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设计模式》刘伟 实验参考答案

《设计模式》刘伟 实验参考答案

《设计模式》刘伟 实验参考答案
《设计模式》刘伟 实验参考答案

《设计模式》刘伟 实验参考答案

实验 1

1.在某图形库 API 中提供了多种矢量图模板,用户可以基于这些矢量图创建不同的显示图形,图形库设计人员设计的初始类图如下所示:

在该图形库中,每个图形类(如 Circle 、Triangle 等)的 init()方法用于初始化所创建的图形, setColor()方法用于给图形设置边框颜色,fill()方法用于给图形设置填充颜色,setSize() 方法用于设置图形的大小,display()方法用于显示图形。

客户类(Client)在使用该图形库时发现存在如下问题:

① 由于在创建窗口时每次只需要使用图形库中的一种图形,因此在更换图形时需要修改客户类源代码;

② 在图形库中增加并使用新的图形时需要修改客户类源代码;

③ 客户类在每次使用图形对象之前需要先创建图形对象,有些图形的创建过程较为复杂,导致客户类代码冗长且难以维护。

现需要根据面向对象设计原则对该系统进行重构,要求如下:

① 隔离图形的创建和使用,将图形的创建过程封装在专门的类中,客户类在使用图形时无须直接创建图形对象,甚至不需要关心具体图形类类名;

② 客户类能够方便地更换图形或使用新增图形,无须针对具体图形类编程,符合开闭原则。

绘制重构之后的类图并说明在重构过程中所运用的面向对象设计原则。 参考答案:

Circle

+ + + + +

init () setColor () fill () setSize () display () : void void : void : void : void

: Triangle

+ + + + +

init () setColor () fill () setSize () display () void

: : void void : void : void

: Rectangle + + + + +

init () setColor () fill () setSize () display () void

: void : : void : void : void

Client

2.使用简单工厂模式设计一个可以创建不同几何形状(Shape),如圆形(Circle)、矩形 (Rectangle)和三角形(Triangle)等的绘图工具类,每个几何图形均具有绘制draw()和擦除erase()

两个方法,要求在绘制不支持的几何图形时,抛出一个 UnsupportedShapeException 异常,绘制类图并编程模拟实现。

参考答案:

3. 现需要设计一个程序来读取多种不同类型的图片格式,针对每一种图片格式都设计一个图片读取器(ImageReader),如 GIF 图片读取器(GifReader)用于读取 GIF 格式的图片、

JPG 图片读取器(JpgReader)用于读取JPG 格式的图片。图片读取器对象通过图片读取器工厂ImageReaderFactory 来创建,ImageReaderFactory 是一个抽象类,用于定义创建图片读取器的工厂方法,其子类GifReaderFactory 和JpgReaderFactory 用于创建具体的图片读取器对象。试使用工厂方法模式设计该程序,绘制类图并编程模拟实现。需充分考虑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参考答案:

4.某软件公司欲开发一套界面皮肤库,可以对桌面软件进行界面美化。不同的皮肤将提供视觉效果不同的按钮、文本框、组合框等界面元素,其结构如下图所示:

该皮肤库需要具备良好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用户可以自由选择不同的皮肤,开发人员可以在不修改既有代码的基础上增加新的皮肤。试使用抽象工厂模式设计该皮肤库,绘制类图并编程模拟实现。

参考答案:

5.使用单例模式的思想实现多例模式,确保系统中某个类的对象只能存在有限个,

例如两个或三个,设计并编写代码实现一个多例类。参考答案:

多例模式(Multiton

必须自行创建和管理实例,并向外界提供自己的实例,可以通过静态集合对象来存储这些实

例。多例类Multiton 的代码如下所示:

6. 使用单例模式设计一个多文档窗口(注:在 Java AWT/Swing 开发中可使用

JDesktopPane 和 JInternalFrame 来实现),要求在主窗体中某个内部子窗体只能实例化一次,即只能弹出一个相同的子窗体,如下图所示,编程实现该功能。

(注:用 C#或 C++实现类似功能也可以)参考答案:

SubFrame 类充当单例类,在其中定义了静态工厂方法getFrame()。代码如下所示:

SubFrame 类型的实例变量,在静态工厂方法getFrame()中创建了SubFrame 对象并将其返回。在MainClass 类中使用了该单例类,确保子窗口在当前应用程序中只有唯一一个实例,即只能弹出一个子窗口。

实验 2

1.现有一个接口DataOperation 定义了排序方法sort(int[]) 和查找方法search(int[], int),已知类QuickSort 的quickSort(int[])方法实现了快速排序算法,类BinarySearch 的binarySearch(int[], int)方法实现了二分查找算法。试使用适配器模式设计一个系统,在不修

改源代码的情况下将类QuickSort 和类BinarySearch 的方法适配到DataOperation 接口中。绘制类图并编程实现。(要求实现快速排序和二分查找,使用对象适配器实现)参考答案:

2.Windows Media Player 和RealPlayer 是两种常用的媒体播放器,它们的API 结构

和调用方法存在区别。现在你的应用程序需要支持这两种播放器API,而且在将来可能还

需要支持新的媒体播放器,请问如何设计该应用程序?绘制类图并编程模拟实现。

参考答案:

可使用适配器模式和抽象工厂模式,参考类图如下所示:

在该类图中,为两种不同的播放器提供了两个具体工厂类 MediaPlayerFactory 和

RealPlayerFactory ,其中 MediaPlayerFactory 作为 Windows Media Player 播放器工厂,可以创建 Windows Media Player 的主窗口(MediaPlayerWindow)和播放列表(MediaPlayerList)(为了

简化类图,只列出主窗口和播放列表这两个播放器组成元素,实际情况下包含更多组成元素); RealPlayerFactory 作为 RealPlayer 播放器工厂,创建 RealPlayer 的主窗口 (RealPlayerWindow)和播放列表(RealPlayerList),此时可以使用抽象工厂模式,客户端针对抽象工厂 PlayerFactory 编程,如果增加新的播放器,只需增加一个新的具体工厂来生产新产品族中的产品即可。由于需要调用现有 API 中的方法,因此还需要使用适配器模式,在具体产品类如 MediaPlayerWindow 和 MediaPlayerList 调用 Windows Media Player API 中的方法,在 RealPlayerWindow 和 RealPlayerList 中调用 RealPlayer API 中的方法,实现对 API 中方法的适配,此时具体产品如 MediaPlayerWindow 、RealPlayerWindow 等充当适配器,而已有的 API 如 MediaPlayerAPI 和 RealPlayerAPI 是需要适配的适配者。

MediaPlayerWindow ClientClass RealPlayerWindow MediaPlayerList RealPlayerList MediaPlayerAPI RealPlayerAPI

3.使用组合模式设计一个杀毒软件(AntiVirus)的框架,该软件既可以对某个文件夹(Folder)杀毒,也可以对某个指定的文件(File)进行杀毒,文件种类包括文本文件TextFile、图片文件ImageFile、视频文件VideoFile。绘制类图并编程模拟实现。

参考答案:

4.某教育机构组织结构如下图所示:

在该教育机构的OA 系统中可以给各级办公室下发公文,试采用组合模式设计该机构的组织结构,绘制相应的类图并编程模拟实现,在客户端代码中模拟下发公文。

参考答案:

参考类图如下所示:

本实例使用了安全组合模式,Unit 充当抽象构件角色,Office 充当叶子构件角色,Institution 充当容器构件角色。本实例代码如下所示:

5.某软件公司为新开发的智能手机控制与管理软件提供了一键备份功能,通过该功

可以将原本存储在手机中的通信录、短信、照片、歌曲等资料一次性全部拷贝到移动存储介质(例如MMC 卡或SD 卡)中。在实现过程中需要与多个已有的类进行交互,例如通讯录管理类、短信管理类等,为了降低系统的耦合度,试使用外观模式来设计并编程模拟实现该一键备份功能。参考答案:

参考类图如下所示:

其中,OneKeyBackup 充当外观角色,ContactManager 、MessageManager 和 FileManager 充当子系统角色。

6. 某信息系统需要提供一个数据处理和报表显示模块,该模块可以读取不同类型的文件中的数据并将数据转换成 XML 格式,然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最后以报表方式来显示数据。由于该过程需要涉及到多个类,试使用外观模式设计该数据处理和报表显示模块。考虑到有些文件本身已经是 XML 格式,无须进行格式转换,为了让系统具有更好的扩展性,在系统设计中可以引入抽象外观类。 参考答案:

实验 3

1. 在某应用软件中需要记录业务方法的调用日志,在不修改现有业务类的基础上为每一个类提供一个日志记录代理类,在代理类中输出日志,例如在业务方法 method()调用之前输出“方法 method()被调用,调用时间为 2014-11-5 10:10:10”,调用之后如果没有抛异常则输出“方法 method()调用成功”,否则输出“方法 method()调用失败”。在代理类

OneKeyBackup - - -

cm mm fm ContactManager : MessageManager : : FileManager + click (): void

ContactManager + backup (): void

MessageManager + backup (): void

FileManager + backup (): void

AbstractFacade ExtendedFacade FileOperation XMLDataConvertor ReportDisplay DataAnalysis

中调用真实业务类的业务方法,使用代理模式设计该日志记录模块的结构,绘制类图并编程模拟实现。

参考答案:

2.某软件公司承接了某信息咨询公司的收费商务信息查询系统的开发任务,该系统的基本需求如下:

(1)在进行商务信息查询之前用户需要通过身份验证,只有合法用户才能够使用该查询系统;

(2)在进行商务信息查询时系统需要记录查询日志,以便根据查询次数收取查询费用。

该软件公司开发人员已完成了商务信息查询模块的开发任务,现希望能够以一种松耦合的方式向原有系统增加身份验证和日志记录功能,客户端代码可以无区别地对待原始的商务信息查询模块和增加新功能之后的商务信息查询模块,而且可能在将来还要在该信息查询模块中增加一些新的功能。

试使用代理模式设计并编程模拟实现该收费商务信息查询系统。【提示:使用保护代理和智能引用代理】参考答案:

3.某企业的SCM(Supply Chain Management,供应链管理)系统中包含一个采购审批子系统。该企业的采购审批是分级进行的,即根据采购金额的不同由不同层次的主管人员来审批,主任可以审批 5 万元以下(不包括 5 万元)的采购单,副董事长可以审批 5 万元至10 万元(不包括10 万元)的采购单,董事长可以审批10 万元至50 万元(不包括50 万元)的采购单,50 万元及以上的采购单就需要开董事会讨论决定。如下图所示:

参考答案:

4.某公司欲开发一个软件系统的在线文档帮助系统,用户可以在任何一个查询上下文

中输入查询关键字,如果当前查询环境下没有相关内容,则系统会将查询按照一定的顺序

转发给其他查询环境。基于上述需求,试采用职责链模式对该系统进行设计。

参考答案:

5.房间中的开关就是命令模式的一个实例,现用命令模式来模拟开关的功能,可控制对象包括电灯和电风扇,绘制相应的类图并编程模拟实现。

参考答案:

参考类图如下所示:

其中,Switch 充当调用者(发送者)角色,Command 是抽象命令类,LampCommand 和FanCommand 充当具体命令角色,Lamp 和Fan 充当接收者角色。

6.某软件公司欲开发一个基于Windows 平台的公告板系统。系统提供一个主菜单(Menu),在主菜单中包含了一些菜单项(MenuItem),可以通过Menu 类的addMenuItem()方法增加菜单项。菜单项的主要方法是click(),每一个菜单项包含一个抽象命令类,具体命令类包括OpenCommand(打开命令),CreateCommand(新建命令),EditCommand(编辑命令)等,命令类具有一个execute()方法,用于调用公告板系统界面类(BoardScreen)的open()、create()、edit()等方法。现使用命令模式设计该系统,使得MenuItem 类与BoardScreen 类的耦合度降低,绘制类图并编程实现。

参考答案:

其中,BoardScreen 充当接收者角色,MenuItem 充当调用者角色,Command 充当抽象命令角色,OpenCommand、CreateCommand 和EditCommand 充当具体命令角色。

实验 4

1.某实时在线股票软件需要提供如下功能:当股票购买者所购买的某支股票价格变化幅度达到5%时,系统将自动发送通知(包括新价格)给购买该股票的所有股民。试使用观察者模式设计并实现该系统,要求绘制相应的类图并编程模拟实现。

参考答案:

仪器分析实验思考题答案合集汇编

一、离子选择性电极法测定水中微量氟 1、总离子强度调节剂(TISAB)是由那些组分组成,各组分的作用是什么? 答:氯化钠,柠檬酸钠,冰醋酸,氢氧化钠,氯化钠是提高离子强度,柠檬酸钠是掩蔽一些干扰离子,冰醋和氢氧化钠形成缓冲溶液,维持体系PH值稳定!2、测量氟离子标准系列溶液的电动势时,为什么测定顺序要从低含量到高含量? 答:测什么一般都是从低到高,每测一个你都冲洗电极吗,不冲洗的话,从低到高,比从高到低,影响小。还有就是防止测到高浓度的溶液使电极超出使用范围。 3、测定F-浓度时为什么要控制在测定F-离子时,为什么要控制酸度,pH值过高或过低有何影响? 答:因为在酸性溶液中,H+离子与部分F-离子形成HF或HF2-,会降低F-离子的浓度;在碱性溶液中,LaF3 薄膜与OH-离子发生反应而使溶液中F-离子浓度增加。因此溶液的酸度对测定有影响。氟电极的适用酸度范围为pH=5~6,测定浓度在10^0~10^-6 mol/L范围内,△φM与lgC F-呈线性响应,电极的检测下限在10-7 mol/L左右。 二、醇系物的气相色谱分析 1、如何进行纯物质色谱的定性分析? 色谱无法对未知纯物质定性分析(这里所谓未知就是你对它的分子组成、结构一无所知),除非你已经知道它可能是某种物质或某几种物质之一,那么你可以用这几种物质的标准品和待分析的纯物质样品在相同色谱条件下对照,保留时间相同,则证明是同种物质。 为色谱峰面积; A i 为相对重量校正因子,f(甲醇)=1.62、f(乙醇)=1.65、f(正丙醇)=1.05、f(正f i 丁醇)=0.87 三、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铁 1、 2、制作标准曲线和进行其他条件试验时,加入还原剂、缓冲溶液、显色剂等试 剂的顺序能否任意改变?为什么?

