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测时仪法炸药爆速测试影响因素分析

测时仪法炸药爆速测试影响因素分析

测时仪法炸药爆速测试影响因素分析
测时仪法炸药爆速测试影响因素分析

测时仪法炸药爆速测试影响因素分析

炸药在运用过程中对于爆速的条件要求是比较高的,其作为炸药的爆轰参数,是保证炸药爆轰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在现代化化工业炸药产品的日常运用中,科学的爆速测量是提高炸药产品使用效果的必要措施。本文主要以水胶炸药在采用爆速仪进行测试中的影响因素为课题进行探究分析,通过实例分析概述环境及材料等对于爆速测试的实际影响,并提出一些个人观点,以供参考。

标签:测时仪法;爆速;影响因素;测试

为了更好的衡量炸药爆轰性能,对于炸药的参数和爆速相关人员应当给予一定的重视。尤其是在新型炸药研制过程当中。对于爆速的精准测量能够更好地为后期的炸药产品应用提供良好的科学依据。限时一般我们采用测时仪法来对样品进行大量的爆速测试。通过实验的具体测试,发现其经常出现不正常情况,比如数据出现偏差,线路短路等等。此类情况都会对炸药的存储安全可靠性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为了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也为了更好地提高摘要对外在环境的抗干扰力,本文主要从系统本身和各种环境因素入手,分析具体的原因,一次更好的在原来的基础上。对实际的爆速测试进行改进。

1 测试样品

被测试的样品为试制的某改进水胶炸药,药卷直径35 mm,装药密度在1.00~1.10g·cm-3,同一组炸药试样装药密度控制一致。

2 爆速测试

我国工业炸药爆速测定方法国家标准为测时仪法和导爆索法,并规定测试仪法为仲裁方法,该文采用测时仪法,测试设备主要采用WBS-2型爆速仪,传感元件采用丝式探针做传感元件。另需准备游标卡尺、架盘天平、钢板尺、信号传输线、起爆器材等等。测试示意图见图1。

测试步骤:在进行测试时,一定要注重实际的操作步骤。首先应当明确药卷加工以及探针的位置要卷的直径应当控制在35mm之内,并且利用钢尺在药卷上做好相应的标记,从而更好的帮助探针的插入使用。间接着应当将探针由直径0.12mm的两股手工线制成麻花形状插入到药卷之中,随后将首尾折成试样的尾端,用胶布固定在试样上。当一切程序安装好之后,可以将两条引出线成断开状态运行。以此更好的保证电信能稳定。相关人员在做好具体的工作之后,应当测试整个系统的稳定性。此时应当将两条引出线与爆速仪信号传输线相连接因此更好了,对测试系统进行相关的检查工作,以保证后期的环节能够顺利的进行。最后应当注意雷管的实际放置,在插入试样后,应保证插入深度控制在15mm左右。此时的包速特定应当设置两探针之间的距离为5cm,且在按下准备开关后一切程序显示正常,随后进行起爆作业读取报数结果。

纺织品吸湿发热性能测试方法

纺织品吸湿发热性能测试方法 Test Method for Performance of Moisture Adsorption and Heat Release of Textiles  袁志磊李方雪 传统的保暖服装蓬松、臃肿,既不便于活动又缺乏美 感,满足不了现代人们对服装的的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 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面料与服装实用功能 的要求趋向多元化,特别是近几年来,各种新型功能性纺 织品逐渐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在内衣产品方面,主要倾向 干“轻、薄”、“吸湿排汗”、“透气”、“保温”。这其中,“吸 湿发热材料”特别受欢迎。这种内衣而料可吸附人体散发 的水蒸汽,使其温度升高,达到保暖的效果;同时温度升高 后,又能加快水蒸汽的散发,使得人穿着后感觉更加干爽舒 适,故利用这种纤维持续且较强的吸湿性能,制成具有耐久 性发热保暖功能的内衣面料。 国内外一些纤维研究机构和生产企业,已对这类纤维 产品进行了研究开发,如日本东洋纺公司生产的Eks吸湿发 热纤维,东丽公司开发的“Toray heat”纤维,三菱丽公司开 发的“Renaissa”纤维等。 作者简介:袁志磊,男,1980年生,工程师,主要从事功能性纺织品 检测技术研究。 作者单位:袁志磊,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李万雪,东华大学纺织 学院。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课题(编号为10DZ0505400)。

@@[1]陈嘉毅,朱光浅谈新型发热保暖纤维[J]山东纺织科技,2008(2) 53-56 @@[2]夏秉能,方国平,王奎芳,等吸湿发热纤维针织内衣面料的开发[J] 针织工业,2008 (11):19-20

炸药威力测试的技术概述

1.1课题背景 炸药是人们经常利用的巨大能源之一,它不仅用于军事目的,而且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个部门[ 1,2],前者称为军用炸药,后者称为民用炸药(也叫工业炸药)。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工业炸药发展十分迅速,新产品不断涌现。爆破理论提出和实践证明:为使矿山爆破作业能获得较好效果,除了对矿岩的物理力学性质有足够的了解之外,还必须详知所用炸药的爆炸性能[3]。了解炸药的爆破性能,需要做爆力、猛度、爆速和殉爆距离等项检测试验。炸药的猛度、爆速和殉爆距离三项,一般炸药生产厂和矿山都能做,炸药爆力因检测比较复杂,价格昂贵,通常很少有人去做。但是炸药爆力性能对爆破破岩效果的好坏起着很大作用,因为,炸药爆力是爆破的基本因素,炸药的威力是爆炸强度、爆破作用或做功能力的一个度量,表征炸药爆炸所产生的冲击波和爆轰气体产物作用于介质,对介质产生压缩、破碎和抛移的作功能力[4,5]。炸药的威力取决于爆热的大小和爆炸生成气体的体积[6,7]。从宏观来看,炸药的爆力愈大,破坏岩石的量就愈多。而炸药的其它检测项目,因其作用不同是不能代替炸药爆力试验的,因此,炸药爆力这项重要试验,不论是生产炸药的工厂还是矿山都应该经常进行检测的。 长期以来,人们对炸药的生产工艺有较大改进和提高,而炸药威力测试技术 件重71kg 便;弹道臼炮法可以测出功的数值,直接衡量炸药威力,但设备较复杂。国内对 展,对炸药测试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我国工业炸药的威力测试普遍采用 [8],不仅对于含水的乳化炸药、粉状乳化炸药等新型工业炸药不能真实反映其实际威力,而对于一些对非雷管感度的炸药更是束手无策,因此寻找更佳方法来评定工业炸药是十分必要的。

