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unit2Sayyes电子教案

unit2Sayyes电子教案

unit2Sayyes电子教案
unit2Sayyes电子教案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教案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教案 1.1集合的概念 知识目标:(1)理解集合、元素及其关系;(2)掌握集合的列举法与描述法,会用适当的方法表示集合. 能力目标:通过集合语言的学习与运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学重点:集合的表示法. 教学难点:集合表示法的选择与规范书写. 课时安排:2课时. 1.2集合之间的关系 知识目标:(1)掌握子集、真子集的概念;(2)掌握两个集合相等的概念;(3)会判断集合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通过集合语言的学习与运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学重点:集合与集合间的关系及其相关符号表示. 教学难点:真子集的概念. 课时安排:2课时. 1.3集合的运算(1) 知识目标:(1)理解并集与交集的概念;(2)会求出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能力目标:(1)通过数形结合的方法处理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通过交集与并集问题的研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交集与并集. 教学难点:用描述法表示集合的交集与并集. 课时安排:2课时. 1.3集合的运算(2)

知识目标:(1)理解全集与补集的概念;(2)会求集合的补集. 能力目标:(1)通过数形结合的方法处理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通过全集与补集问题的研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集合的补运算. 教学难点:集合并、交、补的综合运算. 课时安排:2课时. 1.4充要条件 知识目标: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及“充要条件”. 能力目标:通过对条件与结论的研究与判断,培养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对“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及“充要条件”的理解.(2)符号“”,“”,“”的正确使用. 教学难点:“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的判定. 课时安排:2课时. 2.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知识目标:⑴理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质;⑵了解不等式基本性质的应用.能力目标:⑴了解比较两个实数大小的方法;⑵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计算技能. 教学重点:⑴比较两个实数大小的方法;⑵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比较两个实数大小的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2.2区间 知识目标:⑴掌握区间的概念;⑵用区间表示相关的集合.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人教版)全套教案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人教版)全套教案 目录 第一章集合 (3) 1.1.1 集合的概念 (3) 1.1.2 集合的表示方法 (7) 1.1.3 集合之间的关系(一) (11) 1.1.3 集合之间的关系(二) (15) 1.1.4 集合的运算(一) (18) 1.1.4 集合的运算(二) (23) 1.2.1 充要条件 (26) 1.2.2 子集与推出的关系 (30) 第二章不等式 (33) 2.1.1 实数的大小 (33) 2.1.2 不等式的性质 (37) 2.2.1 区间的概念 (41) 2.2.2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45) 2.2.3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一) (49) 2.2.3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二) (52) 2.2.4 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 (56) 2.3 不等式的应用 (59) 第三章函数 (62) 3.1.1 函数的概念 (62) 3.1.2 函数的表示方法 (67) 3.1.3 函数的单调性 (71) 3.1.4 函数的奇偶性 (75) 3.2.1 一次、二次问题 (80) 3.2.2 一次函数模型 (83) 3.2.3 二次函数模型 (87) 3.3 函数的应用 (92) 第四章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95) 4.1.1 有理指数(一) (95) 4.1.1 有理指数(二) (99) 4.1.2 幂函数举例 (104) 4.1.3 指数函数 (108) 4.2.1 对数 (113) 4.2.2 积、商、幂的对数 (116) 4.2.3 换底公式与自然对数 (120) 4.2.4 对数函数 (123) 4.3 指数、对数函数的应用 (127) 第五章三角函数 (130) 5.1.1 角的概念的推广 (130) 5.1.2 弧度制 (134)

