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代汉语》通论题库

《古代汉语》通论题库

《古代汉语》通论题库
《古代汉语》通论题库

通論知識點梳理

第一章

一.填空題

1. 漢字的形體演變分為古文字階段和今文字階段。今文字主要包括和。

2. 古人分析漢字構形而總結出的六種條例依次為象形、、、形聲、、假借。

3. 是漢字由古體演變為今體的一次質的飛躍。

二.選擇題

1. 古文字與今文字之間的過渡字體為()。

A. 秦隸

B. 漢隸

C. 草隸

D. 小篆

2. “三”一字是()字。

A. 象形

B. 指事

C. 會意

D. 形聲

3.(多選)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假借所記錄的兩個同音詞在詞義上沒有任何聯繫

B.“六書”一詞最早是許慎在《說文解字敘》中提出的

C.指事字都是獨體字

D.形聲字的義符可以表示字的具體含義

4. 以下哪一條不是金文的特點:()

A. 比甲骨文符號性更強

B. 存在不少同字異構的現象

C. 形聲字很少

D. 在書寫形式上注重協調美觀

5.(多選)以下哪幾種字體中大量存在著同字異構的現象:()

A. 甲骨文

B. 戰國文字

C. 小篆

D.隸書

三.判斷題

1. 楷書產生於漢末,一直沿用至今。

2. 漢字點畫結構的典型字體是隸書。

3. 總體來講,漢字構型在演變中趨於簡化。

4. “上”“下”兩字純用符號構成,是象形字。

5. 形聲字的聲符往往兼有表意的作用。

參考答案

一.填空題

1. 隸書;楷書

2. 指事;會意;轉注

3. 隸變

二.選擇題

1. A

2. B

3. BD

4. C

5. ABD

三.判斷題

1.對

2.錯

3.錯

4.錯

5.對

第二章

一.选择题

1.《鞌之戰》中有“齊高固入晉師,桀石以投人”一句,其中“桀”屬於()

A.異體字

B.古今字

C.通假字

D.繁簡字

2.《孟子·滕文公上》中,“五谷不登,禽獸偪人”一句,其中“偪”屬於()

A.異體字

B.古今字

C.通假字

D.繁簡字

3.下列各組字,關繫為異體字的是()

A.佗——他

B.翦——剪

C.說——悅

D.反——返

4.《晋灵公不君》中有“晋靈公不君。厚斂以彫牆”一句,其中“彫”属于()

A.異體字

B.古今字

C.通假字

D.繁簡字

二.填空题

1.在文字發展過程中,某一歷史時期音義完全相同,識詞職能也完全一樣,只是形體不同的字稱作___。

2.文字在使用過程中,存在因聲音相同或相近而被借用的情況,人們把借來記錄同音詞的字稱作。

3.繁簡字指現代通行的及其對應的。

4.通過對字形的分析判定本字及其本義,叫作。

5.字的構形方法主要是象形、、會意、四種。

三.判断题

1.《左傳·成公二年》中“下臣不幸,屬當戎行,無所逃隱。”中“屬”是“適”的古今字。()

2.《論語·先進》中“莫春者,春服既成”中“莫”是“暮”的假借字。()

3.《孟子·滕文公上》中“願受一廛而為氓”中的“氓”是“甿”的異體字,這

裏指外來的流民。()4.《孟子·滕文公上》中“治於人者食人”中的“食”是“飼”的通假字,這裏是“供養”的意思。()5.《孟子·滕文公上》中“從許子之道,則市賈不二”中“賈”是“價”的古今字。()6.《莊子》中“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中“卒”是“萃”的古今字,意為“聚集”。()7.《左传·隐公元年》:“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中“寤”和“牾”是古今字的关系。()8. 通過形體來證實意義時,必須知道,因形求義是需要具備一定條件的,就字用來說,必須用本字。()

參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桀”是“揭”的借字,举起。

2.B “偪”是“逼”的古字,逼迫,威脅。

3.A

4.A

二.填空题

1.异体字

2.通假字

3.简化字繁体字

4.因形求义

5.指事形声

三.判断题

1.ד屬”是“適”的借字,恰巧。屬,屋部;適,錫部。

2.ד莫”是“暮”的古字,傍晚的意思。

3.√

4.×

5.√

6.ד卒”是“萃”的借字,“聚集”的意思。

7.×

8.√

第三章

一.單選題

1.以下選項中,加點字釋義相同的一項是()

A.今臣至,大王見臣列觀.,禮甚倨。

觀.乎天文以查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B.宿.妝惆悵依高閣。

葉上初陽乾宿.雨。

C.逝將去女.,適彼樂土。

靜女.其姝,俟我於城隅。

D.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

其人視端容.寂。

2.以下選項中,不全是聯綿詞的一項是()

A.綢繆參差

B.蟋蟀倦怠

C.從容浪漫

D.嬋娟囹圄

3.下列不存在同詞異字現象的選項是()

A.草木繁茂,禽獸繁殖

張釋之建忠弼之謨,帝游上林,問禽狩所有

B.旌旆逶迤碣石間

鄉吾示之以未始出吾宗,吾與之虛而委蛇

C.公受珠,內所著被襖中

遂開門納眾

D.余登箕山,其上蓋有許由冢云

於是伯夷叔齊聞西伯昌善養老,盍往歸焉

二.填空題

1.以下三個詞語均為聯綿詞,請分別寫出它們產生的方式

A.囹圄()

B.鋃鐺()

C.綢繆()

2.不論聯綿詞的產生方式是哪一種,它們之間一般都具有或____或____的語音關係。

3.中國傳統語言學把意義衍生的現象稱作_____。

4.多義詞義項的三大類型是____、____、____。

5.在“欲謁上,恐見禽.”中,加點字的意思為____。

6.“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中的“窺”意為____。

三.判斷題

1.“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中的“偽”是“虛假”的意思,含貶義()

2.“班荊相與食”與“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中的“班”意思相同()

3.“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中的“錯”是“措”的假借字()

4.借字通行而本字不通行的現象說明漢字在發展過程中,表意的特點漸漸減弱,而表音的趨勢增長。()

5.“方”的本意是并頭的船。()

6.“容貌”的“容”和“容納”的“容”意義相同。()

7.引申是詞義運動的基本形式。()

8.詞彙是語言中最活躍的要素。()

9.漢字在造字初期是由形構義的。()

四.釋詞題

1.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節.葉具焉

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2.故天子一跬步,皆關.民命,不可忽也

無門籍者,有急奏,令監司與仗家引對,不得關.礙

3.覆之以掌,虛若無物;手裁.舉,則又超乎而躍

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墮其履圯下

五.簡答題

請從下列句子中找出加點字為本義的一句,并簡要說明如何探求它的本義。

1.遂與外人間.隔。

2.中間.力拉崩倒之聲。

3.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

4.其所求者,瓦之間.隙,屋之翳蔚也。

參考答案:

一.單選題

1. B

2.B(“倦怠”不是聯綿詞)

3.D(“蓋”與“盍”意義不同)

二.填空題

1.A.衍音式 B.摹聲式 C.義合式

2.疊韻雙聲

3.引申

4.本義引申義假借義

5.古今字,今為“擒”,捉住

6.偷偷看

三.判斷題

1. ×(為“人為的”,無貶義)

2.×

3.√

4.√

5.√

6.×

7.√

8.√

9.×(造字初期的漢字以義構形)

四.釋詞題

1.竹節;季節

2.涉及、關係;阻擋

3.通“才”,剛剛;通“特”,故意

五.簡答題

第四句的“間”為本義,縫隙。

“間”本寫作“閒”,月光從兩扇門中照進來,表示門縫,所以縫隙是它的本義。縫隙,介於兩物之間,於是就有了“中間”的意思,也就可以引申到第二句中的“夾雜”之義還有第三句中的“參與”之義(“參與”是指介入其中);而縫隙同時又將兩物隔開,於是可以引申為第一句中的“隔斷”之義。

第四章

一.填空題

1.在詞彙系統中,詞和詞之間的關系稱為___________,其中,在音與義上可以發生三種關系,分別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書或古注運用同義詞的時候,有時候取它們相同的一面,這時,兩個詞的意義完全一致,叫作“ ”,或叫“ ”。但有時又取它們相異的一面,突出它們彼此特點的不同,這叫“ ”,又叫“ ”。

3.探討同義詞之間的差異時,可以運用語言環境分析法、、

等。

4.同源詞是有同一來源的詞,由于聲音和意義都來源于它的根詞,所以彼此之間産生_____________的關系。

5.研究詞的同源關系主要是做兩個工作,一個是把同源詞聚合在一起,叫________;另一個是把直接派生某詞的源詞找出來,叫_______________。

二.判斷題

1.同義詞的意義相通與同源詞的意義相通本質上是一樣的。()

2.在漢語的雙音詞裏,常常有寫同字而並非同詞的情況。()

3.“千變萬化,不可窮極”(《列子?周穆王》)中,確證“變”和“化”為同義詞運用了互用的方法。()

4.同源字在發展過程中常有通用的曆史,即在同一語境中,同源詞可以互相通用,

這和通假現象本質上是一樣的。()

5.“渭城朝雨浥輕塵”中的“浥”字,同“浸”、“淫”、“悒”是同源詞,它們都有輕微而延展的詞義特點。()

三.選擇題(部分題目為多選)

1.下面選項中的“全”,哪一項與“完”屬于同義詞()(多選)

