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职务发明条例

职务发明条例

职务发明条例
职务发明条例

职务发明制度实施情况暨《职务发明条例》

草案座谈会意见汇总

2012年7月4日,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的调研分工安排,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在北京召开职务发明制度实施情况座谈会,听取有关单位对制定职务发明条例相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技术基础处常利民处长出席会议,并介绍了《职务发明条例》草案制定及座谈会的相关背景情况。二十多位企业代表参加了座谈会,会议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知识产权中心梁军副主任主持,与会代表主要意见和建议如下:

关于研发任务的分配及管理

一、关于研发任务的分配及管理

意见1:专利的任务具体到研发项目组,专利申请数量作为项目组考核的一个指标。研发人员利用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完成的发明创造都属于职务发明创造,没有必要通过制定条例解决,通过企业规章制度解决即可,应给予企业一定的自主权,由企业自主决定其职务发明管理制度,而职务发明条例更多地应当起引导作用。企业作为创新的主体,应当得到充分的保护,而不应当被强加予过分严格、且不具备可操作性的管理规定,被迫承受超常的管理负担,或暴露于不可预测的诉讼风险中。

意见2:在工作期间确定年度、季度、月度研发任务,根据项目任务书分配具体任务。研发人员可以利用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但前提是事先要跟公司就责权、利益的分配等

问题有明确约定。有纠纷时看合同约定,无合同约定时,通过法律判决解决。

意见3:支持通过立法解决,但是法律不能制定的太细。应该给企业一定的自主权。条文中发明人和企业太过于对立,其实发明人和企业的利益其实是共同的。

意见4:实践中,公司的所有资源只能用于工作,不能利用公司的物质技术条件做与单位无关的任务。

意见5:研发的分配任务,往往基于客户需求,实行项目管理制度,研发项目进行过程中,公司能掌握整个技术的发展进度和状态,分为月度进度、季度进度以及年度进度。

意见6:支持通过立法解决,但是立法预设企业和发明人的利益不一致,企业利用自己的优势地位导致利益不平衡,导致阻碍创新的力量。实际上目前的环境中,不存在利益的不平衡。立法的逻辑预设是有问题的。现在更多的创新是有组织的创新,不是某一个或某几个天才发明家做成的。建议不做成条例,做成一个指南。企业应当被给予充分的自主权从而建立适合自己的职务发明管理制度,这才能使企业的职务发明管理机制能够灵活地反映不同的商业环境、研发战略、研究环境等,才能激发企业的创新热情和投资积极性。

发明的权利归属及申请知识产权

二、发明的权利归属及申请知识产权

职务发明与非职务发明的划分

(一)职务发明与非职务发明的划分

1:关于职务发明和非职务发明在公司的规章制度意见1:

中有明确的约定。没有必要在立法上明确单位可以与发明人就与单位业务相关的发明(不区分职务发明和非职务发明)

的归属进行约定,因为若变成强制性规定,很多企业的专利申请量很大,逐项和发明人确认对企业来说是很大的负担。若企业自愿约定,则约定有效。

发明报告制度

(二)发明报告制度

意见1:建议是针对非职务发明的报告制度。

意见2:有必要规定发明报告制度,建议只针对非职务发明进行报告。单位在实践中通过研发记录、信息化管理确认职务发明、非职务发明。草案第十三条、第十五条中对非职务发明的认定过于草率,对企业不利,建议对答复的方式和期限予以重新考虑。另外,未在前述期限内答复的,如发明人准备公开或以自己或他人的名义提出专利申请,应提交公开或专利申请报告,如企业在一定期限内仍无明确答复,方可认为该发明可由发明人自行处置。

3:中国如果要引用发明报告制度的话,应该是针对意见3:

极少数的特定情况,而不是所有的。对于发明报告制度中的书面报告,对“书面”的限定不明确。几万件发明都通过书面请求,一一报告是不现实的。建议借鉴新的德国雇员发明法,将两个月期限改为至少4个月,答复方式也由“书面”方式改为涵盖email、传真、电子流等的“text form”方式。

意见4:一般对于发明的归属发明人和单位都有约定,既然约定了报告制度就不适用了。

意见5:很多企业都有明确约定,那报告制度及其他制度的意义何在?

意见6:对于发明人报告的职务发明,企业享有相关的

知识产权。作为独立的知识产权人,企业有权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业务发展决定是否进行知识产权保护,以及如何保护,包括是否在“中国”申请知识产权,还是在其他国家申请知识产权。因此本条例第十五条不应对企业所独立享有的知识产权进行限制,即不应规定如果单位未在前款规定期限内通知发明人的,视为将在中国申请知识产权的权利无偿让与发明人。

(三)发明归属的约定

发明归属的约定

1:约定优先的原则。第九条第二项可能会给研发公意见1:

司带来管理冲突和利益伤害。建议删除此项,因为如果允许个人发明“完成后”利用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验证或测试,一些职务发明就有可能转变为个人发明,会加大权属纠纷的风险,造成企业的无形资产流失。

意见2: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和劳动合同一般都会对发明归属做一个约定。

意见3:细分第八条第四款中职务发明的定义,建议把物质技术条件分为一般物质技术条件(如属于现有技术的技术资料、一般的设备、材料等)和企业独有的物质技术条件(如与企业技术秘密、专有技术、专利等),并区别对待。前者若与单位分配的任务无关,可依据与企业的约定确定专利的权属及单位的权益,后者必然属于职务发明。

职务发明的放弃和免费使用权

(四)职务发明的放弃和免费使用权

1:是否申请、放弃决定于企业自身的状况及企业的意见1:

知识产权战略,不需要征得发明人的同意。

意见2:企业的发明创造都属于技术秘密,即使未实施未转让,无法计算并支付补偿。

意见3:草案第十五条的规定对企业不利。企业放弃权利的申请和将申请权无偿让与他人不是同一概念。此规定有可能会造成同一发明创造在不同国家内的权利人不统一,甚至会对企业自己造成一些障碍。第十七条规定不合理,因为“单位拟停止职务发明的知识产权申请程序”不一定意味着单位准备放弃所属知识产权,不申请专利可以通过技术秘密保护。即使单位真的准备放弃这些知识产权,也不一定意味着单位愿意这些知识产权被他人拥有。

意见4:实际操作中,企业在决定是否申请知识产权的过程中可能需要协调多个部门进行联合评估,如果无法及时将讨论决定通知发明人就视为将知识产权无偿转让给发明人,这样的要求过于严格,难以执行。既然企业是知识产权的权利人就应当给予企业充分的自由度来管理自己的知识产权。第十七条并未明确说明如果一项发明在多个国家寻求专利保护,那么是否在任何一个国家如果要放弃专利申请权或专利权都需要事先征求发明人的意见,如果无论在哪个国家放弃专利申请或专利都需要征求发明人的意见可能不合理的增加企业的管理成本。

申请知识产权

(五)申请知识产权

意见1:发明人提供建议,最终由单位决定。单位决定不申请,会告知发明人。

2:是否申请、放弃决定于企业自身的状况,不需要意见2:

征得发明人的同意。

意见3:公司可以决定申请知识产权的时间和地域,发明人的意见供参考。

意见4:公司的实践是发明人在发明后向单位提交专利申请表,描述发明状况,相关部门确定是申请专利还是以技术秘密形式保存。相关部门会给发明人答复。

关于署名权

二、关于署名权

1:通常第一发明人署名放在最前面。

意见1:

意见2:中小企业中的发明人署名权问题经常被误解。不是像想象中的中小企业发明人不被署名,非发明人署名。中小企业和发明人并不一定是对立的,发明人和公司谁更强势很难判断。发明人的署名权实际上是能够保证的,符合实际情况。

意见3:发明人关注署名顺序,署名问题会在交底时确认。

关于职务发明的奖励和报酬

四、关于职务发明的奖励和报酬

现行实践中的做法

(一)现行实践中的做法

1:总部对下属单位有考核加分的政策,加分可以作意见1:

为升岗提薪的一个条件。

意见2: 公司的激励是完整而丰富的,不限于申请专利。奖励数额均为固定,不按比例。许多企业都以公司规章的形式制定了自己的鼓励政策,包括公司嘉奖、创新奖励、将专利作为晋升条件等等。这些政策大多行之有效。发明人对他们所能获得的感到满意,企业也能保障足够的创新激励。

意见3:企业对员工发明创造奖励力度非常大,奖励可能不仅在发明专利授权后,还包括在发明专利实施的整个过程中,奖励数额是现行最低标准的很多倍。

意见4:在发明人很多的情况下,实际奖惩是不同的。没有明确。特别是在纵向项目中,合作协议约定知识产权共享的情况下,考虑不同完成人的比例,一般来说第一完成人的奖励比较多。

意见5:建议增加对一项知识产权属于多个申请人的情况下对发明人奖酬义务的规定。

关于提高奖励和报酬的数额和比例

(二)关于提高奖励和报酬的数额和比例

1:公司规模不同,明确奖励标准会给企业相关工作意见1:

的开展造成一定的限制。如果强调按照比例去奖励,某一发明占多大的比例是很难估计的。约定优先的原则是比较好的,可以鼓励发明人。不是明确具体的奖励标准和如何实施,因为无法找到放诸四海皆准的标准,我们需要做的是引导企业去做此方面的规章。

意见2:建议报酬不明确比例,可以借鉴美国的做法,美国不具体计算发明人的贡献,但是不妨碍美国有优秀的发明。这方面需要给企业自主权。计算和判断专利本身的技术贡献的成本要远远大于给予发明人的奖励。技术贡献、商业贡献是多少,发明本身的技术贡献是多少是无法计算的。

意见3:公司在鼓励创新的积极性时,我们的奖励是各种各样的,不区分奖励和报酬,无法确定报酬的比例抽成。企业比政府更明白应该如何对待自己的员工和专利。既然

《专利法实施细则》第七十六条给予了单位与发明人约定奖励、报酬的方式和数额的自由,就意味着单位应当享有足够的自由度与发明人进行奖励、报酬的约定。如果严格限定报酬数额的计算方式实际上架空了《专利法实施细则》所赋予当事人的约定自由。

意见4:企业会根据自身的状况确定奖励的数额。有时可能比法律规定的更高。法律本身从保护发明人的初衷来考虑,到头来并不一定真正保护了发明人的利益。

意见5:职务发明的奖励和报酬应本着企业利润可控、合理、保证发明人基本权利的原则。可对发明的奖励制定明确的最低标准,对报酬仅出具原则性意见即可,不必过于细致。其实奖励、报酬本身会对促进发明创造起到促进作用,企业不会因没有明确规定而放弃对发明人的激励,若企业对发明人的奖酬明显有失公平,可以给发明人以司法或行政的救济手段。除对发明人进行奖励之外,对促进专利数量、专利质量提高的专利挖掘、检索、审核人员,以及对专利诉讼、维权、推广、运用等起到关键作用或做出贡献的企业员工,也要考虑给予奖励或激励。

意见6:第二十二条中“相关技术的市场价格”很难确定,很多知识产权的交易并不公开价格,且即便是技术上相关联的两个专利,二者的专利价值也可能根据专利撰写的好坏以及市场的接受度完全不同。因此企业和发明人都很难确定“相关技术的市场价格”。此外,单位有时由于知识产权管理的需要,可能会在关联企业间进行知识产权的转让,如

果每次在关联企业间进行知识产权无偿或低价转让都需要对职务发明人支付报酬则会不合理的增加企业成本,对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造成障碍。再次,如果企业为了支持公益事业对于某些行业或领域(比如教育、医疗、开放源代码)免费许可自己的知识产权,难道还需要根据相关技术的市场价格向发明人支付额外的报酬吗?这样的规定势必会降低企业进行免费许可的积极性。在实际操作中,企业很难对于发明人的奖励和报酬进行严格区分,更多的是对于某类知识产权采取相对固定数额的奖励和报酬制度。因此规定在单位“低价、无偿转让或者许可他人实施获得知识产权的职务发明时,应当参照相关技术的市场价格,合理确定对职务发明人的报酬数额”会将单位至于不可预知的诉讼风险当中,打击单位组织发明创造、进行研发投资的积极性。

(三)关于大发明概念下的奖励和报酬

关于大发明概念下的奖励和报酬

1:大发明概念可能会与公众熟悉的专利法中的发意见1:

明有所混淆,实践当中不好操作。

意见2:不支持大发明概念,跟上位法规定不一致。

意见3:不支持大发明概念,软件著作权不应该包括其中,其他条款都是专利权法中的发明创造。布图设计专有权也不应该包括在其中。

意见4:不支持大发明概念下的奖励和报酬。例如程序员的本职工作是写代码。单位对其本职工作的报酬即支付的工资,而计算机代码受软件著作权的保护,这种情况下,如何确定奖励,是否需要奖励?会造成实际工作中的混乱。

意见5:软件著作权不应包含在本条例规定的相关条款中。若将“软件著作权”纳入“发明”的范围,后续的发明人报告制度、发明人奖励和报酬制度以及促进知识产权运用的制度可能都要适用于软件。以发明人报告制度为例,如果发明人每写完一段代码都要向公司报告(详见本条例草案第十一条),这样可能不合理地加重公司的管理成本,甚至在现实中不具有可操作性。同样,以发明人奖励和报酬制度为例,如果公司向用户每发放一份软件许可就需要给予软件开发人员相应的报酬(详见本条例草案第二十一条),在实际中也会不合理的加重公司的管理成本,并且也不具备可操作性。此外,从促进知识产权的运用实施的角度,对于任何自动产生的“软件著作权”(无论开发人员所开发出来的“软件”质量如何,也无论所开发的软件是否适合目前市场的需要),是否意味着企业都必须在三年之内自行实施、做好实施准备、转让、或许可他人实施(详见本条例草案第三十一条),如果企业不进行实施,还要向发明人支付合理的补偿?如果企业投入资金和人力进行某项软件的研发,但是研发的效果不好,未能在三年内将所述软件产品化,那么是否意味着企业在做亏本买卖的同时还要额外支付软件研发人员“补偿”?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损失由谁来补偿呢?

意见6:大发明的解释比较混乱,建议去掉软件著作权、植物新品种权、布图设计专有权,将包含范围限制在技术秘密、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等。

职务发明人的奖励和报酬的税收优惠政策 (四)职务发明人的奖励和报酬的税收优惠政策

意见1:

1:支持对发明人的奖励和报酬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免税或低税,激励作用很重要,可以考虑参考软件行业的退税政策。(与会企业均表示支持)

五:关于主体变动权利义务的确定关于主体变动权利义务的确定和纠纷争议解决和纠纷争议解决和纠纷争议解决 意见1:公司目前并没有关于离职后对职务发明人的奖酬规定。原则上发明人离职后则不再给予奖酬。

意见2:公司对离职人员有一揽子解决方案,员工离职之后无权再请求继续支付职务发明的相关奖励。

意见3:对离职人员的专利奖励发放,若专利尚在申请中,应考虑到其是否积极配合企业的申请工作,对权利的获得起到积极作用。

六《、《职务发明条例职务发明条例职务发明条例》》草案意见汇总草案意见汇总

对于《职务发明条例》草案的意见大多集中在以下几款条文:

草案多个条款参考了德国《雇员发明法》(1994年版)的相关规定。德国已于2009年对专利法进行简化和现代化的修改,并于2009年10月1日起实施。德国对有关职务发明的规定做了较大修改,有些条款的规定甚至是与旧法完全相反。我国如参考借鉴德国法,应对其最新变化趋势予以关注。可借鉴美国法律,未规定职务发明奖酬制度,而是交由市场去解决,在无特别约定情况下,美国职务发明归属于雇主,雇主不必向职务发明人支付工资以外的额外的职务发明奖励和报酬。