中职数学教案

动物科技学院数学课程技术理论教学教案

(2)错误表示法:{实数集};{全体实数} 例3 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 (1)不等式2x+1《=0的解集 (2)所有奇数组成的集合 (3)由第一象限内所有的点组成的集合 3、文氏图:用一条封闭的曲线的内部来表示一个集合的方法。 注:何时用列举法?何时用描述法? (1) 有些集合的公共属性不明显,难以概括,不便用描述法表示,只能用列举法。 如:集合{1000以内的质数} (2) 有些集合的元素不能无遗漏地一一列举出来,或者不便于、不需要一一列举出来,常 用描述法。 如:集合}1|),{(2+=x y y x ;集合{1000以内的质数} 五、集合与集合的关系 1. 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元素与集合是从属关系,即对一个元素x 是某集合A 中的元素时,它们的关系为x ∈A .若一个对象x 不是某集合A 中的元素时,它们的关系为x A . 2. 集合有哪些表示方法? 列举法,描述法,Venn 图法. 数与数之间存在着大小关系,那么,两个集合之间是不是也存在着类似的关系呢?先看下面两个集合:A ={1,2,3},B ={1,2,3,4,5}.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两集合相等:如果集合A 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中的元素,即A B ,反过来,集合B 的每 一个元素也都是集合A 中的元素,即B 》A ,那么就说集合A 等于集合B ,记作A =B . 3. 子集、真子集的有关性质 由子集、真子集的定义可推知: (1)对于集合A ,B ,C ,如果A B ,B C ,那么A C . (2)对于集合A ,B ,C ,如果A B ,B C ,那么A C . (3)A A .

集合与元素高教版中职教材—数学(基础模块)上册电子教案

【课题】1.1集合与元素 【教学目标】 1、理解集合的概念及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2、掌握集合的构成原则,能准确判断一些对象能否构成集合; 3、了解集合的分类和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教学重点】 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元素与集合之间“属于”、“不属于”关系的区分 【教学设计】 1、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导入集合与元素的概念; 2、引导学生自然地认识集合与元素的关系。 【课时安排】 1课时(45分钟) 【教学过程】 ?揭示课题 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不计其数的物品,通过对这些物品的分类,能够加强我们对事物的认识,更好地解决问题。例如:超市中货物的分类摆放能让顾客准确有效地找到想要的东西。 对分类后的事物,我们该用怎样的数学语言进行描述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今天的课题——1.1集合与元素 ?创设情景兴趣导入 问题:某商店进了一批货,包括:面包、饼干、笔、橡皮、果冻、薯片、尺子、本子。那么如何将这些商品放在指定的篮筐里? 解决:显然,面包、饼干、果冻、薯片放在食品篮筐;笔、橡皮、本子、尺子放在文具篮筐。 归纳:面包、饼干、果冻、薯片组成了食品集合,也是食品集合的元素;而笔、橡皮、本子、尺子组成了文具集合,它们是文具集合的元素。 ?动脑思考探索新知

概念:一般的,由某些确定的对象组成的整体叫做集合,一般采用大写英文字母A ,B ,C ,…表示。 集合中的每个确定的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小写英文字母a ,b ,c ,…表示集合的元素。 拓展:集合中的元素具有下列特点: 1、互异性:一个给定的集合中的元素都是互不相同的; 2、无序性:一个给定的集合中的元素排列无顺序; 3、确定性:一个给定的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 不能确定的对象,不能组成集合。 例如:某班个子高的同学,不能组成集合,到底多少身高才算高个子,没有确定的标准; 某班个子高于180cm 的同学,可以组成集合。 关系:元素a 是集合A 的元素,记作a A ∈(读作“a 属于A ”);如果a 不是集合A 的元素,记作a A ?(读作“a 不属于A ”)。 例题讲解:书上P3,例 集合类型: 由有限个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有限集; 由无限个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无限集;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作?; 由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数集。方程的解集与不等式的解集都是数集。 所有自然数组成的集合叫做自然数集,记作N ;(最小的自然数0) 所有正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正整数集,记作*N 或+ Ζ; 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整数集,记作Z ; 所有有理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有理数集,记作Q ;(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 所有实数组成的集合叫做实数集,记作R 。 (书上常用数集的表示要记住,做题的时候经常会遇到) ? 运用知识 强化练习 书P4,练习和习题 ? 课后作业 一点通P4,课堂检测单和课后巩固单