仪器分析实验习题及参考答案

色谱分析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调整保留时间是减去的保留时间。 2、气相色谱仪由五个部分组成,它们 是 3、在气相色谱中,常以和来评价色谱柱效能,有时也用 表示柱效能。 4、色谱检测器按响应时间分类可分为型 和型两种,前者的色谱图为 曲线,后者的色谱图为曲线。 5、高效液相色谱是以为流动相,一般叫做,流动相的选择对分离影响很大。 6、通过色谱柱的和之比叫阻滞因子, 用符号表示。 7、层析色谱中常用比移值表示。由于比移值Rf重现性较差,通常 用做对照。他表示与移行距离之比。 8、高效液相色谱固定相设计的原则是、以达到减少谱带变宽的目的。 二、选择题

1、色谱法分离混合物的可能性决定于试样混合物在固定相中______的差别。 A. 沸点差, B. 温度差, C. 吸光度, D. 分配系数。 2、选择固定液时,一般根据_____原则。 A. 沸点高低, B. 熔点高低, C. 相似相溶, D. 化学稳定性。 3、相对保留值是指某组分2与某组分1的_______。 A. 调整保留值之比, B. 死时间之比, C. 保留时间之比, D. 保留体积之比。 4、气相色谱定量分析时______要求进样量特别准确。 A.内标法; B.外标法; C.面积归一法。 5、理论塔板数反映了______。 A.分离度; B. 分配系数;C.保留值;D.柱的效能。 6、下列气相色谱仪的检测器中,属于质量型检测器的是 A.热导池和氢焰离子化检测器;B.火焰光度和氢焰离子化检测器; C.热导池和电子捕获检测器;D.火焰光度和电子捕获检测器。 7、在气-液色谱中,为了改变色谱柱的选择性,主要可进行如下哪种(些)操作?() A. 改变固定相的种类 B. 改变载气的种类和流速 C. 改变色谱柱的柱温 D. (A)和(C) 8、进行色谱分析时,进样时间过长会导致半峰宽______。 A. 没有变化, B. 变宽, C. 变窄, D. 不成线性

试验统计方法复习题集

试验统计方法复习题 一、名词(术语、符号)解释: 1、总体:具有相同性质的个体所组成的集团特区为总体。 2、样本:从总体中抽出的一部分个体。 3、试验指标:用于衡量试验效果的指示性状称为试验指标。 4、试验因素:是人为控制并有待比较的一组处理因素,简称因素或因子。 5、试验水平:是在试验因素所设定的量的不同级别或质的不同状态称为试验水平,简称水平。 5、处理:单因素试验是指水平,多因素试验是水平与水平的组合。 6、简单效应:一个因素的水平相同,另一个因素不同水平间的性状(产量)差异属于简单效应。 7、参数:由总体的全部观察值而算得的特征数称为参数。 8、统计数:由样本观察值计算的特征数。 9、统计假设:是根据试验目的对试验总体提出两种彼此对立的假设称为统计假设。 10、无效假设:是指处理效应与假设值之间没有真实差异的假设称为无效假设。 11、准确度:是指试验中某一性状的观察值与其相应理论真值的接近程度。 12、精确度:是指试验中同一性状的重复观察值彼此之间的接近程度。 13、复置抽样:指将抽出的个体放回到原总体后再继续抽样的方法叫复置抽样或有放回抽样。 14、无偏估计:一个样本统计数等于所估计的总体参数,则该统计数为总体相应参数的无偏估计值。 15、第一类错误:否定一个正确H0 时所犯的错误。 16、第二类错误:接受一个不真实假设时所犯的错误。 17、互斥事件:事件A与B不可能同时发生,即AB为不可能事件,则称事件A与B为互斥事件。 18、随机事件: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可能这样发生,也可能那样发生的事件。 19、标准差:方差的正根值称为标准差。 20、处理效应:是指因素的相对独立作用,亦是因素对性状所起的增进或减少的作用称为处理效应。 21、概率分布:随机变数可能取得每一个实数值或某一围的实数值是有一定概率的,这个概率称为 随机变数的概率分布。 22、随机抽样:保证总体中的每一个体,在每一次抽样中都有同等的概率被取为样本。 23、两尾测验:有两个否定区,分别位于分布的两尾。 24、显著水平:否定无效假设H0的概率标准。 25、试验方案:根据试验目的与要求拟定的进行比较一组试验处理的总称为试验方案。 26、随机样本: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总体中抽出的一个部分个体。 27、标准误:抽样分布的标准差称为标准误。 28、总体:具有相同性质的个体所组成的集团称为总体。 29、独立性测验:主要为探求两个变数间是否相互独立测验的假设。

雷诺实验(二)

雷诺实验(二) 一. 实验的目的和要求: 1. 观察层流,湍流的流态及其转换过程; 2. 测定临界雷诺数,掌握圆管流态判别方法; 3. 学习应用量纲分析法进行实验研究的方法,确定非圆管流态判别准数。 二. 实验装置说明与操作方法 供水流量由无极调速器调控,使恒压水箱始终保持微溢流的状态,以提高进口前水体的稳定度。本恒压水箱设有多道稳水隔板,可使稳水时间缩短到3到5分钟。有色水注入到实验管道,可根据有色水散开与否判别流态。为防止自循环水污染,有色水采用自行消色的专用色水。实验流量可由尾阀调节。 三. 实验原理 1883年,雷诺(Osborne Reynolds )采用类似于本实验的实验装置,观察到液流中存在着层流和湍流两种流态:流速较小时,水流有条不紊的呈现层状有序的直线运动,流层间没有质点掺混,这种流态称为层流;当流速增大时,流体质点做杂乱无章的无序的直线运动,流层间质点掺混,这种流态称为湍流。雷诺实验还发现存在着湍流转变为层流的临界流速v 。v 。与流体的粘性,圆管的直径d 有关。若要判别流态,就要确定各种情况下的v 。值,需要对这些相关因素的不同量值作出排列组合再分别进行实验研究,工作量巨大。雷诺实验的贡献不仅在于发现了两种流态,还在于运用量纲分析的原理,得出了量纲为一的判据-----雷诺数Re,使问题得以简化。量纲分析如下: 因 根据量纲分析法有: 其中c k 是量纲为一的数,写成量纲关系为: 由量纲和谐原理,得11,21αα==-。 即 c c v k d β= 或 c c v d k β= 雷诺实验完成了管流的流态从湍流过度到层流是的临界值c k 值的测定,以及是否为常数的验证,结果表明c k 值为常数。于是,量纲为一的数 vd β 便成了适合于任何管径,任何牛顿流体的流态由湍流转变为层流的判据。由于雷诺的贡献, vd β 定名为雷诺数Re 。于是 有 式中,v ----- 流体速度; β---- 流体的运动粘度;(书中用ν表示,很近似于流体速度,故用此表示)

仪器分析实验考查试卷

仪器分析实验考查试卷 (笔试,共100分,考试时间1小时) 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年级:06 专业:环境、材料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48分) 1.用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法测定水中微量F-,以()为工作电极,以()为参比电极,浸入试液组成工作电池。测定标准溶液系列要按浓度由()到()的顺序进行测定,原因是()。 2. 色谱分析法中,对物质进行定性的依据是:()。 3. 火焰法原子吸收光谱中,对仪器灵敏度影响较大的实验参数有:()、()和()等。 4.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分析中,吸收池中试液的加入量应控制在(),拿取时手不能接触(),若表面有少许液体时,应用()纸擦干净。 5. 气相色谱中,常用载气有:()和()等;常用检测器有:()

和()等。 6.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环己烷中的微量苯时,以()为空白调零。 7.邻二氮菲与Fe2+可形成()色络合物,λmax为()。 8. 苯甲酸红外吸收光谱的绘制实验中,KBr的作用是:()和()。 9. 液相色谱中常见的流动相有:()、()和()等。 二、简答题(1-5题,每题8分;第6题12分;共52分) 1.电导滴定法测定阿司匹林药片中乙酰水杨酸含量的实验中,所得到的曲线为什么是先下降、后上升? 2. 乙酸正丁酯中杂质的气相色谱内标法测定实验中,实验条件若有所变化是否影响测定结果,为什么?