第四条:软件著作权、布图设计专有权不应包括在其中。

第七条:与单位业务有关的发明概念含糊,建议进行明确。

第十二条:发明报告书规定的这些内容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技术评审不会看背景,只是看发明本身是否符合标准。发明人很难从法律角度去界定职务发明与非职务发明,也很难给出一个理由。只需包含必要的基本信息和技术内容,其他如发明人职务、发明产生的背景和过程等,在实践中无描述的必要。建议删除或修改,这个问题交由企业规定为好。

第十五条:合理期限没有明确规定。企业要按照自己的专利战略规划来确定具体在哪里申请。如果不在中国申请就无偿转让的话,会给企业在全球布局造成很大的负担。合理期限决定后是否同时通知,此处有法律漏洞。2009年10月1日施行的新的德国雇员发明法,完全摒弃了旧法的这一规定,已经修改为“除非雇主在收到职务发明报告后的4个月内明确表示放弃权利,否则该职务发明权利默认为归属于雇主。”建议本条第一款,借鉴德国新法的规定,增加明确的期限,如四个月;并增加规定“如果在此期限内,单位没有通过“text form”的方式明确放弃权利,则此职务发明推定为归属于单位所有”。建议删除第二款;因为单位对职务发明拥有绝对的支配权,是否申请专利,以及在哪些国家申请,是根据经营状况和策略决定的。

第十七条:单位提前两个月通知发明人,两个月的期限很难操作。单位往往是在最后一刻才决定是否申请。职务发明的雇主单位,作为权利人对职务发明拥有完全的处分权;在实践中,雇主单位往往配备有专门的专利部门和人员,在处理申请程序有关的事务,做出的决定比发明人更加专业,有利于提升专利质量。建议删除本条。

第四章:在技术日新月异的现在,发明创造更多的创新是有组织的创新,不是一个或几个天才发明家就能做成的。对于一个庞杂的系统解决方案,无法确定某一个发明在其中的贡献,也无法确定每一个发明人的贡献大小。企业每年成千上万件专利,逐一计算贡献大小、计算奖励、计算报酬是非常不切实际的且耗费巨大。

各行业各企业差距很大,专利实施的利润难以计算,授权许可的情况千差万别,且大多是一揽子的许可,规定太死会使企业和员工陷入对立和纠纷中,不利于创新发展。

第二十三条:目前的专利交叉许可,多是打包许可,不区分具体专利;交叉许可往往也涵盖未来某一时间段内产生的专利;即使只就某领域进行许可谈判,所使用的专利,也仅是策略性的选取。另外,许可协议往往有保密条款。单位无法做到将数千上万件打包许可的专利通知其发明人,也不能违法保密条款的要求,否则位陷入违约境地。

第二十七条:“单位决定对职务发明作为技术秘密予以

保护的,应当在实施该技术秘密后向发明人支付合理的补偿。”——技术秘密奖励的评估、实施,在实际操作上很有难度。

第三十条:“单位拟转让职务发明的知识产权的,发明人享有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受让的权利。”实际操作上有难度,企业转让的往往不是一个专利,在一项技术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转让时,很难对其中的单个专利进行评估、分离,另外同等条件很难把握。

第三十一条:实施只是企业专利申请目的的一种,专利对企业的价值并非仅仅体现在实施方面。战略防御、交叉许可、技术预研和储备等也都是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一部分,不能仅仅因为没有实施就认为企业有过错。对于软件著作权而言,是否意味着单位对于软件开发人员写出来的软件代码如果三年之内不纳入产品中就要给予开发人员补偿?如果由于所述软件还不成熟或质量低而不适合纳入产品中,那么企业是否仍然需要给予开发人员补偿?对于专利而言,是否能够成功许可他人实施知识产权并不是单单依靠许可企业一方的努力就可以实现的。如果由于非许可企业的原因无法与被许可人在三年之内达成知识产权许可协议(例如由于专利质量不高不具有市场接受度,或者由于被许可人拒绝达成许可协议),那么这是否意味着企业在做亏本生意的同时,还要补偿发明人,那么企业的损失由谁来补偿呢?这样的规

定势必影响企业的创新积极性,与本条例的立法目的相违背。应该从正面加以规定,鼓励发明人帮助企业去实施,而不是未实施就补偿。

第四十三条:权属纠纷诉讼时效为两年,缺乏法理依据。从传统法理上讲,专利权是类似物权的对世权,不适用于诉讼时效。如果适用,那么单位的职务发明可能会流失。例如一个公司A胜诉的职务发明权属纠纷案例,在诉讼发生时,已经超过了“知识产权授权公告之日,推定为权利人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犯之日”的五年,超过了本条规定的2年的诉讼时效。如果按照本条的规定,那么该公司A将失去本该属于自己的职务发明。这是不公平、不合理的。建议发明的权利归属纠纷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

职务发明创造协议

职务发明创造协议 本合同由以下双方于年月日订立。 [甲方]濮阳市东昊机械电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方”); [乙方]身份证号码为。(以下简称“乙方”)。 甲乙双方以下单独称为“一方”,合称为“双方”。 前言 鉴于双方存有劳动关系,根据专利法及专利法实施细则(下称“专利法及实施细则”)等有关国家法律,双方就与职务发明创造有关事项协商一致,订立本协议。 一、定义 除本合同条款另有约定或上下文另有所指外,本合同中下列用语具有如下含义: 发明创造,本协议所指发明创造是指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 职务发明,指符合本协议第二条规定条件的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 本职工作,指。 二、职务发明的范围 根据“专利法及实施细则”的规定,乙方做出的发明创造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为职务发明: 1、在本职工作中做出的发明创造; 2、履行本单位交付的本职工作之外的任务所做出的发明创造; 3、离职、退休或调动工作后一年内做出的与其在原单位承担的本职工作或分配的任务有关的发明创造; 4、主要利用本单位的资金、设备、零部件、原材料或者不向外公开的技术资料所做出的有关发明创造。 三、发明创造的报告 乙方应自做出发明创造之日起15日内,向甲方报告并提交发明创造内容的书面简介及甲方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四、职务发明的确认 4.1对乙方报告的发明创造,甲方应在接受该报告之日起30日内就发明创造是否职务发明做出书面确认。 4.2乙方做出的发明创造系职务发明的,甲方应依照本协议第五条之规定予以保护。 4.3乙方做出的发明创造系非职务发明的,甲方应出具《非职务发明证明书》(其格式详见附录一)。 五、职务发明的保护 5.1对乙方报告的职务发明,甲方应在接受该报告之日起30日内做出是否予以保护以及采取何种保护方式的决定。 甲方对职务发明的保护方式有:申请专利、作为商业秘密予以保护。 甲方决定对乙方报告的职务发明予以保护的,所有保护费用由甲方负担。 5.2甲方拒绝对乙方报告的职务发明予以保护的,乙方可自行采取申请专利等保护方式予以保护。此种情形下,甲方应出具《职务发明专利申请权确认书》(其格式详见附录二),对乙方申请专利予以协助。 六、职务发明的权属 6.1乙方做出的职务发明,其专利申请权等权益为甲方所有,除非甲方依本合同第五条之规定书面告知乙方拒绝对该项职务发明予以保护,并确认该项职务发明的专利申请权为乙方所有。 6.2乙方依本条上款规定取得职务发明的专利申请权、专利权或其他权益的,甲方有权免费实施该项职务发明。 七、职务发明的奖励 乙方做出职务发明的,甲方根据甲方的企业管理规定,在区分职务发明的价值大小、乙方是否保有专利权等权益的基础上,给予乙方一定的精神及物质奖励。 八、非职务发明的权属 乙方做出的非职务发明,其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等权益为乙方所有。 九、保密义务 9.1为确保发明创造在获得专利前具有新颖性,不论该项发明创造的权利

2019年员工知识产权归属合同协议书范本详细版

编号: ________________ 员工知识产权归属协议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签订日期:____ 年____ 月_____ 日 甲方(用人单位): 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注册地址: 通讯地址: 联系电话:

乙方(员工): 身份证号码: 联系电话: 住址: 甲乙双方本着诚实信用的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就乙方在甲方任职前、任职期间及离职后相关知识产权归属及相关事项,经协商达成如下条款,以期共同遵守。 第一条知识产权范围 知识产权,指对于自己的智力活动创造的成果和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标记依法享有的权利,包括而不限于对已注册、未注册、已进行注册申请的专利、专利申请、商标、服务标志、标识、形象、商号、互联网域名、设计、著作(包括计算机软件)、数据库、集成电路设计、专有技术等拥有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不论其表现为何种形式,记载于何种载体。 第二条员工任职前知识产权 1、员工任职前知识产权,指乙方在受雇于甲方之前所创作的且为乙方所拥有的与甲方的业务、产品、研究和开发有关且未转让给甲方的所有知识产权,包括而不限于专利、著作(包括计算机软件)、专用技术等。 2、乙方任职于甲方前所拥有的知识产权,由乙方继续拥有,不得被界定为甲方的知识产权。乙方同意,乙方在甲方任职期间,向第三方转让任职前知识产权,在同等条件下,甲方应当享有优先受让权。 3、除有任何在先的保密协议限制乙方向甲方披露任职前知识产权以外,乙方应就任职前的知识 产权及其使用限制向甲方做岀声明,并将记录这些内容的附表作为本协议的附件。乙方承诺附件所做的陈述是真实、完整的。乙方理解并且同意:遵照本项披露要求,如乙方未进行相应的告知且未提供该附表,即表示乙方并无此种任职前发明/作品。 4、乙方在甲方任职期间,如乙方将任职前的知识产权运用到甲方的计算机软件、产品、工艺或机器装置(以下称“甲方产品”)中,无论所涉任职前知识产权是作为甲方产品一部分或与甲方产品有关,都视为乙方对甲方授予许可,甲方有权对上述所涉任职前知识产权进行制作、委托他人制作、修改、使用和销售。此项许可应是非独占的、免专利许可费的、不可撤销的、永久的、全球性的许可。

职务发明创造发明人或设计人奖励、报酬纠纷审理指引知识交流

职务发明创造发明人或设计人奖励、报酬纠纷审理指引 第一条【适用范围】专利法及专利法实施细则关于职务发明创造奖励与报酬制度的规定适用于在中国大陆完成的发明创造。 首先,应根据发明创造完成地来确定申请专利权利的归属。这种权利归属的确定原则符合企业与职工(雇主与雇员)双方对发明创造权利归属的预期,因为通常来说,企业与职工(雇主与雇员)总是从当地法律的规定出发来预见法律后果的。 其次,与专利法及专利法实施细则关于职务发明创造与非职务发明创造规定的适用范围相对应,专利法及专利法实施细则关于职务发明创造奖酬制度规定的适用范围也以发明创造完成地为依据。 专利法及专利法实施细则关于职务发明创造奖酬制度规定的适用范围以发明创造完成地为依据,有两层含义。第一,在中国大陆完成的发明创造,在中国大陆申请专利的情况下,职务发明创造的发明人、设计人有权依据中国专利法及专利法实施细则的规定,要求获得相应的奖励与报酬。第二,在中国大陆完成的发明创造,在外国申请专利的情况下,依据中国专利法及专利法实施细则认定发明创造属于职务发明创造的,职务发明创造的发明人、设计人有权依据中国专利法及专利法实施细则的规定,要求获得相应的奖励与报酬。 第二条【约定优先】根据专利法实施细则的规定,被授予专利权的单位可以就职务发明创造奖励与报酬同发明人、设计人进行约定。有约定的,应当依其约定确定职务发明创造相应的奖励与报酬;没有

约定的,依据专利法实施细则规定的标准确定职务发明创造相应的奖励与报酬。 第三条【约定的形式】根据专利法实施细则的规定,职务发明创造奖励与报酬标准可以通过单位与发明人、设计人协商约定,也可以在单位依法制定的规章制度中规定。 第四条【约定的内容】根据专利法实施细则的规定,被授予专利权的单位可与职务发明创造发明人、设计人就职务发明创造奖励与报酬的方式和数额进行约定。可以约定的不限于奖励、报酬的数额,也包括奖励、报酬的方式。 按照约定优先原则,奖励报酬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除了采取货币形式之外,还可以采取诸如股票、期权、提高职位、提升工资、带薪休假等形式,只要能达到专利法规定的合理的原则要求即可。 如果约定的奖酬仍采货币的形式,则约定数额既可以比法定标准高,也可以比法定标准低,单位可以自主地根据自身的行业特性、生产研发状况、知识产权战略发展需求制定相应的具体标准。在职务发明创造奖酬规定的实际执行过程中,有的企业采用如专利申请奖、专利授权奖、专利实施后的报酬等方式执行;也有的企业对奖励报酬采取一次性补偿方式,补偿的具体总额按照研发领域的平均发明价值确定,该种方式对于企业而言,可以避免复杂的计算过程、较高的计算成本。这些均是应该被允许的。 第五条【约定形式的合法性审查】职务发明创造奖励与报酬为单位与发明人之间协商约定的,应按《合同法》、《劳动合同法》之规

职务发明协议书

职务发明协议 甲方: 乙方: ,身份证号码: 鉴于甲乙双方存有劳动关系,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双方自愿就与职务发明有关事项协商一致,订立本协议。 一、定义 除本合同条款另有约定或上下文另有所指外,本合同中下列用语具有如下含义: 发明创造:是指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 发明人:是指对发明的实质性特点作出创造性贡献的人。在完成发明过程中,只负责组织工作、管理工作的人、为物质技术条件的利用提供方便的人或者从事其他辅助工作的人,不是发明人。 职务发明: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 二、职务发明的范围 乙方做出的发明创造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为职务发明: 1.在本职工作中作出的发明; 2.履行本单位在本职工作之外的任务、工作所做出的发明创造; 3.退休、调离原单位后或者劳动、人事关系终止后一年内做

出的,与其在原单位承担的本职工作或原单位分配、安排的任务有关的发明创造; 4.主要利用本单位的资金、设备、零部件、原材料或者不向外公开的技术资料等物质技术条件所做出的有关发明创造。 三、发明创造的报告及确认 1.乙方应自做出发明创造之日起日内,向甲方书面报告该发明创造,并提交发明创造方案的书面简介及甲方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2.对乙方报告的发明创造,甲方应就该发明创造是否为职务发明做出书面确认。 3.乙方做出的发明创造系职务发明的,甲方应依照本协议的约定予以保护。 四、职务发明的保护 1.对乙方报告的职务发明,甲方有权做出是否予以保护以及采取何种保护方式的决定。甲方对职务发明的保护方式有:申请专利、作为企业秘密予以保护或者予以公开等。 2.甲方就职务发明申请专利的,乙方应当积极配合甲方申请专利。 3.甲方拟停止职务发明的专利权申请程序或者放弃职务发明专利权的,应通知乙方。该情况下乙方有权有偿或无偿从甲方处获得该职务发明专利申请权,乙方无偿获得有关权利后,甲方享有免费实施该职务发明的权利。

职务发明创造权属及使用合同

职务发明创造权属及使用合同 甲方: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乙方: 身份证号: 甲乙双方经平等自愿协商,签订本合同以共同遵守。 第1条定义 1.1 专利权:是指将完成的发明创造依法向国家专利行政主管部门提出专利申请,由该主管部门依照法定程序审查并授予的法定排他性权利。 1.2 专利申请权:是指将完成的发明创造依照法定程序申请专利权的权利,包括尚未提出专利权申请或者虽已经提出专利申请但尚未授权公告状态下的发明创造固有的法定或约定的排他性权利。 1.3 专利:系指专利权、专利申请权的统称,本合同特别约定的除外。 1.4 保密信息:指甲方不对外公开并采取了保密措施的各种技术及经营信息,该信息可以是独立存在的,也可以依附于其他的信息而存在,并被记录于各种有形载体上。 1.5 甲方的物质技术条件:指发明创造过程中涉及的甲方具有的设计、研究、试验、检测、生产设备、装置、原材料、不对外公开的技术资料或信息等技术、资源或手段,或者由甲方出资借助于其他单位或者组织的条件所进行的设计、研究、试验、检测、生产行为,或者甲方的出资行为。 第2条职务发明创造权利归属 2.1 乙方系甲方员工,在甲方担任职务。 2.2 除非法律、法规另有规定或者双方另有书面约定,以下列方式取得的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甲方:

2.2.1 甲方在新技术、新产品研制与开发或者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产生或形成的各种发明创造; 2.2.2 主要是利用甲方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或者取得的发明创造; 2.2.3 乙方在履行职务过程中产生或形成的发明创造; 2.2.4 乙方在参与或者完成甲方交办的任务过程中产生的发明创造; 2.2.5 在乙方离职、退休后一年内产生、形成与其原履行职务或者参与完成的甲方交办的任务相关的发明创造。 第3条职务发明创造权利使用 3.1 甲方有权在其业务范围内充分、自由的使用上述职务发明创造,行使这些发明创造负载的各项权利,包括但不限于将这些发明创造申请并取得专利权;将其使用于生产、经营活动中;向第三方转让或者使用许可、出资等行为。 3.2 乙方应当按照甲方的要求,协助甲方取得发明创造的专利权并行使发明创造专利权的各项权利。 3.3 甲方在取得专利权后,由甲方自行负责缴纳专利年费。 第4条发明创造的移交 4.1 无论发明创造处于何种阶段,乙方应按照甲方的要求,将创造过程中涉及的有关资料、文件,连同发明创造附图或者流程图、会议记录、往来电子邮件、说明性材料等整理成专门档案移交给甲方并办理移交手续。且乙方不得对已产生的内容有所删减、损毁。 4.2 乙方无论因何原因离职,在离职前,应将从事、参与职务发明创造活动的相关资料交给甲方,并承担保密义务。 4.3 乙方在职及离职期间,未经甲方许可,不得擅自对外披露职务发明创造中的相关信息。 第5条奖励 5.1 如乙方对甲方在知识产权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甲方可以对乙方进行表彰与奖励。

2019年员工知识产权归属合同协议书范本详细版

编号: 员工知识产权归属协议 甲方: 乙方:签订日期:年月日甲方(用人单位): 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注册地址: 通讯地址: 联系电话:

乙方(员工): 身份证号码: 联系电话: 住址: 甲乙双方本着诚实信用的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就乙方在甲方任职前、任职期间及离职后相关 经协商达成如下条款,以期共同遵守。 第一条知识产权范围 知识产权,指对于自己的智力活动创造的成果和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标记依法享有的权利,包括 等拥有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不论其表现为何种形式,记载 于何种载体。 第二条员工任职前知识产权 1、 员工任职前知识产权,指乙方在受雇于甲方之前所创作的且为乙方所拥有的与甲方的业务、 产品、研究和开发有关且未 转让给甲方的所有知识产权,包括而不限于专利、著作(包括计算 机软件)、专用技术等。 2、 乙方任职于甲方前所拥有的知识产权,由乙方继续拥有,不得被界定为甲方的知识产权。乙 方同意,乙方在甲方任职期 间,向第三方转让任职前知识产权,在同等条件下,甲方应当享有 优先受让权。 3、除有任何在先的保密协议限制乙方向甲方披露任职前知识产权以外,乙方应就任职前的知识 产权及其使用限制向甲方做出声明,并将记录这些内容的附表作为本协议的附件。乙方承诺附 件所做的陈述是真实、完整 的。乙方理解并且同意:遵照本项披露要求,如乙方未进行相应的 告知且未提供该附表,即表示乙方并无此种任职前发明 作品。 4、乙方在甲方任职期间,如乙方将任职前的知识产权运用到甲方的计算机软件、产品、工艺或 机器装置(以下称“甲方产 品”)中,无论所涉任职前知识产权是作为甲方产品一部分或与甲 方产品有关,都视为乙方对甲方授予许可,甲方有权对上 述所涉任职前知识产权进行制作、委 托他人制作、修改、使用和销售。此项许可应是非独占的、免专利许可费的、不可撤销 的、永久的、全球性的许可。 知识产权归属及相关事项, 而不限于对已注册、未注册、 己进行注册申请的专利、专利申请、商标、服务标志、标识、形 象、商号、互联网域名、设计、著作(包括计算机软件)、 数据库、集成电路设计、专有技术

发明创造专利申请权转让合同书范本(官方版)

编号:QJ-HT-0055 发明创造专利申请权转让合同书范本(官方版) Both parties shall perform their obligations as agreed in the contract or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aw within the term of the contract.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业合同范本系列下载即可用---

发明创造专利申请权转让合同书范 本(官方版) 说明:该合同书适用于甲乙双方为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经友好协商双方同意签署合同,在合同期限内按照合同约定或者依照法律规定履行义务,可下载收藏或打印使用(使用时请先阅读条款是否适用)。 本文为您提供了一份发明创造专利申请权转让合同书范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发明创造专利申请权转让合同 转让方:_________ 职务:_________ 地址:_________市_________路_________号 代理人:_________ 职务:_________ 地址:_________ 受让方:_________ 法人代表:_________

厂长:_________ 地址:_________市_________路_________号 鉴于转让方合法拥有一项非职务发明创造,同意将已取得申请号的申请发明专利的专利申请权有偿转让给受让方_________。 鉴于受让方_________愿意接受转让方_________发明专利申请权,实施本合同已申请发明专利技术,并同意支付费用。 双方认为,本合同专利申请权的转让,有助于发明专利的申请和已申请专利技术的实施,发挥其经济的和社会的效益。经双方友好协商,就下述内容达成协议: 第一条转让方将_________发明专利申请权有偿转让给受让方。 发明创造的名称:_________ 申请日:_________申请号:_________ 第二条本专利申请权转让合同签字后,双方向中国专利局填报《专利申请权转让申报书》,申请本发明专利的权利归K厂所有。 第三条本专利申请权转让合同签字后10天内,转让方将_________发明专利申请文件全套交付给受让人。

【专利立法问答】职务发明条例制定

【专利立法问答】职务发明条例制定 1.能否介绍一下条例的起草背景? 职务发明制度是调整职务创新成果的权利归属和利益分配制度,直接影响和决定了发明人及其所在单位进行科技创新和转化运用的积极性。我国《专利法》、《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已经有职务发明的基本规定。但从调研情况看,我国职务发明制度还存在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现有法律规定较为原则,缺乏可操作性;二是实践中单位侵害发明人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挫伤了发明人的积极性。例如,在一些企业,侵害署名权的现象还很严重,其每年数百件专利的发明人均署名为该企业的负责人。为了解决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有必要完善立法,对职务发明制度进一步细化,增强可操作性并补充程序性规定,明确发明人权利救济措施和途径,确保发明人的合法权益落到实处,充分激发研发人员的创新活力,产生更多的职务发明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为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法律制度支撑。 为此,《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制定职务技术成果条例,完善科技成果知识产权归属和利益分享机制,保护科技成果创造者的合法权益。明确职务发明人权益,提高主要发明人受益比例。” 今年3月份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也明确提出,要完善职务发明制度,完善科技成果、知识产权归属和利益分享机制,提高骨干团队、主要发明人受益比例。完善奖励报酬制度,健全职务发明的争议仲裁和法律救济制度。 为了解决我国职务发明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为创新驱动发展营造良好法律环境,知识产权局联合相关主管部门成立《职务发明条例》起草工作组,开始条例的起草工作。条例起草过程中,起草工作小组先后赴8个省市20多家企事业单位实地调研,共召开24次征求意见座谈会,