2.2区间 高教版中职教材—数学(基础模块)上册电子教案

【课题】2.2区间 【教学目标】 1、 掌握区间的概念; 2、 用区间表示相关的集合; 3、 通过数形结合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区间的概念 【教学难点】 区间端点的取舍 【教学设计】 1、实例引入知识,提升学生的求知欲; 2、数形结合,提升认识; 3、通过知识的巩固与练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课时安排】 1课时(45分钟) 【教学过程】 ? 创设情景兴趣导入 问题:资料显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列车运行速度不断提高.运行时速达200公里以上的旅客列车称为新时速旅客列车.在北京与天津两个直辖市之间运行的,设计运行时速达350公里的京津城际列车呈现出超越世界的“中国速度”,使得新时速旅客列车的运行速度值界定在200公里/小时与350 公里/小时之间.如何表示列车的运行速度的范围?? 解决:不等式:200

含有两个端点的区间叫做闭区间.如集合{}|24x x 剟表示的区间是闭区间,用记号 [2,4]表示. 只含左端点的区间叫做右半开区间,如集合{|24}x x 可以用数轴上位于2右边的一段不包括端点的射线表示,如何用区间表示? 解决:集合{|2}x x >表示的区间的左端点为2,不存在右端点,为开区间,用记号(2,)+∞表示.其中符号“+∞”(读作“正无穷大”),表示右端点可以任意大,但是写不出具体的数. 类似地,集合{|2}x x <表示的区间为开区间,用符号(,2)-∞表示(“-∞”读作“负无穷大”). 集合{|2}x x …表示的区间为右半开区间,用记号[2,)+∞表示;集合{|2}x x …表示的区间为左半开区间,用记号(,2]-∞表示;实数集R 可以表示为开区间,用记号(,)-∞+∞表示. 注意:“-∞”与“+∞”都是符号,而不是一个确切的数. ? 理论升华整体建构

人教版中职数学教材-基础模块上册全册教案[-章共份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人教版中职数学教材基础模块上册全册教案 目录 第三章函数 (1) 3.1.1 函数的概念 (1) 3.1.2 函数的表示方法 (5) 3.1.3 函数的单调性 (8) 3.1.4 函数的奇偶性 (12) 3.2.1 一次、二次问题 (17) 3.2.2 一次函数模型 (20) 3.2.3 二次函数模型 (24) 3.3 函数的应用 (29) 第四章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32) 4.1.1 有理指数(一) (32) 4.1.1 有理指数(二) (36) 4.1.2 幂函数举例 (41) 4.1.3 指数函数 (45) 4.2.1 对数 (50) 4.2.2 积、商、幂的对数 (53) 4.2.3 换底公式与自然对数 (58) 4.2.4 对数函数 (61) 4.3 指数、对数函数的应用 (65) 第五章三角函数 (69) 5.1.1 角的概念的推广 (69) 5.1.2 弧度制 (73) 5.2.1 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77)

5.2.2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81) 5.2.3 诱导公式 (86) 5.3.1 正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91) 5.3.2 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95) 5.3.3 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 (98)

第三章函数 3.1.1函数的概念 【教学目标】 1. 理解函数的概念,会求简单函数的定义域. 2. 理解函数符号y=f (x)的意义,会求函数在x=a处的函数值. 3. 通过教学,渗透一切事物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函数的概念及两要素,会求函数在x=a处的函数值,求简单函数的定义域. 【教学难点】 用集合的观点理解函数的概念. 【教学方法】 这节课主要采用问题解决法和分组教学法.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两个实例,分析抽象出函数概念,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函数关系的实质以及函数两要素.然后通过求函数值与定义域的两类题目,深化对函数概念的理解. 【教学过程】

