起出血的病理因素,又是出血所导致的结果。 此外,出血之后,已离经脉而未排出体外的血液,留积体内,蓄结而为瘀血,瘀血又会妨碍新血的生长及气血的正常运行。

中医内科学复习资料(概念,病因病机,结语部分)

中医内科学复习资料(概念,病因病机,结语部分) 第一章外感病证(病机:外邪侵表,正邪相争,脏腑功能失常) 感冒 概念:由于感受风邪或时行疫毒,引起肺卫功能失调,以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外感病证。 病因病机:感冒的主要病因为六淫之邪、时行病毒和正气亏虚,随季节不同,风邪常兼挟风寒、风热、暑湿而致病,病位在肺卫,病机为邪从皮毛、口鼻而入,犯及肺卫,卫表不和,肺失宣肃,属表实之证。 临床表现:常呈多样化,卫表不和可见恶寒、发热、头痛、全身不适,肺失宣肃可见鼻塞、流涕、喷嚏、咳嗽等。在辨证时,有风寒、风热、暑湿之区别;有普通感冒、时行感冒之不同。 治疗原则是解表发汗,疏风宣肺,时行感冒则多偏重于清热解毒。 外感发热 概念:是指已患有某种或多种内科疾病,又感受六淫之邪或温热疫毒之气,导致体温升高,并持续不降,伴有恶寒、面赤、烦渴、脉数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 病机:正邪相争,阳胜则热 主要治法:清热解毒、通腑泄气,养阴益气。 湿阻 多发于夏令梅雨季节。本病湿邪为患,病位于脾胃,病机是湿邪阻滞中焦,升降受阻,运化不利。湿阻的治疗原则是祛湿健脾。化湿、燥湿、利湿为重要治疗方法。 痢疾 概念:因外感时邪疫毒,内伤饮食而致邪蕴肠腑,气血壅滞,传导失司,以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赤白脓血便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病位病机:痢疾病位在肠腑,与脾胃有密切的关系。痢疾的病机主要是邪滞于肠,气血壅滞,肠道传化失司,脂膜血络受伤,腐败化为脓血而成痢。 治疗:热痢清之,寒痢温之,初痢实则通之,久痢虚则补之,寒热交错者清温并用,虚实夹杂者通涩兼施。 疟疾 概念:由于疟邪侵袭人体,以寒战、壮热、头痛、汗出、休作有时为临床特征的一种传染性疾病。 病因病机治疗:感受疟邪为病因,疟邪侵入人体,伏于半表半里,与营卫相搏则作,与营卫相离则止,再次与营卫相搏则引起再一次发作。祛邪截疟为治疗原则。 第二章肺病证(肺气亏虚、阴津亏耗、寒邪犯肺、邪热乘肺、痰浊阻肺) 咳嗽 肺气不清,失于肃降,发为咳嗽。有外感、内伤两类。外感为六淫犯肺;内伤为脏腑功能失调而致肺失宣肃,肺气上逆,发为咳嗽。 喘证 概念:由于感受外邪,痰浊内蕴,情志失调而致肺气上逆,失于宣降,或久病气虚,肾失摄纳,以致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常见病证。喘脱:喘证严重时出现喘促持续不已,烦躁不安,肢冷,体温下降,汗出如珠,心悸,面唇青紫,脉浮大无根等表现时的一种危重病证。多因病及心肾之阳,致阳气欲脱,阴阳离决而

肺痈

肺痈 (概述] 肺痈,又称“肺疽”、“肺疮”,是由风热邪毒客于肺脏,久而溃腐成脓的一种疾病,属于内痈之一。《金匮要略心典。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证治>>中云:“痈者壅也,如土之壅塞不通,为热聚而肺溃也.”临床以发热、胸痛、咳吐痰多而腥臭,甚至咳吐脓血为主症。西医学称肺痈为肺脓肿,是由各种细菌感染引起的肺部化脓性炎症、坏死而形成的脓肿。通常分为吸人性(原发性)肺脓肿、血源性肺脓肿和继发性肺 脓肿三大类。吸入性肺脓肿多见于学龄期及学龄前期儿童,婴幼儿肺脓肿大多为血源性,或继发于化脓性肺炎之后。 本病的发生无明显的季节性和年龄的差异,但若因于小 儿肺炎痰热化火,热毒壅结转归成肺痈者,则夏秋发病较多,因蛔虫扰肺,或吸入异物所致,则无季节之别。近年来,肺痈的发生率在儿科明显下降。本病经过适当治疗后,大多数治愈。如治疗不及时,肺痈巨大,合并永久性的支气管狭窄等,可影响肺痈的愈合。血源性肺痈有]0%左右的病死率。若合并化脓性心包炎、化脓性脑膜炎、感染性休克或中毒性心肌炎之患儿,预后严重.