3. 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铁实验,为什么选用试剂空白为参比溶液而不用蒸馏水? 4. 火焰法原子吸收光谱实验中,从实验安全上考虑,操作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雷诺实验(参考内容)

雷诺实验实验报告姓名:史亮 班级:9131011403 学号:913101140327

第4章 雷诺实验 4.1 实验目的 1) 观察层流、紊流的流态及流体由层流变紊流、紊流变层流时的水利特征。 2) 测定临界雷诺数,掌握园管流态判别准则。 3) 学习应用量纲分析法进行实验研究的方法,了解其实用意义。 4.2 实验装置 雷诺实验装置见图4.1。 图4.1 雷诺实验装置图 说明:本实验装置由供水水箱及恒压水箱、实验管道、有色水及水管、实验台、流量调节阀等组成,有色水经有色水管注入实验管道中心,随管道中流动的水一起流动,观察有色水线形态判别流态。专用有色水可自行消色。 4.3 实验原理 流体流动存在层流和紊流两种不同的流态,二者的阻力性质不相同。当流量调节阀旋到一定位置后,实验管道内的水流以流速v 流动,观察有色水形态,如果有色水形态是稳定直线,则圆管内流态是层流,如果有色水完全散开,则圆管内流态是紊流。而定量判别流体的流态可依据雷诺数的大小来判定。经典雷诺实验得到的下临界值为2320,工程实际中可依据雷诺数是否小于2000来判定流动是否处于层流状态。圆管流动雷诺数: e R KQ d Q vd vd ==== ν πνμρ4 (4.1) 式中:ρ──流体密度,kg/cm 3; v ──流体在管道中的平均流速,cm/s ; d ──管道内径,cm ; μ──动力粘度,Pa ?s ;

ν──运动粘度,ρ μ ν= ,cm 2/s ; Q ──流量,cm 3/s ; K ──常数,ν πd K 4 = ,s/cm 3。 4.4 实验方法与步骤 1) 记录及计算有关常数。 管径 d = 1.37 cm, 水温 t = 14.8 ℃ 水的运动粘度 ν=2 000221.00337.0101775 .0t t ++= 0.01147 cm 2/s 常数 ν πd K 4 = = 81.03 s/cm 3 2) 观察两种流态。 滚动有色水塑料管上止水夹滚轮,使有色水流出,同时,打开水箱开关,使水箱充满水至溢流,待实验管道充满水后,反复开启流量调节阀,使管道内气泡排净后开始观察两种流态。关小流量调节阀,直到有色水成一直线 (接近直线时应微调后等待几分钟),此时,管内水流的流态是层流,之后逐渐开大调节阀,通过有色水线形态的变化观察层流转变到紊流的水力特征,当有色水完全散开时,管内水流的流态是紊流。再逐渐关小流量调节阀,观察由紊流转变为层流的水力特征。 3) 测定下临界雷诺数。 I 、 将调节阀打开,使管中水流呈紊流(有色水完全散开),之后关小调节阀,使流量减小。当有色水线摆动或略弯曲时应微调流量调节阀,且微调后应等待稳定几分钟,观察有色线是否为直线,当流量调节到使有色水在全管中刚好呈现出一条稳定的直线时,即为下临界状态;停止调节流量,用体积法或重量法测定此时的流量,测记水温,并计算下临界雷诺数。将数据填入表4.1中。 II 、 测完一组数据后重复上述步骤测定另外2组数据。测定下一组数据前一定要确保开始状态为紊流流态,且调节流量时只能逐步关小而不能回调。测定临界雷诺数必须在刚好呈现出一条稳定直线时测定。为了观察到临界状态,调节流量时幅度要小,每调节阀门一次,均须等待稳定时间几分钟。 4) 测定上临界雷诺数。 当流态是层流时,逐渐开启阀门,使管中水流由层流过度到紊流,当有色水线刚好完全散开时即为上临界状态。停止调节流量,用体积法或重量法测定此时的流量,测记水温,并计算上临界雷诺数。测定上临界雷诺数1-2次。 ★操作要领与注意事项:①、测定下临界雷诺数时,务必先增大流量,确保流态处于紊流状态。之后逐渐减小阀门开度,当有色线摆动时,应停止调节阀门开度,等待1分钟后,观察有色线形态,之后继续微调再等待1分钟,直到有色线刚好为直线时,才是紊流变到层流的下临界状态。注意等待时间要足够,微调幅度要小,否则,测不到临界值。②、只能单一方向调节阀门,不能回调,错过临界点必须重做。③、实验时,不要触碰实验台,以免流动受到外界扰动影响。 4.5 实验成果与分析 记录及计算数据至下表中: 实验次数 有色 水线 形态 体积法测流量 雷诺数R e 阀门开度 备注 水体积V (cm 3 ) 时间T (s ) 流量Q (cm 3 /s ) 1 稳定 900 45.26 19.89 1612 1547测下临界值测定下

仪器分析 试题及解答

复习题库 绪论 1、仪器分析法:采用专门的仪器,通过测量能表征物质某些物理、化学特性的物理量,来对物质进行分析的方法。 ( A )2、以下哪些方法不属于电化学分析法。 A、荧光光谱法 B、电位法 C、库仑分析法 D、电解分析法( B )3、以下哪些方法不属于光学分析法。 A、荧光光谱法 B、电位法 C、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D、原子吸收法 ( A )4、以下哪些方法不属于色谱分析法。 A、荧光广谱法 B、气相色谱法 C、液相色谱法 D、纸色谱法 5、简述玻璃器皿的洗涤方法和洗涤干净的标志。 答:(1)最方便的方法是用肥皂、洗涤剂等以毛刷进行清洗,然后依次用自来水、蒸馏水淋洗。(3分) (2)玻璃器皿被污染的程度不同,所选用的洗涤液也有所不同:如: ①工业盐酸——碱性物质及大多数无机物残渣(1分) ②热碱溶液——油污及某些有机物(1分) ③碱性高锰酸钾溶液——油污及某些有机物(1分) (3)洗涤干净的标志是:清洗干净后的玻璃器皿表面,倒置时应布上一层薄薄的水膜,而不挂水珠。(3分) 6、简述分析天平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答:(1)水平调节。观察水平仪,如水平仪水泡偏移,需调整水平调节脚,使水泡位于水平仪中心。(2分) (2)预热。接通电源,预热至规定时间后。(1分) (3)开启显示器,轻按ON键,显示器全亮,约2 s后,显示天平的型号,然后是称量模式0.0000 g。(2分) (4)称量。按TAR键清零,置容器于称盘上,天平显示容器质量,再按TAR键,显示零,即去除皮重。再置称量物于容器中,或将称量物(粉末状物或液体)逐步加入容器中直至达到所需质量,待显示器左下角“0”消失,这时显示的是称量物的净质量。读数时应关上天平门。(2分) (5)称量结束后,若较短时间内还使用天平(或其他人还使用天平),可不必切断电源,再用时可省去预热时间。一般不用关闭显示器。实验全部结束后,按OFF键关闭显示器,切断电源。把天平清理干净,在记录本上记录。(2分)