集合的表示方法高教版中职教材—数学(基础模块)上册电子教案.doc

【课题】 1.2 集合的表示方法 【教学目标】 1、掌握集合的常见表示方法:列举法和描述法; 2、理解集合的两种表示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3、能运用合适的方法表示相应的集合。 【教学重点】 集合的两种表示方法:列举法和描述法 【教学难点】 集合表示法的选择与规范书写 【教学设计】 1、针对集合不同情况,认识到可以用列举和描述两种方法表示集合; 2、然后再对表示法进行对比分析,完成知识的升华。 【课时安排】 2 课时( 95 分钟) 【教学过程】 简单问题导入 首先我们来看两个小问题: 问题:不大于 5 的自然数所组成的集合中有哪些元素? 小于 5 的实数所组成的集合中有哪些元素? 解决:不大于 5 的自然数所组成的集合中只有0、 1、 2、 3、 4、 5 这 6 个元素,这些元素是可以一一列举的.而小于 5 的实数有无穷多个,而且无法一一列举出来,但元素的特征 是明显的: (1) 集合的元素都是实数;( 2)集合的元素都小于5。 归纳: 1、当集合中元素可以一一列举时,可以用列举的方法表示集合; 2、当集合中元素无法一一列举但元素特征是明显时,可以分析出集合的元素所 具有的特征性质,通过对元素特征性质的描述来表示集合。 动脑思考探索新知 一、列举法 概念(书 P5):一般的,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这种表示集合 的方法叫做列举法。用列举法表示集合,元素之间要用逗号分隔。

通过书上例题说明 那么 集合中的每个确定的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小写英文字母 元素。 拓展:集合中的元素具有下列特点: a,b,c,表示集合的 1、互异性:一个给定的集合中的元素都是互不相同的; 2、无序性:一个给定的集合中的元素排列无顺序; 3、确定性:一个给定的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 不能确定的对象,不能组成集合。 例如:某班个子高的同学,不能组成集合,到底多少身高才算高个子,没有确定的标准; 某班个子高于180cm 的同学,可以组成集合。 关系:元素 a 是集合 A 的元素,记作a A(读作“ a 属于 A”);如果 a 不是集合 A 的元素,记作 a A (读作“a不属于A”)。 例题讲解:书上 P3,例 集合类型: 由有限个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有限集; 由无限个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无限集;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作; 由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数集。方程的解集与不等式的解集都是数集。 所有自然数组成的集合叫做自然数集,记作N ;(最小的自然数0) 所有正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正整数集,记作N 或 Ζ +; 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整数集,记作 Z ; 所有有理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有理数集,记作Q ;(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 所有实数组成的集合叫做实数集,记作 R 。 (书上常用数集的表示要记住,做题的时候经常会遇到)运用知识强化练习 书 P4,练习和习题 课后作业 一点通 P4,课堂检测单和课后巩固单

人教版中职数学教材-基础模块上册全册教案[-章共份

人教版中职数学教材基础模块上册全册教案 目录 第三章函数 (1) 3.1.1 函数的概念 (1) 3.1.2 函数的表示方法 (5) 3.1.3 函数的单调性 (8) 3.1.4 函数的奇偶性 (13) 3.2.1 一次、二次问题 (17) 3.2.2 一次函数模型 (20) 3.2.3 二次函数模型 (24) 3.3 函数的应用 (29) 第四章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32) 4.1.1 有理指数(一) (32) 4.1.1 有理指数(二) (36) 4.1.2 幂函数举例 (40) 4.1.3 指数函数 (43) 4.2.1 对数 (48) 4.2.2 积、商、幂的对数 (51) 4.2.3 换底公式与自然对数 (55) 4.2.4 对数函数 (57) 4.3 指数、对数函数的应用 (60) 第五章三角函数 (63) 5.1.1 角的概念的推广 (63) 5.1.2 弧度制 (67) 5.2.1 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71) 5.2.2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76) 5.2.3 诱导公式 (80) 5.3.1 正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85) 5.3.2 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89) 5.3.3 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 (92)

第三章函数 3.1.1函数的概念 【教学目标】 1. 理解函数的概念,会求简单函数的定义域. 2. 理解函数符号y=f (x)的意义,会求函数在x=a处的函数值. 3. 通过教学,渗透一切事物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函数的概念及两要素,会求函数在x=a处的函数值,求简单函数的定义域. 【教学难点】 用集合的观点理解函数的概念. 【教学方法】 这节课主要采用问题解决法和分组教学法.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两个实例,分析抽象出函数概念,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函数关系的实质以及函数两要素.然后通过求函数值与定义域的两类题目,深化对函数概念的理解.

