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序数效用论如何推导需求曲线

序数效用论如何推导需求曲线

序数效用论如何推导需求曲线
序数效用论如何推导需求曲线

第1页(共2页)

管理学作业答题纸

经济学基础作业01(第1-4单元)答题纸

本次作业满分为100分。请将每道题的答案写在对应题目下方的横线上。

简答题

题目1 [50 分] 答:序数效用论者运用价格消费线可以推导出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在其它条件不变时,一种商品价格的变化会使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位置发生移动,并由此得到价格消费线。价格消费线是在消费者的偏好、收入以及其它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某一种商品的不同价格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即价格消费线上每一点,都存在着某种商品的价格与该商品的需求量之间一一对应关系。根据这种对应关系,把每一种价格水平与对应的需求量描绘在一张价格——数量坐标图上,便可以得到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序数效用论者所推导出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它表示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成反方向变化。同时,需求曲线上与每一价格水平相对应的商品需求量都是可以给消费者带来最大效用的均衡数量。

第2页(共2页)题目2 [50 分] 答:成本曲线从原点出发,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递增,递增速度先减后增;不变成本曲线不随产量变动而变动,因而是一条平行于产量轴的直线;总成本与可变成本之间的距离为不变成本,其形状及变动规律与可变成本曲线一样。

平均成本曲线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随着产量的增加先递减后增加,即呈现U型。短期成本曲线的特征关键取决于边际成本的性质,而边际成本曲线先下降后上升的性质被称之为边际成本递增规律:在生产中,随着可变投入的增加,边际成本在开始时是递减的,然而,随着可变投入的继续增加,边际成本最终会不断上升。期成本曲线共7 条,分别是总成本TC 曲线、总可变成本TVC 曲线、总固定成本TFC 曲线以及相应的平均成本AC 曲线、平均可变成本A VC 曲线、平均固定成本AFC 曲线和边际成本MC 曲线。短期成本曲线一般会随着产量的变动而变动,这其中起到关键作用的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消费者均衡和需求曲线

消费者均衡和需求曲线 需求曲线的推导过程,价格变动的两种效应。 在偏好和收入不变的情况下,由于一种商品价格的变动,预算线的位置发生了变动,从而引起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的切点即消

费者均衡点的移动。把这些均衡点连接起来便可以得到一条价格-消费曲线。价格-消费曲线(PCC)表示消费者偏好和收入不变时,与一种商品价格变化相联系的两种商品在不同价格下的效用最大化的各种组合。将商品X1的不同价格和消费量组合绘制在一张图形上,就可以得到需求曲线——需求曲线是向下倾斜的。 需求曲线之所以向右下方倾斜,是因为价格的变化具有两种效应: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1)收入效应:在名义收入不变时,因为该商品价格的变化,而导致消费者实际收入发生变化,进而导致消费者所购买的该商品数量的变化。(2)替代效应:在实际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因为该商品价格的变化引起的相对价格变化所导致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化。 了解正常物品和低档物品收入效应、替代效应与价格之间的关系。 (1)对于正常物品而言,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收入效应也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从而总效应必定与价格成反方向

变动。因此,正常物品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2)对于低档物品而言,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收入效应与价格成同方向变动,而大多数情况下,收入效应的作用小于替代效应的作用,从而总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相应的需求曲线也是向右下方倾斜的。从需求曲线来看,就是低档商品的需求曲线更陡峭,而正常商品的需求曲线更平缓,对价格变化的反应更大。 【例题·多选题】(2007、2008年)使需求和价格呈反方向变化是()共同作用的结果。 A.替代效应 B.互补效应 C.收入效应 D.蛛网效应 E.乘数效应 [答疑编号911020108: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AC

消费者行为理论——需求曲线的推导

第十三章 市场失灵与政府
前述各章所论述的看不见的手的原理(即:完全竞争市场经 济在一系列理想化的假定条件下,可以导致整个经济达到一般均 衡,导致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并不适用于现实的资 本主义经济。现实的资本主义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不能导致资源 的有效配置,帕累托最优状态通常不能得到实现。这种情况被称 为所谓“市场失灵”。市场失灵通常涉及:垄断与政府管制;外 部性;公共物品与搭便车(机会主义行为);信息不对称。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外部性 公共物品与搭便车 公共选择理论 政府与市场

第一节 外部性
)一、外部性及其分类 )二、外部性与资源配置 )三、外部性的传统校正措施 )四、产权理论

一、外部性及其分类
?
上述关于资源最优配置的分析告诉我们,完全竞争型市场经济的一般均衡状态是 帕累托最优状态。但达到帕累托最优的条件之一是不考虑经济活动的外部性(或 者说外部性不存在),即假定所有的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经济活动都是通过市场上 的销售与购买而产生联系的,在市场之外不存在成本与收益的关联性。这就是 说,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没有差异。 但是,这种假设常常与现实不符:在有些情况下,生产者给社会中的其他人带来 了收益,却无法从他人手中得到报酬;而在另一些情况下,生产者使他人蒙受了 损失,却不必为此付出代价。总之,市场的外部性使个别生产成本与社会生产成 本之间产生差额,这个差额可能会导致社会收益的损失。 市场失败理论认为,自由市场制度一方面是资源配置的有效机制,但另一方面靠 自身的力量却不能削弱和消除外部性这个缺陷。因此,要借助市场机制以外的力 量予以校正和弥补。 外部性理论研究的内容特指外部性的负效应,而不包括其正效应。
?
?
?