试验统计方法复习题

试验统计方法复习题 1.何谓实验因素和实验水平?何谓简单效应、主要效应和交互效应?举例说明之。 实验因素: 被变动并设有待比较的一组处理的因子或试验研究的对象。 实验水平: 实验因素的量的不同级别或质的不同状态。 简单效应: 同一因素内俩种水平间实验指标的相差。 主要效应:一个因素内各简单效应的平均数。 交互效应:俩个因素简单效应间的平均差异。 2.什么是实验方案,如何制定一个正确的实验方案?试结合所学专业举例说明之。 试验指标:用于衡量试验效果的指示性状。 制定实验方案的要点○1.目的明确。 ○2. 选择适当的因素及其水平。 ○3设置对照水平或处理,简称对照(check,符号CK)。 ○4应用唯一差异原则。 3.什么是实验误差?实验误差与实验的准确度、精确度以及实验处理间的比较的可靠性有什么关系? ○1.试验误差的概念:试验结果与处理真值之间的差异. ○2随机误差影响了数据的精确性,精确性是指观测值间的符合程度,随机误差是偶然性的,整个试验过程中涉及的随机波动因素愈多,试验的环节愈多,时间愈长,随机误差发生的可能性及波动程度便愈大。系统误差是可以通过试验条件及试验过程的仔细操作而控制的。实际上一些主要的系统性偏差较易控制,而有些细微偏差则较难控制。 4.试分析田间实验误差的主要来源,如何控制田间实验的系统误差?如何降低田间实验的随机误差? 误差来源:(1)试验材料固有的差异 (2)试验时农事操作和管理技术的不一致所引起的差异 (3)进行试验时外界条件的差异 控制误差的途径:(1)选择同质一致的试验材料 (2) 改进操作和管理技术,使之标准化 (3) 控制引起差异的外界主要因素 选择条件均匀一致的试验环境; 试验中采用适当的试验设计和科学的管理技术; 应用相应的科学统计分析方法。 尽量减少实验中的随机波动因素、环节和时间可以有效的降低随机误差。 5.田间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完全随机设计、完全随机区组设计、拉丁设计各有何特点?各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1)基本原则是:○1.重复○2随机排列○3局部控制 (2)完全随机设计的特点是设计分析简便,但是应用该设计的条件是要求试验的环境因素相当均匀,所以一般用于实验室培养试验及网、温室的盆钵试验。 完全随机区组设计○1.特点: 根据“局部控制”的原则,将试验地(或试验环境)按肥力变异梯度(或条件变异梯度)划分为等于重复次数的区组,一区组亦即一重复,区组内各处理都独立地随机排列。○2应用条件:对试验地的地形要求不严,必要时,不同区组亦可分散设置在不同地段上。 拉丁方设计的○1.特点:将处理从纵横二个方向排列为区组(或重复),使每个处理在每一

雷诺实验带数据处理

雷诺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观察层流和紊流的流态及其转换特征。 2. 通过临界雷诺数,掌握圆管流态判别准则。 3. 掌握误差分析在实验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 1、实际流体的流动会呈现出两种不同的型态:层流和紊流,它们的区别在于:流动过程中流体层之间是否发生混掺现象。在紊流流动中存在随机变化的脉动量,而在层流流动中则没有,如图1所示。 2、圆管中恒定流动的流态转化取决于雷诺数。雷诺根据大量实验资料,将影响流体流动状态的因素归纳成一个无因次数,称为雷诺数Re ,作为判别流体流动状态的准则 4Re Q D πυ = 式中 Q ——流体断面平均流量 , L s D ——圆管直径 , mm υ——流体的运动粘度 , 2m 在本实验中,流体是水。水的运动粘度与温度的关系可用泊肃叶和斯托克斯提出的经验公式计算 36((0.58510(T 12)0.03361)(T 12) 1.2350)10υ--=??--?-+? 式中 υ——水在t C ?时的运动粘度,2m s ; T ——水的温度,C ?。 3、判别流体流动状态的关键因素是临界速度。临界速度随流体的粘度、密度以及流道的尺寸不同而改变。流体从层流到紊流的过渡时的速度称为上临界流速,从紊流到层流的过渡时的速度为下临界流速。 4、圆管中定常流动的流态发生转化时对应的雷诺数称为临界雷诺数,对应

于上、下临界速度的雷诺数,称为上临界雷诺数和下临界雷诺数。上临界雷诺数表示超过此雷诺数的流动必为紊流,它很不确定,跨越一个较大的取值范围。而且极不稳定,只要稍有干扰,流态即发生变化。上临界雷诺数常随实验环境、流动的起始状态不同有所不同。因此,上临界雷诺数在工程技术中没有实用意义。有实际意义的是下临界雷诺数,它表示低于此雷诺数的流动必为层流,有确定的取值。通常均以它作为判别流动状态的准则,即 Re < 2320 时,层流 Re > 2320 时,紊流 该值是圆形光滑管或近于光滑管的数值,工程实际中一般取Re = 2000。 5、实际流体的流动之所以会呈现出两种不同的型态是扰动因素与粘性稳定作用之间对比和抗衡的结果。针对圆管中定常流动的情况,容易理解:减小 D ,减小 ,加大v 三种途径都是有利于流动稳定的。综合起来看,小雷诺数流动趋于稳定,而大雷诺数流动稳定性差,容易发生紊流现象。 6、由于两种流态的流场结构和动力特性存在很大的区别,对它们加以判别并分别讨论是十分必要的。圆管中恒定流动的流态为层流时,沿程水头损失与平均流速成正比,而紊流时则与平均流速的1.75~2.0次方成正比,如图2所示。 7 图1 图2 三种流态曲线

流体力学实验指导书(雷诺、伯努利)

工程流体力学 实 验 指 导 书 河北理工大学给排水实验室 编者:杨永 2014 . 5 . 12 适用专业:给排水工程专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 实验目录:

实验一:雷诺实验 实验二:伯努利方程实验 实验三:阻力及阻力系数测定实验 实验四:孔口管嘴实验 实验操作及实验报告书写要求: 一、实验课前认真预习实验要求有预习报告。 二、做实验以前把与本次实验相关的课本理论内容复习一下。 三、实验要求原始数据必须记录在原始数据实验纸上。 四、实验报告一律用标准实验报告纸。 五、实验报告内容包括: 1. 实验目的; 2. 实验仪器; 3. 实验原理; 4. 实验过程; 5. 实验数据的整理与处理。 六、实验指导书只是学生的指导性教材,学生在写实验报告时指导书制作 为参考,具体写作内容由学生根据实际操作去写。 七、根据专业不同以及实验学时,由任课教师以及实验老师选定实验内容。 建筑工程学院给排水实验室 编者:杨永 2014.5

