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业气象学期末考试试题

农业气象学期末考试试题

农业气象学期末考试试题
农业气象学期末考试试题

气象学(19年上半年农学院)

一、填空题

1.地面有效辐射:地面与大气在长波辐射交换过程中地面能量的损

2.有效积温:一段时间内有效积温的总和

3.活动积温:一段时间内活动温度的总和

4.活动温度:高于生物学下限温度(B)的日平均温度(ti)

5.有效温度:活动温度与生物学下限温度之差

6.水分临界期:作物对水分要求最敏感的时期

7.气旋:在同一高度上中心气压比周围低的,占有三度空间的大尺

度水平空气涡旋。

8.反气旋:在同一高度上中心气压比周围高的水平涡旋

9.大陆度:一地气候形成过程中受大陆和海洋影响的程度。

10.蒸腾系数:植物制造1克干物质所蒸腾消耗水分的克数。

11.寒潮:是冬半年,由于强冷空气活动引起大范围剧烈降温的天气

过程。

12.土壤掀耸:在土壤解冻或上冻过程中,随着早春或秋季温度的波

动,致使土壤时化时冻,冻融交替,极易将浅根作物的跟拉断13.降水相对变率:某时期内降水量的绝对变率与多年平均降水量的

百分比。

14.光周期:植物生长发育对昼夜长短的不同反应。

15.气团:水平方向上空气物理属性比较均匀,垂直变化基本一致的

大块空气。

16.高压脊:从高压向外伸出的狭长的部分。

17.高压脊线:高压脊中各条等压线曲率最大处的连线。

18.低压槽:从低压向外伸出的狭长部分。

19.低压槽线:低压槽中各条等压线曲率最大处的连线。

20.气候:一地多年天气的综合表现,是一个较长时段内的大气统计

状态,既包括一般年份的正常大气状态和包括个别年份的极端天气状态。

21.物候:自然界的生物与非生物受气候与其他环境的影响而出现的

现象。

22.太阳常数:日地间处于平均距离时,在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入射

光线表面的太阳辐射的辐射度。

23.容积热容量:单位体积的土壤温度变化1℃所吸收或放出的温度。

24.潜在蒸散:一个拼谈开阔的地表上,在无平流热的干扰下,其上

生长着旺盛且完全覆盖地面的矮草,在充分供水情况下的农田总蒸发

25.维恩位移定律:黑体辐射能力的最大值对应的波长与其表面温度

成正比。

26.气温年较差:一年最热月的月平均温度与最冷月的的月平均温度

之差

27.白贝罗定律:地转风沿等压线吹,在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

右,低压在左;南半球则相反。

28.霜冻:作物生长期内,土壤和植物表面的温度下降到足以引起植

物遭到伤害或者死亡的短时间的低温冻害。

29.干旱指标:描绘是否发生干旱及发生后的严重程度的一种尺度。

30.气象学:研究大气中所发生的各种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形成原

因,时空分布和变化规律的学科。

31.气候学:研究气候特征、形成、分布和演变规律,以及气候与自

然因子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二、填空

1.正午的太阳高度角(公式):h⊙=90°-φ+δ。

时角:一个小时为15°,以当地真太阳时正午为零度,下午为正,上午为负。

2.四季形成和昼夜长短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始

终保持66.5°的交角,地轴的倾斜方向不变。

3.昼夜形成与日照长短的变化

Cosω0=-tanφtanδt=

°

(1)春秋分日:δ=0°各地昼长相等12h

(2)从春分到秋分的夏半年δ>0°,北半球昼长于夜,且维度越高,白昼越长,北极圈内可出现极昼

夏至日:δ=+23.5°昼长最长,可得ωmax

(3)从秋分到春分的冬半年δ<0°,北半球昼短于夜,且维度越高,

白昼越短,北极圈内可出现极夜

冬至日:与夏至日相反

(4)昼夜变化规律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中高纬度地区,随维度增高,一年中昼夜变化增大;低纬度地区终年昼夜变化较小。南半球和北半球只是冬夏相反,春秋相反,昼长随维度的变化规律是一样的。

4.曙暮光时间,全年以夏季最长,冬季最短。在赤道上,冬季的曙暮光时间只有40多分钟,而在60°的高纬度,夏季曙暮光可以长达3.5h,冬季也有1.5h。

5.辐射的基本度量单位有能量单位J/s和光学单位为lx (1lx=1lm/m2)

6.辐射的基本定律

(1)斯蒂芬-玻耳兹曼定律:黑体的辐射能力与其表面绝对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

(2)维恩位移定律:黑体辐射能力最大值对应的波长与其表面的绝对温度成反比。0.48um—6000K,300K—9.7um,250K—11.6um (3)基尔霍夫定律:当热量平衡时(温度不变),物体对于某波长的辐射能力与物体对该波长吸收率之比为一恒量。

7.到达水平面的太阳辐射主要受太阳高度角和大气透明度的影响,还和大气质量有关。

8太阳常数能量:1367W/m2光学:1.4x105lx

9.光饱和点:当光照达到一定程度时,光和强度不再随光照强度的增大而增强,此时光的临界点为光的饱和点

10.提高光合利用效率的途径和限制因素

光合:(1)充分利用生长季

(2)选育高光效的作物品种

(3)采取合理的栽培技术措施

(4)提高叶片的光合效率

(5)加强田间管理,改善作物群体的生态环境

限制:

(1)作物生长初期植株矮小,地面裸露较大,辐射漏射在地面较多

(2)外界环境限制了光合能力的提高

(3)作物群体结构不合理导致群体内光分布不合理

(4)作物遗传特性的限制光合能力

(5)农业气象灾害

11.光照强度对作物发育的影响:有利于作物生殖器官的发育,弱光有利于营养生长。

12.有效辐射的强弱受多种因子的影响,包括地面温度、大气温度、空气湿度和云况等

13.土壤的热特性包括热容量、导热率、导温率。

热容量体现了物质吸收和放出热量的能力

导热率体现了物质传递热量的能力

导温率体现了物质因热传导而消除层间温度差异的能力

14.土壤温度的日变化:土壤温度在一昼夜间随时间的连续变化。

土壤表面温度日较差的影响因素:太阳高度角、土壤热特性、土壤颜色、地形、天气。

15.土壤温度变化的规律

(1)定律一的部分:随着土壤深度的变化,土壤温度的振幅减小,当温度增加到某一数值时,其振幅接近于0。对于日变化而言为日温恒定层,对于年变化则为年温恒定层。日振幅消失的深度为0.4-1m,低纬度大于高纬度地区。年振幅消失的深度,低纬度地区约为5-10m,中纬度为15-20m,高纬度约为25m。

(2)定律二的部分:深度每增加10cm,日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出现的时间,落后2.5-3.5h。深度每增加1m,年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落后20-30d。

16.在北方为越冬作物灌水的时间,最好安排在日化夜冻的时期进行。

17.气温日较差受下列因素影响:维度、季节、地形、下垫面性质、天气状况。

18.逆温现象:气温随着高度增高而且增高。

对流层中常见的两种逆温现象:辐射逆温、平流逆温(下沉逆温和锋面逆温不知道要不要考)

19.空气温度垂直梯度(γ)越小,大气越稳定。在逆温情况下γ<0,大气极为稳定。

20农业界限温度:对农业生产具有普遍意义的,标志某些重要物候现象或农事活动的开始、终止或转折的温度

(1)0℃:土壤冻结或解冻,农事活动开始或终止。0℃以上的持续

日期称为耕期。

(2)5℃:表示早春作物开始播种;喜凉作物开始或停止生长。春季多数树木开始萌动。所以5℃以上的持续日数称为生长期或生长季。(3)10℃表示春季喜温作物开始播种生长,喜凉作物快速生长。为喜温作物的生长期。

(4)15℃喜温作物积极生长。稳定通过15℃的终日为冬小麦适宜播种的日期;水稻此时已停止灌浆;热带作物停止生长。

(5)水稻安全抽穗、开花的指标,热带作物正常生长的界限温度。

21.积温的种类:活动积温、有效积温、负积温、地积温

22.绝对湿度: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的水汽质量

相对湿度:空气的实际水压与相同温度下得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

饱和差:某一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与实际水汽压之差

23.绝对湿度日变化的类型:单波型、双波型。分别多发生在海洋、海岸、寒冷季节的大陆和暖季的潮湿地区还有暖季的沙漠地区

24.?