肺痈之名,首见于《金匮要略》,并设专篇论述,《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说:“若口中辟辟燥咳即胸中隐隐作痛,脉反滑数,此为肺痈,咳唾脓血。”指出肺痈的主证,同时对肺痈的病因病机、治疗及预后等方面都有较多的论述。并创制了葶苈大枣泻肺汤、桔梗汤为治疗肺痈的基本方剂。对本病的预后指出“始萌可救,成痈则死”的基本规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列有“肺痈候”,着重阐明痈脓形成的病机,谓;“寒搏于血,蕴结成脓,热又加之,积热不散,血败成脓。”孙思邈《备急干金要方.肺痈》篇中,对肺痈的临床症状叙述更为详细,有“胸中满而振寒,脉数咽干而不渴,时时出浊唾腥臭,久吐脓如粳粥,是为肺痈。”之说。在治疗上创用苇茎汤以清热排脓。宋代的《小儿药证直诀》及《小儿卫生总微论方》中将肺痈亦称作肺疽、肺疮。认为初有风寒证时,可用小青龙汤。若咳唾脓血,此乃肺热,宜用葶苈大枣泻肺汤、桔梗汤、苇茎汤。并以参芪补肺汤以善其后。对本病按病机之演变,分阶段治疗,实为有效。清代喻昌在《医门法律.肺痈肺痿门》中对肺痈的形成、临床表现及治疗叙述甚详。有关形成的原因他提出:“……留邪固结于肺叶之间,乃至血为凝滞,以渐结为痈脓,是则有形之败浊。”治疗方面,提出凡治肺痈病,以清肺热、救肺气,俾其肺叶不致焦腐,其金乃固。故清一分肺热,即存一分肺气.

心绞痛相关知识

心绞痛的诱因: 劳累、情绪激动,饱食、受寒、阴雨天气,急性循环衰竭等为常见的诱因。 诱发因素以体力劳累为主,其次为情绪激动,登楼,平地快步走,饱餐后步行,逆风行走,甚至用力大便或将臂举过头部的轻微动作,暴露于寒冷环境,进冷饮,身体其他部位的疼痛,以及恐怖,紧张,发怒,烦恼等情绪变化,都可诱发,晨间痛阈低,轻微劳力如刷牙,剃须,步行即可引起发作;上午及下午痛阈提高,则较重的劳力亦可不诱发,在体力活动后而不是在体力活动的当时发生的不适感,不似心绞痛,体力活动再加情绪活动,则更易诱发,自发性心绞痛可在无任何明显诱因下发生。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绝大多数病人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致管腔狭窄大于管腔横切面积的75%以上,其次为冠状动脉痉挛伴或不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少数见于冠状动脉微血管病变。 冠状动脉炎症和非冠状动脉病变如梅毒、风湿、先天性畸形、肥厚性心肌病、严重主动 无论其何种病因,心绞痛的发病机制均是由于氧供与需求失衡,从而导致心肌暂时性缺血缺氧,即产生心绞痛。心肌缺血也引起心室舒张与收缩功能降低。 二、临床表现 心绞痛是病人自觉症状,典型病史诊断率达90%。因此,仔细询问病史是诊断心绞痛的主要手段,任何实验室检查均不能替代。 心绞痛症状包括五个方面: 1.疼痛部位典型部位位于胸骨后或左胸前区,每次发作部位相对固定,手掌大小范围,甚至横贯全胸,界限不很清楚。可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或放射至咽、牙龈、下颌、面颊。 2.疼痛性质为一种钝痛,常为压迫、发闷、紧缩、烧灼等不适感,重症发作时常伴出汗,偶可出现濒死感。 3.诱因劳力性心绞痛发生在劳力时或情绪激动时,包括饱餐、排便均可诱发;卧位心绞痛常在平卧后l~3h内,严重者平卧数十分钟即可发生;自发心绞痛发作常无诱因;变异心绞痛常在午间或凌晨睡眠中定时发作。 4.持续时间一般3~5分钟,重度可达10~15分钟,极少数>30分钟,超过者需与心肌梗死鉴别。 5.缓解方式劳力性心绞痛发作时被迫停止动作或自行停止活动,数分钟左右即可完全缓解。舌下含硝酸甘油1~3分钟即可完全缓解,一般不超过5分钟。卧位心绞痛需立即坐起或站立才可逐渐缓解。 6.体征一般无阳性体征。部分病人发作时可有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心尖部可闻及 S4或/及收缩期杂音,其杂音可随缺血缓解而消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