职务发明创造奖励协议

职务发明创造奖励协议 甲方: 法定代表人: 联系电话: 乙方:姓名: 身份证号码: 联系电话: 鉴于:甲乙双方之间存有劳动关系,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等规定,就乙方作出的职务发明创造有关事项,甲乙双方协商一致签订本协议,共同遵守执行。 第一条、职务发明创造的界定 1.1乙方作出的发明创造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为职务发明创造: 1.1.1乙方在本职工作中作出的发明创造,包括但不限于乙方履行其在甲方的工作职责、承担甲方交给其的任务等; 1.1.2乙方履行甲方交付的本职工作之外的任务所作出的发明创造; 1.1.3乙方利用甲方的物质技术条件作出的发明创造,“甲方的物质技术条件”包括但不限于甲方所有或甲方有权使用、支配的资金、设备、零部件、原材料、技术资料、信息等所做出的有关发明创造。 1.1.4乙方辞职、退休、因其他原因与甲方终止劳动关系后五年内做出的,与乙方在甲方承担的本职工作或分配的任务有关的发明创造。 1.2乙方完成的发明创造是否属于职务发明创造,由甲方确定,乙方不持异议。 第二条、职务发明创造的权利归属 对于乙方作出的职务发明创造,所有权属于甲方,全部知识产权属于甲方,向中国或外国的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属于甲方。 第三条、对获得专利权的职务发明创造的奖励和报酬 3.1对于乙方作出的职务发明创造,甲方申请中国或外国专利并被授予了专利权的,甲方给予乙方奖励和报酬。

3.2奖励和报酬方式:货币(注:币种为人民币)。 3.3奖励和报酬数额: 3.3.1对于乙方一人作出的每一项职务发明创造,甲方申请专利并被授予中国或外国专利权的,甲方给予乙方不低于元人民币的一次性奖励和报酬。(注:是否区分专利类型,指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 3.3.2对于乙方和其他人共同作出的每一项职务发明创造:甲方申请专利并被授予中国或外国专利权的,甲方给予乙方不低于元人民币的一次性奖励和报酬。(注:是否区分专利类型,指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 3.4支付期限:对于每一个乙方的职务发明创造,甲方被中国或外国专利行政部门授予专利权并公告后六十个工作日内,甲方将奖励和报酬全额支付给乙方。 3.5对于乙方的每一个职务发明创造,甲方给予乙方的奖励和报酬仅限一次性货币奖励和报酬。除此之外,无论发生任何情况(包括但不限于甲方自己实施专利、转让专利、给予第三方专利许可使用等),甲方不再给予乙方其他任何奖励和报酬。 第四条、甲方的权利和义务 4.1对于乙方作出的职务发明创造,由甲方进行审查并自行决定是否向中国专利行政部门申请中国专利或者向外国申请专利。 4.2对于乙方的职务发明创造,甲方决定不申请专利、甲方撤回专利申请、专利申请被驳回、甲方的专利权被国家专利行政部门或司法机关宣告无效的,甲方不给予乙方任何奖励和报酬。 (注:如果因乙方的原因甲方申请的专利权被宣告无效的,如果乙方已经领取了奖励和报酬,乙方须将该奖励报酬全额返还给甲方) 4.3甲方以任何方式介绍、引用乙方的职务发明创造时,有权不提及发明人。 4.4在甲方向乙方发放职务发明创造奖励和报酬前,乙方辞职或因其他原因终止和甲方的劳动关系的,甲方不再向乙方发放该职务发明创造奖励和报酬。 第五条、乙方的权利 5.1对于甲方获得专利权的乙方职务发明创造,乙方有权在中国或外国国家专利文件中写明自己是发明人。 5.2乙方有权按照本协议规定要求甲方支付职务发明创造奖励和报酬。

知识产权归属合同范本(完整版)

知识产权归属合同范本 知识产权归属合同范本 知识产权归属合同 甲方: 乙方: 甲方是《首都中医药实训与综合评估管理系统》的委托方,乙方接受甲方委托,参与首都中医药实训与综合评估管理系统的课件编写制作工作,现就在工作中涉及到甲乙双方相关成果的知识产权归属事宜达成如下协议: 第一条本合同所涉及的产品 本合同所提及的产品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几类: 1.由乙方编写制作完成或参与编写制作完成的首都中医药实训与综合评估管理系统学习、自测、考核课件及基础知识库课件成果和文档。 上述产品的课件制作开发计划书、说明书、用户使用手册、以及在专家论证前后两个阶段产生的创意设计方案。 第二条知识产权归属 1.甲、乙双方经协商同意,对本合同第一条所提及的产品的知识产权的所有权归甲方享有。 甲方有权将上述产品发表、署名、修改;有权将上述产品复制、发行、网络传播、出租、展览、演示、改编、翻译;有权行使由上述产品所产生的著作权的完整权利。

3.甲方有权以其名义单独就上述产品进行商标权、专利权的申请,有权行使基于上述产品所产生的商标权和专利权。 4.乙方享有其相应编写制作课件的署名权。 第三条权利和义务 1.乙方提交至甲方的各类产品及相关资料应是自主开发完成的产品及相关资料。乙方提交至甲方的各类产品及相关资料如果是在第三方享有权利的基础上产生的再创造,应当告之甲方有关该第三方的相关权利及信息,并提交该第三方对乙方的授权许可合同及相关文件资料。保证没有侵犯任何人的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和其他人身权或财产权。 乙方提交至甲方的各类产品及相关资料应当不包含带有政治敏感性、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的内容,因出现上述内容而引发的后果由乙方承担。 3.未经甲方许可,乙方不得将提交至甲方的各类产品及相关资料泄露给他人或擅自提交第三方阅览使用;亦不得擅自向第三方转让上述产品及资料。 4.非经甲方许可,乙方不得将上述产品及资料发表、复制、发行、网络传播、出租、展览、演示、改编、翻译;不得以其名义就上述产品进行商标权、专利权的申请,不享有上述产品所产生的商标权益和专利权益。 5.乙方应就甲方为乙方办理甲方委托事宜而向乙方提供的资料、信息承担保密责任,除依据国家法律向有权了解该等资料信息的其他人员提供以外,非经甲方许可,不得向任何组织和个人泄露。 第四条违约责任

职务发明条例2014版

附件1: 职务发明条例草案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保护职务发明人和单位的合法权益,充分调动职务发明人与单位的创新积极性,提高创新能力,推动职务发明及其知识产权的运用实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国家鼓励职务发明及其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应当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大职务发明制度的宣传普及力度,加强对单位和发明人执行本条例的指导和帮助,支持和促进职务发明及其知识产权的运用实施。 第三条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农业行政部门、林业行政部门(以下统称“知识产权主管部门”)、 科学技术行政部门及劳动行政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全国职务发明制度实施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知识产权主管部门、科学技术行政部门、劳动行政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职务发明制度实施的监督管理。 第四条本条例所称发明,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完成的,属于专利权、植物新品种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

或者技术秘密保护客体的智力创造成果。 第五条本条例所称发明人,是指对发明的实质性特点作出创造性贡献的人。 在完成发明过程中,只负责组织工作、管理工作的人、为物质技术条件的利用提供方便的人或者从事其他辅助工作的人,不是发明人。 第六条国家鼓励从事研究开发的单位建立职务发明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设立专门机构或者指定专门人员负责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或者委托专业机构代为管理知识产权事务。 从事研究开发的单位应当建立发明报告制度或者与发明人约定,明确发明完成后单位与发明人之间的权利、义务与责任,及时确定发明的权益归属。 从事研究开发的单位应当建立职务发明的奖励报酬制度或者与发明人约定奖励和报酬。 单位在建立前述制度时,应当充分听取和吸纳相关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并将发明报告制度以及奖励报酬制度向研发人员和其他有关人员公开。 第二章发明的权利归属 第七条下列发明属于职务发明: (一)在本职工作中完成的发明; (二)履行单位在本职工作之外分配的任务所完成的发明; (三)退休、调离原单位后或者劳动、人事关系终止后一