试说明总需求曲线的推导过程

试说明总需求曲线的推 导过程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2.试说明总需求曲线的推导过程。 答:总需求曲线表示在满足产品市场的均衡条件和满足资本市场的均衡条件时,价格和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下面从收入一支出曲线和IS -LM 曲线这两种方法来导出凯恩斯模型的总需求曲线。 (1) 根据简单收入决定模型推导,如图6—2l(a)和6—21(b)所示。 当价格水平为0P 时,均衡的总支出或收入为0Y ,于是在图6—21(b)图中得到与0P 相应的0Y ,即图6—21(b)中的A 点。A 即为总需求曲线上的一点。 当价格水平发生变动,如从0P 上升为1P 。在构成总支出的其他因素不发生变动的情况下,价格上升将导致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的下降,从而使总支出下降,表现在图6—21(a)图中,总支出从0AE 下降为1AE ,从而使均衡收入从0Y 下降为1Y ,于是又得到了图6—21(b)图中的B 点,B 点也是总需求曲线上的一点。 将A 、B 等这类的点用曲线连接起来,便得到图6—2l(b)图中的总需求曲线。 (2) 根据IS -LM 模型推导,如图6—22(a)和图6—20(b)所示。 图6—22(a)为IS -LM ;图6—22(b)表示价格水平和 总需求量之间的关系,即总需求曲线。当价格为1P 时,此时的LM 曲线(1P )与IS 相交于1E ,1E 点所表示的国民收入和利率顺次为1Y 和1r 。将1P 和1Y 标在图6-22(b)中便得到总需求曲线上的1D 点。 现假设P 由1P 下降为2P 。由于P 的下降,LM 曲线右移到(2P )位置,它与IS 的相交点为2E 点,又可在图6—22(b )中找到2D 点。2D 点也是总需求曲线上的一点。 按照同样的程序,随着P 的变化,LM 曲线和IS 曲线可以有许多交点,每一个交点都标志着一组特定的Y 和r ,于是就有许多对P 和Y 的组合,从而构成图6—20(b)中的一系列点。把这些点连在一起,便得到总需求曲线。 图6—21 根据简单收入决定模型推导总需求曲线 图6—22 根据IS -LM 模型推导总需求曲线

教案第3章第3节序数效用论

《经济学原理》教案 授课时间_2012_年_3_月_22日第__8__次课

教学内容与过程: 第三节序数效用论 课程导入:案例:生活中的选择——序数效应和无差异曲线。 还记得第一章的经济学十大原理吗?第一条就是人们面临权衡取舍。人在生活中总要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尤其是对于咱们普通消费者来说,如何在收入既定的情况下分配好自己的收入,如何做到理性支出,经济学中的序数效用轮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工具——无差异曲线。 一、序数效用论的基本观点 1、商品的效用具有主观性,没有客观的衡量指标,无法准确地用基数来表示其多少; 2、商品效用的多少即使能够衡量并用基数表示,这种做法对于描述消费者的理性选购行为来说也是不必要的。 3、不同商品束的效用高低与消费者对不同商品束的偏好程度正相关:对某个商品束的偏好越强烈,该商品束的效用水平就越高。而偏好可以通过人们的选购行为反映出来。 二、消费者偏好理论 序数效用论通过偏好来研究消费者的行为。为了能够研究消费者的选购行为,消费者的偏好必须具有如下良好的特征: 1、完备性: 消费者对任何两种不同商品束的偏好程度,都是可以比较的。消费者可以明确的排列出商品A 和B 的大小关系。 2、传递性: 设有A、B、C三种可以选购的商品束。如果A>B,B>C 则一定有:A>C 。 3、反身性 消费者对相同两个商品束的偏好也一定相同或者说无差异。 4、不饱和性 在其他商品数量相同的情况下,消费者更偏向于一种产品数量大的商品组合,即“越多越好”。 三、无差异曲线 无差异曲线是序数效用论用来描述消费者偏好的工具。 1、无差异曲线的定义 无差异曲线是指在偏好既定条件下,能给消费者带来同等效用水平的两种商品组合的轨迹。来看苹果和梨的消费组合,将带来相同效用的消费组合的点描绘在坐标轴上,就得到一条无差异曲线:

最新2试说明总需求曲线的推导过程汇总

2试说明总需求曲线的推导过程

精品资料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2 2.试说明总需求曲线的推导过程。 答:总需求曲线表示在满足产品市场的均衡条件和满足资本市场的均衡条件时,价格 和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下面从收入一支出曲线和IS -LM 曲线这两种方法来导出凯恩斯模型的总需求曲线。 (1) 根据简单收入决定模型推导,如图6—2l(a)和6—21(b)所示。 当价格水平为0P 时,均衡的总支出或收入为0Y ,于是在图6—21(b)图中得到与0P 相应的0Y ,即图6—21(b)中的A 点。A 即为总需求曲线上的一点。 当价格水平发生变动,如从0P 上升为1P 。在构成总支出的其他因素不发生变动的情况下,价格上升将导致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的下降,从而使总支出下降,表现在图6—21(a)图中,总支出从0AE 下降为1AE ,从而使均衡收入从0Y 下降为1Y ,于是又得到了图6—21(b)图中的B 点,B 点也是总需求曲线上的一点。 将A 、B 等这类的点用曲线连接起来,便得到图6—2l(b)图中的总需求曲线。 (2) 根据IS -LM 模型推导,如图6—22(a)和图6—20(b)所示。 图6—22(a)为IS -LM ;图6—22(b)表示价格水平和总需求量之间的关系,即总需求曲 线。当价格为1P 时,此时的LM 曲线(1P )与IS 相交于1E ,1E 点所表示的国民收入和利率顺次为1Y 和1r 。将1P 和1Y 标在图6-22(b)中便得到总需求曲线上的1D 点。 现假设P 由1P 下降为2P 。由于P 的下降,LM 曲线右移到(2P )位置,它与IS 的相交点为2E 点,又可在图6—22(b )中找到2D 点。2D 点也是总需求曲线上的一点。 按照同样的程序,随着P 的变化,LM 曲线和IS 曲线可以有许多交点,每一个交点都标志着一组特定的Y 和r ,于是就有许多 图6—21 根据简单收入决定模型推导总需求曲线 图6—22 根据IS -LM 模型推导总需求曲线