A.唯全人能之

B.十全為上

C.苟全性命于亂世

D.以修補破敗,為苟全之計

2.下面選項中,同義詞的確證方法與其他選項不同的是()

A. 自顧無長策,空知返舊林。(王維《酬張少府》)

B. 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投我以木李,報之以瓊玖。(《詩經?木瓜》)

C. 爽籁發而清風生,纖歌凝而白雲遏。(王勃《滕王閣序》)

D. 是時依草附木之輩,聞予言大怒。(江藩《漢學師承記》)

3.《說文?言部》:“論,議也。”“議,語也。”“語,論也。”這一訓釋的方法屬于義訓中的哪一種()

A.單訓

B. 遞訓

C.同訓

D.隨文釋義

4.《詩經?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夜如何其?夜未艾……”,其中,與“夜未央”意思相同的是()(多選)

A.夜未至中央

B.夜未艾

C.夜沒有完結

D.夜未已

5.下列哪組字詞不是互為同源關係()

A. 朝陽朝見

B.漫漫綿綿

C.淪落落難

D. 魚漁

四.解釋下列劃線字詞的意思

1.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賦得古原草送別》)

2.大者為師傅卿相,小者友教士大夫,或隱而不見。(《史記·儒林列傳》)

3.雷霆之所擊,無不摧折者。(《漢書?賈山傳》)

4.夫將者,國之輔也。輔周則國必強,輔隙則國必弱。(《孫子?謀攻》)

5.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論語?里仁》)

參考答案

一.填空題

1.詞際關系;同音關系、同義關系、同源關系

2.通;渾言;異;析言

3.對立義項分析法;探求本源分析法

4.音近義通

5.系源不完全推源

二.判斷題

1.×

2.√

3.×

4.×

5.√

三.選擇題

1.AD

2.B

3.B

4.BCD

5.C

四.解釋下列劃線字詞的意思

1.悲愁綿延的樣子

2.不出現

3.折斷

4.輔佐

5.明白,知曉

第五章

一.填空題

1.中古音通常以()的語音為代表,是因為有劃時代意義的韻書()產生在這個時期。

2.入聲與平上去三聲的主要區別不在於音高的不同,而是()不同。

3.入聲字按字母的清濁分兩類,清聲母叫(),濁聲母叫()。

4.反切的基本原理是:切上字與被切字的()相同,切下字與被切字的()和()相同。

5.清錢大昕提出()、(),揭開了古聲母研究的序幕。

6.自從等韻學興起以後,習慣上用五音(或七音)三十六字母指稱(),一般認為三十六字母形成於()。

7.《廣韻》是一種按韻編排的韻書,它的兩大功用是()與()。

二.選擇題

1.()是把語言學的歷史比較法應用到漢語語音研究的第一位學者。

A.黃侃

B.錢大昕

C.章炳麟

D.高本漢

2.明末()徹底批判葉音說,提出了劃時代意義的古今語音不同說。

A、陳第

B、曾運乾

C、江永

D、戴震

3.上古聲母指()(含)以前的聲母系統。

A、隋末唐初

B、兩漢

C、秦朝

D、殷商

4.(多選)把韻書中()、()和()相同的字歸在一起的單位,就是韻書中的韻。

A、聲調

B、輔音

C、韻類

D、主母音

E、收尾音

三.名詞解釋

1、反切(舉例說明)

2、三十六字母(需舉例唇音和舌音)

3、音韻學

4、韻

參考答案

一.填空題

1.隋末唐初;《切韻》

2.語音要素

3.陰入;陽入

4.聲母;韻母;聲調

5.古無輕唇;古無舌上

6.中古聲母;唐末宋初

7.辨音;作文用韻規範

二.選擇題

1.D

2.A

3.B

4.ADE

三.名詞解釋

1.反切也稱反語、反言、反音、反紐,或單稱反、翻、切、紐。反切是我國傳

統的注音方法,用兩個字拼合成另一個漢字的讀音,如:都,當孤切。被注音字“都”稱為被切字,用作反切的前一個字“當”稱為反切上字,也簡稱切上字或上字,用作反切的後一個字“孤”稱為反切下字,也簡稱切下字或下字。所謂“上”“下”是就漢字直行書寫的款式而說的。自從等韻學興起以後,習慣上用五音(或七音)三十六字母指稱中古聲母。一般認為三十六字母形成于唐末宋初。唇音:幫滂並明、非敷奉微;舌音:端透定泥、知徹澄娘。

2.辨析漢語的聲、韻、調,並研究其不同歷史時期的分合異同,即研究漢語語

音系統的沿革。

3.韻這個概念的內涵比較複雜,常見的指稱有以下兩個:其一,相當於今天說

的韻母,即一個音節中開頭輔音以外的部分。在做音系研究時,常常稱這樣的韻為韻類。比如《廣韻》東韻有兩個韻母,也說有兩個韻類。其二,指韻書中把主母音、收尾音和聲調相同的字歸在一起的單位,即韻書中的韻。

第六章

一.填空題

1.在語言的基本詞彙初步形成以後,陸續創造的新詞就往往與舊詞發生了聯繫,這種聯繫表現為聲音和意義兩方面都與舊詞相通,語言學稱這種關係的詞為。

2. 是一部古韻研究綜述性的著作,書中有《古韻三十部歸字總表》,

它能起到《手冊》的作用。

3.選取與被注釋字音同音近的解釋詞義,這種方法叫做。

4.詞不離句,句子的__________制約並確定了詞語的語法地位和語義地位。

5.先秦漢語的雙音詞中的兩個字存在一種特殊的構詞法,是_________關係,_______就是以它為依據的。

6.雙聲包括準雙聲、____和____;疊韻包括對轉、旁轉、旁對轉和_____。

二.選擇題

1.下列四組選項中,不屬於同源關係的一組是()

A.逑仇

B. 彫琢

C. 斟酌

D. 搔抓

2.下列四組選項中,不屬於通假字的一組是()

A.衣殷

B. 召朝

C. 崇終

D. 拂弼

3.下列選項中,屬於雙聲聯綿詞的是()

A.差池

B.繽紛

C.蒹葭

D.匍匐

4.雙聲疊韻的具體表現不包括()

A.雙聲聯綿詞

B.疊韻連綿詞

C.兼聲連綿詞

D.雙聲兼疊詞

三.判斷題

1.通假字的形義、聲音都與本字的形義、聲音相同或相近。()

2.反切注音法就是以雙聲疊韻為依據的:切上字與被切字疊韻,切下字與被切字雙聲。()

3. 一般來說,認定字音相同或相近,必須是韻部和聲母同時相同或相近。()

4. 實踐證明“同聲必同部”的理論是完全正確的。()

5. 在實踐中遇讀若、讀為等注釋,就可以直接認定上古音相同相近,不必再用其他方法验证。()

6. 上古聲母,指魏晉南北朝以前的聲母系統。()

參考答案:

一.填空題

1、同源詞 2.古韻通曉 3.聲訓(音訓)

4.語法結構

5.雙聲疊韻反切注音法

6.旁紐鄰鈕通轉

二.選擇題

1.C

2.B

3.A

4.C

三.判斷題

1.×

2.×

3.√

4.√

5.√

6.×

第七章

一.選擇題

1.與“一蹴而就”的“就”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連辟公府不就

B.當“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

C.金就礪則利

D.軻自知事不就

2.“卻”同今義表轉折的一項是

A.相如因持璧卻立

B.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C.卻看妻子愁何在,漫捲詩書喜欲狂。

D.逢人漸覺鄉音異,卻恨鶯聲似故山。

3.以下四句中“不期而遇”的“期”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失期,法當斬

B.良劍期乎斷,不期乎鏌鋣

C.期年之後

D.期曰,暮見火舉而俱發

4.以下句中“可憐”和今義相同的一項是

A.可憐身上衣正單

B.自名秦羅敷,可憐體無比

C.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D.百花高樓更可憐

5.劃線詞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項伯即入見沛公。……卒廷見相如,畢禮而歸之。

B.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C.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D.見笑大方冀君實或見恕也……

6.以下句中體現古代漢語分數最完整的標記法是()

A.大都不過三國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左傳·隱公元年》)

B.子一分,醜三分二,寅九分八,卯二十七分十六。(《史記·律書》)

C.方今大王之兵眾,不能十分吳楚之一。(《史記·淮南衡山列傳》)

D.一年春事都來機?早過了,三之二。(歐陽修《青玉案》)

7.以下劃線詞的用法與其他不同的是()

A. 驪山北構而西折。

B.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

C. 卒廷見相如 , 畢禮而歸之。

D.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8. 以下劃線詞中數詞活用做一般動詞的有( )

A.六王畢?,四海一。

B.三過其門而不入。

C.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D.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

二.判斷題

1. 古漢語中的及物和不及物動詞都能夠帶賓語。

2. 與虛詞相比,實詞有詞彙意義。但兩者都能夠獨立充當句子成分。

3. 作使動時的形容詞可以不帶賓語。

4. 在序數標記法上,古代漢語與現代漢語一致的是直接使用序數詞。

5. 《史記?李將軍列傳》“广乃遂從百騎往馳三人”中的“百”、“三”分別

修飾名詞“騎”、“人”。

6. “三歲為婦,靡室勞矣。”中的“三歲”是多年的意思。

三.填空題

1.古代漢語的實詞包括___、___、___、___和量詞等幾類。

2.動詞按能否帶受事賓語分為兩類,分別是___、___。

3.古今漢語中,某個詞一般均比較固定的屬於某一詞類。對於這種現象,我們稱為____。

4.在古代漢語中,某些詞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按照一定的語言習慣靈活運用,臨時具有另一類詞的語法功能。詞的這種臨時的靈活運用,叫作_____。