实验一 雷诺实验指导书 一、实验目的: (一)观察实验中实验线的现象。 (二)掌握体积法测流量的方法。 (三)观察层流、临界流、紊流的现象。 (四)掌握临界雷诺数测量的方法。 二、实验仪器: 实验中用到的主要仪器有:雷诺实验仪、1000mL 量筒、秒表、10L 水桶等 三、实验原理: 有压管路流体在流动过程中,由于条件的改变(例如,管径改变、温度的改变、管壁的粗糙度改变、流速的改变)会造成流体流态的变化,会出现层流、临界流、紊流等现象。英国科学家雷诺(Reynolds )在1883年通过系统的实验研究,首先证实了流体的流动结构有层流和紊流两种形态。层流的特点是流体的质点在流动过程中互不掺混呈线状运动,运动要素不呈现脉动现象。在紊流中流体的质点互相掺混,其运动轨迹是曲折混乱的,运动要素发生脉动现象。 雷诺等人经过大量的实验发现临界流速与过流断面的特征几何尺寸管径d 、流体的动力粘度μ和密度ρ有关,即()ρμ、、d f u k =。由以上四个量组成一个无量纲数,称为雷诺数e R ,即ν μρ ud ud R e ==

雷诺实验实验报告

实验一雷诺实验 一、实验目的 1、观察流体流动时各种流动型态; 2、观察层流状态下管路中流体速度分布状态; 3、测定流动型态与雷诺数Re之间的关系及临界雷诺数值。 二、实验原理概述 流体在流动过程中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流动状态,即层流和湍流。它取决于流体流动时雷诺数Re值的大小。 雷诺数:Re=duρ/μ 式中:d-管子内径,m u-流体流速,m/s ρ-流体密度,kg/m3 μ-流体粘度,kg/(m·s) 实验证明,流体在直管内流动时,当Re≤2000时属层流;Re≤4000时属湍流;当Re在两者之间时,可能为层流,也可能为湍流。 流体于某一温度下在某一管径的圆管内流动时,Re值只与流速有关。本实验中,水在一定管径的水平或垂直管内流动,若改变流速,即可观察到流体的流动型态及其变化情况,并可确定层流与湍流的临界雷诺数值。 三、装置和流程 本实验装置和流程图如右图。 水由高位槽1,流径管2,阀5,流量 计6,然后排入地沟。示踪物(墨水)由墨水 瓶3经阀4、管2至地沟。 其中,1为水槽 2为玻璃管 3为墨水瓶 4、5为阀 6为转子流量计

四、操作步骤 1、打开水管阀门 2、慢慢打开调节阀5,使水徐徐流过玻璃管 3、打开墨水阀 4、微调阀5,使墨水成一条稳定的直线,并记录流量计的读数。 5、逐渐加大水量,观察玻璃管内水流状态,并记录墨水线开始波动以及墨水 与清水全部混合时的流量计读数。 6、再将水量由大变小,重复以上观察,并记录各转折点处的流量计读数。 7、先关闭阀4、5,使玻璃管内的水停止流动。再开墨水阀,让墨水流出1~ 2cm距离再关闭阀4。 8、慢慢打开阀5,使管内流体作层流流动,可观察到此时的速度分布曲线呈 抛物线状态。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表1 雷诺实验数据记录

仪器分析实验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液相色谱中常使用甲醇、乙腈和四氢呋喃作为流动相,这三种溶剂在反相液相色谱中的洗脱能力大小顺序为甲醇<乙腈<四氢呋喃。 2、库仑分析法的基本依据是法拉第电解定律。 3、气相色谱实验中,当柱温增大时,溶质的保留时间将减小;当载气的流速增大时,溶质的保留时间将减小。 二、选择题、 1、、色谱法分离混合物的可能性决定于试样混合物在固定相中___D___的差别。 A. 沸点差 B. 温度差 C. 吸光度 D. 分配系数。 2、气相色谱选择固定液时,一般根据___C__原则。 A. 沸点高低 B. 熔点高低 C. 相似相溶 D. 化学稳定性。 3、在气相色谱法中,若使用非极性固定相SE-30分离乙烷、环己烷和甲苯混合物时,它们的流出顺序为(C ) A. 环己烷、乙烷、甲苯; B. 甲苯、环己烷、乙烷; C. 乙烷、环己烷、甲苯; D. 乙烷、甲苯、环己烷 4、使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葛根素、对羟基苯甲醛和联苯的混合物时,它们的流出顺序为(A ) A. 葛根素、对羟基苯甲醛、联苯; B. 葛根素、联苯、对羟基苯甲醛; C. 对羟基苯甲醛、葛根素、联苯; D. 联苯、葛根素、对羟基苯甲醛 5、库仑滴定法滴定终点的判断方式为(B ) A. 指示剂变色法; B. 电位法; C. 电流法 D. 都可以 三、判断题 1、液相色谱的流动相又称为淋洗液,改变淋洗液的组成、极性可显著改变组分的分离效果。(√) 2、电位滴定测定食醋含量实验中电位突越点与使用酸碱滴定法指示剂的变色点不一致(×) 四、简答题 1、气相色谱有哪几种定量分析方法? 答:气相色谱一般有如下定量分析方法:内标法、外标法、归一法、标准曲线法、标准加入法。 2、归一化法在什么情况下才能应用?

仪器分析试卷及答案(精华版)

安徽工程大学 适用轻化工程专业(染整方向) 一、选择题 1.所谓真空紫外区,所指的波长范围是() (1)200~400nm(2)400~800nm(3)1000nm(4)10~200nm 4.电子能级间隔越小,跃迁时吸收光子的() (1)能量越大(2)波长越长(3)波数越大(4)频率越高 9.下列化合物的1HNMR谱,各组峰全是单峰的是() (1)CH3-OOC-CH2CH3(2)(CH3)2CH-O-CH(CH3)2 11. (1) (3) 12. (1) 13. () (1)变大 15. (1)1 (3)2组峰 1.核 移值是以 4.在分子 型为 ? 1. 1. (?=0)。 4.-N-C=C<?→?*n→?*n→?*?→?* ?三、计算题 1.[答]根据WoodWard─Fieser规则计算 母体基214nm 环外双键×525 烷基取代×735 延长一个共轭双键3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4nm? 单选题2可见-紫外分光度法的适合检测波长范围是()。 A400-760nmB200-400nmC200-760nmD200-1000nm 3某有色溶液在某一波长下用2cm吸收池测得其吸光度为0.750,若改用0.5cm和3cm吸收池,则吸光度各为()。 A0.188/1.125B0.108/1.105 C0.088/1.025D0.180/1.120 4在分光光度法中,应用光的吸收定律进行定量分析,应采用的入射光为()。 A白光B单色光C可见光D复合光 5入射光波长选择的原则是()。 A吸收最大B干扰最小C吸收最大干扰最小D吸光系数最大 6如果样品比较复杂,相邻两峰间距离太近,保留值难以准确 信号显示 信号显示 信号显示 。 C检测器的线性范围D检测器体积的大小 60气相色谱标准试剂主要用于()。 A定性和定量的标准B定性C定量D确定保留值 61在气液色谱中,色谱柱使用的上限温度取决于()。 A试样中沸点最高组分的沸点;B试样中沸点最低的组分的沸点C固定液的沸点D固定液的最高使用温度 62在气液色谱固定相中担体的作用是()。 A提供大的表面涂上固定液B吸附样品C分离样品D脱附样品63对气相色谱柱分离度影响最大的是()。 A色谱柱柱温B载气的流速C柱子的长度D填料粒度的大小 64气相色谱分析中,用于定性分析的参数是()。