基数与序数效用论

两者都是研究消费者行为的一种理论。 后者是前者的补充和完善。两者用的研究方法也不相同。前者用边际效用分析法,后者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一、基数效用 基数效用论是研究消费者行为的一种理论。其基本观点是:效用是可以计量并加总求和的,因此,效用的大小可以用基数(1、2、3……)来表示,正如长度单位可以用米来表示一样。 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法。 欲望——消费的动机;满足——消费的结果;效用——满足程度的度量。 效用——消费者在消费活动中获得的满足程度,它是衡量消费效果的综合指标。 效用概念有两个特点:1、是中性的 2、具有主观性。效用会因人、因时、因地而异。 基数效用论认为效用大小是可以测量的,其计数单位就是效用单位。 二、序数效用论是为了弥补基数效用论的缺点而提出来的另一种研究消费者行为的理论。其基本观点是:效用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无法计量,也不能加总求和,只能表示出满足程度的高低与顺序,因此,效用只能用序数(第一、第二、第三……)来表示。例如,消费者消费了巧克力与唱片,他从中得到的效用是无法衡量,也无法加总求和的,更不能用基数来表示,但他可以比较从消费这两种物品中所得到的效用。如果他认为消费l块巧克力所带来的效用大于消费唱片所带来的效用,那么就叫一块巧克力的效用是第一,唱片的效用是第二。 序数效用论采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序数效用论用消费者偏好的高低来表示满足程度的高低。该理论建立在以下假定上: 1、完备性,即指对每一种商品都能说出偏好顺序。 2、可传递性,即消费者对不同商品的偏好是有序的,连贯一致的。若A大于B,B大于C,则A大于C。 3、不充分满足性,即消费者认为商品数量总是多一些好。

试说明总需求曲线的推导过程

2.试说明总需求曲线的推导过程。 答:总需求曲线表示在满足产品市场的均衡条件和满足资本市场的均衡条件时,价格和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下面从收入一支出曲线和ISLM 曲线这两种方法来导出凯恩斯模型的总需求曲线。 (1) 根据简单收入决定模型推导,如图6—2l(a)和6—21(b)所示。 当价格水平为时,均衡的总支出或收入为,于是在图6—21(b)图中得到与相应的,即图6—21(b)中的A 点。A 即为总需求曲线上的一点。 当价格水平发生变动,如从上升为。在构成总支出的其他因素不发生变动的情况下,价格上升将导致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的下降,从而使总支出下降,表现在图6—21(a)图中,总支出从0AE 下降为1AE ,从而使均衡收入从下降为,于是又得到了图6—21(b)图中的B 点,B 点也是总需求曲线上的一点。 将A 、B 等这类的点用曲线连接起来,便得到图6—2l(b)图中的总需求曲线。 (2) 根据ISLM 模型推导,如图6—22(a)和图6—20(b)所示。 图6—22 (a)为ISLM ; 图6—22(b) 表示价格水 平和总需求 量之间的关 系,即总需 求曲线。当价格为时,此时的LM 曲线()与IS 相交于,点所表示的国民收入和利率顺次为和。将和标在图6-22(b)中便得到总需求曲线上的点。 现假设P 由下降为。由于P 的下降,LM 曲线右移到()位置,它与IS 的相交点为点,又可在图6—22(b )中找到点。点也是总需求曲线上的一点。 按照同 样的程序,随 着P 的变化, LM 曲线和IS 曲线可以有 许多交点,每 一个交点都 标志着一组 特定的Y 和r ,于是就有许多对P 和Y 的组合,从而构成图6—20(b)中的一系列点。把这些点连在一起,便得到总需求曲线。 图6—21 根据简单收入决定模型推导总需求曲线 图6—22 根据ISLM 模型推导总需求曲线

2试说明总需求曲线的推导过程

2.试说明总需求曲线的推导过程。 答:总需求曲线表示在满足产品市场的均衡条件和满足资本市场的均衡条件时,价格和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下面从收入一支出曲线和IS -LM 曲线这两种方法来导出凯恩斯模型的总需求曲线。 (1) 根据简单收入决定模型推导,如图6—2l(a)和6—21(b)所示。 当价格水平为0P 时,均衡的总支出或收入为0Y ,于是在图6—21(b)图中得到与0P 相应的0Y ,即图6—21(b)中的A 点。A 即为总需求曲线上的一点。 当价格水平发生变动,如从0P 上升为1P 。在构成总支出的其他因素不发生变动的情况下,价格上升将导致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的下降,从而使总支出下降,表现在图6—21(a)图中,总支出从0AE 下降为1AE ,从而使均衡收入从0Y 下降为1Y ,于是又得到了图6—21(b)图中的B 点,B 点也是总需求曲线上的一点。 将A 、B 等这类的点用曲线连接起来,便得到图6—2l(b)图中的总需求曲线。 (2) 根据IS -LM 模型推导,如图6—22(a)和图6—20(b)所示。 图6—22(a)为IS -LM ;图6—22(b)表示价格水平和总需求量之间的关系,即总需求曲 线。当价格为1P 时,此时的LM 曲线(1P )与IS 相交于1E ,1E 点所表示的国民收入和利率顺次为1Y 和1r 。将1P 和1Y 标在图6-22(b)中便得到总需求曲线上的1D 点。 现假设P 由1P 下降为2P 。由于P 的下降,LM 曲线右移到(2P )位置,它与IS 的相交点为2E 点,又可在图6—22(b )中找到2D 点。2D 点也是总需求曲线上的一点。 按照同样的程序,随着P 的变化,LM 曲线和IS 曲线可以有许多交点,每一个交点都标志着一组特定的Y 和r ,于是就有许多对P 图6—21 根据简单收入决定模型推导总需求曲线 图6—22 根据IS -LM 模型推导总需求曲线