5. 古代漢語中,詞類活用現象遠比現代漢語多,多見於______。

四.解釋下列劃線詞的意義及用法

1.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2.范增數目項王。

3.項伯殺人 , 臣活之。

4.晉軍函陵。

5.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6.能面刺寡人之過者。

7.卒廷見相如,畢禮而歸之。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D,完成,達到目的。 A赴任,就職。B成就。C接近

2.D,但是,可是。 A退。B還,再。C回頭

3.D,約定。 A期限。B希望。C周年

4.A,憐憫,同情。 B可愛。C可惜。D可愛

5.B,被。 A拜見;召見,接見。C看見;通“現”。D被;我

6.C,古代漢語分數最完整的標記法是“分母+分+名詞+之+分子”

7.A,名詞活用作狀語。 B.名作動 C.動詞使動用法 D.名作動

8.A, B數詞;C數詞;D量詞

二.判斷題

1.√

2.×虛詞不能

3.√

4.×基數詞

5.√

6.√

三.填空題

1.名詞、動詞、形容詞、數詞

2.及物動詞、不及物動詞

3.詞有定類

4.詞類活用

5.實詞

四.解釋題

1.(親手)名作狀

2.(以目示意)名作動

3.(使……活)使動

4.(駐軍) 名作動

5.(驚:使……驚;鳴:使……鳴)使動

6.(“面”意為“當面”)名作狀

7.(使……歸)使動

第八章

一.填空題

1.根據不同的語法功能,虛詞可以分為、、、和等幾類。

2.助詞是古漢語中比較特殊的一類詞,主要有和等。

3.謙敬副詞是文言文中用來表示自謙或尊人的副詞,這類副詞往往

由或演變而來。

4.古代漢語裏的副詞可以分為、範圍副詞、、情態副詞、否定副詞和謙敬副詞。

5. 在詞、詞組、分句、句、句群之間起連接作用,表示它們之間的語法關係或邏輯關係的一類虛詞。

6. 作人稱代詞來使用是中古時期才產生的用法。

7.疑問句中的“乎”字表示疑問語氣時,按提問的出發點和疑問的性質不同,

可分為、和三種情況。

二.判斷題

1.和實詞相比,虛詞的數量少得多,使用的頻率也低得多。()

2.“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理於晉且二於楚也”中的“其”充當分句的主語。()

3.“後五日平明,與我會此”和“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中的“與”用法不同。()

4.“始作俑者,其無後乎”中的“乎”表示推測語氣。()

5.“寡君不忍,使群臣請於大國”與“自我不見,於今三年”的“於”意義和用法都相同。()

6.“君子則往,群臣之子敢不皆負羈绁以從”中的“則”表假設關係。()

三.單項選擇題

1.下列加點程度副词在句中充當的成分跟其他項不同的是()

A.群臣爭功,歲餘功不決。高祖以蕭何功最.盛,封為酇侯。(《史記?蕭相國世

家》)

B.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陶淵明《桃花源記》)

C.(嫪毐)遂得侍太后,太后私與通,絕.愛之。(《史記?呂不韋列傳》)

D.四面險絕.,無由升陟矣。(《水經注?清水》)

2.句中的“為”可譯為“因為”、“由於”的是()

A.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荀子?天論》)

B.上笑曰:“多多益善,何為我禽?”(《史記?淮陰侯列傳》)

C.以天下與人易,為天下得人難。(《孟子?滕文公上》)

D.為湯武驅民者,桀紂也。(《孟子?離婁上》)

3.在下列選項中,“以”表“動作行為涉及的對象”的是()

A.王即位二十七日,卒以淫亂廢。(《漢書·龔遂傳》)

B.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論語·衛靈公》)

C.陳子以時子之言告孟子。(《孟子·公孫丑下》)

D.文以五月五日生。(《史記·孟嘗君列傳》)

4.下列“由”的用法不同於其他三項的是()

A.何由知吾可也?(《孟子·梁惠王上》)

B.由此觀之,客何負於秦哉?(《諫逐客書》)

C.我不殺周侯,周侯由我而死,幽冥中負此人。(《世說新語·尤悔》)

D.由堯舜至於湯,五百有餘歲。(《孟子·盡心下》)

四.多項選擇題

1.下列加點介詞“以”的用法相當於現代漢語的“用”、“拿”、“憑”的有

()

A.以.家量貸,而以公量收之。(《左傳?昭公三年》)

B.陳子以.時子之言告孟子。(《孟子?公孫醜下》)

C.文以.五月五日生。(《史記?孟嘗君列傳》)

D.許子以.釜甑爨,以鐵耕乎?(《孟子?滕文公上》)

E.秦亦不以.城予趙,趙亦終不予秦璧。(《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2.以下帶助詞“之”的定中詞組中,定語和中心語之間是修飾關係的有()

A.皆聖主之德,非小臣之力也。(《左傳?隱公元年》)

B.夫秦王有虎狼之心。(《史記?項羽本紀》

C.糞土之牆不可圬也。(《論語?公冶長》)

D.今也,鴃舌之人,非先王之道,子倍之師而學之,亦異於曾子矣。(《孟子?滕文公上》)

E.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左傳?莊公十年》)

3.下列句子中的“為”表“因為、由於”的有()。

A.天不為人之惡寒也輟冬。(《荀子·天論》)

B.以天下與人易,為天下得人難。(《孟子·滕文公上》)

C.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壤壤,皆為利往。(《史記·貨殖列傳》)

D.不為堯存,不為桀亡。(《荀子·天論》)

E.為湯武驅民者,桀紂也。(《孟子·離婁上》)

4.下列“而”表示句子前後屬於偏正關係的是()。

A.平恐,乃解衣,裸而佐刺船。(《史記·陳丞相世家》)

B.豕人立而啼。(《左傳·莊公八年》)

C.入而徐趨,至而自謝。(《戰國策·趙策》)

D.王室而既卑矣,周之子孫日失其序。(《左傳·隱公十一年》)

E.上自倚瑟而歌。(《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

五.解釋句子中加點虛詞的詞性、意義及語法意義

1.子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論語?先進》)

2.孤不敢忘天災,其.敢忘君王之大賜乎?(《國語?吳語》)

3.蟹六跪而.二螯(《荀子?勸學》)

4.是亦不善处穷者.也(苏轼《贾谊论》)

參考答案

一.填空題

1.代詞、副詞;介詞;連詞;助詞

2.結構助詞;語氣助詞

3.动词;形容词

4.程度副詞;時間副詞

5.連詞

6.他

7.詢問;反問;推測

二.判斷題

1.×

2.√

3.√

4. √

5. ×

6. √

三.單項選擇題

1.D

2.A

3.C

4.D

四.多項選擇題

1.AD

2.BCD

3.ACD

4.ABE

五.解釋句子中加點虛詞的詞性、意義及語法意義

1.詞性:代詞

意義:指示性較輕,可以譯為“那個”。

語法意義:作定語

2.詞性:副詞

意義:表示反問,相當於“豈”,可譯為“難道”。

語法意義:作全句的修飾語。

3.詞性:連詞

意義:表示兩種性質或行為的聯繫,可譯為“而且”、“並且”等。語法意義:連接兩個名詞詞組構成聯合結構充當謂語。

4.詞性:助詞

意義:与形容词组成“者”字词组。

語法意義:“者”字词组充当判断句的谓语。

第九章

一.解釋下列劃橫線的字詞

1.嫂蛇行匍伏。(《戰國策·秦策》)

2.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史記·項羽本紀》)

3.良欲往從之,道遇沛公。(《史記·留侯世家》)

4.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者,受上賞。(《戰國策·齊策》)

5.群臣後應者,臣請劍斬之。(《史記·高祖本紀》)

6.月攘一雞,以待來年然後已。(《孟子·滕文公下》)

7.焉用亡鄭以陪鄰?(《左傳·僖公三十年》)

8.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論語·季氏》)

9.伯夷死名於首陽之下,盜蹠死利於東陵之上。(《莊子·駢拇》)

10.四月秀葽,五月鳴蜩。(《詩經·豳風·七月》)

二.下列幾個句子中沒有賓語前置現象的是()

A.何為紛紛然與百工交易?(《孟子·滕文公上》)

B.君子不重傷,不禽二毛。(《左傳·僖公二十二年》)

C.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論語·憲問》)

D.晉居深山,戎狄之與鄰,而遠於王室。(《左傳·昭公十五年》)

三.判斷下列句子的句式(判斷句/被動句)

1.南冥者,天池也。(《莊子·逍遙遊》)()

2.蔓草猶不可除,況君之寵弟乎?(《左轉·隱公元年》)()

3.勞心者治人,勞力者至於人。(《孟子·滕文公上》)()

4.伯夷、叔齊,孤竹君之二子也。(《史記·伯夷列傳》)()

四.翻譯下列句子

1.勞心者治人,勞力者至於人。

2.郤克傷于矢,流血及屢。

參考答案:

一. 解釋下列劃橫線的字詞

1.像蛇一樣

2.像對待兄長一樣

3.在路上

4.當面

5.用劍

6.每月

7.使……滅亡

8.使……來

9.為……死 10.葽草結果實

二.下列幾個句子中沒有賓語前置現象的是:B

三.判斷下列句子的句式

1.判斷句

2.被動句

3.被動句

4.判斷句

四.翻譯下列句子

1.使用腦力的人統治別人,使用體力的人被人統治。

2.郤克被劍射傷,血流到鞋子上。

第十章

一.填空題

1.是兩漢今古文經學之集大成者。

2.時期注釋擴大到了小學著作。

3.前人對古書的注釋是我們讀懂古書的階梯與橋樑,也是今人注釋古書的重要依據。從古至今,重要的《詩經》注本有:的《毛詩詁訓傳》、的《毛詩箋》、孔穎達的。

4.清代阮元等人收集唐代以前各種古籍的訓詁解釋,編成。

5.古書注釋的內容包含解字詞、________、_________、考釋名物儀制。

6.古注中注音的常用方法是反切法、_______和_______。

二.判斷題

1.彙集各家對同一部書的解釋,並加上編著者的意見,這種注釋方式屬於集解類注釋。()

2.宋代四“疏”加上唐代九經義疏,最早與明嘉靖年間合刻為《十三經注疏》。()

3.清代學者使用“因聲明義,以義證音”的方法,建立起形音義互求的語言文字研究體系。()

4.用直音法注音的常見用語是“讀若”“讀如”“如字”等。()

5.《論語·為政》:“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何晏《集解》:“包曰:蔽,猶當也。”其中的訓釋用語“猶”的作用是用今語解釋古語。()

6.古注最基本的任務是釋義,即解釋詞意,古注釋義的基本格式有“某者,某有”,“某,某也”,“某,某”等。()

三.選擇題:

1.下列作者與著作對應不正確的是()

A.王先謙《莊子集釋》

B.王逸《楚辭章句》

C.高誘《戰國策注》

D.朱熹《論語集注》

2.下列不屬於朱熹著作的是()

A.《孟子集注》

B.《楚辭集注》

C.《周易本義》

D.《莊子集解》

3.側重於對字詞、名物的意義作出解釋的古註,屬於傳註類。傳註類的古註,其名稱不包括()

A.詁

B.訓

C.釋

D.箋

参考答案

一.填空題

1.鄭玄

2.魏晉南北朝

3.毛亨鄭玄《毛詩正義》

4.《經籍籑詁》

5.釋文句說明用典

6.譬況注音法直音法

二.判斷題

1.√

2.×,應為南宋紹熙年間

3.√

4.×,應為譬況注音法。

5.×,其作用應為用近義詞“當”來解釋“蔽”在本句中的意義。

6.√

三.選擇題

1.A

2.D

3.C

第十一章

一.填空題

1.連文就是同義、近義詞的並列連用,即。

2.古人採用變文的表達方式,主要出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原因。

3.《》是中國語言學史上第一部分析字形、說解字義、辨識聲讀的字典,也是一部傑出的語言文字學著作。

4.省文分為、、、。

5.漢人注流傳到今天,最著名的有:毛亨的《》、鄭玄的《》趙岐的《》、王逸的《》等。

6.《》是現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韻書。

二.選擇題

1.下列例子劃線的字詞中沒有運用對文表達方式的是()

A.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殺人如不能舉,刑人如恐不勝。

B.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

C.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

D.以敝邑之為盟主,繕完葺牆,以待賓客。

2.《出師表》“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中的“試用”應如何解釋?()

A、嘗試用

B、任用

C、考試用

D、測試用

3.下列沒有運用互文的表達方式的是()

A.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B. 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

C.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

D.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4.《戰國策·燕策》:“死馬且買之百金,況生馬乎?”屬於省文表達方式中的()

A、承上省略

B、因下省略

C、連類省略

D、虛詞省略

三.判斷題

1.《楚辭·東皇太一》“吉日兮辰良,穆將愉兮上皇”中出現了變文的表達方式。()

2.根據對文的特點,我們常常可以由一個熟詞或詞的常用義去推斷另一個生詞或詞的冷僻義。()

3.“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的“荒穢”應該解釋為“荒蕪污穢”。()

4.《史記·秦始皇本紀》:“彗星複見西方十六日夏太后死”的標點為“彗星複見西方。十六日,夏太后死。”()

参考答案:

一.填空題

1.同義複詞

2.避重、避嫌、協韻

3.說文解字

4.承上省略、因下省略、連類省略、虛詞省略

5.毛詩詁訓傳、毛詩箋、孟子章句、楚辭章句

6.《廣韻》

二.選擇題

1.D

2.B

3.B

4.D

三.判斷題

1.√

2. √

3. ×

4. ×

古代汉语试题6及答案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6) 古代汉语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古代汉语期末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2×10) 1、在古汉语中有许多谦词,如:辱、敝、孤等,除此之外,下列是谦词的有:() A 不谷 B 惠 C 令 D 陛下 2、许慎所谓“视而可识,察而见意”指的是:()A 象形B 指事C 会意D 形声 3、从古汉语词汇复音化的语言现象分析下列句子的加点词,不属于联绵词的是:() A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B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C凡民有丧,匍匐救之D子慕予兮善窈窕 4、下列句中不属于判断句式的句子是:() A 制,严邑也。 B 是皆秦之罪也。 C 南冥者,天池也。 D 颖考叔为颖谷封人。 5、下列汉字中,形符相同的一组形声字是:() A 然煮烹烧 B 遵道建造 C 鄙阶阵都 D 物特牢牺 6、《说文解字》的作者是东汉() A 贾逵 B 郑玄C许慎D 马融 7、“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之“已”的用法或意义是:() A 动词“停止”B同“矣”,语气词。C 副词“已经”D 而已、罢了 8、下列几组字中属于异体字的有:() A 迹、跡 B 知、智 C 详、佯 D 沽、酤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属于意动用法的有:() A 王者贵乎?士贵乎?B德厚之道,得贵士之力也。C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D 小国寡民 10、下列句子不属于宾语前置句的是:() A姜氏何厭之有?B甚哉有子之言似夫子。C桓公问管仲曰:“治国最奚患?”D莫之夭阏者。 二、填空题(把正确的答案写在空格上)(1ⅹ10) 1、我国第一部专门解释词义的辞典是(),它共分十九篇,包括:释诂、释言、释训、释亲、释宫、释器等等。 2、《老子》一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道经》,下篇《德经》,所以又称为()。 3、在《北冥有鱼》一文里,庄子运用()的艺术手法刻画了鲲鹏的高大形象,使之与渺小的斥鴳形成强烈对比。 4、词义引申的方式主要有链条式引申和()。 5、《诗经》的语言以()为主,兼用杂言,显得参差变化,错落有致,有一种形式美。 6、汉字产生的途径有记号和()。 7、“为酒甚美,縣帜甚高”的“縣”与()构成古今字。 8、《郑伯克段于鄢》这篇文章选自(),原书本无题目,这一题目是选者后来加的。 9、尽管甲骨文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但它仍然是汉字的(),而不是源。 10、“離毁辱之非,堕先王之名者”的“離”与()构成通假字。 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1×10) 1、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2、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 3、寡人有疾,寡人好货。 4、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5、宋人有酤酒者。 6、泾以渭浊,湜湜其止。 7、多行不义,必自斃,子姑待之。8、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9、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10、水击三千里,摶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四、指出下列汉字属于“六书”中的哪种类型(1×10) 自:北:眉:上:莫:吠:雲:三:其:霜:

郭锡良本《古代汉语》考试题库

郭锡良本《古代汉语》考试题库 古代汉语试题·一 一、填空(20分) 1、古人常用谦称和尊称。谦称代替第人称,尊称代替第人称。 2、文学学家主要凭来辨析本义。从造字方法上来看,最能反映本义。形声字的和本义亦有密切关系。 3、《经籍籑诂》由清代等编纂,这是一部专门收集代以前各种古书注解的字典,全书共分为卷。 4、“比类合谊,以见指为”是许慎给“六书”中下的定义。 2、“鹿、逐、鼎、甘”四字中,会意字是。 3、“难”本是鸟名,后用来表示不容易,这种情况在“六书”中属于。 4、“荆”是个形声字,它的形符是。 5、“哲一喆、奉一俸、后一後”三组字中,属于古今字关系的是。 6、把中古三十六字母按发音部位的不同分出的五个类别是__、__、__、__、__。 7、研究上古声母得出上古只有舌头而无舌上音结论的是清代的学者。 8、“从”意为“跟随”时,音cóng;用作使动词时,音 zòng 。这种改音别义的方法叫。 9、当一首七言律诗首句的平仄为“仄仄平平平仄仄”时,其领联对句的平仄应是。 10、三十六字母中,舌头音指,舌上音指。 二、简答题(40分) 1、同中古声母相比,上古代汉语声母的何不同特点?各举例说明。(5分) 2、什么叫“读破”?怎样看待读破?(5分) 3、下列各句中“字”的意义是怎样引申的?请用示意图表明它们之间的引申关系(5分) A、妇人疏字者子活,数乳者子死。 B、仓颉之初作书,盖依声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 C、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许嫁笄而字。 D、搜奇扶怪,雕镂文字。 E、二兄早逝,奉嫂字孤,恩礼兼尽。 F、高丽国王王治请婚于辽,辽许以东京留守萧恒德女字之。 G、楚虽大,非吾族也,其肯字我乎? 4、区别下列各组字在古书中表意上的差异(5分) (1)后:後 (2)征:徴 (3)余:馀 (4)丑:醜 5、请说明章炳麟、黄侃、曾运乾在上古声母的研究上有何特点。(5分) 6、中古声母演变为现代普通话声母,主要变化是什么?(5分) 7、古人名、字之间常有同义、近义关系,请举三例说明之。(5分) 8、《诗经·鄘风·硕鼠》:“相鼠有齿,人而无止”。毛传:“止,所止者息也”。郑笺:“止,容止。《孝经》:‘容止可观’。”释文云:“无止:《韩诗》:‘止,节’,无礼节也。请说明这三家注何者为优?为什么?(5分) 三、标点下面二段古文(20分) 1、段氏說文注與桂馥王筠並列量其殊勝固非二家所逮何者凡治小學非專辨章形體要於推尋故言得其經脈不明音韻不知一字數義所由生此段氏所以爲桀旁有王氏廣雅疏證郝氏爾雅義疏咸與段書相次郝於聲變猶多臆必之言段於雅訓又不逮郝文理密察王氏爲優然不推說文本字是其瑕適若乃規摹金石平秩符璽此自一家之業漢之鴻都鳥篆盈簡曾非小學之事守也專治許書竄句增字中聲雅誥略無旁通若王筠所爲者又非夫達神恉也(15分) 2、又楚人屈原含忠履洁君匪从流臣进逆耳深思远虑遂放江南耿介之意既伤壹欎之怀靡诉临渊有怀沙之志吟泽有憔悴之容骚人之文自兹而作(5分) 四、把下面的古文译成现代汉语(20分) 1、子路從而後,遇丈人,以杖荷篠。子路問曰:“子見夫子乎?”丈人曰:“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孰爲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雞爲黍而食之;見其二子焉。(10分) 2、尝试论之曰:《诗序》云:“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至于今之作者,异乎古昔。古诗之体,今则全取赋名。荀宋表之于前,贾马继之于末。自兹以降,源流实繁。述邑居则有“凭虚”“亡是”之作,戒猎游则有《长杨》、《羽猎》之制。若其纪一事,咏一物,风云草木之兴,鱼虫禽兽之流,推而广之,不可胜载矣。 附加题(可做可不做): 1、翻译下列文言文:(10分) 绰然亭西三四里,有双山曰“标“,各广四十亩,童无树林。东西并峙,皆青石迭矗,势陂陀,可步而上。按《舆图经》无其名,盖土人以旁无他山,惟此若标可望,故以名之。其居东埏,上有洞如屋,可避风雨。(10分) 2、标点古文: 夏公會齊侯于祝其實夾谷孔丘相犁彌言于齊侯曰孔丘知禮而無勇若使萊人以兵劫魯侯必得志焉齊侯從之孔丘以公退曰士兵之兩君合好而裔夷之俘以兵亂之非齊侯所以命諸侯也裔不謀夏夷不亂華俘不幹盟兵不偪好於神爲不祥於德爲愆義于人爲失禮君必不然齊侯聞之遽辟之

古代汉语通论笔记词类活用

古代汉语通论(一)——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的定义: 汉语词类的划分古今基本一致,可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实词包括名、动词、形容词;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语气词。词类的基本功能古今也基本一致。但是,在古代汉语尤其是上古汉语中,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表达习惯灵活运用,在句子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和基本功能,这类语法现象叫做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与兼类不同,兼类是一个词兼有不同词类的句法功能,这些功能是经常的而不是临时的。而活用则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表现出来的某种功能。离开了这种语境该功能不复存在。 词类活用的类型: 词类活用主要是实词的活用,即动词、名词、形容词的活用。具体而言包括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用做一般动词,使动和意动用法;名词用做一般动词,使动和意动用法以及做状语。 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使宾语具有什么样的特点意思,它用一种动宾式来表达兼语结构的内容,使结构显得简练。在上古兼语结构很罕见。 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具有认为宾语怎么样或者把宾语看作什么的意思。凡是由意动词构成的句式都是以主谓词组做宾语的句式。可变换为“以……为……”或“把……看作……”。二者的区别在于使动用法是宾语客观上发生了变化,意动用法是宾语客观上没有发生变化而主语主观上认为它发生了变化或者对待的方式有所改变。 第一节词类活用的鉴别 鉴别一个词是不是活用成另一类词,可以从语义和句法两个方面来考察。通常词类活用会伴随词汇意义的改变。如果一个词语按照平常的意义解释不通时就要考虑是否为词类活用。另外,语法特征尤其重要:比如词语在句子中所处的地位,跟那些词语组合,构成什么样的句法结构等。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名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以及名词用如动词,都是活用为动词。 1、两个名词连用。如果两个名词连用,既不是并列关系,也不是偏正关系,则其中必有一个名词或用为动词,一般是前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如: 遂王天下。(《韩非子·五蠹》)(王天下:统治天下。) 擅爵人,赦死罪。(贾谊《治安策》)(爵人:拿爵位给人。) 面山而居。(《列子·汤问》) 有时后一名词活用为动词: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史记·陈涉世家》) 子房前。(《史记·留侯世家》) 2、名词、形容词在“所”字后。“所”是个辅助性代词,经常放在动词前面,构成“所”字词组,指代一定的对象,故“所”后的名词、形容词要活用为动词。如:置人所罾鱼腹中。(《史记·陈涉世家》) 所罾:网到的(鱼)。 世之所高,莫若黄帝。(《庄子·盗跖》) 所高:推崇的(人)。 非博士所职。《史记·秦始皇本纪》(所职,所负责的。) 3、名词、形容词在能愿动词后。能愿动词修饰的是动词,所以当名词、形容词放在“能”、“可”、“足”、“欲”等能愿动词后面时,活用为动词。如: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

古代汉语试题

二、用六书分析下列汉字的结构(10%): 1豕;象形:象猪形 2字;会意:从从子 3荆;形声:从刑声 4刃;指事:刀上加一点指示此处是刃口 5牧;会意:从攴从牛 6闽;形声:从虫门声 7车;象形:象车形 8豫;形声:从象予声 9本;指事:木下加一短横,指示此处为根部 10集;会意:从雥(省)从木 1、行:象形:象道路形 2、颍:形声:从水顷声 3、逐:会意:从辵从豕 4、豫:形声:从象予声 5、寸:指事:下加一短横,指示此处为寸关节 6、集:会意:从雥(省)从木 7、益:会意:从水从皿 8、本:指事:木下加一短横,指示此为根部 9、好:会意:从女从子 10、鱼:象形:象鱼之形 三、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古字,并写出其今字 1、姜氏欲之,焉辟害? 辟避 2、公赐之食,食舍肉。舍捨 3、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 共供 4、闲于兵甲,习于战攻。闲娴 5、宋人有酤酒者……为酒甚美,县帜甚高。县悬 6、愿得赐归,安行而反臣之邑屋。反返 古代汉语试题(2) 一、单项选择题(1×10) 1、下列各组中的汉字全是会意字的一组是() A信武果 B 取尖安 C从休亡 D 朝高回 2、下列定义是许慎为“形声”所下的是() A 建类一首,同意相受 B 比类合谊,以见指撝 C 以事为名,取譬相成 D 视而可识,察而见意 3、下列汉字属于“肉”部的是()A肖 B服 C 期 D朔 4、下面全为异体字的一组是()A 阙掘咏詠 B沽酤预豫 C賸剩笋筍 D陈阵泪淚 5、“庄子持竿不顾”中的“顾”用的是()A引申义 B 本义 C 假借义 D 比喻义 6、下列词语中属于联绵词的是()A恭敬 B动静 C恐惧 D逶迤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属于词组的是()A天地盈虚,与时消息。 B芳草鲜美,落英缤纷。C虽遇执事,其弗敢违。 D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8、《方言》的作者是()A王念孙 B许慎 C 段玉裁 D扬雄 9、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属于意动用法的是() A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B遂置姜氏於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C臣有子三人,家贫,无以妻之,佣未反。D 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 10、下列属于双宾语的是()A生庄公及共叔段。 B公赐之食。C姜氏何厌之有? D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二、填空题(1ⅹ15) 1、《说文解字》是我国最早的通过系统分析字形来确定本义的专著,共()部首。 2、词义引申主要有三种方式,它们分别是()、()和()。 3、如果一个形声字有多项意义,我们可以根据()来辨认本义。 4、对汉字来说,跟图画有着明显界限的()和()的出现,是汉字体系形成的标志。 5、“知、智”是一对()字,“民归之,由水之就下”中“由”通()。 6、“隄”字的意符“阝”如果独立成字是(),“媵”的声符独立成字是()。 7、采取()或()两种构形模式所造成的字都属于象形字。 8、用字通假的基本原则是()。 四、名词解释(3×4)1、金文2、四体二用3、词的引申义4、同源词五、简答题(23) 1、举例说明词义范围变化的主要类型。(6) 2、古今字和通假字有什么区别?试举例加以说明。(6) 3、为什么说由篆文到隶书是汉字演变史上一次最重要的变革?(11)六、短文阅读(20)(一)给下面这段古文加上标点(10) 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