仪器分析实验的课后习题答案及讨论 2

高效液相色谱 1.高效液相色谱法的特点 特点:检测的分辨率和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重复性好,定量精确度高,应用范围广。适用于分析高沸点、大分子、强极性、热不稳定有机及生化试样的高效分离分析方法。 2.高效液相色谱与气相色谱的主要区别可归结于以下几点: (1)进样方式的不同:高效液相色谱只要将样品制成溶液,而气相色谱需加热气化或裂解; (2)流动相不同,在被测组分与流动相之间、流动相与固定相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相互作用力; (3)由于液体的粘度较气体大两个数量级,使被测组分在液体流动相中的扩散系数比在气体流动相中约小4~5个数量级; (4)由于流动相的化学成分可进行广泛选择,并可配置成二元或多元体系,满足梯度洗脱的需要,因而提高了高效液相色谱的分辨率(柱效能); (5)高效液相色谱采用5~10Lm细颗粒固定相,使流体相在色谱柱上渗透性大大缩小,流动阻力增大,必须借助高压泵输送流动相; (6)高效液相色谱是在液相中进行,对被测组分的检测,通常采用灵敏的湿法光度检测器,例如,紫外光度检测器、示差折光检测器、荧光光度检测器等。 3. 高效液相色谱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定性:(1)利用纯物质定性的方法 利用保留值定性:通过对比试样中具有与纯物质相同保留值的色谱峰,来确定试样中是否含有该物质及在色谱图中位置。不适用于不同仪器上获得的数据之间的对比。利用加入法定性:将纯物质加入到试样中,观察各组分色谱峰的相对变化。 (2)利用文献保留值定性 相对保留值r21:相对保留值r21仅与柱温和固定液性质有关。在色谱手册中都列有各种物质在不同固定液上的保留数据,可以用来进行定性鉴定。 定量:有归一法、内标法、外标法 在定量分析中,采用测量峰面积的归一化法、内标法或外标法等,但高效液相色谱在分离复杂组分式样时,有些组分常不能出峰,因此归一化法定量受到限制,而内标法定量则被广泛使用。 4.高效液相色谱实验时,选择流动相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尽量使用高纯度试剂作流动相,防止微量杂质长期累积损坏色谱柱和使检测器噪声增加。 (2)避免流动相与固定相发生作用而使柱效下降或损坏柱子。如使固定液溶解流失;酸性溶剂破坏氧化铝固定相等。 (3)试样在流动相中应有适宜的溶解度,防止产生沉淀并在柱中沉积。

仪器分析学试题题库及答案

仪器分析学试题题库及 答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选择题:1、在测定20%C2H5OH粘度的实验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需在恒温槽内进行是因为液体的粘度与温度关系很大 B.液体的粘度是指液体的一部分对液体的另一部分流动时表现出来的阻力 C.测定时必须使用同一支粘度计 D.粘度计内待测液体的量可以随意加入 2、测定粘度时,粘度计在恒温槽内固定时要注意() A.保持垂直 B.保持水平 C.紧靠恒温槽内壁 D.可任意放置 3、在测定醋酸溶液的电导率时,使用的电极是() A.玻璃电极 B.甘汞电极 C.铂黑电极 D.光亮电极 4、在测定醋酸溶液的电导率时,测量频率需调到( ) A.低周档 B.高周档 C.×102档 D.×103档 5、在电动势的测定中,检流计主要用来检测( ) A.电桥两端电压 B.流过电桥的电流大小 C.电流对消是否完全 D.电压对消是否完全 6、在电动势的测定中盐桥的主要作用是( ) A.减小液体的接界电势 B.增加液体的接界电势 C.减小液体的不对称电势 D.增加液体的不对称电势 7、在测量电池电动势的实验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可逆电池的电动势不能直接用指针式伏特计来测量

B.在铜—锌电池中,铜为正极 C.在甘汞—锌电池中,锌为负极 D.在甘汞—铜电池中,甘汞为正极 8、在H2O2分解反应动力学方程式的建立实验中,如果以()t V lg对t作图得一直 V- ∞ 线则 ( ) A.无法验证是几级反应 B.可验证是一级反应 C.可验证是二级反应 D.可验证是三级反应 9、在摩尔气体常数的测定中,所用锌片( ) A.称量后必须用砂纸擦去表面氧化膜 B.称量前必须用砂纸擦去表面氧化膜 C.称量后必须用纸擦净表面 D.称量前必须用纸擦净表面 10、在摩尔气体常数的测定中,量气管液面下降的同时,下移水平管,保持水平管水面大致与量气管水面在同一水平位置,主要是为了 ( ) A.防止压力的增大造成漏气 B.防止压力的减小造成漏气 C.准确读取体积数 D.准确读取压力数 11、在醋酸电导率的测定中,为使大试管中稀释后的醋酸溶液混合均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可用电极在大试管内搅拌 B.可以轻微晃动大试管 C.可用移液管在大试管内搅拌 D.可用搅拌器在大试管内搅拌 12、在醋酸溶液电导率的测定中,真实电导率即为 ( ) A.通过电导率仪所直接测得的数值 B.水的电导率减去醋酸溶液的电导率

仪分实验期末考试复习(答案)

这是我跟顺光同学共同努力找出来的,大家可以看看,若发现有什么错误请及时纠正,并告知其他同学! 仪器分析实验复习提纲 1、紫外可见光谱法: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分别使用的比色皿是什么? 紫外光谱分析使用的比色皿是石英比色皿 紫外可见光波长范围是多少? 200~400nm 物质浓度对吸光度和摩尔吸光度的影响 2、红外吸收光谱法: 红外光谱分析的区域划分范围; 答:红外吸收光谱分析的区域划分范围:基频区(4000~1350cm-1)和指纹区(1350~650cm-1) 红外光谱分析的主要作用; 用于分子振动偶极矩变化不为零的所有化合物的官能团定性和结构分析。

红外光谱测定固体和液体样品时,制备样品的方法分别是什么; 液体:①液膜法——难挥发液体(BP》80 C)②溶液法——液体池 固体:①研糊法(液体石腊法)②KBr压片法③薄膜法 试样干燥及测定时作背景扫描的目的 水有红外吸收,与羟基峰干扰,而且会侵蚀吸收池的盐窗。 测定时作背景扫描的目的:扣除背景干扰,避免给光谱的解析带来困难。 3、荧光分析法: 荧光分析法测定奎宁时,影响奎宁荧光产生的因素有哪些; 答:荧光分析法测定奎宁时,对奎宁荧光产生影响的因素: ①溶剂:溶剂能影响荧光效率,改变荧光强度,因此,在测定时必须用同一溶剂。 ②浓度:在较浓的溶液中,荧光强度并不随溶液浓度呈正比增长。因此,必须找出与荧光强度呈线性的浓度范围。 ③酸度:荧光光谱和荧光效率常与溶液的酸度有关,因此,须通过条件试验,确定最适宜的pH值范围。 ④温度:荧光强度一般随温度降低而提高,因此,有些荧光仪的液槽配有低温装置,使荧光强度增大,以提高测定的灵敏度。Rohs检测仪⑤时间:有些荧光化合物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形成;有些荧光物质在激发光较长时间照射下会发生光分解。因此,过早或过晚测定荧光强度均会带来误差。必须通过条件试验确定最适宜的测定时间,使荧光强度达到量大且稳定。 ⑥共存干扰物质:有些干扰物质能与荧光分子作用使荧光强度显著下降,这种现象称为荧光的猝灭(quenching);有些共存物质能产生荧光或产生散射光,也会影响荧光的正确测量。故应设法除去干扰物,并使用纯度较高的溶剂和试剂。 荧光光度计的组成部件; 荧光光度计的组成:光源、单色器、检测器。 为消除入射光和散射光的影响,荧光的测量通常检测器与激发光成什么方向进行? 为消除入射光和散射光的影响,荧光的测量通常在与激发光成垂直方向进行。 荧光测量时所用比色皿的特点及原因。 荧光用的样品池须用低荧光的材料制成,通常用石英,形状以方形和长方形为宜(无磨砂面的石英比色皿)。因为石英不吸收荧光,对荧光有良好的透光性。而普通玻璃对荧光具有吸收作用。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与荧光光度计的比色皿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用的比色皿是两面带有磨砂面的石英比色皿,荧光光度计所用的比色皿是不带磨砂面的比色皿。原因是两者的光源与检测器所成的角度不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光源与检测器成一条直线,而荧光光度计的光源与检测器成直角。所以其用的比色皿必须是四面都透光,不然无法测到荧光强度。 5、为什么荧光分析法的灵敏度比吸光光度法高? 答:荧光分析法的灵敏度比吸光光度法高的原因:荧光分析法是测量I非A,提高激发光