25.水汽凝结的条件:水汽达到过饱和状态,凝结核或凝华核

26.云滴的增长过程有两种:凝结增长过程和碰并增长过程。其中主要是碰并增长过程。

27.降水量:从云中降落到地面的液态或固态降水,未经蒸发、渗透和流失,在水平面所积聚的水层深度。以mm为单位,取一位小数。

28.多数植物所要求的适宜土壤温度一般在田间持水量的60%-80%间,一般而言,适宜作物和林木生长的相对湿度为75%-80%,高于

90%或低于60%时对作物生长均不利。

P92页几种常见作物的水分临界期

30.低空气压的水平分布不均的影响因素海陆差异、地形地貌、下垫面状况、洋流。

等压线: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相等的点连成的光滑曲线。

等压面:空间气压相等的点所组成的曲面

850hpa——1500m 700hpa——3000m 500hpa——5500m

等高线用位势表示,等高线与气压的关系:(1)同一条等高线经过的各地气压相等(2)等高线数值越大的地方,该地的气压越高(3)等高线密度越大的地方,表示该地区气压在水平方向上越大。

32.作用于空气的力包括,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地转偏向力、惯性

离心力和摩擦力。

33.地转偏向力的特点:

(1)只有在物体相对与地面运动时才存在水平地转偏向力: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不受水平地转偏向力的作用。

(2)水平地转偏向力随维度增高而增大,在赤道上(φ=0)水平地转偏向力为零。

(3)水平地转偏向力与物体运动方向垂直,在北半球指向物体运动方向的右侧,在南半球则指向运动方向的左侧;它只改变

运动速度的方向而不改变运动速度的大小。

(4)说平地转偏向力不是一个真实的力,他是在旋转的地球上研究物体运动时提出的一个假象力。

34.P105-106自由大气中的地转风:方向最后与等压线平行

梯度风:在北半球,高气压中沿顺时针方向,低气压中沿逆时针方向在摩擦层中,北半球高气压顺时针向外辐散,低气压逆时针向中心辐合。

35.三圈环流:

气压带(从低维到高维):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负极地低压带,极地高压带

风带:(从低纬到高纬):东北信风带,(盛行)西风带,极地东风带影响我国的气压带

半永久性气压带:阿留申低压、夏威夷高压

季节性活动中心:蒙古高压,印度低压

36.东亚季风的特点:夏季高温高湿,冬季寒冷干燥

37.季风形成的原因:海陆热力差异,行星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38.气团形成具备的条件:大范围性质比较均匀的下垫面和适当的环流条件

39.暖锋:在锋面的移动过程中,暖气团占主导地位,暖气团推动锋面向冷气团一侧移动。过境前和过境时气压下降,连续性降雨,过境后气温升高

冷锋:冷气团占主导地位,推动锋面向暖气团一侧移动

第一型:冷锋移动速度慢,过境后有连续性降雨,气温下降,气压升高。

第二型:冷锋移动速度快,过境前有暴雨等强对流天气,过境后气温

下降,气压升高。

准静止风:长时间连续性降雨

40.气旋按照形成及热力结构可分为无锋气旋和锋面气旋,按照形成和活动的主要地理区域可分为温带气旋和热带气旋。

41.反气旋按照形成及热力结构可分为冷性反气旋和暖性反气旋,按照形成和活动的主要地理区域可分为极地反气旋,温带反气旋和副热带反气旋。

42.对我国有影响的气旋:蒙古气旋、黄河气旋、东北气旋、江淮气旋、东海气旋

43.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活动规律以及我国雨带的变化

P126

44.霜冻的分类,按季节分类为春霜冻、秋霜冻;根据成因可分为平流霜冻、辐射霜冻、平流辐射霜冻。

45.霜的出现取决于:空气中水分是否饱和、露点温度的高低。

46.冻害的类型:冬季严寒型、入冬剧烈降温型、早春融动型;

适用作物:冬小麦、冬油菜、越冬叶菜类。

47.干旱的概念:指一个地区长期无雨或缺雨,土壤水分不能满足农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从而导致作物生长受抑、甚至死亡,造成减产或失收的一种农业气候灾害。

干旱的分类:土壤干旱、大气干旱、生理干旱。按发生季节可分为:春旱、夏旱、秋旱、夏秋连旱、冬旱。

48.扬尘和沙尘暴的形成条件:1.足够强的风力2.大气下层结构不稳

定3.植被稀少土质干旱疏松。

扬尘的启动风速:5.5-7m/s 沙尘暴的启动风速:12-14m/s

49.光照异常:日灼(夏季日灼、冬季日灼)、阴害、紫外辐射。

50.人为气候灾害:

1.人为农业技术灾害

2.人为农业环境灾害:(1)化肥过量(2)农药过多(3)污水灌溉(4)粉尘污染

3.人为农业自然灾害:(1)人为农业气象灾害(2)人为农业地质灾害

(3)人为农业生态灾害(4)人为农业生物灾害

4.人为农业经济灾害

51.中国气候的基本特征: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强、温度差异大和降水复杂化。

52.我国降水量的分布,总趋势是: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53.大陆性强在降水上的反应:热雷雨多、降水变率大和季节分配不均

54.气候形成的基本因素:太阳辐射因素、下垫面性质、大气环流、人类活动。

三、简答题

1大气对流层的主要特点(3个)

(1)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平均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5℃;(2)有强烈的垂直运动和不规则的乱流运动;

(3)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

2.积温在农业上的应用(4点)P66

(1)积温是作物与品种特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2)作为物候期预报、收获期预报、病虫害发生时期预报的重要依据

(3)作为农业气候专题分析与区划的主要依据之一的

(4)负积温可用来表示作物越冬的温度条件。

3.不同的光谱成分是如何对植物生长产生作用的(八点取六点)(1)波长大于1.00μm的辐射(红外),被植物吸收转为热能,影响植物的体温和蒸腾作用,可促进物质的积累,但不参加光合作用。(2)波长为1.00~0.72μ卖的辐射,只对植物起伸长作用,其中0.72~0.80μm的辐射(处于近红外光区)对光周期及种子形成有重要作用,并控制开花和果实的颜色。

(3)波长为0.72~0.61μm的红光、橙光可被叶绿素强烈吸收,某种作用(涉及光敏色素想添加的自己去查一下)下表现为强光周期作用。

(4)波长为0.61~0.51μm的光,主要为黄绿光,表现低光合作用与弱成型作用。

(5)波长为0.51~0.40μm的光,主要为蓝光和紫光,被叶绿素和黑色素强烈吸收,表现强的光合作用与植物形态建成作用。

(6)波长为0.40~0.32μm的紫外辐射其植物形态建成和着色作用,如是植物变矮,颜色变深,叶片变厚等。

(7)波长为0.32~0.28μm紫外辐射对大多植物有害

(8)波长小雨0.28μm远紫外线辐射可杀伤植物。

具体举例:(1)浅蓝色薄膜育秧,秧苗及根系都较粗壮,分蘖早而多,叶色变深。

(2)紫色薄膜对种子有增产作用。

(3)蓝色薄膜可提高产量,可是对洋葱生长不利。

(4)LED红光下,番茄、莴苣体内的可溶性糖、淀粉、碳水化合物的含量都有显著提高

(5)LED红光可增加菊花组培苗的株高和节间

(6)红光有助于种子的萌发

4.农业生态地区脆弱地区的基本特征

(1)可替代概率大竞争程度高

(2)可恢复几率小

(3)抗干扰能力差

(4)空间移动能力强(突变产生区,界面变化速度快)

总特征:生态脆弱地区不等于自然生产力水平最低,只是在生态水平改变速度上,在抵抗外界的干扰能力上,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上,以及在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性上表现其脆弱性

5.大气绝对湿度的日变化

绝对湿度的日变化一般有两种类型:①单波型:最大值出现在午后,最小值多出现日出前,多发生在海洋、海岸、寒冷季节的大陆、暖季节的潮湿地区。②双波型:最大值出现在8-9时和20-21时,最小值

多出现在日出前和14-15时,多发生在暖季的大陆或沙漠等地区。

6.农业气象学的研究任务(农业气象学的基本作用)