比较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答疑解惑

比较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答疑解惑 比较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 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是解释消费者行为的两种不同理论。二者有明显的差异: (1)两者的区别:第一,假设不同;第二,使用的分析工具不同;第三,均衡条件的表达也不同。 (2)二者的共同之处:第一,都从市场的需求一方入手,通过推导需求曲线,说明需求曲线上的任意一点都表示消费者获得了效用最大化。第二,它们都是一种消费者行为理论,都把消费者的行为看作是在既定的收入限制条件下追求最大效用的过程。第三,它们都以边际效用价值论为基础,认为商品的价值或价格是由商品带给消费者的边际效用的大小来决定的。第四,它们推导得出的需求曲线具有相同的趋势,都符合需求规律。 试解释以下关于水和金刚钻的价值悖论:水对人们很有用,必不可少,但水却很便宜;金刚钻对人们的用途很有限,但却很昂贵。 (1)这一悖论可以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来共同说明,因为价格是由需求和供给共同决定的。从需求一方面看,价格取决于商品的边际效用,而不是总效用。对于水,水源充足,人们对水的消费量大,因而其边际效用很小,价格也就很便宜。同理,人们对金刚钻的边际效用很大,其价格也就相应地昂贵。 (2)从供给一方面看,由于水源充足,生产人类用水的成本很低,因而其价格也低。金刚钻则很稀缺,生产金刚钻的成本也很大,因而金刚钻很昂贵。 根据基数效用论的消费者均衡条件,若MU1/P1≠MU2/P2,消费者应如何调整两种商品的购买量?为什么? 对消费者均衡问题的讨论,主要是研究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价格给定的条件下,消费者如何选择最优的商品组合,以实现最大的效用。其研究的结果表明:以两种商品为例,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为:MU1/P1=MU2/P2=常量(常量表示不变的货币的边际效用)。其经济含义是:消费者应选择最优的商品组合(X1,X2)使得最后一单位的货币支出无论用来购买哪一种商品,其带来的边际效用都相等,且等于所付出的最后一单位货币的边际效用。 必须指出,以上消费者均衡条件成立的基础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该规律表明:在一定时期内,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随着消费者对某一种商品消费数量的连续的、等量的增加,消费者从每一单位的消费增量中所获得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若MU1/P1≠MU2/P2,则有两种情况:

由价格消费曲线推导消费者需求曲线(结合图形说明)

结合图形说明如何由价格消费曲线推导消费者需求曲线 在消费者货币收入不变和其他商品价格不变时,某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动,必然引起预算线斜率的改变,使预算线与新的无差异曲线相切,形成新的均衡点.把该种商品 不同价格水平下的消费者均衡点连接起来就可以得到一条平滑的曲线.这就是价格—消费曲线(Price-Consumption Curve).因此价格—消费曲线就是在收入和其他商品价格不变时,某种商品价格变动所引起的消费者均衡点移动的轨迹(如图4-15).在图4-15中横轴表示商品X的消费量,纵轴表示对其他商品Y的开支,当预算线为L M1时,与无差异曲线I1相切,均衡点为E1.如果商品X的价格不断下降,预算线就会以L为轴点,向外旋转到M2、M3,分别与较高的无差异曲线I2、I3相切,形成新的均衡点E2、E3,把E1、E2、E3连接起来,就得到价格—消费曲线.正如从收入—消费曲线可以推导出恩格尔曲线一样,从价格—消费曲线可以推导出需求曲线. 基数效用论的分析表明: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由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和购买物品的效用最大化原则决定的.以序数效用论为基础的解释方法有所不同,按照它的分析,

在消费者偏好和货币收入为一定的条件下,他的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随之确定,消费者为了获得最大满足而购买的物品数量也随着确定.如图4-16所示. 图4-16中,如果商品X价格下降,预算线将绕着它与纵轴的交点向外移动,形成新的均衡点,也就确定了消费者对商品X的最佳消费量.一定价格下的最佳消费量,也就消费者心目中最符合愿望的需求量.所以把图4-16(a)图中不同价格水平下的均衡购买量在(b)图中表示出来,就得到需求曲线,它向右下方倾斜斜.序数效用论的分析同样表明:购买物品的最大效用原则,是导致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

西方经济学教案 序数效用论

第六讲效用理论:序数效用论 本讲目录 教学目的 (1) 授课课时和教学方法 (1) 重点和难点 (1) 教学内容 (1) (1)教学构想和导入 (1) (2)知识点 (1) 1) 序数效用论的假设前提 (1) 2) 无差异曲线和边际替代率:消费者想要什么 (2) 3) 消费者的预算约束:消费者能买得起什么 (4) 4) 序数效用论的消费者均衡:消费者选择什么 (5) 5) 收入变动和价格变动对消费者选择的影响 (6) (3)习题和作业 (9)