仪器分析试题库及答案.doc

1、在测定20%C 2H 5 OH粘度的实验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需在恒温槽内进行是因为液体的粘度与温度关系很大 B.液体的粘度是指液体的一部分对液体的另一部分流动时表现出来的阻力C.测定时必须使用同一支粘度计 D.粘度计内待测液体的量可以随意加入 2、测定粘度时,粘度计在恒温槽内固定时要注意 A.保持垂直 B.保持水平 C.紧靠恒温槽内壁 D.可任意放置 3、在测定醋酸溶液的电导率时,使用的电极是 A.玻璃电极 B.甘汞电极 C.铂黑电极 D.光亮电极 4、在测定醋酸溶液的电导率时,测量频率需调到( ) A.低周档 B.高周档 C.×102档 D.×103档 5、在电动势的测定中,检流计主要用来检测( ) A.电桥两端电压 B.流过电桥的电流大小 C.电流对消是否完全 D.电压对消是否完全 6、在电动势的测定中盐桥的主要作用是( ) A.减小液体的接界电势 B.增加液体的接界电势 C.减小液体的不对称电势 D.增加液体的不对称电势 7、在测量电池电动势的实验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可逆电池的电动势不能直接用指针式伏特计来测量 B.在铜—锌电池中,铜为正极 C.在甘汞—锌电池中,锌为负极 D.在甘汞—铜电池中,甘汞为正极 8、在H 2O 2 分解反应动力学方程式的建立实验中,如果以() t V V- ∞ lg对t作图得一直线则 ( ) A.无法验证是几级反应 B.可验证是一级反应 C.可验证是二级反应 D.可验证是三级反应 9、在摩尔气体常数的测定中,所用锌片( ) A.称量后必须用砂纸擦去表面氧化膜 B.称量前必须用砂纸擦去表面氧化膜 C.称量后必须用纸擦净表面 D.称量前必须用纸擦净表面 10、在摩尔气体常数的测定中,量气管液面下降的同时,下移水平管,保持水平管水面大致与量气管水面在同一水平位置,主要是为了 ( ) A.防止压力的增大造成漏气

雷诺系数实验

雷诺系数 一、实验目的 1、观测水的层流和湍流的形态、特征和判别准则。 2、学习测量和计算流体的临界雷诺数和雷诺数。 二、实验原理 雷诺实验揭示了粘性流体在流动过程中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流动状态:层流的湍流。雷诺系数是判别两种流动状态的重要理论依据,它是流体惯性力和粘性力的比值,它是一个无固次化的量。 雷诺系数较小时,粘滞力对流场的影响大于惯性力,流动中流速的扰动会因粘滞力而衰减,流体流动稳定,为层流;反之,若雷诺系数较大时,惯性力对流场的影响大于粘滞力,流体流动较不稳定,流速的微小变化容易发展,增强,形成湍流,不规则的湍流流场。 三、实验内容和步骤 1、缓慢调节水流控制阀,观察透明水管中红色水流线的变化,观察水的层流态,湍流态的特征;(如图1所示) 图1

3、找出层流和湍流的转换临界点,在临界点测流水的流速,往复测量三次(如图2), 将实验数据记录于表1; 图2 4、 表1 管径d=14.3mm 运动粘度 3、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水的临界雷诺系数; 由连续方程vA=Q 带入第一组数据有=0.249m/s 带入第一组数据有=0.291m/s

带入第一组数据有=0.291m/s 平均雷诺系数为:Re= 四、实验结论 本次试验利用雷诺装置再现了测量雷诺系数的过程。在实验中,我们观察红色水流线在流场中的状态,理解了层流和湍流的流动特征。当水流流速增大时,红色水流线由稳定细小着色流束变到出现波纹最后完全掺杂到水流中。经过对实验数据的处理,我们根据雷诺系数的方程计算出有层流变为湍流的临界雷诺系数Re=3933,此数据与理论值有所区别,由实验误差造成。 误差来源有实验设备本身的系统误差和测量量杯的误差以及读数的随机误差,另外接水时会有水量损失,误差最主要原因在于由层流变为湍流的临界点较难控制,并且此临界系数会随实验条件变化较大。因此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此实验所得的雷诺系数是合理的。

《仪器分析实验》试题

曲阜师范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仪器分析实验》考试试题 一、电化学分析(共5题,合计25分) 1.简述CV法判断体系可逆性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2.简述库仑滴定法测定Vc片中抗坏血酸的含量实验中加入盐酸的作用。 3.库仑滴定法测定Vc片中抗坏血酸的含量实验中为什么要进行终点校正?如何校正? 4.为什么可以利用库仑滴定法测定V 片中抗坏血酸的含量? C 5.简述玻璃电极测量溶液pH值的基本原理。 二、光学分析法(共10题,合计50分) 6.原子吸收仪器操作步骤? 7.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定性分析的异同点是什么? 8.使用标准加入法应注意的问题?

9.原子吸收法测定Cu,波长324.7nm,仪器波长已显示324.7nm,还应做怎样的调整? 10.试简述原子吸收标准加入法原理。 11.原子吸收光谱法中空心阴极灯的灯电流大小一般选择在什么范围?为什么? 12.实验室中欲用红外光谱法对苯甲酸定性检测(KBr压片法)请结合实验知识回答以下问题:样品的前处理过程有哪些注意事项?压片过程中待测样品与KBr的质量比大约是多少?所得的压片样品应呈何种状态? 13.红外吸收光谱实验中,对固体试样的制作有何要求? 14.紫外分光光度法实验中常用的光源是?可见光区最常见的光源? 15.荧光光度计与分光光度计的结构及操作有何异同? 三、色谱分析法(共5题,合计25分) 16.气相色谱仪的实验中,所用的载气是氢气还是氮气?为什么选用这种载气较好? 17.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饮料中咖啡因的含量的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的优势是什么? 实验原理是什么? 18.反相HPLC法使用的流动相添加剂所起的两个主要作用是什么?用何物质作为流动相添加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