(包含答案)2020年菏泽市继续教育《知识产权法》在线考试题库

1、中国单位或者个人向外国申请专利权的,必须经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批准。()(5 分) 正确 错误 2、发明人就是对发明有巨大贡献的人。()(5 分) 正确 错误 3、在申请前已经公开的技术均不能取得专利权。()(5 分) 正确 错误 4、对方法专利产品的保护不应局限于说明书中所说明的方法,任何通过其他方法制造的同样产品均可构成侵犯该产品专利。()(5 分) 正确 错误 5、按照我国现行著作权法的规定,广播电台、电视台播放他人已发表的作品属于合理使用的范畴。()(5 分) 正确 错误 6、非营利性使用已发表的作品的行为都属于合理使用。()(5 分) 正确 错误 7、我国对发明、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采取“早期公开、延迟审查”的制度。()(5 分) 正确 错误 8、外国人的作品即使未发表也受我国著作权法的保护。()(5 分) 正确 错误 9、宣告无效的专利权自宣告之日起无效。()(5 分) 正确 错误 10、依据专利法,专利管理机关享有专利侵权认定权,也有侵权损失赔偿数额的裁决权。()(5 分) 正确 错误 11、甲单位委托乙单位完成的发明创造被乙单位申请专利并被授予专利权后,甲单位可以无偿使用并许可有关的合作单位使用。()(5 分) 正确 错误 12、一项专利权被授予后,自公告日起任何人都可以请求专利复审委员会宣告该项专利权无效。()(5 分) 正确 错误

13、某作家在作品脱销后,要求出版作品的出版社加印但却遭到拒绝。某作家于是将作品交给了另一家出版社。某作家的行为是违法的。()(5 分) 正确 错误 14、知识产权都具有财产权和人身权双重属性。()(5 分) 正确 错误 15、中国人只能享有国内优先权,外国人只能享有国外优先权。()(5 分) 正确 错误 16、某词曲作家在发表了一首歌曲后,不断有表演者进行演唱,但都没有征得词曲作家的同意,也没有人向某词曲作家支付报酬,表演者的行为属于法定许可。()(5 分) 正确 错误 17、只要是可以传授和复制的作品都可以依据著作权法予以保护。()(5 分)正确 错误 18、世界上最早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是英国1709年颁布的《安娜法》。()(5 分) 正确 错误 19、中国著作权法规定了著作权人有转让自己作品的权利。()(5 分) 正确 错误 20、不管是在职务发明还是在非职务发明中,发明人或设计人的权利都是独立存在的。()(5 分) 正确 错误

职工职务发明协议书

上海XX有限公司 职工职务发明协议书 甲方:上海XX有限公司 乙方:身份证号码: 甲乙双方以下单独称为“一方”,合称为“双方”。 前言 鉴于双方存有劳动关系,根据专利法及专利法实施细则(下称“专利法及实施细则”)等有关国家法律,双方就与职务发明创造有关事项协商一致,订立本协议。 一、定义 除本合同条款另有约定或上下文另有所指外,本合同中下列用语具有如下含义:发明创造,本协议所指发明创造是指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职务发明,指符合本协议第二条规定条件的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本职工作,指[ 二、职务发明的范围 根据“专利法及实施细则”的规定,乙方做出的发明创造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为职务发明: 2.1 在本职工作中做出的发明创造; 2.2 履行本单位交付的本职工作之外的任务所做出的发明创造; 2.3 退职、退休或调动工作后一年内做出的与其在原单位承担的本职工作或分配的 任务有关的发明创造; 2.4 主要利用本单位的资金、设备、零部件、原材料或者不向外公开的技术资料所 做出的有关发明创造。 三、发明创造的报告

乙方应自做出发明创造之日起15 日内,向甲方报告并提交发明创造方案的书面简介及甲方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四、职务发明的确认 4.1 对乙方报告的发明创造,甲方应在接受该报告之日起30 日内就发明创造是否职务发明做出书面确认。 4.2 乙方做出的发明创造系职务发明的,甲方应依照本协议第五条之规定予以保护。 4.3 乙方做出的发明创造系非职务发明的,甲方应出具《非职务发明证明书》(其格式详见附录一)。 五、职务发明的保护 5.1 对乙方报告的职务发明,甲方应在接受该报告之日起30 日内做出是否予以保护以及采取何种保护方式的决定。甲方对职务发明的保护方式有:申请专利、作为企业秘密予以保甲方决定对乙方报告的职务发明予以保护的,所产生的费用由甲方负担。 5.2 甲方拒绝对乙方报告的职务发明予以保护的,乙方可自行采取申请专利等保护方式予以保护。此种情形下,甲方应出具《职务发明专利申请权确认书》(其格式详见附录二),对乙方申请专利予以协助。 六、职务发明的权属 乙方做出的职务发明,其专利申请权、归属权等权益为甲方所有,除非甲方依本合同第五条之规定书面告知乙方拒绝对该项职务发明予以保护,并确认该项职务发明的专利申请权为乙方所有。 七、职务发明的奖励 乙方做出职务发明,甲方根据相关规定,给予乙方一定的精神及物质奖励。 八、非职务发明的权属

职务发明创造奖励合同协议书范本模板

职务发明创造奖励合同 甲方: 法定代表人: 乙方: 身份证号: 鉴于:甲乙双方之间存有劳动关系,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等规定,就乙方作出的职务发明创造有关事项,甲乙双方协商一致签订本协议,共同遵守执行。 第1条职务发明创造的界定 1.1 乙方作出的发明创造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为职务发明创造: 1.1.1 乙方在本职工作中作出的发明创造,包括但不限于乙方履行其在甲方的工作职责、承担甲方交给其的任务等; 1.1.2 乙方履行甲方交付的本职工作之外的任务所作出的发明创造; 1.1.3 乙方利用甲方的物质技术条件作出的发明创造,“甲方的物质技术条件”包括但不限于甲方所有或甲方有权使用、支配的资金、设备、零部件、原材料、技术资料、信息等所做出的有关发明创造。 1.1.4 乙方辞职、退休、因其他原因与甲方终止劳动关系后五年内做出的,与乙方在甲方承担的本职工作或分配的任务有关的发明创造。 1.2 乙方完成的发明创造是否属于职务发明创造,由甲方确定,乙方不持异议。第2条职务发明创造的权利归属 对于乙方作出的职务发明创造,所有权属于甲方,全部知识产权属于甲方,向中国或外国的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属于甲方。

第3条对获得专利权的职务发明创造的奖励和报酬 3.1 对于乙方作出的职务发明创造,甲方申请中国或外国专利并被授予了专利权的,甲方给予乙方奖励和报酬。 3.2 奖励和报酬方式:现金奖励(人民币)。 3.3 奖励和报酬数额: 3.3.1 对于乙方一人作出的每一项职务发明创造,甲方申请专利并被授予中国或外国专利权的,甲方给予乙方一次性奖励和报酬。 其中:发明专利奖励不低于万元,实用新型专利奖励不低于万元,外观设计奖励不低于万元。 3.3.2 对于乙方和其他人共同作出的每一项职务发明创造:甲方申请专利并被授予中国或外国专利权的,,甲方给予乙方一次性奖励和报酬。 其中:发明专利奖励不低于万元,实用新型专利奖励不低于万元,外观设计奖励不低于万元。 3.4 支付期限:对于每一个乙方的职务发明创造,甲方被中国或外国专利行政部门授予专利权并公告后六十个工作日内,甲方将奖励和报酬全额支付给乙方。3.5 对于乙方的每一个职务发明创造,甲方给予乙方的奖励和报酬仅限一次性货币奖励和报酬。除此之外,无论发生任何情况(包括但不限于甲方自己实施专利、转让专利、给予第三方专利许可使用等),甲方不再给予乙方其他任何奖励和报酬。 3.6 一项发明创造在不同地区分别申报的,仍视为同一项。 第4条甲方的权利和义务