高教版中职教材—数学(基础模块)上册电子教案

【课题】1.1 集合得概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集合、元素及其关系; (2)掌握集合得列举法与描述法,会用适当得方法表示集合. 能力目标: 通过集合语言得学习与运用,培养学生得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集合得表示法. 【教学难点】 集合表示法得选择与规范书写. 【教学设计】 (1)通过生活中得实例导入集合与元素得概念; (2)引导学生自然地认识集合与元素得关系; (3)针对集合不同情况,认识到可以用列举与描述两种方法表示集合,然后再对表示法进行对比分析,完成知识得升华; (4)通过练习,巩固知识. (5)依照学生得认知规律,顺应学生得学习思路展开,自然地层层推进教学. 【上课时间】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新阶段学习导入语 介绍中职阶段学习数学得必要性,数学得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特点等等. 同学们就要开始新得人生阶段了,很高兴可以与大家一起度过这段美好得时光、希望同学们可以通过自己不懈得努力,在毕业后能够找到一个合适得工作,能够独立生存,能够成为为家庭、为企业、为社会做出自我贡献得能工巧匠、当然要达到这样得目得需要您脚踏实地得认真得学做人、学做事,那么现在请让我们从学习开始…… 1.学习——旅程 学习就是一段旅程,对知识得探求永无止境,而且这段旅程可以从任何时候开始!未来得成功在现在脚下! 2.老师——导游 与大家一起开始这一段新得旅程、一起分享学习中得快乐、一起体会成长与进步得滋味、

3.目得——运用 我们应当能够理解数学,而且通过运用数学进行沟通与推理,在现实生活中应用数学来解决问题,养成一种数学上得自信心理、请不要害怕学数学,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得能力与实际需要学好自己得数学. 4.准备——必需品 轻松愉快得心情、热情饱满得精神、全力以赴得态度、 踏实努力得行动、科学认真得方法、及时真诚得交流. 回答为什么要学数学?学什么样得数学?怎么学数学? *揭示课题 缤纷多彩得世界,众多繁杂得现象,需要我们去认识.将对象进行分类与归类,加强对其属性得认识,就是解决复杂问题得重要手段之一.例如,按照使用功能分类存放物品,在取用时就十分方便. 这就就是我们将要研究学习得1、1集合. *创设情景兴趣导入 某商店进了一批货,包括:面包、饼干、汉堡、彩笔、水笔、橡皮、果冻、薯片、裁纸刀、尺子.那么如何将这些商品放在指定得篮筐里? 显然,面包、饼干、汉堡、果冻、薯片放在食品篮筐, 彩笔、水笔、橡皮、裁纸刀、尺子放在文具篮筐. 面包、饼干、汉堡、果冻、薯片组成了食品集合,彩笔、水笔、橡皮、裁纸刀、尺子组成了文具集合. 而面包、饼干、汉堡、果冻、薯片、彩笔、水笔、橡皮、裁纸刀、尺子就就是其对应集合得元素. *动脑思考探索新知 由某些确定得对象组成得整体叫做集合,简称集.组成集合得对象叫做这个集合得元素. 如大于2并且小于5得自然数组成得集合就是由哪些元素组成? 一般采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集合,小写英文字母…表示集合得元素. 拓展 集合中得元素具有下列特点:

【人教版】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2.3《不等式的应用》优秀教案

不等式 一、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1、不等关系 对于两个任意的实数a 和b ,有: 0a b a b ->?>; 0a b a b -=?=; 0a b a b ->时,比较 2a b 与2ab 的大小. 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性质1:如果a b >,且b c >,那么a c >.(不等式的传递性) 性质2:如果a b >,那么a c b c +>+. 性质3:如果a b >,0c >,那么ac bc >; 如果a b >,0c <,那么ac bc < 例1:36x >,则 x > ; 例2:设151x -<-,则 x > . 巩固练习:已知a b >,c d >,求证a c b d +>+. 二、区间 1、区间:一般地,由数轴上两点间的一切实数所组成的集合叫做区间.其中,这两个点叫做区间端点. 不含端点的区间叫做开区间.如集合{}|24x x <<表示的区间是开区间,用记号(2,4)表示.其中2叫做区间的左端点,4叫做区间的右端点.