教学目的 通过本讲的学习,学生能掌握序数效用论的假设前提,掌握无差异曲线的定义和特征,理解边际替代率的含义,掌握序数效用论消费者均衡的条件;理解收入变化和价格变化对消费者均衡条件的影响;掌握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理解不同类型商品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之间的区别。 授课课时和教学方法 本讲安排4个课时的学习,教学方法为讲授和案例分析。 重点和难点 本讲的重点是序数效用论消费者均衡条件;难点是收入变化和价格变化对消费者均衡条件的影响。 教学内容 (1)教学构想和导入 本讲的首先回顾上节课的知识,然后导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主要强调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之间的区别。本讲拟对以下三个问题进行回答,即消费者想要什么?消费者能买得起什么?消费者选择什么?来展开本讲的教学。 (2)知识点 1)序数效用论的假设前提 上讲中,基数效用论者认为可以用基数1,2,来表示效用的大小。有关这一点,一些西方经济学家持有异议,他们认为,效用是指人们的偏好,是一种心理活动或心理感觉,无法用具体的效用单位来衡量,而只能按先后次序来排列。因而提出了序数效用的概念:即用顺序来衡量效用,如只能说 A > B,B < C,不能说A的效用为B的若干倍,或C的效用为B的几分之一。 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无差异曲线分析,从另一个角度描述了消费者的行为,无差异曲线分析法是序数效用论的基础。

第三章 效用理论 学习辅导

1.效用及效用理论 效用是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和需要的能力和程度。效用与欲望一样是一种心理感觉。某种物品效用的大小没有客观标准,完全取决于消费者在消费某种物品时的主观感受。因而同一物品给人带来的效用因人、因时、因地而不同。 效用理论按对效用的衡量方法分为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 基数效用是指按1、2、3······等基数来衡量效用的大小,这是一种按绝对数衡量效用的方法。这种基数效用分析方法为边际效用分析方法。 序数效用是指按第一、第二、第三等序数来反映效用的序数或等级,这是一种按偏好程度进行排列顺序的方法。基数效用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法,序数效用采用的是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2.总效用、边际效用 总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一种或几种商品所获得的效用总和。TU=f(Q) 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单位商品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加量。“边际”是西方经济学中很重要的一个概念,边际分析是最基本的分析方法,如边际成本、边际收益等。 理解“边际”时要注意:第一,“边际”表示的是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这两个变量就是自变量与因变量;第二,“边际”表示增量变动,即自变量变动所引起的因变量变动。 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边际效用是递减的;当边际效用为正数时,总效用是增加的;当边际效用为零时,总效用达到最大;当边际效用为负数时,总效用减少;总效用是边际效用之和。用公式表示二者之间的关系: dTU MU = ———— dQ

图3-1 总效用和边际效用 3.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和需求定理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随着消费者对某种物品消费量的增加,其该物品满足消费者欲望的程度却越来越下降,这种现象普遍存在,称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决定需求定理:即需求量和价格成反方向变化。因为消费者购买商品是为了取得效用,对边际效用大的商品,消费者就愿意支付较高价格,即消费者购买商品支付价格以边际效用为标准。按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购买商品越多,边际效用越小,商品价格越低;反之,购买商品越少,边际效用越大,商品价格越高。因此,商品需求量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化,这就是需求定理。 4.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均衡 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购买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和实际支付价格之差,是消费者购买商品时所得好处的总和。是一种主观感受。

(完整版)效用理论练习题答案

第三章效用论 一、解释概念 预算线:指表示在既定收入和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可以购买的两种商品的各种可能的最大数量组合。边际效用: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单位商品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加量。 替代效应:替代效应是指当消费者购买两种商品时,由于一种商品价格下降,一种商品价格不 变,消费者会多购买价格便宜的商品,少买价格高的商品。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消费品的增加,消费者从连续增加的每一单位消费中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无差异曲线:无差异曲线是指用来表示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或相同满足和谐的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的组合。 消费者均衡:研究单个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购买中以获得最大的效用。 边际替代率递减: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条件下,

随着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的商品而愿意放弃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递减的。 总效用和边际效用:总效应是指其他条件不变,某一种商品价格下降后消费者从一个均衡点移到另一个均衡点时,对该商品数量的增加或减少。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单位商品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加量。 吉芬物品:吉芬物品是一种特殊的低档物品。作为低档物品,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动。吉芬物品的特殊性就在于,它的收入效应的作用很大,以至于超过了替代效应的作用,从而使总效应与价格呈同方向变动。这也就是吉芬物品的需求曲线呈现出向右上方倾斜的特殊情况的原因。 二判断 1 在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不同的消费者得到的效用水平是无差异的。× 2. 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为固定常数时,表明两种商品是完全互补的。× 3. 当消费某种物品的边际效用为负时,则总效用达极大值。√ 4. 当边际效用减少时,总效用也是减少的。×