(1)农业气象基础理论的研究

(2)农业气象情报和预报

(3)农业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

(4)农业小气候的利用与调节

(5)农业气象灾害规律的掌握与灾害预防

(6)农业气象监测。

(7)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

7.节水灌溉的基本要点

在时间上,抓住作物一生的需水规律,有的放矢的浇水灌溉,充分利用其需水规律;再灌溉方法上,大田作物用喷灌,室温用滴灌,某些温室园艺植物用雾灌。

8.我国气候季风性明显,其在降水上的反映

(1)年降水量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2)雨季起止日期和季风进退日期基本一致

(3)降水变率大

9.我国气候大陆性强的体现

(1)大部分地区大陆度在50以上

(2)在降水上的反映:①季节分配不均匀②多对流性热雷雨③降水变率大

(3)在温度上的反映:我国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

10.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的区别(可考简答、解答和填空)P178 海洋性气候:(1)温度变化缓和,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均较小,冬无严寒,夏无酷暑(2)秋温高于春温(3)降水充沛(4)湿度大,日照少

大陆性气候:(1)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均较大(2)春季温度高于秋季温度(3)降水稀少且集中于夏季,降水变率大(4)气候干燥,云雾少,日照充足

11.草原气候和沙漠性气候共同点和区别(可考简答和填空)P180

共同点:两者都属于大陆性气候,只是比一般大陆性更强,沙漠性气候更是大陆性的极端化。

(1)降水少且集中于夏季,

(2)空气干燥,蒸发量大

(3)阴雨天气少,日照充足

(4)温度日变化和年变化较大

区别:草原:(1)热带草原气候:①夏热多雨,冬暖干燥②年降水量为500~1000mm,③雨季旱季(干季湿季)分明

(2)温带草原气候:①冬寒夏暖②年降水量200~450mm③冬季有积雪覆盖层

(3)沙漠:①降水稀少低于100mm,空气干燥,蒸发量极大②日较差较大可达35℃~45℃③气温年较差,热带和副热带沙漠一般在18℃一下,温带沙漠在30℃以上

12.何谓干旱指标,我国常采用什么指标,为什么具有地域性。

答:1.干旱指标是描绘是否发生干旱及发生后的严重程度的一种尺度。

2.我国常采用降水量和标准差(还有用降水量和土壤湿度的)

3.干旱分为干旱气候和气候异常,它是一种气候,而不同的地区,地理环境、地形、地貌、土壤及作物栽培制度等的不同,其干旱指标也不同。如离海岸线远的地方,海洋潮湿气流不易达到,降水量少,易发生干旱,坡地由于水土流失严重,易发生干旱,山体的背风坡由于焚风效应,易发生干旱。

13周期性变温对植物的影响。

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温度日较差越大,越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作物产量高、品质好。如温室栽培的番茄,若夜间温室加温过高,反而减产

14.土壤蒸发的过程。

(1)蒸发直接发生在土壤表面,这种情况发生在土层中充满水分或者下层土壤通过毛管向土表输送水分的速度等于蒸发的时候,这时土壤蒸发和同样条件下水面的蒸发速度几乎相同。

(2)水分在土壤中汽化后水汽通过土壤的孔隙达到表层后逸出土表。这种情况发生在土壤表层变干,下层土壤的水分输送不到土表或者毛管水上升速度小于蒸发速度时,这时蒸发速度比同样条件下水面的蒸发速度小。

四、论述

1.干旱的防御措施

(1)因地制宜,种草种树,兴修水利,搞好农田基本建设,改善生

态环境

(2)提倡节水灌溉,提高水分利用率:掌握植物需水规律和方法(3)耕作保墒,根据土壤需水情况,增加土壤储水能力,如深耕蓄墒、中耕保墒、镇压提墒、变浅耕为深耕、变浅种为深种。

(4)提倡覆盖和免耕覆盖,抑制土壤蒸发。

(5)抗旱播种,调节种植制度,选用耐旱作物,如小麦、玉米。(6)采用人工降雨的方法。受到地方政府和广大群众的高度重视和欢迎,但违背了自然规律。

2.积温的应用与不足

应用:(1)积温是作物与品种特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2)作为物候期预报、收获期预报、病虫害发生时期预报的重要依据

(3)作为农业气候专题分析与区划的主要依据之一的

(4)负积温可用来表示作物越冬的温度条件。

不足:主要是积温的不稳定性,造成这种的原因有

(1)影响作物生长的外界环境条件,不仅有气象因子还有其他因子。气象因子中除温度外还有光照时间、辐射度等,也会对

生育速度造成规律性的影响

(2)积温学说是建立在其他条件都基本满足的状况下,在自然情况下很难满足,

(3)发育速度与温度是非线性关系,

3.我国脆弱地区的表现特征并具体举例(举例部分也有可能单独出题)

(1)可替代概率大竞争程度高

(2)可恢复几率小

(3)抗干扰能力差

(4)空间移动能力强(突变产生区,界面变化速度快)

总特征:生态脆弱地区不等于自然生产力水平最低,只是在生态水平改变速度上,在抵抗外界的干扰能力上,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上,以及在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性上表现其脆弱性。

举例:(1)黄土高原,土地荒芜,千沟万壑,人口超载,是最为贫困的地区(2)喀斯特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是面积最大的贫困地区(3)季风边缘脆弱带即农牧交错区,有1.34hm2地区受到风蚀,黑风带面积巨大。

4.论述影响光能利用率的因素及提高光能利用率的途径。

因素:(1)作物生长初期植株矮小,地面覆盖率。

(2)外界环境限制了作物光合作用的提高。

(3)作物群体结构不合理导致群体内光分布不合理,限制了群体光合度的提高。

(4)作物遗传特性限制光合能力。

(5)虫可导致作物减产而限制光能利用率。

途径:充分利用生长季;选育高光效的作物品种;采取合理的栽培技术措施;提高叶片的光合效率;加强田间管理,改善作物群体的生态环境。

5.论述人为农业灾害有哪些。

(1)人为农业技术灾害

(2)人为农业环境灾害:①化肥过量②农药过多③污水灌溉④粉尘污染

(3)人为农业自然灾害:①人为农业气象灾害如上游用水过多

②认为地质灾害如在不稳定地区建水坝,陡坡垦荒

③人为农业生态灾害如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垦荒

④人为农业灾害如盲目引种致植物病虫害和畜牧病毒

(4)人为农业经济灾害,盲目性种植

6.论述农业气候相似理论的应用还有其需要注意的问题(分开为简答)应用:(1)科学引种,我国在太行山地区引种日本甜柿中利用农业气候相似理论得出石家庄最适合种植日本福岛地区的甜柿品种的结论并成功验证。

(2)动植物检疫,因为病害流行的危险性,不宜进行田间试种,可用农业相似理论进行推论,辅助检疫。

(3)农业气候区划,比如通过农业气候相似理论可发现我国东北不同地区与美国的许多农业生产带的相对应,可借鉴美国的农业气候区划对我国东北等地进行相应划分。

(4)发展特色农业产业,通过农业气候相似理论得出当地气候的独特性,发展与之对应的农业产业。

注意问题

(1)选择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的气候因子是引种成败的关键(2)不论何种生物都必须遵循先小面积实验,后大面积推广

(3)不仅要注意大气候的相似,还要分析当地小气候(4)当地的土壤条件

(5)防止外来物种入侵,造成当地特有物种的濒危和灭绝

农业气象学复习题1

农业气象学复习题 第一章大气 一、名词解释题: 1. 干洁大气:除去了水汽和各种悬浮的固体与液体微粒的纯净大气,称为干洁大气。 2. 下垫面:指与大气底部相接触的地球表面,或垫在空气层之下的界面。如地表面、海面及其它各种水面、植被表面等。 3. 气象要素:构成和反映大气状态的物理量和物理现象,称气象要素。主要包括气压、气温、湿度、风、云、能见度、降水、辐射、日照和各种天气现象等 二、填空题: 1. 干洁大气中,按容积计算含量最多的四种气体是: (氮) 、 (氧) 、氩和(二氧化碳) 。 2. 大气中臭氧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 3. 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水汽主要吸收 (长波) 辐射。 4. 近地气层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一般白天比晚上 (低) ,夏天比冬天(低) 。 5. (水汽) 是大气中唯一能在自然条件下发生三相变化的成分,是天气演变的重要角色。 6. 根据大气中 (温度) 的铅直分布,可以把大气在铅直方向上分为五个层次。 7. 在对流层中,温度一般随高度升高而 (降低) 。 8. 大气中对流层之上的一层称为 (平流) 层,这一层上部气温随高度增高而 (升高) 。 9. 根据大气中极光出现的最大高度作为判断大气上界的标准,大气顶约高 (1200) 千米。 三、判断题: 1. 臭氧主要集中在平流层及其以上的大气层中,它可以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2. 二氧化碳可以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使地面空气升温,产生“温室效应”。x 3. 由于植物大量吸收二氧化碳用于光合作用,使地球上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减少。x