炸药的性能.doc

第六章 炸药的性能 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建设的发展,炸药已成为一种特殊的能源,其用途日益广泛,不仅消耗量逐年增加,而且对炸药的性能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制造炸药产品、改进炸药品种的过程中,只有通过性能的研究和测试,才能提供充分的数据,说明该炸药的引爆和爆轰性能是否满足使用要求,说明在生产、运输、储存和使用过程中是否安全可靠。研究炸药的性能对推动炸药品种和使用的发展,确保产品制造质量,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炸药的性能,一是决定于它的组成和结构,二是决定于它的加工工艺,三是决定于它的装药状态和使用条件。各种不同的炸药及其使用领域,对其性能有不同的要求。本章主要介绍炸药的密度、爆速、爆压、做功能力、猛度、殉爆距离、有毒气体产物等知识。 6.1 炸药的密度 密度是炸药,特别是实际使用的装药形式炸药的一个很重要的性质。机械力学性能、爆炸性能和起爆传爆性能等均与密度有密切的关系。 6.1.1 理论密度 对于爆炸化合物,理论密度指炸药纯物质的晶体密度,或称最大密度。 对于爆炸混合物,理论密度则取决于组成该混合炸药各原料的密度。定义混合炸药的理论密度等于各组分体积分数乘以各自密度的加权平均值,其表达式为: /i i i T i i i m V V m ρρρ == ∑ ∑∑∑ (6-1) 式中 T ρ—炸药的理论密度;i m —第i 组分的质量;i V —第i 组分的体积; i ρ—第i 组分的理论(或最大)密度 炸药的理论密度是指理论上炸药可能达到的最大装药密度。实际上所得到的炸药装药密度,不论采用何种装药工艺,均小于理论密度。 6.1.2 实际装药密度和空隙率 炸药装药中总存在一定的空隙,空隙率可由下式定义: 0(1)100%T ερρ=-? (6-2) 而装药的实际密度可由下式求得: (1)(1)i i T i m m V V ρερε==-=-∑∑∑ (6-3) 式中:0ρ—装药的实际密度;ε—空隙率;V —装药的实际体积 例1、已知某炸药T ρ=1.833g cm -,装药密度0ρ=1.61~1.693g cm -,求其空隙率。 解:0(1)100%T ερρ=-?=12.7%~7.8%

附着力测试仪

OU4000 附着力测试仪 使用说明书

产品概述 附着力测试仪又叫附着力检测仪、附着力如何检测、附着力测试仪价格、附着力测试仪厂家、百格检测仪、百格法检测仪、百格法测试、百格法附着力检测、漆膜划格刀价格、漆膜划格刀厂家、漆膜划格仪、百格刀、百格测试刀、百格测试仪、附着力测试仪、划格式检测仪、百格刀是广大油漆厂商及表面处理厂家必备之附着力测试仪器、百格测试刀价格、百格测试刀厂家、百格刀标准、百格刀测试仪、百格刀价格、百格刀品牌、百格刀厂家、百格刀测试、附着力检测仪、百格刀测试仪、附着力划格器、拉拔式附着力测试仪、涂层附着力测试仪、附着力测试、百格刀、附着力检测仪、附着力测试标准、附着力、油漆附着力测试、拉力测试仪、涂层附着力测试仪、拉脱法附着力测试仪是用来测量油漆,涂料,防腐层,电镀层粘结在基材的牢固程度的一款仪器。 百格刀是广大油漆厂商及表面处理厂家必备之附着力测试仪器。 百格刀以一定规格的工具,将涂层做格阵图形切割并穿透,划格完成的图形按六级分类,评定涂层从底材分离的抗性。主要适用于有机涂料划格法附着力的测定。不仅适用于实验室,也可用于各种条件下的施工现场。

一、产品用途 OU4000百格测试仪测试附着力符合标准:GB/T9286-98、ISO2409-72、DIN53151、BS 3900 E6/ASTM D3359 注:产品颜色银灰色. 二、产品说明 该仪器主要适用于有机涂料划格法附著力的测定。不仅适用於实验室,也可用於各种条件下的施工现场。 三、工作原理和适用范围 该仪器以一定规格的工具,将涂层做格阵图形切割并穿透,划格完成的图形按六级分类,评定涂层从底材分离的附著效果。 四、技术指示 1、多刃切割刀间距分别:1+0.01mm,2+0.01mm。 2、多刃切割刀齿顶直线度分别:≯0.003mm≯0.006mm。 3、多刃切割刀工作齿尖宽度:≯0.05mm。 4.刀齿间距:1mm/2mm/3mm。 5.漆膜厚度:60um/120um/250um 。 五、操作与使用方法 1、试片必须按ISO1514及ISO2828的规定制备。 2、将试片放置在有足够硬度的平板上。 3、手持划格器手柄,使多刃切割刀垂直於试片平面。 4、以均匀压力,平稳不颤动的手法和20-50mm/S的切割速度割划。 5、将试片旋转90度,在所割划的切口上重复以上操作,以使形成 格阵图形。

织物动态吸湿性能测试设备及方法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织物动态吸湿性能测试装置,包括两个激光发射端、两个接收端和液体供给点,所述两个激光发射端下方的对应位置设置有两个接收端;所述两个激光发射端和两个接收端之间设有待测织物;所述两个接收端与数据采集卡相连;所述数据采集卡与电脑相连;所述激光发射端发出的激光与待测织物所在的平面相互垂直;所述液体供给点与两个接收端在同一条直线上排布,并通过管道向所述待测织物供给液体。本技术还涉及一种织物动态吸湿性能测试方法。本技术可提供对液体动态传递过程全面的量化评价。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织物动态吸湿性能测试装置,包括两个激光发射端、两个接收端和液体供给点,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激光发射端下方的对应位置设置有两个接收端;所述两个激光发射端和两个接收端之间设有待测织物;所述两个接收端与数据采集卡相连;所述数据采集卡与电脑相连;所述激光发射端发出的激光与待测织物所在的平面相互垂直;所述液体供给点与两个接收端在同一条直线上排布,并通过管道向所述待测织物供给液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动态吸湿性能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测织物通过辅助立柱平整、水平地支撑在两个激光发射端和两个接收端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动态吸湿性能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供给点与两个