序数效应理论分析

一.什么是序数效应理论以及它的分析方法 效用论又称为选择轮,是对消费者行为的说明,所以也称为消费者行为理论。在效用理论中,效用有基数和序数之分,因此,消费者行为理论相应地分为基数效用为基础的消费者行为理论和以序数效用为基础的消费者行为理论。基数效用理论和序数效用理论在对消费者行为的分析过程采用了不同的分析方法。基数效用理论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方法;序数效用理论采用的是无差异曲线分析方法。所以,前者也称为边际效用分析;后者也称为无差异曲线分析。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某物品时心理上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他表示商品或劳务同消费者的愉快与痛苦之间的关系。一种商品或劳务对消费者是否有效用,取决于消费者对这种商品是否有鱼网以及这种商品或劳务满足消费者欲望能力的大小。 二.长期生产函数的主要内容以及它的的分析方法 在长期内所反映的投入产出关系称之为长期生产函数对于特定的生产技术,把投入转化为产出的过程表现为生产过程中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与产出量之间的数量关系,这种数量关系可以用函数表示。故生产函数表示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一定时期内厂商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要素的数量与它们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生产函数的分析方法主要有,图表法和弹性法。 完全竞争市场短期与长期均衡的条件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的短期生产中,市场的价格是给定的,而且,生产中的不变要素的投入量是无法变动的,即生产规模也是给定的。因此,在短期,厂商在给定的生产规模下,通过对产量的调整来实现MR=SMC的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在完全竞争市场的长期生产中,所有的生产要素都是可变的,厂商是都过对全部生产要素的调整,来实现MR=LMC的利润最大化的均衡原则。在完全竞争市场价格给定的条件下,厂商的长期生产中对全部的生产要素的调整可以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可以表现为对最优的生产规模的选择,另一方面表现为进入或推出一个行业的决策。 完全垄断市场短期与长期均衡条件 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均衡条件当然是MC=MR,短期内厂商生产规模不变,则均衡条件是SMC=MR,即短期边际成本=边际收益;长期内规模可变,均衡条件变为LMC(长期边际成本)=MR。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长期边际成本低于长期平均成本则意味着厂商亏损,长期厂商将退出该行业 垄断竞争市场短期与长期均衡的条件 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在短期内,垄断竞争厂商是在现有生产规模下,能通过对产量和价格的同时调整,来实现MR=SMC的均衡条件,在均衡点上可能获得最大利润,也可能是最小的亏损,这取决于均衡价格是大于还是小于SAC。在企业亏损时,只要均衡价格大于AVC,企业在短期内总是继续生产的;只要均衡价格小于AVC,企业在短期内就会停产。

从厂商的需求曲线到市场的需求曲线

前面已经说过,在一定的条件下,完全竞争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就是其要素的边际产 品价值曲线。现在进一步讨论整个完全竞争市场的要素需求曲线。在这里,首先碰到的问 题是:如何从单个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推导出市场的要素需求曲线?初看起来,似乎可以 认为:既然单个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等于边际产品价值曲线,故可以通过简单加总市场上 所有厂商的边际产品价值曲线而求得市场的要素需求曲线。然而,这是错误的 上一节已经说明,单个的完全竞争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等于其边际产品价值曲线要有 定的条件。其中,一个条件是假定其他厂商均不进行调整。否则,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 将“脱离”边际产品价值曲线。当我们从单个厂商转到研究整个市场的情况时,这个条件 显然不再得到满足,因而单个厂商的边际产品价值曲线不再代表其要素需求曲线,它们的 简单加总也不再代表整个市场的要素需求曲线。 下面首先考虑使用同一种生产要素的多个厂商同时调整的情况,并研究此种情况下某

单个厂商(例如厂商m)对要素L的需求曲线。在研究使用一种要素的完全竞争厂商m 的要素需求曲线时,如果不考虑其他厂商的调整活动,则要素价格的变化就不会影响产 的价格,从而不会改变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曲线。其理由如下:设要素价格发生变化,根 据其他厂商均不调整的假定,要素价格变化只引起厂商m的要素需求量和使用量的变化 从而只引起它的产品数量的变化。由于厂商是产品市场上的完全竞争者,故其产量变化 并不能改变产品的价格。如果允许其他厂商也进行调整,则情况将完全不同。现在要素价 格变动不仅引起厂商m,而且引起所有其他厂商的要素需求量和使用量,从而其产量的变 动。尽管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单个厂商的产量变化不影响价格,但全体厂商的产量都变化 时却不是如此。要素价格变化所引起的全体厂商的产量变动将改变产品的供给曲线,从而 在产品市场需求量不变时,将改变产品的市场价格。产品价格的改变再反过来使每一个厂 商从而厂商m的边际产品价值曲线发生改变。于是,厂商m的要素需求曲线也不再等于

经济学课件-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的异同

区别 基数效用论采用边际效用的分析法。而序数效用论采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法来考察消费者行为,并在此基础上推导需求曲线。物的效用向量可以表示为: Ux=U(x1, x2, x3, …, xn)。向量的模长可以直接比较,这是基数效用论的方法;多个向量可以复合成一个总的向量,或者一个总的向量可以分解成多个、多组向量,这是序数效用论的方法。下表给出两种理论的具体区别: 效用理论类型主要观点假设条件分析工具经济学家 基数效用论效用可计量苛刻边际效用马歇尔 序数效用论效用可比较宽松无差异曲线希克斯 联系 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是消费者行为理论中两个重要的理论。序数效用论的缘起,在于分析效用会相互影响的不同商品之间的关系(由Jevons等人的边际革命所推广的基数效用论一开始假设商品之间的效用没有相互影响,因而无法研究有关联的商品之间的关系,于是Pareto从Edgeworth那里借用了无差异曲线,用以说明两种商品之间的关系)。从这里可以知道,无差异曲线最早是从效用曲线得来的,而效用曲线本来是基数效用论中的概念。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例如:如下表所示,在一个人很饥饿的时候,吃第一个包子给他带来的效用是很大的,以后,随着这个人吃的包子数量的边续增加,虽然总效用不断增加,但每一个包子给他带来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却是递减的。当他完全吃饱的时候,包子的总效用达到最大值,而边际效用却降为零。如果他还继续吃包子,就会感到不适,这意味着包子的边际效用进一步降为负值,总效用也开始下降。