4. 地球大气中水汽含量一般来说是低纬多于高纬,下层多于上层,夏季多于冬季。 5. 大气在铅直方向上按从下到上的顺序,分别为对流层、热成层、中间层、平流层和散逸层。x 6. 平流层中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没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7. 热成层中空气多被离解成离子,因此又称电离层。 四、问答题: 1. 为什么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有日变化和年变化 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植物在太阳辐射的作用下,以二氧化碳和水为原料,合成碳水化合物,因此全球的植物要消耗大量的二氧化碳;同时,由于生物的呼吸,有机物的分解以及燃烧化石燃料等人类活动,又要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这样就存在着消耗和产生二氧化碳的两种过程。一般来说,消耗二氧化碳的光合作用只在白天进行,其速度在大多数地区是夏半年大,冬半年小;而呼吸作用等产生二氧化碳的过程则每时每刻都在进行。所以这两种过程速度的差异在一天之内是不断变化的,在一年中也随季节变化,从而引起二氧化碳浓度的日变化和年变化。 在一天中,从日出开始,随着太阳辐射的增强,植物光合速率不断增大,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也随之不断降低,中午前后,植被上方的二氧化碳浓度达最低值;午后,随着空气温度下降,光合作用减慢,呼吸速率加快,使二氧化碳消耗减少;日落后,光合作用停止,而呼吸作用仍在进行,故近地气层中二氧化碳浓度逐渐增大,到第二天日出时达一天的最大值。在一年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也主要受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一般来说,植物夏季生长最旺,光合作用最强,秋季最弱。因此二氧化碳浓度秋季最小,春季最大。 此外,由于人类燃烧大量的化石燃料,大量的二氧化碳释放到空气中,因而二氧化碳浓度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2. 对流层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对流层是大气中最低的一层,是对生物和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气层。对流层的主要特点有: (1)对流层集中了80%以上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是天气变化最复杂的层

农业气象学试题答案

1、一个标准大气压等于()。 1. F. 1000百帕 2.760百帕 3.1013百帕 4.4/3百帕 2、摩擦层中,在平直等压线的气压场中出现的风不受以下哪种力的影响()。 1.水平气压梯度力 2.惯性离心力 3.摩擦力 4.水平地转偏向力 3、土壤导温率与导热率、热容量的正确关系是()。 1.与导热率、热容量均成正比 2.与导热率、热容量均成反比 3.与导热率成反比,与热容量正比 4.与导热率成正比,与热容量成反比 4、维持大气温度在地理上的常定分布,主要靠()。 1.季风对于热量的输送 2.海陆风对于热量的输送 3.大气环流对于热量的输送 4.洋流对于热量的输送 5、饱和水汽压(E)与蒸发面性质和形状的关系是()。 1.凹面的E比平面大

2.冰面的E比纯水面的大 3.纯水面的E比溶液面的小 4.大水滴的E比小水滴小 6、气压一定时,气温越高,气压随高度递减()。 1.越快 2.越慢 3.无法判断 4.不变 7、在陆地上,气压最低的季节是()。 1.秋季 2.夏季 3.春季 4.冬季 8、一般霜冻最轻的地方是()。 1.山顶 2.低地 3.山脚 4.洼地 9、下列词语中,叙说天气的是()。 1.长冬无夏 2.狂风暴雨 3.夏热冬冷

4.四季如春 10、白天,土壤表层的热量平衡方程是()。 1. A. + Qs = –R – P + B + LE 2.+ Qs = + R + P – B – LE 3.+ Qs = –R + P + B + LE 4.+ Qs = + R – P – B – LE 11、根据蕾莱分子散射定律,以下哪种光的散射系数最大()。 1.红光 2.蓝光 3.紫光 4.红橙光 12、气温一定时,气压越高,气压随高度递减()。 1.无法判断 2.不变 3.越慢 4.越快 13、不是干洁大气主要成分的气体是()。 1.氮 2.氩 3.氧 4.臭氧 14、根据云的形状、结构和云底高度,可将云分为()。

农业气象学习题1-3章

农业气象学习题 绪论 一、名词解释题: 1、农业气象学 农业气象学:研究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2、气象学 气象学:研究大气中各种现象成因和演变规律及如何利用这些规律为人类服务的科学。 3、气象要素 气象要素:构成和反映大气状态的物理量和物理现象,称气象要素。主要包括气压、气温、湿度、风、云、能见度、降水、辐射、日照和各种天气现象等。 二、填空题: 1、农业气象学是研究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农业生产、气象条件 2、农业气象学是研究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的______________及其规律的科学。 相互作用(相互关系) 3、农业气象学是______________科学与______________科学交叉、渗透形成的学科。 农业、气象 单项选择题: 1、气象学是研究大气中所发生的物理过程和物理现象的科学,更概括地说研究大气的科学应称为( D )。 A、大气物理学 B、地球物理学 C、物理气象学 D、大气科学 2 农业气象学研究所遵循的平行观测原则是( B)。 A、同时同地进行的农业观测 B、同时同地进行的农业观测和气象观测 C、同时同地进行的气象观测 D、同时同地进行的农业气象要素和气象灾害观测 多项选择题: 1 下列要素是农业气象要素的有(A、B、C )。 A、光照条件 B、热量条件 C、水分条件 D、土壤肥力 2 下列气象要素中,属于农业气象要素的有(A、B、D)。 A、温度 B、空气湿度 C、能见度 D、降水量 问答题: 1、农业气象学的研究对象有哪些? 答:农业气象学的研究对象包括:(1)农业生物和生产过程对农业气象条件的要求与反应;(2分)(2)农业生产对象和农业技术措施对农业气象条件的反馈作用。(3分) 2、农业气象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有哪些? 答:(1)农业气象探测、农业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1分)(2)农业小气候利用与调节;(1分)(3)农业气象减灾与生态环境建设;(1分)(4)农业气象信息服务;(1分)(5)农业气象基础理论研究,应对气候变化的农业对策。(1分) 填空题: 农业气象研究过程中通常要进行农业生物或设施状况和环境气象要素二者的___平行 ___________观测。 第一章地球大气

农业气象学作业答案

. 1、大气辐射的波长范围是()。 150~4000nm 400~760nm 3000~80000nm 7000~120000nm 2、按热力分类法,可将气团分成()。 2类 3类 4类 5类 3、夜间,土壤表层的热量平衡方程是()。 –Qs = + R + P – B – LE –Qs = + R – P – B – LE –Qs = –R – P + B + LE –Qs = –R + P + B + LE

. 4、人们现在非常关注南极出现的臭氧空洞,是因为()。 臭氧浓度减弱,将使到达地面的红外线减少 臭氧浓度减弱,将使到达地面的红外线增加 臭氧浓度减弱,将使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减少 臭氧浓度减弱,将使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加 5、一团未饱和的湿空气作绝热升降运动时,大气处于稳定状态的条件是()。 γ<γd γ=γd γ>γd γ≥γd 6、主要的农业气象条件是()。 气压、温度、湿度和降水 气压、温度、风 光照、温度、湿度和降水

光照、温度、风 7、在一定温度下,任何物体对于某一波长的放射能力与物体对该波长的吸收率之比,只是温度和波长的函数,而与物体的其它性质无关。这是辐射的基本定律之一,称为()。 斯蒂芬—波尔兹曼定律 普朗克定律 基尔荷夫定律 维恩位移定律 8、不同气候形成的基本原因是()。 昼夜长短变化不同 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分布不均 气温非周期性变化不同 海陆分布不均 9、风由西吹向东,则称为()。 东风 南风

西风 北风 10、使空气在水平方向上产生运动的最基本的力是()。 水平气压梯度力 水平地转偏向力 惯性离心力 摩擦力 11、属于短日照植物的是()。 小麦 水稻 油菜 豌豆 12、用密度接近的方法估计的大气上界高度是指()。 散逸层密度与星际气体高度密度接近的800公里