古代汉语试题库含答案

古代汉语试题(1) 一、名词解释:(10分)引申义、笺、读为、脱文、传 二、说明下列字的结构,并指出形声字的形符和声符。(10分) 本、裁、从、象、徒、泪、刃、堵、鼠、莫 三、单项选择题:(10分,每小题1分。请将所选择的答案填入括号内。) 1.许慎的“六书”解释中“比类合谊,以见指挥。”是对()所作的解说。 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 2.下列句子中,“及”用作本义的是()。 A.楚人为食,吴人及之。 B.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C.敌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D.及前王之踵武。 3.下列句子中宾语前置用“之”复指的是()。 A.我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 B.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C.语曰:“唇亡而齿寒”,其斯之谓与? D.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 4.《说文解字》分析字形的主要依据是()。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隶书 5.先秦汉语中宾语前置规则最严格的是()。 A.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前置 B.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前置 C.宾语前置用“之”、“是”复指 D.介词“以”的宾语前置 6.下列句子中为形容词意动用法的是()。 A.春风又绿江南岸。 B.君子之学以美其身。 C.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D.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 7.下列句子中为名词做状语表示比喻的是()。 A.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B.童子隅坐而执烛。 C.各鸟兽散,犹有得脱归报天子者。 D.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8.近体诗一般在()使用对仗。 A首联、颈联B.颈联、颔联C.颔联、尾联D.首联、尾联 9.《孟子滕文公上》:“树艺五谷。”赵岐注:“五谷____稻黍稷麦菽也。”赵岐所使用的术语是()。A.曰B.为C.谓D.谓之 10.下列句子中“间”用作本义的是()。 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B.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 C.愿足下假臣奇兵三千,从间路绝其辎重。 D.至曰:“楚有六间,不可失也。” 四、说明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并说明它古今词义的变化是属于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还是感情色彩不同。(10分) 1、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 2、数以王命,取赂而还。 3、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也,未尝君之羹。 4、饮于河渭。 5、古者人之始生,未有宫室之时,因陵丘掘穴而处焉。 五、说明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并说明是本义还是引申义。(10分) 1、振长策而御宇内。 2、惟草木之零落兮。 3、君子引而不发。 4、臣伏读圣旨。

古代汉语通论知识整理.

古汉语通论(一)怎样查字典辞书 一、汉语字典辞书编排的方法有三种: 1、按音序排列:现在通行的是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在汉语拼音方案公布之前的几十年内,有按照注音字母排列的。如杨树达《词诠》。在古代,大多是按平水韵106韵排列。如阮元主编的《经籍纂诂》。缺点:查字方便,但不明字音或读音不准时,就难以找到要查找的字。 2、按部首和笔画排列。把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画的多少为序。同一部 首的,笔画少的在前,笔画多的在后。缺点:字归属哪一部,多少画,不容易确定。 3、按编码排列。把汉字按照一定的原则,编出号码,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缺点:字 角的归类要靠死记,如不常用,容易忘记。 二、汉语字典辞书注音方法 1、直音法:直接用同音字注音,如:“篙”,音“高” 2、反切法:用两个汉字拼注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方法。其方法是: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 相同,下字与被切字韵母、声调相同。如:“呼报反”,即用“呼”的声母h和“报”的韵母ao声 调(ˋ)相拼,是“号”或“爱好”的“好”。 3、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注音。(读若:读音像,如琎,读若津;叶韵:通过临时改读字音, 以求韵文和谐的注音方法。叶同协,意思是和谐。如《诗经。周南。汉广》:江之永矣,不 可方思。朱熹:“方,叶甫妄反。”) 二、常用字典辞书及其使用方法

韵,入声17韵,共106韵。 三、《说文解字》的体例、价值和说文四家 《说文解字》的体例: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是我国规存最早的字典。全书分汉字为540部,开创了以部首统率汉字的字典编纂法,收字以小篆为主。收字9395个,另有重文1163个。 《说文解字》的价值:1、确定了“六书”理论;2、按照“六书”原则,创立了汉字部首,制定了按部首编排字数的体例;3、保留了小篆,便于从字形说明本意,并为释读甲金骨文提供了依据;4、保留了先秦词义和汉代训诂资料;5、保留了古音资料;6、记载了丰富的古代文化资料。 说文四家: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证》,王筠《说文句读》,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使用字典或辞书时注意:1,看序和出版年月;2、细读凡例;3、注意书后有没有勘误、附

古代汉语试题库

古代汉语试题库 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 2、下列工具书按照注音字母顺序排列的是c。 A《辞源》 B《辞海》 C《词诠》 D《经传释词》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古今词义的演变中属于词义扩大的是 a 。 A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B 夸父与日逐走.。 C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D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 4、“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下列关于“园圃”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 是双声联绵词 B是叠韵联绵词 C是偏义复词 D是单纯词 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使用了本义的是a。 A 君子引.而不发。 B孟春之月,东风解.冻。 C五色.令人目盲。 D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6、下列字中完全属于会意字的一组是b。 A 校信原 B戒及炎 C友武叔 D上过本 9、下列句中不是名词作状语的是 c 。 A 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 B豕人立而啼。 C 齐桓公合诸侯而国异姓。 D其一犬坐于前。

10、下列句中“莫”的用法与其它三个不同的是d。 A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B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C 吾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 D君有疾病见于面,莫多饮酒。 12、下列句子中名词作状语表示凭借的是b。 A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B太祖累书呼。 C天下云集而响应。 D秦稍蚕食魏。 15、下列判断句不属于活用的是 c。 A 君者,舟也。 B良庖岁更刀,割也。 C 仲弓父,贱人也。 D曹公,豺虎也。 二、填空题 1、古白话是指唐宋以来在东北话基础上形成的。 6、辟避、诒贻、凭凭、孰熟、错措、谕喻、赴讣、县悬、游游、 修修中属于古今字关系的是辟避、孰熟、错措、赴讣、县悬; 属于异体字关系的是诒贻、憑凭、谕喻。 7、“孟尝君顾谓冯谖”中“顾”使用的是它的本义义。 三、名词解释 1、反切:是用两个字合注一个字的音(1分),上字取声母,下 字取韵母和声调(1)。 3、动词的使动用法:名词使动用法是使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1 分)成为这个名词代表的人或事物(1)。 四、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2、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10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10) 古代汉语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古代汉语期末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分) 1、下列各组汉字,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四种都有的一组是(A ) A、目甘伐哀 B、又受劣都 C、鱼牧末戒 D、日亦修疆 2、下列各组字,关系为通假字的一组是(C ) A、州——洲 B、襍——雜 C、罢——疲 D、雕——彫 3、下列各组字,关系为异体字的一组是(A ) A、暱——昵 B、昏——婚 C、赴——讣 D、信——伸 4、下列句子,属于介词做宾语而前置的一句是(B ) a有基无坏,无亦是务乎?b是以远至迩安。c之二虫又何知?d君何患焉? 5、下列句子中具有动词用作使动用法的一句是( C ) a众人匹之,不亦悲乎?b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c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 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6、下列句子,具有名词用作意动用法的一句是(D ) a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b象有齿以焚其身。c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d今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7、下列句子,具有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的一句是(B )a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b从左右,皆肘之。 c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d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 8、下列句子,属于疑问代词做动词宾语前置的一句是(C )a彼且奚适也?b何以知其然也?c姜氏何厌之有?d去以六月息者也。 9、下列句子,具有名词作状语表示处所意思的一句是(D )a会天大雨,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b乃幽武,置大窖,绝不饮食。c狼速去!不然,将杖杀汝。d于是秦王廷见相如。 10、下列句子,属于语义上的被动句的一句是(B ) a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b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c见犯乃死,重负国。d终不得归汉,空自苦无人之地,信义安所 见乎? 二、填空题(共20分) 1、清代学者刘淇所著、专门解释古代汉语中虚词的一部工具书是《助字辨略》。 2、近人张相所著、汇集了唐宋金元明以来流行于诗词剧曲中的特殊语辞的一部工具书是《诗词曲语辞汇释》。

古代汉语通论讲义(郭锡良)

通论! 古汉语的词序 一、词序是汉语重要的语法手段 词序:也叫语序,是指语言中词语结合的先后次序。 汉语不靠词形变化表达语法意义,词序在表达语句含义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打你。你打我。 打你、我。你、我打。 古汉语的正常语序:主语+状语+谓语+宾语+补语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战国策·赵策》)二、谓语前置 所谓“谓语前置”,是指为突出或强调谓语,而将主语和谓语的语序倒装。这既是一种修辞手段,也是一种语法现象。 (一)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而把谓语提前 1、谓语具有询问的意义 谁欤?哭者。(《礼记·檀弓下》) 少顷,东郭牙至,管子曰:“子邪?言伐莒者。”(《吕览·重言》) 2、谓语具有赞叹或惋惜的意义 美哉!室。(《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仁夫公子重耳!(《礼记!·檀公下》) 惜乎!子不遇时。(《史记·李将军列传》) 展矣君子。(《诗·邶风·雄风》) 3、谓语具有斥责和不满的意义 甚矣,汝之不惠。(《列子·汤问》) 久矣,夷狄之为患也。(《史记·匈奴列传》) 嘻!亦太甚矣,先生之言也。(《战国策·赵策》) 4、谓语具有祈求和命令的意义 助哉!夫子。(《史记·周本纪》) 来,尸虫!(柳宗元《骂尸虫文》) (二)为了押韵而把主语挪后 桃之夭夭,灼灼其花。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周南·桃夭》)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周南·关雎》) 三、宾语前置 在古代汉语中,谓语后面的宾语,由于种种原因,往往可以提到谓语的前面,这种现象叫做“宾语前置”。 汉语的基本词序:主语——谓语——宾语 宾语前置的语序:主语——宾语——谓语 宾语前置一般受到一定的语法条件的限制。 (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1、语法条件a.句子是疑问句 b.宾语是疑问代词 古汉语中的常见疑问代词:谁、孰、奚、曷、胡、何、安、焉、恶等