接收端中离其更近的一个接收端的距离为15mm,两个接收端之间的距离为1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动态吸湿性能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将液体以从上至下或从下至上的方式供给所述待测织物。 5.一种织物动态吸湿性能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所述的织物动态吸湿性能测试装置,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在测试之前,将所有待测织物在干燥箱中以60摄氏度干燥5分钟,测试环境的温度保持在25℃±1℃,相对湿度湿度保持在60%±5%; (2)将待测织物平整地放置在由多根辅助立柱组成的支撑面上,并固定,移动管道的出口,使其恰好与待测织物接触; (3)启动液体供给点,以小于4ml/min的速度供液5秒,随后关闭,让液体在待测织物上自由扩散,收集接收端的电压信号,并根据信号对液体到达时间、液体扩散速度、最大吸收率和饱和吸收倍率进行分析。 技术说明书 一种织物动态吸湿性能测试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技术涉及吸湿材料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织物动态吸湿性能测试装置及方法。背景技术

《火药、炸药、弹药、引信及火工品工厂设计安全规范》

2—4 小量火药、炸药及其制品危险性建筑设计安全规范 WJ 2470-1997 1 范围 1.1 主题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从事火药、炸药、弹药、引信、火工品研究与应用的研究所、院校、试验场及工厂,在新建、扩建、改建小量火药、炸药及其制品危险性建(构)筑物时,应遵循的安全技术要求。 1.2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研究所、院校、试验场及工厂新建、扩建及改建的小量火药、炸药及其制品的各种危险性建(构)筑物的设计。 2 引用文件 GB50154—92 地下及覆土火药炸药仓库设计安全规范 GBJ87—85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 GJB2—82 常规兵器发射或爆炸时压力波对人体作用的安全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10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七十七号《火药、炸药、弹药、引信及火工品工厂设计安全规范》1990年3月26日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 3 定义 3.1 危险品 研制、加工、试验、拆分、销毁和存放的各种火药、炸药、弹药、引信、火工品、氧化剂的成品和半成品及其有燃烧和爆炸危险性的原材料。 3.2 危险性建筑 研制、加工、试验、拆分、销毁和存放危险品的场所,包括危险品研制实验室、研制工房、试验工房、生产工房、拆分工房、理化性能实验室、试验和销毁用构筑物及存放间(库)等。 3.3 小量火药、炸药及其制品 危险性建筑物内(抗爆和抑爆间室除外)炸药及其制品的存药量不超过50kg(下述炸药质量均指TNT当量),火药及其制品的存药量不超过100kg。抗爆和抑爆间室内炸药最大存药量不超过50kg。 3.4 整体爆炸 全部危险品同时发生爆炸。 3.5 总药量 危险性建筑内研制、加工、试验、拆分、销毁、运输和存放过程中危险品实际的存药量之和。 3.6 计算药量 危险性建筑内研制、加工、试验、拆分、销毁、运输和存放过程中使用的,能一次同时爆炸或燃烧的危险品的最大药量。用于计算危险性建筑的内部距离和外部距离。 3.7 设计药量 危险品一次可能同时爆炸的最大药量。用于设计抗爆间室、抗爆屏院、抑爆间室和防护墙(板)。 3.8 危险等级 依据建筑内研制、加工、试验、拆分、销毁和存放的危险品,发生爆炸或燃烧事故的可能性大小和危害程度,将建筑划分成不同的危险等级。 3.9 危险区 研制、加工、试验、拆分、销毁、运输与存放危险品的区域。 108

方向观测法观测水平角

实训 方向观测法观测水平角 一、 目的与要求 1、学会方向观测法的观测程序。 2、了解方向观测法的精度要求及重测原则。 二、 仪器设备 1、由仪器室借领:经纬仪1台,记录板1块。 2、自备:计算器、铅笔、记录表格、草稿纸 三、 方法与步骤 1、观测程序: (1) 在O 点安置经纬仪,选A 方向作为起始零点方向。 (2) 盘左位置照准A 方向,并拨动水平度盘变换手轮,将A 方向的水平度盘配置在0°10′ 00″附近,然后顺时针转动照准部1~2周,重新照准A 方向,并读取水平度盘读数,记入方向观测法记录表中。 (3) 按顺时针方向依次照准B 、C 、D 方向,并读取水平度盘读数,将读数值分别记入记录 表中。 (4) 继续旋转照准部至A 方向,再读取水平度盘读数,检查归零差是否合格。 (5) 盘右位置观测前,先逆时针旋转照准部1~2周后,再照准A 方向,并读取水平度盘读 数,记入记录表中。 (6) 按逆时针方向依次照准D 、C 、B 方向,并读取水平度盘读数,将读数值分别记入记录 表中。 (7) 逆时针继续旋转至A 方向,读取零方向A 的水平度盘读数,并检查归零差2c 互差。 2、起始方向度盘读数位置的变换规则 为提高测角精度,减少读盘刻划误差的影响,各测回起始方向的度盘读数位置应均匀的分布在度盘和测微尺的不同位置,根据不同的测量等级和使用的仪器,可采用下列公式确定 起始方向的度盘读数,即每测回起始方向盘左的水平度盘读数应设置为(n n 60 180+?)的整倍数。 3

4、计算与检验 (1)光学测微器两次重合读数之差:瞄准目标后要进行两次测微,两次读数,且两次读数之差不超限。 (2)半测回归零差:即上下半测回中零方向两次读数之差。 ①上半测回归零差超限,应立即重测。 ②当下半测回归零差超限时,应重测整个测回。 (3)各测回同方向2c互差:上下半测回中,同一方向盘左、盘右水平度盘读数差,即2c=盘左读数—(盘右读数±180°)(当“盘右读数”>180°时取“—”,否则取“+”),反应了2倍视准轴误差。 ①零方向的2c互差超限时,则重测整个测回。 ②其他方向的2c互差超限时,则重测超限方向,并联测零方向。当一测回重测方向超 过1/3总方向数时,应重测整个测回。 (4)平均方向值:指各测回同一方向盘左和盘右读数的平均值,平均方向值=1/2[盘左读数+(盘右读数±180°)]。 (5)归零方向值:为将各测回的方向值进行比较和最后取平均值,在各个测回中将起始方向值化为0°,并把其他方向值与之相减即得各方向归零方向值,两方向之差即为相应水平角。 四、注意事项 1、仪器高度适宜,三脚架要踩实,中心连接螺旋固紧,操作时勿手扶三脚架,旋动各螺旋要 有手感,用力适度。 2、尽量使仪器不受烈日暴晒或选择有利时间观测。 3、精确对中和瞄准,尤其对短边测角。 4、观测目标间高差较大时,注意仪器整平。 5、记录计算要及时、清楚,发现问题立即重测。 6、一测回内不得重新调整水准管,若气泡偏离中央较大,应重新整平仪器,重新观测。 7、选择距离适中、通视良好、成像清晰、竖角较小的目标方向做零方向。 8、每半测回观测前应先旋转照准部1~2周。 9、使用微动螺旋和测微螺旋时,其最后旋转方向均应为“旋进”,以避免隙动误差。 10、进行水平角观测时,应尽量照准目标下部。