第五章 农业气象学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五章气压与风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 1、风由东吹向西,则称为_____风。 ①东②东南③西④西北 2、在北半球,吹地转风时,背风而立,低压在_____ 。 ①右边②右前方③左边④左前方 3、随着海拔高度增高,气压会______。 ①增大②降低③先增后降④先降后增 4、一个标准大气压等于_____ 百帕。 ①4/3 ②760 ③1000 ④1013 5、在陆地上,_____气压高。 ①春季②夏季③秋季④冬季 6、随着海拔高度的增高,_____增大。 ①大气质量②大气压力③单位气压高度差④大气柱 7、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____ 的作用。 ①水平地转偏向力②水平气压梯度力 ③摩擦力④惯性离心力 8、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是由_____ 。 ①高压指向低压②低压指向高压 ③中间指向四周④四周指向中间 9、在北半球,水平地转偏向力指向物体运动方向的____ 。 ①左前方②右后方③左方④右方 10、___ 越大,地转风的风速越大。 ①纬度②大气密度 ③气压梯度④地球自转角速度 11、梯度风未考虑_____ 的作用。 ①水平气压梯度力②水平地转偏向力 ③惯性离心力④摩擦力 12、在三圈环流中,南、北半球各形成_____ 个气压带。 ①2 ②3 ③4 ④5 13、由于季风影响.在_____ 季,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风从大陆吹向梅洋。 ①春②夏③秋④冬 (二)多项选择 14、我国是著名的季风区,夏季盛行_____。 ①东南风②东北风③西南风④西北风⑤东风 15、梯度风是自由大气中空气所受_____相平衡时的运动。 ①水平气压梯度力②水平地转偏向力 ③惯性离心力④重力⑤浮力 16、_____为自由大气中的风。 ①季风②梯度风③海陆风④焚风⑤地转风 17、地转风是空气所受_____相平衡时的运动。 ①重力②浮力③水平气压梯度力 ④水平地转偏向力⑤惯性离心力⑥摩擦力 18、北半球行星风带包括有_____。 ①西北信风带②东北信风带③盛行东风带 ④盛行西风带⑤极地东风带⑥极地西风带 19、_____ 为地方性风。 ①地转风②梯度风③摩擦风④焚风 ⑤海陆风⑥峡谷风⑦山谷风 20、海拔越高,则_____。 ①气压越高②气压越低③空气密度越大

农业气象学试卷汇总(含答案)

《农业气象学》模拟试题(一) 二.填空题: (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某一瞬间大气的状态和大气现象的综合称天气; 2.辐射具有波粒二象性_性,即既表现为波动性,又表现为粒子性; 3.在地面辐射差额 R = (S'+ D)(1 - α) - r 公式中, α为反射率 , r 为地面有效辐射 ; 4.土壤温度日较差主要决定于土壤之间的导热率和土壤温度, 同时还受地面和大气间乱流热量交换等因素的影响; 5.在农历廿四个节气中,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个节气作为四季的开始; 6.大陆性气候的地区,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季节,降水变率比其它地区为大; 7.青藏高原把西风环流分为南和北两支,使其范围扩大; 8.大陆度与气温年较差成正比,与地理纬度成反比; 9.农业气候三要素是光、热、水; 10.农田中的外活动面位于植物高度2/3处; 三.选择题: (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夜间地面温度低于空气温度时,辐射热通量方向由 ____ 指向 ____ ;A A.地面;空气 B.空气;地面 C.一侧空气;另一侧空气 D.地面一侧;地面另一侧 2.农业气象学中通常把大气辐射称为 _____ ;C A.短波辐射 B.中波辐射 C.长波辐射 D.超长波辐射 3.在北半球 0 - 66.5° N 纬度间,一年中白天最长的一天是 ____ 日;B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4.某年或某月的实际降水量与多年平均降水量的差值称为降水 ____ ;A A.距平 B.平均变率 C.极差 D.相对变率 5.地面覆盖后,除阴雨天外,各深度的日平均土温比未覆盖的 ___ ,增降温效应表层比下层 ____ ;A A.高;小 B.低;小 C.高;大 D.低,大 6.疏透结构林带其背风侧的最小风速,大致出现在林高 ____ 倍的地方;B A. 1 B. 3 C. 4 D. 6 7.摩擦层中的风压定律为:在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 ____ ,低压在 ____ ;C A.右前方;左前方 B.右前方;左后方 C.右后方;左前方 D.右后方;左后方 8.夏季高温与少雨相结合,冬季寒冷与潮湿相结合,这种气候型属于 ____ 气候型;B A.草原 B.地中海 C.季风 D.高山 9.凹陷地形气温日较差比凸地为 ___ ,干燥土壤气温日较差比湿土为 ____ A A.大;大 B.小;大 C.大;小 D.小;小 10.下述的几种风哪一种不是地方性风 ____ ;C A.海陆风 B.山谷风 C.季风 D.焚风 四.判断题: (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你认为对的,在题后括号内标"对",不对的标"错") 1.地球大气,按其物理性质的垂直分布,可分为:对流层;平流层;电离层;散逸

2011农业气象学试题A卷(1)

以下各题中未注明单位的各物理量均为标准国际单位制。 1.C 2.C 3.A 4.B 5.D 6.C 7.C 8.C 9.B 10.B 11.A 12.B 13.D 14.C 15.C 16.C 17.B 18.A 19.B 20.B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20小题,共20分) 1.长江中下游地区,()入梅对农业生产最有利。 A、5月下旬 B、6月上旬 C、6月中旬 D、6月下旬 2.露点温度表示()。 A、潮湿地面温度 B、空气湿度 C、饱和湿空气温度 D、未饱和湿空气温度 3.一团饱和的湿空气作升降运动时,大气处于稳定状态的判定条件是()。 A、γ<γm B、γ=γm C、γ>γm D、γ≤γm 4.低层大气能量的主要来源于()。 A、太阳辐射 B、地面辐射 C、大气辐射 D、大气逆辐射 5.切变线是指()急剧变化的界线 A、温度 B、湿度 C、气压 D、风 6.在三圈环流中,南、北半球各形成()个气压带。 A、2 B、3 C、4 D、5 7.下面霜冻最轻的是()。 A、谷地 B、洼地 C、山顶 D、坡地 8.温度愈高物体放射能力的波长愈向短波方向移动。已知太阳辐射最大放射能力的波长为0.475微米,由此计算得太阳表面的温度约为()。 A、5780 K B、6500 K C、6000 K D、6300 K 9.大气中臭氧主要集中在()。 A、散逸层,因该层紫外线辐射强,O与O2易合成O3 B、平流层,因该层紫外线辐射强,易形成O3 C、对流层,因该层温度低,O3不易分解 D、近地层,因该层温度高,O与O2易合成O3 10.在北球,冬半年,随着纬度的升高()。 A、昼弧增长 B、夜弧增长 C、昼弧夜弧相等 D、昼弧变短 11.以下作物中属于长日照植物的是()。 A、油菜 B、玉米 C、烟草 D、水稻 12.积雨云属于()云系。 A、滑升云 B、积状云 C、波状云 D、层状云 任课教师:系(教研室)主任签字:

农业气象学作业答案

1、大气辐射的波长范围是()。 150~4000nm 400~760nm 3000~80000nm 7000~120000nm 2、按热力分类法,可将气团分成()。 2类 3类 4类 5类 3、夜间,土壤表层的热量平衡方程是()。 –Qs = + R + P – B – LE –Qs = + R – P – B – LE –Qs = –R – P + B + LE –Qs = –R + P + B + LE

4、人们现在非常关注南极出现的臭氧空洞,是因为()。 臭氧浓度减弱,将使到达地面的红外线减少 臭氧浓度减弱,将使到达地面的红外线增加 臭氧浓度减弱,将使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减少 臭氧浓度减弱,将使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加 5、一团未饱和的湿空气作绝热升降运动时,大气处于稳定状态的条件是()。 γ<γd γ=γd γ>γd γ≥γd 6、主要的农业气象条件是()。 气压、温度、湿度和降水 气压、温度、风

光照、温度、湿度和降水 光照、温度、风 7、在一定温度下,任何物体对于某一波长的放射能力与物体对该波长的吸收率之比,只是温度和波长的函数,而与物体的其它性质无关。这是辐射的基本定律之一,称为()。 斯蒂芬—波尔兹曼定律 普朗克定律 基尔荷夫定律 维恩位移定律 8、不同气候形成的基本原因是()。 昼夜长短变化不同 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分布不均 气温非周期性变化不同 海陆分布不均 9、风由西吹向东,则称为()。