(英文版)信息保密及职务发明协议

Agreement Regarding Confidential Information and Proprietary Developments(ARCIPD) 信息保密及职务发明协议(ARCIPD) 1.In consideration for my employment by ABC Technologies (China)Co.Ltd.Xi’an Branch(my“Employer”),and the wages, compensation,benefits and other things of value that I receive,I agree to all of the following provisions. 鉴于我受聘于ABC科技(中国)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以下称为我的“用人单位”),以及我取得的工资、报酬、福利、及其它财物,本人同意以下所有条款。 2.As used herein,“ABC”means ABC Technologies,Inc.(US entity),all of its direct and indirect subsidiaries(including my Employer),and all successors in interest of each of the foregoing. 本协议中,“ABC”指ABC科技有限公司(美国实体)、所有其直接与间接子公司(包括我的用人单位),及上述每家公司的权益继受人。3.“Confidential Information”means all information which is not generally known to the public and to which I have access in the course of my employment.This includes,but is not limited to, trade secrets,technical information,know-how,information about ABC’s organization,staffing,finance,research and development,manufacturing(including suppliers and supplier lists)and sales and marketing(including customers and customer lists),as well as information which ABC receives from others.I will: “保密信息”指通常不为公众所知悉,在我服务于ABC期间所接触到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商业秘密、技术信息、技术诀窍、ABC 的组织机构、员工、财务、研发、制造(包括供应商及供应商名单)以及销售和市场信息(包括客户及客户名单)、以及ABC从其他方取得的信息。本人将: https://www.doczj.com/doc/fc18415138.html,e Confidential Information only in the performance of my duties;

职务发明中的“一奖两酬”(专利知识讲座32)韩晓春

专利知识系列讲座 韩晓春 32、职务发明中的“一奖两酬” 第三次修改专利法,细则第77条规定,发明人与单位没有约定的、或者单位的规章中没有对奖酬标准规定的,单位“应当自专利权公告之日起3个月内发给发明人或者设计人奖金。一项发明专利的奖金最低不少于3000元;一项实用新型专利或者外观设计专利的奖金最低不少于1000元”。第78条规定,发明人与单位没有约定的、或者单位的规章中没有对奖酬标准规定的,“在专利权有效期限内,实施发明创造专利后,每年应当从实施该项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的营业利润中提取不低于2%或者从实施该项外观设计专利的营业利润中提取不低于0.2%,作为报酬给予发明人或者设计人,或者参照上述比例,给予发明人或者设计人一次性报酬;被授予专利权的单位许可其他单位或者个人实施其专利的,应当从收取的使用费中提取不低于10%,作为报酬给予发明人或者设计人”。该两条规定,就是“一奖二酬”。第三次修改专利法,将原仅适用于国有单位放宽适用到所有企业和单位。作这样修改的原因,在于“国有单位”是计划经济时代留下的体制和概念。我国进入市场经济时代后,市场经济的主体自然不能再以所有制的形式来划分,而且也无法以所有制的形式来划分了。如原有的国有大型企业,现很多均上市发行股票了,而买到股票的股民,在法律上就是企业的股东,就是企业的所有权人。原来的“国有”已经不完全“国有”了,可以说,纯而又纯的“国有”已经不多了。那么国有控股企业是否仍是国有企业呢?在控股的情况下,控股股东的股份往往不到全部股份的50%,甚至占有企业20%或更少的股份就可以控股。显然,这样的国有控股企业或公司,也已经不是原有意义的国有企业了。尽管目前人们仍习惯上沿用“国有企业”的称谓,但严格从经济学的角度讲,这样的企业是已经产权多元化的企业了。现在人们常说的“央企”,或“大型国企”,往往是沿用了国有企业这一名称,而并非是原来意义上的国有企业或国有单位了。在改革开放发展到今天,第三次修改专利法果断的取消了“国有单位”的称谓是非常正确的。从其他市场经济国家的立法例来看,专利法中的单位,也不以所有制来划分。所以,第三次修改专利法,在职务发明奖酬的标准上取消了国有和非国有的不同区别标准是一个进步。但问题是“一奖两酬”本身是否合理和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所谓“一奖”,指发明创造被授予专利权后,单位应当给发明人以奖金。修改前细则规定的发明专利申请被授权后,无论是否实施,单位均应当一次性发给奖金不得低于2000元,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不得低于500元。修改后的细则第77条规定的标准为发明不得低于3000元,增加了1000元。实

职务发明奖励协议

职务发明奖励协议 甲方: 法定代表人: 联系电话: 乙方:姓名: 身份证号码: 联系电话: 鉴于:甲乙双方之间存有劳动关系,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等规定,就乙方作出的职务发明创造有关事项,甲乙双方协商一致签订本协议,共同遵守执行。 第一条、职务发明创造的界定 1.1乙方作出的发明创造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为职务发明创造: 1.1.1乙方在本职工作中作出的发明创造,包括但不限于乙方履行其在甲方的工作职责、承担甲方交给其的任务等; 1.1.2乙方履行甲方交付的本职工作之外的任务所作出的发明创造; 1.1.3乙方利用甲方的物质技术条件作出的发明创造,“甲方的物质技术条件”包括但不限于甲方所有或甲方有权使用、支配的资金、设备、零部件、原材料、技术资料、信息等所做出的有关发明创造。 1.1.4乙方辞职、退休、因其他原因与甲方终止劳动关系后五年

内做出的,与乙方在甲方承担的本职工作或分配的任务有关的发明创造。 1.2乙方完成的发明创造是否属于职务发明创造,由甲方确定,乙方不持异议。 第二条、职务发明创造的权利归属 对于乙方作出的职务发明创造,所有权属于甲方,全部知识产权属于甲方,向中国或外国的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属于甲方。 第三条、对获得专利权的职务发明创造的奖励和报酬 3.1对于乙方作出的职务发明创造,甲方申请中国或外国专利并被授予了专利权的,甲方给予乙方奖励和报酬。 3.2奖励和报酬方式:货币(注:币种为人民币)。 3.3奖励和报酬数额: 3.3.1对于乙方一人作出的每一项职务发明创造,甲方申请专利并被授予中国或外国专利权的,甲方给予乙方不低于元人民币的一次性奖励和报酬。(注:是否区分专利类型,指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 3.3.2对于乙方和其他人共同作出的每一项职务发明创造:甲方申请专利并被授予中国或外国专利权的,甲方给予乙方不低于 元人民币的一次性奖励和报酬。(注:是否区分专利类型,指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 3.4支付期限:对于每一个乙方的职务发明创造,甲方被中国或外国专利行政部门授予专利权并公告后六十个工作日内,甲方将奖

职务发明创造协议及确认书

职务发明创造协议 甲方:广州XXX集团有限公司 乙方:,身份证号码:。 乙方本职工作: 鉴于甲乙双方存有劳动关系,根据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双方就与职务发明创造有关事项,协商一致,订立本协议。 一、定义 除本合同条款另有约定或上下文另有所指外,本合同中下列用语具有如下含义: 发明创造:是指专利法所规定的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 发明人:是指对发明的实质性特点作出创造性贡献的人。在完成发明过程中,只负责组织工作、管理工作的人、为物质技术条件的利用提供方便的人或者从事其他辅助工作的人,不是发明人。 职务发明创造: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 二、职务发明创造的范围 依据专利法实施细则,乙方做出的发明创造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为职务发明创造:

1.在本职工作中作出的发明创造; 2.履行本单位在本职工作之外的任务、工作所做出的发明创造; 3.退休、调离原单位后或者劳动、人事关系终止后一年内做出的,与其在原单位承担的本职工作或原单位分配、安排的任务有关的发明创造; 4.主要利用本单位的资金、设备、零部件、原材料或者不向外公开的技术资料等物质技术条件所做出的有关发明创造。 三、发明创造的报告及确认 1.乙方应自做出发明创造之日起日内,向甲方书面报告该发明创造,并提交该发明创造方案的书面简介及甲方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2.对乙方报告的发明创造,甲方应就该发明创造是否为职务发明创造做出书面确认(详见附件1:职务发明创造确认书)。 3.乙方做出的发明创造系职务发明创造的,甲方应依照本协议的约定予以保护。 四、职务发明创造的保护 1.对于职务发明创造,甲方有权做出是否予以保护以及采取何种保护方式的决定。甲方对职务发明创造的保护方式有:申请专利、作为企业秘密予以保护、决定对发明予以公开等。 2.甲方就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乙方应当积极配合甲方申请专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