涂层附着力检测(划格法)实施细则

钢构作业指导书涂层附着力检测(划格法) 文件编号: 版本号: 编制: 批准: 生效日期:

涂层附着力检测(划格法)实施细则 1. 目的 为使测试人员在进行钢结构涂层附着力检测时有章可循,并使其操作合乎规范。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建筑物及构筑物钢结构涂层附着力的检测。 3. 检测依据 GB50205-2001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TB/T1527-2011铁路钢桥保护涂装及涂料供货技术条件 GB/T10610-2009色漆和清漆漆膜的划格试验 4.检验器材 4.1切割刀具 单刃切割刀具适用于硬质或软质底材上的各种涂层; 多刃切割刀具不适用于涂层厚度(>120μm)或坚硬涂层,或施涂在软底材质上的涂层。 4.2导向和刀刃间隔装置 4.3软毛刷 4.4胶粘带:透明,宽25,粘着力(10±1)N/25mm。 4.5手把式放大镜:2倍或3倍。 5. 工作程序 5.1检测准备 5.1.1测试前可由项目负责人或有关人员前往现场踏勘,了解现场基本情况以及检测数量等。 5.1.2现场测量前防腐涂层应已涂装完毕且干透。 5.1.3测量前应确认构件的底材材质、涂层类型、涂层设计厚度等参数。

5.1.4检测人员应能熟练操作仪器。 5.2现场检测 5.2.1切割:切割数量为每个方向6条; 切割间距,每个方向切割间距应相等,其间距取决于涂层厚度和底材的类别 5.2.2刷扫:用软毛刷沿网格图形第一条对角线,轻轻地向后扫几次,再向前扫几次。 5.2.2粘贴胶粘带:匀速拉出胶带,去除最前面一段,剪下约75mm长,粘贴在网格上方,方向与一组切割线平行,用手指把网格上方的胶带压平,保证胶带与涂层紧密接触,且胶带长度至少超过网格20mm,如图1所示。 5.2.3撕离胶粘带:在贴上胶粘带5min以内,拿住胶带悬空的一端,并在尽可能接近60°的角度,在0.5~1.0s内平稳撕离胶粘带,如下图2所示。 图 1 图 2

附着力试验仪作业指导书

第 1页 / 共 2页 文件编号:QW-TE-03 版本号:A 版 仪器名称:黏着力试验仪 规格型号:AR-1000 相关测试:离型力、残余等测试 设备 工具 编号 名称 编号 名称 物料 编号 名称 规格 用量 编号 名称 规格 用量 1 黏着力试验仪 1 TESA 胶带 7475 - 4 双面胶带 25mm 宽 - 2 钢板 2 日东胶带 31B - 3 仪器链接的电脑 3 待测样品 - - 更改人: 日期: 审批: 更改通知单编号: Step1:打开程序后显示如图1程序界面。 需确认以下信息: A. 1位置数字为0.0(如不为0请进行校准) B. 2位置为30cm/min C. 其他设定均为默认设定 D. 单位选择 Step2:将待测样品待测试面(胶带在上面)向上贴于试验台上。 Step3:拨动卡扣旋钮(红色方框位置)到图示位置,推动平台至右侧末端。如图3蓝色方框将左侧的胶带撕开用探头夹子夹住(避免碰撞探头夹子)。 Step4:确认无误后点击位置3 (START MOTOR ) 位置4 START 按钮由灰色变为白色,后点击START 。 平台会自动运行并记录测试数据。 图2 图3 图1 1 2 3 4 5

第 2页 / 共 2页 文件编号:QW-TE-03 版本号:A 版 仪器名称:黏着力试验仪 规格型号:AR-1000 相关测试:离型力、残余等测试 设备 工具 编号 名称 编号 名称 物料 编号 名称 规格 用量 编号 名称 规格 用量 1 黏着力试验仪 1 TESA 胶带 7475 - 4 双面胶带 25mm 宽 - 2 钢板 2 日东胶带 31B - 3 仪器链接的电脑 3 待测样品 - - 3 c 更改人: 日期: 审批: 更改通知单编号: Step5:待胶带即将被完全剥离的时候,点击STOP 按钮(图4红框内),测试会停止(电机仍在运行)并跳出如图5界面。切换至图6的初始界面,点击图6红圈位置的STOP MOTOR 按钮(停止电机的工作) Step6:切换到图5的界面。测试曲线名称的命名规则为按测试日期命名。如:2018-04-28-48,意义为:2018年4月28日测试的第48个测试样条。命名结束后直接点击结束按钮,跳转如图7界面。操作过程中出现操作失误导致曲线波动,需对曲线进行修正,点击图7红圈按钮,移动上方的进行修正,后点击保存。 Step7:点击图7位置保存曲线,跳转如图8界面。保存格式为PDF 格式,如红圈位置,文件名为2018-04-28-48,参照Step6,点击保存,记录测试结果,关闭测试曲线,反回图1界面,一个测试样条测试完成。近1000条测试曲线可通过初始页面的5号位置按钮进行查找。曲线查找路径:我的电脑/D:/AR-1000/涂硅线原纸数据/2018-0401-0430. 图4 图5 图6 图5 图7 图8