东风 南风 西风 北风 10、使空气在水平方向上产生运动的最基本的力是()。 水平气压梯度力 水平地转偏向力 惯性离心力 摩擦力 11、属于短日照植物的是()。 小麦 水稻 油菜 豌豆

农业气象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农业气象学试题(1)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共16分,每小题2分) 1、辐射的波动性: 辐射以波动的形式发射或传播能量的过程。 2、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交角 3、长日照作物需要经过一段时间长的白天和短的黑夜才能开花结果的植物,称为长日照植物。 4、相对湿度空气中的实际水气压与同温度下饱和水气压的百分比。 5、温度年较差一年中最热月的月平均温度与一年中最冷月的月平均温度之差。 6、季风环流由于海陆热力差异引起的东西方向的垂直环流。 7、副热带高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是指由于热带环流圈的下沉在30°N附近堆积下沉形成的高压系统。

8、农业气候资源可供农业生产利用的光、热、水等气候资源,称 为农业气候资源。 二、填空(共10分,每空0.5分) 1、广东大部分地区的年降雨量多在 1500mm 到 2000mm 之间,通常把一年的降水分成两大部分,前一部分的降水,称为 前汛期降水,主要是由锋面引起的;后一部分的降水 称为后汛期降水,主要是由台风引起的。 2、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了地球上昼夜交替变化.由于 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不垂直 ,且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方 向保持不变,因而形成了地球上的季节交替和各地昼夜长 短不等。 3、地球接收到的太阳辐射,主要是短波辐射,地面和大气 向外发出的辐射,主要是长波辐射。 4、植物在繁育期期对低温的反应比生长期对低温的 反应更为敏感,这一时期往往就是植物的温度临界期期。 5、水面蒸发速度的大小,与风速和饱和差成正比, 与大气压力成反比。 6、台风是指形成在热带海洋上的强烈气旋。当台风在东经180度以西,赤道 以北的西北太平洋海区形成后,我国气象部门将对其进行命名和编

农业气象学答案

农业气象学答案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农业气象学作业题参考答案作业题一参考答案一、单选题、 1、臭氧层分布在B A、对流层 B、平流层 C、中间层 2、黑体表面辐射具有最大能量波长与黑体表面温度C O A、呈指数规律 B、成正比 C、成反比 3、地表垂直与阳光平面上的太阳直接辐射与大气透明系数及 有关。 A、太阳高度角 B、太阳方位角 C、大气量 4、某地某时刻的太阳高度角决定于该地纬度、太阳赤纬及A

A、时角 B、大气量 C、高度 5、气温直减率越小,大气层结越A O A、稳定 B、不稳定 C、无影响 6、下列因子中,B 对气温日较差无影响。 A、高度 B、经度 C、纬度 7、当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时,饱和差随温度降低而B。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8、在对流层中,绝对湿度一般随高度增加而B o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9、自大气中,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惯性离心力三力平衡时形成的风,称为B o A、地转风 B、梯度风 C、摩擦风 10、影响乱流交换强度的因素主要有风速、地面粗糙度和 C O A、气压 B、气温 C、大气稳定度 11、辐照度的单位是_C_。 22 A、瓦/米 B、米/秒 C、瓦/米 12、昼夜长短随纬度而变化,在北半球夏季,昼长随纬度增加而_A_。 A、增长 B、变短 C、无变化 13、地面辐射差额有明显的日变化,夜间地面辐射差额为

Bo A、正 B、负 C、零 14、昼夜长短随纬度而变化,在北半球夏季,昼长随纬度增加而_A_。 A、增长 B、变短 C、无变化 15、地面辐射差额有明显的日变化,夜间地面辐射差额为—Bo A、正 B、负 C、零 二、填空题 1、地球大气是经过原始大气、次生大气和现代大气三个阶段演变而成的。 2、根据大气性质,可将其分为不同层次,其中最底层叫对流层,中纬度地区,其高度为10-12公里。 3、一般海拔高度越高,太阳直接辐射越强,天空散射辐射越弱。 4、在土壤蒸发的第一和第二阶段,为了保境,应分别采取松

农业气象学试题(A)

园林系农业气象学试题 1.天气: 2.焚风: 3. 光合有效辐射: 4. 日平均温度: 5. 逆温: 6. 三基点温度: 7.气团: 8.寒潮:。 9.锋: 10.海陆风: 二、判断题:(1*20) 1. 臭氧可以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2. 由于植物大量吸收二氧化碳用于光合作用,使地球上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减少。 3. 每年的终霜冻是春季的最后一次霜冻。 4.由于冷空气密度比暖空气大,所以锋面总是向冷空气一方倾斜。 5.青藏高原是我国冰雹最多的地区。 6. 白天气温升高主要是因为空气吸收太阳辐射的缘故。 7. 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均为长波辐射。 8. 风速的最大值一般出现在冬季,最小值出现在夏季。 9. 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 10.当两个性质不同的气团在某一地区交馁时,常能引起剧烈地天气变化过程。 11. 寒冷时期,灌水保温,是因为水的热容量大。 12. 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的气层,称为逆温层。 13. 对同一作物而言,其生物学下限温度高于其活动温度,更高于有效温度。 14. 正午前后,土温随深度加深而升高,气温随高度降低而降低。 15. 当气温高于露点温度时,饱和差则等于零。 16. 形成露时的露点温度在零上,出现霜时的露点温度在零下。 17. 顾名思义,季风就是季节性的风,如春季为春季风,夏季为夏季风等。 18. 一团湿空气从海平面沿一山坡上升,其温度必然会升高。 19. 出现霜时必定有霜冻,而出现霜冻时不一定有霜。 20. 低压与气旋是同一种天气系统的不同名称。 三、填空题(1*20) 1.是大气中唯一能在自然条件下发生三相变化的成分,是天气演变的重要角色。2.对任何波长的辐射,吸收率都是1的物体称为。 3.凡在锋运行的方向上,暖气团逐渐代替了冷气团的位置,称为。 4.按照三圈环流理论,北半球有赤道低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四

农业气象学试题

农业气象学试题 第一章大气 一、名词解释题: 1. 干洁大气:除去了水汽和各种悬浮的固体及液体微粒的纯净大气,称为干洁大气。 2. 下垫面:指及大气底部相接触的地球表面,或垫在空气层之下的界面。如地表面、海面及其它各种水面、植被表面等。 3. 气象要素:构成和反映大气状态的物理量和物理现象,称气象要素。主要包括气压、气温、湿度、风、云、能见度、降水、辐射、日照和各种天气现象等 二、填空题: 1. 干洁大气中,按容积计算含量最多的四种气体是: (氮) 、(氧) 、氩和(二氧化碳) 。 2. 大气中臭氧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 3. 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水汽主要吸收 (长波) 辐射。 4. 近地气层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一般白天比晚上 (低) ,夏天比冬天(低) 。 5. (水汽) 是大气中唯一能在自然条件下发生三相变化的成分,是天气演变的重要角色。 6. 根据大气中 (温度) 的铅直分布,可以把大气在铅直方向上分为五个层次。 7. 在对流层中,温度一般随高度升高而 (降低) 。 8. 大气中对流层之上的一层称为 (平流) 层,这一层上部气温

随高度增高而 (升高) 。 9. 根据大气中极光出现的最大高度作为判断大气上界的标准,大气顶约高 (1200) 千米。 三、判断题: 1. 臭氧主要集中在平流层及其以上的大气层中,它可以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2. 二氧化碳可以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使地面空气升温,产生“温室效应”。x 3. 由于植物大量吸收二氧化碳用于光合作用,使地球上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减少。x 4. 地球大气中水汽含量一般来说是低纬多于高纬,下层多于上层,夏季多于冬季。 5. 大气在铅直方向上按从下到上的顺序,分别为对流层、热成层、中间层、平流层和散逸层。x 6. 平流层中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没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7. 热成层中空气多被离解成离子,因此又称电离层。 四、问答题: 1. 为什么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有日变化和年变化? 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植物在太阳辐射的作用下,以二氧化碳和水为原料,合成碳水化合物,因此全球的植物要消耗大量的二氧化碳;同时,由于生物的呼吸,有机物的分