序数效用论如何推导需求曲线

管理学作业答题纸 经济学基础作业01(第1-4单元)答题纸 本次作业满分为100分。请将每道题的答案写在对应题目下方的横线上。 简答题 题目1 [50 分] 答:序数效用论者运用价格消费线可以推导出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在其它条件不变时,一种商品价格的变化会使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位置发生移动,并由此得到价格消费线。价格消费线是在消费者的偏好、收入以及其它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某一种商品的不同价格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即价格消费线上每一点,都存在着某种商品的价格与该商品的需求量之间一一对应关系。根据这种对应关系,把每一种价格水平与对应的需求量描绘在一张价格——数量坐标图上,便可以得到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序数效用论者所推导出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它表示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成反方向变化。同时,需求曲线上与每一价格水平相对应的商品需求量都是可以给消费者带来最大效用的均衡数量。

题目2 [50 分] 答:成本曲线从原点出发,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递增,递增速度先减后增;不变成本曲线不随产量变动而变动,因而是一条平行于产量轴的直线;总成本与可变成本之间的距离为不变成本,其形状及变动规律与可变成本曲线一样。 平均成本曲线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随着产量的增加先递减后增加,即呈现U型。短期成本曲线的特征关键取决于边际成本的性质,而边际成本曲线先下降后上升的性质被称之为边际成本递增规律:在生产中,随着可变投入的增加,边际成本在开始时是递减的,然而,随着可变投入的继续增加,边际成本最终会不断上升。期成本曲线共7 条,分别是总成本TC 曲线、总可变成本TVC 曲线、总固定成本TFC 曲线以及相应的平均成本AC 曲线、平均可变成本A VC 曲线、平均固定成本AFC 曲线和边际成本MC 曲线。短期成本曲线一般会随着产量的变动而变动,这其中起到关键作用的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总需求曲线

4.总需求曲线为什么向右下方倾斜? 答:(1)从总需求曲线的获得方法来看 图6—23(a)为IS -LM ;图6—23(b)表示价格水平和总需求量之间的关系,即总需求曲线。当价格为1P 时,此时的LM 曲线(1P )与IS 相交于1E ,1E 点所表示的国民收入和利率顺次为1Y 和1r 。将1P 和1Y 标在图6—23(b)中便得到总需求曲线上的1D 点。 现假设P 由1P 下降为2P 。由于P 的下降,LM 曲线右移到(2P )位置,它与IS 的相交点为2E 点,又可在图6—23(b)中找到2D 点。2D 点也是总需求曲线上的一点。 按照同样的程序,随着P 的变化,LM 曲线和IS 曲线可以有许多交点,每一个交点都标志着一组特定的Y 和r ,于是就有许多对P 和Y 的组合,从而构成图6—23(b)中的一系列点。把这些点连在一起,便得到总需求曲线。从以上关于总需求曲线推导中看到,总需求曲线表示社会的需求总量和价格水平之间的相反方向的关系。即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2) 从总需求曲线的产生效应来看 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主要取决于实际余额效应、时际替代效应和国际替代效应三个因素。 ① 实际余额效应。当价格水平上升时,人们手中名义资产的数量不会改变,但以货币实际购买力衡量的实际资产的数量会减少,因此,人们在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就会减少对商品的需求量而增加名义资产数量以维持实际资产数额不变,这就是实际资产效应。实际资产效应的结果使价格水平上升时,人们所愿意购买的商品总量减少;价格水平下降时,人们所愿意购买的商品总量增加。因此,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② 时际替代效应。一般来讲,价格上升时会提高利率水平。利率水平的提高也就意味着当前消费的机会成本增加而未来消费的预期收益提高。因此,人们会减少当前消费量,增加未来消费量。因此,随着总价格水平的提高,人们会用未来消费替代当前消费从而减少对商品的需求总量;而随着总价格水平的下降,人们则会用当前消费替代未来消费从而增加对商品的总需求量,这就是跨期替代效应。跨期替代效应也会导致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③ 国际替代效应。当一国价格水平上升时,在其他国家生产的产品就会变得相对便宜,本国居民就会用外国产品来替代本国产品,增加对进口品的需求;而外国居民则会用本国产品替代外国产品,减少对出口品的需求,因此,净出口需求量从而商品需求总量会减少。因此,总价格水平上升,人们会用进口替代出口,从而减少对国内商品的需求量;而总价格水平下降,人们则会用出口替代进口,从而增加对国内商品的需求量,这就是开放替代效应。图6—23 IS -LM 总需求曲线

效用论习题集及答案

Q Y 第三章 效用论 一、名词解释 1、恩格尔曲线 2、消费者均衡 3、补偿预算线 4、收入效应 5、替代效应 6、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7、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8、消费者剩余 二、单项选择题 1、已知商品X 的价格为8元,Y 的价格为3元,若某消费者买了5个单位X 和3个单位Y ,此时X 和Y 的边际效用分别为20、14,那么为获得效用最大化,该消费者应该( )。 A 、停止购买两种商品 B 、增加X 的购买,减少Y 的购买 C 、增加Y 的购买,减少X 的购买 D 、同时增加对两种商品的购买 2、图3-1表明的是消费者对某商品的需求曲线, 则消费者剩余为( )。 A 、12 B 、6 C 、9 D 、3 3、在一条无差异曲线上(图3-2),( )。 A 、消费X 获得的总效用等于消费Y 获得的总效用 B 、消费X 获得的边际效用等于消费Y 获得的边际 效用 C 、曲线上任两点对应的消费品组合所能带来的边际 效用相等 D 、曲线上任两点对应的消费品组合所能带来的总效