关于纺织品吸湿速干性能测试方法的对比探讨

关于纺织品吸湿速干性能测试方法的对比探讨 发表时间:2018-07-18T16:11:02.290Z 来源:《科技中国》2018年2期作者:黄启棠 [导读] 摘要:社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人们消费水平的提升,尤其是在服装领域中,人们对于服装布料的吸湿和排汗功能越来越重视。本文对纺织品吸湿速干性能测试的水分蒸发速率、芯吸高度、滴水扩散、吸水率和透湿量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测试试验的方式,判断不同种类纺织品吸湿速干性能测试方法各自特点,旨在为关注这一领域的人士提供一些可行性较高的参考意见,推动行业整体发展。 摘要:社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人们消费水平的提升,尤其是在服装领域中,人们对于服装布料的吸湿和排汗功能越来越重视。本文对纺织品吸湿速干性能测试的水分蒸发速率、芯吸高度、滴水扩散、吸水率和透湿量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测试试验的方式,判断不同种类纺织品吸湿速干性能测试方法各自特点,旨在为关注这一领域的人士提供一些可行性较高的参考意见,推动行业整体发展。 关键词:吸湿速干;水分蒸发速率;滴水扩散;吸水率;透湿量;芯吸高度 引言: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各界对于我国服装制造业,特别是纺织品吸湿速干性能等方面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科学技术的进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服装纺织品的使用性能,通过提高纺织品吸湿速干性能能优化人们的穿着体验。因此,如何通过对比分析不同纺织品吸湿速干性能测试方法,用于检测纺织品吸水性和速干性,提升服装品质,是相关领域工作人员的工作重点之一。 一、纺织品吸湿速干性的影响因素 纺织品的纤维分子结构、纤维形态结构以及纺织品的组织结构等要素都对纺织品的吸湿速干性能存在明显影响。纤维材料表面的亲水基团越多极性越强,则说明纺织品具有较强的吸湿能力。动物纤维当中含有的氨基酸可以组成肽链,因此具有较好的亲水性,大部分合成纤维是由多种非极性高分子的材料所组成,因此合成纤维的吸湿性较差。纺织品纤维形态结构若存在异形截面,纺织品表面积和纤维沟槽表面积越大,纺织品的速干性越好。天然植物纤维表面的果胶会对吸水性产生影响,果胶含量对纺织品的吸水性起着反向促进作用。果胶含量越高,纺织品的吸水性越差。纺织品的组织结构对于纺织品的透湿、导湿以及保湿效果存在影响。当纺织品的纤维分子结构和纤维形态结构相同时,纤维的吸水速率和速干性能会受到组织结构的影响。通常情况下,棉毛和网眼结构的纺织品具有较高的吸水速率,机织的平纹组织纺织品吸水速率较低。速干性能最强的为机织平纹的纺织品,针织网眼、针织棉毛和针织条纹的纺织品速干能力依次减弱[1]。 二、纺织品吸湿速干性能测试的检测方法 (一)吸水率 在纺织品吸湿速干性能测试试验当中,吸水率的判定需要借助于样品完全浸没到水中直至取出之后不再滴水的质量变化情况。在具体操作环节,经过调适平衡之后,将用于试验的样品进行称重,再将其放置在水中全部浸湿。经过5min之后取出,垂直悬挂,直至不在滴水以后进行二次测量。将试验样品的吸取水分的重量在原本样品重量中所占的比例即为纺织品的吸水率,且比例值越大说明纺织品的吸水量越强。国际上关于纺织品吸水率的试验要求指标有所不同。例如,日本要求试验样本浸入的时间为20min,取出之后需要放置在两块滤纸中间,用特殊装置以25毫米/秒的速度进行挤压[2]。 (二)滴水扩散时间 纺织品生产企业的测试部门可以通过滴水扩散的程度,对纺织品对于水分的吸收速度进行判断。将水滴从统一的高度向下滴落到测试样品的表面,并且对水滴接触测试样品直到测试样品上水滴反射的光线全部消失所需要的时间进行记录。对纺织品滴水扩散的测试指标进行判断,需要根据时间的长短对纺织品的吸水性能进行分析,在外界光照、温度以及空气流通速度相同的情况下,滴水扩散所需要的时间越短,说明纺织品对于水分的吸收速度越快,也反映了对于水分的吸收能力越强。滴水扩散时间测试中,需要将体积为0.2毫升的三级水滴在试验样品上,从水滴接触样品开始直至全部扩散并且渗透之后所需要的时间,记录需要精确到0.1秒,在这一试验过程中,滴水扩散的时间越短就说明纺织品具有较强的吸水能力。目前,国内根据滴水扩散程度对纺织品的吸水能力进行测试的方法主要有单项组合测试法,以及在《纺织品吸水性测试》和《纺织品吸水性试验》等测试项目规定中记录的测试方法,各项参数之间略有不同,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F108拉开法附着力测试仪

ZG-F108拉开法附着力测试仪 简介:ZG-F108液压型附着力测量仪是中工时代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研制生产的。测试涂层与基材的附着力目前主要有三种方法:一种是拉开法,一种是划格法,另一种是划圈法。划圈法和划格法都只能对附着力进行评级划分,而不能具体量化;而拉开法是可以定量(用Mpa)描述附着力大小,对于比较不同涂层的附着力大小是最有效的,非常适合检测机构现场评定或研发人员在研制配方时使用。 F108拉开法附着力测试仪是我公司最新研发的一款智能附着力测试仪器,它通过液压顶力对特定面积的涂层进行拉脱测试,拉脱力可通过数字显示器精准显示,并有两种不同的单位MPa和KN选择。 该仪器在国内尚属首创,具有操作简单,数据精确,维护成本及配套耗材价格低等特点。广泛应用于一些工业设备、钢结构、混凝土基体涂层、防腐涂层或者多道涂层体系中不同涂层之间的附着力测试。 符合标准 ①ISO 4624 《Paints and varnishes-Pull-offtest for adhesion》 ②ASTM D 4541 《StandardTest Method for Pull-Off Strength of Coatings Using Portable Adhesion Testers》 ③ASTM D7234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Pull-OffAdhesion Strength of Coatings on Concrete Using Portable Pull-Off Adhesion Testers》 ④GB/T 5210 《色漆和清漆拉开法附着力试验》 主要特征