农业气象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农业气象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农业气象学试题(1)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共16分,每小题2分) 1、辐射的波动性: 辐射以波动的形式发射或传播能量的过程。 2、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交角 3、长日照作物需要经过一段时间长的白天和短的黑夜才能开花结果的植物,称为长日照植物。 4、相对湿度空气中的实际水气压与同温度下饱和水气压的百分比。 5、温度年较差一年中最热月的月平均温度与一年中最冷月的月平均温度之差。 6、季风环流由于海陆热力差异引起的东西方向的垂直环流。 7、副热带高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是指由于热带环流圈的下沉在30°N附近堆积下沉形成的高压系统。

8、农业气候资源可供农业生产利用的光、热、水等气候资源, 称为农业气候资源。 二、填空(共10分,每空0.5分) 1、广东大部分地区的年降雨量多在 1500mm 到 2000mm 之间,通常把一年的降水分成两大部分,前一部分的降水,称为 前汛期降水,主要是由锋面引起的;后一部分的降 水称为后汛期降水,主要是由台风引起的。 2、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了地球上昼夜交替变化. 由于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不垂直 ,且地球在公转时, 地轴方向保持不变,因而形成了地球上的季节交替和各 地昼夜长短不等。 3、地球接收到的太阳辐射,主要是短波辐射,地面和大 气向外发出的辐射,主要是长波辐射。 4、植物在繁育期期对低温的反应比生长期对低温 的反应更为敏感,这一时期往往就是植物的温度临界期期。 5、水面蒸发速度的大小,与风速和饱和差成正比,与大气压力成反比。 6、台风是指形成在热带海洋上的强烈气旋。当台风在东经180度以西,赤道 以北的西北太平洋海区形成后,我国气象部门将对其进行命名和

农业气象学试题及答案

农业气象学试题(有答案) 第一章大气 一、名词解释题: 1. 干洁大气:除去了水汽和各种悬浮的固体与液体微粒的纯净大气,称为干洁大气。 2. 下垫面:指与大气底部相接触的地球表面,或垫在空气层之下的界面。如地表面、海面及其它各种水面、植被表面等。 3. 气象要素:构成和反映大气状态的物理量和物理现象,称气象要素。主要包括气压、气温、湿度、风、云、能见度、降水、辐射、日照和各种天气现象等 二、填空题: (说明:在有底线的数字处填上适当内容) 1. 干洁大气中,按容积计算含量最多的四种气体是: (1)、 (2)、氩和(3)。 2. 大气中臭氧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的 (4)。 3. 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水汽主要吸收 (5)辐射。 4. 近地气层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一般白天比晚上(6),夏天比冬天 (7) 。 5. (8) 是大气中唯一能在自然条件下发生三相变化的成分,是天气演变的重要角色。 6. 根据大气中 (9) 的铅直分布,可以把大气在铅直方向上分为五个层次。 7. 在对流层中,温度一般随高度升高而 (10) 。 8. 大气中对流层之上的一层称为 (11) 层,这一层上部气温随高度增高而 (12) 。 9. 根据大气中极光出现的最大高度作为判断大气上界的标准,大气顶约高 (13) 千米。 答案: (1)氮 (2)氧 (3)二氧化碳 (4)紫外线 (5)长波(6)低 (7)低 (8)水汽 (9)温度 (10)降低 (11)平流 (12)升高 (13)1200 三、判断题: (说明: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 臭氧主要集中在平流层及其以上的大气层中,它可以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2. 二氧化碳可以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使地面空气升温,产生“温室效应”。 3. 由于植物大量吸收二氧化碳用于光合作用,使地球上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减少。 4. 地球大气中水汽含量一般来说是低纬多于高纬,下层多于上层,夏季多于冬季。 5. 大气在铅直方向上按从下到上的顺序,分别为对流层、热成层、中间层、平流层和散逸层。 6. 平流层中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没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7. 热成层中空气多被离解成离子,因此又称电离层。 答案:1.对,2.错,3.错,4.对,5.错,6.对,7.对。 四、问答题: 1. 为什么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有日变化和年变化 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植物在太阳辐射的作用下,以二氧化碳和水为原料,合成碳水化合物,因此全球的植物要消耗大量的二氧化碳;同时,由于生物的呼吸,有机物的分解以及燃烧化石燃料等人类活动,又要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这样就存在着消耗和产生二氧化碳的两种过程。一般来说,消耗二氧化碳的光合作用只在白天进行,其速度在大多数地区是夏半年大,冬半年小;而呼吸作用等产生二氧化碳的过程则每时每刻都在进行。所以这两种过程速度的差异在一天之内是不断变化的,在一年中也随季节变化,从而引起二氧化碳浓度的日变化和年变化。 在一天中,从日出开始,随着太阳辐射的增强,植物光合速率不断增大,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也随之不断降低,中午前后,植被上方的二氧化碳浓度达最低值;午后,随着空气温度下降,光合作用减慢,呼吸速率加快,使二氧化碳消耗减少;日落后,光合作用停止,而呼吸作用仍在进行,故近地气层中二氧化碳浓度逐渐增大,到第二天日出时达一天的最大值。 在一年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也主要受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一般来说,植物夏季生长最旺,光合作用最强,秋季最弱。因此二氧化碳浓度秋季最小,春季最大。 此外,由于人类燃烧大量的化石燃料,大量的二氧化碳释放到空气中,因而二氧化碳浓度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2. 对流层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对流层是大气中最低的一层,是对生物和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气层。对流层的主要特点有: (1)对流层集中了80%以上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是天气变化最复杂的层次,大气中的云、雾、雨、雪、雷电等天气现象,都集中在这一气层内; (2) 在对流层中,气温一般随高度增高而下降,平均每上升100米,气温降低0.65℃,在对流层顶可降至-50℃至-85℃; (3) 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和乱流运动,促进了气层内的能量和物质的交换; (4) 温度、湿度等气象要素在水平方向的分布很不均匀,这主要是由于太阳辐射随纬度变化和地表性质分布的不均匀性而产生的。 第二章辐射 一、名词解释题: 1. 辐射:物体以发射电磁波或粒子的形

农业气象学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农业气象学练习题及参 考答案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第五章气压与风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 1、风由东吹向西,则称为_____风。 ①东②东南③西④西北 2、在北半球,吹地转风时,背风而立,低压在_____ 。 ①右边②右前方③左边④左前方 3、随着海拔高度增高,气压会______。 ①增大②降低③先增后降④先降后增 4、一个标准大气压等于_____ 百帕。 ①4/3 ②760 ③1000 ④1013 5、在陆地上,_____气压高。 ①春季②夏季③秋季④冬季 6、随着海拔高度的增高,_____增大。 ①大气质量②大气压力③单位气压高度差④大气柱 7、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____ 的作用。 ①水平地转偏向力②水平气压梯度力 ③摩擦力④惯性离心力 8、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是由_____ 。 ①高压指向低压②低压指向高压 ③中间指向四周④四周指向中间 9、在北半球,水平地转偏向力指向物体运动方向的____ 。 ①左前方②右后方③左方④右方 10、___ 越大,地转风的风速越大。 ①纬度②大气密度 ③气压梯度④地球自转角速度 11、梯度风未考虑_____ 的作用。 ①水平气压梯度力②水平地转偏向力 ③惯性离心力④摩擦力 12、在三圈环流中,南、北半球各形成 _____ 个气压带。 ①2 ②3 ③4 ④5 13、由于季风影响.在_____ 季,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风从大陆吹向梅洋。 ①春②夏③秋④冬 (二)多项选择 14、我国是着名的季风区,夏季盛行_____。 ①东南风②东北风③西南风④西北风⑤东风 15、梯度风是自由大气中空气所受_____相平衡时的运动。 ①水平气压梯度力②水平地转偏向力 ③惯性离心力④重力⑤浮力 16、_____为自由大气中的风。 ①季风②梯度风③海陆风④焚风⑤地转风 17、地转风是空气所受_____相平衡时的运动。