用相等 4、关于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不正确的是()。 A、边际替代率递减说明每增加对一种商品的消费,为保持效用不变,所减少的其他商品的消费量是递减的 B、边际替代率与边际效用递减都说明了随着对某种物品消费量的增多,人的主观效用递减的趋势 C、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在所有的商品组合中都是适用的 D、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决定了无差异曲线是凸向原点的 5、预算线上的点表明()。 A、没有用完预算支出 B、预算支出条件下的最大可能数量组合 C、状态不可确定 D、处于均衡状态 6、两种商品的价格不变,消费者的收入增加时,预算线将()。 A、斜率变化,位置不变 B、斜率不变,位置不变 C、斜率不变,位置向左下方平移 D、斜率不变,位置向右上方平移 7、关于实现消费者均衡的条件,不正确的是()。 A、在基数效用论下,商品的边际效用之比等于其价格之比 B、在序数效用论下,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其价格之比 C、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的均衡条件实质上是相同的 D、均衡状态下,消费者增加一种商品的数量所带来的效用增加量必定大于减少的另一种商品所带来的效用减少量 8、若X和Y的边际替代率MRS X Y>P X/P Y,消费者为达到最大满足,将()。 A、增购X,减购Y B、减购X,增购Y C、同时增购X和Y D、X和Y的量不变 9、在一条无差异曲线上,若MRS X Y递减,MU X和MU Y必定()。 A、递增 B、递减 C、MU X递减和MU Y递增 D、MU X递增和MU Y递减 10、在均衡条件下,消费者购买商品的总效用一定()他所支付的货币的总效用。 A、小于 B、大于 C、等于 D、无法确定 11、某些女性在收入比较低时购买杏仁蜜作为化妆品,而在收入提高时,则去购买欧莱雅,杏仁蜜对这些人来说()。 A、吉芬商品 B、低档商品 C、正常品 D、生活必需品 12、某低档商品的价格下降,在其他情况不变时,()。

第三章 效用论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当总效用以递减的速率增加时,边际效用应该是( ) A.为正值,且不断增加 B.为正值,但不断减少 C.为负值,且不断减少 D.为负值,但不断增加 2.当总效用曲线达到极大值时,边际效用曲线( ) A.达到最小 B.达到最大 C.为零 D.为正 3.某消费者消费一个单位的某商品获得的效用为50,消费两单位该商品获90效用,消费三单位获得121效用,则该消费者消费第三单位该商品获得的边际效用为( ) A.87 B.40 C.31 D.71 4.一条代表某消费者可以通过花费其所有收入从而购买的商品组合的曲线是( ) A.需求曲线 B.供给曲线 C.无差异曲线 D.预算线 5.预算约束线的条件决定于( ) A.消费者的偏好 B.消费者的收入 C.消费者的收入与商品的价格 D.商品的价格 6.基数效用论者认为,商品的需求价格取决于( ) A.它的边际效用 B.它的使用价值 C.它的市场供求状况 D.它的总效应 7.某种商品的市场价格为10元,某人在购买第1到第5个单位的该商品时分别愿意支付的价格为18、16、14、11、9,那么该消费者在消费该商品中所获取的消费者剩余为( ) A.18 B.19 C.68 D.50 8.若消费者的效用数为,2xy U =下列( )在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 A.x=0 y=2和x=8 y=3 B.x=15 y=5和x=10 y=10 C.x=8 y=3和x=2 y=6 D.x=5 y=10和x=8 y=6 9.如果商品x 、y 的价格分别为Px 、Py 是即定的,当Py Px MRSxy < 时,消费者要实现其均衡,应该( ) A.增多消费x ,减少消费y B.同时增多消费x 和y C.减少消费x ,增多消费y D.同时减少消费x 和y 。

第7章 总需求曲线

第七章总需求曲线1 (5) 课程框架: 总结IS-LM模型的一系列性质 总需求曲线 (1)总需求曲线AD定义理解 (2)总需求曲线的推导、动态机制理解 (3)总需求曲线的斜率(平坦度)与结构参数的关系讨论。(重要结论——产品面的敏感度越大,货币面的敏感度越小,总 需求曲线越平坦。) (4)总需求曲线的移动(作图说明及公式说明和的变动影响AD 曲线的位置。扩张性货币政策和扩张性财政政策会导致AD 曲线向右移动) 总供给曲线 (1)总供给曲线AS定义 (2)两种极端总供给曲线的理解(凯恩斯情形和古典情形) 两种极端情形供给曲线下的货币、财政效果比较 (结合凯恩斯与庇古之间的剑桥论战) (掌握IS-LM模型与AS-AD模型的相互转换) (1)针对AS处于凯恩斯情形,理解凯恩斯重财政、轻货币的政策观点由来。 (2)针对AS处于古典情形,理解财政扩张的挤出效应和货币扩张的中性化效应,进一步理解为什麽古典主义者反对政府干 预经济运行。 一、总需求曲线 1、总需求曲线定义及理解:产品和资产市场同时处于均衡时价格水平和产量水平的组合。

重点:如何理解这里的产量是“需求”层面的含义? 2、总需求曲线公式推导(公式化表述——IS-LM的均衡解) (从IS-LM联合推导得出) 3、总需求曲线图形推导(沿线的变动)(配合作图) (一条总需求曲线AD如何定位?六个关键结构量 AD曲线的推导作图 4、总需求曲线斜率讨论 (1)负斜率(机制说明:P发生变化如下调,导致产量Y变化的过程描述,从中看AD曲线的斜率为何是负向的) ——产品市场 ————货币市场 (2)产品面的敏感度越大,货币面的敏感度越小,总需求曲线越平坦。(需要配合经济分析和图形说明) 对结论2的图形辅助说明 5、总需求曲线移动讨论(线的整体变动) (1)财政扩张导致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水平位移距离 (图形说明)与财政扩张IS曲线水平位移距离对比 例子:国内的“四万亿”扩张计划 (2)货币扩张导致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水平位移距离 (图形说明)与货币扩张LM曲线水平位移距离对比 例子:刺激性扩张贷款规模 二、总供给曲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