《爆破器材性能测试实验》教学大纲

《爆破器材性能测试实验》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 课程编号:37370208课程类型:指选 课内学时:48 开课学期:7 一.教学大纲说明 ㈠课程性质与目的 爆破器材性能测试实验是以民用爆破器为研究对象,测试试验为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总结为目的的综合性本科生实验课。它是以炸药爆炸理论、工业炸药学、工业起爆器材及爆炸测试技术等专业知识为基础,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升试验研究能力的一个重要阶段。 ㈡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实验课的教学,加深学生对爆破器材性能的基本原理、概念和起爆、传爆、爆炸作功过程进行测试分析的理解。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获得爆破器材方面的感性认识,学会掌握爆破器材性能的基本实验测试方法和爆炸动态效应的测量技能,从而能够根据所学理论验证、设计实验。正确选择和使用仪器设备,锻炼观察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处理能力,培养良好的科学、求实的实验学风和严谨的科学态度,独立撰写专业实验报告的能力,为将来从事科学研究和生产使用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㈢本课程的重点 1、各类爆破器材安全使用规定; 2、工业炸药和爆破器材感度和爆炸性能测试方法和条件; 3、测试系统组成和应用范围、 4、实验数据处理。 ㈣本课程与其他相关课程的关系 与其他相关的课程有:《电工电子学》、《普通物理,光学部分》、《爆炸理论》、《工业炸药》、《起爆器材》、《爆炸测试技术》、《爆炸安全与管理》。 二.实验内容及学时分配 ㈠实验内容 实验1 爆炸试验安全基本规则 介绍起爆器材加工、起爆网路检查、装药及填塞、爆炸试验警戒及信号、起爆等过程的安全规定。 防止感应电流和射频电使电爆网路误爆的措施、爆炸试验的环境安全、爆破器材安全销毁、防火与灭火。 实验2 炸药热感度测定 介绍炸药热感度测定的几种方法,使用爆发点法测定炸药的5秒钟爆发点,并正确完成

(教学设计)2.2全站仪观测水平角度

(教学设计)2.2全站仪观测水平角度

教学设计 学习领域:工程测量基础总学时60 学习情境2:平面测量学时34 任务2.2 全站仪观测水平 角 学时 4 分组情况 大组:6组 每组 人:7-8 小组:12组人:3-4 教学基本信息分析 学习领域情境分析 本题目“全站仪观测水平角”属于《工程测量基础》中“高程测量”学习情境的一个项目。《工程测量基础》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基础学习领域,是学生获取工程测量中级工的必修课之一。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掌握水准测量、角度观测、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导线测量及地形图的判读。具备平面坐标、高程坐标测量、计算及数据处理能力。课程情境划分与课时安排见下表。平面测量高程测量学习情境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地面点平面坐标的测量、计算和数据处理。 工程测量基础情境划分与课时安排 学习情境情境描述学时 学习情境1 高程测量 高程测量:通过完成线路的高程测量(五等水准测量、三 四等水准测量、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 下,了解高程测量的原理,仪器及测量方法。并能自己总结在 测量中产生的误差及克服方法。 22 学习情境2 平面测量 平面测量:通过完成线路的平面测量,使学生在老师的引 下,掌握全站仪测回法测角及测距的功能,并掌握导线测 量的外业工作和内业计算方法。认识GPS接收机的构造,了解 GPS静态测量的原理,从而达到相应的能力要求。 34

学习情境3 地形图的测绘与应用 地形图的测绘与应用:通过地形图的测绘,使学生在老师 的引导下,掌握地形图的基本知识。并能对地形图进行判读和 应用。从而达到相应的能力要求。 4 平面测量情境学习任务设计表 高程测量学习任务设计 序号学时 任务1 经纬仪观测水平角度 6 任务2 全站仪观测水平角度、水平距离 观测水平角4 观测水平距离4 任务3 导线控制测量 16 任务4 GPS测量 4 授课对象分析 高职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三年制学生,理论知识虽较扎实,但第一次接触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践动手能力和实践中组长的组织能力不足。经过前面的水准仪操作,学生对测量仪器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且第一次接触全站仪,大多学生应具有较强的好奇心,教师应借机加强引导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 “全站仪观测水平角度”任务旨在让同学们掌握如何利用全站仪测量两个点之间的水平距离。当利用盘左盘右采集了

划格法附着力测试操作流程

划格法附着力测试操作流程 1、仪器和材料 ⑴多刃刀具具有六个切割刃口,刀刃间隔为1mm或2mm的划格器 ⑵软毛刷 ⑶百格专用3M透明胶带 ⑷放大镜 2、测定方法 ①将试片放置在有足够硬度的平板上。 ②手持划格器手柄,使多刃切割刀垂直于试片平面。 ③以均匀的压力,平稳不颤动的手法和20-50mm/S的切割速度割划。 ④将试片旋转90度,在所割划的切口上重复以上操作,以使形成格阵图形。 ⑤用软毛刷刷格阵图形的两边对角线轻轻地向后5次,向前5次的刷试片。 ⑥试验至少在试片的三个不同位置上完成,如果三个位置的试验结果不同,应在多于三个位置上重复实验,同时记录全部结果。 ⑦如需更换多刃切割刀,可用螺丝刀将刀体上两个螺丝旋松,换上所用的刀,把刀刃口部位贴向手柄一侧,将螺丝旋紧。 ⑧划格试验结果评级

3.实验条件及标准 按漆膜被胶带黏起的数量依照百格的百分比: ISO等级:0 =ASTM等级:5B ,切口的边缘完全光滑,格子边缘没有任何剥落。 ISO等级:1 =ASTM 等级:4B ,在切口的相交处有小片剥落,划格区内实际破损≤5% ISO等级:2=ASTM等级:3B,切口的边缘或相交处有被剥落,面积大于5%~15% 。 ISO等级:3 =ASTM等级:2B ,沿切口边缘有部分剥落或整大片剥落,或部分格子被整片剥落。剥落的面积超过15%~35% 。 ISO等级:4 =ASTM等级:1B,切口边缘大片剥落或者一些方格部分部分或全部剥落,其面积大于划格区的35%~65% 。 ISO等级:5 =ASTM等级:0B在划线的边缘及交叉点处有成片的油漆脱落,且脱落总面积大于65%。 注:当等级在4B和5B时,百格测试合格.