农业气象学试题汇总含答案

《农业气象学》模拟试题(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某一瞬间大气的状态和大气现象的综合称天气; 2.辐射具有波粒二象性_性,即既表现为波动性,又表现为粒子性; 3.在地面辐射差额R二(S'+ D)(1 - a )—7公式中,a为反射率,r为地面有效辐射; 4.土壤温度日较差主要决定于土壤之间的导热率和土壤温度,同时还受地面和大气间乱流热量交换等因素的影响; 5.在农历廿四个节气中,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个节气作为四季的开始; 6.大陆性气候的地区,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季节,降水变率比其它地区为 大; 7.青藏高原把西风环流分为南和北两支,使其范围扩大; 8.大陆度与气温年较差成正比,与地理纬度成反比; 9.农业气候三要素是光、热、水; 10.农田中的外活动面位于植物高度2/3处; 三.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夜间地面温度低于空气温度时,辐射热通量方向由_____ 指向___ ; A A.地面;空气 B.空气;地面 C. 一侧空气;另一侧空气 D.地面一侧;地面另一侧 2.农业气象学中通常把大气辐射称为______ ; C A.短波辐射 B.中波辐射 C.长波辐射 D.超长波辐射 3.在北半球0 - 66.5 ° N纬度间,一年中白天最长的一天是____ 日;B A.春分 B. 夏至 C. 秋分 D. 冬至 4.某年或某月的实际降水量与多年平均降水量的差值称为降水_______ ; A A.距平 B. 平均变率 C.极差 D. 相对变率 5.地面覆盖后,除阴雨天外,各深度的日平均土温比未覆盖的—,增降温 效应表层比下层_____ ; A A.高;小 B. 低;小 C. 高;大 D. 低,大 6.疏透结构林带其背风侧的最小风速,大致出现在林高_____ 倍的地方;B A. 1 B. 3 C. 4 D. 6 7.摩擦层中的风压定律为:在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 ___ ,低压在 —9 A.右前方;左前方 B.右前方;左后方 C.右后方;左前方 D.右后方;左后方

农业气象学试题汇总(含答案)

《农业气象学》模拟试题(一) 二、填空题: (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某一瞬间大气得状态与大气现象得综合称天气; 2、辐射具有波粒二象性_性,即既表现为波动性,又表现为粒子性; 3、在地面辐射差额 R = (S'+ D)(1 - α) - r 公式中, α 为反射率 , r 为地面有效辐射 ; 4、土壤温度日较差主要决定于土壤之间得导热率与土壤温度, 同时还受地面与大气间乱流热量交换等因素得影响; 5、在农历廿四个节气中,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个节气作为四季得开始; 6、大陆性气候得地区,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季节,降水变率比其它地区为大; 7、青藏高原把西风环流分为南与北两支,使其范围扩大; 8、大陆度与气温年较差成正比,与地理纬度成反比; 9、农业气候三要素就是光、热、水; 10、农田中得外活动面位于植物高度2/3处; 三、选择题: (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夜间地面温度低于空气温度时,辐射热通量方向由 ____ 指向 ____ ;A A、地面;空气 B、空气;地面 C、一侧空气;另一侧空气 D、地面一侧;地面另一侧 2、农业气象学中通常把大气辐射称为 _____ ;C A、短波辐射 B、中波辐射 C、长波辐射 D、超长波辐射 3、在北半球 0 - 66、5° N 纬度间,一年中白天最长得一天就是 ____ 日;B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4、某年或某月得实际降水量与多年平均降水量得差值称为降水 ____ ;A A、距平 B、平均变率 C、极差 D、相对变率 5、地面覆盖后,除阴雨天外,各深度得日平均土温比未覆盖得 ___ ,增降温效应表层比下层 ____ ;A A、高;小 B、低;小 C、高;大 D、低,大 6、疏透结构林带其背风侧得最小风速,大致出现在林高 ____ 倍得地方;B A、 1 B、 3 C、 4 D、 6 7、摩擦层中得风压定律为:在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 ____ ,低压在 ____ ;C A、右前方;左前方 B、右前方;左后方 C、右后方;左前方 D、右后方;左后方 8、夏季高温与少雨相结合,冬季寒冷与潮湿相结合,这种气候型属于 ____ 气候型;B A、草原 B、地中海 C、季风 D、高山 9、凹陷地形气温日较差比凸地为 ___ ,干燥土壤气温日较差比湿土为 ____ A A、大;大 B、小;大 C、大;小 D、小;小 10、下述得几种风哪一种不就是地方性风 ____ ;C A、海陆风 B、山谷风 C、季风 D、焚风 四、判断题: (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您认为对得,在题后括号内标"对",不对得标"错")

农业气象学习题7-11章

第七章、气压与风 1、在北半球,水平地转偏向力指向物体运动方向的(D)。 A、左前方 B、右后方 C、左方 D、右方 2、地面天气图属于( a )。 A、等高面图 B、等压面图 C、0 hpa图 D、0 mmHg 图 3、一团未饱和的湿空气作升降运动时,大气处于不稳定状态的条件是( C )。 A、γ<γ d B、γ=γ d C、γ>γ d D、γ≤γ d 4、饱和水汽压(E)与蒸发面性质和形状的关系是(C )。 A、纯水面的E比冰面小 B、溶液面的E比纯水面大 C、小水滴的E比大水滴大 D、平面的E比凹面小 5、等压面图中海拔高度高的地区,等压面是( C )。 A、水平面 B、曲面 C、上凸面 D、下凹面 6、在南半球,水平地转偏向力指向物体运动方向的( C)。 A、左前方 B、右后方 C、左方 D、右方 7、随着海拔高度增高,气压会(B)。 A、增大 B、降低 C、先增后降 D、先降后增 8、随着海拔高度的增高,(c )增大。 A、大气质量 B、大气压力 C、单位气压高度差 D、大气柱 9、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是由( a )。 A、高压指向低压 B、低压指向高压 C、中间指向四周 D、四周指向中间 10、地转风的风速增大,可能是( c )增大引起的。 A、纬度 B、大气密度 C、气压梯度 D、地球自转角速度 11、梯度风未考虑( d )的作用。 A水平气压梯度力 B水平地转偏向力 C惯性离心力 D、摩擦力 12、风由东吹向西,则称为( a )风。 A、东 B、东南 C、西 D、西北 13、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 b )的作用。 A、水平地转偏向力 B、水平气压梯度力 C、摩擦力 D、惯性离心力 14、在北半球,吹地转风时,背风而立,低压在( c )。 A右边 B、右前方 C、左边 D、左前方 15、读下图,下列各点气压关系正确的是( d )。 A、A点比B点气压低 B、B点比D点气压高

西南大学大作业(1112)《农业气象学》大作业A答案

物南种北引应引晚熟品种,北种南引应引早熟品种为宜。 ②长日照植物→南种北引:生育期缩短→引迟熟种②长日照植物→北种南引:生育期延长→引早熟种③短日照植物→南种北引:生育期延长→引早熟种④短日照植物→北种南引:生育期缩短→引迟熟种课程名称【编号】:农业气象学【1112】A卷 2、中国温度和降水的分布特征如何?为什么说中国降水的时间分布是得天独厚的农业气候条件?答:一、温度分布特征:1、温度时间变化:(1)温度年差较大。北方大于南方,西部大于东部。(2)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评卷人 春秋温升降北方快于南方。中国春季的增温和秋季的降温都是北方快于南方,内陆快于南海。(3)四季气温日较差各地参差不一。2、温度的空间分布:(1)冷热中心区。隆冬一月有两个高温区和低温得分 区,分别是海南岛南部、**省南端、新疆富蕴和黑龙江漠河;盛夏7月有两个高温区,一个是淮河以南及川东,号称"三大火炉”的重庆、武汉、南京在这一区,另一个是吐鲁番盆地。(2)温度梯度。 (横线以下为答题区) (3)地形影响显著。 二、降水分布特征:中国降水与气候的季风性紧密相关,尤以季风性为甚。1、降水时间分配:(1)请从以下6个题目中选择其中5个题目作答,答题内容要求条理清楚,内容合理,重降水集中在夏季。中国降水状况主要决定于夏季风的进退,故集中在夏季。(2)降水变率冬季大于点突出。每题20分,共100分夏季。2、降水空间分布:(1)季风影响。全国平均年降水量约629mm,但是分布不均,一般自东南向西北递减。400mm等年雨量线,大致与夏季风在盛夏季节影响的北界基本一致。800mm年雨1、结合太阳辐射的相关内容,请解释长日照植物比短日照植物引种时困难少一些的原因。量线,东起青岛,向西经淮北、秦岭、川西,止于西藏高原东南角。(2)地形的影响。山西走向和答:一、影响植物分布的非生物因素——光海拔高度对降水量的影响表现在向风坡和背风坡雨量差异大。降水量在一定的海拔高度以下随高度光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