古代汉语试题以及答案

《古代汉语》模拟试卷一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时间:120分钟 站点:_________ 姓名:学号:成绩: ___ 一、选择题(共20分) (以下每小题所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入题后的括号里) 1、1、下列各组字,都是形声字的一组是(A ) A、條倍脩休 B、特牧福祈 C、盆簋益孟 D、颖颍顿颈 2、2、下列各组字属于通假字的一组是( D ) A 说——悦 B 矜——鳏 C 歌——謌 D 昏——婚 3、3、下列各组字属于异体字的一组是(A ) A 遁——遯 B 脩——修 C 辟——避 D 罢——疲 4、4、下列句子,有疑问代词做介词宾语而前置的一句是( C ) A A 姜氏何厌之有? B B 敢问何谓也? C C 谁为为之?孰令听之? D D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5、5、下列句子,具有动词用作使动用法的一句是(D) A A 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 B B 上帝临女,无贰尔心。 C C 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D D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6、6、下列句子,具有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的一句是(A ) A A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B B 从左右,皆肘之。 C C 乃幽武,置大窖,绝不饮食。 D D 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7、7、下列句子,属于双宾语句的一句是( B) A A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 B B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C C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D D 盍各言尔志? 8、8、下列句子,“于”为介词引进行为主动者的一句是(B ) A A 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B B 卻克伤于矢,流血及屦。 C C 克于先大夫,无能为役。

古代汉语通论

古代汉语期末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 1、关于《墨子》的注本中,清代孙诒让的《墨子间诂》最为详备 2、古代汉语中的否定性无定代词是莫 3、上古韵部中以塞音[P]、[t]、[k]作为韵尾的韵属于入声韵;[m]、[n]、[g]属于阳声韵 4、清代学者钱大昕在《十驾齐养新录》中提出古无轻唇音和古无舌上音的说法 5、近代语音以《中原音韵》为代表 6、三平调是专门针对仄仄仄平平的句式而言的 7、从韵在句中的位置来看,句尾韵是最普遍的形式 8、《尔雅》属于“十三经” 9、从中古汉语四声到现代汉语普通话四声的演变规律是平分阴阳、浊上变去和入派四声。 10、中古音是以《切韵》音系为代表的,由于《切韵》失传,我们现在考察的中古音的依据主要是《唐韵》(这句话是错的考判断题) 11、对于上古韵部的研究,其材料是《诗经》入韵字、上古其他韵文入韵字和谐声系统,其研究方法是系聊法。 二、填空题 1、清代学者钱大昕在《十驾齐养新录》提出来古无轻唇音和古无舌上音的观点。 2、《毛诗正义.魏风.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XXXXXXXXXX乐土乐土爱得我所XXX[疏]XXXXXX中“贯”事也是毛亨的注,笺 云之后是郑玄的注,圆圈之后“贯,古乱反”是陆德明的注音,[疏]字以下是孔颖达的注。 3、没有韵尾或以元音作韵尾的韵称之为阴声韵;以鼻音[m]、[n]、[g]作为韵尾的韵称之为阳声韵;以塞音[P]、[t]、[k]作为韵尾的韵属于入 声韵。 4、朱熹在《诗经集注》一书中没有认识到语音的发展演变,而是为了说明《诗经》押韵和谐,主观的临时的改变某字的读音以求押韵,这种做法 称之为叶韵。 5、古书备注中见到“屯,音肫(zhun)”的注解,这是采用了直音的注音方法,而“东,德红切”,则是采用了反切的注音方式。 6、《十三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左氏传》、《公羊传》、《穀梁传》、《周礼》、《仪礼》、《论语》、《孝经》、《尔雅》、《孟 子》。 7、在校勘中,古籍因传抄、刻印而误加上的文字在校勘术语中被称为衍文;专指古书中脱落了文字的现象的术语是脱文。 8、“恶”主要用作形容词,意为“丑恶”,读e,但当用作动词表示“厌恶”时,则改为wu。这种改变一个字的原来读音以区别意义或词性的作法, 称作破读。 三、解释字义及说明用法题 解释字义题:(太多而杂乱了全是老师讲过的文章得复习课本) 说明用法题:(以下是去年考的5个) 1、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充足。 2、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贵;以…..为贱 3、射之,豕人立而啼。 名词作状语,表比喻,像人一样 4、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 名词用作动词,杀 5、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酒。 通假字,通“早” 四、翻译(前两年考的) 1、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或相倍徙,或相什百,或相千万。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 物品千差万别,这是客观情形。(它们的价值)有的相差一倍、五倍,有的相差十倍、百倍,有的相差千倍万倍。你把它们放在一起等同看待,这是搅乱天下罢了。 2、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有了危险,不去扶助,跌倒了不去搀扶,那还要辅助的人干什么呢?而且你说的话错了。老虎、犀牛从笼子里跑出来,龟甲、玉器在匣子里被毁坏了,这是谁的过错呢? 3、且夫我当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赌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再说我曾经听说有人说孔子的学问少,认为伯夷的义气轻,刚开始我不相信,如今我目睹了您的浩瀚远闻,无边无际。我不是来到您的门前,就危险了。 4、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 声相闻,民之老死不相往来。 百姓认为他们的饮食很甜美,服装很漂亮,居住很安定,民俗淳朴欢乐。邻国之间可以相互望见,能听到鸡犬声。(两国居民)到老死都不相往来。 5、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是非之经,不可不分,此圣人之所慎也。然则何以慎?缘物之情及人之情,以为所闻,则得之矣。 言辞有很多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的。是非的界线,不可不分辩清楚,这是圣人需要特别慎重对待的问题。虽然这样,那末靠什么方法才能做到慎重呢?遵循着事物的规律和人的情理,用这种方法来审察所听到的传闻,就可以得到真实的情况了。 5、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暮春时节,春服已经穿好,我会同五六个青年,六七个少年,到沂水河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然后唱着歌回来。 6、情不知其不义也,故书其言以遗后世;若知其不义也,夫奚说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

大学《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大学《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一、选择题1、下列字具有相同义符的一组是(A)A、條脩倏修B、福视神祈C、脾胡肺胃 D、颖颍顿颈2、下列字属于异体字的一组是(D)A信——伸B遁——遯C说——悦D距——拒3、下列各组字属于通假字的一组是(C)A矜——鳏B歌——謌C辟——避D昏——婚4、下列句子,属于疑问代词做宾语而前置的一句是(B)A姜氏何厌之有?B敢问何谓也?C夫执舆者为谁?D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5、下列句子具有形容词用作意动用法的一句是(D)A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B上帝临女,无贰尔心。C恕思以明德,则令名载而行之。D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6、下列句子,属于双宾语句的一句是(C)A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B寡君使群臣为鲁卫请。C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D盍各言尔志?7、下列句子,属于被动句式的一句是(B)A象有齿以焚其身。 B 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 C 空自苦无人之境,信义安所见乎。D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8、下列句子为判断句的一句是(B)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B是非君子之言也。C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D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9、下列句中,“于”引进比较对象的一句是(D)A克于先大夫,无能为役。B卻克伤于矢,流血及屦。C 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D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10、下列句子,属于名词用作状语表示工具的一句是(C)A惠等哭,舆归营。B文人相轻,自古而然。C收族陵家,为世大戮。 D 君为我呼入,吾将兄事之。二、填空题(共20分)1、《说文解字》的编排方式是按照部首,全书共分540个部首。2、《经传释词》的作者是王引之。3、近人张相所编,汇集唐宋元明清以来流行于诗词剧曲中的特殊语辞并加以解释的一部工具书是《诗词曲语辞汇释》。4、古书旧注中见到“东,德红切”的注解,这是采用了反切的注音方法,其中“东”和“红”两字在语音上具有叠韵的关系。4、根据“四书”分析,“綱”字的构造类型是形声,本义是鱼网上的总绳。5、根据“四书”分析,“亦”字的构造类型是指事,本义是腋窝。6、《说文解字叙》关于“六书”中的“象形”的解释是象形字的结构特点是依样画葫芦,即许慎所谓“画成其物,随体诘诎”。7、从造字结构分析“之”字的本义,可以知道在“姜氏欲之,焉辟害”句中,“之”用的是它的假借义;至于在“自楚之滕,踵门而告文公”句中,“之”字用的是它的本义。8、在《左传?子产说范宣子轻币》“侨闻君子长国家者,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句中,“之”的词性是代词,其语法功能是复指前置宾语无贿无令名。9、在“文以五月五日生”句中,“以”的词性是介词,其语法作用是表示凭借某种原因。10、在“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句中,“与”的词性是介词,其语法作用或意义是介进动作行为的服务对象。11、在“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句中,“其”的词性是代词。三、释词题(共30分)(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意义(20分)1、收族陵家,为世大戮。戮:羞耻2、愿无伐善,无施劳。伐:夸耀3、载玄载黄,我朱孔阳。阳:鲜明4、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贿:财物5、有先君之明与先大夫之肃,故捷。肃:敏捷6、象有齿以焚其身,贿也。焚:毁灭7、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物故:死亡,“物”通“殇”,死8、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绝:穿过9、惟天为大,惟尧则之。则:效法10、陵虽驽怯,令汉且贳陵罪,全其老母。贳:赦免,宽大(二)说明句中加着重号的词的词性和意义,如无实在意义,则说明其语法作用(共10分)(1)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莫:莫:否定性无定代词没有谁没有什么(2)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所以:介词“以”和辅助性代词“所”结合构成的习惯格式表示用来……的方式、手段(3)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乎:表示处所(4)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为:介词在被动句中引进行为的主动者,“被”。(5)吾孰与徐公美?孰与:疑问代词“孰”和介词“与”组合,表示比较,“哪一个更”。四、古文标点题(共10分)给下面一段短文加上新式标点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