吸湿速干纺织品的性能及测试方法

吸湿速干纺织品得性能及测试方法 摘要: 简要介绍了吸湿速干纺织品得发展概况及性能,针对吸湿速干纺织品得特殊功能性总结了国内外得检测方法,并提出综合得评价体系,为纺织品得功能性检测提供依据。 关键词:吸湿速干纺织品;检测方法;评价体系 近年来,人们不仅对衣服得保暖性、款式有较高得要求, 而且对服装面料得舒适性、健康性、安全性与环保性得要求也越来越高,既要求服装有良好得舒适性,又要求在大量活动而出现汗流泱背得情况时,服装不会粘贴皮肤而使人产生湿冷感。于就是人们对面料提出了吸湿速干功能新要求[1]。 1吸湿速干纺织品得发展概况 吸湿速干产品得兴起可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早在1982 年初,日本帝人公司就开始了吸水性聚酯纤维得研究,到了 1986年,正式推出中空微多孔纤维第一代产品专利,并命名 为Wei Ikey; 1986年美国杜邦公司首次推出名为“Coolmax” 得吸湿排汗聚酯纤维,纤维外表具有4条排汗沟槽,可将汗水快速带出,散发到空气中,制成得衣料洗后30min几乎已完全干透,夏季穿着仍能保持皮肤干爽;1999年杜邦公司推出升级换代Cool max Aim 系列布料。自杜邦公司推出吸湿排汗功 能得Cool max后,我国台湾得许多纤维生产商依托自身得技 术优势,先后投入巨资开发具有吸湿排汗功能得相关产品, 如远东纺织研制成功得Topcool十字形截面吸湿排汗纤维、华垄中兴纺织出品得十字断面Coolplus新型高科技功能性改性聚酯纤维、台湾豪杰股份集团开发得Technofine吸湿排汗聚酯纤维。目前杜邦得Coolmax、远东纺织得TopcooK 豪杰得Technofine、中兴纺织得

吸湿速干纺织品的性能及测试方法

吸湿速干纺织品的性能及测试方法 摘要: 简要介绍了吸湿速干纺织品的发展概况及性能,针对吸湿速干纺织品的特殊功能性总结了国内外的检测方法,并提出综合的评价体系,为纺织品的功能性检测提供依据。 关键词:吸湿速干纺织品;检测方法;评价体系 近年来,人们不仅对衣服的保暖性、款式有较高的要求,而且对服装面料的舒适性、健康性、安全性和环保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既要求服装有良好的舒适性,又要求在大量活动而出现汗流浃背的情况时,服装不会粘贴皮肤而使人产生湿冷感。于是人们对面料提出了吸湿速干功能新要求[1]。 1 吸湿速干纺织品的发展概况 吸湿速干产品的兴起可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早在1982年初,日本帝人公司就开始了吸水性聚酯纤维的研究,到了1986年,正式推出中空微多孔纤维第一代产品专利,并命名为Wellkey;1986年美国杜邦公司首次推出名为“Coolmax”的吸湿排汗聚酯纤维,纤维外表具有4条排汗沟槽,可将汗水快速带出,散发到空气中,制成的衣料洗后30min几乎已完全干透,夏季穿着仍能保持皮肤干爽;1999年杜邦公司推出升级换代Coolmax Aim系列布料。自杜邦公司推出吸湿排

汗功能的Coolmax后,我国台湾的许多纤维生产商依托自身的技术优势,先后投入巨资开发具有吸湿排汗功能的相关产品,如远东纺织研制成功的Topcool十字形截面吸湿排汗纤维、华垄中兴纺织出品的十字断面Coolplus新型高科技功能性改性聚酯纤维、台湾豪杰股份集团开发的Technofine 吸湿排汗聚酯纤维。目前杜邦的Coolmax、远东纺织的Topcool、豪杰的Technofine、中兴纺织的Coolplus等吸湿排汗纤维制成的产品已投入市场[2]。 相比而言,我国大陆对于吸湿排汗纤维的研究在技术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近年由于市场兴起“吸湿排汗”纤维开发和应用的热潮,加上后道织物产品开发对吸湿排汗纤维需求的增加,大陆的研究机构也逐渐投入大量的精力研究相关的课题。 2 吸湿速干纺织品的原理 吸湿性指纤维表面或内部吸附或吸收气相水分的特性,放湿性指纤维吸湿后向外界环境放湿的特性,图1形象地展示了服装产品在穿着时的湿传导过程。吸湿速干,顾名思义就是面料能很快地吸收水分,又能及时将水分排出,从而保持人体的干爽状态,无论天然纤维还是合成纤维都很难兼具这两种性能,如何能使一种纤维同时具有快速吸湿、散湿的高舒适性能,纺织专家尝试各种技术开发吸湿速干面料,目前研究比较多的主要是通过以下几个途径:一是通过合理的

炸药的感度的试验方法

炸药的起爆与感度 一、炸药的起爆 每种炸药都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要使它发生爆炸,必须提供一定的外界作用,供给足够的能量来激活一部分炸药分子。激发炸药爆炸的过程就叫做起爆。使炸药活化发生爆炸反应所 需要的活化能称为起爆能。 起爆能主要有热能、机械能和爆炸能三种形式。 起爆能能否起爆炸药,不仅与起爆能的大小有关,而且还取决于能量的集中程度。根据活化能理论,化学反应只是在具有活化能量的活化分子互相接触和碰撞时才能发生。因此,为了使炸药起爆,就必须有足够的外部能量使炸药分子变为活化分子。活化分子的数量越多,爆炸反应的速度也越高。起爆时,外部能量转化为炸药的活化能,造成足够数量的活化分子,并因它们的互相接触、碰撞而发生爆炸反应。 二、炸药的感度 炸药在外部能量的作用下起爆的难易程度叫做炸药的敏感度(或感度)。炸药感度的高低用激起炸药爆炸反应所需的最小起爆能的多少来衡量。所需的最小起爆能越小,表示炸药的感度越高,反之表示炸药的感度低。 炸药对不同形式的起爆能具有不同的感度。如梯恩梯炸药,对机械作用的感度较低,但对电火花的感度则较高。为研究不同形式起爆能起爆炸药的难易程度,将炸药感度分为:热感度、火焰感度、电火花感度、冲击感度、摩擦感度、射击感度、冲击波感度和爆轰波感度等。这些感度可通过试验进行测定。如果炸药的某种感度过高,就会给生产、贮存、运输和使用带来危险。因此,在炸药生产过程中要设法改变炸药的某些感度。影响炸药感度的主要因素如下: (一)炸药的化学结构 炸药分子结构结合得越脆弱,其感度越高,反之就越低。混合炸药的感度取决于炸药中结构最脆弱的组分的感度。 (二)炸药的物理性质 (1)炸药的相态。熔融状态的炸药比同类炸药固体状态时的感度高,这是因为炸药从固相转变为液相时要吸收熔化潜热,内能较高。此外,在液态时具有较高的蒸气压,所以很小的外能即可激发炸药爆炸。 (2)炸药的粒度。炸药为猛炸药时,颗粒越细,感度越高,这是因为炸药颗粒表面积越大,接收的冲击波能量越多,容易产生更多的热点而易于起爆。然而对于起爆药,则晶粒越大,感度反而越高,因为较大的晶粒之间空隙也较大,有利于形成热点。