含有两个端点的区间叫做闭区间.如集合{}|24x x 表示的区间是闭区间,用记号 [2,4]表示. 只含左端点的区间叫做右半开区间,如集合{|24}x x <表示的区间是右半开区间,用 记号[2,4)表示; 只含右端点的区间叫做左半开区间,如集合{|24}x x <表示的区间是左半开区间,用 记号(2,4]表示. 具体如下表所示: 例1:已知集合()1,4A =-,集合[0,5]B =,求:A B ,A B .

三、一元二次不等式 1、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回顾等式解法: 概念:一般的,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像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即为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解,函数y=ax2+bx+c(a>0)的图像在x轴上方(下方)的部分所对应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即为一元二次不等式ax2+bx+c>0(<0)(a>0)的解集。 总结a>0时不等式ax2+bx+c>(<)0的解集 例1:解不等式x2-2x-3>0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教案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教案 1.1 集合的概念 知识目标:(1)理解集合、元素及其关系;(2)掌握集合的列举法与描述法,会用适当的方法表示集合. 能力目标:通过集合语言的学习与运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学重点:集合的表示法. 教学难点:集合表示法的选择与规范书写. 课时安排:2 课时. 1.2 集合之间的关系 知识目标:(1)掌握子集、真子集的概念;(2)掌握两个集合相等的概念;(3)会判断集合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通过集合语言的学习与运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学重点:集合与集合间的关系及其相关符号表示. 教学难点:真子集的概念. 课时安排:2 课时. 1.3 集合的运算(1) 知识目标:(1)理解并集与交集的概念;(2)会求出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能力目标:(1)通过数形结合的方法处理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通过交集与并集问题的研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交集与并集. 教学难点:用描述法表示集合的交集与并集. 课时安排:2 课时. 1.3 集合的运算(2) 知识目标:(1)理解全集与补集的概念;(2)会求集合的补集.能力目标:

(1)通过数形结合的方法处理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通过全集与补集问题的研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集合的补运算. 教学难点:集合并、交、补的综合运算. 课时安排:2 课时. 1.4 充要条件 知识目标: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及“充要条件”. 能力目标:通过对条件与结论的研究与判断,培养思维能力.教学重点:(1)对“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及“充要条件”的理解.(2)符号“,”“,”“的” 正确使用. 教学难点:“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的判定. 课时安排:2 课时. 2.1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知识目标:⑴ 理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质;⑵ 了解不等式基本性质的应用.能力目标:⑴了解比较两个实数大小的方法;⑵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计算技能. 教学重点:⑴ 比较两个实数大小的方法;⑵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学难点:比较两个实数大小的方法. 课时安排:1 课时. 2.2 区间 知识目标:⑴ 掌握区间的概念;⑵用区间表示相关的集合. 能力目标:通过数形结合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教学重点:区间的概念. 教学难点:区间端点的取舍. 课时安排:1 课时.

中职数学-整体教学设计新部编版(上)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数学(上)》课程 整体教学设计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 设计人:付晓昶 专业科:计算机专业课 设计时间:2015.9 许昌工商管理学校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数学(上)

课程类型:文化基础课 计划学时:72 先修课程:初中数学 后续课程:数学(下)等 制定人:付晓昶 所属专业科:计算机专业科 批准人:刘小丽 制定时间:2015.9 授课对象:15级 二、课程设计: 1、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1)设计理念:履行“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职业教育思想,突出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生活能力和生产实践能力。(2)设计思路:改革传统数学课程逻辑推理的思想体系,贯彻“学以致用”的思想,采用问题;算法步骤及案例的模式设计,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数学的魅力。 2、课程目标设计: (2)知识与能力目标 理解集合的概念,理解用符号表示元素与集合之间关系的方法。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及“子,交,并,补”的概念及运算;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与元一不等式组的解法,能用不等式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通过课堂讲授、现场教学、案例分析、互助学习、分项目训练等方式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掌握各种概念及运算过程; 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培养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意识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树立严谨、务实、认真的学习工作态度; ②树立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团结合作的工作作风; ③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意识,养成耐心细致的工作习惯。 3、课程内容设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