古代汉语通论笔记(全)

古代汉语通论 一、古汉语常用工具书 (一)工具书: 是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以特定的编排形式和检索方法,为人们迅速提供某方面基本知识或数据线索,专供查阅的特定类型的图书。 (二)工具书的编排方式: 1、按义序排列 2、按部首、笔划排列 3、按号码排列 4、按音序排列 关于字典和词典 ⑴字典:《康熙字典》《中华大字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汉语大字典》《新华字典》 ⑵词(辞)典:《辞源》《辞海》《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中国人名大辞典》《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三)古代的注音方法: 1、譬况法用打比方的办法,通过描写性、说明性的叙述来指示发音。 《公羊传》:《春秋》伐者为客,伐者为主。东汉何休注:伐人者为客,读伐长言之,齐人语也,见伐者为主,读伐短之。齐人语也。 譬况法注音或对声音长短进行说明,或描写其发音部位,或描写其发音方法,但都不是正式的注音方法。 2、读若法(也叫“读如”)用一个和被注字读音相近的字来注音。 《礼记·少仪》:祭祀之美,齐齐皇皇。郑玄注:“皇,读如归往之往”。 读若法仍是比况被释字的读音,只求近似,所标的音仍不十分准确。 “读若、读如”也用于破假借字,如《礼记》:起居竟信其志。郑玄注:信,读如屈伸之伸,假借字也 3、直音法汉代末年始用直音法注音。指用同音字注音,常见格式“某音某,某音某某之某,某音某某”。 盅,音古;毕,音必;畔,音叛。贯掼,关去。梧,从木吾声。 局限性:⑴无同音字,如“蹭、糗、欸”。 ⑵同音字比较生僻,注之无意义。如“然”的同音字“燃、蚺、髯”。 4、反切注音某某切,唐以前称“某某反(或翻)”。利用汉语双声、迭韵原理,用两个字注另一个字的音,反切上字与所切字的声母相同,反切下字与所切字的韵母和声调相同。 红,胡笼切;毛,莫袍切;送,苏弄切;东,德红切 从东汉末年到1918年注音字母公布,反切法一直被作为汉字注音的主要方法。 5、注音字母中国第一套法定的汉字形式的标注汉字的拼音字母,又称国音字母、注音符号、注音字符。1913年读音统一会制定,1918年北洋政府教育部公布。 1918~1958年在汉语拼音方案公布前一直通行,对统一汉字读音,推广国语,普及拼音知识有很大贡献。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曾把注音字母改名为注音符号。后台湾改称为国音符号。 6、汉语拼音方案 (四)工具书使用注意事项: 1、先看序和出版年月,对编纂经过、使用范围和材料收集的起讫点有大致的认识。 2、细读凡例,熟悉使用方法。 3、注意书后补遗、勘误、附录之类。 (五)工具书分类 1、释义为主的工具书 ⑴《尔雅》——中国古代最早的“词典”尔,通“迩”,近。 作者不详,从春秋时期到汉代初年,经师们为解说经典,多人收集典籍训诂注释,递相增益而成。

古代汉语题库1

陕西师范大学中文专业 古代汉语试题(3) 一、解释下列术语: 四体二用、衍文、脱文、粘、对、三平调、孤平 二、指出下列汉字的形体结构。 虎效目象末四粪甘秉徒即本鸟通见上耳悲涉旌户旦牟视鬲采河廿禾寸明涉疆瓜旗刀刃捧亦舂象形 指事 会意 形声 三、指出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意义,并指出该意义是本义还是引申义。 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2、穆公访.诸蹇叔。 3、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4、堂上不粪.,则郊草不芸。 5、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 6、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7、蔡溃.,遂伐楚。 8、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9、韩信使人间.视,知其不用,还报,则大喜,乃敢引兵遂下。 10、时穷节.起见。 11、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 四、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与今义,并说明古今义的差异。 1、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2、大学始教,皮弁祭菜.。 3、突,犬从穴中暂.出也。 4、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 5、梁王由是怨.盎,曾使人刺盎。 6、不恨我不见石崇,恨.石崇不见我。 7、江.水又东,迳巫峡。 8、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9、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10、冬日则饮汤.,夏日则饮水。 五、指出下列各句中活用的词,并指出其用法及意义。 1、此天以寡人慁(hùn,扰乱、打扰)先生,而存先王之庙也。 2、范增数目项王,以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3、同志者,当不远千里而至。 4、豕人立而啼。 5、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6、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7、从左右,皆肘之,使立于后。 8、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9、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10、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1、齐威王欲将孙膑。 六、标出下首律诗的平仄,并指出拗救。 汉江临眺 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加“·”者为入声字) 七、阅读下段古文并回答问题。 晏子没.十有七年,景公饮诸大夫酒,公射出质.,堂上唱善,若出一口。公作色.太息,播弓矢。弦章入,公曰:“章!自吾失晏子,于今十有七年,未尝闻吾过不善。今射出质,而唱善者若出一口。”弦章对曰:“此诸臣之不肖 ..也。知不足以知君之不善,勇不足以犯君之颜色。然而有一焉,臣闻之,君好之,则臣服之;君嗜之,则臣食之。夫尺蠖食黄则其身黄,食苍则其身苍。君其犹有谄人之言乎?”公曰:“善。今日之言,章为君,我为臣。”是时海人入鱼,公以五十 乘赐弦章归,鱼乘塞涂.。抚其御.之手,曰:“曩者 ..之唱善者,皆欲若鱼者也。昔者晏子辞.赏以正君,故过失不掩。今诸臣谄谀以干.利,故出质而唱善如出一口。今所辅于君未见于众,而受若鱼,是反.晏子之义,而顺谄谀之欲也。”固.辞鱼不受。君子曰:“弦章之廉,乃晏子之遗行也。” ——《說苑·君道》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义。 2、标出文中的判断句。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八、标点并翻译下段古文。 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然明曰蔑也今而后知吾子之信可事也小人实不才若果行此其郑国实赖之岂唯二三臣仲尼闻是语也曰以是观之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古代汉语通论【精华版】

古代汉语 一、绪论 1、什么是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是一个比较广泛的概念。大致分两个系统:一个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一个是唐宋以来以北方话为基础而形成的古白话。 二、文字 1、汉字的性质: 文字学家主要凭字形来辨别本义,这是因为汉字是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字形和意义有密切的关系,分析字形有助于对本义的了解。 2、六书:关于汉字形体构造的传统说法。六书是六艺之一。一般于六书的名称采用许慎《说文解字·叙》的,于次序则采用班固《汉书·艺文志》的。六书依次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只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之法,转注、假借为用字之法(并不能产生新字)。 A、象形:把事物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构成一个字,如日、月、山、火、夕、鸟、鱼、鹿、羊、自。 B、指事:用记号指出事物特点的造字方法。如上、下、本、末、亦、刃。末、朱、兀、寸、甘、刃、旦。 C、会意: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体组成,把它们的意义组合成一个新的意义的造字法。常常是两个象形字的 结合,如武、信、及、从、休、步、逐、斗、莫、牧、采、出、 D、形声:是由意符(也叫形符)和声符两部分组成的,意符表示本义所属的意义范畴,声符表示读音,如江、河、沐。杞、问、物、里、过、发 E、转注:说法不一。许慎(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后代的争论:江声(部首,凡某之属皆从某);戴震(互训:转相为注,互相为训);朱骏声改变了定义和例字(引申:体不改造,引意相受;令长是也)。 F、假借:许慎“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以令长为例。如“令”本为“发号”的令,后来借用为“县令”的令。 3、古今字的性质:由于历史的发展,汉字的演变,产生了一个新的字代表一个字的一个或者几个意义,分担前一个字部分的意义,那么前一个字为古字,新产生的字为今字。如“责”,其“债务”等意义已经为“债”所替代,但“责任”等意义担任着,故而两者为古今字。 4、古今字的特点 (1)各个时代一般使用的汉字一直在五六千个左右。汉字增多的原因有三: A、因社会发展需要而不断产生新字。 B、逐渐衰亡的字仍然保存在字典中。 C、上古汉字“兼职”现象多,后代不断分化(古今字)。例如一个“辟”字就兼有后代的避、辟、僻、嬖、譬等字的意义。 a词义的引申。①弟悌②责债 ①弟,弟弟。又读ti\,敬爱兄长。后作悌。 ②责,债的本字。引申为责求、责备、责任等,为与引申义相区别,另造债字表其本义。 b用字的假借①说悦②莫暮 ①说,本为言说的说,后来表借义为喜悦字,后来另造悦字来表其借义。 ②莫,本为日暮,因借为否定性无定代词,故另造暮字表其本义。 5、异体字的性质:由于时间或地域的关系,人们为同一个词造出两个或更多的字来代表它,形成了形体结构相差较大,意义完全相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换的字,如睹覩。 6、异体字的特点: A、会意字与形声字之差。如:泪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