方向观测法测水平角实验报告

1 第五小组《土木工程测量》课程实验报告 第三次《土木工程测量》课程实验报告实验内容:方向法观测法测水平角 年级专业:__12交通工程___________ 组别:No.______5______________ 组员:彭杏华学号:12308028 林加贤12308021 潘兴龙123080 钱粮123080 龙礼12308024 郑艺宜123080 报告日期:_2014_年___10_月__28_日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方向法观测水平角的操作顺序、记录及计算的方法; 2.掌握方向观测水平角内业计算中各项限差的意义和规定; 3.进一步熟悉电子经纬仪的操作。 4.本次实验要求的限差为: 1)光学对中法对中,对中误差小于1mm; 2)半测回归零差不超过±18″; 3)各测回方向值互差不超过±24″。 二、仪器准备 主要设备:DT-02电子经纬仪(编号T45290)1台 三角架1副 花杆2根 记录表1张 三、方法与步骤 1.在开阔地面上选定某点O为测站点,用记号笔桩定O点位置。然后在场地 四周任选5个目标点A、B、C、D和E(距离O点各约15~30m),分别用明显标志点或记号笔桩定各目标点; 2.在测站点O上安置仪器,对中: 目的是使仪器中心与测站点位于同一铅垂线上。可以移动脚架、旋转脚螺旋使对中标志准确对准测站点的中心。 3.整平:电子经纬仪目的是使仪器竖轴铅垂,水平度盘水平。根据水平角的定

义,是两条方向线的夹角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所以水平度盘一定要水平。 4.粗平:伸缩脚架腿,使圆水准气泡居中。 5.检查并精确对中:检查对中标志是否偏离地面点。如果偏离了,旋松三角架 上的连接螺旋,平移仪器基座使对中标志准确对准测站点的中心,拧紧连接螺旋。 6.经纬仪精平:旋转脚螺旋,使管水准气泡居中。 7.盘左:瞄准起始方向A,将水平度盘读数配置在略大于0°00′00″的读数,作 为起始读数记入表格中。顺时针旋转照准部依次瞄准B、C、D各方向读取水平度盘读数记入表格中。最后转回观测起始方向A,再次读取水平度盘读数,称为“归零”。检查归零差是否超限; 8.盘右:逆时针依次瞄准A、E、D、C、B、A各方向,依次读取各目标的水平 度盘读数并记入表格中,检查归零差是否超限。此为一测回观测; 9.计算同一方向两倍照准差2C; 10.重复1~9步骤进行第二测回观测。但此时盘左起始读数应调整为90°00′00″。 四、注意事项: 1.应选择远近适中,易于瞄准的清晰目标作为起始方向; 2.水平角观测时,同一个测回内,照准部水准管偏移不得超过一格。否则,需 要重新整平仪器进行本测回的观测; 3.对中、整平仪器后,进行第一测回观测,期间不得再整平仪器。但第一测回 完毕,可以重新整平仪器,再进行第二测回观测; 4.如果竖盘读数窗口显示“b”,即表示竖盘倾斜程度太大,超出补偿范围,竖直 角无法观测。此时,需重新整平仪器,重头再进行本测回的水平角观测;

Elcometer106拉拔式附着力试验仪

https://www.doczj.com/doc/fc15677702.html, k (OFRPHWHU /LPLWHG (OFRPHWHU?(OFRPHWHU /LPLWHG ??????? ?????掌㈦???幇? ???????扪??? (OFRPHWHU /LPLWHG????屓??? ???嫛抩? ! ? Elcometer 106 ? ,,?棓?┪?幤ⅹ??丏◤?サ?? ??摞棓?┪? ㄣ?喒?▔?????槱?? 朱材 杬 ???????? 揜???乀 抑????幤 ?ぴ?? ?榏?? ▔? (1 ? ,62 ?幤??⒏? ??: AS 1580.408.5, ASTM D 4541, AS/NZS 1580.408.5, EN 13144, EN 24624, ISO 4624, ISO 16276-1, JIS K 5600-5-7, NF T30-062, NF T30-606 柊??厅伧棓???? (OFRPHWHU 抩扖?捷?亶?柊??┪?? ?┪?? ???嬺??嫷槱 嫷????????棓?┪??? ⅴ?◤?槱???????柊??┪?嫷? ???徴伊?榏尐?洛柊?槱 ?幤?? 棓? T1062895-10??柊? ?? PP ?孔 T1062895-??柊? ?? PP ?孔 T1062914-?柊? ?? PP ?孔 T1062915-??????? ?? PP 柊? T99923924(OFRPHWHU $98棓?┪洛幐孔函 ????庆?梔 欄T99912906$UDOGLWH ??厅 T99914009 PP 柊?━⒏ ??屓? 喒? 捷?冥????承MPa (N/mm2)kg/cm2psi 幐?F106----5(OFRPHWHU 棓?┪?幤ⅹ 喒? 0 - 0.20 - 20 - 30○F106----1(OFRPHWHU 棓?┪?幤ⅹ 喒? 0 - 3.50 - 350 - 500○F106----2(OFRPHWHU 棓?┪?幤ⅹ 喒? 0 - 7.00 - 700 - 1000○F106----3(OFRPHWHU 棓?┪?幤ⅹ 喒? 0 - 150 - 1500 - 2000○F106----4(OFRPHWHU 棓?┪?幤ⅹ 喒? 0 - 220 - 2200 - 3200○??喒? 175 x 76mm (7 x 3”) 喒? ? 185 x 76mm (7.5 x 3") 柊???20mm (0.76”)柊?槱? 314mm2 (0.49 ??喀?) ?孔?摜 喒? ? NJ OE 喒? NJ OE 喒? NJ OE ▔孔?◤ (OFRPHWHU ??地棓?┪?幤ⅹ 柊? ?孔 $UDOGLWH厅 ????? ??柊?? 柊?━⒏ ?乀????? C ○ ?折??∪??幐? V3: 06.03.2015 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